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家者
」 街友 遊民 租屋 社工 思安高齡人口倍數增長!55歲以上長者逾2成曾遇租屋困難
台灣高齡人口倍數增長,無論是高檔銀髮宅、安養機構、社宅需求都迅速提升,崔媽媽基金會服務對象有65%以上都是獨居長者,主要為經濟狀況中低者,也包括「邊緣戶」,也就是不夠「窮」、不足以拿到補助的人,還有「窮得只剩下房」與「無家者」的極端案例。根據衛福部2022年老人狀況調查,55歲以上扣除居住在機構者,高達92.5%居住在自有或家人住宅,5.89%居住在租用住宅。調查也顯示,55歲以上住宅租用者計43.8萬人,其中22.3%表示曾在租屋時遇到困難。另外,65歲以上長者中有9.1%是獨居、23.1%僅和配偶同住,相較於2017年調查都略為增加。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指出,高齡者可以經濟狀況與身心狀況維度來看,經濟狀況較佳、身心智能狀況還好的長者可入住高價養老村,順利變成「樂齡族」,經濟狀況許可,但身體狀況欠佳者,則入住安養機構。呂秉怡強調,沒有家人親戚或夫妻「雙老」一起住,租屋容易受拒絕,何況是身體退化者。呂說,遇到案例經濟狀況通常是中低以下,若申請到高齡者福利身分,在租屋市場,經濟狀況反而不會太差,可說服房東個案有穩定收入,通常需要幫助的是「邊緣戶」,還沒達到門檻,因為「不夠窮」,變成三不管地帶。他舉例,有個案家族名下有財產,兒子不撫養,但因為直系血親包括兒子、爸爸、媽媽名下的動產與不動產,看起來經濟狀況不錯,沒辦法拿到政府低收入戶補助。藍委羅智強辦公室則接獲陳情,一名婦人與身心障礙的孩子同住在新竹老家,卻「窮得只剩下房」,過去領取社會救濟,因老家周圍房價過高,不動產價值提高,使其今年領不到社會救濟,但社工竟建議她賣掉房子,令人不勝唏噓。綠委范雲表示,只有不到5%的「無家者」有「中低收入戶」資格,超過40%的經濟弱勢家庭根本無法取得社會福利補助身分,社會救助法嚴苛條件,有修法必要。
社會救助補丁1/戶籍與實居地不符難獲政府救助 民團促修10多年未修法令
被視為弱勢族群救命丹的《社會救助法》已經10多年未修法,民團與部份民代均認為在社會結構快速變遷下,該法已經不符當今社會的需求,尤其許多需要被「接住」的社會底層民眾只能被法令排除在外,層層疊疊的條件設限,他們疾呼「該是修法的時刻了」。施行44年的《社會救助法》上次大幅修法已是2010年的事,由社運團體「芒草心」、「人生百味」、「社區實踐協會」及「興隆會所」社工團隊組成的「社會救助法修法聯盟」倡議修改逾10年社會救助法,修法重點將鎖定「放寬限制,即時扶助貧窮者」,包含家戶人口計算方式、戶籍地與實居地認定方式,以及是否該將法定有工作能力者加計虛擬收入等修法重點。人生百味文化建構協會共同創辦人巫彥德表示,他們最常接觸到的是流離失所的街友,服務逾600位無家者中,能取得(中)低收入戶資格不到10%,原因在於現行的《社會救助法》規定,申請者的戶籍地與實居地要一致才符合申請資格,但現代人大量移居到都市中,當民眾搬離戶籍地到其他縣市租屋工作,那就一定申請不到社會救助。「大多數的街友已經貧窮到連實居地都沒有」巫彥德說,個案陳大哥(化名)平常住在台北車站,為了申請低收回到戶籍地,但當承辦人員詢問實居地時,他回答「我一直在流浪,沒有住的地方」,就是因為法令規定要有實居地的事實,陳大哥無法受到政府補助;不僅如此,陳大哥接連在找工作、辦電話也都在「實居地」卡關,雖然最後人生百味出面協助,同意人生百味的服務據點作為陳大哥的暫居住址,但巫彥德也感慨地說:「如果他沒有遇到我們呢?他人生就是在一個死循環裡。」巫彥德說,台灣詐騙猖獗,檢調追查許多人頭戶最終都是無家街友,這些街友經常在面對「會不會被逮」與「活下去」之間作抉擇,前者是機率問題,後者在眼皮底下就得面對,「沒有人喜歡過驚心的犯罪生活」他強調,如果社會救助制度能有效地支持這些貧困的人,他們不會放棄選擇自己的命運,甚至拒絕成為被支配的工具。此外,現行的《社會救助法》在財力計算時採用「家戶合計」的方式,包括配偶、父母、孩子、阿公阿嬤等家庭成員的收入和資產都會計入,這使得急需救助的民眾,因為受制於許多早已無往來的家人也被合併計算,進而無法申請救助。嘉義市議員張秀華服務的案例中,一名阿莉小姐(化名)有過三段婚姻,前後總共生了五個小孩,她的人生就只負責生小孩,並沒有負到養育的責任,小孩最後多跟隨父親或是交由阿公阿嬤撫養長大,等到阿莉老了需要人照顧時,小孩也沒有人要理她,而當她要申請社會救助,名下的五個小孩的所得及資產也都計算在內,造成她申請不到補助。張秀華也無奈地表示,能說這些小孩不孝順嗎,好像也說不過去,畢竟她沒有負到養育之責,但阿莉打零工的流浪生活過得貧苦是事實。從20多年的服務案例經驗中,嘉義市議員秀華體認到《社會救助法》中有不少需要修正之處,唯有透過檢討改善,人民才有好日子過。