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部
」 攝護腺癌傳統迷思延誤就醫! 醫曝「前列腺肥大」恐影響膀胱與腎功能
50歲以上的男性約有一半有前列腺肥大(攝護腺肥大)的問題,出現排尿困難、頻尿等問題。然而,不少患者為了維持傳統男性堅強形象而延後或拒絕就醫,台大醫院泌尿部主任闕士傑指出,延誤治療可能導致膀胱退化,進而影響腎功能,新型「前列腺拉開手術」不會導致性功能障礙及射精障礙等術後併發症,可解決大部分男性不願意接受前列腺肥大治療的主因。Movember鬍子月關注男性健康每年11月的全球性慈善運動「Movember鬍子月」,是鼓勵男性關注前列腺癌、睪丸癌和憂鬱症等健康問題而發起的運動,因此也被稱為男性健康月,其中前列腺肥大是中年以上男性最常見的泌尿道生理變化。男性前列腺肥大的發生率與年齡成正相關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前列腺肥大的問題越來越需要重視。闕士傑指出,50歲以上的男性約有一半有前列腺肥大的問題,且發生率也會隨著年紀增長而逐年上升,家族有前列腺肥大的病史及肥胖男性,更是前列腺肥大高風險族群。由於初期症狀可能只有輕微頻尿,患者容易輕忽並延誤就醫,中後期可能引發夜尿、排尿障礙等症狀,除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外,也可能引發身體和心理等延伸問題。然而數據統計,男性即使在身體出現病痛,仍時常會因傳統男性需要維持堅強形象而延後或拒絕就醫[i]。根據衛生署統計,50歲以上的男性中,只有3成主動接受前列腺肥大的治療[ii],且還有些男性患者因擔心治療後可能出現長期併發症的風險而拒絕治療。闕士傑提醒,延誤治療可能導致膀胱退化,進而影響腎功能,因此掌握治療時機相當重要。前列腺拉開手術預後良好 維護男性雄風前列腺肥大治療分為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闕士傑說明,藥物治療能使患者改善排尿不順暢的症狀,但也可能出現頭暈、姿勢性低血壓、女乳症或勃起障礙等副作用。若藥物無法控制,就需要進一步的手術治療。而傳統手術以雙極電燒刮除手術或雷射剜除術為主,雖可以快速有效改善患者排尿困難,但術後恢復期需要2-3個月;術後可能會引起併發症,像是性功能障礙(1~3%)、逆行性射精(40~60%)等副作用。闕士傑表示,近年來前列腺肥大的治療趨勢為微創低侵入性治療(Minimal Invasive Surgical Therapy, MIST),其中包括「前列腺拉開手術」,透過微創手術將增生的前列腺拉緊,增加尿道內腔管徑達到有效且快速的治療效果。不用切開組織,出血量極低,可以減少尿道粘膜破壞,手術風險大幅降低,不會導致性功能障礙及射精障礙等術後併發症,可解決大部分男性不願意接受前列腺肥大治療的主因。一位患者長期受前列腺肥大所擾,但因工作忙碌無法抽出2-3個月時間進行治療及恢復。後來因患者準備與家人出國遊玩,為避免前列腺肥大症狀在出國期間惡化,不想擾亂家庭出遊興致,與醫師討論後,決定選擇前列腺拉開手術,術後恢復期短。最終患者不但如期出國遊玩,且不受排尿障礙及術後恢復所苦,成功找回原有的生活品質。定期檢測重要指數 勿輕忽前列腺肥大闕士傑提醒,前列腺肥大是每一位男性都需要注意的自然老化現象。若民眾懷疑有前列腺肥大症狀,建議可以使用國際攝護腺徵狀評分表IPSS症狀量表了解自身下泌尿道健康狀況,勿拖延夜尿、頻尿、排尿緩慢、滴尿等症狀。也建議中老年男性須安排定期去門診接受PSA指數檢測,期待有問題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即便藥物治療已無法控制,也要積極且誠實地與泌尿科醫師討論病情,及早發現並積極諮詢醫師了解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i] Mahalik JR, Backus Dagirmanjian FR. Working Men's Constructions of Visiting the Doctor. Am J Mens Health. 2018 Sep;12(5):1582-1592. doi: 10.1177/1557988318777351. Epub 2018 May 23. PMID: 29790408; PMCID: PMC6142142.
