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3C
」 3C不願長大2/「網癮+自傷」孩子感覺不到幸福 醫:大腦混亂到變一個人
疫後社會回歸正常生活,青少年自殺率卻意外攀高,引起各領域專家關注。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資深主治醫師臧汝芬向CTWANT記者透露,研究顯示衝動性自傷行為大多合併網路成癮,當孩子躲進網路世界後便會陷入成癮的惡性循環,最終將導致大腦不可逆的損傷,「好多孩子大腦一片混亂,甚至連口味都變了,簡直成了另一個人!」小學生的小豪(化名)一聽到醫師建議爸媽控制他的網路時間,立刻大發脾氣、甚至在地上打滾。「網路成癮就是這麼可怕!」臧汝芬說,疫情後青少年自殺率持續上升,恐怕與網路過度使用相關,目前國中小學生的網路成癮盛行率約7~8%,而高中生甚至有近17%之研究。「研究顯示,衝動性自傷行為大多合併網路成癮,而些自傷行為頻繁、持續發生後,最終可能變成自殺。」美國一名14歲的少年賽澤迷戀生成式人工智慧(AI),賽澤每天會給聊天機器人發送數十條訊息,並獨自在房間裡與它交談好幾小時,賽澤的媽媽說,兒子曾對機器人多次表達自殺念頭,機器人還問賽澤是否已經定好了自殺計畫,賽澤說已經定了,但不確定能否成功,然後聊天機器人向他說,「這不能當成不去執行的理由」。最終賽澤走上不歸路,媽媽也對科技新創公司Character.AI和Google提告。美國14歲少年賽澤(左)在聊天機器人的鼓勵下輕生,賽澤的母親(右)因而將Character.AI和Google一狀告上法庭。(圖/翻攝自X)迷戀AI的賽澤患有憂鬱症,臧汝芬解釋,其他如過動兒、情緒障礙、亞斯的孩子也非常容易網路成癮,而且難以從成癮恢復正常。舉例來說,如果一個過動兒沒有接受治療,可能會在課業、人際關係上出狀況,進而遭受霸凌或排擠,一旦孩子開始拒學,睡眠作息變得不正常之後,大腦功能逐漸退化,生理也會受影響產生厭食等狀況,此時網路就像浮木一般,溺水的孩子只能緊抓不放,孤單促使他們在網路上尋求陪伴,很容易從此走上歧途。青少年經常使用網路就會成癮?臧汝芬說,通常伴隨「家庭壓力」與「父母情緒調節能力差」兩個因素。20年前,孩子不聽話時,父母可能會給予體罰,但隨著網路出現,親子關係大受影響,「現在很多家長自己也網路成癮,或是沒時間陪伴,所以會縱容孩子沉迷3C,認為只是小事。」她向記者分析,另一種類型就是父母情緒大爆發、孩子拼命反抗,於是全家吵得天翻地覆。「網路對孩子的成長助益不大!」臧汝芬認為,網路世代出生的孩子,雖然享受3C聲光刺激,幸福感卻持續下降,若要健康使用,必須控制時間、內容,每天必須在完成功課、家庭時間之後,才能再安排3C時間。台灣好鄰居協會調查發現,台灣兒童的「現在幸福感」越高,或是對自己的正面態度越好,自殺機率就越低。要如何提升兒童的幸福感?諮商心理師黃宜靜表示,親子之間的信任感很重要,當孩子感受到被信任、能對家庭、班級等群體貢獻自己的能力時,可以提升自我價值感,也能增加自信,幸福感就會上升。黃宜靜建議家長多給予孩子具體的鼓勵,讓孩子多看到自己的優點與潛能,也能對自己有正向的評價與肯定,當孩子認為「我自己是有價值的人」、「自己有很多優點」、「別人做得到的事情,我也可以做到」,那無聲墜落的憾事就會減少發生。◎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憂孩子沉迷3C又不敢禁用? 專家授「333原則」應對
3C產品是許多家庭不可或缺的必須品,孩子仰賴3C產品寫作業,家長使用「3C保母」換取片刻休息,成為孩子學習的隱憂。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表示,孩子使用3C用品寫作業、查資料或交報告,已是現今趨勢,但家長仍能掌握「333原則」,包括每次使用不超過30分鐘、每天使用3C不超過3次,每個禮拜3次戶外活動,有助於讓孩子不要沉迷3C。沉迷3C恐影響大腦、出現攻擊行為使用3C產品會導致孩童注意力下降、晚睡、情緒問題、易與同儕衝突,甚至因沉迷電玩而在現實生活中出現攻擊行為。