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港
」 美國史上最大宗!近180公噸毒品經高雄港轉口 台美聯手破獲
台美聯手破獲史上最大宗毒品轉口案,陸續查獲印尼經高雄港轉口,準備運往美國藏有第3級毒品「卡痛」的貨櫃,一共7535箱、重量近180公噸毒品,市值高達363億元,行政院長陳建仁15日南下嘉勉有功人員,並感謝美國執法單位全力協助,提供可貴情資。法務部調查局及財政部關務署,今年4月接獲情資,指大批含有第3級毒品「卡痛」樹葉粉末,從印尼出發將從高雄港轉口過境前往美國,就報請高雄地檢署緝毒專組主任檢察官林俊傑、檢察官尤彥傑指揮偵辦,於清明連假期間在高雄關儀檢站開櫃查驗,果然在同艘船上發現2只貨櫃,裝載大量卡痛樹葉粉末合計近54公噸。檢調經擴大清查,透過海關精密儀器檢驗,陸續發現其他也裝有卡痛毒品的貨櫃,準備經高雄港轉運前往美國邁阿密或洛杉磯港,前後鎖定5只可疑貨櫃後,於今年4、5月間成功攔截,共查扣7535箱,總重量高達179.253公噸的卡痛,不法市值超過363億元。由於台灣施用卡痛者不多,專案小組與美國在台協會、美國緝毒局合作,針對該毒品市場、使用狀況和運輸情形等背景進一步了解,聯手查扣這批毒品。此次轉口的卡痛毒品數量創史上新高,為我國最大宗毒品轉運案,堆高機連續作業數小時才將貨物卸載及清點完畢。檢調昨在高雄港旅運中心舉行「台美緝毒合作查獲毒品卡痛轉口案記者會」,陳建仁蒞臨致詞;美國駐台執法機關國土安全調查署(HSI)及貨櫃安全計畫小組(CSI)官員也受邀出席,以具體行動支持我國打擊毒品立場。陳建仁除嘉勉辦案有功人員,還提到不僅避免毒品有機會藉由轉口走私入境,更展現政府嚴密防堵,台灣免於成為跨境毒品走私中繼站,這次台美緝毒合作,再次展現關係堅若磐石。台灣在2019年2月將卡痛列為第3級毒品,美國僅6州列為毒品,印尼預計明年列為毒品。當初懷疑這批卡痛會以掉包貨櫃方式入侵台灣,但清查後確認只是轉運,因該案犯罪嫌疑人均在境外,目前已簽結,但裝載卡痛貨櫃已進入高雄港,因此依法沒入,擇期銷毀。卡痛為熱帶植物,又名美麗帽柱木,卡痛樹葉主要含有影響精神物質帽柱木鹼,磨成粉末混進飲料或裝進膠囊吞服,有類似鴉片鎮定和刺激效果,伴隨心跳過快、意識混亂、嘔吐、血壓升高等不良反應,若過量有致死危險,長期濫用易成癮。
「全球海運震盪」美西2大港無預警停擺 背後原因出爐
美國西岸兩大港口洛杉磯港、長灘港6日無預警罷工停擺,由於這2個港口是全國海運的關鍵港口,停擺將會嚴重影響全球海運。而目前有消息指出,港口停擺的原因,很有可能與勞資雙方在薪資上談不攏有關。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代表雇主的太平洋海事協會 (PMA) 表示,洛杉磯、長灘港2個港口的工人,包含需要裝卸貨的操作員,從周四(6日)晚上開始就沒有出現在崗位上。PMA表示,失蹤的工人都是國際碼頭與倉庫公會 (ILWU) 的成員,而公會先前就與勞方進行薪資談判,但雙方一直無法取得共識,PMA認為ILWU公會就是因此號召員工不要出勤。而ILWU公會則表示,6日晚間有數千名工會出席公會的月度會員大會,而且在7日因為耶穌受難日而放假一天。隸屬於洛杉磯與長灘港的ILWU Local 13則在一份聲明中指出「港口工人仍在持續工作,貨運業務仍在持續進行中」。報導中也指出,由於7日早上沒有工人出現的原因,長灘港的營運商目前也關閉了4個碼頭(全港共6個馬頭),並且急忙補充人力,預計8日可以恢復正常運作。目前在當地州政府居中協調的情況下, ILWU和PMA正以「恢復正常運作」的情況下進行溝通。
