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
」 動物園 保育類 澳洲 馬來西亞無印良品「低於500元」的聖誕/交換禮物7款推薦!檜木與柚子護手霜、動物坐墊都太有質感,朋友絕對愛爆不會翻白眼
迎接歡聚的聖誕節,代表這2024年也即將結束,忙碌的生活別忘了向身旁的親友表達一年來的感謝與祝福。MUJI無印良品以「帶來樂趣、笑容」為選品主軸,特別精選出500元以下就能買到的質感禮物,符合預算的同時也可藉由贈禮向親友表達滿滿心意,共度年末歡樂的「GOOD HOLIDAY」。MUJI無印良品100-300元交換禮物推薦:聖誕卡片系列包含採特殊浮雕加工、立體蜂巢紙造型或以倒數計時的概念所設計的各式卡片,邀請您親筆寫下祝福傳遞關心,透過可愛的造型與溫暖的文字讓卡片也能成為妝點空間的小物。聖誕卡片系列/99-120元(圖/品牌提供)MUJI無印良品100-300元交換禮物推薦:芬香蠟燭系列想增加聖誕相聚時的浪漫與芬芳氛圍嗎?推薦無印良品的芬香蠟燭系列,此系列選用優質植物大豆蠟製成,燃燒時即可散發淡雅香氣,燭光增添浪漫情調的同時也帶來滿室芬芳。即日起-12/25,購買指定芬香蠟燭系列任兩件以上享9折優惠。芬香蠟燭系列/290元(圖/品牌提供)MUJI無印良品100-300元交換禮物推薦:護手霜(檜木與柚子),290元。在手部容易乾燥的冬天,MUJI無印良品推出兩款期間限定的香味,分別是檜木與柚子氣味,與既有販售的綠意、柑橘與靜謐款,可依據使用情境與喜好的氣味作挑選搭配,絕對會是受歡迎的禮物候選人。護手霜(檜木與柚子)/290元(圖/品牌提供)MUJI無印良品300-500元交換禮物推薦:動物抱枕,390元。使用溫暖的素材,製作以動物為主題的抱枕,款式有貓熊與小熊貓,十分適合作為節慶時的贈禮推薦,如果有小朋友的場合更適合拿來當禮物做交換喔!動物抱枕/390元(圖/品牌提供)MUJI無印良品300-500元交換禮物推薦:不易產生靜電暖纖毛圍巾使用尤加利樹漿作為原料的再生纖維。以不易悶熱、肌膚觸感柔滑的布料製成。共5款顏色可供挑選,送給長輩作為暖心禮物也相當適合。不易產生靜電暖纖毛圍巾/390元(圖/品牌提供)MUJI無印良品300-500元交換禮物推薦:木棉坐墊以瀕危動物圖樣進行設計的木棉坐墊,包括大貓熊、小貓熊、北極熊及墨西哥兔,童趣及繽紛的造型不僅可愛也十分實用,適合各年齡層。木棉坐墊/450元(圖/品牌提供)MUJI無印良品300-500元交換禮物推薦:微粒貼身靠枕微粒貼身靠枕不僅可用於長途旅途,亦可放置於辦公室或教室的椅背上,提供久坐的上班族與學生腰部穩定的支撐與依靠。微粒貼身靠枕採用具支撐性的超微粒泡棉當作填充物。為呼應聖誕節慶氛圍特別推出紅色與綠色款式的微粒貼身靠枕,十分適合用於贈禮。不易產生靜電暖纖毛圍巾/499元(圖/品牌提供)
捕魚撈到「274公分下顎骨」賣66萬!一查竟是保育類 2男慘了
今年4月間有民眾在網路社群媒體刊登訊息,打算以66萬元販售保育類鯨魚下顎骨。海委會海巡署台中查緝隊獲報,循線至高雄興達漁港附近一處貨櫃,查獲一級保育類物種大村鯨的下顎骨2支,全案移送地檢署偵辦。台中地檢署偵結,處分陳姓船長、許姓男子緩起訴1年,各須向公庫支付新台幣2萬元及3萬元。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表示,陳姓船長於民國111年9月間,在台中外海進行拖網漁作過程中,撈獲一副鯨魚下顎骨,後續由許男協助在網路社群媒體刊登販售訊息,以新台幣66萬出售鯨魚下顎骨,今年4月遭民眾發現檢舉。海巡署偵防分署台中查緝隊獲報後,會同高雄市政府海洋局及海保署台南保育站等單位組成專案小組調查,於今年5月28日在高雄市茄萣區興達漁港靠民權路側港區內貨櫃查獲2支鯨魚下顎骨,經量測長度約274公分。海保署事後委託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鑑定,確認查獲物為海委會公告一級保育類物種大村鯨下顎骨。雖然尚未賣出就遭查獲,但陳、許2人販售行為已觸法,經台中地檢署偵結,2人均遭依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予以緩起訴1年處分,同時陳男應向公庫支付2萬元、許男應支付3萬元。海保署指出,大村鯨(學名:Balaenoptera omurai)屬鬚鯨科,為中型鯨,上頷背中央有一條明顯縱脊,背鰭為直立鐮刀型,位在身體後三分之二處,胸鰭斜後上方常見有火焰型條紋延伸至下背區,下頷與喉部顏色左右不對稱,左為深色、右為淺色。由於大村鯨在92年才被命名描述,缺乏全球族群數量科學數據,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等級列為DD(數據缺乏)。目前已知分佈點位在印度到太平洋區熱帶至暖溫帶海域,因此過去也被稱為熱帶鬚鯨,在台灣東部、西部有少數擱淺紀錄,花蓮海域曾有數筆賞鯨船目擊紀錄。海保署呼籲,依台灣現行法規,所有鯨豚均屬保育類動物且受野生動物保育法保護,民眾若發現違法情形,可提供照片、影片或相關事證,向地方保育主管機關或撥打海巡署「118」專線檢舉。
六福村成為國際動物園組織正式會員 盼進一步增進動物福祉
憑藉東南亞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SEAZA)評審委員會支持,六福村主題遊樂園正式成為SEAZA機構會員,這象徵六福村在野生動物保育與遊客服務上的努力獲得國際肯定,強化了六福村作為東南亞動物保護機構先行者地位; 六福村動物園自成立以來,始終以「動物福利的持續提升」、「創新的動物營養照護」、「積極進行教育推廣」及「安全且多元的觀賞方式」為核心,致力提供符合動物需求的生態展示,參與國際動物保護與教育活動。也肩負著重要的動物保護和環境教育使命,未來六福村將持續加強與國際保育組織的合作,致力於提供更多元的自然生態旅遊體驗。 六福村為亞洲最大犀牛復育基地。(圖/六福村主題遊樂園提供) 2024巨型草食獸麻醉工作坊堪稱國內有史以來最大規模。(六福村主題遊樂園提供)成立於1990年的東南亞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Southeast Asian Zoos and Aquariums Association, 簡稱 SEAZA),共有70個會員團體,其理事會以國家為基礎,並有31國於2024年來台舉辦年會。身為國內唯一結合野生動物園的主題遊樂園,全面發展動物保育與環境教育,動物保育成就更屢獲國際肯定。2021年將白犀牛艾瑪運輸到日本東武動物園,六福村完成台日動物外交史上首例「成功由台灣輸出大型瀕危動物」的歷史任務,寫下台、日動物外交的歷史新頁;2023年六福村獸醫團隊受邀赴美參與美國動物園獸醫師協會(AAZV)第55屆年會,發表「大型貓科動物-非洲獅」例行年度健康檢查麻醉計畫研究成果,也是台灣首次獲邀參與年會的私立動物園機構。更於2024上半年舉行國際巨型草食獸麻醉工作坊,邀請多國專家參與,讓台灣動物保育成就揚名國際。