攝護腺癌術後小便失禁好困擾?2手術可改善 7旬翁靠「它」揮別漏尿人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74歲何先生是局部非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黃志平主任與何先生討論治療選項、風險後,決定使用達文西機器手臂輔助攝護腺根除及骨盆腔淋巴廓清微創手術,術後追蹤攝護腺抗原指數(PSA)無復發狀況,但術後只要稍用力便有漏尿情形。少數攝護腺癌患者在術後可能會有小便失禁、漏尿問題,大大影響生活品質。黃志平主任表示,可調式尿道中段懸吊手術能改善患者控尿問題,而且手術已有健保給付,共有8項健保適應症,對於攝護腺癌根除手術後有尿失禁的病人是一大福音。少數攝護腺癌術後尿失禁 2男性控尿手術可使用台灣攝護腺癌新診斷人數逐年增加,是男性前四大癌症之一。黃志平主任表示,少數病人腫瘤鄰近或侵犯調控排尿的括約肌、尿道肌肉群,為了達到理想的腫瘤根除率,手術攝護腺、腫瘤切除可能會影響部分結構,使術後控尿能力不如術前。黃志平主任提到,根據國外文獻統計,達文西手術後有較快的尿控恢復速度,但對於侵犯性較高的攝護腺癌,術後仍有可能難以達到理想的控尿程度,此時可考慮現行效果較佳的2種男性控尿手術,包括:人工括約肌植入術:置入一個控制閥在尿道,平時維持固定壓力,當病人欲解尿時需要按置於陰囊的幫浦解開控制閥壓力,此裝置適合嚴重型應力性尿失禁尿道懸吊帶系統:簡便的尿道懸吊手術,懸吊系統固定在尿道中段,住院手術期間醫師將調整適當懸吊緊度,增加膀胱出口阻力,以達到更理想的尿路控制,適合較輕中度的病人。而何先生經過藥物、骨盆底肌肉訓練後一天仍需要3至4片小護墊使用,為徹底解決漏尿狀況,便於今(2023)年6月進行可調式尿道中段懸吊手術,術後何先生已不需要使用尿片,生活品質大幅改善。可調式尿道中段懸吊系統 8項健保適應症可調式懸吊手術後若吊帶變鬆或控尿能力變差,仍可透過在恥骨局部麻醉小手術調整緊度,是現行針對男性尿失禁懸吊系統,唯一可終生再調整的系統。此種手術在歐美已有10餘年經驗,台灣於2015年引進,並於2018年正式納入健保給付項目。中醫大附醫表示,攝護腺癌病人接受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後,可調式尿道中段懸吊系統的健保適應症為以下8項:手術後尿失禁持續9至12個月保守性治療無效無尿路阻塞無尿路感染膀胱功能正常無膀胱過度反射或藥物治療可控制無膀胱輸尿管逆流無明顯膀胱餘尿中醫大附醫提到,病人術後平均約可減少2至3片尿布護墊使用,且大多數的病人術後相當滿意於尿失禁的改善狀況。因此,民眾若有相關治療需求都可與醫師討論,經過評估後選擇最適當的方式進行改善。
男子排尿異常卻羞於啟齒 直到骨痛才就醫「攝護腺癌已擴散」
許多人都認為攝護腺癌不會致命,但其實並不然,名媛孫芸芸父親孫道存、台灣棋王吳貴臨等就是因攝護腺癌而辭世,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馮思中醫師指出,攝護腺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在台灣逐年增加,已分別占男性癌症的第五位及第六位,雖然早期發現的病友五年存活率接近百分之百,但若發生轉移,五年存活率僅剩不到4成,高死亡率堪稱是男人的無聲殺手。一名現年75歲的退休男子,長年有排尿異常卻遲遲不肯就醫檢查,直到四年前骨頭疼痛難耐才找醫師求助,當時測量其PSA指數竟高達280 ng/mL,進一步檢查確診為攝護腺癌且已轉移至骨頭3-4處及淋巴腺,在傳統荷爾蒙療法、手術切除後一年卻還是復發,再經傳統荷爾蒙療法半年,及新一代荷爾蒙療法半年,都無法抑制癌細胞生長,所幸在加入PARP抑制劑治療後,腫瘤縮小、症狀好轉外,也沒有出現其他副作用而影響到日常生活。