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魚
」 皇帶魚 地震魚 營養師 深海魚 地震![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1/394071/sm-c4d25bd57e078b47311aa32797199a0a.jpg)
返鄉主廚傳遞屏東風土滋味 到勝利星村老建築中嘗法式料理
近年愈來愈多主廚在學有所成之後,毅然返鄉創業開餐廳,菜色中透過對家鄉食材的創意運用,既揉入令人懷念的生活記憶,也讓來客留下深刻的味覺體驗。在屏東知名景點「勝利星村」的日式軍官宿舍建築群中,2023年底於其中一幢老宅多了間名為「LAND」的法式餐廳,出身屏東的主廚邱泓訓長年離家在外習藝,曾待過高雄THOMAS CHIEN法式餐廳、在Fine Dining領域中跟隨有「法餐南霸天」之稱的名廚簡天才長達11年,並一路升任至THOMAS CHIEN餐廳主廚。因為想替滋養自己的家鄉帶來不一樣的變化,邱泓訓花了近一年時間籌備首間餐廳,並以約三個月更換一季套餐菜單的形式,融合法式技法與屏東孕育出的豐富物產與食材,加上部分轉譯自地方小吃的菜餚,吸引不少饕客朝聖。此次冬季套餐中名為「LAND」的菜色靈感來自南部人熟悉的薑汁番茄切盤。(圖/魏妤靜攝)「油旗魚 白蘿蔔 哈密瓜」底部的哈密瓜醬汁以不搶味的淡淡果香帶出一絲清爽。(圖/魏妤靜攝)店名的「LAND」取自土地與降落之意,不僅蘊藏邱泓訓對家鄉土地的情懷及安定於此的用意,每季菜單中還會有一道直接名為「LAND」的料理,是主廚從屏東各鄉鎮美食轉化而來,可能會以開胃菜、前菜、海鮮、主餐或甜點呈現,也成為常客最愛的驚喜之一。例如之前曾以雞翅和豬大骨熬出的澄清湯搭配以蝦高湯煨煮的手工餛飩,以此致意「里港餛飩」;亦有從餐廳所在位址來發想的菜色,曾經的日軍官舍在主廚兒時被做為眷村使用,當時軍眷以家鄉味製作的「四川涼麵」也成為邱泓訓的靈感來源;還有許多人至車城福安宮拜完土地公後,總要來一碗香甜的「綠豆蒜」,這款點心也被化用進秋季甜點中,加入自製芋圓、薑味冰沙、綠豆冰淇淋、綠豆慕斯、綠豆脆脆等,讓樸實點心更富層次。而在最新的冬季菜單中,邱泓訓則把老一輩在冰果室點的「薑汁番茄切盤」轉譯為前菜,使用聖女小番茄、橙蜜香小番茄、風乾番茄與番茄切盤少不了的黑柿番茄等,加上番茄凍、帶有梅子香氣的鹽膚木香料與薑汁提味,讓不同香氣、酸甜度的番茄帶來多重層次與口感,清爽微酸的風味正好提振味蕾;說到微酸,接續在這季「LAND」之後的「油旗魚 白蘿蔔 哈密瓜」同樣討喜,主廚以產於冬季的東港油旗魚為主食材,品嘗時以爽脆的柚子蘿蔔包裹油脂豐富的油旗魚,搭配帶有芥末香氣的金蓮葉,讓酸度、微嗆適時平衡脂香。「屏東鴨胸 巧克力 紅酒」搭配分別加了巧克力與紅酒的雙重醬汁,增添了咖哩粉等辛香料與蔬果熬煮的巧克力醬,讓人記憶深刻。(圖/魏妤靜攝)「羊里肌 屏東長茄」在里肌旁有一塊從骨頭剔下的筋膜肉,略帶嚼勁、可吃出食材原味尤為討喜。(圖/魏妤靜攝)每季套餐會適度融入澱粉,冬季的野菇炊飯除了放上炸金針菇、珠蔥、汆燙的過貓,還有顆來自屏東大武山的溫泉蛋,戳破蛋液後融入米飯更滑順過癮。(圖/魏妤靜攝)冬季菜單中備受好評的「海魚 山茼蒿 蛤蜊」,則將東港紅新娘魚處理得肉質細嫩、魚皮「赤赤」,宛如綠意池塘的調味中融入提升鮮味的雪莉酒醋、青蒜苗油、帶有山野氣息的山茼蒿,但神來一筆的還是自家調和的辣油,讓味道得以輕重有致;雙主餐之一的「屏東鴨胸 巧克力 紅酒」亦看出主廚在醬汁上的創意,以帶有濃郁辛香料氣味的巧克力醬汁,搭配口感不致過韌的屏東鹽埔嚴選鴨胸,濃郁帶暖意的風味更與季節相契合;另一道主菜「羊里肌 屏東長茄」則將來自澳洲的羊里肌處理至5分熟,沒有明顯腥羶味,讓不太吃羊肉的人亦可接受。微鹹的「港口茶」藏著南國獨有風味,搭配茶點「鳳梨瑪德蓮」香甜不膩口。(圖/魏妤靜攝)店內有一半為吧檯座位可近距離看到廚房料理情形,亦有一般座位與包廂空間。(圖/魏妤靜攝)位於日式歷史建物中的「LAND」在傳統中帶來新意,餐廳目前採預約制、每季套餐2,380元。(圖/魏妤靜攝)在飲品部分,除了套餐收尾搭配茶點的是帶有淡淡海風鹹味的「港口茶」,主廚也另以蔬果、香草等發想無酒精調飲,例如名為「花紅柳綠」的飲品就有洛神、山楂、覆盆莓的酸香,與濃濃橡木的木質調香氣;另亦特邀台灣知名陶藝家林永勝設計一系列餐盤器皿,讓來客在用餐體驗中更感受到職人溫度。「藍眼淚沙拉」(左)是蘼樂餐酒人氣菜色,右為使用屏東櫻桃鴨搭配紅酒燉洋梨的「櫻桃鴨胸.酒漬洋梨」,洋梨的酸度讓整體更富有層次。(圖/蘼樂餐酒提供)另外位於高雄漢神百貨B3的「蘼樂餐酒」(Lee’s Garden Wine Bar),同樣秉持著「料理與酒講究風土」的理念,主廚Pan精心挑選食材,確保每道菜品都能與精選的葡萄酒或精釀啤酒搭配。餐廳使用的食材多來自高雄在地小農,從大樹的鳳梨、路竹的地瓜,到桃源的愛玉、大寮的高麗菜、林園的洋蔥、龍虎石斑等,皆飽含風土特色。餐廳推出的創意料理「藍眼淚沙拉」也吸引客人打卡,其靈感來自馬祖知名的藍眼淚景象,使用了高雄特產的愛玉與蝶豆花,呈現出如大海中星光閃爍般的美景。※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8/393118/sm-be636744535ecd241425c5f03620dd66.jpg)
年節追劇當心乾眼症 醫:「眨眼操」 搭彩色蔬果舒緩
今年長達9天的年假,除了旅遊行程,不少民眾習慣假日宅在家追劇,尤其影音線上平台《魷魚遊戲2》、《照明商店》、《我的完美秘書》等戲劇節目正夯,很多人習慣在一天,甚至是一個晚上透過手機或是平板電腦追完所有的集數,此對眼睛視力造成不小的負擔。恩主公醫院眼科主治醫師王昱涵提醒,長時間近距離觀看手機或平板內容,應每30分鐘休息5至10分鐘,休息的時候可以做「眨眼操」,閉眼兩秒鐘,睜眼兩秒鐘,反覆做5到10次,有助舒緩眼睛乾癢等不適症狀。根據國外科技網站《ElectronicsHub》2023年的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在觀看手機、電腦和電視的「螢幕使用時間」每日平均長達7小時14分鐘,高於45個國家平均的6小時37分鐘,而長時間觀看手機、平板電腦。3C螢幕會造成眼睛什麼傷害呢?王昱涵醫師指出,成人最常見的是造成瞼板腺功能障礙,導致乾眼症;兒童則是容易造成近視加深,如果發展成高度近視,未來發展成視網膜病變、視網膜剝離、青光眼的風險都會增加,特別提醒兒童一天最好不要觀看3C螢幕超過30分鐘。她也表示,常會在診間遇到這類觀看3C螢幕過久的病患,出現乾澀、異物感、眼睛脹痛、流眼油、眼睛癢、視力模糊等症狀,經診治過後,使用人工淚液和藥用凝膠,配合眼睛一天1至2次,每次10至15分鐘的熱敷,以及生活習慣調整後,多數的患者的症狀能獲得改善,若無法改善可能有其他角膜疾病或眼瞼疾病,需要再至醫院就診,做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恩主公醫院營養室主任江詩雯提醒,攝取過量的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會增加眼睛黃斑部病變的機率,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特別是高脂血患者應盡量避免使用動物油,以及減少內臟類、帶皮肉類與糕餅甜食的攝取。什麼食物有助於視力保健的呢?