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
」 颱風 類鼻疽 腸病毒 疾管署 高雄每10人就有1人偏頭痛 40歲女還爆腸躁症「新藥+肉毒桿菌」緩解
40歲的林小姐從青春期開始就有偶發性頭痛症狀,近幾個月天天頭痛,思考不順暢,甚至伴隨腸躁症,嚴重影響工作表現。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科龔瑋翎醫師診治,使用新型藥物並配合肉毒桿菌注射雙管齊下,經住院三天治療後,頭痛顯著改善,患者情緒穩定,腸胃問題緩解,連思考也變得更順暢,生活品質大幅提升。神經科龔瑋翎醫師表示,偏頭痛和交感神經亢奮有關,許多患者對頭痛認識不足,往往長期忍痛,因為頭痛一直吃止痛藥,伴隨憂鬱、失眠,導致腸胃不好,引發腸躁症,甚至胃潰瘍吐血。長期吃止痛藥,對頭痛恐會造成不良影響,影響腎臟功能,建議用正確藥物減少頭痛發作頻率,不須吃到止痛藥。偏頭痛為全球盛行的疾病,在台灣平均每10人中就有1人受偏頭痛困擾,許多患者處於經濟主力年齡,若未妥善治療,不僅影響工作成效,甚至影響家庭生活及人際關係。龔瑋翎醫師表示,偏頭痛治療近十年來全球發展迅速,幾乎每兩三年都有新藥問世,帶給患者更多選擇。除了已知的肉毒桿菌素注射及針劑抗CGRP生物製劑外,今年更推出口服專一CGRP通道拮抗劑,惟部分藥物仍需自費使用,不過仍讓許多過去治療失敗的患者重獲「頭腦輕盈」的感受。龔瑋翎醫師指出,偏頭痛跟過敏一樣,有些人終其一生都在跟偏頭痛共處,有睡眠問題或長期處在高壓環境,或是長期使用咖啡因,容易造成頭痛頻率增加。透過藥物和打針治療緩解後,需要搭配生活習慣調整,例如運動,降低生活壓力等。神經科陳睿正主任強調,每位患者的病況不同,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需經神經科醫師審慎評估,單一治療或”偏頭痛雞尾酒複合療法”都需因人而異。本院設立偏頭痛特別門診,透過與神經專科醫師的雙向溝通,患者及家人能在治療後,對工作、生活有積極影響。
保存期還1年!女子眼睛乾澀滴眼藥水 視力竟驟降至0.1
近日,中國武漢一位年輕女性因從事編輯工作,長時間面對電腦螢幕,眼睛酸澀難當,於是拿出眼藥水滴了幾滴,沒想到第2天起眼睛就開始紅腫流淚,之後視力嚴重下降,視物模糊不清,就醫後才發現,雖然眼藥水外包裝上的保存期限還有1年,不過開封後疑似保存不良,因此已經「提前過期」。據陸媒《極目新聞》報導,武漢市29歲趙小姐是一名編輯,由於工作原因,常常對著電腦工作就是一整天。日前,她覺得眼睛酸澀難受,便從抽屜裡翻出一瓶眼藥水。確認過保存期限還有將近一年後就滴了幾滴。滴了後眼藥水後,趙小姐感覺眼睛乾澀的症狀有所改善,沒想到第2天眼睛就開始紅腫流淚,分泌物明顯增多,隨後,趙小姐還發現自己雙眼看東西變得模糊不清,嚇得趕緊讓家人帶她前往武漢大學附設愛爾眼科醫院就診。據愛爾眼科醫院眼表及角膜科副主任醫師陳翔熙說法,他在檢查了趙小姐的眼睛後,發現角膜紅腫、發炎嚴重,視力僅剩0.1。陳醫師仔細確認了趙小姐攜帶過來的眼藥水,透過詢問了解到,這瓶眼藥水是她半年前開封剩下的。最後確診她是因為使用了過期眼藥水所導致的細菌性角膜炎。陳翔熙醫師解釋稱,眼藥水的「保存期限」不等於「使用期」。一般眼藥水的保存期限有1、2年,如果不開封,可以期限內一直存放。但如果將眼藥水開封,保存環境就發生了改變,藥液容易被空氣中的微生物和細菌污染,時間越長越容易滋生細菌。陳翔熙醫師提醒,當眼睛出現乾澀、疲勞時,許多人習慣滴一滴眼藥水來緩解不適感。但由於每次用量少,一瓶眼藥水很難在短時間內用完,有些人覺得丟了又浪費,於是收起來以便下次使用。然而,使用到過期眼藥水導致角膜炎的患者,如果不及時治療,還可能引起角膜潰瘍、視力下降,甚至導致失明等後遺症。陳醫師提醒,不同種類、包裝的眼藥水,開封後有效期都不同,多數為1個月,有些是1周,甚至24小時,使用前應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一旦超過有效期限,即使外觀沒有改變也不能再用。此外,自己用過的眼藥水,也不要讓家人拿去用,因為極容易造成二次感染。
拔罐後膚色越深代表體內毒素多?專家解開背後真相
拔罐是中醫裡一種治療和保健的方法,能緩解痠痛,還可用於治療多種疾病。有拔罐過的人都知道,拔罐後身體上會有一些罐印,過去常聽人說顏色越深代表體內毒素多;有專家解釋,罐印的深淺其實是取決於拔罐的時間長短和拔吸的強度,並非代表體內毒素。根據陸媒《澎拜新聞》報導,拔罐是中醫的一項傳統技術,用罐為主要工具,通過抽氣或加熱,運用負壓原理將罐吸附在皮膚表面。經過拔罐後,身上會有明顯的罐印,有專家解釋這些並不代表身體排出的毒素,事實上顏色深淺只是取決於拔罐持續的時間和拔吸的強度,時間不長又力度輕顏色就會比較淺,時間長又力度大,顏色就會比較深。雖然罐印不代表人體內的毒素,但罐印顏色卻能反映身體健康狀況,紫黑色代表身體局部能量不通暢,血液循環不佳;鮮紅色的話則是身體局部有發炎,或是有代謝廢物堆積;粉紅色就是身體正常運行,身體有不適也是輕微的病症;而深灰白色就代表身體非常虛弱,這類人不宜再拔罐。另外,專家也澄清一些拔罐錯誤資訊,像是拔罐時並不是越久越好,建議留罐時間保持在10至15分鐘,太久會傷害皮膚。避免在同一部位反覆拔罐,容易造成局部皮膚損傷。拔罐後不適合馬上洗澡,因為身體毛孔打開的狀況容易寒濕入侵,建議休息6小時後再洗澡。坊間傳說拔罐治百病,雖然拔罐效益多,但不到治百病的地步。專家也提醒拔罐並非人人都適合,像是貧血和凝血功能不佳或是血友病患者不適合拔罐;孕婦避免在小腹或腰部拔罐,否則有流產風險;皮膚過敏或容易出血及潰瘍的人不建議拔罐,不然只會加重身體不適的狀況;心臟病、骨質疏鬆和器官衰竭者不應該進行拔罐。若想拔罐的人,建議都先諮詢中醫師。
