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捕
」 香港 新北市 民進黨風機亂楓港1/恆春半島年數十萬猛禽過境 開發商調查「一隻都無」惹眾怒
屏東恆春半島是候鳥南遷過冬必經之路,每年都有灰面鵟鷹、赤腹鷹和伯勞鳥等數十萬隻珍貴嬌客過境,也是賞鳥人士眼中的最佳景點,而「屏盛風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看上當地強勁落山風,預計在鳥類必經地、枋山鄉楓港溪建置10支風力發電機,並委託「楊麥環境生態顧問有限公司」評估,最終卻顯示當地沒有任何猛禽出沒,愛鳥人士質疑該公司的調查刻意避開候鳥過境時間,對此結果難以接受。8月16日中午,恆春「鳥類達人」蔡乙榮帶著記者登上社頂自然公園的凌霄亭,舉目所及的遼闊海景讓遊客驚嘆連連,他的目光卻一直放在天邊翱翔的黑點。「你現在聽到的是小彎嘴畫眉的聲音,秋天就會看到過冬的候鳥從這裡過境。」蔡乙榮說,他原是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技士,而他入職時,恆春當地獵捕鳥類盛行,獵人們總會捕獵伯勞鳥販售,或是濫捕過境猛禽送到日本製作標本,他為提升民眾保育意識,1988年開始調查並蒐集當地鳥禽資料。楊麥公司負責人楊程欽在7月的環境說明會中公布調查結果,直指未見猛禽過境,讓環保團體難以接受。(圖/翻攝枋山風力發電計畫公開會議會議紀錄)蔡乙榮說,當時資料欠缺,一切都只能土法煉鋼,從不斷試錯中累積經驗,他曾經長達2個月不曾放假,也曾天不亮便到觀鳥點等候,最終摸清每種鳥類的習性,濫捕歪風也得以扭轉。在30多年的勸導下,多數民眾放棄捕獵,過境鳥群終於得到一線生機,數量因而顯著提升,從早年每年數萬隻達到如今的數十萬隻,當中更包括10萬隻的「國慶鳥」灰面鵟鷹和20多萬隻的赤腹鷹,天候佳時還會「爆量」,天空中同時有上萬猛禽過境,形成「鷹河」壯觀景緻,而蔡乙榮與愛鳥人士半甲子的努力卻被開發商「視而不見」。記者調查,屏盛公司看上當地強勁落山風,有意於恆春半島最北部的枋山鄉發展風力發電,規劃在楓港溪下游設置10座風力發電機組,每座風機基座最大使用面積為660平方公尺,風機單機容量為4到5 兆瓦,總裝置容量40到50 兆瓦。開發商遵照法規,請來楊麥環境生態顧問有限公司進行生態調查及環境影響評估,並於7月9日召開者環評說明會,強調風機不會與農漁業爭地,更不會影響生態,但楓港溪是過境鳥類遷徙的必經之處,開發商的說法讓環保團體難以接受。鳥類達人蔡乙榮在恆春觀察鳥超過30年,希望相關單位能善盡把關責任,別讓生態成為能源的犧牲品。(圖/方萬民攝)根據楊麥的生態調查結果,在風機案場附近共記錄 14 種稀有植物,大多為人為栽植,鳥類目視則記錄到台灣畫眉、紅尾伯勞、烏頭翁、領角鴞、大冠鷲、東方蜂鷹及鳳頭蒼鷹,最多的則是烏頭翁,過境候鳥則「一隻都無」,報告曝光後瞬間引發炮火隆隆。屏東縣野鳥協會理事吳正文表示,鳥類過境時間為每年的9月、10月,開發生的調查時間卻是在2023年11月、2024年1月、3月和6月,堪稱「完美」的避開了鳥類春秋往返的遷徙期。而開發單位聲稱機組總高度在119公尺到180公尺間,是最高能飛到1800公尺的赤腹鷹,以及平均飛行高度在300至500公尺的灰面鵟鷹能輕鬆飛過的高度,且雷達顯示鳥類飛行軌跡與風機衝擊、葉片掃略範圍重疊度不高,此說法同樣也無法說服大眾。二級保育類動物灰面鵟鷹在每年10月前後過境台灣,平均約有10萬隻,楊麥生態公司報告中卻一隻未見。(圖/蔡乙榮提供)「10支風機把鳥遷徙的路徑都擋住了,全台灣關心生態的人都無法接受。」吳正文提到,鳥類在遷徙過程中會看狀況停下夜息,恢復體力後再繼續往南,而起飛落降時的高度就有可能無法飛過風機,倘若這10支風機真的建置,造成的損失將難以估算。「我們不反對綠電,但真的要慎選地方。」蔡乙榮說,如今台灣往往以經濟發展為最大考量,忽略了開發之後大眾所要付出的成本,希望相關單位能善盡把關責任,別讓生態成為能源的犧牲品。楊麥公司回應指出,此評估案於2023年11月才啟動,當地環保人士的確有在公開說明會上闡述「無猛禽」意見,未來將於9月和10月再調查,調查結果則將納入環說書中以供參考。針對公司負責人曾是能源公司高管的部分,楊麥公司表示,此為屏東首個陸域風機案,這才會選擇有經驗的楊麥,以做風機長期規劃考量,希望能發展綠能並兼顧友善環境。
極端氣候變遷護生態!新北封溪護魚「禁非法濫捕、放流」 近3年開罰126萬
