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飪節目
」 潘秉新 傅培梅 廚師模仿孔劉被女星照三餐罵 梁赫群自嘲:被罵出一條血路
廚佛瑞德Fred主持全聯《爸爸回家做晚飯》,新一集邀請自稱「台版孔劉」的梁赫群登場,他更大開玩笑自封是「台版傑森史塔森」,梁赫群連忙勸他再三思,還幽默自嘲:「近年可是被罵出一條血路!」梁赫群說每當自己在粉絲專頁分享帥照,留言板就刷一排藍勾勾女藝人照三餐開砲,讓廚佛瑞德Fred整個哭笑不得,甚至忍不住調侃:「還我們臉書一個乾淨環境!」難得上烹飪節目的梁赫群,這回特別來學春遊野餐料理,希望假日全家能一同享受郊遊樂趣。廚佛瑞德Fred好奇問道,平常是否有下廚習慣?梁赫群則爆笑回應:「有看我臉書的人,都知道我平常在拍照!」接著模仿起外籍男星田舞陽帥氣的寫真照,滑稽的神情逗得全場哄堂大笑。
歐陽菲菲被誤認是鍋具女王 昔年收破億「菲姐」為愛墮胎7次近況曝
73歲的天后歐陽菲菲在第34屆金曲獎獲特別貢獻獎,她在現場特地清唱一段代表作〈感恩的心〉,簡短幾句歌詞立刻讓全場陷入回憶殺,但不少年輕網友誤以為,歐陽菲菲就是賣鍋具的「菲姐」,事實上兩人是不同人,這位台灣烹飪節目主持人,因為貌似歐陽菲菲而取了「菲姐」這個藝名,全盛時期賣鍋就年收入破億。 許多年輕朋友以為賣鍋具的菲姐是歐陽菲菲,但兩人是不同人。(圖/攝影組)歐陽菲菲獲得特別貢獻獎後,各大社群平台立刻掀起熱議,在PTT貼文甚至有人提到「菲姐上菜」或是「鍋子」,原來是有許多人都把菲姐上菜的菲姐誤認成歐陽菲菲,其實「菲姐」本名甘玉惠,是烹飪節目主持人,由於外型神似歐陽菲菲,便取藝名為「菲姐」,口才極佳的她賣鍋生動、活潑,再搭配口頭禪:「你看看~你看看」,立刻打開知名度,全盛時期年收入破億,讓她獲得「鍋具女王」封號。 菲姐(甘玉惠)在婚姻中還遭受家暴與多次墮胎,讓她身體狀態每況愈下。(圖/翻攝自菲姐臉書) 據《中時新聞網》指出,菲姐竄紅後不只代理鍋具還開了餐廳,未料這段期間在她背後竟藏著一段悲慘故事,菲姐2015年淚訴被交往35年的男友間合夥人騙婚,不僅為對方墮胎7次,甚至被施暴,對方會狠踹她子宮,她甚至提告前男友公司未經同意使用菲姊肖像刊登廣告。不過前男友則是召開記者會反駁,「我是世界上對她最好的男人,卻被貶為世界上最壞的男人」。他強調是被菲姐逼婚,雙方各執一詞最後鬧上法庭,經歷這段紛爭,菲姐之後自創鍋具品牌重新出發,沒有重返螢光幕前的她雖然業績不如以往,但她仍努力耕耘,今年2月菲姐在臉書透露「我已退休了」,並分享和友人聚餐合照,遠離外界紛擾的她,如今過著悠閒的退休的生活。
名廚戰名店2/傅培梅兩代3位烹飪名師 女兒、媳婦傳承絕技台灣味
「傅培梅是誰?」不少年輕一代有著這樣的問號,其實一代名廚傅培梅跟我們的距離沒有那麼遙遠,甚至近到當年她親手調製研發的泡麵「滿漢大餐」,在巷口的便利商店就買得到。對於有些年紀的台灣人來說,傅培梅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她在台視主持的烹飪節目,一做就是40年、超過4000集,許多婆婆媽媽就是看著她在電視裡炒菜、煮飯長大的。在兩個世代的台灣人的腦海裡,「如果傅培梅不是廚神,那誰才是廚神?」明明是外省人的傅培梅,翻開她的成長背景,竟與眾多「阿祖級」的台灣人高度神似,祖籍山東福山的傅培梅,1931年出生於日本佔領統治的大連,從小受的是日本教育,因此說的一口流利日語,這讓她後來應邀到日本富士電視台主持長達5年的烹飪節目毫無違和感。傅培梅直到日本侵華戰敗投降,才開始接受正規的中文教育。傅培梅和許多外省第一代一樣,1949年來台灣,她與同鄉程紹慶婚後育有一子兩女,出身自大戶人家的她幾乎沒下過廚房,為了抓住老公的胃,傅培梅不惜高價聘請餐館大廚教她烹飪,學成後在自家庭院開設烹飪班,她的廚藝逐漸聲名遠播,聞風而至的台視從1962年起聘請她開播烹飪節目,廣受各界好評,直到她過世前兩年、2002年才停播。傅培梅在烹飪教育上的貢獻讓她兩度獲得金鐘獎肯定,公共電視等電視台還根據她的自傳拍攝同名影集《五味八珍的歲月》向她致敬。原本有意朝戲劇界發展的程安琪(左),在母親傅培梅(右)手把手指導下,也成為烹飪名師。(圖/報系資料照)傅培梅雖然過世了,她的精湛廚藝透過大女兒程安琪和媳婦林慧懿傳承下來,程安琪接手母親的烹飪教學,除了出書、開班授課,也在電視台主持廚藝帶狀節目,深受歡迎。不過程安琪還有一個特殊身分,她曾在知名連續劇「保鑣」裡演出驕縱姑娘「趙夢嬌」,戲劇科班出身的她因演技精湛、扮相又佳,還被入戲甚深的觀眾寄冥紙恐嚇,此時傅培梅生病開刀,遂要求女兒息影陪她錄影並接手烹飪補習班,程安琪雖然心理一百個不願意,但孝順的她還是同意幫忙,從此台灣少了一位美麗女演員,卻意外誕生一位承先啟後的烹飪名師。 至於傅培梅的媳婦林慧懿也在婆婆的指導下成為名廚,除了曾替大導演李安的「飲食男女」一片設計菜餚,還在李安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擔任飲食顧問,照顧來台拍片的世界各大洲700名劇組人員的胃,後來李安因「Pi」片2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林慧懿也有不小的功勞。安心亞在植劇場《五味八珍的歲月》裡扮演烹飪大師傅培梅頗受好評。(圖/好風光提供)
研發「日式麻婆豆腐」 《鐵人料理》中華料理名廚陳建一肺炎病逝…享壽67歲
華裔日本名廚陳建一曾參加日本富士電視台的烹飪節目《鐵人料理》,因而走紅,不過如今卻傳出他因間質性肺炎,於本月11日病逝,享壽67歲。據日本《NHK》報導,1956年於日本出生的陳建一,其父親陳建民是川菜廚師,他也在父親手下學習川菜烹飪技藝,後來接下父親在日本開設的「四川飯店」,曾任「四川飯店」的董事長,如今飯店已交由第三代打理。陳建一於1990年代因參加富士電視台《鐵人料理》節目而走紅,此後成為在日本的中華料理代表人物,其中他最廣為人知的料理就是「麻婆豆腐」,他經過反覆試驗,調整醬料配方並降低辣度,研發出「日式麻婆豆腐」,讓日本人也能夠接受,而此道料理也在日本成了家喻戶曉的四川料理。據悉,其實陳建一幾年前就有檢查出癌症,並接受治療,如今因間質性肺炎,於本月11日在東京的一間醫院病逝,享壽67歲。
李瑞鎮穿燕尾服帥氣出席奧斯卡 被當工作人員幫女明星拿包
韓綜《意外的旅程》紀錄下尹汝貞參加奧斯卡典禮的準備工作,以及當天典禮的紀錄,以嘉賓身分陪同尹汝貞參與的李瑞鎮,穿上燕尾服英姿逼人,但帥氣的他還是發生了搞笑的小插曲,原本陪伴在尹汝貞身後的李瑞鎮突然消失不見,原來是被好萊塢明星Jamie Lee Curtis(潔美李寇蒂斯)當成工作人員,順手就把包包拿給李瑞鎮保管後就去拍照,讓李瑞鎮不知如何是好,只能乖乖拿著等到她拍完。擔任頒獎人的尹汝貞認真做功課,練習入圍者的名字發音,這也讓她想起去年獲奧斯卡女配時發表感言說到很多人都念錯自己的名字,現在身分轉變輪到她要唸出入圍者名字,壓力不小的她自嘲「自作自受」相當苦惱。十分溫暖的尹汝貞為能讓聽障演員第一時間知道得獎者名單而做足了準備、努力練習手語,相當貼心。尹汝貞認真做功課,練習入圍者的名字發音。(圖/愛奇藝國際站提供)在典禮前一天,李瑞鎮親自下廚準備韓食晚餐,刀工跟井然有序的步驟讓尹汝貞好友靜子驚嘆不已,李瑞鎮酷回「我可是烹飪節目出身的」,但愛碎念的他還是忍不住說「現在又得做《一日三餐》美國版」,更抱怨羅PD沒幫忙。而去採買食材時,羅PD看到LA街上的《柏青哥》海報,堅定地對李瑞鎮約定「三年內,我會讓你的海報也掛在那兒」,如此有企圖心的豪情壯語,李瑞鎮卻嗤之以鼻潑冷水「希望不是通緝令就好」。《意外的旅程》愛奇藝國際站每週一中午首播。
出席活動被發現腫了一圈 賽琳娜曝是「職業傷害」:抵擋不住美食
29歲美國流行樂小天后賽琳娜(SelenaGomez)因演出迪士尼電視劇而走紅,擁有甜美外表與嘹亮歌聲的她,受到大批海內外粉絲的喜愛。近日她出席宣傳活動,穿著酒紅色緊身洋裝,但卻被發現整個人發福,原來這和她近日新錄製的烹飪節目有關,她也坦言自己實在是難以抵擋美食誘惑。賽琳娜28日在洛杉磯宣傳新一季烹飪節目《Selena+ Chef》,身穿酒紅色緊身洋裝、搭配全新俏麗短髮的她,身材明顯腫了一圈,臉也變得圓潤,下巴也不見了;她接受採訪時,透露這其實是「職業傷害」,因為在烹飪節目中,她不僅大秀自己廚藝,邀請來的廚師更是一個比一個厲害,她實在難以抵擋美食的誘惑。先前外國媒體曾捕捉到賽琳娜私下外出時的樣子,可以看到她身穿深灰色長袖短版上衣,下身則搭配黑色的寬褲,頭髮看起來相當凌亂,完全沒有整理,臉上也似乎沒有任何妝容,吃東西及講話時,雙下巴還會隱約露出,與她在時尚雜誌上的性感模樣大相逕庭。外國媒體捕捉到賽琳娜私下外出時的樣子。(圖/翻攝推特)其實賽琳娜2013年時曾罹患紅斑性狼瘡,暫別演藝圈專心養病;不料,2017年夏天她因紅斑性狼瘡復發使腎臟受損,幸得閨蜜法蘭西亞瑞莎(FranciaRaisa)捐腎才保住一命。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Selena Gomez (@selenagomez)
阿基師爆請辭15年《型男》 未來動向曝
「型男大主廚,祝你天天都幸福。」相信每個婆婆媽媽對這句台詞幾乎耳熟能詳,已邁入15個年頭的《型男大主廚》捧紅不少廚師,如阿基師、詹姆士。然而近日傳出,阿基師有意交棒給新生代廚師,另開闢新舞台。阿基師曾任國宴主廚,現為福容大飯店行政總主廚;他長年主持烹飪節目《型男大主廚》,因講話幽默風趣、廚藝精湛,擁有許多死忠的婆媽粉絲,2011年更以該節目獲得第46屆電視金鐘獎最佳綜合節目主持人獎。但2014年,阿基師爆發「摩鐵事件」;記者會中他不斷澄清,「跟她嘴對嘴的同時,我只是接招而已,就嘴巴碰一下而已,裡面舌頭沒有喇來喇去;嘴對嘴也還好啦,我的客人常常跟我嘴對嘴,這是我的國際禮儀;臉頰過來了,嘴巴過來了,我嘴巴麻掉,只能接招滿足她;我們清清白白,鐵門拉下來擁抱一下感受溫暖而已。」「摩鐵金句」使他的形象瞬間跌落谷底,但並沒有為此離開節目舞台。然而,根據《鏡週刊》報導,阿基師認為,自己在《型男大主廚》無太大的發揮空間,幾經思考後,想交出主持棒卸任;新經紀人林文華強調,阿基師考慮退下,是想讓新人有發展空間,至於是否會開新節目還不能確定。
運動熱潮持續延燒!LV推滑板鞋、NIKE開啟線上烹飪節目...4件運動和生活密不可分的你必須要知道的事
