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
」 法國 馬克宏 以色列 俄羅斯 歐洲![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393608/sm-59050183f962cdde29f6ba303a0a44f0.jpg)
美俄談論「談論結束戰爭」 澤倫斯基:烏克蘭被排除非常危險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近日在接受美聯社獨家採訪時表示,將烏克蘭排除在美國與俄羅斯就烏克蘭戰爭的談判之外「極為危險」,並強調基輔與華盛頓需要進行更多對話,以制定有效的停火計畫。澤倫斯基指出,俄羅斯目前並不願意參與停火談判,也拒絕考慮任何讓步,因為克里姆林宮認為,在其軍隊掌握優勢的情況下談判等同於失敗。他認為,美國前總統川普可能會透過對俄羅斯能源和銀行系統施加制裁,迫使俄羅斯總統普丁坐上談判桌,並繼續支持烏克蘭軍隊。川普日前表示,美國與俄羅斯官員「已經在談論」結束戰爭,並稱其政府曾與俄方進行「非常嚴肅」的討論,但未透露具體內容。對此,澤倫斯基強調,若美俄兩國在未納入烏克蘭的情況下進行談判,對所有各方而言都將是危險的。烏俄戰爭已持續近三年,目前正處於關鍵十字路口。川普承諾若重返白宮,將在六個月內結束戰爭,但目前烏俄雙方立場分歧,停火協議仍未成形。俄軍在戰場上緩步推進,而烏克蘭軍隊則面臨人力短缺的挑戰。俄軍的攻擊導致烏克蘭民眾飽受戰火之苦。該國幾乎每日遭受俄軍襲擊,基礎設施也遭到破壞,導致大城市經常停電。自2022年2月俄羅斯全面入侵以來,數百萬烏克蘭人流離失所,該國東部大片地區被摧毀,且約五分之一的領土仍處於俄軍控制之下。隨著川普可能重返白宮,烏克蘭與美國的盟友關係正面臨新的變數。澤倫斯基透露,他與川普在競選期間曾進行通話,並同意若川普勝選,雙方將會面討論結束戰爭的措施。然而川普的烏克蘭特使基斯凱洛格原定的訪問因「法律問題」被推遲,隨後外國援助遭到凍結,使烏克蘭原本的計畫受阻。澤倫斯基表示,希望與川普直接會面,並強調這不僅對烏克蘭,也對歐洲至關重要。他認為,在與川普討論後,應促成美國、烏克蘭與俄羅斯三方談判,並納入歐盟的聲音,以確保談判的公平與有效性。關於烏克蘭的安全保障,澤倫斯基表示,加入北約是烏克蘭的首選方案。他認為,這是最經濟且最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同時也將提升川普的地緣政治影響力。他強調,北約成員資格應由美國而非俄羅斯決定,這將對川普而言是一項重大的政治勝利。此外,澤倫斯基強調,烏克蘭擁有80萬軍隊,這對北約而言是一大優勢,特別是如果川普希望撤回部分駐海外美軍的話。他也提到,除了北約保障外,美國和歐洲還應提供足夠的武器並支持烏克蘭發展自身國防工業。針對法國提出的歐洲軍隊駐紮烏克蘭的構想,澤倫斯基表示該計畫仍處於初步討論階段,且涉及指揮架構、軍隊規模及駐紮地點等關鍵問題。他表示,法國總統馬克宏及川普均提出過該議題,但具體細節仍需進一步討論。在美國國務卿馬爾科近日表示烏克蘭戰爭讓該國倒退百年後,澤倫斯基公開邀請盧比奧訪問烏克蘭,親眼見證俄羅斯的破壞以及烏克蘭人民的抗爭精神。他強調,烏克蘭不僅在為自身而戰,也是在為世界安全做出貢獻。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2/391072/sm-4201961975d48acbffec8380a25fe2d6.jpg)
歐盟正在為川普震撼做準備!「格陵蘭、關稅戰、北約國防開支」成焦點
美歐關係是世界上最大的雙邊貿易和投資關係,雙方的貿易額每年約為1.5兆美元。雖然歐盟高級官員表示,他們期待深化與即將上任的川普政府的貿易關係,不過布魯塞爾私底下也正在為「川普震撼」(Trump Shock)做準備。據悉,川普此前曾放話,若歐盟不向美國採購能源來降低雙方的鉅額貿易逆差,那美國將祭出關稅大棒伺候,尤其2023年歐盟對美國的貨物貿易順差超過1500億美元。對此,歐盟執委會貿易議題發言人吉爾(Olof Gill)解釋:「儘管歐盟對美國有大量貨物貿易順差,但美國對歐盟也有大量服務貿易順差。」另一方面,川普還威脅,除非北約創始國及歐盟成員國丹麥,出於國家安全考量放棄自治領土格陵蘭島,不然美國將對丹麥徵收關稅。對此,歐盟官員表示,川普的脅迫純粹是假設性的;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也回應,她期待與即將上任的川普政府進行積極接觸。與此同時,川普更呼籲北約成員國將國防支出從目前GDP的2%提高到5%。對此,前英國陸軍軍官國防安全和軍事分析師迪金斯(Simon Diggins)認為,「我們的國防支出一直遭到忽視,我認為川普所說的不無道理,如果歐盟期望美國支持你,且美國的保護傘仍停留在原地,歐盟能做的就是支付美國保護費。」報導補充,川普就任總統之際,正值俄烏戰爭即將邁入第4年。川普此前已呼籲迅速解決烏克蘭衝突,歐盟則回應,如果華盛頓不願意繼續發揮領導作用,歐盟願意採取行動支持基輔。國際社會正在為承諾執行「美國優先」議程及帶有貿易保護主義色彩的川普做好準備。法國總統馬克宏此前也示警,由美中競爭所引發的全球貿易戰即將來臨,「這是一個全力加速此種趨勢的關鍵時刻,歐盟必須繫好安全帶。」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3/385233/sm-4926a7e914ecf214583f61fba89ae4b3.jpg)
延誤12年、追加百億歐元!法最強核反應爐啟用 逾半民眾贊同核能
