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部位
」 疫苗 BNT 莫德納 副作用 新冠肺炎突破舊框架!新一代生物製劑健保給付,嚴重氣喘控制再升級
【健康醫療網/呂佳恆報導】氣喘的臨床表現多樣化,為治療帶來諸多挑戰。然而,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現代醫學已成功開發出精準治療的生物製劑。由於不同患者的體質與誘發因子差異顯著,加上環境變遷的影響,氣喘的臨床表現變得愈加複雜。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彥甫指出,過去的生物製劑治療主要針對第二型發炎(Type 2 inflammation)患者,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對於非第二型氣喘(Non-type 2 inflammation)患者的效果相對有限。隨著新一代生物製劑的問世,不僅能有效控制第二型及非第二型氣喘,甚至對於具有複雜混合型氣喘的患者,也展現出卓越的治療效果,為患者帶來更多希望。治療合併肥胖、鼻瘜肉及混合型複雜的氣喘患者 新一代生物製劑展現療效目前臨床上,透過生物標記已能為嚴重氣喘(Severe asthma)患者選擇合適的生物製劑治療方案。然而,由於氣喘的複雜性,例如患者抽菸、合併肥胖、鼻瘜肉、皮膚過敏或黏液栓塞(mucus plugging)等因素,生物製劑的治療效果在某些情況下仍然面臨挑戰。陳彥甫醫師指出,有些嚴重氣喘患者的生物標記指數並非每項都特別高,甚至可能所有指數都不顯著升高。然而,新一代生物製劑的問世,為非第二型氣喘及混合型氣喘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療選擇。陳醫師進一步說明,特別是合併肥胖的嚴重型氣喘患者,其病情難以控制通常與嗜中性球發炎密切相關。新一代生物製劑能有效控制非第二型氣喘,對於合併肥胖的氣喘患者也能展現療效,為這類患者帶來全新的治療希望。年輕媽因氣喘發作常跑急診 新一代生物製劑助控制氣喘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彥甫分享,臨床上曾遇到一名30多歲的年輕媽媽,體重約90公斤,屬於第二型嚴重氣喘患者。她幾乎每個月都因氣喘急性惡化頻繁前往急診室,主要症狀包括不斷咳嗽、痰多、喘息以及嚴重胸悶。特別是在生完孩子後,因孩子經常感染感冒,她也經常被傳染,進一步加重了氣喘症狀。治療過程中,她甚至一度需要依賴全身性類固醇來控制病情。考量到這名患者合併肥胖、鼻瘜肉,以及影像學檢查顯示多處黏液栓塞(mucus plugging)的情況,陳醫師為她申請了新一代生物製劑的健保給付。在接受治療一個多月後,患者的類固醇使用量逐漸減少,氣喘症狀也得到了顯著控制,不僅緩解了不適,還大幅提升了生活品質。陳醫師進一步指出,目前市場上的嚴重氣喘生物製劑均已通過嚴格的臨床試驗,證實其療效與安全性,並經由政府機構審核取得藥品許可證。然而,患者在接受治療時仍需留意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例如注射部位的腫脹或疼痛。若發生疑似藥物副作用,應儘速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新一代生物製劑擴增給付條件 嚴重型氣喘患者新福音目前健保對於嚴重氣喘生物製劑治療的給付條件仍存在一些限制,在臨床運用上可能帶來挑戰。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彥甫指出,有些生物製劑其健保給付規定要求患者必須使用半年以上的口服類固醇才能申請。然而,類固醇治療對部分患者可能引發不適的副作用,例如肥胖、水腫、血糖難以控制、骨質疏鬆,甚至增加感染風險,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響。為了幫助更多嚴重型氣喘患者,健保今年進一步擴增了對新一代生物製劑的給付條件,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療選擇。陳醫師強調,透過早期使用生物製劑來有效控制氣喘症狀,不僅能減少口服類固醇副作用的累積,也能顯著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這樣的治療策略更加貼近臨床需求,為患者帶來更大的希望。控制氣喘不二法門 遵循醫師指示規律用藥「近幾年隨著更多新型生物製劑的問世,醫師在臨床治療上多了強有力的武器,能更有效地控制嚴重型氣喘。」陳彥甫醫師表示,生物製劑的進步,確實為不同嚴重型氣喘患者的治療帶來了顯著突破。然而,想要真正有效控制氣喘,關鍵仍在於患者是否能遵循醫師指示規律用藥,並結合戒菸、適當減重、規律運動,以及減少暴露於過敏原的環境,才能有效預防不可逆的肺部損傷。陳醫師進一步指出,生物製劑作為過去10年來嚴重氣喘的新型治療選擇,已有大量研究證實其對疾病控制的效果。然而,若患者中斷治療,氣喘相關的生物標記指數可能逐漸回升,並增加症狀惡化的風險。因此,他建議尚未完全控制氣喘的患者,應每3~6個月由醫師評估治療反應,根據病情調整氣喘藥物及生物製劑的使用方案,以確保疾病穩定。「氣喘雖然無法完全痊癒,但只要規律用藥,就有機會達到臨床緩解,並有效避免疾病進一步惡化。」陳彥甫醫師強調,規律用藥與持續治療是氣喘管理的核心,患者應積極配合醫師的治療建議,進而改善症狀,提升生活品質,重回正常生活。
新藥解盲兩樣情!康霈跳空漲停重登股后 順藥大股東砸錢救火止跌回升
