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破裂
」 美股 AI 人工智慧 科技股 科技七雄2個月將近30萬人丟飯碗! AI熱潮受害者是「他們」
人工智慧熱潮和組織精簡化,使得科技業面臨更嚴峻的就業環境,今年8月,美國IT產業失業率飆升至6%,已有14.8萬名IT員工丟了飯碗,較7月高出3000人。而全國失業率為4.2%,根據外媒《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勞工統計局6日公布調查數據顯示,8月全美失業率降至4.2%,增加了14.2萬個就業機會,但由於人工智慧持續繁榮,8月共有14.8萬名IT員工失業,高於7月的14.5萬人,IT員工失業率從5.6%上升至6%。顧問公司Janco Associates發現,過去8個月中,就有7個月IT產業失業率高於全美失業率。Janco執行長賈努拉蒂斯(Victor Janulaitis)表示,IT員工的失業狀況是自2000年代初網路泡沫破裂以來最嚴重的,這次的罪魁禍首是人工智慧,它正在引起「巨大的變化」,堪比當時個人電腦廣泛使用時所見的狀況。賈努拉蒂斯指出,IT領域的裁員問題集中在管理後端的傳統技術工作,而人工智慧和網路安全則讓人力需求帶來成長。軟體公司Hyland Software的首席資訊長瓦特(Steve Watt)也認為,目前最需要的職位是有關資訊安全、人工智慧和雲端等領域擁有專業知識的人力。在上個月宣布裁員的大型科技公司中,「思科系統」計畫裁員7%,約影響6000名員工;半導體公司英特爾也透露,作為削減成本的一部分,今年將裁掉1.5萬名員工並暫停配息;而今年7月,軟體公司Intuit直言,計畫裁員約1800人,為轉向人工智慧招聘大量人才做好準備。報導指出,被解僱的IT員工正面臨著技能與期望薪酬不符的窘境,而科技公司削減人力不僅是為了協助公司轉向生成式人工智慧,也能更聚焦在提升效率和獲利能力。同時,一些科技工作者正在努力提升自己的人工智慧技能,以便在履歷中脫穎而出。
EBC金融集團(UK)CEO David Barrett 探討全球經濟復甦趨勢與投資展望
全球經濟的快速反彈與不均衡復甦隨著全球經濟在新冠疫情後的復甦過程中,David指出,雖然疫情帶來了類似二戰後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但全球也以驚人的速度突破了這一困境。全球各央行迅速推出大規模刺激措施,包括降息和注入龐大流動性,這些措施顯著促進了全球經濟的快速反彈。全球經濟活動顯示出強勁的復甦跡象,可能比最初的預測要快,但復甦的程度並不如期望的完整和均衡。美國的經濟表現及其他國家的情況具體到各國家的表現,美國和一些中歐國家如波蘭展示了強勁的經濟復甦跡象。美國的經濟增長非常強勁,尤其是勞動市場表現強韌,消費支出保持強勁,顯示出消費者對經濟的信心。然而,歐盟等地區的復甦則較為不完整,特別是德國在經濟上依然處於疲軟形勢。雖然像西班牙和意大利這樣的地中海沿岸國家表現優於預期,但整體來看,歐盟內部的復甦還存在不均衡現象。中國疫情後的經濟挑戰分析David進一步分析指出,中國儘管初期復甦表現良好,但隨後因房地產市場的崩潰出現了明顯的放緩。過去,房地產市場在中國經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相當於年產值的四分之一。政府已開始採取政策措施,試圖刺激消費者需求,但這需要時間。且各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嚴重,缺乏土地儲備且對這些土地的需求很少。這些地方政府由於現金流問題,將不得不停止投資和支出。銀行承擔了大量的債務,這進一步加劇了問題。整體而言,消費者在國內市場的需求仍然非常疲軟,房地產市場的衰退也損害了消費者的信心。儘管政府已採取政策措施,但通膨壓力和持續的債務負擔依然限制了中國經濟的全面復甦。