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電子
」 聯發科 蘋果 AI 美國 半導體凝聚半世紀智慧 開創創新未來 聯華神通舉辦科技教育論壇 神通50週年引領企業永續發展
聯華神通集團於2024年11月18日成功舉辦神通50週年活動,以「創新科技引領企業永續發展」為主題,完美展現半世紀的輝煌成就與未來願景。此次盛會匯聚產官學研各界菁英,共同探討科技創新趨勢,為台灣科技產業發展注入全新動能。承先啟後 見證台灣科技產業半世紀榮光聯華神通集團從1945年創立至今,集團持續創新突破,業務版圖橫跨電腦與消費電子、IT通路與系統整合、軟體研發、石油化學與工業氣體、運輸物流、食品產業等多元領域。集團旗下神通電腦於1974年成立,作為台灣科技產業先驅,50年來開枝散葉,包括聯強國際、神基投控、神達投控以及神通資科等,成為台灣科技產業的重要推手,見證並引領了台灣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此次神通50週年慶典活動於台北Marriott萬豪酒店盛大舉行,特別邀請AMD、Cisco、Dell Technologies、Google Cloud、HPE、IBM、Intel、Microsoft、NVIDIA、Qualcomm 、Red Hat、Veeam等長期合作的客戶夥伴共襄盛舉。活動吸引眾多業界人士與會,充分彰顯聯華神通集團在台灣科技產業的地位與影響力。苗豐強董事長揭示未來發展藍圖聯華神通集團苗豐強董事長在致詞時,首先回顧集團發展歷程。他表示神通電腦自1974年成立以來,就將微處理器應用於畜牧產業拍賣與倉儲管理系統,奠定了現今資料中心的基礎。在中文電腦發展方面,更與工研院合作開發整合性中文電腦系統,成功應用於警政資料庫及稅務處理。時至今日,神通的產品應用範圍更擴及台北捷運多功能控制、人臉辨識及電子支付等多元領域。苗豐強董事長接著表示:「垂直與水平整合策略是台灣科技產業發展兩大關鍵,垂直整合以PC產業為核心,建立從周邊配件、關鍵零組件到系統整合的完整產業鏈;水平整合則專注於系統整合能力的提升、通路的開拓,以及商業模式的創新。另外在通路布局方面,他特別強調必須掌握能見度(Visibility)、速度(Velocity)及附加價值(Value)等3V原則,藉此提升全球競爭力。」展望未來,苗豐強董事長提到:「企業必須秉持快速成長與穩健經營並重的永續發展理念。台灣科技產業多年來的整合策略,已成功打造出從IC設計、製造到封測的完整產業生態系,形成緊密的產業聚落。面對新世代挑戰,數位轉型、基礎建設投資以及人才培育將是重點環節。最後感謝神通集團50年來所有員工的付出,以及台灣科技產業環境所提供的發展機會,並期待與所有夥伴攜手,開創下一個璀璨的50年。」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圖/聯華神通集團提供)。星光熠熠 產業巨擘共襄盛舉此次活動包括多場重量級演講及專題討論,各場次座無虛席,與會來賓反響熱烈。台大特聘教授李世光博士在主題演講時表示:「台灣科技產業從早期勞力密集的加工出口區,逐步邁向知識密集的創新園區。如今已形成完整供應鏈,半導體產業年成長率達20.6%,IC產值與設計產值均居全球第二,製造與封測更是世界第一。近年全球掀起新一波半導體創新浪潮,大型語言模型、自駕車等應用促使產業加速轉型,面對蓬勃發展的AI市場,台灣須持續創新商業模式,整合晶片、伺服器與軟體平台,打造完整生態系,掌握未來商機。」英特爾副總裁暨台灣分公司總經理汪佳慧則在「Sustainable AI Everywhere」演說中指出:「近年備受各界重視的AI,在提升營運效能、優化使用體驗的同時,也帶來高耗能挑戰,因此AI永續已是刻不容緩的議題。為此,英特爾推出效能與能耗表現俱優的處理器產品,並攜手在地合作夥伴,深化永續布局。」汪佳慧特別強調,神通與英特爾擁有將近半世紀的深厚夥伴關係,近年更持續攜手,在智慧城市、交通運輸等領域打造出各種AI創新應用,目前雙方正攜手共同打造具備效能與永續性的AI產業生態系統,為台灣科技發展注入嶄新動能。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也從「數位化供應鏈的未來」角度,分析全球供應鏈數位化趨勢,他表示:「數位化供應鏈的未來發展關鍵在於規模化與精實管理,產業五十年來已發展出成熟的運作模式,透過垂直分工與水平整合,建立起共同的商業規範,使供應鏈資訊串聯更為順暢。在營運策略上,規模化是支撐高科技研發的核心,企業可透過擴大營運規模創造利潤。」放眼未來,數位化將使產銷協調更加順暢,從產品序號追蹤到精準掌握各通路庫存,都能帶來更高效率的營運模式。企業可透過數位化系統的建置降低供應鏈整體成本、確保高科技產品維持合理價格,讓更多消費者受惠。」除了主體演講,活動中也以「AI時代企業數位轉型」為題舉辦座談會,由DIGITIMES黃逸平副總經理主持,台灣微軟夥伴事業群總經理 陳仲儒、台灣戴爾科技集團 技術副總經理梁匯華、AMD資深業務協理黃偉喬以及台灣思科技術長馮志良等科技大廠高層,分別就AI對企業轉型的影響,以及數位化浪潮下的機遇與挑戰交換意見。前瞻技術趨勢引領產業發展本場活動同時邀請多位專家,聚焦「AI賦能新時代」、「AI創新與數位轉型」、「AI驅動革新與競爭力」、「新能源科技創新與展望」四大議題,解析產業趨勢。聯華神通集團各事業群與全球科技大廠,也在創新科技展示區展示最新技術與解決方案,吸引大批與會者參觀,體驗前瞻科技發展成果。展望未來 持續引領產業發展聯華神通集團舉辦神通50週年活動,不僅是對過往成就的回顧,更是對未來發展的展望。此次盛會再次彰顯聯華神通集團在台灣科技產業中的獨特角色,接下來聯華神通集團將持續續引領產業創新,為台灣的經濟發展與創新之路開啟新篇章。神通50週年慶祝活動廣邀產業、學界及合作夥伴等共襄盛舉(圖/聯華神通集團提供)。
蘋果首款生成式AI手機9/10亮相 分析師:看好換機潮喊上273美元