拜登怒批油商 今年賺的錢比上帝還多
美國通膨爆表,不僅引發民怨四起,也讓民主黨在11月期中選舉選情更加危急。美國總統拜登10日在洛杉磯港發表演說時,將通膨居高不下歸咎於美國油業。他還指名全美最大石油生產商艾克森美孚,抨擊它說「今年賺的錢比上帝還多」。汽油價格衝到歷史新高,加上糧食成本漲個不停,導致美國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再度刷新40年高點。上任後曾矢言將降低對石化燃料倚賴的美國總統拜登,眼見通膨不斷延燒,10日改口說將加速石油生產,預料美國油產明年可望創下紀錄新高。不過,他在同時也嚴批美國油業,抨擊它們獲利激增主要是受油氣價格暴漲所致。受美國通膨意外加速與中國政府實施新的防控措施,西德州油價10日下滑1.04美元,收每桶120.47美元,布蘭特油價也跌1.06美元到122.01美元。累計一周兩大指標油價仍各自上漲1.9%與1.5%。拜登在演說中,還特別點名艾克森美孚,聲稱它「今年賺的錢比上帝還多」,這些獲利卻用來買回庫藏股,而非提高產能,他批評該業者「應該開始投資、開始繳稅」。艾克森美孚針對拜登指責沒有正面回應,只說會持續擴大美國石油、天然氣與柴油產能。該業者2月曾公布去年第四季獲利,結果創下七年來最佳單季紀錄,它還宣布,今年將恢復庫藏股計畫,並表示到明年底庫藏股支出規模,將達300億美元。拜登稍後在民主黨籌款活動上向民眾喊話,宣稱通膨將會逐步趨緩,不過「我們仍需忍受一段時間」。先前拜登政府與經濟學家認為,高通膨只是暫時性,隨著經濟在疫後逐漸復甦,通膨壓力也會隨之緩解。未料之後卻因俄烏開戰,導致石油與食品供給陷入混亂,物價漲勢更已擴展到全球商品與服務業上。通膨狂飆不止,已成為拜登的一大政治難題。儘管他先前曾釋出戰備儲油與對石油輸出國施壓,希望能抑制油價上漲,但成效不彰。分析師表示如果通膨再不降溫,民主黨可能在期中選舉將失去國會的席次優勢。
美通膨創40年新高!拜登斥「油商賺得比上帝多」 憤怒民心恐影響11月選舉
美股周五開盤全面重挫,盤中跌勢未止,終場道瓊暴跌880點、下跌2.73%,標普500下挫2.91%,納斯達克更重摔3.52%,費城半導體指數亦重挫3.6%。根據數據顯示,美國5月份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8.6%,創1981年12月以來新高,創下40年來新高紀錄,並且較4月高出0.3個百分點。此外,6月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初值,也是1970年代以來的歷史新低50.2,且呈持續下降態勢。對此,美國總統拜登周五在洛杉磯港演說中表示,美國應該做更多事、把通膨更快壓制下來,並呼籲國會通過法案,以降低能源成本、海運運價和處方藥價格。針對運價,拜登說,亞洲到美國航線的九大航商漲價幅度最高 1000%,短短一年獲利翻為7倍、達到 1900 億美元,「我們要讓九大外國航商明白,他們無法繼續敲詐行為。」拜登也抨擊埃克森美孚等石油巨擘,「埃克森美孚今年賺的錢比上帝還多,他們應該開始投資、開始繳稅。」美國民主黨已有議員提議對上市石油公司的庫藏股徵稅。拜登嚴厲而尖銳的措辭,反應美國民眾對經濟現況的普遍擔憂,即使就業市場仍活絡。分析師預測,如果通膨再不降溫,民主黨可能在11月期中選舉失去國會的席次優勢。