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衰退
」 營收 上市公司 台股 證交所 聯發科全體上市公司前3季營收年增12% 這「3大產業」卻沒賺錢
台灣證券交易所今(12)日公布,2024年10月全體上市公司營收總計3兆9,154億元,較112年同期成長4,163億元、年增11.9%。同時,證交所也公布3大營收成長產業,以及營收衰退產業。目前本國及第一上市公司(含創新板公司)分別為943家及83家,共1,026家皆已在11月11日前完成2024年10月營收申報作業。證交所表示,2024年10月全體上市公司營收總計3兆9,154億元,較112年同期成長4,163億元(11.9%),營收成長公司共608家,衰退公司共418家;而累計至113年10月全體上市公司營收總計34兆1,748億元,較112年同期成長3兆7,077億元(12.17%),營收成長公司共667家,衰退公司共359家。據統計,10月份「營收成長產業排名」,第一名為建材營造業 、第二名環保綠能業、第三名水泥工業;今年累計至10月的排名則為第一名航運業 、第二名電子通路業、第三名金融保險業。證交所說明,建材營造業因大型工案銷售認列收入,綠能環保業因工程案件依進度認列收入,水泥工業因個別公司受惠合併公司業績,致本月較2023年同月成長。此外,累計至113年10月營收成長較大之產業,航運業因地緣政治效益使運價及運量上漲,電子通路業受惠AI伺服器使電子零組件需求增加,金融保險業因保險淨收益及投資收益增加,致累計營收成長。而10月份「營收衰退產業排名」第一名油電燃氣業、第二名玻璃陶瓷業、第三名塑膠工業;今年累計至10月的排名則為,第一名油電燃氣業、第二名玻璃陶瓷業、第三名鋼鐵工業。證交所解釋,油電燃氣業因杜拜原油均價下跌,玻璃陶瓷業因中國房地產景氣不佳,塑膠工業因市場需求減少,致本月較2023年同月營收衰退。累計營收衰退較大的產業,油電燃氣業因杜拜原油均價下跌,玻璃陶瓷業因中國房地產景氣不佳,鋼鐵工業受終端需求疲弱影響,致累計營收衰退。
上市公司8月營收年增逾13% 「這產業」躍增近六成擊敗電子業
受惠於半導體、AI與蘋果相關供應鏈,今年台灣經濟數據、外銷訂單等表現亮眼,台灣證券交易所數據顯示,8月全體上市公司營收總計3兆5266億元,年成長4290億元,增幅13.85%,而成長前三大產業分別為航運業、其他電子業及電子通路業;投顧認為,外銷訂單是台股營收先行指標,預計上市櫃公司9月營收將不輸8月。數據顯示,8月合併營收創新高的,有大立光、長榮航、廣達、大聯大、統一、台達電、樺漢、智邦、全家、旺矽、辛耘、京鼎等;統計有高達684家的8月合併營收呈「年月雙增」,但也有806家的營收低於7月的成績。證交所表示,上市公司8月營收成長較大產業,第一名為航運業,因為去年基期低,以及運價上漲,營收年增58.56%;其他電子業受惠AI雲端產品及客戶新品備貨,營收年增29.9%;電子通路業受惠AI伺服器使電子零組件需求增加,營收年增28.59%。而8月營收衰退較大產業,貿易百貨業因個別公司認列匯兌損益,營收年減35.31%;建材營造業因建案工期影響,使工程及房地出售收入減少,營收年減18.3%;玻璃陶瓷業因中國大陸的房地產景氣不佳,營收年減16.36%。累計前8月營收成長前三大產業分別是:電子通路業、航運業及半導體產業;累計營收衰退三大產業依序為:玻璃陶瓷業、電器電纜業及鋼鐵工業。
毛孩商機加溫!2023寵物殯葬營業額首度破億 5年增加近10倍
財政部統計處今(22)日表示,依不同宗教、地區等喪葬禮俗置辦逝者身後事宜,向來受到國人重視,隨著寵物逐漸被視為家庭成員的一份子,毛小孩殯葬需求成長,去年殯葬業銷售額244億元,其中,寵物殯葬營業額達1.3億元,5年來增加9.8倍。根據財政部統計數據顯示,國內殯葬業近年從業家數穩定小幅上升,每年介於1.2%至3.4%,去(2023)年為4,524家,5年增10%;殯葬業銷售額方面,2020年疫情期間為降低染疫風險,告別儀式從簡,因此營收衰退1成3,之後逐漸回升,2023年為244億元,5年增9.1%。值得注意的是,隨毛小孩經濟範圍延伸,寵物臨終送行商機也持續加溫,加上2023農業部放寬寵物殯葬合法門檻,使更多業者投入。據統計,寵物殯葬營業額從2018年的1,000萬元規模,到去年首度突破1億元,來到1.3億元,5年來成長9.8倍。此外,財政部也指出,殯葬業主要分布於人口較多的縣市,去年台北市每家銷售額3,622萬元,遠高於全台平均539萬元,主因大型禮儀公司設立於台北市並經營跨區服務;其餘多數縣市介於300萬至540萬元,雖偶爾受高額殯葬案件影響,但在民眾多已認同火化及環保自然葬俗下,各縣市平均每家銷售額大致維持在一定區間內,變動起伏不顯著。
達發董座:今年終端需求回溫 「看好四大產品線藍牙有望創新高」
