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鮮市場
」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華南海鮮市場 新型冠狀病毒 新冠病毒北市府提信義線東延工程展延 林延鳳:恐成「魚果市場案」翻版
台北市議員林延鳳15日指出,蔣市府日前提案欲將2025年底完工之「捷運信義線東延段」計畫期程展延至2027年,該案從柯市府延宕至今,施作廠商是涉及「京華城案」威京集團旗下的「中華工程」,在廠商責任未明下,蔣市府卻急忙再展延期程,此舉恐怕為往後工程追加預算開路,將使市民納稅錢淪為中工得任意填寫的空白支票。林延鳳指出,蔣市府就「捷運信義線東延段」向議會提案者為「計畫展延」,但根據捷運局資料顯示,該計畫在柯市府任內之2016至2022年嚴重延宕,而北市府三度核定讓中工展延契約工期,共計1091天(近39個月),柯市府核定時間點為2020年12月23日,剛好是京華城「840違法容積」公展後沒多久,且觀察捷運局核定公文中明確記載,「請依市長室管控時間以達成目標」,代表柯文哲對於工期延宕情事已有所掌握,「市長旨意在先,工期展延在後,此狀況恐形同像京華城一樣『奉交下』公文!」林延鳳指出,至於蔣市府兩度核定契約工期展延,都是在追認柯市府任內期間所發生之延宕事由,形同收爛攤,而因應有關延宕所生追加工程費用為1.15億元,讓中工的契約總價高達38.79億元,且因應物價調整之漲價,截至目前為止已支付給中工4.57億元,未來2年更預計將再支應2.43億元,合計將達8.15億元,以追加達原預算的21.65%。她質疑,中工一手延宕工程,另一手又能向市府再要物價調整成本,若中工未來比照環狀線工期尾聲時要求支付未在契約中之其他工程費用,金額上看10億元也不無可能。林延鳳表示,同屬中工施作的「魚果市場」,在柯市府任內減項發包又變更契約,被質疑事涉圖利,而蔣市府以「6至8樓興建涉及公安」為由在去年提出追加預算50億元,事後被證明相關樓層充斥「海鮮市場」、「廚藝教室」、「海鮮主題連鎖餐廳」等,又被質疑騙預算;蔣市府學不到教訓,此刻又準備替中工「捷運信義線東延段」開大門。林延鳳質疑,柯市府在「捷運信義線東延段」歷經各種延宕後,默默給中工展延工期,如今蔣市府接任不追究其因,還讓其有機會拖到2027年6月才結案,比預計完工之期多出一年半,明顯不合理。蔣市府不釐清柯市府展延工期有無包裹圖利,還提了不附任何數據之「計畫期程展延案」簡直陷議會於不義,她要求市府應檢附相關調查報告加以說明,莫再重演市府用公安為由「情勒」議會同意追加預算的亂象。
基隆阿根納造船廠將開發 謝國樑:規畫多功能飯店
基隆知名景點「阿根納造船廠」,曾因《美國隊長》來取景因此聲名大噪。原先因納入基隆市歷史建築,開發案計畫受阻。基隆市長謝國樑今7日上午表示,將會保留歷史建築,未來規畫有旅宿功能的多功能飯店,成為基隆的觀光亮點。謝國樑今7日上午於阿根納船廠遺構現場直播表示,他上任市長以來,便積極活化更多的閒置空間及歷史建築。位於和平島的阿根納造船廠是歷史建築,目前已經有最新發展計畫,文化觀光局將與地主台糖合作,已經找到企業投資,在保留歷史建築整體規畫前提下,規畫有旅宿功能的多功能飯店,結合漁業、文化與海洋成為觀光亮點。謝國樑說,朝有旅宿功能的飯店整修,是已經確定的方案,設計也出來了,若一切順利,希望可以在1年內動工整修,主要看提出來的保存計畫,未來將有教育、旅宿、海鮮市場等功能,會打造一個全新的阿根納、全新的和平島觀光旅遊廊帶。基隆市文化觀光局長江亭玫表示,會把阿根納打造為藍色水上公路的廊帶,創造水上活動和休憩旅遊的新樣貌,現有的歷史建物會保留,目前正在進行文資審議階段。未來會結合和平島阿拉寶灣的觀光廊帶,融合旅行、漁業及文化來整體規畫。江亭玫表示,現有的結構、建物、樣貌都會保留,目前正在規畫,近日將會提出具體保存計畫,預期會以複合式多功能的飯店的方式呈現,但還要看業者提出的保存計畫,預計會在3年半左右完成。
核廢水入海1/中港澳封殺海鮮「日本恐損失1626億日圓」 苦主出爐!這國汙染最嚴重!
