沈政男
」 沈政男 新冠肺炎 陳時中 Omicron 疫情博愛座存廢 醫喊「看到老人就要讓」…嗆罰年輕人:不讓座去出長照公差
博愛座存廢與適用條件,掀起不同觀點與世代對立。醫師沈政男就以「生在台灣誰不累」為由,認為年輕人就是要讓位給老人,並指博愛座的問題不在適用範圍,而是優先順序。沈政男在臉書發文直指:「很累,就可以坐博愛座?試問,生活在台灣這樣的地方,有誰不累?」質疑老年人辛苦一輩子,為何要揹負倚老賣老罵名?台灣「模仿」的博愛座標誌來源日本,也清楚標示老弱婦孺優先,因此「很累、拉肚子,算不算?當然不是啊,你看那圖案,就是要拄枴杖,也就是身心障礙,而不是你說累就可以坐」。他除批評北捷在博愛座議題上跟著亂,造成年輕人「以為我很累,有需要,就大剌剌坐下來了。關鍵在於優先順序!你很累,有需要坐,但如果遇到老人家,就得讓座,因為他的需要超過你」。沈政男也不認同老人身體強健就不必讓座,「錯了!他年紀到了,而且自己覺得有需要坐,整體來說就是比自覺有需要的年輕人更優先」。針對優先順序問題,沈政男以巴黎地鐵的9項優先順序:戰爭與軍事失能、失明公民、失能工作者、失能公民且無法站立、懷孕婦女、帶著4歲以下小孩的人、失能公民且站立沒有困難、帶有卡片註記他們站立有困難的人、75歲以上老年人。以及日本的優先席最早稱作「銀髮座」為例,強調國外都有清楚劃分優先順序,甚至訂定罰則。沈政男認為,博愛座問題根本不需要修法,「在超高齡社會,博愛座大部份時候就是老人座,除非老人家說自己不必坐,年輕人才可以坐」、「如果很累、拉肚子,就可以坐博愛座,全車廂一半以上的人都會過來跟你搶了,是不是」,更指台灣處理社會議題方式,就是胡鬧與起鬨。最後,他不認同博愛座存在所謂的世代正義,不是同樣花錢買票就不用讓座,「有多少老人家繳了一輩子的稅,老了以後因為行動不便,或者看不懂標示,根本沒辦法坐捷運」,甚至揚言,「真的,下次再不讓座,就罰那些年輕人到長照機構出公差好了」。
檢舉魔人1/單人年檢舉1.5萬件違規 還有專業臉書社團手把手教學
檢舉達人議題一直是社會熱議焦點,開放民眾檢舉交通違規本意為希望民眾協助警方共同維護道路交通安全,儘管現今檢舉違規已無獎金,卻仍有一批人不斷檢舉交通違規,因此被稱為「檢舉魔人」,臉書上更出現有社團手把手教民眾如何讓檢舉順利成為罰單。交通部目前已重新限縮民眾交通違規檢舉項目,針對1200元以下的輕微交通違規不記點、不開放檢舉,預計最快今年6月正式上路,但似乎仍澆不熄檢舉魔人的檢舉熱情。臉書上出現一個手把手教民眾如何進行交通違規檢舉拍攝的社團,不少網友會在社團內分享交通亂象。(圖/翻攝自臉書社團「交通違規檢舉教學」)根據北市交大統計資料顯示,北市去年整年度交通違規總舉發件數為265萬餘件,其中民眾檢舉舉發為92萬餘件,占比約35%;其中,受理民眾檢舉件數為137萬餘件,成案率約為67.2%;而在去年整年度中,單單一人一年之中檢舉件數高達1.5萬件,平均一天至少檢舉41件,數字相當驚人。有民眾分享指出,自己曾在一個月內收到3張罰單,慘噴3600元,荷包損失慘重,主因是遇到檢舉人於上班尖峰時段一路在後面跟隨,回去後逐步放大當時錄下的行車紀錄器畫面,仔細檢閱是否有違規情形,再將相關動態畫面剪下,做為檢舉的重要佐證資料。不過有民眾荷包損失慘重,也有民眾對台灣交通亂象深惡痛絕,希望能藉由檢舉提升台灣交通安全。臉書上更因此出現檢舉交通違規的教學,只要民眾將拍攝到的違規事態PO上該處,詢問應用何種法條檢舉,便會出現「專家」根據其違規態樣對照《道交管理條例》列出適當的法規做為檢舉的主要法源。根據統計,北市去年民眾檢舉案件中,以違規臨時停車為最多,檢舉件數達36萬餘件,其次則為不依規定使用燈光,約4.5萬餘件。但若想要交通違規檢舉案件能順利成案,現行階段除要求檢舉人須實名制,所檢附之相關資料也必須以動態影片為主,並有明確違規之相關事證。有民眾先因併排遭到檢舉,申訴過後卻從臨時併排改被認定為併排停留3分鐘以上,罰鍰直接多一倍。(圖/示意圖,與本案無關/資料照)而警方受理民眾檢舉案件後,也會嚴格審視,以免危害到其他民眾權益,如有退件等狀況,也會附上退件理由,但也會遇上民眾不服,無法接受警方不開單之理由,除以各種管道對警方進行投訴外,也會在社團上進行交流,戲謔稱呼某分局某員警為「不舉王」,更對警方退件理由進行全方面檢討,研究所適用之相關法規與函釋內容,甚至更新拍攝設備,就是為讓所檢舉案件一次通過。對此,精神科醫師沈政男2021年時曾在臉書上進行相關統計,發現台灣每年的檢舉案件連年攀升,但交通事故的發生比率也連年攀升,絲毫沒有下降趨勢,顯見檢舉對於台灣交通安全「根本無濟於事」。他也直言檢舉魔人「是一種變態的正義感,你越設限,就代表你跟邪惡站在一起,當然會激起他們更變態的正義感」,而修法限縮可檢舉之項目,儘管會造成檢舉總件數減少,卻會讓可檢舉的項目件數暴增,迎來報復式檢舉,而特別的是「國外並沒有交通檢舉魔人,只有台灣」,成為另類的世界第一。
掛號費之亂1/民團批「無能又無為」4月後就醫更貴 預估人潮湧進藥局
