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溝
」 地震 日本 強震 花蓮 餘震太平洋將逐漸消失「形成超大陸」 專家揭台灣未來位置:長久存在
科學家研究表明,馬里亞納海溝每年吞沒約30億噸海水,從建模研究來看,未來太平洋將逐漸消失,最終形成新的超大陸「阿美西亞」(Amasia)。對此,地震專家、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預測顯示台灣將位於這個未來超大陸的核心,並將長久存在。根據《NOWnews今日新聞》的報導,2018年美國科學家發現馬里亞納海溝數百萬年間已吞噬約3000萬億噸海水,換算後每年約吞沒30億噸,相當於120萬座奧運標準泳池的水量。郭鎧紋解釋,未來超大陸的形成依賴地球深處的熱點活動,包括來自地函的上升熱流和隱沒帶的火山活動,而馬里亞納海溝吞噬的海水正參與這一過程。他認為,未來超大陸將位於從堪察加半島延伸至紐西蘭、澳洲和西藏的三角形區域,台灣位處其中的核心地帶。事實上,科學家表示,根據建模研究,海洋岩石圈的強度是決定超大陸如何形成的關鍵因素。地球內部的熱量在數十億年內逐漸流失,導致大洋中脊地函熔融程度降低,海洋地殼隨之變薄,並形成新的岩石圈。澳大利亞科廷大學與中國北京大學的研究指出,隨著地球地函逐漸冷卻,海洋板塊整體強度減弱,太平洋將縮小,最終將比大西洋和印度洋更小。阿美西亞的形成過程包括美洲向西移動、亞洲向東移動,南極洲靠近南美洲,非洲的一側與亞洲接壤,另一側則與歐洲連接。不過這一超大陸的形成預計至少還需2至3億年。「阿美西亞」這一名稱來源於美洲與亞洲兩塊大陸的碰撞結合。上一個超大陸「盤古大陸」(Pangea)於約1.8億年前解體,分裂成今天的各大陸,當時這些大陸被環繞在一個名為「泛古洋」(Panthalassa)的巨大海洋之中。
強震警報縮短至7秒!氣象署鋪200公里海纜 助西南部14秒地震預警
台灣地震非常頻繁,根據中央氣象署的統計,自4月3日花蓮發生強震以來,截至10月14日,共計有1715起餘震,其中規模大於5的地震有98起,由於台灣位在活躍的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氣象署將強化即時警報功能,目前預警時間是地震後10秒內收到震央簡訊,未來將縮短至7秒。此外,氣象署預計在2025年完成南部海域200公里的海纜鋪設,提供西南沿海14秒的預警應變時間。中央氣象署統計,今年1月至7月共發布顯著有感地震報告436次,小區域有感地震報告為1380次,並處理超過1萬8000筆的地震定位資料。交通部部長陳世凱表示,氣象署為了提升災害預警和氣象預報能力,持續建設先進的氣象觀測與遙測設備,並引進先進的運算能力,發展AI氣象應用,2023年已完成第6代高速運算電腦系統的建設,將區域模式的水平解析度從原本的3公里提升至1公里,並每年提升颱風路徑預報準確率2%。交通部部長陳世凱指出,今年增建38座地震站,總數達到632座,加密站網並提升傳輸處理效率;今年已完成高雄市區的客製化地震預警系統,預計在2025年完成台中市的客製化地震預警系統,地震預警時間將從10秒縮短至7秒,盲區範圍也從35公里縮小至25公里。氣象署指出,預計在2028年完成台灣南部海域200公里長的海纜鋪設,並在海纜沿線設置3座海底地震觀測站,將為台灣西南部沿海提供14秒的地震預警和30分鐘的海嘯預警應變時間,提升馬尼拉海溝引發的海嘯及地震預警能力。氣象署正積極研發應用AI技術縮短地震通報時間,透過AI技術提升識別P波與預估震度的準確性,將有助於強震即時警報系統在早期階段迅速發出警報,縮短通報時間。
東部連2震!震央近「琉球海溝」極淺層 專家示警:恐有5級以上餘震
全台近日地震頻傳,先是宜蘭近海週四(15日)發生芮氏規模5.7地震,花蓮外海昨(16日)上午7時35分左右又發生規模6.3強震,最大震度4級,全台除了高雄、屏東和桃園,大家一早都被國家級警報嚇醒。專家表示,昨天的地震震央非常接近所謂的琉球海溝,且深度也是極淺層,未來不排除再出現規模5以強餘震。臉書粉專「觀氣象看天氣」表示,15日傍晚先是在和平海盆跟和平溪間發生一個極淺層中型地震,16日早上的震央更是令大家嚇了一跳,不僅比較接近0403的震央,更令人擔憂的是,這個點非常接近所謂的「琉球海溝」,深度也是極淺,讓外界不免聯想台灣地震與九州地震是否有關連性。專家提到,「巧合的是從8/8的宮崎地震以來,琉球海溝八重山段就開始出現多次淺中層地震,特別是前2-3天花蓮外海就出現疑似前震的情況。」粉專指出,可以參考日本前幾天的南海海槽預警機制,先觀察餘震震央有沒有再往東移(也就是海溝巨震好發點),地震次數是否頻繁增加,規模有無超過5以上。「觀氣象看天氣」分析震度及共振機制,由於15日的地震雖然同屬東部海域(海盆/海溝)系統,畢竟震央跟構造不同,因此主要強震區在北部,特別是宜蘭,「硬要說昨天的國家級警報比今天的還稍微低估;至於7:30的這個(暫時定為主震),由於震央較南邊,影響轉為以西部沿海為主」。另外,專家認為,雖然發的國家級警報範圍比昨天更多,不過氣象署的防災意識提升,比起0403強震的荒腔走板,值得給氣象署鼓勵,但是也請氣象署別再遺漏桃園,桃園的地理位置比雙北還更西,特別是這區塊地震的共振區集中在台灣海峽。
