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
」 疫苗 新冠 流感 英國 黛咪摩爾每10人就有1人偏頭痛 40歲女還爆腸躁症「新藥+肉毒桿菌」緩解
40歲的林小姐從青春期開始就有偶發性頭痛症狀,近幾個月天天頭痛,思考不順暢,甚至伴隨腸躁症,嚴重影響工作表現。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科龔瑋翎醫師診治,使用新型藥物並配合肉毒桿菌注射雙管齊下,經住院三天治療後,頭痛顯著改善,患者情緒穩定,腸胃問題緩解,連思考也變得更順暢,生活品質大幅提升。神經科龔瑋翎醫師表示,偏頭痛和交感神經亢奮有關,許多患者對頭痛認識不足,往往長期忍痛,因為頭痛一直吃止痛藥,伴隨憂鬱、失眠,導致腸胃不好,引發腸躁症,甚至胃潰瘍吐血。長期吃止痛藥,對頭痛恐會造成不良影響,影響腎臟功能,建議用正確藥物減少頭痛發作頻率,不須吃到止痛藥。偏頭痛為全球盛行的疾病,在台灣平均每10人中就有1人受偏頭痛困擾,許多患者處於經濟主力年齡,若未妥善治療,不僅影響工作成效,甚至影響家庭生活及人際關係。龔瑋翎醫師表示,偏頭痛治療近十年來全球發展迅速,幾乎每兩三年都有新藥問世,帶給患者更多選擇。除了已知的肉毒桿菌素注射及針劑抗CGRP生物製劑外,今年更推出口服專一CGRP通道拮抗劑,惟部分藥物仍需自費使用,不過仍讓許多過去治療失敗的患者重獲「頭腦輕盈」的感受。龔瑋翎醫師指出,偏頭痛跟過敏一樣,有些人終其一生都在跟偏頭痛共處,有睡眠問題或長期處在高壓環境,或是長期使用咖啡因,容易造成頭痛頻率增加。透過藥物和打針治療緩解後,需要搭配生活習慣調整,例如運動,降低生活壓力等。神經科陳睿正主任強調,每位患者的病況不同,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需經神經科醫師審慎評估,單一治療或”偏頭痛雞尾酒複合療法”都需因人而異。本院設立偏頭痛特別門診,透過與神經專科醫師的雙向溝通,患者及家人能在治療後,對工作、生活有積極影響。
病患遭「8腳魔王」鑽肚吸血 急診醫執業10多年首見傻了
許多人都曾被蟲咬過,但被「8腳魔王」蜱蟲叮咬可不是開玩笑。一名急診醫師執業10多年,第一次遇到有病患被蜱蟲咬,到診間時只見蟲子緊緊吸附在肚皮上,硬拔不但沒效果,反而讓病患痛到大叫。臉書專頁《超級白急診醫師》指出,午後一名病患來掛急診,主訴是被蟲咬,因為這類情況並不少見,通常換藥、衛教後就可以安心離開,這次卻大不相同,檢傷的護理師神色慌張闖進診間,驚恐表示「咬他的蟲還在他身上!」他頓時感到好奇,立刻將病患帶至診間檢查,掀開衣服瞬間看到,一顆像扁圓種子生物正鑽進病患的腹部,緊咬著肚皮,原來是「蜱寶寶」,其實蜱蟲咬傷在國外或者獸醫很常見,但他在急診10多年,還是初次在人的身上看到。蜱蟲咬傷在國外很常見。(圖/翻攝自超級白急診醫師臉書)他解釋,蜱蟲不算是外型很討喜的生物,成蟲後的蜱有8隻短而有力的腿,像是臘腸狗版的蜘蛛,每條腿末端帶著小鉤爪,能牢牢抓住任何表面,扁圓形的外殼光滑而堅韌,散發著棕黃或深褐的微光,最特別的是柔軟的腹部,吸飽血後會膨脹成半透明的暗紅色球體,如同一個詭異的血囊。由於蜱蟲的口上有倒鉤,直接硬拔易造成口器斷裂、殘留在傷口裡,有些獸醫院會備有硬蜱拔除器,國外好發區域甚至一般商店就有賣,但並不是他診所的常備品項,因此只好嘗試用一般醫療器械夾住蜱蟲前端,並試圖拔除,結果病人痛到哇哇大叫,當下靈機一動,決定在病患被叮咬的皮下注射局部麻醉劑,很快就緩解疼痛,蜱蟲也似乎受到影響,最後得以順利移除。
首款失智症藥物審查通過 醫:可真正減緩或停止退化
全台失智症人口逐漸上升,衛福部及台灣失智症協會今日(19)辦理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成果發表會,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表示,近日通過台灣食藥署審查的阿茲海默藥物,是20年來首款,且不同於過往的症狀治療,是真的可以減緩甚至停止病理變化,改善病程進行治療的藥物,為重大突破。衛福部次長呂建德說,未來將和健保署討論,盼推動相關藥物給付。根據衛福部今年「全國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全台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近8%,失智類型以阿茲海默型最多,占56.88%。徐文俊說,此款單株抗體藥物已經於去年7月在美國通過上市,適用罹患阿茲海默症的輕度認知障礙或輕度失智患者,並於近日通過台灣食藥署審查。徐文俊表示,上次出現阿茲海默症藥物是在2013年,只能針對症狀治療,而此款新藥將能實際改善病程,透過靜脈注射打到體內後,可移除大腦中的類澱粉沉澱,達到停止或延緩病理變化效果;臨床試驗發現,每兩周施打一次,用藥18個月,可延緩5到7個月的退化,部分個案甚至可完全移除類澱粉沉澱,雖無法挽回已經凋零、死亡的細胞,但可以延緩其他神經元死亡。徐文俊解釋,此類藥物適用患者,必須先確診阿茲海默症,且其嚴重程度範圍在輕度認知障礙到輕度失智,失智症太嚴重或沒有症狀者不建議使用。不過他提醒,藥物還是有副作用可能,基本上包括水腫,嚴重可能出血,使用上仍要小心。此藥使用條件,徐文俊說明,須先經過腦脊髓液檢查或類澱粉正子攝影,檢查類澱粉沉積、確診阿茲海默症,再進行測驗評估症狀嚴重度;並還需要做基因檢測驗APOE4基因。目前檢測與藥物都要自費,以美國價格預估人年藥費約新台幣70萬元,類澱粉攝影則約7萬元。徐文俊指出,新藥出現後,整個社會對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看法將大幅改變,人們可以不用再害怕檢查,因為「阿茲海默不是絕症」。
桃園義消捕蜂喪命 母慟︰應交給專業處理
