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物種
」 瀕危物種 動物園 台北市立動物園 滅絕 紅毛猩猩鄒族獵人4度拍到台灣黑熊!又捕捉瀕危「熊鷹」身影 林業署獎勵5萬
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獵人湯志卿繼今年5至6月份三度在新高口巡守區域拍攝到臺灣黑熊畫面後,9月在特富野部落獵場領域往北霞山登山路徑旁,再度拍攝到臺灣黑熊成年個體,顯示該區域黑熊族群非常活躍。為鼓勵參與巡護的部落社區進行棲地監測,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依據臺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計畫在頒發5萬元棲地監測獎勵金給協會獵人。嘉義分署與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合作甫於9月出版《鄒族獵場、踏查與敘事》,首度公開鄒族8個部落間的獵場分布,本次拍攝到黑熊的地點屬於特富野部落獵場,鄒語名為thiataka,地勢較為平坦且終年有水,針闊混生林內有檜木、牛樟、殼斗科植物、野蘋果、山枇杷、楠木等,是野生動物經常利用且植被多樣豐富的地點,也是通往北霞山、楠梓仙溪的必經山徑。(圖/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提供)嘉義分署表示,協助執行黑熊監測的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成立於107年,制定有「阿里山鄒族狩獵自治自律公約(einu)」規範獵人狩獵行為,自109年起執行阿里山鄉主要狩獵物種監測,落實狩獵成果回報制度,並積極投入臺灣黑熊生態給付監測巡守,與嘉義分署共同守護山林資源成效卓著。為增進部落社區對臺灣黑熊的認識並投入在地黑熊保育工作,嘉義分署自112年開始,於黑熊分布熱點區域推行臺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計畫,內容包括巡護監測及入侵自主通報,提供入侵通報獎勵及宣導部落黑熊誤補無罪,鼓勵在地民眾參與黑熊保護。(圖/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提供)嘉義分署說明,巡護監測部分由社區部落組織成立巡守隊,每月協助巡守黑熊潛在棲地,進行違法獵具通報及宣傳使用改良式獵具等工作。參與巡守的部落社區,配合紅外線自動相機的架設,於巡守範圍內拍攝到黑熊影像,每次發給至高5萬元獎勵金,每年以3次為限。部落社區所拍攝的黑熊影像,除可提供黑熊族群數量分布、生態習性監測資訊,透過「生態服務給付」方案,提供「生態薪水」給協助維護瀕危物種棲地的居民,以降低人獸衝突、共享保育成果。臺灣黑熊是瀕危的珍貴野生動物,依嘉義分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年少數黑熊個體有稍微靠近山區村落及遊客活動區域的情形,呼籲一般民眾如在有黑熊的山區活動,可留意是否有新的熊跡,如排遺、爪痕或腳印,隨身攜帶熊鈴、哨子或發出聲響讓熊知道人的存在,如遭遇黑熊,應保持鎮定勿驚慌、儘可能拉開與熊的距離,並儘速離開現場。此外食物及廚餘應妥善包裝保存,避免味道逸散並落實無痕山林原則把垃圾帶下山,共同創造與熊共存的里山森林。(圖/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提供)
台北市立動物園迎新夥伴!侏儒河馬Thabo抵台 埋頭狂飲可愛畫面曝
台北市立動物園與「歐洲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EAZA)」及「美洲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AZA)」跨區域合作,於今年由新加坡動物園Mandai Wildlife Group調度一隻雄性侏儒河馬Thabo來台。Thabo於昨(19日)順利抵達台北市立動物園,已在新環境中安頓好,將為期1個月的檢疫期,之後再移至新居,視適應狀況後擇期與大家見面。台北市立動物園指出,雄性侏儒河馬「Thabo」今年2歲又1個月大,Thabo名字在南非恩古尼語中意指「開心」與「愉悅」,是個充滿祝福的名字,期待年輕的侏儒河馬為保育工作帶來希望與正能量;侏儒河馬(Hexaprotodon liberiensis)是原本分布於西非的瀕危物種,目前野外數量正在快速減少中,主要面臨危機為棲地喪失、非法獵捕,以及人類活動干擾等威脅。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儘管牠們的體型相對較小,但卻是十分難以察覺的物種,野外數量的減少也讓牠們成為保育工作中的優先物種之一;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統計,侏儒河馬目前被列為「極危」亟需保育物種,在野外僅有少數區域的族群能夠倖存。台北市立動物園提到,目前動物園園非洲動物區有2母1公的侏儒河馬,其餘家族分族群居住在壽山動物園、台東池上牧野、頑皮世界野生動物園及旅居美國微風灣動物園Gulf Breeze Zoo。為了強化侏儒河馬的域外保育工作,台北市立動物園參與全球多個動物園跨區域物種協調與管理計畫,透過合作來確保這些珍稀物種能夠在專業的照養與管理下持續繁衍與生存,強化動物園保存物種基因的多樣性。參與此項計畫也反映台北市立動物園對全球物種保育的承諾,並藉此合作成為物種保育、科學研究與教育工作做出貢獻,期待Thabo在新家園中茁壯成長,為未來的侏儒河馬保育工作注入活力與希望。
