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保育署
」 保育類 擱淺 基隆 海洋保育署 漁民保育類侏儒抹香鯨母子擱淺八里岸際 幼體死亡媽媽野放回大海
新北市八里區3日驚傳保育類侏儒抹香鯨擱淺岸,海巡署獲報後前往查看,發現是一對鯨豚母子,而幼體當下已明顯死亡,母體則仍有生命反映,立即通知動保處和海保署、海巡署、中華鯨豚協會、新北市救難協會八里分會等單位前往救援,母體則已經回歸大海,幼體則由救援團隊帶回,後續於海保救援網(MARN)訓練解剖採樣用。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北部分署第八岸巡隊八里安檢所,3日接獲通報,指八里區淡水河邊有2隻鯨豚擱淺,躺在爛泥中疑似無法動彈,海巡署則立刻聯繫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中華鯨豚協會、新北市救難協會八里分會等多個單位前往協助。救援人員趕抵後發現現場唯一對抹香鯨母子,身長約3公尺的母體仍有生命反應,且體型壯碩、無明顯外傷,經團隊評估後確認其活動力正常,幼體則已明顯死亡。救援人員立刻展開行動,先是扶正母體,協助脫困後再派遣救生艇,由中華鯨豚協會協助引導和拖帶鯨豚進入淡水河,母體淡水老街前方深水區自行下潛後離開,海巡人員後續巡邏時將再注意其情況。而幼體遺體則由救援團隊帶回冰存,後續於於海保救援網(MARN)訓練解剖採樣用。
近海情怯?澎湖野放4海龜 1欖蠵龜頻回頭不想走
澎湖縣政府29日上午在馬公市海灘野放4隻收容海龜,當地3所國小和幼兒園師生等140人共同參與,縣長陳光復藉此對3校學生宣導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教育。未料,野放儀式開始時,現場海龜不知為何「近海情怯」,在沙灘上按兵不動,最後靠保育人員將牠們抬下海,其中1隻欖蠵龜浮在海面不走,且頻頻回頭,岸上人員見狀只好再下水將牠抱回觀察。澎湖海龜救護收容工作站說,不清楚欖蠵龜不走又上岸的原因,會帶回去再觀察。不過,欖蠵龜以往在澎湖海域少見,今年卻異常變多,很奇怪,研判可能是從菲律賓的棲地被潮流帶過來。澎縣府農漁局在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建議氣候、野放的最佳潮位下,昨日野放先前因天氣不佳擱淺於沙灘、體弱或漁網纏繞等因素所收容的2隻綠蠵龜及2隻欖蠵龜,都是經熱心民眾及岸巡人員通報縣府,由農漁局協助運送至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救傷收容,經細心照料後,皆已成為健康個體。農漁局指出,在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以及專業獸醫師的照料下,經過數月觀察及野訓生存能力後,4隻海龜活動狀況上均良好,眼睛及尾部外觀均正常,食欲情況佳,體表傷口已癒合,經評估符合專家學者要求野放標準。不過,因颱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影響,海象不佳,野放時不時有長浪打上潮線以上,讓現場人員全身溼,連一旁觀看的小學生也閃避不及,還好海巡署岸巡人員在場戒護,幫忙維護安全。現場民眾說,不知海龜是不是看海象不好,乾脆賴著暫時不想回大海了。
火神遇到小海龜! 新北消防局攜手海洋保育署 深入校園提升學子防詐、環境永續意識
為提升校園的環保意識與法治素養,新北市政府消防局政風室攜手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於今日下午在淡水區新興國民小學舉辦了「火神」VS「小海龜的逆襲」校園廉政宣導活動。此次活動旨在培養學童的誠信、廉潔意識及道德素養,促進他們健康成長,並在優質的教育環境中安心學習。面對日益猖獗的詐騙事件,消防局強調學童作為國家的未來,必須重視防詐騙、海洋環境保護及倡導廉潔等重要課題。海洋委員會以「小海龜的逆襲」為主題,教導學童如何保護海洋環境,並強調保護生活環境的重要性。消防局政風室主任林三龍透過生動的反詐騙短片及廉政微電影,搭配有獎徵答活動,成功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並在互動中融入了消防與廉政的元素,使學童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防災知識和廉潔的重要性。消防局局長陳崇岳表示,消防工作除了救災救護,更需要具備高尚的品德道德,以成為學生的學習榜樣。林主任呼籲孩子們要從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勇敢抵拒不當誘惑,避免落入詐騙圈套。讓小朋友們理解誠信與正直的重要性,並實現安心、安全、安居的理想生活環境。
