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生物
」 細菌 生態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 海灘外星生物入侵?荷蘭運河驚見「發光橘色異形蛋」 專家解答:比恐龍更古老
荷蘭烏特勒支市(Utrecht)的運河裡,近日驚現一顆神秘的「橘色發光袋狀物」飄過,其外表像是覆蓋著火山熔岩一樣,還有奇異的黑色斑點、發著亮光,讓不少人猜測它是恐龍蛋、外星生物。根據《太陽報》(The Sun)等外媒報導,生態學家奈斯(Anne Nijs)表示,這其實是大量「苔蘚蟲」(Bryozoans)所組成的群落,苔蘚蟲是一種長度不到1毫米的無脊椎動物,當成千上萬個同時聚在一起時,便會形成黏稠的團塊,可能是袋狀、扇形或片狀等等。奈斯說,這也是荷蘭首次發現苔蘚蟲團塊,牠們平常並不生活在烏特勒支市,是為外來物種,在美國被稱為「水怪」(the blob),直徑可長到2公尺大,然後附著在某個東西上,「但幸運的是,牠們沒有對這裡的環境造成任何損害」。報導指出,苔蘚蟲最初來自美國東部,1883年,牠們首次在德國被發現,並在過去1個世紀中漸漸遍布全球。今年早些時候,就有人曾在美國奧克拉荷馬州一處水庫發現牠的蹤跡,更一度引發大眾對於「外星蛋囊」的猜測及討論。另據美國加州「蒙特雷灣水族館」(Monterey Bay Aquarium)官網介紹,苔蘚蟲的歷史可追溯至4億7000萬年前,平時以浮游生物、矽藻、細菌為食,通常棲息於海藻林和岩石海岸。苔蘚蟲沒有呼吸和循環系統,但身體中央有特殊的神經節,以應付外界刺激,並以纖毛觸手來濾食;有趣的是,苔蘚蟲是雌雄同體的生物,可透過休眠芽(statoblast)無性生殖來繁衍後代。苔蘚蟲個體(zooids)並不會孤軍奮戰,牠們會組成群落,並有「自養個蟲」(autozooids)負責餵養、覓食、排泄等等,有些個蟲還會當作孵化受精卵的孵化器,或成為防禦結構。據悉,生化科學家對苔蘚蟲進行深入研究,有些苔蘚蟲會產生多種化合物,可能具有藥用價值。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藏在海鮮裡的危機! 食物中毒竟是因腸炎弧菌
海鮮當中常見的細菌性食物中毒,在臺灣食品中毒案件中,屬腸炎弧菌造成的佔比相當高,可是究竟腸炎弧菌是何方神聖?又該如何預防?食藥署來為大家解答。小心腸炎弧菌 引起食物中毒腸炎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主要生長於溫暖的海域,多分布於近海或出海口水域,容易棲息在底泥、懸浮物、浮游生物及魚貝類中。這些海鮮要注意:魚、蝦、蟹、貝類等常見的近海海鮮都容易帶有腸炎弧菌,甚至接觸過這些海鮮的刀具、器皿,都可能會交叉污染引起食品中毒。這些症狀要注意:常見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頭痛、發冷與發燒等,潛伏期約4至90小時,輕微者可於數天後自行痊癒,死亡率約0.1%,腸炎弧菌在30℃至37℃時繁殖速度快,約15分鐘內可增加1倍的數量。因此,食品只要經少量的腸炎弧菌污染,短時間即可達到致病菌量。預防三原則 清潔、加熱、冷藏腸炎弧菌在淡水中不易存活,因此生鮮魚貝類可使用大量自來水清洗,腸炎弧菌對低溫敏感,在10℃以下,不但不生長且易致死,因此可用低溫冷藏抑制其繁殖。此外腸炎弧菌也不耐熱,在60℃下加熱15分鐘即易被殺滅,故在食用前充分加熱煮熟是最好的預防方法,並儘量避免生食。若生鮮食品與熟食同時存放於冰箱中,熟食應覆蓋完整並置於上層,以免受到生鮮食品的污染。食藥署提醒,預防腸炎弧菌食品中毒,應遵守「清潔、加熱、冷藏」三大原則,才能讓您在大啖海鮮之餘,吃得安心又放心。
軟萌神秘海洋生物「骷髏身熊貓臉」現身沖繩海域 學者認證新品種海鞘
2017年起,棲息於日本沖繩海域的「凝膠狀」神秘海洋生物,因外型像骷髏又似是熊貓在網路上爆紅,當時因其身份「神秘」,被暱稱為「骷髏熊貓海鞘」(skeleton panda sea squirt)。如今日本科學家於2024年2月刊出論文,確認其為海鞘的新品種。據外媒報導,這神秘海洋生物最初是在沖繩久米島海域被潛水客發現,而後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其骨架像是骷髏,但臉部又神似熊貓,非常反差,當時則被暱稱為「骷髏熊貓海鞘」。如今,北海道大學理學院研究員長谷川尚弘與教授柁原宏於2月共同刊出論文,確認其為身長約2厘米的海鞘新品種。論文中,提出把「骷髏熊貓海鞘」的學名定為Clavelina ossipandae,在拉丁文中,ossis意思為骨頭,pandae是熊貓。長谷川尚弘指出,骷髏熊貓海鞘「看起來像骨頭的白色部分,是水平穿過海鞘鰓部的血管,至於像熊貓眼睛和鼻子的黑色部分,只是一種圖案,目前我們還不知道為何會有此種呈現。」報導指出,「骷髏熊貓海鞘」生活在久米島的岩石和貝殼中,靠過濾海水中浮游生物維生。
