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利潤
」 美股 股價 蘋果 大陸 財報![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0/394920/sm-7e9a29ba43524557cc51166077794234.jpg)
Honda併Nissan確定破局 外媒點名鴻海有希望
日本兩大汽車集團Nissan(日產)、Honda(本田)在去年12月宣布啟動合併談判,不過近日卻傳出併購案破局。據了解,Nissan正積極考慮與新合作夥伴展開合作,而台灣的鴻海(2317)科技集團也在選項中。攤開Nissan最新財報,2024前半年Nissan淨利潤暴跌93.5%,僅剩192億日圓;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的營業利潤更從3,367億日圓,降至329億日圓。據外媒指出,Honda原本期望Nissan可以迅速完成財務重組,以滿足合併條件(2026年達成4,000億日圓的年收入目標),但Nissan目前的營運狀況不佳、以及遲遲不制訂重組計畫,因此Honda傾向讓Nissan成為子公司,由Honda領導推動事業重組。而這卻成為破局的關鍵,根據《路透社》報導,日產不願成為本田子公司,不過Nissan執行長內田誠(Makoto Uchida)在東京會議上向Honda執行長三部敏宏表示,雖然雙方合併無望,但未來也還是有機會進行小規模合作,像是電動車軟體、電池開發等。《路透社》也進一步指出,在兩大車廠「結合」無望後,Nissan也持續尋找其他合作夥伴,包含手機廠、科技公司等非傳統車廠,因此「鴻海」也十分有機會成為合作對象。事實上,鴻海早在去年12月就爭取與Nissan合作機會,但遭到Nissan拒絕。不過現階段,鴻海也涉足電動車(鴻華先進),且剛好由前Nissan副營運長關潤(Jun Seki)領導電動車業務,在Nissan需要大量資金挹注下,不排除未來有合作的可能。日產與本田的發言人對談判進展不予置評,僅重申雙方計劃在2月中旬前確定未來方向,而鴻海則沒有立即回應。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9/391659/sm-f843de1e5eab591390f91370041b2285.jpg)
Netflix第4季財報再創佳績!「訂閱方案、3國家」卻要漲價
美國串流媒體巨頭Netflix於美東時間21日公布去年第4季財報,顯示該公司的營收和利潤都再創佳績,第4季付費會員數量超過3億,訂閱用戶數量增加了創紀錄的1900萬人,因此Netflix上調了2025年的營收預期。Netflix指出,去年第4季淨利潤為18.7億美元,即每股4.27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9.38億美元,即每股2.11美元。第4季營收年增16%達102.5億美元,高於華爾街預期的101.1億美元。包括「額外會員帳號」在內,其全球受眾預估超過7億。此外,Netflix也將2025年全年營收預期從435億美元上調至445億美元,比先前的預測高出約5億美元,以反映業務基本面的改善。該公司解釋,訂閱用戶數量成長是由其影視內容及產品改進,以及第4季典型的季度因素所推動的。對此,Netflix聯合執行長薩蘭多斯(Ted Sarandos)在投資者電話會議上表示:「我們確實在跨國、跨地區、跨類型的多樣性和品質上樹立了標準,並且全年都致力於為我們的會員提供高品質的影視節目。」然而,Netflix當天也宣布,其不含廣告的標準方案將從每月15.49美元上漲至17.99美元。最近推出的更便宜廣告支援計劃,也將從每月6.99美元漲至7.99美元;Netflix高級方案的每月費用則從22.99美元增加到24.99美元。與此同時,該公司還預告將提高加拿大、葡萄牙和阿根廷的價格。Netflix解釋:「我們預計將在2025年,擴大所有廣告國家/地區的廣告會員的規模;2025年的首要任務是改善我們為廣告商提供的服務,以便我們能夠大幅增加廣告業務。」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5/390475/sm-dba347039f3825f8b0951709d44833f2.jpg)
地產龍頭之一!陸萬科總裁祝九勝驚傳被公安帶走
