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機構
」 指揮中心 台灣防疫 疫苗 快篩 新冠肺炎長照殺人天倫悲歌何解?民眾黨籲修法增人力雙軌 特殊前提下減照顧者刑罰
昨日是母親節,但就在母親節前夕再度發生的長照悲劇,卻再度凸顯台灣邁向高齡化社會、但長照問題一直難獲得妥善解決,導致長照殺人的天倫悲歌事件反覆發生。政府不斷強調投入龐大長照預算,但究竟有無對症下藥,又是哪個環節出問題,才讓悲劇重複上演?引發外界關切。民眾黨團今天舉行記者會,針對近年不斷出現的「長照殺人」不幸天倫悲劇,呼籲社會重視,也提出修法構想。民眾黨團副總召賴香伶指出,長期照顧者因為照顧負擔日積月累,心理壓力非常大,尤其面對自己逐漸老邁,一旦無力照顧「需要仰賴他人照顧」的親人,不知道該怎麼辦,天人交戰之下,就可能選擇犯罪。賴香伶建議不妨參考德國刑法第213條「情節輕微殺人罪」的立法構想,在我國刑法中增定「其它因為不得已事由」的殺人罪,由法官衡量個案是否符合特殊狀況,將長照殺人罪的罪刑減輕。賴香伶同時表示,台灣長照需求逐年增加,但空有長照機構照護員卻大缺工,原因是長照目前還是低薪、高勞動強度的工作,本國民眾應募意願缺缺,照顧機構與業者不斷反應希望引入外籍(外勞)照護員,但衛福部卻堅持各類長照機構,本籍與外籍照服員的比例,最高也只能一人比一人,考量本國人就業機會,外勞人數不可以高過本國勞工。問題是就是找不到本國員工怎麼辦,她因此期望政府適度鬆綁對外勞引進照護機構籍的限制,確保需要長期照顧的民眾,都能得到適當照護,減輕照顧他們的親人壓力,並提升照顧品質。。賴香伶指出,之所建議修法,將長照殺人罪「有前提條件」的減輕罪刑,是參考所謂的「修復式司法」構想,該構想主張,犯罪並非僅單純的違反法律,更是破壞原有人際關係。因此,不將符合「迫不得已」前提下的加害者單純的視為犯罪者,而將該「加害者」視為是在特殊狀況下的另類「受害者」,並將其納入犯罪受害者的司法保護體系中,期盼能重建被破壞的人際關係及社會和諧。但她也說明,如果未來立院討論刑法修正,討論相關提案時會非常謹慎,才能避免「其它因不得已事由殺人罪」遭到有心人濫用。立委吳欣盈表示,2022年政府已經投入超過600億元長照預算,宣稱提供國內約83萬有名長照者的需要,但到去年5月為止,照服員人數仍只有約9萬人,人數雖比過去多,但仍嚴重不足。據她瞭解,主管移工的「勞動部」與主管長照制度的「衛福部」,對移工納入長照體系、如何納入看法分岐,是導致長照困境的原因之一,因勞動部希望能多將外勞納入長照人力,但衛福部卻擔心,將導致本國照護員薪資被下拉,更降低本國人力就業意願,難無法取得共識,她因此力促國發會出面協調兩單位,全面盤點國內長期照顧的人口、醫療、長照需求及教育培訓,協助被照顧者能得到妥善照顧、減輕被照護者壓力,才能避免類似天倫不幸悲劇發生。5月12日北市松山區發生命案,警方發現死者口鼻有膠帶痕跡,原來殺害死者的竟是照顧他40年的80歲老母,根據警方調查,52歲林姓男子幼時罹患重度小兒麻痺,日常照料都仰賴90歲父親以及80歲母親,週五上午家中外傭到房間時,發現林姓男子在床上已無氣息明顯死亡,立刻報案,警方抵達後,母親隨後坦承自己長期照顧臥病在床的兒子40多年,她說,因老公也已90歲高齡,實在是照顧已經到了心力交瘁的地步,才會痛將兒子殺害。
口罩解禁首日直擊「台鐵上班潮」 目測約九成民眾仍戴緊緊
隨著國內疫情趨緩,指揮中心也逐步放寬配戴口罩的規定,17日起實施最新一輪的口罩鬆綁政策,大眾運輸交通工具不再強制要求配戴口罩,是否要配戴由民眾自主決定。目前僅剩下在「醫療照顧機構」與「救護車」必須要全程配戴。不過,《CTWANT》今(17日)直擊台鐵脫罩首日情況,發現大部分民眾仍是將口罩戴緊緊。即日起,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車廂內不強制戴口罩。可能是習慣,大多數通勤民眾還要口罩戴緊緊。(圖/黃鵬杰攝)17日起,搭乘國內大眾運輸交通工具將不強制佩戴口罩,校車、幼兒園專用車、校園接駁車也比照辦理。如民眾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或遭遇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合等特殊情形,則建議民眾自主配戴口罩。此外,目前僅剩2處地點必須全程強制性配戴口罩,包括醫療照護機構和救護車。不過《CTWANT》攝影組今於上班尖峰時段搭乘台鐵時,雖然政府宣布放寬口罩佩戴規定,但實際觀察,目測約還是約有九成民眾戴著口罩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僅有少數人脫下口罩。即日起,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車廂內不強制戴口罩。可能是習慣,大多數通勤民眾還要口罩戴緊緊。(圖/黃鵬杰攝)即日起,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車廂內不強制戴口罩。可能是習慣,大多數通勤民眾還要口罩戴緊緊。(圖/黃鵬杰攝)
大眾運輸口罩禁令今解除 捷運是否要戴口罩「民眾自主決定」
隨著國內疫情趨緩,指揮中心也逐步放寬配戴口罩的規定,17日起實施最新一輪的口罩鬆綁政策,大眾運輸交通工具不再強制要求配戴口罩,是否要配戴由民眾自主決定。目前僅剩下在「醫療照顧機構」與「救護車」必須要全程配戴。口罩新制實施時間?17日起,搭乘國內大眾運輸交通工具將不強制佩戴口罩,校車、幼兒園專用車、校園接駁車也比照辦理。如民眾有特殊情形,則建議民眾自主配戴口罩。什麼樣的特殊情形要配戴口罩?下列特殊情境建議要戴口罩:(一)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二)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三)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合。(四)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尤其是未完整接種疫苗者)密切接觸時。(五)搭乘公共運輸交通工具及特定運具(復康巴士、校車、幼兒園專用車、校園接駁車)時。除上述情形外,室內外場所是否要配戴口罩由民眾自主決定。(圖/指揮中心提供)還有地方必須要配戴口罩嗎?目前僅剩以下兩處地點必須全程強制性配戴口罩:(一)醫療照護機構:醫療、醫事、老人福利、長期照顧服務、榮譽國民之家、兒童及少年服務、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詳如附件)。(二)救護車。上列地點除飲食、拍照、不適合或無法戴口罩之檢查、治療或活動外,皆須全程配戴口罩。至於醫院等醫療機構何時採可以鬆綁口罩政策,指揮中心曾解釋,由於世界多國目前針對醫院都是採取配戴口罩的規定,短期之內,台灣應該不會修改相關規範。(圖/指揮中心提供)
