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法
」 我家住海邊 新北市台東慢食國際發聲 於義大利傳遞台灣美好
成立於一九八九年、廿年前開始兩年一度舉辦的慢食全球年會 (Terra Madre – Salone Del Gusto) ,今年自九月廿六日起於義大利杜林 (Turin) 市中多拉公園 (Parco Dora) 連續舉辦五天,慢食運動在台東推廣十二年,不但帶動了台東臺東食在地、吃當季的飲食概念,且有效且確實的帶動了台東的餐飲與觀光經濟效益,受到台東縣政府高度重視。由台東縣縣長饒慶齡(左二)帶隊七組在地生產者及推廣者,共同參與盛會,由慢食總部全球南區總監Andrea Amato(右三)親自接待。(圖/余亦賢提供)今年年會,台東縣長饒慶鈴親自率領七組臺東慢食生產者、加工業者及推廣者,以國家館的規格首度參展,連續五天以文化、飲食、倡議的溝通方式,向世界介紹台灣,將臺東獨有的慢食發展路徑與國際友人分享。越來越多人們認同的共好理念當城市的快節奏生活讓人們逐漸忽略了對於食物口味、來源及保存方式的選擇,在義大利有一群團體卻持續溝通不放棄,並持續溝通了三十多年。這群團體有意識的提倡並保護生物多元性,並向生產者、加工者與消費者做環境、文化與飲食教育的角度做有意識的積極溝通,如今的慢食推廣協會共有來自一百五十三個國家、兩千個分會與十萬名會員,台灣亦為慢食協會一員,多年來持續帶動城市與鄉村之間的關係,並將台灣歷史演進與多元飲食文化較不同角度的切換與登場。慢食全球年會由創辦人Cario Petrini宣告,自9月26日起一連五天在義大利杜林舉辦,台灣首次參加盛會。(圖/黃瀚提供)來自台東的生產者們,將在這五天,與來自全球各地支持慢食的民眾交流。(圖/余亦賢提供)亦為國際慢食協會成員、此次亦出席年會的台東津和堂執行長郭麗津表示,五天年會期間,會由不同的慢食料理人輪翻上陣組合展演,如來自都蘭部落出力釀的傳統糯米酒、產自金崙的臺東精品咖啡;用鹿野紅烏龍茶發酵而成的康普茶、崁頂部落的布農小米飯、電光部落有機米做成的飯糰、永續漁法捕獲的白旗魚鬆以及融合臺東食材風味的德國麵疙瘩,幾乎是微型的臺東慢食節規格,同樣不使用一次性餐具、融合了自然食器的精神,原汁原味將臺東慢食精神分享給國際友人,讓年會的現場在永續議題的實踐上,臺東有了最具傳統智慧卻也最先進的領銜姿態。慢食全球年會主題明確,此為倡議蜜蜂瀕危,倡導蜂蜜的美好與重要性。(圖/高靜玉攝)
有緣人花12萬買來放生 龍宮貝可以回家了
宜蘭縣頭城鎮漁民林天明日前出海作業時,捕撈到俗稱「龍宮貝」的龍宮翁戎螺,林天明以12萬元賣給願意放生的買家,24日清晨依約放生,不過,外界有人質疑林天明違法捕魚,但縣府表示,龍宮貝並非保育類,初步了解林天明的作業方式也無違法。林天明21日以拖網漁法,在龜山島海域捕撈到直徑約20公分的活體龍宮貝,林天明想要售出的訊息傳開後,國立台灣博物館透過臉書指出,早在1968年台灣漁民在東沙群島附近首次發現龍宮貝,後來也引起台灣貝類研究的熱潮。國立台灣博物館在臉書喊話說,喜愛貝類生物的朋友,不同的物種各有適合的環境,建議不要私藏,不僅可能造成傷害,也可能對生態系統帶來更大的影響。遵循不捕殺、干擾、破壞等原則,回歸自然才能確保未來世代也能享有資源。住台北的游姓民眾前天以12萬元要購買龍宮貝,並請林天明野放,過程需要錄影佐證,林天明表示,聽到對方是要放生,就決定不要賣那麼貴,後來有人出價16萬元,但他已經答應出售,其他人「就算出到100萬元也不賣」。林天明昨凌晨2時從頭城烏石港出海,清晨4時許抵達當初捕撈到龍宮貝的海域後放生,也將拍攝的影音傳給買家,以證明龍宮貝已回歸大海。對於外界質疑林天明作業方式可能違法,縣府表示,林天明的漁船並未超過50噸,在3海浬外作業,也不是採用已經禁止的底拖網捕魚,龍宮貝並非保育類,初步了解無違法問題,如接獲檢舉會請林天明陳述。
「點魚頭湯沒頭」客人怒給一星 餐廳:一顆10公斤