運動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從日常生活到時尚、配件都紛紛動起來,讓運動元素與日常更密不可分。鮮明的配色讓人難忘,特殊反光細節讓夜間滑行更安全。Louis Vuitton A View 滑板鞋/39,300元(圖/品牌提供)滑板小子LV2021早春男裝系列全新運動鞋A View,由藝術總監Virgil Abloh與專業滑板好手Lucien Clarke聯手設計正宗滑板鞋,讓人重溫1990年代,以小牛皮及技術性織物製成,綴以反光細節,採用技術海綿結構以及聚氨酯材質鞋底,不僅可融入日常穿搭,更是一雙結合滑板好手巧思的滑板專用鞋。從學習菜色到健康飲食,都是運動生活的一部分。(圖/品牌提供)運動日常Nike在官網推出 "Athlete's Cookbook" 節目系列,邀請運動員與運動愛好者分享他們的日常飲食。Nike Athlete's Cookbook系列節目首集邀請空手道選手「女戰神」文姿云以及熱愛跑步與下廚的修杰楷擔任主持人,示範如何兼顧健康與美味的「小清新咖哩雞肉飯」獨家食譜配方。結合機能與讓人難以忽視的配色,讓Steep Tech系列成為街頭新寵。(圖/品牌提供)極限滑雪1991年誕生的Steep Tech系列由The North Face團隊與高山滑雪傳奇人物Scot Schmidt共同設計。2020原版復刻系列,品牌重新構思了系列中的每件單品,包括Steep Tech高領外套及中性長袖T恤,男女裝則以原始登山服飾的耀眼奪目色彩為特色,讓此經典系列再次重返街頭。冷冽都會感的線條,搭配讓人聯想起滑雪運動的鏡面墨鏡。FENDI FORCEFUL 粉金色墨鏡/價格未定。(圖/品牌提供)冷冽鏡面新款 FENDI Forceful 太陽眼鏡,散發出濃烈的未來感。金屬盾牌式的鏡片搭配纖細的包圍鏡架結構,閃耀著光芒的鏡面鏡片與 FENDI 品牌的招牌細節,像是正面生動的金屬元素和鏡腳上的幾何浮雕圖案,襯托著FENDI 主題圖案。
人生廚房/潘秉新:情義漢子 駱進漢
小學就在作文「我的志願」,寫下「要當總舖師」的駱進漢師傅,曾帶領台灣隊得世界廚藝賽冠軍,這個殊榮還寫入小學課本。傲人紀錄,無人能及。父親早逝、家境貧寒,身為六個兄弟姊妹的老么,駱進漢從小自立自強,國中畢業即入行。六年前開了自己的「駱師父醬味川客菜」,其中的父字蘊含以父親的心,守住自己客家起源和學藝二十幾年的川味精髓,並以創意把川、客菜融合得淋漓盡致。今年四十九歲,是電視名廚、食譜作家、餐飲系助理教授,擁有一片天;踴躍參與餐飲業活動、長期愛心義煮,受後輩尊崇。駱進漢以重情重義、真誠勤懇勾勒自己的人生藍圖。駱進漢師傅聚精會神的教做菜,動作快捷、調味精準,學員們很愛上他的課。(圖/張文玠攝)很早就立定志向當廚師,駱進漢國中畢業就入行。(圖/駱進漢提供)2009年得到世界廚藝冠軍,駱進漢領獎時興奮地舉臂握拳。右為當年的交通部觀光局長賴瑟珍。(圖/駱進漢提供)說起駱進漢,一定要先提他一戰成名的那場世界廚藝賽。那是十一年前、二○○九年的世界廚藝團體競賽,由駱進漢當領隊帶領四位年輕廚師過關斬將,先取得台灣代表隊的資格,繼而和新加坡隊、大陸隊展開激烈競爭,第一次把冠軍杯留在台灣。當我們記者在現場等待最後結果揭曉,一聽到是台灣隊奪冠,那全場的尖叫歡呼聲,還有看到駱進漢、黃景龍等選手陸續上台領獎時,那感動的淚水,我至今難忘。這張得獎的照片,幾年後出現在小學六年級的社會課本,那是配合課文內容「行行出狀元」的一張配圖。雖然課本中沒有一一把廚師名字寫出來,但駱進漢、黃景龍等團員後來都嶄露頭角,成為電視烹飪節目的名廚,有位和父母到過駱師傅餐廳吃飯的小學生粉絲,畢業後特別把自己的這本課本送給駱師傅。「我好感動!」駱師傅把課本收藏起來,非常珍惜。由駱進漢〈左一〉領隊的台灣代表隊得獎照片,出現在小學的社會課本。(圖/駱進漢提供)客川菜結合的酸湯魚酸香回味、梅乾扣肉肉香迷人,新菜櫻花蝦芋酥很受歡迎。(圖/黃耀徵攝)基礎深厚 絕不忘本十一年前,我還不認識駱進漢,只知道他是「水蛙師的徒弟」,因之前要做川菜的採訪,一定是訪問他的師父、有「金牌御廚」之譽的川菜大師張和錦「水蛙師」,年輕一輩的駱進漢還上不了檯面,但經過這一場賽事,媒體記者都搶著訪問他。後來我創業開廚藝教室,請駱師傅來教學,有了較密切的互動,更了解天秤座、O型的他,外型粗獷、個性豪爽,天性以和為貴、不愛爭,奉行:「有做才有吃」、「取之於社會,要用之於社會」、「有失才有得」、「學中做、做中學」、「打擊你的人,也是教你的老師」等簡單的道理。在業界得到「很認真,不計較」的風評、也擁有許多情義相挺的朋友。生長在苗栗、有一半客家血統的阿駱,七歲喪父,母親和兄長為了生計忙於工作,他負起了家裡掌廚的工作,自己買菜做飯帶便當,是不讓母親擔心又能照顧家人的老么。人生每個階段按部就班,二十三歲為人夫、二十五歲為人父。駱進漢七歲父親病逝,這張年幼時被父親揹著的老照片,他非常珍惜。(圖/駱進漢提供)駱進漢年幼時在老家和母親的生活照。(圖/駱進漢提供)川味乾燒蝦仁加入客家塔香茄子是川客結合的手法。(圖/駱進漢提供)入行選擇在泰山的「漢亭樓」,拜入張和錦大師門下,師父叫他做什麼就做什麼,一跟跟了十五年。憑著一股志氣,勤勞練習加上細心觀摩師父們的烹調手法,把基本功打深打穩,把味道牢牢記住,「味道是本、是主軸,做菜的人不能忘本。」是駱進漢很重要的價值觀。接著他的名氣愈來愈響,增加許多代言機會,但只要他知道廠商也有找師父、師伯、師叔或師兄,駱進漢一定退讓;二十幾年前,受美食家梁幼祥之邀上真相新聞網,開啟他上電視教做菜的大門,受李梅仙老師指導,教他在電視上的教學手法不能太複雜,讓他愈來愈受歡迎,最高紀錄同時是七個烹飪美食節目的教學老師。而梁幼祥老師和李梅仙老師是他念念不忘的貴人。守護文化 不怕疫情各方邀約不斷,當顧問幫人開餐廳、當客家美食比賽評審、當廚師協會幹部、到世界各地推廣台灣美食、在醒吾技術學院當助理教授等。家庭觀念重卻愈來愈忙碌的駱進漢,總感覺虧欠妻子,「當時我可說是偽單親,家裡和孩子的事都靠我老婆。」擁有一位賢內助,不但讓他無後顧之憂,也了解他為了開自己的店準備了十年之久,就在妻子和好友的支持下,等資金、地點和人力都準備妥善,六年前獨資開了「駱師父醬味川客菜」。當我聽他說,這個店名是以一顆父親的心,守護他推廣客家和川菜飲食文化的價值,深深感受到他內心纖細溫柔的一面。「駱師父醬味川客菜」,餐廳外觀。(圖/黃耀徵攝)經典的豆瓣鯉魚有豐富辛香料和多種調味料燒出的傳統豆瓣香氣,現已很少能吃到到道地的做法了。(圖/張文玠攝)經駱師傅改良的花生豆腐較有Q感,是店內必點的點心。(圖/黃耀徵攝)但這位大忙人,開幕前三天還在對岸忙活動,所以很多餐廳事宜,是由情同姊弟的「豆油伯」負責人李明芳一手打理,阿駱的店一直使用豆油伯的醬油。但前幾年發生了豆油伯遭汙名化的風暴,被大量退貨損失慘重,駱進漢二話不說,默默大量收購,以實際行動支持好友。他的這些作為,總讓朋友感念於心。一直以來和電視媒體、公關行銷人士經常接觸,駱進漢見多識廣、腦筋動得很快,十年前大家還不知道直播是怎麼回事,他就已經開始直播,更是能洞悉市場風向,早早規畫,「準備好了就不怕!」今年上半年疫情考驗來得猛,駱進漢以推出新菜、加強宣傳廣告,很快就把營業額追上來,當我看到阿駱女兒「駱妹」顧外場、兒子進廚房,真好奇阿駱是個甚麼樣的父親?「我沒有在管,只是家裡有不成文的規定,上高中才有手機,考上駕照有一台摩托車,上大學生活費自理。」他尤其相信,一切為了家就有奮鬥的力量。學餐飲的兒子會自願進入廚房擔當重任,就是他要兒子以未來建立自己的家庭打拚。駱進漢以身教讓兒女願意跟隨。一對兒女駱妹、駱弟已是重要幫手、店長〈左〉認真負責,四人團隊同心協力。(圖/黃耀徵攝)把傳統麻婆豆腐加入豆酥成為夢幻婆豆腐,傳統中有新意。(圖/張文玠攝)鼓勵後輩 提升創意一對兒女成為幫手,加上還有一手調教的店長認真負責,在內外場無憂之下,駱進漢師傅終在暌違六年後,在Yamicook廚藝教室開課,這讓期盼已久的學員欣喜若狂。因為常在電視上,看到這位明星廚師俐落順暢、口才便給的做菜風采,至今才有機會跟著學,並品嘗到他親手做出來的味道。每次菜單一開出,就讓人猛吞口水。酸湯魚、水煮牛、椒汁白肉、宮保雞丁、川式酸辣湯、乾燒茄子蝦仁、回鍋肉,道道回味無窮。有學員懷念豆瓣鯉魚,他二話不說馬上教,但因鯉魚多刺又不好買到,特別加碼再教豆瓣鱸魚。而其中,酸湯魚、乾燒茄子蝦仁,則是讓學員感受到川、客元素結合的完美呈現。川、客菜的共同點都有經典的醬及醃製手法,客家以鹽的醃製,比四川以酒釀酵母的醃製,較為穩定。酸湯魚是以客家手法的醃蘿蔔、高麗菜等,成為酸味的基底,再加上川味的調味,當如柳丁鵝黃色湯汁的酸湯魚端上桌,迷人的酸香味飄出,嘴裡馬上生津。乾燒蝦仁則是把客家塔香茄子的手法加入,梅干扣肉以客家脆感的梅乾、搭配川菜手法炸過的扣肉,風味迷人。「菜的根在味道,味道通透再去想創意。」駱師傅總是鼓勵後輩:「味道是根本,創意是提升。」唯有能發揮創意,才能邁向國際頂級廚師。如何讓一道道歷久彌新、香氣撲鼻的好菜,在更多家庭飄香,是駱進漢師傅現在的目標,不管是客菜、川菜或客川菜融合。「一家人圍著吃飯聊天,不就是傳承嗎?」駱進漢努力把飲食文化的推廣,融入日常生活中。
櫻井翔被票選最佳班導 日女高中生願天天開心上
歷年日劇中以校園為背景的作品多不勝數,並創造出《GTO》的鬼塚、《極道鮮師》的久美子、《女王的教室》的阿久津真矢等眾多教師角色。日網媒「進學網」今年對高中女生實施問卷調查,從藝人與名人之中選出心目中最理想的校長、班導師以及各科老師。日本「娛樂界一哥」明石家秋刀魚出道逾40年,被選為最理想校長,他不僅搞笑功力一流,提拔後進更不遺餘力,站上演藝圈殿堂級一哥地位,至今仍天天活躍於螢光幕。問卷回答中有人認為「光是聽他朝會時的講話就能有收穫」、「能帶來愉快的校園生活,也會嚴肅地給予指導」,反映出他在演藝圈中的燈塔地位。獲女高中生們選為最理想班導的是傑尼斯天團「嵐」成員櫻井翔,他不僅在偶像界成績斐然,私下也是優等生,畢業自名校慶應大學經濟學系。之前他主演日劇《只是先出生的我》飾演菁英上班族,被調職到瀕臨倒閉的墊底高中擔任校長,改變了學生和學校,溫厚性格在年輕族群中贏得好形象,有學生說:「他若是班導我一定天天想去學校!」石原聰美在CM與戲劇中都曾化身英語老師,學生們最期待她上英語課。(圖/摘自IG)大野智視覺設計功力高強,被選「最理想美術老師」當仁不讓。(圖/摘自IG)家政課講台上能站著速水茂虎道,是諸多粉絲們的夢想。(圖/報系資料照)山下智久英語溝通毫不費力,羨煞一票學生們。(圖/報系資料照)石原聰美英語佳被選為最理想英語老師的石原聰美長年為知名英語教室代言,在電視廣告中自在地用英語溝通,形象深植人心。票數第2的山下智久同樣英語流利,曾以流暢英語訪問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也在好友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訪日時開直播聊天。有趣的是,石原聰美與山下智久曾在日劇《朝5晚9》演出英語教師與學生,大撂英文台詞。「嵐」成員大野智被選為最理想美術老師,才華洋溢的他去年為讀賣電視台慈善募款節目《24小時電視》設計T恤,充分展現他視覺設計功力。「嵐」今年底將休團,震驚偶像界,大野智宣布時曾說他「想過普通人的生活」,有粉絲反應看到T恤作品發表領悟到「這應該就是他真正想做的事情吧!」最理想家政老師由速水茂虎道獲選,身高186公分的他高挺帥氣外型吸引大批粉絲。他長年主持烹飪節目,因他鍾愛用橄欖油,掀起日本橄欖油旋風。他曾數度來台參加美食展等活動,作風親民,參與調查的學生表示「他連拿菜刀都帥」!