根據衛福部統計處發布的111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顯示,111 年攝護腺癌死亡人數為1,830人,死亡率10年上升47.5%,是65歲以上人口主要死因之一童綜合醫院研發創新中心院長歐宴泉醫師表示,多數男性顧及自尊心,寧願穿成人紙尿褲也不願至泌尿科檢查,再加上國內衛教宣導不足、篩檢亦不如其他癌症普及,導致台灣男性攝護腺癌惡性程度較西方國家高。歐宴泉醫師進一步補充,攝護腺癌常見的轉移部位,以骨轉居多,約佔75%,其次是轉移至內臟器官或淋巴腺者約佔15%,骨轉移合併內臟器轉移10%,門診觀察到有些病友都是先至骨科或其他外科就醫,因而錯失最佳治療時機,一旦轉移性攝護腺癌病友的格里森分數達到8以上或是PSA指數20 ng/ml,其疾病進程較為兇猛,未來發生惡化的機率也較高。而攝護腺癌的危險因子,除年齡為60-80歲外,有攝護腺癌家族史、帶有如BRCA突變基因者、服用男性激素或平時攝取較多高脂肪食物的男性,都是罹患攝護腺癌的高危險群。雖然轉移性攝護腺癌的治療選項多,但不同的治療策略影響後續疾病發展及病友存活期。根據標準治療指引,臨床初始治療為去勢療法(ADT),透過藥物或手術方式盡可能地降低體內男性荷爾蒙的濃度,但通常在治療1-3年後癌細胞會產生抗性,當病友血清中睪固酮濃度低至去勢標準,但癌細胞仍持續增長者,則進入「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不僅治療棘手,還具快速高死亡率,臨床上亟待出現更好的治療方案。臺北榮民總醫院泌尿部男性生殖科科主任黃逸修醫師說明,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是透過抑制聚合酶PARP的活性,阻斷癌細胞DNA修復機制,進而導致癌細胞凋亡。臨床研究結果顯示,PARP抑制劑單獨使用於帶有BRCA突變基因的病友,可以有效延長無疾病惡化存活期,較新一代的荷爾蒙療法高出三倍,而若是與新一代的荷爾蒙療法併用,則可用於不分基因型的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友,且與新一代的荷爾蒙療法相比,影像學無進展生存期增加8至11個月,疾病惡化或死亡的風險也降低3成以上。此外,無論是單獨使用或合併使用,PARP抑制劑能使腫瘤縮小、降低PSA指數,亦讓病友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
74歲男攝護腺癌術後竟小便失禁 「可調式懸吊手術」終結漏尿人生
身體一向硬朗的74歲何先生,兩年多前因攝護腺抗原指數(PSA)上升至12.3 ng/mL,在進行肛門指診、攝護腺切片以及影像檢查後,診斷為局部非轉移性攝護腺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黃志平主任與何先生討論治療選項及風險後,選擇接受達文西機器手臂輔助攝護腺根除及骨盆腔淋巴廓清微創手術,病理檢驗結果為筴膜侵犯的攝護腺癌第三期,術後兩年多定期回診追蹤攝護腺抗原指數無復發狀況(PSA<0.2ng/mL)。無奈何先生在術後,稍有用力,便會有漏尿狀況,在經過藥物及骨盆底肌肉訓練後一天仍需要3至4片小護墊使用,為徹底解決漏尿狀況,何先生於今年六月進行「可調式尿道中段懸吊手術」,術後何先生已經不需要任何尿片使用。中醫大附醫泌尿部黃志平主任表示,少數病人的攝護腺腫瘤鄰近或侵犯調控排尿的括約肌與尿道肌肉群,為了達到理想的腫瘤根除率,術中攝護腺及腫瘤切除可能會影響部分生理結構,術後控尿能力不如術前。