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利差
」如何看待2024美債? 京城銀「債券大王」戴誠志:暫不增持
京城銀行(2809)周五(1日)舉行法說會,董事長戴誠志在會上透露,現在仍不是買美債的最佳時機。他說明,美債殖利率仍倒掛,且銀行投資美元債必須100%避險,高成本會吃掉投資收益。京城銀去年國外債投資是近五、六年最低水位,將延續去年起轉向較積極投資台股的策略。戴誠志對債券投資眼光精準,帶動京城銀投資收益,2023年稅後純益約62億元,每股稅後盈餘5.59元,已宣布配現金股利3元;京城銀指出,去年主要購入時期較短、殖利率較佳的國內債標的,出售短年期、殖利率較差的海外債標的,也於去年表示,國外債投資目前仍維持「停、看、聽」,目標維持既有規模及收益表現,暫時不會增持美債。京城銀去年投資國內債券433.27億元,年增9.78%,平均存續期間降至4.2年、平均收益率1.04%,較前一年增加0.05個百分點;投資海外債券則為10.92億美元、年減達16.45%,是近五到六年來新低,平均收益率5.37%,較前一年增加0.59個百分點,因有出售短年期或殖利率較差的標的,平均存續期間升至6.47年。戴誠志認為,通膨仍是關鍵議題,美國聯準會降息並不是進場唯一指標,京城銀投資海外債,主要考量匯率及長短天期債券利率倒掛問題,在美債殖利率倒掛下,要投資美債又要避險,目前一年需支付約15億元的避險成本,影響到淨利差(NIM),因此在殖利率曲線正常化前,沒有規劃增持海外債券。戴誠志進一步解釋,希望維持既有規模及收益狀況,但這不代表今年完全不加碼國外債券,京城銀投資團隊隨時都在戰備狀態。至於國內債市,戴誠志分析,今年台灣將調漲電價,將影響通膨,不認為台幣利率今年有下降空間,預期國內債至少到2026、2027年再觀察。認為通膨要急遽下跌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對債市較持平看待。在投資股市方面,戴誠志認為,台灣即便有地緣政治風險,長期面臨各種挑戰,但資本市場展現基本面,如半導體等仍產業穩定成長。京城銀因應海外債投資避險成本高升,去年改變並制定新投資策略,除了投資標的分散,並制定額度、風控規定嚴控停損、注重流動性,去年台股投資收益約20億元,恰好補上國外債券的避險成本。
星展大賺2388億創新高 CEO因數位銀業務中斷砍薪9600萬
星展集團控股2023年全年淨利成長26%達新幣103億元(約新台幣2388.5億元),創下歷史新高,股東權益報酬率增至18%,並就先前二年內兩度出現數位銀行業務中斷案,董事會也決議削減執行總裁和其他集團管理委員會成員的浮動薪酬,以表負責。星展集團表示,儘管2023年獲利創新高,他們於2023年的浮動薪酬較前一年共計減少21%,執行總裁古普塔(Piyush Gupta)的報酬減幅較大,減少30%,相當於新幣414萬元,(約9600萬元新台幣)。不過,星展受惠於淨利差擴大、手續費收入回升及金融市場暨流動資金管理客戶的銷售創新高,總收入成長22%,首度突破新幣200億元(約新台幣4637.8億元)。星展集團表示,為數位服務中斷事件負責,承諾投入新幣8,000萬元實施提升技術和科技韌性的計畫,相關措施將使本行能更全面地預防服務中斷,或於服務中斷期間為客戶提供替代的付款及帳戶查詢管道,並縮短服務的恢復時間。在上半年,中國企業因尋求更低的融資成本而轉向境內借貸。房屋貸款變化不大,第四季成長1%,相當於新幣10億元,抵銷前九個月的跌幅。其它消費貸款因高利率導致財富管理客戶還款增加而下降2%,相當於減少新幣10億元。存款成長3%,相當於增加新幣130億元至新幣5,350億元。花旗台灣貢獻新幣120億元,而基本存款維持穩定。活儲帳戶(CASA)存款的降幅與前一年相比有所減緩,並由定期存款取代。因消費增加與整併花旗台灣消金業務的影響,信用卡手續費成長22%至新幣10.4億元創下新高。財富管理手續費成長13%至新幣15.1億元,反映新資金的淨流入強勁,資金自存款轉至投資和保險業務,並受惠於整併花旗台灣消金業務的影響。
