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排放路徑
」 淨零碳排 蔡英文 經濟部 台電 國發會國產建材推16款低碳混凝土 徐蘭英:3年減碳力同290座大安公園
國產建材實業(2504)推動淨零碳排,26日發表全系列國際認證低碳混凝土產品,包括16款混凝土產品取得國際標準ISO14067碳足跡認證,其中8款常規產品更同步取得環境部碳標籤。國產建材集團董事長徐蘭英表示,該系列混凝土產品預計未來3年出貨量累計達60萬立方米,減碳能力等同約290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年吸碳量。徐蘭英表示,國產建材不僅是目前全台取得混凝土產品、碳標籤數量最多的廠商,同時從強度3000到6000磅等4款主流常規預拌混凝土產品,其碳足跡數據也是業界同級產品最低,除了達到強大的減碳能力外,也可提供營建業多元選擇、申請政府綠建築獎勵。國發會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目標2050年全部新建築及超過85%既有建築物皆達到淨零,而且隨著台灣碳權交易所宣告碳有價時代來臨,環境部更緊鑼密鼓的召開碳費費率審議會,目前審議委員建議,一般費率起徵價格每公噸300到500元,預計2030年將調升到1200到1800元,同時將針對願意自主減量的企業提出優惠費率,台灣正式邁向碳有價時代,同時碳費的開徵計算時間也即將實施。徐蘭英表示,國產建材實業今年邁入第70年,一直深植創新的DNA,近年來持續推動「大溯源管理」、「安心建材履歷」及「科技服務行控」等創新業界策略,縝密控管混凝土品質,杜絕海砂與廢爐碴屋建安雙害,深獲市場信賴,市佔率達18%。台灣碳費開徵在即,國產建材今天正式發表推出全系列低碳高端混凝土。(圖/國產建材實業提供)徐蘭英強調,近年除了取得英國標準協會BSI、挪威立恩威DNV、法商艾法諾AFNOR的碳盤查、碳足跡等國際認證外,並成立可執行國家級檢驗能力TAF實驗室,現在針對全台營建業者因應綠色通膨時代的強烈競爭需求,除了積極推出系列低碳混凝土外,所屬的全建材集團也往淨零碳排策略邁進,包括:重置資源科技與國宇建材,也分別投入再生混凝土等減碳循環事業、研發推出ALC輕質磚/版材等低碳產品。國產今天發表16款通過ISO 14067碳足跡查證品牌高端混凝土產品,其中8款常規產品同步更取得環境部碳標籤、1款綠混凝土產品也取得內政部「綠建材標章」與碳足跡雙認證。國產建材實業執行長吳志仁強調,國產所推出的「低碳混凝土系列產品」,分成中階低碳混凝土、高階120級爐石粉低碳混凝土與進階的矽灰低碳混凝土等不同規格產品,因研發生產過程具有精緻砂石與精緻粉體的特性,除讓混凝土結構更加緻密外,在澆築的過程中,更可大幅提高工作性及膠結材強度效益超過2成,比起非低碳的混凝土產品,減碳能力最高可達50%左右,相較同業的同級低碳產品的減碳能力也多達10~30%左右。展望未來,徐蘭英表示,未來一年也將陸續推出數十款擁有國際認證的低碳混凝土產品,該系列混凝土產品則預計未來3年,出貨量累計可達60萬立方米左右,減碳能力等同約290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年吸碳量,讓營建業在碳有價的綠色通膨時代,取得成本兼具品質的競爭優勢。
9000億綠能轉型計畫挨轟 行政院回應了
行政院長卓榮泰週五赴立法院進行施政報告並備質詢時提及,政府在2050淨零轉型下,將推動第2次能源轉型,於2030年前將投入9000億,以確保供電穩定。此舉慘遭藍委王鴻薇批評,賴政府無視綠能弊案,運用納稅人的錢來養費綠能的廠商,直言「民進黨休想拿反核神主牌推動綠能轉黑心錢」。為引導國內外綠色投資,將氣候變遷挑戰化作綠色成長契機,政府倡議將推動第2次能源轉型,確保供電穩定,依法朝非核家園邁進。政府也將推動深度節能,促進節能產業發展,鼓勵企業科技儲能,並強化電網韌性,以實現2050淨零碳排轉型。國民黨立委王鴻薇批評,此舉乃是掏空國家,質疑「是不是底下人又餓了」、「會不會雲豹又要笑了?」面對外界質疑,行政院表示,世界各國皆以2050淨零排放為努力的目標,並且大舉投入預算,力拚達成淨零轉型的終極目標,像是日本未來10年就將投入150兆日圓(超新台幣30兆元)預算。行政院指出,台灣作為地球村的一份子,對於淨零排放目標責無旁貸,早於2022年3月底即在「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中公布,將自2022年開始投入9000億預算執行2050淨零轉型的目標,其中預算來源包含既有規劃1200億元、新增計畫3200億元及國營事業4400億元。「淨零相關預算更已於2022年度至202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及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4期特別預算中陸續編列,並經立法院審議通過,並非新內閣上任始提出。」行政院強調,部分立法委員就相關預算審議程序仍存有誤解,且對於合法審議並執行的前瞻預算惡言相向。前瞻計畫在台北市成效有目共睹,像是翡翠原水管工程計畫、0歲至2歲兒童社區公共托育皆有投入相關預算及建設等,卻有部分出身台北市的民意代表惡意中傷前瞻計畫,政院感到不解與遺憾。
卓榮泰提淨零轉型9000億元預算挨轟是錢坑 行政院回應了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針對行政院長卓榮泰施政報告所提淨零轉型9000億元預算的質疑,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昨日(5月31日)表示,政府所有預算皆會經立院審議,國發會等相關部會並從2022年開始即已提出規劃,預計將投入9千億預算來推動2050淨零轉型的目標;除此之外,前瞻預算各項計畫執行至今,也都是以強化我國重要基礎建設、促進區域均衡發展以及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為目標,對於部分立委至今仍對政府預算編列及審議程序產生誤解,政院感到十分遺憾。陳世凱表示,世界各國皆以2050淨零排放為努力的目標,並且大舉投入預算,以達成淨零轉型的終極目標,舉例而言,鄰近國家日本未來10年即將投入150兆日圓(換算超過30兆元新台幣)預算。陳世凱指出,台灣作為地球村的一份子,對於淨零排放的目標也責無旁貸,因此早於2022年3月底即已在我國「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中公佈,自2022年開始,預計投入9千億預算,以執行2050淨零轉型的目標,其中預算來源包含既有規劃1200億元、新增計畫3200億元及國營事業4400億元。而淨零相關預算更已於2022年度至202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及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4期特別預算中陸續編列,並經立法院審議通過,並非新內閣上任始提出。陳世凱表示,政府對於淨零轉型建設已進行的投資,迄今已有可觀的回報,以離岸風電供應鏈為例,至2024年1月止,國家累計已新增建廠投資732.6億元,所創造的產值就已高達920.4億元;此外,國家也規劃投入再生能源及氫能(2107億元)、電網及儲能系統(2078億元)、低碳及負碳技術(415億元)、節能及鍋爐汰換(1280億元)、運具電動化(1683億元)等領域,可望打造光電、風電、電動車及儲能4大供應鏈,帶動民間投資4兆元以上,創造產值5.9兆元。對於部分立法委員就相關預算審議程序仍存有誤解,特別是對於合法審議並執行的前瞻預算惡言相向,陳世凱舉例,以台北市而言,前瞻計畫在翡翠原水管工程計畫、班班有冷氣、強化數位教學以及智慧學習、整建長照衛福據點、0到2歲兒童社區公共托育皆有投入相關預算及建設,成效皆有目共睹,然而部分出身台北市的民意代表仍對前瞻計畫惡意中傷,政院感到不解與遺憾。