根據國外文獻統計,達文西輔助攝護腺根除手術後有較快的尿控恢復速度,但對於侵犯性比較高的攝護腺癌,手術後仍然有可能難以達到理想的控尿程度,此時可考慮現行效果較佳的兩種男性控尿手術,包括「人工括約肌植入術」與「尿道懸吊帶系統」:前者置入一個控制閥在尿道,平時維持固定壓力,當病人欲解尿時需要按置於陰囊的幫浦解開控制閥壓力,此裝置適合嚴重型應力性尿失禁;後者為簡便的尿道懸吊手術,懸吊系統固定在尿道中段,住院手術期間醫師將調整適當懸吊緊度,增加膀胱出口阻力,以達到更理想的尿路控制,較輕中度病人。 台灣攝護腺癌新診斷人數逐年增加,目前每年新增人數已將近8000人,近三分之一病人初診斷時已是第四期(末期)。此名列男性前四大癌症的攝護腺癌,好發於50至80歲男性,但根除性手術治療的前、中期病人卻常常無明顯癌病相關症狀,若無經PSA檢測、肛門指診或攝護腺磁振照影(MRI)等相關檢查,不易被發覺診斷。傳統剖腹手術數十年來一直為標準的治療選項,但術後的尿失禁風險較高 (5-20%)。「可調式懸吊手術」有兩處小傷口,其一是會陰部,另一個是恥骨上。透過會陰部小傷口劃開,將人工吊帶固定在尿道中段,並於恥骨上,皮下置入一個調整閥,可以調整吊帶緊度。手術一段時間後若吊帶變鬆或控尿能力變差,仍可以透過在恥骨局部麻醉小手術調整緊度,是現行針對男性尿失禁懸吊系統,唯一可終生再調整的系統。此種手術在歐美已10餘年經驗,台灣於2015年引進,並於2018年正式納入健保給付項目。在中醫大附醫泌尿部團隊的努力下至今已協助中部地區30餘例攝護腺癌根除合併尿失禁病人進行懸吊手術。病人術後平均約可減少2至3片尿布護墊使用,且大多數的病人術後相當滿意於尿失禁的改善狀況。中醫大附醫泌尿部團隊研究顯示,局部侵犯性攝護腺癌(第三期),病人5年存活率高達100%,僅約有部分(17%)病人術後需接受放射線或賀爾蒙等輔助性治療。攝護腺癌病人接受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後,「可調式尿道中段懸吊系統」的健保適應症為以下八項:手術後尿失禁持續9至12個月、保守性治療無效、無尿路阻塞、無尿路感染、膀胱功能正常、無膀胱過度反射或藥物治療可控制、無膀胱輸尿管逆流、無明顯膀胱餘尿。
喝水就腰痛、嘔吐竟是「這病」惹禍 達文西手術精準縫合加速康復
20歲少女芊芊自小飽受腎臟積水所苦,水喝太多就會腰痛甚至嘔吐,就醫檢查才發現是先天性腎盂出口阻塞所致。就醫經系列檢查評估後,診斷需手術治療。先天性腎盂出口阻塞 屬於先天性罕病 羅東博愛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張世琦醫師解釋,芊芊的病症是先天性腎臟結構性問題,因血管錯位壓迫到腎臟出口處的輸尿管,導致腎臟在身體喝水量過大時,大量尿液無法及時排出,進而引起腎積水、腫脹、疼痛難耐。因這個疾病狀況罕見,加上少女體型消瘦,手術處理過程很棘手。達文西微創治療 免於再次腎水腫為了給予病人最好的照護,特別邀請臺大醫院泌尿部主任闕士傑部長前來指導手術。手術中泌尿外科張世琦主任及林弋筑醫師組成的達文西手術團隊,在病人身上打4個細小孔洞,讓器械手臂進入後,將阻塞的輸尿管切除,並將腎盂出口、輸尿管接口處整型擴大,讓尿液可以順暢排出,避免再次腎水腫,也得以保全腎臟功能,解除因大量喝水導致急性腫脹的危機。大量縫合手術 達文西更精細達文西機械手臂是運用仿真手腕手術器械,取代醫師雙手進入病人體內動刀的高科技醫療儀器,不只能完全達到人手的靈活度和準確度、消除不必要的人為顫抖,更可以精準的進行手術的剪切縫合等動作,大大提升手術的品質與安全性。張世琦主任表示,需要大量縫合的手術,使用達文西機械手臂更能凸顯優勢,以芊芊的手術為例,達文西手術比傳統腹腔鏡手術更快更精準,縫合細緻度更佳。
老翁半夜頻尿輾轉難眠 就醫竟發現罹患攝護腺癌!