大陸《經濟觀察報》官方帳號16日報導,數個消息來源16日透露,中國大陸最著名房地產開發商之一、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萬科)執行董事、總裁、執行長祝九勝1月15日被公安機關帶走。據報導,經濟觀察網多次撥打祝九勝手機電話,未有人接聽;發去簡訊問詢,亦未獲回應。多次聯繫萬科董事會祕書朱旭,也未接聽電話及回覆訊息。經濟觀察網還撥打萬科總部辦公電話,並應其工作人員要求,向該公司媒體採訪對接電子郵箱發去採訪函,至發稿亦未獲任何回應。公開簡歷顯示,祝九勝,1969年生,1993年獲得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2003年獲得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993年至2012年,祝九勝在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行工作,歷任福田支行副行長(主持工作)、分行信貸部總經理、公司部總經理、分行副行長等。2012年,祝九勝加入萬科公司。2012年至2015年,祝九勝任公司高級副總裁,2016年至2018年1月任萬科合營企業深圳市鵬鼎創盈金融資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2018年1月31日起,他擔任萬科公司總裁、執行長迄今。根據萬科公司2023年年報,祝九勝還兼任易居(中國)企業控股有限公司非執行董事;並曾兼任徽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非執行董事、綠景(中國)地產投資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深圳市康達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萬科是中國大陸最著名房地產開發商之一。2025年1月3日該公司公告披露,2024年全年,萬科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面積1810.7萬平方米,合同銷售金額2460.2億元(人民幣,下同)。而2023年全年,該公司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面積2466.0萬平方米,合同銷售金額3761.2億元。這意味著,2024年萬科合同銷售面積同比大降26.57%,合同銷售金額大降34.59%。同時,萬科2024年第三季報顯示,2024年前三季,其營收為771.16億元,淨利潤方面,則是虧損了80.90億元。兩項同比分別下降24.25%、231.73%。2025年1月16日,萬科在A股市場上收盤價為6.88元人民幣,上漲0.29%;港股收於4.86港元,上漲0.413%。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2/389862/sm-7f9fd4cffea5731bf0b8831a7ea6d931.jpg)
未來進店需消費! 美國星巴克宣布不再免費開放
很多人都會在星巴克帶著一台電腦坐下來處理工作,或是在店內讀書、做作業。不過星巴克近日宣布調整北美地區咖啡廳規定,未來星巴克「進店需消費」,不再對所有人開放。據了解,新規將於1月27日生效,目的是為了改善顧客與員工的體驗,重振持續下滑的銷售業績。根據《BBC》等外媒綜合報導,近年來星巴克的開放政策,引發消費者對於店內的安全隱憂。對此,星巴克宣布更改北美地區咖啡廳規定,結束自2018年以來「允許任何人」坐在咖啡廳或使用洗手間的政策,未來將實行新的顧客行為準則。星巴克北美區總裁薩拉特里林指出「有必要重新設定我們的空間應該如何使用。顧客需要一個乾淨、安全的環境,員工也對咖啡廳對所有人開放的方式表示擔憂」。據悉,新規中明確禁止騷擾、暴力、威脅性語言、戶外飲酒、吸煙及乞討等行為,員工亦可對違規者要求離開或報警處理。星巴克發言人傑西安德森表示「實施咖啡廳行為準則,可以幫助我們優先考慮那些想要坐下來享受我們咖啡廳的消費者」。根據星巴克2024財年第4季數據顯示,星巴克全球營收90.7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下滑3.2%,歸屬於上市公司的淨利潤為9.0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5.5%,且品牌全球同店銷售額較去年同期下降7%。2024星巴克全年營收雖達361.8億美元,但淨利潤下滑至37.6億美元,相比去年下降8.8%。面對營收和客流量下降的壓力,星巴克決定調整政策來改善經營狀況。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7/387317/sm-0db2fd76ad199f4a82b6d8b7524a0ec2.jpg)
用戶控Siri偷聽對話透露給廣告商 蘋果同意付30.9億和解金