聯發科(2454)轉投資的「小金雞」達發(6526)在21日舉行股東常會,並在董事會通過由達發董事長謝清江兼任九暘電子董事長。謝清江在記者會上表示,今年終端需求已緩步回溫,營運表現開始恢復成長,四大產品線都有機會成長,其中以藍牙晶片業務增長最強勁,有機會創下歷史新高。達發科技去年營業收入為135.76億元,年減27.7%,稅後淨利為9.7億元,每股盈餘為6.47元。21日股價收在平盤的792元。謝清江表示,去年總體經濟受高利率、高通膨、國際局勢不穩定、疫後終端市場表現不如預期等因素影響,造成市場疲弱,所以營收衰退,但今年終端需求已緩步回溫,營運表現開始恢復成長,達發今年前5月營收累計70億元,年增33.14%。謝清江表示,達發選擇的產品都是投入時間很長、技術難度高,「很適合我們的領域」,目前四大產品線中,藍牙音訊最強勁、固網寬頻最穩定,這兩項就占八成營收,還有衛星定位晶片與乙太網產品;最近在積極擴大新產品布局,像是跟聯發科一起做車用平台與研發機頂盒領域,也在研究光模組器件,「都需要時間做技術的累積」,會持續專注基本面,並加重投入高毛利晶片,積極拓展歐美客戶,並布局迭代和高門檻技術。達發為強化網通布局,先前通過認購九暘私募普通股躍升為最大股東,謝清江表示,九暘過去規模較小,在晶圓投片與封測的成本較高,未來將結合集團資源,進行體質調整,讓其原本約30%的毛利率往達發靠近,公司長期毛利率希望維持48%到50%;短期目標是損益兩平並獲利,有機會在下半年合併報表。
520行情熄火?電金傳齊弱台股早盤跌逾百點
美股主要指數20日漲跌互見,道瓊指數下跌196.82點,那斯達克指數上揚108.91點,收在新高16794.87點,台股21日開低起伏,盤中一度跌140點 ,最低在21131.62點,電金傳產類股齊弱,11點後跌勢稍緩,運輸、營建、觀光類股續跌超過1%,權值股台積電(2330)由黑轉紅,盤中漲0.5%力拼平盤。賴清德政府20日走馬上任,但台股開小高後多空一路對決,就職演說內容提到兩岸關係時略顯強硬,讓當時台股應聲跳水156點,最低在21102點、跌破5日線,後來由國家隊拉動金融股,終場再拉台積電收平盤,然而因未釋出兩岸明確利多,觀光股已連續兩日走弱,雄獅 (2731)盤中下跌逾2.7%失守160元,晶華 (2707)也跌逾3.2%。電子五哥則漲跌互見,英業達(2356) 、緯創(3231)盤中漲約1%,廣達(2382)、和碩(4938)力撐平盤,仁寶(2324)董事長許勝雄預計在5月底股東會宣布卸下董事長一職,盤中則小跌0.5%。晶圓代工廠力積電(6770) 選在21日舉行股東會,盤中小漲0.78%。總經理謝再居表示,近來雖然AI產業火熱,但手機及個人電腦市場呈現衰退,相關半導體產線如顯示器IC、影像感測器、電源管理IC都有衝擊,加上記憶體市場崩跌,也遇上中國市場疲弱與競爭激烈,2023年整體營收衰退42%,但已努力透過調整產品線與投資策略來改善,預估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客戶庫存調整結束,再加上銅鑼廠產線下半年也會提供業務新機會,屆時公司營收將逐漸回升。儘管這兩天台股表現平淡,投顧分析,輝達NVIDIA即將公布財報,微軟有開發者大會,6月有Computex電腦展、蘋果WWDC大會接連舉行,接下來科技股仍有動能,目前台股在類股輪動下,多頭趨勢不變。
電商生死鬥1/「昔日龍頭PChome怎麼了?」 三國殺電商界大洗牌2024決戰直播圈
近來台灣電商圈很熱鬧,本土電商龍頭momo富邦媒(8454)總經理谷元宏高喊,今年「營收一季應會比一季好」,才過兩天,老品牌PChom網路家庭(8044)竟被傳「倒閉」,迫使網家發重訊澄清並喊告;CTWANT記者調查,在中國的淘寶、新加坡的蝦皮、韓國酷澎三國夾擊下,成長遇瓶頸的本土電商,近期紛紛轉向中國大陸盛行的「直播帶貨」取經。經濟部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新冠疫情引爆「無接觸商機」,網路銷售平均成長19.7%,疫情過後成長放緩,2023年網路銷售額為5035億元,雖創下統計以來新高,但年增僅2.1%,尤其去年第四季,網路銷售占整體零售業營業額11.7%,罕見出現年減0.2個百分點。在網購成長放緩激戰中,除了本土業者,還有「外來的和尚」在敲鐘,韓系電商酷澎2021年登台,選在2023年開打價格戰,挾韓國食品美妝及折扣價搶台灣本土商品生意,廣告宣傳鋪天蓋地,去年更在台灣申請454件專利,大多是針對訂單管理預測的演算法,拿下經濟部統計的外國廠商專利量第六名,且是唯一非半導體產業;今年上半年會在桃園開設第三座物流中心,經濟部官員表示,這擺明要長期抗戰。韓系電商酷澎來勢洶洶,在生活用品方面折扣很多。(圖/翻攝自酷澎官網)土洋電商大戰中,網家繳出連兩年營收衰退及虧損的成績單,從2021年第四季起,除了一季持平,其餘每季都虧損,2023年全年營收410億元,稅後虧損5.2億元,其中第四季虧2.76億,是上櫃以來第二大虧損。前一次大虧損,是在2018年與外來勁敵蝦皮購物打價格補貼戰時,每股淨損高達8.49元,不料五年後再陷困境。因此,當月前網路流傳「PChome驚傳倒閉」一文時,網友再度議論,台灣民眾已習慣網路購物前會在不同平台比價,而PChome除了商品價格沒有明顯優勢,還有「介面難用」、「搜尋很差」、「沒有新意」、「缺乏題材」等。網家也表示,疫情解封後,消費者走向戶外、上街消費並增加休閒旅遊活動等支出,影響電商產業甚多,網家以3C家電銷售為主,B2C電商本業營收動能受抑。