面對極端氣候變遷,生態永續保育觀念愈來愈受到重視,為維護新北市境內水域自然生態,確保溪流水產資源永續經營,加強民眾保育觀念,並防止非法濫捕、放流行為,新北市目前有14區62條溪流封溪護魚,統計2021年至2024年4月共有42件違規、累計罰鍰126萬元。農業局指出,新北市在升格前、台北縣時期,就有封溪護魚,升格後實施「新北市封溪護漁水產資源保育管理要點」,並依據漁業法第44條第1項第4款、第8款規定,公告對漁區、漁期、水產動植物移植的限制或禁止事項。農業局表示,除透過區公所公告、跑馬燈、封溪護魚告示牌宣導相關資訊外,亦會透過官方網站公告封溪護魚溪流。目前坪林、烏來、三峽、石碇、平溪、雙溪、貢寮、淡水、三芝、石門、汐止、萬里、金山及新店共14個區62條溪流實行封溪護魚措施,除坪林、雙溪及石門部分河段,依據在地居民建議,限時開放垂釣外,其餘封溪護魚溪流嚴禁以任何方式採捕水產動植物,含垂釣、設網、捕蝦、蟹等,違反規定者,依漁業法第65條第6款處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農業局統計,2021年違規16件、罰款計48萬元;2022年違規9件、罰款計27萬元;2023年違規13件、罰款計39萬元;2024年1至4月違規4件,罰款計12萬元。而新店平廣溪因生態資源豐富,吸引許多民眾休閒垂釣,經區公所評估保育需求並召開地方說明會獲致共識,2019年公告實施封溪護魚措施,但2023年仍以新店平廣溪違規案件最多。農業局表示,依據石碇區公所2020年生態監測研究調查報告顯示,長時間封溪護魚減少人為干擾破壞,陸續在石碇區永定溪、石碇溪、烏塗溪及彭山溪,陸續發現溪哥、苦花、馬口魚、台灣鏟頷魚及台灣石賓等原生魚種;貢寮區公所在封溪護魚區域進行生態調查,陸續發現珍珠塘鱧、大口湯鯉、黑邊湯鯉等16項物種,具豐富生物多樣性。
絕跡2百年…灰鯨再度現蹤大西洋 專家嗨翻卻曝警訊
是驚喜也是警訊!美國麻薩諸塞州新英格蘭水族館日前宣布,被認為在大西洋絕跡200多年的灰鯨,再度現蹤該州南部海域,推測是氣候變遷令這美妙生物再度暢遊大西洋。據《NBC》報導,水族館透過新聞稿表示,海洋館航測隊上週五在南塔克特以南30英里(約48公里)處,發現這頭浮出水面並疑似正在進食的極罕見嬌客,並在海域上空跟拍約45分鐘。館方表示,身體特徵為沒有背鰭,有斑點、背駝峰以及明顯背脊,皮膚呈灰色和白色的灰鯨,自18世紀後有長達200多年消失在大西洋,但在北太平洋非常普遍。因此這頭灰鯨的出現,令研究人員驚呼「我的大腦嘗試處理眼前所見,這頭動物不應該存在於這個海域」,但最後「我們笑了,這太瘋狂和令人興奮—看到1種幾百年前消失在大西洋的動物」!但館方也指,灰鯨重新出現在大西洋很可能與氣候變遷有關,且過去15年已有5次在大西洋、地中海目擊到灰鯨出現。過去有部分原因因濫捕消失的灰鯨,因為氣候變遷再次出現,難免令人百感交集。此外,氣候變遷或許讓灰鯨重返大西洋,卻也多次造成灰鯨迷航,法國南部2021年出現1頭從太平洋迷航到地中海的灰鯨,震驚當時專家,專家們推測當年北極海提早融化,可能使灰鯨誤入大西洋再進入地中海。
拜託別來!2024年全球「9大避訪景點」曝 日本富士山也上榜
2023年已經接近尾聲,許多民眾開始針對明年規劃出國旅遊。美國知名旅遊雜誌《福多旅遊》(Fodor’s Travel)日前公布了2024年全球「9大避訪景點」,呼籲遊客考量環境保護、水汙染及垃圾超量等問題,避開這些熱門的旅遊勝地,選擇去其他地方旅遊,其中就包括義大利威尼斯、印度恆河、希臘雅典等地,受到不少台灣人喜愛的日本富士山也在榜上。據外媒《太陽報》報導,《福多旅遊》日前在官網列出2024年「9大避訪景點」,其中有4處位於亞洲,其餘則在歐美地區,該評比開頭就強調,列清單的初衷並非是以偏概全、刻意打壓,而是以尊敬為出發點,清單上的9個知名旅遊勝地,因大量遊客的到來,已造成景點與依存的當地社區難以永續的傷害,《福多旅遊》的避訪清單,也圍繞「旅遊超載」、「過度垃圾製造量」、「影響水資源」這3大方向。文章中指出,日本富士山的登山客人數近年爆增,但許多人沒有理解攀爬富士山的風險,導致山頂人滿為患,也讓自己置於危險當中,此外還有不少人不願支付1千日圓(約新台幣2百元)的安全、維護環境費用,甚至在爬山過程中留下大量垃圾,以及裝著尿液的寶特瓶,讓當地清潔的志工相當困擾。至於義大利威尼斯,《福多旅遊》表示,威尼斯長期受地層下陷影響,加上大幅增加的遊客數量,已經對當地環境及居民造成不利影響,雖然當地政府為了減少遊客到訪,已規定每名遊客需收取5歐元(約新台幣172元)的旅遊稅,但許多威尼斯人仍認為此措施不太可能改善問題。此外,希臘首都雅典也是遊客超載問題,由於過多遊客到訪,導致衛城周遭的傳統文化逐漸消失,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也遭破壞,帕德嫩神殿等知名景點的遊客人數也不斷創新高,每天平均約1.7萬人次造訪,對此當地政府城已實施人數管制,每日遊客上限從過去每天2.3萬名遊客,縮減為2萬人。