消費電子巨頭Apple計劃於9月10日清晨推出其最新款iPhone和其他幾款全新產品, Wedbush資深分析師丹·艾夫斯的領導團隊在投資報告中表示:「對於亞洲供應鏈的調研讓大眾對蘋果新一代智能手機需求更有信心,在這個超級升級換代週期中,蘋果將在未來一年迎來期待已久的增長復興。」分析師們補充表示,他們現在更加相信iPhone 16全系列的初始出貨量將超過9000萬部。27日蘋果公司發出秋季產品活動邀請函,宣傳標語正式定爲「Glowtime」,這可能是蘋果對升級版Siri及其新推出的「蘋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新型人工智能技術的全面認可。蘋果總計市值目前高達3.45萬億美元,穩坐「全球最高市值上市公司」寶座。Wedbush Securities對蘋果的股票評級爲「跑贏大盤」,12個月內的目標股價則定爲285美元。截至收搞,蘋果股價盤中228.03美元。而其他華爾街機構普遍看好蘋果未來12個月內的股價走勢,其中摩根士丹利予以273美元為目標股價。蘋果已經宣佈將在9月10日於加州庫比蒂諾總部舉辦新聞發佈會,預計將發佈全新款的iPhone、Apple Watch以及AirPods。此次發佈會對蘋果無論股價還是業績而言都至關重要。
1994年首次問世「隔年列為最佳產品」 69歲JAVA之父宣布退休
被譽為「Java之父」的高斯林(James Gosling),日前才剛度過自己69歲生日,沒想到日前突然宣布準備退休,高斯林表示「經過多年從事軟體開發的工作後,現在是時候享受生活的時候了。而他也提到,盡管受到新冠肺炎和行業環境的影響,但他在亞馬遜的七年工作經歷還是非常美好的」。綜合外媒報導指出,高斯林從小就對技術類工作充滿興趣,12歲就能設計電子游戲。14歲時曾參觀大學,首次接觸到軟體開發,並對此產生濃厚興趣。後來他進入卡爾加里大學,並在1977年獲得電腦科學學士學位。1983年,高斯林在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獲得電腦科學博士學位,在學期間也開發了Gosling Emacs編輯器,這款編輯器是首款在Unix上運行的類似Emacs的編輯器。畢業後高斯林進入IBM,但由於未受到公司領導層的重視,他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就跳槽到Sun Microsystems。1991年6月,高斯林帶領一小隊工程師啟動了一個名為Green(綠色計劃)的項目,目標是開發一種用於消費電子設備的程式語言。在經過多次調整,這種語言最終被命名為Java,並在1994年首度問世,於1995年正式發布,而發布之後,JAVA迅速成為全球最流行的編程語言之一,甚至被列為最佳產品。盡管Java取得了巨大成功,但Sun公司的經營狀況卻逐漸下滑。2009年,甲骨文(Oracle)以56億美元收購了Sun公司,高斯林隨後加入甲骨文,但由於薪資待遇和職級問題,以及對公司管理方式的不滿,高斯林在2010年離職。2011年,高斯林短暫加入Google,但於同年8月離職。後續他加入了一家從事海洋機器人研究的創業公司Liquid Robotics擔任首席軟體架構師,並在此工作了5年。2017年他加入亞馬遜AWS,繼續他的工程師生涯。2015年,高斯林被授予IEEE約翰·馮·諾依曼獎章。2018年,他因設計並創造了Java語言而被收錄進計算機歷史博物館榮譽牆。詹姆斯·高斯林在退休聲明中表示,盡管自己已經退休,但他有一長串有趣的副業要做。
蘋果華為開戰/「台灣滷肉飯」上iPad概念股8日齊漲 AI力器M4晶片贏家是「他」
蘋果公司7日晚間發表搭載M4晶片、史上最薄的iPad Pro平板電腦,法人預期將為供應鏈挹注接單動能,然而因為上周蘋果財報公布時,台廠的蘋果概念股大多已漲過一波,8日表現不太驚豔但大多收紅,生產最核心M4晶片的台積電(2330)收盤時只上漲2元,收在802元、漲幅0.25%;不過外媒報導,蘋果正在開發伺服器的AI晶片,一般是由台積電代工,預期今年相關營收貢獻將持續增溫。AI需求暴增,美國大型的雲端服務供應商都在加速開發自研晶片,外媒報導,蘋果也正在開發用於資料中心伺服器的AI加速器晶片,其計畫代號為「Project ACDC」,雖然不確定新晶片何時會推出,但勢必是跟台積電密切合作,業者表示,微軟、AWS、Google、Meta及蘋果五大巨頭的自研晶片,都倚重台積電先進製程及封裝。法人表示,蘋果巧控鍵盤的Hinge主要供應商為新日興(3376),iPad主板供應商有臻鼎-KY(4958),欣興(3037)則為M4處理器的載板主要供應商,分析師預期第二季到第三季iPad相關PCB出貨量將提升;鴻海(2317)是蘋果iPad系列新產品的代工廠,營運當然也會受惠。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8日表示,蘋果5月新品發布會推出主打AMOLED屏幕的平板產品,Pro版本的AMOLED螢幕採用雙層串聯結構,目的在於改善AMOLED螢幕長期存在的燒屏及壽命問題,而無需背光模組的優勢也迎來史上最薄的平板產品,不過因為iPad Air同步推出13吋產品,可能因火力分散而排擠需求,預估2024年AMOLED iPad Pro 11吋和13吋合計出貨量預估僅450到500萬台。集邦科技表示,近期面板廠紛紛提出更高世代產線的規劃,隨著2026年後產能陸續開出,良率有效提升後,將進一步拓展IT應用市場。目前在布局大世代AMOLED面板線中,以三星與京東方的進度較快。大陸媒體表示,過去許多企業依賴蘋果的訂單生存,但隨著華為等本土企業崛起,過去在大陸的蘋果供應鏈開始將重心轉向華為等當地的消費電子產品業者,尋求新的合作機會。像是歐菲光被踢出蘋果供應鏈、轉投華為陣營並成為模組主力後,營收和業績都大幅成長,金龍機電和天馬微電子也曾是蘋果線性馬達的供應商,現在向華為等企業供貨,利潤提高不少;立訊精密、光弘科技等企業除了為蘋果供貨外,也是華為、OPPO、vivo、小米等中國品牌的供應商。
南電Q1盈轉虧每股虧0.24元 大摩目標價調降至160元
PCB載板大廠南電(8046)董事會日前通過2024年首季財報,由於步入淡季,稼動率偏低、折舊增加及錦興廠產線改造升級等因素影響,營運由盈轉虧。資料顯示第一季稅後虧損1.52億元、每股虧損0.24元。南電表現遠低於外資預期,摩根士丹利(大摩)重申「減碼」評級,並調降目標價至160元。南電今(6日)上漲0.27%,收盤價報185元。南電第一季合併營收71億元,季減23.74%、年減43.56%;營業虧損7.94億元,為19季以來首度虧損;毛利率負5.36%,營益率負11.18%。公司本業營運顯著由盈轉虧,儘管匯兌及轉投資收益增加,挹注業外顯著轉盈、登近1年半高達5.52億元,但稅後仍虧損1.52億元、每股虧損0.24元。南電同時公布4月自結合併營收26.76億元、月增 0.36%,但年減27.86%;累計今年前4月合併營收97.76億元,年減39.98%,創近5年同期新低。大摩指出,ABF載板產業面臨價格競爭激烈、供給過剩、產能利用率低、折舊壓力上升等因素,因而拖累獲利能力。其中ABF載板產能利用率雖於第二季起可望上揚,但仍不足以維持供需平衡,短期內價格壓力仍將持續。雖然預計南電會出現虧損,但虧損超過預期,因此調降其目標價至160元,重申「減碼」評級。南電營業報告書中,董事長吳嘉昭表示,隨著通膨逐漸趨緩,各國放慢升息腳步,消費電子庫存去化接近尾聲,在總體經濟改善、廠商回補庫存、新世代產品陸續推出等助益下,預期多數半導體廠商營運可望於第二季開始回溫、下半年重返成長軌道。展望後市,法人認為隨著市場需求復甦、錦興廠產線完成改造升級,預期南電第二季營運有望止跌回升。
