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病
」 炭疽病 非洲 洋蔥疫後國外旅遊大爆發!看「動物大遷徙」超夯 疫苗清單高達8針
新冠疫情解封後國外旅遊大爆發,其中被列為即將消失的生態遊程「動物大遷徙」夯到團團爆滿,遊客也提早在出發前2到3個月展開防疫大作戰,預約接種黃熱病、A肝、小兒麻痺等疫苗,最多達7至8針,自費約2萬元。醫師提醒,目前非洲除黃熱病,還有霍亂、炭疽病、茲卡病毒等多種傳染病,計畫出遊的民眾要做好防疫準備,不要讓生態獵遊變成終生遺憾。非洲動物大遷徙是世界上最壯觀的野生動物遷徙奇景,成千上萬動物每年6月從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出發,向北遷徙至肯亞的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晴天旅遊總經理蕭世華指出,動物遷徙的數量之多,讓人深刻體驗數大便是美,而不同物種在遷徙過程狹路相逢、甚至上演殺戮景象就在遊客眼前震撼上演。曾帶兒子參加「動物大遷徙」10日遊的林洺鍒說,她把這場遊程當成兒子國小的畢業禮物,遊程中母子倆住在國家公園的豪華營帳,四周就是動物的家,而搭熱氣球鳥瞰多樣的生物遷徙動態更是此生難忘,此行也開啟兒子對生物、生態學習的熱情。衛福部台中醫院旅遊門診醫師蕭誌毅說,近年許多民眾為參與動物遷徙遊程,會提早在3月到旅遊門診諮詢並預約接種疫苗,除了黃熱病疫苗是入境必備,不少民眾接種包括黃熱病、A型肝炎疫苗、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小兒麻痺疫苗及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三合一疫苗等。感染科權威、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則提醒,瘧疾預防用藥也不能漏掉,非洲蚊蟲和台灣大不同,一旦被叮咬不能等閒視之。蕭誌毅說,在旅遊門診中除預先了解當地各種傳染病,如回國後出現症狀也應回診或就醫時告知醫師旅遊史。
今年第5種「嚴重傳染病」爆發 WHO:疫情已從非洲擴散到歐洲
2023年剩不到20天,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登記的「可在全球造成嚴重破壞」傳染疾病名單卻又增添1筆,且疫情已從發源地尚比亞擴散到歐洲並造成4人死亡。WHO也警告,尚比亞等非洲10國目前仍處於高度的傳染風險中。據《每日星報》報導,這波炭疽病是繼最新型的新冠病毒株、季節性流感、中國的多重呼吸道疾病與百日咳後,今年第5種正在傳播的危險傳染疾病。WHO指出,截至11月20日,最早爆發疫情的東南非國家尚比亞已有684人染疫,發源地希納宗格韋(Sinazongwe)287名患者中有半數不治,打破該國炭疽病疫情紀錄,另有10頭牛、3隻山羊被感染。讓WHO官員更頭痛的是,疫情除可能在安哥拉、波札那、剛果民主共和國、馬拉威、莫三比克、納米比亞、坦尚尼亞及烏干達等尚比亞鄰國爆發,羅馬尼亞也確認有多起病例,並帶走某小鎮4位居民生命。WHO指出,由於尚比亞與各鄰國有頻繁的人、畜流動,「病毒也可能隨著河流及湖泊上的動物屍體,繼續傳播到其他地區」。據台灣疾管署資料,炭疽病為人畜共通傳染疾病,人類通常經由接觸、食入受感染動物或吸入大量炭疽孢子感染;疾病可分為出現小膿皰或丘疹,未治療死亡率可達40%的「皮膚型」、症狀類似感冒但惡化極快,死亡率也高的「吸入型」、好發於頰黏膜、舌、扁桃腺及後咽壁,症狀為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輕微腹瀉,惡化快死亡率也高的「腸胃型」等3種。
