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殺手
」看牙醫突昏倒!一檢查竟是「這疾病」 醫揭6招:遠離沉默殺手
桃園市日前一名56歲男子在看牙醫時,突然昏倒在地,送醫救治後診斷為心肌梗塞,醫師緊急替男子施作心導管治療,事後詢問家屬才得知,原來男子牙痛的症狀已好幾天了。對此,醫護也提醒,民眾平時可以做好6大預防,避免心肌梗塞找上門。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心臟內科主任吳學明表示,心肌梗塞被稱為「沉默的殺手」,是急性心臟問題,通常因心臟冠狀動脈阻塞造成,吳學明指出,心肌梗塞容易發生在冷天氣、凌晨、情緒起伏大或飽餐過後,其中有心臟病史的人需更加注意。此外,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為胸痛,但也可能轉移到下巴、背部等處,因此經常有病患會主訴「上腹痛」、「胸口有東西壓著」、「牙齒痛」等。吳學明進一步說明,由於現代人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改變,罹患心肌梗塞的年齡層逐漸下降,其中有高血壓、心臟病家族史、缺乏運動、抽菸、肥胖、高脂血症等患者,都屬於高風險族群。據衛生署統計,2022年十大死因排名中,心臟疾病為第2名,統計結果顯示,十大死因死亡人數合計15萬7267人,占總死亡人數75.5%,其中心臟病死亡人數為2萬3668人,相較於2021年增加8.3%。那要如何預防心肌梗塞找上門呢?桃園醫院護理師陳香綾建議,民眾可從日常生活的「6大預防措施」開始著手,第1點為飲食方面,平日可多選擇健康的食物,採取低熱量及低鈉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及魚類,避免食用油炸物、動物皮、內臟類及醃漬食物,也切記勿暴飲暴食。第2點為遠離菸品,陳香綾指出,菸中含有菸焦油,容易導致血管阻塞,建議吸菸者立即戒菸或前往醫療機關協助戒菸,沒有吸菸者也要盡量遠離二手菸。再來第3點要良好控制慢性病,如患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人,需要定期測量,並遵照醫生指示規律服藥。第4點則為多運動,陳香綾指出,平時應維持每周3至5次、每次30分鐘的運動習慣,可以採用漸進式開始,但若在運動期間出現上述心肌梗塞症狀時,必須立即停止運動。第5點為減重,可以透過計算BMI,確認自己是否需要體重控制,計算公式是以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成人最佳建議是介於18至24之間,若指數大於或等於24時,就應該要特別注意。最後第6點為定期健康檢查,陳香綾表示,定期去做健康檢查,可以提早發現異常現象及早治療,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
施明德病逝/「沉默殺手」肝癌5症狀快就醫! 無藥可降「復發率」
82歲前民進黨黨主席施明德去年底驚傳肝癌復發住進加護病房,還裝上葉克膜,導致血小板過低,急需輸血。最終他在今(15日)凌晨不敵病魔,病逝於臺北榮民總醫院,享壽83歲。肝癌是最容易復發的癌症之一,且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控制復發率,為國人10大癌症的死因第2位,每年有7000多人死於肝癌。由於肝是沒有大神經的器官,發現時通常都已經是肝癌晚期,也讓該疾病被稱為「沉默的殺手」,醫師也對此示警,若是民眾發現身體出現5大異狀,就不應輕忽身體警訊趕緊就醫。