新北男非法抓280隻保育龜 虐養塑膠桶致「13隻死亡」
新北市淡水區一名林姓男子因非法捕獵瀕危保育類動物「食蛇龜」與「柴棺龜」共280隻,將它們飼養於惡劣環境中,導致13隻死亡,遭士林地檢署依非法獵捕保育類野生動物及騷擾、虐待保育類野生動物因而致野生動物死亡等罪起訴,並請求法院從重量刑,予以嚴懲。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防疫處日前接獲民眾通報,於9月5日聯合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7總隊,在淡水區土地上扣得食蛇龜活體169隻、死體5隻,柴棺龜活體98隻、死體5隻,並在該土地周邊另發現食蛇龜死體3隻。根據士林地檢署調查指出,林男於今年9月2日前後,在北宜公路沿線、台北市南港、木柵及陽明山等地非法捕捉177隻食蛇龜及103隻柴棺龜,隨後將這些龜類關押在淡水區一處未換水的不鏽鋼桶槽及塑膠桶槽內,飼養環境惡劣,導致8隻食蛇龜及5隻柴棺龜死亡。林男落網後坦承犯罪,但辯稱並非蓄意虐待。「食蛇龜」與「柴棺龜」被集體飼養塑膠桶裡。(圖/翻攝畫面)檢方依非法獵捕保育類野生動物及騷擾、虐待保育類野生動物因而致野生動物死亡等罪起訴林男,因1個行為觸犯數個罪名,為想像競合犯,故請求法院從重量刑,並科以高額罰金。檢察官表示,食蛇龜與柴棺龜均為台灣原生種,且屬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長期以來因盜獵及非法交易面臨生存危機。林男的行為不僅違反保育法規,還嚴重破壞自然生態,應受到嚴懲,盼藉此呼籲社會大眾拒絕非法交易與飼養保育類野生動物,共同保護台灣珍貴的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
菲律賓村民分食海龜肉 致3人死亡31人送醫
菲律賓近日有一村莊舉行慶祝活動,豈料有3人因食用以椰子奶油烹調的海龜肉而死亡,還有另外31人被送往醫院。據外媒報導,事件發生在11月29日北馬京達瑙省利瑙村,當時村莊正在舉行慶祝活動,村民們享用以椰子奶油所烹製且煮熟的海龜肉後,陸續出現噁心和腹部痙攣的症狀,目前已有3人因此死亡,另有31人被送往醫院,其中一些是兒童,受害者皆是當地原住民社區的成員。目前市長已指示農村衛生單位(RHU)團隊評估受害者的狀況,並在必要時協調將他們轉移到更大的醫院。衛生官員正在進行進一步的調查,以確定是否為肉中的毒素或烹調方式不當導致了大規模中毒。由於海龜處於瀕危狀態,根據菲律賓法律,食用海龜不僅有風險,而且違法。對此,當地的災害風險減少和管理委員會的主席表示,他已指示該市禁止在其管轄範圍內的海水中,捕撈海龜作為食物,「我們當地政府部門有項長期政策反對這種行為,以支持政府的海龜保護計畫,這種食物中毒事件不會再發生了。」
鄒族獵人4度拍到台灣黑熊!又捕捉瀕危「熊鷹」身影 林業署獎勵5萬
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獵人湯志卿繼今年5至6月份三度在新高口巡守區域拍攝到臺灣黑熊畫面後,9月在特富野部落獵場領域往北霞山登山路徑旁,再度拍攝到臺灣黑熊成年個體,顯示該區域黑熊族群非常活躍。為鼓勵參與巡護的部落社區進行棲地監測,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依據臺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計畫在頒發5萬元棲地監測獎勵金給協會獵人。嘉義分署與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合作甫於9月出版《鄒族獵場、踏查與敘事》,首度公開鄒族8個部落間的獵場分布,本次拍攝到黑熊的地點屬於特富野部落獵場,鄒語名為thiataka,地勢較為平坦且終年有水,針闊混生林內有檜木、牛樟、殼斗科植物、野蘋果、山枇杷、楠木等,是野生動物經常利用且植被多樣豐富的地點,也是通往北霞山、楠梓仙溪的必經山徑。(圖/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提供)嘉義分署表示,協助執行黑熊監測的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成立於107年,制定有「阿里山鄒族狩獵自治自律公約(einu)」規範獵人狩獵行為,自109年起執行阿里山鄉主要狩獵物種監測,落實狩獵成果回報制度,並積極投入臺灣黑熊生態給付監測巡守,與嘉義分署共同守護山林資源成效卓著。為增進部落社區對臺灣黑熊的認識並投入在地黑熊保育工作,嘉義分署自112年開始,於黑熊分布熱點區域推行臺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計畫,內容包括巡護監測及入侵自主通報,提供入侵通報獎勵及宣導部落黑熊誤補無罪,鼓勵在地民眾參與黑熊保護。(圖/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提供)嘉義分署說明,巡護監測部分由社區部落組織成立巡守隊,每月協助巡守黑熊潛在棲地,進行違法獵具通報及宣傳使用改良式獵具等工作。