強度超越311?南海海槽若大地震日本恐23萬人罹難 昔釀富士山噴發
日本宮崎縣8日發生芮氏規模7.1強震,隨後日本氣象廳發布南海海槽(南海トラフ)地震臨時情報「巨大地震注意警報」。南海海槽特大地震是每100年至150年會發生1次,據日本中央防災會議2019年的試算結果,南海海槽若發生大地震,恐造成23萬人罹難,死亡人數會比311大地震多14倍;在1707年的寶永地震49天後,還引起富士山大規模噴發。綜合日媒報導,日本宮崎縣8日下午突發芮氏規模7.1強震,造成全日本民眾恐慌,日本氣象廳也緊急分析這次地震與南海海槽地震關聯性,並發布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巨大地震注意警報」,通知民眾日本今後發生大規模地震的可能性提升,並呼籲做好防災應對措施。有不少網友也好奇南海海槽大地震有多可怕,據悉,南海海槽為水深4千公尺級的海溝,位於日本四國南方海域,水深約4000公尺,東側達靜岡縣外海、西側則到九州外海,平均每100年至150年就會引發芮氏規模8等級的大地震;日本有紀錄以來最大規模地震是1707年的寶永地震,芮氏規模達8.6,更在地震後49天,發生富士山大規模噴發的狀況。而日本政府一直以來都很重視「南海海槽大地震」,在2019年5月的中央防災會議中也公布試算結果,若南海海槽又發生大地震,罹難人數估計會有23.1萬人,比2011年3月11日規模9的東日本大地震多14倍。311大地震因地震和海嘯致死人數約1萬5900人。
日本南海抗震3/「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是什麼 又是如何運作的?
台灣時間8日下午3時42分,日本宮崎縣南部觀測到規模7.1地震。日本氣象廳震後首次發布了「南海海槽地震臨時資訊」,表示將審慎研究本次地震與「南海海槽巨大地震」的關聯性。並且在台灣時間晚上6時18分發布「南海海槽地震臨時訊息:巨大地震注意」,提醒日本民眾注意,在未來一週內鄰近地區大地震的可能性,比往常來得更高,請民眾小心戒備。令日本當局嚴陣以待的「南海海槽巨大地震」是什麼?若發生了又會有什麼影響?《CTWANT》為您進行整理報導。三、什麼是「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又是如何運作的據日本《NHK》說明,「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是日本氣象廳建立的「大地震事前警報」。專門用來警戒南海海槽周邊發生的異常活動。並且評估是否有可能引發「南海海槽巨大地震」的到來。根據世界各地歷次大地震統計數據表明,每當發生7.0級以上地震後,一週內鄰近地區發生8級以上地震的機率,會上升到1%左右。因此,每當在南海海槽的假想震原區附近,發生規模6.8以上地震,或是有儀器觀測到異常的地殼變動,就會進入「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調查中)」階段,在30分鐘內集結專家學者召開「南海海槽地震評估研討會議」,評估該次地震是否與未來可能發生的特大地震有關。目前的「南海海槽地震評估研討委員會」由6名日本學界的地震和地殼運動專家組成。會長是東京大學榮譽教授平田直,其他委員會成員包括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的小原一成教授、加藤尚之教授,古村孝志教授,以及名古屋大學山岡耕春榮譽教授,以及前東京地震研究所所長、現愛知工業大學橫田崇教授組成。「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各階段運作示意圖。(圖/翻攝NHK)根據會議結果,必須公布「南海海溝地震臨時情報」下一步資訊。資訊將分成3種等級:「巨大地震警戒」、「巨大地震注意」、「調查終了」。「巨大地震『警戒』」:當發布此項公告,意味著委員會認定,未來一週內可能發生規模8以上的「特大地震」。當發布此資訊後,民眾需要進行地震的日常準備工作,包含檢查發生地震時家具是否已經固定、確認地震發生時的緊急疏散地點、確認家人安危的聯絡方式。此外,在可能面臨海嘯襲擊時難以即時避難的地區,或是有行動不便的老人、殘疾人、幼兒的家庭,都需要進行事前疏散。「巨大地震『注意』」:當發布此項公告,意味著委員會認定,未來一週內可能發生規模7以上,8以下的「大地震」。民眾需要再次確認日常的準備工作,並且做好必要時自行避難的準備。同樣要確認地震發生時的緊急疏散地點、確認家人安危的聯絡方式等,但是無須即刻疏散。「調查終了」:當發布此項公告,意味著委員會認定此次地震與「南海海槽巨大地震」無關,沒有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民眾可以回到一般的日常生活。由以上資料可得知,8日宮崎縣地震後,日本氣象廳於台灣時間晚上6時18分發布「南海海槽地震臨時訊息:巨大地震注意」資訊,也就是認為未來一週有機會出現規模7以上8以下的大地震,因此日本民眾未來一週內都必須做好日常準備並確認資訊。日本氣象廳指出,南海海溝地震潛在震源區域內,大規模地震發生的可能性比平時有所增加,呼籲民眾應遵照政府和地方自治體的指示,採取相應的防災措施。