國泰金Q1獲利72億 林昭廷:對美公債曝險極低「短期違約也不受影響」
國泰金控(2882)今天(26)舉行第一季法說會,Q1獲利達72億元,每股盈餘0.48元;國泰世華銀行稅後淨利創同期新高,年成長33%,由於受惠於升息,因此淨利差,淨利差較去年同期顯著提升,惟存款利率較放款貸款先行反應,第一季淨利差1.40%較上季下降;SWAP(換匯交易)的機會財獲利逾16億元。至於國壽投資美國公債帳面價值350億就整體7兆曝險金額相對極小,6月到期只有2.5億元,執行副總經理林昭廷說「即使美債短期出現違約,對國泰金也無影響」。執行副總經理林昭廷說,國泰人壽總保費收入則較去年同期減少,主因去年同期投資型商品基期較高;保障型商品(包含傳統型壽險保障型、健康及意外險)總保費收入年成長6% ,持續挹注合約服務邊際 (Contractual Service Margin)。國壽受利率變動型商品宣告利率調升影響,負債成本較上季微增;損益兩平資產報酬率仍改善;因避險成本較高及資本利得減少,影響投資收益率,今年第一季避險後投資收益率2.69%,低於去年同期4.74%及2022全年的3.73%。
惠譽信評:台灣民營銀行經營環境穩定 評等撐得住
金控集團旗下子公司,獲利表現最為穩當,就屬銀行!全球三大信評機構之一的惠譽信評,23日公布受評的台灣民營銀行業2023年經營相關數據預估,資產報酬率(ROA),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分別能有0.5%、0.78%,維持2022年的水準,甚至是過去三年的一致水平。惠譽信評金融機構評等副總經理黃嬿如表示,台灣的銀行在金控集團中,向來呈現一致的風險概況、足夠的資本緩衝,以及穩定的經營環境,因此受評銀行機構的信用體質及評等維持的相當穩定,疫情期沒有受到外部環境衝擊而發生對評等的衝擊,反而有板信銀行、台中銀行評等升級的特殊案例。惠譽今年2月將「國內系統性重要銀行」(D-SIBs) 的政府支援評等由'a-'調升至'a',黃嬿如指出,是基於政府對國內民營銀行的支援意願有所提升,因這些銀行對整體金融系統又有高度、且持續上升的相互關聯性。惠譽也肯定,主管機關將持續維護金融系統的穩定。在此次的調整中,惠譽授評的民間銀行之一中國信託商業銀行 (A/穩定) ,具有民營D-SIB身份,其政府支援評等亦隨著從'a-'調升至'a'。 而同為惠譽授評的台新國際商業銀行及永豐商業銀行(皆為BBB+/穩 定)的政府支援評等,亦從'bb+'調升至'bbb-',反映了惠譽重新評估主管機關提供支援的意願及相對的能力。至於其他受評銀行的政府支援評等,惠譽信評金融機構評等副總經理陳怡如表示,因其有限的系統重要性而維持不變。她強調,儘管部份民營銀行的市場地位較小,受益於台灣較為緩和的通貨膨脹與升息速度、以及充沛的系統流動性,銀行的資金來源及流動性概況應將維持穩定。相對上,金控旗下的保險公司面臨自營投資部位和外匯風險,獲利表現波動極大,這兩年又有產險子公司的防疫保單虧損,銀行子公司的獲利表現就顯得穩定許多。惠譽預期,受評台灣民營銀行的獲利能力將於今年維持穩定,估計2023年放款成長約6%、淨利差6基點,陳怡如指出,應可抵消微幅增加的紓困放款相關之信用成本,銀行將透過穩定的獲利能力及適當的資產負債表成長來維持其核心資本水準。
矽谷銀行倒閉牽連道瓊一度跌逾200點 還有10家銀行恐步上後塵