參與巡守的部落社區,配合紅外線自動相機的架設,於巡守範圍內拍攝到黑熊影像,每次發給至高5萬元獎勵金,每年以3次為限。部落社區所拍攝的黑熊影像,除可提供黑熊族群數量分布、生態習性監測資訊,透過「生態服務給付」方案,提供「生態薪水」給協助維護瀕危物種棲地的居民,以降低人獸衝突、共享保育成果。臺灣黑熊是瀕危的珍貴野生動物,依嘉義分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年少數黑熊個體有稍微靠近山區村落及遊客活動區域的情形,呼籲一般民眾如在有黑熊的山區活動,可留意是否有新的熊跡,如排遺、爪痕或腳印,隨身攜帶熊鈴、哨子或發出聲響讓熊知道人的存在,如遭遇黑熊,應保持鎮定勿驚慌、儘可能拉開與熊的距離,並儘速離開現場。此外食物及廚餘應妥善包裝保存,避免味道逸散並落實無痕山林原則把垃圾帶下山,共同創造與熊共存的里山森林。(圖/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提供)
瀕危魚種重獲新生!南投巴氏銀鮈復育有成 將回放烏溪
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組「烏溪水系淡水魚保育跨域合作平台」,公私協力保育烏溪及濁水溪的巴氏銀鮈、溪流細鯽、陳氏鰍鮀、台灣副細鯽等淡水魚,建置庇護系統保全魚種,其中巴氏銀鮈復育有成,並初步在烏溪上游找到合適回放地點,將擇期邀集專家學者現勘,並規畫魚隻回放,協助巴氏銀鮈在野外建立穩定族群。林保署南投分署指出,巴氏銀鮈、溪流細鯽、陳氏鰍鮀、台灣副細鯽分布於烏溪或濁水溪流域,棲地干擾頻繁造成活動水域惡化,還要面對極端氣候挑戰,其中巴氏銀鮈、溪流細鯽瀕臨絕種,因此2021年邀生物多樣性研究所、中區水資源分署、三河局、縣市政府及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等成立保育跨域合作平台,定期開會交流。針對保育類魚種,除監測族群狀況、魚隻搶救,也推動庇護池系統以保全魚種。據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調查,巴氏銀鮈穩定分布在烏溪橋下游至貓羅溪匯流處河段。經盤點,巴氏銀鮈在烏溪有2處潛在棲地、3處域內庇護池,並在冬季易乾涸河段設置2處域外庇護池,作為魚隻暫時庇護所,庇護池內魚隻已自然繁衍。會議決議,庇護所系統及人工照護技術健全後,應推動魚隻回放工作,讓魚隻回歸溪流,建立穩定族群。南投分署與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進行巴氏銀鮈烏溪上游潛在棲地調查,初步找到合適地點,擇期邀專家學者現勘並規畫魚隻回放工作。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分署長李政賢表示,保育工作涉及多種面向和專業,需仰賴夥伴機關、團體的集思廣益和協力合作,研擬的保育方案將視執行成效隨時滾動調整。
台北市立動物園迎新夥伴!侏儒河馬Thabo抵台 埋頭狂飲可愛畫面曝
台北市立動物園與「歐洲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EAZA)」及「美洲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AZA)」跨區域合作,於今年由新加坡動物園Mandai Wildlife Group調度一隻雄性侏儒河馬Thabo來台。Thabo於昨(19日)順利抵達台北市立動物園,已在新環境中安頓好,將為期1個月的檢疫期,之後再移至新居,視適應狀況後擇期與大家見面。台北市立動物園指出,雄性侏儒河馬「Thabo」今年2歲又1個月大,Thabo名字在南非恩古尼語中意指「開心」與「愉悅」,是個充滿祝福的名字,期待年輕的侏儒河馬為保育工作帶來希望與正能量;侏儒河馬(Hexaprotodon liberiensis)是原本分布於西非的瀕危物種,目前野外數量正在快速減少中,主要面臨危機為棲地喪失、非法獵捕,以及人類活動干擾等威脅。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儘管牠們的體型相對較小,但卻是十分難以察覺的物種,野外數量的減少也讓牠們成為保育工作中的優先物種之一;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統計,侏儒河馬目前被列為「極危」亟需保育物種,在野外僅有少數區域的族群能夠倖存。台北市立動物園提到,目前動物園園非洲動物區有2母1公的侏儒河馬,其餘家族分族群居住在壽山動物園、台東池上牧野、頑皮世界野生動物園及旅居美國微風灣動物園Gulf Breeze Zoo。為了強化侏儒河馬的域外保育工作,台北市立動物園參與全球多個動物園跨區域物種協調與管理計畫,透過合作來確保這些珍稀物種能夠在專業的照養與管理下持續繁衍與生存,強化動物園保存物種基因的多樣性。參與此項計畫也反映台北市立動物園對全球物種保育的承諾,並藉此合作成為物種保育、科學研究與教育工作做出貢獻,期待Thabo在新家園中茁壯成長,為未來的侏儒河馬保育工作注入活力與希望。
喊犬貓速入課綱外來種 2000人遊行為野生動物請命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10日表示,針對遊蕩犬貓問題,法規管理不是沒有,但執法量能一直無法落實,短時間必須調整《野生動物保育法》處理遊蕩犬貓的績效(KPI)管理,並從生態熱區優先嚴格執法。據了解,長期以來國內遊蕩犬貓管理成效不彰,騷擾、攻擊其他野生動物案例頻傳,不僅危及許多瀕危物種族群存續,也顯示遊蕩犬貓管理現況國際主流保育目標相違背。對此,不少野生動物保護團體10日舉辦「2024為野生動物而走」遊行並提出3點訴求,包含精進遊蕩犬貓管理與減量、生態熱區遊蕩⽝隻管理計畫、犬貓列入課綱外來入侵種案例,呼籲政府立即著手改善現行遊蕩犬貓管理及教育相關政策。主辦單位強調,遊行開場期間聚集1,500人,遊行出發人數粗估2,000人參與,雖然人數比起2023年略少,但重視程度不減。