亂用痠痛貼布竟造成胃出血、腎衰竭 譚敦慈:最多2片,不可超過6小時
痠痛貼布沒貼對更傷身!無毒教母譚敦慈分享到,過去在國外曾有發生過,由於藥布貼太多,造成胃出血、腎臟受傷害,因此建議想要使用的民眾,最多只能貼2片,每次貼最好不超過4至6小時。譚敦慈日前在節目《健康零距離》中說到,國內國外都有發生過,因為貼藥布貼得太多,結果出現胃出血、腎臟受傷害的案例,有些人一次就在背上貼個7、8片貼布,「其實最多就只能貼2片,而且每次貼的時間,最好不超過4到6小時」。譚敦慈解釋,市售的痠痛貼布,主要有2個成分,1個是水楊酸,另外1個則是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當民眾在使用時,水楊酸會經由皮膚吸收,如果一次貼了好幾天,就可能導致胃出血、腎臟受傷害。譚敦慈也提醒,若身上有紅疹、擦傷,或是出現傷口的部分,切勿再貼上藥布;如果貼了3、4天,症狀都沒有改善,應該趕緊就醫,比較安全。另外,衛福部食藥署曾在官網衛教,民眾在使用痠痛貼布時,請勿自行增加使用量及使用時間,通常痠痛貼布藥效僅能維持4至6小時,使用時間不宜超過6小時,若皮膚有傷口、濕疹、潰瘍等部位,也應避免使用貼布;使用後有起疹子、紅腫、發癢等過敏現象,或是持續使用後疼痛症狀沒有改善,請立即停止使用,並接受醫師診治。食藥署也指出,為正確使用痠痛貼布,應先詳閱說明書,注意1次只可用1種,也避免長時間與大面積使用。食藥署強調,痠痛貼布所含止痛成分會經由皮膚吸收而產生作用,故須避免同時使用多種止痛方式,如吃的、貼的、擦的、抹的一起來,確實做到一次一種,才安全,「如手、腳、肩膀及背部同時貼,也會造成藥量吸收過多,藥物過量產生副作用及增加肝腎負擔,所以也不要黏貼時間過長或是大面積使用」。
上周新增4例類鼻疽個案 颱風後恐陷吸入性感染
疾管署今(5)日公布國內上週新增4例本土類鼻疽個案,3例居住於高雄市,1例居住於臺南市,年齡介於60多歲至70多歲,發病日介於10月4日至29日,具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史,高雄市其中1例住家附近於山陀兒颱風期間有淹水的情形,其餘個案均無汙水汙泥接觸史,多數個案在室內外皆無佩戴口罩。上述個案因發燒、呼吸喘或頭痛等症狀就醫,目前均住院以抗生素治療中,其中1例曾入住加護病房,目前已轉至一般病房;同住者共計8人均無疑似症狀。疾管署指出,今年國內已累計105例本土類鼻疽確定病例,其中21例死亡,為歷年同期最高,本土病例以65歲以上(62例)和50-64歲(32例)為主要年齡層,分布縣市以高雄市(80例)為多,其次為臺南市(11例)、屏東縣(4例)和臺中市(4例),其中69例於凱米颱風後1個月內發病,10例於山陀兒颱風後發病。疾管署提醒,康芮颱風過境帶來大量降雨及驚人風力,強風暴雨易使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桿菌暴露於地面並更易傳播,且常為吸入性感染,颱風後一個月內確診個案有增加趨勢,且近期東北季風增強易有較強陣風出現。疾管署呼籲,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者等高風險族群,感染後重症機率較高,如有發燒、胸痛、咳嗽等症狀應儘速就醫,即早診斷與治療。疾管署說明,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引起,潛伏期平均為9天,短則數小時,亦可長達21天,該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感染類鼻疽症狀表現差異極大,可能為無症狀,而常見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需儘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請民眾務必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出現疑似症狀時,尤其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汙水、汙泥相關暴露史,以及早診斷獲得妥善治療;醫師診療遇有疑似個案,應儘速評估給予抗生素治療並於24小時內通報及採檢送驗,以利衛生單位採取防治措施。
嘴破要吃水果補充維C? 醫示警戒吃2水果:會更嚴重
