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招募
」中租海內外召募千人 MA助力拓展東協版圖
中租企業總裁辜仲立、中租控股董事長陳鳳龍,2024年3月15日聯袂主持中租控股旗下泰國亞洲興業租賃公司新年餐會,近900名員眷同樂。因應事業版圖的擴展,中租控股宣布,2024年海內外將召募員工1千名,總員工數可望突破1萬名。中租控股為培育國際人才,2013年起推出,業界首家保證派外的亞太儲備幹部計畫(Management Associate Program)制度,完成完整培訓計畫後,全數派赴海外任職。累計至今,MA擔任管理職務,已達95%;所有派外人員MA人才占比,也近25%,成功展現支應企業海外發展布局的效益。中租亞太MA計畫,提供優渥的獎酬制度,表現優異者,首年年薪突破新台幣百萬元。該計畫以「Be the MAster of your life」為號召,培訓時間約2.5-3年,結合在台與海外實務歷練,搭配訓練課程,包括基礎管理、講師與輔導員、外語與國際化人才訓練等等,受訓合格後即派駐海外單位。中租控股表示,因應海外業務推廣,徵求企金業務行銷、消金、綠能產品、法務與財會單位的MA人才。新增類別的工作項目,包括評估再生能源的電廠開發與投資,提供法律諮詢與案件延滯催收,或推動合作金融機構與處理稅務案件等,自即日起,開放2024年MA履歷收件至6月底。中租控股旗下包括中租迪和、合迪、仲信資融、中租保經、中租汽車及中租能源等公司具有召募需求;工作項目除了全系列產品線,中小企業、營建、運輸、漁業暨存貨供應鏈、船舶融資、國際金融、保險經紀人與再生能源等業務行銷人員,亦包含太陽光電、數位金融及資訊科技等專業,職缺如太陽能監控設備程式設計師與維運人員,與數位科技的程式開發工程師、系統分析師與數據分析師等等。經台灣、中國大陸之後,中租控股積極發展東協市場,1989年於泰國設立公司,2005年亞洲興業租賃(Asia Sermkij Leasing, ASK)公司在當地掛牌上市;2006年於越南成立,仲利國際租賃有限公司(Chailease International Leasing Company Ltd.),與2016年於柬埔寨合資成立,仲利皇家企業租賃公司(Chailease Royal Leasing Plc.),皆為當地租賃產業市場龍頭。而2015年於馬來西亞合資成立,仲利成功融資公司(Chailease Service Sdn.Bhd),亦居當地第2大中古車融資公司;再加上2017年於菲律賓合資成立,仲利成功財務金融公司(Chailease Berjaya Finance Corportation),2021年於印尼合資收購成立,仲利財務金融公司(PT Chailease Finance Indonesia),未來也將加速追求東協區域市場的地位,以穩固中租控股三大市場版圖。
護國神山症候群1/ 百萬大缺工成常態 傳產怨「人才黑洞ing」開高薪等嘸人轉型卡關
2023年一整年,各工商團體企業家聚會、政府官員座談會及產業論壇上,都出現了一個新議題:「人才黑洞ing」(正在進行式)。某汽車零組件大廠老闆表示,許多下游廠商要做淨零減排的升級,但卻找不到「懂的人」;生華科董事長胡定吾11月底在與總統參選人座談會上也說,半導體一枝獨秀,把台灣每年大學、研究所畢業的大部分的人吸光,傳統產業要尋求人才非常困難。主計總處公布2022年全體受僱員工總薪資中位數為51.8萬元,據公開資訊觀測站統計,晶華在同年的薪資中位數其實有53.5萬元,高於平均值,但仍面臨嚴重缺工,晶華董事長潘思亮多次為產業請命,他舉自己的台南晶英酒店為例,「台南有了台積電之後,我們不可能跟他相比!」現在基層員工缺到只能找實習生,更不用說幹部菁英了;一食品業的大老感嘆,AI人工智慧如火如荼,很多學校開相關的AI學程,「就算開了高薪招聘,也無人問津,因為人都往台積電與其他半導體產業跑了。」