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不集中
」 車禍 睡眠呼吸中止症 國中生 ADHD 地震台中小貨車恍神連撞3車! 車頭擠壓變形駕駛卡車內骨折送醫
台中市潭子區20日下午發生一起驚險車禍,25歲黃姓男子駕駛小貨車,行經中山路二段與圓通南路口時,疑似因恍神失控,衝撞路邊停放的白色轎車車尾,導致其後又波及前方2輛停放車輛,共造成3車受損,猛烈的撞擊力導致小貨車車頭嚴重變形,黃男受困車內動彈不得,隨後消防人員出動油壓剪開工具救援,成功將黃男脫困,所幸經送醫後僅雙腿骨折,並無生命危險。台中市消防局與大雅警分局於下午3時16分接獲報案,迅速派遣人員前往事故現場處理,經初步調查,事發時黃男駕駛的小貨車沿中山路二段外側車道行駛,疑似因注意力不集中,駛出車道邊線,直接撞上停在路旁的白色轎車車尾,撞擊的衝力使該轎車往前推撞,連帶波及前方2輛轎車,造成3車不同程度的毀損。由於撞擊力過大,黃男受困在擠壓變形的駕駛座內,消防隊出動油壓工具破壞車體,歷經多分鐘將其救出,隨即送醫檢查,警方確認黃男無酒駕情形,目前已調閱監視器畫面,進一步釐清詳細肇事原因。警方提醒駕駛人,行車時務必專心注意路況,避免因分心或疲勞駕駛釀成事故,確保自身與他人的行車安全。
台灣國中生睡眠不足「平日僅7.58小時」 最新調查曝:兒少幸福指數創新低
「世界兒童人權日」即將來臨,然而在現今充滿挑戰的世代中,兒少的生活正面臨重重壓力。隨著數位科技的普及、學業競爭日益激烈,以及社會變遷帶來的生活壓力,現代兒少的幸福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驗。兒福聯盟(以下簡稱兒盟)最新調查《2024年兒童福祉調查報告》揭露了台灣兒少主觀生活滿意度持續下降的嚴峻現況。報告指出,2024年台灣學童主觀生活滿意度平均僅為68分,較2023年下降了5.5分,與《學齡兒童健康行為調查》(HBSC survey,以下簡稱HBSC)世界平均75分相差7分,意味著下一代正面臨著越來越不快樂的危機。除了心理疏離感和學業壓力等問題外,數位沉迷、睡眠不足及家庭關係等因素也對兒少的幸福感產生了深遠影響。根據兒盟的調查數據顯示,台灣學童的主觀生活滿意度平均僅為68分,較2023年下降了5.5分,也比HBSC國際平均的75分低了7分,台灣學童的主觀生活滿意度不僅低於HBSC國際平均,且近三年來更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高年級學童的滿意度更低,顯示隨著年級升高,學生的生活壓力也隨之增加。 此外,2024年台灣學童中,主觀生活滿意度達到60分以上的比例僅有69.5%,比2023年下降了9.6個百分比,顯示台灣學童的幸福感正逐步流失,下降情況不可輕忽。調查指出,有超過四分之三(75.9%)的台灣學童認為學校功課對自己造成壓力,相較於2023年的44.5%暴增了31.4%!其中,有近八成國小生(78%)認為學校功課帶來壓力,比例較國中生(73.8%)高並呈現顯著差異。國小生感受的壓力甚至超過國中生! 數據進一步揭示學童課業壓力的最大來源,有22.7%的國小生表示感到功課作業最帶來壓力;而國中生則是對自己的未來最感到擔心,佔28.5%。這反映出隨著年齡增長,學生的壓力源從具體的學習任務轉向了對未來的迷茫。學業壓力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不僅休閒時間被剝奪,也磨損了學習興趣。若長期處於高壓狀態,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將受到嚴重影響。另一方面,睡眠不足已成為影響台灣兒少身心健康的隱形殺手。根據美國睡眠學會建議13至18歲青少年,每天睡眠時間應在8至10小時之間,研究數據顯示,台灣兒少平均睡眠時間平日8.01小時、假日9.59小時,顯示台灣兒少平日睡眠不足,假日補眠以還睡眠債的情形。 特別是國中生,平日平均睡眠時間僅為7.58小時,比國小生少了0.85小時,顯示隨著年級升高,睡眠問題更加嚴重。學業壓力的加劇,使得孩子們不得不犧牲睡眠來應對。同時,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所散發的藍光,更是擾亂了孩子們的睡眠週期、壓縮到寶貴的睡眠時間。長期睡眠不足不僅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更可能引發情緒問題、影響身體健康。 本次調查發現,台灣兒少面臨日常課業壓力大、睡眠不足的情況,卻也因此造成疏離感、憂鬱、為了紓解壓力花更多時間在遊戲上的狀況,而對自身生活更不滿意,長此以往對兒少身心健康影響甚鉅。快樂長大應該是兒少專屬的權利,兒盟呼籲家長和學校應多加重視兒少的生活狀況及情緒壓力。
「ADD、ADHD」都難以保持注意力! 醫揭這2病不同之處
