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型電子
」達發「AI音訊技術」加持 力拚2025全球非蘋TWS晶片龍頭
聯發科 (2454) 旗下無晶圓廠IC設計公司達發科技(6526)在18日舉辦技術分享會,達發資深副總暨無線通訊事業群總經理楊裕全表示,預計未來3到5年內,耳機將朝跨場景使用的發展趨勢,特別是在AI加持下,效能更好、能耗更省。楊裕全表示,今年受益於全球頭戴式耳機市場成長18%,以及2024年歐盟推動標準化USB Type-C充電規範,帶動終端市場更新需求,讓達發的真無線藍牙耳機TWS晶片營收表現出色。截至第三季,高階AI物聯網事業營收佔比已超過50%,是今年主要成長動力來源。達發今年前三季營收143億元,年增37.5%,已超越去年全年表現,累計淨利20.6億元,年增152%,每股獲利12.34元,較2023年的6.47元大幅成長,平均毛利率為51.8%。18日股價收在726元、跌1.36%。楊裕全表示,達發科技在藍牙音訊擁有三大關鍵技術,包括「AI音訊技術」能有效判斷動機、聲音和環境,並進行有效降噪,聽感也更自然,未來使用者不再需要因使用情境不同而拿下耳機。「無線通訊技術」則是把藍牙與主動式降噪功能整併於系統單晶片中 (SOC),等於是將原本需兩顆晶片執行的功能整併於一顆晶片上,為業界首創,目前也推出電競雙模晶片,讓電競型耳機也可與手機等設備連線,都是全球第一。目前達發在電競耳機市場的市佔率為第一。值得注意的就是第三項「助輔聽音訊技術」,達發從2018年開始與客戶合作開發助輔聽應用,相關功能之無線音訊晶片已出貨超過百萬顆,通過美國FDA OTC且已上市的助聽器產品超過25款。沒想到蘋果在今年推出AirPods Pro 2,長相是普通耳機、卻有助聽功能,為首款非處方籤 (OTC) 助輔聽器裝置,相關政策也鬆綁,不須醫療認證即可在一般通路購買,讓很多輕、中度聽損的民眾更容易取得。楊裕全指出,在蘋果這樣的領導者登高一呼,從原本的醫療設備變成消費型電子產品,外型好看後,也能讓過去抗拒使用助聽器的人接受,是未來很不錯的一個市場。經濟部技術司日前表示,達發鎖定高階藍牙耳機市場,開發高效音訊晶片,可於毫秒間辨別並處理多場景音源,在吵雜環境中自動降低背景噪音、增強人聲語音,並支援AI應用,預計各項新專利技術上市後,達發科技在全球市占率可望提升至20%,有望超越高通,成為非蘋果陣營的全球高階藍牙耳機市場龍頭。
環泥2025年加入台積電建廠供應鏈 營運長:智慧醫療明年出貨放量
環泥(1104)今(21)日召開股東會,由董事長侯博義主持。2023年面臨高利率、高通膨、營建產業缺工缺料等諸多挑戰下,環泥產品銷售及獲利仍維持穩健成長,每股盈餘達 3.13元。受惠台積電進駐嘉義太保,環泥長期出租的太保廠也預計今年將收回,經整修後於2025年加入台積電嘉義建廠供應鏈。環泥主要有3大營項,包括預拌混凝土、水泥及石膏板建材。以南部市場為主要營業區域的環泥,受惠近年中南部地區科技廠辦及園區、公共工程的需求升高,2023年水泥銷售55萬噸,較去年增加10%,混凝土銷售189萬立公尺,較去年減少3%,石膏板銷售1,596萬平方公尺,較去年增加1%。2023年合併營收78.02億元,年增10.58%,稅後淨利23.47億元,每股盈餘3.13元。在混凝土事業方面,環泥除了持續供應各地區廠辦、住宅、公共工程興建需求外,2025年將增加嘉義太保、台南麻豆2個混凝土生產據點。對於股東提問台積電建廠放緩,需求是否下滑?環泥營運長侯智元表示,台積電台南廠雖告一段落,但高雄建廠持續進行,且高雄有不少公共工程釋放,像是小港機場改建或捷運延伸,市場還算持平,預拌混凝土營收仍預期會逐步往上調。另外,嘉義太保廠過去周邊較荒涼,所以出租,如今台積電進駐嘉義廠帶動周邊都市化開發,混凝土需求增加,所以將廠收回,不過一期應該跟不上,預計明年加入建廠供應鏈。水泥事業方面,占地20公頃的環泥阿蓮水泥廠已展開優化製程計畫,將於今年年底開始量產低碳石灰石水泥,並評估活化閒置廠區,以尋求垂直整合產品可能;建材事業方面,環泥持續發展石膏板、外牆板、屋頂材等乾式輕隔間系統的產品解決方案,並研發石膏100%回收相關技術。