口罩、陪病規範再鬆綁! 「一次看懂新措施」指揮中心曝上路日期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宣布「口罩規範再鬆綁」,表示如疫情穩定,4月17日起,要求全程戴口罩場所僅剩「醫療照顧機構」及「救護車」,其餘人潮聚集、公共運輸等場所則改為「建議」戴口罩。另有關住院病人及陪病者的篩檢規範,也將自4月10日起放寬。指揮官王必勝表示,新制上路後除醫療照護機構、公共運輸及特定運具一定要戴口罩外,其餘則改建議或恢復民眾自主。而須全程戴口罩場域如下:醫療照護機構醫療、醫事、老人福利、長期照顧服務、榮譽國民之家、兒童及少年服務、身心礙福利機構;運輸工具則有救護車仍在規範中。但飲食、拍照、不適合或無法戴口罩之檢查、治療或活動,則納入例外情形。(圖/指揮中心提供)此外,如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場合、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尤其是未完整接種疫苗者)密切接觸、搭乘公共運輸交通工具及特定運時,仍建議民眾戴上口罩。其餘場所及室內空間,改由自主決定。(圖/指揮中心提供)另住院病人及陪病者篩檢規定,則於4月10日放寬,屆時以下措施全部取消:新住院病人及陪病者,於入院當天篩檢急診留觀達24小時及以上之病人與陪病者,得進行1次篩檢住院病人於住院期間,醫院得依社區傳播風險及實務要求,於病人住院3至5天、定期每週、需執行侵入性處置或手術前、其他經醫師評估有需要等情形進行篩檢(圖/指揮中心提供)同時篩檢方針將調整為有發燒、呼吸道症狀、肺炎、嗅味覺異常、不明原因腹瀉等症狀者,由醫師評估進行採檢。其餘如醫院住院病人之陪病人數以1人為限,但病人為12歲以下兒童、65歲以上老人、身心障礙或經醫療機構評估有照護需求者,陪病人數上限為2人;訪客探病每日固定1時段,每名住院病人每次至多2名訪客為限,但因應病人病情說明或病危探視等例外情形的陪探病措施維持不變。
疫情再次升溫!王必勝:將有新一波疫情 1防疫措施將延長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2)日公布國內新增19,89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9,798例本土個案及93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1例死亡,其中新增一位女性青少年死亡特殊案例,年僅13歲。今日確診數與上星期四相比上升了23.6%,增加幅度擴大,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疫情升溫的速度加快,已經可以確定應該會有一波疫情產生。針對疫情,指揮中心也宣布住宿式及社區式照顧機構的住民,每週一次的快篩措施將延長。本土+19,798、境外+93 新增1例13歲青少女死亡今日新增之19,798例本土病例,為8,869例男性、10,912例女性、17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而93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50例男性、4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中國(5例),日本(3例),香港及越南(各2例),法國(1例),另80例感染國家為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11月21日至12月21日。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4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3例男性、18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39例具慢性病史、26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此外,指揮中心公布,新增1例13歲青少女確診死亡個案,本身有多重慢性疾病,未接種過疫苗,10月26日開始有發燒、咳嗽、嘔吐的症狀,10月28日至急診檢查發現確診感染新冠病毒,右側肺炎合併呼吸窘迫,收治兒童專責加護病房,插管使用呼吸器、藥物治療後,於11月18達到解隔條件,轉至一般兒童加護病房,但由於本身慢性疾病併發症,病況惡化,於12月18日過世。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此例為第28例青少年重症,也是青少年第7例染疫死亡個案,目前青少年重症有13例屬於肺炎,且都具有慢性疾病,建議沒有接種過任何一劑疫苗的兒童或青少年,盡快接種疫苗,增強保護力,特別是有慢性疾病的兒童或青少年。春節前將有新一波疫情 1措施延長至明年1月底與過去幾日相比,今日疫情上升幅度增加許多,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疫情升溫的速度加快,已經可以確定應該會有一波疫情產生,建議民眾除了做好防護措施、保持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盡快施打次世代疫苗,來增加自己的保護力。周志浩也表示,由今日的確診數來看,疫情增加的幅度與上星期四相比較為擴大,現在的確有可能已經進入下一波流行,指揮中心將持續密切注意。年底將近疫情有所變化,羅一鈞表示,預期在春節前還會有一波疫情,因此指揮中心也宣布,住宿式及社區式照顧機構的住民,每週一次的定期快篩措施延長至明年1月31日,而工作人員有症狀時也須進行篩檢。
