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氣旋
」 颱風 熱帶氣旋 洪水 颶風 紐西蘭13號星期五「西方認為不吉利」 揭秘傳說由來
2024年的12月13日恰巧是星期五,正是俗稱的「13日黑色星期五」,相信不少人會聯想到恐怖電影《13號星期五》(Friday the 13th),在西方,數字13巷來代表不吉利,而星期五也是一樣,若兩者碰在一起就更讓人驚恐,除此之外,歷史上也有不少重大災難在黑色星期五當天發生!綜合外媒報導,關於13號星期五有許多說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聖經》中的最後晚餐,相傳當天耶穌被門徒猶大出賣,而猶大恰巧是最後晚餐中的第13名人,另外,美國80年代末電視劇《13號星期五》,以及同個年代就有的電影《13號星期五》更是不斷被重拍,而歷史上,在黑色星期五當天還真的發生不少重大事件。2012年1月13日:歌詩達協和號在義大利海岸沉船歌詩達協和號觸礁事故(Costa Concordia disaster)為知名鐵達尼號沈船事件的2倍,這艘郵輪因為觸礁沉沒,當時搭載4232名乘客中,造成32人死亡,這艘郵輪上還有來自台灣的11人觀光團以及兩名自由行乘客,所幸平安返台,而船長則被判過失殺人罪。1972年10月13日:烏拉圭空軍571號班機空難烏拉圭空軍571號飛往安地斯山脈時墜入智利,在墜機事件發生後的幾天內,躲在飛機機身內的倖存者淪落到吃掉死去乘客的屍體。這次救援工作在事故發生後10天就被中止了,但72天後兩名男子才被智利空軍救援隊救出並告知,還有其他16人受困,此事件後來被改編為電影「我們要活著回去」(Alive)。1970年11月13:波拉氣旋襲擊孟加拉熱帶氣旋波拉(Bhola Cyclone)肆虐孟加拉灣,這場致命的風暴,死亡人數估計在15萬至55萬人之間。波拉氣旋甚至被認為是促成孟加拉獨立的原因之一,當時,孟加拉還被稱為東巴基斯坦,由於不滿巴基斯坦對救援工作的不善處置,導致孟加拉人努力爭取獨立。雖然如此,但報導也指出,沒有具體原因說明為什麼13號星期五這一天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另一方面,在西方文化中,數字12在歷史上與好兆頭聯繫在一起,像是有12月的聖誕節、12星座、希臘奧林匹斯山的12位神明等,且並非所有西方文化都認為 13 號星期五是不吉利的,像是在西班牙,當地民眾認為 13 號星期二更加危險。根據《國家地理》雜誌的布萊恩漢德沃克 (Brian Handwerk) 表示,「在西班牙,13 日星期五並不值得驚慌,相反,13 日星期二是一年中最危險的日子」。好消息是,13 號星期五並不常見,每年通常只有兩次,到2025年就只有一天,但到 2026 年將會出現3個,儘管許多科學家認為「13日星期五」的禁忌斥為無稽之談,但仍有許多西方人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黑色星期五」(13號星期五)被西方視為相當不吉利的日子。(圖/翻攝自USA Today網頁)
強颱康芮暴風圈今晚觸陸!日本氣象廳示警:恐升級成最高等級「猛烈颱風」
今年第21號颱風「康芮」已轉為強颱,目前正逐步逼近台灣,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就警告,暴風圈於今(30)日晚間起影響台灣陸地,並為台灣東半部、北部沿海及中南部山區帶來強降雨。日本氣象廳則預測,康芮今晚可能升級為「猛烈颱風」,並在31日嚴重影響台灣後,11月1日接近中國沿岸,再於2日凌晨轉為溫帶氣旋。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表示,受「康芮」暴風圈影響,主要強降雨區會在台灣東半部、北部沿海及中南部山區;強陣風區則於台灣東部、恆春半島、北海岸及西半部沿海。值得注意的是,東部海面已出現超過7公尺巨浪,台灣及離島沿海應注意長浪影響,濱海公路用路人則要留意行車安全,切勿前往海邊觀浪。風暴到達時間及機率。(圖/中央氣象署)綜合《南日本放送》、《TBS NEWS DIG》等日媒報導,康芮今日上午9時位在菲律賓東邊海域,以每小時1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偏西移動,中心氣壓為925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50公尺,瞬間最大陣風每秒70公尺,未來可能發展為「猛烈颱風」(猛烈な台風),是為日本氣象廳對西北太平洋區域內熱帶氣旋分類的最高等級,預估在10月31日強度最大。從向日葵系列(Himawari)衛星圖像顯示,康芮颱風目前正在菲律賓東部發展,颱風眼清晰可見。日本氣象廳指出,康芮如果登陸台灣,會先抵達中國大陸沿岸,隨後預計轉向東北方向,朝九州移動,並於2日凌晨轉為溫帶氣旋。日本氣象廳也提醒,隨著颱風逐漸接近沖繩縣,將帶來強風及暴雨,呼籲人們警惕巨浪和強風威脅;而在1至3日左右,日本西部到東部的大範圍地區可能會出現大雨。