法國於21日正式將其最強大的核反應器Flamanville 3歐洲加壓反應器(EPR)併入國家電網,為全國家庭提供電力,這標誌著該國核能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儘管該項目經歷了長達十多年的延誤和技術挑戰,但此舉仍被視為法國能源工業的一大勝利,而為了減碳與能源自主,法國過半民眾支持核電。根據法國電力公司(EDF)執行長Luc Remont的聲明,這座位於諾曼第的反應堆於當地時間上午11點48分(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0點48分)正式啟動,開始為超過200萬戶家庭供電。Remont將此事件稱為「歷史性的時刻」,並指出法國上一次啟用核反應堆是在25年前的Civaux 2號核電廠。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也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聲明,將這一進展形容為「對國家來說的偉大時刻」,並稱Flamanville 3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核反應堆之一」並表示「復興工業以製造低碳能源是法式的生態概念,它強化了我們的競爭力並保護氣候」。根據《法新設》的報導,Flamanville 3是一座新一代壓水反應堆(EPR),其設計功率達1600兆瓦。項目初期計劃於2012年完工,但因技術困難導致工期延誤,總成本更從最初估計的33億歐元飆升至132億歐元。核能目前佔法國能源供應的約五分之三,這使得法國成為全球核能發電規模最大的國家之一。相比之下,鄰國德國去年全面退出核能,關閉了最後三座核反應堆。為進一步提升能源自主性與永續性,馬克宏已下令建造六座新的EPR2反應堆,並計劃新增八座核反應堆。這些項目可能耗資數百億歐元,預計將鞏固法國在全球核能領域的領先地位。根據法國核能公司歐安諾(Orano)每兩年就會進行一次滿意度調查,2023年進行的民意調查,法國民眾對核能的支持度持續上升。調查結果顯示,57%的受訪者認為核能是「法國的優勢」,較2021年上升了7%。受訪者支持核能的原因中,法國能源獨立是最主要的考量,占比高達59%。其次35%的人認為核能能夠提供不中斷的穩定電力,而32%的受訪者則指出其較低的電力成本是核能的優勢。在反對核能的理由方面,最常被提及的是無法回收的核廢料問題,占53%。此外,49%的人對核能設備的老舊情況表示擔憂,而46%的受訪者則認為意外風險是主要的反對原因。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3/384863/sm-6aa8442cfd11a2ef2c3ba419f9caa3e4.jpg)
熱帶氣旋「奇多」重創莫三比克 11萬房屋毀釀94死
熱帶氣旋「奇多」(Cyclone Chido)上週橫掃印度洋後,17日在辛巴威附近消散,不過行經路線仍造成嚴重的破壞,非州國家莫三比克官方公布,62萬名莫國民眾受到影響,至少造成94人喪生。熱帶氣旋奇多侵襲莫三比克當地滿目瘡痍,多數房屋遭摧毀。(圖/達志/美聯社) 從《美聯社》的照片可見,熱帶氣旋奇多入侵莫三比克,所到之處滿目瘡痍,莫三比克災害管理機構22日表示,奇多登陸後,以每小時約260公里的陣風席捲莫國北部德爾加杜角省(Cabo Delgado),一天之內降雨量達到250毫米,摧毀莫三比克11萬間房屋。熱帶氣旋奇多侵襲莫三比克當地滿目瘡痍,多數房屋遭摧毀。(圖/達志/美聯社) 根據官員表示,遭受這場風暴影響的62萬名民眾當中,有超過50萬人集中在德爾加杜角。目前為止,莫三比克仍是被奇多影響死亡人數最慘重的國家。稍早,奇多先是摧殘印度洋法屬馬約特島(Mayotte),接著襲擊非洲大陸,位在非洲東南部的莫三比東瀕印度洋,擁有狹長海岸線,經常遭受熱帶氣旋影響。專家說,這場風暴因人為氣候變遷而變得更加嚴重。熱帶氣旋奇多侵襲莫三比克當地滿目瘡痍,多數房屋遭摧毀。(圖/達志/美聯社) 奇多14日時也肆虐了法國海外省馬約特(Mayotte)島,陣風風速超過每小時200公里,為當地90多年以來遭遇最強烈氣旋,地方政府表示罹難人數可能達幾百人,並造成島上居民嚴重財產損失。據法國內政部報告顯示,奇多襲擊馬約特一周後,已造成35人喪生,約2500人受傷。我外交部長林佳龍獲悉風災訊息後,已立即指示我國駐法國代表處向法國總統馬克洪(EmmanuelMacron)轉達賴總統代表我國政府及人民的誠摯關懷與慰問,並向法方強調,若有需要,我國政府樂願提供國際救難協助,並將透過駐處捐助25萬歐元協助當地賑災及災後重建。據駐處掌握消息,目前暫無國人因風災傷亡或受困。除此之外,鄰近的國家馬拉維(Republic of Malawi)也造成13人喪生、近30人受傷。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381507/sm-b98bae88c12672d905515a0e07ea4068.jpg)
敘利亞總統阿塞德政權垮台 「抵達莫斯科」俄羅斯予以庇護
敘利亞反對勢力沙姆解放組織(Tahrir al-Sham)已於台灣時間12月8日成功攻入該國首都大馬士革(Damascus),宣布推翻敘利亞總統阿塞德(Bashar al-Assad)政權。阿塞德逃往莫斯科,俄羅斯官方宣布已為阿塞德和他的家人提供了庇護。阿塞德政府因全國反政府武裝閃電般的攻擊而垮台,阿塞德離開了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結束了他24年的統治。俄羅斯表示,阿塞德在與叛亂組織談判後已離開敘利亞。隨著這位前總統逃離,社群上的影片顯示,民眾興高采烈地洗劫了大馬士革的總統府,有些人在宏偉的環境中自拍,數千人在街上慶祝。叛亂分子佔領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結束了阿塞德的政權,生活在黎巴嫩東部貝卡谷地的敘利亞人慶祝。(圖/美聯社/達志)叛軍武裝分子僅經過一天的戰鬥就佔領了城市霍姆斯,軍隊撤退後,數千人湧上街道,一邊跳舞一邊高呼「阿塞德下台,霍姆斯自由」和「敘利亞萬歲,打倒阿薩德」。反抗軍稱他們已進入首都北部的賽德納亞軍事監獄,人權組織稱,那裡有數千名敘利亞人遭到阿塞德政權的酷刑和殺害。網路上流傳的一段影片稱,叛亂分子打開牢房並釋放了數10名女囚犯,她們看起來震驚又困惑,其中至少包含一名小孩。美國總統拜登在電視演講中對阿塞德的倒台歡呼,但承認這也是一個充滿風險和不確定性的時刻。他表示,美國會維持敘利亞的穩定,防止伊斯蘭國趁虛而入,並協助敘利亞人民重建家園。美國準總統川普在《真相社會》上發文表示,美國不應該捲入衝突,因為敘利亞「不是我們的朋友」。法國總統馬克宏表示:「野蠻國家已經垮台。」由於真主黨曾經是阿塞德安全部隊,對此,以色列總理班傑明·內塔尼亞胡表示,「阿塞德的垮台是由於以色列對伊朗及其黎巴嫩盟友真主黨的打擊。」英國首相施凱爾表示:「敘利亞人民在阿塞德的野蠻政權下受苦太久了,我們歡迎他的離開。我們現在的重點是確保政治解決方案,恢復和平與穩定。」民眾在敘利亞大使館前撕毀敘利亞總統阿塞德的照片。(圖/美聯社/達志)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3/378923/sm-f3e6568a52abe5e083a2df85f250f1fc.jpg)