(圖/非新聞當事人;翻攝自張秀華臉書)民進黨立委陳冠廷認為,現行《社會救助法》許多規定已無法有效回應民眾的需求,未來國會修法提案,首先將《社會救助法》改為《適足生活權利保障法》,宣示我國社福體制從殘補式救助轉換為權利保障的決心。此外,現行法令針對戶籍的限制,對無戶籍者與不在戶籍地居住者已經實質構成歧視,使部分亟待救助的貧困人民無法申請低收入戶,應該修法容許人民向「實際居住地」主管機關申請低收入戶認定及相關公共補助,以積極保障貧困人民的生存權。民進黨立委陳冠廷主張,將朝向容許民眾向「實際居住地」主管機關申請救助修法,家戶所得認定也應依實際狀況認列,讓社會救助更貼近真實生活。(圖/非新聞當事人;翻攝自陳冠廷臉書)陳冠廷進一步表示,許多家庭的實際居住狀況與戶籍上的家庭成員可能不符,比如外出工作的子女可能多年都沒有跟父母同住,但現行法規卻認為他們「同屬一戶」,要統一計算家庭所得收入,所以這些長輩要申請低收入戶就非常困難,因此,修法將提出「家戶應依實際狀況認列」,讓社會救助更貼近真實生活。
社會救助補丁2/「有能力工作者」認定僵化 社救法廢除「虛擬收入」爭議大
依照現行《社會救助法》認定,十六歲以上、未滿六十五歲者,即使沒有工作、收入不明或低於每月基本工資,仍被標定為具有「虛擬收入」的有工作能力者,被視為擁有基本收入,排除在社會救助範圍外,因此民團倡議應廢除虛擬收入之限制,讓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感受到溫暖,但也有議員與第一線公務員持不同看法,認為恐造成錯放某些人而造成財政負擔。嘉義市議員張秀華分享,「阿官」(化名)的妻子是外配,兩人育有兩子,但妻子不明原因離家未歸,而阿官因視力問題無法正常工作,然而弱視未及可以申請身心障礙補助的程度,他只能偶爾到廟口抬轎賺些零錢,來支付兩個國小的孩子學費和養育費,父子處境非常困難,需要政府緊急扶助,但按照家戶平均所得的計算方式,兩夫妻都需要計入基本工資,導致阿官不符合申請低收入戶的條件。「社會救助法修法聯盟」主張《社會救助法》應廢除虛擬收入的限制,應該讓更多有需要的人獲得幫助。人生百味文化建構共同創辦人巫彥德坦言,廢除該項限制可能會「錯放某些人」,一些並非真正需要的人或試圖透過欺詐手段獲得補助的人也可能混在其中,但《社會救助法》的立法精神是防弊或是接住需要被幫助的人,「寧濫毋缺」與「寧缺毋濫」經常陷入兩難。人生百味文化建構協會共同創辦人巫彥德常接觸到流離失所的街友,服務逾600位無家者中,能取得(中)低收入戶資格不到10%,顯見法令沒跟上時代的需求與變化。(圖/劉耿豪攝)巫彥德說,很多人認為應該是「寧缺毋濫」,但在COVID-19期間,政府祭出許多紓困措施,希望救助因疫情而失業的人,然而像是在街頭賣口香糖或玉蘭花的人,因為沒有失業證明或勞健保退保紀錄,並無法獲得補助,這些一眼就能看出是弱勢的族群,政府到底是幫不幫,難道還要他們勒緊腰帶挨著過日子。一名北部議員卻對「虛擬收入」持不同看法,強調正直壯年的人就應該找工作,為了維持基本生活,甚至該降低原本期望的工作薪資,不該在家裡巴望著等求助,「你要先去做,而不是靠社會救助你。」他說,如生病、身心障礙等特殊原因,領社會扶助合情合理,但若是法定有工作能力者,卻無任何原因而找不到工作或遲遲未就業,「為什麼人民的稅金要救這些人?」況且會加上虛擬收入,是需要失業一整年,等於要一整年都沒有工作,所以若要修法排除虛擬收入,以第一線人員來看並不合理。立委劉建國是2010年《社會救助法》主要修法者,對於民團倡議廢除虛擬收入的限制持保留態度。他認為,目前台灣各行各業缺工嚴重,以政府的角度而言,還是要鼓勵有基本工作能力者透過工作得到報酬,未來若不設限就將所有失業民眾納入《社會救助法》,恐怕會造成社會救助系統失衡。立委陳冠廷則認為,所謂的「虛擬收入」,該計算缺乏合理性與事實基礎,可能嚴重高估申請人的實際收入,導致他們無法符合資格。未來他會建議勞動部提供更多的就業支持服務,幫助這部分民眾盡快回歸勞動市場,也確保社會救助資源能夠更有效地使用。台灣各行各業缺工嚴重,青壯人口回歸職場豐沛動能相當重要,立委劉建國堅持《社會救助法》對象仍應設定條件,否則恐怕造成社會救助系統失衡。(圖/報系資料照)議員張秀華不否認放寬法令限制可能會有人濫用制度,但政府的責任就是確保需要幫助的人得到支持,因此政府機關在審核資格時,應該派員實際訪視,只要問鄰居,問里長,一定把個案現況都瞭解得一清二楚,「政府不能預設立場,把每個人都當小偷,而忽視真正需要照顧的人,所以唯有把社會救助做好,讓人民有好日子過,社會才能安定,經濟發展也才會隨之成長。」
台灣社工日 立委籲中央地方提升資源挹注