花蓮一間台式海鮮餐廳近日遭人留一星負評,因為客人點曼波魚頭湯,但沒有在湯裡看到魚頭。對此,店家發長文科普,「去哪裡找一鍋10公斤的整顆曼波魚頭湯啦?」據悉,客人在餐廳的Google評論留一星評論,「沒有魚頭的魚頭湯,我吃了不是很高興,再來服務很差,沒有叫他、給他,他都不給。我要發出去囉。」店家在臉書發文,「20年前花蓮的曼波魚很多,那時候因應一鄉鎮一特產的政策,花蓮新城的特產就是曼波魚,曼波魚主要來自定置漁場的漁法,這10年來曼波魚的數量越來越少,市場上已經很難看到曼波魚了。」店家表示,曼波魚含水量高,烹煮要抓太白粉,也要注意火侯,「底下的魚皮是白色的很滑溜,煮熟後會變半透明,骨頭包含魚頭都是軟骨,煮完也會變半透明,腸子也叫龍腸,脆脆的無腥味,也是整隻魚價格最高的部位。」小隻的曼波魚20公斤,大的200公斤。店家指出,「都是進整隻的曼波魚,所以個部位都有,魚頭一顆10幾公斤,切成小丁方便煮熟與煮出膠原蛋白,沒味道就加點薑絲、蛤蜊提鮮提味,上菜時客人問說怎麼沒有看到魚頭,也跟他解釋魚頭很大顆所以是切成小丁」,最後店家說,「去哪裡找一鍋10公斤的整顆曼波魚頭湯啦?」店家補充,「雖然被留一顆星讓我們有點生氣和難過,但客人也有提到服務不周的部分,我們也會再教育我們的外場服務人員。」
「國民姐夫」具俊曄獻露營初體驗 曝光寵妻拿手菜讚:大小S最愛
「國民姐夫」具俊曄日前參與實境節目《極島森林2》,獻出露營初體驗,他透露出發前一直在想要準備什麼料理,跟主持人陳柏霖分享,多虧老婆大S一句話點醒他,「你就準備你在家我們最愛的料理即可。」並靠著一道韓國家常菜醬燒五花肉,收服陳柏霖的味蕾,他得意表示:「老婆跟小S特別喜歡吃。」陳柏霖帶著具俊曄拜訪生態廚師林鳳廷,向阿美族祖靈祭祀,並體驗傳統漁法捕撈新鮮食材,兩人第一次下水抓魚,一開始只捕到小魚小蝦,十分氣餒,最後終於捕到大魚,露出滿意的微笑。隔天兩人前往位於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翠峰湖環山步道,被封為全球第一條寧靜步道,體驗森林療癒。具俊曄坦承自己其實沒太多露營經驗,雖然在韓國也會與朋友一起出門郊外踏青,「但睡在郊外真的第一次,可是收工後獨自在帳篷跟太太視訊,真的是獨特的經驗。」他跟陳柏霖歷經共同搭帳篷到料理,幾次陳柏霖要他休息,他執意幫忙還說:「我們是親辜(韓文朋友意思),什麼都要一起做。」而到重頭戲晚餐料理,具俊曄熟練備料、下鍋,準備韓國人最愛的家常菜「醬燒五花肉」。陳柏霖、具俊曄抵達宜蘭太平山翠峰湖。(圖/灰魚影像提供)具俊曄解釋自己在家很喜歡料理,在台北時有空就會下廚,他也笑言:「這道菜方便好料理又具韓國家鄉味,老婆跟小S特別喜歡吃,我們在家用餐時,這道菜是必點的菜色。」他還溫馨提醒,要做好這道韓國家常菜最重要是糖與醬油的比例,喜歡甜的可以稍放多一點糖,稀釋掉醬油鹹度,讓五花肉浸在醬汁中再多滾燒3分鐘,讓肉更入味,好吃程度連柏霖吃了都幸福大喊:「可以吃到韓國人做的五花肉就是最棒的享受啊!」陳柏霖、具俊曄第一次捕到大魚。(圖/灰魚影像提供)
職人帶遊宜蘭頭城3/外澳衝浪、烏石港體驗牽罟 一探漁民信仰與龜山島捕魚文化
若舉例頭城必去之地,一定很多人腦中都會浮現出湛藍海景,無論是衝浪客喜歡的外澳浪點或是觀光客特別多的烏石港,總能在一天的不同時刻,見到熱愛大海的人在沙灘上、在浪花上。而在推動縣市特色旅遊的「挺好Talk」與宜蘭縣政府合作的「挺好Talk Say頭城-里海篇」職人中,曾經長期投入流行時尚產業的莊幼惠,因緣際會愛上衝浪之後,也移居外澳五年,在她眼中外澳是交通最方便的一個浪點,因為只要從外澳車站下車,過個馬路就能直奔大海的懷抱,而這裡不只能享受衝浪快感,還時常可見許多人乘著海風體驗飛行傘,從高空視角俯瞰腳下美景。移居外澳的莊幼惠建議遊客可透過各種水上活動,感受大海帶來的療癒感。(圖/莊幼惠提供)夏天的外澳沙灘有時會有人用軟板代替瑜伽墊,向著大海做起沙灘瑜伽。(圖/莊幼惠提供)莊幼惠也提到,在夏天清晨,有可能在外澳沙灘看見一群瑜伽老師正在上課,有機會還能一同加入他們的行列;或者暑期還會有衝浪俱樂部不定期舉辦搞怪的公益衝浪變裝賽,偶爾還能見到衝浪者扮裝成纏著紗布的木乃伊或是電音三太子,模樣相當有趣。如果來到烏石港,而且人數眾多的話,還可以考慮體驗一種古早漁法「牽罟」,漁民會將曳網一端留在岸上,另一端由小漁船帶往海上拋撒,上岸後交給另一隊人馬,兩方人馬同時將網拉上岸以捕撈魚蝦。此漁法在宜蘭已有2百多年歷史,目前在頭城,像是宜蘭縣頭城鎮港口社區發展協會、新港澳休閒農業區為了保存此項技術,也以休閒體驗的方式讓遊客揪團預約。烏石港當地社區為避免牽罟漁法失傳,透過舉辦活動讓民眾了解老一輩的文化。(圖/莊幼惠提供)現為船長的黃士洋講述黃家先祖與拱蘭宮的淵源。(圖/魏妤靜攝)拱蘭宮隨著龜山島居民遷村移至頭城,多年後也在宮廟旁立起媽祖巨像遙望龜山島方向、庇佑討海人。(圖/魏妤靜攝)而只要講起宜蘭,龜山島一定是常被提起的地標象徵,在頭城大溪漁港旁的龜山里社區有許多捕魚好手,都來自集體遷村的龜山島上,身為龜山島後裔的船長黃士洋也帶我們來到他們的信仰中心媽祖廟「拱蘭宮」。