北醫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高偉育指出,在台灣引起肝癌的主要原因,大約有5成是B肝帶原者,3成是C肝患者引起的,其他病因還包括肥胖、長期喝酒、脂肪肝、糖尿病、自體免疫性肝癌等等,也是高危險族群。目前這些機率較高的患者必須每半年篩檢,如果是早期發現,有機會做肝臟移植,癒後較好。但高偉育坦言,除了評估患者的肝臟狀況之外,等待器官捐贈也需時間,目前台灣每年平均有1000名患者等待肝臟移植。根據過去的資料顯示,台灣1年發生8000多個肝癌個案,其中有3至4成都是早期發現,除了肝臟移植的方法之外,還有電燒、切除治療,但也因肝癌最大特性是容易復發,患者須改為每3個月追蹤一次,採取高密度的篩檢治療,一有發現癌細胞就會再做電燒、切除。但目前為止,並沒有藥物可以降低肝癌復發的機率,只有標靶藥物的治療有望拉長存活期。也因此高偉育提醒,日常生活應避免過量飲酒、濫用藥物,而肝癌的高危險群還包括:B肝帶原者、C肝患者、有肝癌家族病史等都應定期篩檢,才能早點發現早期治療。另台灣癌症基金會則示警,各種化學或天然致癌物也和肝癌的發生有關,包括醫學研究已經證實了黃麴毒素會增加B型肝炎患者罹患肝癌的機會;另外,酗酒導致酒精性肝炎、肝硬化,間接增加了致癌的危險。由於肝癌早期通常無跡象,很多患者出現吐血、黃疸、急性腹痛、體重減輕等症狀後才去就醫,結果都已經肝癌晚期了,因此又被稱為「沉默的殺手」,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也彙整5大症狀,提醒民眾應多加注意身體釋出的警訊:上腹部脹痛:由於肝臟本身沒有痛覺神經,所以小型肝癌通常不會痛;但如果肝癌是長在肝臟表面就可能會有脹痛感。因為肝臟表面的包膜上有痛覺神經,如果肝癌剛好長在肝臟的表面,即使是體積很小,一旦頂到包膜就可能引起上腹部脹痛。疲倦、食慾不振、腹脹、體重減輕:當腫瘤長得很大時,因為腫瘤快速生長可能會有症狀出現,如:疲倦、食慾不振、腹脹、體重減輕等,此時的肝癌多半屬於較晚期。大型的腫瘤也可能因為壓迫到血管、膽管而引起下肢水腫、腹水、黃疸等現象。黃疸:肝癌如果長在膽管附近,侵入總肝管或總膽管引起肝內膽管擴張而出現黃疸。另外,有可能造成黃疸的情形包括肝腫瘤過大,以致大部分的肝臟組織被肝癌組織所取代時而導致黃疸產生。下肢水腫、腹水、吐血:肝癌如果長在門脈靜脈附近,很容易跑進血管內,導致門脈壓上升,造成下肢水腫、腹水,引起腹脹或食道靜脈瘤破裂出血。食道靜脈瘤破裂出血時,輕者可能解黑便或血便,重者則可能大量吐血。急性腹痛:肝癌如果破裂出血,會突然引起腹部劇烈疼痛,甚至引發休克昏厥。
大多數人都超標!每日減少攝取它1茶匙有助降血壓
隨著年紀增長,不少人為了改善血壓而依賴藥物,據衛福部推估,台灣約有529萬人患有高血壓。不過《美國醫學會雜誌》的最新研究指出,「每天從飲食中減少1茶匙鹽攝取就有助於降血壓,效果堪比服用藥物有效。」美國最新的營養指南建議,14歲以上的民眾每日最高攝取1茶匙為2300毫克,而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天的鈉攝取量少於1500毫克。根據《CNN》報導,團隊針對降低血壓研究,在這期間對213名50歲至75歲的人進行實驗,接受一周的高鈉及低鈉飲食,而25%的受試者血壓正常,25%患有高血壓,但沒有進行治療,20%受試者的血壓得到控制,31%的血壓未得到控制。在高鈉期間,受試者吃平常的飲食,並且每天還加入了兩個含有1100鈉毫克的湯包。在低鈉期間,受試者食用由營養師購買並提供的低鈉食物,目標是每天僅攝取500毫克的鹽,研究顯示,在低鈉飲食期間血壓明顯迅速下降,相比高鈉飲食極低鹽飲食的血壓下降了 8 毫米汞柱。