市場人士向CTWANT記者分析,網家營收下滑之際,新建的巨大物流倉庫反成財務包袱,「2023年網家啟動林口A7物流中心,每年租金3億、設備費用1億元,約一個月就要花3千多萬元,在營收獲利下滑時,這些都是虧損因子,加上子事業太多、將比兵多、經營層尾大不掉等,說要改革是難有起色。」物流是每個電商的關鍵「最後一哩路」,像是momo有大量的「衛星倉」,總計超過60幾個倉庫分散在全台各地,可找客人最近的倉庫出貨,缺點是同一訂單會被分成很多包裹、分批拿到;而PChome則偏重大型集中倉庫,好處是集中管理、但風險就是突遇訂單大增時會塞車,畢竟都要先入倉再轉運給物流配送,像是疫情期間,原本自豪的24小時到貨,被網友笑說是240小時。投資達人「銀行家尼莫」甚至在臉書上直言,網家「營運確實高度仰賴銀行借款,若未來兩年營運未能轉盈以及創造正的現金流,銀行抽銀根的話就需要回到資本市場融資了。」但回顧網家的股價走勢,從2015年高點五百多元一路走低,2021年疫情期間一度衝上164.5元,之後跌到4月9日僅剩32.15元。momo也聯合知名品牌做直播促銷,網友的問題千奇百怪。(圖/翻攝自momo直播)另一家本土電商momo母公司富邦媒,同樣在疫情及洋商夾擊下,2021及2022年營收從880億元衝上千億,年增分別為31%及17%,2023年成長放緩,年增5.6%,但營收1092億元續創新高,每股盈餘高達15.1元,4月9日股價則為388元。就在網家忙著澄清傳言,說明運營及資金運用正常之際,momo和東森購物兩大電商則將2024年重心轉向中國盛行多年的直播帶貨上。谷元宏表示,從電視購物起家的momo,做直播就像是TV 2.0,也會鼓勵一般廠商自己開直播。業者向CTWANT記者透露,momo也計畫與專業直播服務商合作,招募與培訓直播主,就像是購物天后養成班。從電視購物起家的東森,去年9月就透過阿里巴巴直播電商平台進軍中國直播市場,找來藝人明道做直播間,全場觀看人數超過290萬,三場直播創下2.6億元的業績;10月推出「東森直播Channel 5」,以保健食品和美妝為主,未來不但會開啟雙向商品交流,並有機會拓展東南亞市場。東森購物找來藝人張晨光、明道在大陸開直播,短短4小時就賣出超過1.2億元的業績。(圖/東森購物提供)東森總裁王令麟認為,過去電視沒辦法互動,但直播可以提出意見,更能吸引他們的目光,「直播客群不光是年輕人,而是45歲以上青壯年」。可見連電商都要轉換思維,才能應對現在的需求。
和大獲美EV車廠訂單年營收可望回溫 23日股價漲4.6%收54.6元
汽車傳動系統廠和大(1536)預期今年營收有機會補平去年缺口,不過整體來看營收動能仍偏溫和,加上認為今年較無美元升值的匯兌挹注。法人認為,今年獲利仍有待觀察。和大股價上周連兩漲後,上周五(23日)股價收54.6元,單日漲幅4.6%,單日成交量放大至14763張。受多個車用客戶庫存調整影響,和大去年合併營收年減約10%,低於市場預期。雖去年營收衰退,但在歷經去年下半年客戶庫存調節後,公司指出,庫存修正最快於今年第一季可告一段落,第二季可恢復正常,前三大客戶今年訂單皆較去年成長。和大預估今年成長動能主要來自Tier 1大廠BorgWarner釋出更多委外訂單,至於美國新墨西哥州廠則預計2025年第二季投產。此外新接獲美國新能源車廠訂單,並已於近日少量出貨,今年營收可恢復兩位數成長,毛利率亦可望回升至20%以上。和大上周五股價單日漲幅4.6%,以54.6元作收,站回五日線及月線之上,且月均線回升上揚,單日成交量放大至14763張,外資連連兩日賣超,不過自營商則由賣轉買。
英業達旺年會葉力誠喊:2024「AI轉型元年」 力拚車載營收三年達千億
新董新氣象!英業達(2356)旺年會26日在南港展覽館席開600桌盛大登場,這次是去年6月接下董事長的葉力誠在集團旺年會首秀,他在舞台上宣布,2024年為英業達的「AI轉型元年」,希望集團能全面數位轉型;而在旺年會前的記者會上,他也提到新事業展望,表示AI伺服器將有倍數成長,車載事業希望能在2027年貢獻千億營收。英業達旺年會26日於南港展覽館盛大舉行,席開600桌。(圖/黃威彬攝)英業達2023年自結合併營收為5417.45億元、年減4.98%,為歷史第三高。「今年仍將是挑戰的一年」,英業達總經理蔡枝安表示,原本預期景氣將回升,但目前市場情況難以預測,今年一開始就看到很多海外的企業在裁員,以去年集團營收衰退約5%,跟其他同業比起來已算不錯,預計今年營收仍能有個位數成長,包括筆電部門會有個位數成長、伺服器將有雙位數增幅,其中AI伺服器出貨量倍增,營收則會更好,去年公司AI伺服器佔伺服器比重約5到6%,預期今年將超過10%。針對AI PC,個人電腦事業群總經理張輝認為,2024年出貨主力還是傳統PC,AI的確是觸發市場成長的新興產品,但還需要時間醞釀和消化,預估2025到2026年才會有明顯成果,不過英業達都有佈局。而葉力誠期望最高的事業體是車載產品,葉力誠說,英業達2017年就踏入車載領域,今年會較去年成長,且期望在明後年大幅成長,在2027年貢獻千億營收。英業達將自身定位「Tier 1.5(1.5 級供應商)」,會持續與 Tier 1 合作,包括車載資訊娛樂系統與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等都有合作項目。葉力誠也提到,英業達未來的目標還有AIoT、邊緣 AI、5G 甚至是 6G,以及低軌衛星等,將積極布局全球,全球製造是英業達的第一步,除全球接單、全球生產之外,會思考如何更貼近客戶,讓產銷更順暢,所以下一步將導入全球運營,各地都會有決策群,讓決策更有效率。 由於今年陸續有泰國、越南、捷克、墨西哥等新廠增建與既有產線升級等工程,全年資本支出約4.5億美元,蔡枝安表示,未來將透過優化產品組合、增加整體營業額,以提升合併毛利率,預計今年下半營運將優於上半年。面對美中貿易戰的禁令,蔡枝安坦言會受到影響,但這方面損失已當作既定事實,將尋找解決辦法。