當日活動在台北市立法院前舉行,參與者高舉「犬貓有家不遊蕩,野生動物正告急」、「好心餵食成惡果,野生動物受折磨」、「犬貓安居,生態永續」等訴求,現場有包含30多名專家學者,以及台灣野生動保協會、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等50個團體響應支持。「挺動物應援團」創辦人劉偉蘋指出,目前社會對遊蕩犬貓瞭解不足,導致多數收容所無法好好落實執行「人道安樂」,空間滿載之下只能無奈採取T.N.R.(Trap捕捉-Neuter結紮-Return放回),但這並不是對遊蕩動物最好的處置法。劉偉蘋說,不論是從個體動物福祉或整體動物保護工作推動,其實民眾並不能任意餵食野生動物及遊蕩犬貓,除非搭配減量計畫進行食物誘捕,才能發揮動物保護實效,因此「誘捕進行絕育」與任意餵食有別,不能混為一談。國小自然老師、網紅「蜜蜂老師」陳民峰向本刊直指,學校在教外來入侵種時會舉例福壽螺、小花蔓澤蘭等案例,卻不會出現遊蕩犬貓的案例,但是犬貓在生活中其實更常見,更令小朋友「有感」,呼籲國家教育研究院修改動物保護教育《同伴教育》手冊,增加學習內容以說明貓、狗為入侵種,避免出版社編輯課本之時,出現不理性民眾誤以為妖魔化貓狗而抗議聲不斷。洪申翰強調,政府對遊蕩犬貓管制措施不足,遊蕩犬貓攻擊事件時有所聞,尤其餵食造成環境汙染,政府沒有積極處理,自己已要求農業部運用大數據進行因地適宜的政策,以及給予地方政府資源進行動保相關訓練。他預告,13日會針對《動保法》著手進行修法,也會請行政單位提出修法意見。
宜昌巡禮3/揭秘三峽大壩正核心 看萬噸大船爬樓梯
經過數不清武警看守的重重關卡,CTWANT記者終於登上了三峽大壩的頂端,這個「控制長江特大洪水的總開關」。壩體為混凝土重力壩,全長2,335公尺,壩頂185公尺高,總庫容是393億立方公尺,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水電樞紐,現場烈日蒸騰,巍峨的氣氛就如同一旁的牌子,寫著「大國重器」。「三峽工程其實是個百年追夢的歷史,」三峽大壩景區管理員單單向CTWANT記者解釋,其實國父孫中山在《建國方略》裡,就提到要開發長江的清潔能源,1944年國民政府也曾聘請美國土木工程師薩凡奇來測量三峽並設計工程,當時叫「薩凡奇計劃」,後來因各種原因破局。最後,三峽工程在1992年4月3日審議通過,1994年開工,2009年竣工,至今剛好30年。單單透露秘辛,提到第一個水電站也是在湖北宜昌,叫葛洲壩,當時是萬里長江第一壩,1970年代蓋的,是第一個「實驗性」的水電站,但其實當時是自己摸索,所以做了很多白工,甚至拆掉又重建。但到了1990年代的改革開放,可以歐美考察,所以三峽大壩就是「到巴西考察的。」單單說,巴西的水力發電機是當時最先進的,一台就能產生70萬瓩,而當時葛洲壩只有12萬瓩。在第一批大型基礎設備進口後,也派人出國學習,消化吸收、生產創新,後來就國產化,最後安裝了32台70萬瓩設備。「當時占全中國1/7的電,不過30年來的經濟成長,三峽大壩去年供電量的占比已減為1.5%。不過我們沒有停止開發腳步,後來在上游的四川、雲南陸續修了4個大型水電站,大陸現在14億人口,3.6億人是使用來自長江生產的清潔能源。」單單說。三峽升船機可讓三千噸以下的小輪船垂直上升。(圖/陳曼儂攝)儘管外界對三峽大壩是否會有風險存有疑慮,單單提到,「會選在這裡興建,是因為這裡是長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蘊藏的水能資源非常豐富;另一原因是這裡鑽探到了200公尺的花崗岩,所以能確保工程在上面能承受八級地震,非常穩固。」除了蓄水、發電、調度,三峽大壩也是很重要的長江交通廊道,「2003年以後,萬噸級的船舶就可以從上海直接開進重慶,」單單表示,雖然大壩攔阻了水道,但靠著「水漲船高」原理,可使用雙線五級船閘,從第一級船閘到第五級放水,一間一間過,就能從壩下慢慢爬到壩上,提升高度達113公尺,全程走完要3.5小時。在三峽坐船是相當輕鬆且多元的旅遊與交通方式。(圖/陳曼儂攝)「大船爬樓梯、小船坐電梯」,萬噸級的貨運大型船舶走五級船閘,而2016年開發了三峽升船機,三千噸以下的小輪船可以塞在電梯裡垂直上升,速度更快,只需要40分鐘就可過關;光是今年上半年,就有約兩萬艘大船爬樓梯、兩千艘坐電梯,且不用收過路費。當地不少業者推出旅遊方案,有純粹坐船過關的,也有五天四夜、帶你順便旅遊三峽景點的豪華客輪可以選。因興建葛洲壩與三峽大壩而阻斷了中華鱘的洄游繁殖通道,因此中國長江三峽集團也擁有中華鱘研究所,是大陸第一個因大型水利工程興建而設立的珍稀魚類科研機構。中華鱘研究所研究員葉芝向CTWANT記者表示,最近重組後,已經成為長江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有珍稀魚類和植物培育基地。中華鱘研究所重組擴編,成為長江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圖/陳曼儂攝)長江中原本有很多中華鱘,「她全身都是寶,可以吃、還能入藥,是很重要的經濟魚種,」但80年代末期因大眾對環境保護意識不足,還有航運等破壞,加上人為捕撈,讓長江鱘、中華鱘成為瀕危動物,現在野生數量仍不多。但在努力研究下,2009年突破了全人工繁育技術,從魚卵到2公尺多的成魚都可以培育繁殖,然後選擇一部分放流到長江。前幾年也突破規模化,去年放流20萬尾、今年50萬尾。不過這些魚是不能吃的喔,「2021年1月1日到2031年,長江迎來了10年的禁捕期,全面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單單說,期待長江生態回到過去的輝煌與繁榮。
「湄公河幽靈魚」消失20年後現蹤柬埔寨! 科學家嗨喊:以為滅絕了
