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
」 牙醫 洗牙 健保 牙齒 蛀牙40歲業務員蛀牙不理會 竟誘發蜂窩性組織炎!險沒命
一名40歲百萬超級業務員,每天忙於衝業績,應酬喝酒忙到沒空保健自己的牙齒,今年一場應酬後的意外,不但摔破頭,住院期間還因長期蛀牙未治療,四個月就三度併發蜂窩性組織炎,甚至一度併發肺炎命危,幸好醫療團隊及時啟動整合治療,成功保命還他一口健康牙齒。未養成潔牙習慣 感染導致蜂窩性組織炎臺中醫院牙科主任林佳詠說,幫他進行口腔檢查時,發現他長期未保健牙齒,下牙床蛀牙嚴重,另一顆橫長的智齒長不出來也讓他齒齦發炎,加上生病臥床期間未養成潔牙習慣,才會接連感染導致蜂窩性組織炎。經召開整合會議,醫療團隊結合牙科、胸腔內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家醫科與心臟內科,為他穩定腦傷與治療蛀牙等症狀,還他一口健康牙齒。蛀牙併發症恐致命 定期檢查莫輕忽蛀牙雖然是常見的口腔疾病,但忽略了不只會牙痛,蛀牙的併發症卻可能讓自己陷入心內膜炎、鼻竇炎、腦膜炎,甚至牙齦癌、舌癌的致命危機中!林佳詠主任提醒,國民健康署提供成人每六個月洗牙、65歲以上長者或三高、洗腎、自體免疫系統疾病等特殊族群三個月塗氟等牙齒健檢服務,以及提供65歲以上高齡長者假牙補助,但很多民眾忙於工作或學業,都忽略了牙齒保健的重要與權益,呼籲民眾把握自己的健康權益,定期牙齒健檢,才不會讓平日就可以檢查跟治療的小蛀牙,變成併發腦膜炎、肺炎的致命威脅。
突然牙痛想看醫生!他一查診所全部預約制「最快下周看」 護理師吐真相
身體不舒服隨時去看醫生很正常,但有不少民眾好奇,為何牙痛卻不能馬上看醫生,牙科診所都要先預約?一名網友抱怨牙科只能預約,臨時牙痛找不到地方治療;有曾在牙科工作的護理師解釋,臨時牙痛處理耗時,怕影響其他病患。3日有民眾在Threads發文,提到自己因為牙痛特地請假看醫生,怎料,發現牙醫診所是預約制,最快也要下周才能看,求診無門的他,無奈問「什麼時候開始牙醫診所不是急救用了?」讓不少人心有戚戚焉,紛紛表示也遇過類似狀況,最後甚至跑到醫院急診掛號還遭冷眼,畢竟急診優先順序是有生命危險的人。也有網友分享在牙科診所親眼看到的狀況,他候診時看到一名工人牙痛到快死了,想看診卻被拒絕說「需要預約喔,最快下下個禮拜三,要幫你掛號嗎?」讓工人傻眼,直言到那時候他應該痛死了,沒想到櫃檯小姐熟練地從抽屜拿出2包止痛藥,免費請他吃止痛藥,依舊沒打算讓工人排隊看診的意思。留言中有一名自稱曾在牙科工作的網友跳出來說明,牙科通常是預約制,因為純洗牙或做例行檢查都是當下會約好下一次看診時間,另一種就是突然牙痛,他們會讓病患現場等,等到醫師有空才能做緊急處置,「通常已經到牙齒痛到不行的,十之八九要抽神經,這種療程都至少要半個小時了」。事實上台北市牙醫師公會過去有針對牙科預約制回應,牙科治療像小型手術,大部分治療20至30分鐘,嚴重的說不定還要幾個小時,避免其他患者等候,才會預先安排時間;不過若是病患痛到臉都腫起來,或牙齒受撞擊掉落的緊急狀況,大多數醫師還是會替病患優先處理。
電動牙刷是智商稅? 他一用感嘆「根本是神物」:牙菌斑全沒了
為了保持口腔清潔、口氣清新,除了挑選適合的牙刷外,不少人會決定投資電動牙刷。就有一名網友表示,原本以為電動牙刷是智商稅,直到實際使用後,才發現刷牙省時、省力,去牙醫檢查時,更發現過去曾有的牙菌斑已經全數消失,讓他不禁直呼「我錯怪你了,你是神物」。這名網友在PTT以「原本以為是智商稅,但發現超級好用」為題發文表示,原本以為電動牙刷是智商稅,想說平時用「貝氏刷牙法」清潔即可,但他每半年去洗牙時,牙醫都說他有不少牙菌斑。原PO接著說到,他其實很努力刷牙,也有用牙線的習慣,而牙醫才建議他改用電動牙刷。後來,原PO買了一支電動牙刷,一用竟驚覺「真的超輕鬆,刷完感覺超乾淨」,只要刷到2分鐘自動停即可,省時又省力,而且刷得很乾淨;日前再次洗牙時,牙醫同樣幫他塗上牙菌斑顯示劑,結果完全沒有牙菌斑,讓他忍不住感嘆「電動牙刷,我錯怪你了,你是神物!」貼文一經曝光後,迅速引起大批網友討論,紛紛留言「我第一次用電動牙刷直接震出一堆結石」、「真的超級好用,用完再用牙菌斑顯示器,紅點超少,搭配牙線棒和牙間刷,2年不會蛀牙」、「對某些手殘人士來說,電動牙刷真的很好用啊,我自己也是用了之後,牙齒才保養的」、「給不太會控制力道的人很方便」。但也有一派人認為,「我個人覺得只要正常牙刷+牙間就完全沒問題了」、「我用電動牙刷反而感覺沒手刷乾淨」、「我手動刷也沒什麼牙菌斑啊……不過太用力是真的,換電動牙刷比較不會傷牙齦」。
總統接見牙醫師公會全聯會 盼共同打造「健康臺灣」
賴清德總統今天接見「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暨WHO宣達團」,總統肯定牙醫師公會全聯會對國人口腔健康的貢獻,盼大家分工合作,共同打造「健康臺灣」,讓民眾更健康、國家更強,讓世界擁抱臺灣。賴清德指出,牙醫界在全臺各地照顧民眾的口腔健康。1998年,時任牙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的陳時中政務委員,推動牙醫總額支付制。到後來《口腔健康法》立法、口腔健康司單獨設立,讓牙醫界朋友有更寬廣的空間為民眾健康服務。感謝大家沒有辜負人民的期待與政府的支持,多年來不論是校園口腔保健工作、居家牙醫醫療服務,甚至擔任志工照顧偏遠地區及弱勢民眾,守護全國民眾的口腔健康。他接著提到,以前臺灣衛生醫療較不發達,常有民眾在醫療資源或經濟能力有限的情況下,較不重視口腔健康。在全聯會的爭取、衛福部的支持下,現在健保提供12歲以上一般民眾半年一次洗牙服務,包括孕婦、口乾症、糖尿病患者,以及中風、洗腎、癌症等高風險病患,都可以每3個月就洗牙一次,洗牙同時也是做口腔健檢,希望全國民眾能善用此機會,及早診斷、及早治療。賴總統說,他在競選時曾提到,要與大家一起努力,共同打造健康臺灣,也朝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的「8020計畫」為目標邁進,也就是讓80歲以上的長輩,能保留20顆以上的自然牙齒。賴清德最後表示,臺灣的民主自由受到國際社會肯定,經濟產業不斷進步,國人的健康也非常重要,每位牙醫師、臨床醫師、藥師及護理師等都有職責,大家分工合作,讓民眾更健康、國家更強,讓世界擁抱臺灣,一起打造「健康臺灣」。