打卡屏東海生館「夢幻藍」美拍點 桃園Xpark舉辦動物全明星大選
今年春節假期若恰巧要造訪熱情南國,位於屏東的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也推出從早一路暢遊到晚的精彩行程,不論是親子出遊共度家族時光、閨蜜出遊留下夢幻藍色系友情認證照,或想與另一半共枕於湛藍海洋下,都可相約到屏東海生館來一趟「龍好玩」的春節假期!另外位於桃園的新都會型水生公園Xpark,則舉辦「Xpark動物全明星大選」活動,並推出新版AR互動體驗,邀大家一起勇闖神秘海洋世界。海生館全新常設展「巨鯨之路」重現藍鯨下潛姿態。(圖/屏東海生館提供)屏東海生館推出的全新常設展「巨鯨之路」,可見到在近10公尺高的空中,懸掛20公尺長的藍鯨骨骼標本身軀下潛姿態,而落地展示的頭骨原件更超過4公尺大小。最為人熟知的地標「鯨魚親水廣場」則矗立著大翅鯨與抹香鯨等鯨豚類。還有世界水域館前拔地而起的「海天一色逍遙魷」裝置藝術主角—「大王魷魚」,亦以1:1比例大小建造,搭配後方遼闊大海背景更是海生館夕照必拍景點。2024全新「鯨豚之洋」環繞式沉浸投影,讓民眾彷彿潛入大洋與鯨豚共游。(圖/屏東海生館提供)另外春節配合藍鯨骨骼展示,也同步推出全新沉浸式的「鯨豚之洋」大洋池投影,讓民眾彷彿置身於浩瀚大洋間,與這些海中精靈一同共舞;而往更深的海底游去,迎面而來的點點螢光則是位在深海水域的「微光漂流」展區,透過互動投影將冰海小精靈海天使、發出七彩光芒的櫛水母、像極了檸檬片的硅藻等浮游生物帶到民眾眼前;緊接著溫度驟降,來到了極地水域—「極境漫遊66.5度」互動展區,穿過冰岩與極光隧道後,便能深入緯度66.5度的冰雪之地,揮手召喚即可出現夢幻極光、左右跳動於漂浮的冰層上,滿足漫遊於絕美冰雪極境的想像。「夜宿海生館」是情侶與親子們最愛的體驗之一。(圖/屏東海生館提供)「我與企鵝的0.1毫米」可體驗被企鵝群包圍。(圖/屏東海生館提供)而海生館最為人稱道的體驗就是「夜宿海生館」活動,發展至今已有3大展館、7個就寢區域,選擇每個館別都有不同行程,讓遊客可以體驗各種樣貌的海洋生態。此外,不管是在搖曳月光下看著魚群悠遊、跟著可愛呆萌企鵝一同進入夢鄉、或與另一半沐浴在穿透巨藻林的悠悠晨光中醒來,都讓人十分心動。而2至6月開放體驗的「我與企鵝的0.1毫米」企鵝飼育照護體驗,即日起已開放報名,也是全台唯一可近距離餵食企鵝的體驗活動。參加活動的民眾能感受1秒踏入南極圈、親身體驗企鵝的生活環境,進入展缸後上百隻呆萌企鵝靠近餌料桶的衝擊感更讓人興奮值爆表,飼育員也會在旁指導餵食技巧與分享照護企鵝的日常;一般民眾若想一窺海生館後場樣貌,則可參加「魚你同行」後場探秘體驗,現場感受飼育員於大洋池上方投餵的震撼、體驗觸摸水母的滑嫩觸感、目睹鯊魚卵鞘中小鯊魚富有生命力的孵化過程,還能解鎖大洋池餵食解說背後的秘密。詳情可洽官網(https://www.aquarium.com.tw/)或臉書粉絲專頁。「2024 Xpark動物全明星大選」六大黨團選情激戰中。(圖/Xpark提供)從0到100歲皆可參與2024 Xpark動物全明星大選,館內、線上皆可投票。(圖/Xpark提供)而由Xpark自即日起至2/14推出的「Xpark動物全明星大選」活動,集齊備受推崇的海生明星們,打造全台唯一「選黨不選人」、絕無年齡限制的公民投票機制。在Xpark裡不只有水生生物,還住著兩棲爬蟲類的蜥蜴和蛇,山羊、水豚、海獅、海豹等哺乳類,以及金剛鸚鵡和巨嘴鳥等鳥類,總計約有30,000隻以上的多樣化生物們在Xpark共同生活。而每個生物都由專業飼育員悉心照料,飼育員平時除了照顧生物、向大眾傳遞各生物的魅力與知識,還會透過一場場生物互動展演-「Xrun!」運動會,加價服務的「潮間戲灘」、「後場探險」等,讓大家更深入了解生物的習性與奧妙。此次「2024 Xpark動物全明星大選」也由最懂黨務的飼育員擔任各生物黨團發言人,並親自上陣向大眾發出最真摯的拜票攻勢,甚至精心製作了30秒競選影片,結合獨到見解和生物特色,就是要引發觀眾會心一笑。活動期間將於館內2樓入口處發送選舉公報,想投票的民眾可於1樓活動區服務台領取選票和宣傳面紙,即可參加投票;亦可參與線上投票(https://xpark.pse.is/5jvg7l),活動期間於網站上觀看各黨團真心不騙的競選影片,投下支持的一票,還有機會獲得Xpark門票與2024年獨家月曆(共計30名)!新版AR互動體驗讓民眾與企鵝未未一同展開大冒險,圖為探索熱帶雨林區。