「湄公河幽靈魚」在消失近20年後,再度於柬埔寨現蹤!近日,柬埔寨農業、林業和漁業部漁業管理局領導的國際科學家小組,在柬埔寨海域發現了這種難以捉摸的巨型曲鯉(Aaptosyax grypus)。據CNN的報導,這類巨型曲鯉原產於湄公河,是1種有著鉤狀頜骨和鮭魚形身體的鯉魚,自2005年以來就從未再被記錄到,而且自1991年正式命名後也一直籠罩在神秘之中。然而,國際科學家團隊也在22日於生物保護雜誌上的1項研究中證實,在2020年至2023年期間捕獲了3條巨型曲鯉,而且重量在11至13磅之間,長2至3英尺。此消息對這種外界認知可能滅絕的魚類來說,是1項重大發現。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柬埔寨柴楨大學首席研究員Bunyeth Chan表示:「巨型曲鯉的重新發現讓人們充滿希望,這種心情不僅是針對該物種,對整個湄公河生態系統亦是如此。」據悉,湄公河在泰語和寮語中意為「河流之母」,蜿蜒流經多個東南亞國家,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是地球上生態系統中生產力最高的河流,每年生產超過200萬噸魚,價值超過100億美元。不過研究人員表示,湄公河地區需要做出更多的工作,來應對包括氣候變遷在內的各種威脅,該地區每年都面臨比以往更嚴重的洪水和乾旱。據世界自然基金會和湄公河奇觀組織等25個組織於今年3月發布的報告顯示,湄公河近1/5的魚類有瀕危的風險。因此,研究人員希望透過這類巨型曲鯉的重新發現,為更多研究和保護行動奠定基礎,包括在柬埔寨、寮國和泰國組成國際團隊,進一步研究「湄公河幽靈魚」,「這條魚是河流健康狀況的指標,因為牠是一條大魚,相當脆弱。」
物種恐大滅絕?AI列出11種「可能在2050年消失的動物」…牠從35年前便失去蹤影
隨著人們用掉更多地球上的資源,導致自然空間減少、生物數量下降,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布的《2024年地球生命力報告》顯示,自1970年以來,野生動物數量已下降了73%,目前有超過4.1萬種動物面臨滅絕威脅。對此,人工智慧「Gemini」就列出了11種「預測將在2050年滅絕的動物」,並分析出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根據外媒《每日星報》(Daily Star)報導,人工智慧「Gemini」表示,有幾個物種正面臨嚴重威脅,被認為是高度脆弱,因此「Gemini」在每個動物群中,點出了最為突出的例子。1. 北極熊:從哺乳動物來看,由於氣候變遷影響,北極海的冰山融化,影響北極熊的食物來源,故可能在2050年消失。2. 西部大猩猩:隨著森林砍伐影響,以及人類與花豹的獵殺、伊波拉病毒,西部大猩猩成為了「極危物種」(Critically Endangered)。3. 蘇門答臘虎:由於過度砍伐森林及盜獵問題,蘇門答臘虎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目前野生個體數量約剩下400至500隻。蘇門答臘虎。(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4. 加灣鼠海豚:又稱為「小頭鼠海豚」,雖然從未被直接捕獵,但由於牠們經常被困在流刺網中,早在1996年便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根據2018年夏天收集的聲學數據,全世界只剩下最多22隻、至少6隻幼年小頭鼠海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預計約有10隻左右。加灣鼠海豚。(圖/翻攝自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官網)5. 皇帝企鵝: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牠們的繁殖地、食物供應成了問題,2022年10月,美國政府決定將皇帝企鵝納入「瀕臨滅絕物種保護法」保護名單。6. 北極海鸚:大西洋唯一的本土品種海鸚,由於其主食沙鰻開始向北邊較冷的水域遷移,導致吃不飽,數量下降。北極海鸚。(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7. 紐西蘭本土鴞鸚鵡:唯一不會飛行的鸚鵡,由於外來掠食者的威脅,人們自1989年開始便運行鴞鸚鵡復育計劃至今。8. 加拉巴哥象龜:現存體型最大的陸龜之一,由於外來入種入侵、棲息地喪失、非法野生動物貿易,加上18至19世紀的捕鯨者及海盜經常捕捉象龜作為在船上的糧食,目前加拉巴哥象龜數量仍在銳減。加拉巴哥象龜。(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9. 科摩多巨蜥:現存世上體型最大的蜥蜴,由於棲息地環境逐年惡化,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其保護級別從「易危」升為「瀕危」。科摩多巨蜥。(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10. 金扁蟾:由於全球暖化和環境污染,金扁蟾自1989年以後便再也沒有被發現過。至2006年,金扁蟾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保護狀況被改為「絕滅」。 金扁蟾。(圖/翻攝自Animal Diversity Web)11. 巴拿馬金蛙:屬於「極危物種」,由於棲息地喪失、壺菌擴散(為兩棲類的一種傳染病),當人們發現其野生群時,已接近「滅絕」,急需進行保育工作。巴拿馬金蛙。(圖/翻攝自Smithsonian's National Zoo)
迷因臉河馬「彈跳豬」全球爆紅! 杜拜富豪專程飛泰斗內480萬