衛福部3月4日取消醫療院所掛號費上限,引爆民眾怒火,民間監督健保聯盟批評「無能又無為」,CTWANT記者調查,4月電費調漲,醫療保健支出將再漲一波,專家分析,民眾憂未來「沒錢不能生病!」若生病就乾脆到藥局買成藥好了,「因為看病太貴了!健保只給3天份藥物,民眾認為起碼要看2~3次才會好,不如直接買成藥更便宜。」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指出,去年醫療院所掛號費已有漲價潮,當時衛福部是「無能」,現在乾脆取消上限,直接不管了,這是「無為」。當掛號費從150元到2500元都有,等於默許醫院分階級收病人,經濟弱勢族群沒有生病的權利,恐怕小病拖成大病,誰來保障他們的健康?醫療機構收取掛號費門診上限150元,源自2010年前衛生署(現為衛生福利部)為避免醫療院所收費差距過大,而公告掛號費參考範圍,超過此範圍須報地方衛生局備查。此執行13多年的規定,今年3月4日由衛福部公告停止,即日起各醫療院所掛號費可自行訂價、且無上限。為何門診掛號費要漲價?原因就出在「健保點值」。健保1995年開辦後,為避免醫療院所為賺錢安排不必要的檢查,1998年起實施總額預算制度,對藥品給付維持1點1元,又稱「固定點值」;對其他醫事人員提供的各種醫療服務都有額度上限,一旦服務量超出預期,1點的點值就會縮水變成0.9、0.8…,又稱「浮動點值」,醫療院所因而出現患者愈多、收入愈少的奇特現象。一名不願具名的自行開業小兒科醫師透露,疫情趨緩後各醫療院所人滿為患, 「診所每天患者多出2~3成,但受限健保總額支付制度,看診人數愈多,反而會稀釋健保點值,診所收入反而變少,現在人事成本、物價都上漲,診所去年起就在虧本營運,所以今年初就決定調高掛號費來補貼。」醫師沈政男指出,醫界不少人士受不了健保給付太低,而掛號費正好是一個彌補收入的方法,於是才拿掉上限。這樣一來,掛號費就跟藥價差一樣,成了醫界彌補健保給付不足的額外收入了。衛福部取消上限隔天,台中榮總立即公告3月13日調漲急診掛號費,從270元漲為300元,台中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也宣布在4月1日調漲急診掛號費,同樣也從270元漲為300元,新光醫院預計上半年也將調漲。其他如北醫、萬芳、亞東醫院等醫院都在研議中。全球通膨導致物價頻頻上漲,如今掛號費也成為沉重負擔,藥師預估將讓更多民眾轉而購買成藥。(圖/趙世勳攝)由於年後物價直線上漲,民眾已被壓得喘不過氣,如今掛號費無上限,更讓民眾擔憂「沒錢不能生病」。據國發會的資料,4月電價飆升後會帶動其他物價上漲,首當其衝是食物類,其次就是醫藥保健類,屆時,看病就醫要花更多的鈔票。其實新冠疫情過後,掛號費就已漲一波。據六都衛生局資料,去年六都高達475家醫療院所掛號費調漲,家數為歷年最多;今年至2月中旬,六都又有322家調漲,其中9成以上都是診所,調整後平均費用落在170元至500元間。其中掛號費最高的是禾馨的特約門診掛號費2500元,除了可指定醫師、協助預約、還有專屬停車位。消基會董事長吳榮達、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認為,若掛號費金額過低,不符合現今成本,可適度調整,而非全盤廢除;若認為地方主管機的備查程序過當,應令其改善調整,而非取消備查制度,形同犧牲民眾權益。「雖然理解醫療院所經營成本增加,所以掛號費漲價是必要的,但醫師們也應該要拋開健保思維,積極增加診療的品質。」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發言人王明媛說,許多民眾都抱怨現在看醫師起碼需要2~3次回診,如果掛號費漲價,以每次500元計算,3次下來就要花1500元,「民眾不可能接受這個金額!」王明媛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民眾一定會轉而到藥局購買成藥,尤其是感冒、拉肚子等較輕微的病症,吃一次成藥或許就能省下貴鬆鬆的掛號費,經濟更拮据的,或許就只能選擇忍耐了。
取消掛號費上限引發民怨 精神科名醫:制度扭曲所致
衛福部日前宣布取消掛號費建議範圍與備查機制,讓各地醫療院所無須經過主管機關同意,就可以依據市場機制調整自行調整掛號費,但如此消息則引發民眾抱怨。為此,精神科名醫沈政男解釋,這一切都是源自於醫界人士難以承受健保給付太低,所以改用提高掛號費的方式彌補收入,算是制度扭曲下的產物。精神科名醫沈政男於9日在FB上發文,內容中表示,放寬掛號費上限這事情,本質是醫界不少人士受不了健保給付太低,掛號費正好是一個彌補收入的方法,於是此番拿掉上限,他們當然一片叫好。這樣一來,掛號費就跟藥價差一樣,成了醫界彌補健保給付不足的額外收入了。但沈政男認為,其實是一種制度的扭曲啊!衛福部想方設法要減少藥價差,如今卻又開了一個掛號費無上限的巧門,顯然,就因前者增加健保負擔,而後者乃民眾自費,於是官方竟然就同意了。而對於坊間認為「回歸市場機制,掛號費太貴就看別家」的想法,沈政男則認為「醫療,就不是一般商品嘛!從供給到消費,每一個環節,特別是在台灣健保這類社會保險體制下,就是一個管制經濟,不是其他。」沈政男解釋,隨著經濟發展,民眾的財富與價值觀改變,所以管制經濟跟自由市場的落差越來越大,健保給付越來越讓醫療人員失望,於是水往低處流,就產生了五大科招不到人、偏鄉沒人去、血汗職務流失人力等等供需失衡的問題了。沈政男最後也提到,台灣醫療與健保,已經走到了必須變革的地步,也就是健保大傘已經蓋不住活力四射的富裕社會了,醫療除了保障貧病,越來越多人期待它變成商品,就像一般製造與服務業一樣。拿掉掛號費上限,讓自認虧錢的醫療院所多一些收入,少掉對健保的抱怨,也不會增加健保負擔,官方何樂而不為?但沈政男認為,民眾不見得會接受這樣冒然拿掉上限的做法。接下來就看實際上掛號費漲了多少,如果民眾受不了「民意就會灌爆你的網頁,然後就會跟行人地獄一樣,隨風向改變政策了。」沈政男也提到,這事情的合理作法,是微幅提高掛號費上限,而不是全部拿掉,而若要全部拿掉,也要有但書,也就是如果掛號費太高,就應使用全自費看診,而不是讓民眾為了看健保,必須付出不合理的掛號費。其道理就跟自費醫材必須訂定上限一樣。
精神科醫師逆風挺虎媽 稱別再糾結「日睡幾小時」:孩子有百種教養方式