嘴破是許多人常見的困擾,有些人認為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奇異果,可以加速癒合。然而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警告,嘴破時千萬不要吃奇異果或鳳梨,因為這些水果中的酵素可能導致黏膜破損加重,進而影響傷口癒合。許多人都有嘴破的經驗,嘴破可能性是物理性傷害,如咬傷,尖銳齒緣或假牙;或是對食物或牙膏、漱口水的某種成分過免,營養素缺乏(如B、葉酸等),月經或懷孕期間賀爾蒙變化、情緒壓力等。劉博仁在臉書粉專表示,「當嘴巴有破洞潰瘍的時候,鳳梨以及奇異果就先暫時不要吃喔」,他說明,雖然奇異果和鳳梨富含膳食纖維、酵素及維生素C對一般健康有益,但在出現口腔潰瘍、消化不良、放射治療或化療引起的口腔潰瘍等情況下,應避免食用這兩種水果,「因為這裡面富含的酵素,也可能導致黏膜破損更嚴重,引發後續的黏膜癒合不良或者是腸漏症的問題」。此外,衛生福利部也曾在提醒,如果嘴破超過兩週未癒,可能涉及自體免疫疾病或是口腔癌的風險,應儘早就醫檢查。衛福部說明,口腔癌是最容易預防的癌症,呼籲國人要拒絕檳菸酒,定期篩檢、及早戒除。口腔黏膜檢查的目的,是要找出癌前病變,加以治療阻斷癌症發生的機會。衛福部提醒,30歲以上有菸檳行為的民眾,每2年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牙科、耳鼻喉科醫療院所接受口腔黏膜檢查,若自己發現有「破、斑、硬、突、腫」其中一項症狀,要盡速就醫接受治療,就可預防口腔癌。
新增3例類鼻疽!死亡數歷年同期新高 康芮颱風來襲再拉警報
疾管署今(29)日公布國內上週新增3例山陀兒颱風後本土類鼻疽病例(其中1例死亡),均位於高雄市,年齡介於 40餘歲至70餘歲,3例均具糖尿病或慢性腎病等慢性病史,發病日介於10月11至22日,其中2例無汙水淤泥接觸史,因發燒、呼吸喘等症狀就醫,均住院以抗生素治療中。死亡個案為60多歲男性,接觸史不明,10月22日因呼吸喘就醫,當日因敗血性休克、嚴重肺炎、呼吸衰竭不幸死亡。疾管署呼籲,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者等高風險族群,感染後重症機率較高,如有發燒、胸痛、咳嗽等症狀應儘速就醫,即早診斷與治療。疾管署表示,今年國內已累計101例本土類鼻疽確定病例,其中20例死亡,為歷年同期最高,本土病例以65歲以上(59例)和50-64歲(31例)為主要年齡層,分布縣市以高雄市(77例)為多,其次為臺南市(10例)、屏東縣(4例)和臺中市(4例),其中69例於凱米颱風後1個月內發病,6例於山陀兒颱風後發病。疾管署說明,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引起,潛伏期平均為9天,短則數小時,亦可長達21天,該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而颱風後因強風暴雨易使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桿菌暴露於地面並更易傳播,且常為吸入性感染,於颱風後一個月內確診個案增加。疾管署指出,依中央氣象署發布資料,預測近期康芮颱風將於10月31日至11月1日通過臺灣或鄰近海域,且不排除中心登陸臺灣的可能,受外圍環流影響可能帶來大量降雨,疾管署呼籲高風險民眾颱風天應儘量待在室內並避免開窗及建議於室內外皆佩戴口罩,避免吸入空氣中帶有病菌的塵土或水滴,並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避免皮膚、傷口直接接觸受汙染塵土、土壤及汙水,降低感染機會。疾管署提醒,感染類鼻疽症狀表現差異極大,可能為無症狀,而常見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需儘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請民眾務必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出現疑似症狀時,尤其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汙水、汙泥相關暴露史,以及早診斷獲得妥善治療;醫師診療遇有疑似個案,應儘速評估給予抗生素治療並於24小時內通報及採檢送驗,以利衛生單位採取防治措施。
沒用公筷吃火鍋…女子重複感染「幽門桿菌」 醫示警:罹胃癌風險高
為了保持衛生,用餐最好準備公筷母匙。一名30多歲陳女有胃癌家族史,多年前接受幽門桿菌根除治療,但最近1個月常常胃痛不適,檢查發現有胃炎,且幽門桿菌檢查又呈陽性。才發現原來是家裡常吃火鍋,推測是沒落實公筷母匙,造成重複感染。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康本初說明,幽門桿菌並非治療後就能一勞永逸,沒注意仍可能重複感染,目前已知幽門桿菌是多種胃部疾病的致病因子,包括胃潰瘍、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胃癌等胃部疾病,都被證實和幽門桿菌有關,且被感染的時間越長,之後罹患胃癌的風險就更高。幽門桿菌除了存在人的胃黏膜外,唾液、糞便中也可以發現菌種的蹤跡,傳染途徑主要經由嘴巴,因此用餐若沒使用公筷母匙,同桌的人可能因唾液而感染,如廁後沒確實清潔手部,也會有糞便經口傳染的風險,當家中有人感染時,會建議同住家人一併檢測。康本初提醒,日常生活注意環境衛生及飲食安全,可降低幽門桿菌感染機會,與他人同桌用餐時,須採用公筷母匙。由於感染幽門桿菌可能增加胃癌的發生,若有胃癌家族史,或家中有人感染幽門桿菌,應考慮接受幽門桿菌檢測;如果感染需接受滅菌治療,減少反覆感染及同住家人一起染菌的可能。