根據國外研究,過度使用3C甚至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大腦發展。然而,現在孩子寫作業時,不僅要一邊用電腦製作PPT簡報,旁邊用iPad平板查資料,還要拿手機在社群跟同學討論進度。加上家長兼顧工作與育兒相當疲累,偶爾也想交給「3C保母」安撫孩子,導致孩子使用時間遠超建議標準。75%學童使用3C上課、寫作業根據調查,7至12歲學童平均每天要使用3種3C螢幕,88%學童看電視,83%滑手機,66%使用電腦,55%的學童使用平板。其中約75%學童使用3C進行線上課程、做作業、瀏覽課業相關網站等學習相關行為。至於使用時間,45%的學童每天使用3C超過2個小時,甚至有10%學童每天使用3C長達4小時以上,幾乎跟成年人差不多。王宏哲指出,「多螢學習」時代來臨,現今數位學習突破傳統教學侷限,小朋友透過查資料完成作業,或透過教學平台、APP學習已十分普遍,現在孩子的學習與3C息息相關。父母親已無法像過去那樣限制小朋友3C使用行為,就必須採用其他方式保護孩子的視力與身心發展,「化阻力為助力,用溝通來代替完全禁止」,才能讓他們盡情探索學習。學齡前「陪伴使用」 學齡後「溝通使用」如何把關孩子使用3C的方式與時數?王宏哲建議可分成學齡前與學齡後兩個階段:學齡前(3-5歲):孩子使用3C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做到「陪伴使用」、討論內容,才不會讓孩子沉迷,把網路上的龐雜資訊照單全收。學齡期(6-11歲)或學齡後(12-24歲之青少年):建議親子「溝通使用」,在孩子使用3C之前先溝通好,一次使用30分鐘或20分鐘,加強溝通如何才能適當使用。把握333原則,保護孩子身心健康此外,王宏哲還推薦「333原則」,包括每次使用30分鐘、一天不超過3次、每周戶外活動3次。每次不超過30分鐘適當控制孩童玩3C時間,每次不超過30分鐘。但當孩子討價還價「再給我10分鐘、再給我5分鐘」該怎麼辦?王宏哲表示,只要事先溝通好,其實偶爾可以有點彈性。例如大人追劇被「卡」掉一定會不高興,孩子也是,當電玩快要破關卻被「卡」掉,一定會生氣。因此,他會在小孩打電動到28分鐘左右時,不帶情緒、平心靜氣地提醒:「時間已經快到囉,請問你這一關還要多久?」可減少親子吵架狀況。每天使用3C不超過3次即使課業需要,但長時間的螢幕學習,仍會對視力有負面影響。建議每天使用3C的時間不超過3次,有助控制孩子使用3C的時間。另外也可孩子補充營養品。每個禮拜有3次戶外活動增加戶外活動與運動的時間,建議每周進行3次。王宏哲補充,現在很多家庭到戶外露營,但孩子外出還是低頭滑手機,要避免這樣的情況,才能有效讓孩子遠離3C。
孩子放假沉迷3C恐導致上課坐不住! 專家授「1招」解救
寒假期間有許多孩子幾乎離不開3C產品,現在開學了,相信有部分的家長為了讓孩子收心可是費盡心思。一名4歲陳姓男童因為被學校老師反應上課期間有離座行為,並且無法專心聽課,甚至還出現干擾上課之行為,建議家長帶陳小弟至復健科門診,經由醫師診斷,確實有過動傾向,醫師建議須接受復健治療課程。3C保姆 導致專注力不集中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何政峰職能治療師表示,陳小弟的父母平常忙於工作,又有另一2歲的妹妹需要照顧,因此常常讓陳小弟看電視或是玩平板,形成所謂的3C保姆。長期下來,陳小弟的活動量不足,又不斷的接受聲光刺激,造成上課期間產生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衝動等行為。培養使用網路正確價值觀 避免孩子不良影響藝人黃小柔近期也在網路平台上透露,過年期間不小心太縱容兒女使用3C產品,使得孩子們「突然變得很不一樣」,不僅過度成熟,還很容易對立,花了好大一番心力,才讓孩子戒除3C產品。復健科周建文主任指出,人手一機的時代來臨,在無法避免的浪潮下,陪伴孩子面對網路是一場長期抗戰,父母必須教會孩子培養使用網路的正確價值觀,制定合宜的使用時間,才不會讓孩子的症狀加劇,造成學習落後,人際互動不佳。