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酵素
」 水果 瘦身 蔬菜韓國天然第一美女「韓佳人」一生只吃過10包泡麵和4瓶可樂!驚人自律飲控讓人讚嘆:『難怪美到老!』
韓國演員韓佳人近日在韓綜《帳篷外面是歐洲之南法篇》中,透露自己至今只吃過約10包泡麵,喝過4瓶可樂,這樣的言論引發了熱烈討論,令許多網友驚訝不已。(圖/取自Kilkyungah ig)韓佳人表示,從小她就不太喜歡泡麵和碳酸飲料,儘管這些食物在韓國日常飲食中非常普遍,她卻始終對這些食物興趣缺缺。特別是在韓國,人均每年泡麵消費量高達70到80包,然而她一生的消費量卻只有10包,這樣的數字和其他人相比簡直不可思議!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至於可樂,韓佳人也坦言只喝過4瓶,並強調自己更喜歡燒酒等其他飲品。節目中,當她自曝這些數據時,主持人及其他來賓都感到難以置信,認為這樣的生活習慣幾乎是超乎想像。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這一話題迅速引發網友熱議,有人對韓佳人的高度自律感到佩服,認為她能如此克制,是健康生活的典範;但也有人表示不可置信,直言泡麵和可樂是大眾美食,無法想像一輩子怎麼能只吃這麼少。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無論如何,韓佳人的飲食習慣確實展現了她獨特的生活哲學,許多人也紛紛大讚這也是她多年來保持良好狀態的秘訣之一。只能說要當天然美女,飲控要非常注意,到一定年紀才能讓自己真正成為防腐美女!除了飲控外,在保養上她也下足功夫能維持身材,包括多喝水、勤保養,韓佳人重視保濕,她說要持續每天好好保養,長時間的努力才會反饋到皮膚狀態上,當非常乾燥時也一定會敷面膜和勤抹乳霜!此外她更偏愛以食補的方式來調理保養,她曾經說過自己每天都會吃益生菌,她覺得腸道處在健康狀態中,膚質與身材自然會變得更好。styletc小編推薦身體保養品保濕肌膚:1.Cetaphil舒特膚「AD益膚康修護系列」「AD益膚康修護系列」專為敏弱肌膚設計,除了添加舒特膚專利成分「AD-ResylTM麥冬根植萃」以外,更添加保濕明星成分「聚絲蛋白分解物」和「神經醯胺」,讓你擺脫肌膚乾癢。全系列包括AD益膚康修護潔膚乳,清潔同時增加保濕力,讓第一道身體肌膚屏障不被破壞,就能在第一時間緩解乾癢。第二步使用AD益膚康修護舒敏乳霜或AD益膚康修護滋養乳液,添加「膠體燕麥」成分,舒緩肌膚不適,非常適合嬰幼兒、異位性皮膚炎使用,能夠緩解乾癢。2. Melvita粉紅胡椒美體油美體界頂流的Melvita「粉紅胡椒美體油」,在初冬之際推出限量隨行版 50ml,更適合隨身攜帶塗抹,當美體油接觸肌膚同時陣陣香,透過按摩達到深層潤澤肌膚和光澤、緊膚!而為歡慶聖誕節,不限消費可以優惠價990元就可加購「粉紅胡椒美體油50ml。Melvita粉紅胡椒美體油粉50ml/1,180元(聖誕價990元)3.消化對策專為現代忙碌女性設計的保養型消化對策!每天出門隨時可補充,全新品牌消化對策運用TWK10®運動益生菌、n.zimes®綜合消化酵素、ActivinTM葡萄籽萃取物足量成分,特別適合三餐不定時、如廁不順的女性,孕婦小孩,1天2包攜帶超方便。條包式設計,隨身攜帶超方便,可於https://www.100nuance.com購。(圖/品牌提供)
宋慧喬30年首次穿泳衣曬ig!43歲性感好身材真的藏不住!
女神宋慧喬這幾天以品牌大使的身分現身在泰國曼谷,參加珠寶品牌Chaumet活動!有FOLLOW宋慧喬IG的粉絲們昨晚應該都被驚艷了,因為宋慧喬30年來首度曬出自己的穿泳裝的性感照,照片中看出她在泰國旅遊的好心情,不但曬出自己在飯店游泳池畔的兩張泳裝美照,還有自己在房間穿的浴袍照、餐點等,這也讓網友暴動狂留言說喬妹實在太性感太美了!(圖/取自宋慧喬ig)宋慧喬這件泳裝也被網友肉搜,才發現是出自韓國品牌SURFEA,連身的紅白相間條紋,兩側則是綁帶蝴蝶結設計,也讓喬妹增添可愛年輕度,下半身是平口褲,據說整套售價才不到1900元台幣,實在太親民的價格也讓網友大喊買起來!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此外,宋慧喬也在房間中曬出自己的絲質服裝搭配Chaumet珠寶,多張可愛性感照讓大家大喊:『怎麼可能43歲了!實在太年輕!』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想要像宋慧喬擁有這樣的好身材和好皮膚,除了平時運動、體重管理之外,許多人如果有排便不順的狀況,也可以搭配益生菌,每天也該多補充蔬菜水果、維他命C、多喝水,讓自己的皮膚狀態和體重都控制在最好的狀態,小編也要推薦給你幾款熱品項,好好保養自己的體內與體外環保,身體保養執行起來!1. 未來美早C晚A保養法宋慧喬平常的保養法也是奉行這幾年流行的「早C晚A」,讓自己精準美白抗老!喬妹在未來美廣告拍攝現場也分享到,自己平常行程緊湊忙碌,因此喜歡精準又有效率的保養配方來維持肌膚狀態。在保養品的使用上,宋慧喬也是未來美「早C晚A」雙管保養的忠實使用者,白天使用含積雪草的超級雙C精華、維持明亮拋光淨白肌,睡前則使用超級A醇精華,24小時靠兩瓶守護膚況!