在子公司利永環球科技方面,研發之軟性微機電壓力感測技術,以標準化、系統化和模組化之產品開發策略,和北美、歐洲的產業領導者有更多產品開發合作,廣泛應用在消費型電子產品、工業4.0及半導體設備、AI倉儲、AI醫療等領域。侯智元表示,因應社會高齡化衍伸出的長照需求,今年利永環球科技跟北市府合作AI醫療領域的離床預報通知系統,目前已導入北醫行愛長照中心,並在美國配合通路商鋪貨,預期明年將有1萬台顯著成長的出貨量,有信心智慧醫療上明年有斬獲。今年受惠高雄台積電新建工程、南科園區擴建開發,首季預拌混凝土的營收成長近1成,帶動今年前個5月合併營收33.38億元,年成長5.96%。展望2024年,將持續鞏固在政府公共工程及民間廠辦、住宅建案的市占;設備更新中的小港混凝土廠、麻豆混凝土廠預計於2024年第四季貢獻產能,透過10座混凝土廠與2座石膏板廠共同生產,就近滿足客戶需求,達成水泥56萬噸、混凝土179萬立方公尺、石膏板2,025萬平方公尺之營業目標。未來將多頭並進,尋求各種水平或垂直整合機會,並因應ESG發展趨勢,積極評估導入新製程和新材料,以減低對環境的影響,持續創新與成長。
蔡力行生成「灰髮皮衣男逛夜市」 黃仁勳驚喜現身挺聯發科「不缺席各種AI」
COMPUTEX今(4)日登場,聯發科(2454)副董事長暨執行長蔡力行進行主題演講,暢談聯發科的技術如何推動無所不在的AI世代,會中還請來當紅炸子雞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站台。蔡力行強調,不缺席各種AI,一年一年做得更好。在黃仁勳登台前,蔡力行透過聯發科手機生成式AI,以文字生圖的功能打出「有一位灰髮男人,穿著皮衣走在夜市」文字,馬上出現類似黃仁勳背影圖像,黃仁勳緊接著登場,黃仁勳不禁稱讚,「你們的AI蠻聰明的!」逗樂現場觀眾。黃仁勳大讚聯發科是世界級大公司,不論在消費型電子、科技、行動運算晶片,於電子產業都提供大量晶片,以SoC來說,需要具備高效能、低功耗,可讓聯發科進入車用領域相當順利。事實上,黃仁勳並非首次站台聯發科,去年COMPUTEX時,雙方宣佈強強聯手合作車用,黃仁勳也親赴現場支持,也讓市場對於聯發科在車用市場的表現更具期待。會後蔡力行接受媒體訪問,被問到是否覺得輝達很挺聯發科?他回應,「我覺得不錯」。他也強調,今年雖然不能說是巨大成長的一年,但會是相當不錯,聯發科在各種AI方面都不打算缺席,現在做的最大努力就是帶著聯發科一年一年做得更好。瞄準AI PC趨勢,蔡力行今日於COMPUTEX主題演講暢談AI應用,首度曝光聯發科2奈米晶片的可能架構圖,實現AI加速器技術,將運算極大化。蔡力行指出,聯發科將以高效能運算、先進技術加速雲端AI,進行高速連結,並強化生態系夥伴合作關係,使得AI無所不在。蔡力行也提到,雙方的合作有各種不同的Model,以汽車領域來說,兩家公司一起設計晶片,用各自獨到的IP最終讓晶片成功,並推廣到OEM廠,當然,最重要的是雙方互信的合作,就可以讓雙方長期互利合作。在最大宗業務主力智慧型手機表現上,蔡力行表示,聯發科在智慧機的市占率已經是最高的,但必須做得更好的就是旗艦手機部分。他也當場拿出自己搭載天璣9300的智慧機,「有絕對信心天璣9400會更好,甚至是天璣9500、9600,請大家拭目以待。」聯發科致力於為各種連網裝置帶來先進的AI功能,每年約有20億台內建其晶片的終端產品在全球上市。公司在智慧型手機、智慧電視、語音助理裝置、Arm架構Chromebook 、Android平板電腦等領域為全球第一的晶片解決方案廠商,同時也是領先業界的Wi-Fi解決方案供應商,跨足寬頻、零售路由器、消費性電子裝置和遊戲等領域。此外,聯發科技也為連網智慧汽車提供全面的產品組合。
DRAM市場穩健復甦 南亞科有望轉虧為盈股價逆勢收紅