2日為「台灣社工日」,立委范雲、羅美玲、郭昱晴與林月琴舉行「社工,謝謝你!成為弱勢者的那道光」記者會,邀請服務弱勢兒少、無家者、身障者、原住民、新住民、親密關係暴力的一線社工現身說法,分享「以生命陪伴生命」的經驗,並期待大眾真正認識社工專業,從中央到地方,都應該提升資源挹注,和社工站在一起。范雲呼籲,政府促進社安網橫向連結、提高資源挹注。當社工在第一線面對暴力、恐懼,陪當事人一起失落、痛苦與惶惶不安時,國家更應做社工的後盾、當社工的最有力的靠山。近年蔡英文政府提高提升社工待遇、增補人力,全台社工人數已趨近於兩萬,8年間增補了超過5千名社工,薪資也從執政初期到今年提高了25%。去年,社福預算更提升至歷任最高,將近八千億,遠高於馬政府時期的5320億。范雲指出,她去年提出立院首部民間《社會救助法》修正草案,今年更成立「為下一代而戰國會連線」,更與羅美玲、郭昱晴等十位立委,將該法列為優先推動重點法案,目的是讓貧窮門檻更合理,使第一線社工不再疲於奔命。面對近期多項社工人身安全案件,范雲亦要求衛福部修正中央法規,當社工面臨風險時,警察機關應陪同訪視,保障社工的安全。羅美玲表示,在近期台灣社會的案件中,我們看見社工往往是處在危險的第一線人員,高工時、高壓力及低薪資的工作環境,凸顯出社工人力短缺的問題,需要我們對整個制度進行通盤的檢討,來確保社工的權益受到妥善的保障,讓他們能夠在安全和公正的環境下工作。郭昱晴認為,社會工作是推動社會福利的重要一環,有廣大社工夥伴秉持專業與熱忱推展各項業務,社會才得以守護安全。此外,社工人力是推動社會福利服務的重要基礎,郭昱晴也表示,希望衛生福利部積極聘用人力、積極回應社工工會提出意見,逐步降低社工工作負擔,才能讓社會更安全。
台塑當思安後盾 偕手「街頭家醫」共同守護無家者再造福上千人
思安慈善服務協會帶領醫護走上街頭,每月提供義診讓他們得到必要的醫療照護,台塑企業暨王長庚公益信託近日則決定擔任思安後盾,協助思安擴大辦理家醫服務計畫,為更多無家者提供免費義診,確保他們獲得必要的醫療照護,陪伴無家者更好的愛自己。據了解,思安協會從2022年開始帶領醫護走上街頭,為不願就醫、不敢就醫或不能就醫的無家者提供最專業的醫療照顧,每月2次提供義診和分配資源,被譽為「街頭守護神」。思安表示,2023年街頭家醫服務計畫共服務447人次,包含內科、外科、精神科,協助轉診87人次,,而近日台塑企業暨王長庚公益信託宣布,將協助思安慈善服務協會擴大辦理街頭家醫服務計畫,預計一年可提供達1,200人次診察關懷、健康追蹤、緊急處理或及時轉介醫療機構。 思安表示,街頭家醫服務計畫是由思安慈善服務協會發起,旨在改善無家者的生活品質並減輕他們在健康方面的負擔,並且希望可以重回愛自己的選項。協會社工表示社工擔任的角色更像是無家者與醫師之間的橋樑,讓醫病關係可以更加融洽,也透過醫師的判斷,更可以精確的對每一位無家者設定合理的服務方針。如60歲的朱大哥過去被認為是很難溝通的無家者,在協會社工密集接觸後,才了解朱大哥其實是失聰的狀態,後來藉由紙筆交談,也讓街頭家醫的醫師理解朱大哥的狀況,醫師有協助清創並判斷朱大哥的腳趾有可能是骨折,建議轉診做更詳盡的檢查。朱大哥表示,為了生活需要工作賺錢,白天都有舉廣告牌,但在協會社工跟街頭家醫的醫師輔導下,協助朱大哥後續的醫療,如今的朱大哥已經可以健步如飛,工作上也較以往輕鬆許多。思安提到,協會2024年透過台塑企業暨王長庚公益信託的合作,擴大本計畫的服務量能,不僅提供基本的醫療檢查和處置,還包括專業的醫生診斷、處方藥物、基本的醫療建議和後追服務,這將有助於無家者及時發現和處理健康問題,並提供必要的治療,以減輕在街頭生活中可能面臨的種種風險和挑戰。
曾為無家者掌杓10年 今中風難舉鍋鏟仍惦念老友「吃飽沒」
南機場區域是台北市「老城區」且被公認為天龍國的弱勢聚落,老年人口超過3成,卻也意外衍生出弱弱相助的珍貴情誼。73歲的鄭老先生早年是廟會陣頭師傅,因喜愛料理而習得一身廚藝,10年前開始免費邀請無家者到其住處用餐,每天都有10多人與他共享晚飯,直到他2020年1月中風才放下鍋鏟,如今仍心心念念昔日好友「吃飽沒」。
街友總舖師2/曾與許不了翻牆逃課 他看報才知「孩子伴」離世成一生遺憾
台北市73歲的鄭老先生經濟狀況並不寬裕,但他心疼青年公園的無家者,過去10年天天為他們掌杓,成為「街友總舖師」提供溫飽,直到2020年1月因中風拿不起鍋鏟才停下,而他與知名藝人許不了是兒時玩伴,2人曾在高雄藍寶石大歌廳重逢,原本說好擇日再聚,沒想到看報紙才知許不了過世消息,2人無法完成的約定也成為他一輩子的遺憾。「他爸爸是變魔術的,他跟我們一樣都沒在念書,每天都翻牆逃課。」鄭老先生回憶,許不了自幼跟著養父葉清江習藝,6歲時就已成為養父的魔術助手,一次巡迴演出時在台北南機場附近短暫落腳,幾個年紀相仿的好朋友因此玩在一起,當時其中一位「孩子伴」之後更成為許不了的隨行助理。鄭老先生提到,當時通訊並不發達,許不了跟隨養父巡迴腳步離開台北後即失去聯絡,直到70年代2人在高雄藍寶石大歌廳再次相逢,當時許不了在台上作秀,鄭老先生則是台下觀眾,透過層層人海仍一眼認出彼此,雙方相約擇日再聚,最終卻無法達成。「看報紙才知道他走了,那時候我們也只有30多歲。」鄭老先生回憶,原以為自己的兒時好友是風光的大明星,直到某次遇見其養父,又有越來越多的媒體揭露許不了生前辛酸和遭控制的無奈,這才得知許不了在燦爛外表下沒有說出來的苦楚。