2023年8月24日台灣時間12點,日本逐步排放134萬噸含氚核廢水入海,這是人類史上首次大規模排放核廢水,由於輻射物恐使海鮮遭到汙染,中國、香港、澳門已封殺日本進口水產品,經濟損失約1626億日圓(約354億台幣)。儘管亞洲鄰國反應激烈,但多項研究依據洋流流向皆預測「美國將是汙染最嚴重的國家」,不過美國基於國際政治考量,選擇支持日本排放核廢水。2011年日本爆發311大地震,海嘯導致福島第一核電廠三座反應爐熔毀,為了讓反應爐內熔融核燃料保持穩定,日本政府決定持續注入水冷卻,而這些水再加上流進反應爐的地下水、雨水,形成擁有高濃度放射性物質的汙染水。由於水量已快超過儲存槽容量的極限,日本於2021年提出核廢料排海的計畫申請,表示會透過技術淨化輻射物,只留下「氚」再排入大海,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邀集各國專家多次前往日本檢測與調查,經過2年,證明日本的含氚廢水在每公升1500貝克以下,遠低於國際標準,因此同意日本核廢料排海計畫。雖然日方一再強調處理過的含氚廢水,與各國核電站排放的冷卻水無異,就連IAEA總幹事拉斐爾.格羅西(Rafael Grossi)也保證這些「處理水」甚至可以飲用,但依舊引發軒然大波,尤其是海鮮可能遭到汙染的疑慮。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發表聲明指出,一般核電廠運行的廢水沒有直接接觸機芯燃料棒,這就是福島核廢水與一般核電廠廢水的根本分別。原能會依照洋流流向推估核廢水影響台灣的程度非常微小,根據多項研究顯示,美國恐怕汙染最為嚴重。(圖/翻攝自原能會臉書)亞洲鄰國也紛紛抗議,其中又以中國最為激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甚至表示,「太平洋不是日本的『下水道』」,中國也在24日後隨即宣布全面禁止日方所有水產進口,香港也宣布即日起禁止東京、福島、千葉等10個都縣的水產品進口。根據日本《每日新聞》報導,日本水產品出口去年創下3873億日幣營業額,中國871億日幣佔22%、香港755億日幣佔19%,兩者相加為1626億日幣(約354億台幣),如今恐損失慘重。根據《時事通訊社》報導,福岡一家水產公司社長坦言,聽到中國全面封殺的消息後「大腦一片空白」。南韓政府雖未反對日本排放核廢水,但民間反應相當激烈,首當其衝的海鮮市場瞬間門可羅雀,許多消費者表示將減少食用海鮮。馬來西亞也發起萬人連署抗議活動,民眾紛紛表示不敢再吃海鮮,當地餐飲業者也陸續以其他國家海產替代日本進口海鮮。台灣則以加強檢驗的方式應對,原能會表示,依照日本評估結果,主要受輻射影響的是電廠3公里海域範圍,輻射劑量是「背景萬分之一到十萬分之一」程度,且隨海水流動與距離增加,影響越來越低。含氚廢水主要沿著黑潮流往美國,再沿太平洋往下到北赤道洋流,順著來到菲律賓,再沿黑潮依序到台灣和日本,這是所謂環太平洋主路徑;而台灣位在主路徑後端,含氚廢水約4年時間才會流至台灣海域,此時氚濃度均小於最小可測量值。日本排放核廢水讓亞洲眾多鄰國拒吃海鮮,恐造成1626億元日幣經濟損失,因此許多日本當地居民也持反對意見。(圖/新華社)根據清華大學團隊2021年11月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期刊上的研究指出,在核廢水排放的4000天(約11年)之內,日本宮崎附近海域會首先出現污染物,之後為中國上海,再之後為美國聖地牙哥,由於此時流速變慢,所以聖地牙哥附近海域的污染物濃度會累積最多。韓國海洋科學技術研究所與韓國原子能研究所今年2月聯合發表的模擬結果與清華大學的模擬類似,預測核廢水抵達美國後將造成較嚴重的汙染,雖然如此,由於美國近期急欲拉攏日本和韓國在東亞組成「鐵三角」,政治因素讓這個最大污染苦主依舊全力支持日本的核廢水排海計畫。
擔憂日本核廢水…韓國民眾拒吃海鮮「市場空無一人」 攤販崩潰吐心聲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今(24日)開始排放「福島第一核電廠」汙水,雖然檢測結果顯示「氚」濃度達到標準值,但依舊引發各國抗議。韓國民眾擔心廢水影響身體健康,馬上拒吃海鮮,海鮮市場幾乎空無一人,許多年輕人闖入日本大使館抗議,結果遭到警察拘留。據《韓聯社》報導,由於日本將廢水排入太平洋,讓外界擔心長期風險,許多國家的民眾開始不吃海鮮,韓國釜山最著名的海鮮市場「札嘎其市場」,以及附近的民樂生魚片城,顧客寥寥無幾,濟州島南部的東門魚市場也沒什麼人。民眾抗議「福島第一核電廠」廢水排放。(圖/達志/路透社)一名在濟州島東門魚市場從事海鮮生意20多年的商人指出,以前早上10點和下午5~7點,就算生意不景氣,市場也很繁忙,但今天市場就是一條沒有顧客的空蕩蕩高速公路,「新冠疫情期間,生意都比現在好」。另一名來自韓國西部沿海城市群山市的漁民透露,一想到明天要去海鮮拍賣會,就覺得很沮喪,因為消費量已經少了4分之1,價格可能會變更低,「我已經不知道該怎麼繼續下去了」。韓國國務總理韓德洙今天針對日本排放廢水的擔憂發表談話,提到日本若按以前的措施排放,那麼韓國沒有理由太擔心,更指這是人類最惡劣的環境災害,強烈抨擊日本政府,「海洋被污染這沒有根據的煽動」正在折磨漁民。
食安連環爆2/越南牡蠣更毒!A肝病毒重金屬全都有 「混充本土」長期攝取恐致癌