65歲女拆包裹1動作眼睛染疱疹 疼痛等級超越生小孩
現代人越來越愛網路購物,但拆包裹不小心恐怕影響健康!大陸湖北有一名65歲女子平日愛買網購,常常一次要拆大量包裹,日前她拆完包裹後順手揉眼睛,卻感染了眼部帶狀疱疹,疼痛難耐;醫師指出,帶狀疱疹在皮膚科中最疼痛的疾病,疼痛等級可達10級,比生小孩還痛。綜合陸媒報導,湖北一名65歲女子平日喜愛透過網路買東西,不時就有大量包裹,日前一個上午她如往常簽收多個包裹後,開始一個一個開箱,在她終於拆完所有包裹後,順手揉了揉眼睛,到了中午她的眼睛開始發癢,不以為意去睡午覺,醒來後眼睛已經紅腫還出現凸起的疙瘩。女子嚇得立即前往就醫,醫師診斷後確定她罹患眼部帶狀疱疹,分析她平時少運動因此抵抗力差,拆快遞後沒有洗手就揉眼睛,導致病毒感染。醫師透露,眼部帶狀疱疹是帶狀疱疹的一種特殊類型,病況會先是單側眼瞼腫脹、眼睛充血,開始有較劇烈疼痛感,若沒及時醫治或治療不當,可能導致角膜炎、角膜潰瘍和結膜炎等,嚴重會影響視力,最慘恐併發腦炎造成死亡。除此之外,醫師指出,帶狀疱疹是皮膚科中最疼痛的一種疾病,最痛的時候疼痛等級可達10級,分娩疼痛通常在7級至8級,代表帶狀疱疹痛起來比生小孩還痛,有患者痛到拿熱開水燙、用鐵刷子刷,痛不欲生。
鑽石投資賣合一股票中天承接 三家股價漲跌互見
台股25日加權指數收在23,348.45點,上漲155.93點,漲幅0.67%;其中,生技股中的鑽石投資最新公告處分合一生技股票給中天,三家公司股價則漲跌互見,石投資(6901)以38.05元作收,小漲0.05元,漲幅為0.13%;中天、合一的股價則下跌,跌幅各1.14%、3.62%。中天(4128)今天股價39.05元,下跌0.45元,跌幅1.14%;合一(4743)則以133.0元作收,下跌5.00元,跌幅為3.62%。中天於24日經審計委員會及董事會決議,以鉅額配對交易方式在新台幣10億元額度內,向鑽石投資(6901)取得合一生技股份。本次交易預計可取得合一生技股份最高為8,000,000股,最終每股交易價格將與鑽石生技所辦理的合一生技股份鉅額交易案,所參與的國際機構投資人一致。合一生技為本公司採「權益法」之關聯企業,原持股比例為19.67%。合一生技近期於營運上持續有突破性進展,除了在國際進行商化的糖足潰瘍新藥以外,治療新冠變異病毒感染的核酸新藥SNS812二期試驗也成功解盲,另尚有「快樂瘦」減重新藥SNS851及兩項全新FIC(First in class)小核酸抗感染新藥SNS611及SNS612,有潛力成為全球具競爭力的核酸新藥公司。中天表示,看好合一未來營收與授權將逐步增加、獲利具備高度成長潛能,可為本公司帶來轉投資獲利成長貢獻,因此透過本次鑽石生技釋出合一生技股票的機會,透過鉅額配對交易方式,以自有資金及法規規定轉投資限額內,增加對合一生技的持股,增購後持股比例約為21%。鑽石投資表示,為履行申請上市時出具之承諾,於24日經審計委員會及董事會決議通過,在每股新台幣125元以上,以鉅額配對方式處分本公司持有合一生技股份共計26,691,358股,預計處分交易相對人包含兩家較長期持有型國際機構投資機構及原大股東中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天生技),其中中天生技預計交易額度為新台幣10億元以內。鑽石投資處分股票的基本原則為「友善、寧靜」退場,在權衡本公司股東權益、以及不對被投資公司造成影響的前提下,希望於資本市場寧靜處分股票並實現投資報酬。故本次處分合一生技股票,採鉅額配對方式交易,不影響集中市場交易價格。交易相對人之一中天生技與本公司係屬關聯企業,本公司評估中天生技原已為合一生技大股東,了解合一生技價值與未來成長潛能,選擇中天生技為交易相對人符合本公司「友善、寧靜」退場原則。其他兩家國際投資人亦以較長期投資為釋股考量。本案處分價金將再投資於國內外具國際競爭力之生技醫藥項目。
國邑吸入新藥完成澳洲1期臨床 激勵股價上漲1.75%
國邑(6875)吸入新藥L608完成澳洲一期臨床結果揭曉,激勵24日股價上揚至63.9元,上漲了1.10元,漲幅達1.75%。台股本日加權指數收在23,192.52點,下跌142.24點,跌幅達0.61%。國邑總經理甘霈表示,L608是以微脂體包覆伊洛前列素的新劑型藥物,2023年底獲得美國FDA授予治療系統性硬化症的孤兒藥資格,L608的策略會先鎖定硬皮症的治療,挾孤兒藥法規優勢,在本次取得一期臨床數據後,將與美國FDA於今年完成Pre-IND會議,諮詢直接進入SSc-RP/DU二/三期臨床規劃建議,以加速L608的開發進程,盼能及早上市、造福病患。另外,本次一期臨床亦證明國邑自行開發之霧化器可達到使用方便與快速給藥之效果,未來將提供病患更方便的治療模式。