研究聲稱,低鈉飲食加運動可以減少腹部脂肪產生的危險,西北大學預防醫學教授艾倫(NorrinaAllen)表示:「與他們平時的飲食相比,受試者的血壓降低了 6 毫米汞柱,效果與第一線的降血壓藥物大致相同。」她說:「此外,這種降壓效果發生很快,而且對於正常血壓、輕微高血壓,或是已經在服藥的人來說,效果都是一致的。」另外,她也鼓勵低鈉飲食,在幾周過後味蕾就能調適,但血壓也改善明顯,而且減少鹽分攝取量並無任何明顯副作用,除非考慮調整到清淡的飲食。高血壓通常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因為它沒有症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3年的報告,高血壓影響全球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可能導致心臟病發作、心臟衰竭、腎損傷和中風。如果平常有服用藥物,根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the National Libraryof Medicine)的資料,降血壓藥物可能伴隨許多副作用,包括咳嗽、便秘或腹瀉、頭暈、精力不足、頭痛、肌肉疼痛、噁心、緊張、疲勞、體重增減以及勃起問題,不過這些問題通常會隨著時間而緩解。丹佛國家猶太健康機構心血管預防和健康主任安德魯弗里曼(Andrew Freeman)表示,通常你不會想到食物中會含有大量鹽份,像是2片麵包可能含有 400至500毫克,1個酸黃瓜含有一整天攝取量、1碗湯裡更超過幾天份所需。《CNN》透過低鹽菜單發現,大多數早餐、速食燕麥、希臘優格和葡萄,而午餐則包括烤雞、生菜、扁豆湯、麵包、花生醬和玉米片。晚餐的即食糙米、蔬菜、墨西哥捲餅和烤寬麵條,都是每個人能在商店買到的食物,而不是由廚師料理。DASH飲食法又稱高血壓飲食法,是一種經過專家批准的降低鹽攝入量的方法。只要多吃蔬菜、水果和低脂乳製品,限制飽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將限制為每天2300毫克,並仔細記錄目標、過程、方式等。DASH計劃包括,每天四到六份蔬菜和另外四到六份水果,三份全穀產品,兩到四份無脂或低脂乳製品,以及每天數份瘦肉、堅果、種子和豆類。弗里曼建議,「想要減少鹽分攝取的人最好在家自己煮食物,因為可以透過食品標籤來計算鈉含量」,另外,與在餐廳用餐相比,即使是健康的食物也有可能經過調味,因此,最佳方式是吃未經加工的食物。
他在工業區上班3年多「肺部鈣化還潰爛」 醫嘆:是肺癌
肺癌是唯一全球性、與日俱增的癌症,一般來說,其長期的存活率比其他癌症為低。大甲李綜合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黃朝新表示,近日就收治過一名來自東南亞的30多歲外籍男移工,來台灣在工業區上班3年多,定期檢查發現,肺部X光有異常,雇主於是帶他到醫院進一步複檢才確診,判斷除了男子有抽菸習慣「以及這個原因」才會罹患肺炎。外籍男移工肺部有明顯結節及陰影。(圖/李綜合醫院提供)黃朝新表示,這名男子肺部鈣化,還疑似有潰爛,連穿刺切片都有困難,但男子活動力十足、沒有咳嗽、身體也無異狀,連醫師都覺得訝異。一般罹患肺癌會咳嗽、胸悶或胸痛,但是該外籍移工非常特別,完全沒有覺得不舒服或疲倦。從肺部X光片上看到,男子肺部有明顯結節及陰影,因此向男子解釋其罹患癌症,男子不起初敢相信,且從看診中發現,男子活動力很好,精神看起來也不錯,「如果沒有從X光片上判斷,根本不會知道罹患癌症,相當罕見」。事後發現,男子有抽菸習慣,平常工作場所在加工區,但工作環境空氣不好常飄粉塵,由於病情嚴重,目前轉診到台中榮總進一步治療。黃朝新提醒,肺癌初期七成以上都沒症狀,被形容是沉默的殺手,目前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掃瞄(LDCT),能偵測小於一公分的肺部結節,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國健署補助「具肺癌家族史」及「重度吸菸者」兩類人可免費篩檢,國人要多加善用。