1名補習班教師近日在臉書分享1對分別就讀國小6年級和4年級的兄妹的好成績及優異表現,同時在文內PO出2人一周7天的行程表,包括每天清晨5:50起床補習、上學及練琴,吃飯只能在車上吃15至20分鐘,一路學習直到深夜11:30才能上床睡覺,等於兄妹倆1天只能睡5到6小時,引發外界一面倒批評。對此,老年精神科醫師沈政男卻逆風挺虎媽,認為每個人睡眠充足所需的時間有可能差了幾個小時,更表示「十個孩子有一百種教養方式,也有一千種可能結果與出路,這就叫人文。」該名美語補教老師昨(20日)發文表示,有位名主播的兒女分別就讀國小6年級及4年級,2人在校表現優異,課外學習各項才藝,英文程度不輸美國學生,「兩個人都是從4歲開始學鋼琴,一直持續到今,也曾學過兩年小提琴」,並在縣市級比賽拿到前3名的佳績,還遠赴日本、維也納音樂廳表演。但透過該補教師曝光的小兄妹每日行程表來看,兄妹倆每天都是凌晨5點50分,天還沒亮就要起床寫公文(英文、數學、國文科目)到早上7點10分,接著在車上完成學校功課後再上學,下午4點放學後又是一路趕行程上各種補習班、才藝課,1個禮拜有好幾天的午餐跟晚餐都是在車上解決,甚至用餐時間只抓15至20分鐘,直到晚上11點30分才能睡覺。更慘的是,這樣的作息竟然是全年無休,週六週日和寒暑假也是照樣把行程排得滿滿滿。相關報導曝光後,也引發外界一面倒撻伐。對此,老年精神科醫師沈政男昨(21日)卻在臉書發文逆風挺虎媽,並反問那些批評該名主播太嚴厲的人,「台灣最好的女網選手,幾歲開始練球?幾點起床練球?五歲,六點;中國大陸最紅的鋼琴家,幾歲開始練琴?幾點起床練琴?四歲,五點四十五分。怎麼會說,喔,某某美語補習班的小朋友,幾歲而已,為什麼透早幾點起床練英語、寫數學?一天課程排得滿滿,根本睡眠不足!不符合教養原理!」沈政男更表示,睡眠充足當然是必要的,不只小朋友,而是所有年紀的人都需要,「只是充足兩字,就是眉角所在了。你的充足,跟我的充足,有可能差了幾個小時,就好像大X一樣,你可能一天三次,他卻可能三天一次,都不能因此就說不正常。同理,一個人睡得夠不夠,第二天精神,包括體力、胃口、警醒度、專注度與情緒都是指標,如果一切都很圓滿,那就是睡得充足了,而不是說一定要睡幾個小時才足夠。」他也認為,小朋友一天可以花多少時間念書、做功課、學才藝,也是每個人不一樣,「不能用你或你家的標準來看待別人或別家小孩。」他表示有人認同,只要能躺就不要坐,只要能混就不要拚之類的勸世還是厭世格言,「那是你的人生,你的自由」,但有人從小希望成為下一個鈴木一朗、大谷翔平,願意一大早就起床自我練習,「那也是一種非常合理的生涯選擇。」沈政男聲稱,「哥從小到大,從來沒有八點以後起床,連假日也沒有,但我還是覺得太懶散了!如果能夠重來,我也要從小清晨起來練英語、算數學,不要荒廢任何時間。如果當初能夠那樣,現在已經要得諾貝爾獎了吧,不必為了博得一點虛名,每天在網路寫一些五四三的。」他更在文末表示,「十個孩子有一百種教養方式,也有一千種可能結果與出路,這就叫人文。太多人一知半解,念了大眾心理學就以為是科學,就在那邊說東講西,好像是教養專家,根本忘了,人,還有小朋友,不是你想得那麼簡單啦,那些知識只是一種參考,重點是必須知道每個小孩都是不一樣的個體,不能一概而論。」貼文曝光也引發網友熱議,「刻意忽略小孩普遍需睡眠,講極端案例有甚麽意義?還醫學博士哩?切!」「大人眼中的『唸書』、『做功課』、『學才藝』,對小孩太沈重!為何玩積木、家家酒、塗鴉、無所事事就不算『功課』?」「台灣有非常多5歲握拍的羽球選手,沒日沒夜的練球,但只出了一個戴資穎,練的起來的是天才,練不起來的是庸才。」也有人點出關鍵,「很不敢相信,沈醫生應該很懂統計啊,居然忽略整體母體,而僅專注在成功的案例。難道病人說吃偏方治好癌症,就認定偏方有效嗎?那些吃偏方上天堂的人呢?那些長大後不再握拍的小朋友呢?」「如果看過他媽媽在公文數學(就是以前的功文)發表的「得獎感言」,抱怨小孩寫公文寫到藏作業、抱怨大班妹妹問了20次也答不出小四國語考題(現在已經關板看不到),『還好哥哥比較優秀』,你應該不會覺得這是適合小孩的教育吧。」
私幼案檢驗陰性卻謠言頻傳 侯友宜陣營批:賴清德授意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競選工作室今(16)日舉行記者會指出,醫師專家及衛福部立台北醫院都已清楚說明,板橋及汐止私幼案目前檢驗結果都是「陰性」,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發言人戴瑋姍卻直接公然指稱小朋友被餵藥,並以違反科學專業的字眼散播恐懼;侯友宜競選工作室質疑,曾為醫師的賴清德及公衛專家、副總統陳建仁,到底是視而不見,還是授意發言人製造假訊息?賴清德醫者良心何在?侯友宜競選工作室發言人江怡臻指出,針對板橋私幼案,戴瑋姍以某孩童4月底時尿液檢測結果「64(-)」,指稱孩童有被餵食巴比妥,但台灣臨床病理暨檢驗醫學會理事長朱芳業已說明檢測過程可能會遇到干擾或偽陽性,尿液可能有其他與巴比妥酸鹽結構相仿的藥物或物質,「因此驗到有數值,不代表有巴比妥鹽存在」;醫師沈政男也表示,「由此可見,這位幼兒在4月時,沒有被餵食巴比妥的跡象」。對於汐止私幼案,江怡臻表示,衛福部立台北醫院也已說明兩次進行的苯二氮平尿液檢驗結果為20ng/Ml及29ng/mL,皆小於閾值200ng/ml,結果判定為陰性。她也說,自己完全理解家長焦慮的心情,但針對上述兩案,醫師專家都已經清楚說明結果皆為陰性,「醫師背景的賴清德要不要出來說明,這到底是不是陰性?還是要放任發言人繼續造謠?」侯友宜競選工作室發言人呂家愷表示,雖然近日不斷呼籲民進黨不要再惡意造謠、製造民眾恐慌,但戴瑋姍仍變本加厲不斷稱孩子被餵藥、餵毒,賴清德和陳建仁要不要出來說清楚,還是說這一切其實都是賴清德授意,刻意以錯假訊息製造恐慌?他也表示,如果檢驗結果確實是陰性,戴瑋姍是否要因為製造社會恐慌,辭職以示負責? 立委參選人洪佳君表示,這段時間看到民進黨相關⼈士持續造謠,上從賴清德,下到立委、議員,不斷地說謊、製造假訊息。她感謝士林地檢第⼀時間介入汐止幼兒園案調查,也期盼新北地檢既然已採集過毛髮、完成初步調查,應儘速對外說明,才能釐清真相,避免社會紛亂。
