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彈
」 俄羅斯 烏克蘭 音樂廳俄羅斯音樂廳恐攻罹難者「暴增至154人」 24日全國哀悼「各使館降半旗默哀」
俄羅斯莫斯科克洛庫斯音樂廳(Crocus City Hall)於22日發生恐怖攻擊,事發第一時間,就傳出死亡人數高達143人。而如今有消息指出,目前死亡人數已經暴增至154人。而俄羅斯總統普丁23日曾透過電視演說表示,24日全國進行哀悼,各國的大使館也在當天降半旗默哀。據了解,由於恐攻行動發生當下,槍手除了進入音樂廳內隨意掃射屠殺外,同時也在音樂廳內丟持燃燒彈,結果導致音樂廳瞬間發生大火,音樂廳的屋頂也因為火災的關係而坍方,大量罹難者的遺體被壓在廢墟底下,目前重型機具已經進入現場清理較大塊的殘骸,救援人員同時也在現場繼續搜索中。意外現場因為火災的關係而嚴重坍方。(圖/達志/美聯社)根據《俄新社》報導指出,莫斯科衛生部門公布最新的傷亡名單,截至24日上午,因為音樂廳恐攻行動的死亡人數已經達到154人,另外有151人還在接受治療中,另外有3人已經出院。事發之後,俄羅斯總統普丁於23日發表電視演說,同時宣布24日全國哀悼一日。除了不少當地民眾自發性地前往意外現場獻花致意外,俄羅斯境內多家各國大使館也降半旗默哀,其中包含了美國、德國、瑞典、荷蘭、匈牙利等國家。俄羅斯境內各國使館降半旗默哀。(圖/翻攝自Telegram)
ISIS宣稱犯案?莫斯科音樂廳大屠殺「死亡人數疑突破60人」 美大使館曾公開示警
俄羅斯莫斯科於22日當天發生駭人聽聞的恐怖組織襲擊事件,當地大型音樂廳克洛庫斯音樂廳(Crocus City Hall)遭5名恐怖分子闖入後開槍、縱火,最後至少造成40人死亡、上百人受傷,傷者中甚至有60人處於命為狀態。目前有外媒指稱ISIS已經對外坦承犯案,但經核實後消息疑似有誤。另外,而美國駐莫斯科大使館曾在3月初時發出預警,呼籲民眾周末別「去人多的地方」。(圖/達志/路透社)根據《美國之音》9日的報導指出,美國駐莫斯科大使館曾在8日發出恐攻預警,表示偵測到有極端主義份子計畫在莫斯科發動攻擊,攻擊的目標是大型聚會。公告中也呼籲,在莫斯科當地的美國公民應採取謹慎的行動,周末盡量不要去參加任何大型聚會,尤其是前往音樂廳。雖說美國駐莫斯科大使館的公告中,並未明言恐攻的時間、地點,以及襲擊的方式,但如此消息還是引發其他國家的注意,英國駐俄羅斯大使館與英國外交部也曾轉發美國大使館發出的施明,呼籲英國在莫斯科公民要特別留意,同時也呼籲民眾近期不要前往俄羅斯。(圖/達志/路透社)而根據俄羅斯當地媒體報導指出,整起恐攻事件發生於音樂廳表演前,當時有5人身分不明的人士闖入克洛庫斯音樂廳後,便開始四處朝著手無寸鐵的民眾開槍,甚至還疑似投擲燃燒彈、汽油彈,讓音樂廳瞬間陷入大火。槍手疑似投擲汽油彈、燃燒彈的瞬間。(圖/翻攝自Telegram)從目前在網路上流傳的影片也能看到,槍手在進入音樂廳後,就舉著槍對著民眾開槍,中間甚至投擲一枚疑似為燃燒彈或汽油彈的物體,在現場瞬間引發火災。而在另外一段現場影片中也可以看到,當槍手進入到表演廳內部四處開槍時,有部分民眾因為不敢逃跑而躲在椅子後。(圖/達志/路透社)在犯案人員的部分,目前雖然外媒報導伊斯蘭國ISIS有對外宣稱犯案,但並未提供充足的犯案證據。但Telegram頻道Mash則發文表示,ISIS宣稱犯案疑似為假消息,因為ISIS很久沒有採用「舊版模板」來宣稱犯案,而《華爾街日報》、《BBC》等媒體實際查證後,ISIS的相關頻道並沒有宣稱發動此次攻擊。另外,Telegram頻道Mash也稱死亡人數已經突破60人,但此消息還有待核實。(圖/達志/路透社)