美國加州的聖蓋博山國家紀念區也因遊客人數太多,當地又缺乏環保意識及相關監管機構,如今紀念區被垃圾覆蓋,到處都是遊客的塗鴉;而位於智利的阿塔卡瑪沙漠,擁有智利境內最好的自然資源之一,當地自然環境卻受到「快時尚」的汙染,如今已成垃圾掩埋場,堆積大量的紡織類廢物。水資源遭受汙染的部分,《福多旅遊》則列出4個地區,其中越南下龍灣因發展水上活動,大批遊客前來浮潛、釣魚等,導致水汙染嚴重,水中充滿許多垃圾與柴油;位在美國與加拿大邊境、全球的最大淡水湖「蘇必略湖」,如今生態也面臨魚類濫捕、外來物種入侵、藻類繁殖過剩等生態威脅。另外,被印度人稱為聖河的恆河,也因工業排放廢水等原因受到嚴重汙染,加上當地發展豪華遊輪產業,更加導致汙染加劇;泰國蘇梅島則面臨淡水短缺的危機,隨著大量遊客湧入,消耗掉當地近70%的淡水水資源。最後《福多旅遊》呼籲遊客,在規劃2024年旅遊時,請避開這些將被破壞殆盡的熱門旅遊勝地,若前往這些地方旅遊,也要注意保護當地的環境及文化。
為期2個月!馬糞海膽下月開放採捕 放流成效差學者籲養殖
澎湖下月1日起將開放馬糞海膽採捕期2個月,由於澎湖縣政府農漁局和水試所等單位都曾數度放流海膽苗,但澎湖海域還是每況愈下,幾乎看不到馬糞海膽蹤跡。有退休學者就建議,在海膽完全養殖技術已獲得突破下,不如就用養殖來取代放流。國立台灣海洋大學養殖學系退休教授郭金泉表示,澎湖科技大學養殖學系張國亮技士在2017年就宣稱已可量化生產海膽,且首度投入海膽量產就交出3萬顆中型紫海膽與馬糞海膽亮麗成績。加上農漁局種苗繁殖場場長柯志鴻去年說明,育苗技術已趨成熟,這幾年成功育成第二代種苗,小海膽每個月可成長1公分,並已研發成功最終的精緻飼料,若將此轉給養殖戶大量飼養,後續只要考慮到相關養殖的技術和環境條件並推廣,要吃到物美價廉海膽就指日可待。馬糞海膽原名為「白棘三列海膽」,因為其生殖腺備受饕客喜愛,每年澎湖縣政府開放採捕之日,就是馬糞海膽被抄家滅族之時,也因此在濫捕下,近年產量遞減之快,價格也越來越高。澎湖縣政府2007年開始管制馬糞海膽採捕,到2018年因資源持續銳減,原訂每年3.5個月的採捕期縮減至2個月。然而因為管制措施只制定禁捕期及採捕大小,卻完全未制定採捕許可證照與總量管制、禁止採捕區域,並落實嚴格的撈捕回報及漁獲統計,尤其未能確實嚴格執法,加上消費市場炒作,在人為貪婪濫捕下,只要一開放採捕,馬上就被趕盡殺絕,甚至傳出多起民眾為採海膽而溺斃喪命的不幸事件。
染血山豬財3/國姓台21線成三腳犬產區 腳斷搖尾求救愛媽噴淚
台灣山區山豬吊和捕獸鋏氾濫,導致森林間多種生物損傷慘重,而苗栗、南投等縣市情況最為嚴重,國姓鄉台21線更成為「三腳犬與牠的產地」,路邊皆是「斷腳或正在斷」的毛孩,慘烈景況讓當地愛媽心疼不捨,希望能徹底改變獵具亂象,留給這些毛孩一條生路。5月4日上午,記者抵達莊媽媽狗園,一進入園區便有許多狗兒熱情迎接,歡迎的吠叫聲不絕於耳,興奮的小尾巴更如雨刷般來回搖晃,更有狗兒直接躺在地上露出肚皮求抱求摸,難以相信園區內的狗兒多數曾受過人類的傷害。違法獵區對全山生靈進行無差別攻擊,山羌也成為「鋏下受害者」。(圖/翻攝畫面)莊媽媽狗園佔地千坪,分成多區照顧動物,收容超過200隻狗兒和約10隻的貓咪,相較於莊媽媽每日照顧毛孩的清瘦,每隻毛孩都身材精實、毛髮亮麗,看得出來在狗園內吃好喝好、豐衣足食,但在健壯的外表下,卻有多隻狗兒四肢不全,「三腳犬」和「袋鼠狗」(僅剩2條後腿的狗)更是不在少數。「這邊受傷的狗,十有八九是被捕獸鋏或山豬吊害的。」南投陳姓愛媽表示,莊媽媽狗園內的多隻受傷犬都是她委託照顧,由於南投山林資源豐富,許多獵人為獵捕山豬而設下陷阱,也連帶害的眾多無辜狗貓受害,台21線上更滿是肢障犬,殘忍畫面讓人不忍直視。 陳姓愛媽表示,許多狗兒是「中了又中、救了再中」,上一回的傷都還沒完全復原便再入陷阱,被截肢的狗兒代表牠們能得到救援,屬於「運氣好的」,運氣不好的便只能拖著鐵器和白骨前行,更可能因傷口潰爛感染而身亡。「那天有狗狗在路邊搖尾巴叫我,引領著我往山上走,我才發現牠的同伴被捕獸鋏抓住了。」陳姓愛媽回憶,一般狗兒難以自行掙脫山豬吊和獸鋏,且「越掙扎夾越緊」,她就曾目睹狗兒誤入陷阱、鮮血淋漓的慘況,緊急將狗兒救出後委託莊媽媽照顧,該狗兒在緊急治療後截肢保命,現在狗園內快樂生活,缺少的腳卻時時刻刻提醒著人類對他犯下的暴行。「山豬吊和捕獸夾不是獵具,對一般動物而言它們是貨真價實的刑具。」莊媽媽表示,近年誤入陷阱而被送來狗園的毛孩數量正不斷攀升,其慘況更讓她無比心疼,希望能徹底改變獵具亂象,留給這些毛孩一條生路。非法獵具傷害極大,貓狗或其他動物一旦中招往往非死即傷,甚至得截肢才能保住性命。(圖/民眾提供,經變色處理)南投縣府縣家畜疾病防治所表示,2、3年前便已接獲台21線道的情資,所內人員前後也去調查過十多次,並與當地林務局巡山員共同調查,但獵具多放在人煙稀少的獸徑,目前未發現山豬吊和捕獸鋏陷阱,而防治所也會持續找當地里長溝通,向居民宣導動保觀念。防治所強調,違法設置獵具會有1萬5000元到7萬5000元的罰鍰,倘若造成動物重傷或死亡,還要面對2年以下徒刑和200萬元以下罰金,若農民有保護農產品需求,農業主管機關有針對電網的補助,期望能在動物保護和農民生計之間取得平衡。
