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颱風
」 颱風 海葵 水情 登陸 降雨今年氣候反常…歷史首次「11月4颱共舞」 睽違16年3颱登陸
氣候愈來愈反常!今年11月4颱共舞,是紀錄以來首次,而10、11月有2個颱風登陸台灣,是歷史上首次發生。而今年登陸的台灣總共有3個,也是睽違16年以來最多的一年,上次發生是在2008年。今年截至目前西太平洋已有25個颱風生成,更是首次在11月出現「4颱共舞」。氣象署海象氣候組氣候預報科長羅資婷指出,今年至11月,西北太平洋的颱風生成總數與氣候平均值差異不大,但多集中在8月後生成,特別是秋季颱風生成數明顯偏多。據了解,今年10至11月有2個颱風登陸台灣,成為歷史首次發生,而今年登陸的台灣總數達3年,成為自2008年以來最多的一年。羅資婷說明,從過去的統計資料來看,全年3至4個颱風登陸台灣的情況並不罕見,不過近10多年來登陸台灣的颱風每年均不超過2個,甚至2020至2022年間出現連續3年無颱風登陸的紀錄,與長期平均相比,颱風登陸數量的確有所減少。太平洋上有4個颱風。(圖/中央氣象署)為何8月過後颱風生成數量明顯增加?羅資婷分析,可能是反聖嬰正在發展,赤道西太平洋海溫會較暖,而今年秋天的熱帶波動活動較往常顯著活躍,赤道西太平洋的暖海溫範圍更大,造就颱風容易生成的環境,同時颱風生成區域東移、距台灣更遠,使颱風在移行過程中強度增強,形成更具破壞力的颱風。此外,今年秋天副熱帶高壓位置偏北且向西擴展,導致颱風多沿副熱帶高壓的導引氣流向西或向西北移行,增加對台灣及周邊地區的潛在威脅。
今年春季乾又暖!賈新興曝「入梅時間」全台正式迎雨季
首道「梅雨季」鋒面過境台灣,全台各地迎雨溼答答,氣溫也跟著下降,隨著鋒面逐漸遠離,明(3日)降雨趨緩,北部及東半部地區仍有局部短暫陣雨,中南部則需留意午後雷陣雨。不過,氣象專家賈新興指出,今年春季「偏乾偏暖」,且至今仍不見颱風生成,創下史上第14次,1至4月「0颱風」的最新紀錄。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今(2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分析今年2月至4月的亞洲區域低層大氣氣流,以及降雨跟氣候場的比較顯示,異常偏強的菲律賓反氣旋籠罩南海及台灣和菲律賓,偏強的南風將風面往北推至中國長江流域的西南側,導致台灣今年春季「異常偏暖、降雨也偏少。」賈新興透露,今年1月至4月不見颱風生成,不算太異常。(圖/擷取自Facebook/賈新興)賈新興透露,除了台灣出現雨量偏少的情況外,就連菲律賓及中南半島,也都有高溫和少雨的天氣型態發生,估計台灣可能要等到5月下旬至6月初,才會有機會「入梅」,進入真正的梅雨季。至於現今仍不見颱風生成是否正常?賈新興則指出,自1951年至2024年有紀錄以來,也曾發生過13次「1月至4月無颱風」的現象,連同今年一共有14次,因此今年1月至4月沒有颱風生成,不算太異常,但從2000年之後此狀況便佔了8個席次,有越來越頻繁的跡象。
今年雨量正常偏少 林岱樺籲經濟部正視情勢加速修繕漏水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22日邀請經濟部就「當前供水情勢檢討及因應措施」報告並備詢,立法委員林岱樺認為,在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氣候災害,台灣降雨呈現正常偏少的狀態下,水資源顯得特別珍貴;尤其氣象署指出今年雨量可能偏少,要求水利署與台水公司應注意水資源管控,而台水公司已舉債千億改善漏水,經濟部也應編列預算補助解決經費,加速修繕。林岱華指出,近年台灣頻繁發生旱災缺水危機,當梅雨季節雨情不佳,加上颱風季無颱風登入,造成各地區水庫蓄水量偏低,導致整個西部出現大規模的乾旱,實施了不同程度的減壓供水、限水及停耕。她說,經詢問中央氣象署,今年台灣各地區降雨呈現正常偏少狀態,其水利署應須特別注意水資源調控,台水公司應加速修繕或汰換自來水老舊管線,以降低漏水率,將水資源留住。林岱樺在質詢中再次表示,雖然台水公司自102年至113年已有效降低漏水狀況7.55%,亦同時等同於降低漏水高過一座石門水庫;而台水公司在未調整水價之下,已自行舉債達成此績效,截至112年12月台水公司已借款負債達1044.25億元。林岱樺說,目前因養護服務面積大,其需養護管線長度約達7萬6000公里,而在編制只有80位台灣水醫生,其每年徒步檢漏3萬公里管線;同時台灣水價長期一國兩制、及維修成本上漲、利息沉重,卻由台水公司自行舉債籌措經費等問題,才造成台水公司長期以來仍然虧損,在更新自來水管線改善漏水狀況壓力下,自行舉債改善漏水管路。林岱樺建議,經濟部應向中央爭取連續兩年編列預算補助解決台水公司相關修繕費用,以加速進行老舊管線汰換,同時以降低2%漏水率為目標,並研議對每月用水1000噸以上用水大戶比照北水處新增水費級距,以維持用水正義;且在維持民生物價穩定下,給予台水公司必要補助以維持民生物價穩定。