國邑23日公告,吸入新藥L608完成澳洲一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在最高劑量下仍具有良好安全性與耐受性,且無嚴重不良反應。接下來除持續規劃治療第一類肺動脈高壓(PAH)二期臨床設計外,由於L608已取得美國FDA授予治療硬皮症的孤兒藥資格認定,預計將以此次的一期臨床試驗數據資料,在今年底前完成與美國FDA的Pre-IND會議,討論治療系統性硬化症相關雷諾現象和指尖潰瘍(SSc-RP/DU)之臨床試驗設計,並進行後續的IND申請。國邑指出,治療PAH吸入新藥L608的澳洲一期臨床試驗,在64位健康受試者中,使用至40 mcg的最高劑量下,配合自行開發新型網式振動霧化器給藥,所有受試者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與耐受性,且皆無藥物相關的嚴重不良反應(SAE)發生。硬皮症是一種非常罕見的自體免疫系統疾病,而雷諾現象和指端潰瘍是硬皮症患者血管方面受影響的的主要臨床特徵。SSc-RP/DU在美國並無任何治療藥物獲准上市,在歐洲則僅有一項上市的注射藥物,但需於醫院接受治療,對患者來說,存在迫切未滿足的醫療需求。
山陀兒襲台後首例死亡個案!高雄男染類鼻疽 發病住院1週亡
疾病管制署今(22)日公布國內上週新增2例山陀兒颱風後本土類鼻疽病例(其中1例死亡),均位於高雄市,其中1例70多歲男性有慢性病及汙水/淤泥接觸史,目前仍醫院住院治療中;另一例80多歲男性因有多重慢性病史,常因呼吸困難、肺炎頻繁住院,10月7日再次出現發燒、呼吸喘,就醫住院並採檢,10月13日因肺炎及自身慢性疾病不幸死亡。疾管署表示,今年國內已累計98例本土類鼻疽確定病例(18例死亡),為2001年以來同期最高,98例本土病例以65歲以上(57例)和50-64歲(31例)為主要年齡層,分布縣市以高雄市74例為多,其次為臺南市10例)屏東縣4例和臺中市4例,其中69例於凱米颱風後1個月內發病,3例於山陀兒颱風後發病。疾管署指出,颱風過後為類鼻疽疫情高峰,1個月內仍有機會出現個案,且近期持續有颱風生成,外圍環流可能帶來大量降雨,民眾颱風天應儘量待在室內並避免開窗及建議於室內外皆佩戴口罩,避免吸入空氣中帶有病菌的塵土或水滴,並應做好其他個人防護措施,避免皮膚、傷口直接接觸受汙染塵土、土壤及汙水,降低感染機會。疾管署說明,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引起,潛伏期平均為9天,短則數小時,亦可長達21天,該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而颱風後因強風暴雨易使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桿菌暴露於地面並更易傳播,且常為吸入性感染,於颱風後一個月內確診個案增加。疾管署提醒,感染類鼻疽症狀表現差異極大,可能為無症狀,而常見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需儘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請民眾務必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出現疑似症狀時,尤其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汙水、汙泥相關暴露史,以及早診斷獲得妥善治療;醫師診療遇有疑似個案,應儘速評估給予抗生素治療並於24小時內通報及採檢送驗,以利衛生單位採取防治措施。
常被誤認腸躁症 醫揭「發炎性腸道疾病」症狀:嚴重肚破腸流
發炎性腸道疾病(IBD)是一種消化道的慢性發炎疾病,初期常被誤認為腸躁症,若是和壓力有關的腸躁症,通常發生在白天或有壓力時疼痛,飯後往往會肚子絞痛想排便,排便後就會緩解,但若出現其他相關症狀,就要提高警覺,必須進一步接受檢查。林口長庚醫院發炎性腸道疾病中心主任李柏賢醫師說明,發炎性腸道疾病主要分成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好發在學生、上班族等20至40歲青壯年,常見臨床症狀包含腹瀉、腹痛、血便、黏液便、貧血以及體重減輕其中潰瘍性結腸炎以腹瀉、黏液便、血便為主,克隆氏症則以右下腹疼痛為主要表現。該疾病是患者自體免疫系統攻擊腸道,引起嚴重腹痛、血便,有部分人腸道狹窄、穿孔、阻塞,甚至「肚破腸流」,瘻管導致肚皮、生殖器官滲出糞便,嚴重影響工作與生活。疾病初期常被當成急性腸胃炎或大腸急躁症合併痔瘡出血,長期若沒妥善控制,會增加急診、住院、手術切腸、甚至腸癌風險。由於該疾病成因複雜,目前研究顯示和基因、西化飲食、食品添加物、環境污染和腸道菌叢改變有關。李柏賢指出,雖然過去西方國家IBD盛行率高,但近年亞洲國家發生率急遽上升,推測是飲食型態轉向西化以及食品添加物改變腸道微菌叢。
全台單週262班停課!腸病毒創5年新高 醫揭「重症5前兆」快就醫