一名70歲退休的王姓老翁(化名),平常有運動習慣且身體相當硬朗,但最近起床上廁所發現有解尿不順問題,起初只是覺得自己年紀大了不以為意,後來開始出現夜尿、頻尿,晚上幾乎無法好好睡覺,造成白天精神變差。家人發現後陪同他到醫院泌尿科檢查,竟確診罹患了攝護腺癌!經過放射線及荷爾蒙治療後,PSA指數有明顯降低,但術後幾個月指數又再度升高,與醫師討論後使用「新型抗荷爾蒙口服藥物」治療,目前又重拾良好生活品質。攝護腺癌早期無感 PSA指數高需提高警覺台北榮民總醫院泌尿部魏子鈞醫師表示,攝護腺癌是近年男性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都快速增加的癌症之一,由於腫瘤進展較緩慢,且初期會出現的解尿急迫、解尿次數變多及解尿困難等問題都與良性攝護腺肥大相似,因此容易被民眾輕忽而延誤就診時間。魏子鈞醫師補充,PSA為評判攝護腺癌指標之一,但民眾常會誤以為PSA指數高就代表罹癌,然而實際上攝護腺肥大、尿道或攝護腺發炎都有可能造成PSA指數升高,因此建議民眾除了要提高警覺外,建議還是要經過泌尿科醫師檢查,若在肛門指診有摸到硬塊的話,就應進一步安排攝護腺切片,才能更精準判斷是否罹患攝護腺癌。攝護腺癌治療新選擇 新型抗荷爾蒙口服藥物擺脫不適魏子鈞醫師指出,目前攝護腺癌共分四期:若屬於一、二期代表還侷限在攝護腺包膜裡面,這類患者大部分都是經由健康檢查而意外被發現,因此除了可接受攝護腺根除手術及放射線治療外,積極追蹤並且監控病情也是一個選項。若屬於第三期的患者,此時腫瘤已經侵犯到攝護腺外但尚未轉移,會建議以手術或放射線治療同時搭配荷爾蒙治療來控制病情,通常治療後病情會得到良好控制,PSA指數也會明顯降低。但仍有些患者在病情獲得控制一段時間之後,PSA會再度升高,且經影像檢查未發現有轉移狀況,這時就稱為『非轉移去勢抗性攝護腺癌』。魏子鈞醫師進一步說明,過去針對荷爾蒙治療無效的非轉移去勢抗性攝護腺癌患者,能夠治療的方式較少,儘管可以降低PSA指數,但延緩轉移的時間較短,所幸目前已有『新型抗荷爾蒙口服藥物』提供患者新選擇,除了副作用不明顯外,也能夠更有效延緩轉移時間並有效控制癌指數,提供患者更好的生活品質及延長存活期。醫師呼籲誤信網路謠言 應積極治療對抗攝護腺癌魏子鈞醫師提醒,男性朋友們平時若想保養攝護腺的話,其實可以多攝取富含茄紅素的食物,另外網路上對於攝護腺癌的治療與預防仍然有許多迷思,醫師呼籲民眾千萬不要誤信網路謠言,錯過黃金治療期,建議有症狀應儘早至醫院接受檢查及治療,才是對抗攝護腺癌的最佳途逕。
首例圓精寶寶!北榮試管嬰兒技術大突破 無尾巴精蟲成功生子
生殖醫學技術重大突破!臺北榮總生殖醫學團隊經過4年努力,以豐富的經驗及獨家技術,從發育不全無尾巴精蟲(圓精細胞)中,成功培育8顆優質肧胎,協助一對不孕夫妻喜獲雙胞胎千金,繼創下國內第一例試管嬰兒記錄後,再率先誕下圓精寶寶,引領臺灣生殖醫學邁向嶄新里程碑!A先生(化名)結婚兩年,一直沒有孩子,經外院檢查為無精症,即使在泌尿科睪丸顯微手術,只能找到不成熟的「圓精細胞」。A先生甚至被告知,唯有透過捐贈精子,才有辦法懷孕。不死心A先生夫妻輾轉至臺北榮總生殖醫學中心求助。在婦女醫學部何積泓醫師與泌尿部黃志賢主任通力合作之下,A先生歷經手術取精3次、A太太取卵2次,終於成功懷孕。期間A先生不忍太太辛苦取卵本想放棄,在醫療團隊鼓勵下,鼓起勇氣,願意再次嘗試,最終成功求子,獲得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千金。婦女醫學部何積泓醫師表示,臺北榮總在過去4年間共累積治療21對僅能找到圓精細胞的不孕夫妻。生殖醫學中心的胚胎師們,以豐富的經驗及獨家技術,竭盡全力幫助A先生夫妻成功生子。以圓精細胞進行顯微注射,最終成功培育出8顆優質胚胎,109年10月植入4個胚胎,二個胚胎順利著床,110年5月底順利生產,成功誕生一對圓精寶寶,目前還有4個胚胎冷凍保存,還可以再繼續生下一胎。爲什麼圓精細胞(round spermatid)在試管嬰兒治療中如此困難呢?泌尿部黃志賢主任表示,正常的精子,有負責接近卵子的「頂體」、攜帶半套染色體的「頭部」、以及提供動力的「尾部」。而圓精細胞其實是精子製造過程中的「半成品」,雖然細胞核內的染色體已經完成減數分裂,但是還沒有長出「尾巴」。