生活在泰國芭達雅綠山國家動物園的侏儒河馬寶寶彈跳豬(Moo Deng)因可愛的長相爆紅,在全球累積許多粉絲,不僅成為了網路迷因,在9月初也讓動物園的每日遊客數量翻倍,近日有位杜拜商人還特別飛抵當地,捐贈約500萬泰銖(約新台幣480萬元)支持彈跳豬。據外媒報導,這位杜拜商人飛到泰國,捐贈約500萬泰銖來支持動物園和目前享譽全球的侏儒河馬彈跳豬。泰國動物園組織主任斯里蘭(Atthaphon Sriran)最近透露,這項慷慨捐贈的背後主因是由於彈跳豬在全球越來越受歡迎,雖然斯里蘭沒有透露商人的名字,但動物園的臉書頁面發布了支票的照片。這些資金預計將用於改善動物園,並提升彈跳豬的生活質量,包括圍欄、玩具和日常需求,以因應牠正在成長所需要的大量資源。動物園的臉書頁面發布了支票的照片。(圖/臉書 ขาหมู แอนด์เดอะแก๊ง)而該動物園在此前也曾收到加密貨幣行業投資者的35882泰銖(約新台幣34539元)的捐款,捐款名為「Moodeng on ETH」,這是種以彈跳豬為靈感啟發的模因幣。彈跳豬出生於2024年7月10日,年齡為2個月又27天,牠的名字是由超過2萬人所投出,「Moo Deng」的意思是「彈跳的豬肉」,牠有6個兄弟姐妹,今年9月芭達雅綠山國家動物園在其官方臉書頁面上發布了彈跳豬的照片,這使牠很快就成為了動物園的招牌。 事實上,侏儒河馬是瀕危物種,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估計目前存活的野生個體數量少於3千頭。
越南2動物園51猛獸死亡!死因爲H5N1禽流感 員工曾密切接觸
越南兩處動物園近期爆發H5N1禽流感疫情,導致47頭老虎、3頭獅子和1頭豹死亡,園方原先懷疑死因是食物中毒,經檢測後發現,部份動物因感染H5N1病毒而死,不過這波疫情暫時還未出現動物傳人病例。根據《衛報》和《越通社》報導,這幾起動物死亡案件是在8至9月發生於南部隆安省(Long An)的私人野生動物園美瓊動物園( My Quynh Zoo),以及同奈省(Dong Nai )的芒果園旅遊區(Mango Garden Tourist Area),兩地皆與胡志明市接壤。報導引述越南國家動物健康診斷中心的檢測結果,指這些猛獸死亡原因都是感染H5N1病毒,上述兩間動物園,都是專門飼養珍稀瀕危動物,以芒果花園為例,園區育養孟加拉虎、白獅、棕熊、黑豹、小貓熊、犀牛與河馬,總數多達3千隻以上;美群動物園則以創造半野生生態,養育瀕危動物著稱。根據報導,芒果園旅遊區的老虎在死亡前出現疲倦和虛弱的症狀,據芒果園的發言人表示,園區上個月有17隻老虎,包括幾週大的幼虎,和1隻豹死亡。另外,胡志明市及週邊省份動物衛生辦公室獸醫官員,已針對兩隻死亡的孟加拉虎進行臨床檢查和屍檢,診斷結果顯示老虎死於疾病。據官方公布的報告,美瓊動物園在8月至9月16日期間,有27隻老虎和3隻獅子死亡,其中3隻動物是從芒果園購買,且未通過適當檢疫程序。地方政府原先懷疑是食物中毒,經檢驗後發現是死於疾病,證實猛獸體內有H5N1禽流感病毒。兩個省份都派出獸醫前往動物園,監督進行消毒,同時確認其他動物與員工的健康狀態。據了解,H5N1病毒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疾病,可以從雞鴨等家禽,傳播給人類和野生動物,致死率非常高,目前沒有特定治療方法或疫苗,雖然至今沒有證據顯示H5N1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但自2023年以來,全球各地都通報疫情,包含柬埔寨的人類染病案例。越南自然教育組織指出,截至2023年底,越南共有385頭老虎被圈養,其中約有310隻飼養在私人農場和動物園裡,其餘則被養在國營設施內,自2022年以來,世界衛生組織(WHO)注意到H5N1病毒在哺乳動物中引發致命疫情的病例增加。針對這起事件,《越通社》表示,儘管動物園內的工作人員和感染動物有過密切接觸,但截至目前為止,並未有人員出現呼吸道症狀。越南動物園傳出有老虎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死亡。(圖/翻攝自X)
台東慢食國際發聲 於義大利傳遞台灣美好
成立於一九八九年、廿年前開始兩年一度舉辦的慢食全球年會 (Terra Madre – Salone Del Gusto) ,今年自九月廿六日起於義大利杜林 (Turin) 市中多拉公園 (Parco Dora) 連續舉辦五天,慢食運動在台東推廣十二年,不但帶動了台東臺東食在地、吃當季的飲食概念,且有效且確實的帶動了台東的餐飲與觀光經濟效益,受到台東縣政府高度重視。由台東縣縣長饒慶齡(左二)帶隊七組在地生產者及推廣者,共同參與盛會,由慢食總部全球南區總監Andrea Amato(右三)親自接待。(圖/余亦賢提供)今年年會,台東縣長饒慶鈴親自率領七組臺東慢食生產者、加工業者及推廣者,以國家館的規格首度參展,連續五天以文化、飲食、倡議的溝通方式,向世界介紹台灣,將臺東獨有的慢食發展路徑與國際友人分享。越來越多人們認同的共好理念當城市的快節奏生活讓人們逐漸忽略了對於食物口味、來源及保存方式的選擇,在義大利有一群團體卻持續溝通不放棄,並持續溝通了三十多年。這群團體有意識的提倡並保護生物多元性,並向生產者、加工者與消費者做環境、文化與飲食教育的角度做有意識的積極溝通,如今的慢食推廣協會共有來自一百五十三個國家、兩千個分會與十萬名會員,台灣亦為慢食協會一員,多年來持續帶動城市與鄉村之間的關係,並將台灣歷史演進與多元飲食文化較不同角度的切換與登場。慢食全球年會由創辦人Cario Petrini宣告,自9月26日起一連五天在義大利杜林舉辦,台灣首次參加盛會。(圖/黃瀚提供)來自台東的生產者們,將在這五天,與來自全球各地支持慢食的民眾交流。(圖/余亦賢提供)亦為國際慢食協會成員、此次亦出席年會的台東津和堂執行長郭麗津表示,五天年會期間,會由不同的慢食料理人輪翻上陣組合展演,如來自都蘭部落出力釀的傳統糯米酒、產自金崙的臺東精品咖啡;用鹿野紅烏龍茶發酵而成的康普茶、崁頂部落的布農小米飯、電光部落有機米做成的飯糰、永續漁法捕獲的白旗魚鬆以及融合臺東食材風味的德國麵疙瘩,幾乎是微型的臺東慢食節規格,同樣不使用一次性餐具、融合了自然食器的精神,原汁原味將臺東慢食精神分享給國際友人,讓年會的現場在永續議題的實踐上,臺東有了最具傳統智慧卻也最先進的領銜姿態。慢食全球年會主題明確,此為倡議蜜蜂瀕危,倡導蜂蜜的美好與重要性。(圖/高靜玉攝)
芬蘭私營動物園遇債務危機! 提前8年「歸還大熊貓給中國」
