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國連
」宜蘭綠營起風1/林姿妙遭搜索 民進黨重燃希望布局搶縣長
國民黨籍宜蘭縣長林姿妙身陷司法風暴,檢方二度搜索並聲請羈押,最終法官裁定交保,但已對她造成不小的傷害,也讓部分民進黨人士對競選宜蘭縣長燃起希望,甚到傳出黨內有人刻意放出消息,質疑有意參選宜蘭縣長的江聰淵在溪南地區知名度有限,藉此爭取民進黨宜蘭縣長提名資格。檢方二度搜索林姿妙並向法院聲請羈押,經法官裁定以新台幣80萬元交保,地檢署提出抗告後,台灣高等法院在3日駁回。林姿妙1月13日第一次遭調查後,媒體曾公布一份對林姿妙與江聰淵所進行的民調結果,顯示兩人的差距縮小,從去(2021)年林領先江近20%,縮小剩下約12%;現在第二度遭搜索調查,雖然院方維持交保裁定,但地方政壇認為,對年底的縣長選情一定有影響,也讓民進黨宜蘭縣長的選情更向上拉升。「你如果沒握過林姿妙的手,代表你不是羅東人。」一位宜蘭政壇人士指出,林姿妙經營羅東鎮多年,勤跑基層的風格延續至擔任宜蘭縣長,勤於地方服務,民調持續領先;江聰淵是黨內最有希望挑戰宜蘭縣長的人選,大幅領先前宜蘭代理縣長陳金德等黨內其他人選,不過,離黨中央提名縣長候選人的日子愈來愈近,卻又傳出有人「老調重彈」,說江聰淵的知名度不夠,且經營重點一直侷限在「溪北」(蘭陽溪以北的地區),在「溪南」的實力不夠,應該要重新協商再決定提名人選。民進黨宜蘭縣議會黨團總召陳俊宇(站立者)批評縣府多名一級主管被約談、聲押,但縣長林姿妙在記者會上避重就輕。(圖/報系資料照)「那是有人刻意在放話啦。」民進黨宜蘭縣黨部主委陳俊宇說,江聰淵擔任過兩屆宜蘭市長,早期也做過縣議員,知名度不成問題,林姿妙在事發後的民調與江聰淵逐漸拉近,代表選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可再觀察後續司法案件延燒的程度。宜蘭市政顧問、國小教師游國連曾多次在選戰中助選,他分析說,雖然江聰淵在溪北的宜蘭市選上市長、林姿妙的大本營在溪南的羅東鎮,但事實上,溪北的政治版圖偏藍,大約是藍5成5、對上綠4成5;溪南則是偏綠,支持度大約是綠6、藍4,若有人以「在溪南知名度不夠」為考量,就要說江聰淵不適合代表民進黨選宜蘭縣長,理由並不充分,根本是亂放話。游國連說,選戰開始後,就要用各種方法提高候選人的知名度與支持率,開始前的民調不是絕對的要件。他舉例說,前農委會主委林聰賢2009年從鎮長身分轉換跑道選宜蘭縣長時,在全縣的知名度也不高,但經過努力最終仍擊敗尋求連任的國民黨籍前縣長呂國華。陳俊宇表示,江聰淵對縣長選舉一戰已經布局很久,黨內如果有人不同意見想要爭取,也希望儘早表態,大家進行徵詢協調,宜蘭縣長候選人屬於黨內規定的第三類候選人,人選是黨主席提名、送中執會通過後徵召,地方會配合黨中央前來徵詢與協調,並尊重中央最後的決定。宜蘭的政治版圖大致上溪北偏藍、溪南偏綠。圖為溪北地區縣政中心以南、蘭陽溪以北鳥瞰圖。(圖/報系資料照)
宜蘭綠營起風2/黨中央下指導棋? 民進黨宜蘭縣長人選大搬風
民進黨在宜蘭原已有共識,將推出宜蘭市長江聰淵競選下屆宜蘭縣長,但現任國民黨籍縣長林姿妙二度遭搜索、氣勢受挫後,地方政壇傳出「重新布局」的計畫,甚至有消息傳出,民進黨規劃勸進有意選立委的前宜蘭副縣長黃適超選羅東鎮長,宜蘭縣長人選則改由前代理縣長陳金德角逐。宜蘭地方人士指出,曾經是宜蘭代理縣長陳金德時代的副縣長黃適超,他在2019年曾投入民進黨立委黨內初選,這次原本有意再競選下屆立委,但有人放出消息,黃經陳金德勸進決定參選羅東鎮長,空出立委的「名額」,再協調江聰淵放棄選縣長、改選立委,如此一來,陳金德就有機會代表民進黨參選縣長。不過,一位在地的民進黨人士指出,黃適超曾任五結鄉代、縣議員,在羅東鎮也有自己的子弟兵,整體來說,溪南的羅東、五結、冬山、三星與蘇澳五個鄉鎮的地方政治人物都與黃友好,如果由黃適超參選羅東鎮長,可以協助江聰淵在縣長選戰中穩固溪南選情,而且五結鄉有3席議員應選名額,黃適超不選縣議員,民進黨提名2名候選人可望安全上壘,有利提升民進黨縣議員席次。宜蘭市長江聰淵是目前外界認為民進黨2022參選宜蘭縣長的不二人選。(圖/報系資料照)這項布局是民進黨秘書長林錫耀考量全盤選情後的建議,與著眼立委或縣長的人選布局無關,有心人刻意釋放其他消息,只是混淆視聽,企圖形塑自己在宜蘭運籌帷幄、掌控全局的形象。本屆有意參選宜蘭市長的國小教師游國連說,他也聽過「江聰淵選立委、陳金德選縣長」的說法,但據他了解,江聰淵的目標是鎖定在選縣長。他分析,宜蘭縣有許多軍公教選民,但實際上的國民黨鐵票大概只占3成,另一方面,綠營的鐵票也只有2成5,其餘的都可算是中間選民。游國連說,江聰淵第一次選宜蘭市長時,不可諱言是因為藍營本身分裂才當選,但上任後的施政獲得肯定,第二次就獲得連任;不僅如此,現在宜蘭居民的結構漸漸改變,公教人員也都年輕化,相信在今年底的九合一大選就可以看到藍綠版圖的變化。前宜蘭縣副縣長黃適超2020年曾有意參選立委,今年則宣布投入羅東鎮長選舉。(圖/報系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