(圖/Xpark提供)另外即日起Xpark也推出新版AR互動體驗「未未的大冒險~去七大洋尋找夥伴吧!~」,與日本創意公司「ROBOT」獨家合作開發,結合影像創意與數位技術。描述在遙遠的未來地球,有一隻名為「未未」的寂寞企鵝,一直在世界各角落尋找夥伴,民眾只要在智慧手機或平板電腦上安裝Xpark AR應用程式,並開啟「AR模式」,將相機對準在Xpark館內的7個互動圖像,即可觀看未未和時空鯨魚的AR動畫。探索珊瑚潛行、熱帶雨林、寒帶行凍區等地,跟著未未和時空鯨魚穿越七大洋,進入充滿奇幻色彩的Xpark平行世界。日本藝術家西村麻里擅長以獨特色彩展現生命力。(圖/Xpark提供)Xpark即日起~2/29也在3F虛實互動區與日本藝術家西村麻里(MARI NISHIMURA)獨家合作舉辦藝術展,來自熊本縣的西村麻里以獨特色彩和能量創作,透過畫作生動地表現出生命力;自2015年在洛杉磯舉辦個展後,相繼於紐約、倫敦、米蘭等世界各地舉辦展覽,獲得多項廣告大獎。
菲律賓6.7強震前成堆「沙丁魚」被沖上岸!當地人憂不祥預兆 專家解答了
菲律賓南方外海於9日清晨發生規模6.7地震,所幸並未觸發海嘯警報,也沒有傳出重大災情或傷亡。不過,在地震前的1月7日,當地人在海灘上發現了有成堆的沙丁魚被沖上岸,使長達4公里的藍色海岸線竟一片望去都成了銀色,雖然有人認為這現象是「從天而降的祝福」,但也有人擔心這是不祥的預兆。該起地震發生在距離菲律賓南部民答那峨島(Mindanao Island)南端薩蘭甘尼(Sarangani)約100公里處,地震深度約70公里。而綜合外媒報導,在地震前的1月7日,成堆的沙丁魚竟出現在菲律賓民答那峨島薩蘭加尼省的蒂諾托村莊(Tinoto village)沿岸,當地的男子巴亞(Mark Baya)擔心此現象是某種預兆。在地震前的1月7日,當地人在海灘上發現了有成堆的沙丁魚被沖上岸。(圖/X)對此,地區環境和自然資源部的專家拉格納森(Cirilo Lagnason Jr)表示,中上層沙丁魚擱淺並不一定是水下地震活動的跡象。該種現象和地震並沒有直接的關聯,他說「這可能是湧升流(Upwelling)的結果,湧升流指的是當較冷的海水被推向海洋表面時,會帶來營養物質,包括浮游生物,也就是幼魚的食物。而當魚被困在較淺的區域,就會更容易捕獲。」拉格納森另指出,這種現像在菲律賓的一些地區很常見,包括三寶顏省(Zamboanga)、馬斯巴特省(Masbate)以及第波羅市(Dipolog)。
鯨魚和海豚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 有望幫助拯救地球卻因氣候變遷面臨絕種危機
科學家警告,海洋熱浪、極端天氣以及有害藻類不斷繁衍,正在對地球造成危害,而鯨魚和海豚對於如何應對氣候變遷,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今卻因氣候暖化面臨滅絕,目前有9種物種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其中就包括獨角鯨。杜拜7日舉辦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會議上鯨魚和海豚保育組織向各國代表們指出,這些海洋大型生物應該被視為解決氣候變遷危機的方案之一,其重要程度與雨林可以相提並論。樹木因為能吸收二氧化碳,而被賦予解決二氧化碳問題的重要任務,不過這些大型海洋哺乳類所排出的排泄物,因為富含鐵,因此為浮游生物提供了完美的生長條件。這些浮游生物能吸收大約40%的二氧化碳,其量是亞馬遜雨林所吸收的4倍之多。然而近年來的氣候變遷,也對這些大型海洋哺乳生物造成影響,南大洋鬚鯨的主要食物是磷蝦,不過磷蝦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已經減少30%。海洋溫度上升,也使寬吻海豚向北遷移到加州,並在那裡補食較小的港灣鼠海豚。研究報告《熱水中的鯨魚》(Whales in Hot Water)合著者之一的艾德古道爾(Ed Goodall)警告「氣候變遷正在損害鯨魚的健康及繁衍,從而影響人類。」他也強調「我們需要各國政府迅速採取行動,解決氣候變遷的根本問題,以便野生動物能回歸,並繁衍生息,成為我們面對當今世代最大挑戰的盟友。」艾德古道爾更提到「鯨魚的壽命可達100歲,在此期間牠們的身體會累積碳,當牠們死亡並沉入海底時,碳就會轉移到深處,並在那裡保留幾個世紀。據了解,1頭鯨平均可以吸收33噸的二氧化碳,而1棵樹每年最多只能去除48磅重的二氧化碳。假如鯨魚最終擱淺在沙灘上,或是因被捕而沒有下沉到海裡,那些碳將會重新回到大氣中。」西爾維亞厄爾博士(Sylvia Earle)也表示「充滿鯨魚的海洋將幫助我們所有人,牠們和海豚為應對氣候變遷提供了一線生機。世界必須看到,如果我們繼續破壞這些生物的棲息地,將會失去什麼。」