買氣淡2022年DRAM模組銷售173億美元年減4.6% 集邦:金士頓仍全球第一
受通膨衝擊,影響消費性電子產品買氣,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DRAM模組市場整體銷售額173億美元,年衰退約4.6%;其中各模組廠因供應的領域不同,讓各家營收表現差異較大,且呈現高度集中的狀態,其中美商Kingston(金士頓)的市占達78%,雖營收小幅下跌,仍維持全球第一,台灣的ADATA(威剛科技)被中國崛起的Ramaxel(記憶科技)擠下,排全球第三。TrendForce表示,儘管終端市場需求不佳,但基於Kingston品牌規模,加上完整的產品供應鏈,使得其營收衰退幅度較小,去年在DRAM的營收為135億美元,僅衰退5.3%,穩居市占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Ramaxel(記憶科技)在2022年成長近九成,主因還是2021年衰退太多,當時排行全球第七,近來營收規模走向合理,在伺服器領域也有大幅斬獲,在server OEM通過客戶驗證,PC OEM端亦穩定供貨成長,在雙領域出貨增長的帶動下,2022年DRAM的營收為6.53億美元,全球市佔3.78%。ADATA(威剛科技)主要供貨為消費型產品,雖去年積極布局工控、車用及電競類高毛利產品,但現階段占比仍低,故難以抵擋全球需求緊縮帶來的影響,DRAM的營收為5.76億美元,營收衰退10%,全球市佔3.33%,排名第三。第四名也是中國的POWEV(嘉合勁威),受惠於旗下品牌於電競市場耕耘有所斬獲,營收向上;中國的Kimtigo(金泰克)雖積極開發各領域產品,拓展全球版圖,但仍不敵電子消費力道下滑,營收衰退,排名則小幅上升至第五,以上的中國公司大部分總部都在深圳,而全球前五大記憶體模組廠就占整體銷售額的90%。
上市公司6月營收年減15.91% 航運業「衰」最大年減41%
證交所表示,上市公司含創新板共計979家皆已完成6月營收申報作業,今年6月總營收年減15.91%,衰退較大產業是航運業,年減41.73%,主因為通膨壓力致市場需求低迷使運價下跌。依據上市公司公告今年6月營收顯示,6月份全體上市公司營收總計3兆253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5,722億元、-15.91%,營收成長公司共326家,衰退公司共653家,較前年同期則衰退784億元、-2.53%。另累計1至6月全體上市公司營收總計17兆3,324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2兆4,262億元、-12.28%,營收成長公司共344家,衰退公司共635家,較前年同期則衰退4,273億元、-2.41%。全體上市公司6月當月營收呈現成長趨勢之主要產業為觀光餐旅業、綠能環保業及金融保險業,衰退趨勢之主要產業為航運業、油電燃氣業及塑膠工業。全體上市公司1至6月累計營收呈現成長趨勢前三名產業為觀光餐旅業、汽車工業及資訊服務業,衰退趨勢產業為航運業、塑膠工業及金融保險業。證交所表示,經瞭解全體上市公司當(6)月份營收成長較大之產業,觀光餐旅業因跨境旅遊需求大增及疫後客流量復甦,綠能環保業因承包之工程案件陸續認列工程收入,金融保險業主係投資收益增加,致本月較去年同月成長;當(6)月份營收衰退較大之產業,航運業因通膨壓力致市場需求下降運價下跌,油電燃氣業受油價下跌及通膨致需求低迷,塑膠工業因電子材料需求下滑,致本月較去年同月營收衰退。全體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營收成長較大產業為:觀光餐旅業因跨境旅遊需求大增及疫後客流量復甦,汽車工業因車用晶片供應及航運問題緩解,資訊服務業受惠金融產業、ESG系統開發、資安服務等業務增加,致累計營收成長。累計營收衰退較大產業是:航運業因通膨壓力致市場需求低迷使運價下跌,塑膠工業因總體經濟衰退,下游廠商調節庫存且產品價格下跌,金融保險業因保險業務淨收益及投資收益減少,致累計營收衰退。
上銀、大銀接單優於預期 鎖定北美物流用機器手臂
