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期
」 癌症 健保 肺癌 乳癌 攝護腺癌車主注意了!「1費用」年底前若未繳 逾期最高可罰3000元
汽燃費是無論自用汽車、機車、營業車等車主每年必繳的稅金之一,公路局昨(17)日就提醒,還未繳納今(113)年度汽燃費的車主,補繳期限至113年12月31日止,若逾期未繳納,將處以罰鍰300元至3000元,後續將行政法院移送強制執行。公路局表示,自用汽車及機車燃料使用費,於每年7月開徵,營業車則於3月、6月、9月及12月分季開徵,對於未依期限繳納之車主,公路局所屬監理機關已寄出催繳通知書,補繳期限至113年12月31止。公路局強調,若逾期未繳納汽燃費者,除依《公路法》第75條處以罰鍰300元至3000元外,後續將未繳納金額移送強制執行。公路局說,車主若收到催繳通知書,可持單至金融機構、郵局、超商臨櫃繳納,或透過電話語音、監理服務網或手機下載「監理服務APP」、一卡通MONEY、嗶嗶繳、橘子支付、蝦皮購物、街口支付、悠遊付、永豐銀行、元大行動等APP,免出門就能線上繳納,繳費管道多元、方便又迅速。公路局也指出,若沒有收到催繳通知書又不確定自己愛車是否已繳納汽燃費的車主,除了向監理機關洽詢外,也能透過「監理服務網」、「監理服務APP」即時查詢,或於超商使用多媒體設備查詢、補單及繳費。此外,公路局建議,為避免忘記繳納汽燃費,車主可申辦活期帳戶約定轉帳扣繳,免申請會員請至「監理服務網」、「監理服務APP」申辦,不必擔心遺忘繳費而受罰,省時又方便。
40歲職場媽媽乳癌點滴打到怕 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助重拾笑容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一名40多歲居住在高雄的媽媽,平日忙於事業,也要兼顧年幼的孩子,生活安排非常緊湊,有天驚覺乳房出現硬塊,經醫院檢查後確診為第三期HER2陽性乳癌。在化療和HER2標靶治療的點滴注射過程中,她深感治療非常耗時,難以兼顧家人與工作;經醫師建議下,她改為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療法,兼顧療效的同時又能大幅縮短治療時間,讓她的生活能回歸正常。近期,健保局已宣布自113年12月1日起,將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納入健保給付的好消息,不論是早期或轉移的患者,只要符合給付條件都有機會申請。HER2雙標靶藥物治療:大幅延長乳癌病患存活期!成大醫院外科部乳房外科主任李國鼎醫師表示,HER2 陽性乳癌屬於高度侵襲性的癌症。在過去缺乏標靶治療的時代,病患僅能依賴化療藥物,存活期普遍偏低,治療成效也相對有限。隨著乳癌治療成績的不斷進步,若HER2陽性乳癌病患接受化療搭配HER2標靶治療,存活期可大幅提升。第一期與第二期病患的5年存活率可達9成以上,第三期病患存活率亦可達到7成,而第四期轉移性乳癌病患在HER2雙標靶治療下,平均存活期也有望達5成以上。李國鼎醫師指出,對於HER2陽性乳癌病患,可以先進行化療與HER2標靶治療以縮小腫瘤,然後再進行手術,如果可以達到病理完全反應(pCR),即腫瘤完全消失,可以提升預後。與單純化療藥物相比,HER2單標靶藥物治療達到pCR的病患可提高至4至5成,而若使用HER2雙標靶藥物,更可提高至7至8成。至於第四期病患,則主要以標靶藥物來穩定病情、控制癌細胞,延長壽命並改善生活品質。施打傳統HER2標靶藥耗時 皮下注射劑型5-8分鐘就能完成治療!李國鼎醫師指出,HER2陽性乳癌病患手術後仍需每3周施打標靶藥物以降低復發風險,但傳統靜脈注射或人工血管給藥治療需耗時3至4小時,常讓病患在醫療、工作、照顧小孩上,時間安排上感到困擾。且人工血管則要手術放置,定期清潔內部,這增加病患感染風險與負擔。相較之下,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劑型如同接種疫苗,能快速完成給藥時間,首劑施藥僅需8分鐘,後續每次療程僅需5分鐘,大幅縮短治療時間,讓病患可以輕鬆完成治療後回家或返回工作,大大提升生活便利性。李國鼎醫師進一步說明,無論化療藥物或標靶藥物都會對血管造成損傷,且每條靜脈一般僅能用於一次注射。手術前後病患可能需接受18個標靶藥物療程,在治療中後期,常常面臨難以找到可用靜脈,病患也因此可能對治療產生排斥感。而皮下注射劑型不僅療效與靜脈注射劑型相同,且避免了對血管的損傷,大幅降低病患治療過程中的身心壓力。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12月起納健保!規律篩檢、及早治療提升生存機會李國鼎醫師呼籲,癌症治療越早越好,具有家族遺傳等高風險因子,一定要規律接受檢查。確診乳癌也不要害怕,在雙標靶藥物協助下,不論存活率與存活期都大幅提升,加上皮下注射劑型自12月1日也已納入健保,讓治療便利性顯著增加,切勿猶豫延遲就醫,有任何需求和想法都可以與醫生討論,找到最適合治療方式。
健保延長新一代口服荷爾蒙治療年限!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治療更有保障
【健康醫療網/林韋彤、林宗憲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攝護腺癌已攀升至112年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五名,其中有三成患者在確診時已出現癌症轉移。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楊明昕指出,臨床上通常會透過抽血檢測患者的攝護腺特定抗原指數(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簡稱 PSA),若指數異常偏高,可能代表罹患攝護腺癌,需進一步安排相關檢查。然而,由於攝護腺位置深藏於肛門與直腸之間,且早期症狀如頻尿、排尿困難等,與良性攝護腺肥大相似,民眾往往難以察覺病情,導致許多患者錯失早期治療的機會。楊明昕醫師表示,不少患者因症狀輕微而延誤就醫,直到骨痛或其他不適出現時,才確診為高風險晚期癌症。這也讓癌症治療的挑戰更加嚴峻,尤其是對於已出現癌細胞轉移的患者,治療手段的選擇與效果成為重要的課題。健保放寬給付條件!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治療年限延長至三年自113年8月1日起,針對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的新一代口服荷爾蒙治療藥物,健保給付年限由原本的兩年延長至三年,這項政策改變讓許多患者受惠。對於因健保限制而停藥的患者,只要經專業醫師評估後,於三個月內未出現病情惡化,便可申請續用一年。楊明昕醫師說,過去許多患者在兩年療程結束後,不得不中止用藥,這對病情控制造成很大影響。如今隨著健保政策的擴大,他們能夠再次申請治療,延續使用新一代口服荷爾蒙藥物。