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移
」 冰山 漏油 漂移「中國天眼」7年來發現上千顆脈衝星 數量遠超國際其他望遠鏡總和
大陸央視報導,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26日透露,位於貴州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自調試以來,發現的脈衝星數量突破一千顆,超過同一時期國際其他望遠鏡發現脈衝星數量的總和,貢獻了脈衝星領域多項重大成果,這對於理解脈衝星的形成和演化及檢驗前沿物理規律等具有重要意義。脈衝星是宇宙中一種旋轉的中子星,是中等品質恒星消亡後演變而成的,因其不斷地發出電磁脈衝信號而得名。專家指出,截至2024年11月,FAST發現的脈衝星數量已經突破一千顆,超過同一時期國際上其他望遠鏡發現脈衝星數量的總和。從FAST在2017年10月發現首顆脈衝星至今,大陸國內科研團隊通過對銀河系盤區開展脈衝星快照巡天觀測的方式,發現了750餘顆脈衝星,其中包括偶發脈衝星、毫秒脈衝星、脈衝星雙星系統等,另外通過漂移掃描多科學目標同時巡天、球狀星團脈衝星巡天等觀測模式,也有200餘顆脈衝星被發現。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韓金林表示,銀河系盤區是恒星聚集的地方,大量的恒星在這邊演化,最後形成了脈衝星。團隊發現的脈衝星當中,其中有一部分脈衝星輻射特徵特別奇特,它們僅僅偶發一些脈衝,幾分鐘發一個,所以這些脈衝星是非常重要的,過去人類是不知道的。脈衝星輻射是長達半個世紀的難題,FAST高靈敏度的觀測,為解決這些難題提供了新的線索。據瞭解,除了對脈衝星的監測,中國天眼FAST自正式開放運行以來,還在快速射電暴、中性氫、納赫茲引力波等多領域取得了多項重要原創性成果,其中發現最短軌道脈衝星雙星、捕捉納赫茲引力波信號的初步證據等突破性進展,極大提高了中國在國際射電天文領域的話語權。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副台長、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主任姜鵬稱,批量地發現脈衝星是提供一種機遇,就是產生重大科學發現的這種機遇。現在僅用幾年時間,就走到了最前沿,它對檢驗一些前沿的物理規律,比如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等,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說為人類認識宇宙太空奧祕,作出了中國的貢獻。
人類近20年超抽地下水!學者「地球自轉軸」加速傾斜 每年東傾4.3公分
全球暖化每年促使數千億噸海冰融化,導致地球自轉軸極點飄移幅度愈來愈大,另據一項研究顯示,人類近20年內共抽取2.15兆噸地下水,造成地球向東傾斜近80公分,雖然目前不會影響四季變化,但長久下來將可能改變全球氣候。人類在過去20年間抽取超過2千億噸的地下水,不僅造成海平面上升,更造成地球自轉軸偏移了將近80公分。(圖/達志/美聯社)根據多家外媒報導,人類抽取地下水竟悄悄改變了地球樣貌,到導引述《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Research Letters)期刊刊登的研究顯示,人類在1993至2010年期間共抽取2.15兆噸地下水,這些水被搬動後,已使得地球傾斜向東轉移約31.5英寸(約80公分)。報導引述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國立首爾大學(Seoul NationalUniversity)地球物理學家徐基元(Ki-Weon Seo) 指出,隨著地球擺動,地球自轉軸的確切位置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這種現象稱為「極移」(polar motion)。人類在過去20年間抽取超過2千億噸的地下水,不僅造成海平面上升,更造成地球自轉軸偏移了將近80公分。(圖/達志/美聯社)徐基元和研究團隊分析近20年觀測數據,透過電腦模型模擬抽取地下水會對地球自轉軸產生顯著影響,「我們有很多水壩,陸地上也有很多水庫,所以我原本認為這些應該非常重要…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在考慮地下水帶來的效應後,我終於能夠解釋所有觀測結果」。