當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形時,民眾常會直接聯想到是不是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但其實「注意力缺失症(ADD)」的孩子也有專注力不足的情況,但其症狀表現和民眾腦海中浮現的ADHD孩子之印象有些不同。ADD的孩子有哪些症狀表現?和ADHD又有哪些不同呢?臨床心理師蔡百祥一一說明。ADD的孩子常有5種表現 與ADHD最大不同是什麼?ADD注意力缺失症是一種神經發展障礙,主要特徵為專注力不足,患者很容易分心,對任何事物都很難保持注意力。蔡百祥臨床心理師表示,ADD的孩子常有以下5種表現: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很難專心於一項任務,尤其是那些需要持續專注的任務。易受干擾: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周圍的聲音或活動分散,即使是微小的干擾也能讓他們轉移焦點。容易健忘:孩子可能會常常忘記完成作業、帶走自己的物品或遵守日程安排。組織能力差:孩子在安排自己的事務、整理學習資料時會遇到困難,完成功課、保持整潔等對他們來說是相當困難的事。較難跟隨指示:即使在沒有外界干擾的情況下,孩子也很難按照步驟完成任務或指示。蔡百祥臨床心理師指出,ADD注意力缺失症、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ADHD的患者除了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形外,還有過度活躍、衝動行為的特徵,一般常被認為較為活躍或麻煩製造者,而ADD的患者主要以注意力不集中為表現,不一定有過動或衝動行為,常被認為比較安靜。ADD對孩子學習、生活也會造成影響 該如何治療?不過,ADD注意力缺失症對於孩子的學習、日常生活等仍會造成相當大的影響。蔡百祥臨床心理師提醒,家長若懷疑孩子可能有ADD,應勇於尋求專業醫生、心理師的幫助。蔡百祥臨床心理師表示,ADD治療通常需要採取綜合治療策略,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藥物可以幫助改善大腦的化學平衡,心理治療則能幫助孩子有更好的時間管理、組織技能等,另外環境調整、家庭支持也是治療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資料來源:蔡百祥臨床心理師-認識ADD和ADHD的差異
知名藝人罹患食道癌! 耳鼻喉科醫師呼籲:「2個習慣」快戒掉
知名藝人驚傳罹患食道癌,並自曝有愛喝熱湯及睡前飲酒的習慣。醫師表示,喝熱湯易使咽喉的黏膜產生損傷,飲酒則易刺激食道黏膜,兩種習慣都會增加癌症風險,建議民眾要少喝太燙的湯並戒酒,才能維持咽喉與食道的健康。下咽癌與食道癌致病因相似 都與黏膜長期受損有關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頭頸部黃聖凱醫師表示,臨床上耳鼻喉科醫師,常診斷出下咽癌的患者,但是患者之後出現食道癌的機率亦高,反之亦然。黃聖凱解釋,由於解剖位置相近,兩者也有相似的致癌因素:長期飲用烈酒、抽菸、喜歡吃燙的食物等。而下咽癌和食道癌的發病機制,都涉及黏膜的長期慢性損傷與炎症,這些會導致細胞異常增生和基因突變,進而引發癌變。早期症狀不明顯 常誤認為食道逆流延誤黃金治療期黃聖凱醫師強調,由於早期食道癌與下咽癌,根本沒有什麼症狀,頂多會覺得胸口些微灼熱、吞嚥不適,大部分會被當作胃食道逆流而忽略,也常因此延誤就醫時機,往往等到癌症進一步侵犯食道深層組織,或是下咽腫瘤壓迫呼吸道,導致吞嚥困難體重下降,才被診斷。這時候發現再治療,就非常辛苦了。戒除不良習慣 為保護咽喉與食道健康的根本之道在飲酒的習慣上,不少人都有在睡前喝烈酒的習慣,黃聖凱醫師提醒,雖然酒的確能幫助入睡,但是缺點更多,首先是影響睡眠質量,再者是飲酒易使胃食道逆流,增加癌變風險。此外,酒精會放鬆上呼吸道肌肉,增加打鼾和睡眠呼吸暫停風險,提高睡眠呼吸中止症(OSA)的機率;而宿醉也會影響隔日精神狀態,讓早晨容易感覺疲倦、頭昏腦脹,注意力不集中。長期來說,也會增加酒精依賴的機率,造成身心健康的危機,因此他呼籲還是戒除睡前飲酒的習慣,才能維持咽喉與食道的健康。
陸19歲重機女網紅被友人載! 高速飆車意外撞上前車傷重身亡
大陸江蘇一名19歲重機網紅「石膏」9月29日傍晚行駛在路上時,與一輛轎車發生嚴重撞擊。2車相撞後,「石膏」被噴飛10多公尺遠,重機碎片散落一地,與她同行的男子也倒地不起。根據友人指出,「石膏」送醫後因為傷勢過重不幸身亡,同行男子則是斷了一隻腳。根據陸媒綜合報導,大陸江蘇一名19歲重機網紅「石膏」9月29日行駛在當地道路上,與一輛黑色轎車相撞。從現場的車禍畫面可以看到,被撞的黑色轎車門上凹了一個大洞,路上則躺著1男1女,就是重機網紅「石膏」,與她的男性友人。而當時「石膏」被摔下車後,起初還有試圖想要爬起來,不過她還沒爬起來就直接倒下,傷勢相當嚴重。事後,根據「石膏」的朋友透露,當天並非「石膏」騎乘摩托車,而是男性友人載她,當時還飆到時速180。沒想到,後來因為男子注意力不集中,才會高速撞上前方的黑色轎車。最終,「石膏」在送醫之後,因為傷勢過重不幸身亡,目前已經被送回江西的老家;載人的男子則是斷了一隻腿。事實上,「石膏」先前就曾因車禍摔斷腿,當時就有網友留言調侃她;而石膏則回覆對方「我頭七回來看看」,未料該則留言竟一語成讖。