台股12日收在23,046.80點,上漲了143.17點,漲幅達0.63%;其中,友華漲幅達10%居本日排行榜之冠,緊跟在後的是昨晚公布局部降脂新藥CBL-514美澳臨床二期試驗解盲達標的康霈,股價飛漲了52元、高達9.98%,跳空漲停573元,重登生技新藥股股后。相對順藥在11月29日宣布治療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新藥LT3001,第二期臨床試驗結果數據達初步療效的訊息,卻未受投資人買單,股價大跌40%多,讓大股東晟德製藥宣布10日起砸10億元買回順藥股票,股價雖止跌回升,今天股價收在193.5元,上漲了3.00元,漲幅達1.57%。二家新藥股解盲消息公布之後,投資人給予兩極化反應,市場熱議其一關鍵是在於所公布的「P值」,是否有清楚揭露受試者、安慰組的療效差異的數據,以及療效效果的說明。康霈生技11日晚間正式公布其505(b)(1)全新小分子新藥CBL-514注射劑用於局部減脂之Phase 2b臨床試驗(CBL-0204 Phase 2b)最終統計結果。康霈也將於後續召開線上法說會,詳細說明該試驗臨床試驗數據與成果。其中,在具有治療前與至少一次治療後數據的受試者(FAS)中,臨床試驗主持醫師以腹部脂肪堆積等級量表(CR-AFRS, Clinician Reported -Abdominal Fat Rating Scale)評估,76.7%的受試者經CBL-514治療後可顯著改善至少1個等級,對比安慰劑組之18.9%,療效達統計上顯著差異(p=0.00004),本試驗主要療效指標成功達標,且整體藥物安全性與耐受度表現良好。(符合試驗規範之受試者Per-Protocol:81.8%的CBL-514用藥受試者改善至少一個等級之CR-AFRS。)在此試驗告捷後,CBL-514可望於2025年進入全球多國多中心三期樞紐臨床試驗(Pivotal Phase 3 Study),將有機會成為全球第一個可用於大範圍局部減脂的新藥。該試驗次要療效指標之FAS統計結果顯示,最後一次治療後12週,試驗主持醫師評估中,32.0%的CBL-514用藥受試者改善至少二個等級之CR-AFRS,顯著高於安慰劑組的 0%(p=0.00122)。最後一次治療後12週,受試者自我評估中,76.7%的CBL-514用藥受試者改善至少一個等級之PR-AFRS,顯著高於安慰劑組的19.4%(p=0.00004)。(符合試驗規範之受試者Per-Protocol:81.8%的CBL-514用藥受試者改善至少一個等級之PR-AFRS。最後一次治療後4週,50%的CBL-514用藥受試者腹部皮下脂肪體積減少至少20%,顯著高於安慰劑組的 0%(p< 0.00001)。最後一次治療後4週,與安慰劑組相比,CBL-514組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可減少27.1%(95% CI: -32.3%, -21.8%, p< 0.00001),療效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58.8% 的CBL-514組受試者僅需接受一次治療,即可達到至少一個CR-AFRS等級的改善。安全性方面,受試者完成至多4次CBL-514療程後的整體安全性與耐受度良好,主要不良事件為常見的輕度和中度的注射部位反應(injection site reaction)。
被低估的新冠3/「左流右新」疫苗一起打安全嗎?研究曝「最大副作用是它」
中秋節過後,疾管署打出「左流右新」口號,10/1新冠、流感疫苗首度同步開打,,左手打流感疫苗、右手打新冠疫苗,由於一次接種2疫苗,引起民眾擔心副作用將更嚴重。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根據國際研究顯示,同時打新冠、流感疫苗者,半數都會在注射部位出現局部疼痛,其他則會頭痛、疲倦,但症狀都不超過48小時。「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近5成長者患有3種以上慢性疾病,當慢性病越多、新冠死亡風險就越高,若患有2~5種慢性疾病會提升死亡風險達2.6倍。」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吳至行主任表示,如果本身有心血管疾病,新冠死亡風險更提升4倍,若為透析患者,死亡風險最高更飆至430倍。再觀察疾管署資料,無論是疫情初期或現在,可以發現新冠重症、死亡案例中9成是65歲以上的長輩,雖然風險如此高,65歲以上長輩的新冠疫苗接種率卻僅有1~2成,因此疾管署今年首度讓流感、新冠疫苗一起打,期盼能提升長輩接種新冠疫苗的意願。為何長輩不肯打疫苗?最常見的原因是認為不出門何必打疫苗。「這是錯誤觀念,新冠病毒會在家庭成員間傳播,所以不出門也會感染。」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說,研究顯示7成指標病例是學齡孩童,許多孩子會從學校將病毒一起帶回家,這也是學童列為第一波新冠疫苗接種對象的原因之一。疾管署規劃新冠、流感疫苗於10/1同步開打,第1階段開放接種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學齡前幼兒、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等11類對象。第2階段則是從11/1日開始開放施打,新冠疫苗接種對象為出生滿6個月以上未列於第一階段者,流感疫苗接種對象為50~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65歲以上長者是新冠重症、死亡的危險族群,若是有多種慢性共病,死亡風險更會大為增加。(示意圖/非當事人/記者黃耀徵攝)新冠和流感疫苗同時打,許多民眾害怕副作用太強,「根據以色列團隊針對醫護人員在2022-2023年接種流感和新冠疫苗的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同時打新冠和流感疫苗者,與只打新冠疫苗者的身體反應相似。」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副作用並沒有增強,同樣都有約一半出現注射部位的局部症狀,也都有約四分之一出現頭痛、肌肉酸痛、疲倦等全身性症狀,且症狀絕大多數不超過48小時。該以色列研究也發現同時打兩種疫苗不會影響新冠疫苗的免疫反應。吳至行說,依照過往新冠疫情的趨勢來看,下一波高峰應該會落在12月,現在病毒株正在轉換,本來是JN.1,但現在KP.3正在慢慢上升,而11、12月氣候越來越冷,群聚機會也越來越多,疫情就會慢慢升溫,加上10月有國慶假期,一路到12月就會爆發。建議規律施打新冠疫苗,除了可以降低重複感染的風險,若是真的不幸染疫,也能有效減緩症狀、副作用。