由於地球並非屬完美球體,每年會像陀螺一樣以幾公尺幅度晃動,而地下水的移動和分佈變化,對地球的傾斜度起到一定作用,若將抽取2.15兆噸地下水納入計算,可發現1993至2010年期間地球傾斜了78.5公分或每年極點漂移4.3公分。據研究指出,若一旦地球自轉軸傾角變成90度,南北半球將呈現最兩極的變化,一個半球在6個月內將籠罩在黑暗之中,另一半球則是6個月內,持續面對熾熱的陽光。徐基元表示,儘管抽取地下水不會帶來季節更替風險,但在地質時間尺度,地極點飄移可能對長遠氣候產生未知影響,全球氣候模型估計表明,地下水枯竭恐是導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徐基元也指出,「我們以各種方式影響著地球的生態系,人們需要意識到這一點」,地下水開採不僅會耗盡寶貴資源,還會引發全球範圍的災難性後果。人類在過去20年間抽取超過2千億噸的地下水,不僅造成海平面上升,更造成地球自轉軸偏移了將近80公分。(圖/翻攝自X)
野柳擱淺貨輪撐過康芮未漏油 航港局急調2抽油平台船下午開始作業
大陸籍貨輪「鈺洲啟航」上月29日受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擱淺野柳外海,17名船員順利獲救,但船上裝有重油、輕油與滑油等共290噸油料,一旦洩漏將在當地造成生態浩劫,所幸康芮颱風過境後確認沒有漏油,航港局調度抽油平臺船「海歷15號」、與富貴168號漁船,1日上午前往擱淺處,預計下午開始作業。據了解,「鈺洲」因康芮颱風強烈影響及動力不足,上月29日離開基隆港後即在野柳外海宣布棄船,由於風浪驚人,錨鏈不堪負荷斷裂,貨輪失控漂移,船上17人急忙求救,所幸被順利救出。擱淺隔日,該貨輪被浪打至野柳礁石邊,貨輪上2台巨型起重機隨著風浪掉落海中,船體幾乎整體沒入水面,而船上裝有重油、輕油與滑油等共290噸油料一旦斷裂造成漏油,將在北海岸造成生態浩劫。航港局勘查後確認「鈺」輪不適合拖帶離開現場,改調度具有海事處理能力的海歷企業公司的「海歷15號」抽油平臺船及「詠順1號」油駁船在基隆港待命,新北市政府也於東澳、野柳、龜吼漁港和核二廠的入水口處已經佈了攔油索,所幸最壞情況沒有發生。航港局上午確認「鈺」輪撐過康芮颱風未造成漏油,連忙調度海歷公司「海歷15號」抽油平臺船與富貴168號漁船前往擱淺處,2船分別從基隆港東21號碼頭與野柳漁港出發,預計下午開始抽油作業。
大陸貨輪擱淺北海岸恐漏油 侯友宜說重話:釀汙染最重罰3000萬
康芮強颱來勢洶洶,大陸籍貨輪「鈺洲啟航」29日受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擱淺野柳外海,貨輪上2台巨型起重機30日中午還掉落海中,貨輪斷裂則恐造成漏油危機,新北市長侯友宜則說出重話,強調若漏油造成汙染,最重可罰3000萬元。據了解,「鈺洲」因康芮颱風強烈影響及動力不足,29日離開基隆港後即在野柳外海宣布棄船,由於風浪驚人,錨鏈不堪負荷斷裂,貨輪失控漂移,船上17人急忙求救,海巡署則於29日晚間9時許將船上人員救出。而該貨輪30日中午便被浪打至野柳礁石邊,貨輪上2台巨型起重機隨著風浪掉落海中,船體幾乎整體沒入水面,一旦斷裂造成漏油,將在北海岸造成生態浩劫。新北市長侯友宜則於31日上午前往視察,表示該貨輪中載重油將近240公噸,目前便可發現該貨輪與野柳漁港已經完全貼近、擱淺,讓他擔心可能會造成重油的漏油事件。侯友宜表示,近日已與中央組成應變中心,在萬里設置指揮所,並於東澳、野柳、龜吼漁港和核二廠的入水口處已經佈了攔油索,若漏油真的發生,希望能將海洋污染的範圍控制到最小。侯友宜強調,若船主處理不當造成海洋汙染,最重將開罰3000萬元,目前所有應變機具都已經全部到位,新北市環保局有20多位同仁就已進駐監控,將盡力避免破壞生態。
大陸貨輪擱淺野柳!2台起重機落海 恐爆斷裂有「漏油」危機
大陸籍貨輪鈺洲因康芮颱風強烈影響及動力不足,於29日離開基隆港後即在野柳外海宣布棄船,由於風浪驚人,錨鏈不堪負荷斷裂,貨輪失控漂移,30日中午便被浪打至野柳礁石邊,貨輪上2台巨型起重機隨著風浪掉落海中,船體幾乎整體沒入水面,現場情況危急,專家憂心貨輪斷裂並漏油,恐引發生態及景觀災難。29日晚間,貨輪在野柳外海下錨等待救援,不料因風浪劇烈,船長不得不決定棄船。隨後,貨輪發生「流錨」情況,受到風力影響迅速向岸邊漂移,經與船代公司與陸方溝通後,原計畫派大型救援船「浩克輪」前來拖救,不過因風浪過大,「浩克輪」在半途中也險些擱淺,最終無法完成救援,緊急返航基隆港。目前,貨輪鈺洲仍卡在野柳礁石上,船體大多已經進水,加上颱風帶來的強風強雨,進一步提高斷裂和漏油的風險,若漏油事故發生,將對野柳當地的海洋生態和景觀造成嚴重威脅,相關單位正密切關注並研擬後續處理措施,以期將損害降至最低。
「高性能」黑野馬首度登台 福特六和:年度配額已售罄
