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症狀
」 憂鬱 焦慮 焦慮症拚酒輸不起!30歲男刺傷藝人遭判5年 最高法院駁回上訴定讞
顧姓女藝人曾演出過戲劇《女兵日記》和多部本土劇,然而2022年時她與許姓閨蜜遭吳姓男子刺傷,近日最高法院也對此案作出判決,駁回吳男的上訴,吳男因殺人未遂被判刑5年,全案定讞。回顧這起事件的發生,2022年1月4日深夜,30歲的吳男邀請35歲的許姓女子及顧姓女藝人在其豪宅內喝酒玩骰子遊戲「吹牛」。期間因遊戲過程中,吳男懷疑兩女串通,導致他頻繁輸酒而不滿,情緒逐漸失控。吳男惱羞成怒,衝入廚房拿出水果刀,先是朝顧女的右後頸揮砍兩刀。顧女負傷後,奮力逃進廁所並反鎖躲避。接著吳男又持刀朝許女的腹部及後腰部猛刺兩下,重創臟器。兩女在事後被緊急送醫救治,顧女頸部撕裂傷縫合18針,許女則因腹部穿刺傷導致結腸穿孔及腹膜炎,並可能患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吳男在法院審理期間,否認殺人犯意,辯稱當時因酒精與藥物影響,精神恍惚,且聲稱是顧女先持刀攻擊他,自己只是搶過刀後隨意揮舞。然而法院不採信其說法,根據受害女子的供詞,認定吳男故意傷人,構成殺人未遂罪。一審法院判處吳男有期徒刑7年。吳男不服,上訴至二審,高等法院雖然維持殺人未遂的定罪,但考量吳男患有適應障礙症、憂鬱及焦慮症狀,且持續接受精神科與戒酒治療,將刑期減輕為5年。全案最終在最高法院駁回上訴後,判刑5年全案定讞。
婦人腹脹、腹痛!檢查竟是「憂鬱症」惹禍 微電流刺激療法有效改善不適
55歲王太太曾因壓力大失眠而至診所就診,雖病況在使用安眠藥後有所改善,但久而久之也變得相當依賴安眠藥物,甚至需要吃到三級管制藥才能入睡。原本喜歡健行的她變得懶懶的,整天待在家中不愛動、也不愛吃,體型日益消瘦。直至3年前突然間歇性腹脹和腹痛至醫院掛急診,經消化內科檢查卻只有輕微發炎,於是會診精神醫學科進一步評估,才發現真正的問題所在。憂鬱症復發合併安眠藥物依賴 調整藥物後恢復活力安南醫院精神醫學科醫師陳威任說明,經過一系列評估及自律神經檢測,發現王太太有相當高機率是憂鬱症復發合併安眠藥物依賴,因此調整藥物並逐步減少安眠藥劑量。經過大約2個多月的調整,王太太已經沒有身體不舒服的症狀;後續再經過10個月的治療,終於將三級管制藥物也完全戒除,協助她恢復過去的活力。經顱微電流刺激治療 大幅改善焦慮症狀然而,這樣的治療持續1年後,王太太又面臨了新的挑戰:目前的用藥雖有助於改善狀況,卻導致食慾增加、體重上升,使原本過瘦的身形變得臃腫。為避免將藥物調整後,又促使焦慮症狀復發或其他副作用,陳威任醫師於今年初建議她嘗試「經顱微電流刺激治療」(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ES),再搭配簡化的藥物輔助,大約3週便大幅度改善焦慮症狀,其後2個月左右的治療期間,藉由CES搭配冥想正念的方式,焦慮症狀幾乎消失,專注度也顯著提升。CES副作用低 但非適用所有焦慮症患者陳威任醫師表示,醫學的進展很快,有越來越多針對身心的儀器檢測與治療都經臨床驗證有效,以CES為例,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核准超過35年,在台灣也是經衛福部核准之醫療器材,主要適應症除了焦慮、失眠外,還有慢性疼痛。其原理是使用微安培電流量,刺激使用者分泌調節安定神經的傳導物質,進而達到放鬆、減輕壓力,連帶改善生活品質,且跟藥物比起來,副作用極低。不過, CES並非適用所有具焦慮症狀的患者,像是戴心率節律器的患者及孕婦就不建議使用。找出失眠根本原因 擅自用藥恐害病情更嚴重陳威任醫師指出,像王太太這樣的例子是精神醫學科常見的門診日常,尤其年紀大的長輩有許多身體不舒服之抱怨,常常隱含著情緒症狀在其中,很容易發展成憂鬱症。另外,長輩容易聽信親友建議,或本身主觀認為「自己不是憂鬱症,只是失眠小問題而已」而自行調整藥物,結果安眠藥物越吃越重,效果卻越來越差,還可能伴隨記憶力衰退、走路不穩易跌倒等後遺症。他強調,安眠藥物不是不能用,而是需要合理的使用,以及找出失眠的根本原因,並有意識地配合醫師做藥物調減,才是長久之道。
學生通勤時間太長要注意! 日本研究:憂鬱風險將增加1.6倍
長時間通勤上學恐影響憂鬱症?日本精神神經學會最新發表的論文發現,長時間通勤的學生,出現憂鬱和焦慮症狀的風險更高,研究人員就建議,家長與孩子在選擇就讀學校時,應該同時考量到通勤時間。根據日媒《朝日新聞》報導,明海大學醫學系副教授大塚雄一郎與研究員中島英合作,在2022年10月至12月期間,針對東京地區與東北地區約2000名私立高中生進行網路調查,詢問他們的心理狀態。結果發現,在約1900個回覆中,有17.3%學生有憂鬱症狀,19.0%有焦慮症狀,共有3成受訪者光是通勤到校就超過1小時;而與通勤時間少於30分鐘的人相比,通勤時間超過1小時者,出現憂鬱症狀的風險是1.6倍,出現焦慮症狀的風險是1.5倍。報導指出,到目前為止,日本很少有關於學校通勤時間與心理健康關係的研究,若青春期產生心理問題,可能導致成年後出現精神疾病,這也和暴力與自殺有關。對此,就有不少網友表示,「通勤上學的時間越多,你需要放鬆的時間就越少,這只會讓你的身體和精神都變得更加困難」、「我上學單程就要將近90分鐘,我還是不喜歡擁擠的火車和人群,有時會跌倒,所以會出現輕微的恐慌症」;但也有人認為,「這取決於個人,1個小時的通勤反而讓我有遠離家人和兄弟姐妹的獨處時間」、「上下學的時間對我來說是寶貴的學習時間,包括讓朋友抄作業,背當天的考試,背英文單字等等」。另外,同時在醫療監獄擔任醫師的身心科醫師藤野智哉指出,由於沒有看見原始數據,無法得知這些因素分析到什麼程度,但當通勤時間被佔用時,與朋友玩耍的時間減少,睡眠時間、寫作業的時間也會變少,但要選擇距離近或遠的學校,還是涉及許多原因,諸如認識新朋友、文化等等,「我認為沒有必要盲目相信這一點,而改變自己選擇的學校,或是過度擔心」。
