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進組織
」 以色列 哈瑪斯 加薩走廊 人質 美國以色列與黎巴嫩達成停火協議 拜登:會嘗試促成加薩停戰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近期宣布以色列與真主黨(Hezbollah)雙方達成停火協議,雙方除了結束14個月的戰爭外,拜登更表示「這是歷史性的協議」。目前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在內閣批准後,表態支持與黎巴嫩組織真主黨的停火。納坦雅胡表示,雖然目前已準備好實施該協議,但如果真主黨違反協議,以色列仍保留完全的軍事行動自由。根據外媒報導指出,根據協議,雙方自從27日上午4點起,黎巴嫩以色列結束戰爭。美國總統拜登強調,這次停火協議的目標是「永久終止敵對行為」,以色列不再受到真主黨及其他恐怖組織的威脅。拜登也提到「以色列在戰場上已經展現出勇氣,現在也必須在確保區域和平與繁榮方面展現出勇氣。」拜登同時感謝黎巴嫩和以色列的領袖,並認為這項協議提醒我們和平是可能的。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對協議的促成表示歡迎,並指出這是經過數月努力的成果,馬克宏表示「這應該為黎巴嫩翻開新的一頁,但加薩走廊(Gaza)仍在戰火中,法國將繼續推動停火、釋放人質及人道援助。」英國外交大臣拉米(David Lammy)也呼籲立即在加薩停火,希望這次協議能成為推動中東和平的轉折點。納坦雅胡表示,之所以能促成停火主要有三點原因,其中包含「專注來自伊朗的威脅」、「補充耗盡的武器庫存、讓疲憊的預備役軍人休息」,以及「孤立觸發戰爭的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納坦雅胡強調,真主黨已在14個月的戰鬥中被削弱,包括領導人被消滅、大部分火箭與導彈被摧毀及數千名戰士被殲滅,恐怖基礎設施也遭毀滅。根據協議,以色列將全面撤出黎巴嫩南部,而真主黨需將重型武器移至利塔尼河(Litani River)以北,雙方將會實施為期60天的過渡階段。在此期間,黎巴嫩軍隊將與聯合國維和部隊共同駐紮在邊境緩衝區。美國將主導監督機制,監控協議實施情況並處理違規行為。此外,有報導稱,美國在協議的保證信中表示,若真主黨再次襲擊以色列,美國將支持以色列的行動自由。報導中也提到,這份協議雖然是由拜登政府遊說多個月下的成果,但考量拜登的任期剩不到2個月,在川普繼任後,這份協議是否會繼續實行仍有變數。拜登也提到,美國及其盟友將確保協議的全面實施,同時表示若真主黨或其他人破壞協議並威脅以色列安全,以色列將根據國際法保留自衛權。拜登也強調,黎巴嫩、加薩人民應該擺脫暴力與流離失所的生活,並指出哈馬斯唯一的出路就是釋放人質。對於加薩走廊,拜登也提到,未來幾天將再次嘗試在加薩達成停火,並表示希望能為中東帶來繁榮的未來,其中包括巴勒斯坦人擁有一個滿足其合法願望的國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享有平等的安全、繁榮和尊嚴。
以色列空襲加薩北部至少143死 醫院院長怒斥:數十名醫護人員遭拘留
以色列29日對加薩北部發動2次空襲,造成至少143人死亡,其中包括數十名婦女及兒童,一家醫院院長指出,院方無法及時救治傷員,係因以色列軍隊在周末就發動攻擊,導致數十名醫護人員被拘留。根據外媒《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橙縣紀事報》(Orange County Register)報導,10月初以來,以色列為加強剷除哈瑪斯武裝分子的力度,軍方不斷升級空襲規模,並在加薩北部發動了更大程度的地面行動,這樣的情形也引發人們的擔憂,認為加薩北部數十萬巴勒斯坦人的人道主義正日益惡化以色列28日立法通過2項法律,切斷與分發食品、水和藥品的聯合國主要機構之聯繫,嚴格禁止近東救濟工程處在以色列境內進行任何活動,其中可能包括在被佔領的西岸開設學校和診所,也不允許國家當局和近東救濟工程處進行聯繫,而以色列目前正控制著進入加薩和被佔領的約旦河西岸的通道。 近東救濟工程處和其他國際組織表達了對此決定的憤慨,但以色列聲稱,近東救濟工程處已被哈瑪斯滲透,該激進組織奪走了援助,並利用聯合國設施來掩護其活動,但聯合國機構否認了這項指控。挪威、西班牙、愛爾蘭和斯洛維尼亞也發表聯合聲明,譴責以色列針對該機構的舉動,稱該機構的工作「對數百萬巴勒斯坦難民至關重要且不可替代」。近東救濟工程處通訊主任朱麗葉特(Juliette Touma)則說,沒有任何聯合國機構或外部團體能夠填補近東救濟工程處在巴勒斯坦領土上的深遠作用,聯合國大會需要批准對該機構任務進行授權。加薩衛生部緊急服務部門表示,加薩北部城鎮拜特拉希亞遭受襲擊,釀成至少70人死亡、23人失蹤,且一半以上的受害者是婦女和兒童,其中一名母親和她的5個孩子,以及另一名母親帶著6個孩子,均因這場空襲喪生。醫院院長霍薩姆(Hossam Abu Safiya)透露,附近的醫院因大量受傷婦女和兒童而不堪重負,包括許多需要緊急手術的人,但由於以色列軍方周末突襲了該醫院,拘留了數十名被稱是哈瑪斯武裝分子的醫務人員,醫院裡唯一剩下的醫生是兒科醫生,「從任何意義上來說,情況都是災難性的,醫療保健系統已經崩潰,需要國際進行干預」。救助兒童會(Save the Children)也在IG發文喊話,「我們根本無法接受像平常一樣殺害巴勒斯坦兒童的行為,每個被殺害的孩子都是某人的一切,他們對未來充滿希望和夢想」。