綠營性騷吃案嚴重 名醫點出「性騷問題本質是權力濫用」
民進黨爆出性騷擾案所引發的metoo運動,延燒至各界,對此,精神科醫師沈政男表示,職場性騷擾與其他職場不法侵害經常一起發生,而性騷擾問題的本質其實是權力濫用。「事實上,台灣的性平運動,老早比許多歐美國家、日韓,更進步許多了。」沈政男在臉書發文指出,這次台灣版metoo運動純粹是民進黨惹出來的,原因就在於,雖有性平觀念,但沒有職場霸凌觀念,而職場性騷擾,與其說是性平問題,本質上更是權力濫用的後遺症。「政治人物不就是權力捭闔的專家?他們如果在職場上濫用權力,對於拿捏受害者不敢張揚的心理,當然更加老練。」沈政男點出,立法院和國民黨都有明確的性騷擾申訴電話,而民進黨中央黨部性騷擾處理辦法規定僅寫「本黨部應設有性騷擾申訴管道」,實際連絡電話或email都沒有。沈政男認為,員工向主管通報性騷擾後,主管的反應大多都是「會不會影響我的官位?」就因為如此,才必須將性騷擾申訴流程設置一個中立客觀的管道,避免球員兼裁判的問題。另外在組織內也必須設立申訴專線和email,將通報電話著實紀錄,不論當事人要不要申訴都要留下處理紀錄。另外,沈政男指出,若性騷擾加害人是老闆或負責人,就必須直接向縣市勞動當局申訴,而不是透過申訴電話或email。沈政男坦言,職場性騷擾與其他職場不法侵害經常一起發生,受害者申訴後往往會被調至冷門單位,「台灣的職場不法侵害觀念才剛起步,職場霸凌很嚴重卻沒什麼人關注,這才是勞動不該加強的地方。」
拿20個文學獎作家評黃子佼專欄事件 點出:編輯不會沒事改你稿子為樂
主持人黃子佼受到許多媒體邀請寫專欄,但近日卻因為《天下雜誌》在沒有告知的情況下,任意刪改內容,讓他大怒請辭該工作並將20期的稿費全數捐出。而拿過20個文學獎的作家沈政男就發文表示,「編輯不會閒閒沒事以改你的稿子為樂」,更認為不用因此生氣,是「沒自信的素人才會有的反應」,而黃子佼本人也在下方留言,感謝對方指教。黃子佼也到沈政男臉書留言,透露下標題的用意。(圖/劉耿豪攝)曾獲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梁實秋文學獎散文首獎等20項文學獎的醫師作家沈政男,就對黃子佼與《天下雜誌》的糾紛做出評論,他以專欄前輩的身分表示,發現黃子佼大多數的稿子都是「迷人的XXXX」,認為編輯不改標題都難,他表示自己看了對方文筆,「大體上是通順可讀,但有一些小地方用字遣詞確實需要修正。基本上他的原稿看起來就是臉書上的素人,而編輯改過以後,就有專欄作家的架式了。」他表示,除非編輯要求,不然他從來不下標題,因為標題沒有算錢,幹嘛在那邊自己想破頭,然後又不合編輯胃口?須知編輯的專長之一就是下標題,他們每天看大量投稿,專業訓練就是抓出梗概與意旨,因此他們下標題大都比你厲害,交給他們處理就可以。黃子佼感謝對方指教,但歡迎對方可以繼續對他其他專欄指點。(圖/翻攝自沈政男臉書)至於文筆,很多時候是閱讀習慣與口味的問題,比如斷句,每個人的習慣不一樣,因此編輯很可能讀起你的稿子上氣不接下氣,或者一口氣快斷了,於是會幫你重新句讀。尤其是長句,比如有的人連寫兩、三個的,穿過你的黑髮的我的手云云,你覺得很好,但編輯看不下去,就會幫你重組,刪掉一些的。他認為,「編輯修改你的稿子,是吃飽太閒,故意整人,或者看不起你的文筆嗎?當然不是啊,而是擔心一般讀者看得辛苦,影響點閱量。」,他也認為,如果夠大牌,寫政論或樂評也不願被改稿子,那就跟雜誌或媒體明講,他們可以接受就兩廂情願,來稿照登。但若被改稿子,好像文筆被看不起,而勃然大怒,這是沒自信的素人才會有的反應;成熟的作家,不擔心也不怕別人指正,因為瑕不掩瑜。他也表示,媒體邀名人寫專欄,不一定因為文筆,甚至也不是因為內容,而是因為名氣,而名人雖然已經有名,但作家是一個榮譽頭銜,等於是錦上添花,因此也是值得花一些時間敲鍵盤。總之,這是兩相得利,有誤解就多澄清,不必鬧到把已刊出的文章都刪掉吧,不應該用這樣的方式處理這件事。寫文章畢竟是雅事啊!而黃子佼本人也親自留言,感謝沈作家高見,文章不符編輯部需求,只能抱憾請辭,設定標題都有「迷人的」是一個小巧思,想打造系列的概念。透過雜誌的邀請,在權威平台廣而宣之,但如果某段被刪除,標題被直白抓抓重點,內容走向就略為失焦,偏向無病呻吟,「最後請不吝告知您認為用字遣詞需要改進的段落,作為小弟之後其他專欄的提點」。
機車兩段式左轉增加死亡車禍? 名醫揭元凶:6年前政策
根據交通部統計,今年1、2月交通事故共66630起,其中有526人死亡,光機車族就占了63%,超過一半。交通部長王國材認為,適當路權開放能讓機車族更安全,因此提出兩段式左轉、內側快車道取消禁行機車等因地制宜檢討。對此,精神科醫師沈政男便點出,因為一項政策才會造成事故增加。針對兩段式左轉是否取消,王國材表示,目前以兩段式左轉為原則,但如果機車左轉量大,待轉區不易設置或內側車道已開放則可直接左轉,但還是要留下待轉區,讓長者或較不習慣行駛內側車道機車族,還是可到待轉區左轉。因此,不會全面取消兩段式左轉,地方可因地制宜,不過要注意整個路段連貫性,不要同一條路前一個路口兩段式左轉、下個路口不用,可能造成混亂。全國車禍死亡人數自106年以後開始攀升。(圖/翻攝自交通部網站)對此,精神科醫師沈政男在臉書PO出「高齡考照導致車禍死亡攀升」變化圖,提到全國全年車禍死亡人數,本來逐年下降,但到了106年以後卻開始攀升,到了111年更是增加300多人,同時間高齡機車車禍死亡人數增加了200多人,電動自行車增加了50多人,加起來正好是5年之間車禍死亡人數增加的總合。到底發生什麼事?原來是「高齡考照」,106年7月以後,75歲以上族群必須通過體能與認知測試,才能保有駕照,也才能繼續開車,但高齡機車死亡人數卻開始攀升,可能是因為有了駕照以後,形同鼓勵長者繼續騎機車,對於阿公阿嬤還是一件危險的事,不管是兩段式還是幾段式轉彎,方向感和注意力不好,就容易出事。沈政男指出,兩段式左轉在106年以前就施行,但高齡機車車禍死亡呈現平坦趨勢,可見不是主因,直到106年高齡考照施行以後才攀升,他認為近年車禍死亡人數增加,就是高齡機車死亡人數增加,可能原因就是106年高齡考照施行以後的弔詭效應。