天熱大湖草莓多病齊發「1/4莓田受損」 估漲至每斤500元
苗栗縣大湖鄉草莓已至產季,近期卻爆發萎凋症、葉枯病、青枯病、炭疽病、以及角斑病等多病齊發問題,其中萎凋症是最主要症狀,莓農表示目前仍無藥可治,怨聲載道。大湖鄉農會直指今年大湖全鄉栽種草莓約有400公頃,受損莓園高達120公頃,超過4分之1,呼籲農改場盡速找出防治方案,也希望農業部能夠同意以天然災害現金補助方式援助莓農,農會也預估產地售價將漲至每斤500元。農業部對此表示,對於核准可防治草莓炭疽病、萎凋病的生物農藥,防檢署都納入友善資材補助品項,每公頃1萬元,請農友盡速申請。大湖鄉草莓每年大多是從10月間開始定植栽種,經過2個月成長,近期開始第1期花結實收成,莓農卻發現出現大量草莓植株枯死,經向大湖鄉農會反映,日前請來農業部苗栗農改場、動植物防疫檢疫署、農糧署等中央單位,會同苗栗縣政府農業處共同赴莓園會診,結果赫然發現病症不只一種,總共有萎凋症、葉枯病、青枯病、炭疽病、以及角斑病等病症,多病齊發,其中以萎凋症是最主要的病症。大湖鄉農會推廣部主任胡智郎表示,今年大湖鄉栽種草莓面積約有400公頃,發生病害的莓田約有120公頃,約占4分之1,多處莓田的草莓,高達8成全部枯死,損失相當慘重。他提到,第1期花目前已開始成熟結果,但因產量大減的關係,估計產地售價將漲至每斤500元。胡智郎表示,目前大湖草莓最主要發病症狀是以萎凋症為主,萎凋症目前並無有效藥劑可應對治療,莓農認為是因今年入秋後至今,氣溫持續偏高,才造成多種病菌大量爆發。日前農改場人員赴現場診視後,曾指出休耕期間田土消毒等管理工作不善才導致病毒叢發,但胡智郎代莓農們請求農改場人員提供適合的田土消毒方法,以及萎凋症防治方式,才能有效根絕萎凋症發生。大湖鄉農會也期望農業部能夠針對防治相關病害所需藥物提供補助,對於已經受損的莓田,也能比照農業天然災害現金補助辦法,補助莓農損失。
水庫解渴有望?梅雨鋒面抵達時間曝 專家預測:有2波
南台灣近來降雨少,水情愈來愈嚴峻,恐面臨30年來大旱災。氣象專家賈新興便預測,今年梅雨時間有2波,5月26日前的環境不利降雨,5月28日開始才有利梅雨鋒面建立,第2波則要等到6月7日之後,希望可以為水庫解渴。賈新興昨(11日)在臉書PO出美國系集氣候預報資料,是預測有利梅雨指標的預報紀錄,當水平風切(紅線)和垂直風切(藍線)同時大於零值線,且持續一段時間,代表環境有利梅雨鋒面的建立。而最新預報顯示,首波是在5月28日至6月3日,第2次是在6月7日之後,持續時間更長,並且於6月9日前後同時伴隨西南季風(紫線)的增強。有利梅雨指標的預測資料。(圖/翻攝自賈新興臉書)至於未來天氣狀況,賈新興今天在臉書分析,13日至14日北部山區及花蓮山區午後有零星短暫陣雨,15日鋒面通過及東北季風增強,全台有短暫雨,16日至19日午後北部山區和花東山區轉多雲。5月25日前不利降雨。(圖/翻攝自賈新興YouTube)展期資料顯示,觀察22日至28日的降雨機會,之後至5月25日前環境穩定不利降雨,5月26日才會轉為有利降雨的環境,因此提醒民眾要節約用水。而近期為水稻葉稻熱病好發時期,農民要加強防範,並掌握防治時機,高屏地區芒果正處果實生長期,果實蠅監測資料顯示蟲數逐漸攀升,且芒果及荔枝已進入小果期,乾燥少雨有利果實蠅繁衍,須做好田間衛生管理,並同步在田間懸掛果實蠅誘殺資材,避免果實蠅為害造成果實品質受損。此外,部分地區田間發現芒果佳喙管薊馬危害略增,要多注意防範細菌性黑斑病、炭疽病、薊馬及葉蟬類害蟲,在風雨來臨前後及時加強防治,以確保果實品質及收成。