山陀兒從強颱轉中颱持續減弱!資深追風迷解答:因為眼牆置換失敗
颱風山陀兒因移動速度慢,強度一路從強颱減弱為中颱,預估未來仍持續減弱。為何山陀兒減弱這麼快?有專業追風迷在PTT版上給出答案「強迫自己置換眼牆,結果以失敗告終。」全台民眾都在關注山陀兒動向,有資深追風迷在PTT大氣版上發文表示,山陀兒卡在西南方太久,強度不斷降低,因此在2日時,為了保住強度,強迫自己「眼牆置換」,結果以失敗告終,不僅沒置換成功,反而把風眼都堵塞住,進而導致整個系統破破爛爛,中心又因為太靠近陸地,已經來不及重新開眼。「山陀兒滯留太久,表面海溫已經無法支撐颱風能量消耗,反而將冷水坑挖了出來,強度持續減弱,也因為如此,未來中心是否會翻越中央山脈,已經不是那麼重要。」「眼牆置換」是熱帶氣旋出現雙眼牆結構。外眼牆會中斷供應到內層眼牆的水氣,因此,內外眼牆間會呈現一個乾區,而內眼牆就因失去水氣供應而漸漸減弱,內眼隨之填塞;之後,外眼牆場便會取代成為熱帶氣旋的主眼牆,完成一個置換過程。過程中會使颱風威力暫時減弱,但置換成功後強度將會進一步上升。
地理粉專揭颱風命名有趣故事 1取名方式被笑「有點中二」
中度颱風山陀兒從輕度颱風轉為中度颱風,且有望變成重度颱風,讓全台都嚴加戒備,民眾也紛紛做起防颱準備。一直以來民眾都很好奇颱風怎麼命名或有什麼由來,今(9月30)日有地理粉專分享颱風命名小故事,其中1取名方式還被形容很中二。臉書地理粉專「翻轉地理教室」今日分享有關颱風和颶風命名的有趣故事,首先是最早給熱帶氣旋取「綽號」的澳洲氣象學家克萊門特拉格(Clement Wragge),一開始他是採用希臘字母和希臘羅馬神話角色,之後改用他不喜歡的人物來命名,像是討厭的政客,因此在氣象預報時,就會聽到「XXX將為某某地區帶來大災難」。對此粉專忍不住笑說,這種取名方式有點中二。再來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空軍和海軍氣象學家繪製太平洋風暴圖時,開始以愛人的名字為熱帶氣旋命名,為了向家鄉的妻子或女朋友致敬。除此之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颱風本來採用女性名字命名的習慣延續下來,但有性別平權組織認為「女性不是災難」,之後也就變成男女名字都會輪流使用。翻轉地理教室也提到,2014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有針對颶風侵襲與災害做研究,竟發現「女性名字命名的颶風比以男性名字命名的颶風造成的死亡人數更多,研究人員表示,「人們沒有為聽起來像女性名字的颶風做太多準備,建議改另一種命名系統,好讓人們防災觀念不會受影響。最後翻轉地理教室認為,颱風名稱只是方便辨識的代稱,民眾最重要的是做好防颱工作。
「燕子」颱風來勢洶洶下周逼近!強度可達中颱 氣象粉專:強風大雨躲不掉
目前位於琉球群島海面的低氣壓,最快週末就會成為第17號「燕子」颱風,天氣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表示,預估「燕子」於9月30日、10月1、2日期間會從台灣東方北上,其風場及環流至少是中型,強度可達中度颱風,加上靠近台灣的同時,東北季風同時增強,會加劇北部、宜蘭、北花蓮地區的雨勢,「強風及大雨基本上躲不掉了」。《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指出,該熱帶系統已經開始組織了,最快於週末就會成為第17號「燕子」颱風,預估於9月30日、10月1、2日期間會從台灣東方北上。《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整理要觀察的重點為,颱風北上過程中,缺乏導引氣流,移動速度慢,影響時間會拉長,且在缺乏導引氣流情況下,颱風跟台灣陸地的互動,容易產生不規則的走法,因此在路徑上變數很大,東部海域北上、近岸通過、甚至登陸,目前都有機會,再觀察1至2天就會更加明朗。此外「燕子」颱風有個特性,就是風場及環流至少是中型,強度可達中度颱風,加上靠近台灣的同時,東北季風同時增強,會加劇北部、宜蘭、北花蓮的雨勢,而且猛烈的降雨可能會連續2至3天,中、南部地區也會相當有感(風勢為主),「強風及大雨基本上躲不掉了,提醒大家趁著這幾天做好防颱準備囉!」而前氣象局長鄭明典則表示,目前在西太平洋有3個旋轉的雲團,分別是在日本南方的第16號颱風「西馬隆」,台灣東方外海的是擾動「97W」,更南方的是「95W」。其特徵都不一樣,以前有人做過試驗,當初始場中有多個熱帶氣旋時,人為的把其中任一個雲系的對流加熱作用移除,其他的雲系的後續發展都會不一樣,「所以看來相距很遠的天氣系統,彼此之間還是會有牽連的!」