美國矽谷銀行倒閉遭接管,令投資人感到恐慌,市場擔心金融風暴再起,美股重挫,13日美股開盤銀行股走弱,也拖累美股同步開低,道瓊指數開盤5分鐘跌逾200點。美股開盤,除了銀行股走弱,道瓊開盤5分鐘跌逾200點或0.64%,標普500跌逾1%,納斯達克跌逾0.9%,費城半導體指數跌近1.5%。美股開盤,除了銀行股走弱,道瓊開盤5分鐘跌逾200點或0.64%,不過,開盤半小時後,道瓊指數一度翻紅上漲逾百點,但之後再度翻黑下跌50點左右,另外,標普500跌逾1%,納斯達克跌逾0.9%,費城半導體指數跌近1.5%。包括歐洲股市也受矽谷銀行倒閉消息衝擊,稍早英國股市盤中下挫2.5%,德國股市重挫3.2%。歐洲股市也受矽谷銀行倒閉消息衝擊,稍早英國股市盤中下挫2.5%,德國股市重挫3.2%。矽谷銀行在48小時內倒閉,美國監管機構為了遏止恐慌蔓延,指出將採取行動,美國聯準會和美國財政部以及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FDIC)發表聯合聲明,除了矽谷銀行存款戶無論有無擔保都可自由提取存款外,聯準會也建立新的「銀行定期融資計畫」(Bank Term Funding Program,BTFP),提供金融機構最長 1年的貸款,並以面值接受美國公債、MBS 等合資資產作為抵押,BTFP 成為銀行籌措流動性的全新管道。不過上述的聲明和融資計畫似乎仍無法暫緩市場擔憂,除此之外,外媒還透露有10家銀行可能出現危機,因為過去一年的淨利差都收窄或擴張幅度最小,像是美國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也有流動性危機,消息傳出後,各地分行外自周末就湧現通宵排隊人潮,這些民眾都是準備在銀行一開門就要提走積蓄,根據《彭博社》消息,第一共和銀行開盤後也崩跌67%。外媒還透露有10家銀行可能出現危機,因為過去一年的淨利差都收窄或擴張幅度最小。(圖/翻攝自推特)
星展集團Q3淨利近510億狂增32% 受惠淨利差回升
星展集團控股今天(3日)公布第三季財報,受惠淨利差回升到疫情前水準且貸款等業務動能強勁,總收入成長28%約1033.2億元,單季淨利約509.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2%,前三季淨利成長8%至1331.3億元,股東權益報酬率為16.3%,四項數據皆創新高紀錄。星展集團執行總裁高博德表示,股東權益報酬率創下歷史新高,主要是反映星展在數位轉型等結構性調整上的成長。星展表示,因爲利率進一步上升,淨利差上升32個基點至1.90%,升幅步伐較第一季的3個基點和第二季的12個基點更快,第三季淨利息收入較上一季成長23%至新幣30.2億元,折合新台幣約687.3億元。整體貸款表現強勁,撇除交易貸款,貸款增加約1593.1億元,非交易企業貸款增加約1593.1億元,成長3%步伐較前兩季更快,主要係因來自各地區業務,包括房屋貸款成長2%。不過,由於到期持倉因定價不具吸引力而未被替代,交易貸款因此減少10%,從而抵消上述升幅。計入交易貸款,整體貸款與去年相比,由於淨利差擴大47個基點和貸款成長6%,淨利息收入成長44%。星展進一步指出,受到金融市場仍然疲弱,財富管理服務費減少4%,投資銀行服務費減少17%,服務費收入為175.5億元,與上一季相比變化不大。至於整體消費創新高,加上旅遊消費繼續上升,回復至接近疫情前的水準,信用卡服務費成長10%,貸款相關費用成長7%,交易服務費持穩。而在財富管理和投資銀行的服務費下跌,且跌幅遠遠抵消信用卡和貸款相關服務費的升幅,故服務費收入較去年減少13%。
中信金H1獲利243億元 台壽保估「確診率20%」啟動第二波增資