G7聲明「2035前逐步淘汰煤電」 台電回應了
七大工業國集團(G7)部長會議預定4月30日通過聯合聲明,同意「在2030年代前半期」逐步淘汰燃煤發電廠,向擺脫化石燃料的能源轉型邁出重大一步。對此,經濟部能源署長神隱不願回應;台電則表示,本就正在執行「增氣減煤」,2035年後,燃煤發電將僅剩林口電廠;至於會不會提前退役,須看到時候的政策而定。G7氣候、能源及環境部長會議4月29至30日在義大利杜林舉行。路透引據會後聯合聲明說,G7承諾致力於「在2030年代前半期」逐步淘汰各國能源系統中現有燃煤發電方式,或者是「制定一個有望達成攝氏1.5度控溫目標、也符合各國實現淨零排放路徑的時間表」。有關何時棄用煤電?G7聲明中提及的「2030年代前半期」是具體時間表,先前報導指有一國家表示反對。聲明中因此列出另一選項,亦即符合《巴黎氣候協定》設定的溫控目標。2015年的《巴黎氣候協定》承諾,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化前水準的1.5度之內。外交消息人士向路透表示,G7聲明中提出另一表述,是為了給德國和日本留下迴旋餘地,因為這2國對煤電依賴度較高。去年全球燃煤電廠發電量成長了2%,主要是受大陸新建電廠的推動,而歐盟國家和美國關廠速度亦有所放緩。關於可再生能源,G7提出,為了到2030年將全球發電裝機容量提升2倍,將蓄電池等儲能規模設定為1500吉瓦(GW),為現有規模的6倍。另聲明中也首度點名紡織業溫室氣體排放問題,承諾正視「快時尚」(fast fashion)對環境和氣候造成的嚴重影響。3月14日,法國國民議會投票通過遏止快時尚發展的法案,主要措施包括禁止為最廉價的紡織品做廣告,以及對低價商品徵收環保費。
歐盟CBAM台廠申報數全球第5 蔡英文:政府當淨零後盾
總統蔡英文18日出席「ESG永續台灣第四屆國際高峰會」開幕典禮,她表示,臺灣光電和風電的裝置容量,和8年前相比增加13.2GW,其中離岸風機累積裝置容量達到2.3GW,是世界上少數離岸風電突破2GW的國家;在淨零的路上,政府會當大家的後盾,提供各項協助。蔡英文表示,全球面臨極端氣候挑戰,發展再生能源、推動能源轉型,一直是政府努力的目標,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臺灣現在的再生能源發電,從2016年的127億度,到去年已有267億度,成長將近110%;截至今年1月,臺灣光電和風電的裝置容量,和8年前相比,也增加13.2GW;其中,離岸風機更已安裝完成288座風機,累積裝置容量達到2.3GW。我國不僅在亞太地區位居領先地位,更是世界上少數離岸風電突破2GW的國家。蔡英文表示,歐盟已開始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英國也規劃在2027年跟進,再加上全球RE100的企業承諾,臺灣身為全球供應鏈的關鍵角色,更需要提早做好準備;政府除了提出「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及「12項關鍵戰略」,也在去年「疫後特別條例」中編列3年預算,協助企業更新設備、培育人才,帶領產業升級轉型,強化國際競爭力。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在演講時表示,對台灣產業來說,最具國際化的考試就是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鋼鐵、扣件及鋁製品產業將受影響。目前出口至歐盟的企業有2015家,其中製造業有808家、占4成,非製造業有1207家、占6成。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碳密集產品來自台灣的數量名列前五,前四名依序為2.5萬筆的中國、1萬筆的美國、接下來是英國、土耳其、台灣及印度,韓國和日本的申報量則遠低於5000筆。曾文生表示,台灣CBAM申報家數在全球名列前5名,與中國、美國及英國相比,台灣產業規模和出口至歐盟的家數和品項並不多,顯示國內企業對碳定價非常敏感。經濟部推動紡織、石化和電子產業「以大帶小」,將中心廠的減碳經驗擴散至供應鏈,包含製程能源使用優化、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等。他指出,台灣全年碳排約2.7億噸,其中將近一半的碳排來自電力;若企業能少用1度電,平均碳排就會下降,提高能源效率非常重要,包含廠商設備能效提升、產業與民生使用行為的調整與改變。
2023年全台只出777本永續報告書 台經院:近三成中小企業沒關注「恐衝擊產業發展」
ESG近年引發企業高度關注,2023年台灣企業共編製約777本永續報告書,但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很多都不知道從何下手,隨著國際相關政策與供應鏈採購移轉,如果不重視ESG的話,可能後續會被課到碳費、影響國際供應鏈的接單,甚至是銀行投融資的條件;台灣經濟研究院25日表示,數據顯示,六成三的中小型製造業對於ESG「僅瞭解對公司的目的與意義」,有近三成是「完全沒有涉略」,正在推動的也只有7.4%,所以要更積極面對,引導中小企業實踐ESG,「讓企業遵循ESG從口號轉為生存之道。」ESG是為了評估企業是否符合永續發展目標,將Environmental(環境)、Social(社會)、Governance(公司治理)3項指標,納入評量企業營運的標準中。台灣經濟研究院長張建一表示,企業實踐ESG與永續發展,中小企業因規模小、資源少,推動ESG、減碳與永續更顯不易,但實際上這已經是企業的生存之戰。台經院研究八所副所長康廷嶽表示,我國積極推動ESG相關政策與法規,例如金管會於2020年推出「推動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2022年國發會宣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立法院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2023年金管會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2023年)」,逐步營造健全永續發展(ESG)生態體系。康廷嶽表示,據台經院在2023年底的調查,我國中小型製造業對ESG「僅瞭解對公司的目的與意義」為63.2%,對ESG「完全沒有涉略」有29.4%,極少數開始推動ESG,僅占調查中的7.4%;總體來說,ESG落實狀況差異很大,電子、化學及汽車等與國際供應鏈關係密集,ESG表現較佳,傳統產業如成衣、家具、皮革等,ESG表現較差。中小企業雖不在ESG第一線主戰場,但隨著國際相關政策與供應鏈採購移轉,勢必對於中小企業發展造成衝擊,尤其是高度仰賴國際市場的中小製造業者。台經院副院長林欣吾表示,為減少中小企業執行上的障礙,台經院已與銀行合作,推出「NZTD 中小企業淨零轉型診斷系統」,協助中小企業能在日益重視永續的金融體系下順利掌握資金來源;同時,也推出「ESG自評工具TEST」,協助中小企業自我評估在台灣製造業中的ESG水準,協助中小企業訂定永續發展策略;也開始提供採購再生能源電力及憑證諮商服務。