越南牡蠣頻頻出包!除了A肝病毒,更被驗出致癌物無機砷,且超標5.4倍!越南牡蠣一斤比國產便宜20~30元,近年來進口量暴增20倍,已佔進口9成,也直接壓縮本土產量,例如受害最深的台南便減產5成。由於不需標示產地,因此部分不肖業者便將越南牡蠣「混充本土」銷售到市面上,長期攝取恐增加罹癌機率,蚵農表示進口、本土牡蠣難以分辨,建議從邊境時就要註明進口牡蠣產地,同時嚴格查驗,才能保障消費者食安權益。根據食藥署資料,今年1月以來,共輸入1142公噸的越南牡蠣,計有624批,其中2批被檢驗出重金屬「無機砷」超標,依照「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無機砷上限為0.5 mg/kg,而超標的2批越南牡蠣分別為2.7mg/kg、1.3mg/kg,等於超標5.4倍、2.6倍。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副主任林旭陽表示,2018年至今,有19批越南牡蠣不合格,其中諾羅病毒14件、重金屬4件、A肝病毒1件。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科長陳慶裕則表示,根據近兩年統計,越南牡蠣曾檢出重金屬鎘超標,此次檢出無機砷超標為近兩年首見。根據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資料顯示,砷是一種廣泛存在地殼中的自然元素。在大自然中,砷與氧、氯和硫形成無機砷化合物。在動物和植物體內的砷,和碳與氫形成有機砷化合物。其中無機砷毒性較強,會形成慢性中毒。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on Cancer,,IARC)已確認無機砷是人類致癌物,許多研究指出長期攝入無機砷可能導致皮膚癌、肝癌、肺癌,也會影響孩童智商發展與孕婦肚中胎兒健康,患者可能會皮膚暗沉,手掌、腳底與軀幹長出小型的繭或疣。台大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教授暨腎臟科主治醫師姜至剛曾受訪表示,牡蠣被檢出無機砷可能是因為飼養環境不佳,牡蠣成長過程中吸收累積有關。人體長期攝取砷會累積在骨頭,恐危害骨髓造血及免疫系統,建議不要吃超標食品。越南牡蠣短短6年進口量暴增20倍,也壓縮到本土牡蠣的生存空間,圖為嘉義縣東石鄉蚵農工作畫面。(圖/CTWANT資料照)根據財政部關務署資料,越南牡蠣從2017年進口150公噸,到2022年成長到3023公噸,短短6年暴增20倍,在進口牡蠣中占比高達9成,主要就是因價格低廉,一斤比本土牡蠣便宜20~30元,也嚴重影響本土牡蠣產量。其中受影響最深的是全國第三大牡蠣產地的台南,牡蠣年產量自106年到110年,從年產4,266公噸銳減至2,144公噸,減產50%,年產值也從近8億元減少到為3億元。然而大量越南進口牡蠣進入市場卻沒有加以標示產地,一般民眾根本難以分辨所購買產品來源,嘉義縣東石鄉自產自銷蚵農陳宏聰曾受訪指出,東石、布袋沿海養出來的本土牡蠣,每到冬季便因東北季風而產量減少,中盤商就會進口越南牡蠣來混充,流向消費市場、小吃店。陳宏聰認為,政府除推行國內牡蠣產銷履歷及QRcode溯源,更應從進口端嚴格把關,提高進口牡蠣檢驗的量能,要標明產地,才能和台灣本產有所區別,讓消費者能擇優選購。越南牡蠣為何頻頻出包?熟悉海鮮市場的業者透露,主要是水源遭受汙染,因為越南並沒有嚴格稽查工廠廢水的處理,因此導致水源污染嚴重,因此才會有A肝病毒、重金屬鎘與無機砷的問題。食藥署回應,行政院的食品安全辦公室有召集農委會、衛福部針對標示部分,啟動市售牡蠣產地標示的聯合稽查專案,目前並沒有發現越南牡蠣混臺灣牡蠣的情形,未來會繼續督導業者落實。水試所目前有一套多重元素分析資料庫,若清楚標示為台灣牡蠣,百分之百不會判斷為進口,這可作為行政單位未來溯源管理的依據,藉檢測方法分辨進口和國產牡蠣。營養師程涵宇表示,牡蠣最厲害的就是鋅含量很高,而鋅是300種以上酵素的構成要素,可促進生長、神經發育、維持正常的免疫及生殖系統,與調節內分泌功能。如果對牡蠣有疑慮,可改吃淡菜、紅蟳、板腱牛肉,或是一些堅果種子如南瓜子、奇亞籽、白芝麻等,同樣含有豐富的鋅。
初夏少不了這味 海派鮪魚自助大餐開吃 熱帶海島風調酒來一杯
為了迎接繽紛初夏,不只當季食材要澎湃上桌,調酒也要跟著帶來熱帶風情。最近台北遠東香格里拉就分別推出兩檔活動,包括在6樓的人氣自助餐廳遠東Café端出「台灣當季鮪魚」暢快吃到飽,除了於日式料理餐檯和海鮮吧呈獻多樣鮪魚美饌,為增加用餐食趣,每週五晚間還有精采的主廚鮪魚秀,週末再加碼推出「液態氮鮪魚韃靼」等限定佳餚,自助午、晚餐每位1,580元起;以及在38樓的馬可波羅酒廊,也於每週四以「熱帶島嶼」為主題,推出「週四熱帶風情夜」活動,帶來10款充滿海島度假風的經典提基(TIKI)特色調酒,現場搭配輕快活潑的夏威夷盧奧(LUAU)風格派對音樂,當晚凡穿著海洋風或夏威夷風格裝扮前往小酌,還可享免費一個shot杯的薩凱帕蘭姆酒。「鮪魚土佐燒」。(圖/魏妤靜攝)主廚將台灣近海現流鮮魚加上鮪魚烹煮出鮮味十足的「鮪魚巧達濃湯」,滑順不膩口。(圖/台北遠東香格里拉提供)首先來說說遠東Café即日起至6/30推出的鮪魚吃到飽活動,主廚團隊於日式料理餐檯推出各式鮪魚捲壽司,在Q彈的壽司米中包入酪梨、玉子燒及小黃瓜,並用新鮮鮪魚片包裹其外,再刷上主廚秘製的橙醋醬,製成層次豐富的「鮪魚酪梨加州捲」;看似簡單的「鮪魚壽司捲」則包入紫蘇葉、白蘆筍及醃蘿蔔,以紫蘇香氣帶出鮪魚鮮美;主廚另外還準備了「醃鯖魚加州捲」,加入小黃瓜、蟹肉棒及乾瓢提升風味,用經典壽司捲帶來最直接的幸福感。