中信金(2891)今天(23日)舉行第二季法說會,自結2022年上半年累計稅前盈餘336.88億元,累計稅後盈餘242.95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1.19元。其中,中信銀行上半年合併稅後盈餘為162.06億元,受惠於放款結構調整、臺美升息,淨利差持續擴大,帶動淨利息收入較去年同期成長21.2%;手續費方面,財富管理業務雖受疫情影響,然信用卡、個金、法金、彩券等相關手續費收入仍持續成長。台灣人壽上半年合併稅後盈餘則為88.41億元,但因新臺幣兌美元貶值,台灣人壽除認列淨避險收益外,6月底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餘額為95億元;受到上半年投資市場劇烈波動及包括中信產險等的防疫保單理賠金額影響,台灣人壽獲利較去年同期減少46.7%。台灣人壽策略長暨營運總處資深副總經理葉栢宏表示,目前防疫險有效契約39.5萬件,之前6月底已認列虧損43億元,已反映在今年上半年財報。以中信產的理賠案來看確診率約15%,內部測試確診率20%、25%來評估的話,還需再多認列虧損約17億元到32億元間,因此當確診率提高至測試值時,中信金就有計畫二度啟動增資案。
牛年誰的「錢景」大好? 瑞銀點名這10檔
台股牛氣沖天,加權指數1月大漲2.75%,2月迄今再漲7.95%,漲勢居前亞股前段班。瑞銀集團對於台灣企業每股盈餘預估,由先前的年增18%,調升為增長21%,2022年每股盈餘將成長16%,對未來兩年的獲利感到樂觀。瑞銀看好十檔旺旺股,分別是台積電、環球晶、大立光、台達電、鴻海、中鋼、台塑、統一、富邦媒、中信金。其中,中信金是新增股,瑞銀認為,中信金評價便宜,且將獲益於放貸成長及淨利差擴大。瑞銀分析,台股2021年維持多頭走勢不墜,主要是由半導體產業所推動,大多數晶圓代工及封測業者對2021年上半年前景樂觀,半導體類股漲幅更勝於大盤。不過,外資在2021年1月轉為賣超1,130.8億元,鑑於以下情況,台股的評價日益受到投資人的關注,一是美國10年期債券殖利率在2月大幅上升至1.3%;二是如果經濟增長達到政府預期,資金則有可能開始緊縮。另據相關資料,散戶投資者總交易量已從高峰下滑,但是,證券帳戶中的存款仍處於歷史最高水平,顯示投資人目前荷包滿滿,但對於位處高檔的台股,態度已有遲疑。瑞銀集團預期,美國10年期債券殖利率,將從2020年的0.9%,上升到2021年、2022年的1.5%、1.8%。在企業獲利穩健增長和債券殖利率上升的情況下,瑞銀認為,金融、原物料、工業、消費等四大類股的表現,將優於其他類股,而高殖利率股及中小型股表現,也有望優於大盤。在貨幣政策方面,瑞銀預期,美國聯準會將在9月宣布資金緊縮。回顧前一次資金緊縮與台股表現的歷史經驗,2013年5月美國聯準會第一次談及緊縮,到12月聯準會正式宣布緊縮的這段期間,台股加權指數受到的影響,大於2014年實際執行資金緊縮的期間,不高,台股短線雖出現修正,但在不久後又會回復上升軌道。
2021「價值股+成長股」雙軸併行 看好5G科技銀行REITs能源
展望2021年全球經濟,金融市場有機會迎向景氣復甦的金牛年。台新銀行理財商品處副總經理盛季瑩表示,金牛年投資可掌握二大策略『持債增股、雙軸並進』,金融市場將有機會提前反應,建議投資人可採取『持債增股』策略,即在既有固收部位下適當增持股性商品,以獲取景氣復甦帶來股市上漲果實。盛季瑩強調,疫苗進入普及階段後,經濟和企業獲利將加速成長,景氣由復甦邁向擴張,依照歷史經驗,民眾應適時增持股性商品,才不會錯失未來資本增值潛力,布局方向則應以「價值股和成長股」雙軸並進。整體資產配置以股票優於債券,再依個別風險屬性及理財規劃審視投資部位,適度增加布局平衡型商品或股票型相關標的,或以建構投資組合及定期定額方式,參與未來景氣復甦帶來的資本利得機會。