兩岸消費者經濟面臨挑戰無論是台灣還是中國,在疫情後的經濟復甦中,消費者都普遍減少了生活開支。這對消費者經濟造成了負面影響,尤其是在中國,消費者由於沉重的債務負擔和信心不足,對購買力和消費意願的影響更為明顯。過去,房地產市場確實推動了整體經濟。如今,房地產泡沫破裂對消費者信心造成重大打擊,使得消費者在高債務壓力下消費意願降低。相比之下,在台灣,雖然消費者信心近兩年來保持良好,但核心通膨率仍然偏高,食品價格強勁上漲,並受到氣候條件影響的農產品供應不足。此外,租金和醫療保健費用等日常支出繼續上升,這些因素仍然制約著消費力。未來趨勢與全球展望對於全球經濟的展望, Davia提到,從數據上來看,許多發展都圍繞著非常小,集中或高度集中的領域,例如像人工智慧這樣的領域,在全球範圍內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台灣在這方面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擁有強大的晶片產業,股市方面在AI概念股和重電類股的帶動,仍舊有出色表現。不過仍然需要解決通膨和高利率問題,以促進消費者需求恢復。各國政府需持續採取有效措施,促進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並應對面臨的各種挑戰,如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和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這將是全球經濟恢復道路上的關鍵一步。
科技股市值大縮水9千億美元 分析師:下週科技巨頭財報周將左右美股走勢
近期,美股的走勢整體偏弱,市場開始討論科技股泡沫破裂、大小盤股的風格切換。那指、標普500指數上周連續下跌,均創下4月以來的最大單週跌幅。科技股遭拋售,標普500指數的科技板塊一週內下跌了近6%,市值縮水約9000億美元。下週對美股未來走勢非常關鍵,多家大型科技公司將發佈上季財報。外媒報導,科技七雄上週均大跌,亞馬遜跌超5%,谷歌、Meta跌超4%,微軟、特斯拉跌超3%,蘋果跌超2%。晶片股的「失血」最明顯,半導體指數週內下跌了近9%;個股AMD跌超16%,美光科技跌超14%,台積電跌超11%,ARM跌超9%,高通、輝達跌超8%,博通跌超7%,英特爾跌超4%。下週對於美股未來的走勢至關重要,多家大型科技公司將發佈上季財報。特斯拉、谷歌將是最早公佈財報公司,將於下週二美股盤後發佈。隨後的一週,微軟、Meta、亞馬遜和蘋果公司也將公佈財報;輝達要到8月底才會公佈。分析師可能會關注特斯拉自動駕駛計程車(Robotaxi)計劃的進展、電動汽車的需求問題,並深入研究谷歌通過AI變現的細節。美國知名投研公司Zacks預計,特斯拉上季收益為每股0.62美元、年減31.9%;收入251.3億美元、年增0.8%。谷歌雲端服務收入預計達100.8億美元、年增25.5%。GDS財富管理公司的分析師表示,如果看到強勁的科技收益和疲軟的通膨相結合,這可能會扭轉市場近期的疲軟局面,並引發新一輪上漲。至於針對美股回調華爾街雖普遍預料到,但長期依然看好。高盛的策略師表示,今年夏天股市存在回調的風險。下半年市場更有可能出現回調,而不是熊市。高盛分析師稱,這可能是經濟數據走弱,聯準會已經鴿派,以及美國大選前政策不確定性上升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美銀的策略師則援引EPFR Global數據寫道,截至上週三的一週內,美國股票基金吸收了約450億美元的資金,創下有史以來第四大流入量。小型股基金流入99億美元,為有史以來第二大流入量,而大型股基金則流入274億美元。
凱投宏觀:AI短期仍推動美股上漲 股市泡沫2026年恐破滅