鄭老先生對好友的心疼也延伸成對「艱苦人」的同理心,他過去10年免費邀請無家者到其住處用餐,每天都有10多人與他共享晚飯,即使自己收入不穩定,一個月只能賺幾千元到數萬元,但仍每月花費數千元,用飯菜與街友老友建立起超越血緣的情誼,直到他2020年1月中風才放下鍋鏟,因他生活難自理,如今則由台灣優質生命協會負責照顧。優質生命協會理事長陳美鳳曾親自前往探視鄭老先生,他也在社會關懷下逐漸嶄露笑顏,重拾對生活的熱情。(圖/優質生命協會提供)台灣優質生命協會表示,社工首次訪視時發現鄭老先生雙腿腫黑、無法久站,還有一次在浴室不小心跌倒導致骨裂,而協會除了固定家訪和提供物資外,2022年底還安排專業物理治療師定期為鄭老先生居家復能,讓他從原先的不能下樓,如今已能到附近的市場購物。協會表示,居服員每周會去訪視鄭老先生,為他剪髮及協助改善居住環境,打理衛浴空間、更換塌陷床鋪、清洗飯廳的廚具和茶具,並在他的指導下開伙做飯,如今鄭老先生已重拾笑顏,更懂得愛惜生命,偶爾會翻出塵封在角落的鍋具,指導並邀請社工與居服員到家中共同用餐。優質生命協會目前長期關懷1萬3090位獨居弱勢、安養院長者及1670位身心或智能障礙孩童,但仍有數千名獨居長輩需要照顧,協會也邀請民眾加入弱勢長輩照顧計畫,省下一碗陽春麵的錢讓獨居長輩安享晚年,成為長者們沒有血緣的親人。英年早逝的「台灣卓別林」許不了與鄭老先生是兒時玩伴,鄭老先生則將對好友的心疼轉換成對街友的關懷照顧。(圖/報系資料照)鄭老先生如今難再拿起鍋鏟,但每周仍會指導居服員和社工炒菜煮飯,用料理建立溫馨的大家庭。(圖/趙世勳攝)
街友總舖師1/為無家者掌杓10年 他中風難舉鍋鏟最惦念老友「吃飽沒」
南機場區域是台北市「老城區」且被公認為天龍國的弱勢聚落,老年人口超過3成,卻也意外衍生出弱弱相助的珍貴情誼。73歲的鄭老先生早年是廟會陣頭師傅,因喜愛料理而習得一身廚藝,10年前開始免費邀請無家者到其住處用餐,每天都有10多人與他共享晚飯,直到他2020年1月中風才放下鍋鏟,如今仍心心念念昔日好友「吃飽沒」。3月13日上午,記者跟隨鄭老先生腳步抵達其住處附近的菜市場,他中風後行動不便,由「台灣優質生命協會」照顧,但仍不讓居服員幫他買菜,堅持拄著四腳拐杖,在熙來攘往的人群中緩步前行,而一抵達市場,他的眼神立刻綻放出光芒。鄭老先生為人海派熱情,在市場深受歡迎,與攤商互動宛如朋友般熟絡。(圖/趙世勳攝)「大哥,今天看起來精神不錯喔。」市場的攤商看到鄭老先生出現紛紛招呼,態度熱情溫暖彷彿不是對待客人,而是在與一位友人寒暄家常,攤商們都記得鄭老先生的飲食習慣,根據其過去偏好與當令時節推薦最新鮮的食材,彷彿買的不只是菜,而是滿滿的人情味,這也是鄭老先生每周最快樂的時光。獨居在南機場夜市的老舊公寓中的鄭老先生回憶,他小時候在教室坐不住,十多歲便出來討生活,曾在舞廳的廚房幫工,也曾在馬路鋪柏油,又跟著朋友跳陣頭,後來自己「出師」擔任師傅教導學徒跳八家將並帶團去廟會,閒暇時總會到青年公園下象棋,久而久之也就跟當地的「原住民」街友成為好朋友。「苦瓜鑲肉、燙小卷、煎香腸,青菜看什麼新鮮買什麼,以前煮給他們(無家者)吃也就差不多這幾樣。」鄭老先生提到,他當時租屋處就在青年公園附近,目睹寒冬臘月間,無家者食不果腹、無瓦遮頭,加上自己喜歡料理,一時心軟便煮好菜帶去公園與他們共享。由於自己早已離婚獨居多年,之後乾脆邀請他們來家中用餐,雖然自己收入不穩定,有時一個月賺幾千元有時幾萬元,但省吃節用些,每個月拿出數千元照顧這些食客還是可以的。「他們來我家像『行灶腳』,吃飽了也不走,就幫我掃地拖地倒垃圾。」鄭老先生回憶,當時他的住處儼然成為街友「深夜食堂」,每天都有10多人一起吃晚餐,歡聲笑語在房內久久不散,客人們還會為他打掃衛生,即使自己是領政府的補助過生活,他也不曾計較過買菜錢,畢竟多少仍有些積蓄,而這一煮就是10年,用飯菜建立出彼此超越血緣的大家庭情誼。鄭老先生不捨無家者無片瓦遮頭,為他們掌杓近10年,直到中風才不得不放下鍋鏟。(圖/趙世勳攝)隨著自己年老中風,鄭老先生和街友老友的晚餐聚會也因此中斷,這兩年老友們一個個相繼離世,讓鄭老先生心情低落,不願再回想與老友們互動的細節,直到台灣優質生命協會立案照顧他、每週訪視,才終於讓他重拾對生命的熱情。
千瓶木耳露送台北車站 「街頭守護神」贈無家者盼「攏好還要攏健康」
思安慈善服務協會照顧無家者不遺餘力,除每月2次提供義診外,還結合各方資源在台北車站發放餐食和物資,台灣木耳露知名品牌O卡桑更捐贈上千瓶木耳露,交由思安協會發送給無家者,期望他們「攏好」還要「攏健康」,在農曆新年能感受到各方的溫暖。思安慈善服務協會表示,許多善心人士會捐贈餐點、暖暖包和乾糧等物資,協會目前則在台北車站配合社會局協助處理無家者發餐,每日的服務幾乎風雨無歇,更要避免資源重疊,十分感謝各路朋友的愛心,也對O卡桑致上謝意。O卡桑的創辦人黃立丞表示,他接受思安協會邀請加入「攏好」活動,更發現許多無家者的飲食、牙口跟消化道都不甚健康,他也因此心生不忍,捐出上千瓶木耳露送到台北車站,希望能幫助到這塊土地上的每一位需要的人。思安慈善服務協會表示,無家者的服務甚至指所謂「人」的服務不會是只有在冬天,更應該要邁向立體化的型態,畢竟每個人的需求都有不同,此次除預計幫助到台北車站近250位無家者,僅希望藉由發餐服務來引起更多的社會認同以及溫情,讓支持無家者服務可以更圓滿。