住宿及社區式照護機構下周起放寬快篩頻率 維持定檢延長至今年底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3)日宣布,各類型住宿式及社區式照顧機構需定期執行COVID-19公費快篩之措施,再延長1個月至今(2022)年12月31日止,而自11月28日起至12月31日篩檢頻率放寬為服務對象每週定期快篩1次(身心障礙者、失智症者、2至18歲維持每週1次,未滿2歲免篩),有症狀時亦進行快篩,未滿2歲有症狀則採PCR;工作人員取消每週定期快篩,若出現症狀時則須進行快篩,另機構認為有必要時(如有接觸史、群聚等)亦得提供工作人員公費家用快篩;住民或服務對象及工作人員如為確診康復者,3個月內免篩檢,後續將再視疫情狀況調整篩檢頻率。(圖/指揮中心提供)(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說明,考量全國新增病例數持續下降,國內疫情穩定可控,經持續滾動檢視疫情狀況,以及盤點國內防疫與醫療量能後,放寬住宿式及社區式照顧機構定期篩檢頻率措施,惟定期篩檢措施再延長執行至今年12月31日,公費試劑將陸續寄出。指揮中心指出,公費試劑發放對象為住宿式長照機構、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精神復健機構、一般及精神護理之家、兒少安置機構、兒少團體家庭、榮譽國民之家等住宿式照顧機構,以及日間照顧中心、家庭托顧、身心障礙社區式照顧服務及早期療育機構等社區式照顧機構。指揮中心提醒,基於住宿式照顧機構仍為較多慢性病或具多重疾病者,且考量住民健康安全,「住宿式長照機構 COVID-19 強化管制措施」仍維持住宿式照顧機構發生確診病例,暫停開放探視、陪伴、新進陪住、住民請假外出及由社區新進或其他機構轉入住民,直至機構內連續7天無新增確定病例。請各類機構及單位確實落實防疫政策,降低感染風險。
住宿及社區式照顧機構定期篩檢延長至11月底 篩檢頻率、對象不變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宣布,各類型住宿式及社區式照顧機構需定期公費快篩之措施,再延長1個月至今(2022)年11月30日止,篩檢頻率仍維持為服務對象每週定期快篩2次(身心障礙者、失智症者、2至18歲則每週1次,未滿2歲免篩),工作人員每週至少1次,已確診康復者3個月內免篩檢,後續再視疫情狀況調整篩檢頻率。(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說明,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及其他新興變異株病毒持續在全球擴散,鑑於我國邊境逐步開放,考量住宿式機構照顧較多慢性病及重症高風險族群的長者,應維持警惕避免發生機構群聚感染風險,因此,公費快篩再延長執行1個月至11月30日,公費試劑將陸續寄出。指揮中心指出,發放對象為住宿式長照機構、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精神復健機構、一般及精神護理之家、兒少安置機構、兒少團體家庭、榮譽國民之家等住宿型照顧機構,以及日間照顧中心、家庭托顧、身心障礙社區式照顧服務、早期療育機構以及托嬰中心等社區型照顧機構。指揮中心提醒,公費試劑配送數量以服務對象每人每週2劑及工作人員每人每週1劑估算,約178萬餘劑,請各類機構及單位確實落實防疫政策,降低感染風險。
為預防群聚感染可能性 指揮中心宣布住宿式、社區式定期篩檢延長至10月底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1)日宣布,各類型住宿式及社區式照顧機構需定期公費快篩之措施,再延長1個月至今(2022)年10月31日止,篩檢頻率仍維持為服務對象每週定期快篩2次(身心障礙者、失智症者、2至18歲則每週1次,未滿2歲免篩),工作人員每週至少1次,已確診康復者3個月內免篩檢,後續再視疫情狀況調整篩檢頻率。指揮中心說明,Omicron BA.4、BA.5等變異株病毒持續在全球擴散,10月份疫情恐持續發展,尤其住宿式機構照顧較多慢性病及重症高風險族群的長者,應維持警惕避免發生機構群聚感染風險,因此,公費快篩仍續執行至10月31日,公費試劑將陸續寄出。指揮中心指出,發放對象為住宿式長照機構、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精神復健機構、一般及精神護理之家、兒少安置機構、兒少團體家庭、榮譽國民之家等住宿型照顧機構,以及日間照顧中心、家庭托顧、身心障礙社區式照顧服務、早期療育機構以及托嬰中心等社區型照顧機構。指揮中心提醒,公費試劑配送數量以服務對象每人每週2劑及工作人員每人每週1劑估算,請各類機構及單位確實落實防疫政策,降低感染風險。
就怕BA.4、BA.5爆群聚感染 住宿式及社區式照顧機構每週2篩延長至9月底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宣布,各類型住宿式及社區式照顧機構需定期公費快篩之措施,延長至今(2022)年9月30日止,篩檢頻率仍維持為服務對象每週定期快篩2次(身心障礙者、失智症者、2至18歲則每週1次,未滿2歲免篩),工作人員每週至少1次,已確診康復者3個月內免篩檢,後續再視疫情狀況調整篩檢頻率。指揮中心說明,Omicron BA.4、BA.5等變異株病毒持續在全球擴散,9月份疫情恐有升溫跡象,尤其住宿式機構照顧較多慢性病及重症高風險族群的長者,應持續警惕避免發生機構群聚感染風險,故公費快篩延長實施至9月30日,而公費快篩試劑已於7月底陸續寄出。指揮中心指出,發放對象為住宿式長照機構、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精神復健機構、一般及精神護理之家、兒少安置機構、兒少團體家庭、榮譽國民之家等住宿型照顧機構,以及日間照顧中心、家庭托顧、身心障礙社區式照顧服務、早期療育機構以及托嬰中心等社區型照顧機構。指揮中心提醒,公費快篩試劑配送數量,以服務對象每人每週2劑及工作人員每人每週1劑估算,請各類機構及單位確實落實防疫政策,降低感染風險。(圖/指揮中心提供)(圖/指揮中心提供)(圖/指揮中心提供)
腦麻團體籲特赦腦麻女老父「長照殺人案」 總統府回應審慎研究