受惠於AI伺服器帶動HBM與DDR5產品的需求成長,預期2024年DRAM價格維持上漲趨勢,供應商也恢復產能、積極轉進高產值產品,近期DRAM類股相對強勢,不過11日台股走跌,僅南亞科(2408)逆勢小漲0.56%、收在70.6元,主要是前一日法說會顯示第一季毛利率較前季明顯改善,還有業外挹注,法人預估,可望在今年第三季損益兩平。美國通膨疑慮再起、拖累美股四大指數,連帶讓台北股市11日走跌,權王台積電(2330)一度帶領大盤翻紅,最高來到20770.83點,上下震盪近120點,最後收在20753.22點、跌0.05%,成交量4409億元。近期強勢的威剛(3260)11日下跌3.98%、收在108.5元,華邦電(2344)跌0.9%、收在27.3元,十銓(4967)也下跌0.55%、收在89.5元。不過南亞科10日舉行線上法說會,南亞科總經理李培瑛表示,地震過後,大供應商報價策略改變,拉升產品價格態度積極,南亞科產能也逐漸回復正常,預期南亞科第二季毛利率轉正機率變高,DRAM平均售價有機會季增雙位數,出貨狀況也會有小幅度改善。由於中國品牌手機銷售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復甦,預期今年高階機種的銷售比重提升,新世代AI PC的推出也讓市況轉好,消費型電子終端產品的IP CAM、TV、工控及車用需求維持穩定,有助改善需求量及DRAM裝載數量。因產品平均單價改善,且閒置成本提列降低,南亞科第一季營業收入95.03億元,較上季增加9.2%,毛利率較上季大幅改善10.7個百分點至-2.9%,儘管單季仍虧損12.09億元,每股虧損0.39元,但也較上季每股虧損0.8元明顯收歛。李培瑛表示,2024年DRAM市場將維持穩健復甦,南亞科今年有兩個新產品,為1B製程技術8Gb DDR4與16Gb DDR5產品,DDR5預計2024年下半年開始送樣,第四季開始對公司營收會有小幅度貢獻,2025年對公司的貢獻度將會比較大。法人也認為,根據研調機構預估,2024年HBM占DRAM產值比重會從2023年的8.4%躍升至20.1%,且2025年持續提升,將大量消耗DRAM產能,排擠效應可望持續推升DDR4及DDR3報價。調研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表示,在403震後對DRAM產業影響的最新調查,各供應商所需檢修及報廢晶圓數量不一,且廠房設備本身制震能力均能達到一定的抗震效果,因此整體衝擊較小。美光、南亞科、力積電、華邦電等,均大致恢復100%的產線運作,其中僅有美光已經轉進至先進製程,多為1alpha與1beta nm,預估對整體DRAM產出位元占比影響較高;其餘台灣DRAM廠仍停留在38、25nm,產出占比相對小。整體而言,預期本次地震對第二季DRAM產出位元影響仍可控制在1%以內。
AI應用帶動需求 南亞科總座:DRAM市場將逐季改善Q2恢復正常
低迷兩年,DRAM市場受到AI應用帶動的HBM(高頻寬記憶體)需求,加上DDR4轉換DDR5,今年有望回歸正常。DRAM大廠南亞科 (2408) 董事會通過今年資本支出預算案約260億元,半數會投入生產製造設備。總經理李培瑛23日表示,去年第四季已能見到市場微幅復甦,預期2024年的需求將逐月、逐季改善,今年交易量有望成長20%,南亞科也將持續研發3D堆疊技術,用於開發高密度RDIMM產品,瞄準伺服器市場。南亞科2023年合併營收為298.92億元,稅前淨損107.04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損74.39億元,每股虧損2.4元。董事會決議不分派股利,但因應新廠興建、1B製程技術製程轉進等,將投入260億元購置設備與研發,也是看好市場即將恢復正常。23日股價收在67.7元、小跌0.59%。李培瑛表示,DRAM在這兩年價格跌深,從2.7跌至1美元,要爬回原來的價格有難度,然而因應去年開始火熱的AI風潮,因運算需求,供應商加速生產HBM及高密度DDR5,有利於產能去化及調整DDR4及LPDDR4庫存,預估今年將恢復供需平衡。AI伺服器也激勵美國雲端企業的需求,未來的IT支出將是觀察重點;他也看好AI PC、AI手機將陸續提升DRAM的搭載量,預計今年消費性市場需求相對健康,有機會穩定成長。記憶體大廠三星、SK海力士與美光近來全力投入HBM研發製造,李培瑛表示,HBM因為價格高、的確是吸引人的市場,南亞科「在這方面不是沒有經驗」,但認為短期內不適合加入,南亞科選擇比較穩健的路,先做高密度RDIMM,因為伺服器除了會用到很貴的HBM外,也會有其他成本與不同等級的需求選項。南亞科預期今年消費型電子產品佔約65%以上,PC、伺服器等運算類應用約佔20%,低功率產品約15%。隨著DDR4逐漸轉向DDR5,到今年底時,DDR5佔比有機會上看10%。南亞科也提到,1B製程技術相較於1A,可使單片晶圓產能提升30%,有助於節能減碳;DDR5產品預期可比DDR4平均功率下降約16%,且效能可提升兩倍。