上銀集團旗下上銀(2049)及大銀微系統(4576)兩公司接單回溫,表現優於原先預期。上銀4月及前4個月合併營收均比去年同期衰退逾21%,上銀董事長卓文恒昨(6日)表示,兩公司均正向看待下半年營運,預期第二季營運優於第一季,但要補上前四月營收衰退部分,還須觀察外在變數,今年營運目標是力拚與去年持平。上銀自結4月合併營收21.5億元,月減5.7%、年減21.5%;前四月合併營收78.8億元,年減23.5%。周三(10日)將舉行線上法說會,說明第一季財報及未來營運展望。卓文恒指出,上銀前四月接單比去年底預期好,目前滾珠螺桿及線性滑軌等傳動系統元件平均訂單能見度仍維持3.5至4個月,4月部分產線及製程加班趕工,上半年訂單滿載;晶圓機器人訂單則因半導體產業需求不如之前殷切而略減。卓文恒表示,上銀原規劃年底量產車用滾珠螺桿,應用在車廠的煞車、轉向及避震系統,考量車用滾珠螺桿多半是扣件廠生產,量大但單價低。上銀去年毛利率36%,而車用滾珠螺桿不到20%,對獲利貢獻不高便先暫緩生產,轉為美國物流業設計專用機器手臂,年底前小量出貨,先鎖定北美市場。大銀方面,接單數量從去年12月至3月呈逐月回溫,大陸市場訂單比去年底回升,主因是製造業及自動化產業需求增加。目前精密定位控制元件、微米及奈米級定位平台訂單能見度從去年第四季1~1.5個月增加至2~2.5個月,部分長約客戶訂單看到年底。卓文恒透露,新冠疫情期間,上銀與美國一家新創公司洽談合作,針對美國物流業大廠設計開發物流用機器手臂,用在物流上下貨車搬運,新創公司則提供軟體及視覺判斷。第一代產品已經交由新創公司測試,美國物流業高層預計6月來台參觀上銀運作情況、布局及設計,預計年底小量供貨。
台積電法說會今登場 準備掀台股悶鍋行情
台積電法說會20日登場,選擇押寶或觀望都進入最後倒數,法人指出,市場首要觀察焦點擺在第二季、下半年展望,若台積電釋出訊息不遜於市場已明顯下修後的預期,短線即有反彈空間,更重要的是,台股屏息靜待法說的壓力悶鍋將被掀開,行情方向可望明朗。內外資大型研究機構已接連提出對台積電第一季財報、第二季財測預期,儘管各家估計值在幅度上略有差異,然第二季將會衰退是法人共識。外資圈對台積電第二季營收財測落在季減5%~10%之間,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的市場共識各為52.8%與40.8%,單季每股稅後純益(EPS)是6.85元,各項財務數字都比第一季衰退。就籌碼面來看,國際機構法人最近對台積電買賣動向並不規律,進出幅度也偏小,台積電股價4月以來回檔4.4%,19日收510元,然同期間外資對台積電賣超並未失控、累計僅1.5萬張,顯示國際資金小進小出不是造成台積電回檔的元凶,外資圈人士坦言,不如說是各方都缺乏對產業景氣的能見度,或是對相關族群股價將如何反應的把握度不高,因此,法人寧可等法說會一錘定音,再做持股部位調整。外資圈人士認為,各研究機構的下修幅度均相當「有感」、甚至可說是有點悲觀,外資看台積電2023年營收衰退幅度已來到4%~8%之間,全年EPS亦下修到30元~32元左右,只要台積電法說對第二季與下半年展望「沒那麼糟」,外資圈近期預估值便可能成為市場看台積電的底部。
TrendForce:前十大晶圓代工產值Q1續減 台積電、格羅方德市佔增
研調機構TrendForce指出,2022年就第四季前十大晶圓代工產值面對十四個季度以來首度衰退,季減4.7%,約335.3億美元,且面對傳統淡季及大環境的不確定性,預期2023年第一季跌幅更深。除台積電、格羅方德市占率不減反增,前五大業者難逃砍單潮。TrendForce調查顯示,終端品牌客戶自去(2022)年第二季起便陸續啟動庫存修正,但由於晶圓代工位於產業鏈上游,加上部分長期合約難以迅速調整,因此除部分二、三線晶圓代工業者能因應客戶需求變化能即時反應進行調整,其中又以八吋廠較明顯,其餘業者產能利用率修正自去年第四季起較為明顯。旺季不旺及客戶庫存修正,持續影響第四季各家業者營收表現,台積電(TSMC)儘管有iPhone、Android新機備貨需求支撐,去年第四季營收仍季減1.0%,約199.6億美元,市占率則上升至近六成,主要是二、三線晶圓代工業者受客戶庫存修正衝擊較大,讓台積電有機會拿下更多市占;製程營收方面,7/6nm的營收衰退大致由5/4nm成長抵消,7nm(含)以下先進製程營收占比則穩定維持在54%。由於三星(Samsung)擁部分iPhone、Android新機零組件拉貨動能,稍微抵銷客戶修正幅度與先進製程訂單流失的缺口,第四季營收季減約3.5%,達53.9億美元。值得留意的是,TrendForce觀察到三星7nm(含)以下先進製程客戶高通(Qualcomm)、輝達(NVIDIA)旗艦新品轉單出走,但尚無量體相當的新客戶填補產能,將導致三星2023全年先進製程產能利用率約60%處低迷水位,2023年營收成長動力恐不足。聯電(UMC)第四季產能利用率與晶圓出貨量齊跌,營收約21.7億美元,季減12.7%,其中十二吋與八吋各製程相較2022年第三季均呈現衰退,又以八吋0.35/0.25um製程下滑最劇烈,季減幅高達47%。反觀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受惠於晶圓平均銷售單價、產品組合優化與非晶圓相關收入增加,第四季營收仍季增1.3%,達21.0億美元,是唯一營收正成長的業者,市占率也上升到6.2%。中芯國際(SMIC)晶圓出貨量與銷售單價齊跌,第四季營收季減15.0%,約16.2億美元,各終端營收又以智慧家庭與消費性電子領域衰退最劇。此外,儘管中芯國際已祭出約20~30%降價優惠試圖激勵客戶投片,但考量中美關係摩擦帶來的風險,成效並不明顯,今年第一季產能利用率及營收恐再因此收斂。