福特六和今(25)日發表全新第7代Mustang 除了延續 2.3升EcoBoost Premium 及GT Premium (受訂生產)車型之外,更首度導入高性能「黑野馬」Dark Horse Premium車型,售價依序為189.9萬元、236.9萬元及259.8萬元。福特六和也表示,Dark Horse Premium車型每年年度配額10台,今年已完售。Ford Mustang Dark HorseTM Premium採用第四代5.0L CoyoteTM V8自然進氣汽油引擎,輸出來到454ps/55.1kg-m,搭配專屬TREMEC六速手排變速箱;同時全新世代 Ford Mustang更提供MagneRide®主動式電磁阻尼系統、動態行車模式切換系統、主動式排氣閥門控制系統、主動坑洞緩解機能、暖胎前輪鎖、彈射起步以及漂移煞車功能等多項科技。入門EcoBoost Premium採用 2.3 升 EcoBoost 四缸汽油渦輪引擎,最大輸出來到 305ps/48.4kgm,搭配 SelectShift 10 速手自排變速箱設定;GT Premium車型改採5.0 升V8 自然進氣引擎,最大提升至446ps/55.1kgm,並搭配6 速手排變速箱。值得注意的是,Dark Horse Premium性能版具有專屬Blue Ember 深藍色塗裝、引擎蓋消光貼飾與全車空力套件;車內也新增麂皮與碳纖維內裝飾材與藍色車縫線的專屬配置,並配有獨特的電子甩尾手煞車(Electronic Drift Brake)。目前3種車型中,GT Premium為受訂生產,而Dark Horse Premium性能版年配額共10台,且已經全數售罄。
1.5cm針頭導管斷在嬰兒血管 「漂移5年」卡左臉腮腺留10公分疤痕
大陸1名幼童5個月大時因鼻淚管手術感染,在陝西省榆林市星元醫院輸液,不料拔留置針時,護士操作不當,針頭最前端1.5cm長的導管斷在血管裡,隨血液流動。經過一次手術,針頭未能取出,在孩子頭部左側留下了一道10cm長的疤痕。醫生判斷,針頭導管已隨血液流動漂移。《華商報》報導,5年多過去,針頭一直找不到,直至2023年10月,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就醫時,針頭位置終於找到,流至左側面部腮腺位置。星元醫院此前一直以借款形式給患者看病費用,今年3月,孩子父親白海海再找醫院借錢時遇阻,院方稱截至5月已借出人民幣19.9萬元(約新台幣88萬元)。經媒體報導,星元醫院表示,願意協調北京的醫院,幫孩子手術取出針頭。白海海日前透露,6月20日下午,經過3小時的手術,孩子血管裡的留置針頭已經取出,「就是在北京兒童醫院做的手術,這次星元醫院派人跟我們一起過來的。手術做完到下午5點多了,等的我緊張死了。」白海海說,之前就是在北京兒童醫院找到針頭位置,現在終於將卡在孩子頸部左側深處血管中的留置針軟管取出來了,「目前,孩子狀態還可以,太感謝華商報大風新聞的報道推動了事情的進展。好在現在取出了針頭,我們終於可以放心了。」星元醫院負責人說,此次院方和家屬溝通後,聯繫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的專家,醫院派人陪同家屬、患兒一起去北京就診。6月20日下午通過手術取出了留置針頭,後續賠償等事宜會通過司法途徑解決。
男嬰出生5個月動手術…醫護粗心「針頭導管留體內」 5年後竟轉移頸部
手術的異物若留在體內,不僅可能影響身體,也顯現醫生的不專業。中國陝西一名出生5個多月的男嬰,過去因眼角有分泌物就醫治療,怎料因為護理師操作不當,把針頭導管留在體內,如今過了5年,超音波檢查卻發現針頭從頭部移到頸部,家屬擔心會有風險,希望可以趕緊取出。據《瀟湘晨報》報導,白先生透露兒子2018年12月出生不久,眼角一直有分泌物,於是帶去醫院做檢查,在醫生的建議下動手術,回家後發現感染,隔天住院進行輸液治療,期間護理師來更換留置針,沒想到把針拔出後,卻發現針頭導管斷裂不見,找遍病房也沒發現。當時沒發現缺損部針頭,趕緊檢查男嬰頭部,結果發現針頭導管留在頭部血管中,隨後轉院治療,但手術過程中,該異物又消失,醫院紀錄顯示:「考慮已在血管內漂移」,後來又輾轉去多家醫院檢查,但都沒發現該異物,讓白先生一家人十分擔心,給年都會固定帶兒子去體檢。針頭導管從頭部移動到頸部。(圖/翻攝自瀟湘晨報)直到去年10月,白先生帶兒子去體檢時,發現左側腮腺內下緣、局部頸外靜脈屬支(下頜後靜脈)腔內可見一管樣結構,長1.7公分、粗0.1公分,結合病史可符合套管,也就是說消失的「針頭導管」跑到頸部,只是動手術風險較大,醫生建議密切觀察再決定。白先生指出,今年4月初的檢查結果顯示,該異物仍留在兒子頸部位置,雖然兒子目前身體尚未有明確關聯影響,但他擔心異物隨著血液流動到心臟、肺部等位置,可能造成生命危險,他希望有技術比較成熟的醫院,可以幫忙取出異物。
全球最大冰山A23a「面積約等於南投縣」向北漂移中 1兆噸水恐融入海洋