為何大家愛去日本? 醫嘆街景跟台灣相似:你去多少次還是不會講日語
現在有許多台灣人,出國的首選國家就是日本。醫師沈政男表示,在台灣也能吃到拉麵、丼飯、豬排飯等日式料理,街景跟台灣也差不多,櫻花、楓葉看一次也夠了,「然後你去了多少次,日語還是一樣不會講。」沈政男在臉書發文說,「趕車、坐飛機,排隊人擠人,然後花錢買什麼鹿餅乾,去讓動物追著你跑,是哪裡好玩?」他已經不年輕了,現在只要在家回憶日本的旅遊往事就很滿足了,「每天在台灣都在吃拉麵、丼飯、豬排飯、味噌湯,你點開送餐平台以後,最多的就是日式料理,何必飄洋過海去吃?」沈政男表示,日本便利商店跟台灣完全一樣,超市、百貨公司、地鐵等街景也很像,「還有大同小異的神社、寺廟,以及造型幾乎完全一樣的古城,讓你以為走了半天回到了原點。以前覺得,喔,馬路上的人孔蓋都有造型與圖案,很有意思!到一個景點,也搶著蓋紀念章,後來想想,有趣在哪。」人們在大阪城公園的櫻花樹下享受美食。沈政男說,「櫻花、楓葉,每年的前線預報,其實都是今天的雲抄襲著昨天的雲,看一次也就夠了啦。然後你去了多少次,日語還是一樣不會講,或者只能用著簡單的英語跟有英語恐懼症的日本人溝通。」有一次他先去釜山再搭船到日本,發現韓國的櫻花也很美,跟日本相似,在福岡住在東橫Inn,「哇,沒看過那麼小的飯店房間,早餐就在一樓大廳吃著飯糰配熱茶還是什麼,而你如果不願意吃,其實外頭也沒有什麼早餐可吃。」沈政男解釋,「總之,去一下可以,大概兩、三次以後對我來說就都是重覆之感了。不是嗎,說是JR有幾百種便當,但吃起來有差很多嗎?就是冷冷的壽司便當吧。」此文曝光後,風向大多一面倒,網友紛紛留言「我是不覺得這樣捧一踩一,是有顯得你自己的多懂啦」、「台灣各地的複製老街夜市表示」、「謝謝沈大哥提升出國遊日品質,少幾個像您這樣的台灣觀光客出國,在國外我玩得會很輕鬆」、「去什麼日本,當然要去中國啊」、「去北海道只有溫泉、滑雪、吃不完的鮭魚卵、干貝、帝王蟹和啤酒,無聊死了」。
國中生奪科展第3遭質疑「代筆」 醫反駁:不會寫程式在未來就是「文盲」
今年全國科展的國中組「生活與應用科學(一)科」,由新北市永和國中的一名呂姓同學拿下第3名,作品名稱為「以新建構之卷積神經網路對腦部核磁共振影像執行多發性硬化症」,但因為內容連部分專業醫療人員都寫不出來,因此這位參展學生被質疑可能是代筆。對此,醫師沈政男則反駁,大人看不懂不是因為學生代筆,而是很多大人都缺乏寫程式與操作AI的技能,「在新時代,這是一種識字率,有一天,不會寫程式就跟不會寫字一樣,等於是一種文盲。」醫師沈政男在7日於臉書上分享他對今年全國科展的看法,「有一篇最近得到全國中小學科展國中組第3名的作品,引發一些醫療人員的關注,因為主題是使用深度學習的電腦技術,來判讀多發性硬化的腦部磁振造影影像,他們的反應幾乎都是:我寫不出來!不只寫不出來,我想,你也看不懂!」於是,他們就會懷疑不是參展同學自己寫的。但沈政男指出,新聞中那位同學使用的電腦技術看起來很深奧,但其實已是現今AI影像診斷的基本工具了,「比如我就讀的研究所裡頭,就有好幾位同學都在進行這樣的研究與分析,因為深度學習最厲害的就是影像判讀,剛好可以用在醫學影像的診斷。也就是說,只要找來相關分析技術的說明,按表操課,一步一步學習,其實不會太困難,甚至連自己寫程式都不用。」沈政男進一步解釋,「電腦技術就是這樣,有天分的人在很小的年紀就厲害得嚇嚇叫了,而不想學的人,即使到老,連打字也都沒有完全學會。真的,不要說人工智慧,很多人連大小寫打字都沒有學起來,打病歷就是一律打小寫。」而電腦技術,尤其是寫程式與操作AI,將在未來越來越重要!沈政男得出結論,「在新時代,這是一種識字率,有一天,不會寫程式就跟不會寫字一樣,等於是一種文盲。」而且AI醫學診斷已經突飛猛進,在不久的將來很快就會取代人腦,因為「誤診太多」!沈政男補充,30年前,實證醫學興起,取代了傳統的專家說法,而30年後的現在,最新趨勢就是AI醫學,只要你輸入一個醫學病例,電腦就會幫你做出診斷。回到今年全國科展的第3名作品,沈政男表示,「我看過那位同學的得獎作品,發現其實他對磁振造影完全不熟,就只是拿來當做機器學習的分析素材,甚至還有寫錯的地方。至於多發性硬化,不要說國內研究不多,恐怕看過病例的醫生都很少。所以說本質上就是一篇電腦技術的研究,跟醫學的關聯比較少。」因此他也胸有成竹的保證,「絕對不是大人幫忙寫的啦,因為,大人,如果沒有特別鑽研那些分析技術與軟體,即使你是人工智慧專家,也未必寫得出來。」
北市三強舌戰1/蔣萬安支持度續領先 黃珊珊陳時中陷渾沌