澎湖海域驚見油桶漂流!巴拿馬貨輪違法棄油 海巡重罰30萬元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近日偵破一起海上污染案件,於9月12日發現漂浮油桶,經調查確認為巴拿馬籍貨輪「JM-ARIES」所為,該船在澎湖七美海域違法棄置油桶,海洋保育署17日依據《海洋污染防治法》對該船裁處新台幣30萬元罰鍰,以警戒日後類似行為。事件發生在9月12日晚間,海巡署艦隊分署第八海巡隊於海上例行巡邏時,發現油桶隨波逐流,經追蹤調查,海巡人員登檢「JM-ARIES」貨輪,並且獲得船員承認,證實這些油桶是該船於澎湖七美海域非法棄置。海保署指出,該行為明顯違反《海洋污染防治法》第30條第1項的規定,船上廢棄物應按規定排洩於合法設施,違者依法將受到嚴懲。海保署強調,此次裁罰的目的不僅是懲戒違規行為,更是要向社會傳達保護海洋的重要性,透過嚴格執法和重罰,期望能有效遏止未來類似的違法行為,喚醒各界對海洋環境保護的重視,呼籲大家齊心協力守護珍貴的海洋資源,杜絕污染行為。
海保署攜手遠見天下文化 世界候鳥日前夕推出《這裡,真的不一樣了》繪本 澎湖青螺是小燕鷗漫長遷徙旅途的第二個家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攜手未來親子學習平台推出以保育類「小燕鷗」為主角的新繪本《這裡,真的不一樣了!》,在世界候鳥日前夕(11日)於高雄港港史館舉行新書暨動畫發表會,開場由大伙房書院帶來小燕鷗保育行動劇,海保署副署長吳龍靜、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總經理何瑋、繪本作者王文華、審校臺大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洪崇航博士及港務公司高雄港職場互助教保中心小朋友,共同攜手倡議海鳥保育行動。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及海保署署長陸曉筠同時透過影片,與在蘭嶼的蘭恩教保服務中心小朋友互動,呼籲大家共同守護候鳥棲地,讓臺灣永遠是小燕鷗漫長遷徙旅途的第二個家,並致贈小朋友小燕鷗布偶。有興趣的民眾可至政府出版品展售通路(「五南文化廣場網路書店」及「國家網路書店」)購買,或至海保署官方網站(https://www.oca.gov.tw/海洋保育教育>海洋保育教案)閱覽。《這裡,真的不一樣了》繪本封面(圖/海保署提供)。陸曉筠表示,臺灣是許多候鳥及遷徙物種的中繼站,有玄燕鷗、白眉燕鷗、紅燕鷗、蒼燕鷗、鳳頭燕鷗、黑嘴端鳳頭燕鷗以及書中黃嘴黑帽的小燕鷗等7種保育類燕鷗在臺灣繁殖,每年季節悄然變換時,候鳥們便開始漫長的遷徙旅程,在這裡避暑、過冬、繁衍下一代;繪本故事引導我們跟著小鷗與小燕幫下一代找尋適合的居所、覓食、度過風雨,再一起透過守護行動讓可愛的燕鷗寶寶小黑、小圓順利成長,到離巢遠去,澎湖青螺棲地保育有成,志工們等待小燕鷗們再次回來,這裡就像是牠們的第二個家。海委會主委管碧玲與蘭恩教保服務中心小朋友互動(圖/海保署提供)。陸曉筠補充,為了讓更多人認識並關心這些遠道而來的海洋嬌客—小燕鷗,特別邀請金鼎獎作家王文華創作《這裡,真的不一樣了》繪本,透過故事與插畫展現守護海洋生態的重要性。海保署一貫致力於推動海洋保育政策與行動,此次推出第四本《這裡,真的不一樣了》繪本,同時出版動畫與教案,期盼孩子們能從繪本小燕鷗的眼中,思考我們對待環境的方式,學會愛護環境,守護小燕鷗的棲息地,呼籲社會各界將保護海洋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共同實現海洋保育的目標。大伙房書院小燕鷗保育行動劇(圖/海保署提供)。海保署指出,臺灣每年迎接無數遷徙物種,其中,小燕鷗是臺灣最小的鷗科鳥類,每年4至8月,這些小巧的海鳥從南半球飛抵臺灣沿岸,在河口與沙灘築巢繁殖。然而,牠們的繁殖過程充滿挑戰,不僅要面對天敵與氣候變遷,還要應對流浪犬貓入侵、車輛輾壓及人類活動的破壞,這些威脅大大影響了小燕鷗的繁殖成功率。未來親子學習平台也致力於培養下一代的環保意識,《這裡,真的不一樣了!》透過中文、英文雙語編譯,希望藉由繪本推廣,讓每一位讀者都能從繪本中找到屬於自己對海洋的那份感動及愛護海洋的心,讓關心海洋的行動全齡化、國際化。海保署進一步說明,今日發表會上,參與貴賓共同呼籲大眾「守護燕鷗、珍惜海洋」,遵守「四不一要」原則,首次公開《這裡,真的不一樣了》繪本內容,有興趣的民眾可以在國家書店及五南書局通路購買,繪本教案刊登於海保署官網,動畫也公開在海保署Youtube。此外,今年10至11月也將在北、中、南及澎湖舉辦海洋保育繪本工作坊,歡迎親子家庭報名參加,活動報名資訊後續將公布於海保署及未來Family Facebook官方社群平台,敬請期待。
