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腦部
」中西醫結合「遲緩兒獲新希望」 無痛雷射針灸活化大腦
今年四歲的張小弟於一歲時因癲癇反覆發作而至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周宜卿副院長門診求助,經檢查後判定為染色體異常造成中/重度「全面性發展遲緩」。周宜卿副院長建議讓張小弟接受早期療育,並於112年5月起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兒科許有志醫師的門診接受每周一至兩次的傳統針灸合併無痛雷射針灸治療。經七個月療程後,張小弟對於日常指令的理解、環境和情境認知顯著提升,原本不太活動的雙手開始出現探索性動作。在定期追蹤與治療下,張小弟明顯改善吞嚥和咀嚼問題,癲癇發作頻率與嚴重程度也有所下降,逐漸培養起部分生活自主的能力。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約為6~8%。衛福部統計,民國112年台灣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通報數約三萬人,其中以2至3歲兒童所占比例最高。周宜卿副院長表示,「發展遲緩」是孩童在6歲以前,因生理、心理、社會環境等因素,導致在認知、粗/細動作、語言、社交/行為及情緒/心理發展等五大面向,較同年齡的兒童發展來得緩慢。目前約只有2至3成能夠找出明確的病因。除了基因及染色體變異,有些早產、難產兒出生後,常伴隨神經系統發育問題,造成癲癇發生及發展遲緩。然而,大多數「發展遲緩」的孩童屬於輕度或中度程度,因此常容易被認為只是發展較慢而被忽略。實際上還有許多遲緩兒尚未被發現。許有志醫師說明,臨床上視孩童情況會使用一種或併用數種治療方法,包含:針灸、口服中藥、小兒推拿、穴位敷貼、藥浴等,其中以針灸療法最為大宗。傳統針灸是透過針刺在頭部與全身的穴道,以達到活化腦部及促進腦部血液灌流等療效;雷射針灸則是透過低能量的雷射作用在穴道上來達到調控神經系統、促進神經再生等作用,由於其「無痛」、「安全」及「非侵入性」的特點使兒童接受度較高,近年來被廣泛用於發展遲緩孩童治療上。此外,臨床上同時也會針對睡眠、呼吸道(過敏或感冒)、腸胃道(吞嚥或消化不良)及情緒等「共病」治療,從而減少孩童整體身心不適,改善其生活品質。周宜卿副院長提醒,若孩童疑似發展遲緩時,請不要灰心,建議應及時就醫諮詢,把握6歲前黃金治療期,且依醫師評估接受中西醫跨團隊治療以提高療效,使孩童身心靈能健康成長。
疲憊不堪卻完全睡不著 小心是自律神經失調惹禍!
生活壓力大及工作時間長已經成為現代人的生活標誌,除了工作時間長外,照顧小孩及日常勞動常搞得筋疲力盡,本來以為疲倦的身心狀態,晚上應該可以一夜好眠,精神狀況卻是異常亢奮!臨床上,超過一半以上睡眠障礙的人來自於自律神經失調導致!容易緊張焦慮、偏完美主義者 交感神經持續亢奮中醫師周大翔表示,自律神經失調型睡眠障礙的人生活上經常表現急躁個性、思慮較多而密、部分完美主義,症狀表現有容易緊張焦慮、偶發心慌不安、胸悶、心悸、消化機能差、排便狀態不穩定,造成這些失調症狀的主因來自於「交感神經持續亢奮高張」,生理機能設定持續維持在「戰鬥進行中」,無法順利進入休息放鬆狀態。中醫透過陰陽平衡思維及五行臟腑氣血調整來治療自律神經失調所造成身體失衡的偏性,周大翔中醫師說明,臨床上自律神經失調型睡眠障礙常見「心腎不交」型辯證類型,透過調節臟腑「心」、「腎」重新連結心腎臟腑的氣血交通,引導身體失衡狀態推移回平衡,這樣的治療方式有別於直接命令身體切換開關的粗暴式調整,透過引導方式能有效改善自律神經自主調節能力,漸漸的回到不透過藥物而達到自主調控能力,也能自主放鬆睡眠。中醫教你養心氣、存腎氣來幫助睡眠!周大翔中醫師指出,心腎不交的源頭來自於腦部訊號長期處在亢奮使用狀態,除了自主尋找適合放鬆活動外,中醫認為透過"養心氣"來靜下心來讓腦部能適度休息,恢復原本腦中血液灌流的交換效率,心氣能恢復靜態休養後,過度損耗的身體氣血就不需要靠腎氣支撐過度勞累的生理狀態。養心氣後腎氣可以得到喘息空間,回復到收斂休養狀態,也得以儲存身體有用的氣血於腎氣,供給於下次緊急使用。