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具
」 漁船 寶熊 張良任 澎湖 釣魚台台灣出海口野生牡蠣100%檢出微塑膠 這地方濃度最高
海洋委員會研究顯示,2020至2023年採檢各地河川出海口及出海口鄰近的野生牡蠣,100%均檢出微塑膠,多數來自人造衣物纖維、漁業活動及養殖業漁網、漁繩等,尤以彰化烏溪出海口的微塑膠濃度最高,測到每立方公尺2.28個濃度。不過,該研究的協同主持人許瑞峯強調,出海口的野生牡蠣與養殖牡蠣環境不太相同,該研究不代表養殖牡蠣遭汙染。依海委會「2020至2023年海漂底垃圾及微型塑膠分布調查與海廢監控建置計畫」研究指出,海水樣品微塑膠形狀占比以寶特瓶等衍生塑膠碎片為主,約占40%以上,甚至更高;其次為發泡塑膠,推估與保麗龍材質製造的漁業用具有極大關聯性;第三則為塑膠薄膜形狀,多數來自岸上民生用品、鄰近河川出海口產業園區、工業區或塑膠工業製品等。該研究發現,台灣河川出海口鄰近採集的16組野生牡蠣樣品,全被檢出含有微塑膠,形狀以塑膠纖維達88%為最高,從聚酯纖維、嫘縈、丙烯酸纖維、聚甲醛等推測,多數來自人造衣物纖維、漁業活動及養殖業所使用漁網漁繩等,監測數據又以彰化烏溪出海口的塑膠濃度最高。海大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副教授許瑞峯表示,依其研究目前牡蠣微塑膠的濃度仍在可接受的風險範圍內,且監測的位置為汙染較嚴重的出海口野生牡蠣,而民眾常吃的為養殖牡蠣,不一定會受到汙染。許瑞峯指出,每次採樣時都受到水文條件、季節的影響,尚難看出趨勢,仍需要更長時間的觀測。他也說,要減少微塑膠危害,重點為源頭減量,如廢棄物在進入海洋之前清除、淨灘、實名制漁具等,畢竟讓微塑膠至環境中就更難回收。「微塑膠首重源頭減量及管理」,海洋保育署副署長李筱霞說,依各界研究指出,1972年微塑膠就進入海洋環境,自來水、海水、沙灘甚至嘉明湖也有發現,因此如《海洋汙染防治法》明定陸域管轄機關要有措施防止汙染海洋,也將有跨部會的海廢治理平台、加強海廢再利用、漁民宣導、國際交流等措施盼減少微塑膠。
鳳頭燕鷗誤食「喉頭卡魚線」 鳥友救援未果恐餓死
候鳥鳳頭燕鷗近期進入繁殖季,在海邊或港口有機會能看到鳳頭燕鷗,但有鳥友在宜蘭縣頭城鎮大溪漁港發現鳳頭燕鷗誤食魚鉤和魚線,恐影響其覓食能力,台灣野鳥保育協會呼籲民眾在海邊或參與戶外活動,不要任意丟棄垃圾,各界也應重視海洋廢棄物的問題。有鳥友在5月30日前往頭城鎮大溪漁港拍攝鳳頭燕鷗,發現有1隻鳳頭燕鷗誤食魚鉤、魚線,因鳳頭燕鷗還能飛行,且警戒心相當強,人一靠近就飛走,增加救援難度。台灣野鳥保育協會理事長蔡秋雄表示,海洋廢棄物問題愈來愈嚴重,在出海口、港口等處也會有釣客隨意丟棄魚鉤或魚線,當鳥類覓食時,常將保特瓶蓋等塑膠製品看成是魚蝦貝類而誤食。蔡秋雄指出,在大溪漁港誤食魚鉤、魚線的鳳頭燕鷗應為成鳥,因誤食影響其覓食能力,從下垂的翅膀來看,這隻鳳頭燕鷗的身體相當虛弱。他表示,鳥友嘗試救援未果,只能從教育層面呼籲大家重視海洋環境。他表示,除了大溪漁港,在各地的港口、出海口等處,也常見鳥類以及海洋生物誤食海洋廢棄物或遭釣線等纏繞,希望大家不要隨意棄置塑膠垃圾、漁具。宜蘭縣政府農業處表示,鳳頭燕鷗是二級保育類動物,民眾如果看到鳥類誤食等情況,可以撥打1999通報縣府救援,但鳥類誘捕不易,救援成功案例不高,呼籲民眾愛惜環境,不要造成生態的危害。
出海失聯5天!宜蘭76歲老船長尋獲 遺體漂至朝陽漁港外海