最強寒流來襲台中2無家者失溫 7旬老翁倒公廁無法動彈緊急送醫
寒流持續發威,中央氣象署也發布低溫特報,而台中市非常寒冷的橙色燈號地區,台中市社會局從22日開始展開連續3天的低溫關懷,更發現有2名無家者疑似失溫,70歲李姓老翁更躺在公廁內無法起身,所幸被緊急發現,現已送醫治療中。社會局表示,這2名無家者都是遊民小組定期訪視關懷對象,李翁被發現時臉上有瘀青,疑似因失溫而倒臥公廁無法起身,所幸被遊民小組緊急發現,迅速通報消防局就醫。而52歲洪姓街友則在公園被社會局人員發現,他患有慢性疾病,疑似因酒後失溫又跌倒,當下以冷到不停喘氣、難以清楚表達,只能不停喊冷,也緊急被送醫救治。社會局表示,一旦氣溫預報低於12度,社會局立即啟動低溫關懷,發送一呼百應簡訊,通知各民間網絡單位,掌握全市各區街友、獨居長者和老人福利機構狀況,目前已有3名街友接受避寒安置服務,訪視80人、提供356人次禦寒物資和發放83份熱食,提醒街友天氣寒冷,務必做好保暖措施。社會局提醒,若民眾發現街頭有受寒街友,可撥打110請警方協助緊急安置。若有善心人士或團體想發放物資,可聯繫接洽社會局(電話04-22221527)妥善分配,避免浪費資源及製造環境髒亂。
寒流來襲無家者「全身傷」僅著短袖坐路邊 議員偕警消里長急安置
寒流來襲造成北部低溫,新北市議員黃淑君卻在板橋區民生路3段,發現有名譚姓無家者僅著短袖呆坐路邊,且其身上還有多處擦傷,黃淑君連忙偕同警消和宏翠里長黃一晉前往關心,提供保暖衣物和食物外,也通報社會局的外展服務中心以協助安置。海山警分局表示,接獲黃淑君通報後,即由江翠所副所長吳錦峯及警員李祈彥到場查看,發現譚姓男子呆坐於騎樓,身上有多處擦挫傷,連忙上前關心後詢問發生何事。譚姓男子稱他在民生公園不慎跌倒,造成頭部、手部及腳部多處擦挫傷,被送至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包紮治療後,想獨自步行返回板橋,但因腳部疼痛,這才在民生路的騎樓休息。由於當時氣溫偏低,譚男僅著短袖單薄衣物,且身形瘦弱,黃一晉得知後,立即準備了保暖衣物與食物等物資,給予適時的關懷協助;警方見其步履蹣跚,故搭載譚男送返民生公園,後續也通報社會局的外展服務中心,以協助安置。黃淑君事後也在臉書分享,感謝里長、警察、消防及社政等單位,透過公私協力合作,延伸對弱勢民眾的協助,使人間處處有溫情,大讚「我們的合作,讓板橋的夜晚很暖」。分局長陳保緒表示,近日天氣較為濕冷,將會配合市府啟動防寒機制,透過家戶訪查訪視獨居老人,針對轄區公園、騎樓及空橋等街友可能棲留處所進行關懷,並即時通報社會局及區公所,以發揮為民服務的精神。
公司轉型失敗「大老闆一家淪街友」 見妻小精神失常不離開:害怕失去任何人
人生會跌倒,但只要有親人,家就在。一名曾是紡織廠大老闆的老翁,因大環境轉變時轉型失敗,與4名妻小淪為無家者,但即使遭逢巨大變故、妻子及3個高學歷孩子陸續出現精神問題,老翁仍與妻小們同進退,相信家人在,家就在。據《中央社》報導,擁有豐富「接住」經驗的救世軍社工陳彥璋,強調街友們絕不是好手好腳卻不努力的人,且這些被貼上街友、遊民或寒士標籤的人,不乏博士或大老闆等高社經地位人士。而與北車某一家5口的互動經歷,更鮮活到彷彿昨天才發生一樣。該70多歲老翁曾是中南部紡織廠大老闆,卻在紡織業逐漸化為台灣夕陽產業的潮流中轉型失敗,工廠遭法拍,最終因欠債讓這位曾經的大老闆與老闆娘、高知識份子甚至海外碩士富二代的5口,成為流落街頭,住在台北車站外的遊民。雪上加霜的是,老翁妻子及3個孩子陸續出現精神障礙,不過老翁面對物質及精神的雙重困境,依然沒耗盡親情,甚至害怕失去任何1人。這一家艱困相依並希望餘生共進退帶來的震撼,讓陳彥璋改變人生志向,接住或再次接住一個又一個街友。數據顯示,台灣有列冊的遊民數量約有3000多人,其中逾8成集中在台北、新北、桃園、台中、台南及高雄等6都地區。且台灣與其他已開發國家不同,這些人通常是遭遇一連串無法掌控事件,或作出錯誤決定後成為無家者。
陌生男半裸睡天花板內 店員嚇壞連忙報警逮人