華航熊本線18日開航! 東北亞飛航每周增至170班次
中華航空(2610)台北–熊本航線18 日正式開航,搭配明年1月起增至每周16 班的台北–福岡航線,華航布局九州地區每周達20班,雙點進出,飛航東北亞每周達170個班次,看好中秋、雙十連假出遊需求,展望下半年營運正向可期。華航看好全球旅運需求持續顯著,目前整體客運班次已恢復達疫前約 8 成,尤以歐美航線為客收主力,8月訂位超過9成,另東北亞航線增班也助益營收成長。下半年除新開台北–布拉格航線外,也於8月26日新闢高雄–金浦航線,提供每周二、四、六共計 3 班往返服務;另於9月22日恢復松山-福州航線,提供每周二、三、五共計 3 班往返服務。華航將依市場需求,持續評估新開航點及復飛計畫,並依當地服務能量規劃增班,致力提供旅客更加多元、便捷且綿密的飛航選擇。華航台北–熊本航線開航後,旅客可以搭配台北–福岡航線雙點進出,輕鬆遊九州。華航台北–熊本航線以區域線主力新機種 A321neo 擔綱,每周一、五飛航 2 班往返,且預計自 12 月起增班周四、日,屆時將提供每周4班服務。出發航班 CI194 於 14 時 25 分從桃園機場起飛,當地時間 17 時 30 分抵達熊本機場;回程航班 CI195 於當地晚間 18 時 30 分起飛,台灣時間19 時 45 分返抵桃園機場。華航集團8月合併營業收入為162.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5.26億元,增幅 27.64%,為歷年同期最高。其中客運收入為108.1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83.3億元,增幅335.83%,預計網購促銷旺季還有機會成長。8月貨運收入為42.71億,月增2.02%,8月中旬後逐步轉為旺季,季節性生鮮蔬果運送需求增加,貨運價格回穩微幅上升。隨雙11、感恩節、耶誕節等購物促銷活動陸續提前展開,可望帶動另一波電商網購運送高峰,進而擴大空運主力貨源消費型電子產品的出貨量。
消費型電子市場修正 LED漲價激勵台廠億光、富采皆受惠
近期LED照明晶片傳出漲價消息激勵,台廠相關產品價格也可望調升,吸引市場資金簇擁。外界也看好LED照明市場回溫,富采(3714)、光寶(2301)、億光(2393)等相關廠商皆可受惠。受到消費型電子市場修正、景氣衰退及客戶調節庫存影響,LED導線架廠一詮(2486)上周五收盤價37元,本周大漲24.37%,股價站上一年來新高。相關LED個股也走強,億光上揚2.43%、佰鴻、宏齊分別上漲15.4%、10%。其中,億光首季稅後純益4.61億元,每股純益1.04元,是近四季高點,營運步出谷底速度相對同業快。部分中國LED業者由於產品價格已跌至成本價以下,近期紛紛宣布漲價。主要漲價品項集中在照明類LED晶片,面積低於300密耳(mil2)以下(含)的低功率照明晶片品項漲價最多,漲幅約落在3~5%;特殊尺寸漲幅最高可達到10%。根據TrendForce調查,目前LED供應鏈業者普遍有較強的漲價意願,除了欲漲價的業者開始變多,由於部分LED晶片業者訂單滿載,調漲的品項也有擴大趨勢,以藉此減少虧損,同時主動減少低毛利訂單。TrendForce分析,全球LED照明晶片主要供應商集於中國,近年隨著行業洗牌加劇,部分國際業者被迫退出LED照明晶片市場,大陸LED晶片業者也減少照明晶片業務比重,大部分仍留在市場的供應商,旗下LED照明晶片業務長期均處於虧損狀態。本次大陸市場低功率照明晶片率先漲價,短期來看是業者為改善盈利能力採取的舉措;長期來看透過調整供需平衡,提升產業集中度,逐漸使得產業回歸正常的過程。
汽車科技成2023 CES熱點 工研院:「物宇宙」商機比想像中更快實現