九州佐賀縣太良町來台徵選觀光大使 獲選者免費赴日玩4天3夜
近期將陸續迎來耶誕、跨年以及農曆年假期,可以說年底是熱門的旅遊旺季,日本更是不少人出國的首選,其中氣候溫和、自然資源豐富的九州地區,成為不少人新興的遊日目的地。位於九州佐賀縣的太良町,為吸引更多台灣人前往當地觀光,太良町町長永淵孝幸特別來台舉辦台灣人限定的「太良町觀光大使徵選活動」,即日起至2024年1月1日止,只要上網填寫問卷回答問題,就有機會可以成為「太良町觀光宣傳大使」,並免費暢遊九州太良町4天3夜!左起為太良町料理飲食店委員會副委員長川下誠、太良町竹崎KANI旅館委員會委員長荒川信康、「樂吃購!日本」版主吉田皓一、太良町町長永淵孝幸、太良町觀光協會會長川島真悟。(圖/魏妤靜攝)JR九州觀光列車「雙星4047列車」。(圖/九州佐賀縣太良町提供)太良町是位於佐賀縣東南方的海灣城鎮,面積只有台北市的1/3,若要從台灣前往太良町,可搭乘台灣虎航直飛佐賀機場,再轉巴士往JR佐賀站,並從JR佐賀站搭至肥前鹿島站再轉乘長崎幹線至多良站。雖然乍看交通路線有些麻煩,但此地知名景點可不少,像是去年JR九州最新觀光列車「雙星4047列車」通車行經此地後人氣水漲船高,特別是停靠位在太良町的「多良車站」,因與台灣台東的「多良車站」同名,不少人為此特別前往朝聖!另外太良町又號稱「可以看見月球引力的小鎮」,原來靠近JR多良車站的大魚神社三鳥居,在退潮時可以徒步行走過去近距離拍照,漲潮後鳥居又沒入海中,變成矗立於海中的「海中神社」,天氣好時還可以看見夕陽映照在海上與鳥居相互輝映的夢幻景象。而此處潮汐落差最大可達6公尺,潮汐起伏正是受到月球引力影響,因此說是最能感受到月球引力的景點並不為過。竹崎蟹料理是太良町必嘗美食,而海域中豐富的浮游生物是竹崎蟹特別肥美的關鍵。(圖/九州佐賀縣太良町提供)由於太良町東邊面向日本潮差最大的海域「有明海」,因此讓此地擁有豐富的海產資源,可以品嘗到最新鮮的牡蠣、蝦子、螃蟹等,每年10月~隔年3月還會有牡蠣小屋營業,可以大啖肥美烤牡蠣;另外必吃的還有美味的「竹崎蟹」(即梭子蟹的一種),有別於其他地區的螃蟹有季節限制,「竹崎蟹」一年四季皆可品嘗,夏至秋季生產的「夏蟹」以肉質鮮美聞名;而冬至春季生產的「冬蟹」則有滿滿蟹膏。因為夏蟹的產量較多,太良町內每年還會舉辦「夏季蟹節」以吸引遊客。因位處氣候溫和的九州,太良町的蜜柑在日本也相當出名,到此除了可以購買果汁或果醬當作伴手禮外,當地還有提供「親榨果汁」的體驗活動,不僅可以感受當地文化,還能品嘗最具鮮度的果汁。太良町是日本知名的蜜柑產地。(圖/九州佐賀縣太良町提供)竹崎城址展望台公園擁有360度絕佳賞景視野。(圖/九州佐賀縣太良町提供)除了美食以外,位於太良町南邊的火山島「竹崎島」,也留存昔日竹崎城石牆、壕溝遺跡,並在遺址上重新建造仿竹崎城外觀的「竹崎城址展望台公園」,在這裡還能俯瞰有明海;另外太良町還有佐賀知名的4大溫泉區之一的「竹崎溫泉」,當地9間旅宿都可享受碳酸氫鈉鹽泉,有部分更擁有可享絕美海景的露天溫泉,一邊泡湯一邊賞景絕對是最奢侈的享受!當地有些旅宿還擁有絕美海景溫泉房型。(圖/九州佐賀縣太良町提供) 而為了感謝台灣人的支持,九州佐賀縣太良町特別來台徵選「太良町觀光大使」,即日起到2024年1月1日止,只要於指定頁面(https://kyushu.letsgojp.com/archives/606997/)填寫問卷就有機會獲得包括「免費台北-佐賀來回機票」+「3晚免費住宿」的「太良町觀光旅程4天3夜」免費旅遊大獎,活動將抽出4名幸運兒(亦可2人1組一起徵選),中選者預計於2024年3月21日~3月24日暢玩太良町。
基隆潮間帶出現「藍色寶可夢」 海科館警告:有毒別摸
近日有民眾在基隆潮間帶發現藍色漂浮物,長得像美麗的「寶可夢」,而牠其實是「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呼籲,「海神有毒只能觀賞不能摸喔。」海科館在臉書發文說,「大西洋海神海蛞蝓是藍白色的浮游生物,外型神似希臘神話中的海神Gaucus,雙手彷彿長了魚鰭、雙腿成了尾巴,因此有了『海神』的美名。海神主要分布在熱帶區域,台灣屬於亞熱帶區,基隆又位於最北端,比較少見。」海科館在標記中說,潮間帶也會伴隨僧帽水母、紫螺帆水母,「海神有毒只能觀賞不能摸喔。」據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介紹,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又有藍龍、藍天使、藍海燕等別名,成體約5公分,是沒有殼或殼退化的腹足類,海神海蛞蝓是大洋表層的特殊物種,會腹足面朝上仰漂,體內有氣泡構造,能調節浮力,控制身體垂直的位置,再靠風和海流進行大範圍的移動,而牠們的身體和大海深層反射上來的藍色光融合。海蛞蝓銀色那面朝下,讓水中獵食者從水下往上看時身體和海洋表面陽光相同,藉此躲過捕捉。牠們吃錢幣水母和僧帽水母,捕食後會把獵物的刺細胞存在皮鰓末端,用來防禦捕食者。海洋保育署說,台灣除了海神海蛞蝓,還有另一種緣邊海神海蛞蝓。