桃園市農業局捕蜂捉蛇范姓隊員13日出勤時,左、右手各遭虎頭蜂叮一針,經搶救送醫仍不治,范母哭喊應交由專業人員處理。國民黨桃園市議員徐玉樹建議市府添購「救命筆」保命,讓隊員可以第一時間協助急救,避免憾事發生,市長張善政允諾盡速研議採購,讓所有有需求的單位都可以有完善的急救設備。「危險工作應交由專業人員!」范母昨相驗時淚訴兒子說要去捕蜂,還特別叮囑他務必小心,沒想到中午接到電話,一開始還以為是詐騙集團在騙人,無法接受好好的一個兒子就這樣沒了。范父則說,兒子做任何事都認真,也說以前曾被蜜蜂叮,懷疑可能是越叮越嚴重,讓身體免疫力變差。徐玉樹表示,市府應注重捕蜂捉蛇大隊的人身安全,除了此次范姓隊員休克案件外,過去也發生過數次類似情況,全世界很多國家都有捕蜂抓蛇的編制,有政府組織、民間企業,但針對人員安全,常見出勤人員隨身攜帶針劑急救,建議市府採購。衛生局長賈蔚表示,「救命筆」為急救過程時可施打的腎上腺素自動注射器,只要合法取得,並在醫師及藥師的指導下,一般民眾也可以使用,若隊員隨身攜帶「救命筆」,對隊員是「最大保障」,可在當下讓支氣管擴張、血管收縮,搶救黃金時間,將由衛生局辦理採購。農業局長陳冠義說,捕蜂捉蛇大隊235人,「救命筆」一劑約3000元,預算約70萬元,市府採購「救命筆」後,除了會提供給捕蜂捉蛇大隊外,也會提供給其他有需要的單位,如消防局及動保處等,另也會安排隊員每年檢查過敏源,若有對蜂蛇過敏體質隊員,將會改為技術指導人員,避免出勤。
末期腎病的無聲危機!九成患者有「腎性貧血」 疲倦、頭暈別輕忽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慢性腎臟病是國人常被忽略的疾病之一,往往等到症狀出現時才發現已惡化至疾病中後期。對於末期腎病患者而言,腎性貧血是一個常見的挑戰。疲倦、頭暈、呼吸困難等貧血症狀不僅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品質,長期下來還會增加心臟負擔,並影響其他器官功能。腎臟與造血息息相關 無法感測缺氧訊號造成腎性貧血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醫師解釋,腎臟是人體造血的重要器官之一,它會感測血液中的氧氣量,當含氧量過低時,腎臟會釋放紅血球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來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然而一旦腎功能受損,腎臟無法有效感測到缺氧訊號,骨髓就無法正常製血,形成「腎性貧血」。患者可能會感到疲倦、頭暈、呼吸困難等症狀,這些都是貧血的表徵,應及早留意,避免進一步惡化。腎性貧血治療選項:從傳統注射到HIF療法的革新過去,腎性貧血的治療主要依賴注射紅血球生成刺激劑(ESA)輔以鐵劑來提高紅血球生成,但效果易受慢性發炎影響。隨著醫療科技進步,現已有模擬體內低氧環境的口服藥物,透過藥物穩定HIF(缺氧誘導因子),能夠促進身體自然生成紅血球,為患者提供更多元的治療選擇。吳麥斯醫師表示,自1980年代以來,腎性貧血的治療主要是透過ESA注射直接補充紅血球生成素,但有時當ESA濃度過高,骨髓接收到的訊息可能不足以增加造血量。此外,腎病患者常伴隨鐵質缺乏問題,透析過程也會使鐵質流失,導致造血困難。隨著 HIF 療法的出現,這類藥物通過穩定細胞在低氧環境下的HIF反應,促使紅血球生成素的自然生成,使體內鐵質與其他營養物質更高效地被應用,並因為是口服藥物,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和便利性,較不受慢性發炎影響,是腎性貧血治療的一大突破。隨著藥物技術進步,現行的腎性貧血治療已包括ESA注射、口服鐵劑、靜脈鐵劑及新型HIF療法等多種選擇。這些治療選項各具特點,醫師可以根據患者的需求靈活搭配使用,提供更適合個別患者的療程。吳麥斯醫師指出,腎性貧血對慢性腎病患者是長期課題,治療選擇的多樣化不僅改善了患者的生活品質,也讓醫師在面對患者個別需求時有了更多選擇。隨著藥物科技不斷演進,腎病患者在抗貧血治療上將擁有更佳的支持,持續改善生活品質。
25歲女結婚1年沒懷孕…注射排卵藥物有喜了 產檢驚見「9胞胎」傻眼
大陸江西省南昌市1名25歲侯姓女子近日到醫院進行產檢,沒想到結果顯示宮腔內有9個孕囊緊靠,均見原始心管搏動,代表她懷上了罕見的9胞胎。侯女表示,自己結婚近1年未懷孕,今年10月注射了促排卵藥物,「最開始檢查是3胞胎,後來檢查是8胞胎,今天檢查是9胞胎。現在等待醫生下一步建議。」《瀟湘晨報》報導,侯女懷揣著成為母親的深切渴望,今年10月初按照醫囑開始促排卵藥物的注射治療。令人驚喜的是,僅僅1個月後,侯女士便成功懷孕,然而隨後的醫院孕檢結果,卻帶來了另一番複雜的情緒,因為宮腔內竟顯現出9個緊密相連的孕囊,且每個孕囊中均可見到原始心管搏動的跡象。侯女丈夫表示,此時的心情很忐忑,之前擔心懷不上,現在一下就懷了9胞胎,擔心老婆身體吃不消,接下來要聽醫生意見,看如何保胎。值得注意的是,多胞胎的自然受孕概率極低,以雙胞胎為例,其發生率約為1/89,而三胞胎的概率更是低至1/8000至1/10000之間,至於四胞胎及以上的情況,則更為罕見。湖南省婦幼保健院國際醫療部主任醫師田輝說明,9胞胎對於產婦風險極大,首先產婦可能面臨大月份流產或不良妊娠的結局;其次,胚胎分裂出現胎兒異常或染色體、基因等遺傳因素的異常風險大大增加。另外,孕早期也可能有一部分胚胎自然停育,「一般來說,常規3胎或3胎以上的妊娠我們就建議減胎了」,但現階段暫不清楚侯女的絨毛膜性,需要根據孕周及絨毛膜性來選擇適宜的減胎方式。
6小時注射20次麻藥!女中毒陳屍飯店 醫生男友輕判2.5年原因曝
為幫助女友緩解失眠症狀,大陸四川省一名麻醉醫生在6小時內,分20餘次將丙泊酚(靜脈麻醉藥)注入女友體內,導致對方急性中毒死亡。四川省仁壽縣人民法院近日公開本案的刑事判決書,該名醫師因犯過失致人死亡罪獲刑2年半。《封面新聞》報導,被告人瞿姓男子(原夾江縣某醫院麻醉科醫生)於2022年間,通過網路交友平台認識了被害人陳女,2人發展為情人關係後,女方便要求瞿男私下用「丙泊酚」來緩解自己的失眠症狀。從2023年9月開始至案發前,瞿男曾多次在酒店內給陳女注射丙泊酚。2024年3月6日,瞿男通過腳踝注射方式為陳女注射丙泊酚,至隔日凌晨止,共分20餘次注射近1300毫克丙泊酚。7日下午2時許,瞿某某短暫外出後返回酒店房間,發現陳女已死亡,隨後主動報案,在案發現場等待警方前來處置。經法醫鑑定,陳女死亡原因為急性丙泊酚中毒。公訴機關認為,被告因重大過失致人死亡,建議判處有期徒刑2年6個月。辯護律師表示,瞿男具有自首情節,也是好意幫忙女友緩解失眠,才導致本案發生,主觀沒有惡意,加上他是初犯、偶犯,自願認罪認罰,且家屬已代其賠償被害人親屬40萬元,取得諒解,因此請法院從輕處罰,予以緩刑。法院認為,被告因重大過失致人死亡,其行為已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罪名成立,考量瞿男自動投案,如實供述罪行,符合自首條件,可從輕或減輕處罰;另一方面,瞿男已賠償被害人親屬經濟損失,取得諒解,可酌情從輕處罰。根據瞿男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社會危害程度,法院依過失致死罪判處有期徒刑2年6個月。