台南青山漁港驚見「4隻小虎鯨」擱淺!海巡即刻救援 1隻送成大治療
海巡署第六巡防區指揮部今天(6日)上午8時接獲民眾通報,於青山漁港南堤沙灘發現4隻活體鯨豚集體擱淺,立即通報南部分署第一一岸巡隊派員前往救援,並聯繫國立成功大學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協助。經現場檢視,4隻鯨豚均有些許擦傷,其中3隻身體狀況較佳,將協助載至海中後野放,另1隻則送往成大治療。據了解,民眾今日上午在台南青山漁港南堤沙灘發現現4隻鯨豚擱淺,南部分署第一一岸巡隊青山安檢所同仁接獲通報後迅速抵達現場,並同時聯繫國立成功大學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教授王浩文,以及海洋保育署第六海洋保育工作站到場協處。經查看,4隻擱淺鯨豚外觀均有些許擦傷,海巡署同仁立即以濕布覆蓋其身體實施保濕,並將其身體扶正,使鯨豚背鰭及氣孔朝上,避免器官遭受壓迫。王浩文研判,擱淺鯨豚為「小虎鯨」(又稱倭圓頭鯨),現場評估其中身體狀況較佳,將協調友好漁民協助載至海中後野放;另1隻則由王浩文帶回國立成功大學安南校區治療及照護,待完全康復後再行野放。南部分署第一一岸巡隊表示,民眾如果發現擱淺鯨豚時,可依循「三要四不原則」,要扶正、要保濕、要紀錄呼吸心跳,不要讓鯨豚風吹日曬、不要站於離頭部尾部太近的地方、不要推拖拉扯牠、不要喧嘩,並撥打「118」海巡報案專線,海巡人員將立即前往協處,拯救每條寶貴的海洋生命,一同為守護海洋環境盡一分心力。
鯨豚表演將退場台灣看不到!遠雄海洋世界轉型教育娛樂
許多家長放假會帶小朋友到遠雄海洋公園遊玩,還能看見海豚表演秀,但這項表演將在2026年底正式退場。「動物展演管理辦法」今年7月底實施,規定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的展演方式,隨著動保意識高漲,野柳海洋世界、遠雄海洋公園展演許可到期後,將不再提出申請,也就是說以後在台灣看不到海豚表演了。遠雄海洋公園21年前開業時就有海豚表演,這也是當時吸引遊客入園的主因,但隨著動保意識高漲,2015年已開始準備動物轉型計畫,隔年海豚頂著人跑的「火箭人」演出就已取消,只留下海豚水中跳躍、游行前進、擺尾等基本動作,表演精彩度明顯降低。今年7月「動物展演管理辦法」已修正完成,規定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的展演方式,遠雄海洋公園飼養展示性動物有水獺、海牛、海獅、海豚等,都被列管。而遠雄海洋公園鯨豚秀展演許可2026年到期,遠雄也表示不會再提出申請,預計提前計畫,打算明年底讓「海豚秀」退場。遠雄收掉招牌演出,公司也逐漸朝教育娛樂體驗方向轉型,推出遊客可以穿潛水裝備在訓練人員陪伴下,到後場維持一定距離去觀察海豚。未來民眾若想要欣賞海豚表演,在亞洲得飛去日本、香港等地,台灣再也看不到。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副署長吳龍靜表示,除了遠雄海洋公園之外,野柳海洋世界的鯨豚秀許可也在2年後到期,基於動物福利考量,業者都願意配合做相關調整。吳龍靜補充,依野生動物保育法第24條規範,未來不會再允許業者引進海豚、小白鯨等保育動物施行圈養,現行著重於輔導業者轉型展演內容,以及讓動物老化後獲得妥善照顧。
頭城驚傳保育類動物死亡 「侏儒抹香鯨」擱淺魂斷竹安河口
凱米颱風襲台,除了傳出強颱災情,25日又發生一起動物悲歌,林姓民眾25日在宜蘭頭城竹安河口濕地,發現疑似保育類「侏儒抹香鯨」鯨豚擱淺,已明顯死亡並通報海巡署及相關單位,進一步釐清死亡及擱淺原因。林姓民眾25日早上9時許前往竹安河口濕地巡查時,發現一隻鯨豚在沙灘上擱淺死亡,馬上通報海巡署。海巡署北部分署第一岸巡隊獲報後,立即連繫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宜蘭縣政府農業處以及中華鯨豚協會到場協助處理。海巡署表示是否為「侏儒抹香鯨」仍待農業處和鯨豚協會確認,相關人員到場後將對屍體進行採驗,若有研究必要,將鯨豚運回研究中心進行病理解剖;反之將就地掩埋。海巡署也呼籲,如果民眾遇到鯨豚擱淺事件,可以撥打「118」服務專線,尋求專業的協助。
台灣出海口野生牡蠣100%檢出微塑膠 這地方濃度最高