以色列下手?伊朗警察車隊遇襲10死 當局調查中
以色列26日正式對伊朗展開報復行動,戈哈爾庫一支警察車隊26日遇襲,至少10人死亡,不過目前不確定是否跟以色列有關。綜合外媒報導,位於伊朗首都德黑蘭東南約1200公里處的戈哈爾庫,有一支警察車隊遇襲擊,至少10死。阿富汗、伊朗和巴基斯坦俾路支人(Baluch)倡議組織HalVash也發布一張疑似現場的照片和影片,一輛伊朗警車上面有2具屍體,車上有伊朗警車使用的綠色條紋。HalVash表示,此攻擊似乎針對兩輛警車,車內人員全數罹難,車輛疑被子彈攻擊,不是被炸彈炸毀。國營伊斯蘭通訊社表示,內政部長已下令進行調查,有多名警察死亡。據了解,目前還沒找到兇手,也沒有任何組織出面,而襲擊時間點,剛好在以色列26日凌晨對伊朗發動大規模襲擊後。報導稱,西斯坦-俾路支省的遜尼派穆斯林民眾與伊朗什葉派的關係,長期關係緊張,典型的襲擊如遜尼派激進組織Jaish al-Adl發動帶打跑的襲擊,一次殺了幾名安全官員。不過,過去也有武裝分子發起大規模攻擊。塔利班指出。他們正在調查月初關阿富汗移民被伊朗殺害的案件,這可能會加劇2國的緊張關係。
2度面臨轟炸經巧手修復 加薩走廊學校鋼琴成倖存者希望
自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馬斯入侵以色列之後,目前加薩走廊的戰爭已整整持續一年多之久,加薩走廊當地的民眾也歷經了整年的戰火摧殘,當地不少單位早已停擺無法運作,但唯獨一間學校內的鋼琴,卻意外地成為陪伴著倖存者、給予倖存者短暫幸福時光的希望。根據《BBC》報導指出,音樂家哈米斯(Khamis Abu Shaban)日前返回他曾任教的愛德華·薩伊德國家音樂學院(Edward Said National Conservatory of Music)加薩分校。映入眼簾的是,整個學校四處可見災難性的破壞:學校超過一半的建築被燒毀,超過400件樂器,包括小提琴、大提琴、以及阿拉伯傳統樂器如烏德琴(oud)、卡農琴(qanun)和奈笛(nay),都被完全摧毀。但在其中,唯一屹立不倒的是一架山葉(Yamaha)的鋼琴,這架鋼琴曾於2014年以哈戰爭時遭受砲火摧殘,後來2014年由法國技師精心修復,象徵著當地音樂文化的堅持與希望。哈米斯見到鋼琴時,不禁笑了出來,並開玩笑地對它說「你是唯一存活的樂器嗎?你不想死嗎?」鋼琴的再次倖存,讓哈米斯在困難中得到一絲慰藉。哈米斯認為,這架鋼琴如今再次倖免於難,可說是代表著這片土地上,仍有許多孩子和教師堅持著音樂夢想。哈米斯打開琴蓋後,發現部分琴弦已被剪斷,琴槌也遭到破壞。哈米斯表示「我知道樂器是怎麼損壞的,有人故意打開琴蓋,對內部進行破壞。」但即便如此,鋼琴的存在仍然帶給他力量。「我看到它還是堅挺在我面前,」哈米斯笑著說「它告訴我:『我不會這麼輕易消逝,我依然在這裡,我會一直在。』」報導中提到,由於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加薩走廊當地的音樂學校根本無法恢復教學,教師們只能在臨時營地、聯合國設立的庇護所裡為數萬流離失所的兒童上音樂課。哈米斯表示,即便四周都是死亡的陰影,生活仍需繼續,孩子們需要一些讓他們微笑的東西來支撐度日。而特別的是,在授課的教師中也包括學院的前學生,例如16歲的小提琴手薩瑪(Sama Nijim)。他的學生穆罕默德(Mohammed Abu Eideh)在一次空襲中失去右手,無法在演奏穆罕默德以前最喜愛是烏德琴,於是薩瑪將小提琴弓用圍巾綁在他的手臂上,讓穆罕默德無需手掌便能拉奏小提琴。也有老師使用塑膠管製作奈笛給學生使用,因為原本的奈笛早已被破壞殆盡。在賈巴利亞難民營(Jabaliya)中,教師富阿德(Fuad Khader)組建一個兒童合唱團。起初家長們無法理解,並質疑「人在死去,你卻教孩子唱歌?」但富阿德回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做,而我的責任就是音樂。」隨著教學進行,孩子們開始有所改變。另一位教師艾哈邁德(Ahmed Abu Amsha)說,音樂課讓孩子們開始歌唱、重現笑容,家長也來告訴他,音樂課讓孩子們變得開朗。儘管每當爆炸聲響起,歌聲會短暫停下,老師們鼓勵他們繼續,讓孩子們暫時忘記身處戰爭。但艾哈邁德也坦言,當孩子們離開後,他無法再維持正常的態度「我像是在吸收孩子們的負面能量,晚上試圖入睡時,這種感覺非常難受,我腦中會浮現每個孩子的故事,有些人見過街頭的屍體,失去父母、兄弟姐妹,我努力用音樂治癒他們的心靈。」
以色列宣布展開報復行動 傳伊朗秘密通訊「別太兇就結束衝突」