快訊/今年第16號颱風「西馬隆」正式生成!對台灣影響曝
又有新颱風誕生了!位於日本南方海面的低氣壓今(25日)中午正式生成,成為今年第16號颱風「西馬隆」。對此,中央氣象署表示,預估颱風西馬隆的移動路徑將朝日本南方前進,對台灣並無影響。根據日媒報導,位於日本南方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今天中午12時,已增強為今年第16號颱風「西馬隆」(Cimaron),目前正朝西北偏西方向緩慢移動,由於條件不利發展,預料周五(27日)將減弱為熱帶氣旋,不過關東地區仍要留意颱風帶來的雨勢。
上海魔都結界傳說破滅 三天兩颱風登陸慘淹水
澎湃新聞20日報導,過去75年來,上海只迎來11個颱風,因此有「魔都結界」之稱,然而,其中有7個颱風,係發生在最近10年內,特別是熱帶風暴級颱風葡萄桑,19日21時45分在上海市奉賢區沿海二次登陸,帶來強降雨淹水;距離上一場登陸上海的強颱貝碧佳,僅過了3日,上海魔都結界傳說幾乎破滅。上海市防汛指揮部稱,截至20日上午,全市平均雨量為73.28公釐,最大小時雨量是浦東泥城公園氣象觀測站116公釐,浦東泥城和奉賢四團兩個測站6小時累計雨量超過300公釐,分別打破浦東和奉賢歷史記錄。暴雨後部分路段積水嚴重,黃浦江超過警戒水位。接連襲向上海的颱風,宣告「魔都結界」已不存在。中國氣象熱帶氣旋數據中心統計,1949年以來75年間,上海曾受到11個颱風襲擊,其中,有7個發生在近10年內。上海市氣象局服務長鄔銳表示,「魔都結界」說法缺乏科學依據,不過確有一些客觀因素, 使得颱風很少在上海登陸,其中有一條是「從上海的地理位置來看,上海是處於北和南之間的一個點,一般來說,颱風在上海以南都會轉向或者直接登陸。」據中國氣象局資料,颱風路徑主要受副熱帶高壓(副高)影響,有的沿著副高西行,有的在副高的轉角處轉彎而北上。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武亮說:「副高就相當於一堵牆,如果堵在上海附近,從南邊海上來的颱風,就會沿著副高的南側,一路向西運動影響上海,這種情況下颱風很難在海上穿過副高向北走。」在正常情況下,副高在 7、8月底移至最北,位於北緯30-35度的範圍內,這恰好將處在北緯31度附近的上海囊括在內。然而,隨著全球變暖加劇,颱風正向北移。上海市氣象局發表一篇科普文章指出,統計數據表明,1979-2018 年,西北太平洋上颱風的整體活動範圍每10年向北移動約78±31公里,不僅颱風的平均生成位置北移,颱風達到生命周期中最強強度的平均位置也明顯北移。據中國氣象熱帶氣旋數據中心統計,從1954年至2023年,全中國每10年的颱風數量均無明顯變化,但上海、山東、遼寧這三個長江口及以北地區,最近10年(2014-2023年)一共被颱風登陸11次,而此前數量最多的10年(1964-1973 年),颱風才登陸了5次。值得一提是,在颱風北移之餘,登陸中國大陸的超強颱風也在增加。歷史數據顯示,在中國登陸的熱帶氣旋中,超強颱風占比呈波動上升,其中,1974年-1973年、2004年-2013年和2014 年-2023年這三個10年的超強颱風占比超過 1.5%。最近10年,超強颱風的占比驟升至 5.31%,較前一個10年增長 3.57%。
又來!葡萄桑颱風周四最靠近台灣 蘇力颱風預計「明日生成」
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近期可說是熱帶氣旋活動頻繁,根據日本氣象廳的最新資料,位於菲律賓東方外海的熱帶擾動已於今日上午增強為熱帶性低氣壓。中央氣象署預測,這個系統有可能在明天發展成為今年第15號颱風「蘇力」。而於15日晚間生成的葡萄桑颱風,預計周四會最靠近台灣。根據媒體報導指出,氣象署預報員黃恩鴻表示,雖然熱帶性低氣壓TD17預計會向西朝南海移動,但由於距離台灣較遠,預計不會對台灣天氣造成直接影響。但在未來一週內,菲律賓東方海面到南海地區仍可能出現新的熱帶擾動,需要持續觀察。至於15日晚間生成的葡萄桑颱風,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在其粉絲專頁「林老師氣象站」表示,葡萄桑颱風的路徑預測較為一致,預計將於18日晚間通過沖繩那霸,20日登陸中國華中地區,而且這個路徑與之前的貝碧佳颱風極為相似。林得恩表示,葡萄桑颱風的強度預計維持在輕度颱風級別,最大7級暴風圈半徑約100公里或以下,屬於一個「小而美、有速度又有方向」的9月颱風。林得恩也提到,雖然目前評估葡萄桑對台灣沒有直接影響,但如果路徑再往南偏200至300公里,或暴風圈半徑擴大至150公里以上,可能會接觸到台灣北部外海,達到發布海上颱風警報的標準。而根據中央氣象署的資料顯示,截至今晨2時,葡萄桑颱風位於鵝鑾鼻東南東方2650公里的海面上。儘管其未來路徑和動向仍存在不確定性,但氣象部門將持續密切關注其發展。