隨著人工智慧的熱潮已經持續了一年多,英國知名研究公司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認為,短期內人工智慧將持續推動美股上漲,但這一泡沫最終將在2026年破裂。凱投宏觀經濟學家發布報告表示,到2025年底前,由投資者對AI的熱情所推動的股市泡沫,將推動標普500指數升至6500點的高點。標普500指數升至6500點,代表較當前的5099.96點上漲27%以上,但從2026年開始,隨著利率上升和通膨率上升開始壓低股票估值,美股的漲幅應該會急劇回落。最終,經濟學家預計未來10年股票的回報將低於上一個10年,美股長期以來的優異表現可能會結束。他們對美股和AI前景的悲觀預測,在某種程度上有些反直覺。因為他們的推導邏輯是AI的日益普及將推動生產率提高,從而刺激經濟增長,而這種經濟刺激會導致通膨比大多數人預期得更高,同時也會導致利率提高。高利率和高通膨確實對股票價格來說是壞消息,經濟學家指出,泡沫最終將在明年年底之後破裂,導致估值回調。因為這種動態在20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的網路泡沫,以及1929年的大崩盤期間都出現過。其中,網路泡沫危機有著和這次類似的劇本,即新技術生產力出現並刺激經濟發展,但同時也推動股市泡沫不斷擴大而最終破裂。凱投宏觀預測,從現在到2033年底,美國股市的平均年回報率將僅有4.3%,遠低於剔除通膨因素後7%左右的長期平均回報率。與此同時,預計同期美國國債的回報率將達到4.5%,略高於股市的漲幅。這些預期回報率與過去10年美國股市13.1%的平均年回報率形成鮮明對比。經濟學家也補充說明,他們所預設的前景存在一個主要風險,那就是準確把握股市泡沫的頂部時間,以及泡沫的破滅可能持續多久,這本身就很困難。「股市泡沫何時以及如何破裂,是我們預測的一個關鍵風險。特別是,一個下行風險是,泡沫破裂的後果持續時間可能會超過一年,就像網路泡沫之後的情況一樣。」
半導體、AI概念股帶頭衝!日股史上首度站上4萬點
日股周一(4日)在半導體與AI概念股帶頭衝鋒陷陣下,再度出現噴漲行情,其中日經225指數收盤上漲近200點到40,109.23點新高,為史上首度收在4萬點上方。受到上周五美國高科技股強漲激勵,日經指數周一開盤在半導體與AI股帶動,不久即衝破40,000點大關,漲勢最高曾超過400點,雖然終場漲幅略有收斂,但仍收高0.5%。其中半導體設備商東京威力科創股價收盤勁揚2.37%,愛德萬測試更飆升3.67%。此外軟銀集團則上漲0.3%。日股自兩周前衝破1989年泡沫經濟巔峰期的高峰後,緊接在3月初又順利攻克40,000點大關。分析師指出這波凌厲漲勢主要由科技股所推動。在AI淘金熱的推波助瀾,讓擁有半導體上游設備與原料優勢的日本受到外資的青睞。松井證券資深市場分析師久保田智一郎指稱,投資人看好AI將持續帶動晶片業投資,使得具備相關題材的日本企業因此受惠。瑞銀SuMI信託財富管理公司的投資長青木大樹也指出,繼這波AI行情推升美股七雄暴漲後,目前尋求投資標的的投資者已將目光投向日本。雖然日本半導體業在晶片設計與生產方面不如美台韓等國家,但它在生產半導體不可或缺的設備與原料方面卻仍有很高競爭力。據日本產業省指出,就半導體原料在全球的占比來看,日本高達48%,至於在半導體製造設備比重方面也有31%,僅次美國為全球第二位。除此之外,日本企業業績良好也是支撐日股迭創新高的關鍵因素。由於日企獲利最近幾年表現亮眼,加上日本政府在推動企業改革計畫已見奏效,都有助強化外資對日股的投資興趣。相形之下,中國房市泡沫破裂引發的經濟危機仍在持續,則促使投資資金從中國轉向日本。一名大型投資公司基金經理人透露,中東資金正撤離在中國過多資金,而將部分資金投向日本股票期貨。不過日股這波急漲,也引發瑞穗資產管理公司基金經理人戶田浩斯警告,獲利了結賣壓將開始出籠。另外隨著美國就業數據與日美央行決策逼近,日股也將轉向高檔震盪走勢。
市場憂泡沫破滅慘劇再現 高盛:這輪科技牛市遠沒1999年瘋狂!