(圖/取自未來美ig) 2. 消化對策專為後疫情時代的現代忙碌女性設計的保養型銷化對策!你是不是跟小編一樣,常常一早緊張怕上班遲到,到了公司突然的開會、忙碌的壓力,加上要兼顧家庭,長期下來,蠟燭兩頭燒,讓你排便久了不順暢還有健康指數、過勞指數堪憂?專為女性設計的「消化對策」應運而生。條包式設計,在家忘了吃也可以隨身攜帶超方便。(圖/品牌提供)全新品牌消化對策運用TWK10®運動益生菌、n.zimes®綜合消化酵素、ActivinTM葡萄籽萃取物,並添加足量成分,特別適合三餐不定時、如廁不順的女性。穩定性高,孕婦小孩都能吃,1天2包攜帶方便,裝小廢包還有餘裕,最適合東奔西跑的妳,也適合每天上班上課,隨時需要就能補充的全家人。消化對策,一天2包!貴婦小廢包也能塞進去超方便!(圖/品牌提供)3. PAUL & JOE BEAUTE凡爾賽植粹緊緻彈潤精華乳&凡爾賽植粹緊緻彈潤美體油外包裝是超級復古法式宮廷感的優雅瓶身,以奶白色調為主,寓意每個女生都希望自己的曲線優美!身體乳推開是輕盈乳液質地,絲滑好吸收,輕輕一抹即可瞬間融入肌膚,同步釋放複方精油成分香氣,放鬆的氣息且深層滋養肌膚,持續保濕。PAUL & JOE凡爾賽植粹緊緻彈潤精華乳250ml/950元。(圖/品牌提供)而喜歡身體美容油的你千萬不能錯過這款「凡爾賽植粹緊緻彈潤美體油」,99.9%天然植萃基底油,融合澳洲堅果油、白芒花籽油與橄欖油質地輕盈好延展,能深層滋潤肌膚,並且在肌膚表面形成保護膜,保濕持續度,讓身體柔滑細緻!香氣融合微甜的橙花與清新草本鼠尾草精油,層次分明,彷彿像是自己在家做了一場頂級護膚SPA!芳療體驗。瓶身的部分特別設計高透光玻璃瓶身,整體造型彷彿法國宮廷中的精緻長裙般,腰身系上了PAUL & JOE品牌西洋菊浮雕標誌,優美的曲線如同貴族女性的典雅儀態,實在太美了!PAUL & JOE凡爾賽植粹緊緻彈潤美體油80ml/2,470元(圖/品牌提供)4. Byredo 限量淡香精&身體組透過香氣保養讓自己的身心靈得到療癒,沒有什麼比這樣的方式更能心靈抗老了!內含經典 100ml 淡香精與同香調身體乳,能透過疊相的方式,療癒自己,可以任選五款香氣:包括品牌最熱賣的無人之境、返樸歸真、熱帶爵士、莫哈維之影、吉普賽之水,搭配同系列的身體乳,讓香氣始終貼近自己的身心靈唷!Byredo 限量淡香精&身體組/10,600元(圖/品牌提供)
大餐後肚子好脹! 營養師揭6大NG飲食習慣「用吸管喝飲料」也上榜
中秋佳節剛過,在跟親朋好友共享大餐過後,難免肚子的脹感仍舊存在,對此,好食課營養師Anna李宜樺分享造成脹氣的6大NG飲食、行為,以及4個解脹氣的撇步,讓大餐過後的肚子大大減少負擔。臉書粉專「好食課」近日發布貼文,李宜樺表示,中秋節已過,雖然大家應該收心上班了,但即便心回來了,肚子的脹感仍舊存在,營養師分享6大NG飲食、行為,以及4個解脹氣的撇步報你知。盡量避免的6大NG飲食、行為:1.高寡糖食物:如地瓜、十字花科蔬菜(包含青花菜、花椰菜、高麗菜)、洋蔥等皆為高寡糖類食材,不易被完整消化,便會至腸道給腸道菌利用發酵產氣,造成脹氣2.高果糖食物:如蘋果、芒果、蜂蜜、或添加果糖的手搖飲也因富含果糖,腸胃消化不完全便會給腸道菌利用3.油炸食品:高油脂食物容易延緩胃排空,使得食物消化速度慢,亦有腹脹感4.碳酸飲料:喝汽水、氣泡水帶氣的飲品等同喝進一群氣體,增加腹脹感5.用吸管喝飲品:天氣熱許多人會購買手搖飲來喝,用吸管大口大口吸飲料雖然很開心,但在吸進飲料前,反而先吸進一群氣體!6.嚼口香糖:咀嚼口香糖也跟用吸管喝飲料一樣,容易吞入額外的氣體進胃4個解脹氣建議:1.細嚼慢嚥:培養細嚼慢嚥跟吃飯少聊天的習慣,每口多咬個10下,除了促進消化外,也可以延長進食時間,增加飽足感,而避免過度進食2.選低乳糖食品:乳糖不耐的人可選擇起司、優格等發酵食品來取代牛奶,減少吃到乳糖的量3.起身走走運動:飯後稍微出門走走,可刺激腸胃蠕動,緩解飯後飽脹感,但也千萬不要飯後立即做激烈運動,避免消化不良引不適,建議以慢走為佳4.食用消化酵素:如果腸胃酵素不給力,也可藉由保健食品或一些食物酵素幫助腸道消化食物,減少食物堆積於腸胃
男子肚子悶痛!就醫檢查竟是巨大腫瘤阻塞腸道 醫曝:是免疫疾病造成
一名40歲壯男,近兩年上腹持續悶痛,藥物治療未見好轉,因為腹痛合併噁心嘔吐就醫,檢查發現腹腔有顆5公分大腫瘤造成腸道阻塞,治療過程出現全身性發炎反應,進一步檢查確定罹患俗稱「假性腫瘤」的免疫系統疾病igG4症候群合併布納氏腺瘤。肚子悶痛多年 原以為是腫瘤臺中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吳明駿指出,患者自訴2年前就開始出現肚子悶痛的感覺,不舒服就就近到附近診所就醫拿藥,但症狀不見好轉,因為噁心嘔吐就醫,檢查時發現除胰臟發炎指數偏高,超音波發現十二指腸腸壁異常增厚,胃鏡檢查更驚覺十二指腸前端有1顆至少5公分大的腫瘤,嚴重懷疑是惡性腫瘤。由於斷層掃描顯示腫瘤造成十二指腸嚴重狹窄導致腸阻塞,經與家屬討論後,決定進行十二指腸切除手術,並進一步進行檢體化驗﹔切片檢查解果並未發現癌細胞,反而發現患者出現布納氏腺瘤Brunner's gland adenoma BGA」合併一種全身性發炎纖維化、俗稱「假性腫瘤」的免疫系統疾病igG4症候群。IgG4相關疾病 為免疫失調造成 吳明駿醫師說明,IgG4相關疾病是一種免疫失調造成的全身性發炎反應,從頭到腳都可能受影響,好發在唾腺、淚腺、淋巴、或胰臟,腸道IgG4相關疾病很罕見,主要以腹痛、腹瀉、或黃疸等腸胃道症狀為主,因為與腸胃道疾病症狀相類似而容易被忽略,直到出現腸道嚴重阻塞或巨大纖維性腫瘤時才會被發現﹔治療包括類固醇、免疫抑制劑及B細胞清除療法(B-cell depletion therapy)。患有布納氏腺瘤 是因胃部感染所致至於同時出現的布納氏腺瘤是十二指腸黏膜下腺體,主要功能是分泌鹼性黏液來中和胃酸,並產生消化酵素幫助蛋白質的吸收,發生布納氏腺瘤可能與胃酸過多或幽門桿菌感染有關。吳明駿醫師提醒民眾,不要輕忽身體的警訊,早期發現並診治,及早找病因,避免不必要的治療也減少遺憾。
