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
」太詩意了吧!最美中秋禮盒「黑茶字磚」文青度破表
亞洲最大影音直播串流娛樂平台17LIVE,呼籲用戶共同以「茶」字傳情,支持傳統文化,相挺文創。於中秋佳節推出「但願人長久 一七共嬋娟」中秋黑茶磚禮盒,結合人文,將貢茶等級的黑茶磚變成「文字」,讓每口茶呈現濃厚詩意;更有別各家節日時浪費的大量包材,改採用種子紙綠設計,禮盒再變身花卉植栽,以行動帶領用戶一起友善地球,購買中秋禮盒的同時,不僅可在線上跟主播一起過中秋,更能換來一份別具巧思的心意轉送親友。黑茶磚中秋禮盒-黑茶磚變成「文字」,讓每口茶呈現濃厚詩意。17LIVE表示,平台除提供用戶豐富有趣的直播內容,也希望在特殊節日,透過精緻的商品,帶給用戶更多實質的美好生活體驗,因此在商品設計上結合多元文化與重視推廣新世代文創。註冊成為17LIVE用戶,儲值寶寶幣後,均可購買季節推出的限定禮盒。17LIVE指出,今年禮盒設計融合煮飲茶葉的文化,於中秋之際與親朋好友一起喝茶談天,仰望夜空欣賞明月,再美好不過,希望透過茶禮表達祝福真情,讓彼此更親近。禮盒中的黑茶磚特選「天尖茶」茶種,採用穀雨時節的鮮葉加工而成,其色澤烏黑、口感甘爽、滋味醇厚、湯色深黃明亮。17LIVE揪用戶以字入茶傳深情 體會詩人煮茶、烹茶 月圓之際以茶會友品茗文創。黑茶磚製作繁瑣,經殺青、初揉、渥堆、復揉、乾燥等五道工序製成,長期存放越存越香。為結合東方人文美學,17LIVE特地將傳統印刷術與茶葉結合,取用活字印刷雕版,共有十顆茶磚,分別刻印上「但願人長久 一七共嬋娟」,別具心裁的工藝成為茶字文創。改採用種子紙綠設計,禮盒再變身花卉植栽,以行動帶領用戶一起友善地球。禮盒附有茶碗,以「一七如意」為元素,透過真金貼花工藝設計,並運用傳統瓜菱瓣紋展示對稱之美,蘊藏「六六大順」寓意,賦予器物人文美學的氣息。杯身為天青色,猶如美玉一般盈潤清心,經過攝氏1,250度以上窯燒後,青瓷冰裂,青中帶白,白中閃青,沁心養護,如同蟬翼般展開。期願用戶在品茗時,將煩惱都拋之九霄雲外,工作生活一七稱心如意。包裝拌入植物種子,細心灌溉後即可發芽,展現生命力。此外,17LIVE積極實踐ESG,包材皆以歐盟認證之環保再生紙製作而成,可自然分解,並能重複使用,減少碳足跡排放。17LIVE更是發揮巧思,希望帶給用戶無限驚喜,外盒封面磚紅色17LIVE LOGO與賀卡在製作時,特別拌入植物種子,剪成小瓣後,埋入裝好土壤的盆器中,每日澆灌約十天內便可發芽,植物品種有百里香與白花三葉草,百里香寓意是勇氣與希望,四葉草代表得到幸福.以此慶祝中秋佳節。極簡風的包裝深具質感。17LIVE秉持「綠色採購計畫」初衷,在每次的商品規劃中實踐,如先前17LIVE虎年賀禮,創造本土文化及文創的火花;環保中秋咖啡禮盒,和二度就業婦女合作,嚴選環境友善、公平交易產品等,期盼這份禮盒能啟發善的循環,將文化傳承、重視永續及關懷社會的理念,傳遞到每個人心中。
古城印刷史 萬華散策
剝皮寮歷史街區。(圖/林士傑攝)萬華曾是台北印刷業最繁盛的地區,在巷弄間穿梭、聽在地人話當年,再動手製作鉛字活版印刷小書,來場隱藏版的艋舺散步之旅吧!過去流傳的一句俗語「若嫁印版工,沒吃聞也香」,道出半個世紀前印刷產業的榮景。全盛時期,萬華地區從貴陽街至西昌街,有超過三百家的活字印刷廠聚集,當年的印刷師傅可是人人稱羨的搶手職業,許多懷著台北夢的北漂青年從鑄字行、印刷廠、裝訂廠的學徒做起,有些則到報社工作,埋下此處成為書香故鄉的種子。剝皮寮 看特展要回憶這段歷經輝煌與沒落的歷史,第一站可先到「剝皮寮歷史街區」。裡頭有台費心保存、運轉四十年的活字印刷機,是《百年城西》特展的鎮店之寶。透過現在已經少見的印刷機具、油墨料等,帶遊客用不同視野遊玩萬華;展覽的右側空間,是最早赴日學習裝訂技術的老字號裝訂廠「太陽製本所」的舊址,若不是跟著在地文史導覽員,根本不會留意,不起眼的舊城街角,有這麼多隱藏版的歷史痕跡。