非端午也好用!「中藥香包」改善過敏、頭痛 藥材功效一次看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對於自然和傳統文化的尋求日益增加。中藥香包作為一種融合了古老智慧和現代需求的產品,正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與喜愛。這些香包不僅為家居帶來天然香氣,更蘊含中藥草本的療癒效能,為現代都市人帶來身心靈平衡與寧靜。中藥香包舒緩壓力和焦慮 平衡身心、促進健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藥劑科藥師陳偉杰表示,中藥香包是一些由精選中藥材製成的香囊,具有多重功效。它們通過天然的中藥成分,散發出清新宜人的香氣,有效舒緩壓力和焦慮,有助於平衡身心,促進健康。改善過敏、舒緩頭痛 調節免疫功能陳偉杰提到,常見中藥藥材及其功效如下:1. 白芷:白芷具有祛風散寒、舒肝理氣、解表散寒的作用。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等症狀,同時還能改善皮膚瘙癢和過敏反應。2. 陳皮:陳皮有疏肝解鬱、健脾化濕、理氣化痰的功效。常用於調理胃腸功能,減輕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問題,同時還能改善情緒不穩定和焦慮症狀。3. 桂皮:桂皮具有溫陽散寒、活血通經的作用。常用於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對於經期不調、寒性痛經有輔助療效。4. 薰衣草:薰衣草具有鎮靜安神、消除焦慮、促進睡眠的功效。常用於緩解壓力、改善失眠問題,同時還能舒緩頭痛和肌肉緊張。5. 菊花:菊花有清熱解毒、明目養肝、降血壓的作用。常用於調節免疫功能、改善眼睛疲勞和頭痛,同時對於高血壓有一定的調節效果。中藥香包屬香氣產品 結合傳統智慧與生活陳偉杰說,中藥香包不僅是一種香氣產品,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它們將古老智慧與現代生活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為當代人們帶來了一份獨特的生活享受。讓我們一同擁抱這份來自中國傳統醫學智慧的禮物,讓中藥香包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帶來健康、平衡和美好。
雜貨店成毒窟!父子自製溫室種致幻毒品 全台首獲大量墨西哥鼠尾草
高雄市刑事警察大隊偵破一起驚人的毒品案件,查獲大量種植的墨西哥鼠尾草,於2022年7月4日法務部公告墨西哥鼠尾草及其活性物質丹酚A為3級毒品,且吸食其燃燒葉片所產生的煙霧,會導致劇烈的致幻效果,彰化縣一對陳姓父子竟利用雜貨店作掩護,自製溫室種植28盆墨西哥鼠尾草,訊後將依法移送偵辦。現場人工溫室裡設有人工光照、冷氣、溫度計、溼度計、光照測試儀及監視器系統,相當專業。(圖/翻攝畫面)警方接獲情資,指稱彰化縣53歲陳姓男子,疑似購買改造槍枝零組件及工具,高雄市刑大偵一隊隨即展開調查,發現陳嫌利用經營的雜貨店,作為購買槍枝零組件的收件地,試圖利用熟客流量來掩護其非法活動。專案小組多次跟監、埋伏蒐證,最終在陳嫌的雜貨店內展開搜索行動,當警方進入雜貨店二樓時,赫然發現1個由透明保鮮膜及木板隔成的室內植物園溫室,這個植物園內配備人工光照、冷氣、溫度計、濕度計、光照測試儀及監視器系統,用來種植28盆不明植株,經詳細比對後,警方確認這些植株均為墨西哥鼠尾草。警方除查獲墨西哥鼠尾草,還在現場搜出土造長槍1把、自製槍管1支、喜得釘11發、鋸子、銑刀等改造槍枝的證物,陳嫌及其21歲的兒子當場被捕,並被移送彰化地方檢察署偵辦,檢察官隨後以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及《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等罪嫌對2人提起公訟。高雄市刑大偵一隊隊長許強生表示,墨西哥鼠尾草類似大麻,經加工烘乾後吸食燃燒葉片所產生的煙霧,會引發劇烈的致幻效果,濫用者會出現空間摺疊感、視幻覺、強烈噁心、暈眩、不受控的大笑或哭泣、以及焦慮症狀,併用其他濫用物質者,則可能導致更嚴重的毒性症狀,甚至有死亡風險。此次查獲的墨西哥鼠尾草是台灣首次發現大量種植活體植株,其植株可長至1.5公尺高,葉片寬5至10公分、長10至20公分,葉緣呈鋸齒狀、葉面有葉毛,根莖是四角型中空狀,警方呼籲,若發現有人種植此類植物,應立即報警處理,以免危害社會。
喝酒助眠卻失眠? 醫揭真正主因