海洋委員會研究顯示,2020至2023年採檢各地河川出海口及出海口鄰近的野生牡蠣,100%均檢出微塑膠,多數來自人造衣物纖維、漁業活動及養殖業漁網、漁繩等,尤以彰化烏溪出海口的微塑膠濃度最高,測到每立方公尺2.28個濃度。不過,該研究的協同主持人許瑞峯強調,出海口的野生牡蠣與養殖牡蠣環境不太相同,該研究不代表養殖牡蠣遭汙染。依海委會「2020至2023年海漂底垃圾及微型塑膠分布調查與海廢監控建置計畫」研究指出,海水樣品微塑膠形狀占比以寶特瓶等衍生塑膠碎片為主,約占40%以上,甚至更高;其次為發泡塑膠,推估與保麗龍材質製造的漁業用具有極大關聯性;第三則為塑膠薄膜形狀,多數來自岸上民生用品、鄰近河川出海口產業園區、工業區或塑膠工業製品等。該研究發現,台灣河川出海口鄰近採集的16組野生牡蠣樣品,全被檢出含有微塑膠,形狀以塑膠纖維達88%為最高,從聚酯纖維、嫘縈、丙烯酸纖維、聚甲醛等推測,多數來自人造衣物纖維、漁業活動及養殖業所使用漁網漁繩等,監測數據又以彰化烏溪出海口的塑膠濃度最高。海大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副教授許瑞峯表示,依其研究目前牡蠣微塑膠的濃度仍在可接受的風險範圍內,且監測的位置為汙染較嚴重的出海口野生牡蠣,而民眾常吃的為養殖牡蠣,不一定會受到汙染。許瑞峯指出,每次採樣時都受到水文條件、季節的影響,尚難看出趨勢,仍需要更長時間的觀測。他也說,要減少微塑膠危害,重點為源頭減量,如廢棄物在進入海洋之前清除、淨灘、實名制漁具等,畢竟讓微塑膠至環境中就更難回收。「微塑膠首重源頭減量及管理」,海洋保育署副署長李筱霞說,依各界研究指出,1972年微塑膠就進入海洋環境,自來水、海水、沙灘甚至嘉明湖也有發現,因此如《海洋汙染防治法》明定陸域管轄機關要有措施防止汙染海洋,也將有跨部會的海廢治理平台、加強海廢再利用、漁民宣導、國際交流等措施盼減少微塑膠。
鯨喜!罕見瓜頭鯨群現蹤 近百隻悠遊花蓮外海
由海洋作家廖鴻基領航的賞鯨船帶著學者和志工,持續「拜訪太平洋抹香鯨π計畫」海洋生態調查,17日搭乘多羅滿賞鯨船出海時,在花蓮水璉外海目擊罕見的瓜頭鯨群,估算約有100隻,航行中還遇到弗氏海豚、領航鯨,也成功記錄這些珍貴生物水上與水下影像。調查航班由廖鴻基領航,船上有來自各地海上志工及15名賞鯨乘客,體驗外海蒐集影像、聲音、航跡等過程,前天船隻航行至花蓮水璉外海、離岸約10浬(離花蓮港嘴14浬),驚見瓜頭鯨群,每隻鯨身長約2.5公尺,估算約有100隻。多羅滿賞鯨公司總經理呂世明表示,瓜頭鯨生性害羞,算是花蓮海域罕見的鯨種,頭部獨特的尖瓜狀和修長水雷狀身軀,以及長而尖銳的胸鰭,在海中行動時顯得特別優雅,瓜頭鯨頭部冒出水面的瞬間,往往伴隨著細緻如絲的小水霧,帶給觀察者難忘的視覺饗宴。多羅滿賞鯨公司也將海上珍貴圖片PO上網路,網友直呼瓜頭鯨太可愛、超酷,對花東外海愈來愈多珍貴鯨豚經過相當開心。呂世明說,由花蓮縣福爾摩沙協會發起「拜訪太平洋抹香鯨π計畫」,獲勇源教育發展基金會和海洋保育署支持,並由長期推廣海洋教育的多羅滿賞鯨公司全力協助,今年已邁入第2年,並將相關資料上傳國際共享平台,提供各國科學家研究調查使用。他說,此行蒐集到瓜頭鯨的兩段聲音及其他海洋生物研究數據,為未來研究提供重要依據。花蓮福爾摩沙協會希望經由推動「拜訪太平洋抹香鯨π計畫」,進一步深化對太平洋生態系統的研究,促進國際間在海洋保育領域的合作與交流。
心痛!墾丁、小琉球珊瑚白化嚴重 慘烈畫面曝光
今年6、7月有不少潛水活動者及保育志工觀察到墾丁及小琉球海域出現大規模珊瑚白化現象,台灣潛水執行長陳琦恩指出,目前墾丁珊瑚白化看起來比2020年嚴重,也許大家無法直接阻止水溫升高,但可以盡量節能減碳,希望有更多人關注海洋健康狀態,共同思考解決之道。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2024年4月宣布,全球正在經歷第4次大規模珊瑚白化,也是近10年來第2次大規模白化事件。台灣山海天使保育協會祕書長陳映伶表示,珊瑚白化是海洋環境變化的重要警訊,舉凡水溫過高、被啃食、受汙染等,都會導致共生藻脫離珊瑚體,失去顏色而呈現白化。2015、2020以及今年度,東北角水溫因為長時間超過30度,造成大量珊瑚白化,今年自6月以來,因高壓籠罩,海水擾動太少,也讓全台各地珊瑚發出警訊,南部墾丁、小琉球,東部蘭嶼、綠島,潛水者均發現珊瑚大量白化,令人非常擔憂。陳琦恩表示,近來墾丁淺海水面溫度高達32度,這次珊瑚白化看起來比2020年還嚴重,氣候變遷造成的高溫是全球問題,不是單一個人能改變,人類能做的就是減少人為破壞。台灣咾咕嶼協會志工李昆弦說,小琉球過往夏季水溫大約28、29度,但今年6月以來普遍水溫為30到32度間,白化後如果持續高溫珊瑚會死亡,珊瑚礁是70%海洋生物的生活圈,魚類也會失去棲地,珊瑚是一種生長緩慢的動物,其生長速度都是以「年」作為計算單位,每次的大白化對珊瑚來說都是災難,這幾年每次珊瑚大白化的間距縮短,3到4年就會有一次水溫升高現象,珊瑚幼株對水溫更敏感,沒有辦法好好發育就被大環境打敗。海洋保育署長陸曉筠表示,今年整體狀態就是氣溫很高,相對海溫也是高的,海保署與海生館及珊瑚特遣聯盟等單位合作,進行全面偵測,以了解珊瑚白化狀態,從學術作先期回報,目前海保署也有珊瑚行動方案草案,希望今年或明年可以推出。