台女登《美味狂想》奪冠!捧大同電鍋蒸豬血糕 「老外評審怕爆」一吃秒被征服
Netflix近日推出美食烹飪節目《美味狂想》(Crazy Delicious),每集都會邀請素人廚師參賽,配合主題發揮創意力拚優勝。在節目第二集,12歲移民美國的台裔參賽者蒂芬妮不僅順利闖入決賽,還搬出國人熟悉的大同電鍋製作豬血糕,讓評審一度露出複雜表情,但她仍靠著來自台灣的好味道擄獲評審味蕾,一舉奪冠。蒂芬妮端出國人熟悉的大同電鍋。據了解,《美味狂想》由英國喜劇演員潔德亞當斯擔綱主持,每一集會找來素人參賽者展現手藝,分別製作出符合題目的料理,再由其他美食專家評分,最後優勝者可以得到代表節目精神的「金蘋果」殊榮。第一季節目今年在Netflix上線,隨即獲得大批觀眾青睞,目前已推出6集。蒂芬妮製作的炸物看似洋風,卻有著滿滿台味。現居英國倫敦的蒂芬妮在節目中透露,自己在台灣出生,12歲時和家人移民到美國,「食物」是她和故鄉的唯一連結,所以一聽到主題是「外帶美食」,她便決定使用歐美人習慣的食材,配合台灣烹飪方式及口味,陸續端出五香炸雞、甘梅番薯條、酥炸花生醬麻糬等好料,成功獲得評審一致讚賞。蒂芬妮時常在IG分享下廚心得。(圖/翻攝自@tiffcooksalot IG)值得一提的是,蒂芬妮接著端出台灣人熟悉的大同電鍋和豬血,表示自己要做「炸豬血糕」;一席話讓在場評審聽了一陣錯愕,並憂心忡忡地說「對我們來說,可能大好也可能大壞。」不過,蒂芬妮利用美式炸熱狗的概念,用玉米粉漿包裹豬血糕油炸,再搭配香菜和泡菜,滿滿台味讓評審們徹底改觀、讚不絕口,最後成功奪下象徵勝利的「金蘋果」。
經典泡麵「滿漢大餐」 原來是「烹飪教母」傅培梅研發的…珍貴手稿曝光
在台灣史上第一個開烹飪節目,有「一代烹飪教母」之稱的傅培梅,是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廚藝家,雖然她在2004年已過世,但傅培梅留下的美食經典,至今讓許多台灣民眾回味無窮。有「懷舊達人」之稱的文史工作者張哲生,日前曾發文透露,原來台灣人熟知的經典泡麵《滿漢大餐》,當初是傅培梅老師所研發的,他還分享了傅培梅老師,於1983年與統一食品共同研發《滿漢大餐》的食譜手稿,讓網友看了都覺得「長知識了」,紛紛直呼「難怪這麼好吃」。張哲生早前曾發文回憶,提到台灣在1980年代,正值經濟起飛階段,當時民眾普遍都有「吃泡麵不營養」的意識,使得統一企業,當時萌生了想開發附有「料理包」的速食麵之構想。於是,他們找上了時台灣最有名的烹飪專家傅培梅老師,請她指導研發人員,並將她的料理轉化成速食麵料理包,希望能消弭「吃泡麵不營養」的觀念。由於傅培梅老師,對台灣的烹飪教育界影響非常深刻,當年許多台灣的家庭主婦,都是跟著她的電視烹飪節目與食譜,在家煮出美味的家常菜。傅培梅老師花費了許多時間與食品專家研究,終於在1983年10月,開發出後來成為台灣經典泡麵「滿漢大餐」,並推出上市。當時「滿漢大餐」泡麵的創新設計,只要撕開調理包,就會有一塊塊真材實料的肉塊流出,被譽為是「第二代泡麵」;而傅培梅老師的專業,不僅在烹飪界發光,也在台灣速食麵的市場上,寫下不朽的經典傳奇。
【人生廚房】潘秉新:謝宜榮 快樂老闆
隨著疫情趨緩,Pino Pizzeria Ristorante義大利餐廳又開始座無虛席,雖然有隔板隔出一桌桌的社交距離,但一種輕鬆享受的氛圍,自然的瀰漫著。這幾個月,不管生意好壞,Pino老闆主廚謝宜榮都老神在在,因為,員工和他同心協力快速因應。Pino新產品冷凍披薩很受歡迎,增加的冷凍食品外賣頗有成效,「我這兩年很幸運,有一群很棒的員工幫我管理餐廳。」謝宜榮現在不必天天在店裡,有時間沉浸在自己最愛的古典樂和家庭生活,是一位口口聲聲感謝員工的快樂老闆。Pino的外觀和內觀充滿義式風情,店內四周的手繪圖,讓人感受到輕鬆自在的氛圍。(圖/黃耀徵攝)十五歲入行、二十七歲當上五星級飯店西餐主廚,成名很早、歷練很多的謝宜榮,二十二歲就開始學當老闆,走了一條辛酸的創業路:「我的際遇很特別。」謝宜榮認真研發成功的冷凍披薩,顛覆一般人對冷凍披薩的印象,創出商機。(圖/黃耀徵攝)受邀在台灣觀光協會主辦的講座演講,讓28歲的謝宜榮聲名大噪。(圖/黃耀徵攝)嚴長壽先生是謝宜榮的大貴人。(圖/黃耀徵攝)這場講座,讓二十八歲的華國洲際飯店西餐主廚謝宜榮,在業界聲名大噪,爾後有任何單位要辦有關義大利食材推廣、美食活動,「去找謝宜榮!」嚴先生都向對方推薦他。謝宜榮說:「嚴先生給我好多機會!」當時我們美食記者,因此認定謝宜榮在義大利食物這塊的發言地位。先說起這段往事,是因為聽到許多業界人士說,現就讀餐飲的年輕學子,幾乎七成以上選擇西餐,但如何能在這條路上,完成夢想、出類拔萃?謝宜榮就是表率。在到華國洲際飯店(現華國大飯店)當西餐主廚前,謝宜榮在凱悅飯店(現君悅飯店)當領班,「要成為龍頭飯店的員工,一言一行要有追求提升的精神,在業界要當帶領者而不是跟隨者。」謝宜榮深感,當年被凱悅的西式管理訓練得非常紮實,給了他很好的觀念和態度。採用以岳父在雲林種的芝麻葉,做出十足、很受歡迎的沙拉。(圖/黃耀徵攝)為了增加自己的實力,謝宜榮從當學徒就常買外文食譜研讀,看國外烹飪節目,每天早上七點到飯店,一直工作到晚上十二點。「在義大利料理,我的技術可能不是前幾名,但我相信勤能補拙!」謝宜榮光是聽得懂老外主廚說什麼,就贏了其他毫無準備的年輕廚師。以嚴選食材、嚴謹工法做出的手工披薩,美味無比。(圖/黃耀徵攝)那時候,領導品牌的五星級大飯店,管理高層多是外籍人士,不少本地廚師對於那種「砍人比砍雞還快」、不講人情的管理方式,很不適應,謝宜榮也嘗到箇中滋味。有一次他犯了一個錯,馬上就被外國主管聲色俱厲的警告:「這是你最後一次犯錯。」他當場嚇傻,卻也馬上明白,平常一起喝咖啡聊天、嘻嘻哈哈的外籍主管,一旦看到工作上的瑕疵,就是不假辭色、不顧情面的責罵。所以他學到了,要讓外籍主管把自己當成很重要、能信任依賴的左右手,就是要最聽話、配合度最高。而喜歡這種直來直往的謝宜榮,對於西式管理很快就適應了。主管肯定跳槽獲推薦謝宜榮因此創下了兩個紀錄,成為業界傳奇;一是報到的第七天調薪,法國總經理直接叫行政主廚為他加到五位數字的加薪。另一是,其工作評分表,被老外主管評為Excellent(完美)。二十七歲在華國第一次當主廚,也一樣超時工作,第一個月就讓西餐業績翻一倍。就是這個工作態度,讓他在飯店的外籍主管圈,留下了好名聲。所以英文名字Tom的謝主廚,後來和多位外國高階主管成為好友。曾是他的主管、現今全球最大飯店集團、萬豪集團亞洲區英籍副總裁Richard Taffs,每次來台簽約的忙碌行程中,總會撥一個小時和Tom見個面。Richard曾想延攬謝宜榮進萬豪集團,卻因謝宜榮已走上創業之路而事違人願。和謝宜榮亦師亦友的Richard Taffs,教導他很多重要的觀念。(圖/黃耀徵攝)「其實,我在外國主管身上學到更多!」謝宜榮記得,當他決定離開華國洲際,跳槽到新竹老爺時,儘管老外主管感到不捨,仍為他寫推薦信,「這位主管同時給我一個很好的觀念,對於我自己的選擇,就算再不適應,也要忍耐做滿兩年,因為這是飯店這個圈圈,觀察一個主廚的最低門檻。」聽進這番話的謝宜榮,後來到本土品牌海霸王,堅持做了五年才離開。十年前為了披薩,不斷到義大利加各種培訓和比賽,和義大利的老師們成為好友。(圖/黃耀徵攝)二十幾年前,台北中山北路海霸王的一樓,出現美輪美奐的義式餐廳,海霸王請謝宜榮擔任行政主廚,經營這家餐廳。我當時覺得這和二樓吃台式辦桌有種很不協調的氛圍,也對謝宜榮做的選擇感到不解,「海霸王第二代想開義式連鎖餐廳,我也想嘗試連鎖這一塊。」謝宜榮說,後來這個計畫拖了五年告終的原因:「那時我一個月的業績最高不到三百萬元,但辦桌喜宴的業績一天就曾高達六百萬元,這要怎麼比啊!」接著謝宜榮又想自己創業。其實他早在二十二歲當兵回來,就曾和朋友集資開店,「店是開了,但和朋友鬧翻了。」說起這次創業的失敗,他最遺憾的是從此和這位朋友沒有往來。而這個經驗讓他學到了,創業要自己獨資。謝宜榮是我認識很節省很會存錢的廚師之一,所以創業資金對他而言不是問題,但為何名聲響亮的他卻二度創業失敗?「我習慣了在大飯店有採購、公關、行銷、美編配合的規格,做個活動,我隨便一喊,要誰過來就要過來。」謝宜榮說,自己創業是「校長兼撞鐘」,他很不耐煩,對員工諸多抱怨和不滿,最後導致他獨資的Tom’s Pasta House還是收攤了。四度創業 失敗當養分破釜沉舟、勵精圖治,謝宜榮砥礪自己,要找到能走十年以上的產品,決心成為第一位獲得拿坡里披薩協會審核通過,取得正宗拿坡里披薩認證的台灣廚師。期間除了不斷到拿坡里學習,大手筆投注在設備和延請義大利師傅來台教學,兢兢業業,終於再次創業,以PIZZERIA OGGI掀起拿坡里披薩風潮:「當時一天可賣出五百多個披薩。」賺大錢的店算是成功了吧!沒想到這個一年賺上八位數字的店,他卻只走了一年半。「因為有六名員工同時辭職!」謝宜榮說:「我這輩子第一次賺這麼多錢,也是第一次這麼萬念俱灰。」「因為我只想到把錢放在自己口袋,沒想到分享給員工。」且當時因為業績太亮眼,同時有五個大企業和他談併購,最後決定把OGGI賣給聯華,自己改當OGGI管三個店的CEO。不只披薩是招牌,Pino的義大利麵,醬汁裹在麵體上,每一口都香濃彈Q,麵條越嚼麵香越散發。(圖/黃耀徵攝)可是面對的是一個大企業的管理文化,各個部門的溝通協調,加上有人揣摩上意,擔任總經理的謝宜榮,因為連一個店長的調動都碰了釘子,而決定離職:「很多廚師以為有大企業可以靠,就能隨心所欲,其實,別人的錢不好花。」謝宜榮又上了一課:「回頭檢視失敗的經驗最寶貴,是幫助自己成長的養分。」熱愛義大利飲食文化的謝宜榮,砥礪自己拿到拿坡里披薩認證,投入心力和努力。(圖/黃耀徵攝)五年前,謝宜榮升格為人父,以兒子的名字、在義語是松樹充滿生命力之意的Pino當店名四度創業。學會善待員工的他,制定了留人留心的福利,同時員工看到他的行事做人是「心正、態度正、觀念正、待人正」,儘管遇到疫情,但他應變快速、員工齊心合力,化危機為轉機。以義大利番茄、洋蔥、多款蔬菜和雞高湯、紅酒,燉煮出天然紅色甜美的醬汁,肉質細嫩的美國牛腱心軟嫩美味的紅酒燉牛肉,香味豐富有膠質,是招牌菜之一。(圖/黃耀徵攝)種種際遇磨練,進入五十歲的謝宜榮說:「我不再發牢騷了!發牢騷只會讓人心情跟著壞,一點幫助都沒有。」如今就在歌劇和做菜中,享受著前所未有、輕鬆自在的人生。