原來黃家先祖仍居於島上時,曾於拱蘭宮內奉祀哪吒太子爺,後來從海上無人船漂來一尊媽祖神像,村民將其也迎入一同敬拜,並因媽祖位階較高而奉為主神,而當龜山島居民於1974~1977年集體遷村到大溪漁港附近後,便在頭城重建拱蘭宮、將神像遷入新廟。大溪漁港旁的魚市場總吸引民眾前來選購海鮮。(圖/黃士洋提供)對龜山島海域十分熟悉的黃士洋也提到周邊生態與捕魚文化,除了有多達17種鯨豚,吸引民眾出海觀賞之外,還有每年農曆3月23日,會在媽祖生日時準時造訪龜山島海域的「鳳頭燕鷗」;以及龜山島特有的金黃蝦膏的甜蝦,可以拌著山葵或醬油直接生食;而從中秋前後到過年前是最佳產季的牛角蟹,肉質與蟹膏都相當美味;另外這裡還是世界上除了日本駿河灣、屏東東港以外的第三個櫻花蝦產地,而目前捕撈到的櫻花蝦多數都銷往日本,是在地珍貴的漁業資源。大家之後有機會不妨也走一趟大溪漁港,在市場選購特色漁獲、一嘗鮮美滋味。棲息在龜山島海域150米到250米深的櫻花蝦,是當地特色漁獲。(圖/黃士洋提供)宜蘭縣頭城鎮港口社區發展協會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64728577392新港澳休閒農業區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sga101/拱蘭宮地址:宜蘭縣頭城鎮龜山路280號大溪漁港地址:宜蘭縣頭城鎮大溪里外大溪路375號挺好Talk Say頭城故事網址:https://www.youtube.com/@Goodtalk360/videos
海洋殺手!廢棄刺網上滿是死魚和保育類海龜 驚悚畫面曝光動團呼籲改善
澎湖以豐富海洋生態和明媚風光聞名世界,但澎湖有潛水教練上周在赤馬村人工魚礁,發現數平方公尺大的漁網覆蓋在珊瑚礁上,網上還纏繞著多條早已死亡的魚而和一隻保育類海龜,畫面曝光後引發社會關注,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也發起呼籲,希望能通盤檢討管理機制,別讓流刺網再製造憾事。動社表示,赤馬村人工魚礁區是珊瑚礁生態熱區,而屍體在海中載浮載陳的影像則令人震撼,畫面曝光後,澎湖縣政府農漁局迅速委託海底覆網清除團隊於隔日前往清除,經過2日作業,打撈回岸上的網具重達700公斤,當地漁民則研判此組漁網應該是被丟棄的多層刺網。動社提到,刺網是使用各種纖細的網線製成的網,單層且網目較大的刺網,一般會捕抓較大的魚種,小魚則可從網目中穿游而過,但當網目過小或使用「多層」刺網時,便會形成「大小通吃」的傷害,動社也表示, 刺網及相關輔具均屬消耗品,會因氣候因素、不同漁具衝突、海底地形崎嶇等原因,造成刺網於作業過程中容易逸失,而廢棄、遺棄的漁具在海洋造成巨大的破壞,無數海洋生物因「幽靈漁網」纏繞無法脫困,最後痛苦至死,更衍伸成為海洋垃圾、造成汙染。為試圖解決漁具丟失問題,漁業署於前年7月全面實施「刺網漁具標示實名制」,並搭配流失通報與廢棄漁網回收等機制,各地志工也紛紛組成「覆網清除隊」,期望減少幽靈漁具,但根據海洋委員會統計,2020年海底廢棄物共清除41噸,其中廢棄漁網就占了9成。而澎湖縣政府於去年統計清除掉的海岸廢棄物[6],廢棄漁網即占4成,代表至今台灣海域的廢棄網具問題仍十分嚴重。動社強調,刺網漁船為怕網具損壞及丟失,每次出航都會攜帶多組漁具,在沒有嚴格落實源頭管理的情況下,每丟失一組漁具,都讓海洋生物暴露在被漁網纏繞而死的風險中。動社也因此呼籲,漁業署應檢討毫無章法的補助政策 優先輔導多層刺網及在岩礁區作業的漁船退場,此外應全國一致讓所有漁法退出3海浬,讓沿岸3海浬成為生物資源養護區,而目前在全台22地方縣市中,共有20種不同刺網管理模式,希望中央應有區域性的協調管理,通盤檢討網具管理政策。
漁夫在澎湖落海獲救 無主漁船竟「自動駕駛」到嘉義擱淺