今年受病蟲害、氣候衝擊 關西草莓產量減3成
關西鎮的草莓為新竹縣最大產區,面積約15公頃,產季約在每年12月到隔年4月。每逢農曆年均是草莓盛產季節,但今年受到葉枯病、炭疽病以及氣候所影響,平均產量減少3成,讓農友叫苦連天,有農友甚至農曆年間乾脆閉園不開放,產量減少連帶拉高今年零售價格。關西鎮農會指出,年前已邀請農改長專家實地勘查研議解方,希望早日替農友解決問題。關西鎮118縣道兩旁草莓農場高達25家,以種植桃園4號、香水、蘋果等品種為主,每年產季約在12月中旬到隔年4月。不過今年產量受到葉枯病、炭疽病影響,導致結果率不理想,再加上栽種期冷熱溫差過大,花期之間接不上,種種原因讓農曆年期間草莓產量減少約3成。農友張盛能表示,同樣受到病蟲害與氣候影響,自家產量減半,客人也採不到。張盛能解釋,最適宜生長草莓的溫度範圍在15到25度之間,太冷導致授粉不良、結果慢,太熱容易死亡,加上立春開始即有一波春雨,恐導致脆弱的草莓發爛,讓他相當無奈,「靠天吃飯也沒辦法。 」草莓產量減少連帶拉抬零售價,關西鎮農會推廣股指出,今年因為草莓稀少,加上成本物料也上漲,零售價格上調到每台斤400至500元,比往年貴了3成,「漲價不得已,實在是沒草莓可採。」關西鎮農會指出,農曆年假許多草莓農戶可能營業只有3小時到半天,產量少到瞬間採光,預計下一波成熟期將要到2月中旬。為解決葉枯病、炭疽病等問題,關西鎮農會在年前邀請農改場病蟲害專家前來,了解關西鎮草莓農戶受損狀況,並針對存活率不高積極想對策、做好病蟲害防治。關西鎮農會強調,農民真的很用心,但從農很大程度只能聽天由命。
屏東洋蔥飆高價 產量減7成農民沒得賣
受病害侵襲,今年恆春半島的洋蔥產量約減7成,賣價創歷年新高,15公斤小球收購價180元,比往年50元高出2倍多,蔥農苦嘆價高卻沒貨賣,極端氣候致災問題儼然無解,狀況還一年比一年慘,盼農糧署輔導轉作,降低損失。「今年已經第4年了!」恆春尤姓蔥農指出,近年受極端氣候影響,高溫多雨的天氣導致炭疽病、紫斑病、黃萎病等病害齊發,農民不管怎麼做好田間管理,抑或聽取專家建議用藥,都無法解決問題,慘狀一年比一年嚴重,今年的產量初估約減7成,賣價也因此創新高。他說,往年15公斤大球收購價約160元、中球140元、小球50元,但今年因量實在太少,大球飆升至340元、中球320元,都高出往年1倍之多,而小球更誇張,高出2倍多達180元,不過價高對農民而言並非好事,因為根本沒貨可賣。蔥農嘆,年過一年的嘗試,大家絞盡腦汁仍無法對抗氣候變遷,去年農政單位請來專家指導農民如何安全用藥對抗病害,但有用嗎?他說,年前蔥農很期待今年收成,因當時洋蔥長得非常好,不料一夜之間大雨來襲、隨後又高溫曝曬,病害蔓延根本無法擋。即使病害屬天然災害,得以申請農損補助,但對蔥農而言毫無幫助,張姓蔥農說,1分地補助3600元,但同面積的種植成本達4萬5000元至5萬,還不包括耕作前的育苗等作業數萬元,所以政府與其給補助,不如讓農糧署協助轉作找新出路,不然農民也只能逐年減少種植面積,避免損失。對此,農糧署副署長姚志旺指出,恆春半島是全台最適合種植洋蔥的地方,近年雖有減產狀況,但除氣候因素外,還有土壤有害物質及耕作習慣等,目前高雄農改場已在當地實驗水旱田輪作,盼改善土質增加產量。