科技巨擘蘋果公司(Apple)的語音助理Siri於近日被指控,在用戶無意中記錄私人對話,並將這些對話透露給廣告商等第三方,侵犯用戶隱私,遭用戶提起集體訴訟。對此,蘋果已同意支付9500萬美元(約新台幣30.9億元)進行和解。據路透社報導,2名原告表示,他們曾在談話中提到運動鞋Air Jordan和餐廳Olive Garden,接下來手機竟會開始出現這些產品的廣告,另一人說,他在與醫生談話後,收到了手術治療的廣告。以上的用戶稱,蘋果公司經常在無意中啟動Siri,記錄他們的私人對話,並將這些對話透露給廣告商等第三方。對此,蘋果公司否認有不當行為,但同意支付9500萬美元現金以和解擬議的集體訴訟,去年12月31日晚,初步和解協議已在加州奧克蘭聯邦法院提交,並需要美國地區法官懷特 (Jeffrey White) 的批准。這9500萬美元相當於蘋果公司9小時的利潤,其淨利潤最新財年的營收為937.4億美元,而美國科技大廠Google的語音助理也遭用戶提起類似訴訟,目前正在加州聖荷西聯邦法院審理,該法院與奧克蘭法院位於同一地區,該案原告與蘋果案由同一家律師事務所代理。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5/373675/sm-f5a207a4757253e67bb59e082f0e571b.jpg)
波克夏Q3續砍蘋果持股 現金水位飆升創新高
股神巴菲特旗下的波克夏海瑟威2日公布第三季財報,大舉脫售蘋果持股25%。使得現金水位已大幅攀升至3252億美元,再度改寫新高。波克夏將繼續調節大型持股,可能是考量股價已高和避免投資組合過度集中。短短一年間,巴菲特累計拋售近三分之二蘋果持股,從去年Q4開始減持,今年Q2大砍近50%。 波克夏2日發布財報表示,Q3售出約1億股蘋果股票,持股總數砍到3億股,與Q2末的4億股相比減持25%。截至9月底,蘋果持股總值降至699億美元,低於Q2末的842億美元。第三季度業績顯示,波克夏營收929.95億美元,去年同期爲932億美元;歸屬股東淨利潤262.51億美元,去年同期爲虧損127.67億美元;營業利潤100.9億美元,和去年同期下降6%,因調整保險承保營業利潤由24.22億美元大幅下降至7.5億美元。截止2024年9月30日,波克夏現金水位飆升至3252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二季度爲2769億美元;大約70%的股權投資公允價值集中在五家公司,其中蘋果持股市值699億美元;美國銀行317億美元;美國運通411億美元;可口可樂287億美元;雪佛龍175億美元。截自9月底,波克夏回購自家股票約爲29億美元。波克夏還表示,它在第三季並未回購任何庫藏股。波克夏A股從年初迄今已上漲25%,超過同期間標普500指數約20%的漲幅。該集團第三季市值突破1兆美元里程碑,創下新高紀錄。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1/373161/sm-40087151d90fee104c1111280ee16130.jpg)
比亞迪Q3營收首度超車特斯拉 單季賣破113萬輛年增37%
中國新能源汽車大廠比亞迪(BYD)公布第3季營收為282億美元(約新台幣9,035億元),不僅創下歷史新高紀錄,更首度超越美國電動車巨頭特斯拉(Tesla)的252億美元(約新台幣8,049億元)。以全球銷量來說,特斯拉電動車銷量仍領先比亞迪,不過比亞迪的威脅已持續擴大。據比亞迪第3季財報顯示,比亞迪今年前3季營收達新台幣2兆2540億元、年增18.94%;淨利潤1,132億元,年增18.12%。而第3季營收為新台幣9,035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24.04%,顯示在中國政府「以舊換新」的補貼政策支持下,比亞迪銷售勢頭強勁。隨著中國政府不斷擴大「以舊換新」政策,中國汽車銷售自今年5月以來首次回升。今年前3季比亞迪新能源車銷量達274.79萬輛,比去年同期成長32.13%;而今年第3季則有113.49萬輛的銷量,年增37.7%,甚至超越市場預期的110萬輛。其中,有44.3萬輛為純電車、68.6萬輛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雖然在中國市場具有強勁增長,不過比亞迪也面臨諸多挑戰,包含全球市場競爭加劇及成本壓力上升等。目前比亞迪超過9成銷量來自中國,據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9月報告指出,比亞迪立下今年海外銷量達45萬輛的目標,比起3月設定的50萬輛有下調。在股市方面,特斯拉的股價於30日下跌0.8%,收257.55美元;標普500指數下跌0.3%。比亞迪ADR上漲0.6%,收76.50美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4/365554/sm-97bbb1f56d9e03cf3fb3a746a41f8970.jpg)
塗料品牌「得利」母公司驚傳裁員2000人 今年股價已重挫21%