巧克力竟能「降低蛀牙」 牙醫解答:含有這3種成分
一般人對於甜食的印象就是對牙齒不好,不過其實巧克力是可以保護牙齒的。牙醫師林佩瑩解答,這是因為巧克力含有3種成分,不過避免過量攝取糖分,否則可能會產生反效果。醫師林佩瑩在牙醫診所粉專撰文分享,巧克力也能保護你的牙齒,美國的科學家們發現,吃巧克力竟然有助於預防蛀牙,這是因為巧克力含有3種成分。第一可可鹼,能夠強化牙齒的琺瑯質,抵抗酸性物質的侵蝕;第二,磷酸鹽,有助於抑制糖代謝,減少牙齒遭受酸性攻擊;第三,單寧,可以抑制口腔中的微生物,保護牙齒健康。林佩瑩提到,當然,享受這些好處的關鍵在於選擇正確的巧克力,建議選擇可可含量高於70%的巧克力,不僅營養素更高,更能夠降低蛀牙的風險,不過,切記要適量食用,避免過量攝取糖分,否則可能會產生反效果。林佩瑩指出,而對於牙齒健康,正確的飲食習慣和定期口腔清潔同樣重要,記得養成正確的刷牙習慣,並且使用牙線輔助清潔,同時也要定期洗牙檢查,才能夠維持良好的口腔健康。⠀
牙結石多久清一次? 醫師曝「兩大關鍵」決定洗牙週期
依中華民國健保署規定,健保給付每半年一次的洗牙,不僅可以維持口腔健康,還能有效及早防範牙齦病症。不過有日本牙醫師表示,清除牙結石的頻率,還是要依據個人「刷牙習慣」與「進食頻率」來判斷。並非只要每半年洗一次牙,就可以高枕無憂。據《壹蘋新聞網》報導,由日本800多名主治醫師創建的醫療資訊網站《Medical DOC》近日採訪執業牙醫師中牟田晃博,中牟田表示原則上至少半年需要清除牙結石(俗稱洗牙)一次,但這是在平常擁有「良好刷牙習慣」的前提之下,如果自認沒有,就該自覺增加頻率。中牟田先解釋,牙結石是牙垢與唾液中某些成分產生化學反應之後的產物,因此並不是靠刷牙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不過刷牙至少有減少牙垢的作用,因此不好好刷牙的話,牙結石就會持續累積。而高齡者也比起年輕人更容易累積,所以越年長的人就需要越經常洗牙。至於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該增加洗牙頻率,中牟田表示,主要是看一天進食的次數,特別是經常多餐或經常吃零食的族群,口中會更容易滋生細菌,也提升形成牙結石的機率。若有治療蛀牙,或牙齒有蛀洞的族群也是一樣。中牟田強調,最重要還是取決於「進食的頻率」和「刷牙的習慣」。不過他也說,若有正在進行牙冠或牙橋治療的族群,也容易增加牙垢累積的風險,必須向主治醫師諮詢,請他建議執行洗牙的頻率。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人都可以接受洗牙治療。牙醫師柯佩伶在個人粉專「牙柯醫生」指出,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HA指引,若心臟瓣膜有特定情況,在進行「侵入性牙科處置」前,需服用預防性抗生素,否則可能引發「細菌性心內膜炎」,有生命危險。柯佩伶透露,有5類人要注意不能直接洗牙,分別為:(1)裝有人工心臟瓣膜。(2)曾有過感染性心內膜炎病史,身為高風險群。(3)心臟移植後,有瓣膜方面問題。(4)先天性心臟病,沒有修補過或是修補不完全。(5)先天性心臟病已修補完成,不過在術後6個月內。最後柯佩伶提醒,許多人不知道洗牙在這種情況下,算侵入性處置,主要是因爲洗牙會接觸到牙齒周圍牙齦組織,因此可能造成細菌進入血液循環,除了洗牙之外,其他比較侵入性的牙科治療,包括牙周治療、根管治療、拔牙、植牙、補骨等牙科手術,都要特別小心注意。
國二弟嘴飄惡臭「找嘸原因」媽嚇壞 醫揭睡覺1習慣害的
口臭問題經常讓人尷尬又困擾,不僅睡眠品質會變差,甚至還會影響到人際關係。近日家醫科醫師羅佳琳上節目時分享1起個案,一名媽媽某天陪就讀國二的兒子寫功課時,突然驚覺兒子的口中飄出一股臭味,趕緊帶兒子進行洗牙及胃部檢查,但都沒有發現異狀,直到前往家醫科求診,醫師發現該名男學生的外觀3特點,才揪出「張嘴睡覺」是造成口臭的主因。羅佳琳醫師日前在節目《醫師好辣》中表示,發現有口臭問題後,大部分民眾會先檢查是否有牙周病、蛀牙等口腔疾病,這些症狀都需要及時治療;另外像是胃食道逆流、胃潰瘍患者也可能有口臭問題。不過羅佳琳醫師提醒,其實睡覺時「嘴巴是張開的」也會導致口臭,像患有鼻過敏或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因為嘴巴乾燥,缺乏唾液去沖洗菌叢、幫忙減少菌量,「這時候嘴巴的臭味就會起來」。羅佳琳醫師日前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1起個案。(圖/翻攝自「醫師好辣」Yoytube)羅佳琳醫師接著也分享1起個案,當時一名媽媽帶著就讀國二的兒子來求診,媽媽透露某天陪兒子寫作業時,突然聞到一股臭味飄來,嚇得她趕緊帶兒子去洗牙,而牙醫檢查後則表示無異狀,隨後她又帶兒子去進行胃部檢查,但也同樣沒有異狀,只好轉至家醫科求診。羅佳琳醫師指出,問診時她發現該名男學生有黑眼圈,鼻子也有點朝天,下巴則因長時間嘴巴開開已有些變形,便進一步詢問陪診的媽媽,她兒子「睡覺時是否都嘴巴張開?」媽媽則補充表示,兒子有過敏症狀,早上經常會打噴嚏。最後醫師對症下藥治療1個月後,男學生的口臭問題已逐漸減緩,媽媽回診時也欣慰地表示「沒有那麼臭了」。
破解洗牙四大迷思 醫直言:琺瑯質並非想像中脆弱!