恆春半島一月份雨量破百年紀錄 當地洋蔥面臨危機
近期傳出,恆春半島的洋蔥遭遇嚴重的病害,不少立委、民代也紛紛前去勘災。而會導致這波洋蔥病災的原因,主要就是因為一月份恆春半島連綿不絕地雨勢所導致,根據紀錄,今年1月份恆春半島的雨量,是設站百年以來的歷史新高。據了解,恆春氣象站設站至今已有125年歷史,2022年1月份降雨量達到173毫米,去年同期時間僅2.5毫米,甚至比去年的平均值20毫米暴增近8倍之多,如此誇張的數值也打破設站以來的降雨紀錄。在此之前,2016年恆春半島年平均降雨量為98.5毫米。而當地的農產品就在降雨、曝曬的循環中度過,像是洋蔥、玉荷包、芒果等農作物,都抵抗不了這樣的循環,甚至大片洋蔥田幾乎泡在水裡,大規模枯黃,炭疽病、紫斑病、軟腐病及黃萎病數病齊發,整片洋蔥田蔥葉枯黃、蔥根腐爛,連少數已經結小小球的洋蔥都難以倖免。枋山鄉洪啟能鄉長表示,今年洋蔥的災情真的很慘重,過年這幾天,四處都聽到蔥農哀聲嘆氣,靠天吃飯的蔥農因異常下雨而虧損慘重,之後公所員工會協助農民通報天然災害。
總統故鄉的洋蔥快死光啦! 恆春半島洋蔥災情慘重
立委莊瑞雄指出,年假期間恆春半島連下3日大雨,大片洋蔥田幾乎泡在水裡,這幾天屏東豔陽天,原本綠油油即將結球的洋蔥株,大規模枯黃,炭疽病、紫斑病、軟腐病及黃萎病數病齊發,整片洋蔥田蔥葉枯黃、蔥根腐爛,連少數已經結小小球的洋蔥都難以倖免,更有農民向總統蔡英文喊話「您故鄉的洋蔥快死光啦!」莊瑞雄提醒農民拍照記錄,明(7)天週一公所恢復上班,即可申報災情。莊瑞雄說,這已經是連續第五年,來恆春半島的洋蔥田勘災,這幾年受氣候異常影響,洋蔥年年受災,不只一年比一年小顆,也一年比一年收成少,今年更是嚴重到產量可能剩下不到三成,幾乎是血本無歸,蔥農這個年過得很是難過,他在現場看到枯黃的洋蔥田,真的很心酸。他接獲農民反映後,馬上聯繫農委會陳吉仲主委,協調農糧署屏東辦事處主任林隆新,在過年期間與枋山鄉長洪啟能、鄉鎮民代表、村里長、一同前往枋山鄉、車城鄉及恆春鎮洋蔥田會勘。「您故鄉的洋蔥快死光啦!希望總統能幫幫忙!」農民林明坤喊話蔡總統說,才一個禮拜而已,原本綠油油,蔥農開心將有好收成的洋蔥,在天氣放晴後,逐漸枯黃,這些有傳染力的病菌迅速擴散,一週內就幾乎擴散到整個恆春半島,在會勘時,有農民還持續在噴藥,農民感傷的說「希望能多救一株是一株」。林隆新當場表示,農委會、農糧署已有掌握這次洋蔥災情,會儘速啟動天然災害現金救助機制。枋山鄉洪啟能鄉長表示,今年洋蔥的災情真的很慘重,過年這幾天,四處都聽到蔥農哀聲嘆氣,靠天吃飯的蔥農因異常下雨而虧損慘重,星期一公所上班後,會馬上協助農民通報天然災害。莊瑞雄也提醒農民再忍幾天,週一公所收假上班,請大家一定要拍照並向公所反應,讓公所向上速報,農委會一定會從速補助。
莊瑞雄會勘恆春農災 農民急喊「總統故鄉的洋蔥快死光啦」
一月初恆春半島下一波大雨,上週六恆春半島又連下3日大雨,大片洋蔥田幾乎泡在水裡,這幾天恆春半島豔陽天,原本即將結球的洋蔥株大規模枯黃,炭疽病、紫斑病、軟腐病和黃萎病齊發,整片洋蔥田蔥葉枯黃、蔥根腐爛;對此,立委莊瑞雄今(5)日痛心表示,有農民向他吶喊「總統故鄉的洋蔥快死光啦,希望總統能幫幫忙」,呼籲農委會儘速啟動天然災害現金救助機制。莊瑞雄說,近期一接到農民訴苦電話,已馬上聯繫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日一早協調農糧署屏東辦事處主任林隆新和他,以及枋山鄉長洪啟能、鄉鎮民代表和村里長,一同前往枋山鄉、車城鄉和恆春鎮等地的洋蔥田會勘。