曾驚險遇難 張鳳書十年不敢出外景
三立晚間十點改版,每週一播出的《就是這味》邀請各界名人、藝人,親自分享對自己有特殊回憶、介紹的每一道美食,都是每位藝人的真實故事。下週一邀請曾以《台灣霹靂火》紅遍台灣大街小巷的張鳳書,主持三立美食烹飪節目《美食鳳味》長達13年,難得走出棚內出外景的她,特別介紹自己的最愛口袋菜單,原來張鳳書這次出外景離上次已是十年前的事了。《就是這味》邀請張鳳書介紹自己的最愛口袋餐廳。對於主持外景節目,張鳳書格外謹慎挑選主題,原因是十年前參與外景時,因吉普車手剎車未拉,車子一路往後跌落山谷,當時坐在車上的她嚇得趕緊跳車,還好反應迅速才免於意外發生,但十年後講起這件事仍然餘悸猶存,也讓她因此對外景主持留下陰影。張鳳書在此餐廳吃到與老闆都成為好朋友了。因主持美食節目,張鳳書還曾擔任台北牛肉麵節秘密評審,一天內要吃四、五間牛肉麵,累積下來吃了五十幾間,讓她直呼幾年內都不敢再吃牛肉麵,一次就嚇到了,往後也不敢再接評審工作。相隔十年再次接外景,除了熟悉的美食主題是她所擅長的,更希望藉此機會跟觀眾推薦她吃了三十年的家常美食。張鳳書介紹的川味麵食館位於台北市永康商圈,已經開了七十年,傳承至第五代,張鳳書從還是舞台劇演員時期,在國家戲劇院演出結束後,就會跟著前輩來吃,吃到現在吃了30年,帶自己的小孩來吃。現今接手的第五代小老闆,張鳳書也是一路看著他們長大,從在店裡跑來跑去嬉鬧的小鬼頭,到現在已經可獨當一面,也讓張鳳書相當欣慰,有了新一代傳承,這老味道至少可以讓她再吃個十年、二十年,吃到當阿嬤了也會繼續吃。
【人生廚房】潘秉新:李昊煒 美妙甜點夢
人的心靈有時總是需要依靠,而很多人的那個依靠就是甜點。今年三十三歲的李昊煒,是廚藝教學界最年輕、以鏡面蛋糕占一席之地的甜點老師;半年前,他做出放棄百萬年薪穩定正職,不再把做甜點當副業的決定,讓父母很不諒解,可是他堅決從此要活出自己:「因為我十二歲就有一個甜點夢。」李昊煒最終得到父母對他做甜點的肯定和認同。(圖/李昊煒提供)熱情開朗、很愛分享的李昊煒,是個有創造幸福能力的人,喜歡承接告白、結婚特製鏡面蛋糕的製作:「我感到與有榮焉,以蛋糕傳遞喜悅,覺得自己像邱比特。」他的鏡面蛋糕技法已打到國外、揚名東南亞,今年以研發全素及發揚東方文化的鏡面蛋糕為目標,勇於接受考驗、努力圓夢。約一年前,李昊煒老師來我的廚藝教室教鏡面蛋糕時,他的正職是中華電信軟體開發工程師,一份年薪百萬的穩定工作,同時自己也開了甜點工作室,有份接受預約蛋糕製作的副業,另外把甜點教學當成分享技巧的興趣。我覺得年輕人能像他這樣,正職、副業及興趣三方兼得,實在非常圓滿。所以,當他告訴我,想辭掉已工作七年的正職、專心圓甜點夢時,我有點嚇到。表面如鏡、宛如藝術品的鏡面蛋糕,是國際甜點界的熱門話題。展現東方元素意境和畫面,是李昊煒未來的努力方向。而做結婚蛋糕過程,讓他與有榮焉、感受喜悅。(圖/李昊煒提供)內有慕斯夾層、非常好吃的鏡面蛋糕,常讓人不忍入口。(圖/李昊煒提供)因我兒子也三十歲左右、以身為人母的心情,如看到兒子在人生道路上,放棄一份穩定高收入的工作,迎接一個不穩定的未來,我想他的父母一定不會贊成。「是啊!我爸媽很生氣,罵我是本末倒置!」李昊煒幽幽的說,看到他正承受家人巨大的壓力,我趕快收回本想勸阻的話語,改為默默祝福,畢竟是三十而立的大人了,有權利選擇自己的人生。後來,經過一番掙扎,他還是辭了!看到李昊煒這麼勇敢和堅決,到底甜點是如何進入他的人生和靈魂呢?從小啟蒙 寄情烘焙紓壓在宜蘭礁溪長大的李昊煒,生長在一個傳統保守的家庭,是家中三個孩子的老么、但和兩位年紀大他八、九歲的兄姊玩不起來,所以從小感覺自己好似獨生子。雖然國小、國中成績都很好,卻很少得到父母的誇獎:「我家是做錯有罰,做好無賞。」他覺得自己只有一個會念書的小孩,然而成績好對他來說卻沒什麼,運動、音樂、美術等其他才藝都不會,小小的他好似沒什麼值得追求的目標。李昊煒非常樂於和年輕學子分享他的甜點心路歷程。(圖/李昊煒提供)(攝影/馬景平)沒想到十二歲時,因看到電視烹飪節目《食全食美》,被孟兆慶老師教的甜點「紅茶雪球」給啟蒙了,回想當時,他聚精會神地盯著螢光幕,牢記每個步驟,覺得做甜點的過程很好玩,「好想吃喔!」成為昊煒的一大動力,因為做紅茶雪球不需要任何器具,他試著買到材料做了出來:「好好吃、好開心!」這份成就感讓他又嘗試做了第二個甜點,成功做出了提拉米蘇。可是李昊煒家裡有個「君子遠庖廚」的觀念,男人不能進廚房的家規。雖然做甜點不像烹飪做菜那麼動鍋弄鏟,但依然被否定:「他們覺得做這個沒出息。我爸是前兩年才願意吃我的甜點!」李昊煒為顧及父母,那時是很受拘束偶一為之,滿足一下自己。而當同學都是上網玩遊戲時,他則是上網找烘焙配方,所以,一直以來他都是自學甜點。高中時代的李昊煒以做甜點來療癒。(圖/李昊煒提供)到了高中,甜點和他的關係進入了另一個階段。念台北成功中學的昊煒,感覺課業不再那麼輕鬆,且班上強手又多,首次嘗到考不好、成績差的挫敗感。「那時我心情好低落,幸好我愛做甜點,發現唯有在這個領域,自主權是我自己的。」甜點不再只是滿足口腹之慾,逐漸成為他的心靈寄託,也因為有這個療癒的方法,才讓他度過充滿挫折的高中生活。廢寢忘食 同學試吃到怕上了大學,李昊煒把他之前的壓抑全爆發出來,對做甜點可說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原來,家裡的另一個家規,讓他能如此隨心所欲,而那個家規就是,小孩高中畢業後不能再跟家裡拿錢,也就是滿十八歲、上大學就要開始自立更生。聽到這個家規,我驚訝不已,非常佩服昊煒的父母,因為要是我,可能無法貫徹執行。大學時代的李昊煒,是學校內知名的甜點狂人。(圖/李昊煒提供)為了得到獎學金,昊煒選擇了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就讀,入學前的暑假,就在不同補習班打三份工存錢。而大學期間,為了賺學費、生活費,還有做甜點「練工」買的烘焙器材和材料,這一大筆開支,「我兼了八個家教之多。」那時昊煒一個月有四萬多塊的收入,雖然辛苦,但他可以自己支配賺來的錢,大二時買了第一個烤箱。為了兼顧父母的期望,和自己對社會學科的興趣,昊煒在台科大選了電子系和企管系雙主修,創下台科大第一位雙主修應屆畢業生的紀錄。不過,他在校園內大大有名、至今仍讓同學、學弟妹津津樂道的是,那個經常做甜點請人試吃的「甜點狂人」,學校上下都知道,有李昊煒這號愛做甜點的人物。李昊煒做甜點時非常專注、和學員互動非常活潑,有年輕人的趣味和活力。(攝影/馬景平)而隨著他學會的甜點,和購賣的道具器材愈來愈多,昊煒做的甜點品項和數量也愈做愈多:「我最怕找不到人試味道。」他拚命找人試吃的後果是,大家都吃怕了,有時看到他拿甜點走過來,有人避之唯恐不及,有的同學則面有難色的半拒絕他說:「能不能先拿給別人試!」。大學雙主修的課業非常忙碌,可是不管他有多忙多累,一定要親自做蛋糕送給過生日的同學,「幾乎每位都收過我送的生日蛋糕。」昊煒說,有一次,他已好幾天沒睡,忙完考試,夜裡還在趕做一個學弟的生日蛋糕,沒想到,蛋糕做好後,他眼前一黑,送到醫院急救,結果是猛爆性肝住院昏睡了十天。總之,大學四年,昊煒做了無以數計的布朗尼、重乳酪、蛋糕捲等等。學理工的李昊煒,自己精算配方比例,做出來的甜點精緻又美味。(攝影/馬景平)結合理工 樂於分享教學「七年前,我考上中華電信,爸媽很高興。」感覺到父母對他的安心,他也開始循規蹈矩過著正常上下班的生活,可是埋在心裡的那個甜點夢,卻時不時會觸動他。五年前,自覺時機成熟,開了「Choco Drug巧克撞手作烘焙」工作室宅配賣甜點。一年半前,他的鏡面蛋糕成品和教學,經過媒體報導,開始有了名氣,在業界成為少數教鏡面蛋糕的老師。表面如鏡、宛如藝術品的鏡面蛋糕,是國際甜點界的熱門話題。展現東方元素意境和畫面,是李昊煒未來的努力方向。而做結婚蛋糕過程,讓他與有榮焉、感受喜悅。(圖/李昊煒提供)表面如鏡、宛如藝術品的鏡面蛋糕,是國際甜點界的熱門話題。展現東方元素意境和畫面,是李昊煒未來的努力方向。而做結婚蛋糕過程,讓他與有榮焉、感受喜悅。(圖/李昊煒提供)造成全球甜點圈轟動的鏡面蛋糕,是近年由俄羅斯蛋糕師 olga Noskova創出,內有慕斯夾層蛋糕的鏡面之意,就是蛋糕表面有如同鏡子般光滑平整、又有美麗圖案,精采絕倫的呈現堪稱藝術等級的蛋糕。「我是師承谷歌啦!」昊煒先從網路上廣搜鏡面配方,再發揮他理工專長,把材料比例用公式算出來,再自己寫配方,讓他的鏡面蛋糕製作可以不用溫度計,而且過程簡便,洗一個鍋子和量杯就可以。他的這個技法一公開,吸引不少國外學生來台跟他學習,也經常受邀到新加坡、馬來西亞教學,還被封為「東南亞甜點小王子」。心型的鏡面蛋糕,愈來愈受歡迎。(圖/李昊煒提供)心型的鏡面蛋糕,愈來愈受歡迎。(圖/李昊煒提供)樂於甜點教學,想成為用原理分析做法的老師;樂於分享喜悅,想做出完美蛋糕成為幸福傳遞者;曾經為了一個夾層有六層、內要放戒指、又要顏色精準,一個非常複雜的求婚蛋糕,李昊煒打樣打了四次之多。「我有存些錢才敢脫離舒適圈啦。」其實李昊煒是有計畫地走這條甜點路。今年目標是以鏡面蛋糕發揚文化:「東方有許多值得被看見的元素,我好喜歡用台灣鐵觀音做內餡、鏡面也可呈現中國水墨畫的意境。」還有全素蛋糕的研發等,看昊煒描述未來計畫的興奮表情,我心裡滿滿的幸福能量。