飯後腹脹恐是「消化酵素分泌不足」 營養師激推「6食物」改善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常暴飲暴食或蔬果攝取不足,就很容易消化不良。對此,營養師王證瑋就指出,餐後腹脹可能就是消化不良所導致,因此可試著從飲食中補充消化酵素來改善,他也推薦奇異果、木瓜 、酪梨、香蕉、鳳梨與天然發酵製品等6種富含消化酵素的食物,吃了有助消化及吸收。王證瑋日前在臉書粉專《營養小當家_阿罐營養師》發文指出,許多人常有吃完東西後肚子脹脹不舒服的感覺,這不適感真的讓人很困擾。而消化不良又可分為腸胃道蠕動異常、消化酵素分泌不足或活性不佳等。其中消化酵素是可將食物分解成身體可吸收的小分子營養素,王證瑋解釋,透過這些營養素來維持正常生理機能,若消化酵素不足或失能,會造成營養素吸收不佳,導致身體運作異常,產生健康問題。王證瑋也補充,消化酵素可分類為澱粉分解酵素、蛋白質分解酵素、脂肪分解酵素等。另外,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可能就是乳糖分解酵素不足而造成腹瀉的問題。他也說明,消化酵素是可額外補充的,如上所述,有些人的酵素分泌量不足而造成消化不良,因此,可從飲食中攝取消化酵素,幫助食物營養素的消化及吸收,例如以下6類食物:奇異果:幫助蛋白質分解。木瓜:幫助蛋白質分解。酪梨:幫助脂肪分解。香蕉:幫助澱粉分解。鳳梨:幫助蛋白質分解。天然發酵製品:含多種消化酵素。王證瑋也在文末提醒,消化對健康非常重要,與人體維持正常生理機能息息相關,「若本身的消化功能比較差,不妨補充一些天然消化酵素,來輔助身體的消化作用喔!」
對護唇膏成分過敏越塗越糟糕 醫師推改用「這款」CP值最高
乾燥或是寒冷的日子,許多人的困擾是嘴唇乾到裂開,甚至脫皮。為什麼嘴唇比身體其他部位容易有狀況呢?主要原因是嘴唇的皮很薄,約0.3-0.5mm(比眼皮的0.5mm還薄),而且缺乏毛囊,皮脂腺,角質層。嘴唇因為與其他部位不同的構造特別柔嫩敏感,但是也因而比較脆弱。當接受到環境中的壓力原例如紫外線、空污、氣溫、濕度變化、或某些食物,嘴唇可能變乾、敏感。這時很多人不自覺會以舌頭去舔嘴唇,把唾液裏的消化酵素塗在乾裂的皮膚,反而惡化了皮膚狀況,所以準備護唇膏是有必要的。護唇膏基本上應包含保濕成份,加上油脂混合,形成保護膜才會有效。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推薦消費者尋找含有凡士林、蓖麻油、甘油、神經醯胺、大麻籽油、矽油、礦物油、乳木果油、椰子油、酪梨油、橄欖油等等成份的護唇膏。如果待在戶外還建議加上含有SPF30以上防紫外線傷害的成份。要注意的是某些人可能對護唇膏過敏,所以有的人覺得愈塗護唇膏愈糟糕,這時需要測試自己是否用對了護唇膏。台灣的健保局擁有強大議價能力,許多藥物比糖果便宜。在台灣C/P值最高的護唇膏應是銅板價的維他命A眼藥膏,含有凡士林及維他命A非常好用。嘴唇乾裂除了護唇膏以外,還需注意全身健康,尤其注意補充水份。如果使用空調,須注意室內濕度,如果嘴唇容易乾裂,睡前塗上厚厚的護唇膏是蠻好的習慣。嘴唇乾裂切忌用手去撕皮或使用去角質乳霜,這個動作會造成傷口,使得局部狀況更加惡化,同時也要提醒自己不要舔嘴唇。要注意的是如果嘴唇發生紅、腫、痛、滲液等等發炎狀況,或是膿疱囊腫等等,尤其是在口角,一定要找專科醫師處理,護唇膏無法改善醫療狀況。(作者:林靜芸 醫師)
吃中藥不能配白蘿蔔?藥師破謠言:只有「這類」不宜共同進食
白蘿蔔屬於寒性食物,並具有消食、破氣等作用,若與中藥同時進食,究竟會不會造成食物相剋?藥師陳凱威指出,由於白蘿蔔會抵消人參、黃耆等補氣藥的藥效,故服用「補氣類中藥」時,須控制白蘿蔔的攝取量,但少量攝取蘿蔔湯、滷蘿蔔無妨,反倒是清熱解毒、消癰化膿等中藥,與白蘿蔔屬性相似,兩者不必避開。吃中藥不能配白蘿蔔?陳凱威日前在粉專「阿威藥師說」分享,自己經常被患者問到中藥與白蘿蔔的問題,事實上,白蘿蔔只有和補養藥比較有關,尤其是補氣藥,由於白蘿蔔性寒,也具有幫助消化、破氣的作用,若與補氣藥共同食用,將會抵消人參、黃耆等藥效,因此不建議同時服用,但若少量攝取蘿蔔湯、滷蘿蔔等美食佳餚,不至於會造成太大的影響,體寒者也可以在燉煮時加入薑片、米酒緩解寒性。相較於人參、黃耆等藥材而言,其他補養藥像是當歸、何首烏的併服禁忌則無一致的說法。此外,他也提到,若是本身在服用的是其他中藥,例如清熱解毒、消癰化膿等中藥,其實跟白蘿蔔有相似的偏性,就不需要特別避開。白蘿蔔因含有豐富的消化酵素,常被當作天然的腸胃藥,不過,陳凱威提醒,千萬別因為價格便宜就買太多、吃太多,輕則影響補氣藥的療效,嚴重者可能會導致腹瀉等不適症狀!