「流感+新冠疫苗」下月開打 大賣場設接種站「還有健康禮可拿」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近期公布2024年度新冠和流感疫苗的接種計劃,這項接種計畫自10月1日起分階段接種。其中北榮(台北榮民總醫院)宣布,將於27日上午9時開放網路預約掛號服務,但僅限公費成人流感和新冠肺炎疫苗。根據媒體報導指出,這次全台共有3843家醫療機構成為新冠和流感疫苗的合約院所。其中,2914家提供兩種疫苗,882家僅提供流感疫苗,47家僅提供新冠疫苗。而為了方便民眾識別,疾管署製作4款不同顏色的布條,分別是藍色(兩種疫苗都有)、紫色(只有流感疫苗)、綠色(只有新冠疫苗)來方便民眾辨識,而橘色的布條則用於宣導疫苗接種開始。對於要同時接種兩種疫苗一事,疾管署推出「左流右新,健康安心」的口號,建議民眾左手接種流感疫苗,右手接種新冠疫苗,一次完成兩種疫苗的接種。不僅方便記憶,也能讓民眾獲得雙重保護。針對同時接種兩種疫苗的安全性,疾管署引用以色列一項研究結果,該研究分析2022至2023年醫療人員接種情況,發現同時接種兩種疫苗與只接種新冠疫苗相比,身體反應其實很相似。其中約52.1%的同時接種者和49.4%的單獨接種新冠疫苗者出現注射部位局部症狀,而27.4%的同時接種者和27.6%的單獨接種新冠疫苗者出現全身性症狀,如頭痛、肌肉酸痛和疲倦。大多數症狀不超過48小時。研究還顯示,兩組的新冠抗體效價相似,證明同時接種不會影響新冠疫苗的免疫反應。目前接種計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0月1日開始,主要針對65歲以上長者、學齡前幼兒、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等11類對象。第二階段從11月1日開始,新冠疫苗對象擴大到出生滿6個月以上的人(未列於第一階段者),而流感疫苗則針對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的成人。而為了提高接種便利性,疾管署也全聯、大潤發、家樂福等大型連鎖超市合作設立接種站點。約74家全聯和2家大潤發將參與此計劃。而前往接種站前100位接種的民眾,將可獲得健康禮品,包括礦泉水和季節水果(具體內容依現場提供為準)。疾管署表示,按時接種疫苗是預防新冠肺炎和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他們鼓勵符合資格的民眾在開放接種後儘快預約,並強調「左流右新」的接種方式既不會增加身體負擔,也不會影響疫苗效果,可以讓民眾一次獲得雙重保護,安心度過秋冬季節。
新冠、流感疫苗十月開打 疾管署籲民眾儘速預約接種
疾病管制署今(18)日表示,今年度新冠、流感疫苗將同步於10月1日起分階段開打。第1階段自10月1日開始,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學齡前幼兒、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等11類對象;第2階段自11月1日開始,新冠疫苗為出生滿6個月以上對象(未列於第一階段者),流感疫苗對象為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呼籲符合公費接種資格民眾開打後儘速預約接種,2種疫苗同時接種,獲得雙重保護。疾管署說明,為配合今年新冠、流感疫苗首度同時開打,特別於宣導主視覺中呈顯雙重保護的意象,代表2種疫苗的防護罩保護著接種民眾,抵擋新冠、流感病毒侵襲;而搭配「左流右新,健康安心」口號,也讓民眾易於記憶,左手接種流感疫苗,右手接種新冠疫苗,一次完成2種接種疫苗,保護自己免於新冠、流感威脅,健康、安心過秋冬。另外,因應今年有3,843家新冠、流感疫苗合約院所,為避免民眾選擇接種院所時混淆,疾管署亦製作4款布條提供地方衛生局及疫苗合約院所使用,除用於宣導新冠、流感疫苗開打的「橘色款」外,還有針對不同合約院所製作3款布條,2,914家提供新冠及流感疫苗院所為「藍色款」、882家僅提供流感疫苗院所為「紫色款」、47家僅提供新冠疫苗院所為「綠色款」,各院所可將布條刊掛門口,方便民眾一眼辨識。疾管署補充,除合約院所可接種外,為讓民眾接種疫苗更便利,疾管署持續與全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今年亦於全聯福利中心門市設立接種站,同時再增加大潤發賣場,並同樣提供前100位接種民眾健康禮(礦泉水及季節水果1份,依現場提供為準),全臺共有約74家全聯/2家大潤發設站點,供民眾有更多接種選擇,詳細接種資訊可參考各門市公告。對於今年雙疫苗一起接種,有民眾擔心:「同時打新冠和流感疫苗,副作用會不會太強烈?」,疾管署說明,根據以色列團隊針對醫學中心醫療照護人員在2022-2023年接種流感和新冠疫苗的分析研究結果:「發生局部和全身症狀的比例,同時打兩種疫苗跟只打新冠疫苗相似」。分析顯示,同時打新冠和流感疫苗者,與只打新冠疫苗者的身體反應相似,都有約一半出現注射部位的局部症狀(兩組發生率分別為52.1%和49.4%),也都有約四分之一出現頭痛、肌肉酸痛、疲倦等全身性症狀(兩組發生率分別為27.4%和27.6%),且症狀絕大多數不超過48小時。該以色列研究也發現兩組的新冠抗體力價相似,顯示同時打兩種疫苗不會影響新冠疫苗的免疫反應。疾管署呼籲,按時接種疫苗為預防新冠肺炎及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請符合資格民眾於開打時踴躍前往接種,且同時施打「左流右新」,一次輕鬆獲得兩種保護力,既不會增加身體負擔、也不會影響疫苗效果。
1歲女童發燒、流鼻水!就醫檢查竟是「川崎症」 醫曝「關鍵徵兆」家長多加注意