營養師江詩雯建議透過「彩虹蔬果」攝取食材中的天然維生素與植化素,包含深綠色蔬菜:富含類胡蘿蔔素,其中的玉米黃素及葉黃素,可減少藍光對眼睛的傷害,同時具有抗氧化功能,保持視覺清晰,降低罹患白內障以及黃斑部病變的機率,飲食來源有芹菜、芥菜、菠菜、綠花椰菜等深綠色蔬菜。第二是紅黃色食材:富含維生素A、玉米黃素及β胡蘿蔔素,維生素A是構成視網膜感光細胞的重要原料,在視覺形成有重要的作用,若攝取不足則無法適應黑暗的環境,嚴重時會出現夜盲症,飲食來源包括紅蘿蔔、地瓜、南瓜或枸杞等。第三,藍紫色蔬果:富含花青素,具有抗氧化力,能維持細胞正常連結與血管穩定,對視力保健有幫助。飲食來源如紫甘藍、藍莓、甜菜、茄子及葡萄等。此外,深海魚類富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改善發炎反應,保護視網膜內的感光細胞,Omega-3脂肪酸中的DHA則有助於強化視網膜上感光細胞對光的反應,藉以改善乾眼症的症狀。建議選擇鮭魚、鯖魚等深海魚類;素食者則可透過亞麻仁籽及核桃來補充。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功能,能防止視網膜受紫外線傷害,避免水晶體老化,促進眼睛的健康,飲食來源如芭樂、柑橘類水果及彩椒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對於眼睛保健,不少民眾會選擇購買含有葉黃素的保健食品,營養師江詩雯表示,因人體無法自行合成葉黃素,需透過飲食補充,建議優先選擇從天然食物來源,其次再透過保健食品補充。葉黃素分為酯化型及游離型,酯化型葉黃素需先經過人體消化作用,分離脂肪酸後才能被吸收,因此建議飯後食用;游離型葉黃素已預先透過水解技術去除脂肪酸,可以直接被小腸吸收。此外,營養師江詩雯提醒,因酯化型葉黃素容易堆積在體內,過量攝取會造成肝臟負擔,亦避免與β胡蘿蔔素補充品一起使用,減少因競爭吸收,導致葉黃素吸收率下降情形。同時,依據「國內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規範,膠囊、錠狀保健食品葉黃素添加上限為每日食用葉黃素總含量不得高於30毫克,因此建議民眾可先採取均衡飲食即可達到身體所需,若飲食有所禁忌而攝取不足者再適量補充即可。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4/392364/sm-09822ef70a1ecb99b0974a8f59193153.jpg)
「地震魚」現身墨西哥海灘 當地人擔憂「災難降臨」
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半島的海灘近期出現一條罕見的皇帶魚。這條長達36英尺、體重超過441磅的巨型皇帶魚,其有著銀藍色的身體和醒目的紅色魚鰭。在過去皇帶魚都被視為是「地震魚」,所以牠的現身讓當地民眾引發對於災難來臨的擔憂,再加上其尾部受傷的狀態,更讓當地民眾感到不安。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指出,過去民間傳聞,皇帶魚是地震或自然災害的預兆,尤其在日本的神話中,這種深海魚被認為是「海龍神宮的使者」,當地震來臨時會浮上海面警告人們。2011年東日本地震前,曾有20條皇帶魚接連被沖上岸,而當年的地震與海嘯導致超過15,000人喪生。墨西哥的這條皇帶魚是在2025年首次被發現,而2024年在加利福尼亞也有發生類似的事情,隨後當地便發生了7.0級地震。報導中提到,這條皇帶魚是由一群衝浪者在海灘發現的,他們使用衝浪板嘗試將這條魚移回海中。但皇帶魚的出現仍讓當地居民深感憂心。一位目擊者說道「這些魚一出現,往往伴隨強烈的海嘯。」雖然科學尚未證實皇帶魚與地震之間的直接關聯,但這樣的傳言仍舊讓人忐忑不安。據了解,皇帶魚通常生活於深達656至3,280英尺的深海,其無鱗的銀色身軀覆有一層黏性保護層,體型修長酷似「海蛇」。2021年,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在加州恩西尼塔斯的海灘發現了一條死去的皇帶魚,同年12月,加州尤里卡地區發生了一場重大地震,並引發了海嘯警報。該地震震中位於尤里卡海岸外45英里處,影響波及舊金山。報導中也提到,當地位於聖安德烈亞斯斷層之上,聖安德烈亞斯斷層作為太平洋板塊與北美板塊的交界處,地質活動頻繁,是多次重大地震的震源地。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1/391071/sm-79a3c1134e2738f2f2611120f05f1976.jpg)
快跟上Lady Gaga、莉莉詹姆斯都在瘋的「地中海飲食減肥法」,吃得飽又健康,完全不怕胖!
地中海飲食法(Mediterranean Diet)近年來風靡全球,除了珍妮佛·安妮斯頓(Jennifer Aniston)、佩內洛普·克魯茲(Penélope Cruz)外,Lady Gaga、莉莉·詹姆斯(Lily James),以及新一代貓女**柔伊·克拉維茲(Zoë Kravitz)**也都公開表示自己採用了這種飲食方式,成為她們維持健康與美麗的秘訣之一。最近也風靡到亞洲,透過吃對的食物、食材,讓你怎麼吃都不發胖!(圖/藝人ig)什麼是地中海飲食法?地中海飲食法起源於地中海沿岸國家的飲食習慣,強調天然食材和均衡飲食。核心原則是以蔬菜、水果、全穀類、豆類、堅果、橄欖油為出發的食物,再搭配適量攝取白肉、魚類與海鮮(每週2次以上)、乳製品(如優格、起司)。可以少量使用紅肉(牛、羊等)、加工食品、精製糖。飲品選擇上,紅酒(適量飲用,約1杯/天)和大量水。吃好油是關鍵這些明星推崇地中海飲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吃對好油」。地中海飲食特別強調使用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每天建議攝取2-3湯匙,堅果油和深海魚中的Omega-3脂肪酸也是地中海飲食不可缺少的健康油脂來源。(圖/擷取自全聯品牌網站)每天該怎麼吃?Styletc小編把基本的食譜給你,讓你可以遵循這個概念下手搭配自己的地中海飲食法!• 早餐1.燕麥片搭配水果與堅果2.一杯黑咖啡• 午餐1. 雜糧全麥沙拉(橄欖油和檸檬汁調味)2. 烤三文魚配烤蔬菜• 晚餐1. 番茄橄欖油義大利麵2. 地中海式沙拉(加入小黃瓜、橄欖、羊奶起司)• 點心1. 一把杏仁或核桃2. 鷹嘴豆泥搭配全麥餅乾(圖/小小樹食ig)地中海飲食的好處橄欖油與堅果中的好脂肪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保護心血管健康。另外減少澱粉卻又吃得飽,能幫助減重,地中海飲食富含纖維與優質脂肪,增加飽足感,自然減少過多熱量攝取。這樣的飲食習慣還有抗老化,因為攝取了很多天然的抗氧化劑(如多酚)能延緩衰老並提高免疫功能,並有助於降低慢性病風險唷!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dist/imageholder.jpg)
唐綺陽眼睛出問題…恐是「視力殺手」 醫揭5族群:最危險