便秘治不好竟是鈣補過量惹禍! 藥師:不是多補就有用
高齡長者補鈣,當心越補越「卡嗯嗯」!一位78歲伯伯慢性病纏身,且長期苦於便秘問題,雖配合藥物治療,但便秘一直沒顯著改善。藥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監事李懿軒與伯伯討論過後,發現多重用藥加上額外補充鈣量過多,才會導致排便不順,經由調整攝取鈣量後,便秘才緩解。他提醒,依國健署建議每人每日鈣攝取量為1000毫克,吃多了會堆積,影響腸道蠕動,「不是多補就多有用!」伯伯長年有高血壓、心絞痛、慢性關節疼痛等病史,且便秘問題持續多年,雖然服用了滲透壓型瀉劑、刺激型瀉劑、消化酵素、益生菌治療,但伯伯覺得效果並不好,因此到藥局求助,詢問是否有益生菌或其他保健食品,尋求緩解便秘。鈣質堆積 影響腸道蠕動李懿軒詢問伯伯的用藥情況與日常飲食,發現伯伯同時使用多種藥物,包括3種口服止痛藥、1種外用止痛藥、治療胃潰瘍的氫離子阻斷劑、控制血壓的鈣離子阻斷劑等,每天早上還會額外補充2顆600毫克的鈣片、1顆含鈣量200毫克的綜合性維他命。總計早上就吃了1400毫克的鈣,遠超過每日建議攝取量的1000毫克。李懿軒說明,腸道每天能吸收的鈣量有限,而且鈣是容易「堆積」的礦物質,當身體無法吸收,出現堆積狀況,就會影響腸道蠕動。同時,伯伯的其他用藥也導致鈣質影響腸道的問題更嚴重,例如氫離子阻斷劑會抑制胃酸分泌、導致鈣片的溶解率受影響,更不容易吸收。長期吃鈣片又會反過來導致胃部難以維持酸度,影響蛋白質吸收,並造成腹漲問題,久而久之就會有胃幽門桿菌。李懿軒表示,如果正常飲食,應該不用再額外補充鈣片,即使有擔憂,含鈣綜合性維他命裡也有200毫克的鈣。他建議伯伯先暫時停止攝取鈣片2週,加上多補充水分、多運動,伯伯的排便情況終於改善,解便時較不會乾硬。多重用藥+鈣補過頭 影響疾病控制李懿軒說明,現代人便祕常見3種原因為:飲食過度精緻且肉食占比多、水分攝取不足、久坐少動,影響上廁所習慣進而導致便秘。若長期便祕、糞便堆積,腸道久而久之會被撐大,可能引發腸道相關症狀,例如壓迫腸道造成靜脈曲張,發生在肛門就是痔瘡。他進一步說明,正確使用瀉劑可迅速改善便秘症狀,但若出現嚴重腹痛等副作用,或是用藥後3-7天仍無效,建議就醫檢查是否為器官問題。另外,瀉劑通常為一次性使用,刺激腸道蠕動,若長期依賴瀉劑,會讓腸道習慣刺激,藥效打折扣,患者恐須加大劑量或是更換處方才能改善。因此建議從根本上著手,改善生活習慣才能緩解便秘高齡長者因慢性病需同時服用多種藥物,若沒有諮詢過醫療意見、自行補充其他營養品,可能影響疾病控制。李懿軒以鈣為例,每人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000毫克,提醒長輩攝取保健食品,應遵照國健署建議每人每日攝取量,「不是多補就多有用!」此外,坊間不少酵素錠誇大療效,民眾應注意是否摻雜不明成分,且勿購買來路不明的藥物,才能確保用藥安全。
這3類抗性澱粉不僅能減肥 還能改善脂肪肝
一說起澱粉,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熱量較高、升血糖,還會變胖,但其實有一類澱粉,不但吃了不會變胖,甚至還有減少脂肪肝的功效。據《中國婦女網》的報導,上海第六人民醫院和德國漢斯諾爾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近日發現,吃一些富含抗性澱粉的食物,可以減少脂肪肝,並降低肝損傷。研究共招募了200名脂肪肝志願者,(145例男性,55例女性,平均年齡為39.1±9.1歲),並隨機分為2組,分別接受抗性澱粉干預和等量的對照澱粉干預。2組志願者每次飯前用20克澱粉與300毫升水混合食用,每天2次。4個月後發現,接受抗性澱粉干預組:脂肪肝減輕,肝損傷程度改善:與對照組相比,抗性澱粉干預組肝內三酸甘油酯含量,絕對降幅為9.08%,相對降幅39.42%。校正體重變化後,這2個數字別為5.89%和24.3%,效果依然顯著。此外,抗性澱粉組志願者肝功能指標得到改善。體重減低,血脂水平改善:抗性澱粉組志願者體重降低了,胰島素抗性狀況、全身發炎程度、血脂指標等都有顯著改善。至於什麼是「抗性澱粉」?抗性澱粉其實是屬於膳食纖維的一種,它不能被人體直接消化,但卻可以被結腸中的微生物菌叢發酵,對代謝有正面的影響。總的來說,抗性澱粉可以分為4類:包埋澱粉:澱粉顆粒被食物中的一些成分包裹,影響消化酵素的接觸,所以消化比較慢,例如全穀粒、種子、豆子都屬於這種情況。天然澱粉顆粒:只有加熱糊化後才能被機體消化,馬鈴薯、地瓜、青香蕉中的澱粉屬於這種情況。回生澱粉:蒸煮後的食物冷卻、貯存過程中產生的澱粉,例如,冷卻的米飯和馬鈴薯等食物抗性澱粉含量增加。如生馬鈴薯含抗性澱粉75%,而新煮熟的馬鈴薯僅含3%,但冷卻後增加到12%;變性澱粉:工業上用一些方法作用於澱粉,從而拓寬其使用途徑和性能。其中,我們可以加以利用的是前3種。吃富含抗性澱粉的食物,能滿足食慾,因為它會在胃裡佔空間,較易產生飽足感。同時,由於抗性澱粉幾乎不會被消化吸收,所以吃富含抗性澱粉的食物,更有利於體重的維持。身體肥胖、有脂肪肝的朋友不妨有意識增加抗性澱粉的攝取。
大便又油又臭?恐是罹「癌王」徵兆 醫授3招保健康
糞便的狀況是觀察身體健康的指標之一,如果糞便出現不尋常的狀態,可能代表身體出了一些狀況。對此,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表示,大便浮油不一定是有病的表現,可能是飲食不當或消化不良所造成,但若持續出現,或伴隨著其他不適的症狀,例如腹痛、腹脹、下痢、消瘦及黃疸等,就有可能是一些嚴重的消化系統疾病,甚至可能是胰臟癌的徵兆。黃軒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指出,大便浮油也稱為脂肪便,代表大便中含有過多的未消化脂肪,導致糞便看起來鬆散、泡沫狀而充滿黏液,並在水面形成一層油膜,同時還可能會散發出特別難聞的臭味,並伴隨著腹痛、腹脹、下痢等不適症狀。黃軒也進一步列出大便浮油的3個可能原因:1、飲食因素「吃太多油」,若吃太多難以消化的脂肪、纖維或草酸鉀含量高的食物,像是堅果、高脂肪的魚、人造脂肪、精油、椰子和棕櫚油、全麥產品等,會增加脂肪在小腸的負擔,導致部分脂肪未被吸收而排出;此外黃軒也提醒,「過度飲酒」也會影響胰臟分泌消化酵素,減少脂肪的分解。