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骨水泥
」椎間盤出問題壓迫神經 需做脊椎手術應注意「這些」!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潘昱僑報導】若椎間盤出現問題,輕微受傷可能會產生背部疼痛等症狀,但有些嚴重會壓迫到神經,產生神經性麻痛,甚至造成肢體無力、大小便困難等,須依症狀嚴重程度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如何治療椎間盤問題? 須依症狀嚴重度評估當椎間盤出現問題時,其實不一定要進行手術。雙和醫院神經外科林乾閔副院長表示,大約80%以上的椎間盤問題是不需要開刀的,可以採保守治療,請病人多休息不要再刺激神經,或吃消炎止痛藥物緩解發炎反應造成的疼痛,也可以做震波、微波、紅外線等物理治療,甚至用類固醇做局部的痛點注射或神經阻斷。至於什麼樣的情況才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呢?林乾閔副院長提到,如果椎間盤問題產生的神經壓迫,已經造成肢體無力、疼痛難耐,甚至影響到大小便功能等,可能才需考慮進行手術。脊椎手術治療有2目的 手術選擇應注意「這些」而在手術前醫師須先確認病人的症狀與影像檢查結果符合,確定症狀是源自於椎間盤問題後才可進行手術,避免無意義的過度治療。此外,林乾閔副院長也強調,手術方式的選擇要越簡單越好,更要符合病人的需求,而開刀的目的有2個,第一「減壓」,讓脊椎神經不要再被壓迫;第二「維持穩定度」,若脊椎不穩定就需強化,甚至要做融合、固定。像壓迫性骨折,其實灌骨水泥就能解決病人的問題。若是椎間盤突出,就需把壓迫的椎間盤清除,而當脊椎不穩定時就需做融合、固定,並盡量用微創的方式減少病人的神經、肌肉、血管傷害,這些都是脊椎手術必須要考量的部分。▲雙和醫院神經外科林乾閔副院長手術脊椎融合器怎麼選? 注意大小、融合率、材質另外,如果需要做融合手術,那脊椎融合器的選擇也相當重要。林乾閔副院長表示,脊椎融合器的大小須符合脊椎椎體的大小,才能有較多的接觸面積,融合率也會因此越高。除了大小、融合率以外,脊椎融合器的材質也是需要注意的一部分。林乾閔副院長表示,脊椎融合器的材質包含一般的聚乙烯材質、鈦、TM等,以及最新的氮化矽材質,它不只融合率較高,同時還具有抗菌的效果。不過,脊椎融合器市面上約有上百多種,民眾到底該如何選擇呢?林乾閔副院長指出,其實每個人的狀況不太一樣,可以依個別情況跟專業醫師討論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融合器。像林乾閔副院長就提到,過去有個病人骨質較差,融合率可能會受到影響,再加上病人本身身體疾病較多,醫師擔心其術後感染的風險,在經過討論後便決定使用氮化矽材質的脊椎融合器,不僅有抗菌功能也能加速脊椎融合,而使用後也如預期,沒有產生任何感染的併發症,並有很好的融合率。椎間盤問題不論是治療或融合器,都應依個別情況與醫師討論,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林乾閔副院長也特別提醒,若要進行手術,不論是骨科或神經外科一定要找特別了解脊椎手術的醫師進行討論以及後續的治療。
保密防跌存骨本2/年輕女性防骨鬆 「負重運動」與「維他命D」是關鍵
有鑑於骨水泥補充強度不足,李炫昇醫師帶領著研發團隊設計出「可擴張椎體強化支撐系統」(EVA)微創手術作為治療新選擇。EVA主要以醫療級鈦金屬為材質,將植入物於椎體內作360度擴張球狀呈現,使骨水泥能順利注入椎體,均勻填滿避免不當的外溢。醫療級鈦金屬材料植入脊椎後,會呈三百六十度環狀支撐椎體,讓骨水泥沿著金屬孔徑與葉片,與椎體貼合。(圖/李炫昇提供)李炫昇指出,EVA可以避免椎體成形術(灌骨水泥)缺點,並完全取代「椎體擴張術,專利技術在於可擴張的植入物只要用一個小傷口將EVA植入椎體之中,在X光機的幫助下將EVA擴張至理想的大小與位置,之後直接灌入骨水泥,骨水泥會沿著EVA的孔徑與葉片與椎體結合,大大減少骨水泥滲漏的風險。醫師李炫昇帶領團隊研發EVA微創手術,可以協助骨水泥順利注入椎體,且均勻填滿,降低骨水泥滲漏等風險。(圖/李炫昇提供)李炫昇解釋,台灣特別之處在於呈現三百六十度環狀支撐,經過與上下撐開千斤頂式支撐器的臨床比較,可以減少骨水泥滲漏減少神經傷害;特別是在支撐力上,勁度為千斤頂式的四倍。而且器材是一體成形,椎體回復程度可達百分百,無須擔心撐開之後又恢復回原狀。目前這套EVA系統已經獲得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地的專利,目前也將進入髖關節股骨頭支撐的人體臨床試驗。但目前健保並未給付相關支撐器費用,需自費使用。李炫昇認為,如果椎體塌陷嚴重,植入支撐器絕對比單用骨水泥要佳。如果不幸發生椎體骨折,建議可以與專科醫師進行討論。EVA微創手術造成的傷口僅約0.5公分,患者術後復原快,較為便利。(圖/李炫昇提供)陳文哲提醒,人體骨骼的骨質約於20至30歲間達到最高峰,之後就會隨著年齡增長減少流失,使骨骼形成許多孔隙、中空,罹患骨質疏鬆的機率也隨之增加。平日除了維持良好作息,飲食多攝取高鈣、蛋白質、維生素D3等,也可多培養從事荷重運動的習慣,如:健走、慢跑、登山、舞蹈等,都有助於增加骨密度、強健肌肉,改善身體的協調與平衡,遠離骨質疏鬆危機。李炫昇則提醒,骨折最基本原因還是來自骨質流失,特別是年輕女性,更應該要有「儲存骨本」的觀念。平時就應該從運動、飲食著手,多補充鈣質並有充足的日曬時間,這樣才能協助體內加速維他命D合成,幫忙留住骨質。專家提醒,為了促進骨質密度而運動,應循序漸進,可從慢跑開始。(圖/林士傑攝)如果超過五十歲更要謹記「保密防跌」。李炫昇說,多數骨質疏鬆所造成的骨折發生前都沒有症狀,但是經過些微碰撞、跌倒、撞擊等狀況後就會發生骨折。所以除了注意骨密度外,更要特別注意外在危險因子。李炫昇認為,骨質疏鬆其實也是正常的老化現象,最近他發現,有一些銀髮族雖然有很好的健康觀念,但卻是做一些超過自己能力負荷的運動,結果導致骨折的發生,所以運動還是要循序漸進,等到身體有足夠支撐力,再繼續加重訓練量。李炫昇強調,骨折還是要預防重於治療,平時多做負重運動,注意維他命D攝取與腎功能正常外,也要透過檢查掌握自己的骨質密度,一旦發現進入到危險程度時,就應該趕緊積極接受治療,這樣才能防止骨折意外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