珊瑚現生機1/核三廠當年扛珊瑚白化黑鍋 水落石出全球暖化與人為開發是主因
日本福島核電廠二度排放核廢水,再度引起週遭國家的抗議,而核電廠排水問題曾在台灣掀起爭議。30多年前恆春核三廠出水口珊瑚,多次出現白化現象,當地民眾一度把矛頭指向排水口的溫差釀禍,甚至策動多次抗議核三廠行動,經多過年研究與觀察發現除溫排水影響之外,大範圍的珊瑚白化與全球暖化趨勢、人為開過干擾,關係更為直接。名列台灣十二大建設的核三廠位於屏東恆春鎮南灣地區,建廠起於1978年,第一機組在1984年開始商轉,1985年第二機組接續商轉,在當時民眾對於核輻射的恐懼氛圍下,核三廠與三軍聯訓基地、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並列「恆春三害」,陳情抗議浪潮前仆後繼。1987年,恆春當地潛水人士首次向墾管處反映,後壁湖有不少珊瑚死亡,墾管處初步研判後壁湖附近珊瑚大量死亡,可能與核三廠排放的溫排水、天氣炎熱有關。數日後,國立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副教授黃哲崇在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現為核能安全委員會)所召開的核電廠熱廢水檢討會議上明確指出,墾丁國家公園南灣海域的珊瑚大量白化死亡原因,罪魁禍首應是核三廠溫排水。核三廠出水口第一次發現珊瑚白化,外界將矛頭指向排放溫排水的核三廠。(圖/樊同雲提供)接下來南灣域珊瑚又發生白化事件,墾管處疾呼台電拿出具體的解法,台電當時向原能會及環保署提出溫排水設備改善方案,但相關採購及安裝,卻要到年底大修才能進行,珊瑚白化嚴重擴散,也逼得原能會大力要求台電檢討現行熱廢水排放標準。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研究員樊同雲表示,珊瑚和身上的共生藻有依存關係,共生藻提供珊瑚營養,也是珊瑚顏色的來源,若環境不好共生藻離開後,珊瑚營養不足就會露出白色骨骼,正是大家所知的「珊瑚白化」。珊瑚白化依照顏色深淺分為6個等級,要跨兩個色階才叫做珊瑚白化,且在珊瑚還沒死亡以前是可以恢復的。1987年和1988年核三廠出水口接連出現兩次珊瑚白化,「週熱化度數」(即最近12週內所累積的珊瑚白化熱緊迫指數)已達到4,代表發生嚴重珊瑚白化,因此激起大眾對於珊瑚及海洋保育的意識;1998年全球珊瑚大白化,連墾丁國家公園其他海域首次發生珊瑚白化,週熱化度數已達8,意即珊瑚有可能大量死亡,該年也是人類開始使用溫度記錄150年來最熱的一年,也是聖嬰現象最強的一年,全球海洋升溫,導致熱帶珊瑚礁發生白化、死亡。名列台灣十二大建設的核三廠位於屏東恆春鎮南灣地區,建廠起於1978年。(圖/宋岱融攝)他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數據指出,2020年是台灣珊瑚礁白化最為嚴重的一年,南台灣週熱化度數已達16.6,而北台灣週熱化度數也達到12.2,在熱浪襲擊下又無颱風登陸可將海水降溫,連北部珊瑚礁群聚都出現白化,顯見地域不論南北,海洋熱浪的威脅才是導致珊瑚白化及死亡的主因。樊同雲也說,從2012年至2022年觀察資料來看,經過2020年珊瑚大白化後,核三廠出海口的珊瑚覆蓋率近50%,2021年降至45%,2022年又升到51%左右,顯示珊瑚有快速復原能力,儘管核三廠出水口因溫排水關係,溫度比進水口高2度,但南灣有間歇性湧升流,深海冷水湧升,如同三溫暖一般,才讓珊瑚復原良好。而進水口處除了有防波堤外,也設管制區禁止非相關人員進入,低破壞的環境,再加上抽取海水帶來豐富營養,目前核三廠出水口及進水口的珊瑚礁是全台最健康。