星座專家唐綺陽擁有占星領域及運勢方面的專業知識,被網友封為「國師」,不料近日健康卻亮紅燈,因為長期工作強光照射,導致眼睛過度消耗,較無法專注長時間使用電腦寫書。眼科醫師便提醒,嚴重可能引發「視力殺手」黃斑部病變,會導致視力永久喪失。唐綺陽透過經紀人回應身體狀況,因為年近60,體力狀態較不如以前,加上長時間工作受強光照射,眼睛有點過度消耗,以致於不能專注長時間使用電腦寫書,好在沒有其他問題。眼科醫生提醒眼睛受損的嚴重後果。(圖/翻攝自唐綺陽占星幫臉書)對此,眼科醫生林宜鴻接受《三立新聞》訪問,透露黃斑部病變有「視力殺手」之稱,多發生在65歲以上,但年輕人也會因先天遺傳,或後天過度接受強光等因素而提早發生,近年來此病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黃斑部病變又分成乾性和濕性2大類,乾性起因於視網膜下方出現微小的黃色沉積物(隱節),隨著其大小或數量增加,黃斑部會受損變薄;濕性則是視網膜下出現新的異常血管,病程變化通常很快,可能導致中心視力永久喪失。林宜鴻警告,危險因此包含年齡、遺傳、吸菸、肥胖、常接觸強光且防護不足。預防方式為每年定期檢查、運動、改善三高、戒菸、避免強光,另外多吃抗氧化成分、維生素C、A、E、葉黃素、玉米黃素、Omega3脂肪酸及鋅,也可以避免病情惡化。林宜鴻特別建議,平常可以多吃蛋,攝取黃色和深綠色蔬果、堅果、深海魚類等,或以營養品補充。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1/385231/sm-a2523a588edf583fbe1c5a305c05a44c.jpg)
天冷喝湯當心熱量超標!營養師列4款NG湯品 推味噌湯更優質
天氣寒冷不少人想喝熱湯來保暖,不注意熱量的話,當心冬天身材胖一圈!營養師張語希指出,玉米濃湯、麻辣湯、拉麵湯等受歡迎的湯品,都是高熱量食物,建議民眾要喝湯可以選擇蔬菜湯及味噌湯,營養又暖身。營養師張語希在臉書上PO出一則影片表示「減脂也有湯可以喝!」她指出,拉麵湯上面浮滿油脂,鴨肉羹湯、玉米濃湯則是澱粉太高,麻辣火鍋的湯上面也都是油,而且鈉含量超高,這些湯品對於健康來說都不太適合。張語希建議民眾要喝熱湯保暖,又能維持健康的話,可以選擇蔬菜湯,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常見的味噌湯也可以,張語希解釋味噌本身是發酵的食物,有天然的益生菌,再加上海帶、蔬菜,就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其實很健康。至於想要吃肉的話,可以選擇鮮魚湯,因為魚肉是優質蛋白質,而且脂肪量低,還可以補充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護心。此外,張語希提醒民眾,喝這些湯雖然健康,但前提是「鹽巴不能加太多」,建議3分之1匙為佳,她自己則是不加鹽,品嚐食物的天然原味。另外,營養師張珮蓁也分享6種吃了能幫助身體保暖的食物,分別為深海魚、辣椒、老薑、蒜頭、肉桂與喝紅茶。其中紅茶含茶黃素,可以幫助提高產熱,讓體溫有機會維持溫暖。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8/385168/sm-8777c977b9dfb26c63cb606016cb08b3.jpg)
屏東落山風藝術季《渡風者》沙灘大秀 四米高火焰巨人12/28震撼亮相
你看過4米高的火焰巨人嗎?還有變裝皇后與火舞、高空特技的表演嗎?12月28日屏東落山風藝術季《渡風者》大劇,將帶來震撼視覺感官的演出,全台唯一一場,千萬不要錯過了!「海天為幕、沙灘為舞台,是落山風藝術季的經典特色,也是重頭戲之一」,縣府傳播暨國際事務處處長鄞鳳蘭指出,落山風藝術季運用海景沙灘最天然的舞台演出沈浸式大戲,推出以來佳評如潮,每年都深受民眾期待。(圖/屏東縣政府提供。)今年節目《渡風者》再度邀請到台灣之光也是金氏世界紀錄保持人、榮獲本年度十大傑出青年的劍舞藝術家蔡宏毅編導演,除了帶來他獨創驚艷國際的精湛劍舞《行雲流劍》外,製作團隊推陳出新,創作4米高火焰巨人,將在落山風藝術季首度亮相,火巨人漫步沙灘揭開序幕,在黑夜裡、風聲中,融入在地文化神乎其技的高空特技、火舞、音樂,震撼視覺的演出,燃炸恆春半島的激情火焰。同時,《渡風者》還迎來國際重量級瘋家Haus of WIND變裝皇后首次參演,絢麗的表演亦是全場高潮焦點。(圖/屏東縣政府提供。)此外,即將成真火舞團、太極男神孫家閎的火焰太極、屏東日系築夢一輪車俱樂部等多元的參演團隊,還有紙風車劇團帶著黑面琵鷺伴隨屏東的風與靈渡海歸來,與可愛的小丑魚、烏賊及鯨魚一眾海洋生物與現場觀眾互動演出深海魚劇場。傳播處表示,這場大戲必需要克服恆春半島特有的強勁落山風,展現炫麗火焰的視覺聲光效果,難得一見,只演出一場,絕對不能錯過。(圖/屏東縣政府提供。)《渡風者》於12月28日下午4時30分在海口港沙灘海岸邊登場,5時舞台區正式拉開序幕,免費觀看,歡迎民眾提早入場。落山風藝術季展至明年3月2日止,有5個展區,5種風情,是國內外19組藝術團隊精彩作品,非常值得細細觀賞。更多活動詳情請至屏東縣政府官網、2024落山風藝術季官網或屏東縣政府傳播暨國際事務處臉書查詢。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6/383146/sm-8246ba5f3946d5754b5242d9ee93b1c1.jpg)
天寒地凍想要食補暖身嗎? 營養師推6食物「保暖又護心」
近期由於寒流來襲,氣溫明顯的下降,相信不少民眾都會想要在這時候來碗暖呼呼的熱食,除了可以滿足口腹之慾外,還能讓身體暖活起來。營養師張珮蓁就列出6種食物,指稱這些食物都能達到促進血液循環、身體產熱,以及保護心血管的效果。營養師張珮蓁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深海魚是首選之一,因為它富含Omega-3脂肪酸,能保護心血管,維持血液循環順暢,讓四肢不容易感到冰冷。營養師張珮蓁也提到,辣椒也是暖身食材,所含的辣椒素可以促進腎上腺素分泌,進而提高體溫,寒冷時適量食用能帶來溫暖感。除此之外,老薑同樣擁有暖身效果,薑辣素能活化體內的辣椒素受體,促進腎上腺素分泌,達到升高體溫的效果。有研究指出,飲用薑茶可以改善女性四肢冰冷的問題。不過,飲用薑母茶時需注意糖分的攝取,過多糖分可能導致三酸甘油脂上升及肥胖問題。而味道濃厚的蒜頭,則含有大蒜素等硫化合物,這些成分可以刺激棕色脂肪細胞,幫助身體加速消耗熱量並產生熱能,達到暖身的效果。許多人喜愛的香料肉桂,當中的肉桂醛也有類似的功能,它能刺激交感神經,促進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加速棕色脂肪產熱並增進心律。在茶或咖啡中加入少許肉桂粉,不僅增添香氣,還能有效提升體溫。營養師張珮蓁也提到,紅茶也因為含有茶黃素,有助於提高身體的產熱能力,使體溫維持在舒適的範圍。平日飲用紅茶不僅暖身,也能帶來舒適的口感,成為冬天保暖的好選擇。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382805/sm-889e34db23a5d37fb9fe64f8e2c6041c.jpg)
肉食主義者要當心!他才35歲就大腸癌3期 醫曝罹癌關鍵