儘管這些圓精細胞有機會能讓卵子受精,但受精後胚胎的懷孕成功率也是極低。圓精細胞其實是精子製造過程中的「半成品」,雖然細胞核內的染色體已經完成減數分裂,但是還沒有長出「尾巴」。(圖/北榮提供)根據2020年的一篇研究,整理過去25年全世界發表的文獻,發現圓精細胞的胚胎植入活產率僅有2.4% (105/4,426)。臺灣目前生殖醫療技術水準已經位於國際前段,臺北榮總使用睪丸顯微取精手術後的臨床懷孕率也高達35%,成功誕下第一對圓精寶寶,讓醫療團隊十分振奮。「精圓細胞」生子不是夢,何積泓醫師、黃志賢主任鼓勵不孕症夫妻不要放棄,與婦產科醫師、泌尿科醫師、胚胎實驗室組成的優質生殖團隊共同合作,終能達成生兒育女人生目標。
全台首例「圓精寶寶」誕生 他3度取精喜獲雙胞胎千金
40多歲鐘先生結婚多年但膝下無子,檢查為無精症,顯微取精找不到成熟精子,只有尚未長出尾巴的「圓精細胞」。歷經4年努力,台北榮民總醫院成功將圓精細胞植入卵子並成功活化,培育8顆優質胚胎,終於在去年5月誕生一對雙胞胎千金,也是全台首例「圓精寶寶」。圓精細胞和成熟精子比較圖(圖/北榮提供)北榮泌尿部主任黃志賢表示,圓精細胞是精子製造過程中的半成品,雖然已完成減數分裂,但沒有長出尾巴,因此沒有活動力進入精液,即便進入精液也無法和卵子結合,且缺乏活化卵子的能力。鐘先生檢查為無精症,歷經3次顯微取精,成功以圓精細胞誕下一對雙胞胎女兒。(圖/北榮提供)北榮婦女醫學部醫師何積泓表示,正常精子的人工受精率約8成、懷孕率約4成,而圓精細胞受精率38.7%,懷孕率更只有3.7%、相當於10分之1,困難度極高。台北榮總自2019年開始執行圓精細胞注射療程,目前已執行36次,33對夫妻中共有3對懷孕,包括已經生產的鐘先生夫妻,以及另外2對懷孕中的夫妻,受精率51.7%,累計懷孕率9.1%,皆高於國際平均。家住澎湖的鐘先生2018年首度到北榮求診,第一次顯微取精雖有找到2顆成熟精子,鐘太太亦取出15顆卵子,但沒有受精成功,其餘13顆卵子冷凍保存;2020年4月,鐘先生第二次顯微取精,僅取得圓精細胞,注射到10顆解凍卵子並活化,並未成功懷孕;同年8月再度嘗試顯微取精,共注射到34顆卵子並活化,其中15顆成功受精,培養後冷凍保存8顆胚胎,並在10月植入4顆解凍胚胎,終於成功懷孕。鐘先生夫妻今天帶一對雙胞胎女兒從澎湖遠道而來,向北榮生殖醫學團隊表示感謝之意。鐘先生表示,這幾年來跑過北部各大醫院,永遠都是被「打槍」,後來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到北榮求診,終於獲得想要的結果,心裡是感謝再感謝,「我本來認為沒有希望有小孩,活到40幾歲,應該是人生中最難忘的一件事」。
尿液顏色與味道辨別健康 泌尿醫曝1變化:恐是腫瘤
振興醫院泌尿部微創手術科主任蔡昇翰在《健康2.0》頻道中表示,很多人發現尿液中有泡泡,擔憂是「敗腎、腰子不好」,但也有民眾認為,這是水分攝取不足,或排尿時位置過高尿液衝擊所致,不過蔡昇翰認為,需要擔心的是持久不散的泡泡,代表尿液中有過量蛋白質,這也顯示腎臟過濾功能出了問題。尿液顏色變深,可能與這5器官出問題有關聯。(圖/翻攝自健康2.0YouTube)尿液雖為排泄物,卻因流通整個泌尿系統,常被視為診斷依據,因此當尿液顏色過深,呈現茶色、深褐色或豬肝色時,大多數為水喝不夠或運動過量導致脫水,但若深如茶色、豬肝色時,則須要留意是否為腸胃出問題、急性肝炎、膽結石或是腎臟的損傷等,都會導致尿色變深。蔡昇翰更表示,若尿尿味道很臭、發出腐魚味,同時合併白灼變化或呈怪異綠色、深紫色,這就顯示泌尿系統受到感染發炎,若小便飄出濃厚的阿摩尼亞味,則有可能是膀胱無力造成長期尿液滯留引發的惡臭,「有時聞起來有些腐爛水果,一些鮮甜或酸甜味,是由於糖尿病控制不良所導致」。不過最讓醫師擔心的其實是「小便中帶血」,有可能是感染、結石,最怕是膀胱或泌尿系統裡有腫瘤,伴隨無痛性血尿症狀,無論尿液呈現粉紅色或深紅色,建議要即早就醫,特別是顯微性血尿,一般來說,肉眼無法察覺,因此定期做尿液檢查相當重要。