三軍總醫院收治一名一歲女童近日因發燒、流鼻水及嘔吐等症狀入院,而在經過一系列診療後,最終被確診為川崎病。該女童在住院前並無特殊病史。在入院四天前,女童開始出現發燒、流鼻水和嘔吐症狀。兩天後,家長帶她至診所就醫,並開始服用症狀控制藥物。然而,病情未見好轉,仍然有持續高燒和嘔吐狀況,家長隨即帶她至本院兒科急診就醫。川崎病導致冠狀動脈擴大病變 須預防血栓小兒心臟專科醫師徐萬夫說明,女童於急診就醫,嘴唇發紅乾裂、雙側眼結膜充血、手腳掌紅腫,軀幹部位出現紅疹,並且卡介苗注射部位皮膚也有發紅現象。因為此時已經符合診斷川崎病的臨床要件,入院後隨即給予川崎病第一線藥物免疫球蛋白治療及阿斯匹靈後,病童隨即退燒且上述臨床症狀改善,在持續觀察經過36小時沒有再次發燒後讓病童出院。然而在經過一週後,病童再次出現有發燒嘔吐情況,眼皮發紅浮腫,經過超音波檢查發現心臟冠狀動脈已經有擴大,故判斷為頑固性川崎病,於是立即再次住院,期間接受了川崎病第二線與第三線藥物的治療。雖然第一時間會退燒且抽血顯示發炎指數改善,但在多日後又會再次發燒,後來在使用第四線的藥物後,病童的狀況終於獲得控制,然而由於冠狀動脈擴大病變的關係,需要使用抗凝血藥物預防血栓形成,在經過一年的追蹤治療下,病童的冠狀動脈狀況控制良好,沒有發生狹窄與血栓導致血管阻塞的事件。發燒超過五天、伴隨四種以上症狀 早期川崎病徵兆徐萬夫醫師提到,上述一歲女童是一個較為特殊的川崎病案例,以下提供一些早期識別川崎病的關鍵徵兆,若患兒持續發燒超過五天,並伴隨下列四種以上的外觀症狀,即應提高警覺:口腔黏膜變化(嘴唇發紅乾裂、舌頭發紅等)雙眼結膜充血(通常沒有合併分泌物)頸部淋巴結腫大(通常為單側)手腳腫脹發紅多形性紅疹(通常在軀幹及四肢)若符合川崎病的診斷,臨床醫師可能會進一步安排抽血檢驗以評估病童的發炎狀況以及心臟超音波檢查以評估冠狀動脈是否受到影響。治療第一線藥物為免疫球蛋白及阿斯匹靈,大部分的川崎病童都會在24小時內明顯退燒且臨床症狀改善;出院後醫師會再安排定期於門診進行心臟超音波追蹤評估是否出現冠狀動脈病變的情形。第一線藥物治療仍發燒 恐是頑固性川崎病然而,如果在經過第一線的藥物治療後,病童仍然持續有發燒,或是有發生以下狀況時,就要懷疑是頑固性川崎病:持續發燒:如果病童在接受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後,24至36小時後仍然持續發燒退燒後再次發燒:若病童在治療後的兩週內再次出現發燒,在排除其它引起發燒的原因後,需進一步評估是否為頑固性川崎病持續的川崎病相關表現:包括皮膚與黏膜的持續發炎,以及冠狀動脈的擴大等冠狀動脈病變風險高 識辨評估、醫病合作最重要徐萬夫醫師提醒,由於頑固性川崎病童發生冠狀動脈病變的風險更高,且目前研究對於頑固性川崎病的最佳治療方式也有待更多的研究提供臨床證據,所以對於臨床醫師來說,即時的識辨評估病童是否可能發生頑固性川崎病、依據病童的狀況制定個人化的評估與診療方式、與家長和照顧者充分說明解釋及提供支持等,都是很重要的議題。
全面了解子宮頸癌:從定期抹片檢查到HPV子宮頸疫苗
子宮頸癌在女性健康議題中佔有不容忽視的重要位置,子宮頸癌通常是由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所引起,是一種常見的性傳染病。一般情況下,人體免疫系統可清除HPV,但某些型別可能會導致細胞變異,最終導致子宮頸癌的發生。子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中常見的癌症之一,通常發生在子宮與陰道相連的子宮頸,早期可能無症狀,但隨病情惡化,可能出現異常陰道出血、不規則月經、性交疼痛、出血症狀等等,若不及早發現並治療,子宮頸癌對女性健康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影響。性行為開始後女性每年應進行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徐靖指出,子宮頸抹片檢查是種早期發現異常細胞、透過輕柔刮取子宮頸細胞樣本進行的細胞學檢查,如發現異常,醫生將進一步評估並提供適當治療。衛福部建議,性行為開始後女性每年應至少進行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若前三次檢查結果皆為正常,30至65歲女性可延長為每三年檢查一次,及早發現異常細胞會有助於預防子宮頸癌的發生。青春期前或初期接觸HPV前施打子宮頸疫苗除定期抹片檢查外,子宮頸HPV疫苗也是保護女性健康的重要方式,此疫苗可預防特定型別的HPV感染,降低子宮頸癌的風險,疫苗分為預防型(bivalent、quadrivalent、nonavalent)和治療型,建議在青春期前或初期接觸HPV前施打,即使已接觸HPV疫苗仍有一定的保護效果。根據衛福部建議,9至45歲女性可施打疫苗,最佳施打年齡為性行為開始前,但已有性行為者亦可考慮;部分國家也開始推薦男性施打HPV疫苗,因其可能成為HPV攜帶者和傳播者。目前市面上有幾種不同型別的HPV疫苗,包括二價(Cervarix)、四價(Gardasil)和九價(Gardasil 9),能預防不同數量的HPV型別,其中九價疫苗提供最廣泛的保護,可預防引起大多數HPV相關癌症的型別。大多數施打HPV疫苗者無嚴重的副作用,僅有輕微如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等局部反應和例如發燒、頭痛等全身反應,經過廣泛的臨床試驗證實,HPV疫苗被證明是安全有效的、是預防HPV感染和相關癌症的重要工具。徐靖醫師提醒,預防子宮頸癌是全社會共同的努力目標,透過定期的抹片檢查和子宮頸HPV疫苗施打,可有效保護女性的健康,帶來更健康、更安全的生活。
誤認鼻子長粉刺!男友媽好心幫處理「擠出隆鼻假體」 正妹氣炸怒告
北市一名游姓女子先前曾動刀隆鼻,2020年與前男友交往期間,由於男方的孫姓母親對醫美有些研究,因此放心讓孫婦在臉上注射不明物,孫婦甚至將游女的隆鼻假體「誤認成粉刺」擠出,導致游女傷口感染險毀容,氣到提告男友媽,經士林地院審理,依《過失傷害罪》判處孫婦拘役30日。據判決書指出,有過美容經驗的孫婦,得知兒子的游姓女友喜歡醫美,便向游女提議注射膠原蛋白微整,包括眉心、鼻頭及下巴都有施針,怎料游女分手後卻發現,注射部位經常傳來刺痛感,因此向孫婦反應,2人則相約在家處理皮膚狀況。孫婦在檢查臉部問題時,以為游女鼻子上的假體是粉刺,竟用針頭直接挑擠,意外將植入的隆鼻假體擠出,接著再用小剪刀剪下,由於孫婦施作過程並未確實消毒,也沒有戴上醫用手套,害得她鼻子患處傷口感染,進而引起蜂窩性組織炎,讓游女一氣之下怒提告。法官審理認為,孫婦並非醫事相關從業人員,卻草率處理游女的臉部問題,且過程中未做好相關消毒措施,導致傷口發生感染,漠視他人健康權益,考量孫婦已坦承犯行,但未與游女達成和解,故依《過失傷害罪》判處孫婦拘役30日,可易科罰金。