幼兒該打疫苗嗎?阿包醫生解答新冠、流感疫苗「常見7大QA」:能產生保護力
這幾天氣溫明顯轉涼,此時呼吸道傳染病最容易找上門,其中學齡前幼兒更為流感及新冠重症高危險族群,而疾管署也從10月開放今年公費流感、新冠疫苗接種,適用於6個月以上幼兒,但學齡前幼兒接種率39.5%,新冠疫苗幼兒接種率僅2.2%。為此,小禾馨小兒專科診所主治醫師「阿包醫生」巫漢盟5日參加疾管署例行記者會時,就整理了7大QA,分別是關於幼兒流感疫苗常見的4疑問,以及幼兒新冠疫苗3疑問,希望能為家長解答。幼兒流感疫苗常見QAQ1、幼兒接種流感疫苗的重要性?學齡前幼兒爲流感重症高危險族群,感染後有10%至50%會併發中耳炎,併發重症以肺炎爲主,且腦炎、橫貫性脊髓炎、多發性神經炎GBS等神經系統併發症機率比成年人高,萬一發生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等續發性細菌感染,更易造成重症或死亡,故需每年接種流感疫苗產生保護力。Q2、家中幼兒為出生後第1次接種流感疫苗,先前已經抽空接種第1劑疫苗,真的有需要再打第2劑嗎?參考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及疫苗仿單建議,未滿9歲兒童初次接種,應接種2劑,以獲得完整保護力。Q3、如果要打2劑流感疫苗,可以不同廠牌嗎?可以,目前未滿9歲的兒童,初次接種流感疫苗需要注射2劑,2劑間隔4週以上,目前各家流感疫苗雖然製程略有不同,但抗原類似效果相同,所以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決議,需接種2劑兒童,2劑可接種符合適用年齡之不同廠牌疫苗。Q4、寶寶如果之前已經得過流感了,身體不是應該有抗體,今年還需要帶家中寶寶接種流感疫苗嗎?流感病毒極易產生變異,幾乎每年流行的病毒株都會稍有不同,不論自然感染或疫苗,對不同抗原型之病毒保護效果會明顯下降,即使病毒未發生變異,疫苗成分相同,自然感染或接種4~6個月後保護效果即可能下降,保護力一般不超過1年,因此建議每年均須接種1次,是全球一致性的做法。幼兒新冠疫苗常見QAQ1、幼兒第1次接種新冠疫苗,為何要打2劑?未滿5歲幼兒因免疫發展較不成熟,為確保獲得完整免疫保護力,如果是滿6個月至未滿5歲且未曾接種過新冠疫苗之幼兒,請記得要接種2劑新冠疫苗,2劑須間隔4週(28天)以上,才能補強免疫力。Q2、寶貝打常規疫苗後,要隔多久才可以接種新冠疫苗呢?新冠疫苗可與常規疫苗同時分開不同手臂接種,(未滿2歲嬰幼兒接種大腿前外側股外側肌),或與間隔任何時間接種。接種常規疫苗時,要接種的新冠疫苗是第2劑的話,記得要與第1劑新冠疫苗間隔4週(28天)以上,才可接種第2劑。Q3、家中幼兒近期已感染過新冠肺炎,還需要接種新冠疫苗?雖然感染新冠後,人體會產生有助於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抗體,但保護力會隨時間減弱,為提供可對抗主流病毒株之免疫保護力,應於孩童症狀痊癒後(建議自發病日起12週(84天)且無急性症狀後),接種最新的JN.1疫苗。如果是過去有打過舊的新冠疫苗,或比較久以前感染新冠的話,因為新冠病毒變異快速,流行型別不同,之前免疫力及抗體已不具保護效力,所以還是要接種新的疫苗,才能有效對抗新的變異病毒。
男子刺青突冒疹子! 就醫檢查竟是「刺青肉芽腫」作祟
25歲男性因追求流行在四肢刺青,在大面積刺青後,黑色顏料區域增生許多小丘疹,且開始感覺搔癢,因影響生活而到醫院皮膚科就診。經病理切片檢查發現,患者的丘疹起因於皮膚對黑色顏料過敏,引起刺青肉芽腫反應所致。後續經系統性治療(口服藥物1個月),外觀已恢復正常,不適症狀也得到緩解。黑色顏料過敏 出現丘疹反應安南醫院皮膚科主任羅子焜說明,因刺青須將大量色素顆粒注射入皮膚,因而引發多種發炎狀態,如過敏反應、感染及蟹足腫甚至皮膚腫瘤,皮膚最為常見的發炎部位,甚至引起全身性炎症如類肉瘤。刺青的色素主要可分為兩組:碳黑和偶氮/多環色素,碳黑(即無定形碳顆粒、印度墨水)主要存在於黑色刺青中,偶氮和多環色素則可創造幾乎所有可見光譜的顏色;而刺青色素所含的副產品和雜質,正是可能導致發炎和過敏反應的因子。不建議雷射去除刺青 恐致全身性擴散患者若因備感不適欲雷射去除刺青,羅子焜主任反而是不建議的,因為刺青顆粒很小。研究發現,皮膚中的刺青墨水可在血管或其他淋巴組織中找到,如肝臟、脾臟、腎臟和肺組織等,倘若進行雷射除刺青,可能引發刺青色素的全身性擴散,且排入淋巴結中的色素可能會與腫瘤轉移混淆,需要進一步淋巴結切片診斷。治療肉芽腫性發炎這樣做 出現不適症狀應就醫羅子焜主任指出,在病態生理學上,刺青肉芽腫反應屬於肉芽腫性發炎,與類肉瘤類似,目前已證實治療類肉瘤的方法,如局部/全身皮質類固醇和抗瘧藥物,同樣能有效治療刺青肉芽腫。總括來說,刺青肉芽腫是皮膚炎症中較為罕見的反應,通常由黑色刺青墨水引起,且難以處理。因此,若刺青後出現不適症狀,建議及早諮詢皮膚專科醫師,以獲得有效的治療。
一人中風全家瘋?6成照顧者收入受影響 半年內密集復健是關鍵