釣魚驚見「貪吃蛇神秘生物」 她曝「能蟲」非常凶殘…網笑翻
海洋生物總是無奇不有,近日有網友在臉書社團PO出影片,只見畫面中有形似青蛙下蛋的生物在水中優游,於是好奇這是什麼東西?貼文一出也引發網友熱議,直呼「有想拿吸管的衝動。」有網友近日在臉書粉專《路上觀察學院》PO出影片詢問,「現實版貪食蛇?有人知道這是什麼海洋生物嗎?這是在海邊釣魚時,無意間撈到的!」貼文一出也引發網友熱議,「我比較好奇這樣他們能活嗎?」「有想拿吸管的衝動」、「始祖巨人」、「貪吃蛇?」「蟾蜍卵」。另有網友歪樓表示,「能蟲,能蟲屬於昆蟲綱鞘翅目,雜食非常凶殘,體內經常有很多病毒。在唐朝就已經出現,被詩人李白一劍殺死。有文獻記載:要是能蟲來,我要選李白。」不過也有內行的網友指出,影片中的生物是「樽海鞘(海樽),而且不要看牠們像水母,牠們其實歸類在脊索動物門~」(圖/翻攝自Facebook/路上觀察學院 )根據臉書粉專《動物星球頻道(台灣)》在2020年的介紹,樽海鞘(Salp)中文名又被稱為海樽,牠們屬於脊椎動物門,不但外觀短小,全身還呈現透明狀,因此有「果凍魚」的外號,特色是會群聚成一個帶狀或環狀。海樽不是水母,主要以浮游生物為食,特別的是,牠們透過進食與排泄,將可以有效減緩溫室效應,原因是牠們體內獨一無二的生理構造,能大出有富含碳的糞便,並快速沈入海底,這很可能是底棲生物的潛在長期食物來源,而過去並不知道來源。牠們同時也是超過200種物種的食物,在食物鏈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撿到他們的時候不要以為是寶特瓶哈!」也讓網友恍然大悟,「難怪海中生物會誤食塑膠。」
好幸運!中國女買貽貝吃出數顆小珍珠 網大讚:值得收藏
中國浙江省麗水市一名柳女士,日前在網路上購買了一些貽貝準備料理,享用時發現有個貽貝裡面竟然有數顆小珍珠,讓她驚喜直呼「好幸運!」 貽貝俗稱淡菜、孔雀蛤,分布在太平洋熱帶海域,棲息於潮間帶至沿岸淺水海域,因為營養價值高,也被稱為「海中雞蛋」。根據《海峽網》報導,近日中國一位柳女士表示,自己買的貽貝品質很好,丈夫在食用時吃到了多顆小珍珠,讓他們感到非常幸運,還特地將吃到的珍珠收藏起來。 據了解,牡蠣、蛤蜊、貽貝等軟體動物以過濾微小的浮游生物為食,有時也會不慎吸入沙粒或寄生蟲等異物,為了保護自己,他們會製造混合物「珍珠母」將異物包裹起來,便形成了珍珠。 網友看見柳女士分享的照片後表示,自己也曾在河蚌肉裡吃到珍珠過,不過形狀都不規則;也有網友替柳女士感到開心,留言大讚:「值得收藏!」
海神降臨「外形有宛如外星生物」 沙灘出現超夢幻藍龍:別碰
泰國普吉島卡隆沙灘近期有民眾發現「海神出沒」,民眾在海邊發現一種有如青花瓷般藍色,長得像卡通神奇寶貝的罕見海中生物,經了解,原來是「藍龍」(blue dragon),又稱為「大西洋海神海蛞蝓」(GlaucusAtlanticus),雖然外觀很漂亮,不過牠身上有毒,千萬不要觸摸。從臉書專頁Monsoongabage Thailand在8月30日PO 出的照片和影片可見,有民眾近日在卡隆沙灘上發現藍龍出沒在當地海灘。根據Phuket News、Thaiger報導,雖然藍龍模樣奇幻美麗,不過當局除了派員到現場調查,並於8月31日警告遊客切勿觸摸。根據文獻記載,藍龍身上有3對突出的腕狀構造及尾巴,身長可達6公分,以浮游生物為食,因外型神似希臘神話中的海神,雙手彷彿長了魚鰭,雙腿成了尾巴,有「海神」美稱,朝天的一面是藍色,向著海底的一面是灰色,讓獵食者找不到牠們,是絕佳的保護色。據專家表示,藍龍體型雖小但是有毒的海蛞蝓,若是人類被刺傷,傷口處會劇烈疼痛,伴隨頭暈頭痛,且毒素可能致命。一般來說,海龍分布在熱帶地區,不過近幾年也出現在台灣海域,針對藍龍出沒在泰國海灘的狀況,海洋科學家托恩(Thon Thamromgnawasawat)指出,藍龍生活在海水中層,比較少出現在海岸線上,可能是受到近期強風與海浪的影響,才會出現在卡隆沙灘。泰國普吉島卡隆沙灘近期有「藍龍」出沒。(圖/翻攝自臉書)
爭鮮買到「發光壽司」憂食安疑慮 衛生局公布3檢查數據:無違規