全球最大、最古老的冰山A23a面積約為4000平方公里,與台灣的南投縣差不多大,而在停留於南極海底30年後,科學家最近發現,它正在向北快速漂移,其內含1兆噸的淡水可能沿途融化到海洋中。根據《法新社》(AFP)的報導,探險隊船隻在近日靠近這座大冰山,巨大的裂縫和冰山邊緣的美麗藍色結構成為了視線焦點,探險隊隊長斯特拉坎(Ian Strachan)表示,當時高達4公尺的巨浪「猛擊」了冰山壁,使得部分冰塊掉落,也摧毀了一些拱形結構。報導指出,A23a厚達400公尺,是於1986年自南極洲西部的菲爾希納隆尼冰棚(Filchner-Ronne Ice Shelf)崩裂,停留在附近的海床上約30年,而它在2020年首度被發現開始漂移,近期又受到強風、洋流影響,目前正在象島(Elephant Island)和南奧克尼群島(South Orkney Islands)之間加速漂流,已經通過了南極半島的北端。探險船上的首席科學家安德魯(Andrew Meijers)提到,每年都會有1至2座大冰山破裂,這種「笨重的野獸」(指冰山)的移動速度比步行還慢,A23a的移動路線與之前2座大冰山A68和A76大致相同,將沿著稱為「冰山巷」(iceberg alley)的路線經過威德爾海(Weddell Sea),穿越南極洲半島東側。安德魯進一步提醒,冰山在移動時,沿途會分解成更小塊、融化進大海中,而這可能阻礙海豹、企鵝等動物的覓食路徑,也讓漁船難以在該地區航行。
流感攀十年高峰! 專家示警:禽畜病毒「跨物種傳播」勿輕忽
台灣流行性感冒疫情大幅升溫,可謂近十年來最高峰!流感引發肺炎與死亡的整體人數有回升跡象,被視為2024年一大挑戰。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率領團隊於《健康智慧生活圈》直播節目列出全球大流行人畜共通傳染歷史疫情,並指出病毒基因重組成新變種病毒,傳給人類再大量散播病毒,即所謂「外溢效益」,風險不可輕忽。流感引發肺炎與死亡人數回升人類於1918年發現流感不斷變異。COVID-19興起後,流感疫情也上升。目前台灣流感疫情以A型(65.7%)為主,B型(27.1%)其次。流感高風險族群如年長者、有慢性病史、孕婦、癌症病患、具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等。流感高風險患者與COVID-19相同,因此疫苗的施打策略也相同,除醫護人員外,以高風險族群為優先施打對象,避免感染流行性感冒後轉為重症的風險。年長者有慢性病史孕婦癌症病患具神經系統疾病患者許辰陽醫師表示,大多數感染流感的病患都屬於輕症,如發燒、倦怠、頭痛、咳嗽,甚至噁心嘔吐、骨骼肌肉痠痛等一般症狀,少數患者會出現重症或併發症如熱痙攣、腦膜炎、心肌炎等症狀;孕婦可能會有早產風險等。▲大多數感染流感的病患屬於輕症,如少數患者會出現重症或併發症。(台大公衛團隊提供)流感引發肺炎與死亡的整體人數有回升跡象,代表台灣的流感疫苗的接種率仍不足。民眾務必在生活中要提高防疫的警覺,除了要施打XBB.1.5疫苗以及流感疫苗,在出入公共場合與醫療場所應配戴口罩。專家提醒,從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CDC)通報紀錄顯示台灣2023年流感接種率,65歲以上長者只佔5成,學齡前幼兒佔6成,須持續注意流感疫苗中脆弱族群(如:年長者、孕婦、兒童、慢性病患者)施打情況,此外,克流感藥物使用、臨床照護也皆須提高警覺。流感病毒容易變異 每年都需接種過去流感包含三價、四價疫苗,現今台灣在可負擔情況下實施四價疫苗施打。然而,人畜共通傳染、流感病毒變異,使得流感疫苗不斷重組。人類流感疫苗發展呼應COVID-19疫苗快速演進,與病毒快速變異、人類生態環境破壞、氣候變遷有關。流行性感冒一直受到科學界與醫界的關注,並投入許多資源研究流感疫苗,主要仍是流感病毒容易造成世界流行,也會出現地方流行。造成流行的原因在於流感病毒中抗原基因轉移(antigenic shift)與抗原基因漂移(antigenic drift)2種機轉影響,當2株不同的病毒在適合的宿主內,就可能使得2株病毒的抗原基因出現變異產生新病毒株,造成大流行,例如1957年亞洲流感與1968香港流感便是如此。新病毒株可能在人類族群內或不同動物群體內經過馴化後,表面抗原出現些微變異,引發季節性的流行,也因此每年都需要接種流感疫苗。由於季節性流感已在人類族群內存在一段時間,通常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因此通常不會出現重症案例,流行趨勢會較抗原轉移造成之流行來的小型。2023至2024年流感季分離病毒株有H1N1、H3N2、B Victoria等病毒株,這與每年接種得流感疫苗能否提供保護有重要的關聯,如今年所施打的流感疫苗為四價流感疫苗,也就包含針對前述幾種病毒的抗體。