小米大舉裁員震驚台廠 聯發科、友達、大立光、鴻海全遭殃
隨著非iPhone手機的銷售量陷入大衰退,全球第3大、中國手機龍頭小米19日也傳出大舉裁員5千人,創下近年手機品牌最大裁員紀錄,引發負責非iPhone手機供應鏈的眾多知名台廠震驚,其中身為手機晶片龍頭的聯發科更是首當其衝,不得不趕緊減少投片量。中國知名創業家雷軍於2010年4月成立小米集團(XiaomiCorporation),是繼蘋果、三星、華為之後第4家擁有手機晶片自研能力的手機廠商,產品主打智慧型手機、智慧型硬體和IoT平台等。創業短短7年,年營收就突破人民幣千億元,之後更因為華為手機遭到美國官方封殺,隨即躍升為中國手機銷售龍頭。小米智慧型手機更一度在2021年第2季登上市場份額全球第2的寶座,占比17%。不過受到中國防疫政策和全球經濟情勢不佳的影響,中國手機市場銷售疲弱,尤其中國雙十一購物季時的非iPhone手機銷售量更大幅衰退35%,小米手機銷售量也因此急遽下滑,今年第3季營收衰退9.7%至707億元人民幣,獲利更因此由盈轉虧達人民幣14.7億元(約新台幣64億元),導致小米被迫無預警大舉裁員度過寒冬。而小米的裁員風暴也一路吹向台廠,由於小米向來與台灣供應鏈關係密切,導致台廠也被迫砍單,包括聯發科、友達、大立光與鴻海等一線大咖全遭殃,尤其台灣IC設計龍頭聯發科更是首當其衝。知情人士透露:「最近一次法說會,Rick(蔡力行)說要謹慎地管理獲利能力,並策略性配置資源以支持中長期的成長。具體的作法,就是謹慎控制預算、投片量減少一成,也就是至少明年上半年的成績不會太理想。」
美升息影響 「5大慘業」曝光
中華徵信所統計,有165家上市公司出現11月營收較10月減少、相較去年同月衰退,以及前11月營收呈現年減的「三衰」狀態,其中電子零組件業有22家最多,占比13.33%;其次是半導體業,共計18家,占比10.91%;其他電子業也有12家,7.27%居於第三。而金融保險業和建材營造都是10家,占比分別都是6.06%,擠入前五大「慘業」當中。這5大產業占165家上市公司比重超過4成,其營收衰退的情形更值得關注。儘管「三衰」上市公司家數相較於10月而言,已經從200家減少到165家,出現和緩的跡象。但是中華徵信所認為,這可能只是一時的跡象,12月可能再度出現反轉,並不容掉以輕心。中華徵信所分析,主要原因為美國持續升息,美國企業借款利息支出更為加重,營運資金吃緊的情況之下,會使美國企業對於營運保持保守態度、減少資本支出。而美國銀行體系則因為持續升息,帶動更多市場資金回歸流到銀行體系,也對上市公司股價造成壓力,籌資不易下,對美國經濟衰退形成更大的壓力。中華徵信所認為,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所說,明年內不可能降息,基本上對於持續升息態度保持堅定,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趨勢。中華徵信所指出,每一次升息影響會在升息後的3個月才開始反映在市場上,那麼美國升息要延續到明年上半年,其影響不排除延遲到明年底,期間美國經濟衰退不排除會超乎市場預期,這也是2023年度最可怕的灰犀牛。
165家上市公司營收衰退 這慘業比重高達31.51%
CRIF(中華徵信所)今日提醒值得注意,上市公司11月營收較10月衰退、且較去年同月營收衰退,同時累計前11月營收也衰退共計165家上市公司。其中電子零組件業占有22家為最多,其次則為半導體業的18家,第3位則是其他電子業的12家;這3大類產業在165家持續衰退的上市公司合計比重達31.51%之多,的確為最需要關注的族群。若再加上金融保險業及建材營造業,這5大產業在165家持續衰退的上市公司所占比重則升高到44.84%,其營收衰退的壓力也更值得關注。CRIF認為以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所說明年內不可能降息,即使緩和升息速度,但基本上美國聯準會對持續升息態度保持堅定,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趨勢。試想如果每一次升息的影響會在升息三個月後才開始反映在市場上,那麼美國聯準會的升息要延續至明年上半年,其影響不排除會延遲到明年底,而這段時間內美國經濟衰退也不排除會超過市場預期,這也是2023年的最可怕的灰犀牛效應。
上市企業8月營收3.35兆元增長6.5% 「這三產業」倒退嚕