秘魯發生7.2強震「威力堪比32顆原子彈」 專家示警:超過千日無規模8地震
秘魯於28日半夜發生規模7.2強震,震央接近秘魯第二大城阿雷基帕(Arequipa),甚至一度傳出要發布海嘯警報。地震專家郭鎧紋表示,往年全球平均有15次規模7以上強震,但今年截至目前為止,僅發生4次,而且已經超過千日沒有發生規模8以上的地震,要特別留意。根據媒體報導指出,地震專家郭鎧紋表示,這次秘魯地震的原因主要下方納斯卡板塊所造成的,納斯卡板塊每年向東移動3.7公分,沿著秘魯智利海溝隱沒到南美洲板塊下方,是所有板塊中最快的絕對運動之一。這次秘魯7.2強震,其威力堪比32顆原子彈,這也是自4月3日花蓮強震後,全球在2024年第4起規模7以上的地震。但地震專家郭鎧紋提到,過往平均每年全球會發生15次規模7以上的地震,整體而言,今年截至目前為止僅發生4次,次數偏少,再加上已經超過1千天沒有出現規模8的地震,因此要特別留意。除此之外,郭鎧紋也提到,納斯卡板塊與南美洲板塊這個交界,自1900年以來就發生過20起規模8以上的強震,其中在1960年,當地曾發生規模9.5的強震,也是有紀錄以來規模最大的地震。
花蓮米崙斷層錯動「恐釀規模8強震」?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闢謠了
花蓮403強震後餘震不斷,22日傍晚至23日凌晨更是整晚搖不停。沒想到23日卻有媒體引用所謂的「地震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馬國鳳的說法稱,花蓮一帶米崙斷層未來錯動機率高達88%,地震最大規模恐達8,遠至台中、台北都會受影響。對此,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也發文闢謠,該報導為「錯誤」訊息。馬國鳳本人也火大回應,有媒體「蓄意錯誤引用一年半前的訪問」,更澄清她的頭銜是「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不是什麼「地震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23日網傳報導聲稱「花蓮餘震不斷,專家認為花蓮米崙斷層未來發生錯動機率高達88%,最大規模可達到8!」對此,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4日發出3點闢謠,首先是網傳媒體引述的專家為中研院地科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馬國鳳,她在23日、24日分別在臉書發布貼文表示,「我什麼時候講過,米崙斷層會有規模8的地震,還機率88%!真是氣死我了」,同時指出媒體蓄意錯誤引用一年半前的訪問。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接著引用中研院地球所黃信樺的說法指出,地震的規模跟斷層的長度有關,花蓮的米崙斷層長度並不長,由此研判不可能發生規模8以上地震,就算真的整條斷層帶全破碎,頂多發生規模6的地震。事實查核中心還檢視網傳報導的原始訊息源,發現馬國鳳2022年2月19日受訪時提到的1920年琉球海溝地震,指的並非是米崙斷層,更與2024年4月花蓮地震與後續餘震無關。不過23日發生規模6餘震後,有媒體卻再次引用馬國鳳過往受訪的內容,並自行拼湊原始談話,導致全文錯誤解讀成馬國鳳稱「琉球海溝地震帶有一條米崙斷層」、「未來發生錯動最大規模可達到8」等內容。因此,網傳相關資訊證實為「錯誤」訊息。對此,馬國鳳24日也對誤傳事件做個小結,「昨天的內容是蓄意錯誤引用一年半前的訪問。一年半前年前的訪問是專題介紹MiDAS。」她也還原之前的訪問,指出報導者當時持續一年的追蹤報導,才是專業記者的實力!「『記者不是,小時不念書長大當記者』,他們的整理,真是厲害!」
專家示警「海溝巨型地震」!台北恐搖3分鐘「大樓會倒得很徹底」