進一步證實WHO今年對於流感病毒株的預測正確性,目前施打的疫苗可有效提供對現行流感病毒株保護力,專家呼籲尚未施打流感疫苗的民眾,應盡速接種疫苗。流行性感冒跨物種傳播風險全球大流行人畜共通傳染病毒包含:H1N1、茲卡、伊波拉、MERS等,因生態環境問題,病毒傳播至不同物種之間,基因重組機率越來越高。研究發現,蝙蝠身上帶有多種病毒,通常不會直接傳染給人類,而是先感染中間宿主如:穿山甲、水貂、紅狐等,產生病毒基因重組,利用新變種病毒傳給人類,由人類大量散播這些病毒,即所謂外溢效益(Spillover)。根據《刺胳針》(Lancet)發表一項研究指出,人類經過全球變遷、氣候變遷、土地利用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森林砍伐,人類與動物接觸生態環境改變,原本人類與動物生長在兩個平行世界,因上述人為破壞,使病毒在人類與動物之間有機會產生基因重組,而出現新變異株,這些新變異株經過全球人類傳播而擴散,最後可能逆傳染給動物。若不重視人畜共通傳染外溢、反外溢風險,將不斷出現新變異株,研發新疫苗對抗病毒變化將會變得相當困難。流感病毒跨物種傳播十分需要關注,目前常見禽流感如H5N2、H5N1、H7N9、H10N8等、豬流感H1N1、馬流感H3N8、H7N7。其中禽流感主要在候鳥與家禽中流行;豬流感源於家禽與豬隻間傳播,由於豬隻與人類生活環境關係密切,當豬隻感染禽流感,同時又帶有哺乳類的流感抗原時,就有可能產生新病毒,進而傳染給人類造成大流行;馬流感於馬群間傳播,多數為呼吸道輕症,H3N8致病性較強,感染馬隻併發細菌感染風險較高,偶有獸醫或飼主因高濃度接觸受感染報告。▲流感病毒跨物種傳播需要關注,常見如禽流感、豬流感、馬流感。(台大公衛團隊提供)杜絕病毒 三段防治達到宇宙健康以流感為例,很多中間宿主可能成為傳染病流行的源頭。因此,需面對不同的傳播途徑,包括水或空氣傳播。為了杜絕傳染病的發生,必須構建一個三段防治的架構。在傳染病發生之前,努力避免接觸和避免病毒與共同動物混合,從而防止基因的重新組合;在次段預防中,基因監測變得至關重要;第三段預防則是指希望在傳染病爆發之後,能夠採取有效手段預防進一步擴散和傷害的發生。【影片這裡看】健康智慧生活圈線上直播–宇宙健康防治傳染病大流行-新冠肺炎EG.5/JN.1疫情盛行
擱淺30多年!全球最大冰山正快速漂移 科學家:將脫離南極
世界上最大的冰山在海底沉睡了30多年,現在正在移動!這座名為A23a的冰山於1986年以來就擱淺了,偵測專家於2020年第一次發現它的移動,在過去1年,它快速漂移,現已快超出南極海域。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面積近4000平方公里,厚度約400公尺的A23a,原是菲爾希納冰棚(Filchner Ice Shelf)的一部分,當時上面還有前蘇聯研究站。A23a於1986年以來就擱淺了,隨著體積縮小,也開始移動,科研組織英國南極勘測(British Antarctic Survey,BAS)遠端偵測專家佛雷明(Andrew Fleming)於2020年第一次發現到它的移動,在近幾個月來,A23a在風和洋流的推動下突然加速,目前正在掠過南極半島的北端。至於移動的原因,佛雷明(Andrew Fleming)表示,「我向幾位同事詢問了這個問題,是否可能是因為冰棚海水溫度改變,從而引發了這種情況,但大家一致認為只是時間到了」。專家表示,與威得爾區的大多數冰山一樣,A23a肯定會被推到南極繞極流(Antarctic Circumpolar Current,ACC)中,這將使其沿著一條被稱為「冰山巷」的路徑,慢慢流向南大西洋,且無論體積多大,都會融化不見。
越靠近台灣颱風越大? 氣象局解答「神秘紅圈」真相
每當颱風將要來臨,總會看見中央氣象局發布的颱風路徑預測圖,從尖點到愈來愈大的圓圈也是大家所熟悉的樣子,但就有網友突然提出疑惑「為什麼颱風要這樣畫?」,引來許多同樣不知道的網友留言。然而,氣象局在去年「梅花颱風」接近台灣時,就曾結合迷因圖解釋了這個「神秘圈圈」。一名網友近日在PTT上以「為什麼颱風路徑圖要這樣畫?」為題發文,提到「一直不太懂,為什麼颱風預測路徑,是從預測起始點中心尖點開始,畫一個一邊尖一邊逐漸放大的圓,而不是沿著颱風兩側畫一個蛇狀」。對此,有不少同樣不解的人表示「還以為是暴風圈」、「以為颱風會越走越大」。針對這個疑問,氣象局在去年9月曾發文破解迷思,稱颱風並不是「一直變大顆」,颱風路徑潛勢圖指的是預估走向,即數天中颱風的可能位置,而潛勢圖本質是「機率」,紅色圈圈則為未來颱風可能(70%)走過的地方,並非颱風圈的實際大小。氣象局臉書於去年發布了「颱風潛勢圖」的介紹文,並結合迷因圖製作解說。(圖/翻攝自臉書/報天氣 - 中央氣象局)另外,氣象局提醒,由於颱風路徑變化性很大,動輒就有數十公里的漂移,就有可能「登陸」、「擦邊」,甚至「單純水氣增多」的差異,而對於防災準備而言,只要預估的紅圈有碰到台灣,就要開始密切注意預報的變化。不過,氣象局也說明,不是一看到紅圈觸碰,就蓋棺論定這回的路徑,仍然得注意預報調整,若當紅圈逐漸縮小,影響範圍就逐漸明朗。