冷盤部分則帶來「鮪魚土佐燒」,「土佐燒」又稱「鰹魚半敲燒」,主廚使用柴魚高湯及特製橙醋汁熬製醬汁,將整塊鮪魚沾裹上黑白芝麻後,將表面煎至微焦,並鋪在紅洋蔥絲上,最後淋上醬汁,以醋汁及芝麻香氣為魚肉增添鮮美層次;另外一道「日式鮪魚生盤佐泰式醬」更是爽口,主廚以特製的泰式醬,將棕櫚糖、魚露、檸檬以1:1:1調製,再加上炒香的糯米粉、檸檬葉及辣椒碎,將其磨成粉後與醬汁跟生鮪魚丁拌勻,鋪至青檸片及洋蔥絲上,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炸物部分也推出「酥炸鮪魚可樂餅」,主廚將鮪魚碎、雞蛋、玉米等蔬菜加到馬鈴薯泥中拌勻,塑形後裹上麵包粉,猛油炸熟至金黃色,除了外皮酥脆,綿密馬鈴薯泥還帶有鮪魚香氣。週五晚間主廚秀會將重達25公斤的鮪魚現場解體(左),日式炸物區新菜有「酥炸鮪魚可樂餅」。(圖/魏妤靜攝)主廚會在週五晚上與週末假日推出特製的「液態氮鮪魚韃靼」,以炙燒鮪魚搭配以液態氮急速冷凍後的和風柚子冰沙。(圖/魏妤靜攝)此外,為重現海鮮市場熱鬧景象,主廚團隊特別於活動期間每週五晚上準備了精采絕倫的鮪魚秀。現場會將重達25公斤、全長約80公分的鮪魚現場解體,表演刀起刀落的專業片魚,並準備主廚特製的「液態氮鮪魚韃靼」限定佳餚,將炙燒過的鮪魚加上清甜蘿蔔絲,再將和風柚子冰沙以液態氮急速冷凍後放在鮪魚上,讓鮮美魚肉與沁涼綿密的冰沙呈現絕妙口感,氮氣煙霧也會帶來驚奇有趣的視覺效果,此道主廚特製佳餚於週末假日午、晚餐也會加碼供應。「邁泰Mai Tai」調酒命名來自大溪地語「美味」的意思。(圖/台北遠東香格里拉提供)「叢林鳥Jungle Bird」。(圖/台北遠東香格里拉提供)而在馬可波羅酒廊重新演繹的10款經典TIKI系列調酒,以黑、白蘭姆酒做為基底,搭配鳳梨、椰子、柳橙、香蕉、百香果等新鮮水果,並加上多種異國香料與特色裝飾而成。其中特色調酒如經典的「邁泰Mai Tai」,以摩根船長白蘭姆酒、薩凱帕蘭姆酒及皮耶費朗干邑橙酒作為基酒,調配新鮮檸檬汁、鳳梨汁與杏仁風味糖漿,以酸甜清新的水果風味廣受大眾歡迎;另一款果香濃郁並有醇厚口感的「叢林鳥Jungle Bird」,同樣以新鮮鳳梨和檸檬汁交織出酸甜風味,基酒薩凱帕蘭姆酒帶來煙燻及焦糖風味,而畫龍點睛的金巴利利口酒,則以草本的微苦增添另一種層次;「霧之刃Fog Cutter」則以摩根船長白蘭姆酒、軒尼詩VSOP干邑、高登琴酒及多林甜雪莉酒為基酒,加入新鮮柳橙、檸檬汁與杏仁糖漿,酸甜中又帶有堅果香氣和烈酒醇香,是款成熟大人系的夏日調酒。「霧之刃Fog Cutter」(左)、「殭屍Zombie」。(圖/台北遠東香格里拉提供)此外,還有以摩根船長白蘭姆酒與普雷森黑蘭姆酒一起做為基酒的「蘭姆水上漂Rum Runner」,帶有些許丁香、肉桂香氣和烘烤黑糖與煙燻木質味,再搭配新鮮鳳梨汁、檸檬汁、香蕉利口酒、黑醋栗利口酒和石榴糖漿,口感豐富又相互平衡;還有每年萬聖節最熱門的酒款「殭屍Zombie」,以摩根船長白蘭姆酒、薩凱帕蘭姆酒及普雷森黑蘭姆酒為基酒,展現濃郁飽滿的酒體,再搭配新鮮鳳梨、檸檬汁及百香果糖漿,在濃郁熱帶水果酸甜中又帶有一點嗆辣,風味鮮明獨特。
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溯源結果」出爐? 陸專家:新冠病毒很可能來源於人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8日舉行新冠溯源研究情況新聞發佈會。發佈會上,北京化工大學生命學院院長、教授童貽剛表示,在華南海鮮市場的研究中,經過基因組測序發現病毒的序列和當時病人的序列幾乎100%相同,這意味著新冠病毒很可能源自人類。據《新浪新聞》援引《北京日報》的報導,童貽剛指出,2020年1月到3月,中國疾控中心科研人員對在華南海鮮市場採集的1300多份環境樣品和冷凍動物樣品,進行了一些新冠病毒檢測和巨集基因組測序等。其中包括市場內採集的400多份動物樣品,這些動物樣品的所有檢測均為陰性結果。另外900多份的市場環境樣品中,73份為陽性。在檢測過程中,研究人員也在環境樣品中分離出了3株病毒。經過基因組測序發現病毒的序列和當時病人序列幾乎100%相同,這也暗示病毒可能是來源於人類。童貽剛補充:「分析的過程中,在環境樣品中所攜帶的一些宿主資訊顯示,主要是人的宿主,也包括豬、牛、雞、鴨以及一些冷鏈產品的基因,甚至有老鼠和貓的動物基因判斷。這些都提示新冠病毒很可能是人污染的東西。這些資料也進一步證實了中國和世衛組織聯合團隊在第一階段所做出的結論。」
新冠起源出現新證據 可能跟武漢華南市場「貉」有關