聯發科Q1財報歷史第三高 全年營收預期曝光
聯發科26日舉行第1季法說會,首季財報合併營收1,334.58億元,季增3%、年增39.5%,高於預期的1,218億至1,296億元區間,每股純益19.85元,為單季歷史第3高;不過受到消費電子復甦不如預期,第2季將呈現季減9%至持平,不過仍維持全年營收中位數成長。聯發科執行長蔡力行指出,今年3大產品線都可望成長,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預估年增1至3%,約為12億部,手機業務受旗艦晶片市占率增加會是主要成長動能,整體市場規模估年增11至13%。針對第2季展望,在手機庫存回補趨緩後,第2季手機出貨會回到正軌,同時電視、高效運算營收預期將優於前季,電源管理晶片在各領域應用需求也會在第2季復甦。蔡力行表示,受惠於AI應用,為聯發科帶來雲端、邊緣運算帶來商機,目前相關設計、項目進展順利,預期在2025下半年開始貢獻營收,也會是聯發科下個成長階段的開始。聯發科針對第2季的財測,以美元匯率32元計算,第2季營收會在1,214至1,335億元之間,與前季相比持平至下滑9%間,年增24至26%,毛利率則在45.5至48.5%,不過針對全年營收仍維持先前預期的中位數成長。
不畏外資唱衰 南電重回蘋果供應鏈股價漲逾4%
蘋果(Apple)22日公布2023會計年度供應鏈名單,台灣廠商二進四出,新進的包括金箭印刷集團,以及IC載板大廠南電(8046)睽違多年後重返蘋果供應鏈,23日早盤股價跳空開高大漲逾6%,但盤中漲幅收歛至4%左右,大約落在181元。蘋果公布2023會計年度供應鏈名單,名單涵蓋材料、製造、組裝蘋果產品相關的全球供應商,持續列入蘋果供應鏈名單台廠有台積電(2330)、可成(2474)、正崴(2392)、仁寶(2324)、緯創(3231)、華通(2313)、燿華(2367)、台達電(2308)、大立光(3008)、光寶科(2301)、和碩(4938)、晶技(3042)、欣興(3037)、國巨(2327)、新日興(3376)。被剔除的4家則為聯詠(3034)、南亞科(2408)、嘉澤(3533)以及鈦鼎科大。南電3月營收為26.66億元,月成長42.39%,但年減38.92%;今年第1季營收71.01億元,季減23.74%,年減43.56%。據傳南電被列入主要是供應Apple Watch9的系統級封裝(SiP)應用載板。不過先前外資紛紛提到,南電ABF事業遭遇來自大陸同業激烈競爭,非ABF事業暫時也沒有起色,加上該業務高度依賴消費電子與智慧機,導致毛利率較低,投資評等相對保守,上周已經連跌八天,不過22日開始回神,23日股價也相對強勁。
美光20日發布業績 花旗:看好HBM營收成長「還能再漲6成」喊上150美元
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科技將於美東時間20日發佈第二財季業績,在此之前,華爾街大行花旗預計該科技巨頭的季數據及下一季業績指引將全面超預期。因該公司受益於AI晶片需求激增,帶來強勁的HBM記憶體需求。花旗上周四(14日)重申買進評等,並將目標價大幅調高至150美元。另一知名機構TD Cowen則在同日將美光目標價從此前予以的100美元上調至120美元。受到華爾街上調目標價帶來的催化,美光上周五(15日)美股盤初一度交易上漲超2%,至93.60美元。在全球企業佈局AI技術的熱潮之下,美光股價自2023年以來持續上漲,2023年漲幅高達70%,今年以來則屢創新高,年內漲幅接近10%花旗知名分析師Christopher Danely在一份投資者報告中表示,鑑於消費電子端的DRAM價格強勁上漲,以及綁定輝達新款AI 晶片的HBM記憶體系統售價更高、利潤率則遠高於DRAM,預計該公司將公佈高於市場預期的業績,並將大幅上調2024財年第三季度的業績預期。Danely重申該機構對於美光的買進評等,並將目標價從95美元大幅調高至150美元,意味的未來12個月的潛在上行空間高達60%。此外,Danely預計美光第三財季的總營收將高達60億美元,並且由季度虧損轉為獲利,預計第三季的每股收益約0.26美元,主要基於HBM記憶體系統需求激增以及DRAM銷售額大幅增加。截至2022年,三大原廠HBM市佔率分別爲SK海力士50%、三星電子約40%、美光約10%,由於SK海力士在HBM領域最早發力,早在2016年已涉足這一領域,因此佔據着絕大多數市場份額。美光在HBM領域的發展相對較晚,但是近期HBM行業的動態消息顯示,佔據HBM僅10%份額的美光將後發制人。美光計劃於2024年初開始大批量發貨HBM3E新型記憶體產品,同時還透露輝達是其新型HBM產品的主要客戶之一。此外,該公司強調其全新HBM產品受到了整個行業的極大興趣,暗示著輝達可能不是唯一最終使用美光HBM3E的大型客戶。知名研究機構Mordor Intelligence預測數據顯示,HBM記憶體產品的市場規模預計將從 2024年的約25.2億美元激增至2029年的79.5億美元,預測2024至2029年複合年增長率為25.86%。
AMD押注AI PC力抗龍頭輝達 總裁:「公司處於有利位置」