自花蓮403規模7.2強震後至今,已突破1100起餘震,花蓮22日傍晚至23日凌晨更是整晚搖不停,15小時內就發生180起地震,導致原本因403強震已被判定為危樓的花蓮統帥大樓、富凱大飯店,均發生嚴重傾斜。對此,專家李錫堤也坦承,近2天的地震跳動確實讓人感到有些異常,更示警大家真正要擔心的應該是「海溝巨型地震」,因為屆時若真的發生,台北恐搖晃長達3分鐘,直言「大樓會倒得很徹底。」花蓮縣自昨(22日)傍晚5時8分起,又開始連續出現403強震的餘震,且幾乎都是極淺層地震,餘震20天至今已突破1100起,其中凌晨2時26分、2時32分,接連發生芮氏規模6.0及6.3強震,導致原本因403強震已被判定為危樓的花蓮統帥大樓、富凱大飯店,均發生嚴重傾斜。對此,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表示,大型地震後的餘震前幾天一定最多,趨緩後難免每日會有隨機跳動,不過近2天的跳動確實讓人感到有些異常,但實質上又不太意外,需要再觀察幾週。他也提醒,「台灣最近10年是地震好發期,還是要做好防災準備,包括建築、防震知識等都應提早準備。」此外,李錫堤昨(22日)還在臉書發文示警,「海溝巨型地震」有3大可怕之處:首先是「會搖很久」,403地震在台北搖了1分鐘,921地震在台北搖了1.5分鐘,但海溝巨型地震可能在台北搖到3分鐘,「搖1至2分鐘的地震中受損的房子,搖到3分鐘可能就倒掉了。」再來是「會搖很大」,李錫堤說明,海溝巨型地震低頻波(0.5~1.0Hz)很豐富,它會讓盆地軟弱土層起很大反應(加大振幅),也會使十幾層的大樓跟著反應起來,進而擴大水平振動的幅度,也就是向前後左右擺動的幅度,會比以往經歷的403地震及921地震擺動幅度大得多。最後則是「大樓會倒得很徹底」,李錫堤也援引1985年墨西哥大地震的經驗指出,一個震央400公里外的海溝巨型地震,使首都墨西哥約有1/3的房子受到破壞,且許多十幾層的大樓各樓層柱子全斷,各樓板疊成三明治狀,死傷慘重,因此「我們要及早準備,以減少災損。」不過李錫堤還是在留言區補充,「我國921地震後更新的耐震設計規範,在台北盆地規定的設計反應普遍是足以涵蓋海溝巨型地震的。有按新的耐震設計規範做結構動力分析及設計,並有送結構外審合格者,應可抵擋海溝巨型地震的衝擊。」至於如何及早準備,李錫堤也指出,除了老舊建築外,所有10至15層的大樓都要優先列入結構安全檢查及補強的對象。
美東百年來最大地震!全球進入地震活躍期? 專家示警:更怕「南海海槽巨大地震」
4月3日花蓮規模7.2強震後餘震不斷,沒想到就連很少發生地震的美國東部紐澤西州(State of New Jersey),也在美東時間5日遭遇該州240年來最強烈的芮氏規模4.8地震,嚇壞不少紐約人。對此有許多民眾擔心,全球是否已經進入地震活躍期,但地震專家們卻澄清,其實目前都還在平均值內,他們反而比較擔心日本百年週期快到的「南海海槽地震」,進入倒數階段。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表示,美國東岸這300年來也才發生過300次地震,反觀台灣則是1年就有400個規模4以上的有感地震。雖然紐約市並不是地震熱點,但5個行政區佈滿了斷層。根據統計,紐約每100年就會發生1次這樣的地震,而上一次地震發生在1884年,因此當地早該發生地震了。地震專家郭鎧紋也表示,其實大西洋的兩側是非常穩定的,就是被動的大陸邊緣,它的地殼非常的安定,它海洋地殼跟大陸的地殼交接得非常好,就是並沒有發生什麼斷裂或隱沒的情形。所以紐澤西州這一次的規模4.8地震,「其實是周期很長很長很久才碰到一次」,而且釋放能量跟台灣相比,真的是小巫見大巫。因為根據USGS的調查,花蓮403強震,跟美東比起來差了8000倍。此外,由於東岸岩層較為堅固,震波可以傳遞的更遠,所以東西岸如果都發生類似的地震,東岸可以感受的範圍就會較廣。而且這回根據監測發生地震的是拉瑪波斷層,他貫穿整個美國東北部,上一次的較大挪移已經是1957年的事情了,哥倫比亞大學的拉蒙多哈堤地球觀測站也發現類似規律,也就是紐約周邊約100年會發生一次規模5的地震,每670年會有規模6以上的,要更大的地震要長達3400年。不過台灣震完,換美國震,也不免讓民眾擔心全球是否進入地震活躍期。對此,台大地質科學系教授吳逸民澄清,事實上美國的地震,雖然在紐澤西那邊比較少見,但地震規模都不到5,所以此類地震的發生事實上都是巧合,沒辦法說是整個地震比較活躍。那是因為像台灣有災害性的地震,所以大家比較注意地震的消息,就會覺得地震怎麼那麼頻繁,可是回頭來看,事實上整個全球目前的地震活動,並沒有比較頻繁,這幾年來都是在平均值,更不要論台灣和美國分屬在不同的板塊上,距離又遠。不過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卻認為,有可能發生在菲律賓海板塊與阿穆爾板塊邊界俯衝帶的「南海海槽巨大地震」真的不容忽視,「日本他們是很擔心,就是說南海海溝上一次是1949年已經80年了,因為他們地震也差不多是百年週期,他們就很擔心南海地震會來,一來規模甚至會到9。」若回顧歷史,南海海槽以約90至150年的周期發生特大地震,因此不久的未來,它必定會發生,即便現在立即發生,也一點都不意外。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就認為,未來30年內以南海海槽為震央的規模8至9級特大地震,發生機率高達70至80%;40年內則是90%。