恐怖組織5槍手闖音樂廳隨意掃射 至少釀40死100人傷
俄羅斯莫斯科當地一處音樂廳於22日爆發槍擊事件,5名槍手闖入音樂廳後隨意開槍,甚至疑似使用燃燒彈或汽油彈等裝置,讓現場掀起大火,最終導致至少40人死亡、100人受傷。根據《CNN》報導指出,整起事件發生於22日,事發地點則是莫斯科當地的大型音樂廳Crocus City Hall,事發當時有5名身分不明的人士身穿迷彩服出現在現場,進入後見到人就開槍,當中甚至有人疑似投擲燃燒彈或汽油彈,讓整個音樂廳很快地就燃起大火。(圖/達志/美聯社)也由於這5名槍手見人就開槍的關係,結果至少有40人不幸身亡、100人受傷,就連音樂廳本身也因為火災的關係,建築物的部分屋頂有明顯倒塌。而最後這5人在行兇結束後,隨即乘坐一輛白色的汽車逃跑。當地州長沃羅比約夫(Andrey Vorobyov)表示,這是莫斯科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恐怖襲擊,目前已經有70多個救難隊、醫生與大量救護車在現場救治受害者。俄羅斯衛生部表示,傷者部分有115人,其中5名兒童,同時有60人處於傷重的狀態。莫斯科市長也呼籲民眾出面捐血,以此幫助到這些命危的傷重被害者。(圖/達志/美聯社)報導中也提到,美國駐俄羅斯大使館曾於3月時期對外呼籲,有監測到極端恐怖分子意圖對莫斯科大型聚會展開襲擊,呼籲美國在莫斯科公民盡量避免參加大型集會。而由於遭襲擊地點是莫斯科,近年與俄羅斯處於戰爭關係的烏克蘭一度被質疑是恐攻行動的發起人,烏克蘭總統顧問波多利亞克(Mykhailo Podolyak)表示,烏克蘭沒有採用過恐怖襲擊的手段,但他深信,俄羅斯會以此機會來當作擴大俄烏雙方衝突情形的理由。至於這起恐攻行動由何人發起,目前支持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的通訊社「阿馬克新聞社」有在Telegram上發表簡短的聲明,伊斯蘭國坦承是發動此次襲擊的元兇,但伊斯蘭國並未提供相關佐證來證明自己的說法。
普丁高票當選連任總統!烏克蘭4州也要投票 他勝選感言破天荒提及納瓦尼
71歲的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不出所料在總統選舉中再度勝出,俄羅斯中央選舉委員會(CEC)17日公佈的資料顯示,在半數選票清點完畢後,普丁以87.3%的得票率領先,接著普丁稍晚前往位於莫斯科的競選總部宣布勝選連任,將往下一個6年任期邁進,有望成為自蘇聯領導人史達林(Joseph Stalin)以來俄羅斯任期最長的領導人。