今(2023)年全球開始擺脫疫情干擾回歸常態,隨著行業的逐漸適應及業務重啟,科技浪潮會湧向何處?CES(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堪稱年度科技業風向球,也是全球突破性技術及創新應用的試煉場,為協助產業掌握2023年的國際科技重要趨勢,工研院日前舉辦線上「展望2023暨CES重點趨勢研討會」,由專業分析師分享5個最新觀察洞見。(一)2023年消費電子景氣仍面臨考驗 CES 2023展會新創動能不停工研院指出,受到通膨壓力、俄烏戰爭未歇、疫情延續等多重不確定因素,全球消費電子市場成長普遍性放緩,有待創新應用帶動新成長動能。由於智慧電動車市場逐漸成熟,今年共有逾300家車商參與展出,幾乎已成為東京車展、法蘭克福車展、底特律車展等三大車展以外,全球第四大車展;此外,以5G、AIoT、高速運算、感測融合、Web/3D等關鍵技術,驅動各種創新的落實。觀察CES 2023,創新科技主題上仍然吸睛,包括:各種移動載具的自駕化與電動化、沉浸式健康與健身體驗、元宇宙、智慧居家聯網、環境永續創新等議題為展示重點。(二)個人至家庭體感影音再進化 物宇宙商機將快速發展雖然全球已由疫情居家回歸正常的生活模式,元宇宙數位孿生發展已成大趨勢,透過虛擬化(virtualization)及沉浸式體驗(immersion)的兩大技術融合的「物宇宙(Metaverse of Things,MoT)」商機預期將比我們想像的更快實現。從家庭、個人、乃延伸到汽車座艙的空間,均較疫情前更強調私領域沈浸感氛圍的建立,透過優化顯示螢幕與使用者互動連結感受。在家庭的應用情境上,尺寸及畫質為廠商首要競逐戰場,透過 80 吋及 8k 高畫質螢幕,嘗試建立以電視為主的家庭客廳連結中心,回歸電視本質的硬派訴求;同時OLED持續發展各種變形,透明、可撓、3D等應用於特殊利基型市場。在個人的應用情境方面,更多VR穿戴裝置上身:除了VR頭盔外,包括衣服、手套、護具等也成為提高沈浸感的配備。借助於 AR/VR 的快速發展,逐漸由專業領域走向個人日常,並加入AI 智能,打造專屬個人化的服務應用,更推波助瀾 AR/VR 由酷炫步入實用性的階段。在車室空間的情境發展上,除了配置更多的顯示屏幕,汽車擬人化提高也使得人機介面不再只停留在單向的語音控制指令,包括BMW、SONY等大廠均嘗試建立人與車能夠進行情感交流的造車工程。(三)疫後健康科技從醫院進入家庭生活 成為新的家庭健康樞紐未來,疫後健康科技將如3C科技進入家庭生活,以往昂貴的專屬教練或營養師,透過科技進入醫學領域後,普羅大眾皆能輕易獲得相同的服務體驗,例如:搭配視覺、壓力感測及情境輔助,屋內變身運動健身房,室內運動更有樂趣;此外,自行車、滑板、直排輪等移動型運動器材均加入電動化行列,除了可增加運動距離外,也可擔任通勤的另一選擇,但電池的輕量化發展為影響關鍵。在增進愉悅生活的面向上,藉由將日常生活小物科技化,則可降低壓力、焦慮、不安、失眠等負面生理狀態。例如韓國MotionPillow止鼻鼾智能枕可感應打呼聲,自動充氣調整枕頭高度,可自然改變打呼者頭部睡姿,停止打呼,增進全家人的睡眠品質;生活日常用品也開始加入自駕功能,例如:加拿大公司GluxKind推出名為Ella型號的嬰兒推車,由於車身具有感應雷達及電池,可跟隨主人行動,自動前進或剎停(遇到障礙或是主人停止前進)。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自主移動設備可降低執行家事之負擔,但信賴度仍需提高,才能達到生理及心理負擔的雙重釋放。(四)汽車科技進入開放競爭時代 聚焦安全、娛樂、連結、自駕4大趨勢汽車相關科技是今年關注度最高的主戰場之一,車用領域的廠商越來越不侷限於傳統的汽車供應鏈,隨著車輛的智慧化和電動化程度大幅提升,車用電子也走向開放,迎來各業界的生力軍;隨著高階車用晶片運算力的提升,推升自動駕駛發展,車用半導體將迎來高速成長,高階中央電腦晶片三巨頭已然成型,Nvidia、Qualcomm、Mobileye 的研發規劃接近,車用生態系的建立,將是搶攻市場的關鍵。