喊犬貓速入課綱外來種 2000人遊行為野生動物請命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10日表示,針對遊蕩犬貓問題,法規管理不是沒有,但執法量能一直無法落實,短時間必須調整《野生動物保育法》處理遊蕩犬貓的績效(KPI)管理,並從生態熱區優先嚴格執法。據了解,長期以來國內遊蕩犬貓管理成效不彰,騷擾、攻擊其他野生動物案例頻傳,不僅危及許多瀕危物種族群存續,也顯示遊蕩犬貓管理現況國際主流保育目標相違背。對此,不少野生動物保護團體10日舉辦「2024為野生動物而走」遊行並提出3點訴求,包含精進遊蕩犬貓管理與減量、生態熱區遊蕩⽝隻管理計畫、犬貓列入課綱外來入侵種案例,呼籲政府立即著手改善現行遊蕩犬貓管理及教育相關政策。主辦單位強調,遊行開場期間聚集1,500人,遊行出發人數粗估2,000人參與,雖然人數比起2023年略少,但重視程度不減。當日活動在台北市立法院前舉行,參與者高舉「犬貓有家不遊蕩,野生動物正告急」、「好心餵食成惡果,野生動物受折磨」、「犬貓安居,生態永續」等訴求,現場有包含30多名專家學者,以及台灣野生動保協會、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等50個團體響應支持。「挺動物應援團」創辦人劉偉蘋指出,目前社會對遊蕩犬貓瞭解不足,導致多數收容所無法好好落實執行「人道安樂」,空間滿載之下只能無奈採取T.N.R.(Trap捕捉-Neuter結紮-Return放回),但這並不是對遊蕩動物最好的處置法。劉偉蘋說,不論是從個體動物福祉或整體動物保護工作推動,其實民眾並不能任意餵食野生動物及遊蕩犬貓,除非搭配減量計畫進行食物誘捕,才能發揮動物保護實效,因此「誘捕進行絕育」與任意餵食有別,不能混為一談。國小自然老師、網紅「蜜蜂老師」陳民峰向本刊直指,學校在教外來入侵種時會舉例福壽螺、小花蔓澤蘭等案例,卻不會出現遊蕩犬貓的案例,但是犬貓在生活中其實更常見,更令小朋友「有感」,呼籲國家教育研究院修改動物保護教育《同伴教育》手冊,增加學習內容以說明貓、狗為入侵種,避免出版社編輯課本之時,出現不理性民眾誤以為妖魔化貓狗而抗議聲不斷。洪申翰強調,政府對遊蕩犬貓管制措施不足,遊蕩犬貓攻擊事件時有所聞,尤其餵食造成環境汙染,政府沒有積極處理,自己已要求農業部運用大數據進行因地適宜的政策,以及給予地方政府資源進行動保相關訓練。他預告,13日會針對《動保法》著手進行修法,也會請行政單位提出修法意見。
物種恐大滅絕?AI列出11種「可能在2050年消失的動物」…牠從35年前便失去蹤影
隨著人們用掉更多地球上的資源,導致自然空間減少、生物數量下降,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布的《2024年地球生命力報告》顯示,自1970年以來,野生動物數量已下降了73%,目前有超過4.1萬種動物面臨滅絕威脅。對此,人工智慧「Gemini」就列出了11種「預測將在2050年滅絕的動物」,並分析出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根據外媒《每日星報》(Daily Star)報導,人工智慧「Gemini」表示,有幾個物種正面臨嚴重威脅,被認為是高度脆弱,因此「Gemini」在每個動物群中,點出了最為突出的例子。1. 北極熊:從哺乳動物來看,由於氣候變遷影響,北極海的冰山融化,影響北極熊的食物來源,故可能在2050年消失。2. 西部大猩猩:隨著森林砍伐影響,以及人類與花豹的獵殺、伊波拉病毒,西部大猩猩成為了「極危物種」(Critically Endangered)。3. 蘇門答臘虎:由於過度砍伐森林及盜獵問題,蘇門答臘虎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目前野生個體數量約剩下400至500隻。蘇門答臘虎。(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4. 加灣鼠海豚:又稱為「小頭鼠海豚」,雖然從未被直接捕獵,但由於牠們經常被困在流刺網中,早在1996年便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根據2018年夏天收集的聲學數據,全世界只剩下最多22隻、至少6隻幼年小頭鼠海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預計約有10隻左右。