「看到枯黃的洋蔥田,真的很心酸。」莊瑞雄表示,已連續5年到恆春半島的洋蔥田勘災了,這幾年受氣候異常影響,洋蔥年年受災,不只一年比一年小顆,也一年比一年收成少。他評估,今年更是嚴重到產量可能剩下不到3成,幾乎是血本無歸,蔥農這個年很難過。農民林明坤也向蔡英文總統喊話,「您故鄉的洋蔥快死光啦!希望總統能幫幫忙!」一個禮拜之間,原本綠油油,期待有好收成的洋蔥,在天氣放晴後,竟逐漸枯黃,病菌迅速擴散,一週內就幾乎擴散到整個恆春半島。林隆新表示,農委會、農糧署已掌握這次洋蔥災情,會儘速啟動天然災害現金救助機制。洪啟能也指出,今年洋蔥災情真的很慘重,過年這幾天,四處都聽到蔥農哀聲嘆氣,靠天吃飯的蔥農因異常下雨而虧損慘重,星期一公所上班後,會馬上協助農民通報天然災害。莊瑞雄提醒,因為病菌擴散迅速,有些農民希望先將已罹病的洋蔥株先行移除,以保些許洋蔥收成,或是趕種其他作物,但他呼籲農民再忍幾天,週一公所收假上班,請大家一定要拍照並向公所反應,讓公所向上速報,農委會一定會從速補助。
美前國務卿鮑爾離世…曾有望成首位黑人總統 被普丁酸拿「洗衣粉」發動戰爭
美國前國務卿鮑爾(Colin Powell)曾於波斯灣戰爭期間擔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2000年獲前總統小布希(George Walker Bush)提名為國務卿,本月18日因新冠肺炎併發症過世,享壽84歲。回顧鮑爾的一生,他不僅是首位擔任美軍最高軍職的非裔美國人,也是美國第一位非裔國務卿,一度被看好能成為首位黑人總統。據了解,鮑爾出生在紐約市的貧民區,父母為牙買加移民,年青時就讀紐約市立學院,獲得地質學學士學位,畢業後加入美國陸軍擔任軍官,服役超過35年,取得多個軍銜。冷戰時期,鮑爾在美國駐西德部隊服役,之後參加了2次越戰,歷任國防部參謀、軍事學院教官等職位,並於1989年晉升為四星上將。1987年至1993年間,鮑爾陸續擔任國家安全顧問及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被認為是美國能在波灣戰爭取勝的一大功臣,被封為「國家英雄」;1993年,鮑爾正式退役,2000年12月16日被小布希提名為國務卿,成為美國史上首位非裔美國人國務卿,一度被看好有希望挑戰總統大位,成為美國首位黑人總統。鮑爾一度被看好有望挑戰總統大位。身為內閣鴿派,鮑爾強調以多邊主義和外交手段解決對外關係,立場與國防部長倫斯斐(Donald Rumsfeld)為首的鷹派人物截然不同,即使他在反恐戰爭上全力支持小布希的對外路線,後者仍較傾向鷹派主張,使鮑爾在對外政策上受到極大掣肘,加上與內閣官員多次意見不合,最終於2004年12月14日請辭獲准。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2月,鮑爾曾在聯合國安理會作證,舉著一個裝有炭疽病毒的試管,指控伊拉克正在研製化學武器;同年3月,美英聯軍便以此為藉口發動伊拉克戰爭。諷刺的是,美國至今仍未能證實伊拉克存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曾讓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ímir Pútin)忍不住揶揄,「鮑爾拿的試管說不定是裝洗衣粉」。
全球暖化釀永凍土加速消失…科學家警告 核塵埃、千年病毒恐被釋放