健保給付每半年一次的洗牙,不僅可以維持口腔健康,還能有效及早防範牙齦病症,但不少民眾都對洗牙完產生的後遺症感到擔憂。盧滄洲醫師指出,「牙齒上的琺瑯質並沒有想像中的脆弱,器械使用得宜,並不會對琺瑯質造成傷害。」並進一步列出洗牙的4大常見迷思,打破民眾的疑問。牙醫師盧滄洲在粉專提到,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自身的牙齒健康,洗牙已成為一種普及的口腔保健方式,很多人都知道要定期洗牙,卻對洗牙後的感覺有所疑惑, 因此他列出「4大常見迷思」為大家解惑。1.洗牙會傷害牙釉質?牙齒上的牙釉質(琺瑯質)並沒有想像中的脆弱,其硬度是骨頭的3~4倍,洗牙會使用超音波震動的洗牙器械,沿交界處將結石從牙齒上震鬆剝落達到清除效果。一般器械使用得宜,並不會對牙釉質造成傷害。2.洗牙後牙齒變的敏感酸軟?因為洗牙把堆積於牙根表面的牙結石清除後,原本被牙結石覆蓋的牙根露出,造成短暫性敏感性牙齒,若牙齒本身無牙齦萎縮問題,在洗牙後1~2星期左右會漸漸改善。在此期間盡量避免接觸過冷、過熱、高糖分的食物,並做好口腔清潔讓牙齒有一個健康的環境。3.洗牙後牙齒會變白?洗牙不一定會讓牙齒變白,而是把堆積在牙齒表面的牙結石清除乾淨,若因抽菸或飲食造成的牙齒染色或是牙齒本身顏色偏黃,洗完牙並不會使牙齒變潔白。如果有美白需求,可以請醫師評估適合的噴砂或美白療程。4. 洗牙牙縫會越來越大?其實牙縫一直都存在,但因牙結石堆積於此,會有種沒有牙縫的錯覺。洗牙時會將結石移除,當舌頭移動時不再有結石阻隔,可直接觸碰到牙縫,所以會有洗完牙縫變大感覺,這是正常的現象。
患者看診問「為何先洗牙」? 醫師無奈:因為你髒髒
牙齒對我們來說相當重要,甚至也有不少人會每半年洗一次牙;不過看牙前最好先做好清潔,以免飄出怪味尷尬。有位女網友表示,遇到一位病患要看牙,才張嘴他就看見對方滿口食物殘渣,因此她也呼籲大家到診所看牙前最好自行先清潔或漱口。原PO在Dcard發文表示,日前遇到一位患者到診所檢查牙齒,結果對方才剛張口,她就看見滿嘴的食物殘渣,「我的助理直接飄走去整理其他東西,我只能自己努力的幫他把牙齒洗乾淨,洗完後助理就立刻飄回來,然候給我一個微笑」。她補充,雖然有八成的人事先會稍微清潔牙齒再看牙,但是也有不少人的牙齒光看就有味道;原PO就曾遇過有患者問她「為什麼每次來都會先幫我洗一下牙齒啊?」而她就說原因很簡單,是因為牙齒不乾淨。最後她也呼籲,大家看診前務必要稍微清潔一下牙齒,或是漱口也行。文章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看牙前清潔應該是基本禮貌,跟去剪頭髮會先在家洗一次頭差不多」、「所以我都空腹給醫生看完才吃飯」、「你的助理怎麼可以放生你!要共患難啊」、「趁號還沒到我,我都先借診所洗手間刷牙」、「我都會刷,有時候看牙醫漱口後看到菜渣都會內心糾結。乾,我牙齒居然卡了這些,然後醫生都看到了」。另外還有同行分享,「很常幫患者清掉掛在矯正線上的金針菇或空心菜的矯正醫師路過,我:『你今天中午吃金針菇嗎?』患者:『咦沒有耶,好像是前天晚餐有吃』(以上真人真事不唬爛)」。
長輩喝檸檬水養生「這習慣」恐蛀壞牙根! 牙醫:喝漱口水也要小心
不少長者會跟風「喝檸檬水」養生,但台北市牙醫師公會常務理事溫斯勇指出,越來越多長者牙痛來看醫生時,一次就有將近10顆牙根蛀牙狀況,甚至嚴重到需要根管治療,才發現他們很喜歡在喝檸檬水時,選擇含在嘴裡1至2分鐘才吞下,導致琺瑯質遭到破壞,進而讓牙齦萎縮、口腔發炎。台北市牙醫師公會於去(2023)年12月30日舉辦了「台北銀髮族口腔真幸福 民眾衛教活動」,溫斯勇就分享,關於喝檸檬水可養生這件事他沒有意見,如果正常吞嚥也不會造成太大負擔,但若是在喝的過程中,將檸檬水在口中含著再吞,讓檸檬水和牙齒接觸過久,並未立即潔牙,就可能讓牙齒在酸性環境被侵蝕。溫斯勇進一步表示,長者的牙齒本就較多損傷,不少人的牙齦也已經萎縮,而由於牙根的琺瑯質又比牙冠脆弱,脫鈣狀態的牙齒會更加難以清潔,並使得蛀牙的情況更容易發生。另外,溫斯勇孩提到,不少長輩在喝漱口水時也會含個1分鐘以上,但實際上一般會建議不該超過1分鐘,20至30秒就要吐掉,漱口水含得太久,反而會導致口腔黏膜乾澀,造成上顎頻繁破裂。值得注意的是,過去民眾總認為有高達8成以上的成人患有牙周病,但長者的齲齒問題也該特別注意,除了日常飲食習慣外,隨著年齡增長唾液腺逐漸退化,或有其他慢性病用藥的因素等等,將會減少唾液分泌,讓口腔細菌更容易孳生,若又有刷牙能力下降的情形,便可能讓蛀牙惡化。溫斯勇提醒,除了健保給付提供12歲以上民眾每6個月洗牙1次,今年3月起,還會針對65歲以上、身障、糖尿病或洗腎等慢性病族群,給予每3個月1次的「塗氟」服務,希望民眾能透過定期追蹤口腔健康管理,好在80歲之後還能保有20顆以上自然的牙齒。