拜登上周在白宮會晤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強調Fed在控制物價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一名白宮內部人士證實,通膨一直影響拜登團隊的決策,幕僚一直不願就減免學貸或取消中國關稅等議題做決定,他們擔心通膨惡化,也不願給共和黨人做文章的機會。愈來愈多民調顯示,美國民眾認為通膨和經濟是最迫切的問題。例如華爾街日報全國民意調查中心的調查顯示,83%受訪者認為美國經濟「不好或不太好」,35%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感到不滿意。
2022黑天鵝3/首見「升級版通膨型經濟成長」 國泰投信副總王誠宏:注意半導體、5G、綠能產業
眼前的通貨膨脹有很嚴重嗎?國泰投信首席經濟學家、全球經濟與策略研究處副總經理王誠宏告訴CTWANT記者,「各國央行將通貨膨脹定調為『短暫現象』,不是來自全球經濟強勁,而是疫情下導致塞港、缺工等,引發供應鏈短缺,加上需求不斷累積,供應不及所致。」王誠宏樂觀看待:「可預見的是,隨著疫情逐漸穩定,供應鏈短缺有機會獲得緩解,通膨也有望跟著和緩下來。其次,升息是景氣恢復正常的訊號,代表總體經濟的不確定性大幅降低,實為正面消息。」王誠宏表示,2022年全球將邁入史上首次的「升級版通膨型經濟成長」,即便供應鏈短缺緩解,但需求亦同步持續擴張,企業為提升產能而提高資本支出,今年第二季後將有機會迎來全面性景氣擴張。至於何謂升級版?疫情衝擊下,不少產業的供應鏈受創而被迫轉型,也帶動結合科技的新型態產業出現,形成產業升級的通膨型成長,也是未來極具成長潛力的投資標的。人工智慧結合雲端、大數據等技術後可發展成AI影像辨識系統,在智能電動車上用途相當多元,值得期待。(圖/報系資料庫)以近年熱門的半導體產業為例,在產業轉型的驅動下,晶片IC應用端拓展快速,除原先的智能型手機外,智能電動車、自動化設備、人工智慧、雲端、大數據、5G等產業對於半導體的需求大增。加上2017年5G所主導的科技新浪潮已經如火如荼的開展,接下來也不排除有更多具創新的應用將出現在人類的生活中,如元宇宙、電動車等,也都是未來長線趨勢財,值得投資人關注。此外,減少碳排放、達成碳中和目標已成為全球共識,能源也面臨轉型,生產方法也被迫做出改變,綠能備受重視,亦屬產業升級的一環。國泰投信指出,今年在升級版通膨型經濟成長下,各產業將遍地開花,不管是上述與科技、綠能相關的長線成長型標的,或是有機會在升息階段落後補漲的金融股等防禦型標的,甚至是與通膨有密切相關的能源類股,都將百花齊放。總結2022年,與其鎖定投資特定區域,選對產業更為關鍵,在升級版通膨型經濟成長的脈絡下,許多產業正在創造新時代,也預示未來的成長可期。國泰證期顧問處經理蔡明翰則表示,因為疫情的關係,在資金Party下股市頻創新高,但也導致物價通膨過快。其實早在2021年初,股市就已開始從半導體股開始,反應物價上漲的趨勢;但從去年初到去年底,無論美股還是台股都是屬於創高的腳步。其次則是借鏡3次升息的歷史。上一次是2008~2014年先縮減購債,在2015年開始升息,但期間股市仍是多頭上漲的局面。因此近期美股下跌只是短線的市場信心不足,主要是經濟過熱,必須要壓抑,除非是聯準會動作過大,才會造成經濟面降溫,讓經濟增長減速。由於疫情導致塞港、缺工,進而引發供應鏈短缺,但需求不斷累積,導致通膨惡化。隨疫情逐漸穩定,供應鏈短缺狀況或有機會獲得緩解。圖為美國加州洛杉磯港。(圖/新華社)蔡明翰說:「對應過去的記錄,其實縮債、升息跟原本想像的論點應該是完全顛倒。」「如果升息縮減,防禦性個股應該會反映,高本益比、高風險的科技股應該要轉弱,但這次還是上次,最強的都還是半導體、科技股,甚至持續創高。」