肉食主義者要當心!1名35歲年輕工程師罹患大腸癌第3期,手術後又併發肝臟轉移。對此,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指出,這名病患的罹癌原因,可能與他愛吃紅肉及加工肉品有密切相關。劉博仁昨(13日)在臉書發文指出,他記得10年前1位科技公司35歲年輕工程師,因為罹患大腸癌第三期,手術後,又併發肝臟轉移,心灰意冷的來到他的門診討論營養療法,因為他是典型的肉食主義者,無肉不歡的他在罹患大腸癌後開始吃素,「他告訴我說,他罹患大腸癌應該跟他喜歡吃肉有關,尤其是牛排、牛肉麵都是他的最愛,其實他也喜歡吃培根、香腸等加工肉品,我想這些都跟他的大腸癌脫不了關係。」劉博仁也強調,當總蛋白質量攝取不足時,可能就不要太強調動物性蛋白或是植物性蛋白了,「因為當你的攝取量不足,身體許多功能是維持不下去了。當總蛋白質攝取量無虞的時候,就值得探討動物性蛋白及植物性蛋白的分別了。」他續稱,大家對於動物性蛋白最大的疑慮是來自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將加工肉品,像是培根、香腸、臘肉、熱狗、火腿等列為一級致癌物,而未加工紅肉,例如牛肉、豬肉、羊肉、馬肉等被列為二A級可能致癌物。所謂的一級致癌物是證據確定對人體顯著致癌,而二A級是對動物確定具有致癌性,但對人類很可能有致癌性。一些流行病學調查認為紅肉與大腸直腸癌、攝護腺癌、胰臟癌、胃癌、甚至是乳癌有關。劉博仁也解釋,紅肉之所以跟腫瘤有關,可能是因為裡頭的血紅素(heme)、亞硝胺(nitrosamine)、多環芳香烴(polycyst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或是異環胺(heterocyclic amines,HCAs)等,其中血紅素的鐵因為會產生較高的自由基反應,可能跟細胞的癌變有關,另外,紅肉過量油脂會刺激消化脂肪的膽酸分泌,而膽酸會被腸道壞菌轉變成致癌的次級膽酸,這也是紅肉可能致癌的機制之一。姑且不論這些流行病學調查的準確性如何,劉博仁認為,這些肉類能少吃就少吃,最起碼,加工肉品能不碰就不碰,而紅肉總量不要超過每星期500克,如果平均下來每天不要超過1個手掌大小的量。劉博仁也提醒,大家記得每日一定要吃至少5份蔬菜以及至多2份水果,因為蔬菜包含了可溶性及非可溶性纖維,這些纖維的好處是可以增加糞便體積,促進腸內容物快速移動,降低紅肉裡頭致癌物質與大腸黏膜接觸時間,還可增加腸內良好菌相,幫助代謝致癌物質。至於有癌友疑問,在接受化放療時,醫師及營養師一直建議患者大量吃紅肉來補血補體力,尤其是牛肉,因為裡頭的蛋白質、鐵、鋅、鎂、維生素B6、B12、飽和脂肪高,可是流行病學又告訴他們少吃紅肉,那怎麼辦?對此,劉博仁也建議,癌友可以先補充雞蛋及白肉優先,也就是去皮雞肉、中小型深海魚、蝦肉等,加上足量的豆類穀類植物蛋白,如果此時血紅素以及白血球仍然維持的不錯,那當然就不必吃紅肉了,「除非化療結束後,血紅素降到10以下或是白血球降到3000以下,那再吃一些紅肉來補充也是OK的,這時候的紅肉就算是必要之惡吧!」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3/382773/sm-d3fe0933d46e3a991248f5243623a05c.jpg)
「這樣一直吃,癌就來了」 專業醫點名「6大飲食惡習」
許多人都知道,身體的健康維持,其實與日常飲食有很大的關係。重症醫師黃軒日前就發文表示,有6種飲食惡習如果不多加改善的話「你這樣一直吃,癌就來了」。黃軒醫師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許多民眾喜歡吃加工食品,這類食品含有大量鹽分、糖分及人工添加劑,長期食用會引發體內發炎反應,並增加自由基,進而提高癌症風險。特別是加工肉類,像是香腸、培根等,與大腸癌的關聯已被多項研究證實。根據研究,每日攝取超過50克加工肉類,大腸癌風險會增加18%。黃軒醫師也提到,過量食用紅肉也需注意。世界衛生組織將加工肉類列為致癌物,未加工的紅肉被列為可能致癌物,每天攝取紅肉超過100克,會使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提高17%。黃軒醫師解釋,紅肉在高溫烹調時,容易產生多環芳烴(PAHs),這類物質會損害DNA,引發基因突變。此外,紅肉中常含有亞硝酸鹽,經胃酸或高溫烹調後,可能轉化為致癌物亞硝胺(Nitrosamines)。纖維攝取不足也是一大隱憂。長期缺乏蔬菜、水果及全穀類的飲食模式,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衡,降低腸道防禦功能,增加大腸癌的風險。一項韓國研究發現,男性若每日攝取大量植物性食物,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可降低23%。而美國癌症研究所則指出,每天攝取80克全穀類食物,大腸癌風險可減少17%。高糖飲食習慣也是危險因子。長期食用高糖食品容易導致肥胖及胰島素抵抗,這與乳癌及胰臟癌的發病密切相關。研究顯示,乳癌患者若攝取過多糖分,死亡風險也會增加。除此之外,黃軒醫師也提醒,不規律的飲食模式和暴飲暴食,也會引發代謝紊亂和肥胖,進而提高罹患乳癌、大腸癌和胰臟癌的機率。飲酒過量的風險也不容忽視。根據2019年數據,美國有5.4%的癌症病例與飲酒相關,尤其是頭頸癌、肝癌和胃癌。若成年早期就大量飲酒,50歲前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會提高150%。因此,黃軒醫師建議,女性每日飲酒量應不超過1杯,男性不超過2杯。為了降低罹癌風險,黃軒醫師表示,根據多項研究,健康的飲食習慣可以有效降低罹癌風險。1. 多吃蔬菜、水果和全穀類a. 高纖維飲食:蔬果和全穀類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於腸道健康,促進有益菌群的生長,降低大腸癌風險。• 建議:每天至少攝取5份不同種類的蔬菜和水果,並選擇全穀類如糙米、燕麥等。b. 抗氧化劑和植化素:蔬果中的維生素C、維生素E、多酚類和胡蘿蔔素等抗氧化物質,有助於中和自由基,減少細胞損傷。• 推薦食物:西蘭花、菠菜、莓果類、番茄等。2. 減少加工肉類與紅肉的攝取a. 針對 加工肉類: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加工肉類(如香腸、培根)列為致癌物,特別是結直腸癌的高危因素。• 建議:每周加工肉類攝入量應低於50克。b. 針對 紅肉:過量攝取紅肉可能增加大腸癌風險,烹調方式(如燒烤)也會產生致癌物如多環芳烴(PAHs)。•建議:每周紅肉攝入量不超過500克,並以蒸、煮方式取代燒烤和煎炸。3. 限制糖和高熱量食品a. 高糖飲食:長期攝取高糖食品會導致肥胖和胰島素抵抗,這是乳癌、胰臟癌等癌症的風險因素。• 建議:避免含糖飲料和甜點,選擇低升糖指數(GI)的食物,如全穀類和豆類。b. 高熱量食物:過量攝取高熱量食品,會增加肥胖風險,而肥胖是多種癌症的高危因素。• 建議:控制份量,注意總熱量攝入。4. 增加健康脂肪的攝取a. 健康脂肪: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有助於降低某些癌症風險。• 推薦食物:深海魚(如鮭魚)、亞麻籽、核桃。b. 避免反式脂肪:反式脂肪與慢性炎症和癌症相關。• 建議:避免油炸食品和含人造奶油的產品。5. 控制飲食時間與規律性a. 規律飲食:生理時鐘的紊亂可能影響代謝,增加癌症風險。• 建議:定時進餐,避免夜間進食。6. 避免過量飲酒a. 酒精的致癌性:酒精被列為1類致癌物,與口腔癌、食道癌、乳癌等多種癌症相關。• 建議:女性每日酒精攝入量不超過1杯,男性不超過2杯。7. 多喝水,減少含糖飲料a. 水的作用:多喝水有助於促進代謝,降低尿路癌症的風險。• 建議:每日飲用2-3升水,避免含糖飲料。8. 增加益生菌和發酵食品的攝取a. 腸道健康:優質的腸道菌群有助於提高免疫力,減少癌症風險。• 推薦食物:優酪乳、味噌、泡菜等發酵食品。9. 減少高鹽食品的攝取a. 高鹽飲食與胃癌:高鹽飲食會損害胃黏膜,增加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和胃癌風險。• 建議:每日鹽攝入量控制在5克以內。10. 維持健康體重a. 肥胖與癌症:肥胖與乳腺癌、結腸癌、腎癌等多種癌症密切相關。• 建議:透過健康飲食和規律運動,將BMI維持在18.5-24之間。黃軒醫師最後也提醒,健康飲食,仍是降低罹癌風險的重要策略。選擇天然、未加工的食品,控制熱量和鹽分的攝取,同時保持飲食規律和均衡,能顯著改善身體健康並降低癌症風險。你們做好嗎?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3/382073/sm-37964477a4164d9daa889335bf2810ef.jpg)