宜蘭蘇澳地區的76歲張姓老船長,於15日下午出海後便失去聯繫,引發家人擔憂,經過海巡署、消防局以及民間潛水協會的全力搜救,於20日上午7點30分許,在朝陽漁港外海1艘作業漁船發現1具遺體,目前已將死者運回港內,並通知家屬前往確認身分。事發當日,張老船長駕駛著1.1噸小船出海,但到傍晚仍未歸,家人出門尋找,僅在北方澳前端外的礁石附近發現船隻錨位及遺留的漁具,但卻找不到老船長的蹤跡,家屬擔憂張老船長發生危險,立即報警協助。失蹤的5天來,海巡署不遺餘力地動員各項資源,包括岸際人員、海上巡邏艇,甚至申請空中偵查機、無人機和沙灘車等各項搜救資源。未料,20日早上1艘作業漁船在朝陽漁港外海發現1具遺體,遺體的衣物外觀與失聯當天老船長所穿相符,經初步確認為失蹤的張老船長。海巡艇已將遺體運回南興安檢所,家屬隨即被通知進行身份確認,事後海巡隊將向檢察官報告相關情況,展開相關調查程序。
屏東漁船強震後失聯 徐富癸促各單位全力搜尋
屏東東港籍漁船「鴻興漁號(CT2-5600)」於3日花蓮大地震後失聯,引發家屬焦慮,民進黨立委徐富癸立即協調漁業署、海巡署等單位展開搜尋,8日一早,徐富癸也前往新園鄉探視家屬,轉達屏東縣長周春米的關懷,並再次強調一定請求相關單位全力搜尋,以儘快找到船隻及船員。根據通報,海巡署艦隊分署於11時32分報告,10時5分「巡護七號」雷達鎖定疑似「鴻」船漁具AIS訊號(距該船11浬),並於11時25分在貓鼻頭西南方45浬處確認目標為「鴻」船(航向037、航速7節),經實施廣播及鳴笛,惟該船無回應,現已持續伴航監控,並依規定通報國安會、國安局、國搜中心及情報組,全案賡續管制回報。徐富癸表示,該漁船於4月3日搭載陳姓船長及2名印尼籍漁工自東港出海後,在鵝鑾鼻西方海域18.5浬處失去聯絡,家屬擔心至今,徐富癸一得知消息後立即要求漁業署、海巡署等相關單位務必在最短時間找船、找人。在探視過程中,徐富癸見到船長父親情緒低落,多次懇求相關單位加速搜尋,他也向家屬保證將持續關注搜尋進展,他說,根據軌跡推測,漁船可能持續移動至菲律賓方向,已要求海巡署增派船艦,並向附近漁船發布協尋消息,以擴大搜尋範圍,同時密切關注搜救進展,並提供最及時的協助。
座頭鯨遭136公斤蟹籠纏身! 痛苦悲鳴3天最終順利獲救
阿拉斯加附近海域日前有一隻座頭鯨(humpback whale)被當地居民發現不斷傳出悲鳴聲,且無法自由移動。後續經過國家管理局調查發現,座頭鯨身上被重達300磅(約136公斤)的蟹籠及約450英尺(約137公尺)長的巨型繩索纏繞,且這樣的情況已經維持3天,所幸最終救援人員順利將繩索切斷,成功解救這隻座頭鯨。根據《衛報》報導,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NPS)指出,在當地時間10月10日,他們接獲阿拉斯加冰河灣國家公園附近居民的通報,發現古斯塔夫斯(Gustavus)水域有一頭受困的鯨魚,身上疑似拖著2個浮標無法自由移動,還不斷發出悲鳴聲。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在接獲通報後,立即成立應變小組,並在10月11日到現場勘查情況,同時派出無人機收集現場照片,及鯨魚的受困情況。經過勘察後發現,這隻鯨魚是一隻座頭鯨,身上被重達300磅(約136公斤)的蟹籠及約450英尺(約137公尺)長的巨型繩索纏繞,當下救援人員立刻確定這樣的情況已經是「危及生命」。後來管理局找到這組漁具的主人,對方表示,這個蟹籠在10月7日、8日左右就不見,意味著這頭鯨魚已受困至少3天。後續救援人員從收集的資料中了解繩索糾纏的情況,最終花費數小時才成功將繩子割斷,順利解救這隻座頭鯨。對此,阿拉斯加鯨魚基金會大型鯨魚解救專員佛雷德(Fred Sharpe)表示,使用無人機拍攝現場情況,對於這次的救援有很大的幫助。並表示,「繩索纏繞的很複雜,有一條線穿過鯨魚的嘴巴,並在牠的尾巴上繞成一團又大又重的繩結。所以當牠每次游上海面時,身體都會固定向一側彎曲,只能以順時針的方向繞圈。」