呂姓漁民駕駛的聖再發漁船9日上午10時在吉貝、姑婆嶼海域,捕撈有白金之稱的土魠魚時,意外掉落海中,他奮力游上附近的姑婆嶼,向遊客借手機報平安。不過聖再發漁船因配備有自動舵功能,在無人駕駛沒有「停車」的情況下,竟一路「自動駕駛」開到29浬遠的嘉義外傘頂洲擱淺,相當於53.8公里的距離,令人嘖嘖稱奇。34歲呂姓船長落海後憑著離島漁民的優異水性,游上姑婆嶼,由於島上剛好有觀光客,他立即借電話通知家人找船,在臉書PO出搜尋聖再發漁船的貼文。他表示,「麻煩現在有出海的澎湖鄉親,如果你們現在在海上看到一艘沒人開的漁船,能不能幫忙讓它順利停下來,並且聯絡我們!拜託。」隨後許多澎湖人協助轉發,希望趕快找到這艘漁民賴以維生的生財工具。另一方面,他的家人朋友也聯繫海巡署,通知澎湖海巡隊的出勤警艇在附近海域協助找船,海巡派遣線上2031艇等船隻苦苦搜尋良久,不料卻在下午3時02分,接獲海巡金馬澎分署勤指中心通報,「聖」船已於第五巡防區三條崙外傘頂洲區域發現擱淺。呂姓船長獲知船找到了,已自行聯繫當地漁民朋友,幫他的船開回澎湖。據吉貝漁民表示,聖再發是俗稱「拖釣」(曳繩釣漁法)的小漁船,他在無人駕駛情況下,卻自己航行到29浬外的三條崙外傘頂洲,真是相當神奇。當地漁民表示,每年冬至前後「拖釣」漁船出海,1天可以抓到10幾條土魠魚,加上現在衛星導航、通訊發達,如果出現漁汛船隻都會互相通報,常有1、200艘漁船出現海面的盛況。但捕魚落海,船卻自動駕駛擱淺遠方的案例,可不多見。
攜手社企助青年返鄉創業 7-ELEVEN冷凍生鮮漁獲搶攻年輕世代生態友善理念
農曆新年將至,小家庭或上班族擔心買不到象徵「年年有魚」有的生鮮魚貨圍爐過年嗎?統一超商(2912)攜手花蓮社企「洄遊吧FISH BAR」於春節期間於7-ELEVEN舉辦百場「小小魚達人」同樂會,除了販售於東部海域捕撈的當令漁獲鬼頭刀,還有年節一定要吃的白鯧魚及大眾喜愛的香魚。7-ELEVEN這波在農曆新年推出的時令鮮食,是與統一超商好鄰居文教基金會「青年深根專案」輔導花蓮在地社企「洄遊吧FISH BAR」合作,以東部海域捕撈的當令漁獲鬼頭刀魚,以冷凍生鮮魚片包裝出售,讓青年返鄉創業寫下新里程碑。 統一超商好鄰居文教基金會指出,「青年深根計畫」自2017年起扶持「洄遊吧FISH BAR」青年團隊,推動漁業轉型,團隊的「近海捕撈」、「被動式捕魚」、「不販售中研院頒布之海鮮選擇指南紅燈區商品」及「專屬履歷標示」四大理念與7-ELEVEN推動的永續精神吻合,雙方歷經三年努力才有這個產品推出。呼應虎年意象,7-ELEVEN同時也推出有季節限定的香魚、過年必備的白鯧,讓消費者能就近選購在地海鮮。(攝影/黃耀徵)近年更觀察到,年輕世代對生鮮消費更有環境意識,對選購在地當地、友善海洋漁產接受度更高,「洄遊吧FISH BAR」鬼頭刀魚片是花蓮七星潭海域產地直送的野生當季漁獲,以海洋生態環境友善的定置漁法撈捕,以切片包裝、冷凍微波即食提高食用便利性。此外,還有來自宜蘭員山黃金色魚卵飽滿的帶卵母香魚,肉質鮮美細緻還帶有哈密瓜香氣;在地養殖的安永鮮凍金目鱸魚、白鯧等,讓消費者可以就近採買,也吃得安心。7-ELEVEN表示,瞄準輕料理需求,自2019年起在全台3,800間門市導入雙門以上冷凍冰箱,冷凍商品數量增加4成,更在全台300多間門市導入冷凍臥式海島櫃「嚴選素材鮮物」專區,引進50多款冷凍鮮食及調理食品,帶動門市相關類別業績成長2成。
呆萌可愛曼波魚生態大公開 洄游跨赤道7千公里
生存在東台灣海域的翻車魨,在台灣又稱為曼波魚,呆萌可愛模樣相當討喜,也是花東地區的重要漁獲,不過國內外學術界對牠們的了解少之又少。水試所東部中心24日下午正式發表台美研究合作成果,漁業科學家透過分析包括溫度、深度與位置、光照度等訊息,揭開翻車魨的神祕移動特徵與生態習性。台灣海域可見矛尾翻車魨、翻車魨、花紋翻車魨、斑點長翻車魨。(圖/農委會提供)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公布與美國夏威夷大學攜手合作,針對俗稱曼波魚的翻車魨進行觀測研究,歷經5年執行「翻車魨標識放流研究計畫」,運用衛星遙感紀錄技術解析翻車魨族群分布與生態習性,完成全球首度的花紋翻車魨跨赤道觀測記錄,從台灣東部外海到中南太平洋,距離長達6952公里。農委會和夏威夷大學合作,針對翻車魨進行歷經5年執行標識放流研究計畫。(圖/農委會提供)這項計畫運用台灣東部傳統鏢旗魚漁法及鮪延繩釣作業方式,陸續成功將彈脫型衛星標識記錄器配置在2尾矛尾翻車魨、3尾翻車魨及5尾花紋翻車魨魚體中。蒐集資料透過衛星傳遞給研究人員,讓研究人員重建與分析洄游路徑、行為特徵及歷經的海洋環境。目前以花紋翻車魨標識放流成果最為具體,其中一尾(編號#66588)歷經178天,標識器於日本奄美大島附近脫離魚體回傳訊息;三尾(編號#195549、#195550及#195553)為鮪延繩釣作業所混獲之花紋翻車魨,於魚體背部配置標識器後隨即野放,分別歷經78天、150天及240天,標識器分別於日本沖繩、新喀里多尼亞及巴布亞紐幾內亞附近海域脫離魚體回傳訊息。據水產試驗所表示,曼波魚為大洋洄游性魚類,經常跨越不同國家的經濟海域,族群結構經常混合難以釐清,透過跨國合作的標識放流試驗研究可進行魚種族群移動與行為特徵解析,提供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所欠缺的生態訊息,這項研究成果也投稿至國際學術期刊。根據漁業統計年報,台灣地區每年翻車魨科魚種漁獲量約在300至600公噸間,基於保護海洋生態資源與翻車魨的永續利用,水試所從2016年起啟動翻車魨資源的調查工作,藉由了解翻車魨移動和棲息地的海洋環境,提供漁業科學家參考,有效進行漁業管理。