乳房脹痛竟與咖啡有關? 專業醫:過量攝取恐會加重疼痛
在如今的社會,相信不少人都習慣咖啡不離手的日子。但現在有醫師提醒,有良性乳房腫瘤的女性要額外注意咖啡的攝取,過量的咖啡因恐會降低肝臟第一階段解毒酵素的活性,恐會加重乳腺腫脹與疼痛,要特別注意。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部分女性在乳房中出現良性腫瘤並非罕見,其中常見的包括纖維腺瘤(Fibroadenoma),這類約佔五至七成的病例,多出現在20至40歲女性間,質地較硬且通常無痛,形成原因多與雌激素波動有關。另一類則是乳腺囊腫(Breast Cyst),占約兩成至四分之一左右,內含液體且易受到月經周期影響,30至50歲的患者為主。劉博仁醫師也提醒,纖維囊性病變(Fibrocystic Changes)並非真正的腫瘤,但有高比例的女性一生中可能出現這種顆粒狀觸感的變化,常伴隨疼痛或腫脹,與雌激素過多相關。還有其他相對較少見的類型,如乳管內乳頭狀瘤(Intraductal Papilloma)、脂肪瘤(Lipoma)、葉狀腫瘤(Phyllodes Tumor)等。劉博仁醫師也提到,有著良性腫瘤的女性並非只要定期追蹤就好,還需留意個人生活習慣的調整。飲食方面建議多攝取富含抗氧化成分的深色蔬菜(綠花椰菜、菠菜、地瓜葉等)及水果(莓果類、柑橘類),適度選擇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魚(鮭魚、鯖魚)、亞麻籽或核桃,並減少高脂肪、高糖與過度加工的食品。除此之外,日常咖啡飲用部分也要特別注意,需適度控制咖啡因,因為攝取過多可能影響雌激素代謝,加重腫塊腫脹與不適,故建議適量飲用為宜。另外就是保持良好的體重控制,若過度肥胖或超重,可能干擾雌激素水平,增加乳腺問題風險。劉博仁醫師建議,適度的運動,如每週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活動(例如快走或瑜伽),有助於荷爾蒙調節。此外,日常生活中也需減少接觸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減少殺蟲劑及塑膠容器中雙酚A或定香劑DEHP的使用,以免進一步影響荷爾蒙平衡。劉博仁醫師也提到壓力管理,壓力過大會影響內分泌,建議透過冥想、深呼吸或其他放鬆練習紓解情緒。建議依個人體質,適度補充維生素D等營養素,有助於維持身體機能穩定。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6/381826/sm-45b96ef8200653476b73afeb1d966790.jpg)
防膽固醇超標! 專家曝10招飲食建議:避免高鹽高糖
冠心病患者通常伴隨膽固醇超標,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升高,此為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對此,營養專家洪泰雄,也針對冠心病患者的高膽固醇問題,提出飲食控制方面的建議,例如減少飽和及反式脂肪攝取、增加不飽和脂肪及膳食纖維攝取等等。洪泰雄在臉書粉專發文列出以下10點專門針對膽固醇超標的飲食建議:減少飽和脂肪攝取,來源:肥肉、奶油、全脂乳製品、椰子油、棕櫚油。建議選擇低脂或脫脂乳製品、瘦肉(如雞胸肉、去皮魚肉),避免油炸食物。避免反式脂肪攝取,來源:人造奶油、酥皮糕點、加工餅乾、速食。建議選擇天然油脂(如橄欖油、亞麻籽油),閱讀食品標籤,避免標註有「氫化油」的產品。增加不飽和脂肪攝取,來源:深海魚(如鮭魚、鯖魚)、堅果(如核桃、杏仁)、植物油(如橄欖油、亞麻籽油)。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LDL),提升好膽固醇(HDL)。增加膳食纖維攝取,來源包括可溶性纖維:燕麥、藜麥、大麥、豆類、蘋果、柑橘類水果,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不溶性纖維:糙米、全麥麵包、深綠色蔬菜,促進腸道健康。建議每日攝取25至30克膳食纖維,其中包括可溶性纖維。多攝取植物固醇來源:豆製品(豆腐、毛豆、豆漿)、堅果、植物油、強化食品(如植物奶)。植物固醇能阻斷膽固醇在腸道的吸收,幫助降低血清膽固醇。控制膽固醇攝取量,植物固醇能阻斷膽固醇在腸道的吸收,幫助降低血清膽固醇。來源:動物內臟(如肝臟、腎臟)、蛋黃、海鮮(如蝦、蟹)。建議每日膽固醇攝取量應少於300毫克,對於已確診冠心病者則建議不超過200毫克。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Omega-3能降低三酸甘油酯,減少心臟發炎風險。來源:鮭魚、鯖魚、沙丁魚、亞麻籽、奇亞籽、核桃。避免高糖食物,因為高糖攝取會增加三酸甘油酯水平,加重血脂異常。來源:甜點、含糖飲料、精製糖。適量飲用綠茶,綠茶中的兒茶素(catechins)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但不要空腹喝,以免刺激胃部。保持低鹽飲食,高鹽攝取的主要來源包括:加工食品、罐頭、醃製食品等。這些食品通常含有過多的隱藏鹽分,例如速食麵、罐頭湯或醃製泡菜,容易讓我們不知不覺攝取過量的鹽。洪泰雄還建議,每日鹽分攝取量應少於6克(約1茶匙)。烹飪時,用天然香料(如迷迭香、胡椒粉、檸檬汁)替代鹽調味,並多選擇新鮮食材以減少隱藏的鹽分。此外,注意事項還包括定期檢查血脂,冠心病患者應每3至6個月進行一次血脂檢查,評估LDL、HDL和三酸甘油酯水平。再來就是配合藥物治療:飲食調整是基礎,但有時需要配合醫生開的降膽固醇藥物(如他汀類藥物),效果更佳。透過這些調整,患者可以有效降低膽固醇,進一步減少心血管事件的風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0/380250/sm-5e13420786a105f17e1275f6b9a883e0.jpg)
台灣「這種魚」日本人只給兩星:不難吃 一票人點關鍵