中風是導致國人失能的主因,對家庭照護與社會經濟帶來巨大負擔。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今(7)日公布最新「腦中風患者與照護者生活大調查」結果,發現僅有37%患者中風後可自行進食、25%能自行洗澡、更衣,生活大小事都需依賴家屬或照護者的協助。同時,6成照護者工作與收入受影響。根據台灣中風登錄資料,患者在中風後一個月內的失能比例達61.2%、三個月是55.58%、半年仍高達51.72%。台灣腦中風學會連立明理事長表示,為了減少中風帶來的沉重負擔,學會多年來持續針對中風的預防以及中風後的復健進行衛教,幫助民眾「遠離中風,減少失能」。台大醫院神經部蔡欣熹醫師表示,約4成患者會在中風後半年出現肢體痙攣,是導致失能的主要原因之一。當腦細胞壞死時,運動神經的興奮和抑制失衡,進而導致肢體張力變強、肌肉緊繃和關節活動度受限,也影響患者復健的意願及成效,照護者也往往要更費力。「腦中風患者與照護者生活大調查」透過網路問卷,調查124名中風患者、與221名中風照護者發現,中風後常出現的肢體痙攣症狀影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僅有37%患者可以獨立進食、25%能獨立洗澡及更衣、僅17%可以獨立搭大眾運輸或開車、也僅有28%可以獨立行走3到5公尺的距離,多數患者中風後的食衣住行皆需依賴家屬或照護者的協助。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周中興理事長表示,「一人中風,全家發瘋」,這次調查也發現,超過6成照護者需要調整工作方式,如遠距工作或輪班,甚至無法繼續原本的工作,造成收入減少;另有近5成照護者坦言產生心理疾病或壓力,且因為照護家人影響人生規劃。除了照護的時間成本以外,中風照護的醫療花費也為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4成中風家庭平均每個月花費1-3萬元在聘僱看護、購買輔具、尿布、保健食品上,逾3成家庭每個月花費超過4萬元。2018年1月,鍾先生在上班時,被同事告知有嘴巴歪斜、走路靠左偏等症狀,送醫後診斷為缺血性腦中風且左半邊身體失去知覺。初期無法自己翻身、上下床、飲食或如廁,除了聘僱24小時看護外,上了年紀的父母、乾媽、妹妹也需輪流照顧他,那時他的妹妹一週至少需請假三天,工作跟照護的壓力猶如蠟燭兩頭燒。也因此,鍾先生立志要早日重拾生活自理能力。在一週6天的密集復健訓練下,經過3個月的努力,鍾先生出院時能自己拄著四角拐走路、獨立搭公車回診復健,雖然原先的工作回不去,他也努力投履歷應徵,在2019年成功重返職場。但是,左手因肢體痙攣,就算以右手用力扳也無法伸直,生活上無法派上用場,鍾先生自嘲是「單手超人」,因為無法伸直的左手就像「裝飾」,五年多來只能單手過日子。幸好在接受肉毒桿菌素治療,並搭配規律復健下,現在左手已經能拿起水杯,甚至輔助右手工作。熱心的鍾先生時常在社群上分享經驗鼓勵中風病友,也呼籲病友要調適心態,持續且積極地復健。雖然中風後盡早且持續復健對功能復原有很大的幫助,但此次調查發現不到4成患者持續復健半年以上。蔡欣熹醫師表示,持續的規律復健對於患者來說至關重要,若停止復健,患部攣縮可能更嚴重,甚至永久失去功能,甚至造成永久性的關節攣縮,影響日常生活功能,導致簡單的清潔、飲食、穿脫衣服等都變得困難。完整的復健計畫應採藥物與非藥物治療並行,非藥物治療是指利用支架、輔具、電敷等常規性的復健運動;藥物治療是口服肌肉鬆弛劑等抗痙攣藥物,但若劑量過低恐效果不足,而增加劑量後可能會嗜睡;手術治療如脊髓神經背根切除術,對全身痙攣治療效果較好,中風後的單側痙攣較不適用此種治療方式。近年新興的肉毒桿菌素治療,為台灣神經學學會、台灣復健醫學會與台灣腦中風學會之「腦中風後痙攣治療指引」建議優先選擇的治療方式,不過此次調查也發現,僅有2成的患者使用。蔡欣熹醫師表示,肉毒桿菌素治療,是透過抑制神經訊息傳遞物質乙烯膽鹼的釋放,來抑制肌肉活動和收縮。醫師會先評估患者各部位張力及關節活動度,客製化訂定需治療的肌肉與劑量,透過每3-4個月一次的局部注射,對張力過大的上下肢肌肉達到放鬆效果及避免攣縮,且沒有全身性的副作用,待肌肉張力減緩後,患者再搭配積極復健訓練,可以先設定目標,鎖定自己在意的一、兩個動作,慢慢有進步,病人也會有成就感。肉毒桿菌素治療目前健保有條件給付,符合中風發生後經復健、輔具或藥物治療上肢至少6個月以上、下肢至少3個月以上痙攣,影響其日常活動如飲食、衛生、穿衣等的患者即可申請給付,治療約3週就有肌肉鬆弛效果;若中風後初期肌肉張力太大,也可考慮自費使用。蔡欣熹醫師表示,注射肉毒桿菌素除了幫助患者減緩疼痛、改善痙攣和增加行動能力之外,也能讓肢體外觀較恢復正常,提升對身體形象滿意度,有助於伸展痙攣的肌肉並減輕家屬的照護負擔。蔡欣熹醫師呼籲,中風後6個月至1年內是治療的關鍵期,此時的運動能力恢復最快,建議中風半年內可實行高強度的密集復健,待亞急性期結束後,將復健重點回歸職場適應或生活自理上,以免過度依賴照護者或家屬。患者若有肢體痙攣症狀可向神經科、復健科諮詢,降低失能風險,減輕照護者負擔並重拾生活自理能力。
華府動物園同名亞洲象安樂死!賀錦麗與牠撞名 網:這是不祥之兆
2024年美國大選,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擊敗民主黨對手賀錦麗後,發表談話,除矢言解決美墨邊境危機,並讚揚大力相挺的富豪馬斯克是共和黨「新星」,巧的是,這位前總統再度入主白宮前幾天,華府國家動物園一頭名叫「卡馬拉(Kamala)」的亞洲象,因為健康欠佳安樂死,由於這頭亞洲象與賀錦麗同名,不少網友聞訊驚呼,這對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的競選是「不祥之兆」。根據紐約郵報和英國獨立報報導,這頭在華府史密森國家動物園和保育生物研究所內的亞洲象卡馬拉,因健康狀況出現問題無法治療,園方在3日對外證實,飼養員不得不在2日將卡馬拉安樂死。報導引述園方說法,卡馬拉是在2014年入住這處動物園,當時飼養員注意到牠的前腿不太對勁,後腿還會向兩側「弓出」,導致卡馬拉被迫接受了長達10年的骨關節炎治療,儘管卡馬拉的關節炎無法治癒,飼養員仍以包括多模式療法來幫助緩解其不適,以及每個月注射以分解軟骨和結締組織以改善牠的關節等。動物園表示,卡馬拉日常都有參與訓練課程,且每天兩次接受物理治療,另據動物園管理員形容,這頭大象「聰明又好奇,在象群中扮演著支配者的角色」,並能與工作人員建立「強烈的關係」。不過就在這頭亞洲象死亡的消息在社群媒體上曝光後,有人稱這對賀錦麗正與川普角逐入主白宮的競選是個「壞兆頭」。有在X上的網友就質疑,在選舉前兩天,叫卡馬拉的大象被安樂死?另有網友在馬斯克分享的帖子上回應,「笑死我了,馬斯克,有一頭大象遭到安樂死,這頭大象名叫卡馬拉,R.I.P. Kamala」!CTWANT提醒您:民俗信仰僅供參考,請勿過度迷信!美國大選前幾天,華府國家動物園一頭名叫「卡馬拉」的亞洲象因健康狀況安樂死,網友聞訊驚呼,這對副總統賀錦麗是「不祥之兆」。(圖/翻攝自X)