證交所今天(13日)公布統計,全體上市公司1至8月累計營收呈現成長趨勢之前三名產業為油電燃氣業、航運業及半導體業,衰退趨勢產業為金融保險業、光電業及玻璃陶瓷業。8月當月營收呈現成長趨勢之主要產業為油電燃氣業、觀光事業及其他業(製鞋大廠等),衰退趨勢之主要產業為金融保險業、光電業及玻璃陶瓷業。臺灣證券交易所表示,本國及第一上市公司分別計891家及77家,共計968家皆已於9月12日前完成8月營收申報作業。依據上市公司公告111年8月營收顯示,全體上市公司營收總計3兆3,506億元,較110年同期成長2,054億元(6.53%),營收成長公司共569家,衰退公司共399家,較109年同期則成長5,417億元(19.29%)。另累計1至8月全體上市公司營收總計26兆4,007億元,較110年同期成長2兆3,001億元(9.54%),營收成長公司共618家,衰退公司共350家,較109年同期則成長6兆808億元(29.93%)。證交所表示, 8月營收成長較大之產業,油電燃氣業受原油價格上漲影響,帶動產品價格上漲,觀光事業受國內旅遊復甦影響,其他業係製鞋大廠去年同期受越南疫情影響基期較低,本期訂單穩健產能滿載,致本月較110年同月成長。至於8月份營收衰退較大之產業,金融保險業因保險業務淨收益及投資收益減少,光電業因面板價格下跌及市場需求下滑,玻璃陶瓷業受中國房地產及景氣下修等因素影響,玻璃價格回跌,致本月較110年同月營收衰退。在累計至8月營收成長較大之產業,油電燃氣業即是受原油價格上漲影響,帶動產品價格上漲,航運業受惠貨運需求成長及運價上漲,半導體業受5G晶片及車用晶片等市場需求影響,致累計營收成長。
雙A囚徒困境3/連續利空股價落底? 分析師:「中長期買盤已悄進場」有望Q4完成打底
近期台股電子利空消息不斷,不管品牌廠或代工廠,一再釋出庫存高升訊息,「有一種用利空來測試底部的味道。」財經專家游庭皓指出,從中長期來看,電腦品牌廠因股價回檔,現金殖利率反而墊高甚至呈現倍增,從4-5%提升到7-8%,或許是可介入的時間點。「而庫存的狀況,基本上每3-4年都會有一個周期,就端看投資人能不能找到相對低點進行切入。」游庭皓說。財經專家游庭皓認為,雙A股價走跌,推升值利率飆高,讓中長期買盤開始進場。(圖/CTWANT資料照)分析師陳建雄表示,現在的PC族群,不管是聯想(Lenovo)、華碩(2357)、仁寶(2324)、廣達(2382)等,因為庫存的關係,對於後市都比較悲觀,基本上都要去化到明年第一季,甚或是明年第二季,但是從股價面來看,都會提前一個季度先行落底。換言之,快則今年第四季,慢則明年第一季,股價應都會先落底。以華碩為例,因營收衰退嚴重,去年第四季1519億元,今年第二季剩下1269億元,連帶地去年全年每股稅後純益59元,今年上半年只有16元,預估今年全年約30元,幾乎腰斬,反映在股價上,也是持續拉回,從年初還可維持在360元之上,7月底摜破300元大關,加上又除息,最低來到248元。「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華碩)季線壓力大,但現在跌深成交量並沒有減少,顯示有中長期買盤承接。」陳建雄說。宏碁情況雷同,季線也是很大壓力區,「不過比華碩好一點的是,宏碁股價並沒有破底,有一種在打底的狀況,股價要漲的壓力不小,但是要大跌的機會應該也不大。」陳建雄說,對於以短線為主,或是希望資金利用比較有效率的投資人,還是換股操作。去化庫存成為筆電廠今年的重要目標,各家廠商也積極祭出各種促銷方案吸引買氣。(圖/CTWANT資料照)庫存拉高是因為消費力道減緩,而消費力道減緩是因為通膨,近期原物料報價開始下滑,使廠預料升息力道將會減緩,甚至明年有可能會降息,消費力道就有機會回升。陳建雄認為,現在的筆電族群確實還需要一點時間來整理,但是整理的時間,不排除會比市場預期的短,因此確實可以尋找逢低布局的切入點。華冠投顧分析師劉炯德也指出,台股不論是品牌雙雄或是代工四強,今年以來一直是本土投信長期支持買超的標的,目前品牌雙雄宏碁及華碩股價低點均出現大量買進,短線低點已現,正逐步往填息之路前進。另外四川停電也值得注意,畢竟筆電的主要生產基地就是在四川,停電當然會造成廠商無法生產,短期來看確實是相對利空的消息。但萬寶投顧執行長賴建承認為,其實筆電代工廠,反而可以稍稍去化庫存,也未必全然是壞事,至少從股價上來看,並沒有什麼跌。現在要觀察的是,停電狀況何時解除,如果停電時間拉長,或是地點增加,那就不妙了。
旅行社轉型賽3/雄獅營收大跳水284億仍稱王 「這黑馬」搶離島偽出國奔第二
國境逐步開放,國內6家上市櫃旅行社轉型賽也開跑,龍頭雄獅除了深耕軌道旅遊,近期另招募百名國外旅遊業務,為國人報復性出國做準備;機票銷售起家的易飛網,嗅到離島偽出國商機,搶快代理南北之星快輪船票銷售,成了疫情中大黑馬;2年前易主的燦星旅,在新東家關係企業亞果遊艇加持下,瞄準藍海市場,並代理團團圈循環巴士,重返國際旅遊市場。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數據統計,疫情前2019年6家上市櫃旅行社總營收473億元;2020年雖全球疫情爆發,然台灣防疫有成國旅撐腰,總營收大減卻還有96億元;到了2021年本土疫情席捲,國際國內旅遊市場全面冷凍逾2個月,總營收再度腰斬剩24億元,較疫情前大減94%,旅行社頭頂烏雲一片黑。其中,雄獅從2019年的301.6億元營收,急速萎縮,2021年掉剩17.6億元,去年中三級警戒期間,為活化人力,曾調度近百名旅行社業務員化身餐飲外送員,協助集團餐飲品牌搶攻外送商機,即便經歷疫情兩年多波折,雄獅仍穩坐旅行社龍頭。雄獅旅遊副總單葑表示,去年7月關島開放旅遊後,支援外送的員工就返回原本崗位了,面對國境解封,雄獅近期還要再徵百位業務員。疫後經營方針則朝向深化軌道旅遊及全球市場布局邁進。