蔡政府減碳目標已跳票! 科學環團:中研院「去碳燃氫」根本吹牛
關心台灣能源困境及地球氣候變遷的科學環保團體「氣候先鋒者聯盟」於12月5日召開記者會,痛斥蔡政府的能源政策漏洞百出,而台電公司、經濟部、中研院等部門都是幫兇,例如:台電燈號繼續擦脂抹粉;中研院甚至宣稱「去碳燃氫」產出淨能量為投入能量的「6倍」,完全無視物理定律,竟然都沒人出面糾正,所以他們必須召開記者會,以正視聽。氣候先鋒者聯盟創辦人、電力從業人員的楊家法指出,台電與中研院最近正在提倡「去碳燃氫」,宣稱「從天然氣中提煉氫氣,分離出固體碳,再以氫氣做為發電燃料,沒有二氧化碳排放問題。」至於遺留下來的固體碳(碳黑),性質與石墨相似,可以做為工業原料,或是備用能源。楊家法認為,上述說法在理論上還說得通,但中研院在公開文宣上聲稱的「去碳燃氫,產生的能源增加了6倍」卻錯的離譜,痛批「天然氣經熱裂解轉換後的氫氣,總能量只會減少而不會增加,哪有產物比原料的能量還高的道理?依照中研院的邏輯,那天然氣發電產生的能源,不就是無窮大了?要是中研院是對的,那愛因斯坦發現E=MC^2,根本就遜掉了,我很訝異國家級的科學研究機關,竟然會有這樣的論述。」那真相是什麼?「去碳燃氫」的減碳效果究竟如何?楊家法解釋,以熱裂解天然氣來產氫,這樣生成的氫氣由於少了一部分的可燃物(碳),所以最多的熱值只有原本的55%,換言之,發同樣1度電,要用1.8倍的天然氣為材料來製作氫氣,經濟效益不足。而且碳黑的價格能否像中研院說的這麼高,也是個大問號。另根據台電、中研院的說法「去碳燃氫每年可減少7000噸碳排」,然而台灣核電廠每年的減碳效果卻是295萬6000噸!這意味著去碳燃氫的減碳效果「根本只是核電廠的零頭。」對此,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員陳中舜博士也補充,中研院提出的熱裂解法不是什麼先進的技術,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有了,之所以在國際上未受重視,就是因為它的產氫效果普通。而且甲烷同樣是溫室氣體,若要減碳,該做的應該是減少使用量,而不是換個名目增加使用。至於碳黑,陳中舜則說明,要是用這種方法製氫,並做為發電主力,那麼每天生成的碳黑將會非常巨量,工業界要如何消耗?只能保存了,這種易燃物要是儲存不當,一把火就會快速的燒回二氧化碳,那麼原本碳封存的設想就會完全破功。再說近8年以來,蔡政府的再生能源電力鋪設,是否達到減碳效果?楊家法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的資料表示「從2015年到2022年,台灣發電量增加了298億度電,但是增加的發電量,火力發電佔了98%,而低碳電力只佔2%」,會有這樣的數據,主因就是核電佔比在這段時間持續減少,那些新增的太陽能板與風力發電,只能勉強補上失去核能而遺留的低碳電力空缺。一個明顯的例子是,今年核二廠在3月除役停機,所以今年前10個月的低碳電力(核能)減少了55億度,但再生能源只增加14億度,導致2023年的低碳電力,將比2015年的低碳電力還低!氣候先鋒者聯盟痛批,蔡政府口口聲聲說要減碳,經濟部也曾在2022年3月公布的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中說,「以2005年(民國94年)為基準年,目標:一、2020年要達到減碳2%;二、2025年要減碳10%;三、 2030年減碳20%。」然而,根據環境部2023年最新出版的我國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最新統計到2021年,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是297,007千噸co2e,跟2005基準年的290,552千噸co2e相比,增加了2%多,換言之,2020年減碳2%的目標根本就已經跳票,更不要說2025年「減碳10%的目標」了,在增加發電量皆是火力發電的情況下,鐵定也會跳票!氣候先鋒者聯盟也呼籲,明年新總統上任後應召開能源國是會議,同時順應COP28,全球22國的倡議,支持核能發電,「用科學來評斷,而非由政客評斷核能。你可以選擇支持或不支持核能,但我們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核能。」
金融新擂台戰1/金控加入RE100後做了什麼?這一家總部100%用再生能源
11月30日COP28氣候峰會將於杜拜登場,由五大金控組成的「永續金融先行者聯盟」搶在10日舉辦周年成果發表,第一屆輪值主席中信金控總經理陳佳文開心不已地說,「成果斐然!」包括綠色採購15億元,綠色投融資5,800億元。淨零減碳成了全球新趨勢,三年前美國Apple領頭加入全球再生能源倡RE100,2050年要達到「100%綠電」淨零碳排目標,帶動台廠供應鏈跟進,金融業雖非生產業,但2021年國泰金率先加入後,富邦金、玉山金及永豐金大股東永豐餘集團也相繼加入。儘管不像製造業,沒有提交產品產製流程的「碳盤查」壓力那麼大,但金融業「拚綠化減碳」的努力更費心思,包括計算人員、差旅、水電等碳足跡基本盤查,還得從自身採購、銀行放款考量企業碳風險、設計綠債等綠色金融商品,到壽險業購置商辦大樓申請綠建築、綠電等,方方面面找出緊密接軌的路數。為此,去年中信金、元大金、玉山金、第一金與國泰金揪團拚綠色金融,組成「永續金融先行者聯盟」,如今結盟滿周年,以2022年綠色採購(譬如辦公室等相關器材在地購買)總金額的統計數據來看,已累積達15億元,較2021年成長67%是最明顯的一項。再者,「我們還透過投資、融資,實際投入前瞻戰略經濟活動及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2050淨零排放路徑之關鍵戰略產業,總金額也超過5,800億元,比2021年成長了24%。」陳佳文說;這些產業包括能源、風電等。首屆永續金融先行者聯盟成果發表會,左起為元大金控總經理翁健、第一金控總經理陳芬蘭、輪值主席中信金控總經理陳佳文、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與玉山銀行總經理林隆政。(圖/中信金提供)五大金控聯盟中,國泰金鎖焦「充足電力」與「完善電網」兩大能源議題。「國泰金控、人壽、銀行、產險的總部,原本預計2025年之前達成百分百使用綠電,現在我們已經在2022年,提前達標!」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在聯盟發表會中展示這項成績。不僅如此,8年來,國泰金控綠色採購總額已超過27億元,近3年在地採購比例則是超過95%,藉此降低採購運輸過程的碳排放。玉山金則全力推動綠色金融債券,也就是募集之資金全部用於綠色投資計畫。「玉山金不僅是金融業首家通過SBT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審查,永續債券發行量也是第一!」玉山金永續長張綸宇提到,從2017年發行國內首批綠色債券,2021年首度發行2檔可持續發展金融債券,永續債券占玉山發行流通在外債券總量12.53%,為本國銀行之冠。永豐金控旗下永豐銀行則於2013年啟動「太陽光電設備融資專案」,為國內金融界首家投入太陽能光電融資的金融機構,迄今融資餘額市占率三成為業界之冠。永豐銀董事長曹為實說,「我們在太陽能電廠融資排名第一,現在也已邁入儲能產業,正在小心謹慎進行中,相信也會成為第一,這都是我們對台灣綠能產業盡一份心力責任。」這項專案截至今年9月的最新統計,融資合作光電廠逾7,700座、裝置容量 3.27 GW(Gigawatt;百萬瓩),早已超越1.5核能發電廠的裝置容量、可抵銷的碳排放量效益,已經超過4個台北市面積的樹木。永豐銀行法人金融處處長廖嘉禾表示,隨著再生能源建置量增加,如何提升電力可靠度、品質成為發展綠能下一階段需面臨的考驗,因此發展儲能設備的需求迫在眉睫。「永豐銀的『光儲合一專案』,就是要協助業者同時建置發電案場與儲能設備的需求」,今年8月遂以主辦行身分與大亞集團子公司志光能源簽訂聯貸案,加入能源轉型列車,截至2023年10月,累計融資餘額及裝置容量分別達53億元及910MW,已提前達成2023年融資餘額達40億元的目標。2021年國泰金控率先加入全球再生能源倡RE100。(圖/國泰金提供)