就怕新冠疫情狂燒!新冠XBB疫苗有新選擇 Novavax首批預計1月開打
新冠疫情還沒結束!為因應目前流行的變異株,國內提供莫德納XBB疫苗接種,而食品藥物管理署今天宣布核准Novavax XBB疫苗專案輸入,未來民眾將多一項新冠疫苗選擇。疾病管制署表示,Novavax XBB疫苗預計12月底抵台,最快1月中旬開打。食藥署今天(13)召開專家會議,經審查Novavax XBB疫苗所附資料證據,與先前已核准的Novavax疫苗採用相同的技術平台製造,具有相似的特性。動物試驗結果顯示,施打Novavax XBB疫苗,可針對XBB.1.5變異株病毒產生相當的中和抗體免疫反應;安全性方面,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注射部位壓痛、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肌痛和全身無力,發生的局部/全身性不良反應以輕中度為主,與先前已核准的Novavax疫苗相似。食藥署表示,考量國內目前流行的變異株以XBB變異株病毒為主,世界衛生組織亦建議使用單價XBB.1衍生譜系(如XBB.1.5)作為新疫苗抗原成分,經專家會議整體評估其臨床風險效益,同意核准Novavax XBB疫苗專案輸入,適用於12歲以上青少年及成人主動免疫接種。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說明,根據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11月22日決議,建議未曾接種新冠疫苗者,應接種2劑Novavax XBB疫苗,兩劑間隔4周以上;曾接種新冠疫苗者,需與前一劑間隔至少3個月,接種1劑Novavax XBB疫苗。羅一鈞表示,已接洽自COVAX機制進口Novavax XBB疫苗,共46萬劑,預計12月底抵台、最快1月中旬開打。國內目前提供2種廠牌的XBB疫苗,ACIP建議,選擇其中一種疫苗接種即可。
馬斯克大讚減肥神藥Ozempic 小摩:2030年銷售額逾千億美元
特斯拉和SpaceX的創始人兼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近日在X上發表了一則頗具爭議的言論,聲稱肥胖相關的健康風險幾乎肯定大於使用胰高血糖素樣勝肽-1(GLP-1)受體激動劑的風險,這是一類可以降低血糖並促進減重的藥物。近期在社交媒體上引起熱議無非是諾和諾德藥廠的Ozempic、Wegovy,兩者皆是GLP-1受體激動劑藥物,它能夠刺激胰島素分泌,減少食慾,減緩胃排空。主要用於治療第2型糖尿病,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批准其中一些用於肥胖治療。而GLP-1類藥物現在已經成爲諾和諾德和禮來這兩家醫藥巨頭的金礦,並使諾和諾德超過LV集團成爲了歐洲市值最高的公司。馬斯克在X上的推文內容稱:「減肥藥Ozempic實際上影響了沃爾瑪的食品銷售,肥胖是導致全球死亡和疾病的主要原因。GLP- 1受體激動劑已被證明有助於減重和治療糖尿病。與好處相比,副作用微乎其微。不要讓恐懼阻止你過上更健康的生活。」據統計,全球超過五分之二的人口超重或肥胖。世界肥胖聯合會預測到2035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超過40億,超過一半的人口將面臨超重或肥胖問題。肥胖症是一種疾病,GLP-1類型藥物是當前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法。據稱,只需堅持每週注射一次即可使體重下降15%,而這些新型減肥藥物並非僅是一種美容產品,它們將使全球數十億受肥胖困擾的普通人受益。值得注意的是,GLP-1是目前減重領域主流研究靶點,存在超過1000億美元的藍海市場,全球GLP-1RA市場規模現已突破200億美元。摩根大通預計到2030年,將有大約1500萬肥胖症患者使用GLP-1類藥物,年銷售額將遠遠超過1000億美元。其中,美國市場的銷售額將接近500億美元。而禮來製藥和諾和諾德將有望繼續在GLP-1市場佔據絕大部分份額,並均分這一市場。然而,GLP-1受體激動劑並不是沒有風險的。一些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腹瀉便秘、注射部位反應和低血糖;較嚴重但罕見的併發症包括膽囊疾病、腎臟問題、甲狀腺腫瘤和過敏反應。馬斯克的推文引發了他的追隨者和民眾間的激烈爭論。有些人讚揚他提高了人們對肥胖問題的認識,並鼓勵人們尋求醫療協助;其他人則批評他過於簡化了一個複雜的問題,並在沒有足夠證據或醫學專業知識的情況下推廣藥物。
打完針後要揉嗎? 食藥署揭:若錯誤處理易瘀青
打完針後到底要不要揉一揉?食藥署說明,打針時根據施打的位置和用途不同,後續的處理方式也不一樣!針後錯誤處理容易瘀青,建議民眾打針時,可詢問護理師或專業醫事人員後續的處理方式,注射藥品後最好在原處休息30分鐘,無不適或過敏反應後再離開。解答:並非所有的針打完都需要揉並非所有的針打完都需要揉,有些針劑打完不適合揉,如果揉了,反而會有反效果。一般而言,打針後需不需要揉,依注射的藥品種類或注射方式而定。通常打胰島素(皮下注射),或打血管針(靜脈注射),如打點滴、抽血及一些小量的藥物注射等,這類的針劑打完後,不需揉,只需輕壓傷口,直到不再出血即可,如果揉的話,可能會使血管遭到拉扯,而導致皮下出血或淤青。部分肌肉注射的藥品,會建議輕揉注射部位,以加速藥品的吸收或使藥品快速產生藥效。而部分疫苗,雖然也是肌肉注射,但因疫苗是在注射後,讓藥品緩慢被身體吸收,慢慢誘導身體產生抗體。因此,打完疫苗後,不建議搓揉注射部位,若注射藥品24小時後有產生局部硬塊,可透過熱敷的方式改善。食藥署建議,目前注射的藥品種類繁多,建議民眾打針時,可詢問護理師或專業醫事人員後續的處理方式,並且注射藥品後,最好在原處休息30分鐘,如無任何不適或過敏反應後再離開。原文出處:聽說打完針後,一定要揉一揉,隔天傷口才不會瘀青?