隨著人工智慧競賽的白熱化,GPU巨頭之一的超微半導體公司(AMD)正在押注AI PC(人工智慧個人電腦)來應對與輝達、英特爾等對手的競爭。上周四(1日),AMD總裁彭文迪(Victor Peng)受訪時表示,AI PC的市場將繼續擴大,預計今年下半年會更被廣納採用。年初,微軟率先宣佈把Copilot鍵引入Windows 11電腦,用戶將能夠一鍵喚出微軟的AI聊天機器人助手。接著AI PC又成為2024年消費電子展(CES)的主角,聯想(Lenovo)、戴爾(Dell)紛紛發佈AI PC創新終端產品。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在去年12月發佈的報告中稱,由於消費者正在尋求具有AI功能的設備,生成式AI的繁榮將推動PC銷售,並預計2027年出貨的PC中將有60%具備AI功能。在CES上,AMD現場發佈了全新的搭載專屬AI 引擎的AMD Ryzen 8000G 系列桌上型處理器,首次將專用AI神經處理單元(NPU)的功能加入PC處理器。Peng表示AI PC正在成為一個重要的因素,「鑑於我們在AI PC領域的領先地位,公司處於非常有利的位置。」上周有消息稱,AMD的首批Instinct MI300X已開始向高效能運算(HPC)、數據中心等大客戶出貨。對此,Peng稱人工智慧不僅涉及數據中心GPU,還涉及服務器,「去年我們獲得了顯著的市場占比。在服務器領域,我們預計能通過MI300繼續獲得市佔率。」AMD執行長蘇姿豐上周在業績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預計2024年人工智慧晶片銷售額將達到35億美元,高於此前預測的20億美元。但據研究公司Wolfe Research稱,華爾街一直預計這一數字將高達80億美元;美國投行Wedbush分析師布萊森(Matt Bryson)則表示,目前最大的問題是AMD的MI300處理器,能否挑戰輝達及其H100的主導地位。
美5大科技巨頭業績30日起陸續登場 分析師:將牽動美股走向
雖然標普500指數近兩周漲幅創近兩年的歷史新高,今年以來漲近3%,但實際上在其11個板塊中,只有明星科技股如蘋果、微軟、輝達等指數飆高,另10個板塊指數離「創新高」還有15%的幅度。本周也是蘋果、微軟、高通、美國超微公司五大科技晶片公司發佈業績的日子,配合聯準會利率決議、非農報告,這一周都可謂是高潮迭起。從日程表上來看,AMD將於周二(30日)盤後、高通將於周三(31日)盤後發佈業績,前者是輝達的最大對手,後者則是AI晶片賦能手機、電腦設備的領頭羊。除了這些公司的業績外,美股市場也在等待一個關鍵答案,即輝達「一家獨大」到底對競品產生了怎樣的效應。另外,本周二盤後將發佈業績的還有3兆美元市值的微軟、1.92兆美元市值的谷歌;本周四(2月1日)則迎來2.98兆美元市值的蘋果、1.6兆美元的亞馬遜,以及1兆美元市值的Meta發布業績。從事前的分析師預期來看,AI概念下的谷歌、微軟、Meta,以及股價距離歷史高點差17%的亞馬遜相對較安全,前美股「股王」蘋果最有可能出現問題。因為對於蘋果來說,覆蓋年末假日季的第一財季報告,也是全年收入最高的一季。去年最後三個月,也是iPhone 15系列、兩款新智慧穿戴手錶上市後的首個完整銷售季,M3晶片的iMac和筆記本也趕在年末銷售最好的時間點更新。目前市場預期蘋果第一季營收約1180億美元,每股淨利(EPS)達2.1美元,此前2023財年的第一季營收為1171億美元,EPS為1.88美元。與上個財季一樣,市場也在密切關注消費電子巨頭的指引。由於各個產品線的升級幅度相對有限,遲遲未登場的AI相關功能,以及應用程式商店等軟體服務的營收面臨政策法規壓力,投資圈近期對蘋果的不看好聲音也顯現。蘋果是否能撐起3兆美元的估值,成為投資人關注的一大問題。
台股AI小鏢客1/指紋辨識大廠營收銳減大虧 神盾羅森洲改打群架3年併購出一支IC小聯盟
CES展再掀AI話題,國際品牌大廠端上AI PC、AI手機新品,連帶炒熱台股AI概念股,一支小型IC設計集團也異軍突起。這支以台系指紋辨識IC設計廠神盾(6462)為首,1月9日舉辦成軍17年來的首屆科技日(Tech Day),15日又宣布斥資47億元併購IP廠乾瞻科技,集團董事長羅森洲布局近3年的從上到下,IP、IC設計、產品的IC一條龍完整到位。「神盾在2021年10月及12月入股安國(8054)及芯鼎(6695),因入股安國而間接投資安格(6684)及迅杰(6243),搭上AI及ASIC題材,而過去3個月集團、5家公司市值倍增,這次雖然等了2年,但老實說,神盾的投資效率太高了。」股市投資達人船長說。這五家集團主要公司中,以安國股價最為兇猛,2023年10月從40元附近,今年最高來到143元,大漲逾2.5倍,神盾、芯鼎、安格及迅杰平均漲幅也約1倍左右,也讓神盾集團市值,從2021的約350億元到今年的510億元。從全球前二大指紋辨識廠變身為由20家台系IC設計廠的小聯盟,神盾只花了三年就辦到,還順勢搭上AI應用浪潮,股價大翻漲,「只能說,STEVE(羅森洲英文名)併購的眼光很精準,總是能找到他所想要的公司並納入麾下。」一位IC設計高層告訴CTWANT記者。安國是神盾集團近期股價飆漲最猛的個股,大漲逾2.5倍。(圖/翻攝自台灣股市資訊網)今年66歲的羅森洲,工程師出身,早年美國加入微型處理伺服器晶片公司,後來被AMD(超微)收購。羅森洲決定創業,成立影音多媒體軟體公司英特維(InterVideo),在那斯達克上市,最後以1.96億美元被Corel收購。2007年再度創業,在內湖成立「京達」,以研發防偽科技、ATM遠端加密為主,7個月內接連併購指紋辨識應用軟體廠「京琥」、「神盾國際科技」、安全防護軟體廠「Egis Inc.」、生物辨識硬體開發商祥群,並將公司更名為「神盾」。儘管指紋辨識為創新技術,但當時市場接受度並不高,神盾只能賣給筆電市場的商務機種,訂單量相對有限,苦撐七年後,才有了轉機。2013年蘋果(Apple)新推iPhone 5S搭載指紋辨識功能,其他手機品牌廠也想跟進,但礙於蘋果的指紋辨識元件由2012年併購的AuthenTec供應,有專利卡位,只能慢慢找供應商。研發指紋辨識超過6年的羅森洲立馬毛遂自薦,找上當時手機市占龍頭韓國三星。「其實我們根本就不認識三星的人,甚至連韓文都不會,只能每天到三星總部,在會客室逢人就問,是不是手機部門的員工,或是可不可以幫忙牽線一下,花了半年多的時間,終於才跟三星手機部門主管聯繫上。」神盾高層向CTWANT記者透露。法人指出,神盾使用的是被動式指紋辨識,配合自己的算法,在專利上順利避開了Authentec的主動式。經過一年多的驗證,終於讓三星在Galaxy S6及A系列機種開始採用,中國手機品牌也跟進採用。神盾營收也從2014年的4500多萬元,2015年衝到5.3億元,2016、2017年營收年增率都是3倍,2019年來到59億元,2017年更寫下73.5億元的歷史紀錄,每股稅後純益(EPS)創下12.6元新高。