抖音攬客!逃逸外勞化身密醫「上網自學替同鄉治牙」 3年賺20萬下場曝光
印尼籍的揚姓女子曾在家鄉擔任牙助,來台灣工作不久後成為逃逸外勞,而後為了討生活,竟找阮姓男友當助手,在台北市文山區租屋處當起密醫,幫外籍勞工看牙,還會高調分享治療過程,並PO到抖音上宣傳。檢方依照牙套矯正每次3000元,拔牙、補牙及洗牙各500元,換橡皮筋300元換算,2人犯罪所得總計約20萬元,1日依違反《醫師法》起訴2人。據悉,揚女來台灣工作不久後成為逃逸外勞,不願返鄉賺錢的她為了討生活,想起自己曾在印尼擔任牙助,也學過相關醫療流程,於是在網路上買了一些洗牙、美白、換矯正牙套的相關器材設備,決定在台北市文山區租屋處當起密醫,為外籍勞工矯正牙齒、更換牙套橡皮筋、拔牙、洗牙及補牙,並找了同樣也是逾期居留的阮男當起助手。期間2人還會在抖音、臉書等社群軟體刊登便宜洗牙、美白牙齒、換矯正牙套橡皮筋等廣告,並高調分享治療過程,以薄利多銷的手法,成功吸引許多外籍勞工前來求診。據悉,2人為了防止被查獲,會在網路上接客後,與客人約定在不特定的地點,再將客戶接回工作室。直到去年8月,2人轉到新北市新店區租屋處做為工作室,後來有逃逸外勞被逮,當場供出揚女當密醫,此案才得以曝光。今年8月,台北地檢署指揮移民署專勤隊搜證多時後,持法院核發的搜索票,搜索揚女租屋處,查扣多項牙科器材等設備,在搜索的過程中,還發現2人正在替外籍勞工洗牙。由於涉及醫療行為,2人又不具醫師資格,因此被現行犯逮捕移送法辦,檢方調查時,揚女供稱醫治技術是上網看影片自學,男友阮男也坦承會負責幫忙洗牙、收錢。台北地檢署查出2人在3年間共進行換橡皮筋60次、牙套矯正50次、補牙30次、洗牙15次、拔牙6次,依照牙套矯正每次3000元,拔牙、補牙、洗牙各500元,換橡皮筋300元換算,2人犯罪所得總計約為20萬元,1日依違反《醫師法》起訴2人。
智齒長歪不拔!工程師靠「椰子水配止痛藥」 就醫查出蜂窩性組織炎
一名年近30歲工程師左下智齒長歪,但因工作忙碌沒有盡早拔除,後來發現牙齦腫脹,去超商買椰子水配止痛藥服用,結果情況遲遲不見好轉,臉部也跟著發熱,嚇得他趕赴急診就醫,才知罹患蜂窩性組織炎,且已波及第二大臼齒之間的牙周。工程師透露,自己在一次洗牙被告知智齒問題,當時就遭醫師建議拔除,但因忙於工作,加上並無任何不適症狀,因此沒將此事放在心上,後來忙於熬夜寫程式,期間吃下大量零食,隔天中午發現牙齦腫脹。起初他以為是作息不正常導致,先以服用止痛藥與超商買的椰子水舒緩,直到臉部跟著發熱、腫脹,才意識到嚴重性,趕緊前往急診就醫。張添皓指出,工程師由於左下智齒長歪,以致清潔不佳蛀牙,症狀已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所幸經過治療症狀得到控制,但因延遲就醫,他的智齒與前面的大臼齒之間的牙周也受到嚴重破壞,前面的第二大臼齒的齒頸也跟著蛀牙,且已感染牙髓神經,牙齦長出膿包。張添皓表示,大部分人都有智齒容易處理的錯覺,以為「現在智齒沒問題、沒有不舒服,等有問題再處理不就好了嗎」?張添皓認為,是否拔除智齒,應是取決「自我清潔有無能力良好執行」,一旦無法確實清潔就要考慮拔除,以免蛀牙,甚至波及鄰近的牙齒,造成智齒周圍的牙齦經常發炎、疼痛,或是智齒與鄰接牙齒的牙周出現問題。張添皓坦言,如果智齒的位置不佳或有其他包括侵犯鄰牙、囊腫、腫瘤等跡象,也是考慮拔除的原因。另外,也有部分人的智齒是藏在牙齦下或是齒槽骨裡面,若經評估現在或將來有可能病變,可能就會建議拔除。張添皓建議,若對智齒有相關疑慮,直接找牙醫師評估最否需要拔除,切勿聽信訪間謠傳拒絕治;一旦評估不需拔智齒或還沒安排拔智齒,務必保持正確良好的刷牙習慣,尤其要用「單束毛牙刷」仔細清潔,降低智齒本身以及鄰近牙齒的蛀牙、智齒周邊牙齦發炎、牙周病等問題。
寵物情緣/夏宇禾寵寶貝毛兒子 月花上萬認命賺:牠們就是我的小孩
夏宇禾養了兩隻可愛的貴賓,哥哥叫做凱凱,弟弟阿坤,她接受本刊專訪,帶著兩個毛兒子亮相,見她細心照顧毛小孩的模樣,簡直母愛爆發,每月花上萬元買營養品,人出門了仍要開冷氣給毛兒子們吹,夏宇禾說:「牠們就像我的小孩,我就努力賺錢啊!我希望他們健健康康。」凱凱、阿坤平時其實很不喜歡鏡頭,上工配合度挺高的。(圖/林士傑攝)哥哥凱凱今年十歲,個性溫和也聽話,是她心中的天使狗、小王子,「當初是我因為失戀,某任男友劈腿,心情很不好,又一個人住台北,我阿伯突然送牠來,讓牠陪伴我不要那麼難過。」當時凱凱才三個月大,而她突然間變成新手媽媽,也是一陣手忙腳亂。夏宇禾其實頗有潔癖,一開始她讓凱凱關籠睡,凱凱竟哭了一整個晚上,她便心軟抱上床跟她一起睡,「一上床就很安穩睡覺,但牠們剛開始都會在床上尿尿大便,因為牠們太小不能跳上跳下,後來睡覺就包尿布,稍微避免這個行為。」