香腸、水餃、壽司都能入菜 餐桌上的「黃金美食」是這樣捕獲
外觀黃澄澄的飛魚卵,可加工製成各式餡料、佐醬,台灣捕獲的飛魚卵品質名列前茅,更是外銷全世界的搶手貨,每年都為漁民帶來豐厚的收入,因此又有「海上黃金」之稱。為了不過度捕獲危害海洋生態,政府也祭出了總量管制和不少限制,好吃的飛魚卵採捕過程帶您一探究竟。飛魚卵一口咬下「嘎嘣脆」還會「爆漿」,擄獲饕客味蕾,被廣泛加工製成香腸、水餃、醃漬品,也能入菜做成煎蛋、炒飯,還有人做成冰品,而日本人最愛吃的壽司,更是少不了飛魚卵這一味兒。漁民將大量草蓆鋪設在海面利誘飛魚產卵,採捕期即將進入尾聲,政府也提醒漁民作業用草蓆應攜回陸上處理,切勿隨意丟棄海中。(圖/報系資料庫)飛魚主要分布集中在台灣東北部沿近海域,因此飛魚卵指定之卸貨漁港,全國共8處,其中新北4處就佔了一半。(圖/新北市政府提供)台灣、印尼、秘魯是飛魚卵全球3大產區,其中,台灣因保存及加工技術佳,品質、口感和色澤超越其它產區,素有「黃金卵」美譽,每年超過40個貨櫃、約60萬公斤外銷日本,另部份有生產履歷者則銷往歐盟。飛魚卵魚汛期為每年4至7月,主要分布集中在台灣東北部沿近海域,由漁獲季節分布與推移,每年4月起,飛魚成群來到台灣東方海域,蘭嶼飛魚祭開始,5月份漁獲逐漸往東北部擴散,6月進入盛漁期,不僅東北角漁民趨之若騖,就連澎湖漁民也迢迢而來打撈一季的收入。依漁業署規定,經申請核准的漁船須於出海捕撈時懸掛指定旗幟。(圖/新北市政府提供)有別於烏魚子抓魚取卵的方式,捕獲飛魚卵則是僅採卵不抓母魚,屬較為生態友善的漁法。飛魚卵採捕是利用飛魚產卵於海藻的習性,漁民大量製作草蓆鋪設在海面上,草蓆在海面隨浪起伏,讓飛魚誤以為是海藻而在上面產卵,這些特製的草蓆有時可綿延達1公里長,成為海上的特殊景觀。在潮流、水溫都適切下,2個月的飛魚卵產期能捕到上千噸的卵,若海水環境較差,平均也有600噸左右的收獲,不過為了維護海洋生態、資源永續利用管理,自2008年起,漁業署針對飛魚卵漁業進行總量管制,每年總採捕量約300噸上下,採捕飛魚卵的漁船須經申請核准,出海捕撈時必須懸掛指定旗幟方便識別,且須於指定漁港卸貨,以便填報控管。今年飛魚卵漁業漁期自5月15日起至7月底結束,總容許漁獲量為300公噸,漁民捕獲作業即將進入尾聲,漁船必須在全國8處指定漁港卸貨,到港後一批批新鮮魚卵等著送往加工處理,成為饕客口中「卡滋卡滋」的黃金美食。
旺福樂團捕魚撈出滿滿一袋 打開全傻了
旺福樂團日前受邀參與錄製公視兒少節目《我家住海邊》,小民、mami、推機、肚皮前往屏東楓港與小夥伴慕潔一起找尋即將消失的漁法「三角網」,並在晚上跟著當地漁人在出海口摸黑捕魚苗,最後小民提起三角網大喊:「我這袋很重,金銀財寶都在這!」殊不知裡面一條魚苗也沒有,直呼:「怎麼都只抓到石頭啦!」旺福樂團前往出海口,使用三角網捕魚苗。(圖/公視提供)旺福樂團常以大海為靈感創作歌曲,小民認為旺福是個很夏天的樂團,然而鼓手肚皮卻自曝自己很少到海邊,開玩笑說:「只知道海在哪裡。」愛打鬧、氣氛歡樂的旺福一行人來到屏東楓港體驗使用三角網捕魚苗時,更被出海口的大浪驚呆。推機形容「那個浪大到有種神聖感。」肚皮則坦承自己蠻怕水,「當時心裡有在想,我們真的要下去嗎?」反倒是同行的小夥伴慕潔除了有點害怕之外也忍不住興奮,「浪是整個撲上來的,我覺得應該會抓到很多魚苗。」「捕魚苗」在台灣有百年以上歷史,漁人會在夏天夜晚到出海口岸邊,用三角網迎浪捕撈洄游性魚苗「鯰米仔」,過程中必須不斷重複彎腰下網、舉網、查看、撿取魚苗的動作,同時忍受大浪沖擊;旺福和慕潔這次雖然只捕獲石頭、魚苗零收穫,但原本怕水的肚皮發現自己越站越前面,「感覺恐懼有慢慢減少,所以其實不用帶有本來的偏見去跟大自然相處。」空手而歸的五人難掩失望,隔天一早卻也獲得其他村民贈送捕撈到的鯰米仔,製作出炒意麵和煎蛋大快朵頤,彌補沒抓到魚苗的遺憾。經過這次2天一夜的漁村體驗,mami感佩當地人的行動力與堅持,「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去把生活過得更好,跟我們常常坐在那裡想是不一樣的。」小民也表示大受感動,「我學習了別人用來支撐生活的一項技能,心中有股溫暖的感覺。」