綜合BBC、CNN的報導,普丁自2000年以來就算更換職位,也沒有離開過莫斯科的權力核心,故被外界認為是俄羅斯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他在15日至17日為期3天的大選中以壓倒性優勢贏得第5個總統任期,這一結果意味著普丁將至少執政到2030年,屆時他將高齡77歲,可說是名符其實的「21世紀沙皇」。俄羅斯總統普丁18日在選舉結束後於莫斯科的競選總部發表談話。(圖/達志/美聯社)報導補充,俄羅斯總統大選過去都是每4年舉行一次,直到莫斯科在2008年修改了法律,將總統任期延長至6年,之後的憲法甚至還取消了總統任期的限制,這讓普丁有望繼續執政到2036年。17日晚間,普丁在競選總部慶祝勝利時表示,這次選舉「鞏固了」國家團結,他認為在與西方持續對抗的過程中,俄羅斯「面臨諸多挑戰和任務」,「無論有人如何恐嚇我們,無論誰試圖壓迫我們,歷史上從來沒有人成功過,現在不會發生,未來也不會發生,從來沒有這回事。」出乎意料的是,普丁還在17日晚間的公開演講中,破天荒地提到了已故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納瓦尼(Alexei Navalny)的名字,「至於納瓦尼先生——是的,他去世了,這始終是一場悲劇,還有一些囚犯也在獄中過世。不過這在美國也會發生不是嗎?的確如此,而且不只一次。」他還表示,就在納瓦尼去世前幾天,有人提議用納瓦尼來交換被西方國家關押的俄羅斯囚犯,他當下也立刻同意,「但不幸的是,發生的事情還是發生了……你對此無能為力,這就是生活。」對此,納瓦尼的遺孀納瓦爾納亞(Yulia Navalnaya)敦促俄羅斯人在投票的最後一天集會抗議,雖然克里姆林宮此前曾警告不要舉行未經政府批准的活動,不過本次選舉還是風波不斷,截至16日,俄羅斯已驚傳至少15起刑事案件,包括有人將顏料倒入投票箱、縱火燒投票箱,或是在投票站內投擲燃燒彈。俄羅斯中央選舉委員會主席帕姆菲洛娃(Ella Pamfilova)也表示,俄羅斯20個地區有29個投票站成為攻擊目標,其中包括8起縱火案。此外值得關注的是,俄羅斯還在其吞併的烏克蘭東部4個州設立投票所。對此,基輔當局表示,該選舉違反了國際法,將被認定為「無效」。當地俄佔區政府還表示,投票率高達80%以上,不過有證據顯示烏東選民可能遭受脅迫投票,俄羅斯官媒的報導也顯示,俄羅斯士兵會陪同選舉官員挨家挨戶地在俄佔區蒐集選票。
以哈停火4天協議交換近400人 以色列釋放囚犯名額翻倍
以色列政府和巴勒斯坦的哈瑪斯(Hamas)組織21日宣布,他們已同意由卡達斡旋的協議,以色列將釋放的300名巴勒斯坦囚犯名單,以換回50名受困加薩走廊的人質,值得注意的是,巴勒斯坦囚犯獲釋人數,與先前報導的150人相比多出1倍。以色列將釋放的300名巴勒斯坦囚犯名單,以換回50名受困加薩走廊的人質。(示意圖/達志/美聯社)根據《法新社》引述哈瑪斯方面說法,這次為期 4天的停火協議內容將包括地面停止戰鬥,雙方交換近 400 名人員。據兩名熟悉談判的消息人士透露,初步協議規定了為期 54天的停火,包括地面停火和限制以色列在加薩南部的空中行動。作為回報,哈瑪斯和另一組織關押的 50 至 100 名囚犯將被釋放,獲釋人員將包括以色列平民和其他國籍人員,但不包括軍事人員。另據這項初步協議,包括婦女和兒童在內的約 300 名巴勒斯坦人將從以色列監獄獲釋。