虱目魚富含維生素A、DHA,又有蛋白質,是不少人的最愛,也是台南的特色美食,不過近日有網友說,虱目魚在日本魚貝類圖鑑只有2星。有人說,「魚刺太多,沒辦法做生魚片,做和食也不好吃」、「日本人不會煮啊,味覺貧乏的民族」原PO在PTT發文,「剛剛無聊去日本魚貝類圖鑑逛逛,結果發現,台灣人最愛吃最引以為傲的虱目魚,美味評價度只有兩顆星。」虱目魚全身是寶,營養價值又高,魚鱗還能做面膜,乾煎魚腸有錢也不一定能吃到,「怎麼日本人只給他兩顆星,有沒有卦。」從照片中可見,日本給虱目魚兩星評價,「まずくはない(不難吃)。」此文曝光後,不少人紛紛留言「刺多」、「沒有生的」、「就真的難吃,有錢有其他海魚,誰要吃這個」、「做成和食不好吃」、「真的有人覺得好吃嗎」、「光刺就扣一堆分了,還渾身是寶」、「虱目魚要新鮮才有一定程度的美味,麻煩」。也有人說,「日本人不會煮啊,味覺貧乏的民族」、日本每個都想吃生的,虱目魚就不適合他們啊」。漁業署曾表示,虱目魚富含蛋白質、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等,營養價值很高,就像是牛奶般被視為優質營養品,所以又有牛奶魚(milkfish)之稱。虱目魚幾乎可全魚利用,除魚肚、魚頭為老饕首選外,魚背肉可製成魚漿、罐頭、魚丸、魚鬆等產品。虱目魚肉質鮮美,風味獨特,而且料理變化多,不僅可以煎、滷、煮湯、燉補、也可以涼拌,適合夏令食用,是炎炎夏日補充流失元氣的最佳選擇。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3/379443/sm-49820e7c36cded4f5bcc3f87f0ef6ed1.jpg)
哈佛研究證實5類食物「抗發炎」 台大醫:降低疾病風險
現代醫學證實,慢性發炎是多種疾病的根源,與癌症、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等重大疾病息息相關。台大急診醫學部臨床教授李建璋近日就在健康節目中指出,哈佛大學進行的一項長達20年的大規模研究發現,有5種超級食物能有效降低發炎反應,其中番茄榮登第一名,建議民眾應多攝取這些抗發炎食物,維護健康。李建璋在健康節目中表示,這項哈佛大學的研究以10多萬名護理師為對象,參與者需定期寄送血液樣本進行分析。結果顯示,體內發炎物質的增加會顯著提高癌症、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的風險。研究還發現,透過飲食控制可以有效降低慢性發炎的影響,以下5種食物被證實具備顯著的抗發炎效果:番茄無論是大番茄還是小番茄,都富含茄紅素,具有極佳的抗氧化及抗發炎效果。番茄既可當水果食用,也能入菜,營養價值高。李建璋強調:「大家應該多吃番茄,對健康非常有幫助。」莓果類包括草莓、藍莓等,莓果類食物不僅美味,更富含抗氧化成分,能有效抑制體內發炎。綠色蔬菜建議每餐至少攝取半盤綠色蔬菜。這類蔬菜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與微量元素,例如鉀、鎂、鐵及多種維生素。葉綠素含量越高,抗氧化及抗發炎效果越佳。堅果花生除外,大多數堅果都對健康有益,包含核桃、杏仁等,能補充人體必需脂肪酸,並具有抗發炎作用。魚類鮭魚、鯖魚、秋刀魚等深海魚富含Omega-3脂肪酸,能顯著降低發炎反應,對心血管健康尤為重要。李建璋提醒,現代人常因飲食不當、壓力大等因素,導致慢性發炎問題加劇,進而提高罹患重大疾病的風險。他建議,透過多攝取上述抗發炎食物,搭配健康的生活習慣,能有效降低疾病風險,改善整體健康狀況。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377704/sm-ccaf866511be10ede586d9a98f3d5bf4.jpg)
天冷心血管疾病風險增 醫給3建議預防:每周吃魚至少2次
心血管疾病會引發各種病症,包括心肌梗塞、心律不整、主動脈剝離、肺栓塞、心包膜填塞等,嚴重甚至可能猝死。對此營養師建議,可以多吃魚類來預防,每周至少吃2次,還有蔬菜水果等,少吃其他加工食品。由具有營養專業的整合行銷團隊在臉書「好食課」發文指出,這幾天氣溫有感下降,氣溫驟降時血管收縮, 容易導致循環不良,血液變得濃稠,血管硬化或阻塞的機率便會提升。其中,心血管疾病患者、三高患者,以及銀髮族長輩,最應該注意保暖,以免誘發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多吃蔬菜水果可以預防。(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假如想預防心血管疾病,建議可以多吃蔬果,每日吃足「3份蔬菜、2拳頭水果」;以全穀類及未精製雜糧,取代精緻澱粉(全穀雜糧:糙米、胚芽米、黑米、地瓜、山藥、南瓜等);以海鮮替代紅肉,建議每周吃魚2次以上;少吃加工肉、含糖製品、高鈉高脂食物。營養治療專家劉博仁醫師也曾在節目中分享,深海魚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主要功效成分DHA和EPA,除了有助護腦、顧眼外,更是抗癌的好幫手。國外多項研究更發現,若每周可以吃到3次魚類,就能減少罹患心悸、心律不整、心肌梗塞等疾病的風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2/374772/sm-aedd2d42c1079561a2671a1d03099921.jpg)
立冬進補開始!檀島也推超人氣菜椒酸菜魚,還有麻辣水煮牛、大澳豬骨煲、腐竹羊腩煲和各式香港式美味煲湯,太好喝!
昨天是立冬,對香港人來說,立冬就是要進補煲湯!檀島香港餐廳也趁著天冷,推出全新四大湯菜系列,以及港式煲湯系列全面升級足料煲湯,煲湯中燉煮的靈魂食材雞,式嚴選鮮嫩不打抗生素的「益活雞」再搭配慢熬雞精萃取技術,萃取出1.2倍濃縮的「煲雞精」,讓讓每一口湯都融入食材的精華,喝了暖呼呼,滋補又養生!冬天就是要來一鍋!4款暖心湯菜亮相昨天11/7正式進入立冬,代表冬天要開始了,許多民眾紛紛選擇鍋品,喝暖補身!「檀島香港餐廳」趁勢推出4款全新湯菜,其中最讓小編驚艷的就是時下最夯的酸菜魚居然在檀島也吃得到!而且是比較輕巧的個人小鍋,讓你單人也能完成酸菜魚的夢想!加上檀島的這道「藤椒酸菜魚」,與外面一般使用養殖魚不同,特別使用無污染海域大成根島野生青衣魚,其為深海魚無土味且是高單價魚種,搭配黑木耳和寬粉絲,增添豐富口感,並加入腐竹和客家酸菜,帶來清新的酸味,再淋上花椒油和藤椒醬,保證讓你一試成主顧!另外包括愛吃辣的饕客必選「麻辣水煮牛」,使用紅袍花椒、郫縣豆瓣醬、牛大骨、香料等熬煮製成的麻辣湯,加入鮮嫩的牛肉片,搭配銀芽與香港人也愛吃的臭豆腐,讓人欲罷不能。左為「麻辣水煮牛」、右為「藤椒酸菜魚」。(圖/黃筱婷攝)而不吃辣的可以試試最新的「大澳豬骨煲」與「腐竹羊腩煲」,「大澳豬骨煲」是香港澳門最具特色的港澳小吃,選用鮮嫩的豬肋排,搭配甜玉米、白蘿蔔和竹筍熬製,湯頭十分清甜美味也是必吃;而從來不吃羊肉的小編試了這道港式「腐竹羊腩煲」,選用帶皮羊肉,燙過熱水去除雜質後經過黑麻油慢慢炒製,搭配新鮮的竹筍、白蘿蔔和腐竹,黑麻油與老薑的香氣,配上南乳醬的獨特風味,完全沒有羊騷味,真心美味!右為「腐竹羊腩煲」,左為「大澳豬骨煲」。(圖/黃筱婷攝)3款經典港式養生足料煲湯香港人連續7年蟬聯全球最長壽地區,這讓日本專家分析香港平均壽命長的關鍵,就是因為香港人愛用中藥材入菜、進補「藥食同源」且愛喝煲湯有關。這次「檀島香港餐廳」將港式煲湯系列全面升級足料煲湯,每一款湯品味道醇厚濃郁,嚴選新鮮食材,搭配大成的慢熬雞精萃取技術,萃取出1.2倍濃縮的「煲雞精」,其中「胡椒豬肚益活雞湯」就是非常經典的粵式煲湯,白胡椒香氣卻又不會辛辣,香港人堅信這能夠祛濕、解油膩,夏天喝健脾暖胃,冬天喝驅風散寒;而「鮑魚鹿茸菇益活雞湯」融入滿滿的海鮮精華,鹿茸菇味道鮮美濃郁,搭配Q彈鮑魚與雞腿肉、大白菜、紅棗、薑等配料,增加元氣;帶有特製藥膳風味的「黑蒜何首烏腩排湯」,運用中藥食材何首烏搭配小排骨一起燉煮,滋補又好喝,讓身體自然而然的吸收營養成分。三款人氣湯品:「胡椒豬肚益活雞湯」、「鮑魚鹿茸菇益活雞湯」、「黑蒜何首烏腩排湯」。(圖/品牌提供)為了慶祝檀島官方Line好友即將衝破4萬大關,只要加入檀島會員Line@,就有機會抽中全新烘焙甜品:檀島經典波蘿包-芋泥菠蘿,以及煲湯與蛋撻買一送一的好康,超多回饋好康,懂得品嚐美食的你千萬別錯過!(圖/品牌提供、黃筱婷攝)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371502/sm-7b2a9235f54b113466e318807b7a1403.jpg)