神盾指紋辨識產品獲得三星採用,因此從營收不到億元的公司,增加到70億元。(圖/三星提供、報系資料)然而好光景不到五年,在中國IC設計廠商崛起後,神盾也開始受衝擊,2020年營收下滑到約62億元,2021年再砍半剩34億元,並由盈轉虧,2022年更大虧超過一個股本,每股虧損12.3元,到2023年前三季每股仍虧掉6.9元。面對市場驟變,創業起家的羅森洲毫不戀棧,立刻尋找新戰場。2020年5月神盾以每股32元取得驅動IC敦泰股票,原本計畫要合作開發結合觸控及指紋辨識的整合型IC,卻因為面板技術出現不同變化而決定中止,隔年4月反手以每股199元出脫敦泰持股,處分利益達53億元,成了神盾重啟併購的銀彈。同年10月,羅森洲鎖定安國旗下以電腦周邊及消費電子相關應用IC為主的迅杰,前安國董事長張琦棟則反問,不如直接投資安國,最後神盾斥資7.9億元認購安國私募普通股2000萬股,先結束安國原本虧損的業務,轉型為ASIC及IP公司,迅杰後來也在神盾主導下,搶攻USB-PD快充市場,晶片產品也在2023年底獲得USB-IF協會認證通過。投資安國兩個月後,神盾又以6.5億元認購芯鼎私募普通股1000萬股,搶攻AI智慧車用影像解決方案,2022年5月再公開收購晶相光約16%股權,斥資約15.4億元,專注CMOS影像感測晶片研發,今年初,神盾又併購IP廠乾瞻科技,等於在AI領域最需要的高速傳輸、影像感測等都有布局。曾經因為指紋辨識大賺、也大虧超過一個股本的神盾,現在鎖定了AI帶來高速傳輸市場,股價已經先行大漲了一波,羅森洲也先行喊出,集團三年營收要翻倍,五年要翻兩倍,市場及投資人都在張大眼睛看。
蘋果Vision Pro開賣11萬元起跳瞬間售罄! 今年出貨上看60萬台
蘋果首款頭戴式裝置Vision Pro於美國時間周五(19日)正式開售!晚上九點才開售五分鐘,就擠爆伺服器,預售半小時實體店面直接售罄。有機構預估2024年Vision Pro出貨量有望上看50至60萬台,較原市場預估銷售量多出五成。預計2月2日上市,提供256GB、512GB、1TB三種容量,售價分別為3499、3699、3899元(約新台幣11萬、11.6萬、12.3萬元)。蘋果Vision Pro是有史以來最先進的消費電子設備,為了這一天,蘋果整個團隊籌劃了7年之久。正如庫克所稱,這將開啓空間運算(Spatial Computing)時代,足見Vision Pro對所有人來說意義非凡。隨著預購開始,庫克發佈了影片展示了一台Vision Pro是怎樣生產出來的,與此同時,蘋果還發了長達9分鐘的官方演示,教你如何使用Vision Pro。據TrendForce表示,Vision Pro是Apple 擴大虛擬頭戴裝置市場規模的重要布局,同時也可藉該產品躋身VR/AR市場,成為技術創新的先驅。若首購熱烈,預估2024年Vision Pro出貨量有機會達50至60萬台。Apple Vision Pro配備一對高解析度的micro-OLED顯示器,支援2300萬畫素、廣色域、高動態範圍與杜比視界(Dolby Vision),可以讓用戶通過錶盤在VR和AR之間自由切換。在查看「空間」影片時,甚至可以移動身體從不同角度觀看,彷彿身臨其境一般。當用戶正沉浸時,只要把頭轉向說話的人,就能立刻看到並實現交流。生產力方面,不僅可以直接在Vision Pro上體驗超大的工作空間。而且,它還可以把電腦的顯示器瞬間變成一個巨型螢幕。當然,這個價值3500美元的設備,修起來一點都不便宜。僅僅是更換前玻璃面板,就需要支付799美元;如果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損壞,費用更是高達2399美元。不過,對於購買了AppleCare+的用戶來說,只需要299美元即可。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天網上已經不斷有人實測體驗過,目前最曝出的最大問題,就是裝置的重量太重,讓人頭疼。畢竟主機的重量就已達600 g,而這還沒算上353g的外掛電池。國外知名科技博主Marques Brownlee就曾吐槽說,「Vision Pro什麼都好,顯示螢幕很棒、眼動追蹤簡直像魔法一般未來感十足,還有一些很酷的應用,非常有沉浸感,但是就是太重了。」其實之前就有人表示重量將是Vision Pro的最重大的問題。此前在聽到大家反饋後,蘋果已經將頭部的單綁帶改成了雙綁帶,但隨著佩戴時間加長,仍然會讓不少用戶感到頭疼。美國科技媒體The Verge的記者寫道,自己花了半個小時的時間發現,Vision Pro跟Meta Quest等VR頭戴顯示器沒有什麼顯著的不同,而一旦戴上它,就感覺「它坐在了你的頭上」。
AI加持緯創轉型成功 2023年營收8670億元毛利率7.9%創歷史新高
受AI巨浪助攻,緯創(3231)轉型成功,擺脫過去代工廠低毛利印象,獲市場法人頻頻按讚。18日公告2023年自結合併損益,年度合併營收為8670億元,毛利為689.13億元,全年毛利率為7.9%,創下歷史新高;營業淨利為273.33億元,稅後淨利為182.64億元,每股盈餘EPS為4.08元,也創下2012年以來最高紀錄。法人指出,緯創在高階AI伺服器的優勢可延續至2024年,從輝達平台延伸至超微與英特爾架構的新一代AI伺服器產品,因應產能所需,緯創在新竹三個廠區正在陸續擴建,1月底有湖口新廠的AI伺服器相關產能加入,下半年有新竹智慧園區,其他如車用與桌機業務皆可望有雙位數成長、筆電有個位數成長,顯示器則持平;可望讓今年首季再度維持雙位數成長。雖然2023年整體自結營收為8670億元、較2022年衰退11.9%,不過全年的毛利率達到7.9%,比起2022年的7.08%增加0.82個百分點,連續6年成長,去年淨利率則為2.1%,年增0.07個百分點,連8年成長,創歷史第4高紀錄。緯創近來大動作轉型,在既有的筆電代工核心事業外,積極佈局高毛利率的網通伺服器市場,2020年起開始處分昆山iPhone工廠,接下來是馬來西亞消費電子工廠,印度iPhone工廠賣給塔塔集團,甚至把立訊的持股認賠55億元出清,逐步退出毛利率相對低的事業。
AI TV大車拚1/海信、TCL硬拚三星、LG CES展區面積秀企圖