加灣鼠海豚。(圖/翻攝自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官網)5. 皇帝企鵝: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牠們的繁殖地、食物供應成了問題,2022年10月,美國政府決定將皇帝企鵝納入「瀕臨滅絕物種保護法」保護名單。6. 北極海鸚:大西洋唯一的本土品種海鸚,由於其主食沙鰻開始向北邊較冷的水域遷移,導致吃不飽,數量下降。北極海鸚。(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7. 紐西蘭本土鴞鸚鵡:唯一不會飛行的鸚鵡,由於外來掠食者的威脅,人們自1989年開始便運行鴞鸚鵡復育計劃至今。8. 加拉巴哥象龜:現存體型最大的陸龜之一,由於外來入種入侵、棲息地喪失、非法野生動物貿易,加上18至19世紀的捕鯨者及海盜經常捕捉象龜作為在船上的糧食,目前加拉巴哥象龜數量仍在銳減。加拉巴哥象龜。(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9. 科摩多巨蜥:現存世上體型最大的蜥蜴,由於棲息地環境逐年惡化,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其保護級別從「易危」升為「瀕危」。科摩多巨蜥。(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10. 金扁蟾:由於全球暖化和環境污染,金扁蟾自1989年以後便再也沒有被發現過。至2006年,金扁蟾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保護狀況被改為「絕滅」。 金扁蟾。(圖/翻攝自Animal Diversity Web)11. 巴拿馬金蛙:屬於「極危物種」,由於棲息地喪失、壺菌擴散(為兩棲類的一種傳染病),當人們發現其野生群時,已接近「滅絕」,急需進行保育工作。巴拿馬金蛙。(圖/翻攝自Smithsonian's National Zoo)
迷因臉河馬「彈跳豬」全球爆紅! 杜拜富豪專程飛泰斗內480萬
生活在泰國芭達雅綠山國家動物園的侏儒河馬寶寶彈跳豬(Moo Deng)因可愛的長相爆紅,在全球累積許多粉絲,不僅成為了網路迷因,在9月初也讓動物園的每日遊客數量翻倍,近日有位杜拜商人還特別飛抵當地,捐贈約500萬泰銖(約新台幣480萬元)支持彈跳豬。據外媒報導,這位杜拜商人飛到泰國,捐贈約500萬泰銖來支持動物園和目前享譽全球的侏儒河馬彈跳豬。泰國動物園組織主任斯里蘭(Atthaphon Sriran)最近透露,這項慷慨捐贈的背後主因是由於彈跳豬在全球越來越受歡迎,雖然斯里蘭沒有透露商人的名字,但動物園的臉書頁面發布了支票的照片。這些資金預計將用於改善動物園,並提升彈跳豬的生活質量,包括圍欄、玩具和日常需求,以因應牠正在成長所需要的大量資源。動物園的臉書頁面發布了支票的照片。(圖/臉書 ขาหมู แอนด์เดอะแก๊ง)而該動物園在此前也曾收到加密貨幣行業投資者的35882泰銖(約新台幣34539元)的捐款,捐款名為「Moodeng on ETH」,這是種以彈跳豬為靈感啟發的模因幣。彈跳豬出生於2024年7月10日,年齡為2個月又27天,牠的名字是由超過2萬人所投出,「Moo Deng」的意思是「彈跳的豬肉」,牠有6個兄弟姐妹,今年9月芭達雅綠山國家動物園在其官方臉書頁面上發布了彈跳豬的照片,這使牠很快就成為了動物園的招牌。 事實上,侏儒河馬是瀕危物種,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估計目前存活的野生個體數量少於3千頭。
「世界最危險鳥類」鶴鴕曾殺死人類 英國鳥園成功孵化雛鳥
僅次於鴕鳥及鴯鶓的世界上第3大鳥鶴鴕(Cassowary),因領域性及攻擊性極強,還能藉由踢腳結合利爪對人類造成致命傷,因此又被稱為「世界上最危險鳥類」。對此,英國科茲窩(Cotswolds)的鳥園近日也在25年的嘗試後,首度培育出鶴鴕的雛鳥,是自2021年以來,第1隻在英國出生的鶴鴕。據BBC的報導,25年來,格洛斯特郡(Gloucestershire)水上伯頓鳥園(Birdland in Bourton-on-the-Water)的飼養員一直在嘗試培育巨大且不會飛的鶴鴕,如今他們終於孵化出1隻雛鳥,而牠也是今年在歐洲出生的的第4隻鶴鴕,更是自2021年以來第1隻在英國出生的鶴鴕。飼養員基恩(Alistair Keen)表示:「當我們第一次看到這隻小雛鳥時,這絕對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時刻。」但他也坦言:「鶴鴕被譽為世界上最危險的鳥類之一,牠們的體型、速度和力量,再加上那匕首般的10公分利爪,意味著我們必須非常小心地照顧牠。」鶴鴕(Cassowary)被稱為「世界上最危險鳥類」。