台電環保處副處長林景庸表示,適合珊瑚生存的溫度是攝氏18至29度,核三廠在興建時就特別考慮到生態問題,將出水口的導流堤設計成末端上揚,使溫度較高的排放水只注入海洋表面;此外,廠內也加裝兩具熱稀釋泵,當夏季溫度高時可抽取更多海水,在排放前預先混合降溫。過去第一次發現珊瑚白化時,核三廠「在場證明」非常明顯,溫排水也是事實,社會氛圍讓核三廠成為眾矢之的,台電因此開始投入珊瑚研究以及培植至今30幾年,更在進水口建置水下即時監測系統。近年來發現綠島、蘭嶼即便沒有核電廠仍有白化情況,證明核電廠溫排水並非珊瑚白化唯一因素。至於珊瑚礁生態被破壞的原因,樊同雲表示,最主要是土地開發的泥沙堆積於珊瑚上形同活埋,而各類汙水若未經汙水處理排到海中,會導致水質優養化,讓藻類大量繁殖,導致珊瑚無法吸收光線;至於颱風過境,雖可以降低海水溫度,但也伴隨泥沙,對珊瑚來說有好也有壞,此外遊客踩踏也會造成珊瑚礁破壞。核三廠的溫排水,溫度稍高,和外圍海水形成特殊陰陽海景觀,左為台電環保處副處長林景庸。(合成圖/台電提供、宋岱融攝)
微風百貨「貴婦高麗菜」飆654元天價!網驚呆喊:貧窮限制想像
近期台灣接連遇到蘇拉、海葵颱風來襲,導致菜價連番上漲,農業部預計9月中旬過後,蔬菜供應及價格才會比較穩定,就有一名網友直擊台北微風百貨超市販售的高麗菜,一顆竟飆出654元的新天價,讓他驚呆了。該名網友在臉書社團「路上觀察學院」曬出照片,只見一顆重達1.8公斤的高麗菜標價654元,另一顆重量較輕的高麗菜標價566元,讓他傻眼直呼「貴爆了!」貼文曝光後,引起網友留言熱議,「乾脆去快炒店,點一盤炒高麗菜,也不用那麼貴,還不用洗盤子」、「這貴婦也買不下去吧...」、「最近的菜量少,真的貴到不行」、「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這真的不是Key錯價錢嗎?」、「開始懷念前幾年無颱風菜價大崩盤時的情況了。」另外也有網友認為,即使再貴還是會有人買單,「這價錢吃的是優越感」、「會在信義微風買菜的人根本不會在乎這點錢好嗎!」、「在那類型的超市賣太便宜還沒人敢買耶」、「姐買的不是高麗菜,是驕傲。」
海葵重創「颱風假一次看」 高雄、台東、宜蘭5日停班課範圍曝
海葵颱風登陸,打破4年無颱風登台的紀錄,強風豪雨造成台灣各地傳出災情,民眾最關心的,莫過於明(5日)是否會放颱風假,仍要看各縣市首長決策而定。北部地區基隆市:尚未列入警戒區台北市:尚未列入警戒區新北市:尚未列入警戒區桃園市:尚未列入警戒區新竹縣:尚未列入警戒區新竹市:尚未列入警戒區中部地區苗栗縣:明天正常上班上課台中市:明天正常上班上課彰化縣:明天正常上班上課雲林縣:明天正常上班上課南投縣:明天正常上班上課南部地區嘉義市:明天正常上班上課嘉義縣:明天正常上班上課台南市:明天正常上班上課高雄市:明天正常上班上課,六龜區、茂林區、桃源區、那瑪夏區等4個行政區明天停班停課屏東縣:明天正常上班上課東部地區宜蘭縣: 大同鄉四季國小本校、茂安分校由於台7甲10.4K處道路中斷,考量學生安全,明天停止上班上課。花蓮縣:明天正常上班上課台東縣:海端鄉霧鹿村及利稻村,因道路中斷,考量民眾安全,明天停止上班、停止上課;另外,東河鄉都蘭國中、泰源國中、泰源國小、都蘭國小、東河國小、北源國小、成功鎮三民國小及和平分校、鹿野鄉永安國小、瑞源國小、關山鎮電光國小、海端鄉海端國中、廣原國小,災損嚴重考量學生安全,明天照常上班、停止上課。外島地區澎湖縣:明天正常上班上課連江縣:明天正常上班上課金門縣:明天正常上班上課
台南路樹倒塌害女大生慘摔 高雄女騎士遭強風吹倒…巴士司機1舉動超暖
海葵颱風昨(3日)在台東登陸,打破4年無颱風登台紀錄,為南部及東部地區帶來狂風暴雨,各地災情頻傳。台南市一名女大生昨晚騎車行經仁德區,不慎撞上倒塌的路樹,造成身上多處受傷,所幸治療後沒有生命危險。另一方面,高雄一名女騎士昨晚疑遭強風吹倒,一輛巴士特地停在機車旁幫忙擋風。據了解,台南市仁德區文華路旁的2株行道樹,昨晚7時許不敵強風應聲倒塌,剛好行經該路段的廖姓女大生閃避不及,撞上路樹後倒地不起,導致臉部、肩膀撕裂傷,四肢多處挫傷,被緊急送往成大醫院治療,所幸沒有大礙。區公所獲報後,立即聯繫廠商將路樹移開,恢復道路暢通,今(4日)晨全部清理完畢。高雄一名女騎士昨晚疑遭強風吹倒,一輛巴士特地停在機車旁幫忙擋風。(圖/翻攝自社會事影音新聞)此外,「社會事影音新聞」也分享一段影片,高雄市一名女騎士昨晚9時許行經前鎮區一心二路,疑遭強風吹倒摔車,起身後狼狽地撿拾掉落物品;就在此時,一輛中型巴士停在機車旁,似乎是在幫女騎士遮擋強風,直到對方將機車扶起並離開後,司機才慢慢駛離,暖心一幕剛好被住在樓上的民眾拍下。氣象局表示,颱風「海葵」上午11時中心位於臺灣海峽處,未來向西轉西北西進行,逐漸遠離台灣,但受到颱風及其外圍環流影響,今天東半部地區降雨持續,中南部地區的風雨持續偏強,北部地區有間歇性雨勢,各地山區有局部大豪雨或超大豪雨發生機率,提醒民眾仍須特別注意。