直擊「香港美酒佳餚巡禮」現場 中環海濱一連5日盛大狂歡 亞洲50大酒吧調酒師跨刀獻技
這週正好有前往香港旅遊的饕客與愛酒人士們,可別錯過一年一度由香港旅遊發展局(簡稱為旅發局)舉辦的「香港美酒佳餚巡禮」。有別於以往至多舉辦4天,今年擴大為5日、從10/23起持續至10/27,開放時間更延長至晚上11時,讓民眾能在中環海濱活動空間盡情享受盛會。記者也躬逢其盛,直擊現場各具話題性的美酒佳餚,台灣旅客若透過可樂旅遊、東南旅遊、易飛網、易遊網、泰元旅行社及雄獅旅遊等指定旅行社購買香港行程,可直接獲贈價值290港幣的「嘉賓特選禮包」1份,內含入場券、8張品味券(可兌換酒或美食)及紀念酒杯1個;即便未訂行程亦可在活動期間訪港時,前往旅發局指定的旅客諮詢中心領取旅客專屬禮包,可獲得4張品味券與入場券,好康大放送!「香港美酒佳餚巡禮」從2009年舉行以來,一直與波爾多葡萄酒行業協會合作,推廣國際風味酒款與美味料理。(圖/魏妤靜攝)在日本酒區可喝到來自日本各地的清酒或果實酒等,除了可以品味券兌換一杯,亦可選購整瓶帶走。(圖/魏妤靜攝)今年「香港美酒佳餚巡禮」有超過300個攤位參與、提供逾千款酒品美食,先來說說美酒部分,此次共匯聚35個國家及地區的頂級佳釀,其中「環球佳釀區」提供法國、義大利、德國、西班牙、中國等地酒款,從經典葡萄酒、中國白酒、威士忌、清酒到精釀啤酒等應有盡有;「新登場酒區」今年共設11個國家展區,特地引進英國、澳洲、智利及泰國等新展區,方便民眾享受獨特風情的酒款與美食;還有全新的「威士忌及琴酒區」,精選來自7大地區、涵蓋24個頂級品牌的威士忌與琴酒;還有「引入酒界最新潮流區」,集結各大流行酒款,包括逐漸躍升的中國白酒、日漸普及的英國氣泡酒、零添加自然酒,以及由獲得國際獎項酒吧調配的創意雞尾酒等。可另以350港幣購票入內的維港廊,除可換取兩杯酒還能體驗夾娃娃機拚手氣拿好禮。(圖/魏妤靜攝)CMYK調酒師Tiger Liang(左)是10/23客座調酒師之一,右為活動首日以「N.I.P 無名氏」琴酒打造的主題調酒。(圖/魏妤靜攝)如果酒客仍不滿足,或想體驗更升級的飲酒氣氛,場內還推出可另購票入內的「維港廊」,民眾可一邊欣賞維多利亞港美景,一邊品飲由國際級得獎調酒師設計的香港主題限定雞尾酒,或是自選紅、白酒等。其中雞酒尾特地邀來「亞洲50大酒吧」的調酒師跨刀親臨,例如記者親訪的10/23首日,便有2024亞洲50大酒吧第14名的「Hope & Sesame庙前冰室」調酒師Tracey Lu、2024亞洲50大酒吧第43名的「CMYK」調酒師Tiger Liang客座,分別以香港手工蒸餾酒所推出的「N.I.P 無名氏」不同風味琴酒為基底,融合拿鐵咖啡、葡萄柚等打造港味調酒。10/27則將有2024亞洲50大酒吧第2名、2024世界50大酒吧第9名的首爾「Zest」調酒師Demie Kim壓軸,以香港酒樓與首爾茶室為靈感,將以武夷山大紅袍作主調的琴酒混合茉莉花蕎麥茶,製作展場限定雞尾酒「Tea and Paper」。富臨飯店的「富臨紅燒乾鮑」入味又彈牙。(需5張品味券,圖/魏妤靜攝)The Aubrey推出罐裝招牌雞尾酒Torii與Hong Kong Gimlet(左,各需4、6張品味券),右為魚事者推出的海魚風味小食,只要1~2張品味券即可品嘗。(圖/魏妤靜攝)帝苑酒店的「帕爾瑪火腿芝士蝴蝶酥配芝士醬」(右)與用料扎實的「越南脆炸蝦餅」都值得一試。(各2張品味券,圖/魏妤靜攝)喜歡美食的人更可穿梭在多攤星級美饌中,一定會不由自主陷入選擇困難症!在新設置的「名饌薈」專區,有多款米其林星級及名廚推介美食,包括三星粵菜食府富臨飯店的南非吉品鮑,還有榮獲2024亞洲50大最佳酒吧第10名的文華東方酒店酒吧「The Aubrey」首次推出的罐裝招牌雞尾酒Torii;也有榮獲2023、2024必比登推介、以海魚為主設計一系列小食的「魚事者」,除了現場帶來推薦加自製辣醬提味的「魚肉燒賣」、口感近似百頁豆腐的「炸魚無薯條配日式山葵醬」等人氣品項,還有展場限定且鮮味十足的「蝦頭油炒魚麵包」與「蝦頭油炒魚米粒粒蝦片」;獲得2024米其林推薦餐廳的時尚中菜「壹玖捌叁」,則推出將去骨鵝掌鑲進雞翅中的功夫菜「雞同鴨講」。當然也不能錯過「會場限定美饌」及「多國風味美食」專區,首推以蝴蝶酥聞名的帝苑酒店的「帕爾瑪火腿芝士蝴蝶酥配芝士醬」,鹹甜交織又酥脆的口感特別下酒;還有Bien Jamon Spanish Food帶來風乾58個月的西班牙伊比利豬火腿、泰沾麵設計的「泰式奶茶可麗露」等異國小食,另外主要客戶為餐廳的食材供應商IFOOD LIMITED,也帶來富有彈性與香氣的「黑松露燒龍蝦尾」及集結安格斯牛柳、黑胡椒豬腳與章魚的「燒肉套餐」,充滿飽足感。左為壹玖捌叁特色菜「雞同鴨講」(左後,6張品味券)及IFOOD LIMITED的「黑松露燒龍蝦尾」及「燒肉套餐」(各4張品味券),右為大杯茶可以3張品味券任選4種口味康普茶的超值組合。(圖/魏妤靜攝)主舞台會輪流上演不同風格的音樂演出,10/26晚間更將邀請有「小IU」稱號、來自韓國的17歲創作歌手Gyubin獻技。(圖/香港旅遊發展局提供)10/26、10/27推出萬聖節應景活動,民眾凡打造萬聖節主題裝扮即有機會多拿到2張品味券。(圖/魏妤靜攝)即便是不喝酒的民眾也能透過多款無酒精飲品獲得滿足,像是近年風行的康普茶現場也喝得到。在十年前便看中歐美流行趨勢,使用有機茶葉、蔗糖與茶菌發酵的香港在地品牌「大杯茶」,就帶來鹹檸綠茶發酵茶、西瓜紫蘇綠茶發酵茶、米香普洱發酵茶等6款風味有趣的康普茶,只要3張品味券便能一次任選4種口味嘗鮮。為讓民眾省荷包,旅發局還攜手現場近百家展商在10/24當日提供包括指定酒品買一送一、買二送一等優惠,部分展商也將提供較大份量佳釀美食;另外10/26、10/27還將推出「週末鬼馬派對」,讓賓客提早感受萬聖節的魔力!這兩天每日首300名以萬聖節主題造型入場的賓客,只要於詢問處登記,即有機會每人獲贈2張「品味券」;晚上6時後,現場還將有打扮成鬼怪的演藝人員在場內現身,邀請民眾玩互動小遊戲,完成遊戲者有機會再獲2張「品味券」或神秘禮品!※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2/369672/sm-f190df4606f704cdca7779a538471ed9.jpg)
米其林一星餐廳換新菜饗饕客 軟殼龍蝦金沙留香、鮮美甘鯛清雅上桌