國小學童打疫苗!稱「對雞蛋過敏」 醫問背後原因一聽傻眼:哩系咧
公費流感疫苗在10月開打,而台北巿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內科醫師姜冠宇就在自己的社群平台上分享,表示他日前幫國小學童打疫苗時,詢問一名孩童有無對雞蛋過敏,結果對方竟點頭,讓他和一旁老師都相當驚訝。沒想到後續詢問,孩童才說「學校的蛋,好難吃」,讓姜冠宇相當傻眼「蛋難吃,跟蛋吃下去身體不舒服是兩回事耶,哩系咧」。台北巿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內科醫師姜冠宇在Facebook粉絲專頁「姜冠宇醫師」中發文,表示他日前到一間國小,幫學童們注射流感疫苗。當時他詢問孩童「小朋友,對雞蛋過敏嗎?」對方便點頭。當下姜冠宇相當驚訝,再次詢問「蛤?什麼?妳吃雞蛋會不舒服?」該名孩童還是點頭回應,讓姜冠宇立刻用眼神向老師求助。後來,站在一旁的老師,彎下身問小朋友「午餐不是有蒸蛋嗎,妳不是有吃,怎麼沒說過不舒服?」此時小朋友才滿臉委屈回應「學校的蛋,好難吃」。而這讓姜冠宇聽了之後哭笑不得,直呼「蛋難吃,跟蛋吃下去身體不舒服是兩回事耶,哩系咧。」並笑稱「學校的蛋要做得好吃一點,不然小朋友以為自己對雞蛋過敏。」貼文一出也引起網友熱議,紛紛表示「零食不會過敏,蔬菜、蛋都會」、「下次試試換問青菜。我想一定會得到很多『對蔬菜過敏』的回答」、「蛋吃下去,心情不舒服」、「是心理不舒服啦」、「蛋難吃,所以不舒服,小朋友應該不知道什麼是過敏,很多大人也不知道」。
胸悶易喘恐是心臟瓣膜生病! 主動脈瓣狹窄如何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潘昱僑報導】一位85歲長者平日規律運動,但心絞痛與呼吸喘的狀況逐漸變嚴重,照心臟超音波竟發現「主動脈瓣膜狹窄」,且合併冠狀動脈狹窄,若不治療恐有生命危險!林口長庚心臟瓣膜團隊由內、外科醫師合作為患者進行經導管瓣膜置換(TAVI)與心導管手術,一次就將兩種狀況處理好,讓患者能重新上場揮舞球拍!雖然導管瓣膜動輒上百萬,但健保可有條件給付等4+1種特定風險族群,大幅減少經濟負擔。心臟大門無法正常打開 3大警訊要當心主動脈瓣膜是位於左心室和主動脈之間的「門」,通常由3片瓣膜組成,是控制血流方向的重要關卡。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外科部副部長葉集孝表示,主動脈瓣膜狹窄有如門片無法正常打開,心臟需要更費力才能把血液輸出去,常見原因為老化,好發於70-80歲以上的民眾;另一原因是先天異常,患者僅有2個瓣葉,較一般人少1個,50-60歲就會發生早發性主動脈瓣膜狹窄狀況。提醒民眾,若出現「走路易喘」、「頭暈目眩」、「胸悶胸痛」3個警訊,恐危及生命,應積極治療。國際標準治療方針 外科開胸長期效果佳針對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副主任陳紹緯說明,3大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外科開胸手術與經導管療法。開胸手術經證實有效且可提供穩定的長期效果。手術方式是切除老舊主動脈瓣膜,縫合新的人工瓣膜。雖然須裝人工心肺機、暫時停止心臟功能實施手術,但手術視野廣,適合年輕或伴隨多種心臟問題(如血管阻塞、冠狀動脈狹窄或二尖瓣問題等)的患者,一次打通心臟門戶。 藥物治療:幫助緩解不適症狀。 標準開胸手術:適合伴隨多種心臟問題的患者,穩定耐用。 經導管瓣膜置換:適合高齡或高風險族群,微創恢復快。至於人工瓣膜要如何挑選呢?陳紹緯表示,金屬瓣膜耐用度高,牛、豬製成的生物瓣膜產生血栓機會較低,因此不用吃抗凝血劑,患者可依個人需求選擇。長者高風險怎麼辦? 經導管微創傷口小不過,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多為70-80歲以上的年長者,而且常合併其他疾病,進行開胸手術需要暫時停止心臟,對於年長者負擔較大。好在另一種「經導管療法」,由內外科醫師共同合作,為高齡患者克服了治療風險。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衰竭中心主任張其任解說,經導管療法最大的特色是不需要插管麻醉,從靜脈注射麻醉藥物即可進行。傷口小不用縫合,只要簡單止血即可完成,恢復時間非常的快速,不少患者即使是90歲高齡,中午治療、下午就可以正常進食,2、3天後就可以下床自由活動。經導管療法流程:從病患的鼠蹊部做股動脈穿刺,植入導引鞘管,將帶有人工瓣膜的導管引入血管內。從股動脈一路沿著主動脈,進到退化瓣膜所在的位置。經由影像定位,把瓣膜擴張,退化的瓣膜推在外側,新的瓣膜取代舊瓣膜。4+1條件健保給付! 團隊擬定治療策略然而,經導管置換瓣膜動輒上百萬,讓許多患者與家屬卻步。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內科系主任謝宜璋表示,目前健保可給付4+1條件置換瓣膜: 4點必要條件:心衰竭症狀達到2~4級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至少2位心臟外科醫師判定進行開胸手術風險過高病人有1年以上的術後存活率另具備以下條件之一:無法接受開刀手術或開刀風險性過高有以下情形之一者:曾接受心臟手術,如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心臟瓣膜手術,嚴重主動脈鈣化,胸腔燒灼後遺症,曾接受過縱膈腔放射治療,嚴重結構組織疾病,導致不能進行手術,肝硬化及肺功能不全者。符合以上規定者,即可申請健保之給付。國人平均壽命延長,共病多、病情複雜,手術風險也提高。謝宜璋表示,對於高齡患者,侵入性低的治療為優先考量。每位患者病情不盡相同,心臟內外科醫師會在手術前召開聯合會議,擬定對患者最適合的治療方法,手術也會由內外科醫師一起執行,確保患者的安全。長庚醫院的團隊合作模式越來越成熟,期許未來為國人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持續提升台灣的醫療水準,跟世界接軌。