芬蘭私營的艾赫泰里動物園(Ähtärin eläinpuisto)24日指出,由於養不起園內2隻大熊貓,他們將提前8年,在今年11月將大熊貓歸還給中國。芬蘭廣播公司(YLE)24日指出,芬蘭艾赫泰里動物園計劃於今年晚些時候,提前8年歸還先前從中國租借的2隻大熊貓「華豹」和「金寶寶」。艾赫泰里動物園是位於芬蘭中部的私人動物園。園方指出,他們在考慮諸多因素後才作出上述決定,其中包括新冠疫情導致的債務危機、遊客數量減少、通貨膨脹,以及俄烏衝突後不斷上升的利率等。據悉,該動物園的財務狀況仍處於崩潰邊緣,該園還計劃在1個月內申請債務重組。園長哈帕科斯基(Marko Haapakoski)表示,「華豹」和「金寶寶」給他留下了許多回憶,其中最難忘的是他和工作人員花了幾天時間觀察大熊貓在發情和繁殖季節的行為。可惜的是,2隻大熊貓並未在園中產下孩子。他稱熊貓保育工作近年來進展順利,該物種的受威脅等級已由「瀕危」(endangered species)降為「易危」(Vulnerable species)。根據監測,大熊貓野外族群總量已成長至近2000隻,圈養大熊貓也有600多隻,因此哈帕科斯基認為「與十年前相比,這是一個相當大的進步。」報導補充,2017年4月,中國與芬蘭進行合作,並簽署了為期15年大熊貓保育研究的相關文件。大熊貓「金寶寶」和「華豹」於2018年1月抵達芬蘭,同年3月,中芬大貓熊保育研究合作計畫正式啟動。自2021年以來,受新冠疫情影響,艾赫泰里動物園內2隻旅芬大熊貓的保育與研究計畫遭遇資金困難。為協助動物園渡過難關,在中國駐芬蘭大使館倡議下,芬蘭各界華僑華人,尤其是中資企業伸出援手,傾力相助,其中包括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和吉祥航空芬蘭分公司。艾赫泰里動物園有限公司董事長西沃寧(Risto Sivonen)當時稱:「中國企業和芬蘭中資企業的快速反應,以及直接給予的經濟援助,將幫助動物園建立更持久的方案,並支持芬蘭大熊貓的保育工作。」同年,芬蘭政府曾向該動物園提供20萬歐元的1次性資金扶持,但在2023年拒絕了後者申請的500萬歐元補助金。去年1月,動物園曾表示,由於無力負擔大熊貓的飼養費用,正在考慮提前歸還中國大熊貓。
黑猩猩殺死嬰兒「屍體還被肢解」 幾內亞居民洗劫保護區洩憤
西非國家幾內亞(Guinea)寧巴山自然保護區(Nimba Mountains Nature Reserve)日前發生一起黑猩猩屠殺幼嬰的意外,結果憤怒的民眾於20日攻擊當地的黑猩猩保育研究中心。該中心管理人員表示,群眾先是洗劫中心的建築物,破壞並縱火焚燒無人機、電腦和超過200份文件等設備。根據《CNN》報導指出,整起事情的起因,是當地一名婦人佐格巴(Seny Zogba),日前他在木薯田工作時,一隻黑猩猩從背後襲擊他,除了咬傷他之外,還將他的嬰兒拖入森林。隨後,該名被黑猩猩走的嬰兒被發現陳屍在距離寧巴山自然保護區3公里(約1.9英里)處,而且嬰兒的屍體已被肢解。如此事件引爆了當地民眾的憤怒,多數民眾認為,嬰兒之所以慘遭不幸,黑猩猩研究中心應要對此負責。後續就演變成憤怒民眾對中心進行破壞的行為。幾內亞生態學家阿利吉烏·西拉(Alidjiou Sylla)表示,由於保護區內食物供應的減少,黑猩猩更頻繁地離開保護區,增加了與人類接觸和攻擊的可能性。黑猩猩研究中心表示,自2024年年初以來,已經記錄了黑猩猩在保護區內對人類的6次攻擊事件。報導中提到,西非的幾內亞、賴比瑞亞(Liberia)和獅子山共和國(Sierra Leone)的森林,是極度瀕危的西部黑猩猩的棲息地。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的資料顯示,從1990年至2014年間,這些黑猩猩的數量減少了80%。在幾內亞寧巴山自然保護區的博索森林(Bossou forest)中,僅剩下7隻黑猩猩。與此同時,報導中也提到,當地過去有著特殊的傳統,黑猩猩在幾內亞是會受到尊敬的動物,當地人習慣以食物作為禮物贈與黑猩猩。但也是因為這種習慣,會促使一些黑猩猩離開保護區,進入人類聚居地索討食物,有時候甚至會對人類發動攻擊。
文化部背鍋2/「閩南語」改「臺灣台語」恐違法 賴政府挨批福佬沙文
教育部近期打著本土化大旗,有意將「閩南語」修正成「臺灣台語」的傳言不逕而走,政府自《108課綱》改起,希望能去除對岸因子,以「台語」正名本土化。然而,由於台灣本土語還有客語、原住民等多種語言,此例一出,引發語言學者反彈,更挨批「閩南沙文主義」的文化獨裁。本刊12日走訪新竹縣客家信仰中心、新埔鎮義民廟,擁有客語薪傳師認證的新竹縣海陸客家語文協會理事長莊萬貴憂心忡忡地表示,若官方認證把「台語」變成「閩南語」的專有名詞,讓別的語言不能使用,將會加速弱化已經逐步萎縮的弱勢語言,最後導致消滅,因此可以叫「台灣閩南語」,但不應該叫「臺灣台語」。莊萬貴指出,不只近期熱議的《國家語言發展法》,其實攸關車站站點播音的《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等法律中,皆是以「閩南語」來稱所謂「臺灣台語」,若教育部要在《108課綱》「閩南語認證考試」等本土語資料中,直接改稱「臺灣台語」,而上位行政法卻維持「閩南語」現狀文字,便是公然讓課綱違法。總統賴清德選前曾到新埔鎮義民廟全程以客語演講,當時感動了不少客家鄉親。左起為立委參選人曾聖凱、左二為前新竹縣長林光華。(圖/報系資料照)莊萬貴直言,客家人在面對其他強勢族群時,往往較缺乏自信,例如在客庄竹東市場就可觀察到,「金好呷」、「菜頭粿」等閩語用字逐漸取代了客語「當好食」、「菜頭粄」;外地觀光搖下車窗,在地人也往往迎合以「閩南語」回應。他指出,2021年起,新竹縣學生在本土語課上選修「閩南語」者都已正式過半,連客家人占60%人口的客家大本營都如此,難以想像其他地區的客語生態,呼籲政府為了剔除對岸地名「閩」字,追求本土化之餘,不要忘記本土的聲音不只一種。「否則根本是文化獨裁」,他怒批。