美國先前有一部影片引發網友熱議,一名來自紐約的男子發現食物經常不見,起先懷疑是女友偷吃掉的,但女友否認,於是他裝監視器想「抓包女友」,結果竟然意外捕捉到一名陌生女子居住在家中的櫥櫃內,半夜「出櫃覓食」,未料近日在奧克拉荷馬州一間商店,也發現一名無家可歸的半裸男子,竟躲藏在天花板上的空間,還假裝睡覺躲避逮捕。美國一名無家可歸的男子被發現在商店天花板上睡覺。(圖/翻攝自 KOCO 5 News) 從奧克拉荷馬州諾曼市警方(Norman Police Department)公布隨身密錄器畫面可見,一名警察表示,「天花板上有個假人」,隨後他發現那是一名男子時驚呼,「天哪,我不知道他怎麼會那樣躺在那裡」,消防員於是架起梯子進入天花板內,試圖接近男子,但他躺在支撐屋頂與屋瓦的結構上,試圖躲避追緝。根據《紐約郵報》報導,這間商店的店員於9月9日上午6點左右報警稱,店裡的天花板層板掉落,錄影系統設備損壞,可能發生過搶劫案,沒想到事後竟發現這名41歲的無家者希克曼(Philip Hickman)躲在這家販售冰品與乳製品的商店天花板上。眼看躲不過追緝,希克曼於是從梯子上灰頭土臉地走下來,裸著上身,只穿了牛仔褲和戴著棒球帽,警方將他上銬,過程中希克曼沒有發言,僅帶著禮貌告知警方他的個人資料,隨後就被帶走。根據報導,目前不清楚希克曼是如何進入建築內,警方表示,希克曼造成大約1000美元,約新台幣3.2萬元的損失,由於他未偷竊店內商品也沒有吸毒,警方研判他只是想找個地方睡覺,案件仍在調查中。
用創意改變地方!「第1屆小店永豐計畫」登場,10間小店正能量爆棚
串連小店,力量無限!永豐基金會舉辦「第1屆小店永豐計畫」發表會,透過10個用創意改變地方的小店故事,讓大眾看見小店活化社區生活、文化、經濟的強大力量。永豐基金會董事長陳思寬、董事會成員、小店永豐計畫評選委員、以及10家小店代表都蒞臨現場,鼓勵大眾共同支持小店、翻轉地方,與永豐基金會一起為台灣創造永續共好。10家小店、10個故事,看小店們如何成為地方力量 在台灣許多不被關注的角落中,經常可以見到一些小店,除了做生意以外,更肩負鏈結資源、關懷土地的使命,懷抱著讓地方更好的夢想,默默地在努力。為了扶植這些自立利他的小店能長久經營,永豐基金會於2021年底開始發起「永豐小店計畫」, 藉由資金與資源的支持,成為小店背後的力量。永豐基金會董事長陳思寬表示,「我們希望發揮金融影響力連結社會資源,做更多好事,串連正向力量,讓地方擁有自己的力量,綻放出新的價值。」「第1屆小店永豐計畫」共吸引各界200家小店熱情報名,經過長達1年的書面審查、實地訪查與人氣票選,評選出10家別具特色的小店,永豐基金會將投入超過千萬元的資金與資源,支持每家小店大步向前走,持續為社會與環境帶來正向的改變。10家小店分別為:新北石碇的「螢火蟲公益書屋」、新北三峽「禾乃川國產豆製所」、新竹橫山「大山北月」餐廳、台中「明日餐桌環境廚房」、台中霧峰「熊與貓咖啡書房」、台南「博仁堂」中藥鋪、屏東瑪家「小農餐桌」、花蓮新城「豆花兒」、台東卑南「好時果子」釋迦專賣店、馬祖南竿創生場域「津寮」,將獲得永豐基金會挹注資源。各家小店帶著招牌輕食餐點參與「第1屆小店永豐計畫」發表會(圖/李清宇攝影)。青壯世代投身偏鄉,「做點有意義的事」本屆選出的10間小店大多是青壯世代創立的小店,這些小店頭家可能正值「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卻懷抱對故鄉與地方的熱情,選擇了更有意義的工作,並且運用自身專業和創意,發展出可持續的經濟行為,幫助自己也關懷土地、造福別人,讓台灣各地越變越美麗。例如,「螢火蟲公益書屋」原本只是想要為淨山志工預備一個休息的據點,後來卻發展成書店和柑仔店,為偏鄉學童和全民生態教育投注心力;「明日餐桌環境廚房」運用菜市場的剩菜烹煮料理,減少剩食浪費,並提供無家者吃一頓飯的溫飽,幫助弱勢族群;「博仁堂」將傳統中藥鋪變身成食尚藥膳養生餐廳,並串連台南老店二代,透過市集活動讓沒落的街區再次活絡……。每間小店都有各自不同的故事,集結在一起,就能拼成一幅充滿正能量的共好地圖。除了這10間小店,「第2屆小店永豐計畫」也即將開始徵選,歡迎台灣各地小店於10月3日至11月30日上永豐基金會官網報名。https://www.sinopacfoundation.org.tw/sinopac_found/public/event-method.html「第1屆小店永豐計畫」共吸引各界200家小店報名,經過1年的訪查,選出10家「對地方有幫助」的小店(圖/李清宇攝影)。
回不了的家1/老婦行乞夜宿北車 意外曝光中山區有房
熙來攘往的台北車站,旅客短暫停留快速通過,甚少注意到那些白日拖著自己全部家當於路旁等待的街友,直到夜幕降臨之際,他們才會拖著全部家當,回到一塊專屬於自己的位子,安心入睡。其中一位老婦人儘管傴僂著身軀,卻敏捷地推著載有全部家當的輪椅,迅速穿梭在北車周遭,選定地點後便坐著乞討,幾乎與一旁的無家者沒有不同,卻鮮少有人知道,她名下有房卻歸不得。今年已經70多歲的A姓老婦人,白日往往會推著輪椅迅速穿梭在台北車站的各個角落,儘管她身型傴僂,在她身上卻未見蹣跚步伐,反而快速地推著她的家當在北車內各處閒晃,她髮量稀疏、穿著一件磨到泛白且明顯不合身的T-Shirt,靠近時還能隱隱聞到她身上的味道,晚上累了就席地而睡,以天地為家,看似與一般無家者沒什麼不同。只是實際將老婦的過往經歷攤開來看,卻意外發現老婦名下有房產,竟還座落於中山區中山北路上,從最新實價登錄來看,每坪要價從50萬元至70萬元不等,新成屋每坪要價更是破百萬,但老婦明明有屋,卻從未回家,警方實際查訪後,周遭鄰居無人認得老婦,更沒有人住在裡面,因而被認定為空屋。