孩子發育不良!家長打零工「媽媽又懷孕了」 過來人:遇過要生第9寶
社會底層面臨的貧窮與殘酷現實,不斷在台灣重複上演。一名幼教老師分享,班上有一名孩子明顯發育不良,出席率也很低,致電關心,家長竟嫌煩,連自己都顧不好的大人別生了,據說這個媽媽又懷孕了,讓她相當氣憤。原PO在Dcard表示,做幼教到目前為止大概7、8年了,隨著政府一直提倡生育率,什麼第二胎減免、低收入戶免費,但是只是讓更多社會底層肆無忌憚的不節育,反正政府會買單。原PO透露,自己帶的是準公共化的小班,但是班上有個孩子明顯發育不良,出席狀況大概一個禮拜有2天就不錯了,來的時段是中午,早就過了正課時間,幾乎每天打電話問候孩子的父母,剛開始家長還會敷衍孩子太累什麼的,後面乾脆嗆她和園長很煩,一直問。原PO直言,孩子的爸媽是打零工,工作有一天沒一天,近日衛生所打電話給學校,希望建議家長帶孩子注射疫苗結果也被家長罵「幹嘛這麼麻煩」,讓她很無奈。她嘆,真的可憐的是孩子,在需要好好被教育的時候,因為大人懶散不想早點帶來上學,就跟著大人在家裡,連自己都顧不好的大人別生了,納稅人的錢就是用來養這些社會底層的孩子, 然後據說這個媽媽又懷孕了。貼文一出引起討論,不少人留言「身為高中老師我也想說,不會教、不願意教的拜託也不要生」、「我還遇過這種家庭生8寶,肚子裡懷第9胎,讓我大開眼界」、「不用到幼稚園啦,從嬰兒開始醫院就遇過太多了,不想顧就掰一個理由來住院」。
染新冠致免疫力下降 40歲男菜花反覆發作「醫3招助改善」
「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檢查菜花有沒有復發。」一句話道盡許多菜花患者的無奈。顧家醫療總院長顧芳瑜表示,雖然菜花治療並不困難,但其反覆發作的特性卻常常困擾患者,讓他們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顧芳瑜曾收治一個案例,是位40歲改車行老闆,因為過去曾有過幾次不安全的性行為,後來在感染新冠肺炎後,可能因為免疫力低下讓潛伏在體內的HPV以及疱疹病毒雙雙發作。雖然曾使用口服抗病毒藥以及雷射手術治療,但只要遇到工作忙或壓力大,就會再次發作,平均2-3月就發作一次。於是顧芳瑜建議他完整注射三劑HPV疫苗,調整作息,並且使用一些營養品及營養點滴輔助,藉由以上3個方式,該男子目前已經維持7-8個月沒有再復發。顧芳瑜表示,想有效避免菜花反覆復發,建議患者除了遵循醫囑積極接受規律治療之外,快速增強免疫力可能更是預防復發的重要關鍵。他建議在營養品補充方面,可多補充硒、鋅及維他命E三大營養素。硒是天然抗氧化劑,幫助清除體內自由基,保護細胞健康,還能促進男性生殖健康和重金屬排毒,減少病毒的負面影響。鋅則有助促進正常代謝和皮膚健康,提升身體的癒合能力,對於維持免疫功能非常重要。而維他命E則是強效抗氧化劑,保護細胞不受損,促進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提升免疫防禦力,讓病毒難以趁虛而入。但由於現代人生活忙碌,可能連三餐都沒法好好吃,遑論按時補充保健食品。顧芳瑜表示,若真的無法按時補充營養品,也可以考慮注射免疫加強點滴,其原理是直接注入營養物質,讓身體可以更快補充吸收,達到有效提升免疫力的效果。
謠言謀殺了味精!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政治是玩弄下的高明騙術~一般民眾真的不易分辨民主政治下的黑與白、是與非!誠如此刻各種美食節目的非專業氾濫、當諸多民眾看了那些收費的美食節目還有網紅美食的報導誘惑,花錢消費之後、受氣、踩地雷,才知道上當了!這讓我想起數十年前的一樁食品冤案!1968一位叫John的醫生!他冒充自己是「華裔醫生」,以讀者投書到《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他說自己在吃完中國餐廳後渾身不舒服,頭痛、心悸、盜汗,噁心、身體麻痺等不適,出現這些症狀,他指責是中國餐廳大量使用了味精造成的。接著他又在《紐約時報》發表一篇沒有實驗數據的報告,說他自己將味精注射到老鼠及恆河猴之後,發現牠們畸形腦神經壞死。接著又爆料孕婦千萬不能碰味精,味精會給胎兒造成大腦發育不良,也威脅孕婦健康。從此「味精」被污名化、成了過街老鼠,甚至被當毒品看待!那麼味精到底是什麼呢?1908年一位日本教授(池田菊苗)他發現他新婚的太太煮味增湯加了昆布、比自己媽媽的好喝多了,經研究發現這類有鹽的昆布中有「麩胺酸鈉」,可以對任何食物提鮮,他開始生產這從大自然萃取的玩意兒、全球行銷發了財。當然廚師為了增添好吃度,尤其是中餐廚師常常過度的使用,咱們廚藝界就流傳一句行話「廚藝不精,猛放味精」!味精因為成分中有「鈉」,少許民眾的過敏體質的確有口渴的反應,競爭者的美國調味料食品公司、開始猛攻日本及台灣的味精製造廠商,瞬間「味精」就此被污名化了三十多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DA) 終於在1995年公佈食用正常消費量的味精對人體無害,而且無任何證據顯示食用味精和任何慢性疾病有關。這遲來的正義卻讓味精污名化了約三十年!當賴清德去祭拜八田與一之後、大家才開始研究那水庫及渠道早在清朝時期就已設置、日本人只是修整之後將嘉南平原增產的農作物徵收去當侵略者戰爭的備糧!更殊不知臺灣95座水庫有87個水庫是民進黨一直醜化的兩蔣父子在位時期所策劃興建的!若要說感謝建設台灣,賴清德是不是拜錯了碼頭?柯文哲被羈押已屆期滿,檢調明顯的違反法源、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以押逼供」,但這兩個月鋪天蓋地的利用媒體及特定媒體人,大肆渲染,讓柯文哲的人設黑到了極點。這又讓我們想到《戰國策.秦策二》中的「曾母投杼」,曾參的母親連續聽到「曾參殺人」了,心裡從不可能,一直到信以為真,丟下自己手中的工具,往外逃走,這就是流言可畏的另一證明。此刻的執政黨背棄了制度,破壞了官箴,將人民往戰火邊沿推送,我用「味精」與「曾參」的故事給大家提個醒,千萬不要讓政客把我們當「味精」、當「曾參」給消費了!