李安讚「全世界最好銀幕」落腳台南 孫可芳看《阿凡達:水之道》讚:3D不頭暈
《阿凡達》首集上映13年之後,大導演詹姆斯卡麥隆推出全新續集《阿凡達:水之道》以HFR(高幀率)每秒48幀進行實景拍攝,讓水下畫面帶來全新的沈浸感,動作場面、3D效果也更加真實流暢。孫可芳14日趁《阿凡達:水之道》上映首日,選擇台南LUXE巨幕廳朝聖觀影,直呼:「第一次看3D電影這麼舒服!完全不會頭暈、想吐。」《阿凡達:水之道》最大特點是真實在水下拍攝的場景,也是孫可芳片中最為驚豔的部分,特別是在水下世界探索的畫面,「其實我是一個怕水的人,很常想要嘗試潛水,一直無法突破心魔,之前浮潛過還是很害怕在水裡的感覺!」LUXE巨幕廳的特點是讓人有身歷其境的感受,她坦言:「我開始明白身邊有很多迷戀深潛的人原來是這種感覺,我應該多少有體驗到了,好像真的在潛水一樣,甚至有感受到水壓的感覺!」她忍不住稱讚大導演詹姆斯卡麥隆電影功課很扎實、細膩,水下畫面呈現出很多的細節,完全是物理學家的等級。孫可芳回台南家鄉看《阿凡達:水之道》,表示第一次看3D電影不頭暈。(圖/RealD提供)重視環境議題的大導演卡麥隆,此次也在《阿凡達:水之道》完整呈現一段人類獵殺海洋生物的真實面貌,孫可芳不禁聯想到現實世界有很多不肖業者仍在濫捕鯨魚,看片時直接噴淚,「他把獵殺動物拍得太真實了,那種幾乎是紀錄片的真實感,現在他拍在商業電影裡,應該能讓更多一般觀眾意識到不該去獵殺鯨魚、鯊魚吧!」講到一半,她眼眶泛淚,「我猜我上輩子應該是海鮮,可能是一些有被鯨魚保護的小動物,剛剛看得太痛苦了!」全球3D及放映技術領導品牌RealD 巨幕品牌「LUXE: A RealD Experience」(簡稱LUXE巨幕廳)繼台北、桃園、嘉義三個城市後,也將進駐台中、台南新光影城,成為中南部影迷的全新觀影選則。此次台南新光影城新增LUXE巨幕廳,是由台南科技大廠生產的RealD終極銀幕®,在輸出全球超過500塊銀幕之後,首度回到生產地台南使用。大導演李安曾公開稱讚:「全世界最好的銀幕,是我老家台南做的。」畫面具有透亮性,清晰度更高,帶來傳統銀幕1.85倍的光量、立體對比度達傳統銀幕8倍以上,大幅度消除3D放映帶來的鬼影與不適。孫可芳此次朝聖3D版本的《阿凡達:水之道》,選擇在每秒48禎高幀率的LUXE影廳觀影,看完立刻驚呼:「第一次看3D電影這麼舒服,全程都沒有把3D眼鏡拿下來耶!」其實她上一次看3D電影已有將近5年的時間,過去不太愛選擇3D電影,時常會覺得頭暈、想嘔吐,這一次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她說:「真的很驚喜!理當應該會很搖晃、會想吐,但這次完全沒有違和。大部分的人跟我們一樣擔心看3D電影會暈,這次不會暈,也沒有視差,比我平常戴眼鏡還不會頭暈!」聽到輸出全球超過500塊的「RealD 終極銀幕®」就是來自家鄉台南,身為台南人的孫可芳開心表示「有!我知道,好神奇,居然是在台南做的!」她很興奮台南終於有一座屬於自己的LUXE巨幕廳,「我一定會狂推親朋好友,大家能一起進電影院的感覺很好!」《阿凡達:水之道》現正熱映中。
中國漁民捕獲3公尺怪魚 驚人身世遭專家曝光「1億年前的活化石」
中國黑龍江省當地漁民先前捕獲到一條罕見的怪魚,這條魚長約3公尺,體型十分巨大,要出動多人才有辦法移動牠。而在專家檢查之後,發現這條魚名叫「鱘鰉魚」,起源於1億多年前,是名符其實的活化石。根據《網易新聞》報導指出,先前有黑龍江的漁民在河流捕魚時,意外地捕獲到一條長相奇特的淡水魚。該於不僅身材巨大,長度至少3公尺。為了將魚從船上拉到岸邊,還出動了不少人出力搬運。最後在眾人的努力之下,才將這條怪魚安置在巨大的水箱中。後來也有專家前來查看,經專家研判後,認出這條怪魚名為鱘鰉魚(學名:Huso dauricus)。專家解釋,鱘鰉魚起源於1億3千萬年前的白堊紀,與部分恐龍都是同期生物。鱘鰉魚除了是名符其實的活化石外,也是目前世上已知體型最大的淡水魚。根據紀錄,鱘鰉魚最多可長至5公尺,體重約有1公噸重。而且鱘鰉魚壽命很長,甚至有紀錄顯示,曾有鱘鰉魚存活超過百年。但也由於鱘鰉魚的魚卵十分美味,古早時代,歐洲地區的貴族喜歡品嘗鱘鰉魚製成的高級魚子醬,也因為濫捕的關係,造成鱘鰉魚的數量大幅減少,目前已經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危物種。而這條不幸闖入漁網中的鱘鰉魚,目前也在專家的指導下,讓漁民將其野放。
「小章子怡」提倡吃素遭出征 牽連舒淇被狂罵:中國人才吃肉幾年?