海葵侵襲綠島「屋頂吹走大停電」 國光女神曝慘況:觀光客求救快餓死
海葵颱風昨(3日)登陸,打破4年無颱風登台紀錄,強烈風雨造成多地災情。有「國光女神」之稱的梁云菲,分享綠島家的慘況,很多房子都被吹垮,店家完全沒辦法營業,甚至有觀光客求救:「快餓死了!」情況令人擔憂。梁云菲在IG限時動態貼出綠島災情,受到海葵颱風侵襲,住家的屋頂被吹走一塊,走廊上的聲音超恐怖,當時還沒到颱風最強的時候,只是剛開始,後來狂風肆虐,有招牌在天上亂飛,甚至電線桿直接被吹倒,有店家抵擋不住,都被吹垮了。許多住家的屋頂被吹走,招牌在天上亂飛。(圖/翻攝自梁云菲IG)梁云菲看了十分心疼,因為每間店都是離島人創業的心血結晶,坦言很難過,好在人沒事且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她信心喊話:「等海葵走了,再一起整頓家園吧,綠島的大家,穩住啊!」梁云菲接受《三立新聞》訪問透露,當地狀況不太好,自己住的地方雖然有電,但部分地區依舊停電。目前風雨逐漸趨緩,民眾開始整理家園,但由於屋頂幾乎被吹走,加上島上資源有限,只能盡量先靠自己修復。她提到,往返台灣本島的船已經停駛好幾天,便利商店的物資被搶空,還有觀光客在臉書社團求救「我們快餓死了」,種種災情讓她直呼「都滿慘的!」
海葵颱風硬碰護國神山!氣象局最新風雨預報 僅剩6縣市有望放颱風假
海葵颱風於3日下午3點40分登陸台東東河鄉,正式終結4年無颱風登陸本島的紀錄,預計颱風中心於4日清晨出海,據氣象局稍早風雨預報顯示,4日清晨6時前,將有10縣市風力達到停班課標準,不過颱風通過台灣時,結構會遭中央山脈破壞,強度將減弱,4日清晨6時到中午12時,僅剩台南、高雄、屏東及離島地區等6縣市風力達到停班課標準,但是否放颱風假,仍由各縣市政府決定。依《天然災害停止上班及上課作業辦法》規定,依據氣象預報,颱風暴風半徑於4小時內可能經過之地區,其平均風力可達七級以上或陣風可達十級以上,或未來24小時累積雨量預測達山區200毫米及平地350毫米,且已致災或有致災之虞時,可依實際觀測發布停班停課,但是否放颱風假,仍由各縣市政府公布為準。據氣象局稍早風雨預報顯示,4日清晨6時前,將有10縣市風力達到停班課標準,不過在通過中央山脈的過程,強度將迅速減弱,風力也逐漸轉弱,所以4日清晨6時到中午12時,僅剩台南、高雄、屏東、連江、金門、澎湖風力達到停班課標準。4日清晨6時到中午12時前,台南市、高雄市最大陣風達10至11級,屏東縣、恆春半島最大陣風9至10級,連江縣最大陣風9至10級轉為8至9級,金門最大陣風9至10級,澎湖縣最大陣風達10至11級。氣象局表示,4日晚上本島有機會脫離暴風圈,若考慮到澎湖、金門,可能到5號的上半天解除陸上警報,深夜則會解除颱風警報。氣象局最新的風力預報。(圖/氣象局)
海葵颱風15:40登陸台東東河 打破台灣1472天無颱風登陸紀錄
海葵颱風已在今(3)日下午15點40分登陸台東縣的東河鄉,打破台灣打破1472天無颱風登陸紀錄,為史上最久紀錄,成為4年來首顆侵台的颱風。目前海葵颱風以每小時22公里速度,向西北西進行。中心氣壓945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43公尺,呼籲民眾做好防颱措施並不要外出。海葵路徑影響狀況,桃園以南都會有影響。(圖/氣象局)中度颱風海葵已登陸,如今東部風雨最為強烈,中央氣象局也對宜蘭、花蓮、台東、新竹以南地區、恆春半島及澎湖發布警戒,呼籲民眾要小心。另外針對「花蓮縣」發布大雷雨即時訊息,持續時間至16時15分止,旺盛發展的對流常伴隨打雷、閃電與劇烈降雨,並可能出現較強陣風甚或伴隨冰雹發生,若發生於溪流河川上游易於下游出現溪(河)水暴漲,排水不良區域則易發生淹(積)水現象,強大雨勢威脅各項戶外活動並將造成能見度欠佳影響行車安全,山區易發生坍方、落石、土石流。中央氣象局預報員劉宇其表示,颱風眼登陸通過台東,風雨會暫時將停下來,直到通過後,另一邊眼牆進來將帶來強烈風雨,第二波可能比第一波更強,提醒民眾不要看到風雨暫停就跑出去。另外,今日下午降雨區域都在東半部,西半部鄰近東部山區雨勢仍大,隨著颱風接近,晚間到明日清晨降雨將往南部、中南部擴展,澎湖降雨也會增加,今晚開始南部可能會有局部大雨或豪雨。預估颱風中心明(4)日清晨出海,直到4日晚間本島才會脫離暴風圈,恐在5日上半天解除陸上颱風警報,5日深夜海上颱風警報解除。