心血管沉默殺手!56歲男罹急性肺栓塞 「超微創導管抽吸血栓」救回一命
56歲的曾先生是肺癌病人,外出購物時突然感覺胸悶,接著漸漸感覺呼吸不到空氣與嘔吐,緊急由家人轉來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經電腦斷層發現曾先生有雙側肺動脈都有血栓,也就是「急性肺動脈栓塞」,心臟血管系周邊血管科徐中和主任評估,曾先生的肺癌病情已有腦轉移,若採傳統靜脈注射溶栓藥,或是強效溶栓藥輔以超音波震碎血栓的治療方式,對腦部將造成大量出血風險,與家屬討論後,改採以「超微創導管抽吸血栓」,以針孔大小的導管順利清除血栓,成功救回一命,術後第8天曾先生順利出院,門診固定追蹤,曾先生病情也控制良好。另一個案為50歲的吳女士,無三高病史,平日保持運動跑步健身,作息正常,3年前爬樓梯忽然呼吸嚴重轉為短促,進行胸部電腦斷層,竟發現吳女士雙側的肺動脈栓塞,轉介到徐中和主任緊急進行手術取栓;徐中和主任分析,吳女士有大片肺栓塞需打通,如果採傳統的靜脈注射溶栓藥,可能有高出血風險,因此改採新一代治療:以超音波震碎血栓導管治療,也就是局部麻醉靜脈的方式,將導管直接置放在肺動脈,以超音波的能量配合溶栓藥物來震碎血栓,吳女士血栓清除率達9成以上,輔予血栓溶解劑治療,不僅減少出血風險,施打的溶栓藥物劑量約傳統治療的5分之1,腦出血的風險極低,相對安全的治療。美國醫界研究報告顯示,約3成肺栓塞病人因為沒有被正確診斷或未經治療而死亡,為心肌梗塞、腦中風之後,排名第三高的心血管疾病死因,而高齡長者、長期臥床、長期使用女性荷爾蒙、肥胖、抽煙、罹癌、心肺或是腎臟疾病等人,都屬於肺栓篩的高風險族群。徐中和主任指出,急性肺動脈栓塞是指血塊將輸血血液到肺部的血管塞住的情況,常見的情形是腿部發生靜脈栓塞之後,漂移進入心臟和肺臟之後發生的。由於肺動脈遭到血塊堵塞後,血液很難從心臟順利的打入肺臟,會造成全身血壓下降,缺氧的現象。徐中和強調,急性肺栓塞並不容易在第一時間診斷就能找出問題,然而,嚴重急性肺栓塞若併發循環系統休克,死亡率超過 50%,因此需快速投入精準診斷和正確治療,治療的方法包括抗凝血治療、血栓溶解治療、心導管介入治療之血栓抽吸手術、導管置入之局部血栓溶解術及外科手術等。徐中和主任進一步說明,治療肺栓塞的方式,傳統是藥物治療與傳統開刀手術,新一代的治療,是以微創導管進行抽吸血栓,病人只有進行局部麻醉,依靠醫療科技透過導管吸出體積較大的血塊,血栓清除率都在8到9成以上,施打的溶栓藥物劑量約傳統治療的5分之1,手術的傷口也非常小僅0.2-0.3 cm,有助於大幅改善病人預後、降低併發症的發生率,同時也縮短了病人住院天數。
南韓學者示警:過度抽取地下水引發海平面上升 還使「地球自轉軸」加速傾斜
15日發表在美國期刊《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Research Letters)的最新論文指出,由於地下水枯竭及由此產生的海平面上升,地球自轉的旋轉軸在1993年至2010年期間,以每年平均約1.7英寸(4.3公分)的速度向東傾斜,17年來共偏移了約31英吋(78.7公分)。據CNN的報導,領導該項研究的首爾國立大學地球物理學家徐基元(Ki-Weon Seo,音譯)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地球自轉軸相對於地殼的位置會被地球上的水分布所影響,「地球的自轉軸近幾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除了氣候相關的原因之外,地下水重新分布其實也會導致自轉軸偏移,而且它的影響實際上是最大的。」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透過觀測到的地球旋轉軸漂移,以及水分布的變化數據建立了數學模型。最初,這些模型只考慮了含有大量水的冰原和冰川;後來,研究者又加入了地下水再分配的各種情況。模型擷取了1993年至2010年的數據,也就是針對地軸漂移和地下水重分配的觀測。報導稱,人類在這17年間提取了超過2150億噸地下水,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北美西部和印度西北部。如果將這些地下水倒入海洋,將使全球海平面上升約6毫米。如果不考慮人類將大量地下水抽到地表,模型計算出的地軸偏移就會與實際觀測相差31英吋。對此,徐基元也表示「很高興我們找到了地球自轉軸偏移的原因……但另一方面,作為一位地球居民和父親,我對抽取地下水造成海平面上升感到擔憂和驚訝。」報導指出,地下水枯竭的過程涉及從地下含水層等水源抽出的水多過補充進來的水,抽出的地下水被用於農業目的和城市用水。一旦地下水被抽取,就會通過水流、蒸發和降雨進入海洋。徐基元也指出,「我們以各種方式影響著地球的生態系,人們需要意識到這一點」,地下水開採不僅會耗盡寶貴資源,還會引發全球範圍的災難性後果。