全球領先的塗料製造商、國際性建築用塗料品牌「得利」(Dulux)的母公司「阿克蘇諾貝爾」(AkzoNobel)24日指出,為了削減成本,該公司將在全球裁員2000人,約佔其員工總數的5%以上,而這些削減成本的措施預計將在明年年底前完成。受此消息影響,該公司當天股價在歐洲股市早盤上漲1.7%。阿克蘇諾貝爾首席執行官普斯-吉拉姆(Gregoire Poux-Guillaume)表示,裁員將使這家荷蘭公司「在動蕩的市場中變得更加靈活,並抵消勞動力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他補充,此次裁員計劃旨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這將「加快決策速度,簡化管理結構。」根據該公司最近的年度報告,截至去年年底,阿克蘇諾貝爾在150多個國家僱用了3.57萬名員工。與此同時,該公司於5月宣布關閉愛爾蘭、荷蘭和尚比亞的工廠。今年迄今為止,阿克蘇諾貝爾股價已重挫約21%,其競爭對手美國「PPG工業集團」(PPG Industries),以及日本「立邦塗料有限公司」的股票,也分別下跌14.9%和20.9%,反映出整個產業的低迷。財報顯示,這家在阿姆斯特丹上市的集團,2024年上半年實現銷售額為54.24億歐元,上年同期為53.98億歐元,與比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營業利潤為5.31億歐元,同比增長15%,主要是由於毛利率擴張和銷量增加,超過了對營業成本膨脹的補償。調整後息稅折舊攤銷前盈餘(EBITDA)為7.63億歐元,同比增長9%;歸母淨利潤為3.58億歐元,同比增長68.87%。來自持續經營所產生的淨利潤為3.86億歐元,同比增長61.51%。對此,普斯-吉拉姆指出,「連續第3個季度,我們展示了在混合市場實現增長的能力,同時將毛利潤擴大了160個基點。儘管我們的運營成本在上升,但減輕通膨成本壓力的努力正在加速,而且除了『工業轉型』計畫之外,我們還在採取其它措施,這將使我們能夠實現2024年目標。」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5/364925/sm-77d550048abed2c0161d14dff3e9c23d.jpg)
成本19元喊價30元!女高中生每天「扛泡麵賣同學」校方介入了
從小開啟斜槓人生!桃園一名女高中生每天都會帶一堆泡麵上學,並將每碗成本價19元的碗裝泡麵,以30元的售價賣給其他同學,等同每碗可獲利11元,消息曝光後,網友紛紛大讚該名女學生是「商業奇才」,對此,校方也發聲了。一名女高中生在社群平台Threads發文透露,「我朋友每天買19塊泡麵來班上賣30塊」,從照片中可見,一名女學生手上抱著3入一組的碗裝泡麵來學校做生意,口味包括維力炸醬麵、排骨雞湯麵、蔥燒牛肉麵等,販售品項相當豐富。原PO透露,該名女同學還將外送多給的免費筷子、湯匙拿來賣,不僅懂得節省成本提高盈利,更具備敏銳的商業洞察力,頗具經商腦袋。貼文曝光後,引起網友留言熱議,「太懂賺笑死」、「我想認識這位奇才」、「很棒欸,從小就有賺錢的頭腦,長大會更強」、「聽說小時候會買賣的,很多長大都當生意人」、「說是奸商是太過了,但是商業頭腦絕對靈光」、「小小年紀就懂得做生意,真棒」、「高中就懂貿易不簡單。」另外,也有不少過來人分享經商之道,「我都去批發飾品、小零錢包去學校賣」、「我國小都買驚喜包再單售賣給同學」、「國中就在置物櫃賣零食了,一個月淨利潤大概1000多」、「我國小會買小叮噹漫畫租給同年級的學生。」對此,校方接受《自由時報》訪問時透露,該名在校販售泡麵的女學生就讀外語科三年級,由於大考將至才留校念書,並攜帶泡麵到校賣給同學,校方也發布3點宣導,提醒學生校園內不宜有交易來往,第一、泡麵不要過多食用,會造成營養吸收上的不足;第二、學校是學習環境,應盡量避免金錢交易,避免衍生其他問題;第三、正確使用網路及社群媒體。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6/356776/sm-49152ac78f6f6beb321b2cef534bd93f.jpg)
銀行董事長驚傳遭捅死 分行行長不滿退休前被開除憤而行兇
大陸河北邯鄲市15日發生一起持刀砍人案,一名男子在商業大廈被人砍殺,送醫急救後不治,而54歲的犯罪嫌疑人當場被控制,後來發現,這名遭砍的鄭姓男子,竟然是河北邯鄲銀行董事長鄭志瑛,而行兇的54歲宋姓男子,則是銀行一名分行行長,疑似是因為在退休前將被開除,情緒失控下才釀成憾事。ck6河北邯鄲銀行董事長鄭志瑛驚傳遭人刺死。(圖/翻攝自微博)據《瀟湘晨報》報導,這起案件發生在15日上午11時,一名男子在叢台區的一間商辦大樓被人持刀捅傷,送醫搶救無效死亡。另據警方表示,犯罪嫌疑人為54歲的宋姓男子,被公安當場控制,案件發生後,網路上有傳言稱遇害人是邯鄲銀行的董事長鄭志瑛,該消息稍早也被官方證實,而兇嫌則是邯鄲銀行的分行長。中國公安通報。(圖/翻攝自微博)這名宋姓分行長,疑似因退休前得知要被開除,情緒失控下闖入董事長的辦公室犯案,但此消息尚未獲得證實;針對這起持刀殺人案,包括邯鄲銀行客服、經理、職員等人被求證是否為真,對方皆回答「不清楚、不知道」。據報導,邯鄲銀行董事長鄭志瑛自2014年7月11日被原河北銀監局批覆核准邯鄲銀行董事長任職資格,至今已10年,邯鄲銀行資產總額約人民幣2309.68億元,不過去年淨利潤暴跌59%,另外,不良貸款率2.24%,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136.84%,也大幅低於大陸監管單位要求的150%「監管紅線」。河北邯鄲銀行董事長鄭志瑛驚傳遭人刺死。(圖/翻攝自微博)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5/356185/sm-b5c171f49b78e8ea766c5691b76ea7da.jpg)