提倡吃素竟也能觸到碰網友的敏感神經。有「小章子怡」封號的中國大陸女星張靜初,近日在微博分享素食公益紀錄片,卻遭上萬名大陸網友出征,還牽連到轉發貼文的台灣女星舒淇,更有網友翻出張靜初過去吃肉的照片,怒嗆:「中國人才吃幾年肉?」、「要吃自己吃,別拉上別人!」張靜初因外表神似章子怡而有小章子怡的封號。(圖/張靜初翻攝自微博)張靜初昨(25日)在微博分享她參與的公益素食紀錄片,並透露自己改吃全素後「眼睛都變得比較亮」、「身心感受到從未有過的輕盈」,更表示吃素不會降低體力,對精神更有莫大幫助,鼓勵大家嘗試每週一素,一起成為素食行者。怎料,這部影片一上傳,竟立刻引爆大陸網友的怒火,在貼文下方留言狂罵。網友批評張靜初「晦氣,中國人實現吃肉自由才幾年?」、「中國人才吃了幾年肉,怎麼就覺得自己肉吃夠了?」、「勸你們這些明星少管中國人應該吃什麼」、「怎麼著?我不吃素我就是人類美好未來的破壞份子?」、「無聊的素食主義者,記住人是雜食動物」、「我是植物保護人士,牛吃草、我吃牛,為草報仇」。還有網友對張靜初在影片中說的「吃素能進入一個更高的維度,更高的能量場,這是吃動物無法給予的,動物肉給了人太多的心血管疾病」,吐槽表示「不要光勸人吃素,去勸勸老虎獅子這些肉食動物一起吃」;亦有網友批評片中的歐美專家「外國人濫捕濫殺,為啥要中國人吃素?」這波反素怒火也延燒到轉發文章的女星舒淇與小陶虹身上,網友怒批「你們大明星吃素就好,肉蛋奶就留給我們這些普通人吃吧」、「你要身體不健康別帶別人」、「為什麼這些明星開始弄這些亂七八糟的」。更有網友翻出張靜初過去形容烤魚「好吃到不想走了」與「一口肉一分鐘平板,一筷子火鍋一組平衡,為了吃我願意」的吃肉貼文,藉此嘲諷張靜初是假的素食主義者。有大陸網友翻出過去張靜初吃肉的貼文。(圖/翻攝自微博)甚至有大陸網友認為張靜初號召吃素是「為生意」也為「西方陰謀」,網友表示過去外國媒體大篇幅報導中國人養殖太多牲畜,導致排放過量溫室氣體讓全球溫度上升。之前抹黑中國人吃太多肉、製造太多碳排放,現在又要用素食扼殺中國的的牲畜業。
大坵島主鳴冤3/梅花鹿成農民惡夢 政府跨部會提解方成當務之急
台灣梅花鹿在動物園內並不稀奇,不過能在野地看到奔騰的梅花鹿則令人驚艷,因此許多人都把梅花鹿當成「野生動物」,其實牠是經過復育野放後的「家畜」,但迷糊的也不只是一般民眾,據國會助理透露,當初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被問到梅花鹿「身份定位」時,一樣搞不清楚狀況。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台灣梅花鹿是台灣特有亞種,主要分布於海拔300公尺以下的丘陵地與平原,過去曾因人類大量濫捕,因而台灣最後一頭「野生」梅花鹿可能已於1969年絕跡;後來墾管處進行人工復育,再將成功復育的族群野放,目前在墾丁國家公園、綠島和馬祖大坵島等地,皆算是成功復育的案例。墾丁地區梅花鹿常肆虐滿洲、恆春的火龍果和黑豆等農作物,令農民咬牙切齒。(圖/報系資料庫)然而野放後的梅花鹿因體型不小,繁殖速度快,又缺乏天敵,若在特定區域數量過多,不僅危及鹿群體自我生存,危害農作也成為居民最頭痛的惡夢。本刊調查,台灣近年來發生多起梅花鹿傷人事件,在台中龍井山區曾有發情中的梅花鹿用鹿角攻擊老人,甚至將人拖行數十公尺,導致該名長者縫了130幾針;在觀光客眾多的墾丁國家公園,也曾發生梅花鹿衝撞遊客,或是有旅客駕車撞傷穿越馬路的梅花鹿等意外;大坵島也有登島遊客在餵食梅花鹿時,遭公鹿擦撞受傷。梅花鹿對農作物的破壞更令農民咬牙,一名國會助理指出,墾丁地區約有1500頭到2000頭梅花鹿,常肆虐滿洲、恆春的火龍果和黑豆等農作物,民眾認為梅花鹿是國家復育管理,經常找上門來求償,內政部甚至為此頒布「墾丁國家公園梅花鹿致農業損失補助作業要點」。只是這項補償措施有明顯的「地界」,只在墾丁國家公園範圍內農作物遭梅花鹿損害就賠,一線之隔國家公園外的農作物同樣被梅花鹿損害,政府就不負責,「一國兩制」害得農民眾罵聲連連。一名國會助理表示,梅花鹿被農委會定位為「家畜」,不是野生動物,這種曖昧不明的法律地位,早在1980年代國家公園復育梅花鹿計畫時期,就被深刻討論過,包括研究發展經費、野放追蹤等合法性問題,結果20年過去,問題仍未解決。梅花鹿衍生的問題必須靠跨部會整合解決,包括墾丁國家公園、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和林務局,以及影響所及的縣市政府,否則很難杜民眾悠悠之口。據指出,有次屏東立委鍾佳濱質詢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梅花鹿是不是野生動物,結果陳主委第一時間說「是」,在立委和林務局同仁提醒後,才緊急改口,但農委會對於如何處理梅花鹿族群擴張危害生態及農業,卻明顯毫無定見。林務局表示,今年8月24日林試所、林務局、墾管處和畜試所共同召開聯繫會議取得共識,於不同地區透過試驗來發展更有效率的誘捕方式,將高密度族群造成危害的鹿隻捕捉移除或回收,並由畜產試驗所進行梅花鹿保種及應用研究,發揮梅花鹿利用效益,且梅花鹿族群控制的議題需逐漸與社會溝通,將由墾管處主導,其他與會單位配合。 墾丁國家公園不時發生梅花鹿衝撞遊客意外,賠償問題讓政府傷透腦筋。(圖/報系資料庫)
潟湖飄臭雞蛋味!專家潛入驚見瀕危海馬 呼籲盡速搶救生態