伊朗與以色列之間的衝突已久,伊朗於1日深夜時,向以色列發射近200枚飛彈,導致雙方緊張局勢再度升高。以色列隨即宣布將展開重大報復行動,目前正在積極規劃。不過有消息指出,伊朗透過秘密管道向以色列傳遞訊息,表示若以色列的報復行動「有限度」,伊朗將考慮結束這一輪雙方之間的交火。根據外媒《耶路撒冷郵報》的報導,有消息人士透露,伊朗透過秘密途徑與以色列聯繫,表示只要以色列的回應是有限的,伊朗將視為這輪衝突已告一段落,然而報導中未具體提及以色列對該提議的回應。澳洲也於近日以以色列與黎巴嫩激進組織真主黨之間的衝突為由,警告其公民不要前往以色列,並敦促那裡的澳洲人在商業航班仍然可用的情況下,盡速離開該國。事實上,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在1日遭遇伊朗飛彈攻擊後,誓言伊朗必須為此付出代價。外媒報導指出,以色列正考慮多項報復行動,可能包括打擊伊朗境內的石油設施、戰略目標,甚至不排除攻擊伊朗核設施的可能性。先前Price Futures Group分析師佛林(Phil Flynn)曾表示,伊朗發動攻擊後,以色列可能兌現其摧毀伊朗煉油和石油生產設施的威脅。紐約CFRA Research分析師格利克曼(Stewart Glickman)指出,伊朗每天生產約320萬桶原油,其中50%可能用於出口,因此「倘若以色列造成伊朗部分產能損失,石油市場將必須應對市場閒置產能的減少,最糟糕的情況就是每日損失320萬桶。這對全球市場來說非常重大。」
外媒稱爆炸BB Call是「台灣製造」!真主黨曾大量購入全新品 專家分析背後原因
黎巴嫩真主黨成員 (Hezbollah) 日常使用的BB Call,於17日下午傳出「同時爆炸」的消息,目前已知至少造成9人死亡,近4000人受傷。目前傳聞這批Call機是真主黨近日採購的,廠商為台灣廠商,但至於Call機為何變成炸彈,目前尚在查證中。也有專家提出兩種可能性,解釋為何這些真主黨慣用的通訊方式,如今卻變成了奪命手法。根據《CNN》報導指出,據黎巴嫩的安全消息來源透露,這些爆炸的Call機是近期購買的,製造廠商為台灣新北汐止的新北汐止的「金阿波羅」(Gold Apollo),真主黨在過去數個月購入的,但目前尚不清楚真主黨實際購買的型號與購買的日期。針對這次Call機大量爆炸,專家提出兩種可能性,一種是因網絡安全漏洞,導致傳呼機的鋰電池過熱並引發爆炸;另一種理論則認為,這是一起「供應鏈攻擊」,傳呼機在製造或運輸過程中被篡改。前美國國家安全局 (US National Security Agency) 情報分析員肯尼迪 (David Kennedy) 對此事件的爆炸規模過大,不可能是遠程駭客攻擊使傳呼機過載引發電池爆炸。他更傾向於第二種「在製造或運輸過程中遭到竄改」,並表示這可能是以色列在真主黨內部安插了間諜人員,傳呼機被植入炸藥,並在接收到特定信息後被引爆。肯尼迪認為,要實現大量Call機同時爆炸,這行為涉及複雜的情報工作和執行能力,除了人類情報的參與外,還需要在供應鏈中進行干預以,這才有機會進行Call機的改造。報導中也提到,真主黨長期以來將「保密」視為其軍事策略的基石,所以一直極力避免使用高科技設備,以防止以色列和美國的間諜軟件滲透。六個月前,真主黨秘書長納斯魯拉 (Hassan Nasrallah) 在一次電視談話中表示,呼籲成員和家人,特別是居住在南黎巴嫩、與以色列軍隊在邊界衝突的地區,避免使用手機。納斯魯拉強調,手機是與以色列合作的「共犯」,是「殺手」,並建議大家將手機關掉、埋起來,甚至鎖在鐵箱中,以保護安全。與其他中東地區的激進組織不同,真主黨被認為擁有內部的通訊網絡,這也是該組織長期被指控為「國中之國」的原因之一。儘管Call機的使用,對於大多數黎巴嫩人來說早已過時,但對真主黨成員而言,它們依然是一種能夠提示成員通過電話線聯繫的工具。
黎巴嫩真主黨BB Call同時爆炸!導致9人死亡、近3000人受傷
黎巴嫩真主黨成員用於通訊的傳呼機(俗稱BB Call)昨(17)日下午,傳出同時間在黎巴嫩及敘利亞爆炸,造成至少11人死亡、4000人受傷。黎巴嫩官員表示,這起攻擊是以色列發動的駭客攻擊,有真主黨官員稱,這是真主黨與以色列開戰近1年來遭遇到的「最大安全破口」。根據外媒報導,爆炸於當地時間下午3點30分同時發生,範圍包含黎巴嫩全境,尤其在首都貝魯特區域以及黎巴嫩南部地區。傷者包括真主黨高級指揮官,伊朗駐黎巴嫩大使阿瑪尼(Mojtaba Amani)及其兩名保鑣也受輕傷。真主黨先前為了避免以色列駭客,停用智慧手機,改採購大量傳呼器拿來通訊,沒想到竟發生爆炸事件。黎巴嫩衛生部長表示,約400人情況危急,主要是頭部、手臂和腹部受傷,呼籲黎巴嫩居民遠離任何通訊設備,同時也緊急呼籲民眾到醫院捐血。《阿拉伯天空新聞》報道稱,以色列國家情報機構摩薩德,最近在這些BB Call被交付給武裝分子之前控制了這些BB Call,並在這些設備的電池上放置了一定量的PETN(一種高爆炸性物質),並透過遠端方式將其引爆。而以色列官方對此爆炸事件不回應。真主黨(Hezbollah)是黎巴嫩的什葉派激進組織,己在黎巴嫩的社會及政治中演變成一股主要勢力,它們主張反西方,並企圖建立和伊朗一樣的回教基本教義派政府,對以色列充滿仇恨與敵視。黎巴嫩傳呼機爆炸導致2800人受傷。(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公布以色列6人質生前影片 哈馬斯警告「軍隊靠近,後果自負」