台灣少子化問題嚴重,影響所及,也使老人化社會家庭照顧人力不足所衍生的「長照殺人」案件日益增加,也讓一些目前仍在「白髮人顧黑髮人」的家庭感同身受,呼籲政府儘速正視相關問題,避免悲劇再度發生。前年一位79歲陳姓老翁,眼見照顧長達50年的腦麻患者女兒,因牙痛吃藥無效而痛苦不堪,以棉被親手悶死女兒並意欲吞要與女兒同赴黃泉,但陳姓老翁送醫後獲救,此案經法院三審定讞,陳姓老翁有罪判刑兩年六個月後將入獄服刑,不少腦麻團體同情陳姓老翁的處境,呼籲總統對於這起令人唏噓的「長照殺人」案給予特赦。國民黨立委陳以信與國內腦麻團體也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蔡英文總統將心比心,正視諸多腦麻患者家庭照護困境,特赦陳姓老翁免除其刑,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則回應,總統府已經注意到該案件,將會就是否給予特赦,進行審慎研究。陳以信表示,在這起人倫悲劇的法院判決書中,曾載明承審法官在法院審理過程時,確實感受到該案發生的特殊情況,也能感受被告家人背後難以言喻的痛苦艱辛,希望我國能落實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以及身心障礙者保障法相關規定後,避免類似案件發生,法官甚至還向擁有特赦權的蔡總統喊話,建議應思考對陳姓老翁給予特赦的可能,足以凸顯該案的情況確實罕見,他因此領銜連署提案,呼籲蔡總統重視。陳以信的國會助理黃筱智本人就是腦麻患者,但她沒有因為腦麻的身體限制,仍獨立完成大學與碩士學習,畢業後到立法院當國會助理。她說,很瞭解並非每位腦麻患者都能像她一樣幸運,也能深刻體會腦麻患者家屬要照顧腦麻患者的困難。當她看到陳姓老翁悶死照顧50年腦麻女兒,三審定讞即將入獄服刑,感覺心情沉重、悲從中來,難以言喻。黃筱智表示,這起天倫悲劇,讓她感同身受,想到28年來在復健路上遇到的每個弟弟、妹妹,每位爸爸、媽媽,心情真的很難用言語表達,她願以腦麻患者的身份站出來呼籲,並代表參與特赦連署的11個腦麻團體,以及關心此議題的民眾,請蔡總統能將心比心,特赦陳姓老翁免其入獄服刑。黃筱智並表示,腦麻者家庭承擔很多的壓力,亟需政府協助。她曾拜訪一位偏鄉單親媽媽,孩子出生時,被發現肋骨少了幾根,三個月就必須氣切插管,但媽媽對腦麻幼子不離不棄,24小時照顧到無微不至,但這位媽媽的另一半,卻因承受不起壓力而罹患憂鬱症,後來與該腦麻患者的媽媽離婚,媽媽搬到娘家後與該腦麻患者外祖父相依為命,也導致該患者很少出門,一直到今年七月,黃筱智與腦麻協會造訪,並致贈移動式抽痰機 ,才結束這孩子18年來未曾走出戶外的窘境。黃筱智說,她曾看過不計其數的腦麻患者家屬因照顧問題面臨困境,但仍堅持不放棄照顧至親的個案,但身為腦麻患者,面對79歲老翁因照顧腦麻女兒長達50年,因種種壓力,突然引發天倫悲劇遭判刑入獄,也十分擔心這項判決,會讓許多社會弱勢的腦性麻痺家庭失去信心與希望成為「壓垮駱駝最後一根稻草」。她和與會腦麻團體代表都希望,政府能有妥善的長照政策,別讓重症腦麻者成為社會安全網的邊緣人,希望政府能讓腦麻家庭有好生活品質,不要讓同樣悲劇再度重演。高雄市腦性麻痺服務協會創會理事長王岡鳳也聲援陳以信的連署書,認為台灣社會對於腦性麻痺重度患者照顧並不完善,長照法雖投入很多經費在「一區一日照」政策,但並沒有考慮到重度腦性麻痺孩子的安置,僅一昧去機構化,問題是一般安養機構通常不會收容重症腦麻患者,若將腦麻子女送入老人照顧機構,卻又有違法之虞,希望透過這次的不幸個案,能夠讓政府重新檢討思考重症腦麻患者的照顧、收容議題。由陳以信及黃筱智領銜的陳請蔡總統特赦連署,短短兩天已獲得超過一千位關心此議題的民眾連署,包括腦性麻痺基金會、磐石社會福利基金會、屏東縣腦性麻痺協會、高雄市腦性麻痺協會、台南市腦性麻痺協會、嘉義市腦性麻痺協會、台中市腦性麻痺協會、新竹市腦性麻痺協會、桃園市腦性麻痺協會、中華民國腦性麻痺協會、臺北市腦性麻痺暨重症兒童家長互助協會等多個關心腦麻患者團體都參與連署。
指揮中心將配送約390萬劑公費快篩 供住宿及社區式照顧機構至8月31日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1)日宣布延長各類型住宿式及社區式照顧機構需定期公費快篩之措施,並將直接配送2個月份之數量至照顧型機構及單位,共約390萬劑,受益約27.7萬人,持續定期快篩機制再延長1個月至今(2022)年8月31日止,篩檢頻率為服務對象每週定期快篩2次(身心障礙者、失智症者、2至18歲則每週1次,未滿2歲免篩),工作人員每週至少1次,已確診康復者3個月內免篩檢,後續再視疫情狀況調整篩檢頻率。指揮中心說明,Omicron BA.4、BA.5等變異株病毒持續在全球擴散,考量住宿式機構照顧較多慢性病及重症高風險族群的長者,為降低照顧型機構群聚感染風險,持續執行公費快篩至8月31日,並持續提供照顧型機構定期快篩之公費試劑,發放對象為住宿式長照機構、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精神復健機構、一般及精神護理之家、產後護理之家、兒少安置機構、兒少團體家庭、榮譽國民之家等住宿型照顧機構,以及日間照顧中心、家庭托顧、身心障礙社區式照顧服務、早期療育機構以及托嬰中心等社區型照顧機構;公費試劑配送數量以服務對象每人每週2劑及工作人員每人每週1劑估算,並將直接配送2個月份之數量至上述照顧型機構及單位。指揮中心指出,目前疫情仍為廣泛社區流行,將持續關注並監測變異株對疫情的影響,並視疫情變化隨時滾動式檢討,評估延長定期篩檢時間。
唐寶寶不藍調4/一人照顧雙胞胎「阿嬤淚崩」 醫師嘆:別隨便勸家屬怎麼做!
韓劇《我們的藍調時光》出現首位唐氏症演員,活出自己及融入社會,引來社會對唐寶寶新關注。CTWANT記者調查,台灣約有三萬多個唐寶寶家庭,因唐寶寶的照護復健及教育不易及承重,除有醫療社工人員協助醫療轉介,在全國設有47個據點的唐氏症基金會,則給予各項服務及就職輔導,以幫助唐寶寶融入社會。據唐氏症基金會資料,以前在台灣,生出唐氏症的機率大約是1/800,但隨著醫療及科技的進步,目前生出唐氏症的機率大約是1/1263,也就是約莫1263名新生兒中有1名唐氏症者,依此機率推估,台灣約有3萬多戶家庭育有唐氏症者,而唐氏症者的平均照顧時間達55年,醫療成本是一般家庭13倍北市聯合醫院婦幼分院婦產科蕭慶華醫師表示,生出唐氏症寶寶的原因絕大部分與基因突變有關,約佔了95%,只有4~5%和家族史有關,所以,第一胎生出唐氏兒,第二胎再生出唐氏兒的機會僅會稍微增加。雖然年輕孕婦也可能生出唐寶寶,但隨著懷孕年齡的增加,生下唐氏症寶寶的機率也會提高。根據研究統計,25歲孕婦生出唐氏兒的機率為1350分之一,30歲為900分之一,35歲增加到365分之一,到45歲時,生下唐氏兒的機會就高達25分之一,因此衛福部建議34歲以上的高齡產婦進行羊水篩檢。 一旦發現胎兒是唐寶寶,又該怎麼做呢?奇美醫院胸腔內科醫師柯獻欽在臉書寫到,「多年前,有一個阿嬤來看我門診,中午12點半才匆匆趕來,說給兩個唐氏症的孫子準備中餐,我詫異地問了一下,怎麼會是兩位?阿嬤一邊擦眼淚、一邊訴說著,媳婦懷雙胞胎,妊娠5~6個月時檢查出可能是唐氏症,但醫生說雙胞胎終止懷孕風險高,唐氏症也是可貴的生命…。」