隨著全球暖化日益嚴重,南北極近年冰層逐漸融化,除了造成海平面上升,一項新研究還表明,事實上北極永凍土深埋著冷戰時期的核廢料和致命病原體,隨著冰層加速融化,它們很快會被釋放出來。根據《每日郵報》報導,近期一組科學家警告,由於氣候變遷影響,到了2100年,北極地區近地表永凍土會有2/3面積消失,可怕的是在這些永凍土內,其實埋藏著冷戰期間蘇聯進行大氣層核武測試造成的大量放射性塵埃,以及大量微生物,隨著永凍土融化,這些核塵埃與細菌、病毒將會「重出江湖」。根據發表在科學雜誌《自然氣候變化》上的研究,目前科學家已經在深層永凍土內發現100多種微生物,且部分種類具有抗藥性,科學家因此擔心,永凍土融化後,這些被禁錮在「冰冷監獄」內上千年的病毒、細菌可能會對人類社會造成危害。事實上,觀察者研究基金會(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稱,2016年西伯利亞就曾發現一匹埋藏在永凍土70多年、感染炭疽病而死的馴鹿屍體,因為永凍土融化而暴露,造成1名兒童及數名成人受到感染。英國威爾士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學生物學家愛德華茲(Arwyn Edwards)就疾呼「北極的氣候與生態變化將影響地球每一部分,它長期以來一直冷凍著各種有害物質,我們需要更多地了解這些有害生物、汙染物和核物質,以便正確了解它們可能造成的危害」。除此之外,北極永凍土實際上也儲存著大量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與甲烷,以及砷、汞與鎳等天然有毒重金屬,一旦永凍土融化,除了溫室氣體被釋放到大氣中,會造成全球暖化失控外,有毒重金屬也可能被釋放到環境中,造成海洋資源、土地大量汙染。
山東爆2起炭疽病!14歲學生確診「9天後離世」 35歲男也被傳染
炭疽病是一種由炭疽桿菌(Bacillus anthracis)引起的人畜共通傳染病,若沒有積極治療,嚴重可能導致死亡。中國山東省濱州發現了2例確診病例,其中一人是14歲學生,已於8月6日死亡,另一人則是從事屠宰工作的35歲男子,目前已在醫院進行隔離治療。根據最新一期《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英文)》報告指出,14歲學生在7月28日突然發燒、疲勞、乾嘔、腹瀉和抽搐,當天晚上被送進村裡的醫療機構,3天後突然昏迷,而且鎖骨疼痛,被轉送到醫院,8月6日自願出院,沒想到竟然在當天死亡。經過檢查發現,該名學生的腦脊液檢測炭疽桿菌呈陽性,血清檢測相關免疫球蛋白G呈陽性,血液培養也通過聚合酶連鎖反應(PCR)檢測出炭疽桿菌陽性,專家初步判斷,患者為腸炭疽或腦膜炎炭疽引起的敗血症。炭疽病會發生在草食性的家畜或野生動物等。(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另一例是一名從事屠宰牛的35歲男子,曾於7月25日在該名14歲學生的家中屠宰買來的病牛,他在疫調時曾隱瞞真相,後來經公安機關調查核實,被確定為疑似病例,隨後被診斷為皮膚炭疽,男子現在已被轉移到傳染病醫院進行隔離和治療。報告指出,山東省疾控中心和相關衛生機構已對2例確診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觸者,實施嚴格的12天隔離要求,其中24人在家隔離,9人在集中隔離點隔離,已向4700多人提供預防藥物,截至8月24日為止尚未發現新病例。