近日傳出,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馬斯(Hamas)屠殺6名以色列人質,後續更傳出哈馬斯將人質生前的最後影像分享在網路上。哈馬斯同時也對以色列提出警告,如以色列軍隊太靠近,或是試圖營救人質的話「後果自負」,哈馬斯發言人烏拜達(Abu Ubaida)也表示「已經向戰士們下達新的指示」,暗示著如果以色列軍隊不聽從的話,其他人質有可能面臨到相同命運。根據《紐約郵報》報導指出,以色列24歲的人質耶路撒冷(Eden Yerushalmi)在哈馬斯的影片中表示,他害怕自己永遠無法活著逃脫。他也提到「這裡的轟炸從未停止,我們擔心自己的生命。我們害怕死在這裡。」報導中也提到,耶路薩冷原本是諾瓦(Nova)音樂節的酒保,在2023年10月7日的襲擊中被哈馬斯綁架。而影片中出現的人質,除了耶路薩冷外,還有23歲的美以雙重國籍公民波林(Hersh Goldberg-Polin)、25歲的丹尼諾(Ori Danino)、32歲的洛巴諾夫(Alex Lobanov)、40歲的加特(Carmel Gat)和27歲的薩魯西(Almog Sarusi)。而這6人,也是以色列軍隊在8月31日於加薩走廊地道內發現遭到殺害的6名人質。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在2日表示,6名人質都在近距離的情況下,被人以處決方式朝後腦射殺。哈馬斯也在影片中用希伯來文、英文和阿拉伯文表示「幾小時後我們將發布他們的最後影像」、「交換協議,自由與生命,軍事壓力,死亡與失敗」等字樣。哈馬斯還暗示,如果以色列軍隊試圖營救,其他人質也可能遭遇同樣的命運。哈馬斯發言人烏拜達(Abu Ubaida)先前也曾表示,在以色列6月成功營救5名人質後,他們已向看守人質的聖戰士下達了新的指示。言論之中雖然並未說明,但也是在暗示看守的人員只要看到以色列軍隊靠近,就會直接殺害人質。在6名人質遭到殺害的消息傳出後,以色列境內爆發大規模的抗議浪潮,抗議納坦雅胡在停火協議中太過堅持,結果造就人質的死亡。納坦雅胡也為此向民眾致歉,但表示會持續堅持到底。而目前也傳出,英國外交大臣拉米(David Lammy)宣布,因擔心武器可能被用於違反國際法的行為上,英國已暫停部分對以色列的軍火銷售。這一決定引起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Yoav Gallant)和外交部長卡茨(Israel Katz)的強烈不滿。報導中也提到,目前以色列估計哈馬斯手中仍有102名人質。哈馬斯高級官員祖赫里(Sami Abu Zuhri)聲稱,納坦雅胡應對這6名人質的死亡負責,他也向以色列人呼籲,要求他們在「納坦雅胡或停火協議之間做出選擇」。
停火談判破局釀6人質身亡 以色列民眾上街抗議「納坦雅胡罕見致歉」
8月31日當天,以色列軍隊在加薩走廊一處地道內發現6具以色列人質的遺體,這些人質被推斷均是遭人從近距離槍殺。消息曝光後,引發以色列民眾不滿,認為是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堅持在停火談判協議上不肯退讓,這才造成人質的死亡。為此,不少民眾走上街頭抗議,納坦雅胡也罕見為此致歉,但強調,絕對不會在停火協議上做出任何退上。根據《BBC》報導指出,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馬斯(Hamas)先前就曾威脅,如果以色列不達成停火協議,剩餘的人質可能會「以裹屍袋的形式被送回家人」。而哈馬斯這警告則引發以色列國內激烈的抗議活動,民眾對納坦雅胡的談判處理方式表示強烈不滿。(圖/達志/美聯社)數千名示威者於2日晚間走上耶路撒冷(Jerusalem)街頭,在總理官邸外進行抗議。以色列警方採取強硬手段對抗示威者,甚至將部分示威者摔倒在地並強行帶走。甚至有警察對《以色列時報》的記者施暴,掐住其喉嚨。報導中也提到,其實以色列1日還發生全國大規模示威活動,估計有數十萬人參與,部分示威者還在特拉維夫(Tel Aviv)封鎖了艾雅隆高速公路(Ayalon Highway)。面對民眾的怒火,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罕見地在記者會上致歉,希望請求人質家屬的原諒。但納坦雅胡仍然維持堅定的態度,強調以色列軍隊必須控制加薩走廊內具有戰略意義的費城走廊(Philadelphi Corridor),拒絕讓以色列撤軍。(圖/達志/美聯社)目前美國、埃及和卡塔爾正合作促成以色列與哈馬斯的停火協議,以換取哈馬斯釋放97名人質(其中包含33名被推定早已死亡的人質)。但納坦雅胡的極右翼盟友有發出威脅,表示如果接受停火協議,將會退出納坦雅胡領導的退出聯合政府。納坦雅胡的壓力也不僅只有盟友的壓力、民眾的反彈,國際上也是滿滿的批評,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就曾表示,以色列在促成停火和釋放人質協議方面做得不夠。
你殺人他負責?哈瑪斯首度坦承殺害人質 要以色列「負起全部責任」