颱風加西南氣流後...台南海岸現巨量海洋廢棄物 清出219公噸仍清不完
今年7月以來陸續受到西南氣流及颱風外圍環流的影響,大量廢棄物漂流上岸,汙染台南海岸線。儘管市府環保局及各管理單位從7月1日以來,已合計清出219.3公噸海洋廢棄物,但還是清不完。環保局預估1周內還將有大量海廢被打上岸,將定期操作無人機巡查海岸環境,並通報各單位清理。台南社大海廢調查發現,杜蘇芮颱風來襲之前,因西南氣流帶來的大雨,西濱海岸已陸續有廢棄物漂到沙灘、防風林及消波塊處;颱風過後更嚴重,從北門雙春海濱、北門潟湖、七股網仔寮汕、頂頭額汕、新浮崙汕、安南區青草崙、鹿耳門溪出海口、安平漁光島到南區黃金海岸,到處都看得見大批海洋廢棄物。環保局表示,台南市的海岸線長達68公里,分屬11個單位管理,市府為維護海岸環境,都會定期召開海岸漂流物清除檢討會,並透過滾動檢討及各單位的通力合作,落實讓海岸經常保持乾淨的目標。不過,7月底各單位即將完成海廢清理時,杜蘇芮颱風來襲再次衝擊海岸,並帶來大量的廢棄物。據環保局統計,從7月1日以來,全市的海岸共清理出219.3公噸海洋廢棄物,大部分都是蚵架、寶特瓶、保麗龍及廢漁具等;至於鹿耳門溪以北海岸,還多了發泡塑膠浮具。環保局說,杜蘇芮颱風過後,各管理單位均立即啟動清理機制,冒著大浪及風雨清理海洋廢棄物,環保局也出動沙灘車協助觀夕平台及漁光島的清理工作,目前都還在加緊清理中。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也說,每年處理海廢費用相當可觀,去年支出近1500萬元,今年前7個月也已花費900萬元;杜蘇芮來襲前,該處剛清完網仔寮等沙洲的廢棄物,沒想到颱風又來,加上帶來的垃圾量又是近年最多,預估要到9月才能全部清理完畢。
1人1狗「海上漂流」吃生魚2個月 獲救後獨留狗在當地返鄉
澳洲男子沙多克(Tim Shaddock)先前不幸被困在海上,被迫與小狗貝拉(Bella)一同漂流2個多月,只能靠生魚、雨水維生。在成功受路過漁船解救後,他決定獨自返鄉和家人團聚,並將貝拉留在墨西哥當地,由其他人來收養牠。根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的報導,54歲的沙多克於4月從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出發(Baja Peninsula),1人1狗駕駛著雙體船,打算前往另一端的法屬玻里尼西亞島上,原先他準備了充足的物資、漁具以供在海上生存,沒想到一場暴風雨摧毀了電子設備和烹飪器具,使他只能憑藉生魚及雨水維生。幸運的是,在2個月後,沙多克的船隻被墨西哥金槍魚船的直升機發現,隨後便有水手乘快艇來救援,並提供他和貝拉醫療護理、食物和水,最後他們在墨西哥曼薩尼約登陸,而沙多克則微笑地告訴現場記者「我感覺比以前好多了」,表達他時隔多月再次踏上土地的感動。對於獲救後的安排,沙多克提到他很快就會返回澳洲,與他的家人重聚,也已經託付好1位當地的船員來收養貝拉,並誇讚道「貝拉在墨西哥中部找到了我,她是墨西哥人,我曾3次試圖給她找個家,但她一直跟著我到水裡,比我要勇敢得多」。
一人一狗出海倒楣遇風暴「漂流太平洋」 澳洲男子吃生魚2個月奇蹟獲救
澳洲男子沙多克(Tim Shaddock)先前帶著自己的小狗貝拉(Bella)從墨西哥開船出海,結果在海上遭遇嚴重風暴,船隻動力遭到毀損。而被迫在太平洋上漂流的沙多克,就靠著吃生魚、喝雨水,苦撐2個月後奇蹟獲救。綜合外媒報導指出,沙多克於4月時帶著自家小狗貝拉從墨西哥開船出海,原本目標是要前往法屬玻里尼西亞。但是途中遭遇惡劣海象,強烈的風暴讓船上的電子設備遭到毀損,一人一狗就這樣地在太平洋上漂流。但好在沙多克在出航前戴上了生存裝備與漁具,所以沙多克還能釣魚食用,飲水的部分則仰賴雨水維持。為了避免曬傷,他還躲在船隻的遮棚底下避免日曬。就這樣過了2個月後,沙多克的船隻被墨西哥海岸一艘漁船所發現,最後一人一狗才成功獲救。而令人開心的是,雖然在海上漂流了2個月,沙多克的身體狀況尚稱良好,並沒有出現疾病與後遺症。獲救後的沙多克也表示,由於自己獨自在海上待了很長的時間,因此需要好好的休息一下,還有吃好吃的東西來滿足一下。至於這段時間到底是如何支撐過來的,沙多克表示「必須要有非常積極的心態,才能度過這種磨難而不會放棄」。