工研院觀察今年汽車科技的四大亮點趨勢:第一,大量感測器被導入座艙內,進行駕駛者狀態的監控,保障行車安全;第二,在車內的時間也將被更積極地運用,可將遊戲導入車用系統供乘客娛樂外,讓駕駛在等待充電的時間能夠更徹底的放鬆。第三,透過車用系統與家用系統的連結,讓住家與汽車兩個場所進行交互控制,無縫連結以幫助管理時間。同時,自動駕駛的程度也持續提高,可預期相關技術成熟度和導入商用市場的規劃都將展現於不久的未來。正當車用供應鏈正在大革新之際,這也代表著臺灣廠商進軍汽車產業並扎根的機會來臨。台灣在半導體領域的優勢,包含晶圓代工、專業晶片設計、開發客製化晶片、通訊及影像處理技術等都是很好切入車用供應鏈的機會。(五)「連結」與「永續」是智慧家庭的兩大重點趨勢全球被疫情襲捲的這幾年,強化人們對居家環境的重視,也創造出各式需求,從臥室、廚房、浴室到居家安全監控,都持續推出幫助生活更便利、使用更直覺的電子產品。家電的個人化趨勢顯示家用電子產品已從滿足基本功能需求,進階到打造生活品味的一環。工研院觀察,無縫且直覺的連結體驗是家用電子產品能夠更加深入市場的要素,除了各大品牌持續耕耘的互聯技術,由Google、Amazon、Apple等廠帶頭發展的智慧家庭標準Matter的正式推出,高度整合家電產品互相溝通,也強化了眾廠商對智慧家庭市場的信心,預期Matter的開放生態系將為智慧家庭帶來新一波成長。另外,永續也是各大廠商努力執行的目標,紛紛推出更加環境友善的技術和產品,例如:韓國家電大廠三星發表眾多家用電器節能技術,致力打造Net Zero Home;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發表Hom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提供一站式管理智能家居電源及蓄電需求的解決方案,降低管理的複雜性。工研院預估,消費型電子用半導體受惠創新消費型電子產品帶動下,在未來持續保有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3.2%的正成長動能,預期至2026年,全球消費型電子用半導體市場可達801億
消費性電子低迷 祥碩瞄準英特爾超微明年PC復甦潮商機
半導體業受到消費型電子景氣低迷,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開始疲軟,造成IC設計業庫存天數逐季往上走,不僅如此,加上大陸多省份持續無預警封城,衝擊全球經濟市場,還有戰爭導致通膨,這都使業界、法人預估至少要等到明年上半年才可以看到回溫。觀察台灣主要IC設計族群的存貨天數,今年上半年已超過疫情前水準,第3季預期在營收下滑,庫存上升,存貨天數將持續攀升,且多數廠商預期至少需兩、三季去化,因此尋找沒有庫存問題,及有新應用新趨勢的將是接下來的投資重點。 高速傳輸IC廠祥碩(5269)新品將在年底前開始放量出貨大展身手,其中PCIe Gen 4封包交換器(Packet Switch)IC及Redriver等產品已經在送樣階段,另外USB 4主控端(Host)、裝置端(Device)產品在年底前也將陸續到位,今年底可量產,目標鎖定明年的英特爾、超微平台商機。而就營運績效部分,觀察祥碩近期營運表現,在AMD新品拉貨加持下,營收下滑幅度可趨緩,今年前八月合併營收月成長0.4%至4.51億元,累計今年前八月合併營收為38.03億元。雖然相較去年同期減少11.1%,但待明年市況回春,加上新品效益,營運可望重新回到成長軌道。祥碩9月30日終場上漲2.79%至664元,寫下三個交易日以來高點,但當前位階已經回到2020年3月水準,由於股價已經回到大約兩年半以來低點,三大法人也逐步終止賣超,單日一共買超107張。消費性應用目前處於逆風,但工業用產品未來將持續成長。據Data Bridge研究調查顯示,全球工業電腦市場預期將於2028年達到67.5億美元,複合成長率為5.8%。2022年疫情後各個企業因工業物聯網、自助服務等持續帶動需求增加下,相關工業電腦市場仍將維持高度需求,因此消費性比重低,專注於工控相關的業者,將能較穩定地度過這一波消費性修正,在明後年持續迎來成長。