在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馬斯入侵以色列之時,就曾綁走為數眾多的以色列人民當作人質。後續雖然有消息傳出,哈馬斯有虐殺人質之嫌,但哈馬斯方面一直沒有坦承。但目前有消息指出,哈馬斯首度坦承殺害以色列人質,更將責任推到以色列身上,要以色列對人質的死亡負起全責。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Hamas)武裝派系卡桑旅(al-Qassam Brigades)於12日發布聲明,表示在加薩走廊(Gaza)地區發生了兩起涉及以色列人質死亡事件。卡桑旅發言人烏拜達(Abu Ubaida)表示,1名以色列男性人質被其看守人員殺害,另有2名女性人質遭受嚴重傷害。報導中提到,這是哈馬斯首次承認殺害人質,在此之前,哈馬斯都將人質的死亡歸咎於以色列的轟炸行動。但雖說坦承殺害人質,卡撒旅發言人烏拜達還是將此事件歸咎於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的「大屠殺」,並強調「敵國政府(以色列)應對這些(巴勒斯坦)大屠殺,以及影響猶太復國主義囚犯的生命負全部責任」,要求以色列政府應對以色列人質的死亡負全責。加薩走廊現況。(圖/達志/路透社)烏拜達也提到,目前哈馬斯已成立調查委員會,並正在努力挽救兩名受傷的人質。而面對哈馬斯的說法,以色列軍方發言人阿德拉伊(Avichay Adraee)表示,目前尚無情報可證實或否認哈馬斯的說法,以色列方面將繼續調查聲明的可信度。報導中也提到,目前中東局勢持續緊張,以色列於10日對加薩城(Gaza City)一處收容巴勒斯坦家庭的學校發動空襲,造成約100人死亡。以色列聲稱死者中包括31名武裝分子,但哈馬斯和伊斯蘭聖戰組織(Islamic Jihad)否認了這一說法。同時,哈馬斯內部也發生了重大變動。在前領導人過世後,哈馬斯任命加薩走廊(Gaza)領導人辛瓦爾(Yahya Sinwar)為新任領導人,取代在德黑蘭(Tehran)遇刺身亡的前領導人伊斯梅爾·哈尼亞(Ismail Haniyeh)。而辛瓦爾被認為是2023年10月7日發動襲擊以色列的主要策劃者之一。關於結束加薩走廊戰爭的談判預期於15日進行,但目前前景十分不明朗,哈馬斯雖然早已表態希望結束戰爭,而以色列總理納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堅持只有在哈馬斯被徹底根除後戰爭才會結束。加薩走廊現況。(圖/達志/路透社)
哈瑪斯領袖遭暗殺身亡 發言人揚言發動公開戰爭「不惜代價」
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領袖哈尼亞(Ismail Haniyeh)在伊朗首都德黑蘭遭人暗殺,對此,哈瑪斯發言人祖赫里(Sami Abu Zuhri)揚言,將發動公開戰爭以解放耶路撒冷。根據《半島電視台》報導,哈瑪斯聲明提到,哈尼亞在參加完新任伊朗總統的就職典禮後,在伊朗首都德黑蘭的住所遭到猶太復國主義叛徒襲擊,遭暗殺身亡。不過未提及,哈尼亞是如何死亡、何時死亡等。至於哈瑪斯發言人祖赫里(Sami Abu Zuhri)將哈瑪斯領袖哈尼亞(Ismail Haniyeh)遇刺事件,描述為「嚴重升級」。祖赫里揚言,哈瑪斯將發動公開戰爭以解放耶路撒冷,整個哈瑪斯將準備為此付出各種代價,不惜一切。針對哈瑪斯領袖哈尼亞在伊朗首都德黑蘭遭人暗殺事件,以色列政府尚未就這次攻擊發表正式聲明。哈尼亞現年62歲,一直以來都是哈瑪斯的長期政治領袖,於2004年被任命為秘密「集體領導」成員之一,並於2017年成為哈瑪斯的首領,並被美國列為「特別指定的全球恐怖分子」。
參加新任總統就職典禮 哈瑪斯領袖伊朗首都遭暗殺身亡
目前有消息指出,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領袖哈尼亞(Ismail Haniyeh)在伊朗首都德黑蘭遭人暗殺身亡,但哈尼亞是何時死亡、如何死亡,目前尚不得而知。根據《CNN》報導指出,目前哈瑪斯政治領袖哈尼亞遭到殺害一事,已經由伊斯蘭革命衛隊(IRGC)證實,並且由伊朗國家媒體Press TV報導。哈瑪斯在事後發出一份聲明,表示哈尼亞與其保鑣是在參加完新任伊朗總統的就職典禮後,在德黑蘭的下榻處遭到以色列的暗殺。但報導中並未提及哈尼亞是如何死亡、何時死亡進行說明。據了解,現年62歲的哈尼亞是哈瑪斯的長期政治領袖,其出生在加薩走廊當地一個難民營,在1983年加入了哈瑪斯的前身組織伊斯蘭學生聯盟。後續組織改制,成為如今的哈瑪斯,哈尼亞也成為哈瑪斯聯合創始人之一,隨著哈瑪斯勢力的增長,哈尼亞也在哈瑪斯當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地位。哈尼亞於2004年被任命為秘密「集體領導」成員之一,在2006年成為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的總理,到2017年成為哈瑪斯的首領,並被美國列為「特別指定的全球恐怖分子」。除此之外,哈尼亞也負責哈瑪斯的外交工作,多年來參與了多次談判,包括與前美國總統卡特(Jimmy Carter)的談判,同時也與許多國家的領導人會面過,過去就曾會見過卡達的阿勒薩尼(Sheikh Hamad bin Khalifa al-Thani)和中國外交官王毅。根據《半島電視台》報導指出,在2024年4月,哈尼亞的3個兒子、4個孫子死於以色列的空襲。當時哈尼亞就曾表示,兒孫的死亡不會影響正在進行的停火和人質談判,哈尼亞同時也強調,如想要透過威脅其子嗣的方式來迫使哈瑪斯放棄要求,這些行為均屬癡心妄想。在過去,哈尼亞一直被加薩走廊人民視為「可以達成停火協議的談判代表」,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也視哈尼亞為一位個性較為溫和的領袖(相較於其他哈瑪斯領袖而言),因此他也廣受兩地的人民歡迎。但如今哈尼亞死於德黑蘭,目前外界也擔憂,加薩走廊的停火協議,有可能因為哈尼亞的身亡而變得遙遙無期。