魚丁糸八女體驗傳統漁法 熱到差點成人乾
魚丁糸鼓手八女(小威)日前隨公視《我家住海邊》前往澎湖,小時候住左營的他,對這趟旅程相當期待,「我常常聞到海風的味道,所有跟海有關的事我都很有興趣。」不過他和他小夥伴首柏在大太陽底下體驗傳統漁法「曬魚乾」,忍不住打趣說道:「不要說曬魚乾,感覺都快要曬成人乾了!」2人在太陽下揮汗曬魚乾。(圖/公視提供)2人拜訪島上仍舊堅持日曬丁香魚的石媽媽,為了更加認識「曬魚乾」的完整流程,凌晨6點就跟著一起去港口標魚,看著石媽媽邊出價邊和競爭對手打心理戰,小威笑說:「當別人也來競價的時候,她就整個霸氣外露,開始跟對方嗆聲!」並回想得標的丁香魚一箱就有80公斤重,幫忙搬運時就像在練舉重一樣,「石媽媽的力氣大到嚇壞我了!」新鮮的丁香魚要先煮過才能曬,小威吃了一條剛煮好的丁香魚,立刻後悔已經吃過早餐,直呼:「我還看到有村民拿著一碗飯就直接來夾小魚配著吃,我也應該這樣試試!」小威和首柏協助石媽媽將丁香魚撒在漁網上曬,發現最困難的部分就是要撒得平均,小威苦笑:「如果不小心一整坨下去,想用手撥開,剛煮好的丁香魚就會爛掉了。」
隨海女下海採石花 巴鈺嘆:追不上車尾燈
巴鈺日前隨公視《我家住海邊》前往「台灣極東漁村」,尋找快要成為絕響的「海女」。曾經在日本拍攝過海女主題的巴鈺羞回:「一開始接觸這個主題時,我自己也不知道台灣就有海女。」更直呼:「下水後光要適應海流就很不容易,我們根本完全追不到海女的車尾燈!」巴鈺和初次見面的元豪一起體驗漁村生活,忍不住開玩笑:「很像去約會,而且一見面就要兩天一夜了。」在開箱漁法線索後,元豪認為海女是鬼或是游泳教練的猜測,則讓巴鈺忍不住大笑,但也感嘆:「其實連我都不知道馬崗有海女,孩子不知道海女是什麼也很正常。」海女鳳嬌姨指導巴鈺、元豪處理石花菜。(圖/公視提供)2人跟著當地的海女鳳嬌姨一起下海採石花,巴鈺苦笑:「阿姨動作超快,一下就游到更遠的地方,我們連車尾燈都看不到。」她形容:「那感覺很像媽媽們去週年慶,就是可以從沒有整理的衣車裡抓出她要的商品。」但巴也自嘲在許多不同藻類中根本無法分辨是不是石花,「我就是看到就採,而且每次想要抓下一把,手上就剩下更少,但採到的時候真的超有成就感!」
返鄉採蚵超崩潰 浩子自嘲手殘:好令人感到沮喪!
浩子日前錄公視《我家住海邊》,回到家鄉彰化探訪「海牛採蚵」漁法。浩子感觸良多表示,以前也曾拍過海牛,但只有坐著牛車到蚵田採蚵,「這次在芳苑兩天一夜的生活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重新感受這塊土地不同的溫度,很希望我的孩子也來走這麼一趟。」浩子坦承18歲之前都住在彰化,對彰化的認知卻只有彰化市,「芳苑」這個地名對他就是個遙遠的名詞。他和小姊妹花江軍、江南前往拜訪仍舊使用「海牛」採蚵的耆老洪武雄,4人更在晚餐過後一起在牛棚旁泡茶聊天,浩子還提議讓學樂器的江軍、江南來段現場演奏,笑說:「這個畫面實在是蠻有趣的,就叫做『對牛彈琴』。」浩子與花江軍、江南姊妹在蚵田幫忙。(圖/公視提供)浩子與江軍、江南搭上牛車前往蚵田協助採蚵,替牡蠣蓋房子時,浩子光聽完打結的方式就已經滿臉問號,綁蚵殼更是綁到覺得手殘,忍不住大嘆:「好令人感到沮喪!」在學習洗掉附著在牡蠣外殼吸食蚵肉的蚵螺時,浩子笑說:「『洗蚵條』就好像上健身房甩那個繩子。」覺得有趣的三人玩得不亦樂乎。
被數魚歌擊垮信心!蔡昌憲崩潰:加減都有問題
蔡昌憲從小在貢寮漁村長大,近日為公視全新兒少節目《我家住海邊》走入漁村,他坦言得知要和小夥伴黃承毓體驗「數魚歌」時頗有信心,沒想到實際上場竟學到自我放棄,崩潰大喊:「我數學不好!」蔡昌憲自認是半個歌手出身,魚和海也與自身生活經驗很貼近,「我跟海的情感就像家人一樣!」兩人在製作單位提供漁法線索時還一同高歌盧廣仲的〈魚仔〉,等到實際開始練習用歌唱方式算魚,才發現最大難題是算數差,蔡昌憲大喊:「根本還先不要講唱歌,光只是加減都有問題!」蔡昌憲學數魚歌算到崩潰。(圖/公視提供)協助教學「數魚歌」的當地居民邱淡阿公說,早期篤加社區幾乎全村都養虱目魚,當時虱目魚苗仰賴沿海捕獲的天然苗,為了精確計算魚苗數量,會僱用專門的數魚工現場算魚,「數魚歌就是5、6個人一起唱最好聽。」此話一出讓蔡昌憲相當驚訝難道不會互相干擾,小旅伴黃承毓則接話,「這就是有沒有專心的問題!」蔡昌憲笑回:「我這是被嗆了嗎?」聽到村落耆老們同時開唱「數魚歌」,讓蔡昌憲非常震驚,自認學得起來的信心逐漸被擊垮,「我越認識它,越覺得難以達到那種境界。」但同時也深受感動,感嘆這麼美的文化呈現在自己面前,卻也即將失傳,蔡昌憲直言:「我當時在想,很怕以後再也聽不到現場版了,真的差點哭出來。」《我家住海邊》每周五晚間6點首播、周六上午9點30分於公視頻道重播。