以色列與黎巴嫩達成停火協議 拜登:會嘗試促成加薩停戰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近期宣布以色列與真主黨(Hezbollah)雙方達成停火協議,雙方除了結束14個月的戰爭外,拜登更表示「這是歷史性的協議」。目前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在內閣批准後,表態支持與黎巴嫩組織真主黨的停火。納坦雅胡表示,雖然目前已準備好實施該協議,但如果真主黨違反協議,以色列仍保留完全的軍事行動自由。根據外媒報導指出,根據協議,雙方自從27日上午4點起,黎巴嫩以色列結束戰爭。美國總統拜登強調,這次停火協議的目標是「永久終止敵對行為」,以色列不再受到真主黨及其他恐怖組織的威脅。拜登也提到「以色列在戰場上已經展現出勇氣,現在也必須在確保區域和平與繁榮方面展現出勇氣。」拜登同時感謝黎巴嫩和以色列的領袖,並認為這項協議提醒我們和平是可能的。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對協議的促成表示歡迎,並指出這是經過數月努力的成果,馬克宏表示「這應該為黎巴嫩翻開新的一頁,但加薩走廊(Gaza)仍在戰火中,法國將繼續推動停火、釋放人質及人道援助。」英國外交大臣拉米(David Lammy)也呼籲立即在加薩停火,希望這次協議能成為推動中東和平的轉折點。納坦雅胡表示,之所以能促成停火主要有三點原因,其中包含「專注來自伊朗的威脅」、「補充耗盡的武器庫存、讓疲憊的預備役軍人休息」,以及「孤立觸發戰爭的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納坦雅胡強調,真主黨已在14個月的戰鬥中被削弱,包括領導人被消滅、大部分火箭與導彈被摧毀及數千名戰士被殲滅,恐怖基礎設施也遭毀滅。根據協議,以色列將全面撤出黎巴嫩南部,而真主黨需將重型武器移至利塔尼河(Litani River)以北,雙方將會實施為期60天的過渡階段。在此期間,黎巴嫩軍隊將與聯合國維和部隊共同駐紮在邊境緩衝區。美國將主導監督機制,監控協議實施情況並處理違規行為。此外,有報導稱,美國在協議的保證信中表示,若真主黨再次襲擊以色列,美國將支持以色列的行動自由。報導中也提到,這份協議雖然是由拜登政府遊說多個月下的成果,但考量拜登的任期剩不到2個月,在川普繼任後,這份協議是否會繼續實行仍有變數。拜登也提到,美國及其盟友將確保協議的全面實施,同時表示若真主黨或其他人破壞協議並威脅以色列安全,以色列將根據國際法保留自衛權。拜登也強調,黎巴嫩、加薩人民應該擺脫暴力與流離失所的生活,並指出哈馬斯唯一的出路就是釋放人質。對於加薩走廊,拜登也提到,未來幾天將再次嘗試在加薩達成停火,並表示希望能為中東帶來繁榮的未來,其中包括巴勒斯坦人擁有一個滿足其合法願望的國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享有平等的安全、繁榮和尊嚴。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4/378684/sm-a42cec90474892e82eb3d43bfa84cea4.jpg)
第3次黎巴嫩戰爭「24小時內停火?」 白宮國安會發言人:確定前什麼都不算數
4名黎巴嫩高層消息人士透露,美國總統拜登與法國總統馬克宏預計在24小時內宣布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之間的停火協議。然而,據《路透社》報導,並非所有以色列人都對擬議的停火協議感到滿意。 美國國家安全會議戰略溝通協調官約翰柯比(John Kirby)表示,他們即將敲定協議。不過他也強調,在協議正式完成之前,什麼都不算數。法國總統府則指出,停火談判取得了顯著進展。以色列1位高級官員透露,以色列內閣將於11月26日召開會議,審議與真主黨達成的協議文本。儘管協議接近完成,但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辦公室對於相關報導拒絕置評。此前,以色列官員曾提到,停火協議已接近完成,但部分問題仍未解決。儘管以色列的空襲和真主黨的火箭攻擊仍在繼續,2名黎巴嫩高級官員仍表達了謹慎的樂觀態度。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達農(Danny Danon)表示,以色列政府將根據任何協議保持襲擊黎巴嫩南部的能力。儘管黎巴嫩政府早些時候反對給予以色列這樣的權力。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黎巴嫩議會副議長告訴媒體,除非納坦雅胡改變主意,否則實施美國主導的與以色列的停火方案不存在嚴重障礙。他指出,該提案包括以色列在60天內從黎巴嫩南部撤軍,並在長期以來一直是真主黨據點的邊境地區部署黎巴嫩政府軍。黎巴嫩議會副議長表示,由誰來監督停火執行的問題已在過去24小時內解決。由美國領導的5國委員會將負責此事,而黎巴嫩過去的殖民母國法國就是其中之一。不過,儘管談判取得了進展,但敵對行動仍在加劇。上週末,以色列對貝魯特進行了猛烈空襲,其中一次造成至少29人死亡。作為回應,真主黨向以色列發射了250枚火箭。11月23日,以色列軍隊襲擊了黎巴嫩達希耶區和貝魯特市中心的伊斯蘭目標。而前一天,以色列國防軍又襲擊了真主黨位於貝魯特的武器製造中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dist/imageholder.jpg)
