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濱慢跑
」這5樣活動最能紓壓! 專家曝「1關鍵」讓效果更持久
週末到來,你是否有安排讓自己放鬆、愉悅的活動來慰勞辛苦的自己呢?像吃一頓大餐、看一場電影、河濱慢跑欣賞美景、在家繪畫或聆聽音樂等。根據美國一個健康雜誌(The Healthy)2020年引用網站diys.com的研究顯示,紓緩壓力最好的方法,取決於個人喜好,選擇一項讓我們感覺良好的方式紓解壓力,持續性會更長久。研究揭最紓壓活動 這五項讓人降低心跳速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兼任教授林家興表示,這是個有趣的健康報導,選出20項人們經常從事的嗜好,進一步調查哪些嗜好最能放鬆壓力,結果發現最能紓壓的前五項是針織、釣魚、寫網誌、書寫以及畫畫。除了前五項可以讓人降低心跳速率,其他15項嗜好,例如(排名):烘焙(9)、烹飪(11)、瑜珈(15)、園藝(16)、健行(18)等,我們在做這些嗜好時,心跳速率會增加,這些對於健康和情緒都具有調劑效果,也可以達到紓壓效果。依自身嗜好選擇 紓壓效果更持久 不過,林家興提醒,與其問哪個嗜好最能降低心跳速率,不如問自己喜歡哪些嗜好,是否經常持續地從事這些嗜好。生活在充滿壓力的時代,「持續」和「自己喜歡」才是紓壓的關鍵,真正能夠幫助我們在忙碌緊張的生活中產生紓壓效果的嗜好,一定是我們喜歡且經常會做的嗜好。別急著說「不」 多嘗試尋找符合自己的喜好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教育推廣副主任戴怡君表示,很多人可能還不清楚自己喜歡做什麼,戴怡君提醒,原則是先別說「不」,如同逛賣場,有很多試吃活動,先試吃才知道喜不喜歡,再決定要不要買,建立紓壓習慣選擇嗜好活動也一樣,多嘗試,符合自己喜好、覺得有紓壓效果,就能開始;另外可試著找一些同好、建立群組互相分享與激勵,並訂定達成目標後給自己的獎勵,有助於維持動機、養成習慣。
本土零確診「何時降級解封」 指揮中心給答案了
本土疫情持續趨緩,雖有零星個案,但都在可控制範圍,民眾也十分好奇,何時可以降級解封。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宗彥也回應了。陳宗彥表示,指揮中心會持續依照疫情的狀況,無論是國內跟國際的疫情,都會持續來做一些關注,不斷在做一些討論。降級的部分,會持續的根據各項指標來做評估,不明感染源一直都是指標之一,指揮中心在一級、二級、三級等,都有一些規範,也會綜合做參考。據了解,指揮中心目前宣布二級警戒維持到10月18日,一樣維持外出全程戴口罩,除了有條件可以脫口罩的地方外,還包括實聯制、社交安全距離,營業場所和公共場域也要做人流控管和總量管制。場所管制放寬方面,包括電子遊戲場所、資訊休閒場所、錄影節目播映場所、視聽歌唱場所(自助式KTV和電話亭式KTV)、桌遊、麻將休閒館營業場所。宗教祭祀則是有條件開放進香團、餐會活動,祭祀場所入座可不限梅花座,但不可遶境。餐飲方面,內用不限隔板或1.5公尺間距,宴席開放離桌敬酒,放寬桌菜和自助式餐廳取菜。電視主播可以保持適當社交距離下不戴口罩播報。至於民眾去河濱慢跑是否可以脫口罩,指揮官陳時中也表示,下一波會以運動類為主,他認為運動類應該要早點開,因為都鼓勵大家運動,但有些運動有肢體接觸,有些地方人潮較多,開放會比較困難,不過他也強調,慢跑、河濱健行會是下一波開放的重要考慮。
「河濱慢跑脫口罩」有望 陳時中揭鬆綁標準:尋求2者平衡
連續6天沒有本土案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二級警戒延長至10月18日,不過開始鬆綁口罩禁令,像是在山區、海邊等空曠地方,沒有大量人潮可以不用戴,但開放範圍不包含「河濱慢跑」,讓不少民眾失望。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質疑標準不一,對此指揮官陳時中也做出回應,並透露河濱慢跑和健行是下一波重要考慮的一環。二級警戒維持外出全程戴口罩,戶外空曠地區,像是農、林、漁、牧等工作,或是周圍環境空曠,就不一定要戴口罩,不過還是要隨身攜帶口罩,與人交談時還是得戴上。至於民眾去河濱慢跑是否可以脫口罩?陳時中表示,運動類應該要早點開,因為都鼓勵大家運動,但有些運動有肢體接觸,有些地方人潮較多,開放會比較困難,不過他也強調,慢跑、河濱健行會是下一波開放的重要考慮。陳時中表示,河濱慢跑、健行會是下一波開放的考慮。(示意圖/翻攝自Google Map)對於餐飲解封及空曠地區解封,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在臉書指出,空曠場場域很多,中央只放寬山林與海邊,但很多大型公園、河濱公園、空地廣場也很空曠,她認為餐飲業都可以全解封,不需隔板梅花座,「那為何只有山林與海邊空曠區不需戴口罩?在河濱公園與馬路上跑步還要不要戴口罩?有些標準真的很難理解」。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在路上不會一直把嘴巴打開,也沒有吃東西,「基本上戴口罩是保護自己很重要的工具,但是生活也是要過,怎麼樣尋求平衡是大家都在努力的,所以吃飯時一定口罩要拿下來,讓大家能更自由地吃飯,是一種頻率、機率問題」。陳時中指出,平常無法維持社交距離,就算在山上還是要戴好口罩,在街上很容易碰到人,也要把口罩戴好,是保護自己和尋求生活的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