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腎
」 腎臟他25歲「腎臟長1.5公分水泡」沒定期回診 多年後患1病遭醫揭:洗腎一輩子
許多民眾為了生活而忙於工作,常常輕忽了身體的小病灶。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分享,一名45歲男子日前就醫看診,透露20年前曾到過門診檢查,發現右側腎臟長了一顆1.5公分的小水泡,之後男子因為工作忙碌,淡忘當時「至少每年回診一次」的提醒;如今他因為身體不適再度就診,竟然就被洪永祥告知罹患「多囊腎」,且要「開始洗腎一輩子」。洪永祥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分享,一名45歲男性上班族,20年前來門診檢查期間發現右側腎臟長了一顆1.5公分的小水泡,之後因為不痛不癢,且沒有任何不舒服,加上驗血、驗尿的結果均顯示腎功能正常,因此當時洪永祥只叮囑對方「至少每年回診一次」,但後來男子上網查資料,得知腎臟小囊泡並非惡性腫瘤,打消了擔憂之餘,後來由於工作日益忙碌,就再也沒回診。孰料,洪永祥指出,直到最近男子發現自己的肚子越來越大,不光被同事笑說像是懷孕6個月,甚至出現肚子脹痛、噁心想吐、精神疲累,臉色死灰毫無血色等症狀,且全身散發一股尿騷味,最終被妻子逼迫去診所抽血檢查;而診所醫師卻直言「腎功能已經到了末期腎病變,必須轉到大醫院」,於是男子才又掛了洪永祥的門診。洪永祥透露,男子到院經查發現,尿毒素的數值非常高,且胸部X光已經顯示有輕微肺水腫,當下他只好將男子直接轉到急診室,隨後對方就在超音波被照出兩邊腎臟腫漲到快20公分,可說是一般人的兩倍大,上方還布滿了數十顆大大小小的囊泡,診斷是「多囊腎合併末期腎病變與肺水腫」,結果一出,男子當天就緊急住院,開始透析治療,45歲便「開始洗腎一輩子」。對此,洪永祥解釋,男子罹患的「多囊腎」,堪稱「凶猛的腎臟破壞疾病」;他進一步指出,「多囊腎,俗稱泡泡腎,多數是顯性遺傳的多發性囊泡疾病,通常是第16對染色體的異常,主要侵犯腎臟,但也會影響到肝臟、胰臟。85%來自父母親的遺傳,子女得病的機率是50% ,男女均等,一旦發現,子女及兄弟姊妹都應接受檢查;另外15%來自基因變異。」洪永祥透露,罹患「多囊腎」的病患,約在20歲左右,腎臟就會出現第一顆的水泡,隨著年紀水泡會越長越多,但年輕的時候常常未察覺異狀,「若有症狀大部分是以腰痛、腹痛最常見;此外有血尿、多尿、頭痛、高血壓、腸胃不適。」他還說,大約有一半罹患此病的患者,在50歲之後會惡化到末期腎衰竭;目前佔台灣洗腎人口的2%至5%,為洗腎第五大原因,「台灣有這樣基因的家族非常多,有時候一整個家族都要洗腎。」要如何延緩腎功能的惡化?洪永祥說明,飲食方面減少攝取高油鹽糖、加工類食品、含糖飲料,「限磷限鉀限蛋白,喝足夠的飲水,不要憋尿避免感染與結石,可攝取腎性益生菌延緩腎衰竭速度,腎性魚油來抗發炎保護殘餘腎功能。」至於生活習慣,他則提醒避免熬夜、抽菸;此外,不要做太劇烈的運動,像是跑步、跳躍,以免水泡破裂,「水泡大到4.5公分以上有破掉的風險,經醫師評估有破掉風險,可到泌尿外科處理將囊泡內的液體抽掉。」不過,洪永祥也說,「不是每個人腎臟長水泡都是這麼恐怖,若是你的水泡年輕的時候就出現,且不只一顆就要特別小心。」他表示,大部分過了50歲的患者做腎臟超音波掃描,偶爾會發現一兩顆的水泡,通常那是良性單純的腎囊泡,不影響腎功能,也多半沒有症狀,亦不需要治療,追蹤即可,除非有惡性腫瘤藏在囊泡中,就要積極手術處理,「雖然單純囊泡大部分是良性,但長到很大、破裂或感染,還是可能會有症狀,譬如會腰部疼痛、血尿、發燒。」最後,洪永祥提醒,如果年輕的時候就出現腎臟水泡,或是肝臟同時出現水泡,就需要每年至少就醫照一次超音波追蹤;倘若發現年長無症狀的單一水泡,只要請醫師仔細評估,若沒有惡性的象徵,只需觀察即可,通常不用特別治療。
王凱演反派路人認出竟指:你會有報應! 楚宣「最悲小三」遭兒丟鑑定書