5旬男高血壓險中風 切斷腎上腺病灶竟不藥而癒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56歲的劉先生患有高血壓,近期出現低血鉀狀況,擔憂恐會癱瘓中風,因此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掛急診,轉到心臟科門診照心臟電腦斷層攝影,發現左腎上腺有1公分的瘤,再轉至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系內分泌科門診,終於揪出病因是續發性高血壓「原發性醛固酮過高症」,最後由泌尿科醫師用腹腔鏡切除左側腎上腺,患者術後血壓快速回穩,也不用再服用降血壓藥物了。高血壓長達17年 成功逆轉、不藥而癒另外一個案例為58歲的廖女士,有17年高血壓史,但並無低血鉀病徵。廖女士至內分泌科主任王子源門診,診斷為左腎上腺皮質增生,造成「原發性醛固酮過高症」,經由泌尿科醫師手術切除左側腎上腺後,1周後血壓恢復正常,17年的高血壓甚至不藥根治,重獲快樂人生。病因竟在腎上腺 全台53萬人續發性高血壓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2017至2020年之間,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台灣18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達26.8%,推估約有529萬人罹患高血壓,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分析2021年國人死因,高血壓性疾病的死亡率以及排行都呈現上升趨勢,因此常被稱為「沉默的殺手」。王子源指出,高血壓病人通常須終生服藥來控制血壓,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的併發症。台灣有9成高血壓是屬於原發性高血壓,病人只要按時服藥,掌握血壓應無大礙。但有10%的病人是續發性高血壓(全台約53萬人),也就是另有病因才導致血壓偏高,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原發性醛固酮過高症」,因腎上腺生產過量醛固酮,造成腎素水平下降而導致的疾病,跟基因、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相關,容易在中年時就發生中風。他分析,續發性高血壓病人通常初發年齡約在30歲以前或50歲之後,病徵是定期服藥血壓仍「居高不下」:自第1例劉先生的低血鉀檢查結果可發現治療線索,但第2例廖女士則完全沒有症狀。原發性醛固酮過高症約有2到3成的病人患有低血鉀,如果病人有高血壓、抽血時發現低血鉀,便有可能是「原發性醛固酮過高症」,至於大部分沒有低血鉀的病人,則須要臨床經驗豐富的醫師,才能得到正確的診斷。王子源建議,高血壓控制困難的病人,可至新陳代謝科尋求醫師協助診斷。如果病因是單側腎上腺瘤或是增生,只要能早期精準診斷,經由手術切除病灶的腎上腺,有機會根治高血壓。
男子排便困難肛門疼痛 就醫檢查後竟已是大腸癌二期!