17LIVE公布上半年財報獲利維持穩健 發布17LIVE前進策略 以驅動更多營運成長機會 為股東創造最大價值
於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直播平台17LIVE集團昨(13日)公佈2024年上半年財報,營運與獲利表現良好,顯示獲利能力穩動上升。上半年淨利潤達190萬美元,相較於2023年同期的淨虧損1.182億美元,創下亮眼成績。此外,集團同步公布「17LIVE前進策略」(17LIVE Forward Strategy),透過該策略佈局,這將推動集團進入下一個成長階段,並同步企劃資本市場策略,為股東創造長期價值。這項計畫包含三大策略核心,包括透過優化平台服務、打造多元營收來源、以及驅動策略性商業夥伴,以建立下一階段成長動能2024年上半年,17LIVE集團毛利率穩健維持在41.2%,營收達1.011億美元,營運費用減少19.3%。集團上半年營業利潤達到130萬美元,成功將2023年上半年的淨虧損扭轉為2024年上半年的淨利潤190萬美元。與上一季度相比,2024年第二季度(截至2024年6月30日)營業利潤為350萬美元,相較於2024年第一季度(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營業虧損210萬美元,今年上半年表現耀眼。其中,集團V-Liver直播收入在2024年上半年達到480萬美元,較2023年上半年的150萬美元同比增長超過三倍。這一顯著增長突顯了V-Liver直播作為重要收入來源的成長潛力。董事長潘杰賢表示:「我們今年上半年在營運與財報上繳出亮眼成績單,這得益於團隊的全力投入以及策略性營運計畫的推動。特別在第二季度顯著的營收與利潤成長,表示這段時間的方針是有效的。我們會繼續秉持這方向維持下去,讓營收與獲利表現更上一層樓。」除公布「17LIVE前進策略」(17LIVE Forward Strategy)外,17LIVE也宣布自2024年8月13日起,姜泓匯將升任為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CEO),同時潘杰賢將改任非執行非獨立董事長。姜泓匯擁有超過12年的風險投資經驗,他此前擔任Vertex TechnologyAcquisition Corporation Ltd的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並成功於2023年12月領導該公司與17LIVE Inc完成業務合併。自2024年4月起,姜泓匯被派至17LIVE集團,共同推動業務改進和多項策略舉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4/354544/sm-35039f36b3926988b315b3ff2d68907a.jpg)
《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榜單「5家台廠上榜」! 台積電僅排台企第2
《財富》(Fortune)雜誌2024世界500強企業榜單出爐,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連續11年蟬聯冠軍,電商龍頭亞馬遜(Amazon)則重返第2。至於台灣方面則有5家企業上榜,分別是鴻海(2317)、台積電(2330)、和碩(4938)、廣達(2382)及台灣中油。據《財富》官網資料顯示,排名第一的沃爾瑪銷售收入年增6%,除了連續蟬聯11年冠軍之外,更在500強榜單上雄踞30年;第二名則是亞馬遜(Amazon)、第三名中國國家電網(State Grid)、第四名沙烏地阿美(Saudi Aramco)、排名第五則是中國石化(Sinopec Group)。而在500強名單中的5家台灣企業,分別是第32名的鴻海、第186名的台積電、第375名的和碩、第444名的廣達,以及排行第465名的中油。此外,世界前500強企業的營收總和約為41兆美元(約新台幣1340兆元),年增約0.1%,約相當於全球GDP的三分之一;淨利潤總和約2.97兆美元(約新台幣97兆元),年增2.3%;而上榜的最低收入門檻,從去年的309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元)提高到321億美元(約新台幣1.04兆元)。外媒指出,儘管今年500強企業的盈利總額略低於2022年,但其他指標如資產總額、淨資產總額以及雇傭員工總數均創下歷史新高。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0/354160/sm-4da35dc3465151ce73a75849040f4ed8.jpg)
股神巴菲特蘋果持股大瘦身49.4% 狂清倉的還有「這支」38億美元入袋