戒菸靠意志力成功率低 制定個人化計畫!成功率提升至少3倍
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菸草中的尼古丁不但危害健康且具有高度成癮性,導致全球每年有超過 800 萬人死亡,死於二手菸暴露也達120 萬人。為此,國民健康署提供多元戒菸服務並免收戒菸輔助用藥的部分負擔,透過專業協助,讓戒菸成功率可大幅提升至少3倍。擺脫菸癮好幫手 戒菸服務機構吸菸者停止吸菸後的4~24小時可能會出現身體不適的「戒斷症狀」,包括煩躁、憤怒、焦慮不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及食慾增加、變胖等,伴隨戒斷症狀會導致頭痛、頭暈、噁心、胸悶和喉嚨痛等情形,症狀在大約戒菸後第3天達到高峰。年近30歲的陳先生住在社區藥局附近,得知有戒菸治療服務,決定尋求戒菸幫助。最初選擇尼古丁咀嚼錠幫助戒菸,但藥師在衛教過程中了解陳先生職業是廚師,使用咀嚼錠來控制菸癮在他的工作環境中並不適合。於是藥師重新評估情況,建議陳先生改用戒菸貼片。經三個多月的治療,陳先生成功戒菸,這段戒菸旅程不僅展示他的堅定決心,也突顯專業醫療團隊的重要作用。專業藥物及心理支持 有助成功戒除菸癮尼古丁成癮若僅靠個人意志力,戒菸的成功率約5%~10%,反之,若有專業的服務人員從旁協助,透過藥物控制及心理支持,可提高至30%的戒菸成功率。王先生30歲且菸齡約10年,曾經靠自己戒菸10次以上,但總是事與願違,不吸菸天數最長僅維持5天。他後來接受戒菸機構的專業協助,經過衛教師及醫師諮詢,開始使用戒菸藥物治療,逐步減少吸菸量,結果發現戒菸過程變得意外「輕鬆」,經過2次回診總共3次看診與衛教諮詢完成8週療程,至今仍未再復吸,成功戒菸。專業評估提供適量戒菸藥物 降低戒斷症狀不適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表示,目前全台有約2,700家專業的戒菸服務醫事機構,包括醫療院所、各縣市衛生局(所)及社區藥局等,皆有提供戒菸服務,呼籲民眾可透過具合格戒菸服務醫事人員專業評估,提供適切適量的戒菸藥物,幫助降低戒菸時戒斷症狀的不適。
驚悚一幕!台中18歲男自撞護欄車翻1圈 4輪朝天自救逃生僅受輕傷
台中市霧峰區12日下午,上演一場驚險的翻車意外,1名年僅18歲的黃姓男子,中午行駛在霧峰區四德路與乾溪東路口,疑似因未能掌控車輛,不慎撞上右側的紐澤西護欄,整輛車竟然翻轉1圈後4輪朝天倒在路中央,幸運的是,黃男僅雙腳受輕微擦挫傷,自行爬出車外逃生,經送醫後確認無大礙,事故的詳細原因目前仍在調查中。這起事故發生於12日下午1時20分左右,當時黃姓男子正駕駛1輛自小客車,沿著乾溪東路向北峰橋方向行駛,當車輛行經四德路與乾溪東路口時,疑似因操作失誤或注意力不集中,車輛失控撞上右側的紐澤西護欄,巨大的撞擊力使車輛失衡,隨即翻轉1圈後4輪朝天倒地,車輛橫躺在路中,整個過程驚險萬分。黃男在車輛翻覆後,迅速爬出車外,並自行脫困,僅雙腳受輕微擦挫傷,現場的警消人員趕到後,立即將黃男送往醫院檢查,所幸並無大礙,台中市警察局霧峰分局表示,黃男在事發時並無酒駕,具體的肇事原因還需進一步分析研判。事故發生後,現場有目擊民眾將翻車畫面拍下並分享至臉書社群「霧峰人俱樂部」,瞬間引起熱烈討論。網友們紛紛關心黃男的傷勢,有人擔心地問:「人有沒有受傷?」;但也有一些網友忍不住開玩笑說:「地板太燙了!輪胎受不了!」、「開累了,躺下來休息一下。」霧峰分局也藉此呼籲,駕駛人行車時務必集中精神,隨時注意周遭的車況與路況,尤其在路口和轉彎處更應提高警覺,謹慎駕駛,以確保自身及其他用路人的生命與財產安全。
伯朗大道騎電動車開心比YA!下秒撇輪翻車 寶寶脫手「飛高高」讓人嚇壞
台東縣池上鄉「伯朗大道」是遠近馳名的優美景點,每年都有大批遊客來此,選擇騎自行車或是電動車,邊吹著微風、邊享受閒適的優美風景;而當地的電動車出租行業也因此應運而生。近日網路上流傳,有遊客在大道上騎電動車暢遊時,剛和並排拍攝影片的親友打招呼,下秒便疑似注意力不集中,帶著整車人「撇輪」摔進路旁田裡,所幸車上4大人、1嬰兒、1犬均無大礙。網友在臉書社團「翻轉大高屏交通違規」上傳影片,透過影片畫面可發現,事發前一名遊客正騎著電動行駛於伯朗大道上,並以手機鏡頭照向右後方另一台電動車。該輛電動車內有4名大人,其中一名阿嬤懷中孩抱著不到1歲的小嬰兒,另一名大人則是抱著一隻貴賓犬,一車人對著鏡頭興奮地比YA打招呼。不料一行人正開心時,鏡頭內的電動車卻忽然大角度偏離馬路,往右側翻落田中,瞬間尖叫聲四起,阿嬤懷中的小嬰兒更脫手飛出,所幸最後車內5人均無大礙。事實上,這樣的電動車翻車事件在池上鄉時有耳聞,根據統計,光是2023年一年就發生超過60起電動車翻車事故。當地電動車出租業者表示,這種電動自行車因為重心問題,側偏時若沒控制好龍頭,很容易就會翻車。業者還提醒,因為電動自行車屬於慢車,目前沒有辦法辦理保險,因此遊客和業者雙方的權益都無法保障,希望縣府能盡速通過電動車相關條例,並實施配套措施,讓意外發生時可保障遊客、業者雙方。
鬧鐘設多點防賴床? 護理師提醒:小心對健康有害!