新冠肺炎疫情如何爆發依舊成謎,許多科學家認為,最大的可能性是由動物傳人,和過去許多病毒的傳播模式類似,由於第一時間爆發疫情的武漢是多個實驗室所在地,收集與研究冠狀病毒,因此病毒也有可能是實驗室外洩,如今,有國際病毒專家小組表示,病毒來源可能和武漢華南生鮮市場裡走私的「貉」(或稱為狸,raccoon dog)有關。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所採集樣本,顯示有「貉」的DNA與新型冠狀病毒混在一起。(圖/翻攝自@newscientist推特) 根據國際科學雜誌《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引述國際專家的研究,從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所採集的樣本,顯示有「貉」的DNA與新型冠狀病毒混在一起,增添病毒是來自動物傳人而非實驗室外洩的證據。所謂的貉,外型神似浣熊,在中國被飼養來取用毛皮與肉,這些檢驗的樣本是2020年初自武漢的華南海鮮市場檯面上採集,不過資料隨後遭到移除,但一名法國生物學家偶然發現這些資訊,並分享給中國境外正在追查疫情起源的科學家。根據資料顯示,從市場中野生動物交易攤位上採集到的部分陽性樣本,也含有「貉」的基因,顯示這些動物或許也被病毒感染。這些分析隨後在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率先刊載。根據參與分析的猶他大學病毒學家高德斯坦(Stephen Goldstein)表示,「很可能帶有這些DNA的動物,同時也是病毒的宿主。如果你在人畜共患病溢出事件後去採集環境樣本…基本上這就是你預期會發現的東西」。高德斯坦和研究團隊指出,他們的分析是顯示市場內有野生動物感染了冠狀病毒的第一個強而有力跡象。然而,這些病毒也有可能是被人帶到市場,然後傳給了貉,或是感染病毒的人碰巧在動物附近留下了痕跡。另外,美國疾控中心中國辦事處負責人葉雷(Ray Yip)表示,這些發現雖然尚未經過確認,但十分重要。根據《美聯社》引述葉雷的說法,「中國疾管中心公布的環境樣本資訊,是迄今支持病毒動物起源的最強力證據」。不過世界衛生組織新冠肺炎技術負責人、流行病學家范科霍芙(Maria VanKerkhove)則是持不同意見,認為這些分析並沒有在任何動物身上發現病毒,也沒有發現任何動物傳人的堅實證據,「這只不過是給了我們一些線索,幫我們理解可能發生了什麼事」。
陸海鮮市場「又見毒螃蟹」 食用後3小時出現「恐怖症狀」
近日大陸一家火鍋店的食材中出現劇毒的海洋生物「藍環章魚」引起熱議,風波尚未平息,又有一毒物在海鮮市場現身,一名男子在逛海鮮市場時,發現攤販疑似在販售「正直愛潔蟹」,其具有河豚、蛤蚌毒素,食用後會出現嘔吐、腹瀉、頭暈、易困、四肢無力、嘴唇麻木及肌肉麻痹等症狀。綜合陸媒報導,海南文昌的符先生日前發佈影片稱,在當地逛集貿市場的海鮮攤位時,發現一個攤位疑似在販售「正直愛潔蟹」,還提醒老闆「這個螃蟹是有毒的,不能賣啊!但老闆很自信地說每天都在賣,從來沒聽過顧客買回去吃了中毒,老闆還強調這個螃蟹叫胭脂蟹。」專門研究蟹類的科普官方微博「拍螃蟹的張小蜂」在看到影片後確認「這就是正直(愛潔蟹)。」據了解,正直愛潔蟹自己並沒有生產製造毒素的能力,牠體內的毒素主要來自於食物累積,大多數的有毒蟹類,多以藻類或貝類為食,當牠吃掉含毒的藻類或貝類後,這些毒素就會被累積到牠的體內,以河豚毒素和蛤蚌毒素為主。「拍螃蟹的張小蜂」博主表示,大量案例顯示,在吃完螃蟹後的3個小時內會出現中毒症狀,伴有噁心,隨後出現嚴重的嘔吐和腹瀉,以及頭暈、易困、四肢無力、嘴唇麻木、肌肉麻痹,因此提醒大家,過年期間儘量選擇大型商超、市場購買海產品,看著奇奇怪怪的海鮮不要貿然嘗鮮。
身體狂冒詭異白蟲…她嚇壞就醫「排出4.95米巨物」 醫問飲食習慣秒懂
許多人喜歡吃生魚片或生菜沙拉,然而食用未確實煮熟的食物有一定風險,因食材中極可能藏有寄生蟲,須小心病從口入,切勿因貪圖一時的口腹之慾,賠上了自身健康。大陸湖南省一名女子平時喜歡生吃海鮮,近日突然感覺身體不適,就醫後竟排出1條近5公尺長的白色絛蟲,讓醫生當場嚇了一大跳。湖南廣播電視台報導,湖南中醫藥大學醫學院最近接收一名女性患者,經常有白色絛蟲從她體內鑽出,讓患者十分恐慌。從當時拍攝的視頻可以看見,白色的絛蟲只有幾厘米長,鑽出人體後依然會在地上蠕動。專家初步判斷,這是牛帶絛蟲的孕節片,進過治療,患者竟排出一條4.95公尺長的牛帶絛蟲。大陸湖南省一名女子平時喜歡生吃海鮮,因此感染寄生蟲。(圖/翻攝自湖南都市)報導指出,在長沙部分海鮮市場裡,生食海鮮已成為一種飲食流行,但關於生食是否存在寄生蟲感染風險,商家都說「不清楚」、「不知道」;至於販賣生醃海鮮的店家,活生生的食材只靠白酒殺菌就直接上桌,業者聲稱,經過白酒等調料的醃製,海鮮的細菌和寄生蟲都會被殺滅,直接生吃沒有問題。對此,專家表示,民間對於生食餐飲所謂的白酒殺菌、冷凍殺蟲等說法都不靠譜,一些寄生蟲感染人體,初期甚至沒有任何症狀,等患者發現異樣,病情已經非常嚴重。醫生強調,隨著飲食習慣改變,生食的流行讓寄生蟲感染病例逐年上升,對民眾健康帶來巨大危害,最好還是將食物徹底煮熟,才是安全保障。
曾呼籲調查武漢實驗室 美科學家改口認:新冠病毒起源於海鮮市場
新冠肺炎侵襲全球至今已有2年多,但病毒究竟從何而來卻仍未有共識。一項美國最新研究認為,第一個感染的「零號病患」應該是來自武漢海鮮市場的攤販,而非外傳因實驗室外洩染疫、與市場毫無關聯的會計師。綜合外媒報導,病毒學家沃洛比(Michael Worobey)18日在《科學》(Science)期刊發表的論文中認為,世界衛生組織(WHO)所編纂的疫情事紀初期紀錄有誤,零號病患並非於2019年12月16日染疫的陳姓會計師,而是在12月11日就出現症狀的華南海鮮市場某位女性海鮮攤販。沃洛比直言,「新冠病毒幾乎可以肯定來自動物,而不是實驗室洩漏」,更有大量證據表明病毒起源於動物,並隨染疫動物到達華南市場,等人類染疫後再傳播到周圍社區。沃洛比強調,在瞭解病毒於當地擴散的模式後,「若疫情爆發不是源自市場,就很難去解釋它的擴散模式」,且過半數的初期病例都與市場有關。此外,法國「巴斯德研究所」(Pasteur Institute)9月發表的研究亦認為,新冠病毒自然演化的可能性大於實驗室製造,團隊在寮國蝙蝠身上發現與新冠病毒極為相似的冠狀病毒,兩者「只差在病毒受體結合域的1或2個胺基酸」,美國杜蘭大學醫學院(Tulan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病毒學家蓋瑞(Robert Garry)更認為,發現於寮國的病毒「相似到根本可算是COVID-19的祖先」。有趣的是,沃洛比過去對病毒起源於實驗室一直抱持開放態度,今年5月更與17名專家聯合投書要求調查「病毒實驗室意外」。不過,沃洛比仍抨擊大陸政府破壞病毒起源重要證據,相關資訊亦不透明,導致追查新冠病毒的起源出現許多困難。