歷經5年調查與修繕!起火原因仍不明 巴黎聖母院次月重新開放
2019年時,法國巴黎當地有著850年歷史的知名景點聖母院,突然陷入祝融之災。如今已經過去5年,調查至今仍未能確定火災的發生原因,甚至無法確定火災是由於人為過失還是意外事故所引起。而目前有消息指稱,聖母院已於8日睽違5年的響起鐘聲,為12月7日的重啟儀式做準備。綜合外媒報導指出,巴黎首席檢察官貝庫(Laure Beccuau)在4月表示,從事發之初就對每一條線索進行了深入探索,但隨著調查的深入,各項證據都顯示,巴黎聖母院的火災有可能是一場意外事故。調查法官甚至在2023年要求對教堂殘骸、火災起點及其技術基礎設施進行更多的專家報告,後續報告於4月完成。專家被要求總結並交叉,嘗試找出火災的潛在原因,調查法官甚至下令製作火災發生時的3D模擬,以此來比較不同的火災的情況。但時至今日,仍無法找到明確的起火原因。據了解,聖母院大火發生於2019年4月15日,當時聖母院正在進行修復工程,莫名的大火燒毀了教堂的尖塔、屋頂、鐘樓及部分石製拱頂。巴黎首席檢察官海茨(Remy Heitz)表示,他認為火災可能是由於電氣故障或燃燒的香煙頭等意外原因所引發。而在過去的一年裡,所有區域的殘骸都已清理,也沒有發現任何新的相關證據。而聖母院本身在經過5年的修復工作,聖母院的鐘聲於8日再次響起,這代表著北鐘樓8個鐘位已經完成修復,並且通過運作測試。負責安裝鐘的古瓊(Alexandre Gougeon)表示,聽到鐘聲再次響起非常感動,這代表著修復工作已經達成的重要里程碑。同時,三個新鐘也於7日向公眾展示,其中最大的鐘曾在法蘭西體育場(Stade de France)響起,為2024年奧運的勝利時刻鳴鐘。這座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Seine River)西岱島(Île de la Cité)上的教堂,是法國首都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每年吸引約1300萬名遊客。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曾承諾,將在火災後5年內完成重建,並讓教堂完全按照原貌重建,計劃於12月8日重新開放。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7/374467/sm-3bd934c41263257763310c1e52f658d7.jpg)
川普確定當選美國總統! 俄羅斯前總統酸爆:這對烏克蘭是個壞消息
2024美國總統大選今日開始開票,由於共和黨候選人川普已拿下277張選舉人票,基本確定當選回鍋白宮執政。由於川普在選前便多次對烏俄戰爭表態,因此當川普勝選的消息傳出後,俄羅斯高級官員便幸災樂禍表示「這對烏克蘭是個壞消息」。俄羅斯主權財富基金執行長德米崔耶夫(Kirill Dmitriev)也表示:這是重啟莫斯科與華府關係的新機會。據《每日郵報》報導,在川普勝選消息傳出後,俄羅斯前總統、現任俄羅斯安全委員會副主席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就公開表示「這對烏克蘭是個壞消息」。他進一步解釋:「川普有一個對我們特別有用的特質:作為一個徹頭徹尾的商人,他非常不喜歡把錢花在各種隨從、愚蠢的隨從盟友、糟糕的慈善項目以及貪婪的國際組織上。」梅德韋傑夫表示,烏克蘭當局屬於川普「可能不想在身上花太多錢在他們身上」的人,但目前尚不清楚川普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削減美國援烏的戰爭資金,「問題是川普將被迫為戰爭付出多少。他很固執,但這個體系更強大。」目前,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已經在X發文,公開恭賀川普贏得了一場「令人印象深刻的選舉」。並表示「我們期待在川普總統的果斷領導下,實現一個強大的美利堅合眾國時代。我們期待美國兩黨對烏克蘭的進一步強力支持」、「讚賞川普總統致力於以『透過實力實現和平』的方式處理全球事務。正是這項原則才能真正讓烏克蘭更接近公正的和平,希望我們共同落實。」等內容。另一方面,俄羅斯主權財富基金執行長德米崔耶夫也公開表示,川普勝選是「為重新設定莫斯科和華盛頓之間的關係開啟新的機會」。德米崔耶夫過去曾與川普團隊有過多次接觸,他表示:「他們(指川普團隊)大幅領先所取得的勝利,顯示美國人民已經厭倦拜登政府前所未有的謊言、無能和惡意。」並表示:「這為重新設定俄羅斯和美國之間的關係開啟新的機會。」川普的勝選同樣對歐洲國家有所觸動,法國總統馬克宏表示,他已與德國總理蕭茨通過電話,討論在川普勝選共同捍衛歐洲利益的問題。蕭茨的發言人赫貝斯特雷特(Steffen Hebestreit)也公開回應,雙方同意在這個問題上密切協調。 馬克宏表示,他和蕭茨將在美國總統大選後致力於「一個更團結、更強大、更主權的歐洲」。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4/372484/sm-abd0f7ff7ec5b31c03d1f2a156a55c5f.jpg)
為讓年輕人完全投入學習 法國宣布明年校園「全面禁用手機」