【人生廚房】潘秉新:黃景龍 後來居上(下)
「榜樣是最好的教育」這句話,我在30年老字號、儂來餐廳創辦人黃洪忠「洪忠師」,和接班人黃景龍「龍師傅」身上,得到了印證;洪忠師是位嚴父,但以身教讓子女順從;景龍曾很叛逆,但以努力得到父親認同。30歲才入行的黃景龍,靠著一天當兩天用的拚搏精神,在廚藝上趕進度。去年,父子第一次合著的食譜書《經典台菜95味》,宣揚黃景龍研究的台菜「九五學說」,是以廚房常備的9種調味料、5種辛香料組合,就能在世界各地做出道地台灣美味。展現出大將之風的龍師傅,已後來居上了。每次都是帥氣登場的黃景龍師傅,連拿刀的架勢都很有型,難怪被封台菜王子。(攝影/馬景平)一張張父子的合照,黃景龍身為長子,從小到大受父親影響很大,父子二人有相同的人生職志。(圖/黃景龍提供)每次出場,必著一身熨燙平整的廚師服,洗吹整齊的髮型、勾勒粗濃的眉型,黃景龍從上到下,整整齊齊、帥氣挺拔。入行十四年,景龍對服裝儀容的重視,我在他的父親、入行超過半世紀的黃洪忠「洪忠師」身上,也同樣看到。「衣服一定送洗啦!他們可以省別的地方,但衣服一定送洗,父子倆都同款。」景龍的母親、人稱「龍媽」的嚴素月女士說。高薪留子 福利亦佳看儂來的發展,我實在非常佩服洪忠師和龍媽,不但夫妻創業成功,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還有兒媳分別各自掌店,整個體系內、外場提供了近百個工作機會,視員工如親、家人很和諧,所以,如以家族、員工向心力和企業社會責任來看,儂來台菜海鮮餐廳在我心目中名列前茅。黃景龍和員工一起吃員工餐,邊說明當天要注意的事項。每天在店裡顧前顧後,固守儂來的品質,是他的責任。(攝影/馬景平)位在台北市民生東路二段一四七巷內的起家店,現是龍媽和景龍母子聯手營運:「因為長子有責任挑起父母的擔子。」龍媽說,次子、女兒、兒媳的店,不一定掛儂來品牌,他們可自取店名、自訂經營方針,不過有個原則:「店不是白白給,是頂讓,要收頂讓金的!」龍媽認為,這是給孩子釣竿,讓他們學習獨立自主。怎麼讓孩子覺得公平,又能心甘情願,龍媽的方法是:「讓他們有高薪,還幫他們帶小孩。」把餐廳工作、家庭生活全綁在一起,讓子女無後顧之憂。景龍說,好幾次覺得自己快撐不下去想離開時,就想到吃家裡、住家裡、有薪水又有人顧小孩,到哪裡去找?是這樣說服自己留了下來。創新菜香芹牛肉,以香菜末、芹菜末炒出獨特的香氣和風味,成為儂來最受歡迎的牛肉料理。(攝影/馬景平)這算是第一代的智慧還是心機啊!還有,洪忠師以「自律」二字為經營理念和核心價值;「儂來自律」是,心存永續經營、事必精益求精、處處為客著想、時時以客為尊。三十年來堅持物美價廉、高貴不貴的精神,第二代要固守,起家店更是指標,所以如何定價、至今不收服務費,都還是第一代說了算。那為什麼黃景龍三十歲才入行?「做這途太辛苦了,我們本來是希望孩子做公務員,拿筆的。」龍媽說起丈夫辛苦創業及對孩子們的期待,儂來現今的發展其實是始料未及的。一張張父子的合照,黃景龍身為長子,從小到大受父親影響很大,父子二人有相同的人生職志。(圖/黃景龍提供)人生定向 先學管理和很多家裡經營餐廳的孩子一樣,黃景龍從小,一下課就要在餐廳幫忙擦桌子、端盤子。他在食譜書的作者序中寫著:「看著父親炒菜的背影,等著熱騰騰的塔香三杯雞、五更腸旺、糖醋排骨或筍絲滷肉出來,急忙端給客人享用,忙完後,一家人與員工在一起吃晚餐,這一幕延續到三十年後的現在,父親的一刀一砧、烹調過程都是我追尋的目標,也是帶領自己成為廚師的動力。」但其實,失去了童年的歡樂,讓黃景龍從青少年開始就想逃避家裡,有時必須回家幫忙,也抱著無奈的心情。五專機械科畢業的他,人生方向一直未定,母親鼓勵他出國,他卻回母親說:「我愛台灣,我不要離開台灣。」自己二十歲就結婚的龍媽,說服景龍乾脆先完成終身大事。景龍也聽了母親的話,二十四歲結婚、二十五歲當爸爸、服完兵役,直到二十七歲才開竅找到人生方向,努力考上了國立高雄餐旅學院增設二技學制。結果兩年的學習過程,在學校許多名師名廚的開導帶領下,讓黃景龍對餐飲的浩瀚寬廣,大開眼界、充滿熱情,「這是我人生的第一個轉捩點。」黃景龍研發的烏魚子炒飯,把烏魚子的香氣炒進飯裡,考驗火候功力,是教學必教的一道菜。也是儂來老主顧必點的人氣菜。(圖/黃景龍提供)黃景龍研發的烏魚子炒飯,把烏魚子的香氣炒進飯裡,考驗火候功力,是教學必教的一道菜。也是儂來老主顧必點的人氣菜。(圖/黃景龍提供)雖然唸餐飲系具有基本技巧、考到證照有技術水平,但洪忠師原先並不準備讓兒子進廚房,反叫兒子做外場服務、學經營管理,並要求景龍,做一個每天第一個到餐廳開燈、最後一個下班關燈的管理人。「我爸說,經營者要身先士卒。」景龍輕易接下這個挑戰,直到那一年過年,廚房實在忙不過來,父親派他去水台整理貨,這才是真正磨練的開始。殺魚、殺螃蟹、把切割好的食材,以馬口碗一碗一碗裝好,然後洗地、刷地,整理冰箱庫存。記得第一次殺三十幾隻活石斑,殺得魚頭破爛、魚鱗噴全身;難忘每天把十斤的蔥,分別切蔥段、蔥粒、蔥花、蔥絲,切得兩眼昏花。各種食材的備料,從笨手笨腳到找到做事方法,「水台做了一年,我經常想,我的人生難道就這樣下去嗎?我爸怎麼對我這麼殘忍!」景龍說,接著被調到砧板,切花刀、配菜,菜色的組裝才是廚師訓練起點。做砧板還要看一旁的爐子,看廚師炒菜,每天重覆這個動作做好幾個月,「我又萌生退意,我的人生難道就這樣下去。」但他從中學到組織邏輯、工作分配,發現砧板是廚房的靈魂,重要性不亞於指揮官。砧板做一年,調去顧蒸籠,酒席有五、六道菜是蒸的,顧蒸籠要自己備料、還要兼剁雞,有時手忙腳亂,好幾次被蒸籠燙到。就這樣,每天第一個到店裡開電、開瓦斯,每天工作十六個小時,十年如一日。黃景龍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廚師交流,希望把台菜推向國際。(圖/黃景龍提供)嶄露頭角 路線多元景龍剛在業界冒出頭時,很多人以為,第二代的他,一切成就得來全不費工夫,「阿龍不是他爸爸牽成出來,攏是他自己打拚的。」有看到景龍辛苦認真一面的龍媽,也知道不可能把「這條龍」綁在店裡,所以後來景龍活躍於電視烹飪節目、美食評審、廚藝教學、參加競賽、出國做美食外交、帶領年輕廚師等等,她都支持。去年景龍最新的食譜書《經典台菜95味》,是第一次父子聯手合著:「這是一本儂來料理的記錄,也是我想給爸爸七十歲生日的壽禮。」儘管,至今景龍還是覺得,父親從不給他溫暖的鼓勵,但新書發表會那天,我看到洪忠師開懷的笑容,那種以兒子為榮的心情,不言而喻。有蛋酥香氣、白菜清甜、海鮮鮮美的「海皇什菜鍋」,是菜尾湯砸的升級版。(攝影/馬景平)變化烏魚子吃法的「烏魚子捲」,是儂來很受歡迎的菜色。(圖/黃景龍提供)還有看儂來的菜單,放了愈來愈多景龍研發的菜色,香芹牛肉、香蒜中卷、烏魚子炒飯、金沙排骨等人氣菜色。而如何展現新一代的台菜料理,並受到讓國際人士肯定,是龍師傅下一個十年的方向及目標。「高處不勝寒、貪色不能沾。」看著兒子愈來愈受到矚目,龍媽經常對景龍耳提面命。十多年來,有父親的引領、母親的扶持,黃景龍已然發光發熱。(下)一張張父子的合照,黃景龍身為長子,從小到大受父親影響很大,父子二人有相同的人生職志。(圖/黃景龍提供)想追蹤最勁爆消息、想掌握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粉絲團按讚: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YouTube訂閱: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tUbkty-OfR4_AQ4B0GtQA
【人生廚房】潘秉新:黃景龍 後來居上(上)