一年一度全球科技產業盛會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12日落幕,2024年會展焦點延續由輝達(Nvidia)、超微(AMD)等引爆的AI趨勢,以及電腦品牌廠新推的AI PC等,並延伸到其他消費性電子,尤其是電視。這次中國TV品牌廠來勢洶洶,TCL的展區面積高達1672平方公尺,直追全球消費電子產品龍頭廠三星的2000平方公尺。目前全球電視品牌版圖,根據研究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統計,2023年在電視面板價格大漲後,全球前五大電視品牌排名依序為三星電子、海信、TCL、LG電子及小米,其中海信及TCL受惠於成本優勢,去年出貨量年增逾1成,也推升市占率分別來到13.8%及12.9%,直逼三星的18.5%。「現在中國品牌已經不再只是靠價格競爭了,隨著技術提升,中國品牌在高階市場也是積極布局,讓大家都不敢小看他們的企圖心。」一家電視品牌廠主管告訴CTWANT記者。三星在今年CES以AI為主軸,主打Lifestyle設計生活系列顯示器。(圖/三星提供)為了擺脫中國品牌廠的追擊,三星這次主打Neo QLED 8K與4K智慧顯示器,透過全新的產品核心NQ8 AI Gen3,進行8K影像升級,值得注意的是,三星特別將AI技術用在偵測人眼,將使用者習慣聚焦的場景置於前景,讓圖像更加逼真立體。另外三星與LG以不約而同地秀出透明產品,不過三星主要是展現其Micro LED面板,來跟OLED、LCD螢幕進行比較,LG的4K OLED電視Signature OLED T則是首款無線傳輸產品,利用外部的Zero Connect Box將訊號傳輸到電視,再由Alpha 11 AI處理器進行訊號處理。而為了要減少環境光源干擾,LG還是在底座設有一個特製布幕,必要時可以升起。法人指出,秀技術的成分大於實用程度,市場接受度還有待觀察。中國品牌廠TCL則是秀出QD-Mini LED巨幕電視,螢幕尺寸達115吋,搭載了其自行研發的Mini LED畫質增強晶片AiPQ ULTRA,透過AI技術提升影像畫質。而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受訪時指出,「今年的攤位面積相較於第一次參展時的9平方公尺,就像我們的電視產品越來越大。」TCL今年參展CES攤位面積達1672平方公尺,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表示,就像電視一樣越來越大。(圖/新華社)海信則是推出110吋的MiniLED電視新品UX,特別的是,搭載用戶位置識別算法及杜比全景聲,根據空間及揚聲器位置進行自動優化,提升聆聽體驗。以及厚度小於14mm,目前最薄4K Mini LED電視75UX。相較之下,原本的領導品牌日系廠商則沒有將主力放在電視,像是索尼則是集中在遊戲領域,執行長水野泰秀(Yasuhide Mizuno)還使用 Sony PS5遊戲手把,將與Honda合資共同開發的電動車AFEELA 開上舞台,不過索尼的重點還是透過AI改善座艙體驗。「至於遊戲手把開車,肯定是不能直接用在開車上路,但確實是一個創意十足的噱頭。」產業分析師表示。夏普(Sharp)則是運用CE-LLM(CommunicationEdge-LLM)邊緣人工智慧科技,推出了一款平面虛擬解說機器人,透過互動式對話介紹展覽內容。至於Panasonic發表了2款旗艦OLED電視包括 Z95A及Z93A,搭載最新一代 HCX PRO AI MKII 處理器,將原本1080P或2K的畫質,提升到4K。Sony執行長水野泰秀(Yasuhide Mizuno)使用Sony PS5手把,將與 Honda合資共同開發的電動車AFEELA開上舞台,話題性十足。(圖/翻攝自香港01官網)法人指出,AI電視其實是來自於智慧電視(Smart TV)的延伸發展,主要發展方向還是在畫質、聲音、收集用戶收視習慣等,以達到觀賞的最適化,儘管各大品牌巧妙各有不同,但是不難發現,利用AI提升畫質似乎是大廠最常見的技術應用,但三星的偵測人眼跟海信的聲音優化,則更具競爭力。「這場電視戰爭,中國品牌挾著零組件紅色供應鏈優勢,讓韓廠壓力山大,甚至韓媒也直言,中國則正在以超越韓國為目標,如果不做出改變,一切都將輸給中國。」產業分析師這樣觀察。
良率比不上台積電 三星2023利潤大減85%創15年新低
韓國電子業龍頭三星9日公布2023年合併財報,年銷售額為258.16兆韓圓、約6.08兆元新台幣,年減15%,而營業利潤僅剩6.54兆韓圓,也比前一年減少85%,遠低於市場預期,主因就是半導體行情低迷,法人認為良率太低,造成該部門陷入大幅虧損,利潤水準創下15年來新低,這也是2008年以來,三星電子年獲利首次未達10兆韓圓。全球都在關注三星的財報,美國媒體以研究機構報告提到,三星擅長製造半導體,但良率跟台積電比起來差很多,才會導致這樣糟糕的獲利結果。日本媒體也提到,營業利潤大幅減少主要是受到半導體部門虧損的影響,該部門在2022年還有24兆韓圓的盈利,但光是在2023年1到9月就創下12.69兆韓圓的虧損,就算是智慧型手機和顯示器等其他部門都難以填補這個大洞。韓國券商估算,去年三星10到12月半導體部門虧損2兆韓圓,預計2024年1到3月仍將持續虧損,不過好消息是,隨著主要半導體記憶體庫存逐漸消化,面向美國蘋果的OLED面板的銷售也取得良好業績,預計2024年獲利表現將持續改善,全年獲利有望達35兆韓圓。三星今年也參加美國消費電子展,推出全新QLED及OLED電視的眾多AI功能,以及3款透明Micro LED螢幕,並宣布與特斯拉合作,讓使用者輕易掌握智慧家庭的各項用電數據。
鴻海2023年營收6.15兆元創歷史次高 Q1估下滑
鴻海(2317)5日公布2023年12月營收為4601億元,月減29.21%,年減26.89%;累計2023年全年自結數營收為6兆1596億元,年減6.98%,創歷年同期次高,優於市場預估,且符合11月法說會展望。法人認為,2024年第一季進入傳統淡季,加上去年基期較高,所以預計第一季營運可能會出現年減的狀況。數據顯示,鴻海去年12月合併營收4601.25億元,其實是2016年12月以來同期新低,但去年第4季表現及雲端網路產品表現優於集團內部預期。觀察4大產品線,鴻海表示,去年第4季元件及其他產品,受惠消費智能產品零組件出貨增加強勁成長,消費智能產品也因新品拉貨需求及節日銷售備貨而大幅成長。然而電腦終端產品去年第4季表現與第3季持平,雲端網路產品去年第4季因雲端客戶拉貨動能增加;但與2022年同期相比,因客戶拉貨動能保守呈現略微衰退。鴻海發言人巫俊毅日前表示,2024年的展望持比較「中性」的看法。陸媒表示,中國富士康今年將擴大投資河南,進行產業轉型投資,項目涵蓋消費電子關鍵零組件、5G手機精密機構件、以及新產能提升等。印度政府近期也表示,鴻海將在卡納塔克邦投資生產iPhone外殼組件與晶片製造設備。