強震讓新北5住宅變危樓 專家分析「災情集中土城」:與地盤反應有關
403花蓮大地震後,新北市多處房屋成危樓,除了已半毀、一度造成一人受困的中和區廠房外,還有土城兩處、中和一處以及八里區 一處共4處住宅被認定成危樓,另外還有七處房屋被列為需要補強,且多數集中土城。國立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對此解惑,指出此次地震與土城一帶地質恰好頻率對上,才會引發共振反應,這也是為何多數災情集中土城一帶。新北市工務局則表示,對於需補強建築物,都可以向新北市府洽詢相關補助或都市更新。新北市此次共有12件建築物因地震受到嚴重損害,其中5件拿到紅單、7件拿到黃單,其中紅單部分土城2張、中和2張、八里1張;黃單部分土城4張,中和、新店、新莊各1張。依據國土署指出,紅單應立即停止使用並進行疏散,黃單則無疏散必要,但應儘速排除有立即安全疑慮的部分。至於為何此次受災房屋幾乎集中在土城或靠近土城一帶,台北市則鮮少災情傳出,李錫堤也指出是跟地盤反應有關係。他說,土城地底下有很厚的礫石層,台北市中心因為是盆地,則是軟泥比較多,兩者地盤條件不一樣,而此次地震傳來震波恰好跟土城區反應,即所謂共振效應,才會導致土城地區災情慘重。李錫堤說,土城一帶土壤比台北盆地堅硬,但這次震波剛好沒有這麼低頻震動,反而與土城的土壤有共振反應,若是海溝型的地震,低頻成分高,就會跟台北盆地中心產生反應,他也指出,新北環狀線移位恐怕也是因為共振效應造成的。李錫堤並提醒民眾,建設房屋的時候,除了研究地震帶,應該也要以地震儀去測量其振動頻率,「很多人會忽略這一點」,尤其是高機密度的廠房建設,以避免因地震產生共振效應。
每10分鐘搖1次!11點前主震加餘震345起 專家:恐持續半年
花蓮外海3日上午7時58分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為921大地震後最大規模地震,造成花蓮多地災情不斷,且截至上午11點,主震加上有感餘震,已經發生345起,全台民眾幾乎時時刻刻都要保持警覺。對此,專家表示,就921大地震的經驗來看,當時餘震有1萬多個,預估這次餘震可能持續到數個月到半年間。據地震中心統計,主震加上有感餘震,截至4月4日上午10點55分,顯著有感有100起,小區域245起,累計總數345起,等於平均每10分鐘就搖一次。就有花蓮當地民眾表示,平均10分鐘就震一次,搖不停頭都暈了,不曉得要怎麼入睡,可以說是還處在驚恐當中,餘悸猶存。對此,台大地質科學系教授陳文山說,餘震會維持一段時間,用921當例子來說,當時地震後餘震大約持續1年多的時間,且它的餘震數量非常多,大概有1萬多個,如今距離4月3日的地震才過1天,有300多個的餘震來講,基本上大概是平均的數量。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也說,就921的經驗來看,包含這些規模3以下2、1小餘震,它的持續時間,預估有可能到數個月到半年之間。值得注意的是,未來要擔心有更大的海溝型地震。地震專家、中央大學合聘教授馬國鳳表示,這次地震是台灣造山運動造成板塊運動的能量釋放,和琉球海溝有關。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就此提醒,花蓮外海一直往外延伸差不多300公里,整個都是所謂的海溝,而海溝的地震,300公里左右去錯動,那地震規模都會在8以上。
餘震連發震到頭暈!規模5以上達14起 截至晚間6點「共167起地震」
花蓮今(3日)發生規模7.2地震,造成災情頻傳,根據中央氣象署截至晚間6 點為止,主震加上後續大大小小有感餘震,已有167起,其中規模5以上餘震有14起。中央氣象署最新統計資料顯示,這起在3 日發生的強震發生後,目前規模6級以上餘震共計2起,規模5級至6級餘震共計12起,規模4級至5級餘震共計80起,規模3級至4級餘震共計72起,顯著有感地震共計65起,小區域地震102起,累計167地震。對此,據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這起地震規模7.2,發生位置是在花蓮和平外海、菲律賓海板塊隱沒下去位置,成因是菲律賓海板塊往北隱沒到歐亞大陸板塊,這地區是地震好發區域,主要是兩板塊碰撞,能量累積快速,發生機率相當高。這起地震在全台灣各地都有感覺震動,若是在高樓,台北盆地感覺震動會更大,主要是盆地、大樓效應,馬祖金門也有感,還記得921發生25年後最大規模地震,地震深度是15.5公里,不排除3到4天內可能有6.5至7.0餘震。根據歷史文獻紀載,1920年花蓮外海曾發生規模8.0強震,也很多地質學者曾示警東部外海可能出現規模8.0的海溝型地震,並被專家列為台灣最需要注意的四大地震帶之一。截至今日18:01,共計167起地震。(圖/氣象署提供)