(圖/達志/美聯社)鶴鴕又稱食火雞,是鴯鶓的近親,原產於印尼努沙登加拉群島和摩鹿加群島、新幾內亞島,以及澳洲東北部的熱帶森林,因其強大的雙腿、鋒利的爪子,以及攻擊性極強的特性,而被稱為「世界上最危險鳥類」。過去也有人類被鶴鴕殺死的案例,最近的一起發生在2019年,75歲的哈霍斯(Marvin Hajos)被他飼養的1隻寵物鶴鴕攻擊致死。飼養員續稱,這隻「新小雞」的父親來自荷蘭阿菲福納鳥園(Vogelpark Avifauna),而母親則來自德國法蘭克福的鳥園,而且牠們都是歐洲瀕危物種計劃(The EAZA Ex-situ Programme,EEP)的一部分。據悉,由於養殖鶴鴕需要有高標準的環境需求,因此在圈養中繁殖具有相當的挑戰性。值得注意的是,雌性鶴鴕每次會生3至8顆蛋,然而,雌性鶴鴕不會照顧牠們的蛋或幼鴕,反而是雄性鶴鴕會負責孵化長達2個月,一旦雛鳥孵化,雄性鶴鴕就會將牠們帶到自己的常規覓食區域,並照顧及保護幼鴕長達16個月。
全球體型最大2蛇類互捕! 竟是「這品種」勝出震驚研究人員
近日《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Reptiles and Amphibians)期刊上刊登一則研究發表,內容指出孟加拉的研究人員在2020年,記錄到了一條緬甸蟒(Burmese python)吞食一條體型更大的網紋蟒(reticulated python),成為首例全球體型最大的2種互相捕食的案例。根據《獨立報》報導,8月20日,有一則研究發表在《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Reptiles and Amphibians)期刊上。內容指出,孟加拉吉大港區(ChittagongDivision)阿基茲野生動物農場(Akiz Wildlife Farm)的野生動物研究人員,在2020年10月發現,一條長3公尺長的緬甸蟒,與另一條體型較大的網紋蟒纏繞在一起。研究人員發現,體型較小的緬甸蟒試圖將網紋蟒的尾巴吞掉,經過他們的觀察,最終緬甸蟒花費了約2小時,才順利將網紋蟒完全吞下肚。不過,研究人員對於這種情況的出現感到相當困惑,因為這2種蛇類主要都是以哺乳動物、鳥類和蜥蜴為食。且農場內提供這2類蛇更好的食物選擇,因此推測2隻蛇是因為爭奪地盤才會互相捕食。據悉,緬甸蟒最長可達16英尺(約4.8公尺),網紋蟒則可長到22英尺(約6.6公尺),2種蛇類皆被列入聯合國瀕危物種紅皮書,而孟加拉吉大港區是是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也是緬甸蟒蛇和網紋蟒蛇活動範圍少數重疊的地區之一。
壽山動物園「紅毛猩猩咪咪」安詳離世 圈粉球后戴資穎!還曾出演電影
壽山動物園深受民眾喜愛且擁有廣大粉絲的紅毛猩猩「咪咪」,於昨(31日)安詳辭世。壽山動物園指出,高齡38歲的咪咪,近日來飲食及精神狀況均正常,經獸醫檢視並無外傷,後續將委請屏東科技大學獸醫院詳細檢查,咪咪長期以來深受大小朋友的喜愛,其聰明靈巧的模樣及與眾不同的個性,為壽山動物園增添了許多歡樂,咪咪的離去,讓全體同仁都感到萬分不捨。園方表示,咪咪目前年齡為38歲,相當於人類年近8旬長輩,原為私人所飼養,2008年時透過收容計畫來到壽山動物園,因早年私養缺乏足夠攀爬環境,且飲食不均,導致體能狀況不佳,所以咪咪剛來到動物園時,多半時間只能於地面行走,在經過園方飲食調整及提供高挑棲架設計與活動空間後,咪咪逐漸增加體能,終於學會攀爬發揮其天性,多年來,牠不僅是園區的明星動物,更是伴隨遊客一起長大的動物好朋友。壽山動物園深受民眾喜愛且擁有廣大粉絲的紅毛猩猩「咪咪」,於昨(31日)安詳辭世。(圖/壽山動物園提供)照顧咪咪長達10年的保育員徐千貽表示,咪咪在每次生理期時會裹著牠喜歡的帆布或大毛巾,待在涵洞1到2天不出門,那安靜的模樣,是兩者之間的小祕密;平常進展場放置食物或清洗房舍時,咪咪都會出來查看或隔著柵欄互動,牠的離開讓人心痛不已。保育員郭軒宏則分享,咪咪就像個安靜又溫柔的孩子,永遠不會忘記牠悠哉自在生活,以及與牠日常生活之中的點點滴滴。咪咪不僅是動物園的明星,更是一位優秀的「保育大使」,除圈粉台灣球后戴資穎之外,去年亦參與魏德聖導演《BIG》飾演曼妞一角,其超人氣讓許多民眾更加認識紅毛猩猩這原產於東南亞的瀕危物種。園方提到,牠們與許多動物一樣,不僅面臨原生棲地破壞,更因人類盜獵走私被迫離開原生棲息地與家人分離。園方強調,致力於提供圈養動物合適的飼養環境、飲食及醫療照護,並伴其到終老,咪咪的離去,雖然令人悲痛,未來園區會繼續致力於動物保育工作,讓更多動物能夠健康快樂地生活。
竹北新月沙灣憾事多 王炳漢籲設海水浴場全時管理