2、消化系統疾病一些影響胰臟、肝臟、膽囊或小腸功能的疾病,像是胰臟炎、胰臟癌、囊性纖維化、腎臟損傷或衰竭、肝臟損傷或衰竭、副甲狀腺功能減退、膽囊癌、膽結石或手術後併發症、糖尿病、胃腸道細菌感染等,都會影響胰臟分泌消化酵素或膽汁酸,或者造成小腸吸收障礙,使得脂肪無法正常被消化和吸收。3、過敏或不耐受部分民眾對於某些食物成分,會有過敏或不耐受的反應,像是「乳糜瀉」是對小麥穀蛋白或其他穀物類似蛋白質的自體免疫反應,會造成小腸黏膜受損,影響吸收功能。那要如何減少大便的浮油?黃軒醫師進一步指出,可以選擇飲食調整,減少食用高脂肪、高纖維或高草酸鉀的食物,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像是小米粥、細面條、瘦肉、雞蛋、蔬菜等,同時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生冷油腻的食物,像是辣椒、烟酒、油炸或烤的食物等,並注意咀嚼充分,增加唾液分泌,幫助消化。此外,也要適量補充水分,以防止脫水和便秘。另外還可以補充消化酵素或益生菌,增加脂肪的分解和吸收,並改善腸道菌群平衡,恢復腸道黏膜功能,但若是「消化系統疾病」所引起的大便浮油,就需要及時就醫診斷和治療,以防止病情惡化或併發其他併發症。黃軒醫師提醒,「胰臟癌」早期徵兆之一就是大便浮油,此種癌症早期徵兆往往不明顯或被忽視,黃軒醫師建議,當出現大便浮油的現象時,應該及時就醫檢查,以排除胰臟癌的可能性。
膳食纖維可以降低慢性病風險 國人普遍攝取不足國健署教你怎麼吃
根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結果顯示,國人普遍膳食纖維攝取不足,各年齡族群平均攝取量皆未達建議量,尤其青少年族群最為不足,僅達建議攝取量的33-38%。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研究員林真夙表示,每天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可以降低慢性病風險,而且要從食物中攝取膳食纖維其實並不困難,只要將白飯換成糙米就可以增加30%的膳食纖維,鼓勵民眾養成3習慣,遠離各種疾病的發生。哪些食物有膳食纖維? 要怎麼吃才能增加攝取量?「膳食纖維」是植物中不易被人體消化酵素分解的物質,對人體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林真夙研究員提到,足夠的膳食纖維可以預防或治療便秘、維持腸道健康、控制血糖及血脂、增加飽足感、維持健康體位。不過,有哪些食物含有膳食纖維呢?林真夙研究員表示,以下3大食物都富含膳食纖維,包含:全榖及未精製雜糧:維持胚乳、胚芽和麩皮組成分比例或僅去除不可食用部位的穀物雜糧,可作為主食來源。如:糙米、黑米、玉米、紅藜、黑麥、蕎麥、地瓜、芋頭、馬鈴薯、山藥、栗子、紅薏仁、皇帝豆、紅豆、刀豆、鷹嘴豆、綠豆等蔬菜:可選擇多種顏色蔬菜,營養更多元,如:各式葉菜、菇類、藻類、瓜類等。水果:選擇當季水果,可連同果皮一起攝取,能補充到更多的營養。林真夙研究員提到,只要將三餐中的「精製澱粉」以「全榖及未精製雜糧」取代,就可以增加約7.9公克的膳食纖維,等於是一天建議攝取量的30%,而且攝取足夠全穀及未精製雜糧還可降低21%糖尿病、15%高血壓、29%心血管疾病5風險,甚至還能降低癌症的發生。養成3習慣營養又健康 一同營造健康飲食生活圈全榖及未精製雜糧再搭配足夠的蔬果,就可以輕鬆達到膳食纖維每日建議攝取量。林真夙研究員也提醒,食材盡量選國產、多樣吃、餐餐有全榖,養成3習慣有助於遠離許多疾病的發生:選國產:選擇當季在地食材,如國產糙米、台灣黎、糙薏仁、山藥、地瓜、南瓜等。多樣吃:增加食材多樣性,營養攝取更多元。餐餐有全榖:每餐至少1/3以上為全穀及未精製雜糧,且越多越好。為了讓民眾落實穀糧好生活,國健署辦理「穀for U食客吃起來」活動,號召上萬間店家響應,共同推出好吃美味的穀糧餐點,營造健康飲食生活圈,讓民眾隨處都可輕鬆品嚐到含有好穀糧的健康美食。
專家研究「先吃蔬菜再吃碳水」 飯放最後吃有助穩定血糖
一般來說,傳統的進食習慣通常是先吃飯,再吃菜和肉,但目前有研究表示,如果調整進食的順序,先吃低升糖指數的食物,有助於讓血糖波動較小,以食物消化速度來說,「蔬菜類、豆魚蛋肉類」比「全穀雜糧類、水果類」升糖的速度慢,所以可以嘗試改變進食習慣,讓飯後血糖更穩定,但仍要注意食物攝取量,僅改變進食順序,沒有控制攝取量,血糖仍會飆升!《Diabetes Care》書中一項美國臨床研究,針對體重過重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以組內交叉研究的方式進行,同一餐吃同樣的食物,但吃的順序不同,第一週先讓糖友吃「全穀雜糧類、水果類」食物,過十五分鐘後,再吃「蔬菜類、豆魚蛋肉類」食物,經過一週後將吃飯順序倒過來,先吃「蔬菜類、豆魚蛋肉類」食物,十五分鐘後再吃「全穀雜糧類、水果類」,測量餐前血糖和餐後三十、六十、一百二十分鐘的血糖變化,還有分析葡萄糖與胰島素的濃度,結果發現,先吃「蔬菜類、豆魚蛋肉類」,再吃「全穀雜糧類、水果類」,餐後血糖上升的幅度較小、胰島素的分泌也較平穩。《Journal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and Nutrition》書中一項日本的臨床報告,針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兩年半的隨機交叉觀察性研究,一組「先吃蔬菜再吃碳水化合物」,另一組進食順序相反「先吃碳水化合物再吃蔬菜」,測量餐前血糖和餐後三十、六十、一百二十分鐘的血糖變化,發現「先吃蔬菜再吃碳水化合物」這組有明顯較低的飯後血糖值,胰島素的分泌也較平穩,能改善飯後血糖的波動,對長期的血糖控制有益處。另外血糖值正常的一般人,同樣發現先吃蔬菜再吃碳水化合物,血糖的波動比較平穩。■先吃「蔬菜類、豆魚蛋肉類」的食物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類」,能增加飽足感、延緩胃排空的速度,有效減緩餐後血糖上升的速度。「豆魚蛋肉類」蛋白質的食物消化速度較慢,停留在胃的時間比較久,也有飽足感,提醒選擇這類食物時,要注意減少高油的油炸物、加工肉品等,高油脂食物也會影響血糖的波動。■再吃「全穀雜糧類、水果類」的食物「全穀雜糧類」(澱粉)升血糖的速度較蔬菜類、豆魚蛋肉類快,但又不能不吃澱粉,所以選擇好的澱粉很重要。以未精製的全榖雜糧類為主,最後再吃「水果類」,水果類含有果糖、蔗糖、葡萄糖升血糖速度相較快,所以放在最後吃,且有些水果有消化酵素可以促進消化。營養師小提醒分量控制比吃飯順序更重要,若改變進食順序,卻沒有控制吃的量,血糖也會飆升!本文摘選自《選食:營養師的一日三餐減醣餐盤》,時報文化出版。