兩歲前不建議看電視 動態活動增活動量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兩歲之前,不適合讓孩子看電視或影片。人類兩歲以前的大腦發展迅速,會先大量隨機製造出神經元連結,之後會依照其真實的感官經驗,自動修剪、消除用不到的連結,只保留需要用的。孩子接觸數位媒體的時間愈長,從事其他活動時間相對就少了;根據研究指出孩子最好每天都能有一個小時左右的運動量,而且強度要夠。臨床上,職能治療師設計一連串的動態活動,藉由彈跳、攀爬、翻滾、衝刺、搖動等豐富的動態刺激,來提升孩子的活動量。
爸爸因不想女兒整天滑手機帶她體驗搬磚 結局曝光網看法兩極
悠閒而漫長的暑假,無形中增加許多孩童沉迷3C產品的狀況。大陸安徽省一名爸爸,日前因不想看到14歲女兒在家整天滑手機,遂將女兒帶去自己工作的工地體驗搬磚,想藉此讓她懂得「生活不易」的道理。消息曝光後,掀起熱議。綜合陸媒報導,近期正逢暑假,安徽省淮南市一名爸爸因不想看到14歲的女兒在家整天滑手機,遂將女兒帶去自己工作的工地體驗搬磚。只見影片中,女兒第一天上工時顯得非常有幹勁,從拿鏟子壓碎土,再到推土水車時都十分認真賣力,到了第二天便開始對工作表露些許不耐煩,第三天則累得頻頻拿毛巾擦汗。對此該名爸爸也在影片中打上字幕,逗趣形容女兒「第一天幹勁十足,第二天敷衍了事,第三天不想再繼續」。不過他也表明,會把女兒從家裡拉來工地上班,是想藉此讓女兒體驗「生活不易」的道理,明白努力學習的重要性。消息一出,引起討論,有網友表示「挺好的,讓孩子明白賺錢的不易」、「我小時候經常被老爸拉著這樣幹活」、「勞動最光榮」、「不知苦不會珍惜甜」。不過也有網友指出「大熱天連續工作三天都不用換衣服嗎」、「我沒看出這教育哪裡有感動,卻看出了歧視」、「這樣的方式,真的有用嗎」、「換個調皮搗蛋的孩子試試」、「怎麼沒戴工地安全帽」。
暑假沉迷3C恐影響大腦 孩子認知情緒調節一併「倒退嚕」
暑假到了,炎炎夏日加上疫情持續,待在家裡玩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無疑是現代一種常見現象。家長原先可能也不希望孩子長時間使用平板、手機,但隨著網路與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化,電子產品也漸漸成為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原先哭鬧、亂跑的孩子,只要一打開他最喜歡的影片或遊戲軟體,通常都能立刻緩和情緒、安靜及專注一段時間,並且電子產品還有幫助孩子「學習」的功能,簡直就是父母的救星!但真的是這樣嗎?衛福部臺中醫院臨床心理師邱雅雲表示,越來越多研究指出,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將會對孩子的大腦產生不良的影響,特別當嬰幼兒的大腦神經正在發展,經常使用觸控式螢幕的孩子,比起同年齡沒有使用或低度使用的其他人更容易分心、不能專注。除此之外,使用電子產品更有其他隱微、間接性的影響,當幼兒使用電子產品時間越長,意味著親子間互動時間就越少,這將大幅降低孩子學習語言表達、社會互動及調節自我的機會。一旦少了這些互動的機會,孩子可能很會使用手機,但是卻不懂得如何與人互動,對孩子的認知、語言、社會情緒等整體發展都可能有負向影響。使用電子產品儼然是一種趨勢,如何讓孩子正確使用電子產品是家長需要學習的一大課題,邱雅雲心理師建議,父母應該針對不同年齡層孩子擬定接觸的時間,學齡前兒童正值發展階段,電子產品對孩子大腦發展危害性高,因此建議避免使用。學齡兒童除視訊上課之外,平時使用時間也建議不宜超過1小時。邱雅雲心理師提到,相信有許多家長理解少用或不用電子產品的教養原則很重要,但部分家長自身可能也過度依賴電子產品,亦或忘記了那段沒有電子產品也能快樂度日的時光,建議家長能多思考除了電子產品之外,還有什麼其他活動可以轉移孩子得注意力?過去自己都是玩些什麼小遊戲呢?諸如文字接龍、撲克牌遊戲、一起數數、剪刀石頭布等常見遊戲都對孩子發展很有幫助,讓我們一起帶著孩子動起來吧!