強颱「摩羯」外圍環流影響台灣 氣象署揭降雨熱區
今年第11號颱風「摩羯」持續增強中,氣象署指出,強颱「摩羯」今(5日)8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19.0度,東經 115.8 度,以每小時9公里速度,向西北西進行,本週末將逐漸接近海南島、雷州半島至廣西、越南一帶,對台灣天氣無直接影響,但外圍環流將影響台灣雨勢。氣象署表示,「摩羯」今日凌晨2時中心位於鵝鑾鼻西南方約550公里的海面上,8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19.0度,東經 115.8 度,以每小時9公里速度,向西北西進行。氣象署預測,「摩羯」未來朝西轉西北西方向移動,本週末將逐漸接近海南島、雷州半島至廣西、越南一帶,對台灣天氣無直接影響。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氣象署預報員張竣堯表示,摩羯颱風預計將朝海南島與雷州半島移動,對台灣天氣沒有直接影響。然而颱風的外圍環流雲系仍對台灣帶來一些影響,導致恆春半島和台東地區這兩天將出現降雨。他指出,雖然摩羯颱風在未來一兩天內將逐漸遠離,但台灣水氣依然豐富,東半部及恆春半島將持續有間歇性短暫陣雨,澎湖、金門、馬祖也有降雨的機會。其他地區則以多雲到晴為主,但午後各地可能會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南部地區甚至可能出現局部大雨。氣象署也表示,今日持續受到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雨勢仍明顯,宜花及基隆北海岸、南部地區則有局部至零星短暫雨,其他各地及澎湖、金門、馬祖為晴到多雲,午後中南部地區及各地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天氣晴朗及颱風外圍環流沉降影響,各地高溫可達33至35度,尤其新竹以北地區易有37度以上高溫且近傍晚氣溫仍偏高,戶外活動請注意防曬、多補充水分,避免中暑。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則指出,「摩羯」颱風明、後天將趨向海南島至廣東西部以及廣西、越南北部等地,對於這些地方的威脅極大,外圍環流的強風大雨也將影響港澳地區的天氣,有可能要發到8號熱帶氣旋警告訊號,提醒要前往上述區域的朋友務必要特別注意,不論是航班或當地的活動都很有機會受到影響。粉專說明,台灣附近持續受到「摩羯」颱風外圍帶來的偏東到東南風影響,今、明兩天天氣大致類似,迎風面的東半部、恆春半島以及高屏一帶有局部短暫陣雨,中午過後在台中以南地區有熱對流發展帶來局部雷雨機會,部分地區的雨勢還是會比較大;台中以北地區的天氣還是相對比較穩定,山區可能有些熱對流降雨的機會,平地大致為晴到多雲。白天各地溫度偏高,不少地方仍會有36度或以上高溫發生的機會,尤其是在西北部的桃園、新竹一帶受到下沉增溫作用的影響,溫度可能會特別高,外出務必要做好防曬及防中暑的準備。至於週末時「摩羯」颱風的動向,粉專指出,屆時「摩羯」颱風已經趨向越南北部逐漸離開,不過台灣仍在相對的低壓帶範圍內,大氣狀態還是比較不穩定,白天配合熱力作用,熱對流發展帶來雷雨的機會高,也可能會出現局部大雷雨,外出或是要安排活動的朋友仍要特別注意;溫度方面也是持續炎熱的情況,雖然整體高溫會略為下降,不過各地高溫還是會來到33至35度,局部地區有36度或以上高溫的機會,戶外活動還是要做好多留意中暑的可能性,並且要做好防曬。後續是否會有新的熱帶低壓或颱風生成?粉專表示,其實4日下午在日本東南方海面已經有新的熱帶低壓 (TD-13) 出現,不過位置偏北,發展條件也比較不理想,預估未來將很快北上遠離,發展為颱風的機會較低;再來要留意的就是在琉球東南方海面的區域,目前這邊是季風低壓槽向東延伸的部分,西南季風伸入到西北太平洋面,配合太平洋高壓的偏東風,算是一塊還蠻適合熱帶擾動發展的區域,未來這2至3天內可能逐漸就會有新的擾動系統在這邊發展,並且有順著太平洋高壓引導向西靠近台灣的趨勢。粉專指出,不排除新的擾動系統在下週前半期間(9至11日)經過台灣附近,不過目前的預報模式似乎都不太看好它的發展強度,呈現較為偏弱的預測,因此還要再觀察未來數天它實際發展的變化情況。
明起變天 「颱風好發期」時間點曝!專家:近台灣恐不只1個