寒冷的天氣,總是讓人在被窩中多躺幾分鐘,許多人也都會特別設多個鬧鐘防止睡過頭。對此,美國維吉尼亞州的護理師喬登布魯斯(Jordan Bruss)指出,反覆醒了又睡、睡了又醒,小心身體更疲倦,也容易造成注意力不足。這名熱衷於在自己社群媒體上分享健康知識的護理師透露。「每天早上被多個鬧鐘吵醒,會頻繁擾亂你的快速動眼(REM)週期,導致睡眠慣性、困倦、疲勞、情緒波動增加,而且還會提高你的皮質醇水平,害你體重增加」布魯斯描述,頻繁響起的鬧鐘「警報」,將觸發我們『戰鬥或逃跑反應』的機制,長期受鬧鐘影響下,容易造成「注意力不足」,因長期處於鬧鐘驚醒狀態,代表睡眠周期無法完成,從而影響情緒和正常工作狀態,進而出現日常生活類似腦霧狀態,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疲倦、頭痛問題等狀況。腎上腺素反應可能會導致長期的壓力、憂鬱和心血管問題,」此外,由於缺乏持續睡眠而導致的身體緊張,也會導致體重增加,「皮質醇水平過高會使你體重增加並持續增加。所以當鬧鐘響起時,就該起床了。你會看起來更好,感覺也更好!」這位護理師在影片中分享:「良好的睡眠衛生是我身心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我保證,如果沒有對深度睡眠部門進行認真的研究,我就不會處於現在的狀態。不要給自己帶來額外的身心壓力。」布魯斯建議,最好的起床鬧鐘,是「日出鬧鐘」,也就是晚上睡覺前,窗簾可以留一條縫隙,早上陽光照進來,光線會刺激視網膜上的感光器,並向大腦發送甦醒信號,血清素會使身體的代謝速度加快,就會伴隨生物時鐘「叫醒你」,可避免鬧鐘叫醒帶來的驚嚇感。布魯斯的這支影片在tiktok上獲得了超過1000萬次的觀看數,許多人為這項新知感到有點沮喪,「我的鬧鐘從6點設到7點30分,每10分鐘就響1次,現在你要我1次就起床?」、「為什麼我需要幾個鬧鐘?明顯是因為一個鬧鐘叫不醒我。如果我一次都沒醒過來,就不會有睡眠慣性的問題。」但也有網友表示,「日出鬧鐘改變了我的生活!它很有效,而且是最平靜的起床方式。我醒來的第一天,我真的是帶著微笑醒來的。」「別再傷害你的身體了!」布魯斯表示: 「早上鬧鐘一響就起床!」
國道3號聯結車失控撞緩撞車 瓶裝水灑滿車道車流回堵2小時
國道3號北向138.8公里苗栗西湖路段,23日上午9時50分,發生一起重大車禍事故,31歲的葉姓聯結車駕駛在行經該路段時,疑似因分心駕駛撞上停,在外側路肩的緩撞車,造成聯結車上的貨物散落滿地,占據中線和外側車道,事故造成嚴重的交通擁堵,直到上午11時40分,才完全處理完畢並恢復正常通車,幸運的是,事故未造成人員傷亡,具體原因仍在調查中。根據國道公路警察局第二公路,警察大隊和消防局的報告,事故發生後,警消單位迅速抵達現場,發現聯結車駕駛葉姓男子,在北向行駛時未注意前方路況,結果撞上停在路肩的緩撞車,該緩撞車正在進行護欄油漆作業,其上設有警示標誌,用於保護正在作業的工人,葉姓駕駛的聯結車未能及時避讓,直接衝撞緩撞車,導致聯結車上的瓶裝水等貨物掉落並散落在兩條車道上。事故造成大面積的交通擁堵,瓶裝水散落的貨物佔用了中線及外側車道,使得路段交通陷入混亂,經過2個多小時的處理,消防人員和清理工作人員,終於完成現場清理工作,將散落的貨物清除並恢復了正常通車。警方表示,葉姓駕駛在此次事故中並未受傷,緩撞車上的作業人員也沒有受到影響,警方已對事故進行調查,初步懷疑葉姓駕駛可能因分心或注意力不集中,而未能及時發現緩撞車。警方呼籲,駕駛人在行車過程中應保持高度的專注力,遵守行車安全規定,尤其是在遇到道路施工或其他特殊情況時,更應謹慎駕駛,隨時注意車前狀況,保持與前車的安全距離。
酒後反胃、胃不舒服?醫曝酒後可吃「6種食物」 有效緩解不適
工作交際應酬,幾杯黃湯下肚後,許多人會有胃部不適的問題。腸胃科醫師鄭泓志也提到,常常有民眾向他詢問「喝酒後胃不舒服、反胃,有哪些食物可以幫助緩解?」因此,醫師整理了6種酒後適合吃的食物,但也提醒民眾飲酒過量必定會影響消化系統正常運作,應適可而止避免對身體造成過度負擔。酒精影響腸胃蠕動、消化 還可能導致「這些」問題為什麼喝酒之後常會感到胃部不適呢?鄭泓志醫師表示,這是因為酒精會刺激腸胃蠕動運作,導致胃酸分泌增加並可能傷害胃黏膜,同時也會影響食物在腸胃道內的消化吸收速度,因此喝醉後常會感到噁心、嘔吐或腹瀉。除了胃部不適外,飲酒還會造成許多問題,鄭泓志醫師提到,喝酒可能還會導致身體脫水、電解質失衡,而且肝臟在代謝酒精的過程中,也會消耗較多的營養素,因此喝酒後常會感到頭暈、口乾舌燥、注意力不集中或有宿醉的狀況。酒後適合吃6種食物 幫助緩解不適症狀喝酒不僅會影響胃,還會產生許多不適症狀,鄭泓志醫師建議,這時可以適當補充以下食物幫助緩解不適:雞蛋:雞蛋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B群,對於修復酒精可能造成的身體組織損傷很有幫助。