台南安平無風無雨卻淹水 他示警:以後「漲潮淹水」恐成每月常態
台南安平區昨天(31日)受到滿潮加上海水倒灌影響,明明無颱風直接侵襲,也沒下雨,但緊鄰運河的安平路,路面卻被淹成小河,民眾苦不堪言。台南社大環境小組研究員晁瑞光說,以往民眾對於淹水防範,只要關注有無颱風來襲、或瞬間強降雨侵襲,但現在無風無雨,光是滿潮就可能淹水,打破傳統認知,台南民眾現在除了要防颱防豪雨,未來可能還要防漲潮,才能遠離淹水之苦。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晁瑞光表示,過去只要滿潮,金華橋周邊人行道每逢滿潮都會淹水達30公分,而他觀察才發現,其實安平路情形更嚴重,「如果蘇拉颱風進來,一定淹更慘」。他並分析,過去台南海水倒灌並沒有這麼嚴重,他認為面對極端氣候造成的環境問題,以往只需要防颱風防豪雨,未來可能要防滿潮帶來淹水狀況。晁瑞光提到,依照中央氣象局資料,今天潮高只略比昨天低4公分,但他認為還是可能會再發生淹水問題。且今年已經發生多起因滿潮導致海水倒灌情形,他認為未來台南安平民眾一遇滿潮就積淹水的狀況,可能會變成一項生活常態,呼籲民眾要特別小心。對此,台南市府水利局回應,因適逢天文大潮,加上受蘇拉颱風低壓抬升水位影響形成暴潮,造成安南區城南里社區一帶的低漥處,因海水倒灌造成淹水。市長黃偉哲也已要求市府水利局及工務局,研擬改善對策。
午後陣雨連下6天 曾文水庫蓄水率重回15% 估進帳800萬噸水
農田水利署8日宣布嘉南平原2期稻作停灌休耕後,曾文集水區9日至14日竟接連6天降雨,累積91毫米降雨量,預估可讓曾文水庫進帳800萬噸水,蓄水率也回升至15%。針對可能侵襲南台灣的泰利颱風,南區水資源局也盼能帶進適足的颱風雨。嘉南平原大旱未解,農水署評估曾文與烏山頭水庫現有水量,除了灌溉用水外,還要負擔民生與產業使用,恐怕不足以供灌2期稻作,日前決定2期稻田停灌。不料,消息才剛宣布,曾文水庫集水區連日卻傳來雨訊。鑑於對流雲系旺盛,曾文集水區9日至14日連續降下大雷雨,累積雨量逼近百毫米。其中,10日至13日每天都有兩位數的雨量進帳,累計6天降雨量91毫米,進帳800萬噸,目前蓄水量7600萬噸;至於烏山頭水庫蓄水量為3900萬噸,兩者合計1億1500萬噸,蓄水率接近2成。南台灣旱象未除還逢連日高溫,民生用水大增,主供台南市民生用水的南化水庫集水區同樣少雨,但因靠每天持續從甲仙攔河堰越域引水,蓄水率一路回升破7成,暫時用水無虞。南台灣各水庫十分依賴颱風雨,台灣卻已1400天無颱風登陸,但昨天南方海域上空形成的泰利颱風,中央氣象局預估可能為台灣引進水氣,南水局認為是解除嘉南平原旱象的新機會。南水局副局長何達夫表示,期盼泰利颱風能為水庫帶進適足的颱風雨,餵飽南台灣水庫。
氣象局長鄭明典7/16起「周休7日」退休去 網揭一紀錄:任內無颱風登陸
總是會在社群上跟大眾分享氣象科普知識、天氣動態的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因為樂於與大眾互動,從2020年升任中央氣象局的局長後,被外界封為「網紅局長」。而擔任中央氣象局最高職位的他,將在本月16日屆齡退休,有網友發現,在鄭明典擔任氣象局長的這3年期間,沒有颱風登陸到台灣過。不過鄭明典剛剛又在臉書po出最新的颱風預測圖,忍不住驚呼,「甚麼!不要開玩笑…竟然是我退休當天的預測圖!走遠一點,不要來鬧了!」。回顧鄭明典在中央氣象局的服務歷程,畢業於台大大氣科學系學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氣科學博士的鄭明典,他在1991年11月進入氣象局服務,一路從簡任技正、資訊中心、副主任、科技中心主任、副局長等職位慢慢往上升,在2020年5月,接任氣象局的代理局長,同年6月底,正式升任為中央氣象局局長。而身為數值天氣預報專家的鄭明典,在任職於中央氣象局期間,為氣象局建立了「氣象數值模式預報發展應用系統」,為國內的氣象研究跟預報工作,提供了不少專業的貢獻,日前他分享了中華郵政送他的退休紀念個人化郵票,郵票幽默寫上「強風特報,放假囉,7月16日起周休7日」,大家都很祝福鄭明典接下來「周休7日」的退休生活,終於可以放下天氣預測的重擔了。