因為平常都一起在床上睡,夏宇禾讓凱凱、阿坤習慣在外穿上鞋套。(圖/林士傑攝)凱凱令她擔心的一點,就是有點分離焦慮,「之前我拍《風水世家》的時候,牠一個人在家,牠會一直哭,我姊姊會來幫我照顧、跟牠一起,我發現牠沒有我陪伴會很可憐,後來會帶著牠去拍戲。」凱凱出門非常乖,像拍《實習醫師鬥格》都是外景戲,牠可以坐在椅子上靜靜等待,完全不會亂跑亂叫。兩個毛兒子個性外型略有不同,夏宇禾母愛爆棚,認為牠們都是最獨特的寶貝。(圖/林士傑攝)也因為如此,才有了弟弟阿坤,夏宇禾說:「想讓凱凱有個伴,怕我拍戲牠在家孤單,有時候工作回到家也很累精疲力盡,沒有力氣陪牠玩,養了阿坤,發現養兩隻真的有用,牠們會互相打來打去玩鬧,這樣我出門比較不用擔心,牠們兩個互相陪伴。」相較凱凱的天使,兩歲的阿坤就是又皮又嬌的小霸王,會咬哥哥耳朵、衝撞哥哥來玩鬧,夏天出門散步也嫌熱,不顧凱凱還想在外面玩,阿坤總是一「解放」完就我行我素地衝回家。接受本刊專訪時,阿坤拍照拍到一個段落,明明還沒收工,牠突然走進休息室,跳上推車,示意累了想要回家,很懂得表達。30歲的夏宇禾還不急著當媽,先當毛媽媽。(圖/林士傑攝)兩隻狗狗相處起來,凱凱真的頗有哥哥風範,帶著阿坤學習定點上廁所,雖然並沒有真正血緣,感情好得像真的兄弟,夏宇禾笑說:「牠們兩個還會爭寵,哥哥找我撒嬌,弟弟會生氣來把哥哥撞開,哥哥都很讓弟弟。」兄弟倆都是灰貴賓,但阿坤的皮毛一開始比較沒那麼健康,「常常被問牠毛怎麼這樣,但我覺得很可愛,都是我的寶貝!」夏宇禾很注重牠們的健康,買寵物魚油、關節飲養品、葉黃素,來幫牠們顧身體,飼料也是經過她認真研究挑選,兩隻每月開銷基本就要一萬多元,她甘之如飴:「真的就像我的小孩。」每天都幫兩個毛孩子刷牙,「狗狗牙周病會致命,牙齒很重要,凱凱很乖會讓我刷,阿坤看到就跟著過來排隊。每年也會帶牠們去一次健檢、洗牙。」凱凱、阿坤感情挺好,還會背靠背一起睡覺。(圖/夏宇禾提供)有毛兒子們的陪伴,夏宇禾直呼幸福,「每次我回家,一開門就看到牠們哭著來迎接我。有時候我只是短暫去便利商店,到家牠們也是哭得亂七八遭。」晚上睡覺也有兩個床伴,讓單身的她完全不寂寞,「明明一張雙人床那麼大,牠們兩個一定要窩在我旁邊,讓我像在睡單人床一樣擠。」凱凱 品種:灰貴賓年紀:十歲性別:男生個性:溫和聽話阿坤品種:灰貴賓年紀:兩歲性別:男生個性:有點皮、小傲嬌兄弟倆有個共同嗜好,就是喜歡看她上廁所。(圖/夏宇禾提供)
慢性病纏身!洗牙被嗆到引發肺炎緊住院 馬妞嘆欠下「健康債」
56歲資深女星馬妞(馬維欣)近年來逐漸淡出演藝圈,而她的健康狀況也隨著年紀增長亮起紅燈。日前她在Facebook發文表示,自己除了飽受慢性病折磨,甚至有次洗牙不小心嗆到,就引發吸入性肺炎緊急住院好幾天,讓她意識到正視自己的健康狀況有多重要。56歲藝人馬妞(馬維欣)25日在Facebook發文表示,年輕時仗勢著自己有充沛的體力,生活從來不分晝夜,不管是工作或是社交都不想落下。不過也因為這樣不正常的生活作息,導致隨著她年紀增長,健康問題也逐漸浮出。馬妞還透露,自己曾因為洗牙不小心嗆到,就引發吸入性肺炎緊急住院好幾天。(圖/Facebook/馬妞(馬維欣))馬妞指出,自己在季節交替之時血壓本身就偏高,沒想到某次血壓竟飆升到200。而有次在過馬路時,突然感到胸口壓迫、呼吸急促,面對周遭路人關心完全無法做出回應,最後靠著意志力平復呼吸「有時我會想,如果那時候我沒有撐住該怎麼辦呢」。而她也透露,這段經歷讓她意識到,過去不正常的生活作息和繁忙的工作,讓她欠下許多「健康債」。而這筆債連同利息逐年攀升,類風濕性關節炎、高血壓等慢性病問題也開始浮現,每天都需要服用一大堆藥物。馬妞更表示,自己先前去洗牙時,還因為過程中不小心嗆到,因此引發吸入性肺炎,緊急住院好幾天。而她也坦言,因為這一連串的問題浮現「讓我明白正視自己的健康問題有多麼重要」。
牙齒嵌體如何選?搭配高倍率牙科顯微鏡 更能精準治療
當提到牙體復形,病患通常都不太清楚實際的治療內容是什麼;新竹紐約牙醫診所王浩庭醫師解釋,「牙體復形」顧名思義就是將牙齒恢復成本來的模樣,舉例來說最常見的復形就是蛀牙補牙,更進階的復形則應該還涵蓋到牙齒美學,例如:瓷牙貼片、全瓷冠等。醫師建議,雖然現今醫療技術越來越進步,但為讓復形後的牙齒可以用得更久,可以選擇配有牙科顯微鏡的診所,一方面是蛀牙部分的清理可以做到更完善,另一方面則是在後續可以將嵌體更精準貼合本身的牙齒,提高治療品質。根據不同狀況搭配合適嵌體材質,加上高倍率牙科顯微鏡達到精準治療。(圖片提供/紐約牙醫)顯微治療搭配適合的嵌體材質 達到高品質牙體復形效果王浩庭醫師進一步解釋,補牙的第一個重點就是蛀牙部位移除的乾淨程度,比起以往單純靠著手感經驗與肉眼判斷,現在搭配牙科高倍率顯微鏡,更能夠精準清潔患部,保留下健康的牙齒部位,來大幅提升病患對治療效果的滿意度。