中國大陸疾控專家:武漢新冠疫情來源 可能是外國冷鏈產品傳入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專家馬會來表示,去年發生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新冠肺炎疫情,或是境外其他國家通過冷鏈輸入中國。馬會來表示,去年6月和7月,先後在北京新發地市場、大連海鮮公司發生聚集性疫情。專家通過流行病學調查分析、病毒核酸和血清抗體檢測等方法,對進口冷鏈食品的流向也開展系統追溯排查。同時開展分子流行病學溯源,對確診病例和檢測陽性的冷鏈產品等展開了病毒全基因組測序分析。「綜合多項溯源調查證據,均證實了病毒都是從境外其他國家或地區通過冷鏈輸入中國。」馬會來稱,在去年10月發生於青島的新冠疫情,溯源調查不僅再次證明了疫情源頭同樣是通過境外冷鏈輸入,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的專家還首次從冷鏈產品的外包裝上成功分離出新冠活病毒,成為新冠病毒冷鏈傳播的直接證據。此後,中國多地發生的數次本土疫情溯源調查結果也反覆證實,新冠病毒能夠通過冷鏈運輸途徑實現遠距離傳播,「而且一旦引入到海鮮銷售市場或水產品加工企業等特殊的場所,能夠引起本土疫情的爆發」。此外,2020年上半年,分佈在全球多個國家的至少30家大型肉聯廠、屠宰場、海鮮加工廠等,發生過新冠疫情,存在病毒可能通過進口冷鏈運輸、造成感染並導致擴散的共同特徵。馬會來表示,這些證據進一步表明,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病毒可以通過進口冷鏈食品等途徑,被重新傳入沒有疫情的國家和地區。這些證據高度提示,2019年末發生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新冠肺炎疫情,存在通過冷鏈引入病毒的可能。
疫後觀光超前部屬!韓國線上觀光綜合博覽會 推安心旅遊景點、夜市美食
全球疫情蔓延導致不能出國旅遊,早已讓不少民眾悶壞,韓國觀光公社為了替民眾提前部署疫後的旅遊計畫,提振觀光,特別安排為期兩週(6/29-7/13)的綜合性旅遊博覽會「2021韓國旅遊國際博覽會(KITE 2021)」這次針對台灣旅遊同業及媒體所安排的「線上FAM TOUR」,由韓國導遊金斗成帶領,藉由線上視訊、中文導覽的方式,分享韓國最新的旅遊主題。首爾韓流景點-韓國綜合貿易中心COEX。(圖/韓國觀光公社提供)活動開始前先就外國旅客韓國的規範、機場檢疫流程,以及各景點防疫措施進行說明,像是必須繳交出發日前72小時內PCR陰性判定證明、完成特別簡易申報書(韓國居住地、聯絡方式、旅遊警示區訪問與否等),並安裝「自我診斷APP」於14天內每日輸入是否發現疑似感染症狀等,才正式介紹特色美食、各大景點、追星潮流、購物趨勢等,一路從首爾玩到釜山。安心觀光景點之一的釜山海東龍宮寺。(圖/韓國觀光公社提供)年輕人最關注的韓流明星街K-STAR ROAD、知名韓國娛樂公司巡禮、韓國藝人推薦餐廳、最新購物地點-THE現代首爾等;接著推薦往充滿文化氣息的三清洞、益善洞、乙之路夜市美食等,造訪韓劇《黑道律師文森佐》《德魯納酒店》等拍攝地。安心觀光景點之一的釜山青沙浦踏石天空步道。(圖/韓國觀光公社提供)接著往靠海的南方避暑勝地釜山前行,先是一覽濱海美景的海東龍宮寺、著名天空步道及海水浴場,再前進韓國最大海鮮市場「釜山札嘎其市場」品嘗當地特色小吃烤盲鰻等地。橫跨兩個城市、數十個景點、多間勾人食欲的美食小吃,以線上視訊的方式,成功為韓國觀光進行疫後宣傳。韓國最大海鮮市場「釜山札嘎其市場」的地方小吃烤盲鰻。(圖/韓國觀光公社提供)
陸宣稱在蝙蝠身上找到24種冠狀病毒 外媒:為反駁武漢實驗室洩露論
G7首腦峰會召開前夕,美國總統拜登與英國首相強森聯手施壓,支持對COVID-19的起源展開獨立調查,而似乎是為了應對外界懷疑新冠病毒是從武漢實驗室洩漏的理論,中國研究人員近日宣稱,他們從蝙蝠身上找到了未曾被發現的24種冠狀病毒,顯示其帶原病毒有豐富的多樣性,很可能可以傳播給人類。英國新聞網站「Mail Online」報導,山東大學研究人員於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間,在雲南採集了許多蝙蝠糞便、尿液與口腔黏膜樣本,總共發現了24種新的冠狀病毒341個病毒基因組,其中4種病毒與造成「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非常類似。研究人員表示,這個結果表明,與新型冠狀病毒密切相關的病毒確實在蝙蝠中傳播,因此COVID-19很可能是從動物傳染給人的,並不是從武漢實驗室洩露。不過另一項由牛津大學進行的研究卻對此提出質疑,該研究紀錄了2017年至2019年11月間,中國大陸華南海鮮市場的交易項目,其中包括獾、野豬、孔雀和蛇類等共約38種野生動物,研究團隊表示,他們沒有在這些紀錄中看到「蝙蝠」或「穿山甲」等常被視為新冠病毒宿主的動物,因此他們認為,蝙蝠、穿山甲並不是新型冠狀病毒的帶原者。報導指出,隨著美國逐漸控制住國內疫情,國際上呼籲獨立調查新冠病毒起源的呼聲再起,而山東大學研究團隊的結果,就是在反擊COVID-19是從武漢實驗室洩露的推測。如今英、美2國聯手再度向中國大陸施壓,病毒的起源從哪來?想必會再一次引發討論。