五大金控永續金融聯盟滿周年 中信金陳佳文:綠色採購總額成長
由中信金、元大金、玉山金、第一金與國泰金組成的「永續金融先行者聯盟」成立滿周年,今(10)日舉辦首屆成果發表會,首屆輪值主席、中信金控總經理陳佳文表示,由於先行者聯盟每季召開會議凝聚共識,透過金融業淨零推動工作平臺的工作群會議持續推動,才能達到此次斐然的成果,接下來第二屆輪值主席則由玉山金控總經理陳茂欽接下。「永續金融先行者聯盟」第二屆輪值主席由玉山金控接下,10日由玉山銀行總經理林隆政代表接受。(圖/李蕙璇攝)陳佳文並進一步分享,首年先行者聯盟成果,2022年綠色採購總金額近新臺幣15億元,較2021年成長67%;透過投融資,實際投入前瞻戰略經濟活動及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2050淨零排放路徑之關鍵戰略產業總金額逾新臺幣5,800億元,較2021年成長24%。此外,先行者聯盟成員致力透過永續個人金融等面向,2022年共推出7項創新永續應用分析工具。元大金控總經理翁健、中信金控幕僚長暨發言人高麗雪、玉山金控永續長張綸宇、第一金控總經理陳芬蘭、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亦與會說明各成員致力永續淨零的相關作為。金管會2022年成立先行者聯盟,期許擔任臺灣淨零排放的重要推手,凝聚並發揮影響力共同推動永續發展,先行者聯盟成立至今屆滿一年,黃天牧主任委員致詞表示「五根手指合起來便成為一個拳頭,團結成為巨大力量」,比擬推動淨零永續從金融業、民眾到金管會都扮演重要角色,今日成果顯見五家業者不負所託,為先行者聯盟打下良好基礎,對金融同業起示範作用。中信金幕僚長暨發言人高麗雪指出,中信金控擔任主席期間呼應先行者聯盟承諾,於永續報告書公布以碳核算金融聯盟(Partnership for Carbon Accounting Financials, PCAF)方法學完成投融資財務碳排盤點結果;旗下子公司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及台灣人壽保險公司2022年對高碳排授信戶的議合達到財務碳排占比60%以上,且議合企業均訂定2050年減碳目標,其他非高碳排產業之企業議合家數達145家,成功促使其中53家企業啟動減碳評估。先行者聯盟成員亦加入由金管會及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成立的工作平臺,分別擔任政策與指引工作群、資金與統計工作群、資料與風控工作群、培力與證照工作群、國內外推廣工作群等五大群召集人。中信金控負責資料與風控工作群,協助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建置「企業ESG資料平臺」,協助彙整及辨識淹水、乾旱、颱風等氣候風險資料需求,提供會員機構查詢企業客戶之環境相關數據,改善金融機構及一般企業編製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報告書時,實體及轉型風險評估資料不足問題,並增進氣候風險管理品質,後續將由聯徵中心依此需求建置「金融業實體風險資料平臺」,協助金融同業更有效掌握其氣候風險。
台泥看準電池儲能市場2,000億商機 全台最大100MW系統併網、UHPC儲能櫃18日亮相
根據InfoLink預估,2030年台灣電池儲能市場累積規模約達7~8GW,總容量約20GWh,累計市場規模達2,000億台幣。而台泥(1101)企業針對低碳轉型傳出雙捷報,包含台泥儲能建置全台最大的100MW E-dReg儲能系統(電池容量311MWh),已完工並全數併入電網;此外,台泥結合本業低碳建材與綠色能源發展的創新產品—專利防火滅火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儲能櫃EnergyArk,18日即將在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亮相,2024年1月將在全球知名CES展正式面向國際儲能市場。台泥企業團所屬高雄小港超級電池工廠,配置6個EnergyArk 1000,總容量6.4MWh的儲能系統已通過台電s-Reg執行能力測試,為EnergyArk首個應用案,18日前將正式上線加入台電靜態調頻(s-Reg)輔助服務,並同步執行超級電池工廠內需量控制與離尖峰電能移轉。台泥是全球第一家發布自主設計UHPC儲能櫃及國內唯一一家同時具備建置UHPC儲能櫃及金屬櫃能力的能源業者,目前國內僅台泥參與台電電力交易平台所有運轉項目,包含調頻備轉(sReg、dReg、E-dReg)、即時備轉、補充備轉。截至10月,台泥在台建置完成且已併網的儲能總電池裝置容量,已達全台近30%。除了科技業外,儲能對於國內重工業、物流倉儲、低碳建築業也有極大的發展潛力。國發會公布的2050淨零排放路徑12項關鍵戰略,其中電力系統與儲能是未來二年積極推動項目之一,預計投入經費760.77億元,導入高占比再生能源,同時確保供電平衡及提升系統韌性。台泥董事長張安平18日也將出席台北國際能源週,為全球第一個使用低碳建材打造的UHPC儲能櫃EnergyArk揭幕。EnergyArk具備專利認證防火防爆、獨家注水滅火確保、全方位耐候無死角以及單櫃模組彈性組合,台泥企業團第一次參與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以及全球CES展,也將結合旗下能源事業體台泥儲能、台泥綠能、能元科技、三元能元科技與能元超商,展示台泥從創能輸能到儲能的整合實力。台泥以EnergyArk UHPC儲能櫃為核心,發展出綠充儲一體充電站、綠電匹配服務、聚合電力交易,提供客戶城市級微電網整合方案。
因應淨零碳排目標 國會淨能會與業界簽MOU