隨著美股科技股持續上漲,市場擔憂2000年的泡沫破裂重演,但高盛認為這輪科技牛市還有空間,遠沒到1999年的瘋狂。上周六(24日),高盛在最新的報告中指出,短期內科技股的漲勢還會繼續,1994 年IT資本支出和生產力的激增開啓了那指的多年上升趨勢,與1999年和2000年的大起大落相比,本輪上漲要弱得多。關於科技股將繼續走高,高盛給出三點理由,一、存在再次入場的空間。在輝達公佈業績前,高盛交易部門注意到了避險基金對科技股的減持活動,此前文章指出,避險基金上季度就已減持科技七雄。二、科技股已經完全與收益率脫鉤。那斯達克指數沒有受到在利率上升的影響。三、目前正在進入一個日程新聞較少和交易商採用Gamma交易策略的時期,這預示著市場將以較低的速度走高,波動率將壓縮或正常化。高盛表示,如果說現在是泡沫,這也是所見過的最差勁的泡沫之一,儘管市場的某些部分表現出了冒險精神,「但總體而言至少從大盤股的估值來看,我們離泡沫區域還很遙遠。目前那指的市盈率為35倍,而在上世紀90年代末的科技泡沫中,它曾達到90倍!」自2015年以來,美股科技七雄的漲幅高達1700%,而標普500指數的漲幅僅140%。即使是全球最大的科技指數那斯達克綜合指數,自2015年以來也僅上漲了230%。高盛指出,避險基金在科技行業的投資倉位相當高,但不一定處於極端水平。科技七雄股票的多空比已經回到了83%的百分位水平,而這數字去年年底曾經下降到20%以下。不過多空比在2021年9月曾高達11.5倍,美國半導體行業股票的多空比甚至更高,達到了98%的百分位高點,但只有2.1倍,水平上低於去年6、7月達到的水準。
美科技業市值佔美股1/3 法興大空頭示警:遠超兩千年網路泡沫高峰
法國興業銀行知名策略師愛德華茲(Albert Edwards)指出,目前科技行業的集中度超過了當時的極端水平。他於月初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表示,美國科技行業的價值再次佔美國股市的三分之一,只略高於2000年科技股泡沫高峰時創下的歷史高點,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指100指數約佔標普500指數市值的50%。在2000年網路泡沫時,標普500指數中的五大股票(微軟、思科、通用電氣、英特爾和愛思唯爾)的總體權重高達29.2%。這一里程碑事件引發了一個問題,即股市是否有可能要遭受與當時一樣的命運(標普500指數當時下跌了約50%、那斯達克指數也下跌了39%)。愛德華茲指出,當前事件的某些方面有所不同,例如,科技行業的估值普遍低於當時,儘管仍處於高水平。但其他特徵是相同的,一是科技行業的基本面與其價格走勢脫節,儘管該行業的盈利表現平均好於市場其他板塊,但盈利預期的增長速度一直快於隨後的實際盈利表現。愛德華茲表示,到目前爲止,美國IT公司的盈利速度還沒有達到預期的增長速度。這種違和帶來了風險,「因自2018年以來,該行業的大部分漲幅也是由於市盈率的擴張,顯示出與基本面的脫節」。現在和那時的另一個相似之處,愛德華茲補充道,是儘管估值上升,但投資者仍覺得有必要投資科技股,這樣他們就不會錯過上漲。這讓他回想起2000年,當時關於IT泡沫的說法非常有說服力,就像現在一樣。但與1999年一樣,持懷疑態度的投資者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如果過早退出,拋售或減持美國IT股可能會破壞業績。最近幾周,網路泡沫和今天市場之間的許多相似之處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美國銀行策略師哈奈特(Michael Hartnett)近期發布報告中說,1月份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和債券收益率均出現上漲,這是泡沫行為。此外奧比斯投資管理公司總裁卡爾(Adam Karr)認為,歷史上類似時期的結局都很糟糕,市場正在將任何與人工智慧(AI)相關的東西推升至估值的最高水平。股票在上世紀80年代末的日本泡沫後損失了40%的價值,在網路泡沫破裂後損失了50%的價值。只有時間才能證明科技股是否存在即將破裂的泡沫。如果經濟在短期內繼續表現出彈性,該行業可能會繼續表現優異。