愛吃水果又怕含糖高?營養師揭「3時機」可爽嗑 飯後避開1地雷
台灣是水果王國,一年四季都有各種好吃又營養的蔬果,尤其是盛產季節,不僅生產的量多,品質也很好,然而不少水果含糖量高,時常讓人不敢放開吃。營養師彭逸珊透露,很多人擔心吃水果造成身體負擔,其實只要份量抓好就沒問題,且飯前、飯後、餐間都可以吃,同時提供適合各時間吃的水果種類。營養師彭逸珊17日在臉書粉專發文,「有些人覺得台灣的水果甜度高,擔心造成身體負擔,但其實只要份量抓好就沒問題。通常一天吃2份水果沒問題,1份大約是芭樂1顆、蘋果1-2顆或是小番茄20顆左右,簡單來說就是八分滿飯碗的量」。營養師彭逸珊提供適合各時間吃的水果種類。(圖/翻攝自愛健康營養師 珊珊臉書)彭逸珊表示,飯前吃水果可以增加飽足感,且維生素C的吸收效果佳,缺點是富含單寧酸的水果可能會刺激胃部,易造成不適感,適合的水果種類有葡萄、蘋果、火龍果;飯後則建議挑選富含消化酵素的水果,可幫助食物消化,適合的有奇異果、木瓜、鳳梨,但含糖量高的水果容易使血糖飆升,慢性病患者要多注意。專家指出,餐間吃水果的優點是可取代原本嘴饞會吃的餅乾、零食等,相對能攝取較少熱量,但正在執行低醣飲食、生酮飲食或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族群要斟酌食用,適合的水果有芭樂、聖女番茄、西洋梨等。(圖/翻攝自愛健康營養師 珊珊臉書)
缺藥情況嚴重!健保署擬刪15款指示藥 遭專家痛批打假球
國內缺藥問題嚴重,近期外界不斷有呼聲要求指示藥品退出健保給付,健保署上周雖宣布15款指示藥擬退出健保,但仍遭專家質疑打假球,認為應先讓使用量大的指示藥退出,且應制定出指示藥廠自行退出健保的相關辦法。健保署上周召開會議,初步共識有15項指示藥未來不再由健保給付,主要是針對廠商已無生產、消化酵素、維生素或保健食品成分等品項,至於未來也會發函給醫界,詢問每年用量藥錠低於五千顆、藥膏少於一千條以及眼藥水低於一千瓶者,未來是否應持續納入健保。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發言人沈采穎表示,指示藥品退出健保是她一直以來的建議,但健保署的做法是先將用量低的踢出健保,「根本是在打假球」,因為這些用量不到5000顆的產品,藥廠早就不願意生產,還需要健保署來踢嗎?沈采穎指出,健保一年在指示藥上花了將近17億,其中前五大項目依序為止痛藥、咳嗽感冒藥、抗組織胺、腸胃機能藥、鼻用製劑等,但在這次會議的初步共識中,並未看到這類藥品,顯見健保署仍不敢切入問題核心處理。以去年健保給付指示藥品用量前五名排序,番瀉苷(Senna glycosides)、乙醯胺酚(Paracetamol)、氧化鎂(Magnesium oxide)、Silicone、愛克痰(Acetylcysteine)為使用量最高的指示藥,沈采穎質疑,如健保署真有心解決缺藥問題,應優先將這些用量高的藥品剔除,而非只拿用量少的開刀。沈采穎強調,健保署面對缺藥問題短期內應針對處方藥進行價格保護而非指示藥,並依法讓指示藥回歸自由市場機制,例如氧化鎂就不應調高地板價,應直接剃除健保給付,由使用者來付費。至於中期因應方針應採用成分給付,而非齊頭式平等,沈采穎說,民眾應自負差額以避免劣幣驅逐良幣,讓民眾能有自由選擇廠商的權力,這才是真正以病人為中心,而非以醫院為中心。最後,沈采穎認為長期目標應落實真正的醫藥分業,才能避免藥品過於集中在某些大型醫院,進而導致「以藥養醫」與藥物浪費。
健保署拍板!15項指示用藥將退出健保給付
爭議多時的指示用藥給付問題有新進展,健保署前天邀集醫界、藥界專家開會,決定15項指示用藥退出給付,未來民眾需自費,這些藥品包含維他命及消化酵素,價格平均一顆0.5元,預期對民眾荷包影響不大。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王宏育說,會議共針對840款指示用藥進行檢視,包含止咳藥、便秘藥等,其中的止咳藥,低劑量的屬於指示用藥,高劑量則是處方藥,一旦不給付,可能會影響兒童病患。他認為,不應驟然廢止指示用藥的給付,否則將造成醫病關係緊張,未來醫師開藥,告訴病人藥包少了藥,須到藥局購買,病人不氣爆才怪。經過討論,醫藥界專家同意只將維他命、消化酵素等15項指示用藥退出給付。藥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監事李懿軒說,未來這15項指示用藥病患需自費,但這對民眾影響不大,因指示用藥沒有地板價的保護,平均一顆0.5元,即便漲價8倍,變成一顆4元,3天12顆的藥量,藥價也不到50元,不會傷到患者荷包。李懿軒提到,一些保健食品,若仍然由健保給付,將無法與國際接軌,民眾也會變成什麼事都想仰賴健保支應。另外,一些旅遊用藥,如暈車藥,也不該由健保給付。他指出,「健保不是包山包海,所有藥品都要給付」,退出健保給付,並不代表民眾不能用,醫師仍然可以開立,由醫院的藥師進行調劑,讓民眾自費取得,民眾也不會有多跑一趟藥局的問題。除了15項藥品,會議也討論了用量少,及同成份、同劑量卻有處方藥的藥品,是否要退出給付,主要因醫界擔心衝擊藥品供應,導致缺藥問題加劇,因而留待下次討論,並對缺藥品項進行盤點。藥界則認為,如不影響藥品供應,就沒有反對的理由。