大雨特報擴增至9縣市「慎防雷擊強陣風」 鋒面來回飄移「下周天氣不穩」
由於受到對流雲系的影響,中央氣象局亦早就發布大雨特報,從雲林至高雄地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民眾外出需慎防大雨、雷擊,還有強陣風。除此之外,也由於鋒面來回漂移的因素,下周天氣持續不穩定。根據中央氣象局資料顯示,由於對流雲系發展旺盛,易有短延時強降雨,今(11)日雲林至高雄地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請注意雷擊及強陣風。影響範圍有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台南市與高雄市等5個縣市。在下周天氣的部分,根據「天氣風險 WeatherRisk」分析顯示,目前鋒面停留在北部海面,12日鋒面比較明顯的結構會向東移動,逐漸跟著谷超颱風離開,但是從南海北部延伸到台灣附近仍是大範圍的低壓帶,而且西南季風水氣也被谷超颱風帶動北上,接近巴士海峽到台灣海峽南部一帶,天氣持續不穩定,預報上來看各地全天都可能有短暫陣雨或雷雨,白天因為熱力作用加入,山區的熱對流雷雨發展明顯,並且隨著西風到西南風往北部、東半部擴散,有機會帶來局部較大雨勢,到山區活動的朋友仍要特別注意,危險的區域盡量避免前往。週二(13日)鋒面結構重整,並且逐漸有低壓擾動在南海北部到東沙島海面一帶發展起來,預期週三(14日)低壓擾動就會通過台灣上空,位置比較偏向南部地區,受到低壓擾動通過的影響,嘉義以南到高屏、台東一帶雨勢有加大的趨勢,並有大雨甚至局部豪雨發生的機會,其他地方也持續會有短暫陣雨或雷雨,同樣會有局部大雨,天氣相當不穩定,需要特別注意。週四(15日)鋒面往南壓到巴士海峽,各地降雨較為趨緩,不過很快地到了週五、週六(16-17日)鋒面又會往北移動,再度通過台灣上空,同時也伴隨較強的西南季風水氣,各地持續有陣雨或雷雨,西半部地區,尤其中南部一帶要留意大雨或局部豪雨發生的可能性。週日(18日)鋒面逐漸北上到台灣北部海面,受到鋒前西南季風的影響,天氣仍不穩定,各地有短暫陣雨或雷雨,雖然雨勢可望較為緩和,不過仍有局部大雨出現的機會。而在11日中午左右,中央氣象局再度發布大雨特報,這次除了原本的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台南市與高雄市等5個縣市外,另外還新增了新竹縣、苗栗縣、台中市、宜蘭縣等4個縣市,讓全台受大雨影響縣市暴增至9縣市之多。
新竹12億棒球場淹水了…辦公室、休息區全進水 「漂浮櫃子」畫面曝
新竹今(19日)降下大雨,許多地方都傳出淹水災情。資深媒體人黃揚明接獲爆料,新竹棒球場不僅球場內淹水,就連室內辦公區、球員休息區等全部進水,甚至櫃子還在水上漂移。辦公室地板溼答答。(圖/翻攝自臉書/黃揚明(剝雞))黃揚明在臉書指出,傳說中那花了12億,還特別強調有3億多是花在停車場的新竹棒球場,經過今天凌晨的大雨後,球場內積水事小,現在連室內辦公區、球員休息區等場域全部都進水,附上幾張照片,那不是地板亮到反光,是積水的反射。黃揚明說,「這一定是今天的雨量太大,才會讓棒球場變成水鄉澤國,呼籲市長應負全責。」從照片中可以看見,辦公室都是積水,就連停車場機房也是;監視器畫面還可以看到,櫃子在水上漂移。漂浮櫃子。(圖/翻攝自臉書/黃揚明(剝雞))不少人看完後,紛紛留言「在12億的棒球場裡,挖呀挖呀挖」、「錯了啦,這個是游泳池」、「這下12億真的打水漂了」、「太誇張了」、「雨下這麼大,淹水很正常啦」。
黑暗榮耀真實版…家暴父酒醉毆兒 母「手捧斷牙」嚇壞醫:運動服都是血