結果在醫師的道德勸說下,生下了唐氏症的雙胞胎,媽媽受不了照顧的壓力跑了,龐大的復健費用,爸爸須辛苦工作賺錢,孩子就只好由年邁的阿嬤照顧了。柯獻欽有感而發,他說自己絕不勸說家屬該怎麼做,動口說說容易,畢竟後來的照顧重擔都是家人在承擔,而病人自己也未必希望如此活著。可透過超音波檢查胎兒頸部透明帶和鼻樑骨,或是並抽取孕婦血液進行血清標誌分析,及早篩檢胎兒是否為唐氏症。(示意圖/報系資料庫)無論是意外或決定,蕭慶華醫師說,生下唐寶寶後需要明白,他們除了智能不足之外,有些唐氏症兒會有先天性疾病,如心臟、腎臟疾病等,也因此,當孩子出生後必須經歷一段長時間的治療與照護,醫院的社工人員會在寶寶出生後協助父母做適當的醫療轉介,並尋求相關機構的協助,例如唐氏症基金會可提供家長有關醫療以及照顧上的建議與幫助。目前唐氏症基金會擁有10間小型作業所、4間愛不囉嗦庇護工場,1家早療機構及3家成人日間照顧機構。唐氏症基金會依唐寶寶的年齡、家庭狀況、照顧者狀態等,提供早期療育、全日托安置、醫療復健、工作訓練、庇護性就業、健康管理、社區融合生活、急難救助等的不同層次的服務。例如會一對一協助唐寶寶職場實地輔導,持續追蹤就職後的狀況,讓烘焙、摺紙盒、貼標籤、包裝到商品販售等工作都由唐寶寶和身心障礙者一手包辦完成等,讓唐寶寶建立獨立自主的生活,並帶著尊嚴融入社會。
5至11歲兒童可至7大接種站施打疫苗 國內防疫新制1日開跑
因應本土疫情尚未降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先前就陸續頒布不少相關新增的防疫政策,《CTWANT》就為讀者整理所有目前6月會上線的新制防疫政策,方便民眾參考。「5至11歲兒童」可至7大接種站施打疫苗(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表示,為使兒童及早獲得免疫保護力,指揮中心協助地方政府於6月1日起設置5-11歲兒童疫苗大型接種站,分別於臺北自由廣場、新北板橋車站、桃園巨蛋體育館、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臺南市立圖書總館、高雄展覽館等地設置,以提供家長及兒童安心接種,並將視各接種站接種情形,額外增加疫苗配送。另外有消息指出,疫苗部分已輝瑞BNT疫苗為主,而大型接種站採取隨到隨打的方式進行。但為了減少排隊時間,指揮中心呼籲民眾應先上網預約。「0至6歲兒童」可領5劑免費幼兒快篩(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表示,為進一步提供幼兒家庭更足量的家用抗原快篩試劑,及保障無法接種COVID-19疫苗之0-6歲幼兒健康,行政院公布民眾可持0至6歲孩童健保卡(2016年1月1日以後出生之孩童),至各快篩實名制販售據點免費領取一份5劑家用快篩試劑。該項政策將於1日實施,領取期限為6月30日。且此免費領取份數,不會計算入實名制第一輪(4月28日起)的購買資格。亦即曾經購買過實名制快篩的孩童父母,仍可再免費領取一次快篩試劑。另針對政策實施時,尚無健保卡之新生兒或後續出生者,仍可於拿到健保卡後再行領取。領取地點為全國近5千家販售家用快篩試劑之實名制健保特約藥局及衛生所。指揮中心進一步說明,0-6歲幼兒免費領取5劑家用抗原快篩試劑,將依身分證字號尾數單雙號進行分流;單號星期一、三、五;雙號星期二、四、六;週日皆可領取。最後指揮中心也提醒幼兒家長,家用快篩僅可用於2歲以上幼童,幫2歲以下幼童領取的快篩試劑,可供幼童家長使用,勿使用於2歲以下幼童。遊民、列冊獨居老人可領5劑免費快篩(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於5月28日表示,依行政院蘇貞昌院長指示,針對COVID-19感染風險較高的照顧型機構、低收入及中低收入戶等弱勢族群免費提供快篩試劑,發放對象除住宿式、社區式照顧機構、低收入及中低收入戶外,考量遊民生活環境特殊,染疫風險高;列冊關懷的獨居老人多數有多重慢性疾病,染病後轉為中重症機率較高,因此也將遊民及列冊關懷的獨居老人納入免費提供快篩試劑的對象,總計預估約有81萬人受惠。免費提供快篩試劑的照顧型機構,除照顧較多慢性病及重症高風險族群的長照機構,其對象除依「長期照顧服務法」設立的住宿式長照機構、社區式長照機構外,還包括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兒少安置機構、精神復健機構、一般及精神護理之家、產後護理之家、身心障礙社區居住、兒少團體家庭等住宿式照顧機構,以及身心障礙社區式照顧服務、早期療育機構以及托嬰中心等日間照顧服務機構及單位;配送數量以服務對象及工作人員每人3劑估算,並將直接配送至上述照顧型機構及單位,目前衛生福利部刻正彙整機構名單、數量、地址、收件時間及收件人聯繫方式,待彙整後即儘速配送至各機構。另因快篩試劑適用對象為2歲以上,因此托嬰中心配送對象以工作人員為主,當工作人員發現身體有異狀,可立刻快篩,降低嬰幼兒受感染風險。遊民及列冊關懷的獨居老人,配送數量以每人5劑估算,將由衛生福利部盤點各縣(市)需求人數後配送至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社會局處,透過社會局處既有關懷服務體系或協調民政系統協助發放,以降低其染疫風險。「重症患者」符合2條件可解除隔離(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於5月31日表示,考量部分中重症個案經過適當治療後,症狀已緩解, 但因Ct值尚未符合條件而未能轉出。諮詢專家根據國際文獻資料實証,依專家會議決議修訂中重症確診個案解除隔離治療條件,並自1日起實施:一、將確診個案解隔條件區分為「非重症確診個案」及「重症確診個案」兩大類。二、修訂中度住院隔離確診個案之解除隔離治療條件,調整為比照無症狀或輕症確診個案。三、重症住院隔離治療之確診個案,如退燒至少1天,且症狀緩解,符合下列其中1項條件,可解除隔離,轉出負壓隔離病房或專責病房,並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1.1次呼吸道檢體PCR檢驗結果為陰性或Ct值≧30。2.發病日或採檢日已達15天,且追蹤1次呼吸道檢體PCR之Ct值介於27~30,經感染科、胸腔科醫師或醫院評估小組綜合評估適合轉出。指揮中心說明,依前述第2項條件解除隔離、轉出負壓隔離病房或專責病房者,於自主健康管理期間,醫院可考慮優先安置於單人病室(同為確診解隔者,得多人一室),並採取適當防護措施。