海洋殺手!廢棄刺網上滿是死魚和保育類海龜 驚悚畫面曝光動團呼籲改善
澎湖以豐富海洋生態和明媚風光聞名世界,但澎湖有潛水教練上周在赤馬村人工魚礁,發現數平方公尺大的漁網覆蓋在珊瑚礁上,網上還纏繞著多條早已死亡的魚而和一隻保育類海龜,畫面曝光後引發社會關注,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也發起呼籲,希望能通盤檢討管理機制,別讓流刺網再製造憾事。動社表示,赤馬村人工魚礁區是珊瑚礁生態熱區,而屍體在海中載浮載陳的影像則令人震撼,畫面曝光後,澎湖縣政府農漁局迅速委託海底覆網清除團隊於隔日前往清除,經過2日作業,打撈回岸上的網具重達700公斤,當地漁民則研判此組漁網應該是被丟棄的多層刺網。動社提到,刺網是使用各種纖細的網線製成的網,單層且網目較大的刺網,一般會捕抓較大的魚種,小魚則可從網目中穿游而過,但當網目過小或使用「多層」刺網時,便會形成「大小通吃」的傷害,動社也表示, 刺網及相關輔具均屬消耗品,會因氣候因素、不同漁具衝突、海底地形崎嶇等原因,造成刺網於作業過程中容易逸失,而廢棄、遺棄的漁具在海洋造成巨大的破壞,無數海洋生物因「幽靈漁網」纏繞無法脫困,最後痛苦至死,更衍伸成為海洋垃圾、造成汙染。為試圖解決漁具丟失問題,漁業署於前年7月全面實施「刺網漁具標示實名制」,並搭配流失通報與廢棄漁網回收等機制,各地志工也紛紛組成「覆網清除隊」,期望減少幽靈漁具,但根據海洋委員會統計,2020年海底廢棄物共清除41噸,其中廢棄漁網就占了9成。而澎湖縣政府於去年統計清除掉的海岸廢棄物[6],廢棄漁網即占4成,代表至今台灣海域的廢棄網具問題仍十分嚴重。動社強調,刺網漁船為怕網具損壞及丟失,每次出航都會攜帶多組漁具,在沒有嚴格落實源頭管理的情況下,每丟失一組漁具,都讓海洋生物暴露在被漁網纏繞而死的風險中。動社也因此呼籲,漁業署應檢討毫無章法的補助政策 優先輔導多層刺網及在岩礁區作業的漁船退場,此外應全國一致讓所有漁法退出3海浬,讓沿岸3海浬成為生物資源養護區,而目前在全台22地方縣市中,共有20種不同刺網管理模式,希望中央應有區域性的協調管理,通盤檢討網具管理政策。
屏東近年「最大鮪」! 東港383公斤黑鮪魚上岸
東港第一鮪拍結束後,宣告2023黑鮪魚文化觀光季正式展開,近來海上再傳捷報,一尾重達383公斤的「最大鮪」上岸,龐然大物引來關注;但在地人了解,東港不只有海鮮美食,豐厚漁業文化更令人癡迷,東港區漁會首次以食魚教育策展,邀請遊客走進討海人的世界,細細品味漁村故事。這巨鮪是漁民費盡辛苦捕撈上岸,更花了一番工夫才順利凍入魚艙,並驅船返回市場拍賣,最後秤重共383.6公斤;漁民表示,早年總會零星出現超過350公斤以上的大魚,不過沒有記錄,所以並無資料可查,可以確定的是,近幾年要看到同規格漁獲已經少之又少。加上這尾巨物,截至目前東港魚市場交易統計,現撈黑鮪已達49尾,累計平均價每公斤1217元;東港區漁會總幹事鄭鈺宸表示,在進入捕撈高峰期前,希望讓遊客在大啖美食前,也能了解在地產業文化。漁業署長張致盛指出,東港是台灣漁業重鎮,漁船近海、遠洋世界跑,但根據調查,台灣消費者對於國產水產品消費力下降,因此,加強食魚推廣便顯得重要,讓消費者從魚類生產捕撈、加工處理及特色營養價值一次了解,可望帶動國內漁業永續發展及消費力。食魚展打造魚體模型、展示實體漁具,並透過影片展示東港主要的漁產、產季、捕撈方式及相關保育宣導等,更播放鮪釣漁船出海捕撈黑鮪及旗魚鬆製作影片,讓遊客對漁業文化有更深的認識與了解。近幾年東港各產業嚴重受到疫情影響,連帶使得魚價滑落,因此趁防疫鬆綁之際,首辦食魚教育推廣活動。鄭鈺宸強調,在振興地方產業發展之餘,也盼遊客能藉此認識東港豐厚的漁業文化底蘊。