21歲女3周大便一次!她滿肚屎如懷孕 用力一擠竟「有東西掉出來」爆血
英國一名21歲的女護理人員寇特妮(CourtneyIngham)大約8個月前開始出現便秘情況,但她未選擇就醫,而是買瀉藥和喝黑咖啡等試圖改善,結果嚴重到3周才上一次大號,肚子脹得如孕婦一般,有天上廁所時一用力竟傳來「啪」的一聲,肛門當場爆血,原來是腸子掉了出來。事後得知,這樣的情況是直腸脫垂,如今寇特妮進行了兩次手術,並透過自身經驗分享,呼籲大家遇到類似情況務必即早就醫。《每日郵報》等外媒報導,來自達勒姆郡小鎮紐頓艾克利夫(Newton Aycliffe)的寇特妮,長達8個月來每3周僅排便一次,在這之前她排便很正常,甚至一天可能排便3次,起初她不以為意,僅依賴非處方瀉藥,沒想到便祕愈來愈嚴重,就算增加纖維攝取和喝黑咖啡也沒用,腹部竟脹得跟懷孕一樣。除此之外,寇特妮還出現嚴重胃痙攣,原先她以為是飲食習慣所致,於是減少吃飯分量,但就算只吃一點點也會噁心想吐,某日她如廁時,因為稍微用力,居然聽到「啪」的一聲,感覺有東西彈出,痛得難以忍耐且開始出血,拍照觀察才發現腸子外露,嚇得趕緊就醫。據了解,寇特妮當時出現的情況是直腸脫垂,目前已進行過兩次手術,醫師發現她肛門周圍的括約肌無法正常收縮,寇特妮在全身麻醉後修復直腸脫垂問題,並在括約肌注射肉毒桿菌,希望使其正常收縮。另外,英國國民保健署表示,直腸脫垂通常發生在直腸支撐系統受損時,導致直腸外露,而寇特妮也在TikTok上分享自身經歷,她表示,最後悔的就是沒有即時就診,如果早點找醫師求助的話,或許根本不用經歷那麼多痛苦。女子事後證實出現直腸脫垂問題。(圖/翻攝自X)
19歲妹子夢想治病救人 偷白袍假裝醫師看診…「上班」第2天遭逮捕
英國出現一名19歲女子茲德拉夫科瓦(KreuenaZdrafkova)從小立志當醫師,但她未能考上醫學系,卻天馬行空想出假冒醫師圓夢。茲德拉夫科瓦偷穿醫師白袍和戴著聽診器進入醫院替病人看診,甚至為病人注射不明液體,持續一整天;院方隔日才注意到不對勁,她遭到警方逮捕,被判刑外還終生禁止出入醫療場所,除非健康出狀況。綜合外媒報導,出生在保加利亞、從小居住在英國倫敦的19歲女子茲德拉夫科瓦,從小希望自己成為一名醫師救人,但她沒有考上醫學系,讓她苦惱如何圓夢。今年4月茲德拉夫科瓦想出一個方法成為醫師,她準備醫師的白袍、橡膠手套和聽診器,穿戴好後直接走進當地一間醫院「上班」。茲德拉夫科瓦相當鎮定的在醫護人員中做事,一下檢查醫療器材,轉頭又替病人診斷病況,或是拿東西給病人,她的舉動也使院內醫護人員都把她當同事,完全沒發現異樣。直到隔日院方察覺不對勁,才報警將茲德拉夫科瓦逮捕,據院內監視器畫面,茲德拉夫科瓦在2名警察旁替患者治療,使用針筒注射不明液體到患者嘴裡,慶幸的是患者身體沒有大礙。經過當地法院審判,茲德拉夫科瓦遭判處1年緩刑加上15天勞動服務,且禁止她再出入任何醫療場所,除非她身體健康出現緊急狀況。如今茲德拉夫科瓦不僅沒辦法圓夢,更無法再去她嚮往的工作場所,不幸中的大幸是,茲德拉夫科瓦假冒醫師一天裡,沒有任何人因為她的關係受影響。
國邑吸入新藥完成澳洲1期臨床 激勵股價上漲1.75%
國邑(6875)吸入新藥L608完成澳洲一期臨床結果揭曉,激勵24日股價上揚至63.9元,上漲了1.10元,漲幅達1.75%。台股本日加權指數收在23,192.52點,下跌142.24點,跌幅達0.61%。國邑總經理甘霈表示,L608是以微脂體包覆伊洛前列素的新劑型藥物,2023年底獲得美國FDA授予治療系統性硬化症的孤兒藥資格,L608的策略會先鎖定硬皮症的治療,挾孤兒藥法規優勢,在本次取得一期臨床數據後,將與美國FDA於今年完成Pre-IND會議,諮詢直接進入SSc-RP/DU二/三期臨床規劃建議,以加速L608的開發進程,盼能及早上市、造福病患。另外,本次一期臨床亦證明國邑自行開發之霧化器可達到使用方便與快速給藥之效果,未來將提供病患更方便的治療模式。國邑23日公告,吸入新藥L608完成澳洲一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在最高劑量下仍具有良好安全性與耐受性,且無嚴重不良反應。接下來除持續規劃治療第一類肺動脈高壓(PAH)二期臨床設計外,由於L608已取得美國FDA授予治療硬皮症的孤兒藥資格認定,預計將以此次的一期臨床試驗數據資料,在今年底前完成與美國FDA的Pre-IND會議,討論治療系統性硬化症相關雷諾現象和指尖潰瘍(SSc-RP/DU)之臨床試驗設計,並進行後續的IND申請。國邑指出,治療PAH吸入新藥L608的澳洲一期臨床試驗,在64位健康受試者中,使用至40 mcg的最高劑量下,配合自行開發新型網式振動霧化器給藥,所有受試者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與耐受性,且皆無藥物相關的嚴重不良反應(SAE)發生。硬皮症是一種非常罕見的自體免疫系統疾病,而雷諾現象和指端潰瘍是硬皮症患者血管方面受影響的的主要臨床特徵。SSc-RP/DU在美國並無任何治療藥物獲准上市,在歐洲則僅有一項上市的注射藥物,但需於醫院接受治療,對患者來說,存在迫切未滿足的醫療需求。
不孕治療年齡逼近38歲 壓線求醫恐步入治療陷阱