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將在本月16日光榮退休,但當局長任內,創下沒有半個颱風登陸的他,赫然發現在他退休當天,天氣預測圖出現了有點「不妙」的特別來賓。(圖/翻攝鄭明典臉書)另外有網友整理發現,在鄭明典從2020年5月接任氣象局代理局長後,在這3年2個多月期間,雖然氣象局發布過14次颱風警報,其中是5次陸上警報,但居然沒有一個颱風是直接登陸到台灣。但他剛剛在臉書最新po出颱風預測圖,自己都忍不住驚呼,「甚麼!不要開玩笑…竟然是我退休當天的預測圖!走遠一點,不要來鬧了!」。
1400天無颱風登陸創歷史紀錄 嘉南水情嚴峻「全面停灌」影響對象曝
因全球暖化,造成氣候變遷,自去年下半年起,嘉南地區遭逢30年來最大旱象,在中央及地方努力節水調度下,使民生用水可穩定供水迄今;惟今年梅雨降雨不如預期,且臺灣自從2019年8月下旬白鹿颱風登陸後,已1,400餘天無颱風登陸,為歷史之最長紀錄,氣候異常較往年更甚;統計曾文水庫5月迄今降雨量614mm,僅為歷史同期 59%,而曾文-烏山頭水庫目前蓄水量僅約1.12億噸,蓄水率不到2成,較歷年同期平均少了2.4億噸,水情非常嚴峻;且依氣象單位天氣預報,7月15日前有颱風登陸的機率甚微,未來一週無明顯降雨機率,因應近期水情變化及未來降雨不確定性,需審慎面對。嘉南地區第2期作灌溉面積達4萬2千餘公頃,往年皆分成1~6組,依水庫蓄水量情形,依序宣布供灌時間,第1組及第2組已於本年6月21日開始供灌;面對曾文-烏山頭水庫蓄水情形不佳,近期亦無明顯降雨訊號,經濟部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跨部會研商,依據旱災災害應變小組所提供的數據,經過精密計算並審慎評估,以目前水庫蓄水量1.12億噸已無法滿足嘉南地區今年第2期作第3組到第6組灌區約2萬8千餘公頃之所需水量2.7億噸,倘勉強進行供灌,除影響明年上半年民生及公共用水、一期作與春季雜作供灌外,屆時可能供灌一半,因水量不足造成農作收成不佳,甚至無法收成之風險;為使該地區農民損失減到最小,經多方考量下,決議今年嘉南灌區2期作第3~6組實施全面節水停灌措施,並給予受影響農民及相關產業最大的照顧。農委會表示,此次全面節水停灌措施之補償對象為公告範圍內之實際耕作者及受影響之相關產業業者;補償態樣分為︰公告區域不種稻作且種植符合「綠色環境給付計畫」之綠肥、景觀或各項獎勵作物者,每公頃補償9.6萬元;如不種稻作,辦理翻耕或種植非獎勵作物或由農田水利署管理處供水養殖者,每公頃可補償8.5萬元。農民可自行選擇辦理。農委會進一步說明,針對此次受停灌影響之相關產業,包括育苗業者、代耕業者、稻穀烘乾業者及良質米集團產區,該會已提供相關輔導配套措施;另外,倘農民因停灌導致償還農業專案貸款有困難者,本金償還期限可展延6個月,展延期間利息由政府補貼。最後,農委會強調,本次嘉南地區2期作1-2組已展開供灌並完成整田,該會農水署將加強灌溉管理,以順利完成供灌收成為目標;至於其餘4組因氣候變遷缺水,實施全面節水停灌措施部分,該會積極協助受影響的農民及業者,以保障其權益,渡過缺水難關。
台北恐「飆破37度」這兩天熱到爆!專家曝:短時間內無颱風生成
受到偏乾的西南風影響,未來一周全台天氣晴朗穩定,且會越來越熱,大台北有機會飆出37度以上高溫。對此,天氣風險公司天氣分析師吳聖宇也透露,接下來午後雷雨將越來越少,短時間內無法生成颱風。吳聖宇今(3日)在「天氣職人-吳聖宇」臉書粉專表示,本周迎來盛夏天氣,午後雷雨越來越少,加上大陸上乾熱空氣移出影響,北部會是最熱的地方,最熱時間落在周五至周六(7月7日至8日),且「短時間內生不出颱風來」。對此,氣象局預報員趙竑說明,由於太平洋高壓增強不利颱風發展,因此未來2周不會有颱風生成。至於未來天氣如何?趙竑表示,接下來一周全台都將籠罩在太平洋高壓環境下,除了明天(4日)各地山區、東北部有短暫雷陣雨外,各地均呈現多雲到晴的好天氣,未來幾天氣溫將逐步升高,尤其大台北地區可能會有37度以上的高溫發生,值得注意的是,明起至周四(6日)東半部地區有焚風發生的機率。
「近4年無颱風登陸台灣」原因找到了 氣象專家示警:下半年不太妙