法國負責學業成功和職業教育的部長級代表波蒂爾(Alexandre Portier) 於10月25日宣布,他希望最遲在學校的2025學年開始時推廣「數位化突破」,也就是在學校和學院全面禁止使用手機。 據《世界報》報導,波蒂爾表示,他認為全國正面臨一緊急狀態,「我們談論的是年輕人的健康,這是一項我們沒有權利失敗的使命」,並強調最遲將會在2025年9月的學年開始。波蒂爾強調,所有測試過該禁令的機構都給了良好的反饋,並補充說,這讓年輕人能夠完全投入到學習,他認為這是必要的,因為「如果我們不能創造一個完全專注於學習的學校氛圍,就不可能取得學術上的成功」。自9月開學以來,根據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要求的建議,法國約有180所大學一直在嘗試「數位突破」,且都有不一樣的實驗方法。例如,在一些大學,學生將手機放在盒子或儲物櫃中,並在課後取回。9月時,前國民教育部長貝魯蓓(Nicole Belloubet)就曾在學年開始前宣布,預計在2025年1月該政策將進行普遍化。事實上,自2018年起,法國就有法律禁止幼兒園、小學和中學學生使用手機,將手機關機收起來後,學生可以將其放在書包中。但波蒂爾表示,法律已經通過6年了,但由於缺乏政治意願,所以仍未實施 ,他強調要徹底實施政策還有大量工作要做,「我真正希望的是我們在這個問題上努力工作,因為我把它作為優先事項。」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0/368140/sm-9ce7306239005a18cb441817dd10eaa1.jpg)
以色列加強攻勢!真主黨首次支持停火
以色列已開始入侵及狂轟濫炸黎巴嫩,8日的軍事行動更擴大到黎巴嫩西南部。對此,黎巴嫩真主黨高級官員8日表示,真主黨支持旨在實現黎巴嫩停火的努力,這是該組織首次公開支持停火,且不以特拉維夫停止加薩的種族滅絕行動為條件。據CNN的報導,黎巴嫩真主黨自去年10月8日開始向以色列開火,以聲援10月7日哈瑪斯的恐攻行動。真主黨先前曾表示,只有在以色列與哈瑪斯達成停火協議後,真主黨才會停止對以色列的攻擊。然而,以色列堅持要求真主黨將其與以色列的戰爭,與正在進行的加薩衝突區別開來。真主黨副總書記卡西姆(Naim Qassem)在紀念10月8日以黎衝突爆發1週年的演講中,沒有提到加薩停火是黎巴嫩實現停火的條件。這是自上個月末以色列擊殺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拉(Hassan Nasrallah)以來,卡西姆的第2次演講。近日以色列開始入侵及狂轟濫炸黎巴嫩,而真主黨也持續向以色列北部發射火箭。卡西姆在演講中表示:「我們支持黎巴嫩議會議長貝里(Nabih Berri)在實現停火旗幟下領導的政治努力。一旦停火狀態確立且外交目標達成,所有其他細節都將被討論,並共同做出休戰決定。」然而,黎巴嫩外交部長哈比卜(Abdallah Bou Habib)上週向CNN透露,納斯魯拉生前已同意美國總統拜登、法國總統馬克宏及其他盟友,在上個月的聯合國大會上呼籲的臨時停火。結果不久之後,他就被以色列擊殺。不僅如此,美國官員還告訴CNN,拜登政府並沒有積極嘗試恢復該停火協議,而且基本上已放棄試圖塑造和限制以色列在黎巴嫩的入侵,或是針對伊朗的行動。儘管同意停火談判,但卡西姆8日的演講大部分都帶有強硬的語氣,他聲稱真主黨已準備好且有能力繼續對抗以色列,「如果敵人繼續入侵,那麼戰場將是決定性的,這個戰場屬於我們。」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5/367445/sm-75acb6c1a0886eebdeef198e7c893b88.jpg)
法國總統呼籲對以色列「禁銷武器」 納坦雅胡痛批痛罵「可恥」
法國總統埃馬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近日呼籲停止向在加薩走廊的以色列軍隊提供武器,強調需要讓紛爭回到政治解決方案的軌道上。在接受法國國際廣播電台(France Inter)節目「Etcetera」的採訪時,馬克宏強調,法國並未向以色列提供任何武器。綜合外媒報導指出,而除了法國外,目前英國也暫停部分對以色列的武器銷售,美國也在近期停止一次軍援。馬克宏表示,加薩走廊無法達成停火協議,很大的原因是「我們的聲音沒有被聽到」。馬克宏更表示,無法達成停火協議是絕對錯誤的,這不僅影響以色列未來的安全,還可能滋生怨恨和仇恨。馬克宏也提到,隨著區域戰爭風險上升,當前的優先事項應是避免局勢進一步升級。馬克宏提到,黎巴嫩人民不應再次被犧牲,黎巴嫩不能成為「新的加薩走廊」。但是以色列近期的連續攻擊,讓黎巴嫩局勢變得危險,這也是馬克宏對該地區局勢感到擔憂的原因。目前也有消息指出,伊朗曾表態願意支持在黎巴嫩達成停火的努力,但附加條件是,以色列必須停止在加薩走廊的軍事行動。對於馬克宏的呼籲,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則強烈抨擊,強調馬克宏和其他西方領導人提出的武器禁運要求是「可恥」的行為,表示以色列無論有無外界支持都將贏得勝利。報導中也提到,根據法國國防部的年度武器出口報告,法國並非以色列的主要武器供應國,去年僅向以色列提供了價值3,000萬歐元(約3,300萬美元)的軍事裝備。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7/361587/sm-4cdad7ed60aff2c273376e154bb8635b.jpg)
馬克宏宣布73歲巴尼耶擔任總理 11萬人上街抗議「開民主倒車」
法國總統馬克宏在國民議會改選後近60天,宣布73歲的右派共和黨資深老將巴尼耶擔任法國新任總理,而後全國爆發150場示威,11萬人走上街頭,抗議總統馬克宏的決定,指責他「開民主倒車」,忽視國會第一大勢力的聲音。法國總統馬克宏在國民議會改選後近60天,於9月5日宣布,不接受國會最大勢力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NFP)推舉的人選,而是選擇73歲的右派共和黨資深老將巴尼耶擔任總理,這一決定引發了左翼陣營及其支持者的強烈不滿。極右翼全國集會(RN)領導人喬丹·巴爾德拉(Jordan Bardella)警告說,巴尼耶也受到他的政黨的「監視」;巴德拉在香檳地區沙隆博覽會上發表講話,呼籲總理將政黨的優先事項納入其議程,特別是國家安全和移民方面。7日時,法國全國各地響應號召,爆發大規模抗議行動,全國共爆發150場示威。抗議活動最初是由青年組織發起的,後來得到了組成新人民陣線(NFP)聯盟的大多數左翼政黨的支持。歐盟最大政黨不屈法國黨的領導人也參加了在巴黎舉行的集會,而共產黨和生態學家黨的其他成員也敦促他們的支持者參加集會。巴黎的抗議人群聚集在巴士底廣場,隨後向民族廣場進發。遊行隊伍中,人們揮舞著不屈法國、巴勒斯坦和彩虹旗幟,高舉標語,要求「馬克宏下台」、「尊重選舉結果」、「開民主倒車」。示威者以年輕人和學生為主,也有不少退休人士加入。根據不屈法國(LFI)提供的數據,約30萬人參與全國抗議活動,僅巴黎就有16萬人。不過法國內政部稍晚公布的數字顯示,全國實際動員了11萬人,巴黎的遊行人數為2萬6千人。雖然示威者對馬克宏不接受國會最大勢力的總理人選感到憤怒,但根據法國憲法,總統有權自行選擇總理,傳統上只是會考慮國會多數黨的意見。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359302/sm-27a69be8d98cef1644348d175d0ab186.jpg)