楊醫師進一步指出,這類藥物的費用動輒每月上萬元,對許多患者來說,健保的支持大大減輕了經濟負擔,也讓治療得以繼續,抑制腫瘤的進展,為患者爭取更長的生命時間。他強調,這項政策對患者及其家庭意義重大,不僅提升了生活品質,也帶來更多希望。新一代荷爾蒙治療突破抗藥性挑戰!直接作用於腫瘤細胞傳統荷爾蒙治療主要透過針劑注射,抑制腎上腺素或睪丸分泌雄性素,以阻斷癌細胞的生長。然而,當癌細胞進展至去勢抗性階段時,腫瘤的抗藥性問題會讓治療效果逐漸減弱,存活期通常縮短至不到四年。楊明昕醫師表示,新一代口服荷爾蒙治療藥物能直接針對腫瘤細胞的雄性素受體,從根本抑制癌細胞的增長與擴散,並有助於縮小腫瘤體積。根據大型臨床試驗數據顯示,這類藥物可有效降低33%的死亡風險,將患者的整體存活期可額外增加三年以上,為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帶來治療新契機。三大指標 定義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的分類,有助於醫師提供更精準的治療策略。楊明昕醫師說,目前主要依據以下三大指標:1. 葛里森指數超過8分:代表腫瘤病理分化差,癌症侵略性高。2. 骨轉移三處以上:尤其是非脊柱或非骨盆腔的骨轉移,顯示癌症擴散範圍較廣。3. 內臟轉移:如肺部或肝臟遭癌細胞侵襲,表示病情已相當嚴重。當患者符合以上三項指標中的任兩項時,則歸類為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需採取更積極的治療方式,以提升存活機率,延長生命時間。規律運動與健康管理 是長期抗癌的重要關鍵楊明昕醫師提醒,接受荷爾蒙治療的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可能會出現疲累、骨痛或骨質疏鬆等副作用,建議患者每天進行適量的運動,例如散步或簡單的伸展運動,有助於維持體能與心理健康;此外,均衡飲食和規律作息也是抗癌過程中的重要關鍵。楊明昕醫師強調,除了藥物治療,患者的生活管理一樣重要。透過規律的健康習慣,不僅能提升治療效果,還能幫助患者穩定情緒。他呼籲民眾,若有疑似症狀,應儘早就醫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為自己的健康多爭取一份保障。
961元存19年變多少?查帳戶「只剩35塊」他傻了 原因讓2派戰翻
大陸浙江省民眾左旭19年前在一間國有銀行存入人民幣215元(約新台幣961元),期間從未支取,不料近日查閱帳戶,發現餘額只剩下8元(約新台幣35元),原因是銀行從2006年6月開始,按照每個季度收取了3元(約新台幣13元)的小額管理費。消息曝光後,不少人認為不合理,直呼「錢越存越少,那這份錢存在的意義是啥」。綜合陸媒報導,家住浙江的左旭表示,「我在一家國有銀行存入的215.16元活期存款在19年後只剩下8.67元,期間從未支取。」他被銀行告知,帳戶裡餘額會減少,是因為銀行從2006年6月開始,按照每個季度收取了3元的小額管理費。報導指出,所謂小額管理費,是銀行針對日均餘額低於一定數額的帳戶,每月收取一定金額的管理費。據了解,不同銀行對於小額管理費的收費標準不盡相同,部分金融業者將需要收管理費的餘額標準劃定在了100元到500元、收費標準為每個季度3元;也有一些銀行已取消小額管理費。在社交平台上,多家銀行的持卡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銀行扣了小額管理費。部分網友表示,自己是偶然查看時才發現,銀行卡裡的錢已經被扣光,且事前並無通知;甚至有人表示,「銀行卡裡哪怕只有1分錢,也會被銀行扣走。」小額管理費的爭議一直存在,支持者認為這有利於銀行進行資源整合;反對者則認為這是對客戶雁過拔毛,「錢越存越少,那這份錢存在的意義是啥」、「還以為這項收費很早就取消了」、「再存多幾天要欠銀行錢了」、「肯定不合理的,收費前需要告知客戶,不告而取就是偷」。
地價稅繳費期限倒數一天! 財政部:逾期加徵滯納金
僅剩一天!今年地價稅繳款期限至12/2,財政部表示,仍有許多民眾仍未繳清,提醒每逾三日將被加收本稅1%的滯納金,超過30日仍未繳納,將會被移送行政執行分署強制執行。地價稅繳納期間自11月1日起至11月30日止,因今年11月30日適逢假日,順延至12月2日,若是透過銀行或郵局存款帳戶辦理轉帳納稅的民眾,請務必注意存款餘額是否足夠繳納地價稅款,將於12月3日凌晨進行扣款,如有不足,要在12月2日金融機構結帳前補足,以免扣款失敗。財政部提醒,納稅義務人可利用多元管道繳納稅額,除可到金融機構、便利商店(3萬元以下)臨櫃繳納外,也可透過自動櫃員機(ATM)、信用卡、晶片金融卡、活期(儲蓄)存款帳戶及電子支付帳戶等方式,或掃描繳款書上QR-Code連結至網路繳稅服務網站進行繳稅另外納稅義務人還可以透過登入地方稅網路申報作業網站,利用自然人憑證、工商憑證、已註冊健保卡或行動自然人憑證(TW FidO)等,線上查繳稅款服務進行繳納。若遺失或未收到繳款書,可就近到各地方稅務機關申請補發,或至便利商店利用多媒體事務機,列印地價稅小白單直接到櫃台繳納,不過務必保留繳款收據以利查驗避免爭議。
曾沛慈備戰金馬狂健身 放話紅毯尺度無極限:不會客氣的
曾沛慈今(13日)出席爽爽貓「爽爽生活期間限定店」,她今年將以《BIG》角逐金馬最佳女配角,笑喊目前已經全力備戰中,積極健身、飲食控制。被問到最有自信的部分,她自認是鎖骨,並透露還沒決定金馬紅毯戰服要穿哪一件,笑稱還沒找到「真命天衣」;至於尺度最大到如何?她則放話:「不會客氣的!」曾沛慈在《BIG》中跟小童星鄭又菲演母女,鄭又菲這次也將金馬角逐最佳新演員。曾沛慈表示兩人私下有互相打氣,鄭又菲是前三個人傳訊息恭喜她的,所以當鄭又菲入圍金馬新演員時,曾沛慈說什麼都要打電話親自恭喜,「我一知道入圍就打電話恭喜她!用高八度的那種,她就很成熟回說『希望我們能夠一起拿獎』。」曾沛慈這次入圍金馬,將和張榕容、楊貴媚、劉奕兒、陸弈靜等人角逐金馬最佳女配角獎,她表示不管誰得獎都會獻上最大祝福,「這是我老公教我的道理,他就像是我的心靈導師。」至於老公會不會陪著走金馬紅毯,曾沛慈笑說:「他這樣來,我還要照顧他。」就讓老公在家中看轉播替她祝福。