WHO專家團公布武漢新冠肺炎調查結果 華南海鮮市場並非疫情最初點
世界衛生組織派出專家組前往中國湖北省武漢市調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源頭,追溯新冠病毒源頭工作進入尾聲,中方與世衛專家組9日舉行聯合記者會發布調查結果,推測華南海鮮市場可能不是最早發生疫情的地方,認為沒有證據顯示2019年12月前病毒就在武漢傳播。中國和世衛組成的專家組耗時一個月實地走訪華南海鮮市場、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等機構。經連日調查後,昨日世衛動物疾病專家暨調查團首席班恩巴瑞(Peter Ben Embarek),與大陸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新冠肺炎疫情應對處置工作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共同主持記者會。對於華南海鮮市場被認為是武漢新冠疫情爆發的源頭,班恩巴瑞指出,目前只知道2019年12月確實有病毒傳播,但是不清楚病毒如何進入市場、如何在市場傳播。他表示,藉由基因序列分析,顯示華南海鮮市場當時出現人群傳播,目前推測病毒進入市場是在11月底或12月初,但還要檢視相關證據。梁萬年也稱華南海鮮市場可能不是最早發生疫情的地方,不能說是疫情最初引爆點,他進一步表示,第一起病例發生在12月8日,華南海鮮市場最早相關病例是12月12日,第一起病例和華南海鮮市場並無關聯。梁萬年又指,分析數據後,發現武漢在病毒大流行之前,就已經存在病毒多樣性,代表當時在華南市場之外還有其他病毒鏈。而依據目前的資料,還無法判定病毒如何進入華南海鮮市場。至於新冠病毒的宿主被指是蝙蝠,班恩巴瑞說,團隊在蝙蝠身上找到非常相似的病毒,但武漢並不是蝙蝠多的地方,因此不太可能在當地發生蝙蝠傳染給人的情況,而是需要中間宿主,也許與華南市場有關。他稱,病毒從動物傳到人可能經歷很長的時間或很長距離,可能跨境傳播,因此不能僅限武漢一地。另外,透過冷凍食品感染病毒也是非常可能的,病毒可能直接傳入人類,在市場等場景下進行傳播。有關病毒從武漢實驗室外洩說法,班恩巴瑞強調,實驗室意外的假說非常不可能解釋疫情爆發,病毒「極不可能」來自武漢實驗室。
WHO專家親赴武漢!發現新冠病毒源頭「重要線索」 10日將公布
正在大陸協助世界衛生組織調查新冠病毒源頭的科學家說,他們發現了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在這次疫情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線索」。預計調查組在2月10日離開武漢之前會公布最初的調查結果。《美國之音》引述外媒報導,在紐約工作的英國動物學家彼得·達扎克 博士(Dr. Peter Daszak)5日在疫情集中爆發的武漢市接受採訪時表示,世界衛生組織的14人專家組與中國的專家一道,參觀了關鍵的熱點和研究中心,來找到「關於發生了什麼的一些真實線索」。達扎克預計,他們的主要發現將會在他計劃2月10日離開中國之前公布,但他沒有提供細節。「我的感覺是,在這次旅行結束後,我們將能夠說出一些有價值的東西---相當有價值,但我不想說它將是什麼或指向哪個方向。」達扎克補充,該小組的調查結果在公開發布之前是保密的。他並且在推特上轉發這段採訪視頻。世衛專家組現在已經完成了他們想要的實地考察,並將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整理數據並諮詢中國專家。這個14人的專家組包括10名獨立的科學家,2名來自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專家以及2名來自位於巴黎的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的專家。另外,世界衛生組織還派遣了5名工作人員。在武漢期間,這個專家組訪問了一些醫院,包括最早收治新冠病毒患者的武漢金銀潭醫院。他們還在華南海鮮市場進行了實地調查,並參觀了處於輿論風口浪尖的武漢病毒研究所。外界一直有人懷疑給全世界造成巨大災難的新冠疫情是因為這個研究所發生的洩露事故引起的,有的人甚至認為病毒是該研究所研製出來的。達扎克表示,「我們得到了非常好的、誠實的、坦率的、訊息豐富的答案,因為他們自己提出了這個問題---圍繞實驗室洩露的陰謀論,他們強烈認為沒有理由」,世衛專家組現在試圖做的是對每一種可能性保持開放的心態。儘管世衛組織專家組在與中國當局就這次使命的名稱以及有關行程的安排等問題上出現過爭執,專家組在中國的活動據報受到官方的嚴格控制,外界也懷疑中國當局是否會讓專家組接觸到真實的情況,但是達扎克說,他們的工作得到了中國方面的合作,中國同行幫助調查人員更深入地挖掘線索。儘管華南海鮮市場已經關閉,而且當局當時立即對這個市場進行了清洗,但是達扎克說,它仍然保持完整。「人們離開得很匆忙,他們留下了設備,餐具,他們留下了發生的一切的證據,這就是我們看到的」,達扎克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採訪時也表示:「這是更多的瞭解新冠源頭的好的、協作的、科學的手法。」世衛組織的調查組週三(2月10日)離開武漢之前,將在新聞發佈會上公布調查結果的摘要。