眾所矚目的台北市長候選人電視辯論會5日結束,蔣萬安以一步一腳印,化解對手對其身世的質疑,陳時中論述側重固守綠營基本盤,黃珊珊則藉機說明大巨蛋爭議實務難處,會後「參戰」各陣營均對於己方的候選人給予高度評價。辯論會後,TVBS隨即作出民調顯示,蔣萬安支持度35%、陳時中26%、黃珊珊20%,相較於10月份做的民調,蔣萬安自37%下降至35%、陳時中自27%下降至26%、黃珊珊自21%下降至20%,皆小幅下跌,雖然排名無變動,然而未表態的比例則從14%提升到18%。另中廣公司和蓋洛普徵信進行的電視辯論收看率及滿意度民意調查,支持度是蔣萬安28.50%、陳時中20.18%、黃珊珊16.02%,三名選人間的支持度並沒有「超車」的現象發生。值得一提的是,從上述的調查中表現得分最高的是蔣萬安72.04分、其次黃珊珊69.08分,第三名陳時中68.14分,顯示辯論的表現評價與支持度仍有一些落差,整體來看辯論對選情的影響有限,距離11月26日登場的九合一大選剩下不到20天,若接下來沒有重大事件衝擊,將不容易有超車的情況。三位候選人的支持度在辯論會後都呈現微幅下滑,台北市劉姓市民說,這次雖然是台北市長選舉唯一一場辯論會,然而關注的人似乎並沒有特別多,除了跟三位候選人的個人魅力不足有關,辯論過程交鋒過於平淡,像是在看一場演講,沒有激情,且民眾大概也厭煩的這幾年的政治紛擾,因而不願意把時間耗費在選舉上,因為不管選了誰,民眾的生活品質沒提升,問題也沒有解決。台北市長選舉辯論會昨天登場,一如外界預期的疫苗採購過程爭議讓陳時中為箭靶,蔣萬安批評陳時中仍舊無法向外界交待護航高端與合約封存的疑慮。(圖/報系資料照)醫師沈政男看完辯論會直言,三人表現都是不錯,沒有誰會失分,但要說誰能加很多分,也是兩個字:沒有。「台灣候選人的演說術已經嚴重減退了,沒幾個人的政見演講有一點可聽性,台灣傳統政見演說術有一個要素,一是鏗鏘有力,代表是蘇貞昌,二是幽默風趣,代表是謝長廷,三則是嚴詞批判,代表是陳水扁,歹勢,今天的辯論會,完全看不到。」他直截了當地說。對於蔣萬安的表現,國民黨籍立法委員、蔣萬安競選發言人李德維表示,蔣萬安於辯論會上的氣勢相當強,清楚表達自己的訴求,在交叉詰問環節也表現不錯,比如對於黃珊珊提出的少子化問題,蔣萬安將其消化並納入自己的政見,加入生育及教育上的補助部份去做強化來回應。李德維也提到,甚至蔣萬安於媒體提問時被問到兩岸關係,原以為是辛苦的題目,蔣萬安不僅相當鎮靜,還加強了他的論述,將其變為加分題。而針對陳時中提起他蔣家身分一事,蔣萬安沒有正面談論相關內容,但也明確傳達自己是用「一步一腳印」走出一片天,此舉可間接化解外界對於蔣萬安家世背景的成見。「蔣萬安以百姓的角度提出對疫情及當時防疫上的缺失。」李德維指出,民眾相當關注疫情以及高端的問題,蔣萬安於是加強他的訴求,強化了他以市民代言人的角度為市民發聲,另外,也表示出未來若蔣萬安他能當選市長,也一定會重視民眾的聲音。國民黨籍台北市長候選人蔣萬安指出,台北市新生兒人數持續下滑,從每年近3萬名降到去年僅剩1.6萬,因此也提出相關政見要來減輕爸媽負擔,希望提高生育率。(圖/報系資料照)至於陳時中的部分,民進黨籍立法委員兼任陳時中競選發言人林楚茵提到,辯論會和在立法院的詢答以及當指揮官時開記者會相當不同的,陳時中將準備過程中希望能夠闡述的題目已發揮到最好了,包含他為什麼要競選台北市長,以及能夠為市民做什麼事都有帶到,也有料到在交叉詰問時,疫苗、疫情都將會是必考題。民眾黨籍立法委員張其祿說,若以客觀性指標上的滿意度來看,其實台北市政推展上還是佔優勢,首都畢竟還是全國首善,身為執政者身份的黃珊珊也適時地強調這些客觀指標上的政績牌,將其凸顯出來。但他也坦言,身為首都執政黨的繼承者,確實不是那麼容易發揮的角色,而蔣萬安和陳時中為挑戰者的身分,提出問題的確是相對較容易。一名資深政壇人士指出,從陳時中論述的策略傾向於鞏固綠營的基本盤,恐怕不利於爭取年輕族群和中間選民。東華大學教授施正鋒表示,陳時中在辨論中表現是中規中舉,然而從他主動邀請蔣萬安和黃珊珊一起去看以戒嚴時期為背景的電影《流麻溝十五號》,此舉顯然是為了打動民進黨基本盤,陳藉機傳達自己仍是非常在意這部分,意圖固守既有的深綠票源。施正鋒說,陳時中大概也體認到疫情相關的負面議題,部份民眾可能早已決定不會投給他,因此認為只要顧好深綠就好了,不需要再追求擴張性,因為深綠最後還是含淚投給他;至於中間選民和年輕族群的部分是拿多少算多少,至於因為太陽花運動中得利的蔡英文會幫他「顧」上一些,陳時中的主場應該是百工百業,但這部分就是鴨子划水。施正鋒則認為黃珊珊此次表現過於患得患失,但也點出蔣萬安和陳時中基本上是擔任挑戰執政黨的角色,也就是未來式的投票,兩人的優勢就是可以一起批判黃珊珊現有的市政,批評她哪裡做的不好。
安養院開V字腿…爺爺看到「辣妹奶奶」嗨爆 醫舉1觀點:沒什麼不好
桃園市某榮民之家7日舉辦中秋晚會時,請來辣妹團,從影片中可以看見,辣妹扭腰擺臀,還在坐輪椅的長輩面前大秀雪乳,並嬌嗔「伯伯摸我啊」,引發討論。事後該榮民之家道歉,強調日後辦活動會更謹慎。不過精神科醫師沈政男認為,這樣的活動,沒什麼不好,任何可以引發老人家興趣的活動,都是好活動。沈政男在臉書表示,安養院上演脫衣舞沒什麼不好,其實,把脫衣舞搬進安養院表演,國外老早在做了,2014美國就有安養院上演猛男秀,看得老人家心花怒放,但家屬竟然告到法院,說是這類活動對老人家不妥,「那時,我演講失智與長照,都會引用那張猛男依偎老阿嬤的畫面,因為,這是失智活動帶領的最高境界。」沈政男指出,須知你給失智老人家帶活動,最困難就是引發他們的興趣,任何可以引發老人家興趣的活動,都是好活動,清涼熱舞當然會有很大的功效,因為感官刺激相當強烈,保證阿公阿嬤不會睡著,此外這類表演也是一種滿足性慾的管道,而老人家跟年輕人一樣,也會有情慾需求。沈政男直言,「我非常敬佩在安養院表演清涼熱舞的女舞者,從照片可以看出,她們不會因為觀眾是坐輪椅的老人家而打混,或者嫌惡,反而是動作非常到位,連表情看起來都是那麼投入。這樣的活動,沒什麼不好!那家安養院的用心,其實值得讚許。下次該注意的是,改成請一團猛男舞者過來,讓阿公阿嬤換換口味。」
艾成墜樓亡/從沒想艾成會奪冠 精神科醫嘆「拿第2名或許比較好」關鍵曝光