像蛋白質能幫助修復胃黏膜損傷,並分解成胺基酸,促進肝臟解毒、代謝酒精;而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葉酸等B群維生素,則會在代謝酒精的過程中被大量消耗,因此適當補充也可以幫助解酒。燕麥:燕麥是一種溫和、容易消化且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B6、鈣、鐵和β-葡聚糖的食物,有助於緩解酒精引起的胃部不適,並能促進消化系統恢復正常功能。香蕉:香蕉富含鉀、鎂、色胺酸、澱粉且容易消化。由於喝酒時,人體容易流失重要電解質,造成脫水問題,因此可以吃香蕉迅速補充鉀、鎂離子平衡電解質。薑茶:薑具有自然的消炎、鎮痛特性,有助於緩解酒精引起的消化不良,並舒緩噁心、嘔吐等症狀。此外,薑茶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減輕酒精引起的頭痛。清雞湯:雞湯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可以補充因飲酒而流失的水分、電解質流失,而且溫熱的湯可以暖胃,能緩解因酒精而引起的胃痛。水:水可以稀釋胃內過多的胃酸,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並緩解胃灼熱、噁心、嘔吐等症狀。而且酒精具有利尿效果,會導致身體流失大量水分,適量補充水分可以防止因脫水而引起的頭痛、疲勞和乾燥等不適感。注意酒後3飲食禁忌 以免胃部不適症狀加劇另外,鄭泓志醫師也提醒,除了要適當補充上述食物外,喝酒後也要避免吃油膩、過酸、辛辣的食物,以免胃不舒服的狀況更加嚴重,此外如果不適感持續存在或症狀嚴重,建議仍應儘快尋求專業醫師診斷,以確保沒有更嚴重的健康問題。健康醫療網提醒您:飲酒過量有害健康!資料來源:FB粉專「你的腸胃科醫師 鄭泓志 內科 慢性病」
留意腸病毒、諾羅肆虐中 專業醫:進入腦部恐導致腦炎
近期由於腸病毒、諾羅病毒嚴重肆虐中,已經有不少專業醫師提出警告,呼籲家長應當要注意兒童的身體情況。而現在兒科醫師傑登也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腸病毒與諾羅病毒可能入侵腦部,進而引發腦炎,最後有致死的可能,家長千萬不得不防。兒科醫師傑登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諾羅病毒和腸病毒都能全身趴趴走,有可能進入腦部導致腦炎,甚至有致死的風險喔。傑登醫師也在文章中解釋,腸病毒造成重症的前兆之一比較典型,被稱為「肌躍型抽搐」,是全身肢體突然的顫抖動作,類似受到驚嚇時的反應,在睡覺時特別頻繁發生。雖然在正常情況下偶爾會出現在兒童身上,但如果每小時發作數次,就屬於異常情況。此外「劇烈嘔吐」和「活力顯著下降」,也是常見的腸病毒重症前兆。而在諾羅病毒的部分,傑登醫師也提到,諾羅病毒造成的腦炎比較少見,但症狀比較多變,需要靠家長觀察。除此之外,傑登醫師也列出了腦炎常見的10種症狀,方便家長及時注意。而他也提醒,其實流感和新冠病毒等病症也有導致腦炎的風險,一定要多加留意:1. 頭痛:可以是輕微的不適感到劇烈的疼痛。2. 發燒:通常是持續性的,但溫度不一定很高。3. 意識狀態改變:包括混亂、嗜睡、昏迷等。4. 頭暈或眩暈:出現平衡問題,感到天旋地轉。5. 惡心和嘔吐:和腦壓增高有關,即使空腹或吃止吐藥也不會改善。6. 抽搐:可以是部分性或全身性的抽搐,具體表現形式因人而異。7. 肌肉痙攣或僵硬8. 感覺異常:麻木、刺痛、過敏反應等。9. 行為變化:易激怒、焦慮、煩躁等情緒變化,像變了一個人似的。10. 認知功能下降: 包括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女頭昏疑地震症候群…竟是得「冷氣病」 中醫曝解方
地震不斷,高雄有名女子最近經常有頭暈、沒有精神的狀況,懷疑是「地震症候群」,不過經把脈及問診後,中醫師則表示,女子是得到「冷氣病」,就是中醫中的「陰暑」,其造成原因是室內、外溫差大,使皮膚毛孔快速收縮,身體體溫調節和排汗功能失常導致身體發熱卻出不了汗,而引起頭昏、口渴、四肢無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橋頭馬光中醫診所醫師謝觀顯表示,前幾日1名女患者表示,最近總覺得頭昏腦脹的,上班也都沒有精神,懷疑是「地震症候群」,但經把脈及問診後,發現患者是得到「冷氣病」,就是中醫中的「陰暑」。謝觀顯說明,天氣炎熱,民眾長時間在外流汗、未適時補充水分,經常會導致中暑,不過此類中暑在中醫分為「陽暑」,而陰暑就是在夏天頻繁進出冷氣房,忽冷忽熱的溫差使皮膚毛孔快速收縮,身體體溫調節和排汗功能失常導致身體發熱卻出不了汗(寒包火),而引起頭昏、口渴、食慾減退、少汗、四肢無力、注意力不集中、腸胃不適等症狀,但症狀通常較為輕微緩慢,要注意的是室內室外溫差大,尤其溫差5度以上更容易造成陰暑。謝觀顯表示,「陽暑」和「陰暑」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陰暑」的體溫是正常的,也有人稱之為「冷氣病」。其治療上是需要經過中醫師的辨證論治才可以開藥治療,治療原則以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爲主,臨床上多使用藿香正氣散或清暑益氣湯,同時也可利用針灸或自己多按摩「内關穴」或是「合谷穴」2個穴道來減輕頭昏、腸胃不適等症狀。謝觀顯建議,吹冷氣時可以使用冷氣機的除濕乾燥模式,舉例在30℃的氣溫下,濕度從70%降至60%,體感溫度就能下降約1℃,濕度控制在40至60%則是最好的,因為對人體來說,40至60%是人體感受度最佳的,但如果這樣還是覺得很熱,則可以把冷氣的溫度設定在比室外溫度低2至3度左右,就會覺得很涼爽了。