剝皮寮歷史街區的《百年城西》特展,可見如今罕見的活版印刷機,以及當年保留下的墨料罐。(圖/林士傑攝)龍山寺 憶歷史踏出展間,沿著紅磚小徑一路穿過青草巷,來到香火鼎盛的二級古蹟艋舺龍山寺,除了主神觀音媽祖,後方供奉的月老也吸引不少信眾來求紅線、尋姻緣,導覽員不談信仰神蹟,聊的是半世紀前文人雅士聚會場域,他面對三川殿、手指著牆上的對聯,有領導戊戌變法的康有為、清代書法家羅秀惠等人留下的筆墨,其中,開啟漢字大量印刷時代的《日日新報》主筆尾崎秀真的題字也在上頭。龍山寺牆堵上的可見《日日新報》主筆尾崎秀真的題字。(圖/林士傑攝)創立於一八九八年的《日日新報》(後為台灣新生報)在台灣印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日本人將西方鑄造活字的方法,改成適合漢字的活字印刷及凸版印刷發行報紙,帶領著周邊報社興起,像是康定路上的《聯合報》、永福街的《民族晚報》、大理街的《中國時報》等紛紛成立,報業的快速發展,也讓萬華成為當時的印刷重鎮。龍山寺除了供奉觀世音菩薩,不少信徒也會為月下老人特地前來。(圖/林士傑攝)舊書店 挖寶趣當網路時代興起,此起彼落的轟隆印刷聲響也漸次劃下休止符,瀰漫街區的油墨味不再,但以艋舺舊名「莽葛」為店名的「莽葛拾遺」二手書店,蒐藏不少以活版印刷的珍稀古書;元老級的地圖商「大輿出版社」仍營業著,其文創店「慢旅.地圖空間」展示著一九九三年前才得以看見的手製地圖以及原稿,甚至有當年得靠軍方資源才可完成的台灣立體地圖,各式新奇有趣的地圖小物,也值得旅人來挖寶。最老地圖出版社「大輿」,其展售店有不少獨特的地圖產品。(圖/林士傑攝)出版社 玩初版如今,萬華現存的三台活字版印刷機,一台展示於《百年城西》特展、一台在華西街印刷老師傅手中,最後一台就在時報出版裡的「時報本舖」展示。將鉛字版一一上桌,確認固定好就可以開始上墨印刷。(圖/林士傑攝)經營活字版印刷大半輩子的蘇和男師傅退休後,把原本只能送去廢鐵回收的活字版印刷機、排版桌以及鉛字架,重新經過整理,在書店續用,並開放民眾報名體驗,課程內容如出版業從初版到再版,從挑出鉛字、分工排版、印刷到裝訂,報名的民眾合力完成一本十六頁的小書。蘇師傅偶爾會現身,一邊上機台操作、一邊話當年,平時則是在《老師傅的排版桌》作者高鵬翔的講解下,跟著他一起動手做,套句他所說:「舊的事物在沒見過的人眼中,那都是新的。」不完美的油墨稍暈、文字微微凸起,在現代人眼中落伍的紙本,卻字字都在為萬華留故事。高鵬翔在排版桌前示範,以細繩固定鉛字,組合出所需的排版。(圖/林士傑攝)活版印刷的16頁小書,是體驗活動的最好紀念品。(圖/林士傑攝)品咖啡 吃點冰清水巖祖師廟外側騎樓,2個特色小攤車「占地為王」。(圖/林士傑攝)想看看更多老城區的新故事,那得往艋舺清水巖祖師廟走去。天色一暗,廟門拉下、傳統小吃攤全收工,老式腳踏車悠悠地在緊閉的鐵捲門前停妥,點亮起寫著「武喵咖啡」的燈籠。攤車主人用老一輩載貨的生活工具「武車」,像浪貓一樣行蹤不明的路徑,在大台北移動了兩年,每周更新來自不同產區的自選咖啡豆,就在車水馬龍的街邊手沖起來,最近long stay的地點選在這裡,咖啡香暫時不會散去,歡迎來品嘗他喜愛的咖啡,一起聊天交朋友。「武喵咖啡」不斷更換豆子,讓人每次來都能品嘗不同咖啡香。(一五○~二○○元/杯)(圖/林士傑攝)而一旁用輕檔車改裝的木箱攤車「陳冰商號」,也是個怪咖。返鄉青年回到萬華只想賣紅豆和紅茶,索性天熱時賣冰、天冷時賣甜湯,紅茶冰可以少冰、去冰,但不准客人調整甜度,那可是艋舺在地老冬瓜糖廠的甜,要拿來止心頭渴,偶爾可加自製烏梅或鳳梨果醬,增加口感的山粉圓可以幫助腸胃蠕動,排憂解悶。帶有淡淡冬瓜香的紅茶冰,加入山粉圓或鳳梨皆各有特色(五○元)(圖/林士傑攝)
2030年白領階級將失業 通用型AI或能取代?