老婦人平時多挑選在計程車下客處乞討,運氣好的話一次可以拿到1、200塊不是問題。(圖/本刊攝影組)本刊記者實際跟著老婦一個多禮拜,發現她在北車生活作息可以說是相當規律,無法於車站席地而臥時,就推著輪椅在北車周遭閒逛,偶爾前往北捷廁所盥洗,又或是拿著一個紙碗,專門在計程車下客區,瞄準下車乘客乞討,運氣好的話一次可以拿到1、200元不成問題。本刊記者也藉機和老婦搭話,被問到為何以北車為家,老婦不願回答,只是不斷表示自己年輕時以做工維生,沒有讀太多書,「沒有用啦!」。老婦起初防備心相當重,表示自己在北車已經10餘年了,時間久到自己記不清了,平日多依靠乞討維生,直到看到記者遞給她的便當才逐漸放下心防。她看著便當不斷喃喃自語:「這個便當很好欸」,更和記者分享自己在北車10多載,曾有男性遊民試圖希望和她成為男女朋友關係,但被她拒絕後,男子疑似由愛生恨,竟開始對她有諸多欺凌,甚至聯合眾人排擠她,所幸最終仍有明理的人,才讓她的生活不至於太難過。 北車平時對街友多有管制,老婦晚間回到北車周遭時,簡單鋪下紙板入睡。(圖/本刊攝影組)不過本刊記者也直擊,老婦在乞討過程中,一名全身上下穿著潮牌,手拿LV包包、身帶金項鍊的男子主動向老婦攀談,過程中不斷「展示」自己脖子上的金項鍊,並不斷向老婦表示,「你再這樣就不買給你吃」等語,疑似為詐團成員企圖吸收街友當人頭;而老婦待在北車整整一星期後,也終於動身前往永和,疑似去「找朋友」,隨後更是熟門熟路的搭公車返回北車,看得出早已不是第一次搭乘相關路線。從法院判決書資料中也可以發現,老婦過往的經歷,確實與一般遊民並無太多不同,多次因撿拾他人物品,挨告竊盜或侵占等罪遭判刑確定,其後因不明原故,遭人向法院提出支付命令等訴訟,主張婦人欠其640多萬餘元,才意外發現婦人在中山區有房產,但最終因警方查訪該處後,被認定為無人居住的空屋,相關訴訟聲請遭到駁回而不了了之,種種經歷都令人不勝唏噓;至於老婦的房子是怎麼來的,目前仍是謎。對此,律師李巾幞指出,有關向法院聲請支付命令一事,相關通知書必須要確實送達到老婦手裡,且老婦對此無異議,該支付命令才能真正有效。
遭扭曲曾「床戰50人」 鄭家純跟記者和解…25萬全捐了
網紅雞排妹(鄭家純)去年遭《三立新聞網》林姓記者扭曲報導,她曾「床戰50人」,鄭家純對林男提告,10日開庭,林男跟鄭家純以25萬元和解換撤告,鄭家純也將和解金全數捐出。據了解,當時鄭家純在做訪問,她問對方性經驗有沒有超過50人,對方說沒有。鄭回,那跟真正的玩咖比也還好。不料,之後被傳說,鄭家純曾經床戰50人。在三立新聞網爆出鄭家純床戰50人新聞時,她前一天剛跟醫師男友Akira結婚,這讓她很生氣,因為她在2020年的相關報導,已經澄清過了。鄭家純在10日在臉書發文說,「開庭前我與被告達成和解,條件是支付25萬元台幣換撤告,對方以2年時間分期付款。」鄭家純表示,「達成協議的當下有和被告說明,這筆和解金我不扣除律師費會全額捐出。捐贈單位為台北市攸惜關懷協會,他們幫助無家者重返社會,培養他們的工作能力。」鄭家純補充,「告記者妨害名譽的訴訟,和解金25萬已全額捐出。未來有記者亂寫新聞,被告之後若要和解,都以此案為標準,請不要來談正面新聞交換。」此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家純太老實也太善良了」、「人美心美」、「敢消費就要敢買單」、「應該補個隨通膨變動金額」、「立下標準非常好」、「超過言論自由是要支付代價」、「希望未來法官能再判高一點,以達警示作用」、「沒想到無家者也有基金服務單位,阿純讚讚」。
憨兒伴母屍半年嘸人知!床墊留「屍油血印」還在用 他嘆:拯救不了人間悲劇
作家林立青的著作《做工的人》被廣為人知,還翻拍成電視劇、電影,外界口碑、風評良好。而近年他帶領「無家者(街友)」從事洗地、清潔、清理遺屋等工作,幫助社會弱勢。昨晚他透過臉書,分享了自己團隊最近處理的一個遺屋案件,卻讓他感觸頗深。他提到團隊幫忙一處精障智障個案,伴病亡母屍半年的房屋。眼前所見的慘況,讓他嘆息的說,「拯救不了人間悲劇,只能讓他在回家時,擁有乾淨整齊的空間。」林立青在臉書透露,這個月他們接了一場特別的案件,一名老人拜託幫忙協助清理民宅,而這名精障智障的個案,在母親過世床榻後,因為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就這樣,和母親屍體住在房子裡面,陪母親屍體長達半年,直到就醫時通報,才曝光這件事情。後來林立青帶著「無家者」團隊進入這處屋內時,看到房間裡堆滿垃圾,手搖飲的杯子堆積如山,床上有一個完整的印痕,黑褐色帶著黃,空氣裡面充滿熟悉的遺屋味道,腐敗和油脂的人體汗味夾雜。林立青提到,這些清理工作對他們來說並不難,屍油血印各有處理的藥水,衣服棉被都進垃圾袋,紙類全部回收,金屬套入米袋,床墊可用大膠膜纏繞封印,但是他話鋒一轉提到,「錢在哪裡?藥劑精油都要準備,防護衣、工作手套、膠膜和垃圾袋也都是錢,社工們每個都想把事情做好,但他們除了熱情一無所有,最常看到的是這些社工拉更多的社工一起哭。」林立青說,他很少找公部門,但這案子在萬華中正區交界,內部先討論後向協會提報預算、開設專款,然後花上三、四天時間來回安排,包括經費、清運和進場時間。他特別感謝在地議員吳沛憶大力支持,幫找清潔經費和贊助,並協調聯繫清潔隊,謝謝方荷生里長幫忙準備垃圾袋,謝謝Patroni願意提供遺屋工作全身裝備,謝謝美沃奇提供拆除和整理的工具。最後林立青表示,「我們拯救不了人間悲劇,只能讓他在回家時,擁有乾淨整齊的空間。為這個原因,我們會繼續撐下去。」