新竹縣副議長王炳漢30日表示,竹北市新月沙灣近年接連發生青少年溺斃事件,7月又有高中生暑假溺水亡,令人望之卻步,呼籲成立海水浴場,除了發展觀光之外,也能派駐人力做好安全管理。王炳漢表示,竹北市近年人口陡增,而沿海新月沙灣是竹北新移民假日好去處,可惜目前縣府只有放煙火式辦幾場活動,並沒有常態長久派員管理,因而發生不少遺憾。他說,不妨參考苗栗縣通霄海岸成立海水浴場,除了可以發展觀光,也能有效做好安全管理。王炳漢舉例,通霄海水浴場最近舉辦「2024通霄沙雕藝術節」,便結合海水浴場,吸引大批觀光客前往遊憩,成了當地近年來最熱鬧的觀光活動,也吸引外縣市民眾慕名前往朝聖,是很好的海洋觀光成功案例。反觀竹北的新月沙灣,即使擁有相同的條件,甚至離台北大都會更近,但舉辦的活動卻大多是新竹當地人參加,未能進一步吸引到外地遊客,更缺乏常態管理,相當可惜。王炳漢直言,儘管設立海水浴場要在前期投入不少人力設施等成本,而未來的管理維護也是一筆開銷,但換個角度以長遠的眼光想,政府能有穩定營運的觀光據點吸引外地遊客,進一步帶動竹北西區產業發展,絕對是一筆划得來的生意。對此,新竹縣政府表示,新月沙灣目前已列為危險水域,禁止民眾戲水,每年暑假的假日也有水上救生志工駐點,對於民代呼籲派駐常態人力與進一步規劃確實有其道理,將找預算辦理可行性評估。縣府官員說,新月沙灣究竟是否適合做海水浴場,光是探究波浪的高度和潮流的強度便有不少學問,加上需留意海底的地形有無陡峭降,以及岩石、水質、周圍的自然環境狀態是否屬於保護區,還得調查有無存在瀕危物種。官員也說,除了自然環境顧慮,還得注意有無地點設置更衣室、淋浴、廁所等基本設施。此外,海灘的廣度和容納能力,是否可以進行運動和休閒如衝浪、浮潛、沙灘排球等,都要一併評估並列入管理辦法,也不能忘記天氣因素,訂出具體開放時間與關閉標準,都會一併列入可行性評估中。
母子均安!六福村迎新犀牛寶寶 命名「桃喜、桃福」2選1投票開跑
全世界平均每年誕生17隻小犀牛,其中六福村每1至2年就有1隻小犀牛出生,上周六福村再添1隻犀牛寶寶,母犀牛「桃太郎」於13日誕下1隻健康的雄犀牛寶寶,六福村20日起在臉書粉絲專頁上舉辦命名票選活動,由犀牛媽媽的姓氏「桃」延伸,選項有「桃喜」、「桃福」,盼喚起動物保育及環境永續的更多關注。六福村指出,保育員在今年3月觀察桃太郎體型明顯變化,判斷為懷孕中期,動物照養團隊就持續追蹤牠的生活起居狀態,直到6月下旬,桃太郎的乳房漲奶已接近懷孕後期,為了可以讓桃太郎安心養胎生產,特地將牠安置在犀牛繁育研究基地中的產房待產。犀牛產房除了有遮陰避雨的室內空間,還有柔軟的乾草床,讓桃太郎可以舒服躺著休息,保育員也與獸醫、營養師監控健康狀況與營養補給,靜待小犀牛的到來。13日一早桃太郎呈現躁動狀態,乳房分泌乳汁與外陰部些微腫漲,這些都是即將生產的徵兆,動物照養團隊則在一旁監控著桃太郎的狀況,而桃太郎是個有經驗的母親,整個生產過程僅花兩分鐘,對比犀牛平均生產近乎半小時的時間,可謂是非常順利。六福村表示,目前小犀牛仍陪著犀牛媽媽在犀牛產房坐月子,動物照養團隊於桃太郎產後連續72小時日夜無休,不間斷監控犀牛母子的健康狀況,確保母子均安,剛出生的犀牛寶寶對整個世界充滿好奇心,第1天就會自己喝母奶且四處蹦蹦跳跳的探索環境。大型動物照養需要投注大量人力、物力與全民支持,莊福文教基金會於2024年發起動物認養保育計畫,以全球瀕危物種復育、野生動物醫療救傷、野生動物收容照養、動物生態保育教育為4大核心要務,希望能號召關注生態永續的企業與社會大眾共同維持生物多樣性平衡,保障野生動物生存永續。
澳洲動物園防無尾熊壓力大 不再提供「抱抱體驗」
外型可愛的無尾熊不僅是澳洲國寶之一,更是是許多人去當地旅遊時,會嘗試近距離接觸的小動物,澳洲不少動物園都會有開放遊客和無尾熊抱抱拍照的體驗活動,包括已故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流行樂天后泰勒絲,就連俄羅斯總統普丁也抱過,不過位於澳洲昆士蘭州首府布里斯本、自詡是全球第1座無尾熊庇護所的「孤松無尾熊動物園」(The Lone Pine KoalaSanctuary,另有音譯為「龍柏」),本月起不再提供這項「抱抱體驗」,理由是避免無尾熊壓力太大!圖為2022年10月22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右)與澳洲總理艾班尼斯(右)在西澳州首府伯斯的國王公園抱著無尾熊拍照。(圖/達志/美聯社)《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這座位於布里斯的動物園宣布,「從本月(7月)開始,將不再提供遊客『無尾熊抱抱』的體驗」,並表示此舉是因應日益強烈的遊客回饋。據園內的總經理迪斯康(Lyndon Discombe)指出,「我們樂於見到本地民眾和國際遊客的轉變,他們可以近距離觀賞專屬於澳洲的野生動物,但不一定得是親身接觸」。澳洲多個省分目前已禁止飼養無尾熊,但在昆士蘭、南澳和西澳的少數地方,這種作法仍在繼續。像是位在黃金海岸的「夢幻世界遊樂園」(Dreamworld),遊客可以花費29.95澳幣,約新台幣654元就可以拍攝一張擁抱無尾熊的照片。澳洲無尾熊動物園開第一槍,取消無尾熊抱抱活動。(示意圖/達志/美聯社)雖然昆士蘭政府已有明確規定,無尾熊最多連上3天班就得休1天、每日工時上限30分鐘,每週總工時180分鐘,以及有小無尾熊保保的母熊就不得排班等限制,但還是有動保組織呼籲,應該完全停止營運這類景點及服務。