單葑進一步說明,未來國旅將以軌道旅遊為主軸,包括鳴日號高端移動體驗及偏向文青旅行的藍皮解憂號,還有鐵路鐵馬的兩鐵列車、結合秘境的森林鐵道遊輪式列車等;而過去雄獅有9成業務都是台灣旅客出國,雄獅已在加、紐、澳、日、泰及中國皆設有分公司,未來不只服務台灣旅客,也會深耕其他市場走向全球化。燦星旅遊未來將挾關係企業亞果遊艇的優勢,在國旅市場中開拓遊艇旅遊藍海市場。圖為入股燦星旅的亞果遊艇集團董事長侯佑霖(右)與燦星旅遊總經理殳蓁蓁(左)。(圖/亞果遊艇集團、燦星旅遊提供)而2019年以前就爆出經營危機的燦星旅遊,疫情更是讓燦坤集團嚇到趕緊脫手53%股權,新東家亞果遊艇集團董事長侯佑霖接手後,經2年來整頓,今年5月選擇在亞果大本營的台南成立新門市,宣告重新出發;上月26日也發布重訊,台鋼投資5億元,讓燦星旅資本額來到6.8億元。「燦星旅遊未來將朝藍海市場前進,提供獨特、質感的旅遊產品,與市場做差異化。」今年3月新上任的燦星旅遊總經理殳蓁蓁表示,亞果在台灣海上遊憩首屈一指,與燦星旅結合具優勢,配合母公司計畫打通台灣西半部海域,公司也會逐步在六都駐點;國外市場方面除了取得全球團團圈循環巴士(以繞圈循環的巴士遊程)台灣區總代理,未來也將以日本獨特的二線城市如青森、秋田、岩手、山形等,為主推產品與競爭者區隔。據了解,燦星旅遊在極盛時期員工有300人,亞果接手時剩100人,今年3月更是剩不到50人。對此,殳蓁蓁表示,組織重整已告一段落,因應國境解封目前積極徵才,預計年底回到80人規模,同時也希望今年虧損能小於去年,「燦星旅已經有很大本錢與能量籌備未來版圖,重新面對市場。」殳蓁蓁信心滿滿表示。 危機就是轉機,疫情考驗企業應變及轉型能力,大黑馬則是過去以機票銷售為主的易飛網,疫情前還敬陪末座,如今卻挑戰二把手地位。易飛網副總經理張瑞琳剖析反轉市場最大的關鍵,「易飛網疫情前本就有3成營收來自國旅市場,相較其他旅行社國外業務達9成以上,國境封閉的衝擊相對較小。」易飛網是由遠東航空、復興航空與立榮航空三方合資成立,目前營收最大的挹注為南北之星、華信假期以及澎湖、金門旅遊,其中往返台北馬祖的南北之星於今年4月啟航,創造每月6000人次載客量。(圖/翻攝自南北海運臉書)對於票務市場向來敏感的易飛網,在2020年感受到離島機票訂單的增長,也提早一步嗅到國旅商機,陸續拿下華信假期總經銷、南北之星快輪總代理,搶攻離島偽出國市場。張瑞琳表示,營收最大挹注其中包括往返台北馬祖的南北之星於今年4月啟航,創造每月6000人次載客量,解決飛航常常碰上霧鎖馬祖的窘境,「馬祖旅遊產品的銷售額,比過去靠飛機載送旅客成長1倍以上。」雖3月底本土疫情捲土重來,有過去年三級緊戒的防疫經驗,國旅潮很快又起死回生,觀察今年上半年上市櫃旅行社營收表現,半數已達去年業績的5成,眾業者很有機會在今年下半年衝出一波業績,從2年來的營收衰退觸底反彈。然而面對國境開放後,國外業務為主的老牌旅行社是否甦醒反超,易飛網還能否穩坐老二,有待觀察。
聯發科慘了?預估下半年營收衰退 外資示警
IC設計大廠聯發科將於29日舉行法說會,公告第二季財報並釋出第三季展望,然內外資大型研究機構提前示警聲浪不斷,不僅預估第三季營收季減幅度6~12%,第四季甚至要再衰退8~10%,推測合理股價最低只有520元。外資對聯發科財務預測。■目標價最低只有520元聯發科股價近期從597元低點反彈,最高曾超越700元大關,然反彈過後,隨法說會腳步逼近,市場對電子零組件庫存調整、Android陣營智慧機銷售疲軟的擔憂並沒有消散,第三季旺季不旺預期升溫。■Android智慧機需求傷神摩根士丹利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詹家鴻估計,智慧機供應鏈下半年要為了降低庫存傷腦筋,聯發科第三季營收有可能季減8~12%、毛利率48~50%,影響所及,聯發科經營管理階層或許必須調降全年營收年增20%的高預期。摩根大通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哈戈谷(Gokul Hariharan)指出,因Android智慧機需求持續下滑,在大陸618購物節後砍單也未曾停止,虛弱的消費需求衝擊到物聯網領域,推斷聯發科下半年財測恐不盡如人意,同時,5G循環高峰應已過去,將使聯發科2023~2024年成長受限。■5G晶片價格可能下滑海通國際證券電子研究主管蒲得宇認為,Android智慧機需求疲軟不只傷害聯發科,連高通也難以倖免,海通國際考量系統級晶片(SoC)過度建立庫存,將聯發科5G智慧機晶片今年出貨量預估由1.95億套,下修1.88億套。市場關心的晶片定價變化上,蒲得宇進行供應鏈調查發現,因來自智慧機OEM廠的成本壓力,推估到了第三季下旬時,5G SoC價格可能下滑5~9%。針對避免庫存過度堆積狀況,凱基投顧研判聯發科嚴控供應鏈庫存,可能已經採取措施,包括:下修對台積電投片,預估第三、第四季投片量分別季減15%與30%;以及縮減封測業者與其他委外廠之訂單。保守派外資所做財務預測顯示,聯發科單季每股純益將從現在開始下滑,逐季降至明年第二季;以年度來看,2022年每股純益77.99元為近年高峰,推估2023年每股純益將衰退1成以上,降至69.05元。