台東驚傳漁船擱淺!羅盤異常釀禍 1船員受困海巡火速救援成功
台東1艘伽藍籍漁船11日傍晚發生擱淺事件,漁船因羅盤異常無法辨識方向,遭海浪拍打至大竹篙溪岸擱淺,船上僅有1名人員所幸平安,經友船和海巡救援,漁船成功脫困,無油汙外洩問題,後續由海巡第15海巡隊線上艇伴航,戒護漁船順利返回伽藍漁港。海巡署表示,昨日傍晚5時20分,第十巡防區指揮部接獲伽藍安檢所回報,一艘伽藍籍「新○燕」漁船行經屏東南仁鼻海域時,因羅盤異常無法辨識航行方向,船上1員目前平安,僅能沿岸航行,隨即通報艦隊分署第15海巡隊線上海巡艇前往協助救援,全程監控由雷達和第13岸巡隊岸際巡邏組實施,並由海巡艇伴航戒護,監控期間漁船船長音訊全無,毫無回應,漁船在晚上11時20分因距岸過近,遭海浪拍打至大竹篙溪岸擱淺。海巡署說明,第十巡防區指揮部隨即成立應變中心,火速派遣第13巡隊第三機動站巡邏人員,前往現場察看狀況,第15海巡隊線上艇則在海域四周實施戒護,同時通報東縣環保局及海洋保育署第十工作站前往協助。據了解,船上有1名台灣籍船員,經由海巡員勸導和安撫後,船員隨即配合下船上岸,所幸並無大礙,船體並未發現破損或漏油狀況,無油汙外洩情形, 由於船上現存油料不足100公升,12日上午11時55分已通報友船「合○6」前來協助,拖帶漁船進行脫困,後續交由第15海巡隊線上艇,伴航戒護漁船返回伽藍漁港。
陳時中、史哲任政務委員 黃世杰為法務部次長
候任行政院長卓榮泰10日公布新內閣各部會政務次長、副主委人事名單,政務委員包括陳時中、史哲等人入列,駐法代表吳志中將擔任外交部政務次長。卓榮泰表示,除了留任表現優異的人員之外,也從各界延攬優秀的人員入列,期待未來的內閣能團結合作,延續過去溫暖堅毅的內閣精神,持續朝向民主和平、創新繁榮與公義永續的台灣前進。行政院政務委員將由陳時中、史哲、楊珍妮、林明昕出任。陳時中曾任衛生福利部部長、行政院衛生署副署長、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在新冠肺炎期間擔任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史哲為現任文化部部長,曾任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保險局總經理、高雄市副市長,在擔任勞保局總經理期間首創開辦勞退新制。楊珍妮為現任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曾擔任經濟部經貿談判代表辦公室副總談判代表、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局長、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副總談判代表,是經濟部國際貿易局首位女性局長。2020年,出任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推動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等協議。林明昕曾任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專任助理教授、東吳大學法律學系及政治學系兼任助理教授,現任臺灣大學法律系專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憲法、行政法以及行政救濟法。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將由蕭宗煌留任,蕭宗煌曾任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文化部次長、主任秘書,以及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將由顏慧欣出任,顏慧欣為現任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法制研究中心副主任。曾任台北大學法律系兼任助理教授。行政院政務副秘書長將由現任立法院民進黨團辦公室主任王貴蓮出任。王貴蓮曾任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協調聯絡組組長,是資深國會幕僚,熟悉國會議事規則與院會溝通。國防部副部長由現任副部長徐衍璞、柏鴻輝留任。