口罩全面配戴維持至6月底(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表示,考量全臺已進入大規模流行階段,為兼顧防疫、經濟及社會運作,維持國內防疫量能與有效控管風險,經綜合評估疫情情勢,現行戴口罩等防疫措施維持至今(2022)年6月30日,相關規定說明如下:一、現行戴口罩規定維持不變,除例外情形時得免戴口罩,外出時仍應全程佩戴口罩:(一)唱歌時,維持須戴口罩。(二)下列場合得免戴口罩,但應隨身攜帶或準備口罩,如本身有相關症狀或與不特定對象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仍應戴口罩:1.室內外從事運動。2.室內外拍攝個人/團體照。3.自行開車,車內均為同住家人,或無同車者。4.直播、錄影、主持、報導、致詞、演講、講課等談話性質工作或活動之正式拍攝或進行時。5.農林漁牧工作者於空曠處(如:田間、魚塭、山林)工作。6.於山林(含森林遊樂區)、海濱活動。7.於溫/冷泉、烤箱、水療設施、三溫暖、蒸氣室、水域活動等易使口罩潮濕之場合。(三)外出時有飲食需求,得免戴口罩。(四)於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或活動(例如:藝文表演/劇組/電視主播等演出人員正式拍攝演出時、運動競賽之參賽選手及裁判於比賽期間等),如符合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之相關防疫措施,得暫時脫下口罩。二、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含交通運輸):應嚴格遵守量體溫、加強環境清消、員工健康管理、確診事件即時應變。三、賣場、超市、市場:依營業場所/公共場域防疫措施,不另要求人流管制;開放試吃。四、高鐵、臺鐵、公路客運、船舶(固定餐飲區除外)、國內航班等交通運輸:於運具內(車廂、船舶、航空器)開放飲食。五、餐飲場所:應嚴格落實量體溫、提供洗手設備及消毒用品;宴席不得逐桌敬酒敬茶。違反上述措施者依法裁處並限期改善,未完成改善者,不得提供內用服務。六、宗教場所、宗教集會活動:依內政部規定之防疫措施辦理。入境全面採用唾液篩檢(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於31日表示,因應國際及國內疫情變化,宣布暫停自歐洲、中東、韓國及東南亞/印度航班「落地採驗」措施。自1日零點起抵達之航班,國外入境旅客抵臺時於機場採集唾液檢體,以進行病毒核酸檢驗(PCR),旅客完成採檢後,續行入境檢疫措施。
保障弱勢族群健康 將免費提供快篩試劑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8)日表示,依日前行政院蘇貞昌院長指示,針對COVID-19感染風險較高的照顧型機構、低收入及中低收入戶等弱勢族群免費提供快篩試劑,發放對象除住宿式、社區式照顧機構、低收入及中低收入戶外,考量遊民生活環境特殊,染疫風險高;列冊關懷的獨居老人多數有多重慢性疾病,染病後轉為中重症機率較高,因此也將遊民及列冊關懷的獨居老人納入免費提供快篩試劑的對象,總計預估約有81萬人受惠。指揮中心指出,免費提供快篩試劑的照顧型機構,除照顧較多慢性病及重症高風險族群的長照機構,其對象除依「長期照顧服務法」設立的住宿式長照機構、社區式長照機構外,還包括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兒少安置機構、精神復健機構、一般及精神護理之家、產後護理之家、身心障礙社區居住、兒少團體家庭等住宿式照顧機構,以及身心障礙社區式照顧服務、早期療育機構以及托嬰中心等日間照顧服務機構及單位;配送數量以服務對象及工作人員每人3劑估算,並將直接配送至上述照顧型機構及單位,目前衛生福利部刻正彙整機構名單、數量、地址、收件時間及收件人聯繫方式,待彙整後即儘速配送至各機構。指揮中心說明,獲配機構(單位)應設防疫長統籌調度運用;當評估機構(單位)內有群聚風險時,即可運用快篩試劑檢測,以有效進行感染管控。但應列冊管理,載明使用日期、姓名、身分別(如工作人員及服務對象),以確保快篩試劑適當使用。另因快篩試劑適用對象為2歲以上,因此托嬰中心配送對象以工作人員為主,當工作人員發現身體有異狀,可立刻快篩,降低嬰幼兒受感染風險。指揮中心進一步說明,遊民及列冊關懷的獨居老人,配送數量以每人5劑估算,將由衛生福利部盤點各縣(市)需求人數後配送至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社會局處,透過社會局處既有關懷服務體系或協調民政系統協助發放,以降低其染疫風險。(圖/疾管署直播)
戴湘儀籲中央重視居家隔離轉型 質疑陳時中沒備好快篩試劑
新冠本土確診數昨日破6千例,居家隔離「3+4」也同時上路,但卻又引發新一波亂象,讓地方政府和基層防疫人員無所適從;對此,新北市新莊區議員參選人戴湘儀今(27)日表示,匡列人數的上升程度,讓公衛人力相當吃緊,如何讓醫療資源集中照顧確診病患,維持社會正常運作,才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呼籲中央政府應重視新北市府的「居家隔離轉型」計畫。戴湘儀表示,新北市長侯友宜提出「用每日居家快篩取代居家隔離」,以連續7天的「居家快篩+自主健康管理」,讓民眾的外出採買、上班工作和接送小孩等基本生活可以正常維持。她指出,這是讓台灣人發揮自律精神,「從被動轉為主動」,自動自發做好篩檢和防疫。戴湘儀強調,轉型計畫第一階段由警消民政人員、社會照顧機構、民生必需的公用事業人員,以及基礎交通維護和公共設備維護的人員為主,維持社會正常運作,未來可以將此方案延伸,讓民眾在疫情威脅下,得以正常生活。但她也指出,或許快篩試劑根本不夠,新北市府提出的方案是否對中央來說很兩難?戴湘儀指出,目前新北市光一天就需要10萬快篩劑,中央分配的19萬劑都不夠用到兩天,且按照目前全台9萬居隔人數,改為居家快篩、連續7天都要快篩,中央發放的70萬劑一天就發完了;更何況被匡列的一般民眾,有人半夜在臉書求救快篩試劑哪裡買,也有人跑了整區的藥房都買不到任何一劑,要人民如何不焦慮、不憂心。戴湘儀表示,疫情控制、政策制定本就兩難,台灣人講理也懂政府在防疫上,一鬆一緊間、正常生活還是鎖在家裡、經濟發展和疫情控制的兩難,而衛福部長陳時中的兩難卻只是沒準備好。她不滿地說,從2020疫情爆發後,中央政府在防疫工作備受全球讚許之際,看到全球各國在防疫吃的苦頭和經驗中,對快篩試劑、疫苗採購的規劃,早該準備並學習到教訓,但目前看起來「我們有嗎?」
因應新冠疫情!衛福部曝「社區及家庭托顧服務」恢復條件