藝人艾成17日上午墜樓身亡,讓外界震驚又不捨,精神科醫師沈政男感嘆,情緒困擾人人都有,但如果持續太久,影響到生活和工作,就必須要就醫。另外,他認為若艾成沒有拿冠軍,也許今天的結局就不一樣了。沈政男在臉書發文指出,艾成有嚴重情緒困擾至少6、7年,卻從來沒有就醫,只靠旁人的陪伴與勸慰來度過,他呼籲當情緒困擾超過了周遭的人可以協助的程度,就醫與協助就成了一種義務,「事實上對於任何可能罹患嚴重精神疾病的人來說,陪伴與勸慰最大的功能,是鼓勵與協助他們就醫,而非任何其他言語與動作」,但可惜艾成生前沒有得到這樣的幫助。艾成長期飽受情緒困擾。(圖/焦正德攝)沈政男透露,艾成的另一個遺憾是從小熱愛唱歌,想要在歌壇闖出一片天,可是從頭到尾「沒有大紅過」,他前幾屆的《超級偶像》每一集都有看,參賽者實力堅強、競爭激烈,當時最被看好的是鐵肺女歌手符瓊音,幾乎從頭到尾都是她獨霸,最後決賽卻表現失常,以些微差距輸給艾成,「我記得那晚看到結局,相當訝異,因為從來沒想過艾成會奪冠」。如今回想起來,沈政男心想若艾成得到第2名,是不是對於能否進軍歌壇、大紅大紫,就不會抱有那麼大的期待,也就不會有後來那麼大的失望?如果當時得到第2名,讓他對自己更加肯定,但也知道還有不足之處,或許後來發片「賣不出500張」,就可減少一分失落。艾成拿下《超級偶像》冠軍,醫師認為若只拿第2名對他可能比較好。(圖/翻攝自艾成的異想世界臉書)沈政男直言,歌唱比賽冠軍跟成為明日之星,是兩回事,尤其以當今流行音樂市場來說,歌迷或者說消費者的口味,相當難以捉摸,「你以為你是唱將,唱歌非常好聽,問題是會唱歌的人太多了,在市場上不容易凸顯出來,也很容易被取代」。沈政男強調,人的情緒與精神現象從何而來,科學上並不能完全了解,但對於情緒或精神出現嚴重困擾或問題的狀態,精神醫療確實能提供協助,他希望這些人給自己一個機會,也給精神科醫生一個機會,「讓他們有幸能夠幫助你,也讓世間減少一份遺憾」。
國內何時跌破萬例+脫口罩? 陳時中回應了
本土確診數趨於平緩,在3萬例上下徘徊,精神科醫師沈政男近日表示,7月中旬確診數不會跌破萬例。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不要有太嚴重的就醫問題和突發狀況,跌破萬例的時間就會比較快,至於脫口罩時間點,他說,晚點會比較好。陳建仁近日在網路節目《官我什麼事》受訪時說,現在確診數在緩降,預估7月中旬,確診數可以跌破萬例,甚至可能更好。沈政男8日在臉書發文表示,「有人說,7月中旬會跌破萬例,我說:不會!就因下降已經趨緩。今天死亡人數仍是破百,不是有人說7月以後死亡穩定降100以下?這是怎麼回事?」9日陳時中和行政院長蘇貞昌視察文山景美社會住宅預定地,有媒體問陳時中何時會疫情何時會跌破萬例,陳時中表示,不要有太嚴重的突發狀況,速度會比較快,現在維持一定的個案數,也有助未來整體社區防疫率。至於脫口罩的時機點,他說,還是晚一點比較好。
2週後確診數降到萬例以下?羅一鈞「點出2原因」:不樂觀
精神科醫師沈政男在臉書發文指出,他估算全台染疫人口達17%時,單日確診數就有望可以掉到萬例以下。對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目前人流正在增加,且天氣變熱,民眾把口罩戴好的情形可能減退,因此他個人對於2週個案數掉到萬例以下,沒有這麼樂觀。羅一鈞指出,沈政男醫師所指全台染疫人口達17%時,也就是染疫人口達390萬,單日確診數就有望可以掉到萬例以下,而台灣染疫人口可能將在2周後達標,不過他表示「2週後是不是可能個案數掉到萬例以下,個人沒有這麼樂觀。」羅一鈞表示,這幾個周末人流增加,且天氣逐漸變熱,「可能口罩戴好的情形會減退,還是需要做好防疫措施」,另外他也提到,要讓全體保護力更上一層樓,兒童及未來幼兒的疫苗接種率還需更加強,才能夠控制好病例數。羅一鈞也指出,目前觀察各區現況,都已經脫離高原期或是正在脫離高原期,預計週三個案數會較為穩定,有機會在5萬以下,不過演變情形還要再觀察。而高雄市政府今公布8031例本土個案,雖比前一天一口氣增加2000多例,但高雄市政府指出,是因和週六日在家庭活動、聚會、社交互動有關,周一都會出現這樣的情形,代表高雄社區還是處於風險高傳播的時期,不過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高雄高原期已過,會逐漸往下走,預估6月底高雄單日新增個案會掉到3000-4000人,數字逐漸趨緩。
國內新冠染疫病亡突破4000人 致死率0.13%新高
國內昨新增5萬5187例本土個案、74例境外移入個案,另有154人染疫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由於各縣市新增個案數皆小於9000例,本土疫情下降趨勢很明顯,預估下周可望降至單日5萬例以下。另大學分科測驗首度於7月11、12日舉行,教育部表示,輕症或無症狀確診考生均可參加考試,將設置獨立考場,不會和一般考生混考。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指出,昨天新增5萬5187例本土個案,比16日下降12.6%,而六都降幅都超過10%;各縣市新增個案數皆小於9000例,依序為台中市8323例、高雄市8248例、新北市6671例,呈現逐漸下降趨勢。本土確診個案數雖然緩降,但死亡人數不減,昨天再增154例,年齡介於40多歲到90歲以上,其中年紀最輕的是40多歲男性,有心血管疾病等多重慢性病史,曾接種2劑疫苗,6月4日確診,11日病逝,死因為肺炎合併心肺衰竭。指揮中心統計,今年1月至6月16日國內累計310萬7297例本土個案,包括1萬1938名中重度個案,其中4015例死亡,致死率為0.13%,為近期新高。醫師沈政男預估,未來國內整體致死率可能超過萬分之14(0.14%),羅一鈞認為「有可能」,但死亡人數是落後指標,可能會在疫情高峰後1到3周才會慢慢呈現出來,目前中南部還在高原期、正準備翻轉,應會陸續通報重症或死亡個案,等疫情趨緩之後再結算會比較客觀。大學分科測驗將在7月11、12日舉行,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輕度或無症狀的確診考生,只要經過醫師診斷,都可以參加考試,教育部也會在各縣市設置一個獨立考場,不會和一般考生混考。潘文忠提到,參加分科測驗的確診考生交通方式,教育部會依循指揮中心標準,讓確診生搭乘防疫計程車或由家人接送,確保直接從家裡抵達考場,而且監試人員將會有過半數具有醫護背景。