中國山西疑似爆發炭疽病 9人感染隔離治療中
中國日前傳出北京收治一名肺炭疽病的確診患者後,近日在山西省爆出有9人感染皮膚型炭疽病,目前有關當局已經將病患進行緊急隔離治療。根據《網易新聞》報導指出,中國山西省文水縣保賢村傳出有9位村民感染皮膚型炭疽病,其症狀軍事四肢出現水泡,破裂後就結痂變黑,同時也有水腫、淋巴腫大等症狀,是標準皮膚型炭疽病的症狀。目前染病的9人都被移送治療,其中有2人症狀輕微已經出院,但仍有7人被有關當局進行隔離治療,而由於9人均是從事肉牛畜牧、屠宰、販售相關產業,因此山西省疾控單位已經趕赴現場,進行病毒的調查與防控等措施,希望能找到這些村民的染病來源。據悉,炭疽病是一種由炭疽桿菌傳染造成的疾病,主要傳播方式是透過炭疽桿菌的孢子進行傳染,炭疽桿菌孢子常出現於動物製品上,人體透過吸入、進食、皮膚傷口等因素感染炭疽病。其中皮膚型炭疽病死亡率高達4成、肺炭疽病死亡率高達8成5,目前為止鮮少有發生人傳人的的病例。北京佑安醫院呼吸與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醫師李侗增表示,目前中國每年約有100至300例的炭疽病案例,大多數都是以皮膚型炭疽病為主。李侗增解釋,炭疽芽孢杆菌是可以長期在土壤中存活,因此在一些農牧地區還是可以找到,很難完全消滅,而中國目前對於治療炭疽病友著成熟的方案,治癒率十分的高。
非洲350頭大象「謎樣身亡」 離奇身亡原因曝…恐是毒水惹禍
非洲南部國家波札那(Botswana)近2個月有超過350頭大象離奇死亡,引發國際間一陣關注,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研究人員指出,大象群突然死亡的原因,很可能是天然環境水所致。奧卡萬戈狹地(Okavango Panhandle)地區大約在2個多月前發現首批大象屍體,之後陸續傳出有其他大象相繼身亡,根據野生動物保育團體「大象無國界(Elephants Without Borders,EWB)的說法,至今已有356頭大象離世;不過過這個數字與當局的說法有些出入,當地政府表示,目前有281頭大象死亡。據《法新社》報導,波札那野生動物暨國家公園部代理主任陶洛(Cyril Taolo)在電訪中表示,由於象牙完好無缺,因此排除盜獵和炭疽病的可能性,不過根據初步的檢查報告,「我們正將天然毒素視為潛在原因。」波札那位於非洲內陸,該地聚集13萬頭大象,針對「天然毒素引發大象死亡」,陶洛表示,某些細菌會自然地產生毒素,尤其是在停滯的水中,不過他也強調:「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結論,確定造成大象死亡原因。」
中國、巴基斯坦簽署秘密協議 研究炭疽病望控制生物疾病傳播
有調查記者報導指出,中國大陸武漢病毒研究所跟隸屬於巴基斯坦軍方的國防科學技術組織,簽署了3年秘密協議,其協議將會以「研究新型傳染病」的名義,來研究炭疽病、蘇力菌等致命性疾病,希望能進一步控制生物疾病傳播。根據《印度時報》報導,澳洲調查記者克蘭(Anthony Klan)的調查顯示,中國大陸跟巴基斯坦有著秘密協議,消息人士透露,本次的合作計畫資金來源全由中國大陸方面出資,此外也有科學及物質方面的資助。雙方的合作計畫被命名為「新興傳染病與病媒傳播疾病生物控制合作研究」,有專家指出,目前武漢病毒研究所正在培訓巴基斯坦的科學家,並建造病毒資料庫,克蘭也提到,目前中巴雙方已經對「克里米雅–剛果出血熱」(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簡稱CCHF)進行實驗。該疾病跟伊波拉病毒類似,有高達25%的致死率,不過巴基斯坦的實驗室,並沒有能力可以處理「生物安全4級」疾病,此外,據了解,中國大陸之所以會資助巴基斯坦進行研究,主要是為了避免病毒在中國大陸境內造成風險。
