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憲
」不忍天使「沒出生就離開」 台東「泰美」夫妻為百嬰找新家
孩子本該是上天最好的禮物,卻有不少媽媽意外懷孕,讓驚喜變成驚嚇,台東縣晨光之家基金會泰雅族原住民牧師潘國憲(57歲)與美籍妻子潘符蒂娜(48歲),不忍未婚女性懷孕後不敢聲張、秘密墮胎,甚至做出傷害自己或孩子的行為,這對「泰美」血緣結合的夫妻14年來已協助200多位媽媽生下嬰兒,並出養近百位孩子到國外,送子鳥版圖遍布歐美,有如台東的「天使」守護神。
孩子守護神1/不忍天使「沒出生就離開」 台東「泰美」夫妻為百嬰找新家
孩子本該是上天最好的禮物,卻有不少媽媽意外懷孕,讓驚喜變成驚嚇,台東縣晨光之家基金會泰雅族原住民牧師潘國憲(57歲)與美籍妻子潘符蒂娜(48歲),不忍未婚女性懷孕後不敢聲張、秘密墮胎,甚至做出傷害自己或孩子的行為,這對「泰美」血緣結合的夫妻14年來已協助200多位媽媽生下嬰兒,並出養近百位孩子到國外,送子鳥版圖遍布歐美,有如台東的「天使」守護神。上月31日上午,本刊造訪位於台東市區的基督教「晨光之家」,樸素的教會就坐落在街角,室內空間不大卻溫馨且溫暖,二樓的空間則擺放著嬰孩需要的奶粉、尿布和新生兒的可愛小衣服,對許多意外懷孕的女性而言,晨光之家不只是教會,更是她們生命重新開始的起點。潘國憲牧師自神學院畢業後便擔任牧師、傳教服務,他與妻子潘符蒂娜結婚後原定居台中,後為關心原民同胞而搬到台東,兩人共育有5名子女,並於2006年創立晨光之家。潘符蒂娜回憶,她1995年首次來到台灣時還是大學生,暑假來台服務並與潘國憲相識,2人隔年底訂婚,並於1997年結婚,起初是在台中生活,但他們注意到花東中輟問題嚴重,許多孩子在家庭環境影響下無法升學,國中還沒畢業就外出打工,又因學識不足只能靠勞力賺錢,他們希望能改變這個「惡的循環」,2001年決定舉家搬來台東。潘國憲夫妻協助原生家庭無力撫養的嬰兒出養,14年來協助近百孩子找到新家,送子鳥版圖更遍及歐美。(圖/讀者提供)一開始,夫妻倆先在家扶基金會當義工,潘國憲教當地學生彈吉他,潘符蒂娜則教他們學英文,接著2人成為寄養家庭,幫忙照顧家庭功能不健全的孩子,然後他們迎來人生中第一位「小媽媽」。「我那時候懷孕,我的婦產科醫生說有人想墮胎,問說能不能幫忙,我想應該可以。」潘芙蒂娜回憶,那名小媽媽尚未成年,男方知道她懷孕後就「不見了」,家人擔心鄰里指指點點而難容於她,小媽媽無處可去,最終被潘符蒂娜接回家中照顧,還親自進產房陪同,一起見證天使降臨的瞬間。「那時候妹妹(潘符蒂娜女兒)剛生,我跟牧師一人哄一個,這個哭完換另一個。」潘符蒂娜說,孩子出生後還是由2人照顧,她也為這名小媽媽坐月子、調理身體,而生母深思熟慮後,認為自己無力撫育,當時美國正好有夫妻想領養孩子,潘符蒂娜覺得這是上帝的安排,於是開始辦理國外出養手續。但把一個孩子送到美國並不容易,潘符蒂娜將所有的文件翻譯成雙語,還要找出當地州的相關法規,孩子得健康檢查,對方家庭的經濟狀況也必須經過審核,在「蓋了很多很多印章後」,台美雙方終於完成所有的程序,孩子也在大西洋的彼岸開啟新的人生,如今已是14歲的大男孩。晨光之家二樓擺放著各種嬰孩用品,潘符蒂娜還將小衣服依顏色分類,贈送給適合的寶寶。(圖/黃威彬攝)「然後我的醫生又打來,說還有一個。」潘符蒂娜說,當醫院、婦產科和社工知道他們能幫忙後,來自各地未婚媽媽紛紛在晨光的港灣落腳,2人「全盛時期」同時照顧14名嬰兒,請來十多名保母三班制輪流看護,而他們的送子鳥版圖透過美國教會與歐洲認可的領養機構聯繫媒合後,如今領養人已遍及歐美,先後出養近百名嬰孩,並幫助超過200位媽媽,當中更有上百人在他們的協助下重拾勇氣,決定「為母則強」擔起養娃重任。十多年來,潘國憲夫妻從手術台上搶救無數生命,更有許多腦性麻痺、肢體障礙的孩子在養父母超越血緣的愛中茁壯成長,並在完整醫療計畫的照顧下不斷進步,但社會大眾普遍認為未婚媽媽們「不負責任」而拒絕支持,甚至指責他們是在「賣小孩」。2人對於各種罵聲一笑置之,但近年發現多位決定「自己養」的媽媽,因工作忙碌而無法周全照顧孩子,還有小孩得靠營養午餐才能得到溫飽,潘國憲與妻子商量後,目前基金會的重心放在實物銀行,幫助台東的貧困家庭得到物資,確保每個孩子「有奶喝、有尿布可用」,也協助部落老人進行危險建築修繕。「我們不只在乎小孩,更關心的是這些媽媽們。」潘國憲說,許多未婚媽媽都還與他們保持聯絡,有人如今成為護理師,在醫院救死扶傷,也有人結婚成家、人生重回正軌,更有國外的養父母飄洋過海,帶著孩子回來與生母團聚,他們夫妻也將持續努力,希望每個「上帝的禮物」都能得到善待。