有民眾前陣子買壽司到電影院吃,卻發現壽司和白飯會發光,擔心會吃到不好的東西。台北市衛生局派員稽查,今(26日)公布檢驗結果,經查未見衛生不良或有不明食品添加物,螢光增白劑、沙門氏桿菌、腸炎弧菌等項目皆符合規定,也就是說沒有食安疑慮。本站曾報導《爭鮮出面認領「發光蝦壽司」稱無人工添加劑與細菌 北市衛生局仍要查》,女網友在臉書《爆料公社》透露,5月4日外帶壽司去電影院,意外發現壽司和白飯會發光,難以想像之前吃下去的有無其他問題,懷疑受到發光細菌感染,或是蝦在被捕前吃進浮游生物或發光細菌,也有可能是店家處理時加入含磷成分的化學物質,但因為不確定原因,只能等客服確認。衛生局檢驗沒發現違規。(圖/翻攝自爆料公社)雖然女網友未指明,但爭鮮主動出面解釋,該批結果顯示無危害人體的菌種存於蝦子內,這批蝦子的沙門氏桿菌、單核球增多性李斯特菌、腸炎弧菌等測驗結果都是陰性,供應商也發出聲明,證明食材並無添加螢光增白劑,且自然界許多物質本身就有「螢光反應」,是正常現象。台北市衛生局5月9日派員前往稽查,今天公布結果,檢驗未見食品衛生不良或有不明食品添加物之情事,現場抽驗「開背赤蝦壽司」所使用之蝦肉原料,檢驗螢光增白劑、沙門氏桿菌、腸炎弧菌,檢驗結果皆符合規定。台北市衛生局呼籲,消費者挑選生鮮食品時應選擇有良好信譽的商家外,再以「看顏色、聞味道、挑外觀」來判斷新鮮程度。
爭鮮出面認領「發光蝦壽司」稱無人工添加劑與細菌 北市衛生局仍要查
日前有女網友發文指出,5月4日時她買了1盒壽司帶進電影院裡吃,當電影院熄燈時她赫然發現蝦壽司竟然發出藍藍的螢光,令女網友相當傻眼。事後,爭鮮出面表示這盒壽司為他們公司的產品,蝦子會發出螢光事是自然界生物的「螢光反應」,並非添加人工螢光增白劑所致。女網友5月6日在臉書社團「爆料公社」爆料,4日時她外帶壽司想要一邊看電影一邊享用,沒想到電影院熄燈時,她卻發現大蝦壽司莫名的在發光,連下面的醋飯也是,而小蝦壽司卻沒有。女網友懷疑是否是蝦子被捕前吃進了浮游生物,或是發光細菌,也有可能是店家在處理食材時加入了含磷成分的化學物質才會導致蝦子發光。雖然女網友發文時並未指出是在哪家壽司店買的,不過8日時,爭鮮出面證實該盒壽司為他們公司的產品。根據媒體報導,爭鮮表示,該批赤蝦經SGS測試報告,結果顯示無危害人體的菌種存於蝦子內,這批蝦子的沙門氏桿菌、單核球增多性李斯特菌、腸炎弧菌等測驗結果都是陰性。爭鮮也表示,供應商已發出聲明證實食材並無添加螢光增白劑,且自然界中許多物質本身就有「螢光反應」,在366NM波長的光下,蝦殼會出現紫色螢光,蝦肉則略帶藍色。雖然爭鮮已出面說明情況,不過北市衛生局表示仍會對售出該盒壽司的店面進行稽查,以確保無食安疑慮。
2022金山萬里溫泉美食秋冬輕旅行
又到了吃螃蟹的季節,金山萬里的溫泉旺季開始,除了推薦泡湯點外,還有幾處順遊的好去處推薦給大家,朱銘美術館為何充滿童趣?? 獅頭山上有甚麼好景色?? 秋高氣爽好樂遊,揪團一起戶外踏青吧!!獅頭山小登山看燭台雙峙停車到金山服務中心,沿著路標往獅頭山公園前進,沿途有許多軍事廢棄碉堡,雖然不起眼,很容易錯過,佈滿綠色植披還是讓人聯想到當時警備森嚴。介字亭旁備有公廁,方便登山的民眾。很多單車騎士也會來此訓練,右手邊可看到野柳地景公園,遠眺北海岸完美圓弧,白色海浪一波一波爬上沙灘。再往前走可以看到磺港漁港的全貌,導遊說原本磺溪還沒截彎取直,進入磺港的漁船是全台唯一不用清理船底,因為硫磺的水質會讓浮游生物走避。如今截彎取直後,少了清淤的工作,但船底的清潔也就變成必要的課題。最後燭台雙峙的美景出現在眼前,不鏽鋼環剛好圈住美景,成為必拍的網美景點。朱銘美術館充滿童趣音樂來到朱銘除了經典的太極系列,別錯過了這次的特展《聲音的奇幻異想-5感小旅行》的展覽中透過藝術家創作的作品引領我們去感知、體驗、探索、想像聲音的種種可能。其中藝術家邱昭財的互動聲音裝置作品讓人驚艷。將生活裡玩具會動的原理融入,我們透過旁邊的小琴,彈奏出小蜜蜂。不同的杯子形狀、厚度、高度。產生出的音符,竟然如此悅耳。在這裡,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作品,而是需要觀眾觸動、開啟動態,作品的樣貌就會隨之不斷變動。觀眾的參與使得作品的聲音、動態、時空變化中,即時感受到互動的樂趣。https://www.juming.org.tw田中芳園款待健康美食樂位於金山的田中芳園,提供無菜單料理,須提前預訂。許老闆當初為了照顧雙親,希望吃得健康,從田中到金山落腳,選用自種無農藥的蔬菜,生鮮食材更是講究,一道道懷石料理、從餐盤、顏色、佐料、主食搭配得剛剛好,吃下的是主廚款待貴賓的誠意。餐廳旁的庭園景色,整齊的落羽松還青綠鮮活,再過一段時間由綠轉紅的時候,想必吸引更多美食美景的同好。http://www.tich.com.tw/about.html泡湯總督、奇峰石與鼎帥金山萬里陽明山,一直以來就是北部泡湯的密集地之一,現在泡湯有更多元的選擇,舊總督溫泉僅提供泡湯,有戶外池與個人湯屋。古色古香的原味裝潢增添許多風情,這邊也是瓊瑤庭院深深連續劇,含煙山莊的拍攝地,牆上的電視撥放劉雪華與秦漢的經典畫面,喚起許多舊往回憶。奇峰石溫泉山莊提供泡湯與餐飲的服務,合菜小吃方便泡湯客用餐,許多老顧客每天都來,泡湯健身。如果想住宿泡湯可以選擇鼎帥溫泉飯店,有多種房型的設計風格,異國風、歐風、東南亞風,位於市區到訪附近景點都相當方便。旅館一樓多台骨董老爺車是老闆的收藏,提供給住宿拍照取景。