「科技七雄」狂歡後標普493家有機會? 分析師:小型成分股有望暴漲25%
據市場諮詢公司Richard Bernstein Advisors(RBA)稱,市場上最熱門的股票正在發出看跌信號,這是一個投資機會即將到來的跡象。RBA副投資長Dan Suzuki表示,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即將到來,而且可能近在眼前。該公司在2023年底首次提出這一觀點,關鍵在少數個股在大盤中處於極端市場領導地位,標普500指數的其他493只成分股在科技七雄佔據主導地位後,將迎來更強勁的上漲。Suzuki表示,雖然科技股在過去15年的市場漲幅中佔據了巨大的份量,但大型科技公司的企業盈利將在下一季放緩。RBA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表示,在蘋果、微軟、Alphabet、亞馬遜、輝達、特斯拉和Meta這七大公司中,預計只有三家在2024年的盈利增長將超過25%。而小型股、工業股、能源股和新興市場股票等領域的盈利預計將加速增長。Suzuki表示,估值和投資者對大型科技公司的集中程度看起來非常極端,甚至比之前的股市泡沫時期還要嚴重。標普500指數中排名前10位的股票目前佔該指數總市值的30%以上,這是40多年來的最大占比。他補充道,21世紀初,網路泡沫破裂,隨後10年回報率低迷。因此在目前這種繁榮程度上,大型科技公司可能表現不佳,導致投資者跳槽到市場的其他領域,「投資人可能最終將會看到熊市」。但根據RBA的說法,這實際上對市場的幾乎所有其他領域都是好消息,因資金最終將轉向其他股票,並使鐘擺向另一個方向擺動。該公司解釋稱,雖然那斯達克指數在網路泡沫破滅期間暴跌,但能源和新興市場等不受歡迎的行業在接下來的幾年內卻獲得了「驚人」的回報。隨著科技股的極端估值有望回落,Suzuki認為未來10年,科技七雄成分股的市值最終可能會蒸發20至25%,而羅素2000指數中的小盤股市值可能會暴漲20至25%,這將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華爾街的其他專家也警告稱,科技股將出現重大回調。隨著投資者紛紛加入對可生成人工智慧的炒作,科技股已反彈至令人眼花繚亂的高度。知名投資專家Bill Smead稱,科技七雄的股市繁榮是一場「投機狂歡」,並可能很快就會結束,最終可能導致股市失靈。
「矽谷銀行暴雷」引發連鎖反應! 多家地區性銀行遭擠兌「股價暴跌」
全美第16大銀行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倒閉引爆銀行業股災,美國政府緊急介入,勒令該行關閉並接管,這是美國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大銀行倒閉案,拖累全球銀行業市值蒸發數十億美元,並導致多家美國地區性銀行在美東時間10日遭到擠兌、股價暴跌,受害者包括First Republic Bank、Signature Bank、PacWest Bancorp 和 Western Alliance Bancorp。綜合CNBC、DailyMail、The Hindu BusinessLine的報導,加州金融保護與創新部(DFPI)於10日關閉了「深陷流動性危機」的矽谷銀行,並將美國聯盟存款保險公司(FDIC)指定為接收方,介入後續存款保險事宜。白宮經濟顧問擔憂,矽谷銀行的危機是否會蔓延成一個更有系統性的危機。英國、德國的監管機構也紛紛盯緊當地銀行系統。矽谷銀行流動性危機引發的恐慌情緒在金融界蔓延。報導指出,排名前10的美國地區性銀行最有可能面臨壓力,其中就包括和矽谷銀行一樣總部位於加州的First Republic Bank。