希臘西部有「小威尼斯」之稱的小鎮艾托利科(Aitoliko),當地的潟湖受到汙染,甚至飄散出臭雞蛋的惡臭味,不過在這樣環境下,居然還孕育瀕臨絕種的海馬!近日有專家至水下進行調查,意外發現數百隻海馬,讓專家相當驚訝,但同時也警告,若不著手清理潟湖,這些海馬可能會被滅種。希臘艾托利科潟湖飽受汙染,甚至飄「臭雞蛋」味,近日竟罕見發現數百隻瀕臨絕種的海馬。(圖/翻攝自路透社網頁)從畫面看到,海馬就這樣經過水域調查專家眼前,一點也不怕生,據專家門托詹尼斯(VasilisMentogiannis)表示,很驚訝在受汙染的潟湖中發現了數百隻海馬,他從未在希臘其他地區見過這種景象。艾托利科潟湖嚴重被汙染,意外發現裡面竟出現瀕危海馬。(圖/翻攝自路透社網頁)據《路透社》報導,詹尼斯近日帶領團隊至潟湖調查,竟意外發現有海馬現蹤,包括釣客卡里奧菲利斯(Spyros Kariofyllis)也透露,幾十年來他經常在這座潟湖釣魚,但如今水下幾乎沒有生物,「我將活餌扔進湖裡,差不多5公尺左右,活餌就死了,水下也沒生物來吃餌」。有年長的漁民表示,潟湖過去有數千隻海馬,隨著汙染日益嚴重,海馬的數量急劇下降。艾托利科潟湖嚴重被汙染,還因此飄出臭雞蛋惡臭味。(圖/翻攝自路透社網頁)根據報導,艾托利科潟湖深達30公尺,狹窄的渠道和另一座淺潟湖相連,不過近幾年,受損的灌溉渠洩漏,工廠廢物和化肥污染了潟湖,阻斷潟湖中的氧氣,加上颳風時,由於缺氧關係反而產生了硫化氫,潟湖因此飄出一股「臭雞蛋」氣味。據詹尼斯表示,海馬需要在充滿有機體和植物的棲息地生存,但海馬受到濫捕和水汙染影響,「若不著手清理該地區,海馬可能就此消失」。為了拯救潟湖生態,希臘政府獲得歐盟提供的2100萬歐元,將恢復這項拖延已久的修復工作。
全台剩不到30隻!蘭嶼「龍王鯛」遭獵殺 男子囂張合照比讚…居民全怒了
又有珍稀龍王鯛遭無情獵殺!台東蘭嶼有民眾把獵捕的大魚照片po上群組炫耀,眼尖鄉民發現竟疑似是瀕臨絕種,全台不超過30隻,的「曲紋唇魚」,也就是俗稱的龍王鯛、蘇眉魚痛批「太離譜」。蘭嶼1個社團群組,近日po上2張1名男子和1尾大魚的合照,照片中男子還比出讚的手勢,不過,當地眼尖民鄉民發現這尾大魚,竟疑為瀕臨絕種的龍王鯛,該鄉民擔心照片被刪除,當下立刻下載當證據。發現獵殺龍王鯛照片的蘭嶼鄉民說,看到這尾被打上來的龍王鯛,心很痛,大家不遵守規定,害得不僅是自己,也會害蘭嶼蒙羞。海裡面這麼多魚,偏偏就要打保育的龍王鯛,過年要加菜,也不能隨便亂打魚吧。「可惡至極」,蘭嶼潛水愛好者阿海說,體型碩大、生性溫和的龍王鯛優游大海時姿態十分優美,但是近5年在蘭嶼海域已經逐漸減少,潛水時能夠看到牠的身影,真的很幸運,竟然有人濫捕這麼漂亮珍貴的魚,太可惡了。水產試驗所東部生物研究中心主任何源興表示,曲紋唇魚外觀有厚厚的嘴唇,青綠色的身體,喜愛棲息在珊瑚礁海域,又稱「珊瑚礁魚王」,高額頭像是戴頂帽子,又稱「拿破崙」。因數量銳減,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物種,且目前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保護。何源興說,從照片判斷,這尾曲紋唇魚體型相當碩大,估計逾30公斤,已經是成年種魚,台灣海域能見到這麼大隻的野生曲紋唇魚,可說是非常罕見及稀有,農委會在2014年將「曲紋唇魚」列入珍貴稀有保育名錄,絕對禁止獵捕。縣府農業處強調,目前未接獲通報,但已主動通知海巡處理,若查證屬實將移送地檢署。據了解,2016年5月間台東綠島有民宿業者因獵捕宰殺保育魚類曲紋唇魚的照片遭PO上網,遭網友肉搜揪出後,業者被調查起訴,依違反野保法判處業者6月徒刑,併科罰金30萬元。
潛墾丁國家公園魚叉捕鸚哥魚 沒入漁獲還吞3千元罰單
墾丁國家禁採漁獲,海巡署第六岸巡隊安檢人員昨晨在星沙灣岸際發現海面有光點,以望遠鏡探查,發現3男潛水違規以魚叉濫捕鸚哥魚等魚類,派員前往現場,將上岸的3男逮捕後,費工捕撈的漁獲被沒收,白忙一場外,還吞下3000元罰單。3名男子以魚叉非法在星沙灣捕撈鸚哥魚等漁獲。(圖/海巡署提供)海巡署南部分署第六岸巡隊後壁湖安檢人員昨晨1時許,發現星沙灣岸際海面有光點,研判為民眾潛水違規採捕水產動植物,安檢所同仁隨即與保七總隊第八大隊前往現場,見張姓及陳姓等3名男子抬著一個橘色的水箱上岸,海巡人員盤查後,3男坦承使用魚叉打撈鸚哥魚和雜魚。海巡人員對非法捕魚男子開出罰單。(圖/海巡署提供)由於3男捕撈漁獲已違反《國家公園法》第13條第2款,海巡人員當場開立可處罰3000元罰單,並沒收漁獲,事後由保七警方函送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裁處;南部分署第六岸巡隊表示:墾丁國家公園2年前迄今配合保七警方取締潛水打魚案共計25件,呼籲民眾要愛惜海洋資源,勿以身試法。
俄羅斯逾100個城市反政府示威!高呼:還納瓦尼自由
