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佩雯
」30年最大缺藥潮3/慢性處方箋患者最受罪 差點從台中跑到台北領藥
缺藥問題最直接反應在社區藥局上,身為供應鏈的下游,幾乎長期以來都要到處調貨或與同業「以藥換藥」,才能順利把藥交給患者,當缺藥問題日益嚴重時,慢性處方箋患者感受最深刻,過去只要3個月回診一次,如今因為藥局沒藥,只好每個月回到醫院領藥,有藥師甚至分享自己驚險的調藥經驗,順利讓患者不必從台中跑到台北醫院領藥。新冠疫情、俄烏戰爭,再加上健保年年砍藥價,讓台灣面臨30年以來最大的缺藥潮,尤其是供應鏈中最末端的社區藥局感受更深刻,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發言人、台北予志藥局執業藥師王明媛表示,「台灣藥物的分配是有順序的,優先給醫院、再來是診所、最後才是藥局,所以藥局缺藥的情況最嚴重。」一直以來,社區藥局都有缺藥問題,只能各憑本事、人脈跟同業調貨或「以藥換藥」,直到這陣子缺藥的品項愈來愈多,而且是非常普遍使用的藥物,例如老人家常使用的氧化鎂軟便劑、或小朋友使用的安蒙西林抗生素都缺貨,才引起大眾關注。王明媛說,許多拿著慢性處方箋的患者在藥局領不到藥,於是只好再回到醫院領藥,「因為只有醫院才有藥啊!結果本來3個月的慢性處方箋,因為缺藥的關係,患者被迫變成每個月回診,十分麻煩。」藥師游佩雯也在臉書分享自己奇特的遭遇,她表示平時都會盡量幫患者調藥,真的沒辦法只能請患者回醫院領藥,但有一次她費盡千辛萬苦調藥,還拜託住在基隆的學長寄藥到台中,否則患者必須從台中跑到台北回診。游佩雯也分析缺藥的層面,她認為分成「真缺藥」跟「假性缺藥」,真缺藥就是缺乏原物料、物流延遲、停止進口等,而藥局缺藥、醫院才能領藥就屬於假性缺藥的一種。社區藥局很早之前就面臨缺藥問題,藥師們都要使出渾身解數調貨、借藥,才能順利將藥交到患者手上。(示意圖/趙世勳攝)無論是真假原因,都會導致藥品短缺的情況發生在下游。尤其是採購權較弱的社區藥局首當其衝,真缺藥原因越來越多時,就會開始影響診所、最後是醫院,當找不到替代藥品時,是影響最嚴竣的狀況,真正需要的病人就會無藥可用。例如氧化鎂,前陣子就連大醫院也都缺貨。王明媛透露,她曾出席某個藥師協會的活動,左右兩邊都坐著知名醫學中心的藥劑部主任,她們竟然也表示缺藥,「我聽到的時候,差點把口中的飲料吐出來!怎麼會連醫學中心都缺藥?」王明媛說,她相信隨著疫情趨緩、航運開始普遍,缺藥問題應該會逐漸解決,但她也相信價格是其中一個很關鍵的因素。新光醫院副院長、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曾受訪表示,110年國人醫療保健支出占GDP只有6.1%,與日本11%、南韓8%及多數已開發國家10至17%有一段落差。王明媛認為醫療保健支出應該要提升,首先就要從藥價開始。「我想問,到底要節流到什麼時候?是不是該去想如何開源?」王明媛說,以前許多民眾都會到藥局詢問是否有某些藥,最近她幾乎都無法回答,「因為台灣根本沒有這些新藥了!藥廠根本不願意進口到台灣。」洪子仁解釋,當藥品價格變得過於低廉,藥廠就會考慮不做台灣的生意,就算是本土學名藥的廠商也可能轉做較高利潤的保健食品,「因為廠商也要求生存,如果他只有一條產線,他會優先生產哪一個藥品?」
柚子跟藥物「間隔2小時吃」沒用 想吃這樣做
今天起是一連四天的中秋假期,也是國人開始大啖柚子的季節,但對於一些三高或慢性病患者來說,多半知道柚子會和藥物出現交互作用。但大家多以為,只要柚子跟藥物間隔2小時,就可以避開風險,但有藥師出面警告,柚類水果影響藥物療效的時間,可長達72小時(3天),只間隔2小時食用,並沒有任何阻隔效果,建議有使用降血壓、血脂等慢性病用藥者最好避免。但如果真的很想吃,淺嚐一小瓣柚子即可。根據藥害救濟基金會所公布的資料,針對柚子與藥物的交互作用,常見會產生較大影響的藥品,包含鈣離子通道阻斷劑降血壓藥、史他汀類降血脂藥、鎮靜安眠藥、心律不整藥物、抗癲癇藥物等。開業藥師游佩雯在粉專發文說明,CYP酵素負責把藥物代謝(解毒),讓藥物不要在身體累積,P-醣蛋白則是負把藥物踢出去,不讓藥物進入身體。當這兩方被抑制,恐會讓藥效濃度過高,對患者反而造成危害。而柚子具有類似葡萄柚的CYP酵素抑制能力,也有P-醣蛋白抑制功能。可能會讓許多藥物濃度過高,藥效變長,副作用就會因此出現。游佩雯並解釋,如果藥物交互作用與「吸收」有關,間隔2小時的確可避開,但如果涉及「代謝」的交互作用,那就不是只間隔2小時,就可以恢復的。但如果還是很想吃柚子怎麼辦?游佩雯建議,交互作用和吃柚子的份量有關係,長期有服用慢性病藥物的民眾,可以用兩隻手指的大小作為評估,淺嚐這樣的建議份量還可以,但超過就不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