一位46歲職業婦女工作和家庭兩頭燒,壓力大到頻頻失眠,喝紅酒助眠,越喝越多,睡前要喝下一整瓶才能入睡,凌晨醒來卻又睡不著,因此到醫院身心門診求助。酒精恐影響睡眠品質 惡性循環失眠更嚴重澄清醫院中港分院身心門診醫師林靖容解釋,依賴酒精入睡,最好戒除,因為酒精是中樞神經抑制劑,飲酒確實可以縮短入睡時間,讓人誤以為喝酒可以幫助睡眠,實際上,酒精的助眠效果非常短暫,在後半夜反而會增加淺層睡眠和清醒的頻率,醒來又失眠,長期喝酒助眠,恐惡性循環為嚴重的失眠。就醫尋協助 對症下藥治療為上策經身心診談後,診斷該婦女因長期失眠及壓力,已出現憂鬱和焦慮症狀,醫師要求該婦女不能再喝酒助眠,改為適當劑量藥物調整情緒及睡眠,並叮嚀要按時回診,依據她的狀況調整藥物及安排心理治療,從生理和心理緩解她的酒精依賴,三個月後,該婦女不但戒除酒精,白天的情緒和專注力也有所改善。酒精飲料國際列致癌風險 任何程度都不安全林靖容強調,酒精飲料早已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有致癌風險之虞,世界衛生組織亦指出任何程度的飲酒對健康都是不安全的。除了影響肝臟、心臟、腸胃、腦等器官,罹患癌症的機率也會大大增加,也可能會出現憂鬱、妄想、幻覺、認知功能退化等精神疾病。失眠原因多 依賴酒精非正解林靖容提醒,不要深信睡前喝酒可以幫助睡眠、解決失眠,失眠的原因很多,包括偶發性失眠、精神壓力、身體疾病、服用藥物等,喝酒無法解決失眠問題,應及早求醫,找出睡眠障礙源頭,才能解決失眠困擾。
班長扭身體模仿音調 他被笑很娘怒告討20萬
高雄一名王姓男子3月服役時,因為被林姓班長笑很娘,還扭身體取笑他,王男氣到對班長提告,法院判賠1.55萬元。可上訴。判決書指出,王男曾在陸軍步兵第117旅服役,而林男是班長,3月在集合場處理鋼盔偽裝頭套時,他問班長要如何操作,班長看了一眼,突將音調提高,同時將身體扭來扭去模仿他的音調回答,當時還有其他同梯官兵在場,見此情景發出嘻笑聲,雖然班長馬上喝止,還是繼續與其他在場的人戲謔他不夠陽剛。王男表示,他對班長的行為感到被冒犯、敵意,班長用羞辱、貶抑行為,讓他出現缺乏安全感、淺眠易作惡夢、頭暈等不適,經過醫師診斷還有環境適應障礙併焦慮症狀,所以他對班長提出性騷擾申訴,也要對他提告,求償20萬元和醫藥費500元。班長辯稱,他確實有以較高音調模仿女性聲音回答王男,但他沒有扭動身體,也沒和在場人員一同嘲笑,他也就此事道歉,而王男罹患環境適應障礙併焦慮症狀,不一定和他有關,王男的診斷證明僅是他單方面說法。事發後,王男曾在臉書說,「不能換錢的爛道歉真的就是浪費我的時間」、「我沒有要針對那個班長(其實有!)只是好奇軍中的性騷擾申訴會如果啟動調查,會怎麼理解這件事」,還跟其他人說,「會告我退伍在外面告!」班長表示,由此可見王男沒有受創,不該要求賠償金。法官認為,林姓班長的言行模仿、引發他人嘲笑,讓王男遭羞辱,感到難堪,精神上感到痛苦,判他要賠償1.5萬元和500元醫藥費。全案可上訴。《CTWANT》提醒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汪小菲自爆深陷「焦慮」 8張感性手寫信稱「見不了一絲陽光」
汪小菲與大S(徐熙媛)當時在2021年突然宣布離婚,一時震驚整個娛樂圈,鬧得沸沸揚揚。離婚後的汪小菲,在這幾年把重心放在自己的餐飲事業上,他所用心經營的「麻六記餐廳」也在近日迎來三週年,身為品牌創辦人的他10日在微博有感而發,回顧一路走來的心情,並以手寫信的方式親吐自己曾陷入情緒焦慮。汪小菲在長達8張手寫信內容中提到,自己想感謝麻六記餐廳的所有同事們多年來的辛勤、努力,更特別謝謝母親張蘭以及幾位合作夥伴的幫助及支持,這3年來品牌所創造出里程碑,讓他感到驕傲及欣慰。不過,汪小菲也隱晦地透露,在成功的背後因為「一些原因」而導致他陷入焦慮,「情緒跌宕起伏,每天只能窩在沙發裡,見不了一絲陽光,有時候恨不得躺在沙發底下找個縫躲起來,不停的嘔吐,全身冒汗。」他表示,當初甚至只要是聽到手機震動,焦慮症狀就會立刻加重,所以只能把手機關掉,與外界隔絕。汪小菲坦言:「除非親身經歷,不然真的很難想像它對我的影響竟如此之大。」並提及讓他繼續堅持下去的動力就是和家人視訊,也是在某次視訊時,他深深反省,下定決心拿出行動力,為的就是不讓家人及工作夥伴們失望,在朋友及家人的陪伴下,生活才逐漸回到正軌。此篇文曝光後,不少網友紛紛留言給予正面回應,「字很好看」、「寫的真好!絕對的真情實感!只有真感情才能寫出這樣打動人心,引發共鳴的文章!給汪總點讚」,但也有人認為,內文及最後簽名的字跡似乎不是同一個人寫的,懷疑他找別人代寫手寫信,字才會那麼漂亮。汪小菲10日在微博感性發文,並以8張字跡優美的手寫信回顧這三年來的心情。(圖/擷取自汪小菲微博)
今世界避孕日…每年約2.3萬未婚女性墮胎 醫籲應與另一半約定「雙重避孕」原則
今(26)日是世界避孕日,根據統計,國內每年約有1.45%、約2.3萬名20至35歲未婚女性人工流產。專家提醒民眾,計算安全期、體外射精、沖洗陰部等都算是高風險避孕行為;若無生育計畫,應與另一半約定「雙重避孕」原則,即男性全程使用保險套,且女性每天規律服用常規事前避孕藥。國內一項針對18至35歲女性的最新調查發現,目前僅35%女性服用事前避孕藥。台灣婦產身心醫學會理事長張芳維表示,高達86%女性靠保險套避孕,並有35%同時選擇計算安全期、34%採體外射精等高風險方式避孕。張芳維表示,國健署建議的有效避孕方式有保險套、口服避孕藥、子宮內避孕器、避孕貼片等。雖避孕效果無法達百分之百,仍有一定作用,安全期和體外射精則非建議避孕方法。另一「NG」避孕方式是「物理方法」,例如意外遇到保險套破洞、體內射精等,平均每5人就有1人以水沖洗陰部緊急處理。專家表示,若因錯誤避孕方式導致非預期懷孕,恐招致更大身心壓力。國外研究顯示,女性意外懷孕至人工流產前,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比有生育規畫的女性高出2.5倍;其他研究也顯示,有40至45%女性會出現焦慮症狀,約20%女性有憂鬱症狀。雖然流產後心理痛苦會減輕,但高達30%女性1個月後仍會遇到情緒問題。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常務理事、奇美醫院婦產部部長蔡永杰建議,應與另一半約定「雙重避孕」原則,即男性全程使用保險套,女性每天規律服用常規事前避孕藥,讓愛愛不再提心吊膽賭「孕氣」。