晚期肺癌新突破!連續免疫合併治療顯著提升患者存活率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韋彤、潘昱僑報導】有位60多歲的女性患者被診斷為第四期肺腺癌並伴有肋膜間皮瘤,經過兩年免疫合併治療,經影像檢查後顯示幾乎沒有癌細胞,六年多下來,目前在家人的支持下定期回院檢查,生命品質得到明顯的提升。另一位50多歲女性患者被診斷為肺癌骨轉移,因無法忍受鉑金化療的副作用,醫師建議嘗試免疫合併治療,經過七年的治療,病情得到控制、癌細胞大幅減少,且身體狀況也得到了改善。頭號健康隱憂!晚期肺癌治療的新選擇據衛福部公布的112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肺癌已成為台灣癌症中死亡率中的冠軍,堪稱國人最大的健康隱憂。由於肺癌早期多無症狀,患者確診時通常已是晚期,讓治療變得更加困難。過去治療肺癌的方法包括手術、放療、化療及標靶治療,但對許多晚期患者來說效果有限。近年來,免疫療法成為晚期肺癌患者的另一種選擇,除了單獨使用免疫療法外,研究指出免疫合併治療可以進一步改善病況、延長平均存活期,是晚期肺癌治療的新突破。如有感冒或肺部不適 連續超過7天要留意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黃俊耀醫師指出,過去20年來,肺癌一直是台灣十大癌症的首位,每年新診斷的肺癌案例接近17,000例,同年死亡人數約13,000例5。黃醫師提醒,肺癌早期症狀雖不明顯,但其實已有徵兆,如有感冒或肺部不適持續超過七天、連續咳嗽超過兩周,應有所警惕並就醫檢查,特別是無其他肺部疾病的患者。此外,他也指出二手菸對肺腺癌的影響,尤其在女性患者中更為明顯,因此戒菸對於預防肺癌極為重要。從副作用大的化療 到精準標靶治療的演進黃醫師回顧,2000年以前,肺癌的主要治療方式是化療和放療,但這些方法的毒性強、副作用大,病人接受度通常不高。2000年後,隨著基因檢測的發展,標靶治療成了新的治療方式,對於EGFR(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陽性的病人標靶效果相當顯著,但對於基因檢測陰性的病人,仍需接受傳統化療。免疫調節劑的突破 啟動T淋巴球對抗晚期肺癌2015年,免疫調節劑的出現為晚期肺癌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黃醫師解釋,免疫調節劑透過啟動體內的T淋巴球來對抗腫瘤細胞,打破腫瘤細胞表面PD-L1與淋巴球上的PD-1結合所形成的保護膜,讓淋巴球能識別並攻擊腫瘤細胞,顯著延長了許多晚期肺癌患者的平均存活期。使用免疫調節劑依PD-L1表現決定 部分患者選擇自費治療黃醫師說明,目前免疫調節劑的使用方式多樣,需根據患者的PD-L1表現來決定具體治療方案。根據國外臨床研究,PD-L1高表現(超過50%)的患者單獨使用免疫調節劑即可獲得良好的效果,中等表現(1-49%)或低表現(小於1%)的患者可合併化療或使用雙免疫調節劑。由於健保給付條件較為嚴格,黃醫師建議根據患者的經濟能力和體能狀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持續兩年免疫調節劑療程 顯著提高五年存活率根據臨床研究,持續治療兩年的患者中,有19-25%可達到五年穩定的成果,對比過去肺癌五年存活率不到10%,是項很顯著的進步。黃醫師指出,免疫調節劑的療程建議持續兩年,許多患者在接受兩年治療後會自費延長療程。良好醫病關係與精神支持 助力免疫合併療法效果提升黃醫師強調,免疫合併療法為晚期肺癌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但也需要患者與家屬的堅持與配合。他表示,良好的醫病關係對治療效果的提升有重要的意義,許多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不僅得到身體的治療,還獲得精神上的支持,對於他們面對疾病、保持積極心態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面對肺癌這項重大挑戰,黃俊耀醫師呼籲全體國人包括肺癌病人、家屬及癌友應團結一致、共同努力。他指出,政府已開始補助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有助於精準醫學的發展,幫助肺癌病人找到合適的治療藥物;若沒有對應的標靶藥物,也可使用免疫調節劑。黃醫師強調,肺癌治療每十年都有重大突破,未來會有更多副作用少的新藥上市,他鼓勵患者及家屬積極面對、與醫生合作治療,期望在未來五年內提升台灣肺癌治療的成果,讓病人活得更有品質、更有希望。
49歲女腹痛竟罹晚期卵巢癌 「手術+熱化學療法」穩定控制
卵巢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導致早期診斷困難,馬偕醫院婦癌科與外科團隊針對晚期卵巢癌患者,透過跨科合作進行腫瘤減積/根除性手術,並結合腹腔內熱化學療法(HIPEC),利用加熱之高濃度化學藥物在腹腔內灌流,殺死癌細胞,達到良好的癌症控制。經過持續追蹤,某些患者如今已成為「癌症班」畢業學姐,成功戰勝病魔。馬偕醫院婦產部婦女癌症學科主治醫師林玟瑄近日治療一名49歲女性,因腹部脹痛多日於急診就醫,電腦斷層顯示多處腹膜腫瘤合併腹水以及肋膜腔積液,腫瘤指數CA-125亦有上升跡象,會診婦產科後,經診斷性腹腔鏡檢查確認病灶來源,病理結果顯示卵巢惡性腫瘤,在進行三個療程的化學治療後,腹腔內腫瘤及腫瘤指數皆進步良多,因此決定與大腸直腸外科合作,進行減積手術並合併腹腔內熱化學療法,患者術後復原良好,並完成剩餘的化學治療療程,目前正接受口服標靶藥物做為維持性治療,無復發跡象。林玟瑄表示,卵巢癌是一種罕見但致命的婦女惡性腫瘤,在女性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排名第七。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2021年約有1,793名婦女被診斷為卵巢癌,其中696人去世。傳統治療方式包括腫瘤切除和最大程度的減積手術,術後依據病理分期進行輔助性化學治療,但如果病情已屬晚期,或患者合併其他內科疾病,經評估後不適合立即手術,或手術無法完全清除病灶時,會先選擇術前輔助性化學治療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待腫瘤縮小或範圍減少後,再進行減積/根除性手術,術後則繼續完成化學治療並定期追蹤。然而,針對腹膜內無法完全清除的微小癌細胞,可能導致日後疾病復發,此時則採用腹腔內熱化學療法(HIPEC)徹底消除病灶。林玟瑄醫師表示,卵巢癌手術中,醫師會儘量切除所有肉眼可見的腫瘤,之後配合HIPEC,將加熱至攝氏41至43度的高濃度化學藥物注入病人的腹腔內,灌流約60至90分鐘。馬偕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資深主治醫師陳建勳進一步說明,42度的溫度剛好可以殺死遺留在腹腔內的癌細胞,且不會對腹腔內正常器官造成損害。在此過程中,癌細胞的自我修復能力也會下降,變得更為脆弱,從而增強化療效果。高溫不僅能提升癌細胞的滅殺率,還能刺激熱激蛋白的增長,阻止新生血管的形成,進而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同時也能強化病人的免疫系統。根據臨床實證研究結果,新診斷為卵巢癌、腹膜癌或輸卵管癌第三期且不適合手術作為第一線治療的患者,若先行術前輔助性化學治療,並在後續手術中結合HIPEC,與僅接受手術和傳統化療相比,接受HIPEC的患者中位存活期延長約12個月,死亡風險降低約3成,中位無病惡化期延長約3.6個月,復發風險減少約4成。林玟瑄醫師提醒,儘管研究結果支持這種治療方式能夠有效控制癌症並延長患者生命,但腹腔內熱化學療法屬於高難度且高風險之手術,需要經驗豐富的醫師與醫療團隊來進行術前評估,多科團隊協作確保手術的效率與安全,且手術必須在設備完善的醫院進行,才能制定完整的治療計畫,並提供術後全方位的照護。