歐盟將開徵碳稅,立法院台灣國會氫能與潔淨能源促進會今(27)日與ESG碳中和科技聯盟協會、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舉行合作備忘錄(MOU)簽署儀式,以協助台灣海內外企業落實ESG永續發展。立委趙天麟指出,2050年再生能源比例目標不易達成,因此需要具體規劃並與企業共同合作。促進會今上午與三方協會總會共同簽署MOU,除會長趙天麟、立委黃世杰、僑務委員會副委員長阮昭雄外,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洪奇昌、碳中和科技聯盟協會副會長郭修敏、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總會長李天柒、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總會長許玉林、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夥伴聯盟執行長林若蓁等產業代表也共同出席。趙天麟致詞表示,國發會去年發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預計2050年再生能源比例達到 60-70%,氫能 9-12%,但這項目標不容易,所以更需要具體規劃,以及海內外的企業夥伴共同合作。趙天麟指出,今天的合作備忘錄,最重要的目標是要把台灣的優秀廠商推銷到國際上,海外僑台商也能分享技術研發、淨零碳排策略等,協助ESG真正落實,立法院台灣國會氫能與潔淨能源促進會將扮演好督促與推動的角色。趙天麟說,8月他曾跟隨IBA專業考察團前往德國,了解首都柏林2030「淨零、智慧、生態、綠色」的城市願景。他發現,除首都之外,德國許多小鄉村也大量引進綠電、儲能系統改造,成為淨零社區。而高雄市目前也推出首部「地方淨零自治條例」,目前還在中央審核中,未來他將持續推動,讓條例早日施行。阮昭雄表示,淨零碳排及ESG的意識、能力建構已經是世界趨勢,面對時代挑戰及局勢變化,僑委會將盡最大能力協助台商夥伴因應。今年以來,僑委會已蒐集公部門資訊,設立資訊專區給所有台商朋友,並舉辦循環經濟、淨零碳排培訓及邀訪活動,並透過企業升級調查計畫,了解越南、泰國、菲律賓、印尼衝口導向國家的台商,面臨哪些困難,未來將與促進會共同協助企業朋友,順應世界潮流、導入ESG理念,無縫接軌國際。許玉林表示,歐盟即將開始開徵碳稅,不只台商緊張,所有僑居地的各國家都緊盯局勢,這攸關企業的出口項目增減,在未來,願意落實、努力推動ESG的企業生意會越來越好做。
碳交所8/7高雄軟體園區揭牌 碳權概念股跌多漲少
全球對氣候變遷議題愈加關注,各國相繼宣示淨零碳排承諾,因台灣供應鏈減碳需求、2050淨零轉型目標,台灣碳交所今(7)日正式成立,蔡英文總統赴高雄軟體園區揭幕,期許台灣跟上國際減碳潮流、達成低碳目標,成為亞太地區減碳前段班,2023~30年間預期帶動4兆民間投資、創造5.9億產值、55萬個相關工作機會。今日盤中11時許碳權概念華紙、正隆(1904)、榮成、寶隆、永光、中華化、東聯股價走疲,農林跌停;碳權資訊管理服務伊雲谷、叡揚(6752)小漲,偉康(6865)、訊連(5203)平盤、普鴻(6590)、虎門(6791)小黑;中興電(1513)、華城(1519)開高走低。碳交所董事長林修銘表示,在全球追求淨零的趨勢下,碳定價成為國際上普遍採納的管理工具;在總統、行政院、國發會、經濟部、金管會及環保署的積極促成下,碳交所由證交所與國家發基金共同出資,碳交所依各碳權之性質及對象不同,分為自願減量額度交易及增量抵換交易、國外碳權交易三大交易板塊。高雄市長陳其邁指出,高雄佔排碳量20%,減碳要落實到生產過程,當地台塑、中油、中鋼、日月光等大廠以大帶小「淨零策略大聯盟」。行政院長陳建仁認為減碳成為台灣國際競爭力的必要條件,今年初《氣候變遷因應法》經立院三讀通過核定「淨零排放路徑112-115綱要計畫」,4年編列743億元推動淨零科技。
永續台灣論壇2/顧洋教授:節能減碳從「做一個地球人」開始
為了降低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與影響,聯合國在2015年底通過的《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中,明確訂出「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不超過工業革命前水準的攝氏2度以內,並努力控制在1.5度內」。據了解,目前全球已有195國簽署加入此一協定。但即使如此,聯合國估計,本世紀末全球溫度上升可能達到攝氏3.5度!這意味著全球每年還必須再少排放150億噸的二氧化碳,才有可能達到目標。此後,節能減碳成為全球重要議題,目前已有130多個國家,宣示在2050年前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台灣雖不是聯合國會員國,蔡英文總統也在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宣示,台灣將朝2050年淨零轉型的目標前進,並於2022年提出「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目標訂定後,政府、企業與個人要如何跟進,才不致讓「淨零」淪為口號?本刊記者特別專訪在淨零排放這一領域的專家、同時也是台灣環境管理協會理事長顧洋教授。顧洋表示,節能減碳是一個全球性議題,需要每個人共同承擔責任。但相較之下,「節能」又要比「減碳」容易一些,理由是節能也同時意味著可以節省費用,而減碳卻往往要付出更多成本。顧洋認為,「減碳是目前全球都面臨的一個挑戰性問題,在許多已開發國家中,減碳必須付出更高的成本,這代表要同時承擔經濟面的傷害。」因此節能和減碳雖是每個人的責任,但如果要實現這些目標,必須付出一定的妥協。台灣將於8月7日正式成立碳權交易所,並決定碳費、徵收對象以及計算方式,最快在2024年就會實施「氣候變遷因應法」,針對碳排放較大的企業收取碳費。對此顧洋則認為,在許多資本主義國家,通常只有在將碳轉化為利益時,才會開始思考實施減碳措施。「碳稅是一種方式,台灣的氣候法也保留了這樣的空間,雖然環保團體對此提出了質疑。」此外,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的研究也顯示,愈早實施碳定價,減碳壓力愈小。根據世界銀行統計,全球已有68個國家或地區實施碳定價,台灣的腳步明顯已落後。顧洋說:「實現淨零排放面臨的困難,在於它是一個外部性問題,只有當我們將其內部化並加入利益因素時,人們才會開始關注減碳的重要性。」他舉例,不管是汽車還是手機、電腦等,製造業比較容易從實物產品中創造利益。但這與環保工作不同,改善空氣品質和環境可以使人們更長壽,卻不能賺錢,企業界就很難完全參與其中。「因此將淨零和減碳納入金融領域有其目的性,否則它們可能真的會被視為事不關己的口號。」顧洋認為節能減碳(尤其是減碳)是知易行難的事,至少要從「做一個地球人」開始。(圖片提供/CTWANT)而在國家層面要推動淨零和減碳,顧洋認為所面臨的最大困難,「在於缺乏典範國家」。每個國家在經濟、社會結構或歷史地理條件都各不相同,很難有一套標準的學習模式。譬如在經濟生活上,許多國家都以美國為富裕典範,住大房、開豪車、吃美食,但3.4億人口的美國,碳排放佔全球總量的15%至20%,美國的人均碳排量為17.6噸,是全球平均值的四到五倍。「如果14億人口的印度要將美國視為典範,那麼碳排放將成為一個巨大且恐怖的問題。」根據世界銀行2021年的資料顯示,歐盟27國的人均碳排為7.05噸,日本為9.32噸,雖然比美國略好一些,但也都是二到三倍於平均值。而台灣呢?雖然總碳排量數於中段班,但因人口不算多,人均碳排卻高達12噸,也就是說,台灣每個人的碳排,可抵過「三個地球人」以上。對此,顧洋也認為,節能減碳(尤其是減碳)是知易行難的事,至少要從「做一個地球人」開始。那麼在減碳方面該如何實質行動呢?顧洋表示,對於台灣這樣相對被動的國家,必須跟隨大國的經濟發展趨勢,推動減碳的同時,也要同時解決2千3百萬人的生活問題,所以一直以來被討論的再生能源,在聯合國、ISO這樣的國際組織中都被認為是減碳的解決方案之一。「對台灣而言,最令人頭痛的是能源政策的不穩定性,在政黨更換中改變政策的頻繁,都讓企業和人民很難制定出真正的再生能源發展方案,這讓減碳的路走得更加艱難。」顧洋認為,節能減碳永續發展最根本的辦法,是教育訓練和研發。