孩子守護神2/出養小孩被罵「賣嬰兒」 牧師募學費又遭調查2年
台東縣晨光之家基金會泰雅族原住民牧師潘國憲(57歲)與美籍妻子潘符蒂娜(48歲),長年協助危機懷孕或未婚媽媽,並將近百名嬰兒出養到國外,但2人多年來背負各方輿論,還有人罵他們是「賣小孩」,潘國憲更曾因為替20名清寒學子募學費而被縣政府調查2年,但潘國憲把這些難關當成上帝的考驗,將持續為貧困家庭努力。潘國憲牧師自神學院畢業後便擔任牧師、傳教服務,他與妻子潘符蒂娜結婚後原定居台中,後為關心原民同胞而搬到台東,兩人共育有5名子女,並於2006年創立晨光之家。晨光之家起初是「危機懷孕中心」,成立於潘國憲家的客廳,收容未婚媽媽和新生兒居住,提供心理與物資支持,包括產檢安排與庇護待產,孩子出生後也會持續追蹤與聯絡,並教導未婚媽媽煮飯或十字繡等技能,現在的重心則放在實物銀行,定期發送食物箱給弱勢家庭,也會舉辦義賣或募捐童鞋衣物給清貧學童。「不是最高,但台東未婚媽媽的比例確實比其他縣市高。」潘國憲提到,台東許多家庭的功能缺乏,或是隔代教養下祖孫溝通困難,孩子生活在缺愛的環境中,長大後容易以為遇上真愛而「把自己交給對方」,但男方往往得知女方懷孕後便消失無蹤,這些被拋棄的可憐人就成為人人側目的未婚媽媽。晨光之家基金會目前將重心轉移到實物銀行,贈送清寒的媽媽們物資,確保每個孩子「有奶喝、有尿布可用」。(圖/翻攝晨光之家臉書)潘國憲夫妻前後幫助200多名未婚媽媽生下孩子,全盛時期更同時安置14名嬰兒,並將近百名孩子出養國外,讓媽媽和孩子可以同時重獲新生,但他們獲得的不是掌聲,而是外界的難以理解和誣衊抹黑。「也不知道是誰開始的,但有陣子被很多人誤會,說我們是在『賣小孩』。」潘國憲苦笑表示,未婚媽媽本就難獲大眾認同,許多人認為這些女性「不負責任」,連縣政府都不願正視此問題,在申請未婚媽媽之家時多方阻撓,窗簾的材質和鞋子放置位子都一度成為不予通過的理由。事實上,晨光之家是靠著教會的補助以及潘符蒂娜教英文的收入作為運作經費,而對於領養者,則收取手續費和保母照顧費、母親生產、嬰兒花費等費用,且都有收據發票明細,一名嬰兒的收養費約1萬美元、台幣30萬元左右,晨光之家並未另外收取費用。而近年潘國憲和妻子2人的工作重心從未婚媽媽轉移到貧困家庭。潘國憲曾在開學前,發現有20名學生無力負擔學費,因而在網路上發起募款希望大眾「幫幫忙」,許多好心人慷慨解囊,潘國憲也自掏腰包,最終讓這些清貧學子都能回到校園,一片善心卻換來長達2年的調查。晨光之家在開學前發起募捐活動,除了讓孩子們有新鞋,媽媽也可以挑一雙新鞋當禮物。(圖/翻攝晨光之家臉書)潘國憲說,當時他不知道捐款要勸募字號,有人便拿他的網路貼文向社會局檢舉,當中公文往返複雜繁瑣,且「換一個承辦人就要重來一次」,縣政府的各種規定和要求更讓他看傻了眼。「社會局要我把錢給縣府,難道我要向學校把錢拿回來嗎?」潘國憲無奈地說,社會局起初要求把善款還給捐款人,但當中許多是匿名捐款的「無名氏」,後又稱善款給縣府統一處理,但這筆錢早已拿去付學費,所幸他保留當時付款的各種單據,全案在調查2年後終於簽結,認定沒有違法情事。面對種種考驗,潘國憲夫妻並沒有感到灰心,他們近年服務範圍不斷擴大,更發現許多昔日的受助者成為「助人者」,曾經來領善心物資長大的孩子成為志工反饋社會,這樣「善的循環」讓夫妻倆無比感動,今後也將持續為清貧家庭努力,期望能有更多人得到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