勞權基金未修法先宣達 台北市議員:勞動局把議會當橡皮圖章
台北市議會法規委員會日前討論《台北市勞工權益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自治條例修正草案》,引發藍綠議員討論,議員林延鳳今(21)日指出,勞動局修法放寬基金運用範圍尚未通過之際,就向工會幹部宣達未來基金要怎麼用,連計劃內容、預算數額都匡列好,完全把議會當成修法、撒幣的橡皮圖章,也再度不尊重工會。林延鳳指出,勞動局17日才就《勞權基金自治條例》修正草案與藍綠議員在法規會審查,且多數議員對「訴訟補助設限」表達疑慮,也對其他諸多計畫不循公務預算處理提出質疑。她揭露,法案開始審查6天前,11日勞動局竟就辦理「台北市勞工權益基金工會訓練課程」,宣達基金修法後才能辦理的各項計劃內容和預算數額。根據該資料顯示,勞動局只打算增加453萬元作為「訴訟補助」之用,卻增加527萬元去執行其他用途,其中包含「職人熊讚獎勵計劃」160萬元、「促進無家者穩定就業計畫」150萬元、「求職交通補助計畫」60萬元、「青年尋職最好險計畫」82萬元、「青年尋職輔導津貼計畫」75萬元,全部沒有列在修法說明裡,也沒向議會報告。林延鳳表示,台北市勞動局過往辦理「尋職津貼」是循公務預算處理,去年還曾被議員質疑成效不彰,今年不僅持續舉辦,甚至還不用追加預算方式處理,動用該局第一預備金75萬元。她痛批,勞動局不循正常預算管道處理,用基金撒幣都不擔心經費排擠問題,但面對勞工訴訟補助卻又擔心侵蝕本金,完全就是兩套標準。林延鳳說,基金修法24日將於審查會再戰,呼籲勞動局不僅應從善如流,更要即刻修正對議會與工會的傲慢態度,把勞權基金用在該用的地方,否則庶民勞工的反撲恐將吞噬市府。
作家吃剩火鍋送遊民惹議 「街頭守護神」說話了
知名作家黃大米近日將沒吃完的火鍋打包給遊民,並將此事放上網路,認為無家者「會覺得是上帝給他的食物,這樣的感覺一定挺好的」,此舉招來兩極評價,而照顧街友的思安協會則認為,食物資源「不患寡而患不均」,可能一天有20多組人來發餐,吃不完的食物反害無家者背黑鍋,希望有意捐贈的善心人士能先預約,讓資源有效利用。據了解,思安協會從去年開始帶領醫護走上街頭,為不願就醫、不敢就醫或不能就醫的無家者提供最專業的醫療照顧,被譽為「街頭守護神」,而在照顧街友的過程中,思安發現無家者的食物資源「不患寡而患不均」,在寒流來襲或年節期間時常民眾同情心爆發,導致非常多餐食捐贈給街友,非旺季的時候可能一天一餐都沒有。思安協會關訪員張大哥表示,過年期間甚至一天有超過20組人來發餐,吃不完的食物常被囤放到壞掉,甚至造成老鼠孳生,也有民眾在深夜將食物放在熟睡的街友旁邊,無家者隔天早上反要負責把隔餐的食物清理掉,不然可能會被誤認在睡覺的地方留下垃圾沒帶走,反而背了黑鍋。「民眾常會問,街友應該很缺發食物,為何不接受我的食物?是不是接受他人施捨感到沒有尊嚴?」思安表示,大眾對於街友常有這樣的疑問,但答案可能非常簡單,往往是當事人已經吃飽了,並不需要再有人提供食物。也因此,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及思安協會、社團法人人生百味文化建構協會等單位,近年不斷與善心人士溝通,協調將大量的捐贈物資及餐食平均分散,讓街友盡量每天都有餐食可以享用,避免一次性大量的發放,吃不完造成浪費也影響環境。思安協會呼籲,愛心捐贈是好事,立意良善的民眾仍需考慮街友生活圈的實際狀況,並理性評估街友需求。以台北車站為例,露宿街友大約200人,目前思安協會協助善心人士捐贈分配餐食,每餐就以不超過200份為原則,捐贈者事先預約,避免重複,讓資源有效運用,大家的善心都不會被辜負。思安協會提到,除了飲食跟禦寒,無家者的居住、就業與輔導問題更是需要被關注,提醒大眾可以選擇不同的善行,把善款挹注於協助醫療、清潔盥洗、安置庇護等等,讓善款更充分利用到需要的地方。
無家者口罩掛到掉耳朵 愛心醫護走出診間護弱勢
致命寒流在入冬後襲捲全台,年節時低溫更造成146人猝死悲劇,被視為「弱勢中弱勢」的台北車站街友卻創下0死亡紀錄,這有賴於「台灣思安慈善服務協會」在背後守護。該協會從去年開始帶領醫師走出白色巨塔,在街頭為無家者義診,為這些不願就醫、不敢就醫或不能就醫的「艱苦人」提供最專業的醫療照顧,期望「醫病也醫心」,讓他們用健康的身體重回生活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