他說:「對人的投資是絕對值得的,透過教育使企業了解碳足跡和水足跡的概念,了解自己對環境產生的影響,進而了解自己在環保和減碳方面的責任。」不過他也坦承,這需要一段時間。從環保到減碳,當產業界了解他們對世界的影響力,才能創造有利於環境永續發展的機會。顧洋認為,要談永續發展,先決條件就是必須先在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和社會福祉三個因素中,取得平衡與妥協。對於國家和產業來說,節能減碳也許是一個困難的課題,「我們可以從一些簡單的行動開始,如關燈、更換省電馬達、運用再生能源等,可以在短期內就看得到減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成效。聯合國的目標是在2035至2050年間全面停止生產燃油車,顧洋認為推動電動車的普及,將一個值得關注的措施。依照聯合國的說法,電動車是在減碳方面最有效率的汽車動力,「如果能在電池續航力和充電速度方面有更顯著的進步,價格和便利性也有了改善,未來推動電動車普及將是一個短期應急和中長期規劃的重要舉措。」「我們不能只停留在現況或表面,還需要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顧洋眼中的未來包括發展再生能源、持續改進環保產品品質等。他認為我們應該同時重視經濟發展和節能減碳,並通過教育和培訓來提高企業對環境影響力的認識,以因應未來市場的改變,才能實現可持續的未來,創造更好的世界。顧洋教授-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執行長/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講座教授現任:■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 講座教授■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執行長■社團法人台灣環境管理協會理事長經歷:■台灣綜合研究院 副院長■臺灣工業技術學院化學工程系教授■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國家發展基金審議委員■環保署顧問、環境影響評估、環境品質等委員會委員■環境保護國家標準起草委員會主席■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理事長專長:■環境工程■環境管理■反應工程■分離程序
台電購電成本高爭取漲價 行政院推平台讓企業自購綠電
台電上周五股東會上預估今年虧損恐仍在1500億以上,表態10月將再爭取合理調漲電價,輿論批評,台灣購買綠電成本高於售電價格,是虧損的主因。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昨(20)日出席「2023綠電交易高峰會」時表示,未來企業透過「綠電交易平台」直接向再生能源發電業或售電業採購綠電,經濟部也將推出「中小企綠電平價專案」,預計2025年前可提供逾億度綠電,協助中小企業順利取得綠電。根據台電官網資料,到今年4月底為止,台電購買風電成本為每度7.03元、光電4.88元,平均的再生能源購電成本為5.6元,整體購電成本為4.51元;同時,台電的售電價格,民生用電為每度2.63元、工業用電為2.58元。外界批評,台灣購買綠電的價格遠高於售電價,是長期嚴重虧損的主要原因。鄭文燦昨天出席活動時表示,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預計於2026年起正式實施;美國亦簽署了史上最大因應氣候變遷投資的《降低通貨膨脹法案》,倡議100%使用再生能源,我國目前亦有台積電、台達電等多家重要企業參與,也讓資源減碳及促進綠能使用成為新潮流。政府於去年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訂定2030年階段性減碳目標,減碳目標也是每一位領導者的責任,不僅是台灣面對全球的共識,也是跨國界、跨產業、跨世代的轉型工程。鄭文燦指出,我國採取「電證合一」的制度,於2017年與2019年分別完成《電業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開放綠電自由交易,並建立由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來負責執行的台灣再生能源憑證(T-REC)制度;而「綠電交易平台」讓綠電不再只躉售台電,企業可透過「企業購售電合約」,向再生能源發電業或售電業採購綠電,滿足企業社會責任及減少碳排放等目標。鄭文燦指出,政府的目標是提供可接受的綠電價格,讓想買的買得到,讓想賣的賣得出去,為照顧中小企業,經濟部也將推出「中小企綠電平價專案」,由公有或國營土地招租太陽光電案場,並保留3成綠電上平台標售,預計2025年前可提供逾億度綠電,協助中小企業順利取得綠電,因應淨零轉型趨勢。他表示,現在還在建立制度的階段,歡迎各界提出更好的政策建議,經濟部及行政院各單位都會儘量納入考量。
6月5日世界環境日 立委舉辦低碳蔬食市集
6月5日聯合國世界環境日,為呼應今年世界環境日主題「塑戰塑決」(beatplasticpollution),立法委員吳欣盈今(5)日邀請林為洲、陳淑華、洪申翰等近20位跨黨派立委及台北市議員陳宥丞及民間團體在立法院舉辦「低碳蔬食市集」,共同倡議「低碳蔬食愛地球」、「循環容器用起來」。立法院長游錫堃表示,立法院今年1月10日三讀通過了《氣候變遷因應法》,與眾人一起為淨零生活及永續社會努力,自己非常喜歡食用各式青菜,兼顧美味、健康與環保,希望大家一起響應「每周一蔬食」的概念,一起為健康綠生活努力。吳欣盈表示,在立法院舉辦市集,就是希望公部門「由公而私」發揮領導力,在飲食及消費上優先減碳,幫助台灣達成氣候目標。辦公室每週選擇一天無肉日,尤其全素漢堡在國外非常流行,種類多元,兼具美味、減碳、愛護動物。吳欣盈說,自己一直提倡精準醫療降低健保財務負擔,其實一般民眾也能從自身做起,多攝取低碳蔬食,就能為自己的健康盡一份心力。立委林為洲表示,國民健康不能等,儘管我國已有《營養師法》、《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和《學校衛生法》,但遺憾改善民眾飲食及營養問題的《營養及健康飲食促進法草案》尚未立法。呼籲行政院應儘速將《營養及健康飲食促進法草案》送進立法院,並在下個會期三讀通過。立委陳椒華指出,過去在環保團體,多從事環境運動及環境政策倡議,但事實上,日常生活就可以為環境做很多事情,她自己長期隨身攜帶水杯,平日午餐時,辦公室同仁也都會自備便當盒至店家購買,減少廢棄物產生,呼籲大家一起開始實踐環境友善、同時也對自己健康友善的生活。洪申翰表示,全球進入淨零世代,各國紛紛以國家發展戰略回應氣候變遷造成的巨大風險和影響,蔡政府這七年多也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2050台灣淨零排放路徑及12大戰略等關鍵氣候行動。今天來參加低碳蔬食市集,一起響應每個人在日常可以做的氣候行動,也提醒自己要為了環境永續更加努力。陳玉珍表示,自己平常在立法院工作繁忙,飲食習慣較簡單,在立法院小吃部最喜歡的是豆腐相關的料理,不只兼具營養價值又會有飽足感,同時也可以響應環保,多吃蔬食減少碳排放。她也呼籲大家一同響應世界環境日,使用環保的循環容器,實行每週一蔬食,為地球盡一份心力。綠色餐飲指南共同創辦人何佳穎強調,最好的低碳飲食,就是植物性飲食。雖然肉類也逐漸邁向永續之路,但純以碳足跡或環境成本而言,植物性飲食依舊是對環境干擾程度相對低的蛋白質來源,期待低碳飲食中的植物性飲食,將能成為你我的首選。