孫道存罹癌過世 醫師分析病程曝「真正死因」
名媛孫芸芸的父親、太平洋電信電纜公司前董事長孫道存因犯下公益侵占罪、偽造文書罪,在今年4月入監服刑,透露罹患攝護腺癌,10月申請保外就醫,但病情快速惡化,在11月17日前癌逝,享壽72歲。泌尿科醫師也推測,造成孫道存死亡的真正原因。孫道存進行放射治療,定期追蹤和檢查,並施打針劑和口服藥物,怎料9月病情惡化。據《蘋果新聞網》報導,振興醫院泌尿部主任王曉暹表示,攝護腺癌好發於65歲以上男性,存活率高低要看患者的病程進展到第幾期,通常不會進展很快,就算癌細胞轉移到骨頭,都還有1、2年的存活率。然而,孫道存病情卻急轉直下,王曉暹指出,這代表在4月入監時,病程已達晚期,再加上體內的癌細胞可能也很毒,才會加快疾病惡化及轉移,否則前3期的患者透過手術或放療就能提高存活率。醫師推測孫道存的真正死因。(圖/報系資料照)針對一般攝護腺癌治療,如果癌細胞僅在局部、尚未擴散,能夠以手術或放射治療為主,尤其手術10年存活率大於放療,但後續會影響患者的性功能,也可能有漏尿的情況出現。王曉暹解釋,攝護腺是立體組織,尿道從中間穿過,且80%至85%的癌細胞會出現在攝護腺後方,因此患者初期大多能順利排尿,僅少數病例的癌細胞出現在攝護腺中間,會影響排尿。王曉暹提到,攝護腺癌發生在西方人的機率大於東方人,可能和飲食有關,若一等親有相關病史要特別留意。由於不易預防,早期發現多採抽血、檢驗攝護腺特定抗原(PSA)檢查,另外也可透過直腸檢查是否有出現硬塊。
夫爛醉妻幫換褲 下體「腫如哈密瓜」噴出腐臭味害妻狂吐
一名40歲的男子阿勳近來經常參加尾牙,每次都喝到爛醉,還很自豪越喝下體越有「雄風」。不過日前阿勳再次喝醉回家,妻子幫他換衣服時,才發現他體溫超高、下體腫到跟哈密瓜一樣大,而且還傳出陣陣腐臭氣味,濃到她當場狂吐!送醫檢查才發現,阿勳的病是可能會致死的「佛尼爾氏壞疽」。據《ETtoday》報導,阿勳前往振興醫院就診,泌尿部微創手術科蔡昇翰主任表示,「佛尼爾氏壞疽」是一種壞死性筋膜炎,常見於在肛門、會陰與外生殖器一帶,而且病程又快又猛,就算醫療進步,還是有高達2至3成的死亡率。「佛尼爾氏壞疽」常發在肛門、會陰與外生殖器一帶。(示意圖/Pixabay)蔡昇翰指出,「佛尼爾氏壞疽」早期的症狀很像蜂窩性組織炎,一開始會陰附近會腫脹、疼痛,病灶周圍的皮膚可能會泛紅、發熱;有些患者在摸到患部時,還會發出「嗶嗶啵啵」這種類似搓塑膠袋的聲音。蔡昇翰表示,糖尿病是「佛尼爾氏壞疽」的重要危險因子,有2至7成的患者同時合併有糖尿病,另有2成半到5成的患者有酒精上癮問題,至於其他原因造成免疫功能低下,也可能會引發。這種病常見的3個感染來源,分別位於低端腸道、生殖泌尿道以及周邊皮膚感染。如果患者沒有及時接受治療,可能會讓壞疽與膿瘍沿著皮下快速推展、塞出血流,造成皮膚發黑、壞死,合併發燒、發冷、倦怠、暈眩、喘不過氣等症狀。蔡昇翰表示,想要治療的話,首先要穩定患者的生命徵象,投以廣效性抗生素、及早進行清創,有時還需進行尿路或腸道改道手術,才能避免患者泡在屎尿中。據統計,每位患者平均需接受3.5次清創手術,等到感染控制後,才能進行後續的皮膚或皮瓣重建。蔡昇翰說,「佛尼爾氏壞疽」是一種非常緊急、會致命的感染症,提醒有糖尿病或酒精成癮、免疫不全的高危險群,如果會陰部位有小傷口、進行小手術,都必須要提高警覺,不可大意。
20歲水果攤商削甘蔗 一刀下去…剩皮黏著「命根」飄搖急送醫