吳宗憲自豪教育方式 Sandy狠虧:情勒第一把交椅
藍波、潔潔、彭華幹、霏霏兩對父女檔,近日上中天《小明星大跟班》進行親子控訴大會。藍波搶先分享自己的「好爸爸事蹟」透露:「我們家小朋友絕對是最快樂的,她們只要不想上課,我立馬幫他們請假,她們想上課,我一樣幫她們請假,因為我想出去玩。」Sandy控訴吳宗憲教育方式。(圖/中天提供)此話一出,Sandy的眼神滿是羨慕:「我們家都不敢跟爸媽講這種話,如果跟爸爸說學校好討厭喔,爸爸會說休學!」吳宗憲則解釋自己為什麼如此推崇讓孩子們「自學」:「爸爸高中念了5所還沒畢業,我是周遊列校,每個學校都去看看好不好。」但Sandy仍覺得要小孩「休學」的做法太可怕:「我們在寫功課,他就會過來問說累嗎?我們就會很恐懼的說不累不累!怕再也沒有書可以讀了。」雖然藍波的教育方式讓其他同場來賓很是羨慕,但潔潔卻覺得爸爸嚴重偏心:「妹妹說等一下,爸爸就會說沒關係等一下再做,如果我說等一下,他就會說我就是要妳現在做!」藍波則立馬解釋:「因為妳是姊姊啊!」但這也讓同樣身為長姊的Sandy很有感:「誰要當姊姊啊!我們家也很奇怪,後面3個的門禁時間是半夜12點,我的門禁是太陽下山。」藍波自認家中小孩很快樂,卻遭女兒控訴偏心。(圖/中天提供) 吳宗憲對此做出解釋:「我們是以容貌來定必須回營的時間,像鹿希派規定他凌晨12點以前要回來,是怕他會危害到社會!」但他認為要適時給孩子喘息的時間與空間,他就分享二女兒出嫁後自己的心境變化:「為什麼有很多孩子到國外讀書,會突然懷念爸爸在空氣中的那些聲音?我二女兒嫁人以後,跟我一起吃飯,突然間覺得說爸爸是這一生最愛妳的男人。」彭華幹自認的「好爸爸事蹟」就是替女兒霏霏藏考卷,他表示很常看到女兒因考試成績不理想,而被老婆Carol罵到淚如雨下,吳宗憲一聽很納悶:「為什麼教孩子一定要用罵的呢?我頂多用揶揄的!」Sandy一聽也忍不住模仿起來:「他『情勒』第一把交椅耶!考40分喔!好會算數學唷!鹿希派,爸爸看了你的成績單,不知道什麼叫藍色耶!」彭華幹被女兒控訴不信任,曾要求她洗兩次澡。(圖/中天提供) 而霏霏還控訴爸爸非常不信任她:「有一次我要去洗澡,我就先玩了一下手機,我洗完澡出來後,他就說我又沒看到再去洗一遍!」此話一出立馬引起全場暴動,彭華幹則解釋因為霏霏相當沉迷3C產品,才會覺得她可能為了玩手機而謊稱已經洗過澡,這說法讓霏霏相當走心:「你就這麼不相信我嗎?」邊講還紅了眼眶。
臉書按讚數、IG愛心太少!19歲正妹輕生 姐姐崩潰:社交媒體要負責
現代人沉迷3C產品,熱衷、活躍在各社交平台,其中IG、臉書、推特或是Snapchat是大部分人所使用的;對於某些人來說,愛心數、讚數是種肯定,但結果不理想,可能會導致憂鬱。在英國達勒謨郡(Durham)一名19歲少女就因為臉書的按讚數太少,擔心別人不喜歡她,因此上吊輕生。根據《太陽報》報導,19歲的克洛伊(Chloe Davison)12月20日在家中上吊輕生,讓家人相當哀痛。她的姐姐賈德(Jade)表示,妹妹長期受社交憂慮症所苦,大家相信克洛伊的死,社交媒體佔了絕大部分的責任。賈德心痛地說,「妹妹就是這樣的人,如果她在臉書上放了一張照片,會要求全家人喜歡她的照片,或者在發佈之前,和我一起討論哪張照片好看;她常常認為,如果按讚數或者評論不如預期,代表她不夠好,或是自己沒有被大家接受。」