起步晚十五年,如何迎頭趕上?三十歲才入行的黃景龍師傅,十四年來已是電視烹飪節目、廚藝教室很受歡迎的「龍師傅」,上個月受外交部駐外單位邀請到美國巡迴,以台菜完成美食外交。他說,以時間換取經驗的方法就是:「每天做十六個小時,用兩倍時間來補足」。身為儂來台菜老字號餐廳的第二代,黃景龍曾想逃避;三十歲決定當廚師,他跟母親說要為國爭光。儂來的牆面和櫃台上,貼放著許多他廚藝競賽的獎狀和獎盃,如今黃景龍已後來居上了。很多老字號餐廳,走到二十年左右,多有接班的關卡,和儂來台菜海鮮餐廳同期的老字號,都陸續吹了熄燈號。而儂來在十四年前不但過關,至今三十多年,仍屹立不搖、穩定成長,都因長子黃景龍,決定回到餐廳努力打拚。在廚藝教室教學的龍師傅,教學認真,很受歡迎。(攝影/馬景平)繞了一圈繼承家業「我晚人家十五年!」說起自己廚藝生涯,今年四十四歲的黃景龍語氣中有點懊惱。父親先是開自助餐店後開餐廳,黃景龍從小下課後就要在店裡幫忙,玩樂時光全被剝奪,所以,國中畢業,他特別選了一個離家遠、要住校的五專機械科就讀,藉此逃避。但心性未定、好玩好動、對機械沒興趣的他,五專念了七年才畢業。27歲的黃景龍是最老的大學新鮮人,唸中餐廚藝系時在圓山飯店實習留影。(圖/黃景龍提供)既然人生方向未定,黃景龍聽了母親的話,先成家再立業,一口氣二十四歲結婚、二十五歲當爸爸、也服完了兵役。二十七歲那年,剛好國立高雄餐旅學院增設四技學制,中餐廚藝科轉成中餐廚藝系,他有個動力想唸大學,但其高門檻,有如餐飲界台大醫科的崇高地位,這個挑戰反而激起鬥志、拚命準備,最後以後補第二名考進去,是那一屆「最老的新鮮人」。雖然現在黃景龍和儂來已畫上等號,有接班人、行政總監等頭銜,但若論整個企業文化、價值觀的型塑,還是第一代的智慧。記得二十二年前、一九九七年台北中華美食展名廚烹藝表演項目,由儂來董事長黃洪忠「洪忠師」掌廚,儂來全員出動,「名廚推薦宴席」的菜餚和服務都表現得盡善盡美,其中活動DM上出現的一段文字,讓我印象深刻。龍師傅經常受邀到國外教學,努力以台菜進行美食外交。(圖/黃景龍提供)這段文字是:「儂來自律」心存永續經營‧事必精益求精‧處處為客著想‧時時以客為尊。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餐廳以「自律」二字,當經營理念及核心價值。當時,我就覺得儂來這位老闆主廚很不一樣;洪忠師十四歲從金山漁村隻身到台北「蓬萊閣」當童工,並在各大小餐廳當學徒磨練,堅定創業、百折不撓。檯面上是兩代男主人風光,然而,真正能讓一大家子、裡裡外外服服貼貼、排紛解難的,則是坐鎮在儂來櫃台的老闆娘、景龍的母親「龍媽」:「曾經大家都以為店經理是老闆娘,不知道是我耶。」我喜歡到儂來吃飯的原因之一,就是和龍媽聊聊天,她看似粗枝大葉卻心細如髮,觀察力和判斷力驚人,二十歲嫁給二十三歲的洪忠師,前半生幫丈夫持家、創業,現在和景龍母子連手經營儂來的起家店。龍媽和景龍邊試吃邊討論,母子齊心鞏固老字號的核心價值和美味料理。(攝影/馬景平)為家打拚 堅持平價我很少聽到一位妻子,如此盛讚自己的丈夫。龍媽說:「阮尪比景龍擱咖緣投(英俊)。」說起丈夫的百百好:「他實在很孝順、很善良,這個男人如果沒有爬起來,真是沒天理。」龍媽說,丈夫身為長子,一個人打三份工,養祖母、父母、弟妹及妻兒一家十口。有一次洪忠師的母親看兒子每天早出晚歸,老沒看到人,說了一句閒話:「每天穿水水,是在忙什麼?」龍媽聽了很為丈夫抱不平,跟婆婆說:「他透早在餐廳、晚上做消夜、公休兼做外燴,為了養這個家,他從早到晚、無眠無日。」獨自一人承擔繁重家計,完全不讓父母、妻兒煩憂,「一到過年年關,只好借錢,十萬塊兩分利,整整有十年是這麼借錢過年的。」龍媽憶起創業過程的挫折,洪忠師和人合夥做生意,就算賠錢,也會想盡辦法把對方的股金全部還回。後來是以自助餐店站穩基礎,賺到第一桶金,才再開儂來。黃洪忠師傅和黃景龍師傅第一次父子聯手出食譜書,在拍攝時非常開心。(圖/黃景龍提供)「他有理想、有能力。」龍媽深知丈夫的能耐,鼓勵他開餐廳,且建議以新買的住家改裝。這也是為什麼,儂來開在一個巷子內,後來餐廳擴大,隔著一個小巷子分兩邊,一邊是桌菜、另一邊是小吃的特殊格局,「這裡以前黑森森,根本沒有人。本來是個有小花園的住家。」龍媽回憶起三十多年前的景況。再從儂來的菜單,我也感受到洪忠師的不同凡響;生炒蝦仁、生炒透抽這類海鮮料理,定價不到兩百元,竟和炒青菜差不多?且分量不少、鮮美十足。「就是想讓客人輕輕鬆鬆享受到好的海鮮料理。」龍媽說,這是出身漁港的洪忠師對顧客的一番美意,所以,儂來三十多年來堅持物美價廉、高貴不貴的價值和精神,在我心目中,比米其林星級還要可貴。龍媽認為,丈夫的孝順、刻苦和公平正義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榜樣和家教。有肉凍的白斬雞腿,名列儂來招牌人氣料理第一名,軟嫩香鮮、老少咸宜。(攝影/馬景平)白斬雞腿 單純有味我除了自己喜歡到儂來吃飯,有時也要陪旅居國外回台探親的長輩來打牙祭,他們彷彿吃到了儂來的菜,才有回到家鄉的感覺;其中,列在菜單上TOP 10大人氣料理第一的「白斬雞腿」是必點。「嗯!還是這麼好吃!」這幾位長輩有點像是糾察隊來抽查,而軟嫩有味、好吃易嚼的白斬雞腿從沒讓他們失望。儂來選用的是正宗土雞雞腿,煮好再去骨,土雞的肉質比仿土雞堅實,所以,如何能讓雞腿肉軟嫩、同時雞肉和皮中間還有一層透明的肉凍,是儂來雞腿的絕妙之處。景龍在教室教這道雞腿時,強調一個口訣,水煮、燜泡、泡冰塊快速冷卻,猶如洗三溫暖,才能保持雞肉的鮮嫩多汁、吃到雞肉的單純香味。龍媽說,洪忠師四十年前研發出這道雞腿的靈感,是來自一位當時幫忙帶孩子的山東籍婦人,她給孩子的雞腿,龍媽吃了非常意外,竟是吃冷的,據說這是山東冬天把雞腿冷凍保存的方法,龍媽覺得很好吃,再經洪忠師調整,成為歷久不衰、老少咸宜的TOP 1。好的廚師,隨時都會學習,研發出創新的好料理。台式五柳枝魚,以魚土魠取代鱸魚,切塊狀炸香,入口酥脆酸香,美味極了,是龍師傅的創意升級版。(攝影/馬景平)在幾次景龍的教學,也讓我刮目相看。以台式醋溜口味的五柳枝魚來說,改魚土魠取代鱸魚,並把魚肉切塊炸酥脆,酸香調味也略有調整,非常好吃。吃辦桌最後的菜尾湯,改造成海皇什錦鍋,用大白菜、香菇、蛋酥來處理,大白菜取其中間最鮮甜的那段,清香甜美。傳統台式雞酒飯轉變成三丁雞酒飯,最特別的是用長糯米、紫米、泰國香米以黃金比例煮出來的香氣和口感,又能解決糯米脹氣的問題,當景龍教學員以簡易的方法,包出石榴造型的三丁雞酒飯粽時,學員驚豔連連、讚賞不已。(上)台式雞酒轉變成雞丁、香菇丁、筍丁的三丁雞酒飯,並運用長糯米、紫米、泰國香米的黃金比例,香氣和口感更佳。包成石榴形狀的粽子,令人驚豔。(攝影/馬景平)想追蹤最勁爆消息、想掌握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粉絲團按讚: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YouTube訂閱: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tUbkty-OfR4_AQ4B0GtQA
【人生廚房】潘秉新:李德全 料理活字典(下)
人若立志、無往不利;家境清寒、十六歲入行當學徒、今年五十六歲的李德全師傅,立志為人師,四十歲如願走上教學之路;接著從教學出發,出食譜、上電視,如今成為受人尊崇的名師名廚。李德全的經歷,證實了一個人的成就和文憑沒有多大關係;而擁有一番閱歷之後,他發覺,一個人喜歡吃什麼?最愛什麼味道,其實和個人的記憶有很大的關係,對於味道和感情的連結,他有很深刻的體悟。看到「回憶,是世上最好的調味料」這句話時,我深受感動,想到許多父執輩,在二十世紀的戰亂年代,支撐他們面對艱困生活的心靈力量,是懷念家鄉食物的味道,後來返鄉探親承受人事全非的悲愴,也是家鄉味撫慰他們找到心靈的故鄉。對於我的這番感懷,李德全師傅感同身受。李德全3歲生日時,父母帶著他和弟弟拍下這張全家福。(圖/李德全提供)回憶思念 神奇家鄉味李師傅說,他的父親隨軍隊從大陸湖北逃到台灣,母親則是從廣東潮州先到香港再到台灣,一家六口住在七坪不到的高雄眷村小房子,生活貧困。李德全從小就常聽母親講食物的故事,家鄉有什麼什麼好吃的,在香港吃到了什麼什麼美味,講得是如此嚮往、如此神奇,談吃,似乎是他們家很大的生活樂趣。李德全還記得,八歲那年,母親把朝思暮想、親戚輾轉帶來的蝦醬,送到他面前時,「怎麼會有這麼臭的東西?」他臉上露出嫌惡的表情,真是不明白母親怎麼會愛上這個味道;但等到母親把這個蝦醬放入熱鍋中,和五花肉片一起炒,從鍋中逐漸散出的香味,已讓他非常驚訝,繼而吃了一口後,那好吃到嘴巴還一直留有香氣的印象,至今難忘。從此,蝦醬成為他最愛的味道之一,後來有機會到廣東潮州、馬來西亞、泰國旅遊時,一定會點蝦醬的菜來品嘗。李德全非常孝順,一休假就帶88歲的母親出遊,攝於慈湖。(圖/李德全提供)由於母親對家鄉食物的不斷述說,勾起李德全很大的好奇,後來有機會去吃到了那些食物時,「我媽實在很誇張,哪有她說的那麼好吃?」不過這也讓李德全第一次體悟到:「原來食物對於人而言,好不好吃在於感情有多深,食物有了這個回憶和思念的因素,就更特別了。」這番體悟,讓他喜歡從醬料來研究飲食文化,並深入淺出地融進教學課程中,「因為醬汁、醬料是中式料理的靈魂啊!」李德全老師曾以糖醋排骨與京都排骨的風味比較,以及宮保醬和醬爆汁分別奧妙之處,說明一旦了解醬汁、醬料的運用,就可做出不同菜系的料理。今夏,在一堂涼麵課,他做出傳統、川味、滇味、咖哩四種口味的涼麵醬汁,整堂課讓學員對醬汁的奧妙有了一番認識。另一次體悟,則是為父親回大陸尋親,父親早逝、沒等到兩岸開放,李德全二十多歲走上這趟代父尋親之旅,記得來到湖北一個窮鄉僻壤的小農村,在農村的一家破舊小吃店,吃到了他此生最難忘的粉蒸肉;店家自己做的粉蒸肉很細很軟糯,上有五花肉、下有蓮藕一起蒸,蒸出來的香氣非常迷人,一入口,那鬆得像栗子卻是又香又甜的蓮藕,最是驚喜,整道菜呈現出當地食材的獨特風味,他突然懂了,這就是父親思念的家鄉味啊!父親過世後,李德全兩度赴湖北尋親,好不容易找到了堂兄弟姐妹,完成父親心願。(圖/李德全提供)李德全老師做出的川味涼麵,讓學員大大驚喜。在涼麵課,教醬汁調配的比例和技巧。(攝影/黃耀徵)無盡好奇 探究廚藝界而隨著人生每個階段的歷程,李德全更感廚藝世界的浩瀚無比,加上自己強烈的好奇心、好勝心,促使他不斷地深入探究。