每年逾2萬名女性人工流產 「3大NG行為」恐影響未來懷孕率
非預期懷孕造成的流產人數居高不下!國健署統計指出,國內20-35歲未婚女性人工流產年發生率約1.45%,以人口數推估平均每年有2萬3千名女性進行流產處置,可能還有未登錄的黑數難以計算,恐留下心理創傷!欲解決非預期懷孕問題,目前醫界建議最有效的方式是「雙重避孕」,即為女性規律服用事前避孕藥、男性全程且正確使用保險套。然而,台灣一項針對18-35歲女性的最新避孕認知與行為網路調查發現,因擔心服藥會傷害卵巢子宮、水腫、噁心,或出現情緒低落等副作用,目前僅3成5女性採用服用事前避孕藥的方式避孕。更有超過1/3的女性以計算安全期、體外射精等高風險方式進行避孕。甚至在體內射精意外發生後,試圖採用水沖洗陰部的方式緊急處理。台灣婦產身心醫學會理事張芳維醫師表示,最新網路調查顯示18~35歲女性的避孕認知及行為仍有改善空間,提醒若無生育計畫,應避免高風險避孕行為,也整理出以下3大NG行為:NG 1:避孕賭孕氣,交給命運來安排?女性主要使用保險套避孕(86%),並同時選擇計算安全期(35%)、體外射精(34%)等高風險方式避孕。張芳維醫師提醒,國健署建議之有效避孕方式有:保險套、口服避孕藥、子宮內避孕器、避孕貼片等,雖避孕效果無法達百分之百,仍有一定作用,安全期和體外射精則非建議避孕方法。臨床建議最有效的避孕方式則為「雙重避孕」,即為男性全程戴保險套、女性服用常規避孕藥。NG 2:不小心體內射精,還有物理方法可處理?若不小心發生保險套破洞、體內射精等意外時,雖然有66 %女性會盡速就醫諮詢、64%服用事後避孕藥補救;但調查也發現,平均每5位女性就有1位用水沖洗陰部的錯誤方式緊急處理。 NG 3:事後和事前避孕藥都一樣,只差服用時間點不同?調查也進一步指出,高達64%女性選擇服用事後避孕藥補救,卻有過半數人不清楚兩者差異;張芳維醫師提醒,雖然前後藥物成分相似,但事後藥的高劑量荷爾蒙恐引起強烈副作用,長期服用也可能亂經、影響日後懷孕機率。張芳維醫師表示,雖然目前醫界建議最有效的避孕方式為「雙重避孕」,但根據最新網路調查統計,台灣事前避孕藥使用率不到5成(35%),與歐美國家相比仍偏低(德國54.3%、法國50.5%);女性對於事前避孕藥的常見迷思(如:長期服用會傷害卵巢子宮),恐讓自己失去避孕自主權。張芳維醫師提醒,因擔心藥物副作用而採用錯誤避孕方式,若非預期懷孕恐招致更大的身心壓力。國外研究顯示,女性在意外懷孕至人工流產前罹患憂鬱症的風險較有生育規劃的女性高出 2.5 倍;其他研究也顯示,女性因意外懷孕要人工流產前,40-45% 的女性會出現焦慮症狀,約 20% 的女性則有抑鬱症狀。流產後心理痛苦會減輕,但高達約 30% 的女性在一個月後仍會遇到情緒問題。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暨奇美醫院婦產部部長蔡永杰醫師提醒,女性應掌握避孕自主權,避免意外懷孕造成身心傷害。蔡永杰醫師進一步說明,針對過去常見的避孕藥副作用疑慮,現已有使用「天然雌激素」的事前避孕藥能選擇。事前避孕藥依照黃體素種類分為四代,第四代複合式口服避孕藥並不會造成子宮內膜異常增生,停藥後也可恢復排卵。併用的黃體素,也不會增加體重。再者,因新型雌激素具有選擇性作用機轉,預期可降低乳房不適等症狀。第四代Plus避孕藥則改為使用天然雌激素E4,E4為女性孕期間由胎兒肝臟所分泌,現有技術已能透過植物萃取合成。不僅能保留第四代口服避孕藥的益處,還能降低靜脈栓塞副作用,提升安全性。
青少年社交焦慮症 深受人際壓力所苦
焦慮症是兒童青少年最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之一。過往研究顯示,將近十分之一的兒童青少年有社交焦慮症,而近年來「社恐」一詞更是在網路上廣泛流傳,指的正是這些深受人際關係壓力所苦的孩子們。社交焦慮症狀 影響人際關係社交焦慮症的核心症狀,包含擔心自己會在眾人面前出糗,一旦受到注意就感到焦慮,甚至出現如心跳加快、喘不過氣、冒冷汗、胃部不適、腦袋一片空白、肌肉僵硬緊繃等症狀。患者可能為了避免焦慮而因此而避免與人交流、迴避注視他人,逃避新環境,上台演講報告等特定場合。這樣的情況會對孩子的人際關係和學校適應產生許多負面影響。然而,社交焦慮症常被忽視,許多孩子因為出現拒學問題而就醫,經過仔細評估後才發現背後隱藏著嚴重的社交焦慮症狀。了解社交焦慮成因 藥物和認知治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李宛臻說,社交焦慮症的成因複雜又尚無定論,和先天遺傳特質及後天環境因子可能皆有關聯。孩子如果有傾向負面思考、缺乏自信、自我要求過高、過度在意他人評價等特點,更容易出現社交焦慮症狀。若過往曾有霸凌、兒時創傷等負面經驗,也可能讓孩子在面對與人交際的場合倍感壓力。此外,若孩子合併某些精神科診斷,例如憂鬱、自閉症、思覺失調症等,都有可能影響其社交能力、社交技巧,或以社交退縮為早期之表現。治療社交焦慮症,需同時結合藥物、放鬆技巧訓練和認知行為治療等多種方法。