屏東外海可疑漁船現蹤 恆春海巡隊查獲12名越籍偷渡客
沿海不明浮屍事件仍在調查,海巡署第8巡防區指揮部昨晚在屏東頂寮溪外海域發現可疑漁船,巡防艇前往攔查,登船後發現船艙內竟藏有12名越南籍偷渡客,全案將依違反入出國及移民法送辦,並報請屏東地檢署指揮相關單位向上溯源偵辦,擴大追查幕後不法集團。海巡署第8巡防區指揮部3日晚間8時57分經由雷情發現,屏東頂寮溪外海約2海浬處有可疑漁船航跡,整合岸巡、海巡、查緝及警方聯合圍捕查緝,恆春海巡隊也派遣線上巡防艇前往,約23分鐘與該船隻接觸,發現船上並無漁具,非常可疑,立刻進行登船部署,展開檢查。海巡隊員登檢後,發現船隻駕駛台下方艙間,竟藏有包含9名男子、3名女子等12名越南偷渡人士,立刻呼叫2艇增援,在晚間10點35分押解涉案漁船返回枋寮漁港,全案依違反入出國及移民法報請屏東地檢擴大偵辦。恆春海巡隊指出,船上人員檢測無發燒與呼吸道等症狀,12名涉案人員快篩均為陰性,在完成防檢疫安置作業程序後,移送移民署收容,恆春海巡隊表示,不法偷渡集團牟取暴利,企圖載運偷渡人士入境,嚴重造成國內防疫壓力,民眾若發現不法情事,請立即撥打海巡署「118」免付費報案電話提供線索。
奇蹟灰鯨「斷尾」不放棄 持續1.9萬公里史詩遷徙
生命奇蹟!近日美國新港海岸探險公司(Newport Coastal Adventure)發現,在南加州海岸附近,一隻灰鯨正在努力遷徙,儘管牠的尾巴斷了,卻仍持續1.9萬公里的史詩遷徙。據《fox 5》報導,新港海岸探險公司上個月用無人機拍下這隻鯨魚,從影片中可見,鯨魚的尾鰭看起來斷了。新港鯨魚公司經理潔西卡(Jessica Roame)說,「牠絕對是一頭奇蹟鯨,儘管尾巴不見了,仍持續1.9萬公里的史詩遷徙,從阿拉斯加向南游到墨西哥的繁殖地,之後再折返。」潔西卡表示,該頭斷尾灰鯨以時速4.8公里的速度正常移動,而牠的尾巴可能被商業漁具纏住最後斷掉,「儘管這種傷害很可怕,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頭鯨魚活下來的決心,而且到目前為止,似乎是成功的。」據《自然世界新聞網》報導,在2018年有一隻斷尾灰鯨出現在新港海岸,據一位記錄牠的攝影師帕爾默(Brooke Palmer)說,這個目標正在向北移動,每次呼吸都偏向右側,儘管牠有殘疾,但牠在適應良好。但目前不確定是否為同一隻鯨魚。據悉,灰鯨一般可以活到5、60歲,身長約16公尺,體重達36公噸,灰鯨目前在太平洋有2族群,牠們會在秋天開始長達3個月的大遷徙,而懷孕的母鯨會生下小灰鯨,出生時小灰鯨的尾巴會先出來,之後灰鯨會以時速10公里的速度返家,來回共1.6萬到2萬公里,被認為是每年遷徙最長距離的哺乳類動物,這過程也造就了賞鯨業者的商機。
人夫瘋釣魚每天消失…妻忍10年喊離 他開庭日「釣到忘我」法官也傻眼