蔡明翰認為,只要經濟面持續向上不變,拉回就是買點,不是賣點。蔡明翰表示,投資人,電子、傳產、金融都要分散佈局。而在強者恆強趨勢下,去年業績面強勢的族群,今年狀況也不會太差,像是營收強、財報強的個股,雖然本益比高,但表現還是比較強是。而對應聯準會提前縮表下,蔡明翰建議投資人可以抱股過年,但農曆年後要減碼。因為聯準會很可能會在第一季升息,而對比2014年,剛開始縮減購債,升息,市場會有恐慌性拉回,投資人若持股是滿的話,即使知道是拉回,也無法買進,所以要拿回現金因應之後的震盪,農曆年後的持股比例不應該比現在高。
車價集體瘋漲2/進口車商不敢賣太多 醞釀2022年漲聲響起
由於全球製車原物料成本大幅提升,明年進口車一定會漲,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差別在於用什麼方式漲?何時開始漲?CTWANT記者佯裝購車客戶至各家展間,包括AUDI、VW、SKODA、VOLVO、KIA、LEXUS等多家進口車商的業代都一致表示,「年後車價一定會調漲,要買要趁現在!」這也許只是業務員賣車的話術,但也不難看出年後這一波漲價的確在醞釀中。記者再詢問各家進口車商,得到的回覆也一致保守地表示:「不排除年後會漲價?」「正努力與原廠爭取中。」其實對進口車廠而言,漲與不漲都是苦。據了解,進口車商與原廠車價的談判,會以年度為主,一家歐洲車廠表示:「如果要漲價,那就是從2022年1月起生產的車輛開始漲價。」重點是,在車源不足的情況下,即使現在下單訂車,一些熱門車款都要等半年以上才能交車。「現在下單是漲價前的售價,但明年交的卻是漲價後的車,這些成本都要車商自行吸收。」在帳面上每家車商都希望訂單多一些,但接得愈多未來又得負擔吸收的漲價成本,所以絕大多數進口車商都不願意先透露漲價的訊息。特斯拉在10月底微調價格,Model 3基本款上漲4.5萬,中階、旗艦款也有1.5萬漲幅。(圖/翻攝自特斯拉粉絲專頁)除了車商公佈的訂價外,另外一種「隱形的漲價」則是議價空間縮小。以一輛200萬元的進口車來說,除非在新車剛上市前幾個月的蜜月期,否則一般至少都有5萬元以上的議價空間。「但現在晶片缺、車源少,很多進口車都要等,議價主控權都在經銷商。」本刊實際詢價,一輛訂價178.4萬元的VOLVO XC40 B4只有一萬元的折扣;而熱賣到沒車的SKODA Octavia更是零折扣。一名Skoda Octavia準車主向CTWANT表示,在10月中訂的車已經排到明年6月才拿得到車,「業代還跟我說,22年式應該會漲價,到時候還要再看價格調整幅度」。韓系品牌KIA代理商起亞森那美表示,由於原物料、零件供應不穩,價格浮動大,因此價格、車型供應時間都還未定案,但持續與KIA母廠積極溝通,為台灣消費者爭取最佳的權益。台灣賓士則是在2021年中旬調漲全車系車價約1萬元,至於在9月中所發表的全新C系列車種有著2至5%漲幅,賓士全球財務長透露,主要是物流海運受阻加上晶片供給短缺、原物料上漲所致,讓交車時間拉長,對車商來說成本也有相當壓力。進口車業者私下透露,目前許多車商在售車款傾向不會漲價賣,但新年式款若新發表,就會把價格直接加進售價中,同時也會增加部分實用配備,讓消費者覺得物超所值。不僅傳統燃油車漲價,特斯拉從年中就已經調漲許多地區的售價,台灣一直到10月底才微調價格,其中Model 3基本款調漲4.5萬元,進階、旗艦款則調漲1.5萬元,主要是反映成本增加。許多經銷商私下透露,由於晶片供應不穩加上原物料零件上漲,使得汽車產量不比從前,但在產量減少的情況下,各國的需求量並未降低,導致各國經銷商也不得不加價向原廠調車,如果不加價多數車款就會被大陸經銷商買走。美國加州洛杉磯港、長灘港是重要集裝箱出入口,自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後持續塞港中。(圖/新華社)