俄羅斯100多個城市23日爆發反政府示威,要求釋放反對派領袖納瓦尼,多地演變成警民衝突,至少3300人被捕。一度被捕的納瓦尼妻子尤莉亞已獲釋。示威也衝擊到俄美外交關係。美國駐莫斯科大使館22日在社群媒體發布示威預警,列出示威地點、時間、路線,呼籲在俄美國公民避開。俄方抨擊此舉嚴重干涉內部事務,警告將召見美外交官抗議。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札哈羅娃接受塔斯社訪問時,質疑美方動機:「就連主辦單位都沒有公布這些計畫。若俄羅斯駐美大使館公布標明目的地的示威路線圖,例如目的地是國會山莊,恐怕美國政客會高呼反俄口號、威脅對俄制裁、並驅逐俄國外交官。」4萬人響應號召冒寒遊行俄羅斯外交部指控美大使館多次藐視外交慣例及規則,積極在社群網發布消息,支持俄國各地的違法示威活動。數以萬計民眾23日冒著寒冬響應反對派號召。在莫斯科,多達4萬人由市中心普希金廣場遊行至克里姆林宮,高呼「還納瓦尼自由」、「我們就是力量」等口號。一名示威者稱︰「情況愈來愈差,若我們保持沉默,情況就會持續惡化。」當局強調示威違法,鎮暴警察驅散群眾時,雙方互相推撞爆發衝突,混亂中多人受傷。已知至少3300人被捕,包括納瓦尼妻子尤莉亞,稍後她獲得釋放。歐盟譴責 英籲尊重人權這次示威規模堪稱2011年以來最大,連遠東的海參崴、南部烏蘭烏德,以及靠近中俄邊境的哈巴羅夫斯克等多個城市都有民眾響應。也再次證明納瓦尼有動員大批群眾(尤其是年輕人)挑戰普丁政權的實力與魅力,即使在獄中也無損其影響力。國際社會關注這次的示威潮。歐美多國譴責克里姆林宮以嚴厲手段鎮壓示威者還拘捕記者,並敦促立即釋放納瓦尼。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譴責俄國濫捕,並對警方使用武力、中斷手機和網路通訊的做法表示遺憾。美國國務院呼籲當局釋放所有因為行使基本權利而被捕的人,英國政府則促請俄方尊重對國際人權的承諾。
生態浩劫?10頭抹香鯨疑覓食空間迷向 擱淺英國海岸死亡
英國平安夜一點都不平靜!東約克郡北海岸的民眾當地時間24日發現有10頭抹香鯨擱淺,事後緊急通報海洋巡防隊、警察和當地動島團體救援,不過這些抹香鯨的體積過大、救援設備無法挪移,加上天氣惡劣,成群的抹香鯨仍全數死亡。根據《scubadivermag.com》引述英國潛水員海洋生物搶救組織(British Divers Marine Life Rescue)的搜救團隊成員回應表示,這群抹香鯨明顯營養不良,可能是尋找食物時過程出現空間迷向擱淺,加上當地氣候惡劣和龐大體積,錯過拯救牠們的黃金時刻。另外,據海洋生物學家佩奇(Robin Petch)表示,「這是災難性的損失」,抹香鯨是深水動物,以魷魚為食,不應出現在北海沿岸,一旦擱淺上岸,生存機會就非常渺茫,任何救援設備都無法救援這麼大的鯨魚。據悉,一般抹香鯨可長達20公尺、重達80噸,牠們通常會從熱帶或亞熱帶的繁殖區,遷移到緯度較高、較低溫的水域。抹香鯨是鯨魚家族中最能深潛的動物之一。先前,「非營利鯨豚保護組織」(Whale and Dolphin Conservation)曾指出,像是船隻和探鑽作業產生的噪音污染,或是地球磁場的改變,都有可能造成鯨魚和海豚擱淺。在19和20世紀,人類為了取得抹香鯨的體油和脂肪持續濫捕,直到1980年代才漸漸式微,雖然商業捕鯨喊卡有助於全球鯨魚數量的增長,但牠們仍然面臨碰撞船隻、漁網和海洋汙染的威脅,多年前在蘇格蘭海岸擱淺的領航鯨群,就被驗出含有高濃度的海洋汙染毒素。科學家們相信這些毒素可能影響了牠們的腦壓,而造成方向感知能力喪失。
澎湖土魠魚盛產 現價格親民月底將飆漲
時序入冬,又到了澎湖「白金」土魠魚盛產季節,連日來澎湖北海發現大批魚群現蹤,漁船出海多有斬獲,目前價格便宜,6公斤重小尾土魠魚每公斤只要400元,老饕們嘗鮮好時機。學名康氏馬家鰆的土魠魚,每年冬季固定洄游至澎湖海域,尤其農曆春節前後正值盛產期,大夥暱稱「過年魚」;漁民一窩蜂圍捕,賺取年終獎金,土魠魚成了白花花的財富,所以也叫牠「白金」。近年來全球暖化氣候驟變,又慘遭大陸漁船半路攔截濫捕,澎湖土魠魚產量年年銳減,相對地價格不斷飆漲,一尾土魠魚動輒上萬元,市場仍供不應求,甚至有錢還買不到。今年東北季風提早報到,天氣逐漸變冷,澎湖北海目斗嶼海域發現了大批土魠魚洄游蹤跡,西嶼籍漁船大舉進攻,一次收穫超過800尾,一日海撈200萬元,大夥笑不攏嘴。依據往例,剛入冬第一批上市的土魠魚不是最肥美的最佳品質,因此魚市場盤整初期價格並不高,或是價格低廉跌破往年行情價,魚販們搶標收購一空。澎湖漁市場批發價格,6公斤小尾土魠魚每公斤喊價破盤400元、8公斤中尾每公斤600元、10公斤大尾每公斤只要900元,這般誇張價格相較往年跌了2成。魚販們表示,目前澎湖土魠魚價格便宜親民,正是嘗鮮的好時機,月底起將持續飆漲,老饕們可趁早快快搶購了。
疫情衝擊讓泰國大象失業! 巨獸回家路卻坎坷難行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各地觀光人潮大減,就連泰國旅遊業也受到衝擊,動保人士警告,在泰國旅遊業工作的大象,因為業者沒有收入可能餓死,或者被賣到動物園,甚至是非法伐木業。疫情衝擊卻讓泰國大象失業,甚至出現遭到殺害等慘況。(圖/達志/美聯社)據《南華早報》估計,泰國觀光產業下養的大象,至少有 2000頭,每年都會吸引上百萬人次的遊客。據清邁的「拯救大象基金會」(The Save Elephant Foundation)表示,他們相信,慢慢讓產業鏈下的象群回歸大自然,學會自給自足也是件好事,而從 4 月開始,就已經 有 100 頭大象陸續回到清邁南部「真正的家鄉」。不過這些重返大自然的大象去有可能因為要覓食和人類產生對立,甚至遭到殺害,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在羅勇府就有一頭大象居然身中15槍,在撐了一個月後還是不敵傷勢死亡。