盛季瑩指出,2021金牛年股性商品投資布局可採『雙軸並進』策略,所謂雙軸即是成長股與價值股同時布局。因疫苗普及可望帶動價值股有進一步價值修復空間外,而成長股在長線5G科技趨勢帶動下,將與價值股展開輪動新格局。標的選擇上,成長股以科技為主,價值股可選擇與疫後景氣回升高度相關的銀行、REITs、能源。以銀行股為例,疫苗普及有助於企業與消費活動復甦,進而帶動企業與消費放款成長,放款壞帳率可望下降,銀行營運風險將降低。隨著景氣復甦帶動長天期公債殖利率緩步回升,放款之淨利差可望改善,銀行業未來獲利將出現轉機。至於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則受惠於一旦疫情受控,人流逐漸往戶外賣場、飯店等公共場合移動,將有助於提振零售業REITs收租率回升。由於REITs亦具備高股利特性,在全球低利環境下,亦可吸引收益型投資人的青睞。此外,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管理局(EIA)數據顯示,美國境內原油消耗以運輸佔70%最大,而運輸中的汽車和飛機用油消耗亦高達70%,故疫情受控後,民眾活動增加戶外移動需求,料將提振原油需求,且能源股目前股價淨值比僅有1.1倍,具備低基期和低評價雙重優勢,有利未來經濟重啟後的能源股後勢表現。科技股方面,儘管疫苗研發的正面消息一度使科技股漲勢趨緩,不過也因疫情加速了各國5G發展,相關產業如自駕車、雲端運算、人工智能(AI)和物聯網等具備長線發展趨勢,則可藉由定期定額或拉回以單筆方式布局。目前市場預估聯準會(Fed)2023年前不會升息,預料低利率環境將會延續一段時間,與景氣復甦高度相關,同時具備高息特性的新興市場美元債和高收益債,可提供投資人增益配息的需求。此外,由於景氣復甦有利企業債違約率下降,美元弱勢亦有助於資金流入新興市場股債,民眾的固定收益配置中除了高評等債之外,亦可適時增持新興市場美元債和高收益債以增加固定收益收息水準。
不迷信大客戶 台驊避開惡性殺價 航向獲利
台驊國際控股公司董事長顏益財指出,貨櫃船公司過去十年因為追求船舶大型,導致市場船噸過剩,陷入惡性競爭,2020年在疫情壓力下,已學會以量制價;而台驊以海空運承攬35年經驗,學會分散風險,不迷信大客戶,透過一點一滴的耕耘,建立上萬家往來客戶,拉高公司的毛利率。顏益財分析,過去十年船公司迷失在壓低成本所進行的船隻大型化策略,每家都想以規模取勝,結果造成市場船噸嚴重過剩,陷入惡性競爭,船公司長時間在成本以下經營。經過倒閉與整併,船公司都已經學乖了,出現了大者恆大現象,全球五大貨櫃公司的運力超過全球運力的六成四。貨櫃船公司組成三大海運聯盟,這些聯盟合約一簽十年,也展開以量制價的行動,形成半壟斷的狀態。疫情嚴重,貨櫃船公司能夠守住運價,就是靠減班、減供給而來,估計2020年內市場不會再出現成本以下的運價。寧棄長期標案 避免壓低運價顏益財表示,台驊投控則是學會分散風險與不迷信大客戶,大客戶會帶來高營收,但卻不會有高獲利,台驊做的標案很少,因為標案會壓低運價。集團旗下子公司有一家合作多年的大企業,這家企業三年前提出簽三年約的要求,但因運價偏低,公司最後決定放棄,如果那份約簽下去,將會為公司帶來不少虧損。和客戶簽長約,公司原則上僅約一成貨載鎖定運價,其餘採取隨行就市原則,以降低營運風險,公司願意辛苦一點,努力耕耘中小型客戶,這些客戶雖然貨量不大,卻可以讓公司的毛利提高。台驊今年因為疫情,海空運價大漲以至於毛利率降到16.5%,疫情前都有17~18%的水平。多元化也是公司分散風險,拉高毛利的重要策略。經營海空運承攬業務,像近洋線空運價差僅約8%到10%,台驊透過報關、倉儲、物流、揀配包裝等多元化服務經營大陸的內貿物流,毛利率可拉高到二成至二成五。