本土疫情持續趨緩,但民眾仍不可過於鬆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4日)公布社區及家庭托顧衛生福利機構,訂定相關防疫指引,逐步恢復提供服務。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司祝健芳司長表示,衛生福利機構的社區式因應新冠肺炎防疫管理指引,主要適用範圍包括社區式的長照機構,第2類是屬於護理機構、老福機構,以及附設的日間照顧機構,第3類是依照身障設置的日間型服務,包括日間作業設施、日間照顧及服務機構,第4類為精神復健機構,屬於日間型,第5類是兒少權法的早期療育機構。(圖/指揮中心提供)接著是針對機構恢復服務條件,目前的防疫管理指引下,這些單位的工作人員,都是屬於第5類施打對象,全體工作人員在指引內規範,疫苗施打率要達8成,且需要完成檢核表,服務機構必須做自我查核,之後報給地方政府做備查,後續地方政府會來隨時做抽查。有關地方政府的部分,會依據指引輔導機構,來提供相關服務,也可以視機構狀況來進行實地查核。(圖/指揮中心提供)有關工作人員及服務對象條件,必須在接種第一劑疫苗且滿14天,但未滿18遂不適用,如果未接種疫苗者,或接種第一劑未滿14天,提供服務前必須提供解隔離證明,或3天內的快篩陰性證明,整個服務開始運作之後,服務後三級期間,每周都要提供快篩陰性證明,處理用自費來做快篩,居家快篩也可以。不得提供跟不得接受的樣態有,確診、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期間、抗原快篩陽性者,皆不能提供服務。(圖/指揮中心提供)至於規範場域內,必須要有防疫管理措施,及具感染風險者,萬一有發生確診病例的應變處置,不管是工作人員或接受服務人員,健康監測和異常通報,都在指引裡面有規範,相關服務空間的服務動線、分區空間及隔離空間,必須在現有機構找到一個可以獨自的隔離空間,如果受限於日間照顧空間狹小,還是必須和活動空間有所區隔,作為萬一有發燒症狀,可以等待送醫做的隔離空間,必須建立分倉、分流,以及分組進行活動,用餐機制也是採取分批,屬於套餐的方式,自助餐必須由工作人員來做分菜,每日至少要有2次環境傾消。若發生疑似病例,機構24小時內要主動通報,必須讓疑似病例在隔離空間等待就醫或返家,不得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只要有任何一位人員確診,機構要主動通知主管機關,進行集體篩檢,整個機構暫停服務14天,機構也必須將相關人員做造冊,就已知訊息提供給相關人員配合後續疫調。(圖/指揮中心提供)對於長照機構,或是在生權法底下有一種服務樣態叫「家庭托顧服務」,運用自己家的空間來照顧,1:3或1:4的照顧型態,比較不容易鑿成群聚感染,只要做到一定的防疫機制,可以恢復並提供服務。基本上,家庭托顧員要接種第一劑疫苗,而且滿14天,另外的防疫機制,整個要有本身和服務對象有健康監測及異常通報機制,人員也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每天家庭環境至少要進行2次清消,若有發生疑似病例,包括同住家人,24小時內要通報,在隔離空間等待就醫或返家。只要任何一位人員確診,家託單位就必須停止服務,通管主管單位進行篩檢,一樣要進行照冊配合疫調。(圖/指揮中心提供)
【愛心補給情報】唐氏症基金會邀企業齊心抗疫 捐助一份物資雙倍愛
新型冠狀病毒讓台灣本土疫情持續延燒,面對這場「持久戰」,防疫物資需要持續補給,唐氏症基金會廣邀各界認購社福團體推出的防疫物資,再將這些物資捐贈給最迫切需要的地方,達到一份認捐雙倍愛的效果,不僅挺防疫,更幫助社福團體能度過疫情寒冬,持續陪伴唐寶寶、心智障礙者持續學習成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自5月19日宣布全台進入三級警戒,每天新增破百起本土病例的狀況已持續超過半個月,除了台灣第一線醫療以及弱勢族群所需的防疫物資、個人衛生防護物品逐漸消耗殆盡,社福團體在這波警戒中也面臨捐款活動全面暫停、服務費短收、訂單被退的窘境。面對防疫持久戰,唐氏症基金會廣邀各界攜手防疫!董事長林正俠表示,多年來每逢重要節日基金會都會推出送愛禮盒,透過與第一線服務的結合,能將社會大眾捐贈的愛心禮盒送到最需要的弱勢族群手中,讓弱勢家庭過節也能得到暖心的祝福。長年深耕讓目前陸續傳出防疫物資缺乏的地方政府及社團尋求基金會的協助,包括第一線抗疫物資、醫療設備、以及弱勢團體所需的個人衛生防護物品及生活物資等,唐氏症基金會也協助媒合企業認購商品轉贈給地方政府,期待一起攜手挺過這波疫情。唐氏症基金會結合過去服務的經驗,能將洗手棒等防疫物資送到最迫切需要的地方。林正俠強調,面對這波疫情,基金會推出多項個人衛生防護的物資,包括社福團體首創的公益口罩,由唐寶寶、心智障礙者親手製作的洗手棒、手工皂,鼓勵企業認捐物資給需要的團體與個人,不僅挺防疫,更能幫助因為疫情募款收入短少35%的基金會度過疫情寒冬,並持續陪伴唐寶寶、心智障礙者學習不會中斷。唐氏症基金會表示,目前已有富宇建設認捐100台血氧機補足臺中醫院器材的缺口,認購基金會南屯小作所推出的5000支洗手棒,給辛苦防疫的第一線社福同仁;基金會也主動捐贈1,512盒愛心粽子禮盒合力守護台中第一線醫療人員、社工、身障和老人照顧機構服務人員的健康;卓蓉實業有限公司也認購基金會推出的公益口罩1,150盒,轉贈給台北市、新北市各650名、500名列冊街友;昭日堂燒肉則透過自取外帶滿千送基金會產品的方式,鼓勵民眾做好防疫同時做公益;愛味香食品則參與今年基金會端午節粽子禮盒送愛活動,補足300盒因疫情產生的缺口。富宇建設表示,企業秉持社會公益的精神,去年在疫情艱困時候,就曾與基金會合作認購1300顆「平安皂」捐給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期盼守護他們的健康。今年本土疫情爆發,看到第一線醫護人員陸續傳出缺乏物資,以及長照機構陸續傳出確診案例,期盼透過捐贈防疫物資,替防疫盡一份心力。基金會歡迎各界一起共襄盛舉,為台灣防疫盡力,也幫助社福團體。
拚單日5千人!新北疫苗接種站完成 侯友宜:就等疫苗
新北市本土案例累積突破4千例,疫情持續延燒下,新北市政府在五股工商展覽中心,打造大型室內疫苗接種站,今天完成,市長侯友宜前往視察表示,由亞東醫院醫療團隊進駐協助,每天最高可完成近5千人次疫苗接種,現在就等中央疫苗發送下來,就可以立即施打。侯友宜表示,五股工商展覽館就是一個室內大型疫苗接種站,一天可以接種5千人,是一個非常舒適、高挑的大禮堂,底下可以停3百部車,民眾來這裡疫苗接種非常方便。新北市政府工務局表示,這裡一次可容納8組醫護人員同時作業。未來可以服務周邊新莊、泰山、林口等地民眾,除了防疫第一線人員外,也將盡快完成社福照顧機構人員、被照顧者及長者疫苗施打。