大陸一名孫姓人夫釣魚成癮,每天除了上班、玩手機就是釣魚,完全不幫忙做家事,還為了購買漁具砸下重金,光釣魚竿就買了10幾套,價錢少則幾百,多則上千,家中次臥堆滿了釣魚工具,讓妻子忍無可忍,決定向法院訴請離婚。誇張的是,開庭當天遲遲未見孫男身影,法官一問之下發現他竟然又跑去釣魚。綜合陸媒報導,孫男和張妻結婚10多年,育有2個孩子,2人均有不錯的工作,按理說應該是幸福美滿的四口之家,但男方平日酷愛釣魚,甚至到了癡迷的程度,幾乎把所有閒暇時間都奉獻給了釣魚。不僅如此,孫男為了購買漁具砸下重金,光釣魚竿就買了10幾套,價錢少則幾百,多則上千,家中次臥堆滿了釣魚工具。多年來,張女和丈夫溝通過多次,讓他少釣魚,多些時間陪陪孩子、做做家務,但對方依然我行我素,她無奈之下只好提出上訴,堅決要求離婚,不接受勸和。開庭當天,孫男遲遲未到,法官打電話詢問情況,發現他一大早和3個釣友去水庫釣魚,釣著釣著就忘了時間。後來,孫男匆匆趕到法庭,表示同意離婚。待雙方情緒都穩定後,法官付紅蓮勸道,婚姻需要夫妻雙方共同用心經營,作為丈夫、妻子都應當對彼此多些理解,共同做到相互陪伴、欣賞、扶持。多次勸說後,原告仍堅持離婚,被告也不願挽留。最終,原告張女和被告孫男達成調解協議,解除婚姻關係。
走私魚貨挨罰2152萬!船長「一聽這下場」嚇爆 秒繳200萬、分72期償債
基隆1名李姓船長2013年走私魚貨脫產,經海關認定其違反海關緝私條例,依法裁罰2152萬9332元罰鍰,李因拒繳罰緩,遂於2019年間移送法務部執行署宜蘭分署強制執行,李一開始還喊冤稱不知已觸法,且無力支付高罰緩,經宜蘭分署向宜蘭地方法院聲請管收,李嚇到馬上向親友借錢並辦好分期才獲釋。李船長捕魚多年,2013年6月間駕駛拖網漁船,載運漁具及8409箱大量魚貨,向安檢所申報出港捕魚,聲稱所載出港的魚貨為魚餌使用,但幾天後申報進港時,原載運出港的魚貨全不見,且漁具毫無使用跡象,經海關認定李違反海關緝私條例,依法裁罰2152萬9332元罰鍰,因李未依限繳納,遂移送宜蘭分署強制執行。經宜蘭分署執行官劉世民調查李船長名下存款帳戶交易明細及傳票,認為李部分資金流向親友名下,認定有隱匿或處分財產情事,以規避日後有可能遭受的強制執行,遂通知李於11月22日至宜蘭分署報告財產狀況。李船長至宜蘭分署時還向執行官喊冤,稱所載魚貨有向安檢所申報,並不知已觸法,且裁罰金額過高,無力支付,並再次交代資金流向,絕無隱匿或處分財產的意思;但劉世民表示李的行為已符合行政執行法第17條第6項第3款所定顯有隱匿、處分財產的事由,有管收必要,並向宜蘭法院聲請管收。李船長一聽到要被留置,嚇到馬上詢問能否辦理分期,連忙聯繫多位親友借錢,最終籌措200萬元,經詢問移送機關後,同意以首期繳納200萬元並分72期償還欠款,李才被釋放。宜蘭分署表示,該分署轄區除宜蘭縣外,還包含基隆市及新北市金山區、萬里區、貢寮區、平溪區、雙溪區、瑞芳區等北海岸區域,避免私運貨物進出口,呼籲民眾應遵守相關法令規定,被查獲後切勿心存僥倖,想以脫產手段規避執行,以免遭受分署祭出限制出境、出海及拘提、管收等強制處分。
陸警破獲假菸走私團夥…7男子遭逮捕「團滅」 涉案金額4475萬5000元
大陸內蒙古自治區警方近日偵破一起冒牌香菸走私案,將犯嫌共7人逮捕送辦。據了解,此案共涉及40多類香菸品項,涉案資金加上涉案物品價值共計1000多萬元(約新台幣4475萬5000元)。綜合陸媒報導,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海拉爾鐵路刑警支隊,今年4月份在管轄區內發現一名沙姓男子形跡可疑,多次在海拉爾區銷售渠道不明的香煙。起初員警為了不打草驚蛇,未立即將沙姓男子逮捕,而是循線找到了沙男的同夥張姓男子,並在張男取貨時,當場將其抓獲,順帶查扣了共計211條的走私煙品。警方逮捕前來取貨的張姓男子。(圖/翻攝自微博/看齊視頻)張男對犯行直認不諱,同時表示沙姓男子手裡還掌有大量的走私香煙,員警隨即又在海拉爾區的一處住宅內,將沙男逮捕。沙男表示,「在海拉爾區所販賣的香煙,是從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王姓男子、祁姓男子、宋姓男子3人那裡買進,他們也都知道這些香煙不是贗品就是走私物。」