國內腸病毒疫情下降,惟仍高於流行閾值,據最新全國停課統計,第39週(9月22日至9月28日)單週262班,為5年同期最高,其中幼兒園197班、國小18班、托嬰中心等其他機構47班,預估疫情在11月中旬脫離流行期。對此,小兒科醫師巫漢盟列出5項重症前兆,如果孩子出現類似情形,應立即就醫。巫漢盟在臉書粉專「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小兒科巫漢盟醫師」表示,今年腸病毒疫情反常,原本應該在入秋後就漸漸脫離流行期,這次不但沒有,甚至就診人次突破以往。醫生指出,腸病毒傳染途徑主要透過腸胃道(水、糞、口、食物感染)和呼吸道(飛沫、噴嚏、咳嗽)傳播。巫漢盟進一步說明,腸病毒輕症前兆包括發燒、手足口症(四肢與臀部紅疹或水泡)、疱疹性咽峽炎(發燒、嘔吐、咽峽小水泡或潰瘍)、呼吸道及腸胃道症狀(咳嗽、鼻水、腹瀉),如果孩子出現類似狀況,建議家長讓孩子在家休息並持續觀察,嚴重時要儘速送醫;若家中有其他孩子,須做好隔離照護。醫生提醒,如果小孩有嗜睡、肢體麻痺、肌躍型抽搐、嘔吐不止、未發燒時呼吸急促及心跳加速等情形,恐怕是腸病毒重症前兆,應立即就醫。巫漢盟說,想對抗腸病毒,除了加強免疫更要充足睡眠、均衡飲食、運動,平時注重個人衛生,用肥皂勤洗手,因為酒精無法殺死腸病毒。巫漢盟建議,可以用稀釋漂白水(水:漂白水=1000cc:10cc)進行環境與物品消毒,並謹慎處理患者糞便與分泌物至康復,「這波腸病毒疫情預估在11月才會脫離流行期,大人自己也得注意,因為得到後的症狀可能比孩子嚴重更多,記得要做好衛生管理,才能避免感染喔!」
腸病毒「重症前兆」曝光 醫示警家長:別碰小孩吃剩的
疾病管制署15日表示,上周國內腸病毒疫情下降,但仍高於流行閾值,門急診就診共計15666人次,提醒家長及教托育機構保持警覺。對此,兒科醫師顏俊宇表示,已經10月中了,腸病毒仍肆虐,「真的是傻眼!」他也示警要注意小孩的重症前兆,有的話要趕快送往急診。同時更提醒,爸爸媽媽千萬不要吃小孩吃剩的食物,「不然就算大人也會難逃中標喔。」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41週(10月6日至10月12日)門急診就診計15666人次,較前一週17456人次下降10.3%,惟可能受國慶日放假部分門診休診影響,尚須觀察;近期疫情呈持平波動趨勢,處流行期病例數仍多。對此,顏俊宇醫師昨(18日)晚也在臉書發文指出,都已經10月中了,腸病毒還是肆虐,「真的是傻眼!」他最近看診持續性的目睹腸病毒的寶寶和小孩,有咽喉多處潰瘍的「疱疹性咽峽炎」,也有手腳肛門出現紅斑疹和小水泡的「手足口病」,害得很多幼兒園和小學班級都受到影響而停課,「家長老師都一起大崩潰!」顏俊宇續稱,大部分小孩病程是燒2至3天,喉嚨破洞喉嚨痛大約5至7天,身體疹子大概1至2週慢慢消退,他也示警,主要需注意有沒有重症前兆,有的話要趕快送往急診,包括:嗜睡、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突然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幸好腸病毒感染絕大部分都是輕症,接受症狀治療就會慢慢康復」。但顏俊宇也提醒家長,「要注意不要吃小孩吃剩的食物,不然就算大人也會難逃中標喔。」總之,為了避免腸病毒感染,平時就要注意個人衛生多洗手,以及避免分食及共用餐具,學校最好要定時500ppm漂白水消毒,減少同學間群聚感染的風險。
台中男愛吃重鹹食物 「右腦梗塞性中風」險丟命
台中有一名男子明知自己有高血壓,卻不按時服藥,且平時愛吃重鹹,抱怨妻子煮的菜太清淡,總是自己加料。10月初,他因無法起床被緊急送醫,經檢查發現是梗塞性腦中風,馬上手術,20分鐘移除血栓,經過治療後,已順利出院。大甲李綜合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張峻誠表示,該患者有高血壓家族史,平時不按時服藥,飲食也不正常,導致胃潰瘍和胃出血。10月初全台放颱風假時,患者21時入睡,凌晨1時醒來時發現左側手臂有輕微無力,但他不以為意繼續睡覺。直到中午家人叫他起床吃飯時,才發現他根本無法起身,左手屈曲不能伸直,且眼球飄向右邊。家人緊急送醫檢查,發現血壓飆高至180mmHg,確診為右腦梗塞性中風,隨後轉院至大甲院區進行緊急取栓手術。雖然當天是颱風天,但門診依然正常運作。院方迅速聯絡各值班醫師,並請榮總醫師支援進行手術。兩院醫師密切合作,患者於下午14時56分進入導管室,15時16分便完成取栓手術,整個過程僅花了20分鐘。術後患者被送入加護病房觀察,病情穩定後轉入普通病房,最終已順利出院。患者表示,經過這次教訓,他將更加遵從醫師的話,直言:「我真的很幸運,雖然在海線偏鄉,依然有優良的醫療設備和醫護團隊,讓我在颱風天能緊急手術,救回一命。」而他的妻子則抱怨道:「我煮得清淡就是為了控制他的高血壓,這次中風,把全家人都嚇死了」。
「班班」又亂了1/班班喝鮮乳恐釀羊乳退訂潮 農業部挨批放生羊農