70歲的林先生,近來排便時總覺得肛門痛痛的,合併解便解不乾淨感覺,但並未出現血便、排便習慣、糞便性狀改變等症狀,生活作息一切如常,為了避免家人過度擔心,林先生前往醫院就醫,經醫師進行肛門指診後發現,距離肛門口5公分處有直腸腫塊,且進一步做相關檢查確認為大腸癌第二期。醫師呼籲,民眾若出現下腹不適、排便狀況改變等,真的要特別小心,絕對不能輕忽,因為很可能惡性腫瘤已經悄悄生成。出現血便問題 提高警覺就醫大腸癌為國內十大癌症之首,因為沒有明顯症狀,也被稱為沉默的殺手。根據統計大腸癌多好發於50-80歲之間,為了喚起民眾對自我健康的重視,門諾醫院一般外科醫師楊晉瑞特地前進社區,就大腸癌的症狀、危險因子以及治療方式等進行說明,提醒長輩除了注意自身健康,更要時時檢查自己的糞便,若出現血便、大便形狀、排便習慣改變、下腹不適等症狀應提高警覺盡快就醫。楊晉瑞醫師表示,大腸癌發生的主要原因除了家族遺傳史,跟平常的飲食、運動習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尤其現代人受到飲食西化的影響,高油高鹽再加上纖維攝取不足、缺乏運動等造成排便不規律,一旦出現相關症狀時,通常已罹患大腸癌,因此,除了注意身體所發出的警訊,50-74歲的民眾應善加利用國健署補助每2年1次的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同時建議50歲以上的民眾,每隔3-5年應安排大腸鏡檢查,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及早發現癌變 馬上治療有效楊晉瑞醫師指出,目前並沒有任何醫學統計證明,吃肉鬆與大腸癌有絕對的關係,但肉鬆畢竟是加工品,又經過高溫烹煮,所以多少讓人產生疑慮,如果只是早餐時少量配稀飯並不一定會造成很大的風險,除非是三餐都吃很大量的肉鬆,就真的必須要注意。楊晉瑞醫師說,排便形狀改變只是大腸癌症狀的其中一項,其他如腹部慢性疼痛、貧血、排便頻率減少、體重減輕等都是觀察指標,一旦身體有警訊,應盡快就醫以免錯失治療時機。大腸癌的診斷以肛門指診、糞便潛血以及大腸鏡檢查最為常見,一旦高度懷疑就會做病理切片,才能知道是大腸瘜肉還是有惡性風險。其治療方式則以手術、藥物以及放射線治療三種。由於大腸癌初期的治癒率相當高,因此醫師呼籲民眾應定期篩檢,唯有提早發現癌前病變,馬上治療,才能避免復發,順利完成治療。
達文西手術精準切除腫瘤 80歲老翁隔天下床行走
80歲的賴伯伯去年底因攝護腺疾病就醫,經由電腦斷層(CT)持續追蹤,意外發現胰臟尾部出現大小約3公分的腫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葉俊杰醫師評估,賴伯伯的胰尾腫瘤,疑似為神經內分泌瘤或轉移性癌,雖然現階段無任何不適,但是胰尾腫瘤可能惡化與轉移,應盡快進行胰臟尾部切除。葉醫師考量賴伯伯年事已高,應設法保留全部脾臟有益於維護免疫系統,因此建議賴伯伯接受以達文西機器人進行高階微創手術「胰臟尾部切除合併脾臟保留術」。先在腹部打開五個僅1公分如鑰匙孔般大小的傷口,精準切除胰臟尾部腫瘤病灶,除了出血量大幅減少,術中並保留供應脾臟的動靜脈血循環,精細縫合手術中造成的血管破孔,達到確實止血目標,由於脾臟血液供應完整保留,維持脾臟原有免疫力,生活功能不受影響。賴伯伯術後第二天就能下床走動,如今預後良好,除了感謝醫師,也開心表示自己更有信心要健健康康活到長命百歲了。胰臟扁扁長長,位於後腹腔,也就是在胃的後方,相對於其他器官,胰臟位置相當隱密,是人體少數兼具控管內分泌及外分泌的器官,主要功用為負責調控血糖及幫助醣類、蛋白質和脂質的消化,胰臟分為頭部、體部及尾部,頭部連接十二指腸,體部和尾部則游離於後腹腔中。