Telegram創辦人杜洛夫1.77億元交保!遭法國「限制出境」接受調查
Telegram創始人兼億萬富翁的俄羅斯程式員帕維爾·杜洛夫(Pavel Durov),因涉嫌犯下恐怖主義、非法藥物販運、欺詐和未成年人性侵等罪行,再加上他的Telegram缺乏與法國政府配合、助長洗錢犯罪,而在24日於巴黎-勒布爾熱機場(Aéroport Paris-Le Bourget)遭逮。對此,法國檢方也在28日晚間指出,杜洛夫已繳交556萬美元(約合新台幣1.77億元)的保釋金,但仍需每週2次到法國警察局報到接受正式調查,且禁止出境法國。據CNN的報導,法國檢方表示,39歲的杜洛夫因涉嫌參與Telegram上與非法活動相關的多項犯罪行為而接受調查,包括共謀非法團夥交易、「組織團夥的犯罪洗錢」;助長人口販運、網路仇恨言論、戀童癖犯罪、恐怖組織和極右翼分子活動,以及拒絕向當局通報相關資訊等。為此他必須留在法國接受司法調查,雖然杜洛夫目前已透過556萬美元成功交保,但他仍遭到限制出境,且每週2次需要到法國警察局報到。不過法國檢方28日晚間的聲明內容,並非代表杜洛夫已確定有罪,僅表明檢方認為相關案情值得進行仔細的官方調查,而且杜洛夫也尚未正式遭到起訴,但他仍可能因此面臨長達20年的監禁,其中共謀管理及組織團夥進行非法交易的罪行,最高可判處10年監禁。對此,莫斯科當局28日批評巴黎拘留杜洛夫長達96小時的行為,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Maria Zakharova)表示:「在我看來,這一切再次表明了法國領導層的真實態度,他們公然踐踏保護言論和表達自由領域的國際準則,只為了一個人。」此前,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已在26日聲稱,逮捕杜洛夫並向其提出指控的決定「絕不是政治性的」,這也是法國領導人對司法問題的罕見表態。報導補充,Telegram是由杜洛夫和他的哥哥尼古拉·杜洛夫(Nikolai Durov)於2013年推出的。根據杜洛夫上個月發布的貼文顯示,該應用程式目前擁有超過9.5億用戶,使其成為世界上最被廣泛使用的社交平台之一。由於該應用程式上的對話是加密的,意味著執法機構和Telegram幾乎無法監督用戶發布的訊息和內容。據悉,杜洛夫崇尚無政府資本主義,且在俄羅斯政府於2014年主動介入他創立的VKontakte社群網站後,決定離開俄羅斯另行創業。根據法國官方政府公報,杜洛夫於2021年8月25日成為法國公民。至於資產方面,根據2021年4月6日富比士雜誌公佈的1份最新全球富豪榜單,他排名第112名,財富估值約為172億美元(約合新台幣5502億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358509/sm-d8c19d3898364b890a14e1a41c4a2ea8.jpg)
法國猶太教堂遇恐攻!犯嫌縱火「引爆瓦斯罐」1員警遭炸傷
法國南部埃羅省的度假小鎮驚傳恐怖攻擊!位於拉格朗德莫特(La Grande-Motte)的一座猶太人教堂,於當地時間24日上午8時許遭人縱火引爆,導致一名員警遭炸傷。對此,法國政府表示,該案是一起「反猶太」的暴力事件。綜合《BBC》、《路透社》等外媒報導,位於法國埃羅省拉格朗德莫特的一處猶太教堂,遭犯嫌在停車場縱火焚燒2輛汽車,隨即點燃汽油罐火燒教堂大門,由於車內被放置瓦斯罐導致爆炸,當場炸傷一名值勤員警,所幸緊急送醫救治後,傷勢已無大礙,目前尚未傳出有其他人受傷,而歹徒在犯案後也迅速逃離現場。法國埃羅省拉格朗德莫特的一處猶太教堂,遭犯嫌縱火引爆瓦斯罐,導致一名員警當場被炸傷。(圖/擷取自X)法國警方獲報後,立即出動約200名警力緝凶,當天晚間火速逮捕一名33歲的阿爾及利亞籍男子,不過對於犯嫌姓名警方則拒絕透露更多細節。對此,法國總理阿塔爾(Gabriel Attal)在社群平台X發文表示,這是一起「反猶太主義」襲擊,「我們的猶太同胞又再一次成為目標,面對反猶主義、面對暴力,我們不會允許自己受到恐怖威脅。」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也發聲譴責這起恐攻案件,承諾將全力緝捕犯罪份子,加強保護全國猶太人的禮拜場所,並坦言打擊反猶太主義會是一場持久戰。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8/352378/sm-3dd97752aab6ac82c983f9fd6e3d14a3.jpg)
巴黎奧運/有現代感也向歷史致敬 「小小兵」驚喜出現開幕儀式