被地震搖到心悸?30歲男照心電圖「心律不整」 醫揭可能原因
花蓮403強震後餘震不斷,近2天數十起超有感地震更讓許多人被搖到頭暈不止,甚至疑似身體不適。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就透露一名30歲男患者強震過後覺得心悸,檢查確定心律不整且「很頻繁」。蘇一峰在臉書發文表示,該名男患者本身個性較容易緊張,近期地震過後「覺得緊張有心悸的感覺」,特別是4月23日規模6餘震發生後「心悸的感覺更加重了」。蘇一峰曬出男患者的心電圖指出,圖表顯示患者心律不整,「而且心律不整發生很頻繁」,表示對方一跳正常的心跳,後續緊接著一跳亂跳的心跳。他認為,「情緒緊張精神壓力可能是心律不整的原因」。除了壓力可能造成心臟疾病,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也指出,有些人會在地震後罹患地震症候群(Earthquake Syndrome),並出現10大症狀:頭暈、平衡困難、耳鳴、焦慮、失眠、恐慌發作、注意力不集中、逃避行為、過度警覺、易受驚嚇。黃軒表示,這些症狀可能持續數小時或一段時間,但若出現持續不安、食欲和睡眠問題、情緒波動、社交隔離,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徵兆:持續恐慌、夜間惡夢、迴避有關創傷的事物或地點,最好尋求專業心理協助。
洗衣精選錯「恐致癌」 專家示警:小心1成分
現代社會越來越便利,有各式化學物質對人類的生活提供了許多幫助,像是食品、飲料和清潔產品等,不過一些人工化學物質可能導致內分泌干擾,甚至有致癌性等,資深護理師譚敦慈就指出要慎選洗衣精,在購買之前要先看清楚成分恐因長時間接觸這些化學物質,而導致不孕症、生殖系統紊亂,甚至是癌症。根據《鏡週刊》的報導,譚敦慈說明在挑選洗衣精時,應該要找成分單純、天然,通常對環境友善的產品,對人體也會比較友善,譚敦慈認為洗衣精能夠有效去除污漬雖然很重要,但應該要選擇容易沖洗乾淨的,若是洗了好幾次還有泡泡出現,那就代表洗衣精殘留在衣物纖維上,被皮膚接觸後就會被皮膚吸收,容易造成過敏反應。譚敦慈也提醒大家,不要挑選太濃稠或是太鮮豔、香味持久的洗衣精,因為洗衣精濃稠就代表它可能添加了化學增稠劑,而要讓顏色或是香氣能夠維持久一點,就需要用到固色劑或塑化劑(定香劑)等人工添加物。然而兒童若是長時間接觸香精中的塑化劑,可能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內分泌失調等,影響到小孩的發育情形,大人也可能會因為長時間接觸而導致不孕症、生殖系統紊亂,甚至是癌症。而其它像是香精、螢光劑等,若是殘留在衣服上,接觸到嬰幼兒或是敏感性肌膚的皮膚,就可能會導致皮膚出現刺激、紅腫、瘙癢或皮疹等過敏反應,因此選購時應該多加注意。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就曾在「藥物食品安全週報」中提到,為了避免食品用洗潔劑的廣告與標示誇大不實,依照衛生福利部「食品用洗潔劑標示原則」規定,宣稱「有機」的洗潔劑,必須含有經過中央農業主管機關認可的有機成分,並且不能直接在產品品名、包裝圖畫或特定記號上宣稱「有機」或「Organic」字樣,僅能在產品的一般文字敘述中說明有機成分與含量百分比。也就是說以天然成分製作的洗潔劑來說,則只有成分是100%天然的產品,才能在品名、包裝圖畫上、記號上宣稱天然。若同時含有非天然成分物質,則僅能在一般文字敘述中說明天然成分與含量。因此食藥署建議,民眾在選擇洗碗精等食品用洗潔劑時,應注意產品標示與廣告宣稱,避免買到誇大不實的產品。更重要的是,應確實以清水沖洗乾淨,才能減少洗潔劑的殘留。
餘震不斷害頭暈、耳鳴? 地震症候群「5狀況」小心該就醫求助