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葉俊杰醫師指出,胰臟發生病變初期,病人多半沒有症狀,如果腫瘤漸漸擴大,就會陸續出現全身無力、體重減輕、食慾不振、腹痛、黃疸等症狀。葉俊杰醫師並進一步分析,胰臟腫瘤有很多種,除了最致命的胰臟癌外,神經內分泌瘤也是常見胰臟腫瘤之一,約有6成病例屬於初期症狀不明顯的無功能性腫瘤,往往等到腹痛或摸到硬塊才會求診,若為惡性胰臟神經內分泌瘤併發多處轉移,存活風險相對提升,過去亦有名人因此疾病不幸離世。葉醫師強調,只要胰臟神經內分泌瘤大小超過2公分或切片檢查有癌化風險,就建議手術切除,然而,任何胰臟手術都屬困難手術,切除後還須小心關閉胰管,減少手術後嚴重胰漏出現,否則可能有危及生命的併發症發生。葉俊杰醫師提醒,胰臟腫瘤是沉默的殺手,胰臟癌更是癌症之王,任何胰臟腫瘤都不能等閒視之,建議有家族胰臟癌或胰臟炎病史,或有不明原因持續上背痛、體重減輕、或血糖控制突發性惡化的朋友,需積極就診檢查掌握自己的健康,避免病情持續惡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主任楊宏仁醫師說明,一般來說,肝臟及胰臟等器官病灶在腹部位置比較隱晦,採傳統手術可能無法處理乾淨;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系統結合電腦與機器人技術,其實就是高階精準版的腹腔鏡微創手術,藉由3D立體視覺、靈活的機器手臂可以更精準、靈巧地操作切除、縫合、止血等手術步驟,經過1到數個1公分的腹部傷口,就能達到傳統手術精準縫合的效果。機器人手臂可應用在腹腔、骨盆腔或胸腔內等重大手術,包含各類微創腫瘤切除以及重建修補手術,因傷口小、復原較快、減少出血、手術時間短,風險也相對大幅降低等多項優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微創暨達文西手術中心,現在即可提供一般外科、泌尿科、心臟外科、大腸直腸外科、胸腔外科,以及婦科疾病等病人,選擇採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系統,術後良好沒有任何併發症,然而過去因為達文西手術費用頗高,讓不少民眾受限,所幸健保署最近將開放部分肝肺胰臟、十二指腸等十七項達文西機器人輔助手術的給付,最快可能自今年三月開始實施,嘉惠更多病人能採用此高科技醫療成果。
50歲老闆拒絕洗腎 1年治療腎臟功能進步:不用再洗了
50歲擔任中小企業老闆的林先生有高血壓病史,近年腎功能逐漸惡化,1年前被告知腎功能已經變差到要開始準備洗腎,經朋友推薦改至長安醫院就醫,醫師根據血壓、腎臟功能、蛋白尿等檢查數據進行藥物調整、減藥,林先生遵照醫囑,經過1年的治療,腎臟功能持續進步,由7降到5以下(正常值為1.2),不必洗腎了!長安醫院腎臟科醫師阮國彰表示,該病患中壯年正值事業顛峰,卻因6年前證實罹患高血壓和這3年多腎功能逐漸惡化,一年前甚至腎功能指數飆到瀕臨洗腎(指數7以上),因朋友在長安醫院治療,病情大為進步,他因而轉到長安醫院治療。阮國彰說,隨著陸續有新的藥物進展,對於治療慢性腎臟病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口服奈米科技活性炭藥物,可在腸胃道吸附一定量的尿毒素,根據文獻報告可延緩病人進入洗腎時間;補充紅血球生成素,將貧血對身體與腎臟的影響降到最低;某些特定種類的血壓藥,或是最近發現的一種口服降血糖藥,都能夠有效的改善尿蛋白與保護腎臟功能。