First Republic Bank在10日早盤一度暴跌52%,之後跌勢迅速收斂,尾盤仍大跌15%,而PacWest Bancorp和Western Alliance Bancorp的股價也分別崩跌超過30%;Signature Bank的股價則下跌了約25%。主要銀行中,摩根大通上漲1%;花旗集團和摩根士丹利各下跌約1.5%;美國銀行和富國銀行均下跌近2%。矽谷銀行的危機,也引發了其他國家監管機構對矽谷銀行在當地子公司以及銀行業潛在風險的重視。據知情人士透露,英國央行下轄審慎監管局(PRA)正密切追蹤英國銀行業和更大範圍的市場形勢,並與受其監管的金融機構保持密切的聯繫。德國金融監管機構BaFin的一位發言人10日表示,正在考慮當前的事態發展,並將反映在其持續監管中。矽谷銀行德國2021年最新財務披露稱,它是一家小型、不復雜的機構,由於在資本和流動性方面依賴母公司,因此不受德國資本要求的約束。對此,聖地亞哥大學金融學教授(Dan Roccato)指出,「我認為不一定會重演2008年金融海嘯的危機,但暴雷事件不是一次性的,我擔憂可能會有更多類似的事件被悄然引爆。」報導進一步指出,矽谷銀行出售的大部分資產都是美國國債,它們沒有違約風險,且會在到期時保值。2008至2009年的金融危機則涉及抵押貸款支持證券,這些證券的價值在當時因住房貸款違約而暴跌。部分人士將這場金融動盪歸咎於聯準會的激進升息,自去年以來聯準會不斷大幅提高利率以對抗通膨,但借貸成本的上升將導致經濟活動放緩,拉低各式資產價格,從而引發泡沫破裂及流動性危機。
全球經濟難逃「硬著陸」? 末日博士點名3經濟體:通膨危機難解
曾準確預測2008年金融海嘯、綽號「末日博士」(Dr. Doom)的知名經濟學家魯比尼(Nouriel Roubini)7日在《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舉辦的商業峰會上再度示警,由於通膨與大宗商品價格仍處於高位,多國央行的升息幅度和時間將遠高於預期,全球經濟將面臨硬著陸風險。據美國跨國商業雜誌《財富》(Fortune)的報導,魯比尼近期再次就目前的全球經濟情勢發表看法。他指出,各國央行將不得不繼續提高利率,且升息幅度和時間將遠高於預期,如此才能使通膨回到目標水平。「通膨將維持在高位,因為今年的大宗商品價格依然難以下降。」魯比尼補充,俄烏戰爭的升級,以及中國經濟恢復增長動能,都會增加大宗商品的需求,並助長通膨。魯比尼更進一步點名3個經濟體,「美國、歐洲和澳洲的通膨比市場和央行預期的更為持久。」這些國家為壓抑通膨而採取的激進升息舉措將加劇硬著陸的風險。魯比尼過去曾精準預言2008年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政策有獨到見解,他曾在美國聯準會升息前就預言,「當崩潰來臨時,1970年代的停滯性通膨,很快就會與後2008年時期的債務危機相結合,央行將面臨不可能的任務。」他還說過,未來10年可能比1970年代的停滯性通膨更加危險,因為通膨、民間和公共債務與泡沫破裂將同時發生,全球在未來10年將進入全新的險境。此外,他還預言美元在未來10年可能失去在國際儲備貨幣的壟斷地位。他認為,自二戰後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以來,美國一直是占據主導地位的全球儲備貨幣。但隨著美元以「國家安全」為由將美元武器化,不斷實行「長臂管轄」,導致「去美元化」的進程正在加速。再加上「央行數位貨幣」的興起將挑戰以美元為首的SWIFT貨幣結算系統,國際儲備貨幣在未來將走向美元和人民幣的「二元體系」。
「傳奇投資人」葛拉漢示警美股恐再崩跌50% 推薦「這些」投資標的