幼兒追加劑5月初開打 僅莫德納基礎劑幼兒可打
幼兒施打完COVID-19基礎劑後,若想接種追加劑,過去國內無相關疫苗可以提供接種。不過,指揮中心在4月13日宣布,未來幼兒可接種莫德納次世代疫苗作為追加劑,對此也公布了新的建議指引。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示,目前洽購的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將於4月16日到貨,經過食藥署封緘檢驗流程後,預計最快5月初可以提供幼兒接種追加劑疫苗。追加劑不開放混打 僅莫德納基礎劑幼兒可打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已於今(2023)年3月22日專家會議,先行針對「幼兒是否可接種莫德納COVID-19雙價BA.4/5次世代疫苗作為追加劑」進行討論。指揮中心於4月13日公布討論結果,並依據目前臨床試驗結果及國際間使用情形,針對幼兒莫德納COVID-19雙價BA.4/5次世代疫苗追加劑接種作出接種建議。羅一鈞說明,由於現在幼兒混打的安全性證據不是很充分,專家檢視現有資料後認為現在不適合建議幼兒族群進行混打,所以建議施打疫苗仍需同一廠牌延續使用,不建議混打。因此,幼兒莫德納COVID-19雙價BA.4/5次世代疫苗追加劑接種建議,滿6個月至未滿6歲且以「莫德納疫苗」成基礎劑接種的幼兒,可接種莫德納次世代苗作為追加劑,接種時間須與前一劑間隔至少3個月。關於莫德納次世代疫苗接種效益與安全性,羅一鈞指出,根據臨床試驗,幼兒輕症保護效果約有50.6%,也就是說染疫後產生輕症的情況大約可以減少一半。另外,副作用大部分都是輕微且短暫的過渡性症狀,主要有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等,少部分接種後會有肌肉、關節疼痛以及發燒的情形,不過症狀都較輕微。BNT基礎劑幼兒 無追加劑接種怎麼辦?由於,已接種BNT疫苗作為基礎劑的幼兒,不適用莫德納次世代疫苗作為追加劑,許多民眾就好奇未來是否會採購BNT幼兒型次世代疫苗,提供給幼兒作為追加劑接種呢?羅一鈞表示,目前沒有更多的證據顯示這群幼兒需要再提供第四劑疫苗,包含次世代疫苗在內進行接種,而美國也還沒有開放BNT次世代疫苗讓已接種3劑BNT疫苗的幼兒作為追加劑使用,所以還須檢視更多資料評估。已接種BNT疫苗的幼兒,依現行建議完成3劑基礎劑施打就可以了。不過,羅一鈞強調,由於現有資料專家建議不進行混打,但之後針對幼兒混打若有新的資料、結果,也不排除會進行調整。
康霈首創脂肪標靶新藥引注目 今登興櫃直衝160元
全台唯一投入醫美新藥研發的康霈生技(6919)今(26日)攜核心產品局部減脂新藥CBL-514優異的臨床成果登錄興櫃,參考價為122元。市場看好其全球首創脂肪標靶新藥吸睛,未來上市將搶攻千億局部減脂市場,早盤大漲三成衝上160元。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 2021年調查,2030年全球醫美市場預估為3321億美元,而根據Deloitte中國身體塑形市場行業發展白皮書指出,中國局部減脂市場在2020年超過15億美元,在2030年將成長至154億美元,推估全球市局部減脂市場將超過1,025億美元。由於身體局部的皮下脂肪,包含腹部、大腿或手臂的皮下脂肪很難透過飲食、運動或藥物減重的方式來減少,因此,若要減少身體局部脂肪,且不影響其他部位,就必須透過手術或非手術的局部減脂產品來減少局部脂肪。而與減重藥物或縮胃手術不同,局部減脂產品的主要用途為減少治療部位的皮下脂肪而非減輕體重。美國整型醫學會指出,目前仍有超過60%的人因為不滿意現行的治療方式或害怕副作用而卻步,顯示局部減脂市場仍有大量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康霈生技經過10年的研究,開發了全世界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以脂肪細胞凋亡來減少脂防細胞的注射劑藥物CBL-514,目前已進入臨床二期。康霈指出,CBL-514是一種全新小分子新藥505(b)(1)注射劑,能誘導脂肪細胞凋亡,可經由注射方式精準減少治療部位脂肪,且不會造成其他組織細胞壞死或損傷,也不會對神經系統、心血管或呼吸中樞造成副作用。簡單來說CBL-514就是脂肪細胞的標靶治療,能減少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能安全又有效地想瘦哪裡就瘦哪裡,實現安全有效且安心無創的局部減脂。CBL-514在醫美-非手術局部減脂適應症,已於澳洲及美國完成Phase I、Phase IIa、Phase II-stage1以及最大劑量代謝物鑑定Phase II MetID臨床試驗,且藥物安全性與耐受度良好。除了原本的局部減脂適應症,CBL-514其他適應症範圍,包含罕見疾病-竇根氏症與橘皮組織治療皆已通過美國FDA核准進入臨床二期試驗,鎖定全球2030年233億美元與61億美元市場。康霈另有三個新藥在臨床前階段,CBA-539適應症為色素沉著、美白及抗衰老,CBO-012適應症為退化性關節炎,CBF-520適應症為治療中心型肥胖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相關疾病。
莫德納次世代疫苗通過EUA 18歲以上可追加接種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為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疾病(以下簡稱COVID-19)變異株防疫之需求,於111年9月2日召開專家會議,討論莫德納雙價疫苗作為18歲以上成人主動免疫之追加接種。食藥署表示,莫德納雙價疫苗為次世代疫苗,每劑0.5 mL含有25微克原型株mRNA及25微克Omicron BA.1變異株mRNA。經審查莫德納雙價疫苗的一項第二/三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以雙價疫苗作為追加劑,相較於以原型株疫苗作為追加劑,能夠誘發較優的對抗Omicron BA.1變異株的中和抗體免疫反應;而探索性分析數據顯示,雙價疫苗也能夠誘發對抗Omicron BA.4/BA.5變異株的中和抗體免疫反應。在安全性資料方面,雙價疫苗追加劑發生的局部/全身性不良反應頻率與原型株疫苗相似,並以輕中度為主,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是注射部位疼痛及腫脹、疲倦、頭痛和肌肉痠痛等,沒有發現新的安全疑慮。食藥署表示,經整體評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並考量國內緊急公共衛生需求,同意核准莫德納雙價疫苗可適用於18歲以上成人主動免疫之追加接種,其用法用量為在國內已授權的COVID-19疫苗之基礎接種或追加劑後,間隔至少3個月施打。未來食藥署將持續監控國內外接種COVID-19疫苗的安全警訊,分析評估疫苗不良事件通報資料,執行安全監視機制,保障民眾接種疫苗之安全。
幼兒莫德納7月中開打 場地規劃曝光「6注意事項一次看」
台灣新冠肺炎本土疫情終於脫離高峰,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42,20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2,112例本土個案及9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85例死亡。指揮中心同時也宣布,6個月到5歲幼兒的莫德納疫苗已通過食藥署的EUA,預計7月中開始接種。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日前召開過專家會議,當時會中決議,6個月至5歲幼童可接種莫德納疫苗,建議接種兩劑基礎劑,兩劑間隔為4至8週以上;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考量幼兒接種疫苗,都需要家人陪伴施打,這部分會卡到家長上班的需求,所以將家長時間納入,將彈性於夜間或假日開設接種站;而現在是夏天,因應氣候炎熱,需著重舒適性,會安排在空曠能防曬、防雨的地方進行,如果能到幼兒園、托育中心接種,這也會是一個規劃方向。幼兒新冠疫苗即將開打。(圖/指揮中心提供)而ACIP召集人、台大醫院醫師李秉穎表示,在疫苗接種部位上,原則建議未滿2歲的嬰幼童,接種大腿前外側股外側肌,2歲以上幼童,則接種非慣用手之上臂三角肌。幼兒新冠疫苗即將開打。(圖/指揮中心提供)李秉穎提醒,感染過COVID-19者,短期內再次感染的風險可能會降低,確診者建議自發病日或確診日(無症狀感染者)起至少間隔3個月後,再接種COVID-19疫苗。另外,接種後可能發生常見副作用上,如躁動/哭鬧、接種部位疼痛、嗜睡、食慾不振、發燒、注射部位紅斑及腫脹等,如發燒超過48小時、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狀況,家長應儘速帶孩童就醫,以釐清病因。幼兒新冠疫苗即將開打。(圖/指揮中心提供)
食藥署一日兩准 「6個月到5歲」幼兒莫德納疫苗、成人Novavax都過了!