【愛心情報】疫情衝擊唐氏症基金會募款短少35%訂單損失達百萬 盼大眾伸援手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來勢洶洶,本土確診病例破百已超過兩周,全台也進入三級警戒。唐氏症基金會受到疫情衝擊,今年五月與去年同期相比,募款短少35%,所屬服務機構經費短收合計超過280萬元以上,品牌愛不囉嗦訂單也因疫情短少達百萬。募款、服務機構經費短收及訂單短少下,營運面臨雪上加霜,期盼大眾能一起協助基金會度過艱困時刻;面對疫情,基金會與所有第一線的人員一樣,一起努力維持服務的持續,透過電訪關注唐寶寶、心智障礙者的需求,更進一步媒合物資提供宅配服務,以最安全的方式幫助他們因應疫情;另一方面,各服務據點的老師也拍攝各種教學短片,幫助唐寶寶和心智障礙者居家也能持續學習。唐氏症基金會愛心社工協助寄送物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頒布三級警戒,八大行業暫停營業,絕大多數縣市餐廳禁止內用,全面衝擊各個產業。唐氏症基金會董事長林正俠表示「我們同在這個土地上,共同面對疫情帶來的衝擊,社福團體努力扮演安定服務對象家庭的重要角色,但不得不面對自己也是這波疫情受災戶的事實」。根據內部統計,今年五月募款收入較去年同期已短少35%,所屬服務機構經費短收合計超過280萬元以上,品牌愛不囉嗦也因為疫情遭受企業取消端午節訂單、新人喜餅延期,損失超過千筆訂單,總金額達百萬之多。面臨募款寒冬之際,林正俠強調,募款雖短少但服務不能中斷。唐氏症基金會47個據點,包括早療機構、公共托育、小型作業所、日間照顧機構全面配合三級警戒暫停服務到6/14,但所有老師都會定期透過電話或視訊關心唐寶寶、心智障礙者的居家生活狀況,並透過拍攝簡易的居家體適能活動、生活學習、環境安全衛生維護等影片,讓家長在家就能持續陪伴唐寶寶、心智障礙者學習,若發現家庭因為疫情有特別的照顧需求,也會媒合物資提供宅配服務,幫助有需要的家庭度過難關。居家防疫零食箱_$499「媽媽代表阿誠說聲謝謝」,25歲無口語能力的阿誠和就讀特教學校的弟弟皆患有智能障礙,與家人棲身在頂樓加蓋的小屋裡。面對疫情阿誠和弟弟都無處可去,媽媽更需要24小時照顧他們,已經是非常疲累,加上家裡吃用還是需要外出採購,真的是分身乏術!有時候媽媽只好趁著一大清早,爸爸和兩兄弟還在睡夢中時,把握時間去菜市場或賣場採買,還要注意防疫細節,深怕給家人帶來健康風險,好在基金會辦理的信義日照透過每日電話關懷,得知了此情形,立刻媒合白米、麵條、罐頭等物資宅配到府,讓阿誠媽媽備感窩心,感動地說:「謝謝大家沒有忘記我們!」。居家防疫零食箱_$999唐氏症基金會呼籲,因應疫情我們共體時艱配合政府政策,盡自己的一分力,也需要各界以多元的方式照顧唐寶寶、心智障礙者,期待宅在家也能透過小額線上捐款,給予社福團體協助。另一方面,基金會品牌愛不囉嗦損失的千筆訂單,由於內含手作餅乾有保存期限,也呼籲大眾可以透過基金會官網、蝦皮商城、奇摩商城或Pinkoi購買,協助基金會降低訂單延期、取消造成的損失,同時推出多款零食及防疫口罩打造的「居家防疫零食箱」,陪伴大眾在家不無聊,未來也會持續嘗試不同方式,與政府攜手防疫並開源照顧好服務個案。
尊重遺體與生命研發出「打撈屍袋」 彰化消防隊宋明哲實踐見義勇為精神
第三屆義行獎六位得獎者,包括消防隊員、高齡醫院志工、牙醫師以及長期投入關懷弱勢、兒少與長者等義舉實踐者。得獎者「不老騎士」九十二歲老兵鄭學錦走過戰亂,卻從此與父母天人永隔,成為人生最大遺憾,但是他將遺憾化為大愛,在高雄榮總當了二十五年志工,同時也利用自己的時間為孤老寫信、聊天,善行鼓舞許多長者,年輕人都自嘆不如。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陳冠斌,則是投身精障者服務行列多年,努力推動進駐社區服務,讓精障者及家屬都能獲得更多支持與金援!目前已為九名精障者帶來更完善的照護系統。92歲老兵鄭學錦(中)。(圖/公益傳播基金會提供)從小在山區長大的莊守裕,最初投入山區救援,後來配合華山基金會、世展會更換弱勢家庭熱水器與瓦斯爐,並藉由台中市政府社會局轉介,幫助弱勢家庭房屋修繕。莊守裕募集水電、泥作、鐵工等專業師傅共襄盛舉,五年來免費修繕上百件危老破屋,讓弱勢家庭有個溫暖舒適的家。牙醫師王俊凱自民國100年,由學長帶領為特殊需求者看牙,善行信念從此在心中紮根,之後王俊凱的學長過世,便承接「偏鄉到宅牙醫服務」,為特殊需求病患診治,其中獨居、臥病在床的病例不在少數。同時,王俊凱醫師亦積極投入特教學校和照顧機構進行衛教及義診,默默行善。中華民國兒童權益促進協會創辦人王薇君,則不偌一般公益團體以「靜態」方式監督政府運作,她親自奔走全台各地,與社會局、警察局連成網路,九年來,成功阻止多件虐兒、不當管教等案件。王薇君總在重大虐兒案件發生當下,陪伴著被害者家屬,以過來人的經驗給予支持協助,即使得進出殯儀館、陪同相驗,也義無反顧。第三屆義行獎得獎人。(圖/公益傳播基金會提供)彰化縣消防隊員宋明哲有感於同仁每次打撈屍體都要忍著惡臭觸摸,還可能因此起疹斑,遺體上岸等待相驗,亦可能遭太陽曝曬,為尊重往生者以及為減緩同仁辛勞,於是研發出「打撈屍袋」,也藉此呼籲國人與救難團體,能共同重視「遺體處理」與「尊重生命」的人生課題。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為讓義行獎理念深入人心,公義傳播基金會特別邀請小男孩樂團創作演唱義行獎主題曲《有你在身旁》,單曲已於Apple Music、KKBOX、Spotify等數位平台陸續上架,對於歌曲有興趣的朋友們,可至各大音樂串流音樂網站或下方聆聽,讓互助的精神、溫暖的力量隨音樂傳遞至各個角落。義行獎由公益傳播基金會舉辦,董事長歐陽明創辦,期盼找出那些能在急難中即時伸出援手或勇敢挺身而出、堅持不懈者,以重拾台灣見義勇為精神。公益傳播基金會執行長為唐平榮,出席頒獎典禮來賓則有總統府國策顧問黃承國、民進黨主席特助洪耀南、內政部常務次長邱昌嶽、無國界醫生基金會董事長劉鎮鯤、金鐘獎主持人黃子佼、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主任秘書田基武、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等來賓蒞臨頒獎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