十六歲進粵菜餐廳當學徒,尤其是港式點心,是李德全廚師生涯投入最久、用功最深的菜系,學港點時對燒臘很好奇就去學燒臘,看師傅炒菜很厲害,又往中廚走,點心、燒臘、爐子、砧板、扣燉(蒸籠),「從學徒到師傅是十年起跳啊!」每個階段的紮實訓練,讓李德全得到了一身技藝。李德全有2年擔任烹飪節目《冰冰好料理》的示範廚師。(圖/李德全提供)除了粵菜,凡是自己愛吃的就想辦法去學、自己在家裡做,偏偏什麼都覺得好吃,所以愈學愈多,不管港式點心、起士蛋糕、滷味、夜市牛排等等。他是我所知,少數非常愛在家做菜的廚師,也是我少見非常愛看書的師傅。以我所了解的廚師生態,不喝酒、不賭博、愛閱讀的李德全,可說是業界的稀有動物。他說,年輕時從古龍的武俠、倪匡的科幻、瓊瑤的愛情、王鼎鈞的勵志吸收不少養分,還有《禁忌與圖騰》這類有關歷史、文化的書,兩岸三地能蒐集到有關飲食文化的書籍,他都很喜歡,「只有尼采的書我看不下去。」不過就因太特立獨行了,所以遭遇到被排擠或不被珍惜的際遇。一度離開餐飲業,李德全28歲在專利商標事務所跑業務,最終發現自己還是最愛廚房。(圖/李德全提供)多才多藝 終獲得賞識二十四歲決定離開餐飲業,主因是太厭惡一些師傅的陋習,這一離開就是四年。不過,轉行去當銷售員的李德全,有一天下午,邊銷售健康器材邊有感而發,腦中浮現了:「寧為雞首,不為牛後。」這句話,想到自己在廚房,是別的師傅請教他很多問題,有當雞首的成就感,為什麼要要留在銷售這一行當牛後呢?雖然這行也能勝任,不過他愈來愈想念餐廳廚房的氣氛:「那些辦公室的環境實在太安靜、太沉悶了,哪有廚房那種熱氣騰騰、大聲說話來得痛快。」回到餐飲業,先到一家湘菜館任職,老闆對於他這個廣東菜師傅卻什麼都會,非常驚訝。也在這年,政府有了廚師證照制度的實施,李德全就努力把當時能考的證照,中餐烹調乙級技術士、中式麵食乙級技術士都拿到了。證照,對只有國中學歷一直有自卑感的他,無疑在心中注入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三十四歲,自認已準備好了,決定自己創業,可是,空有一身技藝卻不會做生意,不管賣烤鴨、賣水餃、賣牛肉麵,都徒勞無功沒能走下去。這對好強的李德全來說,當然是人生的一大挫敗。回想小時候家境清寒,能到村子旁的中油煉油廠福利社吃到一根冰棒,就感到非常幸福;原來食物的美味和記憶有很大的連結。(攝影/宋岱融)「我是很居安思危的人,會常上求職網站看訊息。」就在最低落的時候,看到一個私人招待所招聘主廚,私人招待所的考驗是十八般武藝要樣樣精通,「我一直相信,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幸運地,這次終於遇到了伯樂。老闆的信任賞識,任由他發揮,更不計成本,要他使用最昂貴高檔的食材,李德全在特殊食材的運用上大大開了眼界。十年來,招待了很多達官顯要、名人名流,這是非常獨特的經歷。這位經歷豐富、多才多藝的名師,從沒想要退休,尤其看到現今飲食文化被漠視、錯誤資訊滿天飛,孜孜不倦教學的他,總是苦口婆心地告訴學員:「學做菜,就是要知道這道菜怎麼來的、為什麼這麼做啊!」李師傅還有一件事,讓我佩服不已,那就是抽了三十二年的菸,去年說戒就戒。這就是李德全。(下)曾因只有國中學歷而自卑的李德全老師,努力不懈成為名師,出版很多食譜書,在高雄舉行簽書會和讀者合影。(攝影/宋岱融)自煉辣椒油(攝影/黃耀徵)關於 潘秉新38年前成為記者,25年前成為美食記者,10年前,從一位主持美食報導的媒體人,轉為經營一家廚藝教室的創業人,有機會更近距離、以新面向觀察、了解廚師;發現味蕾記憶和人生歷程的連結,是一篇篇動人的詩篇。在「人生廚房」要述說的是關於廚師、美味和情感的故事。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最新出刊279期《周刊王》和2165期《時報周刊》。《周刊王》與《時報周刊》聯姻,一套雙雜誌「旺透價39元」,2019/08/14起全省4大超商、全聯及美廉社強勢上架。想追蹤最勁爆消息、想掌握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請點讚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
【人生廚房】潘秉新:李德全 料理活字典(上)
今年五十六歲、從事廚師工作四十年、在業界擁有「料理活字典」之稱的李德全師傅,可說是全方位、線上線下電視網路都鼎鼎有名;這位擁有一大片天的料理人,是何種經歷所成就的呢?愈認識李德全,愈感到他的特立獨行。有一次聽到他說:「我常想,怎麼才能證明自己是個好廚師?」我心想,像他這種有自覺、會自省,不願固守陋習、墨守成規的廚師,難怪走了一條很不一樣的廚師之路。在現今網路世代,要學做菜太容易了,一上網,有成千上萬的教學影片可供點閱,其中,已拍了超過五百支烹飪影片的李德全師傅,光是一支醉雞教學,就創下點閱率破兩千萬的傲人紀錄。只是,在影片上,大家看到的是他手部的動作,沒看到他的廬山真面目。烹飪名師李德全,教學認真、幽默風趣,每次上課都人氣滾滾、笑聲不斷。(攝影/黃耀徵) 不過,喜愛烹飪節目的觀眾,早就從電視螢光幕認識了李師傅。十五年來,他上遍各大電視烹飪節目,人有喜感、手藝好又口才佳,極有觀眾緣,在電視美食節目長紅。「我可是廚藝界的劉德華喔。」他來我的廚藝教室上課,每每此話一說,學員就笑成一團,「真的,我頭髮沒有掉,再瘦一點,真的很像劉德華。」反正光是劉德華的哏,就夠學員笑上幾回。「根據統計,來上我的課,平均壽命能增加兩年喔!」信手拈來又抖了個包袱。本事多 賣場摸透透多才多藝的李德全,說學逗唱只差沒有唱,不過那天,他拿起了一隻雞、以誇張的表情說:「這隻雞這麼貴,難道牠會唱歌?」又讓學員哄堂大笑。課堂上,能夠讓學員這麼笑個不停,而且會把他的「金句」,例如:「我是有教無類(諧音有交無累)。你有交錢就不會累!」、「我的師傅林鐘乾(諧音臨終前)交代,這個祕訣絕不能說出去!」等琅琅上口,就屬李德全有這個本事了。李德全(右2)參加廚藝競賽,在業界發光發熱。(圖/李德全提供) 另外,他還有個無人能及的大本事,我封他為「賣場達人」;因為長年在北、中、南各大百貨公司、大賣場,為代言的鍋具辦示範教學,加上自己很愛逛,所以活動一結束就會去了解各大超市、賣場的生鮮食材狀況,所以,哪一家的肉品切割處理得最好、哪一家的海鮮品質最差,他到哪一家會把「梅肉頭」(梅花肉的前半部)掃購一空等等,都樂於分享。在烹飪教學,港式點心是他的專長,中式麵食、滷味小吃也很在行,反正我想開什麼主題,他都可以接招,且不管是食材的知識含量、採購的正確指南、食譜的配方比例、網路謠言撥亂反正、成品的美味呈現,無一不讓學員醍醐灌頂、津津有味。李德全和妻子是在餐廳認識,剛談戀愛時的甜蜜留影。(圖/李德全提供) 太貪吃 開啟廚師路這位烹飪教學界的奇才,我是直到三年前,邀請他來教學,才見識了他的風采;塊頭大、聲音宏亮是第一印象,「沒辦法,我的丹田就是這麼有力,講話這麼大聲,我老婆每次都以為我在罵她。」我一聽,忍不住笑了出來。而後,逐漸在李師傅的每一堂課,見識到他所擁有和廚藝有關的學識、知識,是如此之豐富,且愈發了解他的成長歷程後,更對其努力不懈感佩不已。生長在高雄眷村、家境清寒的李德全,還記得一家六口住在七坪不到的小房子,十七歲父親過世,他們被逼著搬離眷村、流離失所、連一個棲身之處都沒有,所以,他的就學之路,只到國中學歷,這也是他此生最大的缺憾。李德全回到小時候住的高雄眷村老家,房子已拆掉,只剩兩根基座。(攝影/宋岱融) 當年家境清寒的孩子,父母多半會送去餐館當學徒,至少有一口飯吃,不會餓著,而住在眷村的小孩,則還有軍校可選,不過李德全還是走上廚師這條路。「因為我實在太好吃、太貪吃了!」美食啟蒙的廚師之路,要從他十五歲在高雄一家港式餐廳打工,當外場點心推車小弟說起。因為有得吃,他一點也不覺得辛苦,每天開心地推著點心車,在餐廳裡轉著,勤奮地賣著一籠籠的點心。沒賣完或發現外型有瑕疵退回去的點心,他們就有機會吃到。然而,這麼多樣點心中,唯有最搶手的擘酥蛋塔,每次車子一推出去,馬上被客人搶光,所以始終沒能吃到。光是看蛋塔的外型,就夠李德全神往了,這麼層次分明、這麼細緻,好想吃喔!這個願望直到半年後才得以實現!有一天他推車進去補貨,師傅發現有一個蛋塔外觀不佳,「來!這個給你吃。」這是師傅看他平時工作勤快,特別給他的獎賞,當時,他開心地把蛋塔放在手心,心想,終於等到了。那一口咬下擘酥蛋塔的感覺,李德全至今還記得,哇!外皮是那麼鬆酥香脆、內餡是那麼柔軟香滑,吃完後,他整個人陷入了痴迷:「這世界上怎麼有這麼好吃的東西?」接下來的願望就是,好想常常吃到!擘酥蛋塔的酥脆外皮和香甜內餡的美味,促使李德全走上廚師之路。 為蛋塔 標會買烤箱沒多久,餐廳師傅見他勤快,問他願不願意到後場廚房工作,他馬上就答應,雖然不是在點心部,但為了蛋塔,他選擇先進到廚房,再想方設法去問點心師傅,擘酥皮怎麼做,內餡的雞蛋、奶水、砂糖比例,他逐漸掌握到蛋塔的配方,但烤要怎麼辦?不可能使用餐廳的烤箱,想在家裡不斷練習,就一定要有烤箱,十六歲的他做出了一個決定,他知道母親有上會,和母親討論以標會的方式,分期付款買了他此生第一個廚房奢侈電器,也是當時市場上唯一的一款烤箱,就是有三條電熱管、要價上萬元,非常昂貴的大同烤箱。電視劇《無敵珊寶妹》中男主角做蛋塔的一幕,做蛋塔的那雙手,是由李德全捉刀。