以色列目前關押約7千名巴勒斯坦人,其中有200名女性和大約60名孩童。(示意圖/達志/美聯社)先前報導指出,雙方在卡達斡旋下達成協議,哈瑪斯釋放50名人質,換取150名巴勒斯坦囚犯與4天停火。這段期間,以色列不能在加薩南部進行空中偵察,在加薩北部每天僅有6小時能夠執行此類任務,而且除了釋放囚犯之外,也需允許每天有數百輛載滿物資的卡車進入加薩,並向當地運送額外燃料。不過據以色列司法部官方網站顯示,將會釋放300名巴勒斯坦囚犯,其中有274名男性,年紀介於14歲至59歲之間,但大多數皆為17、18歲,被指控罪行有謀殺未遂、扔擲炸彈、製造爆炸物或燃燒彈、扔擲石頭、與敵對組織聯繫、嚴重人身傷害、以民族主義為由縱火,而釋放人數與先前報導的150人相比多出1倍。另外,據《BBC》引述國際非政府組織「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說法,以色列目前關押約7千名巴勒斯坦人,其中有200名女性和大約60名孩童,不過人權觀察組織主任芭席(Sari Bashi)透露,這些遭以色列關押的巴勒斯坦孩童被依軍法對待「在家長或律師不在場的情況下接受偵訊」,甚至因為「投擲石塊等相對較輕罪行」被以色列長期拘留。
「雷神」化身百人斬監獄營救人質 《驚天營救2》玩火打鬥賣命21分鐘
睽違三年!Netflix人氣動作片《驚天營救》繼2020年後,隆重推出續集《驚天營救2》,「雷神」克里斯漢斯沃(Chris Hemsworth)回鍋演出最強傭兵泰勒雷克,再度以動作巨星之姿與觀眾相見。除了有長達14分鐘的一鏡到底動作場面,克里斯在監獄打鬥場面,更化身最強百人斬,以一打百從監獄營救人質。營救的過程中,天外甚至飛來一顆燃燒彈在天空中爆炸,讓克里斯直接成為一位「玩火的男人」。克里斯漢斯沃在個人Twitter中透露,《驚天營救2》著火場景拍攝足足21分鐘。(圖/Netflix提供)克里斯飾演的雷克,在第一集歷經九死一生後再度當起澳洲黑市傭兵,受託展開另一場致命的危險任務,勇闖監獄營救多名慘遭毒打的囚犯,而這些囚犯的家人正是某個殘酷無情的喬治亞幫派分子。克里斯在長達百米的火車與槍手激烈攻防,躲避直升機散彈槍攻擊,精準槍法直接將多名敵對傭兵一槍斃命,誓死捍衛人質為最終目標。片中克里斯在長達百米的火車與槍手激烈攻防,躲避直升機散彈槍攻擊,精準槍法直接將多名敵對傭兵一槍斃命,誓死捍衛人質為最終目標。監製羅素兄弟就表示:「某一驚險且刺激的場景是連續拍攝14分鐘。」暗示片中充滿精彩動作戲碼。導演山姆哈格雷夫在受訪中則表示:「當我看到克里斯在大雪中毆打一群囚犯的畫面,鏡頭下充滿著漫天大雪與熊熊火焰,那個畫面讓我無法喊卡。而且火焰是來真的,沒有運用CG特效。從這當中,我也看到克里斯的敬業精神,因為他需要不停地重複這個動作,而且就我所知沒有一位大咖的明星願意為戲做出這樣的犧牲,克里斯就是其中一位。」克里斯除了擔任主演外也身兼製作人,他在個人Twitter表示:「光是單次拍攝那場著火的場景就要足足21分鐘,你沒聽錯就是21分鐘。讓我們體驗這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考驗吧!」《驚天營救2》將於6月16日上線。
2000度高溫!戰場成人間煉獄 俄再用鋁熱彈襲烏軍陣地