外交部政務次長由現任政務次長田中光留任,現任駐法代表吳志中出任。法務部政務次長由前立委黃世杰、現任國安局副局長徐錫祥出任。卓榮泰表示,黃世杰過去擔任立委期間,曾在司法法制委員會與內政委員會歷練,也曾擔任司法法制委員會召委,在各類修法上都有積極表現。徐錫祥曾任台中地檢署檢察官、金門、彰化、台中地檢署主任檢察官、台高檢主任檢察官等職,在緝毒、經濟犯罪、貪瀆、婦幼保護、金融犯罪、選舉查察等均有良好表現。經濟部政務次長由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署長何晉滄出任。何晉滄過去曾任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處長、科技部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副局長、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任秘書等職,未來將持續積極扶植中小企業接軌國際、低碳轉型,解決中小企業的各項問題。國發會政務副主委將由現任常務副主委高仙桂出任。高仙桂曾任職經建會副處長、主任秘書、經濟研究處處長,以及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執行長,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秘書。大陸委員會政務副主委由現任政務副主委梁文傑留任。梁文傑過去曾任三屆市議員、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諮詢委員、民主進步黨中國事務部副主任等職,長年擔任民進黨重要政策幕僚、主要鑽研兩岸關係政策。海洋委員會政務副主委將由現任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署長黃向文、現任海洋委員會常務副主委吳美紅出任。黃向文曾任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所長、農委會漁業署遠洋漁業組科長以及行政院海洋事務推動小組委員。吳美紅曾任總統府第一局局長、大陸委員會政務副主任委員,將借重她擔任政務副主委。僑務委員會政務副主委由前台北市議員阮昭雄出任,阮昭雄曾任三屆台北市議員。2023年初,阮昭雄出任陳建仁內閣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對於僑委會事務並不陌生,未來也將持續發揮專業,協調相關業務。退輔會政務副主委由陸軍退役中將傅正誠出任,傅正誠曾任全民防衛動員署後備指揮部指揮官等職務,現為中華民國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政務副主任委員,對於相關業務熟稔,具備退除役官兵輔導及安置事宜專業。原住民族委員會政務副主委由現任政務副主委谷縱•喀勒芳安留任,以及原民會土地管理處處長杜張梅莊出任。谷縱•喀勒芳安是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長年在高雄原民會擔任相關職務,杜張梅莊從基層科員、課長,再進入原民會擔任處長,兩位副主委的資歷及實務經驗極為豐富。行政院主計總處政務副主計長由蔡鴻坤留任,蔡鴻坤過去曾擔任行政院主計總處常務副主計長、行政院主計總處主計官兼綜合統計處處長、行政院主計處主計官兼第三局局長等職務,具備政治經濟相關專業。行政院人事總處政務副人事長由李秉洲留任,李秉洲自2022年起擔任該職務,過去也曾任財政部人事處處長、教育部人事處處長、勞動部人事處處長等職,具備人事相關專業經歷。故宮博物院政務副院長由黃永泰留任,黃永泰為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博士,過去曾任臺南市政府副秘書長、故宮博物院政務副院長及常務副院長,熟稔故宮博物院事務,未來也將繼續發揮專業,續留故宮博物院政務副院長一職。
國際潛水展疑賣保育類「鯨骨項鍊」被檢舉 廠商稱「海報打錯字」:是牛骨製