出席「2023富邦永續大未來論壇」 鄭文燦:明年啟動碳費徵收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昨(23)日出席「2023富邦永續大未來論壇」時表示,政府除去年推出「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外,「氣候變遷因應法」、「環境部組織法」等法案亦於今年獲立法院三讀通過,未來將研擬合理碳定價機制,規劃明年啟動碳費徵收,並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完備碳權交易機制,規劃明年啟動碳費徵收,同時也會持續推動再生能源發展,實踐台灣能源轉型目標,打造台灣成為更具韌性的國家。鄭文燦表示,淨零轉型是跨國界、跨世代、跨領域且攸關國家長期韌性發展的課題,蔡英文總統及賴清德副總統皆高度重視淨零轉型,尤其台灣的未來取決於現在,因此政府於去年正式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積極推動能源、產業、生活、社會等四大轉型策略,為台灣邁向淨零轉型打底。鄭文燦說,台灣目前年碳排量約2億6千萬噸,為逐年降低碳排量,政府將研擬合理碳定價機制,讓產業獲得調適,並規劃明年啟動碳費徵收,初期將以大排放源為優先徵收對象。此外,台灣證券交易所將與國發基金合作籌組「台灣碳權交易所」,完備碳權交易機制,而碳權交易不同於證券交易的自由買賣機制,原則會以有需求的產業為優先,再逐步擴大適用範圍。此外,為協助引導企業減碳,經濟部已與全國工業總會共同合作成立「產業碳中和聯盟」,藉由公私協力、廠商以大帶小的模式推動產業淨零轉型,盼能進一步形成減碳生態系,落實節能減碳工作。「台灣在推動能源政策上遭遇許多挑戰,為確保不缺電情況,蔡英文總統上任7年來,積極推動再生能源極大化工作,並訂定2025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需達29GW(百萬瓩)的政策目標,其中太陽能光電系統占20GW,截至目前已完成建置10.25GW。」鄭文燦指出,政府也陸續克服離岸風電海事工程、融資及國產化等挑戰,並逐步興建風場,預計2025年要達成5.6GW目標。另一方面,政府7年來也核定規劃興建7個燃氣電廠及擴增機組,全力實現2025年天然氣發電占比提高至50%的目標。鄭文燦指出,再生能源極大化無法一蹴可幾,需要長期的努力,並以確保穩定供電為前提,未來燃氣發電將導入氫能混燒,並逐步調整比例至30%左右,以降低天然氣發電所產生的排碳量,並積極開發地熱能、海洋能及其他綠能,實踐台灣能源轉型目標。此外,產業的調適亦相當重要,包括鋼鐵業、石化業、造紙業、水泥業等產業均已進行相關準備,而台灣已逐步邁入新的碳經濟時代,如何將挑戰變成商機,需要大家共同集思廣益。
宏碁集團進軍智慧城市展 Kymco能源解決方案同步亮相
第十屆「智慧城市論壇暨展覽」(Smart City Summit & Expo)延續去年「數位轉型再創智慧城市新高峰」主題,持續推動產業及城市的數位轉型,將於3月28日至3月31日在台北、3月30日至4月1日在高雄兩地實體展出,並首度以展中展規模新增「2050淨零城市展」。而二輪品牌Kymco在「ESG優良企業主題館」,也將展出Ionex 3.0四大車系以及微型電動二輪車Mint與Cozy。在智慧城市的轉型與推動中,Kymco推出Ionex能源解決方案,包括Ionex智慧路燈以及Ionex車能網,並推出多款電動機車;同時以一天將近4座換電站的效率佈建Ionex 3.0換電站,自2022年12月底宣布2,000座換電站達標後,三個月內已建設完成2,204座,持續推進電動機車的發展。另外,Ionex也將合作對象拓展至國際,如協助全球最大二輪車出行服務Grab騎士實現電動機車的騎乘體驗,並推出「智慧自助租賃 (ATR)」解決方案,以捷運車站為服務核心據點,設置電動二輪車自助租賃站,提供市民及遊客電動車應用於低碳旅遊服務,也將在本屆智慧城市展中亮相新合作夥伴;而於高雄展區中,Kymco也將Ionex 3.0旗下電動機種傾巢而出,展現Ionex於創新電動機車解決方案的成果。宏碁集團攜子公司前進智慧城市展,多元方案實踐綠色生活。(圖/shutterstock)為向全球展現台灣朝「2050淨零排放路徑」的政策方向,透過「2050淨零城市展」的展出,呼應「智慧城市展」的數位轉型實力,落實台灣淨零轉型的決心與進程。受國家發展委員會與台北市電腦公會邀請展出的Kymco不僅提出Ionex車能網能源解決方案,也將展出期旗下電動車i-One/S Pro/S Rex/S7R四大重點車系,還有可普及推廣使用的「庶民電動車」,光陽舞風MINT、酷騎COZY兩款微型電動二輪車也同步展出。除此之外,在智慧交通部分宏碁(2353)集團旗下宏碁智通、安圖斯科技、智頻科技、建碁(3046)及渴望園區等子公司也參與「2023智慧城市展」,並以「低碳綠文明 與您共創智慧生活」為題在台北展區展出,推出低碳淨零、智慧城市相關解決方案,助力城市轉型升級。宏碁董事長陳俊聖指出:「隨著生活型態的轉變,宏碁集團在現有的業務及新事業中進行創新,持續將觸角延伸到全新領域,並透過旗下子公司推動多元化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宏碁智通在智慧路邊停車方面橫掃全台9成市占率,同時推出更多元的前端設備,包含中位/高位攝影、簡易版停車柱,均搭配非現金繳費機使用,且因應電動車興起與ESG永續發展趨勢,宏碁智通也協助充電樁業者快速導入多元支付,推出針對停車場環境的「免綁會員、多元繳費」便利充電服務。智頻科技今年特別展出兩大類別產品,包含工業儲能系統及家用儲能系統,工業儲能系統包括100度電的儲能機櫃與電池模組,適用大型工廠、商業用戶使用;而家用儲能系統則為1度電的可攜帶式儲能設備、10度電與15度電家用儲能設備,滿足家庭、露營及旅遊需求。安圖斯科技則提供AI人工智慧、雲端運算及高效運算解決方案,例如攜手積聚科技共同開發的SmartCCTV影像監控加速暨自動化解決方案,提供高達2倍以上儲存能力的整合式影像監控加速與智慧分析平台。至於建碁以IPC產品深耕基礎建設、工廠自動化、政府單位、教育及零售等全球工/商用數位看板市場。今年擴大產品線的深度及廣度,開發基建設施適用之寬溫、寬壓、多種輸入出介面的各式工業用主機板及IK08耐撞擊之工業觸控一體機等產品,與AI運算及5G資料傳輸的需求接軌,廣泛適用於需要穩壓,電力控制等自動控制介面系統、邊緣運算控制器及智慧交通等用途,例如智慧AI車牌辨識、智慧停車場閘門控制、電動車充電樁等智慧綠能城市的必要建設。渴望園區是宏碁旗下主打休閒娛樂的多功能智慧園區,其中以環保綠飯店著稱的渴望會館,成為全國首家民營的金及環保旅館,且連續三年榮獲國家企業環保獎。此次,渴望會館參與「環保署」淨零綠生活智慧城市展,展出ESG行動計劃,包含園區內執行造林計畫及太陽能發電推廣等,共同響應集團永續策略。
Toyota氫能車Mirai四月登台 全台首座加氫站台南建置