台灣已經將近4年沒有颱風登陸,上一次是2019年8月的白鹿颱風,這次的中颱瑪娃也閃過,沿東方海面北上。對此,氣象達人彭啟明就針對「很久沒有颱風登陸台灣」解釋,更坦言下半年不太妙。「用什麼方式解釋很久沒颱風登陸台灣呢?」氣象達人彭啟明指出,用全球暖化太誇大、用護國神山太誇張,而且沒根據、用總統好運八字重太穿鑿附會,完全就是統計或機率問題。其實還是有颱風,只是缺乏強颱登陸,接著點出圖中有上百條颱風軌跡,還是有很多小空間沒颱風通過,而台灣剛好落在其中,不過統計上一定會再有的,因此防颱準備的演練和精進很重要。颱風還是有機率登陸。(圖/翻攝自氣象達人彭啟明臉書)彭啟明這幾天聽到很多人分享參加畢業典禮的心得,因為太久沒有實體活動,過程不太熟練,很多傳統也都消失,他猜測颱風來的時候可能也會這樣,但兩者不同,「畢典只是儀式感與回憶,颱風可是災情!」海溫溫度很高,加上聖嬰發展,不是好現象。(圖/翻攝自氣象達人彭啟明臉書)此外,彭啟明更提醒,今年的海溫溫度很高,不是一個好兆頭,尤其下半年聖嬰現象發展,恐怕會再創新高,這也可能會影響颱風和大氣溫度,後續要持續觀察。
水情嚴峻 !南部「558天無大雨 台南3月起減量供水
南台灣水情嚴峻,經濟部決定從3月1日起,對台南地區由減壓供水的黃燈,轉為減量供水的橙燈。台南市政府今天召開府內各局處橙燈階段應變整備前置會議,盤點各局處的各項應變作為,除希望減少對產業的衝擊外,也呼籲市民共體時艱愛惜水資源。鑑於南部久旱不雨水情吃緊,曾文-烏山頭水庫及南化水庫等3大水庫蓄水量偏低並持續下降,為延長水庫供水時程,經濟部18日召開旱災緊急應變小組第3次會議,決議從3月1日起,嘉義地區由水情提醒的綠燈,轉為減壓供水的黃燈;台南地區則由減壓供水的黃燈,轉為減量供水的橙燈,其餘地區水情燈號維持不變,並將推動2023年穩定南部供水抗旱計畫增加每日13.6萬噸水源,進一步強化南部供水韌性,穩定南部地區的民生、產業用水。市府表示,南部地區主要依賴颱風降雨,但根據中央氣象局的紀錄,台灣已經1272天無颱風登陸,且南部地區距離前一場大雨也已經558天;直到2月17日止,3大主要水庫總蓄水量約2.06億噸及蓄水率約30%,加上中央氣象局預報未來1季的降雨偏少機率高,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才決定進一步加大節水力道。市府說,針對水情燈號橙燈地區,每月1000度以上的工業用水戶,以節水10%為目標,科學園區及工業區由國科會及經濟部工業局採總量管制方式實施節水10%;至於每月1000度以上的非工業用水戶、游泳池、洗車、三溫暖、水療業者及其他非生活必需用水,則由減量供水10%循序漸進至減量20%。一般家戶每月用水不會超過1000度,仍維持夜間22時至隔日6時的減壓供水措施,未來也會視整體水情滾動檢討水情燈號。因應橙燈後的減量供水,市府今天召開府內各局處橙燈階段應變整備前置會議,盤點各局處橙燈階段的各項應變作為,對於減量供水的工業及非工業用水大戶,將由經發局等各局處加強向業者節水宣導、輔導及溝通,提前預為準備,以減少對產業的衝擊。
南部水情未來不樂觀 3月起嘉、南進一步限水
南部水情真的不樂觀。經濟部長王美花今親自主持水情小組(旱災緊急應變),由於氣象局看未來一季降雨偏少,南部降雨持續不佳,於是拍板3月1日起,嘉南地區進一步限水。嘉義實施夜間減壓供水黃燈,台南更升級到減量供水橘燈,工業大戶減用1成,游泳池、洗車、三溫暖及水療業者等非民生用水戶,目標則減供達2成。經濟部表示,依據中央氣象局紀錄,台灣已經1272天無颱風登陸,且南部地區距離前一場大雨(大於200毫米)也已經558天,且紀錄仍在持續中。為此經濟部每周召開工作會議滾動檢討各項防旱措施。由於中央氣象局預報未來一季降雨偏少機率高,為提前因應春雨不至及梅雨晚到可能,決定自3月1日起,嘉義地區調升為減壓供水黃燈、台南地區調整為減量供水橙燈。台南每月1000度以上工業用水戶要節水10%,節水未達10%工業用水戶將進行專案水表鉛封作業,科學園區及工業區同樣節水10%。至於每月1000度以上非工業用水戶,包括游泳池、洗車、三溫暖及水療業者等,則從減量供水10%循序漸進至減量20%。台南一般家戶每月用水不會超過1000度,仍維持夜間22時至隔日6時的減壓供水措施,未來高雄地區川流水源下降後,也會再滾動檢討水情燈號。經濟部指出,行政院副院長文已於前日指示,朝向區域治理及水資源共享方向努力,即刻推動「2023年穩定南部地區供水抗旱計畫」,推動強化區域調度、提升淨水場出水能力以及增鑿抗旱水井等三大重點,預計4 月底前可增供每日 13.6 萬噸水源,以降低旱象對社會衝擊。