莊萬貴說,其實總統賴清德2024選前到新埔義民廟,全程以「海陸客語」演說,當時讓鄉親耳目一新,不少人甚至放棄新竹子弟柯文哲與長期支持的國民黨,就是希望給賴清德做看看;如今選上了,似乎又回歸「大福佬主義」,不僅義民廟祭祀大典不見蹤影,更要透過教育部推閩語正名,讓客語和其他語言被官方帶頭一腳從「台語」行列剔除,居民真的很失望,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系主任羅烈師指出,其實不只客家語,各個本土語保存問題大同小異,例如撥補經費時,往往以「社團」、「課程」為補助標的,雖然能框定參加人數、時間,成果報告也比較好寫,不過語言的學習其實「不只是上課」,應該著重在「語言傳承」,在學校學的回家要開口講、在客家庄政府機關落實華語和客語雙聲道服務,最後到社區辦客語說唱與文化介紹等,讓瀕危語言走出課堂,才有望不被刨根。政府近年來花了不少經費致力於母語保存,但學者批評以「煙火式」活動為標的,續航力不足。圖為2022年「還我母語34週年」草地音樂野餐25日舉行,現場大小朋友看著大字報一同唱客語。(圖/報系資料庫)而首位客籍的新竹縣竹北市長鄭朝方則認為,目前像新竹縣受惠於科技發展,不少外來青年定居生子,而新竹縣強烈的客家底蘊還在,校園除了「本土語」選修各自精采外,學校硬體環境、共同課程也能融入客語元素,讓更多人認識、認同客家莊,「除了保存,也能拓展」,他說。莊萬貴感嘆,過去戒嚴時期打壓閩南語,現在閩南語「媳婦熬成婆」了,卻反過來吞噬客語、原住民族語等亟欲保存的本土語言,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與靈魂,「寧賣祖宗田,莫忘祖宗言」,他炯炯有神,語氣堅定。對此,教育部回應,行政院早已要求全面將「閩南語」改成「臺灣台語」,其中教育部已完成「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將其更正為「臺灣台語」認證,但《108課綱》還維持稱閩南語,會盡速召開課程審議委員會依流程修正,但也造成了過渡期間「閩南語」課學「臺灣台語」名實不同之亂。文化部20日重申,文化部2020年依據面臨傳承危機國家語言調查結果及衡量「族群和諧」、「尊重族群使用習慣」等,於「國家語言發展報告」提出各國家語言「口語名稱」及「書面建議用語」,並在2022年7月獲行政院核定。文化部官員說,針對各部會相關政策、法規涉及語言名稱使用等,尊重各部會政策及修法規劃,文化部也已將名稱議題再次納入2024年10月辦理的「國家語言發展會議」討論,以進行社會溝通。
「世界最危險鳥類」鶴鴕曾殺死人類 英國鳥園成功孵化雛鳥
僅次於鴕鳥及鴯鶓的世界上第3大鳥鶴鴕(Cassowary),因領域性及攻擊性極強,還能藉由踢腳結合利爪對人類造成致命傷,因此又被稱為「世界上最危險鳥類」。對此,英國科茲窩(Cotswolds)的鳥園近日也在25年的嘗試後,首度培育出鶴鴕的雛鳥,是自2021年以來,第1隻在英國出生的鶴鴕。據BBC的報導,25年來,格洛斯特郡(Gloucestershire)水上伯頓鳥園(Birdland in Bourton-on-the-Water)的飼養員一直在嘗試培育巨大且不會飛的鶴鴕,如今他們終於孵化出1隻雛鳥,而牠也是今年在歐洲出生的的第4隻鶴鴕,更是自2021年以來第1隻在英國出生的鶴鴕。飼養員基恩(Alistair Keen)表示:「當我們第一次看到這隻小雛鳥時,這絕對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時刻。」但他也坦言:「鶴鴕被譽為世界上最危險的鳥類之一,牠們的體型、速度和力量,再加上那匕首般的10公分利爪,意味著我們必須非常小心地照顧牠。」鶴鴕(Cassowary)被稱為「世界上最危險鳥類」。(圖/達志/美聯社)鶴鴕又稱食火雞,是鴯鶓的近親,原產於印尼努沙登加拉群島和摩鹿加群島、新幾內亞島,以及澳洲東北部的熱帶森林,因其強大的雙腿、鋒利的爪子,以及攻擊性極強的特性,而被稱為「世界上最危險鳥類」。過去也有人類被鶴鴕殺死的案例,最近的一起發生在2019年,75歲的哈霍斯(Marvin Hajos)被他飼養的1隻寵物鶴鴕攻擊致死。飼養員續稱,這隻「新小雞」的父親來自荷蘭阿菲福納鳥園(Vogelpark Avifauna),而母親則來自德國法蘭克福的鳥園,而且牠們都是歐洲瀕危物種計劃(The EAZA Ex-situ Programme,EEP)的一部分。據悉,由於養殖鶴鴕需要有高標準的環境需求,因此在圈養中繁殖具有相當的挑戰性。值得注意的是,雌性鶴鴕每次會生3至8顆蛋,然而,雌性鶴鴕不會照顧牠們的蛋或幼鴕,反而是雄性鶴鴕會負責孵化長達2個月,一旦雛鳥孵化,雄性鶴鴕就會將牠們帶到自己的常規覓食區域,並照顧及保護幼鴕長達16個月。
全球體型最大2蛇類互捕! 竟是「這品種」勝出震驚研究人員
近日《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Reptiles and Amphibians)期刊上刊登一則研究發表,內容指出孟加拉的研究人員在2020年,記錄到了一條緬甸蟒(Burmese python)吞食一條體型更大的網紋蟒(reticulated python),成為首例全球體型最大的2種互相捕食的案例。根據《獨立報》報導,8月20日,有一則研究發表在《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Reptiles and Amphibians)期刊上。內容指出,孟加拉吉大港區(ChittagongDivision)阿基茲野生動物農場(Akiz Wildlife Farm)的野生動物研究人員,在2020年10月發現,一條長3公尺長的緬甸蟒,與另一條體型較大的網紋蟒纏繞在一起。研究人員發現,體型較小的緬甸蟒試圖將網紋蟒的尾巴吞掉,經過他們的觀察,最終緬甸蟒花費了約2小時,才順利將網紋蟒完全吞下肚。不過,研究人員對於這種情況的出現感到相當困惑,因為這2種蛇類主要都是以哺乳動物、鳥類和蜥蜴為食。且農場內提供這2類蛇更好的食物選擇,因此推測2隻蛇是因為爭奪地盤才會互相捕食。據悉,緬甸蟒最長可達16英尺(約4.8公尺),網紋蟒則可長到22英尺(約6.6公尺),2種蛇類皆被列入聯合國瀕危物種紅皮書,而孟加拉吉大港區是是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也是緬甸蟒蛇和網紋蟒蛇活動範圍少數重疊的地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