香檬好處多!可調節憂鬱焦慮 興大最新研究登國際期刊
香檬具有抗肥胖、抗氧化、抗發炎以及保肝等等活性,在日本已被大量開發成保健食品。根據國立中興大學循環經濟學院院長王升陽所領導的研發團隊,發現台灣香檬可透過「腸-腦軸線」調節受慢性輕度壓力誘發的憂鬱焦慮症狀,此成果已在8月刊登於英國皇家化學會所出版的重要學術期刊《食品與功能》(Food and Function)。從日本紅回台灣 香檬可降三高、抗肥胖台灣香檬為台灣原生種,學名為「扁實檸檬」,分布台灣低海拔地區和日本南部琉球。國內市場上之柑橘屬植物多為外來種,台灣原產產柑橘屬之3種植物中,台灣香檬為最具經濟價值之發展潛力,除了果實能經過加工處理可成為多樣化食品外,因具有良好抗肥胖、抗氧化、抗發炎以及保肝等等活性,在日本已被大量開發成保健食品。台灣香檬的香氣主要是由檸濛烯、松油烯以及芳樟醇所構成。除了特殊的風味外,香檬果汁中富含川陳皮素與橘皮素,這2個黃酮類化合物已被證實具有多樣化的保健功能,如降低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肥胖等相關的代謝危險因子,也被證實對腦部退化疾病,如帕森金氏症具有改善功效。同時,川陳皮素與橘皮素在使用上也發現對三高之問題具有調節活性,對痛風也有很好的抑制效果。也由於川陳皮素之消炎功效顯著,因此對於各種關節炎如痛風性關節炎和骨性關節炎都有舒緩的作用。透過「腦-腸軸線」 香檬幫助調節憂鬱焦慮症狀「腦-腸軸線」是指大腦中樞神經和腸道消化功能之雙向調節網路,牽涉到許多生理機制,包括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周圍神經系統中的自律神經系統、腦神經系統和腸神經系統以及腸道菌叢。其中腸道菌叢不但參與消化物營養吸收,調控腸道以及神經細胞的發育,也能誘導免疫系統的發展。越來越多研究指出,腸道菌叢失衡可能造成焦慮、憂鬱、自閉症、帕金森氏症等等精神疾病以及癌症、自體免疫疾病,甚至是肥胖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興大的研究團隊在國科會和農業部經費支持下,針對國產台灣香檬的成分與活性進行研究與開發,並獲得具體成果。王升陽說明,從「隨機慢性溫和壓力誘導小鼠之焦慮及憂鬱模型」中發現,小鼠不論在嗅聞或管餵台灣香檬後,皆能顯著改善因慢性壓力下造腸胃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的現象。且小鼠在壓力下所產生的焦慮、憂鬱、強迫症行為,在台灣香檬處理後,可有效的改善憂鬱行為的表現,具有良好調節中樞神經活性。根據次世代解序的菌相解析結果可得知以管餵方式或是嗅聞台灣香檬果實香味,皆能改善因慢性壓力造成菌相失衡的現象。有趣的是,台灣香檬還可提高腸胃道中益菌擬桿菌門細菌的比例,並降低了壞菌厚壁菌門細菌佔的比例。此外,還能減少和自閉症相關之多梭菌屬菌種以及增加震顫桿菌屬菌種所佔的比例。以上的說明,台灣香檬具又多樣化的保健功能,長期使用將可使身心健康獲得相當的助益。目前循環經濟學院與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致力合作,開發出香檬飲品與嗅聞精油。王升陽表示,喝一天就有感,可幫助恢復正常腸道菌叢,改善焦慮憂鬱,幫助入眠。而且不僅果汁可飲用,連果皮也可磨粉製成精油與動物飼料,果皮富含4種黃酮類,因此香檬可說是從果到皮都可用、非常優質的植物。
爸爸也會出現產後焦慮症!影響原因曝 教你3招戰勝恐懼
父親節即將到來,趁著節日多給予男性親友們關懷與問候,特別是正面臨身分轉換過渡期的新手爸爸們。根據一項發表於《JBI EVIDENCE SYNTHESIS》期刊的回顧研究指出,初為人父的男性在轉變成父親角色的期間,心理健康將面臨挑戰,他們希望在父親身份、配偶關係的改變上能獲得更多的指引和支持。男性心理健康被低估 父親也有產後焦慮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邱弘毅表示,根據一項系統性文獻回顧指出,約有2.4%至18%的父親會有產後焦慮症狀(Leach, Poyser, Cooklin, & Giallo, 2016)。此外更有研究與上述定性研究相互呼應,並指出父親角色的壓力來源,更可能是由內、外在多重壓力的作用。然而,2023年一項研究也特別指出,針對父親的心理健康至今仍然被低估(Garthus-Niegel & Kittel-Schneider, 2023)。邱弘毅所長提醒,家庭成員的增加本質上就是一個家庭事件,每位家庭成員的心理健康都很重要,特別在華人的文化下,「男性」心理健康議題更需要家人、親友以及社會,更加細心的觀察與陪伴。負面情緒與不夠了解、擔憂有關 這樣做減少恐懼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男性會產生壓力與焦慮、憂鬱等負面情緒都源自於對「未知」、「父親角色」資訊的不夠了解與擔憂,建議男性朋友在伴侶懷孕時就共同學習「父親角色」的知識,像是上網查閱或請教有經驗的人、一起上媽媽教室,主動詢問伴侶的需求,多一些了解,就能減少初為人父的不安與恐懼。用這3 個方式 因應未知恐懼研究也顯示,男性適應新角色的過程,會採用抽菸、延長工作時間這種否認或逃避的活動來因應,但這可能會造成更多的衝突與壓力。建議男性朋友可採取三個方式來因應(1)建立有效的紓壓習慣,例如運動。(2)安排適切的獨處時間,到戶外走動至少20分鐘或是從事自己喜歡的興趣。(3)接受與尋求幫助,讓別人知道自己需要協助,並不是「示弱」而是獲得協助的開始。葉雅馨提醒,伴侶和身邊親友要對新手父親展現支持與關心,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重要性,能夠彼此合作與理解,度過育兒的挑戰。