王醫師也提到,在清潔牙齒的過程中搭配牙科顯微鏡,往往能發現一些肉眼無法查看到的裂痕,如果沒有檢查到並立即進行適當治療,脆弱的牙齒結構下,就有再次復發蛀牙的可能性。而過去補牙常用的銀粉,是一種無毒合金,但因為製程的環保考量,歐盟等多國已經不再使用,近年大家重視美觀,目前台灣也比較少使用這類填補材質,取而代之的是塑性好、強度夠的樹脂,由於它看起來與我們的牙齒外觀無異,非常適合中、小範圍的填補;但當缺損的範圍過大、或門牙缺損無法使用樹脂修補,醫師就會建議使用能支撐咬力佳的陶瓷嵌體。牙科顯微鏡搭配不同功能光源輔助,醫師回饋效果佳,對患者治療更加分。(圖片提供/紐約牙醫)牙科顯微鏡再優化 特殊功能有效協助醫師精準治療提到顯微鏡對於牙科治療上的優勢,王醫師表示,自從他開始使用牙科顯微鏡後,目前不論治療的規模大小都會搭配它以確保療程效果,因為除了單純放大倍率之外,牙科顯微鏡其實還備有許多特殊功能可以使操作更加分,例如反偏光功能,可以避免醫師、牙助在術中接受刺眼光線,將牙齒看得更清晰;在復形方面,能有效降低比對樹脂與病患牙齒顏色時的誤差。另外顯微鏡還有橘光功能,可以過濾掉環境中會使樹脂加速硬化的藍光,延長醫師操作的時間、讓樹脂與牙齒密合度提高,醫師提到,其實像這樣的功能,很多牙科顯微鏡都有,但長時間使用下來可能會導致醫師視覺疲勞及牙齒本來的顏色失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目前市面上已經有牙科顯微鏡能夠智慧地拿掉部分藍光,讓牙齒真實的色彩還是可以看清楚,這對醫師在療程中的判斷有很大幫助。王醫師提醒,患者牙齒若長期有異常敏感症狀,建議到有牙科顯微鏡的院所進行檢查。(圖片提供/紐約牙醫)生活高壓提高病患牙裂機率 醫師提醒需注意牙齒健康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王醫師發現越來越多病患有咬力過大的問題,甚至會發生不自覺將自己牙齒咬裂的狀況,其實在顯微治療中,最常遇到的就是這類細微到無法由肉眼觀察的裂縫,患者往往會因為這些裂痕,感到莫名的敏感、不適,遍尋醫師卻找不到病因,這個時候顯微鏡就能幫上大忙;最後醫師也建議,除了每半年定期至牙科洗牙檢查,如果發現牙齒有敏感狀況,長期使用抗敏牙膏還是無法改善,就建議至有牙科顯微鏡的診所進行徹底檢查。新竹紐約牙醫診所 王浩庭醫師。(圖片提供/紐約牙醫)
去年16萬台人返國加健保! 就醫科別前5名曝光
由於我國《戶籍法》規定,出境2年以上戶籍遭遷出,健保即應退保,因此許多國人一直到2022年疫情趨緩後,才恢復戶籍重新加入健保。根據健保署最新資料指出,去年返國加保人數大幅上升至16萬人,約為疫情前的5.5倍,其中前5名就醫科別則依序為牙科、消化內科、眼科、心臟血管內科和內科。據《戶籍法》第16條規定,出境2年以上,應辦理遷出登記。因此,國人如出境2年以上戶籍遭遷出,健保即應退保。近幾年由於遭遇疫情,許多海外國人直到2022年邊境管制措施鬆綁後,才返國恢復戶籍重新加入健保。例如根據健保署統計,2020年及2021年的加保人數僅約1.7萬人,但到了去年的加保人數卻大幅躍升為16萬人,與疫情前每年平均2.5萬至2.8萬人相比,增加了5.5倍。至於2022年醫療費用前5名的就醫科別則分別依序為牙科、消化內科、眼科、心臟血管內科和內科,其中在2020至2022連續3年都奪得第1名的牙科,其醫療費用為2.5億點(健保點值),占2022年加保民眾總醫療費用支出13.7%,就醫人數7.1萬人,平均每人花費3579點。其中又以治療口腔及唾液腺之疾病占最大宗,例如齒齦炎、牙周疾病、齟齒。另提供的醫療服務則以洗牙最常見,占牙科醫療費用的97.5%。而連續2年排行第2的消化內科,其醫療費用將近8000萬點,就醫人數1.3萬人,平均每人花費6119點。其中又以治療食道、胃及12指腸之疾病為大宗,而胃食道逆流更是占消化內科醫療費用的1/3。另其主要提供的服務是檢查類,包括病理檢查、內視鏡檢查、腹部超音波。至於眼科則從2021年的第5名上升至去年的第3名,其醫療費用為7755萬點,就醫人數約3萬人,平均每人花費2563點。其中又以治療水晶體疾病,例如白內障占多數,相關費用就占眼科醫療花費的40%。連續2年排名第4的心臟血管內科醫療費用為7655萬點,就醫人數9266人,平均每人花費8262點,其中治療缺血性心臟病、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的花費就占心血管內科醫療費用26%、高血壓性疾病則占24%,提供的服務項目多為檢查方面,如杜卜勒氏彩色心臟血流圖、超音波心臟圖。健保署補充,在前10名就醫科別中,心臟血管內科平均每人花費次高,而最高的則是血液腫瘤科,因為就醫人數少,平均每人只花費4.3萬點。從2021年的第8名攀升至第5名的內科,醫療費用5824萬點,就醫人數約1.7萬人,平均每人花費3510點。其中以治療糖尿病占最大宗,花費占內科醫藥費用14%,提供的服務也多為病理檢查、腹部超音波、內視鏡等檢查項目。