報導也引述動物權利組織說法,利用無尾熊拍照、擁抱來吸引遊客有點殘忍,研究顯示,這類作法會帶給無尾熊壓力,特別考慮到牠們是獨居的夜行性動物,白天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澳洲無尾熊動物園開第一槍,取消無尾熊抱抱活動。(示意圖/達志/美聯社)無尾熊身為澳洲國寶,同時也是該國旅遊業的金雞母,據2014年的一項研究顯示,無尾熊商機每年高達澳幣32億元,約台幣698億元,同時提供多達3萬個工作機會。不過澳洲近年來因為整地、野火、乾旱、疾病和其他威脅,已導致無尾熊數量大減,估計野生無尾熊僅剩5萬隻,在澳洲東岸大部分地區還正式將無尾熊列為瀕危物種。澳洲無尾熊動物園開第一槍,取消無尾熊抱抱活動。(示意圖/達志/美聯社)
夢幻生物「紅眼金蛇」現身日農場 專家揭來歷:能存活是奇蹟
日本福岡縣某農場主人近日發現,農園裡出現了一條看起來像「神話生物」的「紅眼金蛇」,而後將牠轉交給福岡縣動物園。對此,專家表示,這條蛇不僅是瀕臨滅絕的物種,且具有不尋常的特徵,能在野外存活下來簡直是個奇蹟。據富士新聞網報導,位於福岡縣南部八女市立花町的奇異果農場近日出現了稀少的「紅眼金蛇」,當時85歲的老闆三宅清一郎在農場的小路找到了牠,蛇全身呈鮮黃色,在陽光下閃閃發亮,眼睛又圓又紅,蛇長約40公分。老闆說,雖然自己不喜歡蛇,但感覺這條蛇很特殊,還是將其送到福岡市動物園,隨後動物園則將蛇轉送至北九州市小倉北區的「北九州市螢火蟲博物館」。對此,館長鵜澤拓哉表示,金蛇其實是福岡縣瀕危物種黑脊蛇,蛇本來外觀呈現褐色,但其身體之所以呈黃色,是因為基因重組時出了問題,所以缺乏黑色素,身體失去了所有正常存在於體內的黑色素,也就是所謂的「白化症」,由於難以躲藏在大自然中,所以白化的蛇容易遭到天敵捕食,因此能在野外存活下來簡直是奇蹟。
大熊貓「團團」回來了!大象林旺標本師操刀 重返瀕危動物故事館
為響應「國際瀕危物種日」,台北市立動物園17日舉行「瀕危動物故事館」開工典禮,其中人氣最高的大熊貓「團團」標本以及部分動物標本先亮相,園方表示,「瀕危動物故事館」預計在秋季正式對外開放,未來故事館將展示穿山甲、射紋陸龜、無尾熊、黑腳企鵝和大貓熊等20多種動物的形態標本。動物園展示標本除了人氣王大貓熊「團團」外,還有大象「林旺」等動物,園長諶亦聰表示,2大標本皆出自標本師林文龍之手,「團團」標本從舌頭、蛀牙、口水都真實呈現。諶亦聰表示,園區從早年收藏珍奇物種,到現在以瀕危動物保育為本,強化動物福祉、保育研究、棲地保護與復育、瀕危物種再引入、環境教育及生命教育為經營發展核心,「Devoting to Rewilding」正是動物園轉型為野生動物保育機構的期許。諶亦聰表示,今年動物園110歲生日,園方在教育中心地下1樓規畫「瀕危動物故事館」,透過瀕危物種連結國際與國內的保育合作計畫,喚起大眾重視因棲地開發、環境汙染、非法獵捕、氣候變遷等因素對於野生生物造成的威脅。台北市教育局副局長陳素慧17日偕同第一銀行副處長方正文及群創光電處長鄭雅莉等人,一起為「瀕危動物故事館」開工祝賀,陳素慧表示,人氣王「團團」重現在大家眼前,謝謝林文龍的製作讓生命能夠延續。
男子入境深圳灣!海關行李檢查發現異常 打開竟發現一顆「鱷魚頭」
一名男旅客近日入境大陸深圳灣時,海關人員發現男旅客的行李有異常,於是要求檢查對方的隨身行李。沒想到,當海關人員打開後,竟發現一顆長約40公分的乾鱷魚頭。根據陸媒綜合報導,一名男旅客日前入境大陸深圳灣,將行李放進X光機檢查時,海關人員查覺到有異常。於是便把男旅客叫到一旁,檢查他的手提行李,沒想到竟在包包裡面發現一顆「乾鱷魚頭」。經過海關人員詳查後,發現這個乾鱷魚頭長約40公分,重1.5公斤,且實際為鱷目動物制品,該物種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對此,大陸海關提醒,根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條例》等規定,除合法持有《允許進出口證書》或物種證明外,禁止貿易、攜帶、郵寄瀕危物種及其製品進出境,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太令人心碎!黑猩猩寶寶出生2周驟逝 媽媽緊抱遺體不放長達3個月
西班牙動物園一隻名為娜塔莉亞(Natalia)的黑猩猩媽媽,在痛失愛子的3個月後,仍然每天抱著幼兒的遺體不放,畫面令不少網友同樣感到傷心。根據外媒《每日郵報》的報導,西班牙瓦倫西亞動物園(Bioparc Valencia)於本月10日發布聲明,表示娜塔莉亞在2月初誕下新生兒後,小寶寶於2周後就死亡。儘管類似事件對於幼兒死亡率較高的黑猩猩群體中並不罕見,靈長類們依舊會為死亡悲傷、哀悼。報導指出,喪子的憾事對娜塔莉亞的打擊相當嚴重,似乎來得更加沉重,牠每天都會隨身攜帶孩子的屍體在圍欄內走動,也能見到其他黑猩猩在安慰娜塔莉亞的身影。園方提到,黑猩猩是以社會關係和群體凝聚力為基礎的物種,因此所有成員都受到這些悲傷事件的影響,牠們也需要時間來接受失去親人的事實,而猩猩媽媽會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適應。另外,園方進一步表示,由於黑猩猩是極度瀕危物種,他們必須持續讓娜塔莉亞繁殖來保護物種;由於娜塔莉亞與另1隻雌性黑猩猩同時誕下新生兒,園方亦希望新生兒的到來能讓娜塔莉亞高興起來,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似乎並沒有對她的悲傷情緒產生任何影響,而園方也會積極為牠提供最大福祉,同時支持牠們的行為與自然本能。