胃食道逆流可以吃水果?宜忌清單曝光 營養師推2款:防脹氣、胃潰瘍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又容易飲食不均衡,導致許多人有胃食道逆流困擾,然而有時出現「火燒心」等症狀,營養師李婉萍就列出幾種胃食道逆流患者可以吃的水果,可以選擇熟木瓜、香蕉、葡萄等,建議避開酸度較高的水果;若是胃部情況好轉,就可以開始吃百香果、奇異果,前者有預防及治療胃潰瘍的功效;後者能防脹氣、便祕。營養師李婉萍在臉書以及個人網站發文,指出發生胃食道逆流其實還是可以吃水果,但要避免酸度較高的水果,「胃食道逆流急症發作時,像酸度較高的柑橘類水果(橘子、柳丁、檸檬、柚子等)或百香果、蔓越莓、草莓及含消化酵素的鳳梨、奇異果,都先建議不吃。」李婉萍表示,待急症過後,胃部已經鮮少疼痛,百香果、奇異果即可慢慢解禁,因為兩者其實是「保養期」的推薦水果。百香果其實是拿來預防胃潰瘍和治療胃潰瘍的好水果;而奇異果則有研究顯示它可納入「低FODMAP(低腹敏)」飲食中,較不易造成脹氣。此外,李婉萍也分享一實驗指出,有便祕型腸躁症受試者每天食用2顆奇異果,持續此習慣4週後腸道功能便獲得改善及提升,「前提皆是未處在胃食道逆流急症發作階段。」營養師李婉萍列出幾種胃食道逆流患者可以吃的水果。(圖/翻攝李婉萍臉書)
想減肥從「低醣」飲食開始 多吃蛋白質、蔬果 注意這類「偽蔬菜」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人的基礎代謝率會逐漸下降,尤其女性25歲後特別有感,以前天天一杯含糖飲料也不會胖,現在連喝水都會胖!到底如何健康瘦?有人說要生酮飲食,有人則說應該吃高蛋白,還有專家提倡應該要低醣才對,其實這些減肥方法都正確,都是想藉由選擇食物的內容物,達到減重的目的。今天我們來談「低醣」飲食,對身體的好處為何?又,為什麼許多人奉行低醣飲食,可以在短短3個月內,減重10公斤之多。有5個原則,你一定要知道!原則一:先從減「糖」開始。米字旁的糖是醣的一種,屬於精緻糖,是造成我們肥胖、癌症、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病的罪魁禍首。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解釋,這是因為精緻糖需要的消化酵素較少,身體容易消化吸收,讓分解的葡萄糖很快進入血流而影響血糖,長久下來,容易增加胰島素抗性,導致糖尿病。再者,胰島素是合成性的荷爾蒙,它分泌的同時,也會促進脂肪的合成,這就是為什麼糖類吃得多的人,通常容易患有三酸甘油酯過高、肥胖、代謝症候群的原因。所以,當你想要施行減醣飲食時,務必要先從減糖做起,包含任何的麵包、甜飲、糖果、巧克力、蛋糕、饅頭、麵條等習慣開始努力。原則二:降低碳水化合物的份量減醣到底要減多少醣才適合?嚴格的減醣飲食一天碳水化合物進食量限制在50~60克,可是陳詩婷建議,若能將一日碳水化合物提高到100克上下,執行起來相對較方便,也容易持久。關於碳水化合物的進食份量,我們只要記得一個簡單的原則,把平常吃的主食調降剩1/2~1/3,舉例來說,原本每餐米飯吃一碗,可以改為只吃1/2或1/3碗。這樣的好處是血糖比較不容易波動,不容易產生飢餓感。這個道理就好比是吃完大餐後,身體曉得血糖正飆高,會分泌大量的胰島素降低血糖,但血糖一下子降的太快會出現低血糖,此時身體本能會出現飢餓感、刺激食慾,讓你想進食,進而提高血糖。這就是經常喝含糖飲料、吃大餐的人,容易發胖的原因之一。至於碳水化合物應該怎麼選擇,建議三餐中的主食,以複合性醣類取代精緻糖,也就是白飯改為全榖雜糧飯或是地瓜、南瓜、芋頭等根莖類;白麵包、白麵條改為全麥麵條、全麥麵包,裡頭因為纖維質、礦物質微量元素、維生素含量高,比較不會造成血糖波動,也不容易發胖。原則三:以蛋白質及蔬菜取代碳水化合物任何減肥飲食法,都必須限制卡路里的總量,因為吃進去的能量不會自己增加或減少,即便是採取相對較健康的吃法,只要吃進超過身體負荷的卡路里,多餘的能量還是會轉變為脂肪囤積。所以重點是在限制卡路里的前提下,將碳水化合物降低,以蛋白質及蔬菜取代,達到減醣的目的。這裡提供一個簡單的作法,就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蔬菜=1:2:3。舉個例子,如果你今天吃半碗飯,那麼蛋白質至少吃到一碗,蔬菜至少吃一碗半,這樣就能在限制卡路里的情況下,也有飽足感。油脂的部份則照舊,但謹記一個原則,以不飽和脂肪代替飽和脂肪,也就是少吃飽和性高的豬油、奶油等,以不飽和脂肪如橄欖油、魚油、芥花油、葡萄籽油等為日常用油。換句話說,蛋白質的部份,我們應該儘量選擇飽和性較低的魚肉、雞肉,以及豆製品為主,若吃豬牛羊則建議要去皮,同時不要選擇油炸製品。蔬菜則各式各樣都好,最好每餐有2到3種不同顏色的蔬菜,以吃進去不同種類的植化素。原則四:南瓜、地瓜、芋頭不是蔬菜,是碳水化合物許多人擔心蔬菜裡頭的醣太高,會影響減肥效果而不吃,改以吃大量蛋白質增加飽足感。陳詩婷說,這樣反而會造成身體含氮廢棄物太高,造成身體負擔;而缺乏纖維質的狀況下,也不容易降低膽固醇,甚至會產生便秘的問題。其實一般人以為含醣量高的南瓜、地瓜、芋頭不是蔬菜,而是碳水化合物,跟米飯和麵條是一樣的,其他包含綠豆、紅豆、蓮子、薏仁、玉米、栗子等,都屬於主食類,每餐都必須控制在原本量的一半以下。換言之,假使你吃了2塊南瓜,當餐的主食就不建議再吃了。(備註:吃起來有沙沙口感的,一般都是主食類)陳詩婷補充,蔬菜的含醣量微乎其微,各種蔬菜都建議吃,而且每餐至少吃到主食的3倍以上,因為減醣飲食將全榖雜糧類的量降低很多,許多微量元素、維生素可能會缺乏,所以一定要多吃蔬菜。原則五:水果一天維持2份水果一天可以吃到2份,所謂一份約為一個拳頭大小的量,像是一顆柳丁、一顆小的五爪蘋果、一顆半的奇異果、一顆半的蓮霧、半顆芭樂都屬於一份。建議進食時間選在餐與餐的中間,以免造成血糖波動。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喝果汁,即便是百分之百還原的果汁都不建議,因為果汁少了纖維,大多是容易造成血糖波動的果醣;倘若水果以果汁機打碎連同纖維喝掉可不可以?陳詩婷說,這樣的作法可行,但因為我們在喝飲品的速度相當快,比起吃水果,還是比較易造成血糖的波動。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芒果芯好神! 能止咳化痰防暈車…醫曝「這樣喝」還可以瘦身