王凱在民視八點檔《市井豪門》中演出從小寄人籬下住在豪門中的李俊豪,劇中角色黑化還被診斷出有遺傳性疾病泡泡腎,導致身世謎越演越烈,也掀起一波討論。一場跟楚宣的對峙,劇情描述他要發瘋似的對他丟東西,拍攝前楚宣就說:「沒關係,你就扔過來,我再閃。」沒想到拍攝的時候,楚宣沒有閃開任由兒子發洩,成功幫助兩人情緒來到高點。劇中要跟楚宣攤牌時,王凱一秒就入戲,尤其拿著親子鑑定書質問對方時,他看到楚宣臉上的表情展現「絕望的痛」,讓他到現在還印象深刻,他說:「很開心在這一次八點檔中,對戲的搭檔演員都是超級有戲感!」讓他收穫良多。而楚宣表示自己算是史上最悲情小三,因為幾乎每一集都在哭,還好眼淚平常儲存很夠,但演出媽媽後發現這角色真的是偉大又辛苦,因為跟小孩有衝突都要忍讓,尤其王凱台詞說「我寧可你不是我媽媽」,讓她聽到就心痛,大嘆母親這角色真是不容易。楚宣跟王凱劇中上演母子衝突,王凱更朝媽媽扔鑑定書。(圖/民視提供)此外,因為演出角色腹黑,日前王凱收工後跑去買消夜,結果引起路人注目,一位阿姨忍不住問他:「你是歹郎(台語:壞人)李俊豪嗎?」他聽聞大方承認:「對,我就是歹郎!」沒想到阿姨接著說:「你這麼壞會有報應喔。」還好老闆打圓場:「那是八點檔拉,你看本人很高很帥。」甚至給予鼓勵說:「雖然你是壞人,但那是戲啦,繼續加油,這一次我請客。」王凱表示不會害怕觀眾的謾罵,認為有討論都是好事。
「泡泡腎」疑是小鬼黃鴻升猝死原因 腎臟會漲大20倍猶如橄欖球
胡先生在22隨時因兵役體檢發現腎臟出現多顆囊腫,確診罹患讓阿嬤早逝,造成爸爸年輕就洗腎的多囊腎遺傳性疾病!胡先生的阿嬤年僅40多歲就因此去逝,讓當時才就讀小學的父親失去母親,奪走父親的幸福童年。而胡先生的父親也因多囊腎,於52歲時開始洗腎,每週有三天要到洗腎中心治療,後半生都在洗腎室度過,最後洗腎數十年後,發生極為罕見的包囊性腹膜硬化症,約莫69歲時過世。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腎臟科、暨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多囊腎腎友協會理事長 高芷華醫師表示,多囊腎是一種遺傳性疾病,有五成機率遺傳給下一代,發病率幾乎高達百分百。高芷華醫師表示,多囊腎正式名稱為「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亦有人稱為「泡泡腎」。患者發病後,腎臟會長出充滿體液但沒有任何功能的囊腫(俗稱水泡),遍布腎臟的囊腫會以平均每年超過5%的速度變多、變大,可能膨脹為正常腎臟的20倍,猶如橄欖球大。沒有及時治療,這些囊腫會逐漸取代正常腎臟組織,最後惡化至必須洗腎或需腎臟移植。台灣臨床研究發現有PKD1突變基因的台灣多囊腎病友約52歲(中位數)就邁入洗腎病程,相較於一般慢性腎臟病患者平均67.3歲才洗腎,足足提早15年!不只如此,一旦腎臟受損,血壓調節功能就會降低,超過五成患者不到30歲就出現高血壓,若未即時控制,更有5%至10%的機率發生腦出血,進而增加死亡風險。爆發主動脈剝離而於36歲猝逝的藝人小鬼黃鴻升,就患有多囊腎,許多醫師都推測或許這就是他爆發主動脈剝離的原因。國家衛生研究院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科黃道揚醫師表示,多囊腎發病初期幾乎沒有症狀,但腎臟囊腫進入快速生長期後,會出現「高血壓、腰部疼痛、血尿、泌尿道感染、腎結石」,這五大常見症狀。黃道揚醫師表示,若出現上述多囊腎五大症狀,應盡快就醫,進行「影像、血液、尿液、基因」四種診斷檢查。透過影像確認腎臟囊腫增長情況,判斷未來疾病惡化速度;藉由血液、尿液評估腎臟功能。若腎臟惡化快速者,更可透過基因檢查掌握致病基因型,調整後續療程規劃,甚至可透過基因及人工生殖技術,減少患者未來子女發病機率或疾病惡化風險。黃醫師也建議,綜合多囊腎的流行病學特性,「具有家族史、腎臟有囊腫者或是因不明原因腎衰竭而洗腎者」屬於高風險族群,建議一定要至腎臟科進行相關檢查。臺中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腎臟科陳呈旭主任表示,過往多囊腎無藥控制,發病初期僅能透過多喝水,減少抗利尿激素分泌,降低腎臟囊腫生長速度;並且透過少鹽、少蛋白的飲食,降低腎臟代謝負擔。患者難以擺脫年輕就洗腎、腎臟移植的命運,洗腎衍伸的時間成本或移植手術後的排斥反應,嚴重衝擊患者生活品質;患者也因為治療瓶頸,對於罹病的事實更難接受。陳呈旭主任說,部分患者擔心將疾病基因遺傳給下一代,中斷結婚或生子計畫。也因為患者不到退休年齡就需要洗腎,每週3次的血液透析治療,對於仍需上班的壯年患者而言,常常造成請假上的困擾,甚至影響工作表現。陳呈旭主任指出,今日已有多囊腎口服藥物問世,此款突破性的藥物可以直接抑制腎臟囊腫增長,有望守住患者腎功能,延後洗腎時機點,改善全身併發症。患者也因為看見治療希望,醫囑配合度大幅提升,對於身體與心理健康都帶來正面改善。陳呈旭主任補充說明,許多患者服藥期間會有頻尿的困擾,但普遍在二至三週後就會習慣。若想要更積極的改善,建議早點起床服藥,延長最後一次服藥與睡眠的間隔,就能有效解決夜間頻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