馬來西亞推「猩猩外交」!贈送紅毛猩猩展現保護生物多樣性
馬來西亞種植暨原產業部部長長佐哈里(Johari Abdul Ghani)8日表示,計畫向採購棕櫚油的國家贈送瀕臨絕種的紅毛猩猩,向國際社會宣示「馬來西亞致力於保護生物多樣性與森林環境」。佐哈里於社群媒體寫道:「馬來西亞不能在棕櫚油問題上採取防禦態勢」。他表示,馬來西亞反而需要向世界各國展示「馬來西亞是可持續油棕生產國,同時致力於保護森林和環境永續性」。佐哈里計畫向歐盟、中國與印度等貿易夥伴贈送紅毛猩猩,並將這項嶄新的外交戰略與中國的「熊貓外交」相提並論。此外,他也呼籲棕櫚油企業與非政府組織合作,協助保護馬來西亞野生動物,並提供野生動物相關技術與專業知識。歐盟於2023年4月通過新法案,規定產品須提供「盡職調查」報告,確認符合「零毀林」規範。產品不能來自2020年12月31日後毀林得來的土地,也不能造成森林退化(forest degradation)。此法推出後,對馬來西亞等國造成巨大壓力。馬來西亞是全球第二大棕櫚油生產國。棕櫚油廣泛應用於生活中,舉凡餅乾、人造奶油等食品,以及肥皂和洗髮精等日用品的原料都包含棕櫚油。英國《衛報》指出,超過半數的包裝產品都含有棕櫚油,而各行各業對棕櫚油的大量需求造成馬來西亞與印尼的大量砍伐。婆羅洲猩猩(Bornean orangutan)是婆羅洲島的特有種,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度瀕危物種。據估計,100年前猩猩總數可能超過23 萬隻,但目前僅剩10.4萬隻。而印尼蘇門答臘島北部的蘇門答臘猩猩(Pongo abelii)則只剩下7500隻。動物保護組織呼籲馬來西亞政府考慮其他方式來表現其保護該物種的承諾。動保組織馬來西亞野生動物正義(Justice foe Wildlife Malaysia)表示:「我們明白猩猩外交是解決方法之一,但探索其他替代方案改善與歐盟的關係也同樣重要」。該組織主張,猩猩外交這項構思需要進行廣泛的科學和法律研究。中國長期將熊貓外交作為軟實力的展現,將大熊貓借給外國動物園展出,將得來的費用用於熊貓保育,並在四年後將熊貓接回中國繼續生活。
大雪山驚見瀕危物種「撬唇蘭」 森林護管員攀高揭真容
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植物資源豐富,位於中高海拔的霧林帶,森林護管員為了記錄樹冠層上的生態,冒險攀升至40公尺高度(約14層樓高),當他們揭開了紅檜巨木的面紗時,驚喜發現保育等級的瀕危物種、台灣原生的中小型蘭花「撬唇蘭」,這項發現也令參與調查的同仁感到振奮。撬唇蘭的花色純淨,略帶粉紅斑,花徑約3到4公分。它屬於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保育等級的瀕危物種,在台灣中高海拔山區1500到2200公尺生長,春季開花,綻放的美麗令人難以忘懷。撬唇蘭屬於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保育等級的瀕危物種,春季開花,綻放的美麗令人難以忘懷。(圖/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提供)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位於1800到2996公尺的高度,其中1800到2500公尺的區域被稱為霧林帶,擁有優美的檜木林景色,是遊客的最愛。這次調查的紅檜樹高約50公尺,就像一座大樹公寓,提供許多生物的家園。工作同仁使用攀樹裝備攀升至40公尺樹冠層時,記錄到許多附生植物,如撬唇蘭、豆蘭、書帶蕨和瓦葦等。此外,他們還發現了飛鼠的排遺和樹幹上的飛鼠窩,窩裡鋪滿了紅檜的枝葉,讓工作人員不禁感嘆樹上的世界是如此精彩和熱鬧。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森林護管員使用攀樹裝備攀升至40公尺樹冠層時,發現了飛鼠窩。(圖/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提供)林業保育署台中分署表示,平時在森林浴步道中,因高度和視野的限制,無法看到樹冠層的豐富生態。這次透過森林護管員的攀樹觀察,讓大家可以用不同的空間尺度欣賞紅檜巨木上的植物世界。這些調查資料也展示在大雪山遊客中心三樓的植物世界展示室,讓民眾可以用更近視角欣賞。
溼地殺手「互花米草」入侵金門 活化石「鱟」岌岌可危