父親節多關心爸爸的心理健康 給新手爸爸的3個建議
父親節即將到來,趁著節日多給予男性親友們關懷與問候,特別是正面臨身分轉換過渡期的新手爸爸們。根據一項發表於《JBI EVIDENCE SYNTHESIS》期刊的回顧研究指出,初為人父的男性在轉變成父親角色的期間,心理健康將面臨挑戰,他們希望在父親身份、配偶關係的改變上能獲得更多的指引和支持。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的研究該研究由英國倫敦國王學院護理和助產學院的學者,將1960至2017年間符合標準的22項定性研究,採用澳洲喬安納布里格斯機構(Joanna Briggs Institute; JBI)方法進行關鍵評價、研究選擇、資料提取和數據整合,進行系統回顧研究。以351位新手父親為對象,追蹤從懷孕開始到寶寶出生一年內,轉變成父親的過程其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經驗與需求。研究者從數據中提取144項結果,其中142項支持性結果被歸入23個類別和7項整合結果:1.新手父親的認同2.新手父親的競爭挑戰3.負面情緒和恐懼4.壓力和因應5.缺乏支持6.新手父親的需要7.新手父親的積極面3個因素影響心理健康研究結果顯示,影響初為人父者在角色過渡期間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三個主要因素為:父親身份認同的形成、父親角色的競爭與挑戰,以及與此身份相關的負面情緒和恐懼。研究也指出,父親們常以否認或逃避來因應角色限制和生活改變導致的壓力。獲得支持的阻礙包括缺乏適當的資訊和資源以及專業人員的認可。伴侶的支持以及父親身份的準備,有助於新手父親在過渡期獲得更好的經驗與調適以及更佳的心理健康。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邱弘毅表示,根據一項系統性文獻回顧指出,約有2.4%至18%的父親會有產後焦慮症狀(Leach, Poyser, Cooklin, & Giallo, 2016)。此外更有研究與上述定性研究相互呼應,並指出父親角色的壓力來源,更可能是由內、外在多重壓力的作用。父親心理健康被低估然而,2023年一項研究也特別指出,針對父親的心理健康至今仍然被低估(Garthus-Niegel & Kittel-Schneider, 2023)。邱弘毅所長提醒,家庭成員的增加本質上就是一個家庭事件,每位家庭成員的心理健康都很重要,特別在華人的文化下,「男性」心理健康議題更需要家人、親友以及社會,更加細心的觀察與陪伴。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根據一項由瑞典隆德大學發布的研究指出,不光是女性有產後憂鬱,將近五分之一的新手爸爸也會有憂鬱症狀。從上述研究可以發現,男性會產生壓力與焦慮、憂鬱等負面情緒都源自於對「未知」、「父親角色」資訊的不夠了解與擔憂,建議男性朋友在伴侶懷孕時就共同學習「父親角色」的知識,像是上網查閱或請教有經驗的人、一起上媽媽教室,主動詢問伴侶的需求,多一些了解,就能減少初為人父的不安與恐懼。給新手爸爸的3個建議研究也顯示,男性適應新角色的過程,會採用抽菸、延長工作時間這種否認或逃避的活動來因應,但這可能會造成更多的衝突與壓力。建議男性朋友可採取三個方式來因應(1)建立有效的紓壓習慣,例如運動。(2)安排適切的獨處時間,到戶外走動至少20分鐘或是從事自己喜歡的興趣。(3)接受與尋求幫助,讓別人知道自己需要協助,並不是「示弱」而是獲得協助的開始。葉雅馨提醒,伴侶和身邊親友要對新手父親展現支持與關心,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重要性,能夠彼此合作與理解,度過育兒的挑戰。 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研究:運動有效減少青少年壓力與憂鬱 但1種情況例外