川普遇刺!美國14起「總統級暗殺」一次看 他17天遭2槍擊奇蹟生還
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台灣時間14日遭到槍擊,成為美國自1981年雷根遇刺案,43年來最嚴重總統級槍擊案。美國自林肯(Abraham Lincoln)1865年遭槍殺後,包含川普在內共有13名總統及總統候選人遇刺,並有4人死亡。見證美國開國的第7任總統傑克森(Andrew Jackson),1835年1月遭連開6槍暗殺未遂,成為美國史上首位遇刺總統。第16任總統林肯則在30年後的1865年,成為美國首位遇刺身亡總統。美國前總統傑克森(中)。(圖/達志/美聯社)美國史上唯一在職當選總統的聯邦眾議員,第20任總統加菲爾(James Abram Garfield),於1881年7月2日遭吉特奧(Charles Guiteau)槍傷於首都的火車站,背、手各中1彈的加菲爾因傷口感染於同年9月19日死亡,結束僅6個月任期。吉特奧被捕後供稱,不滿替加菲爾助選卻求官失敗而動殺機,後於1882年被判處絞刑並執行。帶領美國贏得美西戰爭、經濟快速成長的第25任總統麥金利(William McKinley),1901年9月6日競選連任期間,出席活動遭無政府主義者佐克茲(Leon Czolgosz)連開2槍擊中腹部,同月14日因傷口內部感染的壞疽進入血液身亡;佐克茲同年10月被處刑電刑。麥金利的秘書曾警告,美國可能發生當時盛行歐洲的無政府主義暗殺活動,但麥金利拒絕加強保安。泰迪熊「本熊」、美國第26任總統「老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Jr)在麥金利身亡後,以副總統身分繼任大位,並以42歲年紀成為美國史上最年輕總統,1912年競選連任期間到密爾瓦基發表演說途中,遭酒館老闆開槍射傷,子彈穿越50頁講稿卡在體內,但老羅斯福仍繼續發表演員,並與子彈度過餘生。美國前總統小羅斯福(中)。(圖/達志/美聯社)名列美國史上最偉大總統之一的「小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繼承遠房堂兄老羅斯福的好運,於就職總統前1個月1933年2月15日,在邁阿密遭遇贊加拉(Giuseppe Zangara)暗殺,羅斯福幸運躲過一劫,但他身旁的芝加哥市長賽爾馬克(Anton Cermak)遭射穿肺部遇難。贊加拉同年遭電刑。小羅斯福任內去世後,繼任杜魯門(Harry Truman)1950年11月1日在白宮附近遭2名波多黎各民族主義者暗殺未遂。杜魯門藉此機會發動公投,波多黎各因此成為美國的自治邦。前阿拉巴馬州州長華勒斯(George Wallace)1972年第3度角逐白宮,於華府的競選活動遭槍擊而半身癱瘓,這起槍案讓種族隔離信徒的他,重新思考自己的政治觀點。美國前總統福特(右二)。(圖/達志/美聯社)第38任總統福特(Gerald Ford)因尼克森(Richard Nixon)辭職繼任後,於1975年9月5日遭邪教組織曼森家族的女追隨者開槍,所幸子彈沒有擊發,女子之後遭判無期徒刑。但距離槍擊案僅17天,福特又被前FBI線民的左派激進組織女刺客開槍攻擊,好在有民眾打偏槍枝,福特倖免於難,但有計程車司機遭流彈擊中。第35任總統約翰‧甘迺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1963年11月12日遇刺身亡後,留下諸多死亡陰謀論,其弟羅伯‧甘迺迪(Robert Francis "Bobby" Kennedy)1968年6月6日競選黨內總統初選時,遭政治宗教激進者索罕(Sirḥān)槍殺身亡。羅伯‧甘迺迪曾被視為能拯救美國於60年代的紛亂中,他與哥哥的死亡也開啟了超過50年的「甘迺迪家族魔咒」。川普東施效顰的第40任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1981年3月30日僅就職69天,就遭精神疾患者欣克利(John Warnock Hinckley, Jr)連開6槍,其中1槍擊種距離雷根心臟只有1英吋(2.54公分)。雷根手術前及手術後留下2句名言:「我希望你們(醫生)都是共和黨人」、「親愛的(妻子南茜),我忘記躲子彈了。」現年69歲欣克利2020年獲釋,並擁有原創音樂的YouTube頻道。2011年一名愛達荷州男子持槍射擊白宮,被檢方認定暗殺時任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未遂並起訴。川普這次遇刺生還,除極可能改寫美國大選結果及全球局勢,更可能帶來令人不安的未來。
奈及利亞連環恐攻至少18死!女炸彈客「背嬰兒吃喜酒」引爆裝置襲擊