蔡昌憲台南七股體驗「數魚歌」 信心崩盤大喊:我數學不好
公視推出全新兒少節目《我家住海邊》,每集選出不同的孩子與大旅伴搭檔,透過實際走入漁村體驗,紀錄8種即將消失的傳統漁法。日前蔡昌憲受邀前往台南七股區篤加村體驗「數魚歌」,竟學到自我放棄,最後甚至崩潰大喊:「我數學不好。」從小在貢寮漁村長大的蔡昌憲坦承,知道要和小夥伴黃承毓前往體驗「數魚歌」時頗有信心,認為自己是半個歌手出身,魚和海也與自身生活經驗很貼近,「我跟海的情感就像家人一樣」。兩人在製作單位提供漁法線索時,還一同高歌盧廣仲的〈魚仔〉,等到實際開始練習用歌唱方式算魚,才發現最大難題是算數差,蔡昌憲大喊:「根本還先不要講唱歌,光只是加減都有問題。」協助教學「數魚歌」的當地居民邱淡阿公說,早期篤加社區幾乎全村都養虱目魚,當時虱目魚苗仰賴沿海捕獲的天然苗,為了精確計算魚苗數量,會僱用專門的數魚工現場算魚,「數魚歌就是5、6個人一起唱最好聽」,此話一出讓蔡昌憲相當驚訝難道不會互相干擾,小旅伴黃承毓則接話,「這就是有沒有專心的問題。」引得蔡昌憲笑回:「我這是被嗆了嗎?」《我家住海邊》選出8組孩子分別和蔡昌憲、浩子、黃湘婷、巴鈺、魚丁糸小威、旺福樂團、江宏傑、藍白拖搭檔,一起探尋8種台灣傳統漁法,包含台南數魚歌、彰化海牛採蚵、花蓮八卦網、貢寮採石花海女、澎湖曬魚乾、屏東三角網、綠島鰹竿釣以及金山蹦火仔。
「鰹竿釣」不能消失!綠島媳婦自願「下海」 傳承記錄傳統漁法
綠島媳婦戴文櫻為了記錄當地即將消失的傳統漁法「鰹竿釣」,今年夏天隨著老釣手5度「下海」,與大海拚搏,感受魚群的強大拉力;這位島上首位女性鰹竿釣手說,這份傳承的感動,一直在她內心澎湃洶湧。凌晨2點半,戴文櫻跟著一群老釣手搭乘漁船出海,雖然身材瘦小,但因為是唯一女性,特別顯眼。她說,釣鰹魚以丁香魚為餌,漁船先在海面以燈光吸引魚群聚集,捕獲丁香魚的多寡,決定當天鰹魚漁獲量,直到天光微亮,才往南方漁場駛去,展開最熱血的鰹竿釣。釣場上,釣手先撒一些丁香魚,並觀察是否有水鳥聚集,而且要灑水以混淆鰹魚視覺,釣鉤裝的是假餌,由於大約15到20分鐘,鰹魚就會識破人類技倆而離去,為了爭取時間,魚鉤沒有倒鉤。7、8位釣手或坐或站在船尾,大魚隨著釣竿擺動,一隻接一隻被甩上甲板,「噢、啊」聲此起彼落,後還傳出一聲「哇」,原來文櫻因重心不穩「仆船」,引來大家尖叫,還好沒傷到尾椎;她感謝釣手們不忌諱她是女性,還把最好的位置讓給她,並傳授許多鰹釣祕技。戴文櫻10年前讀研究所時就經常往返綠島,4年前更成為綠島媳婦,她說,把老釣手的智慧記錄下來,目標很單純,就是要讓黑潮上這群人的身影能一直被記得。 鰹竿釣源自日據時期,目前專業鰹竿釣漁船僅剩1艘「吉裕號」,船長鄭賢隆67歲,是現存10幾位老釣手中年紀最小的,台東縣自然與人文學會與生活美學館合作,希望能保存即將消失的傳統漁法。
新北市6漁港開放停遊艇 航次翻倍港口周邊也受惠
新北市府開放後厝、富基、草里、水尾、萬里及水湳洞等6處漁港成為遊艇暫泊區,吸引遊艇客下船消費,今年至今申請航次突破115航次,是去年2倍多,預估年底可達3倍成長,以淡水漁人碼頭為起點,連線基隆八斗子遊艇專區,與宜蘭烏石遊艇專區的北台灣海上公路漸漸成形。活絡北部海岸觀光新北市漁業處指出,新北淡水第二漁港(漁人碼頭)鄰近的三芝、八里遊艇製造地,是新北市目前唯一遊艇專用港,市府除把漁人碼頭打造為遊艇基地,自前年起開放傳統漁作漁港讓遊艇暫時停泊,希望遊艇客下船後,促進各漁港周邊觀光景點發展。目前市府已開放後厝、富基、草里、水尾、萬里及水湳洞,市府也協助遊客規畫港口及周邊的吃喝玩樂據點,讓遊艇觀光商機,從漁人碼頭周邊商圈,擴及到金山、石門與瑞芳。新北市漁業處指出,淡二漁港位於漁人碼頭周邊觀光資源豐富,三芝後厝漁港以傳統漁業作為特色,富有在地人文氣息值得探訪,石門富基漁港則有全台著名觀光魚市,採買海產最正點。申請停泊 水湳洞最多而石門草里漁港是垂釣聖地,每年吸引許多釣客來此享受拋竿樂,金山水尾漁港周邊風景優美,萬里的萬里漁港經營各種漁業漁法適合深度旅遊,瑞芳水湳洞漁港位於金瓜石煉銅廠排水口附近,靠近熱門觀光景點十三層遺址,享譽國際。新北市漁業處統計,今年1到8月,遊艇申請停泊漁港航次,以水湳洞漁港最多有65航次,其次是富基的21航次、水尾16航次、後厝10航次,加起來已突破112航次,是去年全數航次52航次的2倍之多,預估年底可達去年3倍。新北市漁業處說,希望藉由漁港串連,打造從漁人碼頭為基地開始出發,串聯基隆八斗子遊艇專區及宜蘭烏石遊艇專區的北台灣海洋玩樂動線,不僅增加遊艇航程可玩性及便利性,還能活絡新北市北海岸觀光產業。