根據沙性男子的說詞,員警火速趕往哈爾濱市,將王姓男子、祁姓男子、宋姓男子3人活逮。3名男子經審訊後,紛紛承認曾販賣給沙男500多條香煙,並指出他們也都只是遵照指示辦事,並非同夥的最上級。員警發現,宋姓男子自2021年4月至2022年2月期間,多次利用微信聯絡一名任姓男子,並透過任男之手進購大量的香煙。員警推測,任男應該就是整個走私集團更上一級的貨物來源者,還得知任男在當地菸草界外號叫「小任子」。之後員警今年6月聯合呼倫貝爾市煙草部門的工作人員,遠赴哈爾濱市找尋任姓男子的蹤跡。當員警循址找到任男時,發現他正在一家釣具店內搬運涉案的贓物,現場查獲假香煙、走私菸類共962條,另在漁具店外的2處倉庫中,又發現了800多條假香煙和走私菸品。不過任姓男子卻告知員警,真正的「幕後大佬」是一名廣東省籍的陳姓男子。據了解,陳男在廣東省普寧市經營一家菸酒茶行,然而員警前往當地,暗中埋伏在茶行附近多日後卻發現,幾乎沒什麼人去到陳男店內光顧。其後員警找到機會抓住陳姓男子,並在茶館的倉庫內查獲2600多條假香煙和走私菸品。員警指出,2019年至今,陳男向遠在哈爾濱市的任男銷售了大量的走私菸品和假香煙,共涉及40多類的香菸品項。其中任男一共轉賬給了陳男900多萬元(約新台幣4028萬元),加上涉案物品價值共計1000多萬元(約新台幣4475萬5000元)。
蘇澳漁船釣魚台海域發現大陸航空母艦 漁會理事長:確實罕見
一艘蘇澳籍漁船5月2日在釣魚台海域作業時,發現大陸航空母艦戰鬥群,漁船今天(6日)抵達基隆八斗子漁港,畫面隨之曝光,漁業人士認為,大陸航艦出現在該海域確實罕見,但應不至於對我方漁權造成影響。該漁船是在北緯26度56分,東經124度47分,目擊到各式軍艦群朝南方航行,研判可能是大陸與日本的軍艦,船長將漁船轉向、通報漁業電台,並以手機錄影。今天漁船抵達基隆八斗子漁港,蘇澳區漁會也取得影像,漁會總幹事陳春生表示,對漁民來說,是擔心作業時延繩漁具會被大型船艦所破壞。漁會理事長蔡源龍表示,其實大陸船艦對我方漁船沒什麼影響,反而是日本艦艇如認為我們越界就會驅趕,但這片海域看到航空母艦戰鬥群確實罕見。
台南1男暗夜中槍 犯嫌逃13小時後投案
台南張姓男子與楊姓男子疑有糾紛,昨深夜進行談判,卻因為一言不合,張男先用電棍毆打楊男,與楊男同行的謝男(25歲)見狀不滿,掏槍朝張男射擊後逃逸,警方立即封鎖現場蒐證調查,今天中午12時許,謝男自行投案,正在偵訊釐清案情中。台南佳里警分局昨天深夜11時許50分接獲通報,在七股區永吉國聖橋下附近馬路旁空地,有一男子疑似受槍傷,先由友人開車送往土城消防隊,求助救護車送往醫院搶救。警方立即派員封鎖現場進行採證,初步瞭解張姓男子和楊姓男子雙方長期因漁獲及漁具失竊而有糾紛,昨晚相約談判,因為一言不合,與楊男同行的謝姓嫌犯持槍朝張男的腹部射擊,送醫搶救,目前無生命危險。謝男在犯案後隨即逃逸,警方立即展開訪查追緝,他則在今天中午12時許自行投案,目前警方仍在釐清犯案動機中。
海鮮銷售管道少富岡漁市價格下滑5成 漁民:1萬難打平出海開銷
政府宣布全台3級警戒,所有餐廳禁止內用,新鮮魚貨銷售通路變少,導致台東市富岡漁港拍賣漁市魚價格近半個月下滑5成,漁民收入也相對減少;此外,雖然政府提出補助漁民每月1萬元的紓困措施,但漁民坦言,還是難以打平出海一趟的開銷。疫情衝擊,台東富岡漁港漁市的魚價格因此下滑5成。(圖/中國時報蔡旻妤攝)台東疫情嚴峻,富岡漁港拍賣魚市一大早開始拍喊價拍賣,以往要喊個好幾次,價格往上抬,魚才賣得出去,可是現在喊價2次就賣出,價格真的不太好。來買魚的中盤商和菜市場魚販說,是受到疫情影響,很多餐廳都休息關門,魚的銷售管道變少了,這兩星期來的價格下滑了5成。疫情衝擊,台東富岡漁港漁市的魚價格因此下滑5成。(圖/中國時報蔡旻妤攝)傅姓魚販表示,這邊的餐廳跟魚販休息,所以造成富岡這邊的魚價錢比較低。台東區漁會魚市場主任廖書賢說,魚價格從疫情開始之後,價格大概平均掉了50%以上。魚市買氣差,影響漁民出海意願,尤其是中大型漁船,有漁工薪水和漁具的開銷,出海一趟開銷大,都不太想出海捕魚,雖然政府提出每月補助1萬元給漁民,共3個月,但漁民還是認為不夠補貼。台東區漁會理事林坤忠強調,真正捕魚的漁民補助1萬也不夠。來買魚的菜市場魚販說,現在是各種魚類洄游到東部的時節,菜市場價格也會比平常低一些,其實民眾可以趁這個時間多吃魚。