台積電不但是台灣護國神山,還是全球爭相招手的晶圓廠龍頭,讓半導體產業成了台灣產官學政策的重心,產業及就業市場跟著傾斜,少子化下更加劇缺工問題,不但基層缺工、高階白領也不足,傳產的隱形冠軍、力求轉型升級的老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台積電帶動整體產業欣欣向榮,成最熱門職場。(圖/黃威彬攝)攤開台積電歷年的年報,全球員工總數在2019年時為5.1萬人,2022年底成長到7.36萬人;同一時間,台灣半導體產業雇用人數也由22.5萬人成長至30萬人,儘管在全台就業人口1152萬人中占比不高,但吸納了全台最優秀的電機、資工的菁英。以2023年3月的台大校園徵才博覽會為例,當台積電開出6千名新進同仁職缺,碩士畢業新進工程師平均薪酬上看200萬元,CTWANT記者現場直擊,博覽會現場人潮幾乎都湧入半導體產業區,相關公司徵才說明會場場秒殺額滿,同樣是電子產業全球第一的某公司,活動現場就有空位,甚至有些公司遞履歷還能送獎品。依104人力銀行數據顯示,台灣前三大高薪產業在2023年的平均月薪,第一名為電腦及消費性電子製造的57940元,半導體業56256元為亞軍,第三名是軟體及網路相關業52850元;但若是上游的「類比 IC 設計工程師」,平均月薪可達 9.9 萬元。104人力銀行在2023年11月的數據顯示,當時工作機會104.2萬個,年成長4.2%,已是連續9個月超過百萬人職缺;104獵才招聘事業群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表示,2023 年第二季半導體平均每月有2.3 萬人的職缺,雖不及因疫情間晶片需求爆發2022年同期的3.7 萬人,但仍超過疫情前2020年同期的 1.9 萬人,接下來AI 相關晶片需求,預料將再度帶旺半導體產業及人才需求。智慧機械產業在這波轉型升級,求才若渴。(圖/業者提供)在「百萬大缺工成為常態」中,2023年11月公布的《人資FBI調查報告》,顯示目前企業從面試到到職,成功率僅2成,且平均招募天數47.7天,比上一年多2.2天,主因是薪資福利缺乏競爭力,若企業知名度低,就更難受到青睞。究竟缺才的是那些產業?CTWANT記者查閱國家發展委員會在2023年5月公布年度調查,19項重點產業人才中,目前台灣最缺「機械工程師」為例,分布於智慧機械、航空、造船、紡織等產業,招募困難主因在於人才數量不足、容易被挖角,及技能或素質不符。國發會的數據預測,2023年到2025年,智慧機械產業平均每年新增需求約2萬人,其次是旅宿業的1.6萬人;隨業界正積極發展 AI 應用與產品化販售,推估未來新增需求人數占就業人數的19.3%,智慧機械產業新增需求人占15.0%。值得注意的是,企業搶才也搶到外勞市場,但這份數據顯示,最想從海外招募員工的不是傳產「慣老闆們」,而是「IC 設計」產業,其次為「塑膠」、「人工智慧應用服務」及「旅宿」;旅宿業缺的是基層房務、清潔與櫃檯人力,但IC設計類需要的則是設計、演算法開發、工業產品、產品研發等工程師,甚至專案管理主管等高階職業。近來科學園區出現許多外籍面孔,電子業也有海外攬才需求。(圖/聯發科提供)事實上,去年底竹科人發現園區出現不少印度面孔,台積電也證實,印度籍員工已超過120人,占外籍員工近三成,負責業務七成以上與研發相關,再來是與資訊技術相關及營運。網路上有人酸溜溜地說,「被印度高等人管理,是你各位低端台奴的榮幸。」、「我的觀察是只會裝忙和問問題,拉更多印度人進來,然後創造更多問題和混亂。 」然而也有網友提到,根本的問題就是台灣邏輯訓練不夠扎實,這就被印度人找到切入點,能用英語流利與公司對談、行銷自己也是一種能力,「好多井底之蛙,印度軟體業在全世界是名列前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