近3年無颱風侵台創紀錄!專家各自解讀
氣象局近期表示,若到年底前都沒有颱風中心登陸台灣,那意味著自2020年以來,已連續3年無颱風登陸台灣,創下觀測紀錄以來首次紀錄。日本NHK最近也製作了1張圖分析近年各月份颱風的路徑,結果所有的路線竟然都避開台灣,對此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了各領域專家針對上述現象做出解釋。據《中央社》的報導,針對近3年無颱風登陸台灣的議題,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分別邀請海事資訊、大氣科學與地理學專家提出見解,雖3人的說法及引用的研究理論都不盡相同,但確實認為該現象實屬罕見。高雄科技大學海事資訊科技系教授陳昭銘他指出,這種狀況可能與反聖嬰現象所引發的大尺度環流變化特性有關。過去研究顯示,反聖嬰現象會在北太平洋引發3種類型的高壓變化;第1種為高壓變化過強,往西延伸橫跨台灣到南中國海,導致颱風不易於台灣東南側生成,若生成颱風也多會沿高壓變化南側西行,不易接近台灣。第2種變化主要位於台灣至日本間海域,高壓變化會在台灣南側、東南側,低壓變化則會在北側、東北側,這有助於讓颱風生成位置偏北,導致生成後也較容易往北移動,2022年許多颱風活動都有類似狀態。陳昭銘補充,3年連續反聖嬰現象也曾在1998年至2000年發生過,但這期間至少還有2個颱風登陸台灣,所以這次無颱風登陸的現象算是相當特殊的案例。中央氣象局長期預報課課長羅資婷2020年至2022年的反聖嬰現象持續發展,且這3年夏季的印度洋海溫也偏暖,導致偏強的太平洋高壓不利颱風的生成,也的確讓這3年的夏季西北太平洋生成颱風個數較氣候值偏少。因此,連續3年的反聖嬰現象並不一定伴隨連續3年的無颱風登台,而是因為又搭配偏暖的印度洋海溫配置,間接造成太平洋高壓偏強,不利颱風生成。再加上太平洋高壓位置也更偏西,導致颱風直接侵襲台灣的機率跟著降低。羅資婷指出,在未來暖化的情境下,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個數也有減少的趨勢,另有研究指出,未來西北太平洋颱風路徑北移,會導致侵襲日本及韓國的颱風數量變多,相對來說,通過菲律賓附近的颱風就會減少,往台灣及華南的颱風數量雖然也會下降但不確定性仍高。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涂建翊他指出,雖然以歷史記錄來看,過去登陸台灣的年均颱風個數本來就不多,但要連續3年都沒有發生也確實罕見。過去已有不少研究都表明,反聖嬰現象對於颱風的生成位置有明顯影響,特別是秋季,連帶也影響颱風移動路徑,但是對於侵台颱風個數是否有顯著影響,則沒有定論。涂建翊表示,也有研究指出,颱風的路徑變化具有明顯的年代振盪特徵,10幾年就會改變一次。透過模式模擬發現,颱風生成個數在暖化情境下會減少,但強度可能增強,路徑部分往北移動的機率則會相對提高。再加上,由於暖化是屬於長期變化趨勢,若要說這3年是受到全球暖化所影響,可能還有一些爭議。
史上第一次!「連續3年」1至8月無颱風侵台 專家揭開關鍵「3原因」
今年夏天氣溫屢飆新高,但不少民眾都發現,暑假都快過完了,至今似乎都沒有遇上颱風登陸侵襲台灣;中央氣象局也指出,今年夏季颱風數量明顯低於平均值,而災害預報士賈新興更發現,今年已經是連續第3年,整個1至8月完全沒有颱風正式侵襲台灣,背後他分析,是基於三大共同特徵。賈新興在臉書發文提到,台灣從今年也算進去,已經連續3年的1至8月,沒有任何颱風直接侵襲台灣;去年跟前年的8月,即便沒有颱風真的來襲,但至少都曾發布過海上颱風警報,但算算今年,到現在都8月中了,台灣連海上警報都沒發布過,看來最快8月22日以後,才可能會有熱帶低壓生成,預料今年將會成為「第一個颱風警報發布最晚的時間」。賈新興分析,如果到8月過完,還沒有半個颱風侵襲台灣,那就是已連續3年的1至8月,完全沒有颱風侵台。他以合成分析法,找出這種沒有颱風來襲背後的大氣環境原因,第一點,是中太平洋型態的反聖嬰現象;第二點,是異常偏強的東風距平於菲律賓海至南海;第三點,台灣上空具有明顯的高壓距平籠罩,所以就算颱風生成,也難以越雷池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