有「傳奇投資人」之稱的資產管理機構GMO創辦人葛拉漢(Jeremy Grantham)在美東時間24日發布的「2023年展望信」中示警,即便美股在2022年已經跌掉20%,但股市估值仍然過高,在最悲觀的情境中,美股2023年可能還會再崩跌50%。據Business Insider的報導,今年已高齡84歲的葛拉漢在美東時間24日於資產管理機構GMO官網發文指出,雖然最極端的泡沫已從市場上消失,但美股估值仍遠高於長期平均水平。他還補充,各種因素——尤其是未被充分認知到的重要週期,包括通貨膨脹減弱、勞動力市場持續強勁,以及中國經濟的重新開放——都表明熊市有可能延滯。在接下來的12到18個月內,美國企業基本面的惡化程度將決定一切。至於全球股市的長期前景,葛拉漢則認為最大的危機仍然是發達國家人口下降、原材料短缺和氣候變化造成的破壞,這些因素將嚴重影響長期的增長前景。另外,在未來幾年,有鑑於低利率環境的變化,全球房地產市場的低迷將帶給經濟可怕的風險。「全球房地產泡沫的破裂才剛剛開始,可能會產生比股市下跌更痛苦的經濟連鎖反應,尤其房地產比股票更直接地影響經濟,而房市泡沫破裂的持續時間也似乎是股市的2到3倍,例如,從2006年開始,美國花了6年的時間才觸及房市低點。」至於股市短期前景,葛拉漢則指出,下行的可能性多於上行空間。在最壞的情況下,若確實出現問題,世界將陷入嚴重的經濟衰退,美股可能會迎來主跌段,並從現在的高點再崩跌50%。他補充,「如果經濟衰退不會在接下來的半年到1年內開始,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這個市場的最終低點可能會落在2024年。」對此,葛拉漢也建議,儘管美股缺乏吸引力,全球經濟極其悲觀,但仍有數量驚人的合理投資機會,那就是鮮少散戶關注的「新興市場」,因為其估值仍非常低,且價格合理。至於股票種類方面,葛拉漢則推薦,「對於那些眼光看得更遠的投資者,比如5年以上的人而言,我認為解決氣候變化危機,以及涉及原材料領域的相關企業的股票,將比其他經濟領域具有實質性優勢,因為世界各國政府和企業將會在未來更加急迫的處理上述問題。」
賭博成功!美20歲男大生買這檔股賺33億台幣 傳奇投資人:泡沫破裂前兆
美國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20歲男大生費里曼(Jake Freeman)在7月透過買進大量迷因股之一,也就是北美家具用品連鎖零售商Bed Bath & Beyond(BBBY-US)的股票而大賺1.1億美元(約新台幣33億元)。不過83歲傳奇投資人葛拉漢(Jeremy Grantham)早在1月就示警,「瘋狂投資者行為」為泡沫破裂的前兆,「迷因股」熱潮便是其中之一。據英國《金融時報》的報導,在南加大攻讀應用數學與經濟學的費里曼(Jake Freeman)在7月時大量買進約500萬股的Bed Bath & Beyond股票。此前受到美國經濟技術性衰退的影響,這家家具用品零售商的業績相當慘澹,導致股價暴跌。然而法人的做空行為激起了散戶集結追捧,使Bed Bath & Beyond的股價近1個月以來飆漲超過350%。而費里曼當然也沒有錯過這波股價飆升,16日共賣出價值超過1.3億美元的股票分額,若扣掉最初2500萬美元(約新台幣7.5億元)的本金,他等於1個月就賺進了1.1億美元(約新台幣33億元)。像Bed Bath & Beyond這類的股票又被稱為「迷因股」,這個概念興起於2021年1月疫情大流行期間,當時有許多公司因業務狀況和財務報表不佳而被機構投資人故意做空,但由於某些老字號企業擁有大量懷舊客戶,因此法人的做空行為也引來散戶在社交媒體上號召和集結,並與機構投資人多空交戰,當散戶獲勝時,這類沒有實際價值的股票價格就會離譜的狂飆。前陣子,由於美國通膨飆漲、聯準會貨幣政策轉鷹,因此市場情緒普遍悲觀,也導致「迷因股」這類投機性股票熱潮退燒。如今,隨著美國7月CPI年增率低於預期,市場情緒又再度樂觀了起來,許多投資人都相信下一波牛市即將來臨,也導致GameStop(GME-US)、AMCEntertainment(AMC-US)等迷因股元老又加入了近期美股大漲的行列。因此甚至有散戶在網路上留言:「沒有比 16 分鐘內賺進 5000 美元,然後為了 150 美元去上班 8 小時更羞辱的事情了。」但曾經成功預言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2008年金融危機等股災的資產管理機構GMO創辦人葛拉漢,早在1月就示警,泡沫末期都會充斥著「瘋狂投資者行為」,而迷因股熱潮便是其中之一,這些行為還包括元宇宙、加密貨幣、以及NFT等投機性資產。葛拉漢補充,泡沫的頂點非常難以預測,但通常市場情緒普遍悲觀時,會讓泡沫洩氣而不至於破裂,而相反的,歷史規律已表明,泡沫總是在市場情緒過度樂觀的時候才會破裂,「關於超級泡沫各個階段的條件已經成熟,瘋狂的騷亂隨時可能開始。當悲觀情緒重返市場時,我們將面臨美國史上最大的潛在財富縮水。」