921後25年來最大強震!他喊要放4天連假了「今晚敢睡嗎」 專家示警: 做好心理準備
東台灣今(3日)早7點58分發生規模7.2強震,陸續餘震不斷,至五間已連58次餘震,而明天就是清明4天假期,有網友就詢問「今晚各位敢睡嗎」,文章曝光後,不少人就表示「還是得睡啊」、「我921後養成習慣,身旁會放水」。而中研院地科所特聘研究員馬國鳳要民眾有心理準備,未來恐發生規模8強震。網友在PTT以「今晚敢睡嗎」為標題發文,他說,在公司大樓不斷感受到地震搖晃,恐慌之餘,還是得開會在辦公室跑來跑去,由於明天就要放4天連假,讓原PO想問「今晚各位敢睡嗎」?(圖/翻攝自PTT)這名網友在PTT以「今晚敢睡嗎」為標題發文,他說,在公司大樓不斷感受到地震搖晃,恐慌之餘,還是得開會在辦公室跑來跑去,由於明天就要放4天連假,讓原PO想問「今晚各位敢睡嗎」?原PO也先回答,表示今晚不打算睡了,「反正是連假前夕,本來就會打電動到通宵了」,對此,有網友也拋問,今天也太晃了,體感晃動程度不會比921弱多少,「晚上睡覺是不是要先準備好急救包 +水+充飽電的手機」,其他網友則回,「還是得睡啊,不然能怎麼樣」、「大家可以推薦好睡的公園」、「真這麼怕去睡公園啦」、「我921後養成習慣,身旁會放水」、「照睡阿,有差喔」、「睡公司啊」。地震專家、中央大學合聘教授馬國鳳表示,今早地震震央位於東部海域,且花東地區人口較少,搖晃時間更少於921地震的2倍以下,影響程度應不如921嚴重。(圖/翻攝自中央大學官網)除此之外,有網友回憶起921發生後不敢回家睡,「直接睡操場正中間」、「小時候921後還真的去睡小學操場」、「921我家旁的Motel立馬客滿」、「921後一陣子我們全家都睡貨車上」。針對這起繼921地震之後,25年來最大地震,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與921比起來,兩起地震規模接近,後續餘震仍要防範,而中研院地科所特聘研究員馬國鳳則指出,這次地震是台灣造山運動造成板塊運動的能量釋放,和琉球海溝有關,這次規模7地震是在預期中,而在1920年發生規模8強震,現在已經發生規模7.2地震,未來可能還會發生規模8強震,要有心理準備,但多久之後會發生,現在很難說。
「未來恐有規模8強震」! 專家急示警:要有心理準備
花蓮外海3日上午7時58分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為921大地震後最大規模地震,搖晃劇烈,全台均有感,花蓮地區震度達6強為全台最大,各地災情頻傳。對此,地震專家、中央大學合聘教授馬國鳳表示,未來有可能會再發生規模8強震,要有心理準備。馬國鳳指出 ,這次發生規模7地震是在預期中,因為平均每60年到100年就會發生一次規模7以上的地震。而這次地震是台灣造山運動造成板塊運動的能量釋放,和琉球海溝有關。據歷史文獻紀載,1920年花蓮外海曾發生規模8.0強震,因此包括台大地質系榮譽教授陳文山、中大地震災害鏈風險評估及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員李錫堤都曾示警,東部外海可能出現規模8.0的海溝型地震。對此,馬國鳳表示,在1920年發生規模8強震,現在已經發生規模7.2地震,未來可能還會發生規模8強震,要有心理準備,但多久之後會發生,現在很難說。
馬航MH370邁入10週年!波音專家指客機深埋印度洋海溝 機長拉238人陪葬
馬來西亞航空(Malaysia Airlines) 370 號班機失蹤事件8 日迎來第10週年,這起被視為航空最大謎團之一的事件,根據英國資深飛行員,同時也是波音專家的哈迪(SimonHardy)指出,53歲機長薩哈里(Zahrie Shah)在這趟飛行中「蓄意墜機」,帶著飛機與另外238人,一同葬身南印度洋的海溝裡。馬航MH370失蹤,被視為民航史上最大謎團之一。(圖/達志/美聯社)根據《太陽報》報導,這位資深飛行員哈迪(Simon Hardy)認為,53歲機長薩哈里(Zahrie Shah)具有自殺傾向,並且在這趟飛行中「蓄意墜機」,報導稱2015年、也就是空難發生隔年,哈迪參與了馬航MH370的官方調查,與澳洲運輸安全局(ATSB)一起追蹤MH370,他使用了世上最頂尖的飛行模擬器,試圖確認客機位置,又考量了異常衛星訊號、墜毀殘骸很少等線索後,做出這個理論。馬航MH370失蹤,被視為民航史上最大謎團之一。(圖/達志/美聯社)根據哈迪表示,機長在班機起飛前曾要求為駕駛艙、而非客艙提供額外燃料及氧氣,這足以讓他多飛7小時、抵達無人之境,並在乘客與其他機組人員失去意識之際,蓄意駕機墜海,「沒有人逃出來並沉入南印度洋的海底」。