「股神」巴菲特旗下投資公司波克夏海瑟威3日公佈今年第2季財報,營業利潤年增15%達到116億美元,繼第一季大砍13%持有的蘋果股份後,第二季再加碼拋售手中49.4%、價值約755億美元的蘋果股權;且7月中旬以來,巴菲特還開始縮減其第二大持倉的美國銀行,套現約38億美元。有分析指出,巴菲特選擇持有巨額現金,可能表明對美國整體經濟的擔憂。波克夏於2016年開始,大幅增持蘋果股份,使其成爲波克夏持倉最大的公司,並稱這家科技巨頭是僅次於他的保險公司的第二大業務。不過在今年首季,波克夏卻將蘋果股權削減了13%,並在5月份的伯克希爾年會上暗示,這是出於稅收原因。根據8月3日晚間披露的財報,波克夏第二季度營收爲936.53億美元,市場預期910.9億美元;淨利潤爲303.48億美元,此前市場預計爲177.86億美元,大超預期。第二季度末,波克夏現金儲備爲2769億美元,再創新高,其中部分原因來自波克夏在第二季度出售了價值755億美元的股票,巴菲特正在加快減持的步伐。目前不知道巴菲特究竟是看衰蘋果前景或只是單純調整投資組合比例。不過市場人士認為,波克夏巨額拋售可能不僅僅是一種節稅,持有的巨額現金,可能表明巴菲特對美國整體經濟的擔憂。根據財報,第一季度末,波克夏持有7.89億股蘋果股份,但截至第二季度末,持有的蘋果持股數量約爲4億股,也就是說,波克夏在二季度大幅出售了3.89億股蘋果股份。目前,波克夏持有蘋果約2.6%的股份,按照上週五收盤價219.86美元計算,價值約880億美元。截至6月30日,波克夏股權投資的總價值中,72%集中於美國運通、蘋果公司、美國銀行、雪佛龍和可口可樂,持股市值分別爲351億美元、842億美元、411億美元、186億美元、255億美元。在過去兩個季度的出售後,蘋果仍然是波克夏最大的持倉。8月1日,蘋果也披露了2024財年第三財季(自然年第二季度)業績。數據顯示,蘋果在第三財季實現了858億美元的營收,同比增長5%,這一數字高於分析師預期的845億美元。然而,在大中華區的表現卻令市場失望,營收同比下降6.5%至147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期的153億美元。雖蘋果將下滑歸因於美元走強,但即便排除匯率影響,其在中國市場銷售額的下降也超過了分析師的預期。該數據引發人們擔憂蘋果在其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之一正在失勢。值得關注的是,除了蘋果之外,波克夏還在「清倉式」的拋售其第二大持倉美國銀行,該公司已經連續第12個交易日拋售美國銀行的股票,累計減持9000萬股,套現約38億美元,目前仍然持有9.42億股股票,還是美國銀行的最大股東。第二季末,波克夏的現金儲備爲2769億美元,再創新高,主要是淨出售了755億美元的股票,這也是波克夏連續第七個季度賣出的股票多於買入的股票。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339208/sm-6bbad4685103ce6648af632a44eecf81.jpg)
輝達業績強勁 華爾街大行:股價仍有上漲空間目標價上看1400美元
AI晶片領域的領導者輝達業績爆表,再次震撼全球投資者。週四(23日)美股開盤後,股價一度飆升約12%,最終收漲9.32%、首度突破1000美元大關,總市值達到2.55兆美元。在公司重磅利好及樂觀前景帶動下,華爾街對輝達的看漲聲音愈發激進。分析師大舉押注,該公司在股價站穩1000美元以後,仍有繼續上漲的空間。整體業績來看,2025財年第一季,輝達實現營收26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62%,淨利潤148.1億美元,年增628%。總營收和數據中心營收雙雙創新高,並超預期上調第二季營收指引。另外,輝達還宣布以「一拆十」的方式進行股票分拆,並大幅提高股息分紅。在輝達的電話會議上,公司高管帶來了一系列令人振奮的消息。黃仁勳指出,新晶片Blackwell將在今年第二季出貨、第三季增產、第四季投放到數據中心,為公司帶來大量收入。Blackwell的推出也給市場打了「強心針」,眾多華爾街知名投資機構紛紛上調對輝達未來12個月股價的預期價位,最激進看漲目標已高達1400美元。投行傑富瑞將輝達目標價上調至1350美元,關鍵原因就是Blackwell的快速量產,有望在今年下半年為公司業績帶來超預期的增幅。首先,多位分析師認為輝達增長趨勢將維持強勁,也會帶來較大的股東回報。美銀分析師Vivek Arya將輝達的評級定為「買入」,並將12個月目標價從1100美元大幅上調至1320美元。該分析師認為,輝達兩年後的每股收益可能達到50美元,高於該分析師此前預測的35美元。Arya在投資者報告中表示,輝達不僅銷售額增長速度快於其他任何大型公司,而且自由現金流(FCF)利潤率也極高,超過57%。按照這個速度,輝達可能將在未來兩年產生超過1200億美元FCF,在未來三年產生超過2000億美元FCF。輝達每一美元的銷售額產生超過50美分的自由現金流,這可能會帶來更高的股東回報。Wedbush資深分析師艾夫斯(Dan Ives)表示,人工智慧相關的企業需求正在加速增長。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消費者迅速走上這條道路,輝達AI GPU晶片本質上是科技行業的新黃金或新石油。據統計,華爾街投資機構對輝達後市走勢非常樂觀。參與評級的44位分析師中,有九成以上推薦「買入」,沒有「賣出」評級的分析師,平均目標價預期為1166.15美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6/337866/sm-11a6e214f94a5683ef2c2624e37bd888.jpg)