台股元月市場關注「這3大事」 法人:大選結果影響短線籌碼波動
1月10日至13日消費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CES)將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登場,以2023年AI浪潮來看,市場議論展覽主題可能仍是以AI為主角,亮相的新產品會帶給市場多大的信心與討論?而在2023年5月以來大漲的AI概念股是否復活?備受關注。永豐投顧則分析,元月份有多項重要政經事件衝擊市場,除了1月CES展、1月底的FOMC會議,首要的是1月13日的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一般來說,對於總統大選結果各方都有誇張解讀,容易引發市場短線籌碼波動,中短線操作應該注意。我國的春節在2月初,台股最後交易日是2月5日,緊跟著1月31日的美國FOMC,所以總統大選揭曉後,台股應該會進入FOMC觀察期與長假前準備期重合的時段,對於短線交易者又是考驗。由於台股、美股自十一月初起漲,已歷時兩個月,美國費城半導體漲幅超過三成,NASDAQ漲幅超過兩成,而台股達到10%以上,考量台股加權指數是全集合指數,其中分類股表現相當可觀。事實上,從技術指標觀察,中、短期指標都已經過熱,如果跨年度有短期的資金潮湧動,不能不對市場抱持謹慎態度。在元月操作應該控制部位;預估指數區間看17500點至18100點。大華銀投信投資長楊斯淵表示,過去20年,每次產業重大變革,皆會為產業帶來高速成長及相對高報酬的股市;本波由AI帶來的高規格需求及複雜的技術,預計可以為台灣相關產業鏈帶來相對高毛利的業績表現;AI的應用面普及將會帶動網路需求,WI-FI技術規格升級是產業發展中重要的一環。當IC設計族群庫存改善後,接下來有望看到晶圓代工及其上游矽晶圓及材料接棒,預估在未來1-2季,晶圓代工產業及矽晶圓有望脫離紅色警戒區,當庫存天數回落至一倍標準差之內,配合股價領先庫存落底1-2季的慣性,晶圓代工及矽晶圓族群將有機會獲得超額報酬。
龍年漲一波1/台股上看二萬點? 總統選舉年終獎金行情加持可望到這區間
美國聯準會本周四利率決策會議結果出爐,市場也跟著更新台股2024年走勢預期。CTWANT採訪多家法人,預估台股明年第一季在總統選舉、年終獎金行情加持下將走揚,第二、三季進入淡季後略下滑調整,第四季可望走到年度高點,上看萬八、萬九到二萬點。2023年台股指數可說是兔年跳。大盤指數從2021年底登上高點18218點後,2022年逆風一路下跌,通膨、俄烏戰爭及電子業掀庫存風暴,同年10月走到12949點;直到今年才從萬四一路往上爬,11月放膽高飛,短短三週飆漲近1400點,來到17441點。台股大盤走勢向來受外資動向影響,過去三年連賣共達2.26兆元,今年前9月外資「大賣台股」,累計賣超1659億元創一年來新高,扣抵買超金額後,等於今年買超幾近歸零;10月雙十連假後轉為買超台積電、金控股等,到12月12日止累計「買超台股」破千億元。11月台股加權指數衝高到17400多點,並在29日以17433點正式超越香港恆生指數17042點,迎來「黃金交叉」,「雖然台股指數超過香港恆生指數成為市場焦點與話題,就指數而言,彼此間的絕對數值比較,其實並無意義」一名證券業主管說。2023年11月29日台股加權指數17400多點,雖超越港股恆生指數17042點的「黃金交叉」,證券界分析這樣比較其實並無意義。(圖/截自雅虎財經)展望明年,多名投顧董總這樣跟CTWANT記者分析,「從12月到明年1月,有總統選舉、年終獎金紅包行情加持,台股應該還是會持續高飛。」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博士則進一步分析說,「全球AI熱潮席捲,重電、生技等題材陸續發酵,2023年台股才能揚眉兔氣,由14001漲到17463,大漲超過3000點。」「NVIDIA、Microsoft分別創史上高股價505、384美元,帶動Nasdaq飆漲36%,台股亦大漲23%,是股市相當好的一年。」黃蔭基補充說,「我認為2024年更是龍騰祥雲,關鍵在於『FED降息助攻』,可能是明年下半年」,「明年一月大選後到過年前,將是明年台股第一個高峰,接著二、三季在去庫存尾聲、供應鏈啟動補庫存邁步向前,隨著景氣逐漸回溫走出淡季,走到第四季就是收割成果,台股全年高點預估較前一年略高來到18800點。」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博士表示,2023年台股由14001點漲到17463點,相較去年提到的「5%利率、25%的報酬率」,僥倖成真。(圖/李蕙璇攝)「有外媒看好明年三月FED降息,我們則是預估在第三季、第四季各降息一碼,從5.25%~5.50%到4.75%。」永豐投顧總經研究處副總經理林秀貞分析說,「我們認為台股明年是在萬六到萬八之間。」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則認為2024年台股指數在15000點到18600點之間,「看明年台股走勢,比較基期低,外銷訂單回升,中經院預估台灣明年GDP將由1.38%倍增到3.08%」「看過往歷史資料,當GDP翻升,台股股價淨值比高點多會上移,且受到FED降息、台幣升值都有助台股量價回升,因此推算台股本淨比的倍數,對應出15000~18600點區間」。資深台股分析師杜金龍曾依歷史資料統計,台股每年第四季平均漲幅高,多頭行情常會延續到平均漲幅最高的第一季,主要是因為該季是美台消費旺季,包括年底歐美感恩節、耶誕節新舊曆年帶動民生消費電子產器旺季。富邦投信統計過去十年第四季台股平均漲幅4.4%,美股那斯達克及S&P500指數各平均上漲5.2%及5.4%。
庫存清報喜訊1/上游龍頭廠齊報佳音 蘋果M3系列MacBook宣告消費回溫