【隔離經濟4】電子書大熱門 醫療保健成長1.5倍
面對高深莫測的新冠肺炎,不愛出門的人們在家讀書找答案。本刊訪查,「博客來」電子書銷售較二○一九年同期顯著成長,特別是與防疫知識相關的兩個大類:自然科普與醫療保健,成長高達一.五倍。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博客來電子書還新增防疫書籍專區,其中以跨物種傳染病、對抗病毒及咳嗽症狀為主題的書籍銷量特別好,像是《咳嗽警報:從感冒、呼吸道過敏到嚴重咳嗽的專業治咳指南 》及《對決病毒最前線:從流感、炭疽病、SARS到伊波拉,資深防疫專家對抗致命傳染病的全球大冒險 》等,較疫情爆發前,銷量成長百倍以上。此外,近期中華電信「Hami書城」的電子書下載數量,已突破四百七十一萬本,尤其最近行動用戶只要登入會員,即可從十五本精選好書中,任選一本免費下載的活動,反應熱烈兌換一空,顯示透過行動裝置下載電子書,已成為愈來愈多消費者的閱讀選擇。近期博客來電子書新增防疫書籍專區,其中以跨物種傳染病、對抗病毒及咳嗽症狀為主題的書籍,銷量表現最佳。(圖/博客來提供)
計程車開窗比較好? 醫師說病毒反而飛更遠
台灣首個死亡案例為計程車司機,除了引發社區感染的疑慮之外,也讓許多計程車司機人心惶惶,擔憂該如何自我保護。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醫師今天於媒體投書時表示,根據日本與台灣的經驗,司機顯然屬於罹病高風險族群,所以需要常常戴口罩,許多人認為打開車窗通風可以減少傳染,但其實對於炭疽病等極少數空氣傳染的感染疾病,通風才能減少傳染,這是因為空氣傳染的病原會飄浮在空中,其傳染範圍無遠弗屆,通風才能讓炭疽病孢子之類的東西飄散到室外。但是新冠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是經由飛沫傳染,它們不會持續飄浮在空氣中,而會在1至2公尺內掉落,所以傳染範圍有限,一旦汽車開窗,在大量氣流吹動下,反而讓飛沫到處飄,如果前座帶有病毒,空氣由前往後灌,後座者反而陷入罹病高風險狀態。此外,李秉穎也點出台灣可能潛藏的防疫漏洞,包括居家隔離檢疫的民眾趴趴走、沒有接觸旅遊史卻被感染、無症狀感染者、潛伏期超過14天的罕見案例、14天隔離期後仍有發病與傳染可能,另外,台灣未對中港澳等流行地區全面斷航,也無法確保沒有侵入的漏網之魚。李秉穎認為,醫師應更積極治療呼吸道感染,不需要檢驗確認,有流感疑慮,馬上用抗流感藥物;有細菌感染疑慮,馬上用最可能有效的抗生素。經過大約3天適當治療後,如果病情沒有改善,即可考慮是否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檢驗,尤其是可能接觸違反檢疫規定趴趴走民眾、與高風險族群有過接觸的可能隱性傳染、觀察期超過14天但有接觸旅遊史、肺炎群聚感染、醫護或健康人罹患肺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