加密幣若再崩跌 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恐成新次貸危機
加密幣市場總市值在2021年Q3合計為3兆美元(約新台幣83兆元),但一直到今天市值已經蒸發1.3兆美元(約新台幣36兆元),曾獲2008年前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克魯曼表示,加密幣崩跌,可能會成為新的次貸危機。曾獲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克魯曼(Paul Robin Krugman),在《New York Times》專欄撰文表示,股市並不代表經濟,更遑論加密幣市場,雖然加密幣總市值蒸發1.3兆美元,但那樣的規模只有美國GDP的6%上下。他強調,雖然加密幣崩跌的衝擊,跟2008年房市泡沫破裂所引發的房價崩跌相比差距甚遠,但蒸發的1.3兆美元勢必會有受害者,根據目前證據顯示,這些受害者正是「不知道自己正陷入什麼樣的情況,以及沒有能力因應幣值下跌」的一群人。而這些人與2008年的次貸風暴受害者特徵相近,當年次級房貸標榜的是讓沒辦法貸款買房的群眾,可以擁有自己的房子,但這些人完全不懂次級房貸的意義,最後造成房市泡沫破裂。至於加密幣投資熱潮,則可能因為多數投資者看到其他人因為加密幣賺錢,所以才跟風買進,並沒有足夠的投資判斷能力,而加密幣的價格波動原因有很多種,也可能一天就崩跌40%以上,克魯曼最後也呼籲美國相關監管單位能有所動作,去保護不懂加密幣投資的群眾。
全球股市牛氣沖天 專家點名:最大泡沫是這兩檔
受惠於全球低利率環境資金充沛,全球金融市場牛氣衝天,但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調查專業投資人意見發現,有近九成受訪者認為金融市場已形成一些價格泡沫,逾半數認為若泡沫破滅,比特幣價格與特斯拉股價可能會腰斬。根據調查,89%的受訪者認為市場正面臨泡沫,又以美國科技股與比特幣格外顯著,認為後者正接近「極端泡沫」的程度。德銀策略師瑞德(Jim Reid)、研究分析師納加林根(Karthik Nagalingam)、艾倫(Henry Allen)在報告中指出,「當問及比特幣與特斯拉(此為科技股泡沫象徵)未來12個月的命運時,多數人認為兩者身價比較可能會腰斬,特斯拉股價尤其可能震盪大跌。」比特幣價格與特斯拉股價過去一年急速狂飆,前者暴漲300%,後者飆升逾700%。自2021年以來,這兩大熱門投資標的仍漲勢未歇,比特幣已累升27%,特斯拉股價勁揚17%,反觀標普500指數繼上周大幅拉回後,今年僅累升0.3%。特斯拉將於1月27日公布財報。德意志銀行在在1月13日至15日期間訪問627位市場專業人士,此為每月例行調查,透過專業投資人的看法以瞭解市場信心情況。除了德銀報告之外,其他專家也抱持比特幣已形成泡沫的看法。據美銀(Bank of America)月度基金經理人調查,近期比特幣擠下科技股,成為市場「最擁擠部位」之首。聯準會(Fed)縮減資產購買方案向來被視為造成泡沫破裂的潛在原因,德銀也詢問專業投資人對退場時間點的預測。調查顯示,71%的受訪者認為Fed到年底以前都不會退場,這與Fed理事的看法一致,不過,大約25%的受訪者認為,若是經濟成長或是市場熱度超出預期,都可能迫使Fed出手提前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