俄軍在戰爭初期曾用燃燒彈攻擊盧甘斯克地區,8日再次使用鋁熱劑燃燒彈襲擊位於阿瓦迪夫卡前線的烏軍陣地。從網路上流傳的影片可以看到,燃燒彈像煙火一樣從天而降,整座城區陷入紅色火海之中,有如人間煉獄一般。鋁熱劑燃燒彈的燃燒溫度高達攝氏2000至2500度,一發就能覆蓋6000平方公尺,就算想逃也逃不了。
足球賽觀眾遭燃燒彈攻擊送醫 失控球迷衝進球場敲門將後腦
目前世足正踢得火熱,許多球迷也都相當熱情,不過在土耳其乙級足球聯賽,卻有球迷太激動而失控,在阿勒泰(Altay)對上戈茲特佩(Goztepe)的比賽中,先是有球迷遭到燃燒彈攻擊而送醫,而趁著比賽暫停時有名球迷直接衝進場內,拿起角旗就對著阿勒泰守門員頭部攻擊,造成他後腦出現4公分傷痕,因為場面太過混亂,最後比賽也因此取消。
越戰50年燃燒彈女孩相聚攝影師 感嘆:與疼痛共存真不簡單
1972年6月8日,一張越戰的照片讓世人震驚。燒燒彈女孩潘氏金福(Kim Phuc)被燃燒彈波及,背部大量灼傷,她全身赤裸的痛苦奔跑,此景被21歲的美聯社攝影師烏特(Nick Ut)拍下,50年後2人在紐約相聚,潘氏金福也說,「與疼痛共存,真不簡單。」綜合外媒報導,1972年6月8日,美軍的飛機滿載滿載致命化學武器俯衝而下,潘氏金福和她的親戚在寺廟快樂地玩耍。不久後,她被爆炸的燃燒彈波及,一邊跑向攝影師烏特邊喊,「好熱了,好熱。」烏特則拍下了這張難忘的照片。潘氏金福說,她從小就討厭那張照片,她總想,為什麼他要拍下自己全身赤裸的照片,我只是個小女孩,為什麼其他人都穿著衣服?潘氏金福表示,多年來她把烏特當成自己的叔叔,當年如果不是他出手相救送她去醫院,自己應該已經喪命,她因為全身1/3三度灼燒,背上也留下了一道疤痕。潘氏金福成了越戰下的悲情人物,她歷經17次手術,在醫院住了14個月才康復返家,1992年她和丈夫在度蜜月獲加拿大庇護,現在她已經是個二寶媽,父母也在加拿大定居,但當年燃燒彈的傷害,仍讓她時常感到疼痛,直到2015年美國醫師才以雷射治療她的灼傷。越戰過後50年,潘氏金福(右)和美聯社攝影師烏特(左)相聚。該張燃燒彈女孩的照片讓烏特獲得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卻造成他心中難以抹滅的傷痛。他說,「我告訴年輕攝影師、記者,當遇到任何事情,你們都要伸出援手,就像我遇到金福一樣。」金福在5月曾說,「50年後的今天,我不再是越戰的受害者,我是一位母親、祖母,更是一位呼籲和平的倖存者。」
15蒙面人闖飯店「瘋狂掃射」 猛轟50多槍釀11死
墨西哥瓜納華托州塞拉亞(Celaya)23號晚間,有15名蒙面槍手下車後朝「Gala Hotel」飯店掃射,一群人就這樣朝飯店和裡面的酒吧開了50多槍,警方在現場拉起封鎖線,根據了解,蒙面槍手在飯店掃射完,再朝另外2間酒吧丟燃燒彈,槍擊目前造成11死5傷,截至24號上午,當局尚未逮捕任何嫌疑人。
15名蒙面槍手進飯店屠殺 「開50多槍」丟燃燒彈釀11死