芒果是許多人喜愛的夏季美食,但不論是「切芒果派」還是「削芒果派」,幾乎所有人都討厭芒果裡堅硬的芯。不過,有中醫師指出,芒果芯不只有止咳化痰又祛痰效果,還有人因為吃芒果而瘦了6公斤,表示芒果真的好處多多。中醫師鄒瑋倫在節目《健康好生活》表示,芒果在《本草拾遺》裡清楚載有健脾養胃效果,還具利尿、治暈車暈船、改善小便不順、腸胃不好甚至胸悶不順的奇效。她指出,芒果不只果肉有奇效,其果芯和烏龍茶葉一起用水煮,再加上幾滴檸檬汁,或用茶葉冷萃、泡芒果芯後喝,都有止咳化痰、祛痰妙用。(圖/翻攝自節目《健康好生活》YouTube)鄒瑋倫進一步指出,一名將果芯泡茶喝的婦人,後來不只咽喉的咳嗽症狀有所改善,還因飯前吃芒果而有飽足感,間接讓澱粉攝取量減少,且在攝取足夠的芒果消化酵素、減少熱量加持下,最後成功減去6公斤的體重,讓現場所有人嘖嘖稱奇。不過,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楊茲甯也提醒,任何食物都有「過猶不及」的風險,其中芒果屬糖分高的水果,不只糖尿病、肥胖者應有所節制外,體內濕氣重的人也要避免多吃,一般人若食用過多,也可能引發脹氣、消化不良問題。
三餐喀粽子差點丟小命 「遵循3原則」避踩心血管地雷
端午節將至,千萬別吃太多肉粽,免得變成「肉重」。趙函穎營養師表示曾有學生因每天三餐各吃一顆粽子,端午假期結束後血壓升高至190、血糖也飆至220,甚至引發心血管疾病,導致無法呼吸而緊急送醫,因此呼籲三高患者更應好好注意飲食搭配,也同步分享三大「粽」點,包含細嚼慢嚥、補充水份,以及搭配高營養價值的蔬果。市面上的傳統肉粽大多是由炒過的糯米,以及滷過的五花肉、香菇、栗子、蛋黃等組成,高油重鹹的烹調方式是造成民眾高血糖、高血脂、高膽固醇以及高血壓的主要原因,除了當心三高問題外,還可能會產生消化不良、急性腸胃炎、胃食道逆流或脹氣等現象。趙函穎營養師也提醒,如果有糖尿病、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必須控制在每天1顆或每餐半顆粽子,並且一定要搭配高營養價值的蔬菜水果一起食用;而針對一般民眾,由於粽子含有高油、高澱粉,必須取代正餐中的白飯,因此每餐建議至多一顆粽子,且必須搭配兩份蔬菜和一份水果。至於如何享受過節氣氛,又能吃得安心、無負擔,且健康均衡呢?趙函穎營養師提出三大「粽」點,分別是「細嚼慢嚥」、「補充水份」以及「搭配高營養價值的蔬果」。1.細嚼慢嚥由於糯米容易造成消化不良,民眾須細嚼慢嚥,每一口粽子至少要咬20下,促進消化酵素分泌,進而改善消化,且食物體積小也能減少腸胃負擔。2.補充水份肉粽中的蛋白質、油脂與澱粉,都需要透過水份來協助代謝,因此建議粽子盡量選小顆的,並且在餐後多補充水份以利代謝。3.搭配高營養價值的蔬果吃一顆粽子建議搭配2份拳頭大的高營養價值的蔬菜水果,可以選擇富含膳食纖維與酵素的花椰菜、高麗菜、奇異果、木瓜等,針對腸胃比較不好的民眾,特別建議在餐前先吃一顆奇異果,再吃粽子,不僅能幫助消化,還可以幫助緩解脹氣、分解蛋白質,以及幫助新陳代謝。趙函穎營養師提醒,早上10點與下午3點為補充酵素的最好時機,建議可以在餐前、餐後或是兩餐之間攝取,若以午餐食用粽子為例,則可以在早上10點先吃1顆奇異果,中午12點再吃粽子與2份蔬菜,下午3點補充1顆奇異果或1份木瓜,就能吃粽子又不增加身體負擔。
春節年假天天黏3C 補充葉黃素防黃斑部病變
春節連假出遊在外時,愛美女性總不忘擦防曬乳保護皮膚,但除了皮膚,靈魂之窗更需要防曬,尤其許多人假期時幾乎天天盯著3C用品,更讓眼睛陷於危機之中。科學家研究,當雙眼暴露在強烈的光照下,距離光源愈近、時間愈長,視網膜中小小5%的黃斑部就會受到傷害,光照愈強受傷越深。當然,藍光的來源不僅僅是太陽,像是回家吃飯就打開的電視、上班時需要長期注視的電腦,甚至是每天不離身的手機,都是高能量藍光的來源。根據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曾發布的全民護眼趨勢調查指出,我們每天使用3C產品的時間長達了10.7小時,等於是一整天超過1/3的時間都在注視著藍光,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的安欣瑜醫師指出,人體中「黃斑部」含有大量的葉黃素和玉米黃質,能幫助中和抵擋光線強烈的能量子彈,形同左右護法,但現代人的生活習慣改變,黃斑部病變已經不再只是老年疾病,近10年來黃斑部病變40-50歲的病例增加3成,伴隨著眼部衰退或是營養攝取不足,頭號晶亮成分的葉黃素就不足夠達到防護作用。保護靈魂之窗,除了適當休憩外,及時給予正確、充足的葉黃素是維持晶亮感的最好方式。葉黃素屬於類胡蘿蔔素,是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一種營養素,通常可以從綠色蔬菜(如菠菜、茼蒿、芥藍菜等)中攝取,而因為葉黃素具有抗氧化作用,並且助於過濾藍光,避免光線侵害。安欣瑜醫師表示,如果飲食無法均衡,就可考慮選擇保健品補充,挑選葉黃素保健品時,首先注意是否挑選通過專利認證以及國家認證第三方檢驗單位合格,其次建議選擇具有專利製程的游離型葉黃素,因為市面常見的酯化葉黃素帶有脂肪結構,需先經過消化酵素作用,分離脂肪酸後才能被吸收,而游離型葉黃素已預先透過水解技術去除脂肪酸,所以可直接被小腸吸收,吸收率較高。另外,葉黃素的劑量不是越高越好,每日6-10mg的量持續補充以及飲食均衡更為重要。另外,目前葉黃素保健品的選擇種類很多,有錠狀、膠囊、粉包、飲品及果凍等等,錠狀劑型是所有營養品中最普遍也最便利的劑型,製作過程需要將有效成分、賦形劑及黏著劑打成錠狀,打壓成型,有些外層還會有膜衣,能保護成分、控制在消化道分解的速度,對有些消化功能不良的人,可能會影響吸收效果。膠囊通常是兩片明膠外殼,將成分密封在裡面,在胃內崩解的速度比錠劑快。膠囊及錠劑穩定度較佳,但對於某些不愛吞服錠劑或膠囊的成年人會影響其吞服意願,而對於有些老人和小孩可能會造成吞嚥困難,果凍型態便適合這些族群,食用方便,且口感好,甚至可當作下午小點心,達到每日補充的目的。安欣瑜醫師提醒,葉黃素需要定期服用,兩週血液濃度會增加,但要到兩個月後,黃斑部的濃度才會有顯著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