泰國中部城市沙沒沙空創新冠肺炎單日確診人數新高 曼谷取消跨年活動
泰國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大,中部有一城鎮市出大規模感染,並創下逾548位單日最多確診人數,由於與首都曼谷距離僅1小時車程,已有消息傳出曼谷市政府已經宣布取消全市所有跨年慶祝活動。根據外電報導,位於泰國中部的沙沒沙空(Changwat Samut Sakhon,當地華人稱為龍仔厝府),自17日在海鮮市場診斷出一名67歲水產商女子感染新冠肺炎,衛生部隨後對1,443名海鮮市場工作人員及密切接觸者進行篩檢,截至20日為止,已經有689人感染新冠肺炎,為避免疫情向首都曼谷漫延,曼谷市政府20日也宣布取消所有跨年慶祝活動。由於創下泰國單日確診人數最多紀錄,泰國當局已經下令至2021年1月3日,對所有出入該府的人員進行管制,且每日晚上10時至清晨5時執行宵禁。沙沒沙空距離曼谷僅1個小時車程,兩地人員生來頻繁,首都曼谷為避免疫情廣大,已經宣布取消所有的跨年慶祝活動,並呼籲民眾避免外出。圖說:泰國中部城市Samut Sakorn海鮮市場傳出大規模新冠肺炎確診。(圖/Apsara Radio FM 97.0MHz臉書)關鍵字:
冷藏鮭魚暗藏新冠病毒! 攝氏4度可存活達8天 恐已釀跨國傳播
大陸先前被爆出鮭魚砧板上發現新冠肺炎病毒,引發外界對食用鮭魚的疑慮,經研究團隊實驗證實,病毒能夠在攝氏4度的冷藏鮭魚上存活長達8天,在攝氏25度常溫下還可以存活2天!根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北京新發地海鮮市場6月出現疫情大爆發,6月中,新發地市場的鮭魚砧板被發現有新冠肺炎病毒,當時北京緊急暫停鮭魚進口,不過隨後又排除鮭魚是病毒傳播的來源。在事件爆發後,華南農業大學領軍的研究團隊, 7日在生物科學開放式預印本存儲庫網站biorxiv.org發表實驗成果稱,病毒能夠在冷藏的鮭魚肉表面存活超過1周,暗示鮭魚可能是新冠肺炎病毒跨國傳染的途徑之一。大陸是全球最大的鮭魚進口國之一,疫情爆發之前每年進口量為4萬至10萬公噸。(圖/Reuters)報導指出,研究人員從廣州的一處生鮮店家購買鮭魚,先將鮭魚切成塊狀,並將鮭魚塊用含有新冠病毒的溶液進行處理,再將這些鮭魚塊以不同的溫度冷藏,研究人員每一天會檢測鮭魚塊上的病毒,了解它們會否感染正常細胞。實驗結果顯示,病毒能在攝氏4度冷藏的鮭魚塊上存活8天,在常溫25度下仍能維持感染力達2天。過去曾有專家認為,溫度愈低,鮭魚表面的病毒存活期越長,這次的研究結果證實了專家們的論點。研究指出,這些感染的鮭魚能夠在1周內輕易從捕獲國運往另一國,成為病毒跨國傳播的途徑之一,由於大陸是全球最大的鮭魚進口國之一,疫情爆發之前每年進口量為4萬至10萬公噸,智利、挪威、越南和澳洲等國是最大來源處,智利官方表曾指出當地出產的鮭魚2天內就能抵達上海,研究人員因此呼籲,各國政府在進出口魚類前,必須先進行嚴格檢查或檢測。
陸新冠肺炎死亡數有內幕? 馬克宏也暗示不信任...法媒抓3疑點
近來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在全球發展,而中、美雙方則是不停互相攻擊,指稱對方是病毒起源之地,而究竟誰才是對的,大家也都相當好奇,法國主流媒體《費加洛報》(Le Figaro)就對此發表調查報導。《費加洛報》的調查報導當中指出3個疑點,第一:病毒起源相當可疑,最初中國大陸官方說法表示,病毒最一開始是出現蝙蝠身上接下來傳到穿山甲,最後感染人類,不過隨著對新冠病毒研究深入,紛紛都對這個說法感到懷疑。此外華南理工大學生物科學教授肖波濤在今年2月時,於全球學術社群網站「ResearchGate」公布了一項研究,表示湖北人並沒有吃蝙蝠的習慣,華南海鮮市場更從來沒有賣蝙蝠,但這篇研究不久之後就被下架。第二:根據調查,中國大陸首例確診新冠肺炎者早在去年12月8日就出現,不過官方直到1月23日才決定將武漢封城,導致病毒有足夠時間進行傳播,加上官方表示新冠肺炎不會人傳人,導致大家防範意識低落。第三個疑點是「數據」,中國大陸所提出的數據,跟其他歐洲國家相比實在有些過低,此外北京方面在4月17日時下令,將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向上調升50%,從原本的2,579人增加到3,869人,並宣稱數字會上升是因為有老年人在家中死亡,所以導致遺漏。而法國總統馬克宏在本月16日,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有許多不為人知的事情,需要中國大陸自己出面澄清。」似乎也是在暗示,對於中國大陸官方所提供的數據、處理方式有些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