美股3大指數上週創歷史高點 本週市場關注「AI賣鏟人」財報
美股上週在CPI如期放緩的推動下明顯走強,三大指數均創下歷史新高。財報季雖然進入收尾階段,但又不失「爆點」。其中,超級權重股、有著「AI賣鏟人」之稱的輝達,定於當地時間美股盤後(台北時間23日凌晨)公佈財報。身為當前AI晶片領域的王者,輝達的每一個動向都牽動著全球市場的神經。根據Visible Alpha編制的共識預期,輝達2025財年第一季營收可望達到246.5億美元,年成長兩倍有餘,此前公司給出的營收指引為240億美元、上下浮動2%;預計同期淨利潤128.7億美元,年增幅超過530%。隨著公司市值不斷膨脹,輝達的表現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在去年攀升了令人瞠目結舌的240%後,輝達股價將在 2024年再翻一倍,市值達2.3兆美元,在標 500指數中排名第三,僅次於微軟和蘋果。它的股價表現讓其他的「七巨頭」望塵莫及,因此,壓力再次出現。雖然另一次大幅上漲可能會推高股市,但如果失誤則可能會產生相反的效果。整體而言,分析師認為輝達應該能夠滿足或超越這些崇高期望。預計上季營收將成長242%;前三季的銷售額年增率都達到三位數。此外,本週多位聯準會高官將露面發言,包括理事巴爾、沃勒,以及威廉斯、博斯蒂克等地方聯儲主席,週四也將公佈上一次FOMC會議的紀要。聯準會以外,紐西蘭央行、韓國央行和土耳其央行將在下週進行利率決議。雖然瑞士、瑞典兩國已經放鬆貨幣政策,但全球大部分央行仍在靜觀其變,另一個原因是他們擔心先於聯準會降息可能會導致本國貨幣快速貶值。數據方面,歐美PMI、日本通膨等也值得關注。上週外國媒體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隨著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德國擺脫了一年多來近乎停滯的局面,歐元區經濟今年的成長速度將超過先前的預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9/337159/sm-8478858a98e50b4ebe9af99a061a49fd.jpg)
海底撈宣布赴美掛牌 創辦人夫妻身家破3000億「火鍋版圖業績超驚人」
知名連鎖火鍋店「海底撈」發跡於中國四川,以「服務周到」為特色,深受不少台灣人喜愛,如今宣布將在國外發行股票,又要新增1家上市公司,而背後創辦人夫妻堪稱火鍋界的人生贏家,身家超過700億人民幣(約3119億新台幣),相當驚人。據《時代財經》報導,海底撈13日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披露公告,海外業務特海國際將發行2692700股美國存托股票(ADS),預計該股將在納斯達克股票市場交易,代碼為「HDL」。本次發行完成後,假設承銷商不行使購買額外美國存托股份的選擇權,創始人張勇控制的實體將總共擁有公司已發行股份的45.66%。張勇和妻子舒萍的火鍋產業版圖上已有海底撈、頤海國際、特海國際3家上市公司,截至2023年底,海底撈、特海國際及蜀海供應鏈集團(前身為海底撈的餐飲供應鏈子公司)總計貢獻了頤海國際收入的32.7%。張勇夫妻的火鍋產業版圖發展相當可觀。(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從業績層面來看,張勇夫妻的火鍋產業版圖發展相當可觀,去年底海底撈收入為414.53億元人民幣,歸母淨利潤達44.99億元人民幣,成功扭轉疫情期間的業績虧損。自2016年海底撈拆分上市以來,頤海國際營收也持續增長,收入從10億元人民幣規模,增長至2023年超過60億元人民幣,2023年凈利潤達9.0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2%,而目前這家上市公司總市值已超過5765億新台幣。在2003年的《胡潤中國百富榜》上,張勇夫妻以750億元人民幣的身家,排名第45名,假如特海國際得以順利在納斯達克上市,這對來自四川的夫妻身家將再度上漲,而海底撈也有機會進一步開拓北美市場。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1/334751/sm-8ed223481b7fd86809761420e79436be.jpg)