墨西哥中部近日發生一起駭人的槍擊案,有15名蒙面槍手闖入一家飯店和2家酒吧開槍並丟燃燒彈攻擊,造成11死5傷。警方表示,嫌犯對顧客和員工開了50多槍。據《獨立報》報導,墨西哥瓜納華托州塞拉亞(Celaya)23日晚間,有15名蒙面槍手下車後朝「Gala Hotel」飯店掃射,一群人就這樣朝飯店和裡面的酒吧開了50多槍。蒙面槍手在飯店掃射完,再朝另外2間酒吧丟燃燒彈,造成5女1男死亡,警方指出,飯店有2男2女死亡,另外有1名女子送醫不治,此攻擊行動造成11死5傷。警方指出,根據蒙面槍手在案發現場遺留的紙板訊息,他們是疑似是當地販毒集團「SantaRosa de Lima Cartel」的成員,此攻擊行動與對手販毒集團「Jalisco New Generation Cartel」有關,但截至24日,警方未逮捕任何嫌疑人。此消息一出,網友留言回應,「拜登正要開放邊界」、「真是一個充滿槍支和幫派暴力的國家」、「墨西哥太可怕了」、「我們生活在恐懼之中。」
「我只希望我的屍體能完整」 烏克蘭女子絕望日記曝光…揭馬立波真實慘況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至今(24日)已滿1個月時間,攻勢受挫的俄軍無差別砲轟城市,企圖瓦解烏軍抵抗意志,卻導致嚴重的人道危機不斷發生。已被圍城、斷水斷電數周的馬立波(Mariupol),就有民眾紀錄俄軍的暴行與自己從驚慌、冷漠到「我只希望我的屍體能保持完整」的麻木,令人感嘆戰爭的無情與獨裁者的冷血。臉書專頁「我與我的烏克蘭老婆Tanya」翻譯並分享這名馬立波婦人的生活日記,在這篇戰爭第27天的文章裡,婦人牽著狗走在死寂的高樓之間,與已經對戰爭景象麻木的主人不同,婦人的愛犬一直嗚鳴、顫抖,還躲在主人的兩腿之間,但婦人只覺得「無時無刻都想睡」。並平靜地看著對街房子的火勢緩慢地從5樓燒至6樓,看著如舌頭般的火焰啃噬著窗簾的同時,她也不斷感受到注定到來的死亡。馬立波已被包圍數周,並不斷遭到俄軍轟炸。(圖/達志/美聯社)「我很確定我很快就會死。不過是幾天的問題」,3天前,一座消防局被砲彈直擊,「救難人員都死了。其中一個女人的頭,手,腿都分離四散」,婦人認為,這座城市裡的每個人都持續等待著死亡的降臨,她希望當死神終於找上她時,「不要太恐怖,我只希望我的屍體可以保持完整,即使是被燃燒彈炸過之後」。婦人表示,她與朋友曾問員警如何幫共同朋友死去的祖母埋葬時,對方無奈表示只能先將屍體放在陽台,這讓婦人之後每次看到陽台時,都會想著會有多少個陽台上躺著死去的人們。而曾經充滿歡樂的兒童遊樂場,卻成為已麻木的她,情緒反應最激烈的地方,「我試著不去直視那落在兒童遊樂場的巨大金屬殘骸。我想那是個飛彈,或是地雷。我不在乎,那只是很惱人」。而她某天從窗口看到有人的臉卻馬上畏懼地閃躲後,才驚覺「原來我已經開始對活著的人感到恐懼」。已失去城市機能的馬立波,就連想埋葬死者也成為奢望。(圖/達志/美聯社)大白天的街上,沒有車、沒有小孩、沒有坐在板凳上的老奶奶,空氣中沒有傳來任何談話聲,就連風都死了,婦人放眼望去,「人們」躺在屋子旁邊、在停車場或被包裹在他們的衣服之下,「我不想望向他們,我害怕看到我認識的人」。馬立波在她眼中,已成為非常輕易被熄滅的風中殘燭,「黑暗就將來臨,我已不再相信還有生命存活著」。婦人坦言,「我試著想要哭泣,但是我無法。我對我自己,我的家人,我的丈夫,我的鄰居,我的朋友感到抱歉」,馬立波的人們繼續坐在地下室裡,面對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照明的生活,甚至因為不停歇的砲擊而無法離開地下室。諷刺的是,馬立波是烏克蘭境內俄語與俄裔人口最高的城市之一,但普丁卻以拯救俄語同胞免受新納粹迫害之名,繼續攻擊這座戰前相對親俄的城市。臉書專頁「我與我的烏克蘭老婆Tanya」希望各界向馬立波與烏克蘭伸出援手。(圖/翻攝自臉書專頁我與我的烏克蘭老婆Tanya)