Netflix《黑暗榮耀》第2季熱度不減,宋慧喬飾演的「文同珢」持續她的復仇計畫,裡面的劇情也引起許多人討論霸凌議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牙髓病科主任、顯微根管治療醫師張添皓透露,自己看完《黑暗榮耀》後,突然想起有天晚上,一位母親帶著孩子來求診,手中還捧著兒子斷掉的門牙,原因惹人心酸。張添皓表示,「那個凌晨夜晚,醫院的牙科急診室外面,那一排候診椅子上,我,看到的那個怵目驚心的血衣。一位國小三年級的小朋友,臉上帶著恐懼,緊緊抓住母親的手,瑟縮的多在母親背後。我邊開診間的門心想:『在這個時間點,一位媽媽陪著的國小小朋友,坐在牙科診間外面的椅子,他的運動服上,怎麼會是這種血跡斑斑的鮮紅呢?』」「醫師,幫幫我兒子,他牙齒撞到斷掉了…醫師拜託拜託!」心急如焚的母親衝進診間,焦急眼眶泛著淚,從牛奶中撈出一顆門牙,抖著聲音說著。張添皓回憶,「到現在,那位母親痛苦難過有點自責的表情,我記憶猶新。那位小朋友一張開嘴巴,我就看見他的那個空空的門牙。我邊安撫他的恐懼邊把那個浸泡在牛奶的牙齒,處理好,塞回去固定好。」醫師提到,「小朋友手上、腳上、脖子的那些血瘀太不尋常,我的目光,不自主地從牙齒漂移到母親的欲言又止的眼睛。我那時真的是太年輕,不太會說話直接劈頭就問母親:『小朋友的傷,是…是…被打嗎?』霎時,母親眼含淚光地回答:『這不是第一次了,他一直都是個好爸爸,我不知道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只要喝醉酒就會變成這樣』。」張添皓說,「原本急診牙科的診間已經夠寒冷的,聽到這,我的心情沉重起來,診間空氣瞬間降至冰點。我不僅為小朋友的牙齒感到擔憂,這個家庭暴力,讓我內心的警鈴聲大響。當我處理好牙齒,送著母子離開診間,並暗中跟急診照會的醫師學長,說明我剛剛看到的,學長說:『學弟你不用擔心,我來通報社工處理!』」醫師感嘆,「十多年前急診值班,那個凌晨寒冷的牙科診間,我始終無法忘記那位小朋友那件紅色血漬的白色運動服;還有那母子倆驚恐無助的眼神。我,很想知道,後來這個小朋友,現在傷痛撫平了嗎?很想知道,我幫他固定回去的門牙,是否牙髓壞死?還是牙根吸收?仍否安在哉?」
BMW疑爆胎「橫著走」 網驚:傳說中的螃蟹車
台中市台灣大道上有民眾目擊,一輛雙B休旅車竟然斜著往前開,就連遇到路面顛簸不平,車子還是穩穩往前沒撞到旁邊,網友把影片PO在臉書上引發討論,民眾留言「好厲害的市區漂移」,警方則表示目前沒接獲報案,初步檢視影片未發現有違規狀況。
琉球漁船長猝死海上 7漁工「無人會開船」載屍漂泊3天
屏東縣琉球籍「金隆成18號」陳姓船長,15日疑似因肝病過世,而漁船當時正在關島北方海域作業,船上竟沒有1人懂得開船,導致全船受困海上,船員家屬擔心船員安危,希望尋求協助,海巡署在獲報後,計劃待代理船長通過PCR檢測隔日派遣接管漁船。「金隆成18號」漁船的陳姓船長,於15日傍晚昏倒並失去意識,船上僅剩7名印尼漁工,都不通中文,在家屬請的仲介聯繫下得知,陳船長已無呼吸心跳,且船上無人會開船,僅能在海上漂流,隨著海流漂盪,家屬擔心船隻進入關島海域,造成危險,因此緊急向漁會求助。琉球漁會接獲求助後,應家屬所託,請海巡署載另名船長去開船,同時請船上印尼船員穩住船舵,以免船隻漂移。如今已有一艘台籍「連合發號」漁船預計10多時後接觸對「金隆成18號」,並對該漁船進行協助。
台南兩大咖陪同 陳怡珍完成登記盼續當「人民發聲筒」
本周為年底九合一選舉登記時間,台南市北區、中西區市議員陳怡珍今(31)日與市長黃偉哲聯合登記參選,立委陳亭妃也受邀現身力挺;陳怡珍表示,期許自己秉持「人民發聲筒」、「教育急先鋒」、「弱勢代言人」及「建設推動者」的精神,以及為民眾服務的初心與熱忱,繼續耕耘政治工作。除了有黃偉哲和陳亭妃大咖加持,陳怡珍還有20餘位年輕朋友、女性夥伴、地方資深里長與幼童陪同,陣容相當龐大。陳怡珍表示,這是象徵她為青年、為婦幼爭取權益,以行動支持年輕家庭,為健全托育尊長環境的努力,受到大家關注。支持者一字排開,齊聲呼籲支持現任的優質女議員陳怡珍,其中包含知名主持人歌手君君、年輕學子、青年創業代表、家庭主婦、新手媽媽,以及南漂移居至台南的女性工作者,包含牙牙學語中的幼兒也現身力挺,以天真逗趣的模樣,拜託大家支持怡珍姐姐。陳怡珍說,這些夥伴都是在台南落腳,認真作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活的實踐者,展現各個領域、各種角色的堅毅,並散發溫暖的氣息與堅強的態度,獲得大家全力支持,她也期盼能在公共領域繼續為大眾服務,為台南守住關鍵這一席。陳怡珍也表示,感謝所有好友們的相挺,讓自己從政之路不孤單,共同成就議會評鑑優質議員的殊榮。未來,她也將針對台灣正常國家化提出10項主張,更爭取18歲公民權,捍衛守護國家自由、民主的關鍵力量;並針對升級公共設施、深化街區觀光、重視青年事務、健全托育與長照環境、體育扎根等議題,提出相關政見。陳怡珍期許自己秉持「人民發聲筒」、「教育急先鋒」、「弱勢代言人」及「建設推動者」的精神,以及為民眾服務的初心與熱忱,繼續耕耘政治工作。她強調,這次選舉是關鍵的一戰,台灣的未來由我們自己決定,邀請鄉親共同並肩作戰、堅定向前邁進,讓專業認真的她能留在議會繼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