今、明(2日、3日)兩天台灣各地及澎湖、金門、馬祖大多為晴到多雲,今日大台北、桃園、新竹地區有局部37度以上高溫發生的機率;今午後中南部地區及其他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嘉義以南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今晚至明(3日)白天基隆北海岸、東半部地區、恆春半島及中南部地區亦有零星短暫陣雨。明晚起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基隆北海岸、大台北、東半部地區、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陣雨。吳聖宇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今年第11號颱風摩羯昨(1日)晚間在菲律賓附近誕生,由於北方高壓較為強勢的關係,摩羯颱風前身的熱帶擾動持續偏西,一直到靠近菲律賓後才逐漸發展增強,這也使得颱風路徑明顯往西修正,預估今明兩天(2日至3日)會先來到呂宋島北部,然後轉向偏西方向朝南海、廣東海面前進,這樣的路徑離台灣陸地還有一段距離,對於陸地及近海的威脅有限,發布颱風警報的機會也較為偏低。颱風預測路徑。(圖/氣象署)吳聖宇表示,雖然摩羯颱風不會直接影響台灣,但是外圍環流仍對天氣會有些影響,今(2日)還沒有開始,大致仍維持中南部山區午後有局部熱對流雷雨的天氣型態,仍可能有局部大雷雨機會;明(3日)颱風來到台灣以南,逐漸向西轉往南海,外圍水氣也將跟著高壓東風來到台灣東半部,東半部、恆春半島後續幾天一直到周末(7-8日)都容易有短暫陣雨出現機會,西半部地區則是維持午後有局部雷雨的天氣,沿海的風浪也會較為增強,尤其是東南部、恆春半島沿海,還有台灣海峽北部一帶,風浪增強的情況比較明顯,要到海邊活動也要特別注意。吳聖宇分析,「摩羯」颱風過後,預估西北太平洋上熱帶擾動的發展依然會很活躍,9月的上旬至中旬應該會有一段颱風好發的時期,後續是否還有擾動發展或影響台灣仍然值得觀察,不過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擾動存在。天氣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指出,9月上旬西北太平洋熱帶系統相當活躍,未來10天靠近台灣的熱帶氣旋可能不只1個,如有安排室外活動的朋友,請多注意。
珊珊颱風強勢襲日!增至「6死、逾百傷」上千棟民宅毀損
今年第10號颱風「珊珊」接連席捲日本九州、四國,強風挾帶暴雨肆虐當地,造成至少6死、逾百傷,上千棟民宅毀損,日本東海道新幹線往返東京大阪的列車,已連續第3天宣布暫停營運。綜合日媒報導,珊珊颱風持續橫掃日本,目前以每小時約15公里的速度向東南偏東方向移動,結構鬆散的珊珊預料今(1日)將減弱為熱帶氣旋,不過由於珊珊速度緩慢,加上呈線狀排列的積雨雲「線狀降水帶」活躍,日本氣象廳示警,關東、近畿、北陸、東海等地區,需嚴防豪雨帶來的災害。颱風「珊珊」橫掃日本,車輛全浸泡在水裡。(圖/達志/路透社)颱風「珊珊」挾帶狂風豪雨席捲日本,當地山崩、洪水災情不斷傳出。(圖/達志/路透社)日本宮崎縣、大分縣、靜岡縣等全國各地,共有1080戶民宅遭到強風吹垮或洪水吞沒。(圖/達志/路透社)狂風豪雨侵襲日本各地,相關災情不斷傳出,截至昨(8月31日)晚間7時,珊珊颱風已導致6人死亡、128人受傷,以及1人下落不明,其中光是九州地區就有多達113人受害,災情最為慘重。破紀錄大雨也引發嚴重洪患,包括日本宮崎縣、大分縣、靜岡縣等全國各地,共有1080戶民宅遭到強風吹垮或洪水吞沒。對此,宮崎縣也緊急宣布援助措施,免費提供受災民眾入住公共住宅3個月。JR東日本表示,受到颱風影響,9月1日東京站至三島站、三島站至名古屋站全面暫停運行,東海道新幹線明(2日)同樣可能全天實施預防性停駛,或減少列車班次。
「瑪莉亞」颱風最快今生成 朝日本東北外海直衝…專家揭對台影響
又有颱風!日本附近有2個熱帶性低氣壓,其中位於南方海域的熱帶性低氣壓,有機會在24小時內升級為今年第5號颱風「瑪莉亞」(Maria),時間和預測路徑也曝光了。根據日本氣象廳,日本附近目前有2個熱帶性低氣壓靠近,其中離台灣較近、位於沖繩縣先島群島附近的幾乎處於停滯狀態,沖繩縣宮古島地區和石垣島等八重山地區可能在8日前會出現強烈降雨,甚至達到警報級別,但暫時不會有發展成颱風的可能。至於在父島西南方海域170公里處的熱帶低氣壓,目前位置在北緯25.5度、東經141.3度,中心氣壓為998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15公尺,瞬間最大陣風每秒23公尺,最快7日晚間9點前會發展成颱風「瑪莉亞」。準「瑪莉亞」颱風將生成。(圖/翻攝自日本氣象廳)預測路徑顯示,準颱風「瑪莉亞」8日將北上至父島東側,9日移動到日本東方海域,雖然可能會遠離本州,但熱帶氣旋會導致九州至東北地區的大氣狀態極不穩定,有大雨發生的機會。對台灣是否會有影響?氣象專家賈新興指出,第6號熱帶性低氣壓於日本東南方外海生成,有發展為颱風的機率,預估朝日本東北外海移動,對台灣沒有影響。由於超過5天後預報變動度大、不確定性較高,請留意最新的預報資訊。