烏克蘭第2大城遇襲…政府總部「爆炸畫面曝光」 倖存者泣訴:連救護車也不放過
俄羅斯自2月24日對烏克蘭宣戰至今,仍未佔領基輔、瓦解烏國的抵抗意志,據傳在普丁的盛怒與導引武器不足情況下,俄軍已開始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導致非軍事目標的建築也遭到戰火波及。烏國第二大城卡爾可夫(Kharkiv)今(1日)遭到俄軍襲擊,包含政府總部大樓在內多棟建築遭到轟炸,寧靜的街道瞬間遭地獄焰火吞噬,並傳出多位平民傷亡,詳細數字仍在統計中。據悉俄軍為孤立烏克蘭在東部的主力部隊,迫使烏方陷入拯救烏東軍或見死不救以保存其他戰區實力的兩難,已從北部與南部發動夾擊,作為東北部最前線的卡爾可夫因此遭到俄軍的大規模攻擊,儘管從當地流傳出的影片可以發現,俄軍攻擊政府總部大樓時使用導引武器,但更多的是俄軍藉由多管火箭等武器發動襲襲,甚至對非政府或軍事目標發動攻擊。一名女子遭炸斷腿;另名民眾的住家幾乎被夷平。(組合圖/翻攝自推特)俄軍的大規模襲擊導致許多平民傷亡,也令救護人員應接不暇,一名遭炸斷腿的女子倒在地上痛苦哀號,任由鮮血流出。更駭人的是,俄軍甚至連救護車也不放過,當地民眾分享一段遇襲影片,只見救護車駕駛與傷患躺在地上,接受另輛車上的救護人員救治,而不遠處就能見到遇襲的救護車正在熊熊燃燒。一輛救護車遭到襲擊,駕駛滿臉鮮血。(組合圖/翻攝自推特)烏克蘭駐美大使也指控,俄國對烏克蘭使用俗稱「炸彈之父」的空爆燃燒彈與集束炸彈等「國際公約」禁用的武器。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也痛批,俄國將因此舉遭到國際法庭審判,並表示卡爾可夫遇襲後,目前已知至少有11人死亡、44人受傷,詳細數字可能再上升,強調「這已經不是戰爭,根本是在謀殺無辜人民」。
烏駐美大使控俄使用2大國際禁武 其中1個《鋼鐵人》曾賣過
俄烏戰爭開戰至今,目前戰況陷入膠著狀態,而烏克蘭駐美大使日前指控,俄羅斯在這場戰役中投入了2大國際公約禁用的炸彈,分別是俗稱為「炸彈之父」的空爆燃燒彈(FAE,又稱真空彈、油氣彈),另一個則是曾在電影《鋼鐵人》中登場的集束炸彈(Cluster munition)。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烏克蘭駐美大使馬爾卡蘿娃(Oksana Markarova)在與美國國會議員會面後,對媒體控訴俄羅斯在這場戰爭中使用了一種被稱為真空彈的炸彈,這是一種被日內瓦公約所禁止使用的武器,馬爾卡蘿娃認為俄羅斯試圖以此種武器對烏克蘭造成嚴重破壞。目前沒有任何官方資料可以證明,俄羅斯有在此次戰爭中使用真空彈,美國白宮新聞發言人莎琪(Jen Psaki )表示,目前沒有證據俄羅斯有使用過此類武器,但如果俄軍真的使用真空彈,莎琪表示這代表俄羅斯已經觸犯了戰爭罪。