陸晶片業大爆雷! 今年前8月倒閉3470家創新高
據南華早報15日報導,中國官方備案的企業徵信機構企查查(Qichacha)統計顯示,1至8月期間,註冊名稱、品牌包含「芯」這個字的實體中,多達3,470家辦理註銷登記,數量超越2021年的3,420家以及2020年的1,397家。中國公私部門掀起了晶片投資熱,為達成半導體自給自足的國家目標,中國在2020年成立23,100家半導體相關企業後、2021年又新創了47,400家,不過在全球面臨疫情的壓力下,出現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不意外也開始另一波倒閉潮。半導體屬於資本密集產業,部分新註冊的晶片業者基本上很難在競爭激烈、經營環境艱困的市場存活下來。最新統計顯示,今年1至8月倒閉的半導體相關陸企數量,已創歷史新高紀錄。上海於6月1日解除封城,導致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驟降,並壓抑今年上半的中國半導體產業成長。而近來這波晶片業倒閉潮,顯現了國內因為抗疫封城而危如累卵的經濟和疲弱的消費信心。隨著中美關係益發緊張,美國對中國際出的半導體禁令不斷升級,也讓半導體產業難以向外發展。由於中共的嚴厲防疫政策和經濟放緩,消費者削減支出,並且因熱浪引起停電停工,IC 產量也同步崩跌。此外,中國統計局的數據還顯示,8 月份消費型電子商品,包括個人電腦、智慧型手機、遊戲機和其他電子產品的產量下降 18.6%,減少至少3175億台,創下2015年12月以來的最大降幅,對半導體產業發展造成莫大壓力。
2022年晶圓代工產值上看3.27兆元 資本支出逾1.6兆元
在全球電子產品供應鏈出現晶片荒的同時,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衍生的各項漲價效應,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業者產值在2020及2021年連續兩年皆出現超越20%的年增率,產值突破千億美元大關。市場研究機構預測,展望2022年,在台積電(2330)為首的漲價潮帶動下,預期明年晶圓代工產值將達1,176.9億美元(約新台幣3.27兆元),年增13.3%。市場研究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表示,2021年前十大晶圓代工業者資本支出超越500億美元,年增43%。2022年各家晶圓廠業者在新建廠房完工、設備陸續交貨移入的帶動下,資本支出預估將維持在500~600億美元(約新台幣1.4兆元~1.68兆元)高檔,年增幅度約15%,且在台積電正式宣布日本新廠的推升下,整體年增率將再次上修,預估2022年全球晶圓代工8吋年均產能將新增約6%,12吋將年增約14%。2019~2022年全球晶圓代工產值。(圖/TrendForce)由於8吋晶圓製造設備價格與12吋相當,但晶圓平均銷售單價卻相對較低,擴產較難達到成本效益,因此擴產幅度相當有限;12吋方面,從製程來看,12吋新增產能當中,超過50%為現今最為短缺的成熟製程,且相較於2021年新增產能多半來自華虹無錫及合肥晶合,2022年新增產能主要來自台積電及聯電,擴產製程集中於現階段極其短缺的40nm及28nm節點,預期晶片荒將稍有緩解。從應用別來看,由於消費型電子終端產品如筆電、汽車、以及多數物聯網家電等,目前呈現短缺的週邊零組件多半以28nm以上成熟製程製造,在2022下半年新增產能陸續開出的前提下,供貨上可望稍獲紓解;然而,在40nm及28nm產能緊缺出現緩解跡象的同時,8吋產能以及1Xnm製程的緊缺仍然是2022年不容忽視的重點。
阿水講股/股市阿水:消費型電子 短線有機會