她在海灘發現巴掌大小「透明魚」 生物學家:是「這魚」幼蟲
有位婦女在澳洲唯一的海島州塔斯馬尼亞(Tasmanian)一處海灘上有驚人的發現,原以為只是平常的一片海藻,結果看見一條巴掌大小幾乎完全透明的魚。婦女因未曾見過覺得很驚奇,將該「透明魚」分享在社群媒體。據《紐約郵報》報導,婦女是在布魯尼島(Bruny Island)海灘上發現的透明魚,婦女當時險些將透明魚誤認為是海藻,感到好奇的她將魚撿起放置在掌中拍照,隨後在臉書發文並曬透明魚照。她對於透明魚疑惑的說,「牠為何可透視,牠的大腦和其他臟器在哪?」同時也對發現未曾看過的生物感到很著迷。麥覺理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生物學教授布朗(Culum Brown)表示,這奇特的透明魚其實是鰻魚的幼蟲,是浮游生物的一種。布朗形容「牠們又小又薄,扁平又透明」,牠們會逐漸成長變得更細長最終成為典型的鰻魚。鰻魚在陸地的河川中生長,成熟後會產卵,共有6個不同的發育階段,分別是卵期、柳葉鰻、玻璃鰻、鰻線、黃鰻及銀鰻。婦女所發現的透明魚,正是鰻魚處在發育第2階段的柳葉鰻,此時的柳葉鰻身體扁平透明,薄如柳葉,隨著洋流長距離漂游。
搜奇/海灘發現巨型怪魚 驚覺是「龍宮使者」漁民嚇歪秒放生
許多人認為在海邊看見皇帶魚(Oarfish)可能是大地震即將來臨的前兆。大陸廣東幾名漁民在海灘上發現一條3公尺怪魚,由於從未看過這種魚,便上網查資料,發現此為「不祥之魚」,甚至有「惡魔的使者」之稱,嚇得趕緊將牠放回大海。漁民上網查後發現,皇帶魚又被稱為「不祥之魚、惡魔的使者」。(圖/翻攝自微博/星視頻)綜合陸媒報導,廣東汕尾幾位漁民在附近海灘上,發現一條超過3公尺長、重達40斤(大陸1斤=500公克,等於台灣的20公斤)的怪魚,漁民表示,在場的人都沒看過這種魚,他就以圖片搜尋方式上網查詢,才發現是「深海皇帶魚」(地震魚,Regalecus glesne)。漁民當下立刻將此魚放回海裡。(圖/翻攝自微博/星視頻)目擊者表示,「老漁民都不知道這是什麼魚,所以當下就上網查了一下」,由於皇帶魚的出現經常被視為不祥的預兆,因此有不少人稱牠為「不祥之魚、惡魔的使者」,讓他們有點害怕,趕緊將魚放回海裡。對此,不少人說,「這就是地震魚啊」、「皇帶魚生活於深海裡,怎麼會在海灘出現,難道又有大事要發生?」。深海皇帶魚常稱作地震魚,身體側邊扁平,體色為銀白色,各魚鰭則呈現鮮紅色,通常生活於200至500公尺的深海裡。(圖/達志/美聯社)深海皇帶魚常稱作地震魚,身體側邊扁平,體色為銀白色,各魚鰭則呈現鮮紅色,通常生活於200至500公尺的深海裡,以小型魚類為食,由於被捕捉的數量稀少,因此科學家對牠的習性所知甚少,而關於皇帶魚的傳說也很多,歐洲漁民稱牠為「海魔王」,日本漁民則叫牠為「龍宮使者」,還有鯡魚王、白魚龍等稱呼。將近5公尺皇帶魚現蹤智利。(圖/翻攝自抖音)智利漁民先前也捕到一隻16英尺,約4.8公尺的超巨大「皇帶魚」,這罕見一幕不但引來大批民眾圍觀,還拍成影片上傳網路後引發熱議。從畫面可見,這隻皇帶魚身長達16英尺,被機具吊起來的景象相當驚人,令圍觀民眾忍不住拿出手機拍攝,根據每日星報和LADbible等媒體報導,這隻被當地民眾稱為巨大的「蛇形怪魚」其實就是皇帶魚(Oarfish),近期被阿里卡市(Arica)的漁民捕獲。智利漁民釣到一條約5公尺長的皇帶魚,不少人擔心可能是災難的預兆。(圖/翻攝自抖音)巧的是,台灣上個月也出現類似景象,台東一名釣客在太麻里捕獲近6公尺長的皇帶魚,根據釣客表示,經奮對抗40分鐘後才將這條皇帶魚拉上岸,事後發現這條魚重達130公斤。儘管民間傳說不斷流傳,但科學家認為,牠們的出現可能是受到風暴或強勁洋流影響,且皇帶魚只吃微小浮游生物,不會對人類構成危險。林姓釣客在太麻里海灘釣到1條6公尺長的地震魚,現場釣客一片驚呼。(圖/民眾提供)坊間更流傳皇帶魚生活於深海,假若地質發生變動,牠們便會游至淺水海域,還有一說是皇帶魚會因地震受驚而游至淺水避難,所以牠的出現就預示即將發生地震,因此又被稱作「地震魚」,不過2019年日本東海大學和靜岡縣立大學組成團隊進行研究,發現皇帶魚的出現與地震並沒有明顯關聯性。
5公尺「蛇形怪魚」智利現蹤跡憂末日凶兆 太麻里釣過更大尾的