地震頻傳,讓你覺得整天都在頭暈、耳鳴?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地震頻繁發生,不僅威脅生活安全,還可能引發民眾「地震症候群」。地震症候群是種在經歷頻繁地震後可能出現的心理和生理反應,好發於女性、高齡者、住高樓層者。他提醒民眾,如果身上出現10症狀,並且為此困擾不已,一定要求助專業心理輔導。黃軒23日在個人臉書粉絲團「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解釋地震症候群(Earthquake Syndrome)也被稱為假性地震症候群(Pseudo earthquake syndrome)或地震後頭暈症候群(Post Earthquake Dizziness Syndrome),是種在經歷頻繁地震後可能出現的心理和生理反應。先前的研究指出,在強震發生後的四個內,在有持續餘震區域,許多人會或多或少有頭暈症狀,尤其好發於女性、高齡者,或住在高樓層的住戶身上。地震症候群常見的症狀包括:(1)頭暈:感覺自己或周遭環境在移動或旋轉。(2)平衡困難:走路或站立時感到不穩。(3)耳鳴:耳內持續發出高頻嗡嗡聲或其他聲音。(4)焦慮:感到緊張或不安。(5)失眠:難以入睡或睡眠質量差。(6)恐慌發作:突然感到極度的恐慌和不安。(7)注意力不集中:難以專注於任務或活動。(8)逃避行為:避免與地震相關的事物或情境。(9)過度警覺:對周圍環境過度敏感。(10)易受驚嚇:對突然的聲音或動作反應過度。黃軒表示,這些症狀不一定全都會出現,但偶有一些小症頭,可能會在地震後的數小時至數天內出現,並且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像是半夜一收到地震警報就開始焦慮不安、難以入睡等等。民眾如果持續有地震症候群徵象,最好尋求專業心理輔導,嚴重的話,甚至可能要服用抗焦慮藥物來穩定思緒和情緒。黃軒指出,民眾若有下列狀況並且已經影響到生活,不妨去看一下醫生:(1)持續的不安感:如果地震後您無法進行日常活動,持續感到暈眩和不安,這可能是尋求幫助的信號。(2)食慾和睡眠問題:當您因為焦慮而吃不下飯、睡不著,並且這些症狀嚴重影響您的生活時。(3)情緒波動:如果您經歷了劇烈的情緒波動,如憤怒、悲傷或絕望,並且這些情緒難以自我管理。(4)社交隔離:如果您開始避免與他人互動,或者感到與周圍環境脫節。(5)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徵兆:如持續的恐慌、夜間惡夢、回避與創傷相關的事物或地點。最後,黃軒表示,地震症候群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它提醒我們,在面對自然災害時,除了物質上的重建,心靈上的照顧同樣重要。」
高雄楠梓驚險一幕!男子駕車恍神爆衝撞分隔島 3米高燈桿當場斷裂
高雄市楠梓區德民路304號前,20日上午7時18分許,發生一起驚心動魄的交通事故,肇事者為28歲的梁姓男子,當時梁男駕駛著轎車沿德民路東向西的快車道行駛,卻突然失控,直接衝上分隔島,猛撞3米高的燈桿及監視器,所幸並未造成其於用路人受傷。據悉,量男當時沿著德民路直行,因一時恍神導致車失控爆衝上分隔島,而分隔島的燈桿更是在猛烈的衝擊下倒塌毀損,幸運的是,梁男並未受到嚴重傷害。工務局人員協助將損壞燈桿移除。(圖/翻攝畫面)警方表示,梁男經酒測後測值為0,確認沒有飲酒跡象,事故造成嚴重梁男車輛損毀,車頭變形凹陷,但事故的具體原因仍需進一步調查。交通大隊將對此進行分析研判,以釐清事故的責任歸屬。警方呼籲,駕駛上路切勿疲勞駕駛,應衡量自己體力狀況,有恍神、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打瞌睡的情況,應在安全地方停靠休息,否則發生交通事故,害己也害人。
宜蘭驚險一幕!轎車撞上鐵路護欄卡住 西線鐵路一度停止通行
宜蘭18日晚發生一起驚險交通事故,1輛轎車在礁溪鄉武暖路平交道撞上護欄,並卡在鐵軌邊坡動彈不得,造成鐵路無法通行,事故經過拖吊車處理後,於晚間排除,並在短時間內恢復鐵路雙向通車,肇事駕駛高姓女子經酒測檢驗,並無酒駕跡象,詳細肇事原因由警方進行調查。據了解,18日晚間7時18分,34歲高女駕駛著小客車沿著武暖路由東往西行駛,一時失神沒注意,不慎撞上平交道內的護欄,導致車輛卡在鐵軌邊坡上,使得西線鐵路暫時無法通行。幸運的是,此次事故並未造成人員傷亡,經過拖吊車的處理,鐵路於晚間9時40分排除,並於9時50分恢復鐵路雙向正常通車,詳細事故原因,警方將進行進一步的調查。警方呼籲,駕駛上路切勿疲勞駕駛,應衡量自己體力狀況,避免因疲勞駕駛而發生交通事故,應有「開車不睡覺,睡覺不開車」、「倦不上道」的觀念,若自己有恍神、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打瞌睡的情況,應在安全地方停靠休息,否則發生交通事故,害己也害人。
勿輕忽耳鳴、暈眩、睡眠呼吸中止症,醫警告:嚴重可能耳聾