食品藥物管理署今(17)召開專家會議審核「幼兒莫德納EUA」,隨後核准莫德納疫苗「可適用6個月至5歲兒童」的2劑基礎接種,並將在之後的ACIP專家會議中對此提出討論;此外,食藥署也同意成人接種2劑Novavax疫苗。隨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專家小組於15日一致同意BNT或莫德納疫苗,可用於6個月至5歲嬰幼兒,與白宮宣布最快下周開放幼兒施打。食藥署在今天的專家會議中,評估疫苗有效性及安全性,與考量國內緊急公共衛生需求後,核准以每劑0.25ml(含25微克的mRNA)、2劑相隔28天的莫德納疫苗供6個月至5歲嬰幼兒接種。食藥署強調,經審查莫德納在該年齡層的臨床試驗,確認兒童所誘發的中和抗體免疫原性結果,不劣於青少年及成人試驗組的免疫原性結果,且沒有新的安全性疑慮。食藥署表示,6個月至5歲兒童的臨床試驗中,不良反應多屬輕微和暫時性,大多是躁動或哭鬧、注射部位疼痛、嗜睡、食欲不振、發燒、注射部位腫脹、注射部位紅斑、疲倦、頭痛、肌肉痠痛等。且與其他年齡層一樣,第2劑不良反應高於第1劑,而臨床試驗中也沒出現心肌炎、心包膜炎或死亡案例。另外,美國次單位蛋白疫苗Novavax上月向台灣申請EUV後,食藥署也於今天核准該疫苗專案輸入,屆時18歲以上成人可施打2劑,每劑0.5毫升(含5毫克的SARS-CoV-2棘蛋白)、間隔為3週的Novavax疫苗。Novavax疫苗的成人臨床試驗中,最常見不良反應為注射部位壓痛或疼痛、疲勞、肌肉痠痛、頭痛、全身無力、關節痛和噁心或嘔吐,不良反應程度多為輕度至中度。食藥署表示,不論是幼兒莫德納疫苗或是Novavax疫苗,都會持續監控國內外接種COVID-19疫苗的安全警訊,與分析評估疫苗不良事件通報資料,確實執行安全監視機制,保障民眾接種疫苗安全。
兒童疫苗常見副作用曝 醫提醒:出現這些症狀快就醫
桃園市5至11歲兒童疫苗施打作業持續進行中,許多家長擔心接種副作用,中壢天晟醫院小兒科醫師温秀惠說明常見4大QA,提醒家長若孩童出現呼吸困難、嚴重過敏、全身紅疹等症狀,應立即就醫。至於曾確診的兒童,則建議3個月後再打疫苗,增加保護力。温秀惠指出,兒童接種新冠疫苗常見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腫脹疼痛、紅斑、疲勞、頭痛、肌痛、畏寒、噁心嘔吐、腋窩腫脹壓痛、發燒與關節痛等,而莫德納疫苗的劑量較高(50微克)因此副作用比BNT(10微克)明顯,但產生的抗體也較高。兒童接種疫苗後該注意什麼?温秀惠說,若持續發燒超過48小時或活力變差、常見副作用幾天後仍未消失、出現嚴重過敏反應例如呼吸困難、氣喘、心跳加速、虛脫與全身起紅疹,或是出現疑似心肌炎症狀例如胸痛、心悸或運動耐受性不良,以上症狀都得立即就醫檢查。温秀惠舉美國數據指出,兒童染疫致死率為萬分之一,兒童施打疫苗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機率為萬分之0.1,即使出現過敏性休克、心肌炎等嚴重不良反應,死亡率也趨近於0,孩童施打疫苗仍屬利大於弊,面對變異株威脅有助提供保護力,也可間接保護家中未打疫苗的長者。此外,針對曾染疫過的孩童,温秀惠則建議,可於確診後3個月再接種疫苗,以增加保護力。
保護幼童染疫避重症 5至11歲兒童BNT疫苗今開打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在昨天新增的死亡個案中,包含了先前因併發腦炎,而被列為重症的10歲男童;加上這波疫情累積至今,已累計14位未滿10歲的兒童重症個案,尤其國內幼童併發腦炎重症的比例不低,引發家長恐慌。指揮中心除了公布了腦炎警示的8大症狀外,在6至11歲莫德納兒童疫苗於月初開打後,今天起全台各縣市,陸續開放5至11歲兒童接種BNT兒童疫苗。今天全台多個縣市,開放讓家長帶孩子自行到合約的醫療院所,接種BNT兒童疫苗,而校園方面也提供集中接種,學校會發放「COVID-19 疫苗學生接種須知及評估暨意願書」, 並請家長(監護人/關係人)詳閱及勾選接種意願並簽名後,再依學校規劃、或由學生持健保卡等文件,前往合約院所接種疫苗。 而根據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 (ACIP) 提醒,BNT屬於mRNA疫苗,可能副作用包括頭痛、腹瀉、關節痛、肌痛、注射部位疼痛、疲勞、畏寒、發燒、注射部位腫脹、噁心、嘔吐、淋巴結腫大、過敏反應(如皮疹、搔癢、蕁麻疹、血管性水腫)、失眠、肢體疼痛、身體不適、注射部位搔癢、心肌炎、心包膜炎等。施打方面,兒童必須接種兩劑,兩劑接種間隔至少要4周(28天),但衡量接種間隔,拉長時間可能有助於疫苗免疫力,同時降低罕見心肌炎/心包膜炎不良事件發生風險,因此建議兒少2劑接種間隔,以12周為原則。不過在今天陸續開打第一劑後,第二劑目前考量疫苗配送時間,何時打第二劑還不確定。據《蘋果新聞網》報導,台大兒醫院長黃立民受訪時指出, BNT給兒童施打時,用的劑量會比莫德納少一點,因此如果說BNT的副作用少一點,確實是有可能的;但他強調,莫德納跟BNT都是很好的疫苗。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也提到,莫德納第一劑副作用比第二劑輕微,且兒童接種劑量又是標準劑量一半,因此兒童副作用發生率,整體比青少年低。但兒童若打了疫苗,就能避免染疫後併發腦炎等高致死率的重症嗎?黃立民指出,「理論上有可能,但實際上不知道」,提醒就算打了疫苗,家長還是要幫助孩子,減少曝露在高病毒量的環境。
Novavax疫苗宣布 向台灣申請EUA