而報導中也指出,《CNN》記者曾在2月26日於烏克蘭邊境發現了一個俄羅斯的火箭發射器,該發射器疑似就是用於發射真空彈所用。據悉,俄羅斯所投放的「炸彈之父」,是真空彈的一種,全名為空投高功率真空炸彈,是俄羅斯於2007年研發成功,由奈米科技製造,宣稱擁有美國研發的「炸彈之母」4倍的威力。這類型型的真空彈是以高揮發性燃料為主要內容,搭配環境中的氧氣作為氧化物的爆炸彈種,爆炸的同時除了會出現高溫、超壓、爆震波外,同時也會消耗爆炸區域內的大量氧氣,造成該地區短暫缺氧的狀態。由於真空彈影響範圍巨大且無法控制攻擊目標,極度容易傷及範圍內的平民,是故遭到日內瓦公約明文禁止。而國際特赦組織也同樣在2月28日提出指控,指稱俄羅斯在此場戰役中,使用了一種國際公約明令禁止的集束炸彈,甚至使用集束炸彈攻擊一間位於烏克蘭東北方的幼稚園,當時幼稚園內有大批烏克蘭平民在其中避難。集束炸彈是一種由小型炸彈組合而成的空用炸彈,通常會在內部裝填數個到數百個子炸彈,再由飛行器投射之後,炸彈就會在高空分解,將內部的子炸彈廣泛的散落在地面上,造成大範圍的殺傷。而這也是集束炸彈的最大的特色。電影《鋼鐵人》中,主角東尼史塔克在對美軍兜售的「耶利哥(Jericho)」就是一種集束炸彈。而該彈種也是因為殺傷範圍廣泛且無法指定攻擊目標,極度容易對無辜平民造成傷害,因此被許多國際公約禁止使用。
馬爾地夫慘淪IS聖戰戰場 5船遭隨機炸毀、遊客被蓄意攻擊滿身傷
馬爾地夫是許多人心中首選的度假蜜月勝地,然而這樣的仙境卻在15日傳出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在當地發動恐怖攻擊,至少有5艘船遭汽油彈炸毀,其中一艘更是當場燒到剩下焦黑骨架。事後聖戰士明確指出目標是「馬爾地夫政府與其效忠者」。綜合外媒報導,著名的旅遊勝地馬爾地夫從今年2月開始就陸續出現恐怖攻擊,馬爾地夫警方表示,本月15日清晨南阿里環礁(Alifu Dhaalu Atoll)港口遭人蓄意縱火,IS武裝分子在中部海岸炸毀5艘船,其中包括一艘警用快艇、一艘救護快艇。馬爾地夫15日驚傳有IS聖戰士在當地港口發動恐怖攻擊,用汽油彈炸毀5艘船,事後承認犯案,明確指出目標為「馬爾地夫政府與其效忠者」。(圖/推特 @herbert engel)事發後不久,IS隨即發表聲明是該組織聖戰分子所為,下手動機為消滅馬爾地夫政府與其效忠者,並以「燃燒彈」作為武器,摧毀屬於「叛教馬爾地夫政府及其效忠者」的船隻,且附上船隻殘骸的照片,而2、3月隨機攻擊遊客的案件也是IS支持者所為,根據報導指出,當時馬爾地夫警方於2月共逮捕7名隨機持刀傷人的IS聖戰士,共有3名來自中國、澳洲的外籍人士受傷。馬爾地夫是伊斯蘭國家,有30年是前總統蓋約姆(Maumoon Abdul Gayoom)統治,當時為「溫和的伊斯蘭國家」,2008年該國迎來民主制度,讓更多宗教有開放表達空間,冒出薩拉菲主義等保守的意識型態,「伊斯蘭極端主義」竄起,許多人民紛紛開始效忠於IS組織,甚至自發性發起「聖戰」,激進者於是開始故意攻擊觀光客、島嶼飯店,藉以打擊仰賴觀光發展經濟的馬爾地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