經營中歐鐵路 本季業績喊衝台驊經營中歐鐵路已進入第六年,該鐵路運價、運輸時間只有海運的1/3,運輸成本不到空運一半,今年也因為疫情讓海轉鐵、空轉鐵貨量都大幅成長。根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網站消息,上半年中歐班列合計開行5,122列,年增36%,到7月底為止,已經開出8,000列,大幅超出原先估計2020年度5,000列的目標,8月開行1,247列再創歷史新高,而台驊是國內攬貨業唯一長期簽約包艙經營的公司。台驊第二季中歐鐵路貨量較2019年同期成長兩倍、營收成長87%,毛利大增113%,估計第三季台驊中歐鐵路攬貨業務將持續成長。長期在大陸發展,顏益財謹守一切根據當地法規走的原則,他說:「強龍不壓地頭蛇,不要假會(台語),要在地化,現在台驊在大陸每一站的總經理都是當地人。」提供金融服務 掌握物權優勢台驊2019年第二季開始在大陸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在貨運委運期間,以掌握「物權」優勢,在貨物運送期間提供中小企業應收帳款融資、或代墊報關費等服務客戶短期貸款,由於大陸資金融通利差大,可賺取4~5%淨利差,公司撥款人民幣5千萬供借貸,只要周轉六次就做到3億的借貸,這項業務台驊以非常謹慎的態度慎選有信譽的客戶,等疫情結束後,將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因應中美貿易戰,台驊積極拓展台灣及東南亞地區市場業務,第二季台灣及東亞地區營收分別成長24%及11%,由於東南亞多數國家疫情已控制並恢復正常上班,估計第三季東亞地區業務成長將優於第二季。
未來三年低利率 李長庚:資本市場波動大
利率環境可能要持續很長的時間。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19日在法說會上表示,至少3年的時間,市場都會持續低利率,金融業者的利差收益會被壓縮,但他不認為從此就會過「苦日子」,因為資本市場波動會加劇,投資機會會比「過去更大」。亦即國泰金靠著強化投資能力及風險管理能力,可創造更大的獲利,李長庚說,順手時獲利佳,不順手時亦可創造機會,「沒那麼悲觀」。由於國泰人壽預期利率短期內難以大幅彈升,因此在計算隱含價值(EV)及精算價值(AV)時 ,首度大幅彈降投資報酬率,約58個基本點(58個百分點),計算後國壽2019年底隱含價值(EV)達9,350億元,換算國泰金股數,每股EV達74.1元,僅比前年底增加4%。因為降低未來20年投報率,造成國壽有效契約價值少了3,170億元,影響最後EV及AV的結果,將未來保單價值折現後的精算價值到2019年底亦只有1兆2,420億元,以國泰金股數來看,每股AV降到98.4元,比去年的107.5元,下跌8%,算是相當罕見。國壽發言人林昭廷表示,主要是反應今年以來市場利率真的降非常多,尤其是美國10年債、30年債利率降非常低,所以國壽今年算是「很大幅度」調降投報率假設,也一定程度反應國壽對未來利率的看法,即利率短期內難以大幅提升。國泰金控第一季稅後收益235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74%,每股稅後獲利1.77元;由於首季債券殖利率往下,國泰人壽實現資本利得較往年多,首季稅後獲利15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38%。國泰世華銀因淨利差及投資收益增加,首季稅後獲利76億元,亦成長15%以上,同時因為實現資本利得多在海外分行,因此首季海外獲利44億元,占國泰世華銀全行獲利的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