「台灣國際潛水暨度假觀光展」參展廠商遭民眾發現疑似販賣保育類動物商品「鯨骨項鍊」,業者也於事發後立即撤展,台北市動保處表示,若有違反規定,將依《野生動物保育法》處6月至5年有期徒刑,得併科罰金30萬至150萬元,如虛偽標示則可處15萬以上、75萬元以下罰鍰。展覽廠商在參展海報上主打全台獨家販售鯨尾項鍊,被民眾懷疑是鯨骨,業者還被爆出先前力推東加共遊團,貼文表示每周將送出鯨骨項鍊,如今參展海報從「鯨骨」改為「鯨尾」。廠商負責人昨發文表示,沒有仔細核對廠商輸出的海報文字,原文應該是鯨尾項鍊(牛骨製造),也就是陳列東加王國帶回來的牛骨製鯨尾項鍊,一時大意引起風波深感抱歉,現已主動撤展,並全力配合動保處調查。主辦單位也澄清,該廠商資料顯示是做水下旅拍,會刊資料也一樣,事先不知廠商會販售疑似保育類動物產品,收到通知時立刻核查展位並確保相應產品已撤除,對於此次事件感到遺憾,未來將致力確保類似事件不再發生。動保處說,鯨魚屬於保育類野生動物,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35條第1項規定,保育類野生動物產製品,非經主管機關同意,不得買賣或在公共場所陳列、展示。對於後續鑑定方式將先藉由拍照,透過圖片辨識生物特徵,如果無法辨識,會把物件送至鑑定機構做實體鑑定,必要時破壞部分構造以辨別真偽。中華鯨豚協會發出聲明,收到民眾檢舉資訊,有廠商在公開場合販售「鯨骨產製品」,因販售保育類野生動物明顯觸法,協會第一時間把相關資訊提供給海洋保育署,目前官方單位已完成蒐證,將由台北市政府做後續稽查,呼籲民眾切勿因為好奇心而觸法。
潮境海岸不明油汙 基隆市府:後續會嚴密監控
自12月1日起,台灣東部海岸就陸續接獲通報,岸邊出現油汙。基隆市也在8日接獲通報,於潮境保護區海岸出現零星油汙,市府產發處表示,目前已經大致刮除完畢,後續也會嚴密監控海域汙染情況。台灣東海岸多個縣市出現不明油汙,基隆市潮境保護區潮間帶8日也發現有零星油汙,市府產發處表示,油汙目前已經大致刮除完畢。(圖/基隆市政府提供/中國時報張志康基隆傳真)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表示,自12月1日起,台灣東部多個縣市,包括了台東縣綠島柚子湖、屏東縣九鵬、宜蘭縣大里、新北市鼻頭角等地,都發現岸邊出現油汙。基隆市政府產業發展處副處長鄭永陽晚間表示,產發處在12月初就接獲通報,指不明油汙有可能隨著洋流漂到基隆沿海,市府獲報後,就立即啟動應變機制,備妥攔油索、吸油棉等除油物品,並嚴密監控潮境、大武崙沙灘及漁港海域汙染情形。8日市府就獲報,在基隆市與新北市交界的潮境保育區內,出現了不明油汙,經產發處派員查看後,發現的確有零星油汙沾附在潮間帶,市府也立即派人前往現場,目前已大致刮除完畢。市府也協助海保署人員進行採樣,以利後續確認汙染來源。鄭永陽表示,產發處持續監測基隆市各漁港及海域的狀況,到目前為止,除潮境海岸外,並未出現大規模汙染物,若後續有發現,市府會積極採取因應措施,避免汙染進一步擴散。
全台首座藍鯨骨骼標本 高掛屏東海生館
擱淺台東、台灣有紀錄以來首次發現的藍鯨,歷經3年修復後,成為全台首座藍鯨骨骼標本,以「巨鯨之路」為名15日重現屏東海生館,長20公尺、63節椎體、1公噸重的身軀,以下潛式身姿高掛10公尺高大廳上方,震撼人心。屏東海生館指出,2020年農曆大年初一,台東縣長濱鄉擱淺1隻台灣首次發現的藍鯨,牠被發現時,身形消瘦且頭部被繩索緊緊纏繞,令人觸目驚心。館方在教育部的支持下,與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成功大學簽署藍鯨骨骼標本合作備忘錄,將藍鯨骨骼標本作為研究典藏並公開展出,藉此推廣海洋環境教育及生態保育觀念。海生館研究員表示,該隻藍鯨是未成年個體,尚未完全硬骨化的骨骼使得修復作業極具挑戰,經匯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意見後,為以最不傷害骨骼的方式修復及裝架,決定採用全台首見的三軸式龍骨裝架法裝架。此外,研究員也考量展示安全性,特別將藍鯨頭部翻模複製,原件則落地分開裝架以爆炸式展示方式,讓遊客可近距離觀察內部結構,並讓研究學者可進行科學測量、採樣等研究作業。館方表示,經不斷討論、求證、比對、試組裝等過程,終於完成藍鯨骨骼標本,並模擬捕捉藍鯨下潛剎那的優雅動作,讓這座20公尺長、63節椎體、1公噸重的身軀以另種樣貌遨遊在10公尺高的世界水域館大廳上方,展現出藍鯨動態美感與生命力。海委會表示,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全球公開展示的完整藍鯨標本僅約25件,顯見藍鯨稀少而珍貴,「巨鯨之路」是台灣首座藍鯨骨骼標本展,期許牠能讓國人思考如何維護海洋的永續發展,一同守護海洋資源。
獨家直擊!黑色濃稠油汙 北襲基隆潮境公園
10日上午記者實地走訪基隆潮境公園,發現大小不一的黑色濃稠油汙,遍布海蝕平台及岸邊,就像炸彈開花一樣,東一塊西一塊。在潮境公園岸邊的黑色油汙,就像炸彈開花一樣,東一塊西一塊。(圖/黃鵬杰攝)「今天海水有油,東西不要撿回家喔!」基隆潮境公園的海蝕平台,遊客告誡一起來玩的小朋友。12月2日在綠島柚子湖,有民眾路過時發現地面疑似遭破壞,仔細查看後赫然發現,整個海岸線都被大量的濃稠油汙所覆蓋。12月7日台東加路蘭風景區海岸,也傳出發現不明黑色油汙,民眾緊急通報台東縣環保局,經派員勘查後確認為重油汙染!據海洋科學博物館人員表示,7日就已經發現潮境公園岸邊有黑色油汙,隨即通報基隆環保局並現場勘查;而因應展覽與研究需求的抽水作業,也受到影響。這起遍及整個台灣東部海岸的重油汙染事件,推測可能是國際輪船偷排廢油所致。海洋委員會環境海洋保育署已至各地採樣,並著手調查汙染來源。