貨輪塞爆洛杉磯港外海 卡車找尋停車位意外翻覆集裝箱壓垮轎車
由於航運物流需求大增,日前美國洛杉磯港改成24小時營業,但依舊還是有大量貨輪停滯在外海等待卸貨,洛杉磯港也被大量貨櫃給塞滿。這也讓不少業者選擇將貨櫃直接停放在一般道路上。而日前就發生一起意外,停放在街頭的貨櫃車上的貨櫃意外翻覆,就這樣壓垮路邊的轎車。根據《inside edition》報導指出,洛杉磯威爾明頓社區日前發生一起貨櫃翻覆後壓垮轎車的意外。一名目擊者受訪時表示,當時他親眼看到貨櫃從貨櫃車上掉落下來,就這樣直接壓垮他朋友的轎車,該名目擊者表示「老實說,當下我非常震驚,我只能慶幸還好當時我的朋友沒有在車內」。報導中指出,記者在街頭發現了大量停放的貨櫃,有些甚至堆疊起來「就好像玩積木遊戲一樣」。一位當地的居民也表示,近日社區街頭都被大量貨櫃給佔據,小孩也無法在街頭上踢足球,甚至連一般行人的通行都出現嚴重的問題。威爾明頓社區管委會表示,除了貨櫃堆積街頭外,近日也有大量的貨車穿梭在社區的街頭,險象環生。會造成大量貨櫃停放在洛杉磯港威爾明頓社區的原因,主要是全球供應鏈大塞車,再加上恰逢美國連續假期,網購與物流需求直線上升,目前洛杉磯港由於大量貨船等待靠岸卸貨,已經改成了24小時營業,但港口空間嚴重不足,所以逼得物流業者必須要將貨櫃停放在路邊。
美農產品出不去 亞洲進口需求進不來 全都卡在「這」
每年夏天至年終購物季前都是美國零售商的採購旺季,但今年下半美國對亞洲的商品進口需求比往年暴增,導致貨櫃到港卸貨後隨即返回亞洲裝貨,害美國農產品外銷等不到貨櫃可用。近來美國農業為了外銷傷透腦筋,因為黃豆、木材、棉花都等不到海運公司願意運往國外。美國農業運輸聯盟執行主任佛里德曼(Peter Friedmann)表示:「現在情況危急,因為貨運公司拒接跨太平洋農產品出口訂單,就連先前接的單也被迫取消,導致我們進不了海外市場。」全美零售聯盟(NRF)發表的全球港口追蹤報告指出,今年9月美國主要港口進口量高達211萬只貨櫃,較去年同期增加12.5%,創下2002年以來最高單月紀錄。洛杉磯港執行主任賽羅卡(Gene Seroka)表示:「美國零售商補貨需求超越以往,導致港口卸貨速度趕不上進度。目前到港的貨櫃已有六層高,貨櫃在港停留時間超過四天,比以往增加將近一倍。」以往進口貨櫃在美國港口卸貨後,還會等候美國出口業者將農產品送進貨櫃再運往海外,但今年情況大不相同。今年初疫情重創美國經濟,一度使進口需求降至冰點,但5月各地解封後消費需求回溫,美國零售商開始瘋狂補貨,使進口需求瞬間暴增。美國自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進口品項以電子產品、服飾、玩具等高價商品為主,相較之下美國外銷品以農產品、食品、飲料等低價商品為主,導致海運公司寧願將空貨櫃運回亞洲裝貨,也不願浪費時間等美國農產品從內陸運來進貨櫃。以洛杉磯及其他美西港口為例,從中國運來的單趟貨櫃海運費用逾4,000美元,但從美西運往中國的單趟貨櫃海運費用只有518美元。德國海運公司赫伯羅特(Hapag-Lloyd)發言人霍特(Nils Haupt)表示:「中國運往美國的貨櫃船全滿,且中國對空貨櫃的需求龐大。我們預期現況將持續到明年第一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