大西洋「今年首個颶風」貝羅迅速增強 專家揭「不尋常」原因
熱帶氣旋「貝羅」(Beryl)於6月29日增強為今年大西洋颶風季的首個命名颶風,這是大西洋有史以來最早形成的4級颶風,也是6月記錄中唯一的4級風暴,專家指出,這次颶風提前出現的時機非常不尋常。根據《CNN》的報導,美國國家颶風中心(NHC)指出,貝羅目前位於巴貝多以東約1160公里的大西洋上,預計6月30日晚間至7月1日期間,貝羅將抵達溫德華群島(Windward Islands)並轉變為「危險的大型颶風」,且颶風正在迅速增強,就30日來說,已經比前24小時內速度增加了每小時55英里,專家也預計貝羅將迅速增強,並在到達巴巴多斯和向風群島等地之前將成為一場大型颶風。據悉,「貝羅」也是58年來最早的大型颶風(定義為3級或以上),專家布倫南指出,颶風季節初期風暴的迅速增強非常不尋常,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記錄,6月在小安的列斯群島以東的大西洋中部形成強烈熱帶系統的情況極為罕見,歷史上只有少數幾次記錄。貝羅不僅是今年颶風季節中出現得較早的颶風,還成為大西洋歷史上第三早的主要颶風。最早的是1996年6月8日的颶風阿爾瑪;其次是1957年6月27日的颶風奧黛麗。貝羅已打破1933年創下的6月熱帶大西洋最東端颶風的紀錄。布倫南說明,從過去傳統經驗來看,大西洋中部和東部的熱帶氣旋會在8月變得更加活躍,部分原因是海洋溫度變暖,為正在發育的熱帶氣旋提供燃料,然而今年由於聖嬰現象到反聖嬰現象的過渡,大西洋盆地的水溫高於正常水平,並且缺乏風切變(指大氣中不同兩點之間的風速或風向的劇烈變化),這兩者都是熱帶氣旋發展的關鍵因素。布倫南表示,大西洋盆地的溫暖海水使熱帶氣旋和颶風有機會在更東的位置以更快的速度發展,這使得颶風季節的早期風暴變得更強大、更具破壞性,因此颶風季節將從6月1日持續到11月30日,這段期間內需特別警惕颶風的生成和發展。
反聖嬰現象發展 氣象專家揭3原因「台灣反而會越來越熱」
近期台灣各地天氣高溫炎熱,氣象署指出,今(28)日各地高溫約32至36度,西半部易出現局部36度以上高溫,中南部36度高溫的範圍仍廣,南部局部地區並有出現37度以上高溫的機率,而氣象專家林得恩也說明,今年6月開始反聖嬰的訊號愈來愈強,但對應到台灣的夏季,氣溫反而會越來越熱。林得恩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指出,今年6月開始反聖嬰的訊號愈來愈強,對應到台灣的夏季,有3個原因氣溫反而會越來越熱,一是大氣環流的改變,反聖嬰現象會改變西太平洋高壓的強度和位置,當副熱帶高壓持續增強並向西擴展時,台灣會受到更多來自西太平洋的暖濕氣流影響,同時熱量也不易外散,導致氣溫持續上升。林得恩說明,第二是降水模式的變化,反聖嬰現象通常會引起降水分佈的不均勻,在台灣這可能會導致降雨量減少;尤其是在夏季,缺乏預期降雨的蒸發冷卻作用,反而會使得氣溫更高;第三則是熱帶氣旋的活動,反聖嬰年雖然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數量會減少,但一旦生成後,通常都會比較靠近台灣,而這些颱風在生成和移動過程中通常會攜帶大量熱量,進一步加劇高溫天氣。事實上,氣象署曾經在官網說明,聖嬰現象是指東太平洋海水每隔數年就會異常升溫、影響全球氣候的現象,聖嬰不只是海溫變化的獨角戲,更會影響到許多地區的天氣與氣候,而反聖嬰現象則是指赤道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偏冷的現象,在有反聖嬰事件發生時,易使台灣秋季東部降雨增多,對冬季的影響則不明顯;對隔年夏季氣溫有低於平均值的趨勢影響,不過每個反聖嬰現象事件仍存在差異性。此外,氣象署表示,聖嬰與反聖嬰現象主要是對颱風生成位置造成影響,在聖嬰發展年的夏季及秋季,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位置比正常年較偏向東南,即距離台灣與東亞陸地較遠,所以颱風在洋面上的時間較長,颱風強度亦略為偏強;反之,在反聖嬰發展年的夏季及秋季,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位置比正常年較偏向西北,颱風在洋面上的時間較短,颱風強度略為偏弱,不過聖嬰及反聖嬰現象並非影響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位置的唯一因素,在個案間還是有很大的差異。