美國公民為何冒險赴墨西哥「變臉」 廉價整形陷阱恐喪命
墨西哥幫派犯罪問題長期困擾該國政府與美國,但數以萬計美國公民赴墨西哥購買廉價醫療服務,當地許多業者號稱「低廉價格、驚人效果」,實際上卻沒有整形外科醫生資格,不少顧客動了手術後出現問題,只能找正規醫生求助,但因為法規不完善,加上部分後遺症幾年後才會出現,要起訴這些不肖業者也很困難。美國近百萬公民每年赴墨西哥「醫療旅遊」。(圖/達志/美聯社)還記得今年3月,4名美國人日前赴墨西哥整形,結果路上遭毒梟綁架、開槍掃射,導致2人死亡,這起事件除了引發國際社會對墨西哥安全的疑慮,也意外發現,數以萬計的美國公民仍經常赴墨西哥購買廉價醫療服務。雖然病人能在這裡找到跟美國相若的醫護水平,但也不是所有的手術都是維持跟美國一樣的醫療水準,提供低價整形手術的墨國醫生相對在手術過程中也很可能「相當兇殘」。來自德州的麗塔羅德里格斯赴墨西哥進行抽脂手術和胸部以及臀部裝填充物,差點送命。(圖/當事人提供)《紐約郵報》報導,來自德州的麗塔羅德里格斯 (Rita Rodriguez) ,這位49 歲的3寶媽,就在馬塔莫羅斯(Matamoros) 的一家診所接受了所謂的「變臉手術」,但幾週後,她發現自己瀕臨死亡,她表示「我的身體在發高燒」; 羅德里格斯向《華盛頓郵報》表示,當時她肚子上的縫線鬆了「塞入添加物的乳房摸起來很燙」,除此之外,很多不知名的液體從她腿上的傷口流出。原來她赴墨西哥進行抽脂手術和胸部以及臀部裝填充物,花費近1萬5千美元。這位患有貧血的3寶媽最後只能到固定回診醫院接受檢查,「我的醫生看到了我腿上的傷口,立刻把我送到了急診室」。據羅德里格斯回憶,「在醫院裡,有人告訴我,如果我再等8個小時,我就會死」。美墨邊境的小鎮之所以成為美國人首選的醫療旅遊地點,原因是這些人無法在美國本土負擔醫療保險。(圖/達志/美聯社)事後她得知,原來她手術引發細菌感染,所幸是她及時就醫並在將近一周後順利出院。不過類似的情況仍頻頻發生,根據美國疾管中心(CDC)指出,近期還發生4名美國患者赴墨西哥整形爆發手術相關真菌性腦膜炎,另有24人被感染,CDC估計約有200名美國人可能接觸到這種致命疾病。根據報導,這些在美墨邊境的小鎮之所以成為美國人首選的醫療旅遊地點,原因是這些人無法在美國本土負擔醫療保險。根據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社會學教授內斯特羅德里格斯(Prof Néstor Rodriguez)就表示,「一切都是經濟問題」,他繼續表示,「醫藥與服務在墨西哥都比較便宜,尤其是齒科手術。你只需要花在美國的一部分價錢,就能做個洗牙、植牙」。許多業者號稱「低廉價格、驚人效果」,實際上卻沒有整形外科醫生資格。不少顧客動了手術後出現問題,最後還是只能在美國找正規醫生求助,加上部分後遺症幾年後才會出現,要起訴這些不肖業者更加困難。如今墨西哥方面正研擬法案,打算對不合格整形手術的從業人員,祭出6到10年徒刑的重罰,希望遏止這股歪風。供低價整形手術的墨國醫生相對在手術過程中也很可能「相當兇殘」。(圖/翻攝自推特)
左耳搔癢3個月…媽幫挖出「濕黏綠耳屎」嚇壞 醫直覺不妙:我生病了
洗澡時耳朵不慎進水,許多人會習慣拿出棉花棒掏耳朵吸水,順便挖耳屎。泌尿科醫師施冠偉透露,自己的左耳已經持續癢痛數個月,雖然平常會用棉花棒稍微掏一下耳朵,但依然斷斷續續感到不舒服,最近他回老家向母親提到此事,媽媽便幫忙查看耳朵,不料竟挖出一塊濕濕黏黏的「綠色耳屎」,當場嚇壞。施冠偉醫師10日在臉書粉專發文,「左耳已經癢癢痛痛了好幾個月,平常也會用棉花棒稍微掏一下耳朵,但好像就是斷斷續續的不舒服,一方面也是沒有多的時間去看醫師(我下班人家也下班,我上班人家不一定上班,連洗牙都還要拜託朋友特別跑一趟幫我看)」。泌尿科醫師施冠偉挖出綠色耳屎。(圖/翻攝自理雞先生 ― 泌尿科施冠偉醫師臉書)施冠偉提到,「這次回彰化跟媽媽說耳朵癢跟痛,媽媽幫我挖出綠色的耳屎…還濕濕黏黏的,身為醫師的直覺『這一定有問題』,一回台北之後就趕快問耳鼻喉科學長有沒有空可以幫我看,結果真的是細菌感染,我猜是因為自己用棉花棒挖到破皮感染的」。醫師強調,「大家平常還是要多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感染發炎特色:紅熱腫痛),覺得怪怪的還是撥空給醫師看一下喔!」另外,施冠偉也提醒,「最近天氣變熱有些人會除毛,特別是私密處,要小心刀片清潔跟剃毛的長度,免得刮到破皮細菌感染又發炎,已經好幾位病人都這樣了,要小心」。(圖/翻攝自理雞先生 ― 泌尿科施冠偉醫師臉書)