賈德更指出,人們很容易躲在鍵盤後面發表令人不愉快的訊息,然後完全不顧慮任何後果,「妹妹常在夜裡哭泣,因為有人說了可怕的話。」她認為,臉書等社交媒體應該受到嚴格審查。賈德最後沉重表示,很諷刺的是,人們感到幸福的唯一方法就是被社交媒體接受;在社交媒體上看到的都是「完美生活」,跟實際上相當不同,當在意按讚數、愛心數的多寡,在無形中便會使得社群媒體「分享」的意義逐漸消失,而是互相「比較」,希望透過妹妹的案例,讓社群網站可以重視類似問題。【自殺警語】◎給自己一個機會:張老師專線1980、安心專線1925、免付費生命線1995。
臉友緊盯「妳沒按讚」教訓:下次請主動! 3寶媽超傻眼怒刪
現代人沉迷3C產品,有些人還很在意FB上的讚數、IG的愛心數。一名女網友就抱怨,FB讚友居然私訊提醒她記得要按讚,甚至還出言不遜「下次請主動一點」,讓她超傻眼,馬上封鎖對方,謝謝不聯絡。許多人看完後也無言,「讚數真的很重要嗎?什麼年代了。」原PO在《爆怨公社》貼文指出,因為經營網拍,因此會加一些朋友來衝讚數,沒想到卻遇到奇葩,緊迫盯人看別人有沒有幫忙按讚,「難道好友2000多個都要一個一個進去看他們有沒有發文,並且按讚嗎?交個朋友那麼累,我有滑過、看到都會按啊。」一個個提醒也蠻厲害的。(圖/翻攝自爆怨公社)從照片中可以看到對話紀錄,對方私訊,「讚友記得補讚喔,我沒看到妳的讚,下次請主動按讚好嗎?妳的發文我從未忽略過,希望大家互相一下喔。」對此原PO無奈回覆,沒關係就刪好友吧,自己在經營網拍、又要照顧3個小孩,若每個讚友都要個別點進去按讚,乾脆收費算了。貼文一出引起熱烈討論,許多網友紛紛留言「直接刪好友欸」、「需要讚來證明自己的人有什麼問題,不給讚還要情緒勒索」、「我也有遇過這樣奪命追魂索讚奇葩」、「醫生開的藥吃完了,別怪他」、「這樣的生活會不會太累」、「一定是邊緣人」。有網友看完後有感而發也PO了一篇文,曾遇過一對夫妻,照三餐發文、照三餐私訊人「文章留言」,重點是貼文超級沒營養,炫耀結婚、懷孕等,或寫詩歌頌對方,刪除封鎖他們還會一直狂追問怎麼了,無止境辦新帳號強迫重新加入,「終於,他們看到我結婚就封鎖我了,原因我不想追究,但我終於解脫了。」
連打電動9小時不休息 6歲童患超詭異「不治怪症」
菲律賓一名6歲男童,因沉迷3C產品,每天都在看電視、打電動,常常一用就長達約9個小時不休息,結果出現不斷眨眼,嘴唇不停顫抖的怪病。父母急忙帶他就醫,但醫師查不出到底身體哪裡出了問題,只能先禁止使用3C,無法具體對症下藥。綜合外媒報導,這位名叫利辛(John Nathan Lising)的6歲小弟,去年7月開始出現臉部不正常痙攣的症狀,會不斷眨眼,嘴唇還會莫名顫抖。他的父母帶他進行電腦斷層掃描,可是檢查結果一切正常。利辛的媽媽透露,利辛原本很健康,但最近幾年,常常一起床就打開電視看卡通,放學回家後就開始玩手機、平板直到半夜,他們原本覺得靠3C消磨孩子時間沒什麼,沒想到居然會出事。醫生初步判斷,利辛應該是局部性癲癇,但因為沒有足夠的證據去證明,這孩子的病與過度使用3C有關,也無法確診具體病因,所以無法對症下藥。現在只能先禁止孩子使用3C,再看看病情能否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