哈迪認為,這架MH370航班和機上共239人全部葬身南印度洋、長達數百英里的吉爾文克斷層帶(Geelvinck Fracture Zone),「如果你真的設法把飛機弄到那裡,幾年後可能發現它被岩石埋起來,所以它(現在)甚至可能在海底、被覆蓋著」。專家分析,少數尋獲的客機殘骸中,包括在法國海外省留尼旺島打撈到的「襟副翼」(flaperon),因此認為飛機墜海時,襟副翼正處於「向下」位置。(圖/達志/美聯社)另外,法國專家分析指出,少數尋獲的客機殘骸中,包括在馬達加斯加以西425英里處、法國海外省留尼旺島(Reunion)打撈到的「襟副翼」(flaperon),因此認為飛機墜海時,襟副翼正處於「向下」位置,對此,哈迪就指出,「如果襟副翼向下……顯示就是有人在移動控制桿,而且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英國資深飛行員,同時也是波音專家的哈迪指出,53歲機長薩哈里在這趟飛行中「蓄意墜機」,帶著飛機與另外238人,一同葬身南印度洋的海溝裡。(圖/翻攝自X)
深夜連4震!氣象署曝成因:研判餘震不會太多
昨(20日)晚21:56至今(21日)半夜00:08一連發生4起有感地震,震央皆位於台灣東部海域,地震規模分別為5.4、5.0、5.6、4.9,最大震度2級。對此,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Seismological Center)主任吳健富表示,上述4起地震皆為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板塊碰撞導致,因地震較淺且離台灣遠,對台灣影響小,後續餘震研判不會太多。昨晚21:56發生規模5.4地震,深度50.9公里,緊接著22:18又發生規模5地震,22:57再發生規模5.6地震,接著今天凌晨00:08發生規模4.9地震,一連4起地震震央皆位在台灣東部海域,深度為25.7公里到50.9公里不等,最大震度為1至2級。吳健富分析,這4起地震的成因主要是菲律賓海板塊跟歐亞板塊碰撞,在花蓮往下隱沒,位置在琉球海溝、南澳海盆、東南澳海盆處。地震深度不會太深,比較淺,但離台灣較遠,對台影響小,當時曾預判震度為3級,經驗證後,本島震度最大震度為2級。此外,透過幾次地震釋放能量後,研判餘震不會太多。但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則表示,昨晚至今天早上花蓮外海共發生4次有感地震,他舉例2022年5月9日,花蓮外海也曾發生芮氏規模6.2地震,當時日本電視台繩經報導過台灣、與那國島周邊連續發生地震,而日本政府地震研究委員會也估計未來30年,與那國島周邊地區發生規模7.0至7.5的可能性為90%,且有可能引發海嘯,提醒民眾應提前做好準備。
鄭明典貼1圖驚呼「黑水溝不見了」 曝「水質汙濁」關鍵
澎湖水道,又稱為台澎海峽,由於這裡的海域水色深暗,有強勁海流快速流過,海象惡劣,常有船難,所以古稱為「黑水溝」。對此,前氣象局長鄭明典昨(11日)也在臉書貼出台灣衛星圖,驚呼黑水溝暫時不見了,透露其原因竟然與東北季風強盛有關,讓網友直呼長知識了。鄭明典昨在臉書貼出台灣的衛星圖,指出海峽中間的黑水溝暫時不見了,他解釋「黑水溝形成是因為水質乾淨,水中缺乏反射陽光的雜質,所以顏色深藍到暗黑!最近東北季風強盛,改變了海峽上層海流路徑,原本應該出現在澎湖海溝上方的黑水溝變得很不清楚,留個紀錄!」澎湖水道為早期臺灣移民橫渡所稱「黑水溝」之一。由於這裡的海域水色深暗,有強勁海流快速流過,海象惡劣,常有船難,有著「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之俗諺,形容了臺灣早期移民橫渡澎湖水道所歷經險惡的海象。《台灣縣志》中也曾這樣描述過台灣海峽:「黑水溝有二,其在澎湖之西者,廣可八十餘里,為澎廈分界處,水黑如墨,名曰大洋,其在澎湖之東者,廣亦八十餘里,則為台澎分界處,名曰小洋,小洋水比大洋更黑,其深無底。」
國光幫「海溝女神」淪戀愛詐騙車手!曾喊靠「胸部頂桌」撩男 剝皮手法全曝光
一名25歲黃姓男子砸下重金在台中七期豪宅區設立「詐騙機房」,聘請多位外型亮眼、身材姣好的女公關當「面交車手」,戀愛詐騙上百名男子,全案8日偵終並依詐欺等罪嫌提起公訴,其中引發關注的是,曾上過綜藝節目《國光幫幫忙》、外號「海溝女神」的27歲江姓女網紅竟也是詐團一員。台中地檢署表示,以黃男為主謀的詐騙集團在交友軟體上鎖定年齡30以上,並具有經濟基礎的男性作為搭訕目標,先以女公關的照片引誘後,再交由詐團男成員依據「教戰守則」向上當男子噓寒問暖,之後再一層層剝皮,同時女公關也會提供錄音檔、生活照等素材增加真實性。曾上過綜藝節目《國光幫幫忙》、外號「海溝女神」的江姓女網紅,淪為詐騙集團女公關。(圖/翻攝自臉書)經專案小組擴大追查,終於在今年9月破獲詐騙機房,起獲名牌包、現金花束、名牌手錶、鑽石及200多萬元現金,並逮捕15名詐團成員,其中一名女公關竟是曾在綜藝節目《國光幫幫忙》露臉、獲封「海溝女神」的江姓女網紅,消息曝光後,該網紅的臉書粉專也遭起底,取名「正能量」顯得格外諷刺。另外,江姓女網紅的臉書還將節目片段設為置頂,當時他在節目中教戰「女生的心機就是要靠性感」,甚至當場示範「約會攻略」,如果與男生去吃飯,她會刻意將胸部擺在桌上,或是在桌下用腳撩撥對方,沒想到這些運用在戀愛中的小心機,如今卻變成齷齪的詐騙手段。