農業部喊出的「班班喝鮮乳」政策,號稱這學期開學上路,但近2個月過去了卻只有3成國小與幼稚園學童喝到,加上飲品選項只有鮮乳、保久乳、豆漿,而過去靠小學生撐起7成市場的羊乳產業遭遇重擊,每年新台幣近4億營收的羊乳產業收入面臨腰斬,在「班班喝鮮乳」未普及全台前,羊乳產業先成為重災區。農委會今年九月全面啟動「班班喝鮮乳」政策,源自2013年政府與紐西蘭簽署訂「紐西蘭與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經濟合作協定」(ANZTEC),當時載明2025年10月起,全台市佔率近3成的紐西蘭牛乳將零關稅輸台,政府本應把握這12年緩衝期輔導酪農因應,卻一再以「肉桶」式補貼政策,讓酪農持續擴產,未能警覺危機將至,如今面對「零關稅紐乳」叩關,農業部才緊急喊出本學期起國小、幼稚園近130萬名學童每周二次「班班喝鮮乳」,而為配合大廠產品,僅可選擇「保久乳」、「鮮乳」、「豆漿」,反而不少人兒時記憶的「羊乳」不在選項之列,更有羊乳的原始訂戶,心想「跟著學校喝鮮乳」就好,直接退訂,更是羊乳市場重擊。班班喝鮮乳政策宣稱9月開學上路,但至今全台只有3成國小與幼稚園學生受惠。圖中台南市是少數班班喝鮮乳上軌道的直轄市。(圖/報系資料庫)本刊記者8日前往桃園「羊世界」觀光牧場,老闆中華民國養羊協會監事江長利憂心忡忡地表示,比起牛奶龐大的集團支撐與通路曝光,羊乳市場一直是慘澹經營,以中華民國養羊協會700多名羊農會員來說,多為老農小規模經營,加上從農政官員到普羅大眾,大多停留在「羊奶要熱熱喝」的老觀念,把羊奶當「補品」,不像「鮮奶」在大廠廣告轟炸下,已經被視為「飲品」,飲用量當然有落差。江長利攤開統計資料說,2023年全國羊乳產值新台幣 3.73 億元,對比牛乳產值 133 億元,連2%都不到,過去從2012年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襲台後,台灣重視在地鮮乳生產,酪牛業一路暢旺,如今仍持續擴充產能,隱形富豪者眾,反而是酪羊業多年來勉力經營,一直在地區維持校園與個體家戶投放,一不小心還會被無良加工廠「跳票」,自己便曾被加工廠跳了9張票,一度找「社會人士」協調,結果一開口要「茶水費」就高過本金,只好摸摸鼻子認賠。如今紐西蘭乳品零關稅襲台,酪牛農一抗議,農業部就推出「班班喝鮮乳」,而考慮配送問題,為了「蹭」大廠冷鍊設備,選項只好提出「鮮乳」、「保久乳」、「豆漿」等大廠產品,不在選項中的羊乳市場恐怕引發的退訂潮,「絕對不只腰斬,是推我們下懸崖」他痛心地說。彰化縣是全台羊乳重鎮,而普及全台羊牧場的現代化「真空擠羊乳」設備,已可有效去除「羊騷味」,成為溫、冷兩相宜的飲品。(圖/翻攝自王惠美 臉書)江長利指出,過去國人一直誤解羊乳只能「熱飲」,其實羊乳與牛乳一樣溫、冷皆宜,而羊乳更接近母乳成份,可吸收蛋白質較軟,脂肪顆粒大小也只有牛乳的三分之一,並對活化上皮細胞、氣管、內臟和胃潰瘍者有顯著幫助。江長利直言,坊間謠傳羊乳會有「羊騷味」,但那早是上個世紀的採乳環境所致,當時牛乳的異味也不遑多讓,如今採乳系統全面以「真空收乳」,根本不會受到環境異味影響。對此,農業部畜牧司司長李宜謙回應,訂購羊乳的國人是基於「補品」型特殊營養、健康需求,且羊乳會加熱提供,是獨特而穩定的市場。他說,其實農業部「班班喝鮮乳」政策仍在滾動式調整,10月份檢討會議時會納入羊乳為未來「學童乳」選項之一,最快過年後新學期也會上路,只是目前羊乳產業確實以區域小農為主,或許由各地羊農組成的「中華民國養羊協會」合組法人投標會是可能解方;農業部也積極媒合羊乳投入「長照」市場,除了已在農村設置「綠色照護站」提供羊乳品,希望成為銀髮族的好補給品。江長利則憂心說,農業部官員要先導正觀念,與其把羊乳當成「高大上」的補品,不如推廣如同鮮乳般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品;且農業部若將羊乳導向長照市場,但不少長者多年沒攝取乳製品,「乳醣酶」一旦不足,一喝狂拉肚子,對老人家可不是開玩笑,屆時若羊乳成為千夫所指,乳農更是百口莫辯,因此正辦還是各年齡層乳羊、乳牛並進,提供公平競爭平台直球對決,讓消費者找到自己喜歡而適合的,才是正辦。
胃驚見5爛洞!40歲男每晚「必喝1飲品」害腹痛、拉黑便
飲食習慣不良、抽菸喝酒都是造成胃潰瘍的原因,一名40多歲男子平時生活習慣良好,三餐正常也吃得很清淡,但他卻被檢查出有嚴重的胃潰瘍,胃部破了5個大小洞,經醫師詢問才得知,原來竟是因男子太愛喝「1飲料」。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在臉書粉專分享診間病例,他透露先前有一名40多歲男子因左上腹悶痛、大便呈深黑色前來看診,沒想到胃鏡檢查竟發現,男子的胃裡有5處大小不一的潰瘍和糜爛,且還有出血過的痕跡。錢政弘表示,他詢問男子的日常生活習慣,但卻並未發現不妥之處,胃部也沒被幽門桿菌感染,讓他百思不得其解,於是他繼續進一步追問「難道你平常都不喝飲料嗎?」這時患者才想起,自己前陣子每天晚上都會喝一瓶可樂。錢政弘指出,酸性食物並非不能吃,但要小心切勿過量,像是檸檬汁、柳橙汁、橘子等較「酸」的飲品,建議有胃病或胃食道逆流的患者應避免食用,而飲品酸性由低至高分別為,梅子汁PH值3.8、柳丁汁PH值3.7、鳳梨汁PH值3.5、蘋果醋PH值3.4、檸檬汁PH值3.2、蔓越莓汁PH值2.7、可樂PH值2.3,而碳酸飲料之所以喝起來不酸,是因為被添加了大量的甜味劑,儘管喝可樂導致胃潰瘍的案例並不常見,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喝可樂確實會讓胃潰瘍變得更嚴重。對此,錢政弘也點名造成胃潰瘍的5大原因,第一、藥物引起:如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阿司匹靈等;第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7成的胃潰瘍是因為胃有幽門桿菌長期感染造成慢性發炎引起;第三、心情壓力:胃酸分泌是受到自律神經的調控,自律神經又會受到情緒的影響,如果整天「搞操煩」鬱鬱寡歡,很容易有胃病;第四、抽菸:抽菸不會增加胃酸分泌,但是會讓胃黏膜的血液循環變差,喪失自我修復和保護的功能,胃潰瘍也會不容易愈合;第五、飲食不當:長期喝咖啡、茶、酒和柑橘類的飲料、刺激性調味、重口味食物都會傷胃。