(圖/翻攝自網路) 「媽媽沒有說什麼嗎?」這是我聽李德全述說這個往事時,最大的好奇。「我媽覺得自己兒子會做東西很好啊!媽媽很喜歡吃我做的東西!」所以對於這個十三歲時就自己炒飯,喜歡在家裡小廚房動鍋動鏟的兒子,想買一個相當於全家一個月生活費的烤箱的決定,母親沒有阻攔,全由兒子自己決定、並承擔這筆會錢。在開朗樂觀的李德全身上,我充分感受到典型牡羊座的個性,尤其是具備強而有力的行動力,「因為我有高度的好奇心,這是我學習的最大動力!」除了學廚藝,他的好奇心還展現在不同領域,做模型、養熱帶魚、組裝電腦、運動等等;一位廚師同時擁有救生員執照,當廚師之餘還到三峽大豹溪當救生員,這就是李德全。李德全四十年的廚師生涯,一度離開餐飲業、一度創業及十年在私人招待所當主廚,豐富的經歷真是精采!(上)李德全(左2)救生員結訓,攝於三峽大豹溪。(圖/李德全提供) 關於 潘秉新38年前成為記者,25年前成為美食記者,10年前,從一位主持美食報導的媒體人,轉為經營一家廚藝教室的創業人,有機會更近距離、以新面向觀察、了解廚師;發現味蕾記憶和人生歷程的連結,是一篇篇動人的詩篇。在「人生廚房」要述說的是關於廚師、美味和情感的故事。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最新出刊278期《周刊王》和2164期《時報周刊》。《周刊王》與《時報周刊》聯姻,一套雙雜誌「旺透價39元」,2019/08/07起全省4大超商、全聯及美廉社強勢上架。想追蹤最勁爆消息、想掌握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請點讚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
【人生廚房】潘秉新:小林包子回家了
十年,有多長?足夠走出悲傷、找回力量嗎?今天我想推薦一本八月新書《小林村的這些人那些事:不能被遺忘的美好村落》。這本書的作者蔡松諭,不久前出現在電視螢光幕上,是為了小林村打國賠官司的事,接受記者採訪。從三十三歲到四十三歲,一場天災、一個要把小林村蓋回來的允諾,讓小林村子弟蔡松諭的人生藍圖大幅變動、重新描繪;書裡,他想把小林村消失前的人、事、物,說給您聽。而出書過程,在蔡松諭身上發生了一件神奇的事,這和四十年前讓村民們吃得很開心的包子有關,原以為失傳的小林包子,要「回家」了。蔡松諭一直很遺憾,小林村是因滅村而被大家記得,這種永別的壯烈,註定了未來五十年仍是一個災難的圖騰。十年了,他想把自己所熟悉的一個多麼純真美麗、族群融合、有情有愛的美好小林村寫出來。《小林村的這些人那些事》將在8月出版。(圖/四塊玉文創提供) 至情至深 投入災後重建 整個寫書的過程,有如一再於傷痛處撒鹽,但蔡松諭堅持要自己寫,因為再厲害的代筆,一定不了解每一個小林人對小林村的感情有多豐沛,濃烈到,開口講的每個字都會讓人窒息、眼淚不停地落。這些情感與眼淚,他如何奢求外人能懂,沒有別人的筆,能代替小林人說出對天上四百六十二位至親,來不及說出的愛。九年多來,我的朋友經常聽我述說,小林村的重建是如何如何的艱難,雖然永久屋蓋得不錯,有遮風避雨的住所,但想要在當地建立能提供就業機會的產業,是何等不易,我常絞盡腦汁,想盡辦法把資源帶進村裡。有些朋友對我如此把小林村的產業放在心尖上,感到不可思議。儘管我有「傅培梅公益信託執行長」的職務和角色,但需要這麼耗神投入、不離不棄嗎?這是有原因的。 十年前的滅村慘劇,留給小林村民無限的感傷;撫摸著紀念公園牆上逝去家人的名字來憑弔。 記得蔡松諭是在二○一○年、災後第一年,以自救會會長名義,帶領幾位村子的年輕人,北上來我經營的廚藝教室找我,尋求廚藝課程的安排和產品開發的協助。我當然二話不說一口答應,廚藝教室最大的資源就是廚藝老師,所以,不管是我請老師去村裡教學,或小林的種子學員北上來教室上課,我都義務贊助,但說真的,當時忙於創業的我,只是做了些行有餘力的付出罷了。後來我之所以變得這麼積極全心投入,是在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五日,參加小林二村120戶入住新穎永久屋,所舉辦的入厝辦桌感恩餐會。我本抱著輕鬆的心情,領重建會頒的感謝狀。當年關懷小林村重建、出錢出力的人士非常多,獲頒的單位也很多。待頒獎告一段落後,突然聽到站在台上主持的蔡松諭,語帶哽咽地說:「我們把小林村蓋回來了,我們也把小林人生回來了啦!」接著,一對對天災中失去孩子的夫妻,抱著他們的新生兒走上台,現場有三十多名災後出生的孩子,松諭仍激動地一直重覆著說:「生回來了!」「小林人生回來了。」看到這一幕,我瞬間完全無法控制地淚如雨下,內心激動不已,深深被這股生命的力量所撼動,淚眼矇矓地望著台上的松諭、年輕夫妻、新生幼兒。我內心深處發出了一個聲音、許下了一個願望:在我有生之年,我一定要盡心盡力,讓這個地方安居樂業,讓孩子們快樂成長。這麼多年過去了,儘管我已非常努力,總有遺憾之處,至今願望尚未成真!但從松諭的勇敢和堅持,我得到了鼓舞。書出版前,松諭就一直和我說小林包子的故事,原本,我們就想把小林包子包回來。蔡松諭〈中〉和惠如〈右〉、銀好姐一起努力找回小林包子的味道,也因此發現了小林包子的「身世」。 包子香味 村人共同記憶書裡描述的小林包子,是一位老兵二齒伯做出來的。當時的小林村,住有平埔族、河洛人、客家人、外省人,各家有各家的飲食習慣。民國七○年代,當二齒的包子蒸出來時,是當時小林村極大的盛事,因為很多人是第一次吃到包子。蔡松諭說,現在四十幾歲的年輕小林村民都還記得,小時候只要聞到傳出的蒸籠香氣,就能看到小林人一擁而上將包子一搶而空的畫面。許多小林人下工與學生下課後,都渴望吃到一個包子。為了增加產量,二齒請附近的小學生下課後來打工,幫忙揉麵糰,孩子們也樂得有賺五塊、十塊零用錢的機會。所以一顆好吃的包子不只提供村民美味的享受,還能提供小小的就業機會。等到二齒年紀更大後,就把做包子的技術與配方,無償教給了村裡建忠、惠如這對年輕夫妻,後來他們也在早餐時段賣包子,小林人很高興包子有了傳人,且早餐就有包子吃。 小林包子的內餡很獨特,要把蘿蔔乾炒得很香。 蔡松諭寫到這個章節時,小林包子的味道讓他魂縈夢牽,加上不久前又幸運地巧遇搬到外地的小林包子傳人惠如,大大興起了想把小林包子包回來的動力。當我看到由惠如口述、松諭記錄的配方,不得不佩服二齒伯的創意。二齒伯這位上海人,怎麼會想到以小林當地的特產蘿蔔乾為餡料主味,再加上北方麵食技巧,做出這獨一無二的小林包子。沒想到,傳奇的發展來了,而這是書裡來不及完整描述的轉折。因緣際會 輾轉重拾使命松諭說,為了找回小林包子的味道,特別邀請惠如、及親如家人的銀好姐一起試做,意外從銀好姐的敘述得知,原來小林包子的原創者是他自己的父親、村民口中的阿卿。父親先研發成功後,再教給二齒伯謀生,而父親的啟蒙老師竟是傅培梅老師,當年是看傅培梅食譜所學的。這也是為何,松諭父親來自廣東、二齒伯來自上海,卻做出了北方包子。而出版松諭這本書的出版社程顯灝社長,就是傅培梅老師的長子。 小林包子原創人蔡文卿是小林村首富、小林商店老闆,他的「隱形師傅」為美食家傅培梅老師。上圖為蔡文卿和蔡松諭的兄姊(左起大姊、三姊、二姊、大哥)合影。(圖/蔡松諭提供) 原來父親才是小林包子真正的創始人,二齒伯則是重要推手,傅培梅老師則是隱形導師,是這三個人聯手,為小林村留下了質樸的古早味「小林包子」,而蔡松諭竟在四十多年後,意外地讓小林包子回家了,這些連結,讓我們嘖嘖稱奇。為了謹慎,松諭又再跟自己二姊確認,「對,阿爸都熬夜在研究『傅培梅食譜』,阿爸好像是研究了傅培梅的食譜一陣子後,才開始製作包子饅頭,那時阿爸也常看傅老師的烹飪節目!」松諭二姊想起往事清楚描繪。除了老天爺,誰能寫得出這種劇本!松諭說:「那時,我已經懂了老天爺為什麼一定要讓我遇到惠如、又讓秉新姐、顯灝哥鼓勵我寫這本書,然後非得在今年八月八日前一定要學會這項技藝,因為這是阿爸傳下來的功夫、留給小林村的味道,而我,是阿爸欽點的接班人,他在我猶豫掙扎,要不要繼續返鄉服務的這一年,仍然為我安排了一樣最後留給我的禮物,讓我不再迷惘,原來他一直沒離開、還是一如既往地繼續…溺愛著我。」松諭已經毫無懸念了,要延續小林商號的共好精神,跟發揚小林包子的純樸美味。小林包子要「回家」了,屬於小林人共同美好的記憶和味道,不管是在天上或地上。災後出生的小林孩子,在新的家園開心地遊玩。 關於 潘秉新38年前成為記者,25年前成為美食記者,10年前,從一位主持美食報導的媒體人,轉為經營一家廚藝教室的創業人,有機會更近距離、以新面向觀察、了解廚師;發現味蕾記憶和人生歷程的連結,是一篇篇動人的詩篇。在「人生廚房」要述說的是關於廚師、美味和情感的故事。看更多↓↓《人生廚房》潘秉新:阿燦師 熬命傳百味(上)《人生廚房》潘秉新:阿燦師 熬命傳百味(下)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最新出刊276期《周刊王》和2162期《時報周刊》。《周刊王》與《時報周刊》聯姻,一套雙雜誌「旺透價39元」,2019/07/24全省4大超商、全聯及美廉社強勢上架。想追蹤周刊王最勁爆消息、想掌握時報周刊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請點讚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