基隆潮間帶出現「藍色寶可夢」 海科館警告:有毒別摸
近日有民眾在基隆潮間帶發現藍色漂浮物,長得像美麗的「寶可夢」,而牠其實是「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呼籲,「海神有毒只能觀賞不能摸喔。」海科館在臉書發文說,「大西洋海神海蛞蝓是藍白色的浮游生物,外型神似希臘神話中的海神Gaucus,雙手彷彿長了魚鰭、雙腿成了尾巴,因此有了『海神』的美名。海神主要分布在熱帶區域,台灣屬於亞熱帶區,基隆又位於最北端,比較少見。」海科館在標記中說,潮間帶也會伴隨僧帽水母、紫螺帆水母,「海神有毒只能觀賞不能摸喔。」據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介紹,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又有藍龍、藍天使、藍海燕等別名,成體約5公分,是沒有殼或殼退化的腹足類,海神海蛞蝓是大洋表層的特殊物種,會腹足面朝上仰漂,體內有氣泡構造,能調節浮力,控制身體垂直的位置,再靠風和海流進行大範圍的移動,而牠們的身體和大海深層反射上來的藍色光融合。海蛞蝓銀色那面朝下,讓水中獵食者從水下往上看時身體和海洋表面陽光相同,藉此躲過捕捉。牠們吃錢幣水母和僧帽水母,捕食後會把獵物的刺細胞存在皮鰓末端,用來防禦捕食者。海洋保育署說,台灣除了海神海蛞蝓,還有另一種緣邊海神海蛞蝓。
250位漁民守護白海豚 近2年目擊回報152筆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2021年起與西部沿海漁會邀請漁民參與白海豚目擊回報,250位漁民已累積通報152筆白海豚回報資料,海保署也提供每筆目擊紀錄1000元獎勵金,10月31日於鹿港鎮表揚參與白海豚海上目擊回報的漁民,歡迎漁民持續回報。海保署與通苑、南龍、台中、彰化、雲林及嘉義區等6區漁會合作,成立白海豚巡護艦隊,今年已有70筆白海豚目擊資訊。各區漁會也邀漁民參與白海豚目擊回報,同時請漁民於目擊白海豚時主動降低船速,利用手機或相機記錄白海豚,250位漁民已累積152筆白海豚回報資料,其中有漁民回報11筆目擊資料。此外,海巡署自2018年起,即於執行勤務時協助回報白海豚目擊紀錄,迄今也已累計253筆資料。海保署也從2021年起,由海洋保育巡查員執行白海豚陸地觀測,並與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等民間團體合作,完成有5群次、12隻次的白海豚目擊紀錄目擊。在海上目視方面,今年也已目擊5群次白海豚育幼群,觀察到幼豚穩定成長。為感謝漁民對白海豚保育的努力,海洋委員會10月31日於彰化縣鹿港鎮表揚參與白海豚海上目擊回報的漁民,受獎漁民也於活動中分享目擊經驗。受獎的苗栗區漁會漁民王世通說,參與活動讓他更了解白海豚保育工作的重要性,並激發對海洋保育的熱情。面對白海豚族群減少,他感到憂心,因此也號召其他漁民夥伴及相關單位共同維護白海豚棲地環境,期望讓白海豚數量能持續增加。
帛琉籍天使輪汙染船東持續不作為 海委會祭出第5罰200萬元
帛琉籍天使輪「ANGEL」於今年7月21日沉沒於高雄港外,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今(16)日指出,此案是海洋汙染防治法修正通過後第1件重大海洋汙染案件,由於天使輪的船東持續對汙染不作為,15日第5次祭出重罰200萬元,要求船東負起責任,提出具體的抽油改善計畫。帛琉籍天使輪「ANGEL」於今年7月21日沉沒於高雄港外,圖為8月15日上午天使輪沉船處周圍海域油花。(圖/翻攝畫面)海洋保育署說明,15日稽查結果顯示船東仍未有布放攔油索等積極作為,不但油汙持續滲漏至海面,相關應變措施也由港務公司及海委會代為處理。且船東持續不作為,除8月8日透過船務代理公司與應變中心接洽外,至今船東尚未出面、也沒有提出任何抽油的改善計畫,因此海委會決定按次裁處,罰鍰加重至200萬元,累積5次裁處金額共540萬元,改善期限至8月18日。海保署署長黃向文表示,海汙法修正後已針對部分罰則酌情加重,期望透過有效執法以達嚇阻違法汙染行為的效果,持續努力提升各界對海洋汙染防治的重視,也呼籲切莫以身試法,共同保護海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