在8月底揭曉的《台灣米其林指南2024》中,有不少餐廳首登一星,近期部分星光閃耀的餐廳也更換菜單,一饗饕客。像是位於高雄、萬象餐飲集團旗下的「雋GEN」中餐廳,甫於今(2024)年3月開幕,旋即摘下米其林一星殊榮。曾連年獲米其林三星榮耀的「雋GEN」廚藝總監陳泰榮,也攜手行政主廚胡鑑波推出全新秋季菜單。遵循正統廣東菜選料精細的特色,囊括魚翅、刺參、燕窩、鮑魚等頂級乾貨,並結合廣東與台灣地處南隅,口味喜清淡甜鮮的共同特點,選用生猛海鮮如龍蝦、海魚、處女蟳等海味,搭配當令時蔬組成多款套餐與單點菜色。套餐開胃小品「榨菜拌雞絲」、「葡汁和牛角」、「香菜芥末拌玉帶」。(圖/魏妤靜攝)「笋乾菜膽燉魚翅」(左)、「三代同堂斑球捲」。(圖/魏妤靜攝)在3套全新套餐中,以價格相對親民、每位3,680元+10%起的「掬粵」套餐菜色來說,鮮味代表首推「笋乾菜膽燉魚翅」,除了先以玉米雞費時至少4小時提煉雞湯,再將湯料濾出後入鍋香煎,並續入前述底湯續熬,使湯頭更顯豐厚香醇,再加入主廚嚴選來自常州天目湖特產的筍乾和魚翅一同燉煮,湯色看似清澈實則味濃;另一海味特色菜品還包括以印尼軟殼龍蝦烹製的「金沙麻辣軟殼龍蝦」,大家平常多聽到的是軟殼蟹、少見軟殼龍蝦,而口感緊實Q彈的龍蝦略施薄漿後油炸,又以鹹蛋黃、辣椒、蔥花及製麻辣醬增添香辣風味,味道極其濃郁。雋GEN廚藝總監陳泰榮加入特調的山楂醬汁,將「山楂五花骨」稍加煨煮後以大火收汁。(圖/魏妤靜攝)讓人聯想到家常小吃滷肉飯的「香菇滷肉浸時蔬」。(圖/魏妤靜攝)行政主廚胡鑑波在包廂餐檯前現炒「南瓜炒新竹米粉」。(圖/魏妤靜攝)另外還有嚴選以亞麻籽飼料餵養的在地優質豬肉炒製的「山楂五花骨」,其肉質彈滑、滋味甘甜,主廚取用腩排部位先蒸熟後拆骨,再鑲入杏鮑菇條替代原先的骨頭,增添了口感與食趣,並以酸甜的山渣醬汁提振味蕾;命名饒富趣味的「三代同堂斑球捲」,原來是以「菜脯」及「陳年菜脯」和鮮魚斑球一同清蒸,再搭配用「新鮮蘿蔔」製成的軟綿蘿蔔糕,即為所謂的「三代同堂」。品嘗時除了有新鮮蘿蔔的清鮮甘甜、菜脯的鹹香脆口,與陳年菜脯的醇厚回甘。或許是擔心饕客不夠飽足,套餐澱粉比例也拉高,除了蘿蔔糕還有備受國人喜愛的「南瓜炒新竹米粉」,是先將蝦米爆香後續入二湯(取部分頭湯或上湯食材再加水熬煮)、南瓜泥和米粉一起煨煮,使米粉吸附高湯精華與南瓜鮮甜,再加入杏鮑菇條與南瓜條,口感細滑香甜;甜品則推出「古法馬來糕」搭配「蓮子紅豆沙」,紅豆沙濃而不膩,尤其讓人回味。「古法糯米蟹」。(圖/魏妤靜攝)「香芋扣肉」蒸好後會再澆淋另外施了薄芡後收汁的南乳醬汁,加重風味。(圖/魏妤靜攝)此外,因應客人需求,此次針對包廂客也設計一系列單點菜色供客人額外加點。其中首推選用沙母及三點蟹製作的「古法糯米蟹」,主廚首先將沙母的膏黃取出,將沙母過油後與蔥、薑、雞高湯一同煨燜,並取其精華湯汁來燜煮糯米飯,使米飯充滿鮮味,最後加入三點蟹肉及沙母膏黃讓海味更加乘;還有一道「香芋扣肉」是將五花肉先蒸後炸,使外皮微酥且香氣四溢,加上炸鮮芋一同以南乳、米酒、蠔油、糖調製而成的南乳醬汁攪拌均勻再蒸製,品嘗時稠密的芋頭和入口即化的五花肉帶來不同口感,提味的紹興酒鮮明酒香也留下餘韻。名廚Nobu Lee(左)主掌的餐廳「NOBUO」今年首登米其林星榜,右為晚夏菜單的海鮮熱前菜鮑魚。(圖/NOBUO提供)「甘鯛」中來自日本愛知縣的銀杏為這道菜餚增添一抹細緻韻味。(圖/NOBUO提供)另外同樣於今年新摘一星、由名廚Nobu Lee以「家」為理念在台北打造的「NOBUO」餐廳,即日起也推出全新菜單。主廚嚴選來自世界各地的優質食材並結合台灣豐饒海味與蔬果,其中使用了大量貝類和甲殼類,包括海膽、干貝、鮑魚、明蝦等來演繹前菜的起承轉合。例如套餐序曲以「海膽」拉開帷幕,選用鮮美濃郁的北海道赤海膽盛裝於蛋殼容器中,再鋪上以彰化埔鹽白花菜製成的花椰菜泥、點綴些許手指檸檬,並以台南永順興牧場雞蛋製成沙巴庸,層層堆疊:而在最能體現主廚料理哲學的「帆立貝」經典干貝慕斯之前,再設計一道冷沁的「煙燻帆立貝」,選用日本宮城縣的帆立貝經昆布鹽水浸泡使其微微脫水、質地緊實,並以煙燻增添風味並凸顯鮮甜。而來自台灣海峽的「甘鯛」以備長炭炭烤至恰到好處的斷生熟度,搭配台南新化的甲魚與昆布、乾香菇、白醬油和青糸原藻熬煮而成的清湯,並佐以新鮮帶殼、現剝現煮的日本愛知縣祖父江的銀杏,其自然清甜並帶有微微甘苦的高雅滋味;主菜前最後一道海鮮熱前菜則以宜蘭產的鮑魚為主食材,主廚將鮑魚清蒸後薄裹一層生麵包粉、磨碎海苔及蛋液後酥炸,增添海潮風味。全新套餐每位含水資4,280元起、7道式午間限定套餐每位2,880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358207/sm-373bd8a917660848c50402b0354ef814.jpg)
台灣首富林百里罹肺癌 親曝抗癌秘訣「靠2飲食習慣」…19年沒復發
台灣首富「廣達集團創辦人」林百里今年75歲,原本有退休計畫的他,近日宣布延後到80歲再開始雲遊四海。林百里其實在2005年曾罹患肺癌,接受手術切除腫瘤,積極對抗病魔已19年沒復發,他本人也大方分享抗癌秘訣,就是改善飲食習慣。根據《健康2.0》報導,林百里在2005年傳出罹患肺癌,震驚商界,所幸他積極治療,先是接受手術將腫瘤切除,又到上海找名醫問診如何恢復健康,被建議要吃當季本地產的蔬菜,「少吃進口、人工調整產地的」;沒想到林百里直接買下2萬坪農地,開始種植有機蔬菜。林百里抗癌成功後,也大方分享自己的秘訣,就是飲食以清淡或全素為主;除此之外心理也會影響生理,他認為心情好非常重要,「心開了,氣就會開,內分泌也會變正常,身體自然也會健康。」而林百里罹癌至今,19年沒復發,更有好精力繼續經營廣達集團。對此,營養師黃淑惠認為,林百里的養生秘訣就是「回歸天然飲食」,無論什麼食物以原型天然的為主,她也建議,一般人每日飲食中,最好3/4是植物性、1/4是動物性;至於林百里的飲食習慣與有機飲食更相似,營養素與一般飲食的確有差。黃淑惠也指出,美國心臟血管學院有做一項大型研究統計,研究各個長壽地區人們的飲食習慣,得到結論是,每日攝取2份水果(160克)、吃到3份蔬菜(240克),就可以達到長壽目的;另外,黃淑惠還有推薦6種食物,像是新鮮水果、十字花科蔬菜、全穀類、海魚如巴浪魚,以及多喝茶。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357909/sm-003f9ec569ccf92cbc9de3b95336557b.jpg)
每周至少吃3次!醫師大推4魚類「魚油濃度超高」:顧眼護腦又抗癌
比起減少油脂攝取,慎選吃下肚的好油更加關鍵!擁有豐富「Omega-3」不飽和脂肪酸的深海魚,長期攝取不僅護腦又顧眼,還可以降低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對人體可謂好處多多。對此,醫師也點名,4種魚類的「魚油量特別多」,建議每周可食用3次魚。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近日在《健康晚點名》節目中分享健康知識,提及深海魚含豐富的Omega-3脂肪酸,其中的主要功效成分DHA、EPA除了有助於護腦、顧眼外,更是抗癌的好幫手。劉博仁建議,最好優先選擇「中小型」魚類食用,像是鯖魚、鮭魚、秋刀魚及沙丁魚,其富含的Omega-3脂肪酸較多,是攝取魚油的最佳來源,且國外多項研究發現,若一個禮拜能吃到3次魚類,就能減少心悸、心律不整、心肌梗塞等疾病風險。事實上,攝取足夠的魚油,不僅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還能幫助大腦調節情緒、緩解緊張,有助穩定神經幫助入睡。不過劉博仁也提醒,魚皮、魚肉若不小心烤到焦黑,千萬別吃下肚,因為裡面的好油早已被高溫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