海溝女神淪車手 戀愛詐團造冊「台灣男子圖鑑」逾百痴情男受騙
台中市警檢今年7月份在台中市西屯區七期豪宅破獲戀愛詐騙機房,並於9月陸續拘提逮捕詐團成員,沒想到竟赫見曾上過綜藝節目有「海溝女神」封號的江姓女子,也淪為詐騙集團成員,估計全台共有100多人受騙,全案依詐欺等罪提起公訴。台中市檢警今年7月破獲以警方在台中市一家旅館內,逮捕黃姓主嫌(左)。(圖/台中市調站提供)台中地檢署謝孟芳檢察官指揮檢察事務官、調查局台中市調查處、中機站、台中市警局、刑事局等單位組成專案小組,於台中七期的2處戀愛詐騙機房2 座,並拘提逮捕主嫌黃姓男子(25歲)及女公關共計9男5女,並查扣名牌包、名牌手錶、現金花束、鑽石及現金200餘萬元。讓檢警訝異的是,其中一名27歲江姓女成員,因擁有傲人上圍,以「海溝女神」封號上過綜藝節目,知名度大開後,黃男開出保障底薪6萬元吸收她加入,並用暱稱「曼曼」行騙,另外抽取25%的業績獎金。檢方調查,黃姓主嫌以月租10萬元,在台中市七期承租2間豪宅設立詐騙機 房,而這個愛情詐騙集團透過公關、傳播公司,精心挑選面貌、身材姣好之女公關,提供各種性感生活照為誘餌,由男性成員在交友軟體鎖定30歲以上有經濟基礎的男性作為搭訕目標,待被害人上勾後再於線上聊天,吸引被害人上勾。女公關還會先預錄各類問候語音檔,包括「要記得吃飯唷」、「我今天有點不舒服我先去休息了」、「今天很忙都沒空用手機你下班了嗎」、「你很欠打欸」等,由機房人員不定時對被害人噓寒問暖。被害人在線上與對方聊天,看到對方美照,又接到聲音甜美的語音訊息,莫不心下竊喜,卻不知全都是詐團男性成員,在機房依教戰守則操作。檢警指出,詐團人員會將上鉤被害人職業、家庭成員、興趣等背景資料造冊,製成「台灣男子圖鑑」,待被害人要求見面時,再將圖鑑資料及聊天紀錄交予女成員,出面與被害人見面,藉以讓被害人卸下心防,進而心生愛慕陷入情網。這些愛到無法自拔的被害人為討好對方,陸續致贈名牌包、名牌化妝品,甚至以千元大鈔製作的「有錢花」,接著,詐騙集團成員再謊稱「無法負擔房租、家人住院、車禍修車」等理由,向被害人騙取高額錢財,清查受害男子遍佈全台將近百人。檢調查出,該集團機房人員每月底薪3萬2000元,每月可和配合的女公關收取25%的業績獎金,女公關底薪4至8萬元,也可抽25%的業績獎金。檢警陸續拘提逮捕詐團成員共計15人,其中13人聲請羈押獲准,全案8日偵查終結提起公訴,並向法院聲請宣告沒收不法所得200多萬元及名牌包、名牌手錶、手機等物。
2公尺地震魚現蹤加勒比海 發現地點恰巧是斷層帶
今年7月有潛水教練在深澳浮潛教學時,意外拍下並目睹長達2公尺活生生、俗稱「地震魚」的石川氏粗鰭魚,又稱為「皇帶魚」(oarfish),這也是目前台灣最大活體地震魚,未料,加勒比海的島嶼國家多明尼加共和國27日也出現罕見的地震魚,從影片可見幾名小男孩從海灘上撈起一尾貌似近2公尺長的銀色扁平帶狀魚類,民間謠傳,地震魚現蹤就是地震或海嘯即將來臨的預兆。罕見「2公尺地震魚」在多明尼加北部海灘出現。(圖/翻攝自推特)從網路社交媒體流傳的影片中可見,一群男孩欣喜地將這條奄奄一息的皇帶魚從水中撈起來,根據英國太陽報、墨西哥Milenio報導,這尾罕見的皇帶魚出現在多明尼加西北部蒙特克里斯蒂省(Monte Cristi)的洛斯科基托斯海灘(Los Coquitos),據稱這條魚不久後便死亡。罕見「2公尺地震魚」在多明尼加北部海灘出現。(圖/翻攝自推特)根據報導,這次發現皇帶魚的地點在多明尼加北部,附近正好是東北平移斷層帶(Septentrional-Orientfault zone),斷層帶從多明尼加和西部鄰國海地位處的伊斯帕尼奧拉島(Hispaniola)北側,延伸到古巴南部的開曼海溝,由於海地的海地角(Cap-Haïtien)1842年發生規模8.1的地震,奪走5300條人命,而2010年、2021年也發生規模7以上的強震,讓人不禁猜測該地區是否又會發生大地震。先前,日本鹿兒島大學魚類教授本村博之(Hiroyuki Motomura)表示,皇帶魚現蹤代表大地震徵兆的推論並無事實依據,「這些魚在身體狀況不佳的時候,往往會隨著海流上升到水面,這也是為什麼人們過去發現牠時,都已經是死亡狀態的原因」,針對這起事件,多明尼加環境部門海岸與海洋事務部副部長雷耶斯(José Ramón Reyes)也證實發現皇帶魚的蹤跡,不過他表示,這種深海魚因為通常生活在海底深處,不意發現蹤影,但「牠不會構成任何威脅」。罕見「2公尺地震魚」在多明尼加北部海灘出現。(圖/翻攝自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