應該有不少人聽過皇帶魚,也就是俗稱的地震魚,這種魚之所以有名並非特別美味,而是坊間流傳,這款生活在深海水域的魚類,若游到淺水海域,可能是大地震即將來襲的前兆,智利漁民先前也捕到一隻16英尺,約4.8公尺的超巨大「皇帶魚」,這罕見一幕不但引來大批民眾圍觀,還拍成影片上傳網路後引發熱議。將近5公尺皇帶魚現蹤智利。(圖/翻攝自抖音)從畫面可見,這隻皇帶魚身長達16英尺,被機具吊起來的景象相當驚人,令圍觀民眾忍不住拿出手機拍攝,根據每日星報和LADbible等媒體報導,這隻被當地民眾稱為巨大的「蛇形怪魚」其實就是皇帶魚(Oarfish),近期被阿里卡市(Arica)的漁民捕獲。畫面曝光後,累積1000萬觀看次數,不少網友害怕的表示,「這恐怕是末日災難來臨之前的凶兆,「這是條可怕的魚」、「現在我們應該逃去哪裡」、「我要向諾亞那樣開始蓋方舟」、「到底為何要抓牠」。釣客在太麻里海灘釣到1條6公尺長的地震魚,現場釣客一片驚呼。(圖/民眾提供)皇帶魚又稱為龍宮使者、鯡魚王,身長可達11公尺,平時生活在約1000公尺的深海中,一般來說,只有在生病、死亡或繁殖時才會浮出水面,因此當被漁民捕獲時,總會讓人擔憂海底板塊是否有變動,會這麼說不是沒有原因,2011年日本福島地震來襲之前,日本民眾就曾發現數十條的皇帶魚。巧的是,台灣上個月也出現類似景象,台東一名釣客在太麻里捕獲近6公尺長的皇帶魚,根據釣客表示,經奮對抗40分鐘後才將這條皇帶魚拉上岸,事後發現這條魚重達130公斤。儘管民間傳說不斷流傳,但科學家認為,牠們的出現可能是受到風暴或強勁洋流影響,且皇帶魚只吃微小浮游生物,不會對人類構成危險。
今年鰹魚變肥又變多 日本漁夫曝「狀況不對」1現象恐讓牠永遠消失
日本四國南部的高知縣自古以來都是捕撈鰹魚的產地,但今年春天漁夫們缺發現「今年鰹魚又肥又多」,本該開心漁獲量大增,但卻讓他們十分憂心,當地人與專家都認為這是氣候暖化導致的副作用,有天就可能沒有鰹魚可以吃。據《路透》報導,熬製味增湯與高湯的重要食材柴魚片也面臨消失危機,製作柴魚片的鰹魚,今年捕撈的漁夫發現,「我們這個春天釣到的鰹魚是肥的,以前的魚都是瘦的,沒有脂肪,但今年的魚變得很胖。」,這樣的狀況讓漁夫們憂心,因為一年可以捕撈兩次的鰹魚,春季至夏初的「初鰹」以往相當精瘦,但今年卻因為海水暖化導致海平面上浮游生物變多,讓鰹魚變得異常肥胖,而這樣的現象被專家與漁夫認為不是好事。專家與漁民認為雖然今年魚變胖了,可以獲得更多收益,但其實是暖化的副作用,暖化導致海洋中的浮游生物減少,長期下來也會反應在漁獲量上,洋流變暖後使得今年鰹魚的食物來源增加,意外讓鰹魚變得比以往更為肥美,但長期下來過度捕撈的問題恐更嚴重。另外日本料理常見的山葵也有相同狀況,據日本農業部數據顯示,2020年山葵的產量相較2015年時,大幅降低了一半以上,山葵也正面臨消失的危機,由於種植山葵的農民老化,加上必須有乾淨的山泉水,與農夫細心照料一年半才能收成,氣候變遷讓水資源與氣象出現變化,都導致山葵產量減少原因。
南韓10歲失蹤女童一家3口「連車墜海」 遺體泡爛…解剖仍難釐清死因
南韓光州10歲女童趙有娜(조유나,音譯)一家三口「人間蒸發」案備受關注,本月28日當地海景在全羅南道莞島郡松谷港海底,發現女童父親的銀色奧迪轎車,並找來潛水員打撈上岸後,在車內找到3具屍體,基本確認就是趙有娜一家3口;不過根據光州警方30日消息,由於屍體已經嚴重腐爛,屍檢結果只確定未發現外傷或疾病,還無法確認死因。根據「NEWS1」等韓媒報導,趙有娜一家3口屍體被發現後,即被送到國立法一研究所進行屍檢,不過解剖醫師在口頭意見表示,未在屍體上找到任何外傷或疾病,因此初步排除他殺可能,雖然不排除溺斃可能性,但確切死因仍無法確定。警方對南韓女童趙有娜一家遺體進行屍檢,目前尚無法釐清死因。(圖/翻攝自推特)報導指出,未來警方計畫進行浮游生物測試,以及藥物測試,來確認3具屍體的死亡時間點,以便了解一家3口是在轎車墜海前就身亡,還是墜海後溺斃,同時試圖釐清確切死因。這起令韓國社會關注的案件有許多可疑之處,據悉,趙有娜的父母是在5月19日向女兒校方申請為期1個月的濟州島農村校外學習體驗,不過一家人卻入住全羅南道莞島郡的泳池民宿,從民宿監視器畫面可見,5月30日晚間,母親揹著疑似已經失去意識的趙有娜,父親一手拿塑膠袋、一手慌張滑手機匆忙退房,接著轎車駛入松谷港附近;而後一家人就失蹤約1個月,直到本月28日轎車才被打撈上岸。警方表示,車內有3具遺體,並透過指紋比對,以及穿著、拖鞋等特徵才確認死者身分。不過警方也發現,打撈上岸的轎車排檔停在「P」檔位置,且駕駛座車門並未反鎖,趙有娜的父親還繫著安全帶,後座的趙母則揹著手提包,實在不像是有心以如此極端手段赴死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