60歲的王媽媽(化名) 因眩暈長期反覆發作,吃藥未見改善,抽血檢查未發現貧血、高血脂問題,由子女帶媽媽來看診,診間發現患者身型肥胖、脖子較粗短,且問診時家屬反應王媽媽的鼾聲可從2樓傳到1樓且有健忘問題,經過睡眠檢測發現王媽媽患有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經過正壓呼吸器治療2星期後眩暈症狀不藥而癒,健忘情形也獲得了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增加突發性耳聾、耳鳴、眩暈風險嘉義長庚耳鼻喉科蔡明劭主任表示,睡眠呼吸中止症顧名思義就是人在睡眠期間發生呼吸暫停導致缺氧狀況。此症會影響內耳,造成突發性耳聾、增加耳鳴、眩暈機率,有以下四個主要原因:1.夜間間歇性缺氧:夜間間歇性缺氧除導致內耳器官供氧不足,同時也會引起全身性發炎反應與增加血液黏滯性,使得內耳血液循環不足,進而提升眩暈風險。2. 打鼾引發震動使血管變窄:打鼾的持續高頻率震動會使頸動脈壁發炎、增厚、阻塞而阻礙血液流動,使內耳血管缺血缺氧,導致眩暈,耳聾等症狀。3. 打鼾的震動能量直接導致內耳損傷:內耳的耳蝸和三個半規管是非常精細微小的結構,若經每晚6-8小時的持續打鼾震盪,可能損傷內耳神經、造成耳內淋巴液擾動,導致耳鳴,頭暈症狀。4. 聽力損失:打鼾的聲響可高達50-80分貝,80分貝已等同摩托車喇叭聲,長時間持續暴露於噪音中,不僅會導致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的聽力損失,更有研究指出打鼾者的床伴因長時間暴露同等噪音,也會導致聽力損失。▲嘉義長庚耳鼻喉科蔡明劭主任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耳聾風險為常人2倍睡眠呼吸中止症男女病徵有著差異性,男性常見症狀是鼾聲如雷,開車度咕,注意力不集中;女性常見症狀則是情緒起伏大,心情憂鬱,失眠,頭暈頭痛。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耳聾風險為常人2倍。民眾若發現出現單耳或雙耳突然聽不見,一定要盡速就醫,因臨床上發生突發性耳聾的患者有1/3是完全無法恢復的!蔡明劭醫師特別提醒,睡眠呼吸中止症在一般成人盛行率約15%,男女比約3:1。但60歲以上則有超過六成罹患率,且男女比例接近1:1 (70%男性和56%女性罹患)。故年長女性應更警覺是否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居家睡眠檢測、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預防耳聾蔡醫師表示突發性耳聾高風險族群為年長者、糖尿病患、肥胖者,目前並沒有方法能有效預防,但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會是一個可能的預防之道。另突發性耳聾病患若能及早進行居家睡眠檢測了解自身睡眠呼吸中止症風險並治療,可望保護內耳功能與聽力,降低未來再次發生突發性耳聾的風險。資深睡眠技師洪曉菁闡述,居家睡眠檢測透過認證醫療設備就能在家中簡便收集睡眠關鍵的生理數據,如睡眠呼吸中止症指標AHI (apnea- hypopnea index)和血氧濃度等資訊。這種檢測比傳統方法更為簡便,利用少量線路即可取得必要資訊,提升了患者的舒適度並降低因環境改變導致的睡眠困擾。在美國,居家睡眠檢測已成為主流,有效縮短了患者的等待時間。
山豬一晚呼吸暫停19次…以為正常打呼 「9病纏身」自嘲:解鎖不該有成就
藝人山豬(陳俊甫)15日驚傳離世,享年38歲,稍早家屬證實山豬感冒未癒,經醫師診斷為肺炎,併發敗血性休克。而他過去就曾透露,「我解鎖了好多不該有的成就了」,包括心肌梗塞、高血壓、心悸等病症,且睡眠品質也不佳,曾一夜出現19次呼吸暫停的狀況,在醫生診斷下,才發現原來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稍早山豬的家屬發出聲明表示,山豬陳俊甫上周感冒未癒,經入院診斷肺炎,併發敗血性休克,於15日上午約11時離世。事實上,山豬生前就曾多次透露,身體總有許多病痛,坦言起床後常感到非常疲倦,「睡覺身體也沒有真的休息到」,一夜曾出現19次呼吸暫停的狀況,他原本以為是打呼,認為很正常,但在醫生診斷下,才發現原來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而這種病症會導致血液氧氣不足,身體缺氧就會感到疲累,另外因為缺氧時心臟也會需要很出力去運作,造成心臟負擔,也發現血壓變高的狀況。他還自嘲,自己解鎖了好多不該有的成就了,包括心肌梗塞、高血壓、心悸、胃食道逆流、晚上尿尿、肥胖、記憶力差、白天精神不濟、注意力不集中。此外,他20多歲時突然掉髮,經檢查才發現自己罹患了不死癌症「紅斑性狼瘡」,多年來都倚靠吃藥、回診來控制病情。山豬從2010年在《明星藝能學園》與《全民最大黨》節目中短暫演出,同年底加入承影傳播,成為綜藝節目《瘋神無雙》幕後工作人員;翌年兼任固定班底,他過去曾在節目上模仿楊宗緯、賴世雄、電影《葉問》主角、「蛋黃哥」、電影《腦筋急轉彎》「憂憂」等經典角色,讓觀眾印象深刻,如今不少粉絲則留言哀悼「謝謝你一直帶來的歡笑」、「感謝山豬帶給我們歡樂」、「感謝你這些年所提供的歡樂時光,你的模仿已經成為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