一名年約20歲,從事水果販售的青年,近日站著在削甘蔗皮時,手持水果刀往下用力一削,竟然不小心削到自己的「命根子」,整根陰莖被削掉一大半,他的生殖器只靠著少許皮瓣組織「懸吊」著,下半身滿是鮮血,痛到站不起來。經過緊急送醫,醫生將被少許組織懸吊著的陰莖接回,不過因海綿體及尿道都有被削到受損,未來仍須追蹤是否出現排尿及勃起障礙。負責收治病例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周以和說,這名削甘蔗削到「命根子」的男子,削甘蔗前正好和家人爭吵,可能因為心神不寧,他大刀一削,不但削了甘蔗皮,也削到了自己的陰莖。就醫檢查發現,男子的陰莖下半部幾乎被他自己削斷,陰囊皮膚也被削掉了一大片,當場血流如注。後來高醫團隊將男子的陰莖動脈、靜脈等血管與尿道進行接合;同時會同整形外科醫師,以皮膚移植方式,把男子陰囊的缺損皮膚補起。這麼大刀一揮,日後是否會有勃起功能障礙或排尿困難,醫師表示仍須持續追蹤。
「情趣鋼環」套命根險壞死 消防隊赴醫院電鋸救援
今年9月間,1名50歲的中年大叔使用「情趣環」增加性趣,但沒想到玩過頭,將直徑只有4.5公分的鋼環,套進這位自己的陰莖、睪丸,導致鋼環牢牢束在他的鼠蹊部,患者礙於難以啟齒,竟隱忍三天,直到患部腫脹,才不得已就醫。高醫泌尿科醫師看到這罕見的景象,也直搖頭,找來泌尿部周以和教授,以及骨科與牙科攜帶該科最尖銳器械,進入開刀房來鋸開鋼環,無奈醫界的器材都派不上用場,只好聯絡消防隊帶著破壞器材上場,最後經過一陣火花四射、灑水降溫中才鋸斷鋼環,保住已經發黑的命根子。消防隊出動電鋸,頓時火光四色,才將鋼環鋸斷。(圖/高醫提供)由於鋼環牢牢卡在命根上,消防弟兄和醫師都要小心翼翼,以免傷到重要部位。(圖/高醫提供)醫師表示,當時男子就醫時,兩腿間有個內徑4.5公分的情趣環套在他睪丸底部,情趣環前端的陰囊與陰莖因血流受阻,嚴重腫脹,連成人兩隻手掌都握不住,醫師詢問怎會發生這種狀況?男子才靦腆的說:「這次套得比較深,套到睪丸底部啦。」為了幫患者「解套」,高醫跨了三個科系,出動數10名醫師護士,鋼環還是無動於衷,只好求助消防隊,最後終於把它鋸斷,而這不銹鋼環厚度有1.5公分,也難怪醫療器材都無法破壞。
16歲高校少年染K半年 包尿布求醫治不好
高雄市的16歲高中生,因吸食K他命長達半年,使他每5分鐘就會想上廁所,但如廁後尿量卻只有10毫升,使他包著尿布求助於醫生。醫生告誡他,必須先戒毒,且K他命對膀胱黏膜的損害是無法痊癒也不可逆。高雄醫院泌尿部的錢祖明醫師就是該名高中生的主治醫生,初診時就以包著尿布前來,經過檢查後確認膀胱黏膜受損,膀胱容積僅剩20豪升,與一般人膀胱容積的500毫升差距甚遠。另一位泌尿專科醫生李嘉文也分享K他命病例,一位從事八大行業的23歲女子,也是因為吸食K他命,短短數月就讓她每隔5至10分鐘必須上廁所一次,最終也是包尿布來求診。K他命會使膀胱黏膜纖維化,膀胱就會失去原有的彈性,使其容積縮小,有這個症狀的患者,相對於常人較為頻尿許多,若不去上廁所,就會和間質性膀胱炎患者一樣,膀胱產生難以忍受的脹痛。最後李嘉文直言,吸食K他命會讓膀胱黏膜受損,若真想醫治,就需先戒K他命。錢祖明說:「醫界能做的很有限」,因K他命造成膀胱黏膜損害是無法痊癒且不可逆。
嚇人!!阿伯下唇冒痘不為意 竟是癌症轉移
臉上如果冒出不明的痘子的民眾要特別小心,也許這是病因的徵兆。高醫泌尿部主治醫師錢祖明最近收治一名60多歲的病人,他下唇出現一顆超大痘子,病人原本不以為意,後來血尿嚴重就診檢查,發現竟然是腎臟癌末期,經過治療還是回天乏術。錢祖明醫師表示,這名阿伯就醫時,說小便帶血情況約有半年,雖然沒有不適感,但尿中血量愈來愈多,覺得奇怪因此就醫,經過超音波、電腦斷層等檢查,證實阿伯右腎有顆6乘5公分的腫瘤,更糟糕的是癌細胞已經轉移到肺臟,因此立即安排外科手術切除。錢醫師說,阿伯的手術採全身麻醉,醫療團在摘除病患的右腎及部分肺葉後,看到病人下唇上的這顆大痘子也予以切除,再將組織送病理檢驗,報告出爐證實所切下的右腎、肺葉與下唇上的大痘子全是腎臟癌細胞,也就是說阿伯腎臟癌細胞已轉移到肺葉與下唇。醫師提醒,雖然腎臟癌以嘴唇冒痘子為表現很少見,民眾仍勿輕忽臉上或是身體冒出的腫塊,應及早就醫診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