消費電子好年冬已到?「長達將近兩年的庫存去化壓力,大家在今年上半年都很用力清庫存,特別是在第二季,現在庫存已經回復正常了。」一位電腦品牌高層告訴CTWANT記者說。近兩周,台美科技大廠法說及財測公布陸續釋出「庫存已去化差不多」的訊息,加上蘋果10/31日發表搭載最新M3系列晶片,分別是M3、M3 Pro、M3 Max,效能皆比前一代M2晶片提升不少,儘管2022年6月推出M2才相隔短短一年半,但蘋果重磅推出新機種,仍點燃市場期待,可望拉動年底傳統旺季筆電銷售潮。台灣經濟靠資通訊業撐起半邊天,然過去兩年陷入去庫存風暴中,業界及投資人始終等不到風暴結束的訊號,直到十月中第三季財報陸續公布及法說會,總算出現明確的訊號。「就各家廠商近期的法說會所釋出的訊息觀察,上游台積電及聯發科都指出消費性電子庫存去化已差不多,晶片大廠高通也認為手機需求回溫,第四季相關營收將季增35%。」一位法人告訴CTWANT記者。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總裁魏哲家在10月19日所舉行的第三季法說中指出,「看到一些落底早期跡象(early signs)在PC與手機上有出現,非常接近、非常接近底部。」台灣IC設計龍頭聯發科(2454)執行長蔡力行在10月27日法說會也指出,「在過去幾個月,我們觀察到整體通路庫存的改善,尤其是在手機,公司的庫也已連續五季降低,我們預期整體庫存環境在未來幾季將繼續改善。」全球手機晶片廠高通執行長CristianoAmon在1日的財報會議上指出,手機品牌客戶庫存已順利去化,下單動能恢復;財務長Akash Palkhiwala更補充點明,已在全球3G、4G、5G手機應用看到需求回穩的早期跡象,預估2023年手機晶片出貨量小幅年減4%至9%,優於公司原先預期。不只科技大廠透露喜訊,工研院的產業模型也出現健康訊號。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組長岳峻豪告訴CTWANT記者說,2021年資通訊業是處於銷售及庫存年增同步成長,(數字),2022年則是銷售年增衰退,庫存年增持續增加,直到今年第二季才出現同步衰退,8月起衰退幅度縮小,「預估今年底,有機會來到銷售年持平,但庫存繼續下滑的相對健康狀況。」工研院產科所也從模型中預估,最快今年底資通訊產業的銷售及庫存有機會進入銷售成長、庫存續減的狀態。(圖/工研院提供、黃威彬攝)觀察MacBook系列銷售狀況,確實在2020年受惠疫情紅利,出貨大增至2000萬台,2021年再拉升至2300萬台,2022年則為2500萬台,日前再趁勝追擊,推出2023年的系列新機種,但就現況來說,由於蘋果之前已下修今年出貨,到1650萬台,新機是否能推升蘋果相關產品的銷售仍尚待觀察。法人指出。回顧這場庫存風暴始末,可說是前所未見。「庫存問題真的是成也疫情、敗也疫情,因為疫情提前催化了原本的換機潮,但大家大量備貨的狀況下,竟迅速醞釀龐大的庫存問題。」一家電腦品牌高層提起這段驚魂歷程,記憶猶新。2020年一場疫情席捲全球,為了防疫各國實施WFH(Work From Home),家長在家上班、學生在家上學,使得原本只有1-2台電腦的家庭,購機需求暴增,電腦品牌廠的營收也上衝, 2021年宏碁(2353)衝高到3190億元,年增15%,華碩(2357)也來到5352億元,年增高達29%。為因應購機需求,電腦大廠的庫存也跟著水漲船高。半導體出身的宏碁董事長陳俊聖在2022年1月率先示警,下游通路庫存不健康,將進行供應鏈及通路庫存管控,開出「庫存問題」第一槍。兩個月後,中國在3月27日由上海首度宣布分區封控,也讓台積電董事帳劉德音跟進示警,大陸封控將影響消費性產品需求。果不其然,去年4月包括宏碁及華碩的第一季財報都出現庫存過高的數字,其中華碩直接突破2000億元大關,相當於半年的營收,宏碁狀況稍佳,但也達634億元約為3個月營收。台積電也指出,供應鏈庫存有較傳統季節水位高,緊接著,三星宣布暫停採購面板,面板驅動IC廠奇景調降財測,記憶體大廠美光宣布將減產。到了7月,陳俊聖更語出驚人,拋出半導體設備對庫存無感,「還在『嘻嘻哈哈』」。宏碁董事長陳俊聖在2022年1月首先提出庫存問題並啟動調整動作。(圖/劉耿豪攝)也就是說,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庫存風暴,已從零售端往上延燒到老神在在的半導體大廠。直到2023年的上半年,去化庫存仍是眾家科技廠的營運主旋律,到了6月間,陳俊聖在股東會上說,「宏碁的庫存OK,但供應鍊的庫存仍不OK」,才讓這場驚滔駭浪的庫存風暴,露出了可望平息的跡象。如今,隨著蘋果31日推出新款MacBook新產品,搶攻年底的銷售旺季,點燃外界對終端需求將回穩的希望,板卡及電腦大廠技嘉(2376)1日也在法說會上指出,通路庫存第二季降的蠻低,旺季到來,通路庫存回到正常水位,整體來看中國景氣偏淡,但網咖升級需求還是偏多看待。微星高層近期出席電商客戶活動時也透露,庫存去化也已經回歸到健康水位。「當然目前最大的變數還是總體經濟的變化,不過就目前美國升息維持不動,12月預期不升息的機率仍高達82%,剩下的就是以巴戰爭,對於油價的衝擊,畢竟油價已經從每桶70多美元,上揚到90多美元。如果油價能夠穩住,對於通膨的影響應該就還算可以控制,當庫存持續降低,接下來的傳統銷售旺季應該仍可以期待。」岳峻豪說。
2023全世界最富裕國家排行出爐 新加坡第1「台灣第12」
財經網站Insider Monkey日前公布「全世界最富裕20國」排行榜,而台灣以7萬3344美元排名第12名,而新加坡已15萬7354美元拿下冠軍。根據Insider Monkey資料顯示,這份榜單是依據國際貨幣基金(IMF)所公布的人均GDP資料,再搭配國家的「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計算得出的結果。而榜單中前5名分別是新加坡(15萬7354美元)、盧森堡(14萬2490美元)、卡達(12萬4834美元)、愛爾蘭(12萬4596美元)、阿拉伯聯合大公國(8萬8221美元)。而台灣則以7萬3344美元位居第12名。但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份榜單中,亞洲國家僅有新加坡、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台灣入榜,而且台灣的排名還在荷蘭、德國、瑞典等經濟大國前面。報告中指出,儘管全球未承認台灣為獨立國家,但台灣作為全球消費電子供應鏈的重要角色,仍然在經濟上具有重要地位。全球最大的代工晶片製造商台積電(TSMC)總部設於台灣,其他重要的電子公司也設有分支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