嘉惠4千名癌友!健保10月擴大「這1類肺癌標靶藥」給付 年省近115萬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為提高肺癌存活率及降低死亡率,與國際治療指引接軌,提供更好的治療選擇,中央健康保險署自113年10月起擴大給付治療肺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的第三代標靶藥osimertinib成分藥品,適用對象不再限制需腦轉移,及除原EGFR Exon 19 Del基因突變,新增EGFR Exon 21 L858R基因突變,並由原給付於第4期擴大至第3B及3C期肺腺癌病人的第一線治療,預估新增嘉惠4千名肺癌病友。肺腺癌EGFR基因突變最常見 osimertinib成分藥品延長存活率肺癌已連續14年為我國癌症標準化死亡率最高,且110年起亦為癌症發生人數第1名,肺癌以非小細胞肺癌中之肺腺癌發生率最高,約占所有肺癌的70~80%,而肺腺癌以EGFR基因突變最常見,約50~60%的發生率,且約90%為 exon 19與exon 21。根據一項osimertinib成分藥品第三期雙盲、活性藥品對照、隨機分派的FLAURA試驗,納入具EGFR Exon 19 Del或Exon 21 L858R之局部侵犯性或轉移性NSCLC,結果顯示osimertinib成分藥品相較標準EGFR-TKI組,統計上顯著延長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8.7個月,降低54%發生疾病惡化或死亡風險;顯著延長整體存活期中位數6.8個月,降低20%發生死亡風險。健保給付與國際治療指引接軌 助肺癌病友精準用藥健保署致力將具治療效益之藥品納入健保給付及接軌國際治療指引,在侵犯性或轉移性NSCLC且具EGFR基因突變的第一線治療策略,於健保審議藥品給付參考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NCCN)2024年第三版非小細胞肺癌(NSCLC)指引,其中osimertinib成分藥品分屬Category 1(證據等級高);另三大主要醫療科技評估組織加拿大(CADTH)、澳洲(PBAC)及英國(NICE)已給付該藥用於未曾接受過治療且具EGFR突變之局部侵犯性或轉移性(第IIIB或IV期)NSCLC病人之第一線治療。經過醫藥界、付費者代表及病友團體的共同努力,同意osimertinib成分藥品以簽訂藥品給付協議方式擴增給付規定。健保給付年度藥費最高 肺癌標靶藥擴大給付健保署石崇良署長表示,本次擴增給付之osimertinib成分藥品,歷經3次與廠商協商,讓藥品在健保有限資源下,得以依實證做有效益的給付。平均每位病友每年節省約115萬元藥費,並新增挹注年藥費約50億元,預估單年最高總藥費支出達91億元,健保史上給付單一藥品年度費用最高之藥品。
秋冬來臨!心血管疾病高峰期多留意 醫曝「致命心臟隱患」:別輕忽
根據衛福部統計,心臟疾病位居國內十大死因的第二位,僅次於惡性腫瘤。隨著氣溫逐漸下降,秋冬季節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明顯上升。為了提升大眾對心血管疾病的警覺,亞東醫院舉辦「心臟守護▪健康常駐 - 不可不知的隱藏危『肌』」衛教活動,告訴你致命的心臟隱患,以幫助了解這些潛在的健康威脅。心房顫動未治療 中風及死亡風險激增社區健康發展中心主任暨心臟血管內科莊文博醫師表示,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心律不整問題,因心房跳動不規律,導致心臟無法有效將血液輸送至全身。根據統計,國內約有1%的人口患有心房顫動,其中男性的發病率高於女性。若心房顫動未得到妥善治療,不僅會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和日常活動,還可能引發疲勞、心臟衰竭,甚至增加中風與死亡的風險。轉甲狀腺素蛋白類澱粉沉積心肌病變 出現這些症狀應警覺轉甲狀腺素蛋白類澱粉沉積心肌病變(ATTR-CM)則是一種少見但致命的心臟病變,對一般民眾而言較為陌生。心衰竭中心主任曾炳憲醫師解釋,類澱粉沉積症屬於系統性疾病,其特徵是無法被代謝的蛋白質沉積在組織中,影響組織和器官的正常功能。若出現心臟衰竭,並伴隨腸胃不適、手指麻木無力、下背痛或腿部沉重疼痛等症狀,應警覺是否為 ATTR-CM 的徵兆。曾炳憲醫師補充說明,ATTR-CM可分為「野生型」及「遺傳型」。野生型通常在60歲以上開始出現症狀,若診斷後未及時治療,中位存活期約為3至5年;遺傳型則較早發病,症狀通常在50至60歲間出現,未治療的中位存活期僅約2至3年。自今年2月1日起,致命心肌病變的治療藥物已納入健保給付,患者可與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選擇。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勿輕忽身體微小症狀院長邱冠明呼籲,應養成規律作息、控制情緒、適度運動、均衡飲食,並遠離菸酒,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他特別提醒,若出現心衰竭等症狀,切勿忽視身體發出的警訊。
汪建民病逝/腫瘤縮小剩3公分!汪建民好轉卻癌逝 專家曝「肺腺癌5大殘酷真相」:常留下情感遺憾
男星汪建民去年底檢查出罹患「肺腺癌」晚期後,歷經9次化療、60多次電療,怎料7日晚間仍因不敵病魔逝世,享年56歲。對此,毒理專家招名威感慨,由於肺腺癌被發現時往往已經是晚期,也經常導致患者與家屬留下「情感遺憾」,來不及好好告別。出演經典電視劇《台灣靈異事件》、以鐵頭警官一角爆紅的汪建民,近年來鮮少在電視鏡頭前露面,今年他久違現身螢光幕前,卻驚爆自己已經罹患肺腺癌第4期,努力抗癌10個月後,最終仍不幸病逝,告別式將於周日(13日)在第二殯儀館舉行。然而,汪建民不久前才透露,雖然癌細胞已經擴散,但經過化療、電療等抗癌治療,原本9公分大的腫瘤,已經縮小到3公分以下,病情正在逐漸好轉中,怎料上個月卻又傳出病情惡化被送進加護病房的消息,當時他還透過友人發聲澄清,強調自己只是單純接受癌症治療,並未住進加護病房,然而才剛說要大家「放心」,不到短短一個月竟爆出噩耗,讓粉絲、藝人朋友全都哀痛不已。為何病程來得如此迅速兇猛?毒理專家招名威表示,肺腺癌初期因症狀不明顯,因此多數患者檢查出罹癌時已是晚期,不僅治療方式有限、效果也不彰,留給患者與家屬的時間相當短促,常常令人產生沉痛的遺憾。對此,招名威點出「肺腺癌5大殘酷真相」,第一、症狀不明顯:常在晚期才被發現,錯失早期治療機會;第二、手術無法進行:很多患者確診時已無法接受手術,治癒機會渺茫;第三、生存時間短:病情進展迅速,從確診到過世通常只有數月,時間不足以完成心願;第四、未能告別與和解:病情進展快,患者和家屬來不及處理情感事務;第五、生活質量下降:晚期症狀嚴重,生活質量急劇下降,失去自主生活能力。招名威也透露,雖然肺腺癌帶來了許多無法避免的遺憾,但患者和家屬仍可選擇積極面對病情,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就能有助延長存活期,也能幫助患者與親友多爭取時間,實現人生未了的心願。