活化石「鱟」4億多年前古生代泥盆紀就已出現在地球上,2019年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早年族群曾遍布台灣本島北海岸及西海岸,目前僅剩金門及澎湖有成鱟穩定上岸產卵紀錄,但數量非常稀少。金門在地人士疾呼,除因人為影響外,有「溼地殺手」之稱的外來種植物「互花米草」也限縮鱟群的生存空間,盼政府重視。金門縣水產試驗所內設有全台唯一的「鱟生態文化館」,每1隻鱟平均約有25年壽命,要活到第4年才會成年,雄鱟會一輩子附著在雌鱟身上,緊緊相依不分離,又被稱為「夫妻魚」,早年族群曾遍布台灣本島北海岸及西海岸,近幾十年來隨著人類過度捕撈與環境破壞,棲地急遽減少,野生族群數量持續下降。長期關注生態保育的退休老師洪清漳表示,金門早期因處於軍管之下,海岸不得任意進出,有效減少人為干擾,西、北海岸潮間帶均有穩定的鱟族群分布;但自解嚴後隨著,人為開發破壞加劇,金門鱟群的棲地正逐年縮減,縣府雖於2000年初劃設800公頃「金門古寧頭西北海域潮間帶鱟保育區」,但嚴重的人為干擾,如今只剩金城雄獅堡至建功嶼一帶的潮間泥灘環境較適合鱟生存,棲地環境岌岌可危。洪清漳也指出,鱟的棲地除人為破壞外,還遭受有「溼地殺手」之稱的外來種植物「互花米草」大舉入侵有絕大的關聯。互花米草耐鹽、耐淹、又抗風浪,根系可深入地下達60公分,單1植株每年可繁殖逾100株,密集生長的群體不僅會減低水流,也嚴重限縮鱟群等潮間帶生物的生存空間。金門縣府表示,互花米草分布區域為鬆軟泥灘地,加上金門潮汐潮差大,人力移除不易,加上受限於經費編列與多數鄉親擔心破壞潮間帶,反對以重型機具移除,2022年曾委外人力移除,但後續多處區塊無人投標,目前僅先針對重要地區清理,日後將再考量修正標案。對此,洪清漳表示,縣府執行移除的時間、工法不對,結果愈清愈糟糕,互花米草應趁其根淺時立即清除,而非累積一段範圍後再發包移除;另在挖除工法上未將斷根清除乾淨,使得「春風吹又生」,建議未來必須堅持「全面監控、立即根除」,才能將外來強勢植物完全根絕,還給鱟群開闊的棲地。
淡金公路驚見烏龜壓馬路...竟是瀕危「柴棺龜」!動保處救援野放
新北市石門區日前有民眾在淡金公路旁見2隻烏龜結伴「壓馬路」,為避免烏龜遭車輛碰撞輾壓,通報新北市消防局石門消防分隊,由消防員救援送往三芝動物之家,經獸醫師謝弘斌辨識,確認2隻烏龜是瀕危物種一級保育類柴棺龜,身體並無大礙,給予照料和充足休息後,已帶往自然棲地野放。三芝動物之家站長謝弘斌表示,台灣本島共有4種原生龜,分別為斑龜、中華鱉、食蛇龜及柴棺龜,其中以斑龜較為常見。新北市北海岸地區背山面海,自然生態資源豐富,淺山丘陵及河岸溼地等都是柴棺龜最佳繁殖環境。林務署2019年1月已公告柴棺龜由二級保育類,調升為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謝弘斌說,陸生烏龜行動緩慢,在馬路上容易被車輛撞到,去年度接獲民眾通報烏龜救援案件高達182件。因此在路上看到烏龜,要立即減速或停車,讓烏龜安全通過,如果烏龜在馬路上有危險時,可協助將烏龜移至安全樹叢中,如發現烏龜已有受傷,可通知動保處到場救援及醫療。石門消防分隊隊員蕭子齊說,當時救援這2隻烏龜時,只覺得牠們和一般的烏龜不一樣,沒想到竟是瀕臨滅絕的柴棺龜,所以很慶幸能幫助牠們脫險。動保處呼籲,台灣柴棺龜為一級保育類原生龜,在生態保育中具有維護自然平衡及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功能,提醒民眾謹守「自然生態法則」,不餵食、不干擾、不接觸,避免破壞生態平衡。民眾如發現野生動物受困,請立即通報動保處派員救援。
這回真廢廢了!德國動物園殺一半狒狒 「給食肉動物加菜」惹議
德國紐倫堡動物園(Nürnberg Zoo)近日宣布要撲殺園中近一半的狒狒,並把牠們餵給肉食動物當飯吃,此舉引發熱議。園方表示,園中有45隻狒狒,超出原先25隻的容納範圍,繁殖數量失控,園方已經嘗試多種方法,但是都沒有奏效,「這是為了讓狒狒能好好生存」。英國《每日郵報》(The Daily Mail)報導,德國紐倫堡動物園近日宣布要撲殺園中近一半的狒狒,並把牠們餵給肉食動物當飯吃。動物園稱,園中有45隻狒狒,超出原先25隻的容納範圍,狒狒繁殖數量失控,園方已經嘗試多種方法,但是都沒有奏效,過多的狒狒不利於種群生存,也導致近親繁殖問題,「這是為了讓狒狒能好好生存」。消息曝光後,動物園的決定遭到動物保護組織的抗議,並呼籲其他動物園接收狒狒。有網友認為,這是動物園管理不善的借口,園方未做好絕育手術;還有人表示,這完全都是動物園自己的錯誤,管理不善,沒有做好絕育,因此導致泛濫,現在不得不采用極端的方式,還打著為動物好的名義,實在是太虛偽。據悉,即將遭捕殺的狒狒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建議飼養在動物園中進行物種保護。狒狒是世界上體型僅次於山魈的猴,共分爲5種,都分佈於非洲地區。雄性兇猛,敢於和天敵獅子、豹對峙。屬於雜食類,但也能捕獲小型哺乳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