2024巴黎奧運開幕典禮在台北時間27日凌晨1點半登場,表演節目由法國演員兼導演湯瑪斯·佐利(Thomas Jolly )擔任總監,在歡樂又充滿法國味的氣氛中為本屆奧運揭開序幕,動畫角色黃色「小小兵」也成為表演節目的一環。巴黎奧運開幕典禮開始前的前置作業。(圖/中國時報杜宜諳攝)在開幕典禮前就像一般大型頒獎典禮那樣有星光大道,包括法國退役籃球員帕克(Tony Parker)、美國退役田徑名將路易士(Carl Lewis)等名人受訪,在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國際奧會主席巴赫(Thomas Bach)兩大長官揮手致意後,亞歷山大三世橋上噴起代表法國國旗的藍白紅三色煙霧,為開幕典禮揭開華麗的序幕。這次開幕典禮是運動員進場和表演節目穿插,每個表演環節都有各自的主題,奧運發源地希臘按照傳統是第1個進場的奧會會員國,第1個歌唱表演是美國名歌手、演員女神卡卡(Lady Gaga)和康康舞者演繹法式香頌「我的羽毛」,送上有如歌舞劇般的歡欣表演迎賓,帶動現場觀眾氣氛,鏡頭也拍到塞納河畔的居民在家窗口欣賞開幕表演,並熱情向鏡頭打招呼。這次開幕另一個驚喜是美國動畫《小小兵》裡面的黃色小小兵,這系列動畫在法國票房相當好,動畫公司讓小小兵搞笑演繹各項運動,帶來不少笑聲,也成為開幕典禮對於國際觀眾來說比較熟悉且有共鳴的橋段。奧運表演常會串起現代和主辦國歷史的優美表演,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段節目名為「姐妹情誼」在女高音的歌聲中,包括法國女權主義者、劇作家、政治家奧林佩·德古熱(Olympe de Gouges)、導演愛麗絲·居伊(Alice Guy)、全球第一位完成環遊世界的女性珍妮·芭蕾(Jeanne Barret)10位書寫法國歷史的偉大女性的銅像一一露出,慷慨激昂的演出,帶動觀眾情緒。法國總統馬克宏(左起)偕妻子碧姬、美國第一夫人吉兒·拜登參加巴黎奧運開幕典禮。(圖/美聯社)巴黎奧運開幕典禮進場民眾拿起手機紀錄之名地標艾菲爾鐵塔。(圖/中國時報杜宜諳攝)表演節目尾聲,也在塞納河開啟電音派對,舞者在節奏感的旋律中舞動,讓現場氣氛再掀起一波高潮,至於開幕典禮前保密到家的表演巨星,除了女神卡卡第一棒演唱,果不其然由天后歌手席琳迪翁壓軸演唱,56歲的她克服「僵硬人症候群」,透過精湛演唱為頒獎典禮的美好錦上添花。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9/352289/sm-434441b68e52ebcc27fd2a4c21f73377.jpg)
巴黎奧運/開幕典禮27日凌晨盛大登場 7大亮點一次看
2024巴黎奧運的開幕典禮將於台灣時間27日凌晨1時半正式登場,中華隊此次共有16個運動種類、60位選手參賽,備受國人關注。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此次開幕式預計將有1萬名運動員列隊遊行,且許多細節都被保密,所以將滿是驚喜,以下為2024巴黎奧運開幕典禮的7大亮點:1 1萬名運動員乘船浪漫登場2024巴黎奧運的開幕典禮,將是奧運史上首次不在體育場內舉行,而是在城市中心進行,到時世界奧運代表隊將乘船沿著塞納河遊行,該船隊將載著超過1萬名運動員沿著水道行駛6公里的路線,現場約有30萬觀眾觀看表演。2 開幕遊「光之城」巴黎巴黎又被稱為「光之城」,源於其歷史和現代城市發展的遺產,其中的原因包括巴黎是世界上最早安裝路燈的城市之一。開幕式當晚,遊船將經過該市一些最著名的橋樑和地標建築,包括聖母院、艾菲爾鐵塔,活動也將在太陽落下時結束,主辦方希望這將進一步加深世界對「光之城」的印象。奧運主席承諾,這將使節目「更加崇高,具有真正詩意的維度」。3 全方位捕捉運動員反應主辦單位稱每艘船上都安裝攝影機,以便讓觀眾捕捉各國運動員的反應,聚光燈也將集中在那些掌旗的運動員身上,但有待觀察的是,對於不同規模的奧運代表團來說,這種安排究竟會如何調整。4 星光熠熠的開幕典禮法裔加拿大流行天后席琳迪翁(Céline Dion)曾在2022年透露自己患有罕見且無法治癒的「僵硬人症候群」後淡出樂壇,如今將以法語為巴黎奧運獻唱全面回歸。不僅如此,流行天后女神卡卡(Lady Gaga)也被發現出現在巴黎,據傳兩大天后將合唱已故法國歌手愛迪琵雅芙(Edith Piaf)的名曲「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5 神秘火炬手點亮整場演出誰有幸點燃奧運聖火台,據傳統規定火炬手的身份將一直被保密,直到電視轉播才會揭曉。值得注意的是,饒舌歌手史努比狗狗(Snoop Dogg)即將擔當火炬傳遞最後階段的火炬手,還將擔任NBCUniversal2024 巴黎奧運的評論員。6 大膽的造型活動的組織者表示,在巴黎附近的一個秘密工作室中,已經為奧運會和殘奧會的開幕式和閉幕式製作了大約3千件獨特的服裝,由於奧運會希望強調其綠色精神,許多服裝將由回收材料製成。7 隊伍中的巨星隊伍中將出現許多運動巨星,但據路透社報導,我們也將在人群中看到各種名人和政要,預計將有100多位國家元首和政府人員出席。美國第一夫人吉兒拜登(Jill Biden)和阿根廷總統哈維爾米萊伊(Javier Milei)及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都在與會者之列。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8/349638/sm-8ae0e1e133008b3c106374a303f49220.jpg)
法國組閣陷僵局 總理人選難產中
法國國會選舉結束,但組閣似成僵局,屬於左翼新人民陣線(NFP)聯盟內的社會黨13日拒絕支持貝洛(Huguette Bello)擔任法國總理,並呼籲進一步討論以尋找總理的最佳人選,18日前新政府必須組成,法廣分析,3大陣營三分天下,各黨在組建聯盟方面猶豫不決,在選舉後的談判中陷入困境。法國國民議會總共有577個席位,目前主要由擁有190至195席的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擁有160席的中右翼總統陣營,以及擁有143席的極右翼國民聯盟及其盟友3大集團組成。未來的政府將需要至少289名議員支持,否則會面臨隨時被推翻的風險。左翼新人民陣線由社會黨、共產黨、生態黨和不屈法國等黨派組成,不屈法國日前提出貝洛作為新總理人選,受到左翼大多數政黨支持,但社會黨表示不願妥協。「現階段我們之間沒有共識。」社會黨書長朱維特(Pierre Jouvet)說,社會黨繼續支持黨魁富爾(Olivier Faure)作為領導法國新政府的最佳候選人,但在18日前會與合作夥伴達成妥協。