最嚴限貸令來了!專家:衝擊最大有「這三類人」
中央銀行19日召開第3季理監事會,針對打炒房也出重手,除調升存款準備率1碼,還祭出4大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由於之前「房貸之亂」引發很多抱怨,外界擔心會不會讓「限貸令」更嚴重。央行總裁楊金龍在會後記者會表示:「是給投機客一個Lesson(教訓),讓他們有個警覺。」抱怨至少一半都是投資客及炒房客,並覺得銀行針對炒房投資客「以價制量」也是正常,這次給投資炒房客教訓,讓他們知道不是要貸多少就很容易貸到,而且這次措施不會影響首購、都更、危老社宅及企業購建自用廠辦,銀行只要把對炒房投資客的不動產放款資源挪過來,銀行是有足夠資金,不會加重限貸令現象。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在臉書發文,「央行往死裡打!全世界最嚴限貸令來了!」文章曝光後也引起討論,有網友認為房仲應該不受影響,因為市場推的量還是很大,但何世昌認為若網友指的是新建案推案量,那是代銷負責銷售,房仲主要是賣中古屋,而成屋市場就是這次限貸令海嘯第一排,受到的衝擊更大。何世昌指出,衝擊最大的有三類人,第一是換屋族,想換都很難換;第二則是繼承族,繼承長輩遺產,而且還只有部分持分而已,算屬於名下有1戶,被央行打成非首購,沒有寬限期;第三是類首購,類首購以北漂族居多,這種人最慘,他們在南部老家有房,但在台北租房,他們若要在北部買房自住,不能申請新青安,貸款又沒有寬限期。央行19日宣布,祭出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包括一、新增規範自然人名下有房屋者之第1戶購屋貸款不得有寬限期;二、自然人第2戶購屋貸款最高成數由6成降為5成,並擴大實施地區至全國;三、公司法人購置住宅貸款、自然人購置高價住宅貸款及第3戶以上購屋貸款之最高成數由4成降為3成;四、餘屋貸款最高成數由4成降為3成,自昨(20)日起實施。不僅如此,央行認為,搭配調升存款準備率,透過加強貨幣信用的數量管理,以強化央行道德勸說措施及這次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成效,將有助進一步減緩信用資源流向不動產市場,因此,新台幣活期性及定期性存款準備率各調升0.25個百分點,並自今年10月1日起實施。
央行打房再出手!利率連兩凍、存準率升一碼
中央銀行19日召開第三季理監事會,即便聯準會稍早做出利率決策降息2碼,不過「美規台不隨」,央行今日拍板利率不動,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和短期融通利率分別為2%、2.375%和4.25%,拉高存準率1碼(0.25個百分點)。房市管制是重中之重,考量房市漲勢凶猛,即日起實施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自然人名下有房屋者第一戶房貸不得有寬限期,全台「第二套」房貸成數均由6成降至5成。為進一步強化管理銀行信用資源,抑制房市投機與囤房行為,並引導信用資源優先提供無自用住宅者購屋貸款,茲修正「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辦理不動產抵押貸款業務規定」,自本年9月20日起實施央行這次打出的「房貸組合拳」,包括1. 新增規範自然人名下有房屋者之第1戶購屋貸款不得有寬限期。2. 自然人第2戶購屋貸款最高成數由6成降為5成,並擴大實施地區至全國。3. 公司法人購置住宅貸款、自然人購置高價住宅貸款及第3戶(含)以上購屋貸款之最高成數由4成降為3成。4. 餘屋貸款最高成數由4成降為3成。央行表示,搭配調升存款準備率,透過加強貨幣信用之數量管理,以強化本行道德勸說措施及本次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成效,將有助進一步減緩信用資源流向不動產市場。新台幣活期性及定期性存款準備率各調升0.25個百分點,自本年10月1日起實施。
65歲癌末老兵放棄治療回鄉「卻活到102歲」 揭秘長壽秘訣
美國一名高齡長者多年前確診罹患肺癌末期,被宣告僅剩幾個月的壽命;為度過餘下人生,他選擇從美國回到故鄉希臘,定居伊卡利亞島(Ikaria),結果他竟奇跡的多活30多年,以102歲高齡離世,據了解,這名長者離世前,肺癌早已痊癒。《每日郵報》報導,這位定居美國結婚生子的希臘二戰老兵莫萊蒂斯( Stamatis Moraitis)在1976年被診斷出肺癌,經10位醫師評估,他的生命僅剩6到9個月,當時65歲的他決定放棄治療,回故鄉伊卡利亞島(Ikaria)平靜死去。莫萊蒂斯和妻子搬回伊卡利亞島,與年邁雙親同住,起初他臥病在床,由妻子和母親照顧,他一方面做好死亡的心理準備,一方面重拾信仰,除了到教堂做禮拜,週日也會到屋後的小山丘爬山,每天下午,莫萊蒂斯的朋友會來找他,一起喝葡萄酒聊天,他覺得這樣自己至少可以死得很幸福。沒想到過了幾個月,莫萊蒂斯非但沒事,反而覺得體力變好了,他逐漸融入島上寧靜自在的生活方式,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後到葡萄園工作到下午,吃飽睡個午覺,晚上就到當地小酒館玩骨牌遊戲,直至午夜。就這樣,莫萊蒂斯在島上度過37年的平靜歲月後,以102歲高齡安詳離世,身上沒有癌細胞。在此期間他從未接受過化療、沒吃過藥,也沒尋求過任何治療法。莫萊蒂斯搬回伊卡利亞島25年後,曾回到美國找他的醫生,想問問他何以能康復,遺憾的是,當初為他診斷的醫生全都過世了。在莫萊蒂斯的故事被曝光前,早有研究團隊關注伊卡利亞島居民的平均壽命比一般人更長,不僅如此,即使罹患癌症或心血管疾病,存活期也比一般人長8到10年,包括罹患憂鬱症、失智症或老人癡呆症的機率更只有平均值的四分之一。據了解,伊卡利亞人常吃的食品大多未經加工,像是橄欖油、山羊奶和適量葡萄酒。此外,他們鮮少食用精製糖、食用魚肉的頻率高於肉類,加上固定午休的習慣,這些都有益於身體健康。不過當地人認為,「吃了什麼」並不完全是人們長壽的原因,而是島上的生活方式,「在這裡可能賺得不多,但卻不愁吃穿,因為我們自給自足,還能跟親友們快樂地生活」,或許就是島上的飲食與生活、社交習慣,對島民的健康產生了淺移默化的作用。定居美國結婚生子的希臘二戰老兵被醫生診斷罹患肺癌,醫生們認為他的壽命最多只剩9個月,沒想到他多活30多年離世前,肺癌早已痊癒。(圖/翻攝自X)
等20年!新標靶藥成晚期腸癌曙光 38歲母親治療盼陪幼女長大