台灣8月開國門?陳時中曝「不會那麼久」 確診數6月底有望「萬例以下」
台灣邊境鬆綁有望?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7日)表示,雖然會做滾動式檢討,但鬆綁邊境「大概不會規劃那麼久」,並表示直到7月仍不會放寬口罩政策。發言人莊人祥也透露,本土疫情到6月底就有望降到萬例以下,但要降到不到千例的可能性不大。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上午表示,外界好奇的「7月可能脫口罩、8月開放邊境」的議題,已請指揮中心視疫情情況、疫苗施打率以及各種醫療量能後,斟酌情況再公布。陳時中下午則透露,開國門的時程「大概不會規劃那麼久」,並持續做滾動式檢討,另外口罩仍是防治呼吸道疾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因此7月暫時不會對口罩做整體放鬆。莊人祥表示,疫情有望在6月降溫,但要低於千例的可能性相當低。(圖/指揮中心)至於精神科醫師沈政男表示,本土的高峰與高原期已過去,並預估最快17天後(6月23日)、最慢32天後(7月8日)確診數就會「下行破萬」的說法。莊人祥表示,6月底降到萬例是有可能,但降到千例的可能性就不大,指出快篩陽性須經過醫師確認,所以六日確診數都會低於平常日,而今天8萬多例可能是因連假,所以集中到星期一確診,這部分的細節雖再需觀察,但應該趨勢還是再往下走。
陳時中指本土疫情月底單日破16萬「沒那麼多」 北市7月千例以下:有可能
台灣本土疫情持續延燒,精神科醫師沈政男就推估,本土將在5月底達單日16萬確診數,不過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會逐漸達到一定比例染疫率,但他個人認為沒有那麼多,另外統計顯示,民眾自主防疫意識高,人流甚至降到像過去三級警戒的3/4。另外,有學者推估台北市在7月就可能降到單日千例以下,發言人莊人祥也坦言有可能。本土疫情仍維持單日8萬例確診,不過沈政男認為5月底達單日16萬確診數,直到總染疫人口到340萬才會趨緩。對此,陳時中表示,全國是一日生活圈,逐漸達到一定比例的染疫率是可預期的,至於5月底是否會達16萬,他表示,「各有高、中、低推估,大家都各有不同,只是我個人看起來沒有那麼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圖/指揮中心提供)陳時中進一步說明,台灣病例數是穩定上升中,但不會一下子暴衝,主要包括大家並沒有鬆懈戴口罩,快篩大家也做得很積極,加上疫苗持續施打增加,全民都很重視,從這波疫情開始到現在,和其他國家相比,台灣疫苗多半打的更多,這些因素也讓疫情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她繼續指出,雖然24日本土病例數又來到8萬多,比前一日增加24%,但確診數高高低低可能是因假日效應的緣故,「不過看起來整體趨勢是相對平穩的。」不過他也坦言,雖然疫情不太可能一下子往上攀升,「可是往上成長是一定會的」。根據統計,最近大眾運輸量人潮降低,顯示民眾自主防疫意識高。陳時中也指出,從近來人流監測可看到,人流降到像過去三級警戒的3/4。另外,學者推估,台北市有望在7月降到一天1千例,莊人祥則表示,應該5月底、6月初左右,就有可能過高峰,疫情會往下降,但因為到了某程度,沒辦法清零,疫情會有起伏,到7月是否降到1千以下當然有可能,但也有可能7月會在疫情更低點時,可能因為大家恢復活動,又造成疫情升高,所以要視政策還有人民的自主防疫。
中南部採檢量增「疫情開始往南走?」 陳時中:南北一日生活圈「必然趨勢」
本土疫情昨新增6萬5794例,不少人觀察到,新冠肺炎本土疫情逐漸由北開始往南走,中部、南部縣市,也開始陸續出現PCR採檢人潮。對此,精神科醫師沈政男提出分析表示,北部與中南部的確診曲線,即將出現黃金交叉,從趨勢估計,本月28日全台單日確診數就會超過10萬例。對此說法,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天(18日)上午在出席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會前他被媒體堵訪時,被問到本土疫情是否有從北往南走?他直言「沒有」,他強調,台灣就是一日生活圈,中南部疫情竄起是一個必然趨勢,「不能說是往南走」。沈政男在臉書發文提到,台灣已經將近一周的時間,天天超過6萬例確診,從高屏區與台北區的新增曲線來看,一邊正在緩升,另一邊正在緩降,在這一升一降之間,代表北部與中南部,疫情發展即將出現所謂「黃金交叉」;若人流指數還是很高,那麼意味著,連比較不活躍的人,也可能被感染。陳時中今天上午出席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他在會前被媒體堵訪時,有人問到現在國內疫情是否有往南走的現象?陳時中說,台灣就是個一日生活圈,全國都會有染疫現象,他強調,這波疫情發展,「不算往南走,這是必然趨勢。」另有媒體詢問全台5月確診死亡人數200多人,但雙北5月確診火化人數,卻高達340人,質疑指揮中心是否隱瞞確診死亡黑數?對此,陳時中也回應,隱瞞沒有必要,「數字都是公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