颱風「艾維尼」將生成! 專家預估未來路徑:對台影響低
中央氣象署23日上午10時宣布,菲律賓東南方海面的熱帶擾動,終於在上午8時發展為熱帶性低氣壓,未來有機會增強成為今年西北太平洋第一個颱風「艾維尼」。不過根據預估路徑,對台灣的影響應該極其有限。據《三立新聞》報導,氣象專家賈新興指出,24日受鋒面低壓帶影響,午後嘉義以北及宜花東有零星短暫雨。25日新竹以北及宜花有零星短暫雨,午後各地有零星短暫雨,26日清晨台中至高雄之間有零星短暫雨,午後台中以北、台南以南及宜花有零星短暫陣雨,27日午後各地有局部短暫陣雨。28日受鋒面影響,西半部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宜花東亦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中,西半部有局部較大雷雨或陣雨發生的機率。29日午後台中以南山區、東北角及宜花東有局部短暫雨。30日至6月1日的清晨,高屏沿海有零星短暫雨,午後各地有局部短暫陣雨。至於目前菲律賓東南方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合成轉變成颱,賈新興指出,24日至25日晚上生成颱風的機率約在8至9成,27日至28日成颱機率約7至8成。但賈新興提醒,超過5天後預報變動度大、不確定性較高,需留意最新的預報資訊。而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表示,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已針對菲律賓東南方海域的熱帶擾動93W發布TCFA熱帶氣旋形成警報。據最新模式資料研判,明後(24、25)天會先成為熱帶低壓,整合順利的話最快週末有機會成為今年第1號「艾維尼」颱風。不過據研判,艾維尼的移動方向預計下周一下週一(27)通過菲律賓東方海域後,就會轉向東北,因此靠近台灣的機率目前「偏低」,對天氣的影響也「偏低」。
今年第1颱「艾雲尼」週末生成?歐美預測出爐 恐往台日方向移動
根據美國全球預報系統GFS及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最新預測,週五(24日)菲律賓東方海面將有熱帶氣旋生成,可能會在下週成為今年第1個颱風「艾雲尼」,之後會慢慢往台灣及日本方向移動。不過,由於天氣預測受多項因素影響,目前看來變化還很大,不同預測模式只能當作參考,後續有待觀察。美國全球預報系統GFS最新預測,週五菲律賓東方海面會有熱帶氣旋生成,之後逐漸往台灣及日本方向移動,結構也會不斷趨於完整。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資料也顯示,菲律賓附近最快將於本週內生成熱帶氣旋,之後朝台灣及日本方向移動,惟強度與移動速度與GFS預測略有不同。1名經常分享天氣資訊的大陸部落客分析ECMWF類比情況數據,預測菲律賓東方週五會出現1個穩定發展的熱帶氣旋,隨後在西偏北移動過程中逐步增強,預計下週二(28日)達到1000hPa氣壓值(熱帶低氣壓等級),不排除繼續增強為今年第1號颱風「艾雲尼」,但目前仍有變化空間,預測只能參考。該名部落客提到,「如果真的出現了颱風,那對中國大陸沿海來說不太好,可能引發『空調外機』的現象,只是颱風較弱,實力也不會那麼瘋狂,就等待出現後再說」。氣象專家、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則表示,週末菲律賓東方外海熱帶性低氣壓生成機率約7至8成,下週三(29日)成颱機率約3至4成,但超過5天後預報變動度大、不確定性較高,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梅雨季逼近「1圖看懂預報模式」 氣象署估強降雨月底報到
梅雨季來臨,今(20日)鋒面接近,台灣附近水氣增多,各地轉為有雨天氣,西南季風搭配結構好的鋒面系統,就是典型梅雨鋒面,預估5月底到6月初會移動到台灣,帶來明顯且長時間的降雨。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在臉書指出,西南季風入「孟加拉灣」,並貼出區域模式預測的850mb風場。由於孟加拉灣海溫高,西南季風到孟加拉灣常會停留一下,激發一個熱帶氣旋,等氣旋登陸消散後,西南季風才會再往華南、台灣方向推進,模式的預報合理可參考。區域模式預測圖。(圖/翻攝自鄭明典臉書)中央氣象署向《中央社》透露,目前歐美模式都呈現類似模擬,但時間稍微有點落差,以美軍模式預估西南季風約28、29日會推進到台灣,而歐洲模式可能會再晚一點。台灣梅雨季是每年5、6月,因此若在5月底左右入梅,也還在正常範圍;當西南季風建立後,下禮拜若北方有鋒面南下,就會在台灣滯留,要留意較大規模的降雨。至於梅雨成因,氣象署解釋,5、6月春夏交替之際,東北季風逐漸減弱時,源自南方熱帶海洋的西南季風逐漸增強、並向北推進,此時勢力相當的北方冷氣團與南方暖氣團在華南至台灣一帶交會,形成近似滯留的鋒面系統。氣象署提醒,滯留鋒面初期在華南、台灣附近徘徊,之後北移至長江流域,隨後影響日本、華北、韓國等,都可能帶來強大雨勢,甚至造成災情,必須注意。