Novavax疫苗昨(13日)宣布,向台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交COVID-19疫苗NVX-CoV2373的緊急使用授權請求,用於對18歲以上的成人進行針對SARS-CoV-2的主動免疫。官網指出,提交的資料包括兩項關鍵的3期臨床試驗的數據;PREVENT-19,該試驗在美國和墨西哥招募了大約3萬名18歲以上參與者,並發表在《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以及一項有近1.5萬名成年參與者的英國試驗,也發表在NEJM。官網表示,在這兩項試驗中,該疫苗都證明了有效性和令人放心的安全性。嚴重和嚴重的不良事件數量較少,並且在疫苗組和安慰劑組之間是平衡的。官網提到,試驗期間觀察到的最常見不良反應(頻率類別非常常見≥1/10)是頭痛、噁心或嘔吐、肌痛、關節痛、注射部位壓痛/疼痛、疲勞和不適。隨著疫苗的分發,Novavax 將繼續收集和分析真實世界的數據,包括安全性監測和變異評估;NVX-CoV2373已獲得全球多個監管機構的有條件授權,可用於18歲以上的成人,目前正在審查其他文件。
兒童接種疫苗12QA一次看 3天疫苗假不夠還可請「防疫假」
台灣疫情嚴峻,北市5月5日至5月20日兒童接種疫苗正式上路,今為開打首日,兒童除可在校園或指定醫療院所施打莫德納半劑疫苗外,後續也有兒童BNT可供選擇。另外,接種疫苗校方應給予學童的3天疫苗假、且可不列入出缺席等資訊,也已公布在衛生資訊網。此外,關於兒童接種後的相關副作用及利弊,CTWANT也整理出12大QA一次看清楚。Q1.兒童疫苗誰可打?怎麼打?A:北市首批莫德納兒童疫苗提供6至12歲學童施打,用量為半劑0.25毫升,滿12歲則可打1劑,2劑間則要隔28天。另外,指揮中心建議兒童及青少年2劑可間隔12周,增強疫苗免疫力同時降低副作用。Q2.家長可入校陪同施打嗎?條件為何?A:考量國小學童年紀小,家長若想入校陪施打,需要打滿三劑,並事先向學校申請,對此北市教育局說,若校方覺得空間無法容納太多人,亦可告知家長無法開放入校,建議想陪同的家長可選擇帶去醫院施打。Q.3除校園外還能去哪裡接種兒童疫苗?A:學童可選擇「校園集中接種」或「合約醫療院所接種」,北市合約醫療院所共11家,包括台大、新光、台安、博仁、馬偕、萬芳、國泰、台北榮總、聯醫婦幼院區、聯醫中興院區及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5/9起將陸續開放兒童疫苗接種特別門診。Q4.打完疫苗的注意事項為何?副作用有哪些?A:6至11歲兒童施打莫德納,最常見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另可能有肌肉痛、畏寒、噁心嘔吐、發燒、發紅、關節痛等症狀,或可能出現極罕見心肌炎、心包膜炎。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建議,接種後1周盡量減少激烈運動,注意有無倦怠、無力、活動力變差、胸悶等症狀,有類似狀況就快找醫生。Q5.學生怎麼請假?家長照顧怎麼辦?A: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學童打完疫苗後,學校應給予3天疫苗假,且不能列入出缺席或成績;此外,北市教育局也提醒,學生按規定可請3天疫苗假,校方需啟動全校性遠距教學,若3天疫苗假不夠,學生後續還可請「防疫假」,家長在學童放疫苗假期間,也可向雇主請防疫照顧假在家照顧。Q6.兒童等6月的輝瑞BNT會比較好嗎?A:指揮中心表示,最快6月可讓5至11歲兒童施打BNT,而黃立民也說,從美國大量施打BNT的經驗來看,兒童心肌炎發生率沒有明顯增高,甚至比青少年低,這類mRNA給兒童接種,目前看來安全性較佳。Q7.兒童施打新冠疫苗的利弊為何?A:可預防重症、減少病毒在社區傳播、減少停課或中斷社團等活動,防止感染新冠病毒引發的併發症如「新冠急性感染後徵候群」或「孩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新冠急性感染後徵候群」為確診發病三個月後,可能出現持續至少2個月的症狀,如疲勞、呼吸短促、認知障礙;「孩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則是罕見的發炎性疾病,通常在感染病毒後2至6周發生,一旦住院會有七成比例需送加護救治。Q8.兒童打新冠疫苗安全嗎?A:臨床試驗是安全的,兒童接種莫德納後可能出現的輕微副作用是注射部位疼痛、疲勞和頭痛、發燒。Q9.有潛在健康問題的兒童適合接種嗎?A:接種禁忌症包括對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史,有潛在慢性病的兒童容易感染成重症,更應儘速接種,接種前可諮詢醫師。Q10.曾確診兒童是否不須要打疫苗?A:確診兒童仍需要施打疫苗,感染新冠病毒雖可自然免疫,但不確定可持續多久時間,建議曾染疫後3個月後接種。Q11.國外也有兒童施打莫德納疫苗嗎?A:莫德納在澳洲、英國、歐盟和加拿大已獲核准使用給兒童接種。Q12.「Taiwan V-Watch疫苗接種-健康回報」是什麼?A:6至11歲兒童基礎劑5/2起接種,除持續以全國「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VAERS)」進行監測外,「Taiwan V-Watch疫苗接種-健康回報」自5月3日起將兒童及青少年納入追蹤監測對象,經由父母手機在疾管家介面申請加入,代為填寫接種後健康回報,以加強兒童及青少年COVID-19疫苗接種後安全性監測,並及時將國內該族群接種後常見不良反應發生情形,提供醫療端、公衛端向家長說明接種後常見副作用發生概況,及持續不適及時就醫提醒等。加入V-Watch的前6萬名註冊者,將會進行主動追蹤,如遇有民眾回復接種後出現嚴重身體不適或就醫等情況,將以LINE推播提醒民眾及時因應處置。須由父母或監護人於接種現場掃描QR code代未成年子女註冊並填寫健康回報,最晚於接種後3日內完成掃描及註冊。尚未接種者請勿加入,以免資料無法比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