奈及利亞又見恐怖攻擊!東北部波諾州的城鎮果札(Gwoza)於當地時間6月29日發生多起自殺炸彈客事件,導致至少23人死亡、30人受傷,其中一名婦女「背著嬰兒」佯裝成賓客參加婚禮,當場引爆炸彈釀多人死傷,而此次犯案的炸彈客疑似都是女性。綜合《BBC》、《衛報》等外媒報導,奈及利亞的果札鎮一連發生3起自殺炸彈攻擊事件,恐攻地點分別是在一間醫院、一場喪禮及一場婚禮上,死亡人數已攀升至23人,30人受到輕重傷,然而截至目前為止,尚未有任何組織出面坦承犯案。奈及利亞發生3起自殺炸彈客恐怖攻擊事件,死亡人數已攀升至18死,至少30人受到輕重傷。(圖/擷取自X)波諾州警方發言人達索(Nahum Kenneth Daso)表示,首起炸彈攻擊發生在下午3時許,且是針對一場婚禮進行犯案,「一名背著嬰兒的婦女,在擁擠的停車場引爆了她身上的簡易爆炸裝置。」當局指出,不久同一城鎮的一間醫院也遭到自殺炸彈客攻擊,隨後一處葬禮場合同樣又發生了另一次襲擊,而這3起爆炸案的犯嫌均是女性,粗估死傷人數恐將繼續增加。波諾州緊急事務管理局局長賽度(Barkindo Saidu)透露,3名女炸彈客分別在不同地點引爆自殺炸彈,而罹難者包括成年男女、孕婦及孩童,另有數十人傷重送醫。對此,奈及利亞總統提努布(Bola Tinubu)發布聲明譴責,形容一連串的犯罪事件是「絕望的恐怖行為」,誓言政府將全力掃除激進組織,採取必要措施來保護公民安全,並向受害者與死者家屬表哀悼。
消滅2245名恐怖份子、解救1993名人質 奈及利亞3個月奪回2億元被竊石油
奈及利亞軍方於當地時間27日透露,從4月至6月期間,武裝部隊已消滅2245名恐怖分子,並逮捕3682名罪犯,解救了1993名被綁架勒索的人質,還繳獲了2783件武器及大量彈藥,以及價值100億奈拉(約新台幣2.1億元)被盜竊走的原油和相關石化產品根據外媒《Premium Times》、《安納杜魯新聞社》(Anadolu Ajansı)的報導,奈及利亞最近在該國不同地區面對伊斯蘭激進組織「博科聖地」(Boko Haram)和伊斯蘭國西非省(ISWAP)的武裝襲擊。國防媒體行動主任布巴少將(Edward Buba)表示,從4月到6月,各州針對恐怖組織展開了行動。報導指出,儘管奈及利亞對於綁架行為將判處死刑,但索要贖金的綁架事件仍頻繁發生,而武裝團體通常以該國北部地區的村莊、學校和旅行者做為目標,並要求贖金。布巴少將指出,軍隊在這此期間共繳獲了2783件武器和64547發彈藥,並奪回了價值超過100億奈拉原油和石化產品,包括920萬公升被盜原油、280萬升非法精煉的柴油等等。另外,布巴少將透露,空軍部隊對多個恐怖份子的據點進行空襲,剿滅了暴力極端分子,逮捕了大量參與原油盜竊的人,並摧毀上百個非法煉油廠,藉由挫敗「比拉夫原住民組織」(IPOB)等恐怖組來維護該地區的和平。
無人機拍軍事建築挑釁「鐵穹毫無反應」 以色列宣布:將全面進攻黎巴嫩真主黨
自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發生衝突後,在以色列大舉進攻哈瑪斯掌管的加薩走廊之際,以色列北方的黎巴嫩激進組織真主黨就一直不斷軍事騷擾以色列,日前更是派出無人機拍攝以色列城鎮,當中甚至洩漏了以色列軍事敏感建築的所在地。為此,以色列將軍已簽屬進攻黎巴嫩的計畫,以色列外交部長也表示,即將做出與真主黨全面戰爭的決定。根據《衛報》報導指出,黎巴嫩激進組織真主黨於18日釋出一段無人機的影片,影片中偵查行無人機飛過許多遭以色列佔領的巴勒斯坦領土,其中包含什莫納鎮、納哈里亞、薩法德、卡米爾、阿富拉,後續偵查無人機就直接飛往海法及其港口。在這段9分辦的影片中,曝光了許多以色列在當地的軍事敏感建築,像是以色列在海法當地的武器製造商拉斐爾的所在地,另外還有防空系統鐵穹的電池、彈藥庫與雷達站,同時海法港口的軍事船艦、油庫所在地也都在影片中曝光。而令人傻眼的是,以色列引以為傲的鐵穹防空系統,竟然沒有偵測到真主黨無人機的存在。影片曝光後,隨即引起以色列的不滿,以色列軍方表示,目前對黎巴嫩發動攻擊的作戰計畫已經獲得驗證與批准,會持續以戰備狀態來進行部隊的加強。而以色列外交部長卡茨也表示,準備針對是否進攻黎巴嫩真主黨一事做出決定,卡茨更直言「如今我們已經非常接近『改變』遊戲規則的關鍵時刻,在全面戰爭中,黎巴嫩將受到嚴重打擊,真主黨將被摧毀」。報導中也提到,以色列與哈瑪斯發生衝突後,位於以色列北方的黎巴嫩真主黨就不斷在邊境與以色列發生衝突,雙方不時隔空交火,日前以色列曾殺害真主黨的高階指揮官,但隨後以色列北方就被真主黨下令砲擊報復。
與ISIS有聯繫 俄6囚犯拘留中心劫持2獄警
與伊斯蘭激進組織伊斯蘭國(ISIS)有聯繫的6名囚犯,日前在俄羅斯南部羅斯托夫(Rostov)的一所拘留中心劫持2名獄警,並在與當局談判時要求一輛汽車和自由通行。據俄羅斯媒體16日報導,這些囚犯(其中包括一些已被判犯有恐怖主義罪的人)打碎了牢房的窗戶鐵條,進入一間警衛室,劫持至少2名獄警作為人質。俄羅斯官媒稱,一些囚犯被指控犯有恐怖主義罪行,包括與伊斯蘭國激進組織有聯繫。莫斯科「番紅花城市大廳」音樂廳3月22日發生恐攻,事件致至少137死,逾百人受傷。「呼羅珊伊斯蘭國」(ISIS-K)聲稱犯案,還公布「第一視角」的血腥影片。俄羅斯隨後逮捕4名槍手和11名涉案人士。俄羅斯聯邦監獄管理局證實,羅斯托夫審前拘留中心的2名員工被扣為人質。國際文傳電訊社稱,囚犯要求一輛汽車和自由通行。該機構最後在Telegram上表示,「機構照常運作,情況已得到控制。」路透指出,據現場照片來看,拘留中心附近的道路已被封閉。