國健署自2021年人工生殖擴大補助今已滿三年,申請人數持續上升中,三年來已有超過2萬名試管嬰兒順利出生,其中更有2,314對不孕夫妻再度申請使用試管應兒補助來孕育第二胎。然而,接受人工生殖治療的女性平均年齡,從民國87年的32.7歲延遲至37.9歲,從生殖醫學角度來看,五年的差距使女性身體機能和生理條件因年齡增長而顯著下降,增加了治療的挑戰。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蔡英美憂心,不少民眾嘗試自然懷孕至將近40歲後,才尋求生殖醫學協助,導致排卵刺激療程出現「過度在意數值高低」、「隱忍嚴重治療副作用」與「以為生殖醫學成功率高」三大錯誤觀念。蔡英美醫師指出,許多不孕夫妻認為AMH數值、取卵數等數字越高才是成功率的保證,客觀來說AMH值在臨床上的意義是能夠協助醫師判斷卵巢功能與庫存,並於後續治療上給予合適的建議,因此AMH數值高低並不代表生育力成功與否;而另一個患者常在意的取卵數也並非越多越好。國內外研究即發現,活產率雖隨著取卵數上升,但取卵數量若超過20顆,在取卵週期新鮮植入胚胎的活產率反開始下滑。另外,以試管嬰兒治療來說,最重要的階段排卵刺激治療是透過刺激賀爾蒙,讓多一些的卵泡有機會發育成熟,以利後續療程使用。但排卵刺激治療所引起的賀爾蒙變化可能導致心理壓力、煩躁、情緒波動,反應較強的患者則可能會出現腹脹、噁心嘔吐、呼吸困難等。然診間卻有不少患者認為不適是必經之路而隱忍副作用。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黃貞瑜醫師也分享,許多不孕夫妻求助生殖醫學前,會嘗試自然備孕、傳統療法與宗教信仰等,並將生殖醫學視為最後的生育手段,直到一直懷孕未果後,才會踏入生殖醫學尋求協助。由於男女精卵品質隨著年齡上升而下降,不管自然懷孕或是生殖醫學,其懷孕及活產成功率只會越來越低。國健署最新人工生殖報告書即顯示,以新鮮植入週期活產率來看,小於35歲的成功率還有44.6%,而41-42歲剩餘18.7%,42歲後更僅剩7.6% 5。為避免排卵刺激階段的心理壓力影響後續求子進度,蔡英美、黃貞瑜醫師也提出「3不3要」指引,鼓勵正在不孕治療過程中的夫妻確實掌握正確原則,方能破解失敗循環,降低治療壓力:治療要點1「不衝高、要適合」:AMH不是絕對,每個患者都有屬於自己的治療方案。蔡英美醫師表示,目前排卵刺激治療以注射型性腺刺激素為主流(俗稱排卵針),除了有高純度尿液萃取製劑,還有透過倉鼠細胞基因工程合成的製劑,以及人體細胞株基因工程合成製劑,因此會根據患者的不同數值進行藥物評估。例如藉由AMH數值可推測女性卵巢卵泡的庫存量,並依據年齡、身體狀況及各項檢測數值,預測能取出的卵子數目來決定合適的排卵刺激療程組合和劑量,確保治療時能兼顧安全和成功率。治療要點2「不過量、要品質」:取卵數並非越高越好,卵子品質是成功受精的關鍵根據每個患者身體數值的不同,經排卵刺激治療後會有不同的成熟卵子數量。黃貞瑜醫師說明,取卵數多確實能增加懷孕成功機率,但卵子能否成功受精成為好胚胎,成功著床、產子的過程中,精卵品質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因此提醒患者,切勿只關心取卵數的多寡,也須同時掌握卵子品質。治療要點3「不隱忍、要安全」:副作用不是迎來寶寶的必要,身體舒適安全讓療程更順暢由於排卵刺激治療會影響女性荷爾蒙分泌,因此若出現情緒波動、乳房脹痛等,都是屬於正常生理變化。但若以嚴重副作用如OHSS來說,會出現腹脹、噁心嘔吐、呼吸困難等現象,嚴重者恐須暫停療程。因此副作用若已影響日常生活,建議應立即與醫師反應,切勿自行隱忍不解決。生殖醫學治療日新月異,治療手段豐富,國際研究也解釋,相較傳統治療,最新排卵刺激治療組合在出現副作用的比例上也較低。在安全性與患者身體的適應性都能得到保障,除了提升取卵數,也讓取出的卵子有好的品質,讓患者能在更舒適與安全的環境中實現生育的夢想。帕運國手桌球教練蔡貴蘭分享,因長期征戰國際賽,與丈夫一直無法如願懷孕,隨著年紀增長體會到與時間賽跑的壓力,便與醫師討論後進入試管嬰兒療程。儘管蔡教練有多囊性卵巢綜合症和雄性激素偏高的問題,但仍保持正面心態面對,不過度在乎數值高低、也不因自身狀況而氣餒,抱持著永不放棄的運動家精神,最終成功圓夢。而身為生殖專科的張至婷醫師,也以正確觀念面對不孕,27歲備孕一年未果立即尋求生殖醫學協助,30歲即成功透過試管療程誕下寶寶。張醫師分享,由於年紀輕輕就接受治療,卵子和胚胎質量相較40歲患者,都表現更優異,也有更多時間和機會來拼第二胎。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則表示,政府擴大試管嬰兒補助已經成功幫助1萬8千多對夫妻迎來2萬多名試管嬰兒,呼籲民眾及早規劃生育外,若有試管嬰兒療程需要,亦可善用補助資源及早投入療程,更鼓勵未來有意第2胎、第3胎的民眾多加利用,並於治療旅程中適時與主治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方案,邁向舒適安全又成功的求子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