上周阿水在專欄提到,國際盤勢在漲,但台股目前缺乏法人支撐,類股輪動較快、而且加權指數也還在月線下,如果你是偏短線及中短線波段操作的投資人,風險會較高一些。台股上周第一個交易日七月二十六日下跌了將近一百七十點,後續雖然漲回七月二十六日收盤的位置,但是當周震盪高低超過六百六十點,投資人如果沒有躲開這波震盪,除非選股非常精準,不然短線上住套房的機率很高。而本周台股又該用什麼心態來操作呢?由於目前加權指數走勢下彎,仍在月線下,代表大部分的個股也都還在月線下,需仰賴中大型的自營、外資、投信等法人關愛,尤其目前外資普遍買力不強,投信與自營青睞的個股,短線上比較不容易受大盤的影響。但要特別提醒各位讀者朋友;因為投信在單一個股持股有其法規上限,所以最好不要找投信十連買以上的個股。因為有可能你覺得個股強、有法人照顧而想進場,卻遇到法人正要慢慢出場的情況。雖然過去也有很多換手成功(投信出場、其他法人進場)的個股,但最好還是多注意。上一周三大法人在上市類股中,一共賣超四百三十五.四四億元,其中外資(不含外資自營商)賣超四百一十五.七三億元,自營賣超七.六一億元,投信則賣超了十二.○九億元。附表為上周五個交易日,三大法人合計買超排行榜,交叉比對有兩大法人以上合買的資料。目前三大法人的動作大都站在賣超方,這點與上期專欄的籌碼並沒有太大不同,但也因為目前許多個股都還在月線下,短線上較有機會的還是消費型電子類股、電動車相關類股,逢低找好股,尤其是法人趁著股價修正大買的個股。最後還是提醒大家,雖然上周看起來指數走勢偏於震盪而不是下跌,但目前月線也依然下彎,即使加權指數跟著國際盤有機會挑戰重返月線,還是需要注意風險。
文曄Q1營收976億元年成長率創歷史新高 預估Q2仍有二成以上成長
文曄科技於今(27)日召開線上法人會,會中公告今年第一季營收97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6%,稅後淨利15.1億元,年成長約145%,再創單季歷史新高,換算EPS為1.92元。文曄表示,累計過去5年營收複合成長率達到25%,大幅優於整體半導體通路市場的表現,近日更被國際財經雜誌Financial Times評選為2021年亞洲前500大高成長公司。公司對於未來半導體市場需求成長保持樂觀看法,將持續擴充加值服務,提升市佔率,並且進行數位轉型,使用智能營運管理系統來提升營運效率,以追求長期持續性的營運獲利成長。展望第二季,預估營收將介於新920億元至980億元間,約當年成長23%至31%之間。就產品應用來看,手機客戶持續進行季節性庫存調整,將有營收季下滑狀況,但仍能維持年成長趨勢。其他應用領域如電腦、消費型電子、工業與儀器、車用電子等皆因需求穩定成長,呈現季成長與年成長趨勢。
歐美解封 一舉破除台股五窮六絕魔咒
歐美國家陸續解除封鎖禁令,重啟經濟活動,加上中國大陸生產狀況回到正軌,市場聚焦需求將逐漸增溫,隨著備貨動能轉強,台股傳統上五窮六絕的壓力今年反而減輕,尤其伺服器、NB、記憶體等族群可望淡季不淡。義大利預計5月4日放寬封鎖令,允許工廠和建築工地復工,法國也擬自5月11日起逐步恢復商店營業;美國在川普宣布經濟重啟計畫後,已有多個州規劃解除封城措施。法人看好,歐美市場需求可望復甦,將成為台股抵抗「五窮六絕」魔咒的一大助力。日盛投顧分析,在各國積極採取各項社交距離管制措施下,大多數國家的武漢肺炎疫情近期逐漸緩和,美國預計將自5月起實施三階段重啟經濟計畫,而歐洲國家也可望在5月起逐步開放部分經濟活動,有利主要國家逐漸修復經濟,並讓以出口為主的台灣同步受惠。兆豐投顧協理黃國偉指出,受疫情影響,今年電子族群「五窮六絕」效應將根據產品別出現不同調的情況,其中以筆電供應鏈能見度最高,5月業績續旺,其他多數消費型電子產品則要看歐美市場需求復甦腳步,若消費行為出現爆發性回升,先前遭市場大幅下修出貨規模、基期偏低的智慧機供應鏈可望成盤面黑馬。街口投信基金經理人表示,疫情意外帶動新興產業的成長,例如居家工作(WFH)、宅經濟等,使得今年需求預估接近持平的NB需求大增,遠端及異地上班也帶動伺服器需求大增,原本為IT產業淡季的第二季,將出現淡季不淡、甚至更旺的狀況。雖然第二季產業景氣預料將觸底彈升,不過,法人也提醒,歐美各國陸續解封之後,短期間拉貨力道轉強,但從整體來看,新冠肺炎造成全球經濟停機的損害相對嚴重,在後疫情時代下,廠商生產與消費者行為可能會出現提高預防性消費、減少非必要投資等改變,若庫存去化不如預期順利,將增添下半年旺季不旺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