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車市場
」車內飾件大廠廣華Q1營收11億元年減21% 比亞迪、本田新單下半年出貨
車用內飾件大廠廣華-KY(1338)公布2024年3月合併營收為新台幣3.51億元,較上月3.26億元成長7.78%,較去年同期5.7億元減少38.31%,2024年累計第一季合併營收為新台幣11.28億元,較2023年同期14.31億元減少21.19%。廣華表示,3月份中國汽車市場受到車廠降價潮帶來消費者觀朢,致使各品牌車廠銷量不及預期,經銷商庫存量降低但生產節奏恢復緩慢,雖政府近期提出以舊換新和報廢換新政策,但因相關具體實施方案尚不明朗,也對汽車市場產生一定的影響。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汽車市場研究分會綜合預估,3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廠商批發銷量82萬輛,月增84%、年增33%,可見中國新能源車在今年春節後掀起降價大戰,推進3月新能源車銷量迅速增長,但進一步擠壓燃油車市場空間。廣華進一步指出,中國新能源車市場殺價競爭,將不可避免擠壓OEM(代工生產)廠與其相關供應鏈廠的獲利空間,若只有單一生產技術零組件廠,將有可能遭遇強烈價格競爭。因此,廣華超前布局,與客戶共同開發且通過製程認證陸續切入光電整合性產品,由原本的二階供應商,逐步往一階供應商邁進,並同時提高塗裝件及轉印件營收比例,冀望公司未來營運向上發展穩健動能。儘管中國新車銷售市場仍處調整期,公司看好隨著一系列汽車促消費政策措施發力,及客戶新車款上線計畫持續推進,廣華將陸續加強與自主品牌車廠更多合作空間,除了預計今年下半年將逐步出貨給比亞迪、本田「光與美的系統開發」新訂單,且有機會在新能源車新車市場的銷售紅利表現,所帶動的拉貨力道,推進公司整體產能稼動率表現,有望助力公司未來營運朝正向發展。
冬季「鬧脾氣」中國純電動車1月銷量下滑三成 油電混合車較受寵
全球「純電動汽車」市場出現觸頂跡象,美國從2024年開始,減少純電動汽車的稅收優惠車型,很早就向純電動汽車轉型的德國在2023年12月停止補貼制度,法國也將在亞洲生産的純電動汽車排除在補貼對象之外;《第一財經》報導,今年開年以來,汽車市場普遍感受到銷售壓力,特別是先前的冬季低溫,導致純電動車市場較為低迷,預計今年會以油電混合車為成長主力。台灣2023年的電動汽車市場規模衝破12.5萬輛新高、年增34%,市占衝上26.3%,其中純電車銷量近2.55萬輛、油電混合車達9.98萬輛,同為史上最高量。然而純電動車在高緯度國家出現不少問題,銷售開始放緩。《北京商報》報導,一到冬季就開始「鬧脾氣」的電池,成爲純電動車的老話題,像是購買比亞迪的北京市民金先生表示,在夏季時開一百公里電量消耗約13度、冬季則要花20度;首批購買Model Y車型的劉女士則表示,夏季充滿電可開490公里左右,冬季只剩400公里,冬季續航力打7到8折。據統計,65%以上的車主認爲自己的純電動車型冬季掉電超過20%,其中更有20%的車主認爲車輛掉電超過40%。電動汽車在冬季也存在充電慢的問題。中國乘聯會日前發布2024年1月的最新銷量數據,發現新能源車市場零售量為66.8萬輛,年成長101.8%,但月減29.5%,下滑幅度遠高於平均水準;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為37.6萬輛,年成長76.7%、月減37.2%。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純電動市場的低迷和1月出現的低溫天氣有很大關係,相較而言,增程和插混汽車的表現相對較好。《第一財經》報導,業內不少觀點認為未來混動汽車市場仍大有可為;奇瑞汽車副總經理李學用表示,純電市場增速會放緩,未來2到3年,中國市場會形成40%的混動、30%的純電以及30%的燃油車市場占比。中國乘聯會也預計,今年乘用車市場價格戰仍將激烈,2024年是新能源車企站穩腳跟的關鍵年,燃油車產品會依賴優惠價格來吸引客戶; 新能源汽車因碳酸鋰價格下跌,電池成本降低,造車成本有所下降,規模效應也逐步形成,將有更多利潤空間。
新南向搶鎳戰4/鴻海、華新麗華兩大指標企業 外界睜大眼看
當台廠的南向政策轉型,鎖定當地的人口紅利及新能源趨勢時,法人表示,鴻海(2317)及華新麗華(1605)將是指標企業,一個攻終端市場,一個攻原物料,有機會見到台廠在東南亞在電動車上下游領域開闢出可以跟陸企、日企競逐的空間。華冠投顧分析師劉烱德表示,根據AutoForecast Solutions的統計顯示,2021年全球汽車市場傳統燃油汽車銷售量較2020年下跌1.7%,電動車市場卻大幅成長45%,達到1450萬輛,二者間出現截然不同的發展趨勢。另外IHS Markit及PwC Global也預估,2021年電動車銷售量已佔整體汽車市場的17.9%,2022年電動車市場將進一步成長至2090萬輛,較2021年仍保持44.1%的高成長率,整體電動車市場滲透率將進一步提高至25.2%,並在2027年達到5100萬輛的銷售量,屆時電動車銷售量將正式超越傳統燃油汽車,傳統燃油汽車將逐步退出市場。根據研究機構FrostSullivan預測,東協汽車總銷量2022年將達465萬輛,為全球第八大市場,值得注意的是,日系品牌包括豐田、大發、鈴木、本田、日產、三菱等總市佔率達80%以上,但這主要是在燃油車市場。電動車市場反倒由中國及韓國品牌領先,包括韓國現代汽車、上汽通用五菱汽車及中國長城汽車動作都相當積極規劃設廠生產及銷售。仲英財富投資長陳唯泰表示,鴻海成立MIH電動車開放平台,也正式宣告集團將全力進軍電動車。(圖/CTWANT資料)仲英財富投資長陳唯泰指出,鴻海在2020年10月中旬成立MIH電動車開放平台(MobilityIn Harmony Open EV Platform),也正式宣告集團將全力進軍電動車。而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也在股東會上喊出,目標在2025年全球市占達到5%、電動車產業營收規模達1兆元,以及每年電動車出貨達50至75萬台。華新麗華搶攻電動車電池原料,陳唯泰也認為,這是台廠之前布局相對較少的領域,但也是一個很大的利基市場,預料隨著電解鎳、冰鎳等電池關鍵材料硫酸鎳所需的原料陸續開出後,搭配市場需求增溫,華新麗華的成長動能將不容小覷。永誠國際分析師陳威良則指出,綜觀鴻海的電動車布局,基本上策略相當明確,鎖定東南亞為主要市場,包括泰國及印尼將是整車的主要生產基地,印度則以車用半導體為主。另外美國也是另一個整車生產基地,進度也因為陸續完成併購動作,成果也會較快呈現。劉烱德表示,以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之前的談話可以看見,從印度、印尼、泰國到越南,一連串南向大擴廠,已成為鴻海集團發展電動車的重中之重,2024年上半年就會開始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