山陀兒襲台後首例類鼻疽!高雄男接觸汙水 呼吸困難、四肢無力住院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15日)公布國內上週新增1例山陀兒颱風後本土類鼻疽病例,為高雄市60多歲男性,具慢性病史及汙水、汙泥暴露史,因發燒、呼吸困難、四肢無力等症狀就醫,目前住院治療中。疾管署呼籲,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者等高風險族群,重症機率較高,如有發燒、胸痛、咳嗽等症狀請儘速就醫,即早診斷與治療。疾管署表示,今年國內已累計96例本土類鼻疽確定病例(17例死亡),為2001年以來同期最高,96例本土病例以65歲以上(55例)和50-64歲(31例)為主要年齡層,分布縣市以高雄市(72例)、臺南市(10例)、臺中市(4例)和屏東縣(4例)為多,其中69例於凱米颱風後1個月內發病。疾管署說明,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引起,潛伏期平均為9天,短則數小時,亦可長達21天,該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而颱風後因強風暴雨易使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桿菌暴露於地面並更易傳播,且常為吸入性感染,於颱風後一個月內確診個案增加。疾管署指出,感染類鼻疽症狀表現差異極大,可能為無症狀,而常見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需儘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提醒民眾須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治療,同時籲請醫師提高警覺,注意類鼻疽疑似個案之通報與診治。疾管署強調,颱風過後為類鼻疽疫情高峰,民眾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避免皮膚、傷口直接接觸或吸入受汙染塵土、土壤及汙水,降低感染機會。如出現疑似症狀時,尤其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汙水、汙泥相關暴露史,以及早診斷獲得妥善治療;醫師診療遇有疑似個案,應儘速評估給予抗生素治療並於24小時內通報及採檢送驗,以利衛生單位採取防治措施。
如何分辨流感和腸病毒? 醫曝「出現2症狀」腸病毒機率大
開學之後,因為在學校群聚,像是流感跟腸病毒這類傳染病,往往都會進入流行期,這2種呼吸道疾病,症狀有相似的地方,很多人不會分。耳鼻喉科醫師胡皓淳表示,如果有皮疹或口腔潰瘍,通常更有可能是腸病毒,而不是流感。胡皓淳指出,流感的症狀包括突發高燒、劇烈頭痛、肌肉疼痛和關節痛、喉嚨痛和咳嗽、疲倦和虛弱,跟腸病毒一樣,流感通常會導致突如其來的高燒,體溫可達39°C或更高,這種高燒一般伴隨寒顫和全身不適感,而感染流感時,頭痛通常比較劇烈,還常引起全身肌肉和關節的疼痛,胡皓淳提到,雖然流感主要影響呼吸道,但喉嚨痛和乾咳也是常見的症狀,這些症狀可能會持續幾天到幾周;流感感染後,患者會感到極度疲倦和虛弱,這種狀態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至於腸病毒的症狀,包括發燒、口腔潰瘍和喉嚨痛、皮疹,以及腹瀉和嘔吐。胡皓淳說明,腸病毒感染也會引起發燒,但通常這種發燒的程度和持續時間不如流感那麼劇烈,而腸病毒常常導致,口腔內的小潰瘍,這可能會引起喉嚨痛和進食困難,這些潰瘍通常在口腔、舌頭和喉嚨部位出現。另外,腸病毒感染可能會引起皮膚上的紅疹,特別是在手掌、腳底和臀部等部位,這些皮疹有時會伴隨搔癢和紅腫,腸病毒感染也常常導致胃腸道症狀,如腹瀉和嘔吐,這些症狀會影響到,患者的飲食和水分攝取。胡皓淳說,兩者主要差別,第一,症狀發展速度,流感的症狀通常突然發作,發燒和其他症狀,會在半天、一天之內就迅速出現,而腸病毒感染的症狀,一般會逐漸出現,可能會先有輕微的不適,然後在2、3天後,逐漸加重;流感主要影響呼吸道,腸病毒則會影響口腔、咽喉以及胃腸道等部位,至於皮疹和潰瘍,這是最明顯的分別,如果有皮疹或口腔潰瘍,通常更有可能是腸病毒,而不是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