Coinbase轉虧為盈 Q1每股賺4.4美元超市場預期
外媒報導,美國加密貨幣交易公司Coinbase日前發布2024年第一季財報。報告顯示,第一季營收16.4億美元,每股收益達4.4美元高於市場預期。作為美國主要的數位代幣交易平台,Coinbase的淨利潤為11.8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虧損7890萬美元相比,實現了顯著的財務逆轉。這項獲利表現是在公司於今年二月公佈兩年來的首次獲利之後取得的。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利潤中包括了因採用新的會計準則而對持有的用於投資的加密資產進行市值計算,從而獲得的6.5億美元收益。以業務類型來看,作為主要營收來源,Coinbase第一季的消費者交易收入為9.35億美元,年成長了100%以上,總交易收入幾乎達到去年同期的兩倍,達到10.8億美元。自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批准新的比特幣ETF以來,吸引了機構投資者的大量湧入。許多交易所交易基金選擇Coinbase作為其託管合作夥伴,截至第一季末,這些基金共吸引了超過500億美元的資金。據悉,Coinbase為11家比特幣ETF發行人中的8家提供比特幣託管服務。包括公司利息在內的其他收入第一季則獲得4989萬美元,較去年同期上漲38%。此外,繼2023年股價飆漲近五倍之後,Coinbase今年迄今股價已上漲約32%。該公司股價的成長受益於比特幣價格的大幅上漲,因為加密貨幣價值的增加通常會帶動交易量的成長和對其他服務需求的提升。然而,Coinbase也面臨一些挑戰。有分析師指出,隨著比特幣價格的下滑,資金流入量在4月8日達到頂峰後開始減少。此外,Coinbase還捲入了與SEC的法律鬥爭,該監管機構指控Coinbase從事未經註冊的證券銷售。同時,內部人士的股票出售行為同樣引起了市場的關注。有分析師報告稱,包括四名高層管理人員在內的多名Coinbase內部人士在第一季共出售了價值3.83億美元的股票,這是自公司2021年在那斯達克上市以來的最大規模的內幕銷售,其中聯合創始人兼董事會成員Fred Ehrsam透過出售股票淨賺了1.29億美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5/331915/sm-23858be4a5152bc5ff237c7abcb27e7b.jpg)
美股「超級財報周」開跑 預期科技七雄Q1利潤年增38%
多家大型科技公司的財報將於本周發佈,在標普500指數的500家成分股公司中,有約178家將於本周公佈,佔該指數總市值的40%以上。而最受市場關注還是那些大型科技公司,「科技七雄」中的微軟、Meta Platforms、谷歌和特斯拉四家都將公佈業績。對於投資者來說,這可能將是決定未來科技股趨勢方向的關鍵時刻。據外媒引用數據顯示,預計七雄(包括蘋果、亞馬遜與輝達)今年第一季的利潤將年增38%,遠高於標普500指數整體2.4%的預期年增長。問題是,本周公佈財報的名單中不包含輝達,該公司要再過一個月才會公佈,而市場對於輝達的業績預期也並不樂觀,公司的淨收入增長率預計將降至23%。本周二(23日)美股收盤後,特斯拉將公佈財報,屆時投資者將看到第一批曙光。Meta將於美東時間周三發佈報告,微軟和Alphabet將於周四發佈報告。蘋果和亞馬遜將在下周公佈業績。而最重要的輝達業績將於5月22日才最後揭幕。在本周公佈財報的公司中,Meta顯然是其中的佼佼者。在AI熱潮的帶動下,今年以來Meta股價上漲了約36%,而Alphabet的漲幅約10%,微軟為6%,特斯拉則下跌了近41%。Meta預計本季收入將增長26%,淨利潤幾乎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它一直在大力投資人工智慧,以改善廣告定位,並向其龐大的用戶群推薦內容。微軟也有望從人工智慧中受益,它已經將其Copilot人工智慧助手應用到其產品中,包括Office和GitHub編碼平台。上一季,對人工智慧產品的需求推動了其關鍵的Azure雲端服務業務的增長,預計這一次該公司的營收和營收都將增長15%以上。瑞銀資管高級投資分析師Michael Nell表示有理由樂觀地認為,由於人工智慧,微軟的增長速度可能會高於正常水平。另一方面,Alphabet的人工智慧計劃正面臨質疑。此外,人工智慧與Bing等其他搜尋引擎的整合也讓谷歌處於守勢。市場目前預計該公司第一季淨利潤將增長30%以上,收入增長近14%,這反映了大型科技公司增長動力的持久性。但是,該公司此前的兩份報告都引起了大規模的拋售,如果本次財報再次令人失望,將更加市場對其前景失去信心。摩根士丹利財富管理市場研究和戰略團隊主管Daniel Skelly表示,雲端運算已經復甦,線上廣告週期開始,這將受益於下半年的重大政治事件,以及奧運會前夕的廣告。當然,很難否認,科技行業的發展趨勢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