隨著少子化、勞動力愈來愈不足,許多行業開始傾向使用機器取代人力,隨著技術革新,人類被取代的可能不僅限於勞動型的工作。隨著科技進步、人類被取代的例子,歷史上比比皆是,像18至19世紀的工業革命,隨著蒸氣機的發明,許多手工業被工廠大量生產所取代,像1810年時,英國手工業者就曾發起「盧德運動」,工人大量毀壞紡織機,就因為機器大量取代人力勞作,讓工人們失業。約翰尼斯·谷騰堡(Johannes Gutenberg)在15世紀時發明活字印刷,數百年來一直是印刷技術的主流,但曾幾何時,現在有了桌面出版軟體(DTP),也讓印刷廠許多人失業,所以勞動者的知識、能力及技能若是不求改變,隨時都可能會被科技所超越,最終被機器或AI(人工智能)所取代。目前AI的研發,還是以「限定型」為主,例如下圍旗的AlphaGO、下將棋的Ponanza,若是未來出現「通用型」AI,能夠吸收資訊、自我學習,並且在功能上廣泛化、不以單一技巧為限,就會影響到人們的工作。最新調查也顯示,通用型AI很有可能在2030年取代白領階級的職務,雖然還有好幾年,但若要在工作上不被取代,積極學習新事物、開啟斜槓人生,或許才能將影響減到最低。
年收破7億!網紅「種田做菜」全球千萬人看 真實秘辛全曝光
自媒體時代,網紅無不絞盡腦汁拼點閱,收入相當可觀。大陸一名網紅李子柒靠著在鄉間種田、做菜和製作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全能手藝吸引全球關注,YouTube頻道有1270萬人訂閱,年收入破人民幣1.7億元(約台幣7.4億元)。不過,其實她一開始並不是想做網紅,而且她的人生曾經艱苦無比,她曾說:「你們羨慕的生活技能,或許是別人的求生技能。」(圖/李子柒YouTube)(圖/百度)李子柒長相雖不驚豔,但相當清秀,她與奶奶住在鄉間,兩人相依為命,她親自下田,將種植的成果化作一道道餐桌佳餚,就連衣服、棉被、椅子等生活用品,也都是自己種棉花、養蠶、砍竹子當建材,全部都一個人完成。許多網友認為她是活生生的百科全書,可說是「生活智慧王」,幾乎沒有事情難得倒她,大讚「娶妻當娶李子柒」。(圖/百度)綜合陸媒報導,其實李子柒小時候相當命苦,6歲就被繼母虐待得半死不活,後來被當廚師的爺爺和奶奶撫養,14歲時爺爺過世,她不得不輟學到大城市賺錢。那段期間她睡公園、三餐只能吃饅頭,只要能賺錢的工作都去嘗試,但2012年奶奶身染重病,李子柒毅然拋下一切回家鄉照顧奶奶,重新開始她的田園生活。李子柒凡事都親自動手做,編竹簍、編蒸籠、劈柴、彈棉花…什都都會,但這些人人大讚的技能,其實只是她過去艱苦歲月的求生之道。她剛開始用手機拍影片時什麼都不懂,一段10分鐘的影片,每個鏡頭她必須拍數十次、花2、3天才能完成。李子柒的雙手粗糙、傷痕累累。(合成圖/百度)(圖/百度)後來她買了單眼相機,為了拍幾十秒的雪景,就在雪中凍了7、8個小時,而且像是《黃瓜的一生》、《棉花的一生》等影片,都是從種子開始拍到收成、做出成品,就連醬油都是從黃豆開始種,每支影片花的時間都很長。還好現在她聘請一名專業人士幫她拍攝,影片更加專業,也能減輕她的負擔。(圖/百度)李子柒幫奶奶做竹椅。(圖/百度)而且例如蘭州牛肉麵,李子柒是跑到蘭州去學,一個拉麵的鏡頭拍了200多次,足足吃了半個多月的麵;蜀繡和木活字印刷術她也學了半年多,慢慢的才變成十項全能。現在大陸出現超多模仿她的網紅,但只能學其形而不得其韻,苦盡甘來的她名利雙收,也將收入用來做公益,以前她靠著善心人士捐錢上學,現在她就拿錢出來讓窮苦的孩子上學。李子柒面見馬來西亞國王。(圖/百度)李子柒紅到國外,她的頻道留言一堆各國語言,她也開始在影片中加上英文字幕;今年3月她還面見馬來西亞國王,秀出她自製的文房四寶。現在李子柒手工製作的農產品,已經開始放在網路上銷售,價格竟意外合理,讓粉絲能實際支持她的田園生活。李子柒的上傳影片並不頻繁,但內容值得回味,讓人一看再看,近期YouTube影片隨便一支都能突破千萬點閱,令人相當佩服。(圖/百度)(圖/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