暴風雨來襲!巴西南部城鎮遭洪水淹沒 已釀57死373失蹤
巴西南部地區近日受暴風雨侵襲,造成嚴重的洪水和土石流災情,至今已造成至少57人死亡,另有373人失蹤。巴西民防當局透露,受影響人數已超過6萬7000人,近2萬5000人被迫搬離家園,並有4500人只能住在臨時避難所中。根據外媒《CNN》、《BBC》的報導,從巴西當地時間4月27日以來,南大河州(Rio Grande do Sul)的河流水位持續上漲,對該地區的水壩構成壓力,面臨著倒塌的危機,並會對大城快樂港(Porto Alegre)造成威脅,當局也正急忙疏散部分淹水地區的居民。報導指出,南大河州497個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受到暴風雨影響,不僅住宅區被淹沒,多個地區的道路和橋樑也都遭到摧毀,讓救難人員難以前往救災。巴西南部受到暴風雨影響,近2萬5000人被迫搬離家園。(圖/達志/美聯社)近年來,南大河州越來越受到極端氣候影響,去年9月份,該州遭到副熱帶氣旋侵擾,造成至少54人死亡。而據聯合國稱,由於全球氣溫變暖,高強度颶風和熱帶氣旋的比例將增加,熱浪亦會變得愈來愈頻繁。另外,針對這場災害,巴西基金會與超模吉賽兒(Gisele Bündchen)合作,設立了一項基金來幫助洪水災民。
澳洲遭暴雨襲擊 10萬住戶沒電過聖誕夜…1女遭路樹砸死
近期澳洲因為熱帶氣旋賈斯伯的襲擊,當地有3個州遭到暴雨襲擊,其中以昆士蘭、維多利亞、新南威爾士等地最為嚴重,當地甚至在25日當天有10萬住戶面臨無電可用的窘境。除此之外,另外還傳出有1名女性遭到倒塌的路樹砸死的消息。根據《衛報》報導指出,近期澳洲東部3個州因為遭遇強烈風暴影響,當地的緊急服務部門在短短時間內收到了超過1200個求助電話。昆士蘭消防救援局副局長沃爾什(Kevin Walsh)也表示,除了暴雨外,26日上午甚至出現時速高達120公里的狂風。根據Energex資料顯示,由於風暴襲擊的關係,從25日晚間至26日清晨,單是昆士蘭東南部就有超過12萬人面臨無電可用的局面,當地有500多條電線在狂風暴雨中斷裂。而昆士蘭的緊急醫護中心也在26日證實,25日晚間,有一名婦人在黃金海岸當地被倒下的樹木砸死。(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
澳洲爆最嚴重水災…機場關閉取消航班 上萬居民受困「打撈出2.5公尺鱷魚」
澳洲昆士蘭北部爆發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水災,大規模降雨淹沒房子,導致許多家庭受困在屋頂,甚至還捕獲一隻鱷魚,當局目前已疏散數千名居民,但仍有上百人受困。雖然熱帶氣旋「賈斯珀」(Jasper)帶來的惡劣天氣警報已經取消,但風險依然存在,可能會阻礙救援工作。房子被洪水淹沒,影響許多家庭。(圖/達志/美聯社)根據《CNN》、《BBC》、《Reuters》、《9News》報導,熱帶氣旋「賈斯珀」帶來劇烈降雨,短短1周就降下2000毫米,相當於1年的雨量,造成大範圍的水災,道路完全被洪水淹沒,導致受損或坍塌,凱恩斯機場(Cairns)有多架飛機泡在水中,不得不關閉機場,取消所有航班。機場被迫關閉,航班全部取消。(圖/達志/美聯社)降雨影響約15000名居民,造成斷水斷電,有人被困在醫院的屋頂上一整夜,但當局無法提供空中救援,因為雲層太低且雨勢太大,救援隊已經準備好,但必須等到安全才能展開行動。好幾架飛機泡在水中。(圖/達志/美聯社)昆士蘭消防與緊急服務局指出,凱恩斯機場及周邊地區約有300人獲救,目前沒有人員傷亡的報告,當局警告居民要小心洪水中的蛇和鱷魚,英厄姆鎮區的森林護管員透露,他們從公園附近的小溪中打撈出一條2.5公尺長的鱷魚,是2名孩童發現的,工作人員在接獲報案後立刻到場處理。這場災難的損失預估超過10億澳元。(圖/達志/美聯社)對此,昆士蘭州州長邁爾斯(Steven Miles)坦言,他見過很多天災,但這是記憶中最嚴重的一次,「我一直在和當地人交談,他們說從未見過這樣的景象」,當局後續必須解決飲用水、汙水處理系統、電力和電信,以及清理堵塞道路的問題,估計這場災難造成的損失將超過10億澳元(約210億新台幣)。洪水中驚見一隻鱷魚。(圖/翻攝自PeterM21162318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