就要放暑假了,而應屆畢業生們則是早已放飛,迎來近三個月的漫長假期。擔心孩子放假後就開始掛網,坐著不動嗎?不妨引導孩子多從事體能類型的休閒活動,根據發表於《斯堪地納維亞運動醫學與科學期刊》的一項研究指出,即使是少量的規律休閒體能活動,也能降低青少年憂鬱、焦慮與慢性壓力。揪團做運動 互相督促又能讓身體健康研究者也評估了體能活動與長期壓力反應和尋求學校心理師諮詢頻率的關係。結果發現,與沒有進行體能活動的情況比較,每週進行30分鐘的體能活動可減少17%慢性壓力症狀。此外,每週進行一小時體能活動的青少年出現憂鬱和焦慮症狀的機率分別降低了22%和32%。而每週至少進行四小時運動的青少年出現心理健康症狀的機率最低。但是,調查也顯示,每天步行或騎自行車上學超過 30分鐘的青少年,會有較高憂鬱症狀,尋求學校心理師諮商比例也較高。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董旭英說明,運動時體內會產生血清素使我們心情變好,同時刺激腦部、提升創造力,對求學期的兒童及青少年而言十分重要。他推薦同學們「揪團」運動,藉著運動能讓彼此學習陪伴、互相督促,又能讓身體健康。非自願進行的運動 恐造成反效果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許多研究都顯示運動有益心理健康,但對每天需步行或騎自行車上學超過30分鐘的青少年卻造成反效果。這可能是因為青少年無法像成人那樣可以自由地選擇交通方式。如果必須每天長途跋涉到學校,青少年又處於非自願的情況下,這樣的生活可能會成為一種不愉快的例行公事。但做體能類的休閒活動,因為常會有社交及愉快分享的作用,還是能有效減少壓力與憂鬱。家長以身作則 增強孩子運動習慣養成而培養孩子的運動習慣,葉雅馨建議,家長可以從自身做起,挑選一項難度低、達成度高的運動(如:跑步),並且定期、有規律的陪伴孩子至少執行3周,這樣的相處模式有助於建立孩子的運動習慣。
你會經常自言自語嗎? 醫籲恐是「5疾病」前兆
一個人的時候,你會經常自言自語嗎?醫師表示,自言自語可以提高認知能力、自我反思等,但也可能是精神分裂、躁鬱症等前兆,少部分的人會有負面影響,要盡快就醫尋求協助。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發文說,有病人問他會不會自言自語,「自言自語,是指一個人在沒有與他人交談的情況下,將自己的思想、感受或情緒以口頭的形式表達出來。」一個人多多少少會自言自語,特別是在思考整理,感到孤獨和自我安慰下,長期自言自語可以提高認知能力,或是自我反思,也可以解決問題,更是一種心理治療。不過,黃軒說,自言自語也可能是5疾病的徵兆:1.精神分裂症:自言自語,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狀之一。患者可能聽到內心的聲音或對話,並以自言自語的形式回應。2.躁鬱症:在躁狂或重度抑鬱時,患者可能會出現自言自語的行為,包括內心對話、自我指令或情緒的表達。3.自閉症譜系障礙:自閉症患者,可能表現出內心對話的行為,他們可能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時自言自語。4.大腦損傷或腦退化性疾病:某些大腦損傷或神經退化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病或帕金森病,可能導致患者出現自言自語症狀。5.焦慮症:某些焦慮症狀,如強迫症,可能導致患者在內心進行反覆的對話或自我確認的自言自語。黃軒提醒,「自言自語的頻率、形式和目的因人而異。如果自言自語,對個人生活和功能造成了負面影響,例如一個人自言自語的在罵人、在作人身語言攻擊、在破壞家庭、破壞工作和人際關係,或者產生更多其他心理健康問題相關、例如失眠、體重下降、噁心嘔吐,反覆的整晚不睡覺的在自言自語、每日妄想或幻聽,有人在危害自己、這些都可能需要尋求心理健康專業人士的幫助。」
青少年在意外貌焦慮不敢脫口罩 醫教「漸進式練習」建立自信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在習慣口罩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後,解禁卻也帶給一部分人們對於自己產生了「容貎焦慮」,其中又以青少年比例高。對於這種新樣態的焦慮症狀,醫師建議,可以透過漸進式練習,慢慢延長脫口罩的時間,逐步地減輕焦慮感。漸進式練習 延長脫口罩時間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賴柔吟表示,近來的確遇到有些青少年表達對脫口罩有點擔心,尤其是原本就比較焦慮的孩子,不全然都是對外表沒自信,有人還是怕染疫而不敢脫口罩。畢竟口罩戴了3年多,改變行為需要累積成功的經驗,可藉由階段式練習來改善。例如,在學校脫口罩喝水,試著喝慢一點,延長脫下口罩的時間。如果不緊張的話,可以在吃飯時和同學離遠一點,邊吃邊聊天,看不太清楚彼此容貎,也不會被口水噴濺到;接著,從熟識的朋友練習起,假日約逛街聚餐,再放鬆一點,脫口罩的時間也更長一些。培養興趣及專長 建立自我信心假設孩子是對外表沒信心,賴柔吟建議,從能改善的做起,像是青少年常有的青春痘,可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對於體態不滿意,可從運動與飲食先著手調整,家長可讓孩子了解,對照自己的身高,怎麼樣的體重才是健康的,幫助孩子健康減重。同時,從小要鼓勵孩子發展興趣,融入團體生活,享受豐富多元的生活,培養專長,不一定是追求學業成績名列前茅,多開發其他才藝,像是手工藝、運動、烹飪,或是青少年流行的Cosplay(扮裝)等,對於成就感提升很有幫助。面對外貌或其他霸凌 不要隱忍快求助現在社群媒體盛行,在美顏濾鏡加持下,人們可以修飾樣貌,讓自己看起來完美無瑕,但無形中也助長了「以貎取人」的風氣。青少年階段常發生因外表遭霸凌的情形,賴柔吟說,霸凌需要環境因素,包括沒被看到、沒被處理,霸凌因而持續,如果知道如何求助,找得到人幫忙,讓霸凌者曉得已被知情,會有改善。家長可先從孩子口中了解事情原委,而不是直接到校興師問罪,也先協助孩子整理情緒,多了解孩子已嘗試過的辦法,對於後續與學校的溝通討論及相關處理辦法會有幫助。