自2005年首款大腸直腸癌的標靶藥物問世以來,近20年都沒有專屬標靶藥物,可治療高惡性度的BRAF基因突變。近年終於有BRAF基因突變專屬的雙標靶藥物可使用,迎來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治療新曙光。BRAF基因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具有化療反應不佳、容易轉移與復發的特性。依臨床研究,患者在第一線治療時,平均7個月就會復發、存活期低於14個月。而這樣的治療困境終被雙標靶藥物突破!更讓人雀躍的是,就算一線治療復發了,接續使用雙標靶藥物,有近10倍的患者,在治療後腫瘤縮小或是完全消失。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暨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王照元分享診間BRAF基因突變個案,洪小姐是一位38歲的年輕母親,儘管在確診第三期時立即手術切除原發腫瘤,但仍在2年半內歷經2次復發,甚至需切除子宮與卵巢。所幸,在自費使用雙標靶藥物半年後,電腦斷層已不見癌細胞蹤影,僅在腹腔鏡檢查時,發現腸膜上殘留的少量癌細胞。為了陪伴6歲女兒長大的她,目前正以治癒為目標,持續治療中。中醫大新竹附醫院長暨外科部大腸直腸肛門外科陳自諒說,依最新110年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直腸癌發生人數高達16,238例,再度蟬聯男性新發癌症排行冠軍,與女性排行季軍;此外,在癌症死亡排行上也穩居第三名,平均每日約有1.3人因病而死亡。陳自諒院長說明,雖政府自民國95年起推動公費糞便潛血檢查,但每4人仍有約1人確診時已屬第四期,也就是所謂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此外,一旦從第三期惡化至第四期,患者5年存活率將會從71% 陡坡式下降至15%、驟減了56%,平均每13個人中僅有約2人能存活超過5年。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梁逸歆提醒,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患者,若希望追求更長的存活時間、甚至爭取治癒,那麼個人化醫療格外重要,因此治療前,需要先透過基因檢測,確認我們要攻擊的敵人以及可以使用的標靶武器。考量到目前健保尚未給付次世代基因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簡稱NGS)在大腸直腸癌,建議有預算考量的患者,可以優先檢測已有標靶藥物可使用的BRAF、RAS(KRAS與NRAS)、MSI、HER2四大基因,整體的檢測費用約為1萬初頭,對於財務狀況的衝擊相對較低。梁逸歆醫師說,基因檢測不僅可以幫助醫師選擇標靶武器,還可以作為預後的一項評估。舉例而言,BRAF突變就是一項預後不良的因子,這類基因型在我國大腸直腸癌個案中約佔5至8%,其不僅疾病惡化快速、容易腹膜轉移,還有很高的抗藥性、容易復發。然而,過去卻一直沒有專屬的標靶藥物可使用,BRAF基因突變患者的預後可說是有很大的加強空間。整體而言,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患者在第一線治療後7個月就可能惡化,平均存活時間也僅有13個月,相較於無基因突變的患者有高達37.1個月,存活時間整整縮短了2年。梁逸歆醫師鼓勵,BRAF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在第一線治療惡化後,患者切莫消極,今日終於有專屬的雙標靶藥物可以接力治療,有高達75%的患者有效控制疾病進程,腫瘤縮小或完全消失的機會也從2%激增至19%,足足增加10倍,意謂著有將近2成的患者,跨過了爭取長期穩定控制疾病的門檻。此外,患者存活時間增加了75%、死亡風險也降低39%。王照元院長也說,BRAF基因突變患者迫切的需要突破性的治療搶時間救命。然而,目前健保尚未開放給付專屬BRAF的雙標靶藥物,治療的經濟負擔較大,對於許多患者而言,新的治療選擇無疑是一道曙光,但自費用藥的經濟負擔卻又殘忍將其熄滅;就算咬牙自費治療,也容易「因病而貧」。以個案洪小姐為例,其在使用雙標靶藥物後腫瘤明顯縮小,儘管身體狀況漸入佳境,生活品質卻因自費用藥受到衝擊,未來也可能因為經濟因素需要停藥。盼政府看見病友的心聲與需求,讓BRAF基因突變的患者也能在健保的支持下,獲得更適切的治療。
汽燃費後天截止!公路局曝「671萬車主」未繳費 逾期最高罰3千
113年自用汽車及機車燃料使用費已於7月1日開徵,截至今天(29日)止已有6成4車輛完成繳費,尚未繳納車輛約671萬輛。公路局提醒,汽機車燃料費繳費期限至7月31日止,請把握最後幾天繳費期限,若逾期未繳,將面臨新台幣300元至3000元罰鍰。公路局指出,截至今天為止,已有6成4車輛完成繳費,尚未繳納汽車及機車燃料使用費之車輛約671萬輛,繳費期限至7月31日。依《公路法》第75條規定,汽車所有人不依規定繳納汽車燃料使用費者,公路主管機關應限期通知其繳納,欠繳金額累計900元以上者,處300元至3000元罰鍰。公路局表示,民眾可持繳納通知書至金融機構、郵局、超商臨櫃繳納,或透過電話語音、監理服務網或手機下載「監理服務APP」、一卡通MONEY、嗶嗶繳、橘子支付、蝦皮購物、街口支付、悠遊付、永豐銀行及元大行動等APP,以信用卡或金融活期帳戶線上繳納,若使用信用卡繳納,手續費請洽各發卡銀行,其餘繳納方式均免手續費。針對不確定自己愛車是否已繳納汽燃費的車主,公路局提醒,可先透過「監理服務網」或「監理服務APP」進行查詢,避免重複繳納。如尚未繳納,除可透過「監理服務網」或「監理服務APP」進行線上繳費,亦可利用超商多媒體設備補單及臨櫃繳納。此外,車主倘有繳費證明需求,亦可利用「監理服務網」即時查詢下載、列印或逕洽詢監理機關。同時,公路局也鼓勵車主申辦活期帳戶約定轉帳扣繳,請車主於「監理服務網」、「監理服務APP」申辦,以後就不必擔心遺忘繳費而受罰,省時又方便,敬請民眾多加利用。
健康不平等!同是肺腺癌「健保資源差10倍」 患者陷要錢、要命的抉擇
藝人汪建民不菸不酒竟罹患肺腺癌第四期,震驚不少民眾。事實上,肺癌已20年蟬聯國內死亡人數最多的癌症,目前也是唯一發生人數、死亡人數皆破萬的頭號奪命腫瘤,肺癌可怕在於有逾半數的病人為晚期確診,其中又以肺腺癌為大宗,但其中佔3成的「晚期無腫瘤基因突變肺腺癌」,健保治療選擇卻仍停留於傳統化療,進一步依人數占比推算,健保資源更差了將近10倍。2024「世界肺癌日」前,國內兩大醫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攜手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和朝野立法委員王正旭、陳菁徽和羅廷瑋,今(19日)共同替這群處在治療缺口上的肺腺癌病人請命。一名肩負養家重擔的55歲父親,去年因背痛許久,尋遍中西醫均無法改善後,輾轉到胸腔科就醫竟確診第四期肺腺癌,背痛原因是腫瘤已轉移至脊椎,進一步檢測後確定是無腫瘤基因突變的肺腺癌,且PD-L1屬低表現量,不適用標靶藥物,這名父親沒有商保可支援。為了能繼續賺錢養家,他和醫師討論後,還是勉強擠出有限的存款,調整劑量自費使用免疫藥物,搭配健保給付的傳統化療,目前病情控制良好、暫不影響工作,但龐大的自費治療壓力,已讓他不得不思考是否要中斷自費治療,陷入「要錢」還是「要命」的抉擇,這位父親的無奈也映照出眾多晚期肺腺癌病人正遭遇的困境。