心腎助眠茶飲浮小麥8g,柏子仁3g,丹參3g,山茱萸3g,肉桂3g,炙甘草1g,紅棗5顆剖開,放入500cc水中,熱水悶約30分鐘,溫服即可,藥材可反覆沖泡至淡而無味,藥方主要透過養心氣及溫腎氣來調節身體氣血失調狀態,其中浮小麥、柏子仁、丹參可以降低心氣過於亢奮外,透過丹參改善胸腔循環可以破除心氣瘀滯狀態,搭配肉桂、山茱萸來填補腎氣及收斂腎氣,對於心腎氣血交通有相輔相成效果。睡前按壓三穴寧心安神內關穴:屬手厥陰心包經絡穴,穴通心包而絡于少陽,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陰維脈。具寧心、安神、和胃、寬胸、降逆、止嘔功效,每日睡前按壓15~20分鐘可以降低腦部及神經亢奮,達到心氣和緩之效。神門穴:屬手少陰心經輸原穴,具安神寧心、清心熱、調氣逆等功效。每日睡前按壓15~20分鐘,搭配內關穴同時按壓可以加強寧心安神效果,按壓兩穴時搭配呼吸吐納輕柔和緩。照海穴:屬足少陰腎經,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陰蹻脈。具養陰、寧神、養腎氣之效,每日睡前按壓15~20分鐘可以強腎養陰,每日足浴15~20分鐘也具同樣功效。中醫治療透過養心氣存腎氣來幫助調節自律神經失調,周大翔中醫師提醒,生活中仍需要注意良好生活習慣養成:1. 睡前1小時避免看電視及滑手機,造成腦部受到藍光過度刺激2. 不吃過度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炸及高糖食物,含咖啡因飲料適量飲用3. 規劃每周固定1~3次有氧運動,活化腦部氣血循環及代謝4. 睡前練習淨空思緒,搭配穴位按壓輔助5. 避免自行購買不適當藥物服用
開工好鬱卒3/寫下重點事項!專家建議「這4招」找回上班專注力
過完年假後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的心還停留在過年期間,很難在上班時集中精神,因此,身心科醫師就提供了幾個方法,可以讓自己找回專注力。年假過後,家醫科或身心科的門診人數,往往會增加約兩成,且大多是因年假症候群而來求診。(圖/馬景平攝)(圖/本刊攝影組)
憂鬱症治療新進展 活化大腦功能縮短病程
一位罹患憂鬱症的年輕女性,雖曾嘗試過多種抗憂鬱劑的治療,但仍飽受負面想法和自殺意念的困擾,且無法到學校上課。經臨床醫師建議後,病人在接受10次的「重複性透顱磁刺激術」治療後,負面想法明顯減少,且自殺意念消除,更沒有出現任何副作用。病人在治療後也順利恢復過往的學校生活。「若我換了很多種藥物都沒效,或藥物副作用難以承受,難道就沒有別的方法治療憂鬱症了嗎?」亞東醫院精神科醫師黎美嫻表示,門診中有不少向她尋求協助的難治型憂鬱症患者,這類患者通常對於藥物治療反應不佳,不但情緒無法受到控制,甚至還得飽受藥物的副作用之苦。但其實憂鬱症的治療在近幾年也有了新的進展,那就是重複性透顱磁刺激術(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憂鬱症並非不知足或脆弱的表現,而是由多重生理因素(如腦神經傳導物質的失衡)、心理因素和社會環境因素所導致的疾病。黎美嫻醫師指出,rTMS的治療即是透過儀器產生磁場變化,誘發大腦微電流刺激特定腦區,以活化腦部原有的功能,平衡神經傳導物質,此療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憂鬱症狀並縮短病程,且為非侵入性的安全治療。黎美嫻醫師說,大部分病人在接受憂鬱症藥物治療時,不免會擔心藥物的副作用或藥物成癮的風險,但其實遵照醫師開立的藥物,成癮性極低,若副作用已影響到生活,亦可與醫師討論換藥。倘若是輕微的憂鬱症狀,可嘗試使用非藥物治療的方式,例如規律運動、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和接受心理治療等;如果憂鬱症程度已嚴重地影響到生活功能、工作或課業表現、人際關係等,建議合併使用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衛生福利部於2018年4月核准rTMS可用於治療藥物反應不佳的憂鬱症,亞東醫院精神科也引進了rTMS的最新技術,提供藥物反應不佳的憂鬱症病患有更多治療的選項。黎美嫻醫師呼籲,憂鬱症是個隱形殺手,不僅造成嚴重的社會經濟負擔,也是所有疾病中造成失能的第一名。透過先前媒體的報導,也有不少藝人因罹患憂鬱症,而走上絕路,希望大家能重視憂鬱症所造成的嚴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