電音精靈靠2歲兒對抗焦慮 艾麗高登自爆「沒心情寫情歌」
電音精靈Ellie Goulding(艾麗高登),曾兩度造訪台灣,她近日推出第五張全新專輯《Higher Than Heaven(超越天堂)》,距離上一張專輯《Brightest Blue(湛藍)》推出近三年的時間,期間艾麗經歷懷孕、生產到現在兒子亞瑟已經兩歲,過往從來不避諱談論自己長期與焦慮症狀拔河的她,透露現在只要在兒子Arthur身邊時,這些症狀竟會自動消失。提到兒子,艾麗高登說:「我每一天都能從他身上學習,而且他幾乎每個小時都在改變,我必須試著跟上他。在這個過程中,我彷彿也變成一個更樂觀、正向,也更有耐心的人,而這都是我過去在工作生涯中逐漸丟失的特質。」有時只是花半個小時坐在地上,靜靜地看著寶貝兒子玩耍,都成為她最滿足、平靜的時光。Ellie Goulding形容新專輯是一張「最不貼近自己」的作品。(圖/環球音樂提供)全新專輯《超越天堂》從 2021 年春天開始進錄音室製作,當時不僅英國處於疫情高峰,艾麗也身懷六甲,緊繃的大環境加上初次懷孕的忐忑,反而淬鍊出一張滿是歡快舞曲的專輯,她說:「在錄音室時,確實能感受到大家以不同的方式經歷這些黑暗時刻,但也因為這樣,我想沒有人想要再聽更多複雜的情感糾葛了,我們都沒有心情寫情歌。」艾麗形容這是一張「最不貼近自己」的作品,「因為創作靈感並不是來自我自身的經驗,所以我不用坐在錄音室裡,反覆咀嚼那些深刻影響我的事情,這反倒讓我覺得非常自在,因為我得以自在探索更多的可能。」專輯圍繞在「瘋狂沉浸在愛裡」,幾近上癮的炙熱感受,要大家隨著復古動感節拍一起揮別黑暗、逃離現實並自在起舞。艾麗高登《超越天堂》全台實體通路、數位平台已經發行。
28名女學生集體昏倒送醫 真相竟是「玩通靈遊戲」疑似惹到碟仙
哥倫比亞一所學校,近期有28名女學生接連出現焦慮、昏厥等詭異情形送醫,診斷結果尚未公布,但有許多家長將孩子們暈倒的原因歸咎於通靈板(Ouija board,類似「碟仙」),甚至懷疑這類遊戲是在課堂上進行。28名女學生使用通靈板後,接連出現焦慮、昏厥等詭異情形送醫。(圖/翻攝自推特)據《紐約郵報》報導,這起事件發生在哥倫比亞北部蘇克雷省(Sucre),28名女學生在加萊拉斯(Galeras)的校園內出現昏厥、焦慮和其他症狀後被送醫,由於這些學生在事發前傳出正在玩通靈板,也就是所謂的碟仙,讓眾人不得不往中邪的方向想去。根據報導,類似事件似乎在當地校園內頻頻發生,有一名在醫院服務台工作的母親就表示,「我每天都能看到3、4個暈倒的孩子送來。家長們,你們必須採取行動,查清楚學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我們的子女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孩子們早餐都吃得很好,不能推拖說是缺乏營養造成的」。不過索科羅醫療應急管理人員胡安(Juan Pablo Vargas Noguera)則是澄清,醫學報告指出這些學生是食物中毒,但詳細原因仍有待調查,所幸所有學生在醫院接受治療住院一天後都已無大礙。包括這所學校的校長托瑞斯(Hugo Torres)也透過影片發布聲明表示,這28名學生出現可能的焦慮症狀案例,社區針對已報告的案例發表許多評論,但這些言論非但無助於解決問題,反而為校方工作造成「混亂與不利」的狀況。目前學校正在等待醫療診斷報告,才能提供進一步可靠消息。這所學校的校長透過影片發布聲明表示,表示28名學生出現可能的焦慮症狀,未提及通靈版。(圖/翻攝自推特)
妹子舉報員警猥褻「竟被送精神病院2個月」 她秀證據打臉…警方回應了
太離譜!中國南昌市一名女子過去因一起民事糾紛,鬧上丁公路派出所,認識了賴姓員警,對方以幫忙解決為由,約在酒店見面談案情,結果發生猥褻行為。事後她出現在商場3樓,並公開舉報,沒想到被送進江西省精神病院,引發外界關注。女子向《南方都市報》透露,今年4月14日因一起民事糾紛,與賴姓員警相識,對方約她在酒店見面談案情,卻發生猥褻事件,「這件事之後我一直心情不太好,經常睡不著」,4月21日晚上,她失眠出門散心,走到一家商場的3樓吹風,保全見狀擔心她跳樓立刻報警,隨後來了2輛警車和8名警察,她把猥褻事件都說了,卻被送進精神病院。女子4月22日凌晨,辦完住院手續後,接受相關檢查,也未收到精神病院出示的診斷證明,隨後被收治病房,直到6月17日出院,當天主治醫師出示的一張出院紀錄顯示,女子被診斷為強迫性障礙、人格障礙,但是她一周後曾自己去做檢查,結果顯示精神無異常,亦無抑鬱或焦慮症狀。女子對精神病院和派出所提告。(圖/翻攝自南方都市報)女子7月以醫療損害責任糾紛為由,向江西省精神病院提告,要求民事賠償,近日也委託律師,將再次對精神病院和丁公路派出所提起刑事控告追究刑事責任。她痛批,經第三方醫療機構診斷,自己未患任何精神疾病,而且在被送精神病院前,警方並未徵求家屬同意,不合法律程序,涉嫌濫用職權,精神病院長達近2個月的收治,涉嫌非法拘禁。對此,當局於12月21日回應指出,賴姓員警不存在猥褻事實,鑒於女子多次揚言輕生,並稱患有抑鬱症,出於人身安全考量,才會將她送往江西省精神病院治療,雙方各執一詞,案件背後仍有諸多法律問題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