為加速碳中和腳步,政府於2022年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關鍵戰略,其中政府預期「氫能」可使2030年低減6,877噸年排碳量,並於2050年達成1,750萬噸年減碳量。2035 E-Mobility Taiwan將於4月10日在南港展覽館一館登場。(圖/貿協提供)在低碳運具中,以車輛生命週期觀點評估,氫能電動車(以下簡稱FCEV,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除具有行駛過程零碳排放的優點外,也不會產生因純電車(BEV,Battery Electric Vehicle)大電池生產及報廢回收造成的碳排及其他汙染物,是達成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電動化車輛之一。2022年全球FCEV銷量已超過2萬台,在歐美、日本及韓國等地區已有許多營運實績,且銷量穩定成長,顯見FCEV在全球電動化車輛市場的重要性日趨提高。在台灣,政府目前規劃於2023年提出氫能載具示範計畫和建置加氫站,加速氫能運具推動。而國內汽車龍頭業者和泰汽車(2207),攜手國內工業氣體領導廠商聯華林德(1229),首度專案引進最新氫能電動車Toyota Mirai,並展開試運行計畫。聯華林德規劃今年在台南樹谷園區完成加氫站的建置,並於2024年年初正式展開試運行計劃。和泰汽車將在4月12日(三)至4月15日(六)於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主辦的「台灣國際智慧移動展」中,展出最新氫能科技的電動化車款Mirai,不僅如此,成運汽車也將展示新款電動巴士;格斯、迪吉亞、馳諾瓦、台達、太平洋電線電纜、士林電機、星博電子、mTARC將展出電池、馬達、充電設備。而公信電子、研華、智易科技、台灣車聯網產業協會、科絡達則展出車輛導航、駕駛行為及車輛狀態偵測、空中升級技術(OTA)等智慧車聯網應用科技。此外,E-Mobility Global Demo Day獲選的7國12家新創公司也展出3D影像偵測、自駕車驗證模擬平台、自駕AI系統、可維修及重複使用之電池等更便捷、環保創新解決方案。貿協強調,展覽期間同時舉辦系列活動,包含「電馳智駕-智慧移動論壇」邀請歐美產業專家剖析電動車及自駕車市場發展趨勢,也有指標大廠講述永續、創新技術;此外現場由產業專家帶領主題導覽、達人講堂、新產品發表會等,與參觀者一探最新智慧移動解決方案。
Suzuki全新燃油機車6萬有找 進軍國內平價市場
Suzuki台鈴機車今(12)日舉辦經銷商大會,除了展現eReady電動化的腳步,也發表全新燃油SUI 125,承襲日本K-car的設計語言,建議售價70,000元、首購優惠最低56,700元。台鈴機車表示,台灣機車總數14,390,626輛,平價車佔其中54%,而今日推出的「SUI 125」也準備進軍平價車市場。SUI 125用台灣人熟悉的台語發音「水」取之,外型則以日本K-car為發想,並具有大面積頭燈設計、重車級雙油門線、750mm低座高設計、平整化坐墊、同級唯一雙槍後避震設計、防跳脫掛勾設計、寬敞踏板空間和平整化車廂空間(可放置3/4安全帽),滿足騎士的日常需求,且推出「雪酪藍」、「帕瑪森白」、「海鹽灰」、「醋栗黑」及限量「翻糖橘」共5款顏色。同時,SUI 125配備日本研發設計的SEP(SUZUKI Eco Performance)七期節能引擎,具有四大特色:輕量小型化、安靜低噪音、節能低油耗及加速性能強,經濟部能源局油耗測試值為46.8km/L。在低中高速轉速域皆有動力輸出並降低耗損,且保留救急踩發桿預留孔位,車主可自由選配。至於國發會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中提到2030年電動機車市售比35%,台鈴機車持續以電動化目標前進,不僅加入PBGN聯盟與Gogoro共用電池、馬達,截至今年2月全台已有2,490座Gostation電池交換站。而Suzuki通路管理課經理李元鈞表示,「汐止117台及新莊114台居冠、亞軍銷售店家,平均1個月可以賣10台。」朝2040年電動機車市售比100%的目標前進。
能源股掛牌潮2/國發會端9000億元大餅拼減碳 台廠轉攻「這塊市場」
聯合國氣候高峰會2021年COP26 決議,各國2022年底前要提出2030年減碳目標,據此,國發會去年提出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以2005年為基準,將減碳目標由原本20%提高至24%±1%,預估2030年累積將投入預算近9000億元。同時,國發會提出12項關鍵戰略,包括風電/光電、氫能、前瞻能源、電力系統與儲能、電力、碳捕捉利用及封存、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資源循環零廢棄、自然碳匯、淨零綠生活、綠色金融、公正轉型等,預計自2023年至2030年將帶動民間投資逾4兆元,創造5.9兆產值,提供55.1萬個淨零轉型相關就業機會。就台灣太陽能產業,TrendForce表示,受惠於政府的自願性產品認證(VPC)激勵政策,台灣製造的元件絕大部分都在國內完成裝機,出口占比極小,目前集中在中下游,製造商正努力向上游發展,朝EPC(電力系統工程)和專案開發方向前進。雖然政府重點關注可再生能源發展,並施以高額的激勵措施,但由於土地有限、所有權問題複雜,太陽能地面電站專案發展遭遇瓶頸。TrendForc指出,未來仍需依賴政府加大對太陽能用地的支持力度,方有望釋放地面電站裝機需求,以實現台灣2025年20GW的太陽能裝機目標。此外,漂浮太陽能電站等創新項目的推廣,亦為台灣的太陽能產業帶來更多新的機會。對於風電而言,本土的小型風力發電產業鏈配套成熟,計畫在2025年完成100MW的裝機量。而風電方面,TrendForce指出,台灣大型內陸風場開發趨於飽和,往後政府將以招投標的方式對離岸風電進行重點佈局,並有望帶動本土風電產業鏈向大型風電領域延伸。總體而言,有別於太陽能土地約束導致發展空間不明朗,高額的激勵補貼和明確的政策規劃,則完善了風電的發展路徑和發展空間,使台灣風電產業更具競爭優勢;特別是5kW以下的小型風力發電機,已實現穩步增長的出口量。風力發電分為陸上型及離岸型,不過離岸型目前進度因疫情影響遠不如預期。(圖/趙文彬攝)目前,台灣風力發電設備供應商有10多家,包含東元公司、中興電工和中鋼機械等廠商涵蓋風力機等零組件的生產。台廠對於儲能的布局也不遑多讓,包括台塑(1301)、大同(2371)等都有相當大的動作。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在去年12月20日宣布,要在台灣5縣市蓋6個儲能案廠,預計明年第三季啟用,打造全台最大、穩定安全的「電力倉庫」品牌。至於大同則是透過100%投資的子公司大同智能在桃園觀音全台第一座「增強型動態調頻備轉」(E-dReg) 儲能系統,大同副董事長吳振隆表示,大同預計2023年底前將完成建置共計超過100MW之儲能系統,為台灣供電品質增添助力。TrendForce指出,為了實現電力系統的深度脫碳,儲能技術就成為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不斷提升的重要支撐。為克服風光電的間歇性、波動性,整個電力系統將經歷從「電源、電網、負荷」到「電源、電網、負荷、儲能」的轉變,儲能將成為新型電力系統的第四大基本要素,新型儲能技術順勢成為電力系統脫碳新動能。技術方面,中國儲能電池廠商以磷酸鐵鋰為主,海外廠商則以三元鋰電池為主,但由於近年三元鋰電池的安全性等問題,導致普遍市場接受度低於磷酸鐵鋰電池。以磷酸鐵鋰為代表的鋰電儲能技術,相較於其他儲能技術優勢顯著,目前正成為全球新增儲能的主要裝機力量。 儲能是再生能源的重要環節,也是台灣廠商爭相發展的領域。(圖/趙世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