擁有治療癌症多年經驗的立委王正旭指出,要實現賴清德總統「2030年降低癌症死亡三分之一」的目標,肺癌當然是頭號打擊對象,晚期肺腺癌的治療應加速趕上國際趨勢。同具醫師背景的立委陳菁徽也強調,肺癌對民眾健康的威脅最大已無庸置疑,在擴大推動早期篩檢之餘,也應顧及晚期病人的治療需求,畢竟生命無價,勿漠視晚期病人的健康權。健保署去年底(2023)已陸續給付肺鱗癌、小細胞肺癌的一線免疫藥物合併化療,但面對肺癌當中佔約8成的肺腺癌,健保資源挹注在標靶治療相對豐沛,病人第一線就有標靶藥物可用,預後較佳;反觀無腫瘤基因突變的肺腺癌,病人仍以健保化療為主、預後不佳,形成晚期肺癌的治療缺口,也是降低肺癌死亡率、實現總統政見的絆腳石。面對晚期肺腺癌病人仍停在化療的困境,健保署長石崇良今年以來已陸續在公開場合透露,精進免疫藥物應用、接軌國際指引是該署的政策方向,繼肺鱗癌、小細胞肺癌後,肺腺癌的一線免疫藥物合併化療給付,「應該很快陸續有好消息!」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賴俊良理事長表示,以肺癌最大宗的肺腺癌為例,健保接軌國際標準治療對降低死亡至關重要,目前健保在標靶治療挹注資源較多,臨床治療武器相對充裕,唯免疫藥物合併化療尚未給付,多數病人仍停留在傳統化療、影響預後,是降低肺癌死亡的阻礙。「健保給付要加速跟上日、韓等國!」他強調,包括國內五大醫學會共同編撰的晚期肺癌治療指引,及國際治療指引均建議第一線免疫藥物合併化療,為無腫瘤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癌患者治療首選,目前除日、韓外,包括健保署審核藥品給付的重要參考國英國、加拿大、澳洲等,都已公費給付,如要落實總統政見,健保應接軌國際治療指引,否則肺癌治療離降低死亡的目標將愈來愈遠。「無腫瘤基因突變的肺腺癌治療資源少,像是被健保遺忘的一群病人!」收治該名55歲父親的新光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徐培菘坦言,根據國際治療指引的建議,有腫瘤基因突變的藥物,健保給付現已涵蓋72%,反觀無腫瘤基因突變的藥物,健保給付的涵蓋率僅17%;如進一步以人數占比推估,前者可使用健保給付的國際指引藥物達75%,後者僅8%,落差將近10倍,顯示同是晚期肺腺癌病人,在健保下的治療命運和預後都有天壤之別,衍生健康不平等。「我們不希望病人看得到藥,卻用不到!」他指出,根據各項大型臨床研究指出,如無腫瘤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癌病人只用化療,半數活不過一年,有腫瘤基因突變者因健保給付的標靶藥物相對完整,預後較佳,徐強調,晚期肺腺癌患者若於一線使用免疫藥物合併化療,不僅中位數存活期可提升逾2倍、死亡風險更可降低4成。關心食安、健康的朋友們別錯過~!LINE社群搜尋:健康一把抓加入我們,立刻掌握全家大小的健康與秒懂食安地雷,還有獨家健康小撇步!!【健康一把抓】→https://reurl.cc/qrypl3
婦罹1病剩半年可活!醫曝「10大壞習慣」搖頭嘆:養出一身癌
生活習慣與健康息息相關!一名6旬婦人因吞嚥困難,就連流質食物也難以下嚥,短短半年內暴瘦了8公斤,就醫發現原來她竟是「食道癌」末期,癌細胞已轉移至肺部、肝臟,存活期大概只剩半年,醫師追問其飲食,才得知原來婦人平常會在電視機前面坐一整天,邊看電視邊喝米酒,下酒菜是醃製醬菜及重複烹煮的鹹菜肉湯,而且習慣喝燙嘴的熱湯。對此,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揭曉「10大養癌習慣」,呼籲民眾盡快戒除這些壞毛病。「10大壞習慣養出一身癌!」醫師洪永祥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除了大眾耳熟能詳的抽煙、喝酒、嚼檳榔等致癌3兄弟外,生活中也有許多地雷習慣恐增加罹癌風險,但卻非常容易被忽略,以下為10大養癌壞習慣:第10名:喜歡喝會燙口的熱湯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逾攝氏65˚C的熱飲,定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口腔是身體非常耐熱的部位,通常可以容忍到約攝氏60˚C左右,黏膜被湯燙傷約3天左右的時間就能修復好,但若不停反覆傷害黏膜,在來不及修復的情況下,也可能提高罹患口腔癌與食道癌的風險,建議燙口的熱湯、熱飲,務必放涼一些再入口。第9名:保麗龍碗裝泡麵並用書本重壓很多泡麵碗都會使用6號塑膠製成,現在市售的泡麵碗大多為紙盒容器,但仍有少部分附的是保麗龍碗,如果燒開水沖泡麵、又用鋁箔蓋壓厚書,在高溫悶燒好幾分鐘下,可能會超過6號塑膠的耐熱使用範圍,而6號塑膠在動物實驗中確實會增加動物的罹癌風險,長期累積恐對人體產生致癌風險,建議還是使用陶瓷碗泡麵最安全。第8名:喜歡吃烤焦的食物很多人喜歡焦香美味的食物,像是烤肉、烤麵包、焦掉的鍋貼、鍋巴等,但肉類和蛋白質燒焦會產生一級致癌物多環芳香烴,而澱粉類食物燒焦則會產生致癌物丙烯醯胺,建議把食物燒焦的部分去除,並多加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降低風險。第7名:睡覺不關燈開燈睡覺有機會提高患甲狀腺癌的風險,癌症期刊研究顯示,比起睡眠時接觸較少光線的人來說,睡眠中長期暴露在光線之下的人,罹患甲狀腺癌的風險會增加55%,尤其女性風險更高,而睡眠時長期暴露在人工光線下,也會增加肥胖的機率,建議關燈入睡。第6名:經常做電腦斷層檢查照一次頭部電腦斷層所接受的輻射量就相當於照100次胸部X光攝影,胸部電腦斷層則相當於照350次胸部X光攝影,研究發現經常重複接受複雜影像檢查者會增加罹癌風險,其中電腦斷層和心臟導管檢查是主要的輻射來源,占了81%,建議每人1年內照胸部X光不要超過50次,除非必要才做電腦斷層。第5名:不喜歡刷牙漱口頭頸部癌在台灣的發生率節節升高,其中以口腔鱗狀細胞癌佔多數,近期研究發現,口腔內的細菌可能引起胰臟癌、大腸癌及口腔癌等,其中對人類健康危害最大的就是幽門桿菌,恐引起胃癌或胃淋巴瘤,建議每天刷牙漱口,做好口腔的清潔工作。第4名:經常裝潢住家與買新櫥櫃根據統計,有4成的5年裝潢仍被偵測出一級致癌物甲醛超標,且甲醛氣味殘留最長需要15年才能完全揮發,長時間曝露在甲醛環境中,除了致癌外,還會導致頭暈、噁心、嘔吐、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問題,甚至肝腎都會出狀況,建議裝潢可選擇通過綠建築標章的產品,或採用原木建材與家具。第3名:喜歡吃加工紅肉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已將「加工肉品」列為一級致癌物,而紅肉則被列為2A級致癌物,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品會增加18%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每天食用100克的紅肉會增加17%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建議少吃加工肉品及紅肉,並以魚肉、禽肉等白肉來取代,同時多多攝取蔬果。第2名:久坐研究發現,久坐會增加6種罹癌風險,包括乳腺癌發病率增加8%、結腸癌增加25%、前列腺癌增加8%、直腸癌增加7%、宮內膜癌增加29%及卵巢癌增加29%,且久坐還會降低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建議盡量站著辦公,且每坐30分鐘就要起身伸展與活動。第1名:吃太甜太鹹研究顯示,每周喝3杯以上含糖飲料的女性,乳房組織密度會增加,提高細胞癌變的風險,而攝取高鹽食物則容易罹患胃癌,建議多吃天然食物,減少高鈉與高GI精緻糖的攝取。