阮國彰說,藉由醫病共決,使病患能夠遵照醫師的囑咐,在即將進入尿毒症前,透過調整藥物減少腎臟負擔、改善腎臟功能;及讓病人保有生活品質且延緩透析時間,這名50歲的病患也因此獲得很大的改善,每次回診檢查數值也不斷修正,讓他充滿信心。慢性腎臟病是沉默的殺手,不易被察覺,阮國彰醫師也提醒可藉由口訣-「泡水高貧倦」來自我檢測,也就是有小便有不易消散之細小「泡」沫、「水」腫、「高」血壓、「貧」血以及容易疲「倦」,就要當心可能是腎臟出了問題,建議盡早就醫,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走到洗腎的命運。
吳孟達肝癌病逝!這男星「肝爆百顆腫瘤」31歲殞命 沉默殺手5大症狀曝
港星吳孟達去年罹患肝癌,近日接受手術後進行化療,今(27日)病情急轉直下,晚間在醫院病逝,享壽70歲。事實上,肝癌就被稱為「沉默殺手」,患病早期通常難以察覺,直到身體出現不適就醫時,往往已回天乏術,過去「可米小子」成員安鈞璨也是罹患肝癌,短短2年後就因病去世,享年31歲。據了解,吳孟達曾在2014年因病毒感染導致心臟衰竭,緊急送醫治療後撿回一命,之後身形明顯消瘦不少,不料去年底發現罹患肝癌,當時他不願透露目前是第幾期,先到澳門就醫後返回香港動手術並接受化療,原本狀況一度穩定,今日突然急速惡化,醫院隨即發出病危通知,最終達叔仍不敵病魔,享壽70歲。吳孟達死訊曝光後,外界深感惋惜及悲慟,也忍不住回憶起安鈞璨;他於2013年被診斷出罹患肝癌,積極治療後病情得到控制,不料2015年3至4月間,安鈞璨前往醫院進行追蹤時,突然被告知體內塞滿了百顆腫瘤,癌細胞甚至已轉移到骨頭,短短2週後就引發胃部出血,經輸血仍未見好轉,最後不幸病逝。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的《肝癌對策病友手冊》,肝癌早期難以察覺,發現患病時通常已相當嚴重,因此又被稱為「沉默的殺手」,但還是有一些症狀可循,包括上腹部脹痛、疲倦、食慾不振、腹脹、體重減輕、黃疸、下肢水腫、腹水、吐血、急性腹痛等,提醒民眾多加留意。
電池饗宴?2歲女童狂嗑20顆 母嚇傻急送醫
小孩子年紀小不懂事,常常看到東西就會往嘴裡塞。近日一名2歲女童便是如此,在家中看到電池誤以為是糖果,不僅狂吞20顆,還大讚電池好好吃,女童媽媽看到後嚇到歪掉,立即將女童拖去醫院,所幸最後無大礙。據澳洲《7NEWS》報導,這起事件發生在澳洲昆士蘭(Queensland),2歲的薩菲拉(Saphira Summers)趁著媽媽霍普(Hope Summers)不注意時,誤食桌上未拆封的「鈕扣電池」,霍普受訪時說:「我走進房間看到床上的包裝,然後她指著自己的嘴巴說『好吃』,我當時心都涼了。」女童誤食電池,媽媽嚇傻急送醫。 (圖/翻攝自每日郵報)看到女兒吃下一堆電池,霍普嚇到馬上打電話叫救護車,不過當救護人員到達時,薩菲拉還活蹦亂跳的,感覺沒有任何異狀,但當薩菲拉一抵達圖溫巴醫院(Toowoomba hospital)時,突然抱著肚子不斷哀嚎,接著立即被醫護人員轉往布里斯本兒童醫院(Brisbane Children's Hospital)。薩菲拉被送往兒童醫院後,醫生立即幫她進行內視鏡手術,將部分的電池取出來,醫師也告訴霍普,剩下的電池會造成女童腹部灼傷,將會從腸道排出。據了解,薩菲拉已經出院,並且可以正常飲食了。針對類似的案件,昆士蘭救護車服務局臨床部主任哈克(Tony Hucker)向各位家長呼籲,「鈕扣電池」是沉默的殺手,有小孩的家庭應避免使用,他也提到,若不是霍普的機靈反應,後果可能會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