這頭叫做Nga-Sun的大象是被當地民眾在棕梠樹園的一座水池內被發現,當民眾發現牠全身是彈孔時,趕緊找了獸醫前來救治,獸醫發現大象的臀部、尾巴和前腿都有槍傷,傷口甚至穿過主要的內臟器官,像是肺部,心臟,脾臟和腸道。泰國常發現大象遭追捕獵殺或為覓食等衝突。(圖/達志/美聯社)根據目擊者稱,當時Nga-Sun在水池內躺了大概48個小時。獸醫表示,「在泥濘中度過48小時對於受傷的大象來說實在不樂觀」,Nga-Sun待在水池內太久,導致體溫下降。民眾當下是一邊抽取水池的水,一邊生火幫大象取暖,從大像被擊中的傷口處還可以看見子彈嵌入大象的皮膚,根據報導,這頭大象疑似遭到不肖獵捕者追殺。雖然獲得村民和獸醫細心照顧,但是Nga-Sun最後還是因為傷重不治一個月後死亡,當地村民為牠舉行了一場「道歉儀式」,感嘆牠遭到人類濫捕,村民在大像身上放了花環和聖水,而警方仍在持續搜捕這名不肖的獵人,在泰國,隨便殺害大象,最高可判處3年徒刑,並處以1000泰銖的罰款。
海洋悲歌再起江豚擱淺沙灘 金門迄今已第15例鯨豚死亡案
昨(29)日上午6時許,金門縣金湖鎮南方新頭岸際,有民眾發現1隻鯨豚擱淺在沙灘上已明顯死亡,海巡署金馬澎分署第九岸巡隊前往救援,確認為俗稱「江豚」的寬脊鼠海豚,死亡原因無法確定,而這已是金門地區第15起鯨豚擱淺岸際死亡案。海巡署金門第九岸巡隊獲報後,立刻派遣第一機動巡邏站、金門縣水產試驗所及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人員抵達現場處理,經金門動保協會人員檢視後,確認為俗稱「江豚」的寬脊鼠海豚,其長169公分、寬50公分,人員對海豚實施採樣,但死亡原因無法確認。海巡署呼籲民眾保護保育類動物是我們每一個居住在這塊土地上人們的責任,為了給予後代子孫更豐富的自然資源,除不應濫捕濫殺保育類動物外,更應積極地愛護我們生存的環境;若民眾有遇到鯨豚擱淺的狀況,請立即撥打118免費報案專線,海巡署將於第一時間,趕往救援。
10艘中國漁船非法捕魚 北韓巡邏艇怒開火至少3死
中國在各地非法濫捕的情況時有所聞,據南韓媒體今日報導,北韓1艘巡邏艇在北韓水域偵獲10艘非法捕魚的中國漁船,當下立刻向漁船開火,造成至少3名中國漁民死亡。據了解,開火原因可能是北韓為了報復中國漁船,7月在鴨綠江衝撞朝鮮巡邏船,事發後中方刻意低調、全力壓消息,掩蓋再次非法捕魚的行為。根據南韓《每日朝鮮》報導,引述不具名中國消息人士透露,本月11日約有10艘中國漁船在北韓西海岸區域出沒,地點在北韓海州市、南韓甕津郡接壤處外海,皆為北韓黃海南道轄區,當時1艘北韓巡邏船發現中國漁船正在非法捕魚,北韓巡邏官員立刻向中國漁船開火,據報導所知,目前至少已有3名中國漁民因而喪生。該消息人士基於自身安全原因要求匿名,他聲稱北韓巡邏艇因收賄,直到去年都沒對中國漁船做出威脅舉動,不過之前也有北韓巡邏艇對中國漁船開槍(火)警告的情況,然而此次北韓巡邏艇直接對中國漁船開火並殺死漁民,外界認為,此舉極有可能是為了報復中國漁船7月在鴨綠江三角洲衝撞北韓的巡邏船。消息人士敘述指出,被北韓巡邏艇開火擊中的中國漁船,已被船隊中其他船隻拖走,目前中國政府也已下令,暫時禁止丹東市民眾捕魚,而丹東當地與北韓新義州市僅有一水之隔,在今年6月中國也查到北韓海岸警衛隊有殺死中國漁民的嫌疑,但是中國目前將案件暫時擱置,沒有行動。中國目前也持續努力確保,北韓開火殺害中國漁民的消息不會洩漏。平安北道一位熟悉此事件的人士解釋,之所以發生這樣的「不測事件」,是因為中朝邊境關閉後,北韓士兵的受賄收入比以前更少。「軍事單位因為新冠肺炎而被禁止出海掙錢,因此變得更加殘暴。他們願意進行『海盜行為』,甚至謀殺,這讓許多中國民眾感到害怕。」
陳雅琳考船員證遭推下水 船長認證「最不會暈船的奇女子」
壹電視「阿信主播」陳雅琳為了本週節目《台灣的前世今生》深入台灣海域,紀錄黑潮帶來的豐富漁業資源。台灣海禁嚴格,出海前必須先考取船員證,但測驗的第一項目跳水,就讓怕水又不會游泳的陳雅琳頻頻大喊:「等一下!」教練卻只回了一句:「不用等啦!」就把她從高台推下水,陳雅琳雖嚇得花容失色仍順利完成測驗,敬業的她說:「為了工作,我只能吃水了!」節目中,陳雅琳與採訪團隊順著黑潮流經路線,由南到北一一踏上小琉球、蘭嶼、花蓮、宜蘭,跟著研究團隊了解海洋資源狀況。黑潮就像海洋的高速公路,大量魚群隨之湧入台灣海域;但因為漁民不分大小魚苗濫捕,導致漁獲量逐年減少,陳雅琳:「我們就是要透過節目,警示大家濫捕問題。」而現在每年都有「休漁期」,讓小魚好好長大,永續海洋資源。陳雅琳帶著採訪團隊為節目坐船到處出征,自己很幸運沒有暈船體質,常常在船上一回頭,團員暈的暈吐的吐,自己則完全沒事,還被各大漁船船長認證是「最不會暈船的奇女子!」也因為不會暈船,她常抓緊搭乘時間工作審稿,才會把眼睛操到失明。陳雅琳聽從醫生指示休養滿一個月,日前已出關錄製節目,與金曲歌王舒米恩暢談在地文化保存議題。陳雅琳的視力逐漸恢復中,但因為右眼視線還沒完全立體,視線仍有些模糊,也因為眼睛發紅,化妝都要很小心,且暫時呈現大小眼狀態。陳雅琳說一進攝影棚收到同事們的關心,還有人幫她提重物,覺得很窩心。精彩的優質節目《台灣的前世今生》將於8月23日(週日)晚間8點,壹電視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