寵物情緣/萌柴Uni一顆屁股擺平情緒 林昀希讚男友很會教
林昀希近日時常帶著可愛的柴犬「Uni(屋泥)」亮相,Uni呆萌模樣讓見過的人無不淪陷,專屬IG帳號有一萬多人追蹤,可說是個「柴界巨星」。Uni可愛又善解人意,還會排解主ㄉㄢ人的情緒,療癒指數滿分。Uni是林昀希男友的狗狗,林昀希讚男友非常有一套,搞定傲嬌的柴犬,「男友當初是照書養的,用一個教指令的哨子,讓牠學會基本的趴下坐下躺下,現在牠很有規矩,也很穩定,男友在教育這方面做得很好。」Uni個性很好相處,但對於散步路線頗有主見,每天都想繞去找認識的阿伯。(圖/趙文彬攝)像是很多狗狗會有分離焦慮,Uni完全沒有,是個很自在快樂的狗狗,林昀希分享:「平常出門,牠會躺在沙發上看著,有時候忘了東西,折返回去拿,疑!牠怎麼還是在沙發上!」Uni在家時常處於淡定狀態,偶爾會冒出里長伯個性,「如果樓下有陌生人講話太大聲,牠就會叫,牠覺得很打擾牠」。頗有長輩緣的Uni,受長輩長期以好料愛護下,體重逼近15公斤,林昀希還曾被Uni踩到瘀青,認證牠份量不凡,「牠胃口很好,牠有一個感情很好的阿伯,都會牠給很多零食,朋友也會給零食,就一直吃,過年我媽還幫牠煎和牛、弄松阪豬,長輩都喜歡牠這樣肉肉的。」林昀希更偷爆Uni的料,「牠有個特色,臉很多肉,放鬆的時候嘴邊肉一擠會有點像沈玉琳,所以牠有個綽號叫『沈玉泥』!」林昀希近期跟Uni接了不少工作,讓她直呼很幸福。(圖/趙文彬攝)肉歸肉,Uni的活動力十足,是個運動好手,很愛好球類運動,林昀希跟男友會帶著牠去打籃球,意外發現Uni的防守專長,超級緊迫盯人,要是被Uni盯上,絕對沒有進球的機會。林昀希也笑說,Uni跑步速度非常快,有次她帶Uni去公園陪跑,Uni像火箭般在狗公園裡狂衝,「不要看牠胖,跑起來很快的!」Uni是好相處、親人的柴犬,林昀希透露,有次她跟男友有些小意見不合,Uni發覺氣氛不對,就會突然一顆屁股坐在旁邊,讓她瞬間就沒什麼好氣的。可是Uni不太擅長交狗朋友,這點一直讓林昀希有點困擾,「帶牠散步都要有點警戒,牠看到狗會突然吠,不知道的人會以為牠在兇,其實牠在打招呼。」日前她帶Uni上《哈囉!毛小孩》,行前她非常緊張,「比自己工作還緊張,怕牠跟其他柴犬相處不好,還好牠那天滿穩定。可以跟Uni一起工作很幸福。」Uni平常很聽話,林昀希讚男友教育有方。(圖/趙文彬攝)Uni今年將滿九歲,每年都固定健康檢查、洗牙,是個健康寶寶,因為柴犬常見眼睛疾病,男友還幫Uni準備護目鏡,照顧得非常周到。林昀希開始會擔心Uni的身體健康,是因為四年前她的愛犬「咪咪」腎衰竭,在她懷中過世,那一幕讓她無法忘掉,「那天下午咪咪剛睡醒,我叫牠起來吃飯,牠吃得差不多,但我看碗裡還有一些,牠多吃一口就昏過去了。」她反覆糾結並自責「早知道不給牠吃」,但也慶幸咪咪是在她懷中、家人陪伴下離開。「很容易會想到咪咪,看到Uni,就覺得牠一定要健健康康。」柴界巨星Uni品種:柴犬性別:男生年齡:8歲個性:愛吃、愛笑、不喜歡吵
「這病」竟然與肥胖有關!台灣80%成人毒素竄全身 醫:加劇中風、糖尿病
牙周病竟然也與肥胖有關!營養功能學醫師劉博仁指出,台灣成人的牙周病盛行率超過8成,尤其BMI越高,牙周病發生率越高,而且「牙周病組織發炎現在已經不是單純的牙齒問題了」,這些發炎內的細菌、毒素,不但會隨著血液流至全身,導致全身性發炎,還會增加罹患糖尿病、心肌梗塞、中風等疾病的風險。劉博仁醫師21日上午在臉書發文指出,根據衛福部民國104至105年度針對成年與老年人口腔健康調查計畫報告,台灣成人牙周病盛行率達驚人的80.4%,其中50至64歲牙周病的罹患風險是18至34歲的6.7倍。而80歲以上老年人口更有高達88.7%的人患有牙周問題。劉博仁還表示,牙周病與肥胖也有關係,「根據2015年澳洲雪梨大學的研究發現,BMI越高,牙周病發生率會增加,」此外,當治療牙周病時,越肥胖的患者,治療效果也較差,還有另一項研究發現,BMI大於27以上時,罹患牙周病的機率會增加超過7%。劉博仁補充,牙周病也就是牙周組織發炎,現在已非單純牙齒的問題了,因為牙周囊袋內藏污納垢,各種細菌都有可能會卡在裡面,「麻煩的是這些細菌、毒素,會隨著血液漂流至全身」,並造成全身性發炎,進而損傷心臟瓣膜及冠狀動脈血管內膜會損傷,冠心病機率就增加。劉醫師也強調,由於牙周發炎會波及胰島素受體,若再加上肥胖,第二型糖尿病就更易發生,「所以牙周病已被視為全身系統的疾病了。」他呼籲民眾每半年就應洗牙一次,以防範牙周病對健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