除了左翼不屈法國和社會黨無法就未來總理人選達成一致之外,在議會中擁有四十多個席位,可能成為造王者的右翼共和黨人則表示,他們既不希望聯合,也不希望妥協。分析指出,2027年總統大選愈來愈近,極右翼領導人瑪琳勒雷朋可能會利用當前的動蕩局勢贏得總統大位。法國在很長一段時間是由左右兩個集團輪流執政,但在現任總統馬克宏的中間派崛起和極右翼選票激增之後,這一格局開始受到愈來愈嚴重的挑戰。羅伯特—舒曼基金會總幹事若阿寧(Pascale. Joannin)對法新社說,「幾乎所有國家,都知道如何去做。但在法國,我們不習慣結成聯盟。」16日,法國總統馬克宏計畫在內閣會議後,接受總理艾塔爾(Gabriel Attal)及其政府的辭職。法媒《論壇報》報導,馬克宏接受艾塔爾的辭職後,艾塔爾將正式被選為馬克宏領導的復興黨眾議院主席。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8/348138/sm-7d1b8fda2d2e6cb8b0c0597d1b5c2a2d.jpg)
法國國會選舉大翻盤!左翼聯盟取得勝利 右派意外落敗「成第三政黨」
近期法國正在進行國會大選,但目前的選情卻是出乎人意外,原本被預期會取得大勝的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National Rally,RN),目前僅排名第三,法國總統馬克宏所率領的政黨Ensemble則排名第二,第一的事則是由五個政黨所組成的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New Popular Front)拿下。外界普遍認為,這是法國總統馬克宏的政治博弈獲勝的象徵,但馬克宏也讓法國政治進入一個混亂的開始。綜合外媒報導指出,在近期的民意調查中,大多都預測國民陣線會大獲全勝,沒想到實際結果卻是與外界預期完全相反,國民陣線的當選人數預計為134到152個席次,僅排名第三,國民陣線的領導人巴德拉(Jordan Bardella)將失敗原因歸咎於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的出現,並指稱其是屬於「不自然的政治聯盟」。而之後,巴德拉也宣布辭去領導人職務,以示負責。而在這次的選舉中,國民陣線之所以會大敗,主要是在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與馬克宏所屬的Ensemble的棄保政策生效,217名候選人在最後期限內退出選舉,以阻止國民陣線獲勝。目前選情預測中排名第一的,則是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預計可拿下134至152個席次,該聯盟是基於這次選舉臨時性組成的政黨聯盟,其中包含有綠黨、共產黨和社會黨以及法國不屈服(France Unbowed)等政黨,其中「法國不屈服」是聯盟中最大的政黨,由梅朗雄(Jean-Luc Mélenchon)領導。綠黨領袖唐德里耶(Marine Tondelier)認為新人民陣線已經做好治理法國的準備,但認為現在不是推選新總理的時候。社會黨領袖富爾(Olivier Faure)則表示,新人民陣線的成功,代表著法國人民拒絕了極右翼掌權的可能。而馬克宏所屬的Ensemble,在這次選舉中拿下152到163個席次,是排名第二的政黨。但無論如何,目前三黨聯盟在這次選舉中,都沒有取得577席議會席次中的過半席次289席,因此推估未來實際執政時,還有紛爭與討論的可能。報導中也提到,法國前總理菲利普(Edouard Philippe)認為,這次選舉導致了法國政壇的不確定性。雖然大多數法國人民拒絕了極右翼,但民眾也沒有給予左翼多數席次來治理國家。菲利浦認為,現在是中間派政治團體展示實力的時刻,不管是左翼右翼都要尋求中間力量的意見,推估法國在未來數周的政治情勢會十分緊張。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8/346838/sm-1bda328044e64d594d1a823a506c7ac3.jpg)
法極右派國會當家恐還有變數 歐洲股匯不跌反漲
法國總統馬克宏解散國會改選的政治豪賭慘輸,在30日舉行的國會首輪選舉,極右翼國民聯盟(RN)得票率衝第一遙遙領先,馬克宏領導的中間派聯盟落居第三。但RN的領先幅度不及民調,歐洲股匯不跌反漲,歐元升至兩周高點。法國內政部1日公布國會首輪選舉正式結果,極右派領袖勒朋(Marine Le Pen)帶領的國民聯盟贏得33%選票;左派聯盟新人民陣線(NFP)以28%得票率居次;馬克宏領軍的中間派聯盟慘敗,僅獲20%支持排第三。法國極右派勢力在國會改選首輪投票贏得歷史性勝利,雖在意料之中,但分析師也提到,國民聯盟的領先幅度不如預期。選前民調顯示,RN可望在國會取得絕對多數優勢。第二輪決選預定7日7日舉行,RN欲在國民議會577席中過半,至少須拿下289席。但馬克宏領導的中間派及左翼聯盟,預料可能在決選操作棄保以阻止極右派掌權,例如部分選區考慮不推派候選人。分析師認為極右派能否在國會過半仍有變數,反倒推升歐元走勢。 城市指數(City Index)資深市場分析師辛柯塔(Fiona Cincotta)指出,國民聯盟領先幅度遜於部分民調所示,因而助歐元開高。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外匯策略部門主管佛雷(Jane Foley)表示,左翼政黨已示意要撤換在首輪投票落後的候選人,以免決選時選票被瓜分,這應能阻礙極右派在國會贏得絕對多數。佛雷指出,這讓投資人在周一開盤鬆一口氣,然由於法國政局仍有高度不確定性,市場可能依舊戒慎恐懼。1日歐元上漲0.4%,來到兌1.0759美元的約兩周高點。自法國極右派在6月上旬的歐洲議會選舉壓倒性勝出,歐元兌美元挫跌1.2%,這也逼得馬克宏走提前大選的險棋,結果落得慘敗下場。法國股市同步攀高,CAC 40指數一度勁揚近3%,一掃上周五(30日)收在逾五個月低點的陰霾 。在法股領漲下,泛歐STOXX 600指數上揚0.6%,終結連續四個交易日收黑頹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