以軍發動突襲救出4人質!哈瑪斯痛斥「逾200人遭屠殺」:以色列最血腥的一次襲擊
以巴衝突持續升溫!以色列軍方昨(8日)在一場解救人質的突襲行動中,順利救出遭擄走的4名俘虜,不過此次行動也導致至少200人死亡、400人受傷。綜合《CNN》、英國廣播公司《BBC》等外媒報導,以色列南部地區去年10月7日舉行「諾瓦音樂節」(Nova Festival)之際,突遭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闖入血洗,並綁架上百名民眾,以色列隨即發動反擊,以巴戰火自此點燃,雙方不斷發生流血衝突。在諾瓦音樂節上被哈瑪斯擄走的4名以色列人質,幸運順利獲救。(圖/達志/路透社)以色列軍方宣布,以軍8日已從加薩地區救出4名人質,分別為25歲的阿加瑪尼(Noa Argamani)、21歲的梅爾(Almog Meir Jan)、27歲的柯茲洛夫(Andrey Kozlov)與40歲的齊夫(Shlomi Ziv),4人幸運獲救後均被送往醫院檢查,所幸身體狀況並無大礙。針對以軍發動突襲,哈瑪斯媒體辦公室控訴,以軍對紐瑟拉特營地(Nuseirat)展開野蠻大屠殺,導致至少236人死亡、400多人受傷,痛斥「這是以色列在戰爭中最血腥的一次襲擊。」對此,以色列軍方發言人表示,此次的解救人質任務傷亡人數「不到100人(巴勒斯坦人)」,不過無法得知其中有多少人是恐怖分子,以軍也並未透露有多少平民在這場行動中罹難。
以色列再轟加薩!至少19死 哈馬斯:除明確承諾永久休戰!否則不會同意任何協議
以色列4日的砲擊和空襲,導致加薩中部和南部至少19人死亡,其中包括2名在南部城市拉法幫助保護人道主義援助物資運送的警察。哈馬斯的發言人強調,除非以色列「明確」承諾永久休戰,否則不會同意任何協議。路透社報導,其中17人死亡是在以色列對加薩中部的布賴吉難民營(Al-Bureij)、馬加齊難民營(Al-Maghazi)和迪爾巴拉市(Deir al-Balah)的單獨空襲中發生的。在中間斡旋的卡達4日表示,已向哈馬斯提交了以色列停火提案,該提案反映了美國總統拜登上月31日提出的三階段提案,該文件現在更接近雙方的立場。卡達外交部發言人在記者會上重申立場,積極在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就加薩問題進行調解,不過應該是基於雙方有明確的立場才能達成協議。伊斯蘭激進組織哈馬斯的發言人4日強調,除非以色列「明確」承諾永久休戰,並完全從加薩撤軍,否則哈馬斯不會同意任何協議。哈馬斯的發言人說,停火協議即結束加薩所有人、人質及其家人的長期苦難,並為永久停火提供人道主義路線圖。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則表示,除非根除哈馬斯,否則就不會有永久和平,因為他在國內因美國支持的停戰提案而陷入深刻的政治分歧。
力挺巴勒斯坦 馬爾地夫禁持以色列護照入境
自從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對以色列發動突襲後,以色列就對哈瑪斯掌管的加薩走廊進行報復性打擊,但此舉卻引發世界各國的撻伐。如今有消息指出,印度洋國家馬爾地夫,為了表達支持巴勒斯坦之意,除了會舉辦全國性募款活動籌集幫助巴勒斯坦的資金外,同時也下令禁止持有以色列護照的民眾入境馬爾地夫。根據《半島電視台》報導指出,馬爾地夫是印度洋的海島國家,過去以白色潔淨的沙灘以及豪華的度假村而聞名。而許多人不曉得的是,其實伊斯蘭教是馬爾地夫的官方宗教,馬爾地夫公民會被要求信仰伊斯蘭教。而馬爾地夫總統辦公室日前發表一份聲明,表示總統穆伊祖(Mohamed Muizzu)決定對以色列護照實施禁令,但聲明中並未提及禁令的生效時間。但屆時如禁令果真生效,以色列公民將無法持以色列護照入境馬爾地夫。除此之外,總統穆伊祖也宣布一項「馬爾地夫聲援巴勒斯坦」的全國性募款活動,希望透過資金募集的方式,來幫助巴勒斯坦。報導中也提到,在2023年,有1.1萬名以色列人造訪馬爾地夫,占整體遊客0.6%,但是從2024年開年以來,入境馬爾地夫的以色列人僅剩下528人,與2023年同期相比,以色列遊客的人數下降88%。其實馬爾地夫也並非首次禁止以色列人入境,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之前,以色列人是無法入境馬爾地夫的,是到90年代時才解除限制。而馬爾地夫與以色列在1974年斷交後,雙方於2009年簽署旅遊、文化、教育等合作協議,才短片面的重新建立關係。以色列外交部發言人也表示,有鑑於近期馬爾地夫當地反以聲浪大增的關係,外交部發言人希望境內的以色列公民應當考慮「盡速離境」,更直言如果以色列公民因為任何原因陷入困境,馬爾地夫政府很難給予協助。報導中也提到,目前以色列護照除了無法入境馬爾地夫外,另外還有阿爾及利亞、孟加拉、汶萊、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亞、巴基斯坦、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和葉門等國家也無法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