保麗龍遍佈! 金門湖山灣好望角遭「毀容」
金門湖山灣可瞭望大陸圍頭一帶海域,寬闊視野被昔日戍守戰士譽為「金門好望角」,但美麗海岸在駐軍撤離後卻遭對岸保麗龍漁具和廢棄物攻占,怵目白色恐怖景象大煞風景。當地民眾盼望縣府和金管處定期淨灘,開發成為新增的海線祕境景點。位於大金門島東北角的山后湖山灣,與對岸大陸圍頭相距僅約5.6浬,在兩岸軍事對峙期間,一直是海防的第一線,隨著「精實案」駐軍陸續撤離,沿線海岸碉堡依然守望對岸往來船隻,在海邊雷區清除後,四周破碎酒瓶構築的反登陸防禦工事,也兀自留守戰士曾經胼手胝足的岩石群舖面,訴說著一段大時代的滄桑故事。金門湖山灣可瞭望大陸圍頭一帶海域,寬闊視野被昔日戍守戰士譽為「金門好望角」。走過兩岸烽火歲月,遍布海防碉堡群、石英細沙的海灘,守住風雨飄搖,枕戈待旦的日子,如今卻在潮來潮往間,隨著東北季風吹襲,遭海漂自對岸的「保麗龍大軍」和包括棺材、冰箱,甚至於情趣用品在內的各種廢棄物攻占,景況讓人怵目驚心。美麗海岸在駐軍撤離後卻遭對岸保麗龍漁具和廢棄物攻占,怵目白色恐怖景象大煞風景之一。前三山里長曾紀雄指出,坐落於兩端岬角的湖山灣,原有1座天然漁港,海岸的軍方蚵管哨正是歷史的遺跡,在國軍撤離後海岸面目全非,尤其是廢棄物潮湧上岸後,擱淺於海岸植栽群中,再也不曾回到大海和對岸,日積月累愈來愈多,縣府和金管處應落實定期淨灘,還給海岸潔淨的面貌。當地民眾也盼望在不影響原始風貌下,完善湖山灣沿線的服務設施,提供更友善的旅遊條件,讓祕境級的海岸景點為金門觀光增添精彩,吸引更多尋幽訪勝的遊客來到。
陸船越界捕撈2頓漁獲 海巡強力執法押返13人
昨(23)日上午,海巡署艦隊分署第一海巡隊接獲通報,彭佳嶼東北14浬處疑似有大陸漁船越界,海巡隊立即調派艇前往查處,下午1時20分於彭佳嶼東北16浬處,發現1艘已將船名塗抹的大陸漁船違規拖網,海巡人員強勢登檢後,將該船長等13人押返隊部偵辦。昨日下午1時20分,海巡人員於彭佳嶼東北16浬處,發現1艘船名僅剩「閩」字的漁船正在起網,經數次廣播喝令停船受檢,莊姓船長拒不配合並加速逃逸,海巡人員見狀即以優勢力量強靠登檢,同時對船上13名船員量測體溫均正常,並提供口罩要求佩戴,晚上9時將「閩」船押返正濱漁港偵辦及留置調查。基隆海巡隊經查,該陸船船名為「閩晉漁」,本月19日自晉江市深戶港出港,23日凌晨趁海象不佳越界進入北方三島彭佳嶼海域拖網作業,海巡署獲報後迅速前往查處,初步清查發現「閩」船捕撈漁獲約2000公斤雜魚,船上無存放豬肉等製品,後續將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沒入漁網、漁具、起網機並予以行政裁罰。而為防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入侵,海巡人員實施登檢、扣留全程均穿著防疫裝備,嚴謹作好各項防疫措施,押解該船返港後即實施海巡艇及「閩」船消毒工作,以嚴防疫情破口。海巡署呼籲漁民於海上作業如有發現陸船越界或不法情事,請撥打海巡「118」報案專線或海巡隊自動電話:02-2462-1451,獲報將立即派艇前往查處,以確保漁民權益及防杜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