癌症連42年居十大死因之首 死亡時鐘較2022快轉14秒
2023年十大癌症死因癌症連續42年居十大死因首位!衛福部公布最新統計,2023年癌症在台灣奪走5萬3126條性命,相當於每9分53秒就有1人死亡,癌症死亡時鐘比2022年快轉14秒。癌症十大死因中,肺癌連續20年排名第一,而胰臟癌、卵巢癌、攝護腺癌相較於10年前排名皆上升。專家指出,共同的風險因子都是肥胖。衛福部公布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癌症穩居首位,去年造成5萬3126人死亡,占總死亡人數的25.8%。去年癌症死亡人數較前年增加1199人,死亡率上升,但若加計人口老化因素調整後,即所謂「標準化死亡率」,反而是下降,反映出人口老化趨勢。就年齡觀察,去年癌症死亡有8成7集中於55歲以上族群,死亡人數增加以65到74歲最明顯,比前年增加869人。另外,前列腺癌、胃癌則隨年齡增長,排名順位往前,顯示威脅性隨年齡而增加;女性乳癌、口腔癌隨年齡增長,排名順位往後。衛福部統計處處長李秋嬿表示,去年平均每9分53秒就有1人因癌症死亡,相較於前年的10分7秒,癌症死亡時鐘快轉了14秒。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提醒,癌症的共同危險因子包括抽菸、飲酒、不健康飲食、不運動、肥胖和家族史,呼籲國人多利用五癌篩檢,包括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口腔癌和肺癌,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楊慕華說,年紀越長、細胞變異的機會累積越多,因此越容易罹患癌症,而近年健檢及高階影像檢查普及,許多患者及早發現並治療,雖然最後仍死於癌症,但中間的存活期延長了;雖然癌症死亡時鐘逐年加快,但整體國人平均壽命持續增加,代表也有很多早期發現的癌症患者被治癒。和前年相比,去年十大癌症死因順位沒有變動,肺癌占據首位、肝癌居次。若與2013年相比,攝護腺癌、胰臟癌與卵巢癌死亡率分別上升44.3%、57.5%和28.7%,排名皆上升了1位,來到2023年的第5、第7和第10位。賈淑麗表示,觀察10年來胰臟癌、攝護腺癌、卵巢癌死因排名都上升,共同的風險因子都是肥胖。楊慕華分析,胰臟癌是胰臟慢性發炎,而肥胖會讓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兩者確實有關聯性;卵巢癌和荷爾蒙有關,體重過重可能影響荷爾蒙分泌;至於攝護腺癌增加,主要和人口老化有關,和肥胖關聯性較低。
停經前乳癌病患有福了!健保放寬給付CDK4/6抑制劑
從事業務工作多年、今年四十歲的王小姐某天洗澡時,發現左側乳房有一顆摸來很硬、形狀不規則的突起物,經醫師診斷為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第四期,且已出現肝轉移,所幸健保署自今(113)年元旦起放寬給付標準,讓停經前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轉移性乳癌患者也能在不化療的情況下接受標靶治療 。透過停經針搭配CDK4/6抑制劑治療至今三個月,工作之餘還能照顧兩名年幼的孩子,讓本來很擔心治療後會有嚴重副作用、無法維持生活狀態的王小姐鬆了一口氣!乳癌復發率高,最常出現遠端器官轉移乳癌為國內女性健康一大威脅,其中臨床上以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的乳癌患者占比70%為最大宗, 即使此類患者的治療成效與狀況預後較佳,仍具復發風險。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任、乳癌團隊負責人劉良智醫師表示,乳癌復發後,包含局部(包括胸壁、腋下、鎖骨上淋巴腺)復發,以及骨骼、肺、肝、腦等遠處轉移 ,而針對停經前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轉移性乳癌患者,現有治療除了手術、化學治療、免疫與標靶治療外,近年來也發展出便利性高的口服標靶藥物,能更精準的對抗腫瘤,讓病患能延緩疾病惡化,且維持良好生活品質。搭配停經針使用,口服標靶也有健保給付劉良智醫師指出,目前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轉移後的第一線治療為抑荷爾蒙的內分泌療法,加上CDK4/6抑制劑,透過抑制細胞的分裂週期來阻止癌細胞的分裂複製、延緩荷爾蒙抗藥性的出現。以往停經前乳癌病患須接受卵巢切除才能申請健保給付的CDK4/6抑制劑,否則便須自費負擔CDK4/6抑制劑的藥物治療,不少患者常因此改採傳統化療,好在此情況自今(113)年元旦起改變,停經前患者發生遠端轉移後,可以在併用停經針的情況下,申請CDK4/6抑制劑健保給付 ,讓癌友不必因為經濟考量而犧牲治療。副作用小、治療成效佳,口服標靶藥物這樣挑藥物選擇上,台灣核准上市的CDK4/6抑制劑皆經由全球性大型臨床試驗證實可以延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期,因此除了療效外,劉良智醫師補充,病患能否每日按醫囑服藥是穩定病情的重點之一。若是遇到病患年紀較大、或合併多重疾病使用多種藥物時,選擇能降低病患服藥負擔、增加服藥順從性的藥物,也是醫師評估的重點之一。除此之外,劉良智醫師提醒,臨床上,醫師普遍會從副作用來挑選適合病患的藥物。CDK4/6抑制劑的副作用方面以白血球低下等血液相關副作用最為常見,還可能出現肝功能異常、心毒性及腸胃道的副作用,治療期間除了要定期抽血監測血球外,也要監測肝臟與心臟數值,一旦發現數值超標須立即停藥,並考慮更換另外一種CDK4/6抑制劑或調整劑量。 儘管上述狀況都是可逆的,只要停止服藥就能恢復正常,但病患年紀以及是否合併多種疾病,仍是醫師評估的重點。劉良智醫師提醒,臨床上,醫師普遍會從副作用來挑選適合病患的藥物,建議肝功能較差、有慢性肝炎等肝臟相關疾病家族史、高血脂(脂肪肝)、心臟共病或家族史者,應主動告知並與醫師討論,共同擬定最合適的治療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