新莊中港大排搖身變水藍燈海 西洋情人節約會好去處
西洋情人節即將到來,新莊中港大排成情侶約會新景點,一整排的水藍燈條與水面相互輝映,步入其中彷彿置身藍色燈海,此次「幸福下一站,藍調中港」光雕秀,展期從本月14日起,為期1個月,民眾可以從新莊環狀線「幸福站」下車,來到中港大排觀賞光雕秀。水利局表示,河廊應用燈光投射,營造出具科技感及視覺震撼的海洋世界,加上星光輝映,已經吸引許多情侶來此拍照打卡,同時結合具有教育意義的「海洋發生」為主題,點出人類破壞性漁法、海洋汙染等行為,呼籲民眾攜手護海洋。水利局表示,光雕展透過各式造型燈具,呈現海底世界絢爛景象,民眾走訪其中,四處可見悠遊的海膽、海馬、海豚等海洋生物,營造浪漫的視覺效果,另外河廊中央更放置直徑4米的主視覺圓球,日間為地標藝術品,夜晚則變身散發光芒的地球。水利局提姓民眾,新北市環狀線已經通車,民眾前往中港大排也更加便捷,在「幸福站」下車後步行約7至8分鐘即可到達,光雕秀不僅帶進人潮,也提升沿線商圈的夜景經濟。
【維護海洋情報】苗栗慢魚海岸慢魚運動圓滿完成!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於竹南龍鳳漁港舉辦「苗栗慢魚運動成果分享會」活動,以慢魚運動之五大內涵 : 藍色海洋、藍色教育、藍色組織、傳統漁法、藍色旅遊五大主題區,結合慢魚工作坊探討、學校海洋教育作品、社區海廢創作、慢魚美食、合作夥伴展售、海洋市集等,最後由苗栗縣長徐耀昌、海洋委員會莊慶達政務副主任委員及貴賓們升起魚訊旗象徵時至漁獲豐收季節,最後在帆布上壓手印宣讀苗栗慢魚宣言,象徵願意一同為推動慢魚運動、維護海洋環境永續不遺餘力。慢魚,源自於義大利慢食組織下的分支,希望讓大家一起知魚、懂魚、吃魚、學會說魚的故事,因此活動一開始中午時分,舞台活動推出慢魚料理秀,由返青富民組織料理達人藍凱瀚親自教民眾認識魚並示範如何料理魚;緊接著魚貨競標讓民眾體驗魚市場文化的拍賣樂趣,由南龍漁會的呂拍賣官與民眾互動競標,搶手標出五款當日現捕魚貨,標到漁獲的民眾樂乎真是難得的體驗,買到賺到!除了趣味性的活動之外,活動也包含知性主題的慢魚工作坊,設定「國際慢魚運動的發展與苗栗推動慢魚運動之探討」、「學校海洋教育與永續環境工作坊」、「苗栗海縣觀光旅遊焦點分享會」等三場次,邀請到國立海洋大學-黃之暘副教授ˋ苗栗當地資深解說員蔡文興以及股份魚鄉林筱菁老師一同帶著大家深入探討苗栗慢魚運動,進而了解校園內的海洋教育以及苗栗海線觀光旅遊,透過交流對話建構出對於苗栗海線的未來願景!海洋教育主題區串連今年度推動慢魚相關的三所小學,新埔國小、外埔國小及苑裡國小,活動現場也將學生的成果繪本、海廢創作、學習單、石頭彩繪等精彩呈現,水尾社區發展協會及苑裡心雕居的海廢創作充滿創意與特色讓現場民眾驚艷,雕塑藝術家邱泰洋老師為苗栗慢魚運動所創作的「看不見的污染代表沒有汙染嗎?」 藝術作品佇立在會場入口處,更是震撼人心吸引民眾駐足拍照;藍色組織區邀集包括竹南啤酒廠、寶熊漁樂碼頭、竹南鎮農會、後龍鎮農會、通霄鎮農會福源里家政班等,推廣海洋教育、綠色環保以及海線美食等,更特別的是,今年度將在 11/21-11/25 竹南崎頂辦理的 2020 國際風箏衝浪賽也在本次活動中跟大家見面。苗栗重要傳統漁法-石滬、牽罟,邀請大山社區發展協會楊柿理事長現場親自示範牽罟工具「腰操」做法,傳遞職人的智慧與文化,並透過石滬及牽罟捕魚漁具的展示,讓民眾可以現場體驗拍照打卡,更進一步認識苗栗的傳統漁業文化;配合五大內涵主題,推出了闖關集章抽好禮活動,讓民眾透過闖關、消費、FB 按讚分享等方式集點即可獲好禮,包括本港魚丸湯、DIY 體驗、文宣品等,希望透過遊戲方式讓讓更多人了解苗栗推動慢魚運動的理念,推廣苗栗海洋故事與文化,讓國際慢魚運動不僅在海線鄉鎮發酵,而是苗栗縣產業發展的全民運動,將國際慢魚運動落實於日常生活之中。慢魚運動活動https://www.facebook.com/MiaoliSlowF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